少子化的危害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子化的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的邻邦日本正在遭受“人口少子化”的困扰。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危机”。2005年,这一数字下挫到1.08,日本媒体惊呼“少子化已达危害国家兴衰的地步”。与此同时,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少子化问题也日渐浮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生育率仅仅为1.18。另据统计,今年高考报名人数900万人,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报考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数据表明,2008年是18岁适龄人口的拐点,随后快速下降。

从人口学理论分析,适度、理想的低生育率被称为“更替水平”,也就是总和生育率在2.0左右。这一数字在1.5以下的为“很低生育率”,1.3以下的为“超低生育率”,1.0以下的为“灾难性低生育率”。“目前我国一些超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的生育率都在1.0以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专家分析,中国的少子化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极快,而且不存在城乡差异。二是“未富先老、未富先少”。三是少子化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应对‘少子化’,真的等到十几、二十年后风险集中凸现时,局面将难以挽回。”(见《瞭望》,杨琳/文)

学问学问,学本乎问

凡是教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学生真是不会问问题——别说主动问老师问题了,就是老师提问,愿意主动回答的都没有几个。学问学问,学本乎问,非问无以成学。可惜现在的教学,往往只顾“学”而置“问”于不顾。原因很简单:所谓应试教育,只需要把考题答准答对即可,而考题的标准答案都在教科书与老师讲义之中,学生需要做的只是将其记下背熟,哪需要“问”的环节?

超级中学:一将功成万骨枯?

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一所神一样的中学,它们垄断了当地最优质的师资和生源,是重点大学甚至北大清华的保障,用流水线的模式输出流水线型的大学生,滚雪球般积累名气,使之处在教育资源“食物链”的顶端。它们是:广东华师附中、河北衡水中学、重庆巴蜀中学……

这些被媒体和网民称为超级中学的学校,其生源一部分是本市户口的考生,另一部分则从周边地区吸引而来。这类中学的数量不多,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教师,加之高昂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以及连年优异的高考成绩,在当地往往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新浪微博之上,有网友总结超级中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

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眼中,这三样特征已经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因为升学率高,自然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挤破头想进校,学生多了,尖子生就多,升学率稳步上升,名气越来越大。”辽宁省实验中学一位高级教师向记者解析道。

在名气与光环的背后,超级中学开始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对于同区域的其他学校而言,超级中学的存在,正在不断压榨它们的发展空间。

“好老师我们学校也有过,但留不住,那些名校随便开一个条件,我们都给不起。”北京市密云区一所中学的校长说,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刚刚得奖有了些名气,便很快被挖走,“这些年走了不下十名好老师,几乎每年都有走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认为,农村孩子很难进入这些犹如航空母舰的超级中学,“马太效应导致强校越来越强,汇集优秀生源、师资与教学条件,且重心上移,向省会等大中城市聚集。这导致在考分上具有竞争力的农村生源减少了,在中小学教育中,能获得优异学业成就的农村学生减少了”。

超级中学引发的种种弊端已经引发人们的反思。今年两会上,声讨超级中学的声音不绝于耳。著名学者杨东平更是撰文总结了超级中学的五宗罪过:一家独大、损害公平、助长应试教育和升学率评价、收取高额择校费、存在教育隐患。杨东平认为,超级中学是违反教育规律、有害无益的。它高扬的是应试教育的价值,延续的是“效率优先”的“教育产业化”路线。

篇2

【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高症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妊高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集中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以及顺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妊高症;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简称妊高症)是妇产科重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占怀孕的7%左右[1],直接影响母婴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护理在妊高症患者中尤为重要,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针对76例妊高症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6例患者患者年龄23~38岁,第一胎66例,第二胎10例,其中轻度妊高症(血压>140/90mmHg而150/100mmHg而160/110mmHg)12例。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集中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问题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1)一般护理:患者每日卧床休息10h左右,要产妇尽量坚持左侧卧位来减轻子宫右旋,增加子宫血流量[2],注意饮食、营养,应进三高一低饮食,即高蛋白、高钙、高钾及低钠饮食,有助于预防妊高症。应根据每个患者的水肿和血压情况确定钠的摄入量,建议孕妇多吃鱼、肉、蛋、奶和蔬菜,采取高蛋白饮食,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心理护理:妊高症患者由于血压增高,头晕、头痛等不适,故其心理压力较大,易恐惧这种心理因素对胎儿的发育影响很大,所以,消除患者心理紧张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对她们进行心理辅导,告诉病人此病的心理状态,让她们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宣教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一般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胎儿正常。(3)用药护理 硫酸镁是妊高症首选解痉药物,此药能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骨骼肌松弛;镁离子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降低机体对血管紧张素的反应,预防并控制子痫发作,同时镁离子可以提高孕妇和胎儿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改善氧代谢,用药时要注意监测血压,每30min测一次血压,注意不良反应,硫酸镁不良反应主要有膝反射消失,继而出现肌张力减退,甚至呼吸肌麻痹及心脏停止搏动等,故用药时要注意观察,呼吸不少于16次/min,尿量不少于30ml/h,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同时向医生汇报。(4)临产护理 对于临产的妊高症患者应有专人进行护理 密切监听胎心、定时监测血压 常规以20~30 min 监测1 次。对于产妇血压高 焦虑烦躁者 如短时间内不能分娩可适当应用镇静降压药 临产产妇有强烈宫缩时可引起血压再次升高发生子痫。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和宫颈条件选择分娩方式。(5)产后护理 产后仍有发生子痫的可能,同时由于产前大量应用镇静、解痉药物产后易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出血。因此,产后应继续监测血压及子官复旧情况,预防产后出血。此类产妇易产生抑郁心理,应耐心做好心理疏导。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χ2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 检验,如P

2结果

实验组产妇难产21例,子痫0例,先兆子痫10例,而对照组产妇难产23例,子痫6例,先兆子痫18例,2组数据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表1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组别例数难产子痫先兆子痫实验组4021010对照组3623618表22组新生儿情况对比(x±s)组别例数Apgar评分体重实验组409.3±0.13.4±0.1对照组368.4±0.22.5±0.23讨论

妊高症对母儿危害大,其预后与孕期保健、治疗条件、治疗水平等有关。所以做好产前健康教育与产前检查,减少并发症是提高母婴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3];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和控制本病的关键环节;加强产前护理干预,及时了解孕妇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可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治疗心理,使其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所以对于妊高症孕妇在积极有效治疗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易稳定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子痫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从业.实用产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69

[2]王国娟.妊高症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06)

[3]李文楠,韩丽华,王林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3):350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单胎、头位、孕周为37~40周、无妊娠合并症的240例临床确证的胎膜早破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产妇在年龄、孕龄、文化程度、职业及经济收入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

1.2.1由于产妇突然发生不可控的阴道流液,有些惊慌失措,担心会影响胎儿及自身的健康,有些孕妇开始设想胎膜早破会带来的种种后果,甚至产生恐惧心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产妇入院就做好热情的接待,耐心的解释,并运用个性化的沟通技巧,消除产妇及家属的心理顾虑。如果方便将其与已平安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同居一室,并鼓励丈夫及家属陪伴、配合并指定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为其服务。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使产妇树立起胎膜早破也能自然分娩的信心与勇气。

1.2.2健康教育了解不同情况产妇的健康需求,护士有针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护理妊娠及分娩的生理过程让产妇了解胎膜早破是妊娠的常见现象,阴道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对胎儿的影响,从而使产妇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确保母婴平安。

1.2.3积极预防感染协助产妇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防止上行感染、并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特征,检查白细胞计数,及时了解产妇是否存在感染,按医嘱于胎膜破裂12小时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2.4产时连续胎心音电子监护临床后尤其是在进入活跃期以后,随着宫缩胎儿承受的负荷加重,此时常规予以连续性胎心电子监护,若有严重的变异减速或反复出现晚期减速,经过给氧,产妇改变,行宫内复苏等处理,胎心仍无好转,应立即配合医生行剖宫取胎术,结束分娩,并做好新生儿复苏的抢救准备。1.2.5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即从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开始,宫口开大2cm时,由1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由良好心理素质和责任心的助产士陪伴产妇,负责其分娩的全过程。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产妇,并做好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做好清洁护理工作,并将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挤奶手法示范给产妇。让其意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并乐意实行母乳喂养,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准备,降低其窒息的发生。

1.3对照组按医嘱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1.4评估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胎儿出生Apgar评分、母乳喂养率。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的例数构成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人数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例(%)组别例数自然分娩剖宫产会阴侧切或胎吸观察组12088(73.33)14(11.67)18(15.00)对照组12066(55.00)25(20.83)29(24.17)x2=8.820,P=0.012。

2.2两组产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对照组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见表2)。

2.3两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7分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见表3)。2.4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见表4)。

3讨论

3.1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胎膜早破的发生造成了产妇及家属的恐慌,他们担心胎儿及产妇的健康,认为胎膜早破很难再自然分娩,因此要求剖宫产,以致剖宫产率越来越高,我院妇产科通过对胎膜早破产妇入院宣教以及临产后导乐分娩,有效地减轻了产妇在分娩中可能会有的孤独、恐惧、疼痛,同时能给产妇及家属建议,使其配合分娩[2],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

3.2积极预防感染降低产妇宫内感染的发生对产妇实施必要的生活照顾,及时更换会阴垫,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预防上行感染,检查白细胞,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了解产妇是否发生了宫内感染,并正确规范使用抗感染药物,可有效控制宫内感染。

篇4

如果一一列举的话,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来想。有了这么多好主意,就让我们付诸行动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争做环保小卫士,从我做起,影响他人。相信美好的大自然将永远与我们相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中考作文环保600字,供大家学习。

2021年中考作文环保600字1古往今来,地球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她的儿女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她的儿女竟然为了自身的利益,弄得她千疮百孔。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母亲;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拯救地球母亲”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烈的呼声。

其实,在地球上没有绝对的废弃物,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循环利用。但是人类的介入,使这个循环出现了偏差,出现了不能循环的东西。比如早些年的发泡饭盒。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样地球的资源就会被消耗完。那么,地球就危险了。保护的措施应该是尽量的接近地球的自我循环。预防应该是多做些“远视”,不要老是盯在经济目标上。应该从人文和自然的角度出发。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2021年中考作文环保600字2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沙尘暴一次又一次发生。我国的大部分森林被砍伐。从古至今,地球母亲养育了多少子孙,原本地球被人类打扮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个人的利益,地球被人们折磨得天昏地暗。“保护环境”成了全国各民强烈的呼声。

我们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如果不加强环保意识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于自己的手中。如果再不节约水资源,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现在的地球,到处都是黄色的。这时因为人们大量地砍伐树木。小鸟没有家了,绿色水库没有了,自然造成洪水等现象。

还有人乱扔废电池,你知道吗?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铬、铅、汞等。由废旧电池所产生的污染,危害作用是缓慢的也是深远的。当它们和普通的家庭垃圾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慢慢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释放出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焚烧时会污染大气,渗入地下时污染地下水或江河湖泊;一旦进入土壤水源,将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骼。因此,它属于危险垃圾。试验表明:一支汞电池污染的水量超过一个人一生用水量的总和。

节约用水也是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我们要付之行动。如:用完水笼头后随时关掉水笼头;把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涮拖把、冲厕所。不要以为水笼头滴几滴水算不了什么,一个水笼头每秒钟滴一滴水,一年就是白白流掉36方水。如果一家一户每月节约一方水,全国一个月会节约多少水呢?虽然现在人们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还有一些没有行动起来的人,赶快行动起来吧!

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分力,地球的明天会很美好、整洁。

2021年中考作文环保600字3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带给着生存的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要像善待自我一样去保护它。

谁不想让自我的家园变得更完美,更漂亮?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五花八门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垃圾都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比如说我们常用的电池,如果用完后不进行适当的处理,那么将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据研究,一节废的纽扣电池能使60万升的水不能饮用。如果每人丢弃一颗废电池,那么到了那时,水,将成为奢侈品。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请将垃圾分类。

我国于2015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这一做法,使我国每年节省三千七百万桶石油。塑料袋,这种东西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再普通但是了,但是你明白吗,塑料袋却是污染环境的一大因素。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不仅仅消耗了超多资源,而且还需要500年的时光才能被自然分解。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请减少使用塑料袋。

最近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使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虽然最终未能到达预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开再大的会议也只是形同虚设。会议上说,此刻全球平均气温正逐渐升高,大部分冰山已经开始融化。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世界将被水淹没。此刻的全球平均气温较以前已经升高了1。1℃,别看只是小小的1。1℃,可这是“全球平均气温”啊!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4℃,那么北极和南极的气温将升高16℃,到那时,北极和南极也能够看到大树了。你想一想,到那时,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

其实导致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据研究,我们每一天使用的电器或其他东西会排放超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却是使气温升高的一大因素。如果减少使用电器,那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随之减少。汽车尾气中也内含超多的二氧化碳,应随时提醒爸爸妈妈上班或外出旅游时,应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尽量少开私家车,这样能减少超多二氧化碳的排放。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请减少使用电器,少开私家车上班或旅行。

作为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如果世界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够创造一个崭新、美丽的世界!

2021年中考作文环保600字4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人类的家园——地球。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多么美丽壮观,是多么和蔼可亲。

这位“母亲”向人类洒下自己正大无私的爱,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可是,她却遭到了人类的破坏,被人类破坏得满目疮夷:净水污染,大江大河发生断流,有的水域成了“黑海”、“墨池”,如此下去,人类在近百年内将无水可饮;大气污染,工厂废气直上云霄,家电产生的氟利昂使地球上空间的臭氧层遭到破坏。

南极上空已出现大面积“臭氧空洞”;白色污染,自从人类发明了塑料这种东西后,在为人类提供方便的同时,像恶魔般飞到山间野外,工厂农舍,妄图吞没整个世界;空气污染,人类到处胡乱砍伐树木,使它们不能挡住风沙,因此有许多城市都遭受了沙尘暴的袭击,并且它们也不能继续排放新鲜的空气提供给人类……一件件案例发人深思,一款款现实触目惊心。朋友,全世界的朋友们,动起手来吧!

再不行动起来,地球将毁于我们之手!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失去了地球,人类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已够触目惊心了。保护生态平衡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事。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医治地球的创伤,让全人类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

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从家庭做起,将自己家的垃圾分类装袋,分别投放;向家长、邻居宣传节约用电,少排放污水;少使用或不使用有磷洗衣粉和不环保冰箱、空调,为我们的后代留下蓝天、碧水、绿地、红花……

在自家院内或沙化严重的地方种下树、苗等,定期管理,以培养出茁壮成长的防风固沙树木来,为祖国的环保、绿化事业做小学生应尽的一点义务。

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让它毁于一旦。朋友们,希望你们警醒吧,来注意这个问题吧!请握紧你的热情之手,爱心之手,环保之手吧,共同来保护我们这个生养人类,又险毁于人类之手的可爱的蓝色“母亲”——地球吧!让它成为宇宙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021年中考作文环保600字5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是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工农业迅速发展,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我们原本清新的空气因为工厂废气而被污染,我们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为了出行便利,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家车,汽车尾气导致气候变暖,更为可怕的是

我们为了自己的方便经常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像塑料袋,泡沫塑料盒等等,这些白色垃圾是不能够火化的,而且埋在地底下还不会腐烂,造成土壤被污染。环境的污染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隐患,比如洪水、荒漠化、沙尘暴……,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玩,看到了一对母子,那个小男孩只有四岁左右,只见那位母亲随手将一个空的饮料瓶扔到了草地上,那个小男孩看见了,立刻跑过去把饮料瓶捡了起来,跑向垃圾桶,踮起脚,把瓶子扔进了垃圾桶,对妈妈说:“老师告诉我们不能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母亲羞愧地说:“下次妈妈一定会注意的。”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呀,有时候环境离我们只有一个垃圾桶的距离,从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就是的环保行动。

以前夏天的时候,爸爸特别喜欢吹空调,可今年夏天,家里开空调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因为我告诉爸爸:“空调的制冷剂会严重破坏地球的臭氧层,还是多吹吹电风扇吧,舒适又环保!”爸爸同意了我的观点,现在他总是说:“还是吹电风扇比较舒服。”

篇5

[关键词] 瘢痕子宫;再妊娠;围生期护理;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14-02

瘢痕子宫最常见于剖宫产术后,其次见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及其他子宫部位手术。近年来,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导致高危妊娠诊出率增高,加上许多社会因素,如:产妇对疼痛的惧怕;试产过程有一定的风险。产妇及其家属不愿意接受;担心产程延长使胎儿缺氧时间过长造成器质性缺陷;不孕症患者增多,珍贵儿增多;巨大儿增多;剖宫产术后麻醉镇痛技术使产妇疼痛减少,以上均使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导致瘢痕子宫发生率明显增高[1]。瘢痕子宫在子宫体积增加和分娩过程中子宫强烈收缩以排出胎儿和胎儿附属物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尤其在双胎妊娠或者羊水过多的产妇中,子宫破裂更易发生。2010年2~10月本院收治1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分娩的足月产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2~10月收治瘢痕子宫再妊娠足月产妇18例,年龄25~38岁,孕周36~40周。其中2例有2次剖宫产史,2例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史,1例有鞍形子宫矫形术史,3例距离前次剖宫产术时间

1.2 分娩方式选择

根据前次剖宫产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此次产前骨盆测量,胎儿先露部衔接情况,胎儿大小,B超结果等决定行剖宫产术或阴道分娩。本研究中18例产妇15例行剖宫产,仅3例符合阴道分娩条件。

1.3 分娩过程

阴道分娩中如出现原发性宫缩乏力者行人工破膜。进入第二产程时注意羊水性质,密切监护胎心,保证产程进展顺利。为防止子宫下段瘢痕裂伤,对胎头先露孕妇在胎先露在坐骨棘平面下2 cm时行胎头吸引术或单叶产钳术助产。一旦有子宫破裂先兆即行剖宫产。第三产程时注射缩宫素并按摩子宫,以减少子宫出血。

2 结果

2.1分娩方式

本研究中15例(83.3%)行剖宫产结束分娩,3例(16.67%)符合阴道分娩指征。剖宫产产妇中2例为阴道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术者。

2.2 新生儿Apgar评分

3例阴道分娩产妇中1例

2.3 产妇情况

无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休克。3例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感染,阴道分娩产妇中无发生产后感染者。

3 讨论

剖宫产是一种解决高危妊娠和难产的手术方式。合理应用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妇和胎儿的死亡率,降低高危妊娠和难产导致的并发症。瘢痕子宫大多数由剖宫产引起,术后2~3年切口瘢痕肌肉化程度达最佳状态,因此,剖宫产术后妇女再孕时间以术后2~3年为宜。

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选择分娩方式需结合B超检查子宫瘢痕厚度、瘢痕是否严密、胎儿情况、胎盘位置,胎心监护等结果慎重选择。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剖宫产术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切口沿肌纤维方向,对子宫损伤小,术后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瘢痕组织形成少。这些都使瘢痕子宫不再是剖宫产的绝对适应证,如果能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证,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可在严密的监控下进行阴道试产。瘢痕子宫再妊娠的足月产妇在分娩期时易发生宫缩乏力,胎位异常,胎儿窘迫,胎盘植入和子宫破裂等而使阴道分娩失败,转而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在阴道试产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胎心情况。一旦发生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或胎儿窘迫如胎心率发生异常改变时,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因此对阴道试产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产妇加强观察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认真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窘迫,产程延长是阴道试产成功和安全的关键[2]。试产过程中,要在做好输血、抢救以及随时手术的准备,第一产程加强对胎心及宫缩的监护,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产妇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难产,把握手术时机[3]。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可达79%[4]。

对于瘢痕子宫再妊娠的足月产妇来说,一味的强调子宫破裂而促使产妇选择剖宫产是不科学的。由于再次剖宫产术可能会使孕妇盆腹腔脏器粘连更加严重,同时也可能因为解剖因素而导致恶露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出血时间延长,静脉血栓栓塞,子宫痉挛,产后感染,母儿远期病死率高等,再次剖宫产造成的危害较大。在这些方面阴道分娩优于剖宫产。

在阴道试产过程中,适当行助产术缩短第二产程很重要,可有效避免子宫破裂[4]。在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尤其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娩过程中,护士的细心护理和耐心解说是很有必要的。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及其家属由于害怕瘢痕子宫破裂,危及母婴生命而较多倾向于选择再次剖宫产,这时护士应该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耐心解释瘢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在充分准备和有完善的应对措施时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在分娩过程中自身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在分娩过程中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在产程进展过程中使产妇了解情况消除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宫缩时协助医师按摩腹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快做出相应处理,安全渡过阴道分娩[5-6]。

在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对其紧张情绪的缓解,告知产妇剖宫产术是相对来说较安全的分娩方式,使其了解瘢痕子宫再妊娠后行剖宫产术的特点,讲解产妇自身需要注意的方面。术后加强对其腹壁伤口的检查与护理,减少腹壁伤口感染,减少产后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杰,王敬云.疤痕子宫妊娠的引产与催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8-270

[2]潘朴芬,吕晓芳.剖宫产后再次妊娠76例阴道试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24.

[3]耿正惠,马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75.

[4]颜建英,陈文桢,崔小妹.1例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264.

[5]刘秀芝,袁瑞莹.多胎妊娠95例围生期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1-82.

篇6

在当前性别教育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一谈性别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尤其特别强调的是关于女性的地位问题。因此往往首先强调的是教育对于女性自尊自强精神的培养。这种表现自然是有其根据的。然而,不可否认,女性地位的平等性实现要依赖全社会共同努力,也就是说,男性也是性别教育要重视的对象。而作为一种社会优势性别群体,男性性别意识的平等性应如何在教育中一步步提高呢?就古代文学课程来说,其课程内容中所显示的一些传统思维方式就可以借鉴。中国传统道德尽管因男性中心话语特征存在着性别压迫的一面,但同时由于此道德体系是以血缘伦理的方式构成为网状人际关联形态,个体的行动要受到来自于社会道德各个方面的牵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式互换性思维因而成为人际交往需遵守的思考模式。即使到了现代,这种思维方式依然对于性别关系的建立不无启示作用。

1.互换性思维与男女性别群体的互相理解互换性思维根本的特征在于要站在他人的立场角度设身处地为之着想,从而达到体谅他人、理解他人的目的。男女性别群体因彼此生理的先天差异限制、人与人之间因互为独立个体而必然导致的思想的个体差异及社会文化的强大影响力等等,彼此间心理隔膜与误解的存在是客观具有的现实。正如曾畅销一时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所言:“男女两性之间,永远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没有必要回避,只应勇敢面对。”但是,要“从消极走向积极,从挑剔走向包容,从误解走向理解”,对于90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还尚未真正走进社会,对于性别关系的理解仍多处于观念性认识或者恋爱关系这种较为浅显阶段。这个时候,对于他们性别观念影响最大的仍是来自于他者所传播的理念。在此情况下,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就可以在对古代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从传统智慧角度为90后大学生群体建立正确的性别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古代作品中最常见的婚姻爱情题材为例。《氓》是《诗经》中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诗中追求爱情的女性最终以弃妇的形象宣告了爱情和婚姻的双双失败。古代文学作品中如《氓》一类内容极多,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解读该类作品时一般多注目于男性的薄情和不公正社会性别制度所导致的女性普遍不幸命运的展示。然而,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爱情婚姻作品类型其实是极其丰富的。即以这种展示爱情婚姻失败形象为例,男性其实也在一定情况下会成为遭受伤害的一方。如“三言”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篇即展示了因女主人公难以抵制个体欲望而背叛婚姻的过程及对丈夫的伤害。但是,和《氓》的解读形成对照的是,在以往的学术研究及课堂讲授中,对于该篇的解读却多集中于此小说在艺术特征和反映时代文化思潮解放性方面的正面意义,对于女主人公对婚姻的不忠行为的意义的分析则较少关注。而也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学生提出了质疑。有些男大学生就表示“如今社会已经男女平等,男性遇到的薄情女也不少”,从而无法唤起他们对作品人物更深入的同情。实际上,这两篇作品很典型地展示了男女两性情感状态的不同。《氓》中婚姻悲剧的形成,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其根源,在于“色衰而爱弛”,是女性因依附性社会地位而导致的一种普遍型社会悲剧的反映。《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婚姻爱情的失败则在于人的本能对于道德的冲击,如男主人公蒋兴哥所言“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是男性优势社会地位在个体欲望冲击之下失败的表现。归根结底,这两种婚姻爱情悲剧的形成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实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喜好新奇可能对他者带来的伤害。当作品的解读把性别双方均有可能给对方造成的伤害提示出来后,才能促使大学生群体站在他者的立场对于其他性别的感受进行认知,从而进一步正确看待自身现有性别群体的社会地位。

2.互换性思维与90后大学生个体化特性的磨合90后大学生群体多出自于少子女家庭,甚至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传统社会家庭结构的解构对他们的影响体现在个体行为方面多表现为个体化特征突出,体现在人际关系的构建方面则多表现为自我中心倾向明显。这种情况使得90后大学生群体社会性别关系的建构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婚恋观的过度开放,即过分强调个体感受,对他者的心理情感状态常常不够关注,常因单方面个体情感要求过度而造成性别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互换性思维方式的强调、对他者感受的关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两性关系能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更为和谐。仍以上述《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例。小说中对得知妻子背叛后的男主人公蒋兴哥的心理状态有一大段细致描述。他开始满心愤恨,急匆匆赶回家乡欲与出轨的妻子分辩,但“急急的赶到家乡,望见了自家门首,不觉堕下泪来。想起:‘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在路上性急,巴不得赶回。及至到了,心中又苦又恨,行一步,懒一步。”正是因对自身过错进行了反省,蒋兴哥对妻子最终还是采取了和缓的态度,用照顾对方心情尊严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蒋兴哥的心理活动正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己度人”之思维方式在处理两性关系时的有利一面。此小说产生在明代后期道德解放的潮流之下,其产生背景与今天社会有一定相似之处,正显示了在一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对待他人的另一种方式。在此类作品的解读中,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他者感受的关注,从性别群体的互相理解出发,意识到个体追求与他人关系和谐化处理的关系。

二、性别教育与90后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

对个体价值的强调是90后大学生非常突出的特点。但个体价值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实现?这些却存在争议。结合教育“育人”的根本性目标,从性别教育“通过教育使所有女孩和妇女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建立起有助于实现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一教育要求出发,古代文学课程中关于性别认知的内容,能够从自我认识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的复杂性,促进其在心理上的成熟。

1.性别教育与90后大学生个体价值观的确立性别平等观念在当前社会思潮中愈来愈受重视,但同时,性别平等不仅意味着男女两性在外在政治、社会权利等的表面平等,而在于对女性作为一种性别群体的尊严、价值等内在特性的真正承认。对于男性来说,这固然意味着要转换思维,对于女性来说,更是要意识到,这种平等的实现,不仅意味着要与男性中心话语权进行抗争,也需要与自身因长期以来被视为弱势群体而产生的心理思维定式进行抗争。这种心理上的弱势表现在对自身判断的不自信、对于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更重要的是,对作为独立自尊的人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不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很多资源就有了极大价值。古代文学作品产生于性别严重不平等时代,那是女性承受社会压力最重的时代,女性因这种社会压力而付出的代价在作品中或隐或现地流露出来。以前述婚姻爱情题材作品为例。在这些题材中,女性角色常以富于情感性的悲剧角色出现,其总体特征,往往要么在缺乏关爱的家庭中默默消耗青春生命并在此过程中对自己的命运悲哀感叹,呈现为被动承受型特征;要么表现为为追求自身情感自主的权利而与主流价值观抗争,然而这种抗争往往因女性外在容貌这一女性在男性世界最高价值的逝去而流为引起后人警戒的反面例证。在以往对这些作品的解读中,女性的命运情感是一大重点。但其目的却往往在于一再重复“封建道德伦理的危害”或者简单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人生的不幸和受到的压迫”,或者更进一步,与当前现实相结合,提出女性古今命运的共同点:男女两性在情感历程中的地位仍在实质上处于不平等状态。这些解读都是有意义的。

但放在今天这种环境之下,面对已经在情感方面有一定需求且处于人生转折期具备一定实现自我价值要求却又对种种性别不平等有所认知但又尚未完全进入社会经历过这一切的90后大学生来说,这种解读其实还可以更深入一步。除了从与作品中“受害者”的角度的同一性别角度认识之外,还需要提醒学生以理智的眼光认识作品人物命运,思考女性在进入社会后所需要独立面对人生、情感以及人性本身的复杂性,从而让她们认识到自尊自由的取得所需付出的代价,培养她们独立坚强的人生理念。一是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让女大学生对自身情感状况的体察更为深入。作为特定的性别群体,生理状况在一些时候确实决定女性不得不依赖他人,但这种依赖经过社会的特别放大就成为女性作为一种性别缺乏自立性的表现,由之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固定化认知而反向影响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在作品解读这种情感和理性兼用的场合,可以借机让女性对于自身的这种认知特征有所感受。其二,情感的失败与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利处境有本质关联,这种不利处境的认知有可能让部分女性产生自我的心理上的弱势,从而产生一种对人性及他性的怀疑感和对婚姻爱情的不信任感。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依附型的婚恋观即与此有关。只有在充分认知自我处境的基础上,才能“对女生进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教育,强化女生的主体性意识,使她们主动抛弃依附思想,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勇敢地进入与男子平等的主体角色,自觉地意识并履行她们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因此,这种作品的解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思考尊严与价值的意义。这既可以开拓女性关于自我的意识,其实也为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2.性别教育与90后大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实现90后大学生生活于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少子化的现代家庭氛围是其成长的主要环境,新时期大学生在人生中受到的挫折相对较少。过于顺利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对于压力和磨难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同时,从小就作为家庭中心受到关注的经历又使他们对于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有着敏锐的感受。古代文学作品作为历代有所作为者人生追求的心声的表露,站在性别教育的角度,将其内容与现代大学生心理需求相结合,能够促进古代文学课程内容进入学生心灵,实现育人目的和课程新生机的实现。以古代文学“悲秋”传统为例。以往的理解中,似乎这种由理想追求而带来的情感是“士”的专利,而女性只能“伤春”,只能为个体感情方面的遭遇而失意。只有站在当今女性个体价值实现的角度,将现代女性的生活事业追求与之相联系,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个体理想的抗争和不屈才能获得她们在情感方面的理解。杜甫在秋天的萧瑟中回顾古代贤士,发出“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悲鸣,虽然他所咏叹的对象是男性,但这种有所追求却最终失落的心态仍使所有人包括有志向的女性为之动容。也正因此,这一类文学作品才能在基于所有性别的欣赏中延长其生命力。女性主义教学“非常强调的就是知识和经验相结合的过程。就是说,知识不再是一种纯粹客观、跟你自己完全无关的东西。它应该是跟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是男性进入社会后的情感和心路历程的总结。然而,当前女性生活空间已经不局限于闺阁,而进入了传统为男性所占有的社会空间之中,女性的理想实现道路日益与男性重合。男性曾经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困惑,现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两性所共有。虽然古今时代特征变化极大,但男性和女性作为人在进入社会后所遇到的心理情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合之处,这也正是性别群体与课程内容结合的汇通之处。要做到这一点,女性个体经验与作品情感的共鸣无疑是其基础。再以上述提到的婚姻爱情题材为例。以往的作品解读,大多习惯将人物命运与社会的影响相结合,在理解性别处境时,往往将之单纯归结为一种过时的道德价值的主宰。然而,对于现代女性来说,这显然失之于简单。

篇7

关键词:和谐家庭,家庭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不断快速进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随之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现象,在最富传统的家庭领域也是如此,人们在思考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在思考家庭和谐的问题。

一、和谐家庭的内涵

我国很多地方流传着一句这样的俗言:“家和万事兴”。这里所谓的“家和”,就是关于和谐家庭的生动概括。家庭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并为人的社会化创造最基本的条件。家庭既包含着经济基础方面的内涵,又包含着上层建筑方面的内涵;不仅个人的幸福,而且社会生活领域的进步与矛盾,都会以种种方式在家庭中表现出来。完全可以说:“除了家庭之外,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如此敏感,能够如此明显地反映社会历史的进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家庭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对社会发生的变化做出反应。”

和谐家庭是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社会范畴,包括经济、政治、法律、伦理、心理等众多领域。概括地讲,和谐家庭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建设和谐家庭,就是要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用邻里之间的和谐促进社群、村居的和谐,用家庭与环境的和谐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从而推动和谐家庭建设向更高层次升华,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二、目前我国和谐家庭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在当前构建和和谐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我国的和谐家庭建设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历史与现实的冲突, 传统伦理价值观与现代生活的基本方式, 价值取向有着明显冲突, 面对社会的转型和家庭形式的新变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家庭道德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 “代际”关系的转变和代沟问题的加剧,促使年轻一代与父母的冲突越来越尖锐现代社会打破了传统家庭的稳定性, 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已经形成, 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直接造成了这一社会问题。由于农村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广大农村富余劳动人口, 特别是年轻一代大规模的转向城市, 而产生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城乡分居的现实, 更由于城乡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子女也无力在城市解决父母的生存问题, 同时子女在接受新事物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思想观念, 在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也与父母一代产生了冲突, 因此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下, 社会处于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状态, 加剧了不同时代出生的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 产生了代际之间相互理解的困难, 另一方面, 现代社会青年人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要求独立和自由的愿望非常强烈也促使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中国的父母把所有的爱多倾注在对子女的身上, 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帮助和支持, 一直延续到没有能力为止, 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 付出了牺牲和慈爱, 而当他们年老体脉, 无力自养是时, 他们从子女身上得到更多的是疏远, 冷淡和歧视, 虐待, 他们本来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这一方面的权利, 而在事实上, 他们在争取这方面权利的时候显示出来更多的是底气不足, 因此, 中国需要真正的双向度的爱的建立。

随着代际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老人在家庭中的权威丧失, 就出现了厌老崇幼, 老人倍受轻视,有些家庭视老人为包袱, 累赘, 不愿意尽养老义务, 养老问题随之产生, 年老一代逐渐处于弱势群体, 而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 尚还无力在社会范围内去解决家庭社会养老问题, 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建构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范围内的覆盖面, 但这毕竟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 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完成。

(二) 情感危机而导致的婚变, 致使现代社会各种“问题少年”层出不穷, 极大地破坏了当代家庭道德建设的效果现在婚姻越来越成为个人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行为所要考虑的社会因素越来越少, 婚姻的传统目的是为儿童的出生和养育提供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 并且构成社会基本的经济单位, 传宗接代已经不是基本的目的, 因此当婚姻确实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危机就会出现离异的结局, 而婚变的加剧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对离婚者造成损害, 给离婚双方造成心理上、精神上的伤害和冲击, 更是对未成年子女的打击, 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而承受着情感上的孤独和无措, 父母在离婚前的争斗会造成子女痛苦的矛盾心理, 甚至丧失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信心, 子女常常会因为父母的离异而行为不良, 最终将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婚变的加剧和问题少年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当代家庭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 使当代青年与父母的情感、心理距离增大, 而导致家庭可能出现少无人教, 老无所养, 不利于家庭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 子女在多重角色的冲突中难以协调和承受, 行孝方式产生了偏差现代家庭子女数减少, 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一对年轻夫妇要供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的现状, 老人需要儿女物质上的赡养、精神上的敬养, 子女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付出。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使不少子女陷入角色冲突之中即事业角色与子女角色的冲突, 新时代的年轻人面临着老一代人所没经历过的压力和麻烦,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需要时间自我充电为得到社会认可他们要用大量精力去应付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为寻求机遇, 他们也许会飘泊在外迫使他们既背负着核心家庭的负担又要以笑脸展示于四位老人面前如此种种身心疲惫使他们往往忽视尽孝全力以赴干事业奔前程。

另一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父母“尽孝”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在行孝方式上出现偏差, 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 一些大款给父母买豪宅以示孝心, 将老人托给保姆之后就不闻不问, 他们并不懂得常回家看看这个道理, 忽视了老人的内心需求,每个老人所处的地位、环境、体质不同, 对孝所需求的内在标准也不一样, 子女应该首先清楚哪些是老人当前最需要的东西, 不论从哪一方面行孝必须按老人的实际需求行动, 这样才能不辜负老人的养育之恩, 否则, 不但不能做到雪中送炭, 甚至尽了一番孝心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四) 人们生活和居住方式的巨大改变, 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日趋淡漠和道德危机的日益凸现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居民住宅形成以独门独户为主, 并且这样的居住形式正在向农村扩散。人们越来越注重私人生活空间的拥有, 邻里关系日趋单一, 人际交往逐渐淡化, 人们的归属感,凝聚感无所依托, 而松散而居的家庭之间就可能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调节, 缺乏明确的共同利益、目标和共同意识, 而处于各个孤立的状态, 相互之间漠不关心, 极易发生摩擦和冲突, 并且即使是极小的矛盾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另一方面,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特别是一些人对物质利益的无尽追求, 造成了在物质文明得到发展的时候, 却出现了精神和道德的严重危机。加上受市场经济利益导向原则的影响, 许多人的伦理道德意识丧失, 在行动上就表现为自私自利。

三、有效创建和谐家庭的对策与建议

人都生活在家庭中,可以说家庭生产着人,养育着人,维系着人,和我们每个人有着直接的联系,没有小家的和谐就不会有“大家”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说,家庭和睦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社会变革越激励,对家庭的冲击就越大,也就越需要家庭的稳定。

(一)建设和谐家庭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一些价值观念的混乱,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和谐家庭文化引导家庭成员树立和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弘扬传统和谐家庭文化中的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思想观念,在家庭形成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和为贵”,把追求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为人和善,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追求和谐的道德观念,以诚信友爱为重点,使家庭成员知荣明耻,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强大的道德力。

(二)反对家庭暴力,实现家庭的民主平等。

家庭暴力是指以家庭成员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施暴行为,除身体暴力外,还包括精神暴力和性暴力。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高发性,不仅危害家庭,同时又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家庭暴力是和谐家庭建设的大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反对家庭暴力,尊重家庭成员的人格和权利,是提高婚姻质量,构建和谐家庭的内容之一。反对家庭暴力,就是要求家庭成员之间平等相处。在家庭中,要形成尊重女性、保护女性的风气,不搞大男子主义。还有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权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不搞一言堂、家长作风,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人际关系。

(三)同心协力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中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和“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道出一个真理:教育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家庭中常常却忽略了父亲或者母亲在教育子女中的作用。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指责对方做得不够,没有承担责任,必然导致家庭问题的出现。因此,作为父母双方首先只有夫妻同心,共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学会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篇8

【摘 要】目前,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推进。按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的地区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北京市户籍总人口1277.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7.9万人,占总人口的19.4%。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引起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如何妥善处理好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它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幸福,而且也关系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通过调研门头沟区老年人基本状况,分析了门头沟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进而搭建了老年健康与安全服务管理平台,用科技创新满足老年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的安全与健康需求,为老年人及其子女等提供方便、有效的服务。

【关键词】社区;老年;健康;安全;平台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门头沟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0.2%;15-64岁的人口为22.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8.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个百分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正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直接考验着传统的养老体系。在城市地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向社区养老模式发生转变,加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建设研究是应对这种挑战的重要举措。

一、门头沟区老年人基本状况

(一)人口老龄化较为突出

截止2010年11月,门头沟全区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4586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8%,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2005人,占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10%,则进入了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到15%以上,则为“超老年型”社会。目前门头沟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10%,表明门头沟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门头沟区55岁以上老人各年龄构成如图1所示,图中表明,55-59岁的老年人比重很高,达8.1%,远远高于60-6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口,说明未来几年门头沟区老龄化速度会更快。

图1 门头沟区老年人年龄结构图

(二)老年人独生子女比例明显上升

调查统计表明,老年人拥有2个子女的比例最高,几乎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次为独生子女老人,占比18%,如图2所示。今后独生子女老人比例还会逐步上升。在所调研的老年人中,有60%的老人和子女同住,40%的老人自己居住,其中独生子女老人独居的占5%,应当引起关注。

图2 老年人子女情况

(三)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调查的4809位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状况,统计如图3所示。仅有30%的老年人是健康的,46.5%的老年人属于基本健康,18.2%的老人属于不健康但能生活自理,有5.5%的老年人不能生活自理。

图3 老年人健康状况统计

(四)老年人以离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生活来源

图4 老年人生活来源结构

调查统计表明(如图4所示),有55%的老年人主要靠离退休金养老金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27.8%,还有10.9%的老年人依靠最低生活保障作为生活来源。另外还有极少数老人靠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等作为生活来源,但这些老人所占比例极低,不足7%。

二、门头沟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

为深入了解门头沟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本研究在门头沟区选取了2个典型社区——绿岛家园社区和蓝龙家园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对这两个社区的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直接访谈并填写调查问卷。根据访谈、问卷的分析,本研究认为门头沟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

进入高龄期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他们在医疗保健方面更为关注,需求也更为强烈。

实际走访调查中,在所提供的建立健康档案、举办健康讲座、定期上门巡诊、用药指导和社区义诊五个健康管理需求供选择的条件下,50%的老人都选择了社区义诊,位居健康管理需求的第一位,侧面反映出当前老年人经济状况并不十分宽裕,义诊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健康管理需求位居第二位的是举办健康讲座,这一比例达到48%,说明社区老年人普遍健康知识比较匮乏,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仅限看电视和老人间的交流,因此,对权威专家的健康讲座需求很普遍。排在第三位的是建立健康档案,比例达43%,其实建立健康档案对疾病的发现、治疗与预防是至关重要的,或许是老年人对健康档案还不十分了解有关;位居健康管理需求最后两位的是定期上门巡诊和用药指导,比例分别为40%和33%(见图5)。

图5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统计图

总体来看,社区老年人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从高到低依次是社区义诊、举办健康讲座、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巡诊和用药指导。各个管理需求的比例均超过三分之一,最高达50%。

(二)社区老年人安全需求

对于社区老年人安全需求方面,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防骗讲座、家庭防盗知识、家庭防盗设施、社区无障碍设施、防走失服务、防摔倒服务、定期安全状态确认、加贴安全提示以及应急服务手机配备等9个供选择的选项。问卷分析发现,大部分老人选择防走失与应急服务。

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日常生活中成员单一、缺乏人照顾,走失了一时很难知道。为了寻找老人,家属往往要耗费很多精力,找到后还要防范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在很大程度给警方带来较大工作量。由此可见,防止老年人走失是老年人安全服务的切实需要。

(三)其他方面的需求

健康管理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最大需求,除此之外,在访谈中了解到老年人还有其他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活照料需求与精神慰藉需求。

生活照料需求:老年人在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就餐(老人餐桌)和救急等方面。老人们希望社区能够提供送餐、清洁卫生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日常照料。

精神慰藉需求: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希望从家庭中获取的亲情关爱,另一类则是社会交往需求。亲情关爱需求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于大部分的老年人更希望能与配偶和子女同住。老年人希望以共同居住的方式,更多地与子女和配偶进行日常交流,并得到照料与关爱。

社会交往也是老年人的一项重要需求。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他们的闲暇主要是呆在家里、看书读报、照顾第三代、串门聊天,这些活动主要以家庭内部活动为主。而社会活动方面,老年人最喜欢参与的是社区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有多数老人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因此文体活动场所也是老年人们最希望社区中增加的服务设施。

三、门头沟养老服务实践—老年健康与安全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基于上述对门头沟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我们搭建了“门头沟老年健康与安全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老年人信息、位置、安全的管理,提高社区工作者工作效率,减少子女对老年人安全的顾虑。

(一)平台介绍

门头沟老年健康与安全服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警报管理子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位置信息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发送信息子系统等六大子系统。其系统功能结构图如下图6、7所示:

图6 门头沟老年健康与安全服务管理平台功能结构图

图7 门头沟老年健康与安全服务管理平台功能结构图

按角色区分其结构图如图8,街道角色是本系统最高权限的管理者,有警报管理、用户管理、统计分析、查看位置信息等功能;社区角色是最终用户的直接管理者,需要处理用户的各种信息,其拥有警报管理、用户管理、统计分析、查看位置信息、发送信息等功能;最终用户是平台的最终使用者,拥有警报管理、设备管理、接收发送的信息、查看位置信息等功能。

图8 按角色分配功能结构

门头沟老年健康与安全服务管理平台共有三个页面,一是街道用户页面,二是社区用户页面,三是最终用户页面,如图9所示。街道作为最高权限的管理者,承载警报管理、用户管理、社区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社区作为最终用户的直接管理者,承载警报管理、用户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最终用户承载,查看自身最近信息、历史记录,进行设备设定,查看自身基本信息、查看帮助信息等功能。

图9 系统页面结构图

(二)平台服务

(1)安全服务。实现老年人的实时位置查询、行动轨迹查询、超出安全区域报警等功能,防止老年人走失。用户可以设置老年人熟悉的安全活动范围,当携带定位设备的老年人走出安全范围时,平台便会产生警报信息,并通过短信方式提醒用户,从根本上防止老年人走失。

图10 带生理传感的腕表 图11 个人生理参数监测界面

除了走失问题外,紧急事件是另一个危害老年人安全的重要因素。常见的老年人紧急事件有跌倒、坠床、突发疾病等。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遇到紧急事件自己处理的能力较差,如无其他人救助,容易发生危险。某些紧急事件发生后,很长时间才被外界发现,由于救助不及时对老人造成了较大损害。

老年用户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按下终端设备的警报按键,设备可以拨通预设的紧急电话号码并发送短信。同时,警报信息发送至系统服务器,街道及社区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联系附近人员救助,确保老年人安全。

系统支持多种定位终端设备,老年手机、腕表、卡片机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需要的设备。

(2)健康服务。利用腕表式老人健康与安全检测设备,自行检测老人的体温、脉搏和血氧饱和度,采集老年人体征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发送到平台上,形成老年健康档案,方便老人、子女亲属、社区管理人员快速、准确的对老人身体状态进行判断,并进行有效干预。

(三)运行模式

根据操作的可行性,平台的运行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

(1)街道独自维护,科研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平台建成后,由街道成立专门的老年服务部门和信息处理中心,对老年人警报信息进行处理,对用户信息进行审核。由于街道是政府机构,可以得到最广大居民的信任和支持,获取用户数据更加容易,能够最及时地更新用户数据。

但是,由于街道自行运行会在前期系统服务器建设和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对前期的投资压力较大。

(2)研究机构提供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研究机构拥有能够满足平台建设的服务器资源、软件平台和开发维护的人力资源,由其提供运作、维护和技术支持,可以减少项目建设的前期投资,可以缩短项目的开发周期。

但是,科研机构不是政府机构,会在用户信息采集、平台推广方面遇到阻力,需要街道进行协调。

(3)成立公司来操作。成立专门的服务公司来进行运作,具备专门管理机构来收集和处理数据,响应居民需求,可以更进一步集成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加集成化和一体化的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另外,公司化运作建立了一种运作的制度模式,便于在其他社区和街道推广应用,是一种可持续的运行方式。

但是,公司化运作同样会涉及到用户信息的安全问题,不易得到居民和住区单位的支持,同时,成立公司需要很长时间运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进展。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运作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公司化运作是一种可持续的运行方式,便于产业化应用,从长期来看,是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陆杰华,吕智浩.北京市社区为老服务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北京观察,2007(5).

[2] 闫堃.论城市社区老年保障的有效建立——以北京方庄的15个社区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3] 王睨昀,段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城市社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思考[J].前沿,2012(14).

[4] 王婷婷.飘飘人数字科技老年人智能点台设计[D].湖南大学,2012.

[5] 孟燕燕,于超群.社区老年服务供需状况分析[J].大观周刊,2012(11).

[6] 张瑞明.城市社区老年保障及社区老年服务研究——以北京市广安门内街道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7] 雷雯.社区照顾框架下的老年人服务一从制度分析层面看社区照顾及其制度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

[8] 龙玉其.人口老龄化与中国老年保障体系的构建[J].长白学刊,2012(5).

篇9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对剖宫产缺乏正确的认识。剖宫产是能解决自然分娩中的许多问题,但其并不能解决分娩的所有问题,而且剖宫产本身也有不利的一面,手术也不是绝对安全的。现在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什么情况下必须施行剖宫产

自然分娩是人类分娩中的自然过程,不需或只需局部麻醉,损伤小、产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同时,无痛分娩的开展又减轻了宫缩的疼痛,所以,自然分娩仍然是人类生产的主要方式。但自然分娩时间长、变化多,有些产妇不能经阴道分娩。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剖宫产――

母体方面

(1)骨盆狭窄或骨盆肿瘤。因阻碍产道,使产道狭窄,足月胎儿不能通过。

(2)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为避免产时大出血,或需要立即终止分娩。

(3)高龄初产妇。>35岁的产妇并发症多、产时宫缩乏力、胎儿又珍贵,可考虚剖宫产。

(4)产程迟滞。就是产程进展较慢或停滞。

(5)母亲生殖道受到感染。如尖锐湿疣。

(6)分娩过程发生问题。如先兆子宫破裂、产妇衰竭等。

(7)疤痕子宫。产妇既往有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破裂史。

(8)不良的产科病史。如前次为产钳助产、死产等。

胎儿方面

(1)胎儿窘迫。胎心音持续<120次或>160次、胎心监护提示胎儿缺氧、羊水被胎粪污染。

(2)巨大儿。胎儿预估体重超过4000克。

(3)胎儿宫内发育受限,预计不能耐受分娩者。

(4)胎位不正。如横位、臀位等。

(5)多胞胎怀孕。

(6)胎儿畸形,或胎儿长肿瘤。如联体儿。

(7)脐带脱垂。

剖宫产过程

剖宫产过程包括:术前准备――手术经过――术后观察和护理三个阶段。

术前准备

现在,剖宫产手术的时间越来越短,刀口越来越小,切口也越来越隐蔽,疤痕也越来越轻,外表越来越美观漂亮,甚至已经不用拆线。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有时医生可以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将妈妈苦心孕育了10个月的“爱情结晶”带到人间。

可是,一个顺利、安全、美观、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少的剖宫产手术并不是单纯由医生的技术来决定的,很大程度上依赖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护理。

术前准备时,首先要了解准妈妈的孕期情况,核对其手术指征,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剖宫产,讨论手术的特殊性,术中的风险,发生手术意外需要采取的对策。并且只有在手术前让准备接受手术的准妈妈清楚地了解了整个手术的过程及状况,真正让她安心,她在手术前、手术时和手术后才会密切配合。

其次,要对准妈妈的身体状况作一评估,如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如何,还要做凝血功能的检查,这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一环。

再次,要禁食,手术前8小时内不进食,术前4小时禁水,以免麻醉后呕吐,引起误吸,造成窒息。但是这些情况在急诊手术时例外。如产妇饥饿、口渴,可以滴注葡萄糖。

最后,还要与孕妇和家属沟通,交待病情,包括目前病情、手术指征、术中术后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以缓解孕妇的恐惧,消除家属的顾虑,取得孕妇和家属的配合。因为恐惧紧张有可能促使血压升高,从而危害胎儿,还可增加术中出血量,另外也可导致失眠。

手术前还要对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清洁,即备皮,是为了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和避免损伤膀胱。在进入手术室前要放置尿管。术前要取下饰物和假牙交给家属保管,以免丢失或误食误吸,发生危险。还要提醒的是,剖宫产手术前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最好不要患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发热的疾病。

剖宫产是怎么进行的

剖宫产手术根据手术方法和途径不同,分为古典式剖宫产(宫体式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和剖宫产加子宫切除。下面我们以子宫下段剖宫产为例,剖析剖宫产的秘密。

剖宫产首先要麻醉。挑选麻醉方式时,麻醉师要考虑的不单是让准妈妈不疼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所用的剂量会不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及安全。因此,麻醉医师会针对不同的情况为每个准妈妈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为腰硬联合麻醉,即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熟称为半身麻醉。这样既保证了手术时肌肉的松弛,又能在需要时控制麻醉时间。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孕妇保持清醒,对准妈妈和宝宝的危险性也最小。

在进行麻醉前,先要扎上点滴,即开放静脉,以在术中补液或发生意外时给予抢救用药;同时放置心电监护,以监测手术中孕妇的血压、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随时观察手术中是否发生了意外情况。

打麻醉时产妇需取侧卧位,屈腿低头,突出腰部,麻醉师消毒皮肤后,在腰背部腰椎第2节和第3节之间或第3节和第4节间注射少量局部,然后作穿刺,达硬脊膜外(见图1),再用一更细探针穿破硬脊膜,达到蛛网膜下腔,注入,拨出细针后,在穿刺针内轻轻插入一根硬脊膜外导管,待硬膜外导管到达理想部位后,拔出穿刺针并保留导管用胶布固定后,可经导管注入药物,到达硬膜外腔(见图2),可以阻滞相应神经而发挥良好的麻醉作用。手术后的镇痛泵也是通过此管进行镇痛的。由于这个腰椎间隙平时是紧闭着的,只有准妈妈摆对了才能找到,而找不到这个间隙或药物注入的间隙位置不对,都有可能影响麻醉效果,甚至还会发生意外。所以,在打麻醉时准妈妈应该听从麻醉医师的指导,尽量与医生配合好。麻醉打好之后,产妇的腹部及下肢有麻木或发热的感觉,且下肢不能抬起,但意识清醒,可以听到医生的说话和手术时刀剪的碰击声,并能在第一时间听到宝宝的哭声。

麻醉生效后,需要再次听一次胎心率,以确定宝宝在宫内的状况,是否存活?是否存在窘迫?然后给准妈妈腹部消毒。消毒的范围要比手术操作的范围要大一些,以保证手术操作区域的无菌,上到准妈妈的剑突下,下到大腿的上1/3,两侧要到腋中线。消毒后给准妈妈盖上无菌的手术单,留出需要手术的范围为暴露区,呈一长方形,根据手术切口的方向,长方形的长边为切口方向,分为横向切口和纵向切口(见图3)。目前手术取耻骨联合上2~3横指处的腹壁上作横向切口。因为横切口顺着皮纹方向,愈合好、疤痕小。此时手术才正式开始。

开腹的第一步要切开皮肤。在耻骨联合上2~3横指处的腹壁上作横向切口,切开皮肤约13cm,在中线部2~3cm达到腹直肌前鞘。第二步切开腹直肌前鞘。先在中部横行切开2cm左右,再用剪刀锐性裁开,长度与皮肤切口等长。然后,用手钝性横行分开皮下脂肪和纵行分开腹壁肌肉(腹直肌)。最后,用手指分开腹膜,进入子宫所在的腹腔。此时用纱布垫好切口周围的切口腹壁,暴露好子宫下段(非孕时子宫狭部约1cm,随着怀孕月份的增长,逐渐拉长达到孕足时的7~10cm),这是剖宫产在子宫上常用的切口部位。

现在要剖宫了。第一步先横形切开子宫下段(子宫下段剖宫产)(见图4)。如果子宫下段表面有明显的血管,在切子宫下段前,医生往往先予缝扎掉,以减少手术中出血量。切开子宫下段后露出羊膜囊,可以看到羊水的颜色。第二步用止血钳夹破羊膜,尽可能吸出羊水,以免发生羊水栓塞,然后手术者一手进入宫腔,托起胎头,另一只手从准妈妈的上腹部按压子宫底部,也可由助手帮忙按压,以协助取出胎儿(见图5)。当胎头娩出了腹腔后,手术者双手抱住胎头,娩出胎儿双肩,随之胎体自然跟着娩出(见图6)。此时手术者要按压出胎儿口腔、鼻腔内的羊水,助手用两把止血钳钳夹脐带,在它们之间切断脐带(见图7)。这时胎儿完全与妈妈分离开了,成为独立的个体了,一般会自然啼哭。如果未啼哭,手术者会给予宝宝一个刺激(轻弹足底或摩擦胎背),促使宝宝啼哭,再交到台下,由助产士或医生处理(包括擦干身体、处理脐带、测量身长和体重、打脚印、系写有妈妈名字和住院号的手带等)。如果宝宝出生后发生窒息,会把宝宝交到台下,放到新生儿辐射台上,由新生儿科大夫和助产士进行复苏,有时术者还要亲自下手术台帮助复苏。

一般情况下,产科医生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这个过程,而助产士在包裹胎儿之前,会先给妈妈看新生宝宝的性别,让母子早接触。胎儿娩出后,手术者会立即使用鼠齿钳或卵圆钳钳夹子宫切口的两侧角和上下缘,如有出血处,另外钳夹之。这时,手术者会向子宫上注射催产素,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然后可能会稍微等待,让胎盘从子宫剥离。如胎盘剥离了,手术者一手牵引脐带,一手按压子宫,协助胎盘娩出。当胎盘娩出后,交到台下,助产士或医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手术医生也会检查子宫腔内是否有胎盘、胎膜残留。此时如果子宫颈较长,子宫口未开者,手术医生会用手指或卵圆钳扩一下子宫口,以利于手术后子宫腔内的血液、蜕膜的排出,然后用可吸收缝线迅速缝合子宫切口,减少出血。

缝合子宫后,手术医生要检查子宫、卵巢和输卵管是否正常,子宫切口有无出血。如有出血,予缝扎止血,如有病变,根据病变情况予以处理。最后,手术医生还要用干净纱布擦净腹腔内的血迹和羊水,清点清楚术中使用的纱布和器械,不要遗留在腹腔里。这些工作完成后,就要关闭腹腔了。先对合好腹膜或缝合腹膜,再缝合腹直肌前鞘、皮下脂肪和皮肤。有的医院皮肤不用线缝合,而用美肤拉链或生物胶对合好皮肤,以减少皮肤疤痕形成(见图8)。此时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完毕了,但在下手术前,手术医生还要按压子宫底,看子宫收缩是否良好,并清除阴道内的积血和羊水。

如果整个手术过程一切顺利的话,手术时间一般需要30~45分钟左右。

剖宫产术后观察和护理

剖宫产术后还存在许多危险的情况存在,这需要在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一些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及时处理,有利于母亲的康复。观察项目包括产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出血多少等。首先,要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这是所有手术后的病人都需要观察的内容,也是保障产妇术后安全的最基本的措施。护士要按照规定,每隔一定的时间(开始是半小时,逐渐延长到1小时、2小时、4小时)要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也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持续心电监护来监测。

其次,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出血情况。护士需要每隔一定的时间按压一次产妇的子宫(至少要按压6次),看子宫收缩是否良好,阴道出血多还是少,子宫腔内是否有血液积聚。

再次,要对产妇的输液进行护理,保证输液通路的通畅,液体进入根据需要调节速度。由于术后产妇胃肠功能需要逐渐恢复,一般术后需要输液3天左右。

第四,保留尿管和外阴的护理。保留尿管一般需要24~48小时,要保持尿管通畅。一般于手术后第二天补液结束即可拔除留置导尿管,拔除后3~4小时应及时排尿。观察尿液的颜色和尿量:由于有阴道出血和血性恶露,每天护士会给予外阴护理2次。

第五,饮食护理。术后由于麻醉引起胃肠功能暂时丧失,在肠蠕动恢复前要禁食,术后六小时后麻醉消失后,可进流质食物,术后第二天可吃粥、鲫鱼汤等半流质食物,第三天可以吃普通的产妇饮食。

第六,剖腹产术后要及早活动,是防止肠粘连、血栓形成、猝死的重要措施。术后6小时内平卧,以防颅压降低,造成头痛。麻醉消失后,上下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动作,可以做屈膝、抬腿、举手、翻身等活动。术后六小时摇床使头部及上身抬高,摇起角度为30度,并增加活动范围。逐渐锻炼后可起床活动,先坐,后站,再到扶床走动。但起床活动要注意循序渐进,防止性低血压而晕倒。

另外,剖腹产术后加强自我保健,对于顺利康复是很重要的。例如咳嗽、恶心、呕吐时,应压住伤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未排气前勿食用甜食,包括巧克力、红糖水、甜果汁及牛奶,以免引起腹胀;为了促进乳汁分秘及减少产后便秘,多喝汤、汁,多吃蔬菜及水果;会阴扩约肌要进行收缩训练,对分娩过程中改行剖宫产的产妇特别重要。

剖宫产优缺点评说

优点:

(1)时间短,可避免自然生产过程中因等待而发生的不利情况。

(2)可以解决骨盆狭窄、胎儿巨大而引起的头盆不称。

(3)在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缺氧时可采取有效和及时的急救措施。

(4)减少胎位不正时阴道分娩的一些风险。

(5)可以减少骨盆腔结构被破坏,减少阴道松弛、子宫脱垂、尿失禁的发生率;但这不包括临产后因难产而剖宫产者。

缺点:

(1)母亲要承受手术及麻醉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脏器损伤、麻醉意外等,其危险性是自然生产的5~10倍,死亡率是2~4倍。

(2)创伤大,产后恢复慢。

(3)出血量相对较多。

(4)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高。如羊水栓塞、术后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

(5)有发生剖宫产远期后遗症的可能,如腹腔骨盆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6)增加高危妊娠孕妇再产时剖宫产率。

(7)新生儿因为没经过产道的挤压,湿肺的发生率增高。

(8)新生儿缺乏刺激,神经及呼吸系统发育受影响。

(9)剖宫产的孩子发生多动症的机率高,当然这一点还未完全肯定。

新式剖宫产及腹膜外剖宫产有什么优缺点

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由于运用的是腹壁下横直切口,所以更有利于胎头娩出;组织分离采用钝性分离技术,进一步减少组织损伤,有利于组织愈合;子宫缝合层次少,减小子宫疤痕,它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改良的术式。

腹膜外剖宫产较前二种术式优点在于其不经过腹腔,肠管不受干扰,羊水和血不进入腹腔,故发生肠粘连、腹盆腔粘连、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小,术后进食早,疼痛也相对轻;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分离不当容易损伤膀胱。另外,因其腹腔未打开,所以不能探查附件(输卵管和卵巢)。

篇10

关键词:家庭;国家;儿童抚育;弱者照护;责任分担;家庭福利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4-0126-006

在现代社会,个体照护的责任,基于对个人独立的承认和保护,其承担者已不限于家庭。从形式看,迄今为止,照护个体的责任始终主要被安排给家庭承担,然而,实质上,这种责任已由个体家庭和国家共同分担,且国家才是总责任人。因为近代废除家长专制而实行个体解放,就否定了家庭与个体、家长与家属之间的所有与从属、支配与被支配的价值观和关系,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幼,均是独立自由之人,只属于他/她自己!子女不属于父母!老人不属于子女!家庭因此失却了照护其成员终生的人力资源支持。伴随个体人身独立的,是个人财产独立。个人财产所有者因而丧失请求家庭终生扶养的资格,家庭因此丧失统一的、稳定的经济基础,从而丧失随时、长久地满足每个成员全部照护需求的物质条件;其结果必然是将个体照护责任由家庭移转给国家。家庭和国家照护个体的责任分野变模糊了,家庭、国家都是抚育儿童、照护病弱个体的社会角色承担者,共同承担个体照护责任。国家不仅应当在家庭力所不能及时接替个体照护责任,而且应当为家庭提供更多服务、扶助和资助,以提高个体照护的质量,保障个体有尊严地、平安地生活。

一、个体独立和自我负责与家庭功能弱化及外移

近代以来,法律赋予个体独立、自由,一切都随之改变!家长专制被废除,个体获得解放,家庭也获得了一定解放;个体从依赖家庭转而依赖公共保障,个体照护责任,也由家庭全部承担转而由家庭和国家共同分担。如美国社会学家卡尔・C・齐默尔曼断言,“现代文明的顶点便是以家庭制度丧失诸多控制个体的能力为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不能或不愿意对个体进行控制,从而迫使个体为家庭作出牺牲。[1]每个家庭和个体都必须进行自我选择。

(一)个体独立与自我责任

在人格独立、人人平等的原则下,个体都是独立、自由、尊严之人。自主自决意味着自我责任。社会在这种文化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新规则之一,即年满十八岁、心智正常者,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相对应地,每个成年人应对本人负全责。因此,家庭照护其成员的责任减轻了。个人拥有独立财产,意味着所有权人应具备自我供养能力。基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倘若成年个体不能自立,则可以请求国家帮助,因为国家有保护照护公民的义务。换言之,家庭卸下的责任被转移给了个人、政府、国家!

(二)个人财产权与家庭统一稳定物质基础的丧失

当家庭成为独立个体的联合体,家庭供养能力由强变弱。在家长专制下,家长垄断家产,统一调配使用于家庭的对内对外财产责任。家长专制被否定后,每个家庭成员享有独立的、平等的财产权,家庭统一财产制失去了存续的物质条件。凡财产,均分属于不同个人,若要形成财产共有,须经共有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对于共有财产,任何共有人均有权请求分割,从而恢复个人所有。家庭成员不再源源不断地贡献其财产,家庭失去了稳定的经济基础,这就极大地削弱甚至丧失了向家庭成员输送物质利益和服务的能力。家庭不能继续大包大揽地满足其成员所有需求。因此,当家庭无力为其成员提供所需资助或供养时,国家有必要向其输送物质供给或提供其所需要之服务。

(三)家庭:个体成长和依赖的基本支持体系

在当代,家庭仍是不可或缺的,其地位和作用尚未能被完全替代。尽管家庭能够为其成员提供的照护、帮扶减少,但是,它依然是个体可以依赖的基本支持系统。正是基于此,当代各国家庭法将照护儿童设定为父母责任,要求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提供力所能及的扶助。这不仅源于对割不断的血缘和亲情的信任,而且是因为人类尚未找到另一种制度或模式来替代家庭。因此,家庭依然承担照护个体的责任。不同于以往的,家庭依赖的资源既来自其成员的贡献,又来自国家援助。

二、个体照护责任承担与家庭自治自理的局限性

千百年来,家庭基本上自治而为。家庭数量千千万,国家不可能逐一为其量身定制日常生活规划和长远规划,不得不信任父母养育子女、家庭照护个体,所以,家庭必须“自己来”、“自己干”。但是,家庭自治又非万能。基于个体理性有限等人性弱点,对家庭自治不能放任不管。特别是近现代社会以来,个体、家庭和国家之关系发生了变革,家庭自治的“短处”和不足被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人权运动的发展,更缩小了家庭自治的范围。凡侵权或伤害都必须被及时阻止,并提早防范。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社会到来,老年照护责任加重!面对越来越重的个体照护负担,家庭的承担能力日益捉襟见肘。

(一)家庭自治的局限性

家庭自治乃当代社会的事实。家庭自治是指家庭能够自由地按照其意愿或者选择去作为或不作为。涉及儿童时,“家庭自治”通常意味着父母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主决定将孩子培养成父母喜好的那种人。在当代,家庭的规模、结构、功能、价值观异于以往,家庭自治的范围缩小了、控制能力降低了、边界更清晰了,因为家庭自治受到的法律约束越来越多。

首先,不能排除部分家庭欠缺自治的基本条件。家庭自治的客观条件千差万别。诚然,大多数家庭中,父母等人受过良好教育,见多识广,谋生能力强,经济收入高,自治能力强,家庭管理有方。然而,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自我生存不易,或者父母未受教育或教育程度低,自治能力弱,治理效果差,甚至受错误观念指引而实施的家庭自治中,危机潜伏,损害家庭成员的生存、健康或发展等权利。还有部分父母、照护者本人因为身患疾病或残障、沾染不良嗜好或恶习而丧失治理能力,甚至是丧失自理能力而成为照护依赖者。

其次,人性的弱点和有限理性需要制度引导和约束。个体独立自由是以“理性人”的假设为基本前提。不过,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天生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且家庭成员作为不同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发生利益冲突难以避免。如果任由家庭自治,就可能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当过度自私而不顾及其他成员的正当需求或利益之人担任父母、监护人、照护者角色时,在其自身需求满足与被照护者需求满足之间发生冲突时,人性的弱点就可能急切地跳出来,病弱者的利益可能被弃之一边。因此,必须予以正确引导,合理干预,才能达成基本平衡,弱势家庭成员的利益才能获得保障。

再次,结构小型化削弱家庭自治能力。一方面,随着个体自由深入人心,大家庭离散了,核心家庭成了主流类型,少子化现象使得家庭结构进一步趋于小微型。在大家庭时代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及时替代失能或不适任父母履行抚育儿童或照护病弱者责任的传统照护机制,渐渐消失。另一方面,工商业发展,吸引更多成年人远走异乡谋生、定居,因而远离其原先的血缘亲属。个体需要亲属帮助时,原先的血亲已爱莫能助或者“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确保家庭成员的法律权利不遭侵犯,家庭自治就必须受到一定限制。凡涉及人权等基本问题的,不得以自治或者隐私权为由排斥或拒绝公力干预。

(二)个体照护责任之边界:超越家庭能力或负担极限

儿童抚育、老人照料、病弱者照护,这些责任对个体家庭都相当沉重。而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家庭成员散居不同地方已是常态,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后,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显然,部分使得建立在多子女条件下的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因为在一个家庭中,照护依赖者人数将可能超过提供照护者的人数。照护个体将成为家庭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重任。

抚育儿童和照护老人的责任变大、增重,个体家庭孤独地承担将日趋困难。儿童权利观的诞生和引入,使得家庭和社会更加重视儿童的教育、照护和快乐成长。儿童抚育者的责任更重了。老龄化社会中,照护老人的责任重于以往任何时候。在我国目前,失能老人主要依赖家庭照料,照料者依次为:配偶、儿子、媳妇、女儿。在农村,儿子、媳妇是最重要照料者,甚至难以替代;在城市,儿子占居重要位置,女儿与媳妇的作用相近。部分老人则依赖儿女出资雇人照顾,或是轮流到子女家生活。配偶承担的照料随着失能老年人年龄增加而弱化,有些失能老人起初由配偶照顾,后来,作为照料者的配偶也年迈体弱或疾病甚至失能了,产生了照料依赖。小型家庭、无子女家庭定然难以长期独立承担如此重任。此乃2013年国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的考虑之一。只是培养一个供养人需要18年,未来十余年时间内,二孩家庭的抚育责任将更重。故急需育儿和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支持。

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压力大,其投入家庭照护将越趋不足。现代社会注重个人权利的实现,个人需进入社会谋生自立。家庭制度则要求个体承担家庭责任,照护病弱的家庭成员。自我价值观与照护家庭病弱者责任之间的不一致,因家事劳动价值无报酬,未获等同于社会职业劳动的尊重、肯定和其他支持,有时候,不免让部分人心里难平静。若无制度支持,很难迫使个体为照护亲属而牺牲自我发展机会。

生育后代、照料幼童,照护病、残、弱者,是人口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过程。家庭承担的抚育和照护工作,决不仅仅是父母等近亲属的个人事务或家庭事务,而是分担了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三、国家:个体照护的总责任人

若孩童找不到亲生父母而无法回归家庭,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无力承担或者拒不履行抚育照护责任致使病弱者无所依靠时,谁来替代家庭承担照护个体之责任?答案是国家!抚育和照护个体――年幼的或年老的,国家都是终极责任者。

(一)国家承担照护个体责任之证成

现代社会,国家应当承担照护病弱个体的责任。

首先,国与家是照护个体的合作接力者。在古代社会,家庭是以传统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基本单位,照护个体就是家庭、家族的责任。近代以来,倡导个体投身社会,个人基本上以能力论英雄。人们发现,只要他/她有能力,就能够拥有好工作、高收入等,为其亲属们效劳似乎不必要了;反之,他若无能或遭遇不幸,也难以从家庭或亲属中获得所需的帮助。就照护个体而言,家庭和政府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这一接力式的任务。

其次,人权保护是国家突破并介入私人家庭生活领域的充分理由。基于保护隐私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等理念,一般情形下,国家公权力曾经不介入家庭私权范围。然而,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为维护弱者利益,保障人权,国家选择性地介入家庭,扮演更积极角色。一方面,扩大自我决定权的范围,使其免受国家的任意干涉,促进人性自由发展,由个人去实现其在家庭关系中的价值;另一方面,改善家庭中弱者的地位,提供或协助提供适当环境,尽量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在平等基础上,经相互协商,共同决定,以维护弱者自尊,保障其自行使。[2]法律对家庭暴力的立场,就是典型的例证。家庭暴力曾被认为是私事。[3]然而,人权观导致家庭暴力被重新认定,后者被认定为普遍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具有很大社会危害性,不能因该暴力发生在“家庭”内就将其归入私领域予以“宽容”。认为若国家拒绝介入、干预家庭暴力,就是鼓励暴力。[4]为此,国家公权力采取了诸多介入措施,干预家庭暴力。

再次,当父母或家庭无力或不愿意按照当代社会可接受标准承担全部养育责任时,国家和社会应当为他们分担责任。儿童应该获得适当抚育,老弱病残者应该获得适当照护,以免他们生活遭到破坏,深深伤害他们的自尊、自信以及未来生活。不幸的是,总有部分父母或家庭因为贫困、疾病或者其他因素而不能按照当代社会公认的道德和法律标准去抚育孩子或照料病弱的家庭成员。为此,从20世纪4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国家将为家庭提供日益广泛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视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国家分担个体照护责任的标准

如何判断何时或者哪些情形下该由国家履行照护个体责任?一言以蔽之,当家庭成员正在遭受严重伤害或者有遭受严重伤害危险的,国家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家庭绝不是亲密关系当事人一方滥用自治权利而凌驾于另一方的场所。哪些情形下,儿童或者病弱者应该离开其家庭,则是专业判断问题,应依据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调查和判断,而得出结论。

首先,凡涉及家庭暴力,国家须积极干预。我国立法明文禁止家庭暴力。对家庭暴力,无论是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都须采取“零容忍”态度。政府必须采取适当步骤或措施,确保儿童或病弱者的安全,保障他们的安全。

其次,发生给家庭成员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其他行为或存在迫在眉捷的危险的。对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照护儿童或病弱者的行为中,哪些属于“正常”,哪些属于“不正常”,应当适用理性人的一般认识予以判断。按一般理性人看,属于异常的破坏,国家有必要给予适当干预。

再次,若不实施公力干预,相关人权益将严重受损害的。父母或其他照护人不为儿童或者病弱者提供所需照护或食宿的,不论是客观不能还是主观不愿意,都将使相关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一旦发现,国家就应当作出合理可行的安排,直接指定或者委托照护。

如同确立国家介入家庭而承担抚育或照护个体责任一样,国家停止直接履行照护责任而改由家庭重新承担的,也需要明确程序和标准。

(三)国家履行照护个体责任之方式

国家履行照护个体之责任,主要通过建设服务家庭的社会福利制度向家庭“补充能量”方式达成,而非直接取代家庭。这种能量输入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为家庭提供物质帮助,直接满足个体日常生活用品短缺;二是提供现金,补充家庭购买基本生活用品或服务的支付能力;三是供应家庭所需要的服务产品,既满足病弱个体的照护需求,又弥补、节省个体照护者的时间、体力和精力。

我国现有为家庭提供的社会服务水平很低。我国已意识到照护个体的国家责任。从2005年开始,为应对强劲上升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开始建设福利社会化体系。(1)到 2013年,国家认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或者说,养老服务已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的行业。遗憾的是,现实中,养老服务的受益群体小,供需矛盾突出。(2)养老服务的场所和用地得不到保障,照护儿童和养老的机构、床位少,服务供应严重滞后,特别是农村的儿童服务和养老机构稀少,民办服务机构养医脱离,导致就医难和支付难,护理人员待遇差,不愿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业务水平低,不具备为失能老人提供护理、康复训练等医护服务的基本条件,服务质量存在诸多欠缺。一般养老机构甚至只接受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尚未形成体系或产业。

国家履行照护个体责任,既要考虑社会服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承受力,又要防止该类服务被滥用。公权力介入是为了保障弱势一方的利益,以纠正偏离轨道的家庭秩序。既要充分发挥家庭照护个体的作用,又要保障每个个体的尊严、安全和生活。

四、完善国家履行个体照护责任:

健全家庭福利制度

儿童、病弱者,都是平等的社会成员,是国家的主人,而非个人“爱好”或家庭私产。我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保障儿童和弱势家庭成员的权益。然而,现实生活中,部分儿童或成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等基本需求未能满足的现象客观存在,部分儿童或病弱残疾者甚至被父母或家人恐吓、打骂或遗弃、贩卖。贫穷是家庭的最大敌人。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国务院于今年2月21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并已于5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确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八项社会救助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是为个体或家庭提供经济或物质资助,将有效地改善个体照护问题。同时,还有必要从下列六方面健全完善家庭福利制度。

(一)增设儿童福利局

政府机构中缺少保护儿童的专职单位,是目前儿童保护制度的一大漏洞。现有民政厅(局、处)统辖所有民政事务,包括儿童福利,但是,因服务对象种类多、工作职责庞杂,其保护儿童的作用发挥不足。

建议设立儿童福利局,主管儿童事务。监督和服务于家庭,为父母、其他监护人等提供建议、帮助及扶助。发现儿童权利受严重侵犯的,及时干预直至将孩子带离问题父母或监护人身边。对于有严重不当行为的父母,建议将处以罚款、公告姓名,更严重者,可以剥夺其父母权;行为构成犯罪的,当应处以刑罚。

(二)为家庭提供专业辅导和照护培训

儿童的人格培养、精神健康、生活照料、行为管理等,需要科学知识。针对父母、监护人、照护者,政府应当举办相应专业培训或辅导班,传授其履责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帮助他们适应新角色。如同开车需要考驾照,担任父母或监护人之职却未经专门训练,实不应当。

地方政府应当为有特殊需要个体特别是儿童提供个人顾问指导。有些个体因为健康等原因,成长或照护过程中需要长期的专业指导或者帮助。地方政府应当聘请专业人员为此类儿童的需要进行评估,向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供顾问指导计划,从而据之提供适当的建议、援助和支持。若家庭自聘专业指导或帮扶的,所需合理费用可由政府支付部分,以保障相关人员的权益。

(三)建立 “社区之家”

政府应在一定行政辖区范围内设立“社区之家”等类型的福利服务机构,为家庭提供临时托放儿童或病弱成年家庭成员的场所。根据权威统计,2012年,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单位仅463个(3), 平均每个省级行政辖区仅有14个。这远远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福利服务供给需求。(4) 建议借鉴英国经验(5), 建设“社区之家”等服务机构,为放学后、学校放假期间和其他时间有适当需要的儿童提供照管服务,使儿童享有安全的活动场所。确有必要的,“社区之家”还应当为其辖区内的任何儿童提供食宿。

(四)发展多层次的护理和养老服务体系

为满足养老等个体照护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政府除举办和鼓励举办更多养老机构、照护机构外,更应该针对个体照护需求而建设若干制度。

建立健全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的综合体,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管、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精神抚慰、日用品供应、文化服务等全方位的社区养老服务。重视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在五保供养制度基础上,增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考虑到农村土地的集体性质,应当利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兴办乡、镇、村的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若干村联合建设养老服务中心。

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助购、陪伴等上门服务项目。

建立家庭养老服务补贴制。财政应当拨出专款支持居家养老。对有失能老人、重症病患者的家庭,确定一定标准,发放补贴,既可用于鼓励养老服务贡献者,又可用于补贴支付被照护者的开支。

实行全职照护者休假制。由社工或志愿者临时接替其工作,缓解照护者的紧张焦虑和疲劳,避免绝望或情绪失控,有利于照护者和照护依赖者。

实行护理员从业资格和护理级别认证制。为加快培养和形成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可以考虑实行护理员从业资格和护理级别认证制度。由政府的卫生、劳动、民政等相关部门联合设立相应的培训机构或者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提供基本护理技能和知识培训,培训初级护理人员。经过适当的体验和考试,颁发护理员证,实行持证上岗。建立护理员职业水平评级制度,保障其工资收入及增长,稳定护理从业者,提高其护理水平。

(五)引入护理保险制度

借鉴日本经验,建立护理保险制度不失为可行之举。失能老人的护理责任很重,老人本人或者家庭的收入恐无力承受。(6) 如果说养老保险能从经济上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那么,“护理保险则是借用国家、社会或私人的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5],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帮助需求。日本护理保险制度,通过保险累积护理所需资金,为因年老、疾病、意外伤残而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被保险人入住护理机构或居家接受长期康复和护理提供费用补偿或支付,[5]使需要护理老年人获得良好护理,和其配偶能够安享晚年。我国应当既开放社会化的护理服务,又大力支持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服务,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支持,可以适应不同家庭、个体的需要。

(六)完善社会工作者制度

社会工作者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专业力量之一。我国从2008年开始培养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师。为保障社会工作者正确履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职责,国家民政部于2012年12月《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提升该群体的专业能力,增进社会福祉。社工能够为需要的家庭定期上门检查、督促,提供指导或者咨询或其他帮助,使照护对象在身体、精神、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持续照顾,或者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专业建议,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环境和质量。遗憾的是,这个专业群体现有人数太少。截止到2012年,社会工作师合格者19525人,助理社会工作师合格者64601人。这不满足家庭或个体的需求。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培养社会工作者,使其社会服务惠及社会大众。

注释:

(1)参见民政部2005年《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转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2)根据权威统计,2012年,我国大陆地区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单位仅4.1万个,从业人员29万余人。

(3)国家数据库,http:///workspace/index?m=hgnd,访问日期:2014-01-14。

(4)2014年2月以来,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厦门市等地新设立的“婴儿安全岛”之后,接收弃婴数量之多大大超出了决策的预期,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以“超出儿童福利院承受能力”或加强弃婴甄别为由,相继迅速予以关闭。“婴儿安全岛”的存废之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儿童福利服务的认识和服务都有待提高。

(5)英国《1989年儿童法》第53条至第86条规定,政府应提共“社区之家”服务,鼓励并监督志愿者建设“志愿者之家”,规范管理“儿童之家”、“居住照护中心”等儿童福利服务,为儿童提供全方面的照管服务供应。参见蒋月等译.英国婚姻家庭制定法选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77-190。

(6)目前,一位失能老人的每月照护费普遍在2000元以上,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仅超过1500元/月,农村老人收入更低。政府现有补贴主要集中于高龄老人、“三无”老人以及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人群体,没有针对全体失能老人的专项补贴。

参考文献:

[1][美]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M],宋践、李茹,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26.

[2]施惠玲. 论我国家庭法之发展与研究――一个家庭法律社会学的观点[C].政大法学评论2000.(63):42-43.

[3][美]哈里・D・ 格劳斯,大卫・D・梅耶. 美国家庭法精要(第五版,2007年)[M]. 陈苇,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