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意见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药发展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药发展意见

篇1

1.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将发展中医事业纳入整个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当中,逐步健全和完善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和市、乡镇、村(社区)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2.高度重视农村中医工作,扶持农村中医事业,将农村中医事业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有中医科室和中医管理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能中会西的执业医生。

3.增加财政投入,为中医药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中医事业费要实行预算单列,并达到或高于卫生事业费的10%,其增长比例应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同时,市财政、乡镇财政每年还应分别安排不少于0.2元/人、0.1元/人的中医专项经费,用于扶持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的重点建设项目。

4.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定中医药服务给付政策。在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时,把符合条件的具有中医医疗的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为鼓励参保人员使用中药饮片治疗,计算中药饮片报销基数时上浮30%。

5.重视和关心市中医院建设,突出市中医院在全市中医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对中医院基本建设立项要优先安排,并享受城市公益事业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

6.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加强中药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鼓励建立中药材种植、培育基地,促进短缺中药材的开发、生产。扶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积极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开发,加快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步伐。

2.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市、乡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集中力量把中医院建成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的精品中医院,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和中药产业,鼓励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

三、壮大人才队伍,推进科技进步

1.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人员的在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培养中医学科带头人和具有中医专业知识技术的乡村医生。鼓励西医药人员学习中医,中医药人员学习西医,加强中西医结合的高、中级人才培养,支持中西医药人员共同研究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技术。

2.促进中医药人才引进。引进博士、硕士、高级中医药人才,服务时间在一年以上,且引智效果突出,从市人才资源开发经费中给予引进单位每名1--2万元的奖励。吸纳市外本科毕业生和中级职称的中医药人才,两年内由市财政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补助。

3.推进中医科技进步。对列入省级、*市级的中医科技项目,市财政给予适当的配套资助;对列入*市级的要优先资助项目补助经费。开展中医重点学科创建和专科专病建设,鼓励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努力提高我市中医临床科研整体水平;对列入*市级以上的重点学科,市财政给予适当的配套补助,并做到专款专用。

四、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良性发展

1.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加强对中医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中医医疗、科研、教育机构行业准入和技术设备准入制度。

篇2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0(a)-0120-04

Research on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ENG Haiyuan1 ZHU Xiangzhi1 HONG Fan1 WANG Fangren2

1.Fuji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3,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indust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ultural industry has varied degre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especially inside som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nd TCM culture deep city and area where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is pointing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uiting its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ujian TCM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样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的日益显现,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医药文化产业作为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2009年我国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1],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因此,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5]。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机构开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相关研究。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张超中[6]开展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提出了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建设方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周钊和等[7]从中医药文化研究保护、宣传教育、行业文化、文化产业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对湖湘中央医药文化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黄冈师范学院江军民等[8]通过对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蕲春县李时珍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同时,我国也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呈现逐步壮大的趋势。如浙江现代联合集团投资超过60亿元筹建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园;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投资近十亿元建成了省内首座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安徽启动了中华医药科技文化产业项目;黑龙江也明确了2014年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等。福建省在中医药文化开发方面也有所成就,但仍存在中医药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较少、产业发展不够成熟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福建省(以下简称“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我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 中医药文化产业内涵

中医药文化产业是健康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主要借助传媒、科技手段,将中医药的属性,蕴含的历史、地理、民族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人文元素进行文化加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其经济价值的的全新产业,涉及科研、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等各个领域[9-11]。

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与中医药文化相关联的历史、人物、文物等为内容,利用图文、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制作的书刊、包装、广告、广播、影视、戏剧、曲艺等产品;另一类是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各种养生保健服务项目及平台,包括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药主题公园、医药文化会展、文化养生机构等文化服务性消费行业[12]。

1.2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借助国家扶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优势,福建省利用自身所积淀的资源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省在中医药文化产业研究及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1.2.1 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优势,引领了相关行业协同发展 我省积极推广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弘扬传统文化。据统计,我省从2006年开始开展并认定了三批共53家“福建老字号”,其中34家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中医药领域包括片仔癀、灵源、采善堂等品牌[13]。这些品牌企业依靠中医药“老字号”涉及医药、食品、餐饮、酒业等行业,牵起了整条产业链。如以漳州市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医药骨干企业依托传统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从药品、保健食品到饮料、家庭药膳,从原料、片剂到胶囊、口服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链条。漳州片仔癀公司在四川阿坝州和陕西秦岭山脉以南的凤县投资建立养麝基地,产品由单一的药品发展至保健品、特色化妆品、医疗器械、日化产品及其他护理用品等多个品种,逐步覆盖了上游原材料、中游研发、下游生产销售产业链。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打造“灵源”牌,产品由“灵源”万应茶延伸至茶剂、散剂、饮料、食品和中药饮片等多系列品种。

1.2.2 加大了中医药文化宣传 发展中医药文化会展业。利用地缘优势,我省坚持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闽台中医药学术论坛”“海峡两岸慈济中医药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学术交流、经贸洽谈、药物交易等形式,推广中医药品牌,吸引国内学术机构、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等各方力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漳州片仔癀公司就常通过展览、视频及作为馈赠礼品等方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了源于宫廷秘方、历经弥新的传统名贵中成药文化。

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产品。近些年,我省反映中医药内容的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等中医药文化产品深受观众喜爱。比如,中央电视台慕名采访、拍摄的片仔癀专题片――《国宝秘药之秘》上下集在CCTV国际频道播出后,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同时,为了弘扬片仔癀文化,宣传国药普济苍生的MTV《爱的传奇》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唱;与原卫生部、国家药典委员会合作制作的大型系列专题片《中华特色药―片仔癀》专集,翻译配音了中文、英文、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广泛宣传;与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合作的介绍国宝名药片仔癀的专题节目播出后也在海内外引起较好反响[14]。另外,福建三明市也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并正式出版发行了保护民族中医精华的2部民间医药专著――《三明畲族民间医药》和《三明畲药彩色图谱》[15]。

参与大型科普公益宣传活动。在“中医中药中国行”福建活动中,我省也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走进社区和农村培训社区及乡村医生、举办义诊与健康讲座等,并为现场群众发放扑克牌、团扇、科普小册子、单病折页、中国中医药报特刊等宣传用品,开展草药辨识、药膳制作、膏方介绍、中药炮制、制药等服务项目,颇受群众欢迎。此外,利用地缘优势,加入海峡两岸中医业务交流活动,组织我省中医药专家奔赴马祖等地,开展肾病、胃病的中医治疗和饮食宜忌、中医保健养生等讲座,并进行学术交流。

1.2.3 推动了中医药文化融入旅游产业 在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省越来越多企业,尤其是中医药企业选择开发品牌文化,与旅游业“结缘”,将智慧和创意注入冰冷的产品,让其华丽转身,成为给旅客带来欢乐和惊喜的时尚旅游产品。如漳州片仔癀公司打造片仔癀博物馆、中药标本馆、植物园、中成药生产车间等组成的片仔癀中药工业园浏览路线,通过物化形式,形象、客观地反映片仔癀的文化特定,展现片仔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工业旅游示范点供游客参观,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多个团[16]。灵源药业也参与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打造以灵源山风景区、灵源禅寺、公司等为核心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使企业产品、管理、文化与游客无缝对接。

1.2.4 筹建了一批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 为实现中医药相关产业有机整合,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我省积极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自建、联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方式,建设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由万好国际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投资2.5亿元,以纯药用植物为景观的中医药文化创意博览园将于2014年7月开放,园内拥有神农谷、体质辨识园、万博园、经络园、中医药文化博览馆等十八个贯穿中医药发展史的文化互动景点。2012年3月,尤溪县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也正式启动,该项目提出建设一个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总体思路,园内包含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医药休闲养生基地。2013年2月22日,融合两岸中医药科技、金融、产业等优势要素的海峡两岸中药现代(福建)产业园落户漳浦,将重点建设两岸药用植物园示范区、两岸药材集散中心、两岸现代生命科技园、中医药文化体验园等。

1.2.5 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凸显中医药特色的平台、宣传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我省确定片仔癀博物馆、海沧青礁慈济宫景区闽台中医药博物馆、万好药博园等为我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另外,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联合打造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内容涵盖中医药文化起源、古近代名医介绍、杏林典故、养生保健知识、中医特色疗法及用具、常见中药展示等。

1.3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3.1 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中医药文化产业空间巨大,中医药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但目前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主体较弱,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品牌较少,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发展能力明显弱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仅少数如漳州片仔癀、厦门中药厂等企业的经济规模、企业规模、品牌影响力等具有抗衡能力。如漳州片仔癀已形成产业链和规模经济,居我国中成药行业50强,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20强。近几年,该公司产品畅销海内外,年出口超千万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单项中成药出口金额首位。

1.3.2 中医药文化遗迹开发与利用不足 我省对中医药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规律和思路等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较少,中医药文化遗迹开发与利用不足。如武夷山地区是早期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区域,该地区的医籍医事是古代福建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地区出现了法医学家宋慈、理学家研医有成就者蔡元定、为官习医者钱闻礼等[17],但该地区开发利用名人品牌明显滞后,没有真正把名人文章做出深度和广度,中医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较低。

1.3.3 尚未形成集群优势 纵观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基本还处于单兵突进状况,布局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因此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漳州片仔癀位于漳州,灵源药业位于泉州。另外,可集群化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基地)尚未完工,大量企业、科技、人才、资金、政策等多因素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此外,我省还存在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特点不突出、地域同构化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产业配套不到位等问题。

2 发展福建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2.1 制订相关发展方针,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从政策、机制、投入、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科研、影视、出版等给予政策支持,大力扶持扩大中医药文化事业;并积极引导、鼓励中医药企业和文化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深度开发医药文化内涵,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健康成长。同时立足全省中医药发展大局,统一规划全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结合区域文化资源特色,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避免出现特点不突出、地域同构化等问题。

2.2 发挥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培育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政府应大力推进实施品牌培育战略。一是培养国际中医药文化名人、国际中医药文化品牌、国际中医药文化著名企业、国际品牌中医院等,通过文化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多种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二是采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推进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措施,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增效益,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2.3 调研福建省中医药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开发

福建省孕育了众多著名医家,如东汉建安时期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长乐人董奉、宋代建阳法医学之父宋慈、闽台民间医神“保生大帝”吴、清代长乐著名的医学理论家、临床家和医学教育家陈修园等[18]。因此,应对福建省各地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包括中医药文化古迹的考察、传统中医药地方风俗民情的考证与开发利用研究、近代中医药贸易故址与文化研究、知名中医药种植基地、企业与医院文化的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等。通过深度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把名人古迹等文章做出深度和广度。

2.4 重视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力度

2.4.1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是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中医药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其文化内容的传播者往往较难替代,中医药文化产业需具有中医药知识、中医药事业管理知识、文化产业化专业知识等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因此,我省应建立集中医药、文化、创意、市场运营等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中医药文化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4.2 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 我省可从功能导向、政策扶持、制度激励等方面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北京、广东、台湾等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引进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那些闽籍的在外工作的高端人才,以提高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素质。

2.4.3 搭建中医药人才交流平台 福建中医药大专院校、中医医疗机构、研究机构、中医药企业以及中医药产业基地等应加强合作,共同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达到人才培养机制共建、师资队伍互动、课程体系共享、科研项目合作等目的。

2.5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创新中医药文化产品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广告、书刊音像、演出活动和动漫等形式多样、科学实用、健康向上的中医药文化精品,通过生活化、时尚化的创作,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向人们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开发新兴传播方式,创新中医药文化产品,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医药文化。如以魔方为基础,融合五行和阴阳元素的中药魔方,就是借助益智类玩具传播中医药文化理论,进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加强闽台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我省可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福建对台“五缘”优势和中草药资源丰富等独特的有理条件,以及台湾在现代中药制造业的优势,积极开展闽台中医药科技文化交流。通过筹办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海峡西岸区域内中医药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人才流动、产业合作、监管联动、标准互动,实现两岸中医药优势互补;建立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中草药产业基地,使福建成为两岸中医药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对台中草药供应集散地,形成两岸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通过闽台民间共同信仰的医神“保生大帝”吴加强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2.7 深化中医药文化与金融合作,建立投融资平台

我省中医药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因此应将中医药文化产业与资本进行有效对接,为投融资双方搭建一个对话平台,应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如在相关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争取政府的专项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成长性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及国内外社会资金,银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

3 结语

福建省中医药文化独特,地域性鲜明,同时也孕育了众多著名医家。因此,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发挥特色优势,通过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等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从而使中医药文化得到弘扬、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05-0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Z].2012-04-20.

[3] 高彦彬,赵慧玲.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J].世界中医药,2011,6(6):461-464.

[4] 肖燕,宁泽璞.略论中医药文化产业化[J].世界中医药,2011,6(5):372-374.

[5] 官翠玲.中医药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3, 34(11A):75-77.

[6] 张超中.我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0):5-7.

[7] 周钊和,徐海燕,范霞,等.湖湘中医药文化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9):165-166.

[8] 江军民,陈中文.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2):100-102.

[9] 赵立冬.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意义重大[C].北京: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2009:893-896.

[10] 陈小平.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1-136.

[11] 蔡光先,陈志鹏,宁泽璞.加快中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04-08(3).

[12] 秦伟民,刘蔚.简论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桎梏及对策[J].湘潮,2013,(10):82-83.

[13] 刘文艳.泉州再增一家福建老字号[N].泉州晚报,2014-06-18(10).

[14]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宝秘药之秘――中央电视台慕名拍摄并将播出介绍片仔癀专题片[EB/OL].[EB/OL].2012-04-18/2014-07-22.

[17] 吴童,王莹颖.理学与宋代武夷山地区中医药文化[J].中华医史杂志,2011,41(4):214-216.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支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的提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在深入调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不断兴起和发展。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行为准则及作风和传统习惯。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领导风格以及全体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因素。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时期改革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久而健康的发展的,今后企业竞争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便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强大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的企业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

2.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保持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制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明确企业文化的这些主要内涵,也就给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3.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中对员工起着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当企业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规范就成为无形的约束力,它让员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从而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企业效益的提高,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在文化落地

1.宣传和贯彻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之要在于“化”,在于身体力行,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是对企业决策层确定下来的价值理念的大力宣传、推广并转化为员工自发自觉行为的一个过程。让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习惯,加大对企业文化的贯彻和宣传是最有效的途径。员工是企业文化最大的传播主体和承载主体,所以在贯彻、宣传企业文化价值理念时要贴近企业生产、贴近企业经营、贴近企业管理,贴近员工生活,要让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进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让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管理活动当中,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

2.制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员工做什么、怎么做都应该在企业的相关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篇4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创造的医学科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中医药作为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学价值已经为千百年来的历史所检验和证明。

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有3000多所,担负着相当数量人群的医疗保健任务。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不仅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在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等防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有着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医药使中国人民世代受益,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医药感情深厚、高度信赖。中医药以良好的疗效、独特的预防保健作用、相对低廉的服务价格,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从以前的“民间郎中”到建国以后的赤脚医生,都是用“一根针、一把草”为群众提供方便及时的医疗服务。从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看,凡是中医药发展好的地方,提供中医药服务多的地方,群众的看病负担明显减轻,满意度明显提高。中医药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渗入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中医药的理念和方法进行预防保健。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得到丰富与发展。至少从有丝绸之路开始,中医药就已经走出国门。目前,中医药服务遍布世界各地,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中医医疗机构。国际市场对中药产品的需求日趋加大,2006年中药出口已超过10亿美元。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当前,人类防治疾病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重视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应当推广传统医药。这些都给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带来新的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药要把疾病防控作为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我们还要看到,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他们的相互补充和配合,共同提高,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中医在和西医共同完成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中大有可为。

篇5

一、由来

__省因为独具的地理、地质、气候、物产优势而号称“天府之国”,自古以来就是中草药的主要产地,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据资料统计,全川中药资源有5000多种,其中植物药4600多种,动物药320种,矿物药130余种,约占全国中草药的75%。其中著名的原产地中药材和主产药材就达30多种,如川芎、麦冬、黄连、川贝母、冬虫夏草等。“川药”在中医中是不可替代的金字招牌,为医家和患者推崇备至。故我区应当传承历史优势,对接现代科技,顺应生态文明,将中药产业作为我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农业的换代升级。

二、区情

__区素以“鱼米之乡、柑桔之乡、蚕桑之乡”闻名,土壤以冲积土、紫色土、黄色土为主,土层厚、土质肥沃。属亚热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均降水935.9毫米,无霜期达33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为26%。嘉陵江流经区内76公里,区内河流密布,水网发达,水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中型水库一座,小型水库32座,提灌站85处,全区农田的自流灌溉和提灌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5.8%以上。区内原生的木本植物达60余种,草本植物达150种以上,其中可入药的原生植物种类就有50余种。

三、设想

1、总体设计:以生态农业为载体,以发展木本、草本药材为主体,结合林业、水保、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区域性的特色品种基地,以嘉陵江沿岸乡镇为主,建设中药材“绿色走廓”,逐步将__建设成为__中药材的生产基地,并争取半夏、大黄等成为全国的主产地之一。

2、主攻品种:木本药材以杜仲、桔皮、枳实、枇杷叶、花椒为主,草本药材以半夏、苡仁、麦冬、丹参、、黄连为主。

3、加工流通: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以加工中草药半成品、成品的企业,采用“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确保产品的销路与加工,并与成都中医大学建立联系,争取他们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联合开发柑桔、蚕桑的副产品,提升产值。

4、基地布局:以凌云山为中心,建设千亩杜仲基地;以永安、石圭为中心,建设万亩桔皮、枳实基地;以大山坡农业生态园为中心,建设千亩枇杷叶、花椒基地;以东观、长乐为中心,建设千亩半夏、麦冬基地等。

四、建议

目前,我区中药产业尚处于原生状态,农民的产业观念尚未形成,栽培技术、种子种苗、销售渠道均较为缺乏,因此,笔者建议:

1、区政府成立专门的产业推进机构,主抓此事。负责全区中药产业的规划、指导、督促及目标考核,每年将此项工作列入乡镇经济目标单独考评。

2、形成“一乡一品”。以乡镇为单位,根据本地的土壤、地质条件,确定一项主导品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种植科技含量,申报无公害、绿色原产地称号,逐步形成地域优势和传统优势,进而形成“一乡一品”。

3、培训技术骨干。每年组织乡镇和重点村选派人员参加中药材种植、开发、经营、管理的业务培训,参加专家的辅导和现场操作示范,从而保证每村均有技术骨干负责管理及教会农民科学种植。

篇6

姚新义的这20年,正值改革开放的黄金岁月。如今,这个盾安集团领头人正悄然占据着全球冷配行业的领军者地位。

显然,他的目标不仅仅止于此。在他的案头,摆放着关于美国GE、日本三井等企业的多本著作。他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雄心,谦逊地表示这些企业是盾安的榜样。

仅仅在一个行业有所作为,早已无法涵盖他的梦想。从机械制造业,到资源性领域,再到未来的金融业,盾安企业王国渐趋成形。

当年或许正是感受到了某种涌动的热潮,姚新义在老家创办了盾安集团的前身――振兴弹簧厂。小小的弹簧厂几经风雨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如果说2003年之前的盾安是一家以专业化著称的制造型企业,那么,在这一年之后,盾安先后进军房地产、大农业等领域,开始了多元化之旅。

在多次去美国、日本等国观摩、学习后,为了转变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他甚至要求集团人力资源部把每年组团出国考察作为一项制度来实施。

事实上,早在1995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姚新义就隐约意识到了企业要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更科学更现代化的体制。

“我第一次意识到,必须学会与人分享财富,要建立一套制度,让所有的打工者和我一样,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而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姚新义想到了股份制改造。

在那个年头,哪怕在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浙江,也只有“万向”这一家企业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于1994年进入资本市场。而真正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潮流,2000年之后才到来。2000年,姚新义感觉,时机成熟了。

照顾到有些员工入股的资金不够,姚新义“创造”了一种方法:员工自己出15%的钱,剩下的85%由企业出,但算是借的,利息参照银行。假如盈利了,所有的分红归员工;如果亏损,则由企业承担。

改制最终获得了成功,总股本3000万元,当年每股收益就有1.3元。之后,盾安的股本越做越大,达到几个亿。

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的盾安,按照姚新义设计的轨道飞速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盾安又进入了生态农业和资源开发等领域,企业总资产过百亿。

问起盾安集团何以能在这波澜起伏的二十年中仍然保持活力,姚新义略一沉思:“稳健的财务政策,稳健的投资策略。”

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姚新义首先要求自己必须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一直以来,他就有自己的投资原则,其一是“小行业也能有大发展”,正因如此,才有了做炒货的姚生记;其二是“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对于企业而言,控制风险最重要”。

经过一番研究,盾安旗下的浙江盾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最终把开发方向定位于“科技地产”和“持有型物业”。

“所谓科技地产,就是通过对节能建筑材料和高科技采光采暖、空调及通风系统的应用,实现房产的节能、环保、健康、舒适和智能化。这跟普通房地产公司的定位是有明显差异的。”盾安集团企划总监赵福生介绍。

当然,并非每一次选择都恰当。如果发现投资的行业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太远,姚新义也会果断退出。2004年,姚新义宣布退出两年前投资的旅游业。谈到退出的原因,姚新义坦陈:“我们认为旅游业投资周期太长,以盾安目前的实力,要想在行业内占据一定的地位很困难。”

篇7

关键词 园艺发展 发展模式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设施园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长期缺乏设施园艺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战略发展研究,在宏观管理、科技创新、技术理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进步缓慢,造成现阶段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模式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设施科技含量低

设施园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需要较高的科技含量,江苏省设施园艺的科技和装备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发展了不少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和生产基地,以钢架为骨架的保护设施,日光温室及智能温室,分别占设施园艺面积的 19.3% 和 5.8%,但是,简易的竹木结构大棚仍占主导类型。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 严重影响了设施功能的发挥, 也限制了设施园艺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供应持续性,另外,配套的栽培技术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自主创新品种匮乏

缺少设施栽培,特别是缺少适宜现代温室集约化栽培的品种是全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开展了温室设施,设施专用新品种选育工作,桃,枣,草莓,葡萄,辣椒,西红柿,西瓜等一批自主创新的设施专用新种脱颖而出,但是,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设施科技含量低

设施园艺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一种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产业,发展了不少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和生产基地,以钢架为骨架的保护设施,日光温室及智能温室,分别占设施园艺面积的 19.3% 和 5.8%,但是,简易的竹木结构大棚仍占主导类型,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 严重影响了设施功能的发挥, 也限制了设施园艺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供应持续性。另外,配套的栽培技术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模式仍以个体农户独立经营为主。在这个模式中,个体户自己栽发产品,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个体农户种植产品的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造成区域性产品很难与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和占据稳定市场份额,毕竟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同时,产业整体竞争力、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灾后救助及恢复生产机制差,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或外部市场产品的冲击,将严重打击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

我国设施园艺装备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很落后,配套设施都达不到指标,这些设施规格、结构随意性较大,档次低,无温、湿、光等环境因素的控制和调节,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严重影响了设施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设施园艺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供应持续性,同时阻碍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推广。

产品品质与安全面临考虑

设施栽培中,由于温室环境的改变,加上重茬连作等因素,导致作物病虫害较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大剂量甚至超剂量使用农药,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造成人畜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有的生产者过于追求产量,超标准或违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仅造成产品风味差,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过量施肥加剧设施园艺连作障碍的问题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地下水受到污染,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造成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滞销,损失严重。设施园艺技术依存度较高,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速度直接决定了产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当前,江苏设施园艺推广平台和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运行效果不够理想,技术推广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科研人员与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结合不紧密,各地引入的技术人员多来自山东浙江等地,但这些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尚不能适应地方的区域特性,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局面也难以形成,严重制约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

二 对园艺建设发展的建议

加强研发投入

设施园艺是地域性比较强的受控农业,受管理技术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农业大得多,在这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所以,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一是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设施园艺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需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扶持一批高效设施园艺基地的发展,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开发设施园艺,同时,研究制定设施园艺生产基地设施建设补贴,生产保险,贷款税收优惠以及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等优惠政策。

做好科技规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根据行业形势和区域特点,围绕高效农业的目标,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市场,做好竞争力和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布局,探索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新路子#制定有利于农业土地交易的灵活政策和措施,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为设施园艺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土地政策保障。创新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现代设施园艺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园艺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规范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提品采后加工。

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投入保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两方面的积极性,逐步构建以公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龙头企业,民间科技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上下连贯,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转有序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立设施园艺研究机构重点依托单位和科技开发技术队伍,支持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成立设施园艺科研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市级科技机构的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设施园艺作物生产的技术集成创新。展示示范进村入户指导培训等推广活动,并加强业绩的考核监督,使农技推广队伍能为当地发展设施园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总而言之,我国设施园艺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其在未来的建设面积将不断扩大,在强生产、保供给、促增收、创就业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需更认真分析矛盾和面临问题,切实转变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当前存在的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人才素质、宏观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设施园艺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改善,也将严重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设施园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挥,需要在逐步建立宏观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提高设施园艺生产要素质量,加快产业运行支撑和保障体系,统筹近期与长远、兼顾区域与全局,使中国设施园艺能够早日进入一个全面改善的发展通道。

篇8

A、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

D、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面对以上四个选项,一部学生答案选B,一部分学生答案选D,而且双方争论不休,各抒己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分歧呢?经过和两组学生交流,存在分歧的原因如下。

选B项的学生,把一战期间发展迅速的原因归结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ABC选项属于内因,D项属于外因,而三个内因中其中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属于最主要的。根据决定事物属性和发展状况的关键性因素是内因的观点,认为一战期间导致发展迅速最主要的原因应是B。

选C项的学生,认为中国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但是却很短暂。而短暂的原因是因为一战结束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又卷土重来,导致迅速衰落。据此他们认为一战期间,导致发展迅速和短暂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状况有关。所以他们得出一战期间,导致发展迅速的原因应该选D项。他们也不否认选B项同学所认为决定事物属性和发展状况的关键性因素是内因这个观点,但他们认为一战期间发展迅速的最主要因素是外因而不是内因,这是个特例,所以选D项。

那么此题到底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呢?

我肯定了选D项的同学,并肯定的告诉学生 ,导致一战期间发展最迅速的原因就是外因,即一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什么呢?我们先分析选B项同学的持的观点,是根据一般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属性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个观点是没有错误,但是他们忽视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原理。而一战期间,发展迅速的原因就是一个特例,其决定性因素是外因而不是内因,这是由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并由此给学生引申,在后,阻碍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其次还有封建势力的阻挠,所以要使国家富强,首先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取得国家独立。

如果把此题改为中国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发展是曲折的,其中一战期间中国迅速发展最主要的内因是( )

A、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

篇9

关键词: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技术

(1)样品前处理技术

(一)、溶剂萃取(LLE) 液体样品最常用的萃取技术之一是溶剂萃取,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分配在两种不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的目的,通常又叫做液—液萃取。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和液—气萃取(溶液吸收)。现在的液—液萃取技术已经发展到连续萃取和逆流萃取,有利于处理含有低分配系数物质的样品;微萃取技术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和减少溶剂用量;萃取小柱技术模仿了传统的液—液萃取技术,而且使样品收集变得非常容易,同时避免了样品乳化问题;在线萃取和自动液—液萃取等方式能够减小人为误差,有利于处理大体积样品。

(二)、固相萃取(SPE) 固相萃取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使其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与液——液萃取等传统方法相比,固相萃取具有如下优点:

1、高的回收率和富集倍数。

2、使用的高纯有毒有机溶剂量很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分离富集方法。

3、无相分离操作,易于收集分析物组分,能处理小体积试样。

4、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应用固相萃取可以分析食品中有效成分或有害成分,以及环保水样中各种污染物等。

(三)、固相微萃取(SPME)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在固相萃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样品量少、无需萃取溶剂、适于分析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物质、重现性好等优点。影响固相微萃取灵敏度的因素很多,但萃取头涂层种类和厚度最为关键。SPME在食品与生物样品上应用日趋增加,如酱油中氯丙醇的检测和血液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检测等[5]。

(四)、顶空技术(HS) 样品中痕量高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测定可使用气体萃取即顶空技术。顶空技术可分为静态顶空和动态顶空,它们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操作简便,只需将样品填充到顶空瓶中,再密封保存直至色谱分析;第二:可自动化,已有不少气相色谱生产商能够提供集成化的气相色谱顶空进样器;第三:可变因素多,静态顶空只需确定顶空瓶中样品的平衡时间和温度,而动态顶空还需确定捕集阱中吸附剂的种类和填充量;第四:动态项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可达10~12水平。顶空技术与色谱联用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可靠和有效的分析测定技术,已成为很多国家及组织的标准方法。

(五)、膜萃取技术(ME) 膜萃取是一种基于非孔膜进行分离富集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膜萃取主要有支载液体膜萃取、连续流动膜萃取、微孔膜液——液萃取、聚合物膜萃取等几种模式。膜萃取的优点主要是高富集倍数、净化效率高、有机溶剂用量少、成本低以及易于与分析仪器在线联用等。膜萃取技术被认为是选择性最高及处理后最“干净"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溶剂用量方面,聚合物膜萃取技术可不用溶剂,而支载液体膜萃取技术中用于液膜的高沸点有机溶剂的量则可以忽略。在连续流动膜萃取和微孔膜液——液萃取中虽然使用有机相,但只需要体积较小的常规有机溶剂

二、农残样品检测技术

(一)、气相色谱法(GC)及其联用技术

柱效高、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毛细管柱和进样系统的完善,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应用得到广泛的发展。尽管样品前处理的净化效果越来越好,但干扰物质是不可避免,理想的检测器应该是只对目标农药响应,对其他物质无响应。农药几乎都含有杂原子,而且经常是一分子中含有多个杂原子。针对农药的这一性质,选择理想的检测器是测定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检测器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氮磷检测器(NPD)、火焰光度检测器附加P或S滤光片(FPD)。ECD一直是农药残留分析常用的检测器,由于对其他电负性强的原子如N和芳环分子也有响应,其选择性不是很好,但是特别适合检测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分析。NPD对N和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是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毒鼠强及氟乙酰胺等农药常用的检测器。FPD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一次性进行多种农药的测定。此外,双检测器双毛细管柱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通过配置两个同样检测器,极性不同的两个毛细管柱,样品通过两柱子后在各自的检测器上进行定性定量,使定性结果更准确。

在农药多残留检测中,由于本底干扰的不可忽视,在目标化合物浓度低的情况下,单纯依据保留时间来定性很困难,必须依靠质谱数据才能够准确判断。GC-MS既具有气相色谱高分离效能,又具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达到同时准确快速测定食品中微量的多种农药残留及衍生物,因此已被很多国家研究者开发和应用,二维气相色谱、惰性离子源等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新的进展。

(二)、生化检测法的发展

当今生化检测法主要包括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两种,以酶抑制法应用最为广泛。酶抑制法依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生物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来检测上述两类农药残留的方法,由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较短时间内能检测大量样本,每次检测时间约20min,但只限于快速检测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且方法灵敏度低,稳定性差,只适合严重超标的农药残留半定量快速测定。酶联免疫法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映为基础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检测方式是采用试剂盒,方法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但受到农药种类繁多,抗体制备难度大(大约50种左右),抗体依赖国外进口,成本高,准确度低等影响,酶联免疫法的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王林等采用酶抑制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检出限一般在0.05-5.0mg/kg。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常用来测定沸点高和热稳定性差的农药残留,使用的色谱分析柱常为C18或C8,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以及极具应用潜力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荧光检测器当前应用较多,根据氨基甲酸甲酯类农药在碱性条件下易产生甲胺,甲胺与苯二醛反应能产生高灵敏度荧光的特点,可用柱后衍生法、荧光检测器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

三、结束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际上针对传统萃取技术的不足,发展起来的固相萃取(SP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和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技术,国内对此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农药残留分析普遍应用的还是萃取分离技术、索氏抽提、振荡提取和超声波等传统技术,样品需要量大、萃取时间长、有机溶剂量消耗大,导致大量有毒废弃有机溶剂的产生,无法满足快速、准确的分析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海香,袁光耀,邱月明等.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J].农药,2006,45(1):15-21.

篇10

【关键词】 可持续经济;审美诉求;文化传承;经济体

一、政府对建筑空间艺术设计的重视体现出空间设计的经济地位

西安的地铁建设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项目一直以来是市民关注的焦点,2009年,在西安的第一条地铁出站口的土木工程即将结束之际,政府花大力气招标出入站的空间设计方案;2008年,在世界级遗址公园大明宫初步完成拆迁工程开始建设之时,政府把园内建筑的室内外空间艺术设计作为头等大事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招标工作。不仅如此,当我们看到正因为有了西安几年前建设完工的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内再现大唐古韵的精良的空间设计对市民和游人的吸引,使得昔日的城郊村落片区成为了今日西安最具文化气质的高尚居住社区,这就是一个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很有力说明。

二、站在发展可持续经济的战略高度设计空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在我们今天的城市当中不乏可以看到优秀的室内空间艺术设计对经济的推动,它渗透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如格调餐厅、文化场馆、主题卖场等,这些优秀的空间艺术设计吸引着人们来此消费。与此同时,也随处可见拆了装、装了拆,始终门庭冷落的空间设计,这样不经过慎重设计的空间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也带不来任何的经济效益。要使优秀的空间设计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设计师就需要将消费者的审美标准至于首位来进行空间的艺术设计即:了解民众的审美诉求和弘扬健康积极的美学观。当我们走进游乐园的“鬼屋”,里面阴暗、怪诞的图像造型会给我们的情绪造成持久的紧张,长久呆在里面会心情不快,要是将这样另类的空间设计用于餐厅或酒吧,势必会使人们的心情难以得到放松,影响消费。相比之下,08北京奥运会的杰出作品“水立方”以其环保、可再生的现代空间设计美学理念受到了市民的喜爱,成为2009年北京评出的最具人气的场馆之一。前后两个空间设计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健康的美学观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空间色彩和形式设计上对人们心理上是否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空间设计对材质的使用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当我们面对西部大开发下西安这样一个古老、有历史感的、沉甸甸的城市,在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可持续的经济形式就是我们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问题,也是彰显现代美学观的重要体现。优质的空间艺术设计首先要站在保护环境的高度进行开发和创造,这样做不仅会为西安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子孙后代营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三、让优秀的空间艺术设计成为文化传承中有意义的经济体存在

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支柱,也是外族神往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承载了潜含的经济体存在,这一点我们从世界各地的历史旅游名城的年接待游客量就可以得到印证。当我们和身边的人谈起计划去法国旅游时,无不萦绕在心中那份对巴黎圣母院琉璃窗格的向往、对精致庄重的爱丽舍宫的崇尚、艺术圣殿的卢浮宫内部的文化空间的倾心;当我们在不经意间想起意大利时,无不为意大利历史悠久的罗马和庞贝古城的建筑遗址空间、内饰壁画在心中升起敬畏之情;当我们有幸站在埃及的金字塔脚下时,也会有想进去看看内部空间设计的冲动。这一切都是承载着文化的内部空间对旅游消费经济的拉动。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将西安这片土地上曾经辉煌的皇室宫殿、达官贵人的亭台小院以空间艺术设计的形式重新地展现在世人的视线中,使西安的市民和每一个来西安旅游的游客能通过空间艺术设计的形式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十三朝古都的秦韵,是空间艺术设计依托文化承载经济的使命。

优秀的空间设计被政府所重视和支持,使得空间设计行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当关注民众的审美诉求、关注可持续经济在空间设计中的实现、关注作为文化的载体传承文化被设计师都一一实现时,空间艺术设计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必然的,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随即显现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