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审计范文
时间:2023-03-23 03:1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离任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其特点有危险性和可控性等,离任审计风险较之一般审计风险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离任审计风险要大于一般审计风险。
1离任审计风险的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1)离任审计是在对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所在单位经济活动审计的基础上,对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如果离任审计结果失真,对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评价不实、不准,这种审计报告一旦被委托单位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作为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而采用,就会造成很大危害,使审计人员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较大的风险。
(2)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大都控制一定的权力,对少数人而言,则可能存在着、违纪违规或严重经济犯罪问题。如果某些法定代表人为掩盖自己在经营决策上的失误或某些不法行为进行集体舞弊,故意提供虚假资料,使审计人员无法发现这些舞弊,致使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的结论,则审计风险就比较大。
(3)审计时限紧、被动应战问题突出。离任审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操作过程,不仅需要充裕的时间,而且需要配置相当的人力资源。由于干部免、审、任的时间差很小,或"未审先任",或"审任同步",导致时间仓促。加之目前审计力量普遍偏少,审计方案中确定的重点范围和内容又要求审深审透,而领导干部一般任职期限都较长,这些单位形成的会计资料繁多,问题情况很复杂,且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新的财务人员对过去的一些经济事实不甚了解,结果导致对离任干部的审计失之于粗,失之于宽。
2化解离任审计风险的对策
2.1离任审计风险的宏观控制
(1)开展离任审计工作首先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离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加强对离任审计工作的领导,把离任审计纳入干部任用的必备程序,使离任审计报告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各级党委、政府还应对离任审计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经费保障等予以大力支持,为离任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注重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离任审计的组织领导,提高广大干部认真接受离任审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离任审计的牵头单位,应提前向审计部门提供待审对象名单,合理安排免、审、任的时间差,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纪检监察机关应向审计机关提供被审对象的有关情况,及时调查处理离任审计移交的有关问题。
(3)要不断完善离任审计法规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先行审计法律法规有些已经跟不上时展步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调整。除在审计领导体制改革上提供法律支持外,还应对离任审计工作统筹进行依法规范,由单纯的合法性审计向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兼顾转变;由单纯的低层次财务收支审计向高层次的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转变,并从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实施程序等方面,为离任审计提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保障。
2.2离任审计风险的微观控制
(1)分清责任,区别对待。正确区分离任人员的五组责任是评价的关键。一是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二是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三是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四是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五是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判断能力。由于企业经营是连续的,前任领导遗留下来的问题,可能对本任领导产生较大影响,致使其任期目标的实现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在分析评价离任人的任期业绩时,要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划清前任与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方面往往是由集体决策的,如果某项决策失误,导致大的经济损失,而决策时离任人曾表示反对意见,这种经济损失的责任就不能由离任人员来负担,而主要应由其他领导成员负担;又如在财务决策方面,如果财务负责人未请示报告离任人员,或采用先斩后奏办法致使企业资金损失浪费的,这种责任也不能归咎于离任人员。
(2)要关口前移,将任前、任中和离任审计有效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审计目的模糊,审计作用弱化,尤其对已升任人员的审计,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将关口前移,通过任前审计,从源头上净化干部队伍;通过任中审计,较好地解决单纯离任审计存在的"马后炮"问题,实现监督的连续性,而且任中审计所积累的审计结论可以直接为离任审计所应用。将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
(3)正确处理经营业绩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企业经营业绩一方面是内部努力、挖潜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例如国家提高税率时,企业利润就会减少,任期目标就难以实现;反之,降低税率或免税、给予税收优惠时,利润就增加。又如,在离任人任期内,如果进行了资产评估或清产核资,很可能企业资产有较大升值,使离任时的国有资产增值率提高,这些都不是离任人的"功劳"。因此在评价离任人的业绩时,要具体分析业绩的因果关系,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篇2
(一)有利于预防国企领导干部腐败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我们知道,进行任职监督与离职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重要举措之一。领导者怎样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依法行政,科学合理地分配、管理和使用现有资金,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对于领导干部的任职监督和离任审计效果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极为突出的困难与问题。综合分析产生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都与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没有认真履行自身所肩负的职能职责有着很大的牵连。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全面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仅可以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那些无视国家财经法纪,、贪污受贿、弄虚作假等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管理水平,增强遵章守纪意识以及自我制约能力。
(二)有利于国有资产安全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安全管理。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特别是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有的领导者以合资、联营、对外招商引资、办企业等为幌子,把国有资产逐步转为集体资产,甚至是个人财产,并从中牟取暴利,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而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则可以有效地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不良现象,确保国有资的产保值和增值。
二、实现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
(一)实施群众监督
进行群众监督,其具体操作程序就是,通过从常委会讨论决定以后,由组织部门牵头组织,通过新闻、媒体、张贴公示、公告等有效形式,对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任职或者离任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一般情况下,公示期限通常为7天。如果对于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公示没有问题的,则可以按照正常任职程序履行手续。但是,如果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公示存在问题的,则需要由同级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成专门的调查组进行调查与核实。经核查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但又不足以影响领导干部任职或离任的,可以依照干部管理权限,进一步履行和完善有关任职或者离任手续。而对于确实存在比较严重问题,并可能影响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则需要对任用人员和有关问题进行复查审议,并需要做出相应处理的决定。此外,对于构成严重违纪违法的,则需要报请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进行查处。
(二)实施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对此,我们可以由组织部门向审计机构发放审计委托,然后由审计机构对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有关领导干部进行经济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落实有关财经法律、政策、收支、投资、负债以及经济管理等情况,并进行全程审计、监督与管理。可见,推行执法监督,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三)实施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根本形式。目前,自我监督的形式主要是同级监督或下级监督上级,对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同时又具有自觉接受来自各方不同级别监督的意识。各级组织部门必须把对本单位领导干部的任期监督列入正常化、法规化管理,上级领导部门也把所属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监督列入考核指标,这样,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形成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效约束机制。(四)实施组织监督组织监督,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以审计部门提供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前提和基础,进一步对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并切实做好任职或者离任的有关财务交接工作。此外,对于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在进行交接时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接工作,并认真填写任职或者离任财务交接情况说明书。在开展这些工作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门必须全程进行监督、指导和帮助,确保交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并依法按规定确定监督交接的有关人员。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真正们认识到自己所应承担的财务经济行为以及有关责任。
三、当前国企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审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是当前对国企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实际上,虽然我国已经有了相应的任职和离任审计的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少数国企领导干部的思想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办事不按程序,个人说了算。在目前主要依靠下级监督的大环境下,职责权力有限,审计监督显得十分乏力和无力,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制约了国企领导干部任职和离任审计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
(二)审计监督职责不够清晰
一般情况下,我们开展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既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又促使人才资源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然而纪检审计监督部门是国有企业本单位的一个下属部门。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着:审计上级怕丢位子,审计同级怕丢面子,审计下级怕丢票子的“三怕”现象,严重影响了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加上有些纪检监察干部本身专业业务水平有限,即使事后发现离任的国企领导干部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不会追究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责任。
(三)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所执行的国企领导干部任职或者离任审计的工作规定、法律法规等都是上个世纪研究制定的,不仅内容极为简单,而且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已不能适应任职或离任审计工作的现实需要了。此外,也会经常出现移交过程中轻率了事、敷衍应付等现象。甚至有的接交手续不够齐全和完备,新任同志常使因资料不齐、底数不清等问题和困难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另外,也有可能出现因离前任领导履行职责不够到位,导致了新任职的领导接任不久便暴露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
(四)审计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当前,在我国一些单位的审计过程中,在正常情况下,往往是下级审计上级,而且审计监察人员是国企本单位任用的,因而导致任职或离任审计工作都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敷衍应付。这样一来,就必然导致了审计监察工作领导要你审你就审,不要你审你就没法审,失去了审计监察工作应有的作用。往往造成了审计报告进口袋的结果,形成了审归审、审白审等不良现象。
四、实现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就需要我们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以及统一、科学、高效的基本原则,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依法办事、善于创新、勤政廉政的国企领导干部选拔上来。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人事任免体制,而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则为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环。实际上,坚持把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开展国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切实把对人和对事的监督结合,进而使任职监督和离任审计的内容更加全面、渠道更加宽畅,信息更加真实,范围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明显。所谓国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指审计部门受组织管理部门的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分析和评价的具体行为与活动。一般情况下,对国企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任前、任中以及任后经济责任审计三种。因此,审计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分析和判断领导干部从事经济工作的素质、决算水平以及履行经济职责的重要依据。因而比起考察评议结果而言,就更具有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进而使得任职监督和离任审计都能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提高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效果
提高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效果,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以后,我们可以把审计结果作为国企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以及驾驭经济能力的综合评价,也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国企领导干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此外,通过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结合,可以帮助审计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任职监督或离任审计,可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进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加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宣传教育
加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宣传教育,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关键策略。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提高领导干部对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自觉接受并切实做好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此外,把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作为考核干部任职重要指标,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而且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关键渠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宣传教育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夯实基础。
(四)健全完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机制
健全完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机制,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逐步提高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组织安排好国企领导干部任职或者离任述职报告,要把审计对象以及内容重点放在任职期内负责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措施和主要成绩、存在问题等方面。其次,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进而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内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再次,要组织开好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会议。必须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科学、客观、公正的任职或者离任审计报告。此外,需要我们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即任职或离任审计要根据有关职能职责,对任职或者离任的国企领导干部执行政策法规、财务状况、资产管理以及勤政廉政等方面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违法违纪线索移交报送机制。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线索,需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立案查处。
五、结束语
篇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行,能够促使各领导干部为官一任,更加对自己任上的经济责任负责,同时兼顾起对环保责任最大的担当。通俗地说,在此背景下考核领导干部的尺子不再局限经济指标完成度,而是立足于全局、宏观与可持续视野下,不仅要看能否将当地经济发展起来,更要看领导干部是否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项目
自然资源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资产,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目标,旨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和保障体系,并通过制度和体系的完善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此次会议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概念,要求相关单位通过编制自然资源相关的资产负债表来建立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责任追究机制,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目的。
一般来讲,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主要项目如下:
(一)国土资源
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土地开发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如土地的使用是否符合总体规划;耕地和农田的面积是否在国家规定的红线以内;土地的供应和使用是否合法合规;矿产资源的开发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国土资源保护专项资金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等等。
(二)林业资源
林业资源资产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以及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的检查。其中,对林业资源资产的审计主要侧重于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工程的资金审计、林业资源补偿资金的审计、育林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以确保林业资源相关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三)水利资源
水利资源审计主要包括三大项目:一是水资源总量审计。此举旨在加速相关部门对水资源总量工作步伐,完善对水文检测、水土检测等与之相关的基础工作的规划和实时调控。二是水资源分配审计。此举旨在促进水量得以在不同地域、领域、项目公平分配,促使水利及相关部门遵守对水量控制的大前提――公平、合理分配,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效率的提高。三是取水审计。此举旨在将上述关于水利资源的审计工作执行到位,确保水资源在被利用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应的补偿,也是水资源总量、用水结构及其成本的核心环节,
(四)环境保护
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情况、污染控制情况、节能降耗情况、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例如,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和流域水质量达标率这三项指标是否达到指标要求;污染总量减排是否达到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否达到政府下达的比例要求;排污费等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按照规定项目使用,有无挤占挪用等。
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步骤
实践证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有效地遏制领导干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行为,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共同提高。其步骤包括:
(一)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评价体系
根据各地主体功能区定位及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结合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特点,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评价体系。然后再根据被审对象自然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监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改进、完善评价体系,为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基础。对于部分国内技术不成熟的领域或项目,审计部门可以从外部聘请自然资源保护领域的专家,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的专业性指标进行设计和检验。
(二)客观评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使用中的责任
首先,审计人员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渠道获取审计数据,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利用多种手段检测自然资源的整体情况,比如使用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遥感数据监测系统等对原始地貌进行数据测量,获取自然资源隐蔽性审计证据等。其次,在获得相关的审计证据后,审计部门应关注领导干部接任时和离任时当地自然资源的存量、增量和消耗量等变化情况,分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评价。为保证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审计部门可以外聘专家直接参与审计项目,解决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性难题,通过专家专业化的判断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审计部门也应与自然资源管理相关职能部门、机构的跨平台合作,结合多元化的检测、观测、分析、审核结果来确保审计结果兼具合理性、科学性。
(三)提出改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使用的机制和体制上建议
关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相关制度政策、管理体制、保护措施、补偿机制等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四、相关总结与建议
篇4
在校长离任可使用结余认定的审计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困惑:
一是如何界定学校的可使用结余。在会计要素中,“净资产类”反映的是一个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包括:非流动资产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按是否限定用途,净资产可分为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和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两类。但是这种分类不能满足学校实际需要,学校最需要的指标是可使用结余。非流动资产基金和某些限额用途的净资产是短期内不可使用的净资产。我们在实际审计中一般把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的福利基金和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当年的结转中非专项的结转余额等界定为可使用结余。
二是如何计算出可信度高的可使用结余金额。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中期的会事业 02 表《收入支出表》和会事业 03 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往往难以真实反映出一个单位的结余状况。因为部分会计人员在运用和理解会计原理上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原来采用“收付实现制”,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于这个新变化,有的会计把握不够准确,造成会计中期损益确认的理解不一致,会计报表提供的结余信息可信度不高,部分单位不能真实反映结余情况,部分收入和支出在校长离任时还没有确认的现象比较常见,因此会计报表的结余金额和单位领导想要了解的单位实际可用结余一般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调整,计算出一个可信度高的可使用结余金额。
为了解决以上困惑,在审计中一般应运用工作底稿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调整。现就有关业务和某学校2013年8月校长离任审计结余计算过程进行实例说明:
一、收集学校有关数据
第一,收集2013年8月资产负债表
收集资产负债表,首先检查资产负债表是否平衡。由于有的会计人员受原处理账务的影响,往往期中忘记进行损益的结转,从而造成资产负债表不平衡。如果有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清理结算,重新生成新的会计报表。
第二,收集2013年8月账列科目全年发生额和余额表(略)。
第三,收集其他有关资料,如全年的预算表和经费文件等。
二、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有关账务分析资产类会计科目,编制调整会计分录
1.存货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的盘亏盘盈对于事业单位结余一般无影响,货币资金和存货等有可能影响结余。审计中需要对货币资金和存货类资产进行盘点核对,编制调整分录。存货盘亏时,调整分录为:
借:财政补助结余或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支出类调减结余),贷:存货(某明细科目)存货盘亏时,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
存货是列财政性结余还是非财政性结余,这就需要根据存货购入时的资金来源性质确定。
2.呆账分析
通过询问财务人员和查阅债权类科目余额,对应收款进行账龄分析。分析发现“其他应收款-某镇财政所”借方余额5万元,是2001年乡镇财政所欠学校款,现在学校已上划移交给市财政局直管,估计该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故确认为坏账,故应编制调整分录:
借:财政补助结余(支出类调减结余)50000,贷:其他应收款(某镇财政所)50000。
3.分析债权类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
分析债权类科目的余额有无异常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就需查阅明细账等了解其原因。如:有的学校在收支赤字的情况下,把赤字金额转入了“其他应收款―待弥补亏损”,实为无来源的亏损。则在计算结余时,应列入亏损调到结余的借方。调整分录为:
借:财政补助结余或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支出类调减结余),贷:其他应收款(某明细科目)。
如果“其他应收款”等出现贷方余额,则可能为隐藏的某些收入,应调增结余。调整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某明细科目),贷:财政补助结余或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收入类调增结余)。
三、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有关账务分析负债类会计科目,编制调整会计分录
通过对该校负债类科目逐一分析,我们发现如下情况并进行了结余调整:
1.“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为借方余额,属于学校使用金额,大于计提金额,应将超支工会经费确认为事业支出,调整分录为:
借:财政补助结余(支出类调减结余)113705,贷:其他应付款 1137057。
2.“其他应付款(作业本) ”为借方余额,分析往年和本年该科目明细账后,发现是往年多支了学生代管作业本费。根据现行政策不能补收学生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自行解决,确认为学校的支出。调整分录为:
借:财政补助结余(支出类调减结余)5157,贷:其他应付款5157。
3.“其他应付款(应支末支款项)”,实为学校上年已列事业支出(上年分录,借:事业支出,贷:其他应付款―应支未支款项),本年无明确支付对象,所以调整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49490736,贷:财政补助结余(收支类调增结余)49490736。
四、分析支出和收入类会计科目,编制调整会计分录
1.校长离任和新任校长交接时,对外未结账的支出188195元,应补确认支出,调整分录:
借:财政补助结余(支出类调减结余)188195 ,贷:其他应付款188195。
2.公用经费收入调整(单位:元)(表二)
(说明:全年预算公用经费上级统筹25%统一配备学校设备,1―8月应列金额为全年预算公用经费的75%学校可用,所以按进度8月只能确认全年预算金额的75%的8/12。)
调整的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 -23317192,贷:财政补助结余(收支类调增结余负数) -23317192。
3.人员经费和其他专项收支的调整:
①查阅“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人员经费”、“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工资和福利支出”和“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查看收入和这两个支出科目是否相等。人员经费的支出是由财政上卡支付,收入和支出是同时确认的,一般情况收支是相等的。如果不相等则需要分析情况,对有支出没有收入的,补充确认收入,增加结余;有收入没有支出,界定为学校不可使用的结余,调减结余。
②据学校提供“少年宫”项目资金文件和查阅学校支出和收入账,学校的少年宫维护已确认支出,但上级没有拨款,故未确认收入,所以补充确认,调整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30000,贷:财政补助结余(收支类调增结余)30000。
五、对原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并进行平衡
通过以上调整后,资产负债表中的结余就是单位比较准确的结余金额。该结余金额在交接时点,对一个单位及其领导和财务人员来说,其意义是比较大的。调整后的结余金额才是一个单位财务状况比较客观和真实的反映。同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结余金额对原校长在任期间的公用经费等使用情况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可以对离任校长在经费使用上是否超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作者单位:简阳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篇5
【关键词】 离任审计 审计制度 加强部队建设
对部队主官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军队领导干部依法行使经济权力,促进军队作风纪律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行先审后提、先审后离,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仅限于支队(团)以上单位主官或重要岗位人员,对基层单位主官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从当前部队建设形势看对基层主官适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已是大势所趋。因为武警部队基层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打交道多,经费来源渠道较多,导致部队经济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随之增加。
一、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形势下加强部队基层后勤建设,提高基层主官后勤管理素质的必然趋势
基层主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部队财务审计部门根据党委的指令,在基层主官离职前,对其任期责任范围内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基层单位的财产、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评价。部队基层后勤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要增强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基层后勤建设离不开全方位的职能监督,其中也包括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方式。
1、任期目标的业务评审
基层主官任期目标责任虽然很多,但基层后勤建设和管理的经济目标集中了反映基层后勤建设的整体水平,是借以考核基层主官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基层主官任期届满或提升时,对其任职期间内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审查和评议,需要采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去具体落实。这是因为:(1)部队审计实行既受单位首长又受上级业务部门双重管理体制,同基层主官本人和其他部门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相对独立,可以不受或少受行政干预;(2)依照国家、部队的法规进行审计,具有客观公正的特点;(3)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在审计实践开展得比较好的单位,经过几年来实践的摸索已日趋完善。这些都是其他业务部门或业务方式替代不了的。业绩评审同时也明确了接任人的起始线,因而是下一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这实际上是一种验收。从这种意义上讲,任期目标的业绩评审,对离任人和接任人以及上级单位都是必要的。
2、基层主官提升的鉴定参考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搞好部队干部考核,促进部队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鉴定一名基层主官后勤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仅靠汇报反映、座谈调查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审计部门的审计评议,一件件、一项项,是非分明,褒贬有据。只有充分运用审计这种方式才能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经过批准认可的审计报告,无疑是首长和有关部门考核干部任免的鉴定参考。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审计原则,在界定经济责任上必须以审计取证的数据为基础,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如实反映实际状况,分清职责,不偏不倚;最后要进行综合分析、谨慎评价。
3、离任人述职的重要依据
基层主官在抓基层后勤工作中,必须接受来自两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基层军人委员会的监督;二是上级审计部门的监督。这两方面的监督是加强部队基层后勤建设的客观需要,它们互为补充,共同制约基层主官的行为。根据有关条例,军人委员会有权对基层主官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目标和实施情况进行审议。在每年例行的民主评议中,基层主官就基层后勤建设情况向军人委员会所作的具有真实性、准确性的工作报告,是离不开审计评议的。因此,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议成为离任人的述职依据。
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把握的三个基本关系
1、主流与支流
通常,基层主官都有搞好本职工作、努力为广大官兵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主观愿望,在他们没有严重失误或经费严重超支的情况下,思想方法上应首先肯定其工作成绩,与此同时要指出其后勤管理工作方面的薄弱环节或应注意的问题。人毕竟不能先知先觉,工作上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一点失误而否定其工作成绩,要注意分清主流与支流、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集体与个人责任、错误与舞弊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等关系。
2、任期与追溯
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几乎每个基层单位都存在未入账的费用或收益。这些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有关人员预支款项或垫支办理有关业务,尚未结算;第二种是实际已经发生,但未支付款项也未挂往来款项;第三种是支出不合理或其他原因,前任主官未批准报销处理等。这些账外经济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活动的运转,自然会入账处理,而离任审计时,基层主官交、接双方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对这部分账外经济事项所持的处理态度也不同,再加上有关费用特别是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是否真实等,给审计认定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在开展业绩目标审计时,必须分清本期与前任或历任的关系。对任期内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念,划清现任与前任的责任,客观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能简单地把所出现的问题算在本人任期头上。
3、内容与形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更应注意其被审对象的工作实质,对被审对象不仅要看其多少工作,更应把其工作做得怎么样作为重点,不能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左右。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基层主官不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后勤管理上,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量提高和改善官兵的物质生活上,而仅是做些表面工作,虚列数字,报喜藏忧。特别是在农副业生产上,只注重干了多少事,投入了多少资金而不问其最终的生产收益如何,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认真地进行审计。
三、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1、离、接任者特别是离任者的配合非常重要
离任者,在其离开工作岗位时是愿意有个明确交待的,渴望审计人员对其工作给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在离任者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往往会不经意地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情况或线索,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审计人员切不可忽视。接任人,也希望对前任的工作有个明确的了解,出于承前启后搞好基层后勤建设的心理,渴求审计,他是审计人员“不请自来”的合作者,因此对接任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审计人员应给予充分的理解或支持。
2、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
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审计人员应尽的职责,特别是被审审对象是人的时候,关系到其切身的利益,这就要求从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三种素质,即政策理论水平、政治思想道德和专业理论知识。只有这样的审计人员,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工作准则,严格执法,公平办事,切忌带有倾向或个人色彩。要做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与经费收支审计相结合,应充分利用以前年度经费收支审计的有关资料,并善于进行综合和分析、比较和预测、推理和判断。审查会计账目、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是必要的,但仅靠审查财务账面是不够的,有些经济问题,通过查账是很难发现的,因此,要坚持账面审计与账外调查相结合。通过向干部部门了解情况、找相关人员谈话、现场查询基层单位业务流程等等方式以提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3、在离任人任职命令下达前进行审计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提供基层主官的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等情况,为正确使用好干部提供有力的依据。这就要求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是在离任人的任职命令下达前进行,要充分利用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否有生命力,审计监督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审计结果能否真正成为考核、使用领导干部的依据。要坚决防止走过场的现象发生: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因离任人的离去而无法解决;或是离任人因早知道自己的离职(或任职)命令而把以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不正常的手段加以掩盖,从而使审计徒有虚名,审计报告如同废纸,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所以,工作中应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调整使用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对审计评价为优秀的主官,可以给予通报表彰,同等条件下优先提升使用;对审计评价为称职的,干部考核时结合审计情况评定干部考核结果等次;对审计评价为不称职的,进行诫勉谈话,调整工作岗位,已经确定为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对于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者,应明确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性质及数额,明确违纪责任的轻重;对于截留收入、挤列费用、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私分国家和部队资财者,应从重处罚和提出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建议。
4、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要与任期审计相结合,突出任期审计
从近几年的审计实践来看,随着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离任审计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越来越突显,审计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被审计者认为自己已经离任,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什么关系了,或者离任时就存在各种情绪,心不甘,情不愿,因此,采取各种理由搪塞审计人员工作,不愿配合审计工作。二是新接任的领导者往往存在着“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认为这种“马后炮”的审计,于事无补,或怕事多影响日常的正常工作,或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影响一方安定;或者担心别人认为自己不道义,在搬弄前任的是非等等,影响自己今后的声誉,因此也不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三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离任审计任务的增多、审计力量的不足等,造成审计部门为了按时完成审计任务,只能被动应付,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不断加大,因此,注重任期中的经济责任审计显得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谢赞春、郑乐平: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1).
篇6
关键词:任职监督 离任审计 国企领导 对策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离任进行审计与监督,不仅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企业干部的监督与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且也是客观反映国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勤政廉政情况,更是建立完善国企领导干部监督机制和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实际上,离任审计比较偏重定量分析方面,而任职监督则偏重定性方面的分析。如此看来,同离任审计相比,任职监督的法律地位更高,可以说是较高层次的监督与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在国企领导干部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因而很难形成合力,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对国企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所以,推进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健全完善国企干部监督体系的重要方式。
一、推行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与管理。我们知道,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就是要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务收支为基础和前提,并通过对领导者任期内的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进行审查、考核、分析与评价,进而实现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实际上,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结合起来,也可以作为加强干部管理以及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并逐渐成为了我国加强干部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渠道之一。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对于教育广大干部也意义深远,进而达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最终目的。
(二)有利于预防国企领导干部腐败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我们知道,进行任职监督与离职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重要举措之一。领导者怎样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依法行政,科学合理地分配、管理和使用现有资金,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对于领导干部的任职监督和离任审计效果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极为突出的困难与问题。综合分析产生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都与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没有认真履行自身所肩负的职能职责有着很大的牵连。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全面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仅可以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那些无视国家财经法纪,、贪污受贿、弄虚作假等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管理水平,增强遵章守纪意识以及自我制约能力。
(三)有利于国有资产安全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安全管理。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特别是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有的领导者以合资、联营、对外招商引资、办企业等为幌子,把国有资产逐步转为集体资产,甚至是个人财产,并从中牟取暴利,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而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则可以有效地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不良现象,确保国有资的产保值和增值。
二、实现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
(一)实施群众监督
进行群众监督,其具体操作程序就是,通过从常委会讨论决定以后,由组织部门牵头组织,通过新闻、媒体、张贴公示、公告等有效形式,对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任职或者离任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一般情况下,公示期限通常为7天。如果对于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公示没有问题的,则可以按照正常任职程序履行手续。但是,如果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公示存在问题的,则需要由同级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成专门的调查组进行调查与核实。经核查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但又不足以影响领导干部任职或离任的,可以依照干部管理权限,进一步履行和完善有关任职或者离任手续。而对于确实存在比较严重问题,并可能影响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则需要对任用人员和有关问题进行复查审议,并需要做出相应处理的决定。此外,对于构成严重违纪违法的,则需要报请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进行查处。
(二)实施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对此,我们可以由组织部门向审计机构发放审计委托,然后由审计机构对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有关领导干部进行经济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落实有关财经法律、政策、收支、投资、负债以及经济管理等情况,并进行全程审计、监督与管理。可见,推行执法监督,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实施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根本形式。目前,自我监督的形式主要是同级监督或下级监督上级,对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同时又具有自觉接受来自各方不同级别监督的意识。各级组织部门必须把对本单位领导干部的任期监督列入正常化、法规化管理,上级领导部门也把所属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监督列入考核指标,这样,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形成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效约束机制。
(四)实施组织监督
组织监督,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以审计部门提供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前提和基础,进一步对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并切实做好任职或者离任的有关财务交接工作。此外,对于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在进行交接时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接工作,并认真填写任职或者离任财务交接情况说明书。在开展这些工作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门必须全程进行监督、指导和帮助,确保交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并依法按规定确定监督交接的有关人员。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即将任职或者离任的领导干部真正们认识到自己所应承担的财务经济行为以及有关责任。
三、当前国企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审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是当前对国企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实际上,虽然我国已经有了相应的任职和离任审计的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少数国企领导干部的思想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办事不按程序,个人说了算。在目前主要依靠下级监督的大环境下,职责权力有限,审计监督显得十分乏力和无力,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制约了国企领导干部任职和离任审计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
(二)审计监督职责不够清晰
一般情况下,我们开展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既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又促使人才资源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然而纪检审计监督部门是国有企业本单位的一个下属部门。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着:审计上级怕丢位子,审计同级怕丢面子,审计下级怕丢票子的“三怕”现象,严重影响了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加上有些纪检监察干部本身专业业务水平有限,即使事后发现离任的国企领导干部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不会追究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责任。
(三)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所执行的国企领导干部任职或者离任审计的工作规定、法律法规等都是上个世纪研究制定的,不仅内容极为简单,而且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已不能适应任职或离任审计工作的现实需要了。此外,也会经常出现移交过程中轻率了事、敷衍应付等现象。甚至有的接交手续不够齐全和完备,新任同志常使因资料不齐、底数不清等问题和困难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另外,也有可能出现因离前任领导履行职责不够到位,导致了新任职的领导接任不久便暴露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
(四)审计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当前,在我国一些单位的审计过程中,在正常情况下,往往是下级审计上级,而且审计监察人员是国企本单位任用的,因而导致任职或离任审计工作都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敷衍应付。这样一来,就必然导致了审计监察工作领导要你审你就审,不要你审你就没法审,失去了审计监察工作应有的作用。往往造成了审计报告进口袋的结果,形成了审归审、审白审等不良现象。
四、实现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
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就需要我们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以及统一、科学、高效的基本原则,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依法办事、善于创新、勤政廉政的国企领导干部选拔上来。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人事任免体制,而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则为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环。实际上,坚持把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开展国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切实把对人和对事的监督结合,进而使任职监督和离任审计的内容更加全面、渠道更加宽畅,信息更加真实,范围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明显。所谓国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指审计部门受组织管理部门的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分析和评价的具体行为与活动。一般情况下,对国企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任前、任中以及任后经济责任审计三种。因此,审计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分析和判断领导干部从事经济工作的素质、决算水平以及履行经济职责的重要依据。因而比起考察评议结果而言,就更具有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进而使得任职监督和离任审计都能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提高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效果
提高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效果,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以后,我们可以把审计结果作为国企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以及驾驭经济能力的综合评价,也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国企领导干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此外,通过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结合,可以帮助审计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任职监督或离任审计,可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进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加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宣传教育
加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宣传教育,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关键策略。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提高领导干部对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自觉接受并切实做好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此外,把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作为考核干部任职重要指标,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国企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而且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关键渠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宣传教育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为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夯实基础。
(四)健全完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机制
健全完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机制,是实现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逐步提高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组织安排好国企领导干部任职或者离任述职报告,要把审计对象以及内容重点放在任职期内负责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措施和主要成绩、存在问题等方面。其次,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进而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内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再次,要组织开好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会议。必须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科学、客观、公正的任职或者离任审计报告。此外,需要我们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即任职或离任审计要根据有关职能职责,对任职或者离任的国企领导干部执行政策法规、财务状况、资产管理以及勤政廉政等方面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违法违纪线索移交报送机制。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线索,需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立案查处。
五、结束语
总之,推行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是一项涉及到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组织考核、监察审计、群众监督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协调,明确职责,相互配合,沟通联系,扎实有效地开展号国企领导干部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工作,并切实在计划、实施、考核、监督和管理等方面做到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形成合理、合法、高效、科学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变事后监督、事后审计为事前监督、任前审计,促使国企领导干部的任职监督与离任审计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发挥其发展国企、繁荣国企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①冯丕同,石立波.建立离任审计模式 强化审计监督[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4)
②贾梅.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的耦合性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1(11)
③孟宪良,刘洪利.离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J]. 当代审计,2008(06)
④郭长慧. 浅议领导干部离任审计[J].世界教育信息,2009(01)
⑤严涛. 浅谈如何做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J]. 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篇7
关键词:领导干部 离任 交接制度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实际上就是精准、公平以及客观的评估和核查领导干部在职期间承担的经济职责等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机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变得越来越完善,已是构成我国干部人事机制的核心内容,对打造干部团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保证经济秩序以及加强权力监管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要进一步增强监督以及管理重要领导干部实施权力的力度,另外还要保证审计监督以及行政监察的规范性。在现阶段,如何完善和健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机制依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前提就是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机制
这几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民群众和政府都树立了责任政府、透明与服务以及法治政府等思想,另外还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落后,所以就表现为各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中就包括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机制。尤其是,其对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服务型政府,保证政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政策以及对于领导干部铲除“”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另外还有利于预防政府。
二、开展领导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任期经济职责的监管上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对其给予足够关注,一般反映为下面几点:
(一)新官不重视旧账
在没有实施领导干部离任交接机制之前,最常见的就是岗位交接方式,不过很有可能造成人为割断财务历史问题,或者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也就是组织部门要和相关领导干部加以交流,双方在交接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组织部门确定的时间。一些是表面上的寒暄,一些是压根不见面,缺少相关的第三方监督以及认证。另外由于很多离任领导干部尚未形成经济职责思想,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从而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突击签字集中报销,在上任初期,领导干部普遍会碰到债务问题,这部分债务数额庞大,不符合单位账面结余。
(二)对社会和谐产生威胁
交接方式太少、交接内容不具体,导致接任者来时不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而且原单位也没有化解尚未引进到离任范畴的债务,对待债权人,双方互相推卸责任,从而让债权人常常碰壁,只能越级上访,人为导致了不稳定。
(三)出现腐败隐患
在离任之前,一些领导干部大手笔花钱,一些对奖金进行大量发放,一些对远期债务进行提取支付,还有的领导干部将任期内所有结余资金花光。在离任时,一些领导干部带走了之前购买的相机、电脑以及汽车,从而影响了原单位财务的秩序,而且国有资产也得不到合理使用;领导干部们普遍认为,自己为单位付出了心血,从而霸占了固定资产,或者其他不廉洁的行为,还有个别的领导干部侵占原单位的债权收入。
三、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和交接工作的相关方式
(一)指导理念
加强宣传力度,让领导干部树立审计观念思想。从某方面来讲,机制属于内在信仰,为打造优良的制度文化,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离任以及现任领导干部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加以明确,进而为领导干部离任事项交接工作的正规性提供保障;优化领导干部监管制度,避免国有资产和资金流失,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二)增强离任审计立法,确立交接工作目标
各地应根据新特征以及新情况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文件政策进行调整与改善,另外还要学习和参考各种完善的方式方法。经过交接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对领导干部离任以及现任所要承担的经济职责进行明确,对他们之间工作的正常衔接提供保障,从而不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让离任和现任领导干部清楚自己的职责,尽量控制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的产生,尽可能解决好离任领导干部遗留的问题,从而让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让其能够承担起自身的经济职责。
(三)交接目标
交接的对象主要是:承担着经济职责的副科级单位领导干部;区直所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上级领导干部同时是单位以及部门的正职领导,而且拒绝肩负经济职责时,真正承担起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区直各单位主持工作超过一年的副职领导干部。在轮岗、调任、退职以及转任前都一定要完成好书面经济责任交接工作,统计单位以及个人使用资金的数据,进而保证离任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交接流程
(1)在离任以及现任领导干部之间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工作,组织部负责引导,而监督和管理任务则由审计局以及财政局来负责;离任交接的工作流程由审计部门来制立。
(2)在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工作前,组织部门委托审计部门将《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通知书》发送给各个离任领导干部。
(3)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应在收到《通知书》的五天内办理好交接手续,安排有关人员统计账面以及盘点财产,另外还要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交接表》。如果碰到特殊状况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交接的,在得到组织部门的批准后,可加以延长。
(4)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表在转交给接任领导干部后,他们必须在一周内完成核实工作。
(5)《交接表》共有四份,在得到监交人以及交接双方的确认后,交接双方和所在单位分别保留一份,剩下的一份则交给组织部,这是对离任以及接任领导干部经济职责进行明确的核心根据。
在离任审计工作还没有开展前实行交接机制,从而界定离任以及接任的经济职责,干部在生病期间不能上岗,这是为了避免双方推卸责任,从而确保审计部门能够顺利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另外从制度上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估的精准与公正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8
审计心理学作为现代审计、心理科学、行为科学三者相结合的新型边缘学科,是审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不同领域学科的融合带领我们从新的视角审视审计。在审计活动中出现的人员心理活动属于一种精神现象,它存在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因此,审计当事人员心理活动的变化很可能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对审计中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关于揭示审计当事人心理活动规律的理论,是审计中可以借鉴和利用的重要部分。审计心理学主要针对的是“人”,是将心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的相关知识、理论构架运用于审计实务中。在掌握和遵循审计当事心理规律及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人员及被审计者在审计过程中的心理,适当调整审计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并且能够建立一个优良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同时,人际关系也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模块,它提供给我们建议与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恰当处理各种关系,而这种能力也是审计人员所必须的。除此之外,审计心理学在审计中还具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为审计工作的取证,以及审计案件的分析提供充足的心理学依据和方法。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心理剖析
审计心理学主要包括了两方面:审计主体心理学和审计客体心理学
(一)审计主体心理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主体心理主要是审计人员的心理。因为个体的差异,所以不同审计主体的心理特质是不同的。有一些学者对审计主体心理做了研究,将审计主体的心理分为三个方面:审计人员的知觉和个性、审计人员的动机、审计人员的态度。审计人员的知觉代表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反映程度,这种反映会影响到最终的审计监督。审计人员的个性是在生活中由于环境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稳定、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表现,所以不同的人员个性会对审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审计人员的动机,是推动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因素,当需求和目标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审计人员的动机。所以,要保持好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将审计人员的需求和目标有机结合,使审计动机得到最好的发挥。而审计人员态度表现为对审计事件的自身内在感受及情感,是长期形成的个人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决定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和方式,关系着审计的成败。
(二)审计客体心理
审计客体心理也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以往的研究将审计客体心理主要分为下面几类:积极心理、应付心理、防范心理、厌烦心理、侥幸心理、畏惧心理。不同心理状态也会导致审计客体产生迥异的态度。积极心理表现为接受经济责任审计者在审计中积极配合及热情支持审计人员工作。这种心理表现主要是由于被审计者内心的坦荡,并充分理解审计工作。应付心理表现为被审计者不配合也不阻止审计工作,这种心理表现主要是因为被审者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并无大的纰漏,同时对审计工作没有起到重视。防范心理是被审计者对审计工作的不理解,以及对自己工作的不自信,对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在主观上产生敌意,害怕自己被查出些什么。厌烦心理主要表现在离任审计中,表现出对审计工作没有耐心,催促化繁为简,能无则无。怀有侥幸心理的被审者,普遍以为拒绝提供对自己不利的资料就可以逃避问题,在表面上配合,却在私下企图蒙混过关。畏惧心理主要是单位人员由于对领导的畏惧,在意见的表述,以及资料的提供方面都不愿意无保留。
三、基于审计心理分析的经济责任审计建议
(一)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经济责任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在审计过程中很可能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对审计的责任感、自身的事业心、基本道德与法制观念、完备的审计业务知识、问题的处理、交流与沟通能力。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的执行、承担者,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心理活动支配并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完成情况。这也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在审计工作中有效支配自己的行为完成任务。所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审计人员心理素质的考核十分重要,只有选择了具备良好心理条件的审计人员才能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优质地完成任务。
(二)不同心理审计客体的应对
对于积极心理的被审计者,是最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的,被审计者的配合可以为审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这种氛围容易让审计人员造成心理误区,容易麻痹大意。所以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职业谨慎,不可以掉以轻心。具有应付心理的被审计者,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对其进行适当教育和普及,让被审计者理解审计工作并积极配合。具有防范心理的被审计者,审计人员要端正其思想,让被审计者明白经济责任审计并不只是针对某个人进行,排除其对审计的消极偏见,了解审计的意义。对于厌烦心理者,审计人员要加强与他的沟通,并拒绝被审者对审计过程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面对具有侥幸心理的被审计者,很需要审计者坚持廉洁自律,对审计做出公正理性的结论。在遇到审计中出现的畏惧心理,这时需要审计人员能够察言观色,严谨审计程序。
篇9
一天晚上,我来到一个叫小兰的孩子家里,看到小兰还在做作业,就想帮她。于是,我偷偷模仿小兰的笔记帮她完成了作业。
可是,这一切都被小兰的那个坏哥哥小亚发现了。于是,他也在晚上做作业。
但我知道他的心思,所以就模仿小亚的笔迹帮他做了作业(但填的答案全是错的)。
第二天,妈妈张洁儿看到小亚作业做得全错时,气愤极了,将小亚叫来,指着他的鼻尖说:“林小亚呀林小亚,你怎么做的作业还不如你妹妹林小兰呢!”于是,可怜的小亚被妈妈罚做了三遍。
篇10
病史简介:赵咏梅,女,40岁,已婚。因"清宫术后13天,血β-HCG升高"入院,该妇平素月经规则,7/30天,量中色红,无痛经,LMP2010-08-26,2010-09-09无诱因出现下腹隐痛,为持续性坠痛伴阴道流血,色暗红,量多于月经量,彩超提示:子宫5.9*5.0*4.3cm前位,表面光,肌层回声欠均,宫腔内见0.7无回声区及杂乱回声4.1*2.4,宫腔内未见明显孕囊,子宫后方探及5.6*2.4cm,前方见6.9*3.7不规则液性暗区。尿HCG阳性。血β-HCG2226mIu/ml,入院行诊刮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胎盘绒毛组织。清宫术后10天门诊复查(09-20日)清宫术后13天,血β-HCG升高,阴道流血1天"入院,该患因"阴道流血待查"09月09日收住入我院。入院时彩超示宫内杂乱回声,血β-HCG2226mIu/ml,行清宫术,术后予出院,嘱定期随访查β-HCG及彩超。前天患者至我院就诊,门诊查β-HCG22260mIu/ml,彩超提示宫腔异常回声,滋养细胞疾病不排除,子宫小肌瘤,右附件区囊性包块,诊断侵蚀性葡萄胎收住入院,该子宫宫体大小为5.4cm*5.0cm*4.0cm,边界清,轮廓规则,肌层回声不均匀,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子宫左侧壁探及3.6*2.3cm不均质回声,似位于肌层内,子宫后壁探及0.6*0.5cm低回声团,右附件区探及4.1*3.2cm无回声区子宫后壁探及0.6*0.5cm低回声团,右附件区探及4.1*3.2cm无回声区。拟"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收住入院,查体:T37.1℃,P65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kPa),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活动自如。妇检: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见少量淡红色血迹,宫颈肥大,无举痛,子宫常大,无压痛,活动好,右附件区增厚,无压痛,左附件未及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彩超(2010年09月20日,本院):子宫宫体大小为5.4cm*5.0cm*4.0cm,边界清,轮廓规则,肌层回声不均匀,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子宫左侧壁探及3.6*2.3cm不均质回声,似位于肌层内,与宫腔不相连。子宫后壁探及0.6*0.5cm低回声团,右附件区探及4.1*3.2cm无回声区。入院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叶尖段小结节灶。采取EMA-CO方案化疗。两个疗程后复查血β-HCG833.17miu/ml,阴道仍有不规则流血,彩超提示子宫宫体大小为5.7cm*4.8cm*4.1cm,边界清,轮廓不规则,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内膜厚0.6cm,子宫左侧宫底部可见4.0*4.0cm不均质回声,CDFI探及周边半环状彩色血流信号,子宫后壁探及0.6*0.5cm低回声团,双侧附件未及异常,超声提示:1.子宫异常回声,结合临床考虑侵蚀性葡萄胎,2.子宫小肌瘤。患者及家属要求行子宫切除。考虑其病灶化疗后未见明显缩小,结合其年龄生育情况及患者意见,经科内讨论后,予腰硬联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剖视子宫见宫角部包块内有血块及病灶,与宫腔不相通,并见小肌瘤结节。术后复查β-HCG17.68miu/ml。术后七天腹部拆线,切口愈合Ⅱ/甲。病理回馈术后病理提示:子宫肌壁间妊娠,子宫浆膜下平滑肌瘤,子宫颈未见明显病变。
讨论
子宫肌壁间妊娠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异位妊娠,宫内妊娠合并肌壁间妊娠更少。其孕囊与子宫腔及输卵管腔不相连,子宫上无小囊,也无憩室及先天畸形。其发生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损伤或盆腔手术有关。根据有关文献总结病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子宫内膜缺陷,患者有多次宫腔操作史,或曾行剖宫产,发生剖宫产瘢痕种植。②子宫浆膜层缺损:如盆腔手术后受精卵由输卵管伞端游走种植在子宫浆膜的缺陷处而植入子宫肌层。③子宫肌腺病:考虑胚胎可能随子宫内膜植入肌层内。④继发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困难的ET可能在子宫肌层形成"假道",从而使受精卵植入肌层。⑤滋养细胞的活性增强而蜕膜的防御能力减弱。临床表现为停经,尿妊娠试验阳性,有多次妊娠史,人流或药流不成功。如果流产或清宫过程中未见绒毛,应及时复查B超。MRI可作为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断的金标准,但限于MRI普及率不高,临床常考虑B超检查结果及血hCG值。如果子宫肌壁间妊娠在子宫破裂前得以诊断,结合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①对于血β-HCG水平较低,病灶包块小,采用全身用药很有效。②对于血β-HCG水平较高者,可采用妊娠物局部注射。可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局部注射MTX保守治疗肌壁间妊娠。③子宫动脉灌注MTX并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也可治疗肌壁间妊娠,④对于血β-HCG水平过高或药物保守治疗失败者可开腹或在腹腔镜下手术清除妊娠组织,修补子宫尚可保留生育功能。而子宫肌壁间妊娠发生子宫破裂出血难以控制或病灶较大者无生育要求,则可行子宫切除术。本例患者特殊点在于首次诊刮后病理见胎盘绒毛组织,宫内妊娠诊断明确.故临床初步排除异位妊娠可能,造成误诊为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进行不必要的EMA-CO方案化疗。但该患者化疗后病灶增大,手术指征明确,患者无生育要求,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方式及范围无误,对于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无需再进行化疗。该患者术后定期随访,HCG均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