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消费趋势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餐饮消费趋势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餐饮消费趋势分析

篇1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餐饮业营业额连续18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保持17%以上速度发展,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长期发展趋势良好。

2004年,全国实现餐饮业零售额7486亿 2005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7.4%和2.3%。全年实现营业税金488.8 亿元,同比增长17.8%。

2006年,中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345.5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净增1458亿元,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了188倍。 2008年零售额达15404亿元,比2007年增长24.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而在海外,中餐不断攻城掠地,2008年中餐首入奥运食谱,更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根据历年数据分析,预计到2012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000亿元。餐饮业已经成为拉动消费、实现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经济近年取得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是持续迅速带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从长远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近几年餐饮业的增长率都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行业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法规建设滞后问题。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但是,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战略将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总量相对较小,2007服务业产值比重不到40%,与全球服务业产值平均比重 60%(发达国家超过70%)相距甚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为餐饮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金融危机对中国餐饮行业影响简要分析

自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全球,美国、日本、欧洲各国政府都忙着救市,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明显,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影响主要是外汇储备部分损失,出口困难,减缓经济增长,失业增加,消费者收入下降,对餐饮业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能力降低,二是、入境游客减少,旅游餐饮需求缩水;三是,持续低迷将导致消费者信心受挫,降低消费热情。 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餐饮业成为了十大逆市而上的行业,在危机影响下消费者花上万元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大宗采购和旅游减少了,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了,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国内餐饮业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独善其身”,逆市而上,餐饮业拉动内需明显,2008年零售额相比2007年 有危机同时就有机遇,餐饮行业面临场地房租、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降低的机遇,同时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降低,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低成本扩张机遇,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中低档餐饮企业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2、业态分析

自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多种新型餐饮业态及形式在中国餐饮市场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格局。如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业以及九十年代产生的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份额不断扩大,特别在沿

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餐饮市场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中餐市场的呈多元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特征。 中餐格局的变化的首先源于国外连锁经营模式的引入,以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巨头主导餐饮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中式正餐的内在特点与市场都导致了多数运做的均为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中餐经营的一贯特点,预计餐饮业连锁经营的瓶颈将导致比例及份额的逐渐下降。

其次,中餐格局将餐饮消费形式变化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内新的餐饮消费正与洋餐潜移默化的融合,定位于年轻白领阶层的休闲咖啡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这一阶层人数的扩张,不少餐饮商纷纷以开设咖啡厅的形式,在菜品选择上,中西结合,直接与中餐竞争消费者。

互联网泡沫之后,风投开始将目光投向传统行业,vc的参与将助力中餐行业快速转化,餐饮业的规模化、连锁化运作是吸引风投目光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获得vc青睐的中餐连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休闲正餐,代表企业如俏江南、一茶一坐;二是火锅类,如小肥羊、小尾羊等;三是快餐,如真功夫、大娘水饺。vc投资的几家中餐企业,如一茶一坐、小肥羊、真功夫等,虽然分属不同的中餐类型,却都具有可复制性、标准化程度高的共性。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表明,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中餐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3、消费者分析

随首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但餐饮需求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菜系分析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菜系”。各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各大菜系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占据着当地主要份额。而地域差异的存在,又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求异心理,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味。所以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它可以使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目前,菜系出现跨地域经营,相互融合趋势。2008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成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粤菜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风靡至今,20多年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拉动了餐饮业的繁荣和振兴;同时粤菜选料广博奇杂。适应了食客求新,求异的需要;不断创新,推动了粤菜持续发展。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粤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全国形成气候,逐渐走上各大菜系的霸主地位,成为各大都市菜品的龙头,引领消费潮流,份额持续增长。

消费者决策分析

经历了非典,禽流感、h1n1,健康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卫生。分餐制日渐流行,餐厅卫生状况及每日消毒也为消费者关注,随着绿色食品,素食、食疗、滋补等等概念愈发得到消费者的赞同。“衣要布,食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合理的膳食关系。健康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亦成为消费者基本需求。粤菜在口味上清淡,注重营养,亦附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消费者就餐选译不仅只是讲究口味,餐厅的环境、氛围、情调都成了顾客挑选就餐地点的必要考虑条件,消费者日渐注重享受,注重餐饮产品与文化的融合,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餐饮文化上的差异也使餐饮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性特征。消费者追求“色、香、味、形、器、质地、声、温、营养、卫生”的同时,主张文化与食品、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的融合。近几年应需求而出现的主题餐厅发展迅猛,将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无论是餐厅的设计装璜、功能布局、装修装饰风格,甚至是其经营的特色菜系,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主题和内涵,使餐饮产品的文化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抓住了文化这一卖点,将使餐饮产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互联网是信息聚集的地方,也是信息传递最快速的地方,对于餐饮企业,网民对餐厅或菜式的讨论热情,会激发其他网民尝试与参与讨论的兴趣。而对于口碑较好的餐厅也更容易得到网民之间的互相推荐,成为消费决策的因素之一。网络口碑营销,网络搜索成为餐饮企业推

广重要手段,

餐饮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的更新,推动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餐饮消费者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商务型消费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务活动增加,商务应酬活动推动了高档次的餐饮的迅速发展。

二是替代型消费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酒店消费来代替自己做饭,这集中表现在近些年来年夜饭的火爆。

三是被迫型消费增加。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时间紧,也没有条件自己开伙做饭,他们处于无奈,没办法只能被迫在餐馆里就餐,这就促使快餐行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饮食习惯也在变化,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人工作繁忙,进餐时间不稳定,加上现代营养学的倡导,使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变得模糊。人们并不要求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又不想太饿着自己,饿了总想找点儿零食、小吃。为适应这一需求,各种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小食店随之涌现;而一些大茶楼、食肆也纷纷推出下午茶和夜宵服务。这种随时供应,不分时段的便利与快捷正成为一种趋势,以吸引便利型消费者、价格型消费者。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现代餐饮企业应从年龄段、收入和家庭因素细分目标市场。

餐饮消费趋势分析

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预期收入肯定会缩水,大众消费者自然捂紧钱袋,自觉不自觉地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一般消费和小额支出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预计不同类型餐饮消费在近3年消费趋势如下:

上班族消费趋势分析:在经济危机的压力面前,上班族们把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变成了diy,将请朋友到家里吃饭,减少去餐馆次数。

家庭消费趋势分析:家庭的预算和支出会减少,会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

商务消费趋势分析: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中档餐饮消费次数将增加。

消费者分析表明,在未来3年,餐饮经营面临新的发展趋势,粤菜将引领消费潮流,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消费时段及消费趋势将产生变化,餐厅功能日趋多样,特色经营。

4、竞争分析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但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关键的原因是将中餐烹饪作为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是多数中小餐饮企业难以承受的,但也是中餐必须突破的关键。

目前百胜集团已利用标准化运作优势,形成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加以推广,目前“东方即白”利用肯德基进行的全面推广就在利用品牌、标准优势向“中式快餐”市场延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国外餐饮业品牌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洋快餐将引领中国餐饮竞争格局,通过国外餐饮业品牌对在中国连锁经营成功案件分析,中餐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餐饮品牌企业商圈选址策略、物流管理能力,单店的运营能力,品牌扩张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小肥羊就是其中代表案例,至08年3月,小肥羊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北美等地拥有350多间餐厅,业务年增速达35%,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在 thenielsencompany对中国六大城市市调中,小肥羊知名度接近100%,部分地区“第一提及率”超过50%。小肥羊9年来陆续获得并蝉联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等50

余项荣誉。

小肥羊遍布世界的连锁网络、产品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战略,为中餐行业的经营和扩张树立了标杆。据了解,继味千拉面、小肥羊后,谭鱼头、小南国、真功夫等连锁餐饮企业日前正在酝酿上市。07年中国餐饮业的突出特点是资本活跃,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成功上市,另外还有超过40家的企业正在积极争取上市,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餐饮企业上市。

竞争格局分析

从行业数据统计看,中餐行业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且膨胀非常快,但我国餐饮企业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现代化水平低;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据统计,我国现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从业人员将近2000万人,厨师700万人,平均每185人拥有1个厨师。

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

然而,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餐饮业全面进入 “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中国餐饮业已经步入行业洗牌期,必须交流新思想、探索新模式,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当前的外资企业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国企享受国民待遇,民营企业享受的次国民待遇。在餐饮业内,虽然不明显,但也不乏其例。国内餐饮企业的经营活动除了正常的税收外,各项费用种类太多,缺乏规范性,地区差别也较大,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餐饮市场将也进一步规范化。

餐饮业竞争格局分析表明,未来国内餐饮业竞争态势将发生四大变化,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品牌成为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6、基本结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机会: 2.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长期而言中餐中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3.中餐服务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企业的整合

4.由于金融危机作用,租金、人工成本及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餐饮企业低成本扩张机遇

5.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预计未年2年,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6.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

7.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趋势,粤菜引领消费潮流,份额将持续增长。

8.2008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可做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9.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加快,连锁经营将会加速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0.餐饮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行业进入有利于中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威胁:

1.金融危机带来消费者的信心下滑,旅游餐饮需求减少,预计未业3年高端餐饮消费降低

2.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正餐营业额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3.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

4.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

5.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发展新模式,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规模餐饮企业谋求上市。

6.餐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需要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7.法规建设滞后。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8.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9.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有序竞争,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10.企业正规经营及跨区域发展,营业税税收会增加,对企业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篇2

1.0

整体概况及未来规划

1.1

城市概况

(1)区位

(2)历史

(3)产业发展状况

(4)交通

(5)经济圈概况

(6)行政区划

1.2

宏观经济

1.2.1

人口情况

(1)总人口、户籍人口的状况与变化趋势预测

(2)与其它城市人口的比较

1.2.2

GDP情况

(1)GDP的增长状况与趋势,与其它类比城市比较

(2)人均GDP的变化,与其它类比城市比较

1.2.3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投资额与增长率的变化,各行业的所占比例分析

(2)与其它城市对比

1.2.4

外资利用情况

(1)外资投资额与增长率的变化,各行业的所占比例分析

(2)与其它城市对比

1.2.5

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1)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长率的变化

(2)与其它城市对比

1.2.6

人均消费性支出情况

(1)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2)与其它城市对比

1.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2)与其它城市对比

1.2.8

人均消费支出构成情况

(1)消费支出构成

(2)与其它城市对比

1.2.9

旅游发展情况

(1)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与变化率

(2)各类游客的来源地构成

1.3

城市规划

(1)区域城市规划

(2)市区城市规划

(3)交通规划

(4)商业规划

1.4

其他影响因素

1.4.1

区域性政策

1.4.2

2008年奥运会

1.4.3

人民币升值

1.5

小结

2.0地块分析

2.1地理位置

(1)地块在城市的区位

(2)四至范围

(3)周边交通

(4)与主要商业、交通、文化设施的距离

2.2地块基本情况

(1)规划指标与用途

(2)可视性

2.3地块周边土地用途

2.4区域交通条件

(1)道路交通分析

(2)停车位

(3)地铁

(4)公交线路

2.5项目优劣势分析

3.0商业市场

3.1商业供应

(1)总体存量、各种业态分布量(零售、餐饮服务和批发物流三类,具体为百货、购物中心、餐饮网点、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以及乡镇商业街)

(2)人均商业面积

3.2商圈分布

(1)各商圈区位、面积、特征综述

(2)各商圈的商业档次、业态、现状分析、现存和将来的商业项目以及未来趋势分析

3.3沈阳主要一、二线品牌分布

3.4本项目未来面临的主要竞争项目

3.5商业价格

(1)各种业态的扣点率

(2)售价、租金水平

3.6经营情况

(1)商场名称、建筑面积、经营面积、坪效

(2)一二线、时尚品牌经营面积、营业额、位置

(3)整体市场结论

4.0写字楼市场

4.1整体市场

(1)商圈分布

(2)整体供应与走势分析

(3)产品特征(甲级、乙级、商务公寓),软硬件配置

(4)各商圈竞争项目的

(5)售价与租金分析

(6)需求情况(入住率、产品要求)

(7)未来市场发展展望

(8)整体市场结论

4.2

区域市场

(1)区域供应情况

(2)租金与价格

(3)需求情况(各行业客户需求)

(4)代表项目深度访谈

(5)成功类似案例考察(基本情况、硬件设施、经营情况、客户分析、优劣势分析、参考与借鉴)

(6)市场结论

5.0

酒店市场

5.1

整体市场(五星、四星)

(1)高档酒店现有供应

(2)高档酒店分布

(3)高档酒店价格

(4)高档酒店需求情况

1)入住率情况

2)现有项目深度访谈(对本地酒店市场的看法以及对本项目的建议)

(5)未来供给

5.2

区域市场

(1)区域供应(现存和未来)

(2)价格与需求

(3)酒店市场结论

(4)成功案例分析

6.0

公寓市场

6.1

整体市场

(1)公寓市场概述(公寓与住宅区别、服务式公寓与商住两用公寓及高档公寓的区别、当地公寓市场发展史

(2)目前供应情况(区域分布特征、各种公寓比例和客户特征)

(3)租金与使用者特征

(4)售价与购买者特征

(5)需求情况(销售与入住率、深度访谈)

(6)未来发展趋势

6.2

区域市场

(1)区域研究范围

(2)现有与未来供应情况

(3)区域供应发展情况

(4)区域售价与租金情况

(5)需求情况(销售和入住率)

(6)未来发展趋势

6.3

公寓部分小结

6.4

案例分析与总结

7.0

需求分析

7.1

零售商访谈

(1)访谈目的

(2)受访零售商基本情况

(3)访谈基本信息总体统计(类型分布、进驻意向、)

(4)各业态选址偏好、目标客群及其年龄段

(5)租金及租赁条件总体统计

(6)工程技术条件要求

(7)选址主要考虑因素

(8)零售商对沈阳商业的总体看法

(9)零售商对项目区域的总体看法

(10)零售商对项目的总体看法

(11)零售商访谈小结

7.2

消费者问卷

(1)访谈目的

消费者通常在何时来此购物

消费来此购物所选择的交通工具

每周购物频次

消费者本次购物所购买的产品种类

消费者是否购买过(单件5000元以上、3000-5000元、1000-2000元、999元以下)的商品

购买者1年内购买的频次

购买商品的场所

消费者购买比例和年均消费次数对比图

外出就餐频次

就餐平均花费金额

外出就餐地点

就餐原因

休闲娱乐活动频次

喜欢或经常进行的休闲娱乐活动

休闲娱乐活动平均花费金额

休闲娱乐活动地点

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原因

如在太原南街位置建立一处大型综合的中高档或高档商业设施,您是否会光顾?

如果光顾,希望包含的休闲娱乐设施

如果光顾,希望包含的餐饮设施?

如果光顾,希望包含的商店及专业店?

如果光顾,希望包含的服务类商家?

在此项目中被访者希望包括的的中高档或高档女装品牌?

在此项目中被访者希望包括的的中高档或高档男装品牌?

在此项目中被访者希望包括的的化装品/护理用品品牌?

当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消费者对品牌的购买

(2)被访者个人情况(性别、年龄段、学历、职业、收入)

8.0

市场机会分析

(1)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机会

(2)商业市场发展机遇

(3)酒店市场发展机遇

(4)写字楼市场发展机遇

(5)公寓市场发展机遇

(6)总结

9.0

产品定位

(1)整体定位

(2)规模建议

(3)商业定位

10.

设计特色

(1)无处不在的餐饮

(2)室内春天

(3)中庭的利用

(4)混业的布局

(5)充满惊喜的弧形动线

(6)主动线的设计

(7)人性化设计

(8)室内活动举办与室外传播

篇3

[关键词] 网络营销 短信搜

一、餐饮业的发展概况

“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一句民间俗语,概括了餐饮业对于民生的重要作用。中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中国餐饮业营业额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连续16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全国餐饮企业网点目前已超过400万家。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已经超过6000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可达到1.2万亿元。预计2010年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万亿元,人均年消费1500元。

巨大的餐饮市场同时也孕育着激烈的竞争,上世纪的末期,餐饮业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洋快餐大举进入中国,西餐逐渐被人们接受,传统餐饮受到极大挑战,餐饮的标准化、工业化兴起。进入21世纪后,在市场的调节和配置下,餐饮业结构得到很大调整,宾馆餐饮突出精品战略,特色餐饮体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休闲餐饮适应假日消费潮流,大众化餐饮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品牌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经营方式也由“粗放式”、“传统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和职业化、信息化管理转变,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念的结合已成为现代餐饮业经营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伴随着餐饮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经营理念的转变,餐饮业的营销观念不断更新、营销力度不断加大。从开始的餐饮业“酒香不怕巷子深”、“坐店等客”的传统营销模式,即传统的4P模式(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用现有的产品去寻找客人,逐步发展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灵活营销,如品牌营销、整体营销、特色营销、文化营销等。“2007年北京餐饮行业分析报告”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大众餐饮消费水平快速提高,消费需求向科学、营养、多元化餐饮转变。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深入,网络营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商家所熟悉并喜欢的营销方式。

二、餐饮业网络营销的利与弊

1.网路营销概述。网络营销(On line Marketing 或Cyber Marketing)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传统营销观念以4P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四个因素,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和促销(promotion)。网络营销更多体现了新的营销理论4C组合:Customer(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顾客的费用);Convenience(顾客购买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顾客与企业的沟通),这样,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营销关系。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基本模式应包括:网上信息的搜集、网上商业宣传、网上市场调研、网上广告投放与、网上销售、网上客户支持服务等。基于网络营销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网络营销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利润最大化两个目标。

餐饮业网络营销,是指餐厅以互联网为段,通过市场的循环营销传播,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商家需求的过程。它可以使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交换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率。

2.餐饮业网路营销的优势

(1)消费者占据。商家在互联网营销中不再居于主体,产品不再由商家调研,然后制造,并进行定位定价,最后推销给消费者。明智的消费者占据了主动权,由他们发出自己的需求信息(包括产品设计,零件配置信息等),商家只是按单生产而已。由于网络的全天候和全球性,加上无线互联技术的逐步成熟,顾客可以随时随地传达自己的需求信息。在餐饮业,网络销售可以使消费者及时了解最新优惠套餐、最新消费潮流、最新的产品,商家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各式各样的促销,使之成为直接促销和推广的工具。

(2)网络时代消费者的个性独立,使得一对一营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而互联网的低成本互动性,则使得消费者和商家一对一的亲密沟通成为现实。也就是说,网络营销是一种柔性化定制、个性化服务的生产方式,而餐饮业是个大的小行业。大就大在民以食为天,小就小在它遍及大街小巷,就餐方式多样,经营机制灵活,价位丰俭由人,个性化特点体现得非常充分。特许经营、连锁店、品牌效应、电子物流配送等都是网络营销的强项,正因为餐饮的分散,才特别适合于网络的聚集,所以餐饮业适合发展网络营销,而且盈利周期短。

(3)相对于传统销售,网络销售的低成本满足了商家降低销售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的需求,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大大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交通成本等。

(4)网络销售还具有更加规范和易于统计、产品海量、便于互动、随时随地、保护私人秘密等一系列优点。

3.餐饮业网络营销的劣势

(1)网络营销只能通过电脑,手机等数码终端,传播有限。而且消费者在上网时对于广告的点击率有限,也限制了互联网传播的有效性。

(2)互联网信息的接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进行交易的需求。而且网络销售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不符合商家的利润最大化需求。

(3)网络营销运营商盈利模式单一。网络营销服务商的主要盈利来源于广告,利润空间小。

综上可见,餐饮业网络营销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餐饮业的大规模发展来说还存在一定的瓶颈,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创新的销售机制来满足餐饮业的不断发展。

三、餐饮业美食短信搜索系统的可行性

1.美食短信搜索系统概述。美食短信搜索系统是指:消费者通过在手机中编辑短信,输入关键字,例如红烧肉或者多个关键字组合(红烧肉 狗肉),发送到短信平台:例如10655777(我吃吃吃)。短信平台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盐城提供关键字菜单的餐饮店名称,菜单价格,电话,地址发送给消费者。短信平台提供3-5家符合条件的餐饮店。消费者发送关键字:红烧肉 15元,则平台将提供该价位的餐饮店信息发送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预订位置。消费者可以凭借短信享受店家提供的优惠。使用频率较高的消费者,平台可发送餐饮店的广告。平台根据消费者的使用情形,可以评定美食家段数。消费者可以对餐饮店打分,或评判.每月可对积极消费者实行一定奖励,例如话费,或段数提升等.

餐饮店通过互联网批量录入或更改自己的菜单;或者短信实时更新某项菜单,通过短信平台接受消费者的预订,短信优惠,建立消费者的知识库,记录查询痕迹,可以生成特定报表,销售给餐饮店。获取消费者对自己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报表。通过短信平台自己的特色菜或其他一些广告信息。

业务流程:餐饮店通过包月套餐或会员机制,通过互联网注册店的信息,录入或修改菜单,菜单存储到数据库。消费者编辑短信发送到短信平台,短信内容为菜单关键字,可自由组合。短信平台解析信息内容,从数据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检索,将搜索信息发给消费者。消费者可选择自己满意的一家,可以预订或按照地址前往就餐,甚至凭短信享受优惠。消费者可对餐饮店进行评分,或市场调研。短信平台记录消费者的查询和消费痕迹,生成报表,出售给店主,或作为会员优惠给店主(见下图)。

短信搜索系统和网络销售模式具有类似的地方,同样都需要信息源的整理。美食短信搜系统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速度快、自费便宜。

短信搜索系统具备网络营销的所有优势:一对一的实时传播;易于统计、保护私人秘密、信息可以以文字,图片,声音,电影等多媒体形式传播,全方位展示产品的特点,可以给消费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及时性和互动性等。

2.短信搜索平台满足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好手机短信所作的营销推广方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短信网址联合信息中心(MobNIC)在京的短信网址的全网统一服务号码――50120。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将查询需求发送至50120,即可得到由注册企业提供的免费信息服务。目前基于短信网址技术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已经非常丰富,用户将“查外汇”、“安全期”、“查航班”、“查车次”、“手机属地”、“区号查询”、“邮编查询”、“今日要闻”、“财经新闻”等几十个短信网址关键词发送至50120,该服务平台会就相关内容给予进一步的短信提示,用户将通过互动短信咨询,获取相应信息服务。

据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介绍,目前短信网址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0万,基于注册的网址已经建立了大量的信息服务和企业应用。同时已经有上千万家的企、事业单位黄页信息被收录到短信网址数据库中,用户发送任何关键词或企业名称到50120,都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回复。据了解,50120短信网址的方式被喻为第五媒体,第一媒体是报纸杂志、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是电视、第四媒体是互联网。

3.短信搜索平台更加便捷,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便于大规模推广。手机目前的用户约在4.5亿用户,互联网约有1亿,手机短信推广宣传能使消费者真正感觉到随时随地。

4.短信搜平台的盈利模式多样,如竞价排名收入和广告收入。如果按目前互联网竞价排名的算法,无论是光靠价高者排名高的算法,还是价高加上点击率的算法,手机的普及性、移动性、便捷性将使手机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拥有更高的价值。移动搜索用户的搜索目的性强于互联网搜索网民,其潜在用户更容易成为真正消费者。但是手机屏幕小,一页显示的搜索结果少,再加上手机上下翻页查看结果不便利(一般搜索用户顶多翻看两页结果)、流量费高等诸多不利因素,企业对于位次的竞价会更激烈。看准竞价排名对于加入移动搜索的企业的重要性,搜索服务商可以总结数据库中搜索频率高的关键词进行滚动式推荐,让目标企业竞购。如果有用户要搜索“饭店”,那么参与竞价排名的企业信息将会被首先搜索并显示。推荐关键词供企业竞购,一来对搜索服务提供商来说是很好的宣传推广移动搜索及赚取利润的方法,二来又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搜索排名,提高投资回报率。

除了竞价排名和广告收入外,搜索服务商还可以在本地搜索服务中通过与一些商家合作获得收益。如何让用户满意、企业赚钱,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尽量不转嫁更多的费用给用户以防止刚刚形成的用户规模锐减,可以短信免费;企业端收费是盈利的主要途径。

综上可见,美食短信搜索系统是可以作为餐饮业新的销售模式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产业结构;行业价值;变迁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升级将在所难免,产业升级也将会对股市行业价值变动带来深远影响。为了充分反映我国股市的行业价值变迁的趋势,在本文中提取了2007年至2012年历年6月30的行业市值并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如交通运输板块,其市值排名由2007年的第三名跌落至2007年的第十一名;黑色金属板块的市值排名由2007的第六位跌落至2012年的第十六位;食品饮料由2007年的第十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六位;医药生物由2007的第十二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七位。

二、行业分类及变迁分析

我们可以将所有板块行业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传统及重化工行业;另一类为新兴及大消费行业。针对2012年6月30日的市值比率,我们进行初步统计,统计发现金融服务业、采掘业、机械设备业、化工业和交运设备业五个行业占总市值比例为57.99%,这表明在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传统及重化工行业仍占据主动地位。但是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进行,传统及重化工业的市值势必会逐渐降低,部分传统行业已出现颓势,如黑色金属,其市值排名由2007年的第六位下滑至2012年的第十六位;交通运输的市值排名由2007年的第三位滑落至2012年的第十一位。

而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的医药生物行业、信息服务行业、电子行业和信息设备行业四个行业仅占市值总比例为10.36%,代表大消费行业的食品饮料行业、农林牧鱼行业、家用电器行业、轻工制造行业、餐饮旅游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及商业贸易行业七个行业占总市值比例为10.31%。尽管有大部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海外上市影响高新技术行业的市值增长,但我国高新技术行业较低的市值比意味着未来较大的成长空间。从2007年至2012年的行业市值排名可以看出,医药生物行业、信息服务行业、电子行业和信息设备行业稳步向上爬升。

三、实证分析

众所周知,各个行业的市值波动与股市周期呈高度正相关,极易出现“同涨同跌”的情形。为了避免股市周期造成的影响,更为准确的反映行业市值波动的实际变化,在本文中,我们将行业市值变化率减去股市总市值变化率作为行业市值波动的衡量标准。即:

行业相对市值变化率=行业市值变化率-股市总市值变化率

在长区间内,我们可以轻易发现相对市值上升靠前的绝大部分为新兴及大消费行业,排名靠后的绝大部分为传统及重化工行业。这基本表明了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长期趋势,由以往的投资出口拉动型转为由消费及科技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我国产业结构也将逐步由高新技术产业取代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因而,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仍在稳步进行的阶段,新兴及大消费行业的市值将持续相对上升,传统及重化工业的市值将持续下跌。

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全国交通枢纽、重工业产业基地及以出口导向型为指导的产业基地建设高峰均已过去,这就表明了国民经济中以此为产业基础的行业将缓慢步入衰退期,如钢铁行业、运输行业、煤炭行业及通用机械行业等。同时,我国经济的未来新的增长引擎必将是出口产品升级和国内消费升级这两个方向,出口升级行业和国内消费升级行业未来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如电子行业、通信设备行业、精细化工行业、家庭用品行业、健康与医药行业、新型金融服务行业等。

四、结论

通过对传统及重化工行业与新兴及大消费行业的行业总体发展趋势分析可知。传统及重化工行业在未来的股市中,将会在股市波动中反复反弹,难有长趋势的上扬行情,将会重复出现“反弹+调整”的弱势。但是,若能进一步的实现行业资源集中并能突破行业技术瓶颈的企业仍会有很好的增长空间。新兴及大消费行业也会随着股市波动而波动,但随着行业在国民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其行业指数及龙头趋势必会长期上演,将会出现“调整+上升”的强势。(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一)市场供需。调查数据显示,由于种植油料作物费工费时、经济效益偏低,近年来农户种植油料作物的积极性下降,全省食用植物油产量和消费量相比缺口较大,已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对外依赖性很大,主要靠省外调入。2011年,全省食用油及油料产量23.53万吨,总消费量31.21万吨,年需求缺口7.67万吨,当年从省外购进9.96万吨。2012年,全省食用油及油料产量25.49万吨,总消费量33.73万吨,年需求缺口8.24万吨,当年从省外购进11.64万吨。从食用油消费流向看,城镇居民口油(含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用油)占总消费量的43.28%,农村家庭口油占46.72%,工业用油(包括食品业用油和饲料用油)占10%。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口油(含餐饮业及单位食堂用油)消费量为13.35万吨,年人均消费13.37公斤;农村家庭口油消费量为17.22万吨,年人均消费10.9公斤。城镇居民口油以小包装油为主,年消费量8.5万吨左右,餐饮业及单位食堂用油主要是中包装油,年消费量5万吨左右。安全卫生、营养均衡,是中小包装食用油受城镇居民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农村家庭口油主要是自产自销的散装油。

(二)综合库存。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省食用油综合库存较上年同比增加2.2万吨。其中:政府储备库存占社会存油总量的69.7%;食用油经营企业库存占12.7%;转化用油企业库存占0.2%;城镇居民家庭存油占7.1%;农户存油占10.3%。政府储备库存在平衡全省食用油余缺调剂中始终发挥着“蓄水池”和“调节阀”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服务政府宏观调控、保护油料种植户利益和抗震救灾等工作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二、中小包装食用油供需状况及投资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增加、食品安全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量一直呈刚性增长的趋势。相关资料显示,甘肃省中小包装食用油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近5年年消费量从8万多吨增长到13.5万吨,已经占到总消费量的40%以上,尤其是小包装食用油消费增长较快,年消费量从5万吨增长到8万多吨,已经占到总消费量的2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甘肃省内销售的中小包装食用油品牌有近百个之多,仅益海嘉里、中粮集团旗下品牌就有10多个。通过对兰州市各大超市和张苏滩、焦家湾粮油批发市场经营户调查,在众多品牌中,金龙鱼、香满园、福临门、鲁花、百合花、胡姬花、鲤鱼、口福等全国知名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市场份额达到75%-80%,在超市几乎清一色销售的是益海嘉里、中粮集团旗下品牌;丹马、山丹香、泽菲、红蜻蜓、八鱼、金健、老油坊、家庆、广林子、优素福、海北花、祝临门、西部人等地方品牌约占20%-25%。品种有菜籽油、调和油、豆油、胡麻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省内食用油品牌中消费者认可度比较高的是丹马和山丹香,2013年的消费量为2000多吨,约占市场份额的2%-3%。自今年1月份甘肃省食用油“禁散令”实施后,全省各地一些大的个体经营户和油脂企业纷纷申请注册商标和QS质量安全认证,进一步加速了中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竞争格局,食用油加工、贸易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过程,转型升级或与大型渠道经营商合作,已成为储备企业油品轮换经营的燃眉之急。1.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市场分析油脂行业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在热热闹闹的品牌战、价格战背后,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渠道经营优势。从小包装食用油第一品牌———金龙鱼品牌的发展之路,完全可以感受得到一个成功品牌缔造的根本。1990年新加坡郭氏兄弟集团(嘉里粮油的母公司)在国内投资建厂,生产出第一批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金龙鱼”,此后经过20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无数次的竞争洗牌,如今的小包装食用油消费市场,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走过了从各品牌无序竞争的“战国时代”到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两大油脂巨头双雄并立的“强者时代”,在这样的大时代,小企业、小品牌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生产规模化、市场垄断化、产品小包装化,是食用油消费的大趋势。小包装食用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和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的增长,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的一个缩影。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经济欠发达,城乡居民食用油消费习惯、消费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从消费习惯看,散油消费比例大。二是从消费水平看,小包装食用油在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只有15%-20%,主要消费群体是省会、地级市及部分县(区)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13公斤。调查显示,超市、单位福利和批发市场,是小包装食用油销售的主渠道。城市居民经常购买食用油的地点是在超市,其次是小区、居民点粮油店。在各种包装规格中,携带方便的5L包装菜籽油和调和油最受城镇居民消费者青睐。20L以上中包装食用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餐饮业、大中专院校食堂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在城市居民口油消费中,个人购买和单位发放福利的比例大体上是7:3。2.中小包装食用油生产项目投资前景分析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是今后的大趋势。随着城乡居民购买能力日益增强,80%的中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空间给厂家留下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小包装食用油消费总体趋势将朝着优质、多品种、多档次的方向发展。全省食用油全面“禁散”后,对食用油市场的直接影响是散油销量急剧下降,特别是一些大的食用油经销商和政策性储备企业,大量的库存油短期内无法消化,储备油轮换成了很棘手的问题。仅每年5000多吨的储备油轮换,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企业普遍采取的应对策略是积极压库促销、抓紧注册商标、联系贴牌生产和论证上马中小包装灌装生产线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1月起,全省食用油商标注册量快速激增,已经注册和正在申请注册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有100多个。在看似热闹的“商标注册热”背后,还须保持一份清醒的“冷思考”。调查显示,目前一些正在致力于开拓小包装食用油二三线城市市场的油脂企业,正抓紧布局县域市场,实现经营渠道重心下移,积极撬动乡镇农村口油消费的巨大潜力。小包装食用油越来越向大企业、大品牌集中。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中,品牌战和价格战是大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竞争手段。品牌战和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资本实力的比拼,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大企业都具有国际市场采购和沿海港口城市建厂的成本优势和多年一二线城市市场营销的渠道优势,利用规模优势、资本优势和多品牌化经营策略,鲸吞打压了一批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小企业,提高行业进入门槛,不断扩大在小包装细分市场的占有份额。这是他们一贯的经营目标和竞争策略。可见,在资金实力、成本控制、营销渠道、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盲目上马中小包装食用油生产项目是有一定风险的。

三、对策建议

篇6

【关键词】“互联网+”;单体酒店;市场营销;创新

单体酒店指由个人、企业或组织独立拥有并经营的独立酒店企业,独立地进行酒店的经营管理活动,不属于任何酒店集团。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统计信息,目前我国大陆拥有一万余家星级酒店。其中单体酒店占比达到80%以上。

随着近年来国际连锁酒店集团进入我国市场和国内酒店集团的兴起,单体酒店需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宏观市场环境,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我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改变。

一、“互联网+”时代单体酒店SWOT分析

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单体酒店所具有的内部Strengths(优势)和Weaknesses(劣势)、外部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确定单体酒店在市场营销环境中的地位和自身能力,从而进一步选择适合单体酒店的营销对策。

1.单体酒店的优势

(1)单体酒店针对区域范围内的特定目标市场提供个性化的酒店产品,更能适应个性化的市场需求;(2)独立经营,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灵活的应对;(3)在区域市场范围内具有公共关系优势和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消费群体忠诚度较高;(4)管理层级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能够较快的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2.单体酒店的劣势

(1)项目酒店连锁集团,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仓储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管理水平处于劣势;(2)缺少高水平专业营销人才,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对目标市场需求认识不足,营销手段落后;(3)营销渠道较少,与消费者信息沟通不畅;(4)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能力低于连锁酒店。

3.单体酒店的机遇

(1)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国家对于服务业提供政策扶持;(2)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酒店市场需求不断扩大;(3)“互联网+”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应用门槛降低;(4)“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对网络信息依赖性强,互联网成为有效的营销信息渠道;(5)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可以与更多的供应商形成虚拟供应链,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4.单体酒店的挑战

(1)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借助技术、管理水平、品牌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国内酒店集团发展迅速,布局逐渐覆盖不同区域市场;(2)连锁酒店集团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具有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3)携程、去哪儿等网络平台在预定等领域形成信息渠道垄断;(4)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能够获得充分的供给信息,议价能力提升。

二、“互联网+”时代酒店营销的发展趋势

1.移动互联网形成全新的信息渠道

从消费者角度,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平台已经普及,消费者在WIFI与手机数据网络环境下可以按需随时通过多种平台建立信息交互渠道。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完成进行信息获取、预订、定制、付款、评价等消费行为,时效性和便利性大大增加。

从企业角度,在与消费者建立信息渠道的同时,通过移动网络平台酒店在企业外部可以和供应商 、外包服务商等建立实时供应链管理信息渠道,在酒店内部建立实时内部管理信息渠道,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可以大幅度提升。

2.应用大数据技术描述市场需求

传统市场需求分析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需求信息收集与分析,中小型企业很少能够实施。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分析消费者在网络中的浏览、关注、消费等行为,形成对消费者类型划分、需求产生条件、需求特点、消费欲望、消费发展趋势等信息的描述性分析。

3.以消费流程为核心的需求聚合

传统的互联网营销更多的是利用点对点的信息交换来分散完成单项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对接。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服务和有形产品的消费以消费者的消费流程为核心进行整合,不同类型的产品消费形成了新的业态。在酒店行业中,通过住宿这一核心需求,以住宿需求为流量入口为客人提供集餐饮、休闲娱乐、门票、电商购物、旅游服务等不同的产品模块,通过定制满足消费者的全过程消费需求。

三、单体酒店在“互联网+”时代营销创新对策

基于“互联网+”时代酒店营销的发展趋势,单体酒店需要更加了解自身相比于连锁酒店的优势与劣势,针对自身目标市场进行营销创新。

1.产品策略创新

(1)打造基于与互联网的服务环境

单体酒店的服务环境多是基于目标市场需求打造主题与个性化环境,同时更新周期较长。在“互联网+”时代,单体酒店在坚持个性化特点的同时,需要在外部互联网环境的基础上,用现代无线互联网技术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内部互联网服务环境。这种服务环境不仅是让消费者在其中能够保持实时互联网应用,更重要的是对酒店所有资源的实时监控,保证高效率满足顾客需求。

(2)利用大数据技术设计柔产品

单体酒店可以通过与专业互联网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自身市场范围内需求现状与变化趋势,并结合自身分析更好的理解目标市场需求,从而针对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上要采取模块设计的方式,利用标准化服务模块减低成本,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形成面对不同需求的柔产品。

2.价格策略创新

(1)建立数字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新定价策略打下基础

定价的基础是对于企业经营信息的全面了解。单体酒店传统的定价方法比较单一,价格体系也较为固定,对于全面信息依赖性不强。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定制与销售渠道的多样化需要企业制定面向不同市场和不同渠道的多种价格体系。这就需要酒店首先建立数字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获得准确、实时的成本、管理信息。数字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使构建服务环境的基础。

(2)针对不同目标市场采用多样化定价方式

传统的单一的价格体系已经不适合个性化、定制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不同的营销渠道也需要形成差异化的价格体系。因此单体酒店在前台销售、网络直销、网络、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整体产品等不同的情况下,需要分析所面向的不同目标市场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定价方式形成不同的价格体系。

3.渠道策略创新

(1)重视网络直销渠道的建立

以前单体酒店受到投资规模的限制,很少独立建立类似连锁酒店的独立网络直销平台。但是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目前技术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同时很多综合性网购平台如京东、易购等开始提供在平台上为单独企业设立销售渠道的服务。这就为单体酒店提供了建立网络直销渠道的机会,这就避免了网上预订被网站垄断。

(2)整合应用不同类型的网络营销渠道

在网络直销渠道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网络营销渠道的综合应用对更大范围的需求市场进行多类型的综合营销。通过平台可以针对依赖品牌渠道的消费者;通过评价型网站对潜在消费者提供体验信息,形成市场认可度;通过个性化专业APP针对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营销。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对于单体酒店SWOT分析与酒店市场营销发展趋势分析,提出了单体酒店进行营销策略创新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英杰.中小型单体酒店服务营销策略分析[J],经济论坛,2012,499(02).

[2]姜华.“互联网+”背景下的酒店营销策略探析.商场现代化2015,23(798).

篇7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20

[中图分类号] 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30- 04

1 引 言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由于农药、兽药和各类重金属残留,过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加工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细菌含量超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瘦肉精、三鹿奶粉、塑化剂、地沟油等问题接连不断,这些问题涉及到食品链的各个环节,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严重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和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急需找到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监管部门多,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但从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来看,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深入人们的生活,这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总结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后,发现要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需要从食品供应链的各环节入手,将信息化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方法的不足。

将信息化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我国已经在国家层面和各级政府建立了一定的政策基础和应用基础。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在某些种类的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化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并且这些信息化的应用成效显著,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总结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食品供应链延长,风险增加

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食品供应链拉长,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种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相当复杂。食品供应链中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影响,食品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受污染,就会沿着供应链向下扩散,造成大范围的风险,进而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供应链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载体。

2.2 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渠道不通畅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缺乏方便的食品质量信息交流和共享途径,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已规定,我国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统一公布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度,整合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进而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共享,但是从现在看来,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消费者之间,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依然存在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无法及时方便地了解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2.3 多部门分段监管协调能力差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农业部负责监管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监管食品流通环节;食品餐饮消费领域由卫生部进行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协调机构,负责履行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责任事故等职能。分段监管制度使得食品安全监管碎片化,造成各监管部门间协调不力。

2.4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在法律上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作出了统一的规定,但是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它依然有其不足之处。如注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之后再进行查处,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而忽略了未雨绸缪式的事前预防工作。《食品安全法》更多的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可操作性不强,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遭遇了执行难的问题。

2.5 民众参与意识不强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同时,食品是否安全日益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因素,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对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民众对食品安全认知程度低;消费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或监督渠道不顺畅,使消费者失去监督动力,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时维权意识淡薄,最终导致民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识不强。

2.6 标准技术落后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完善,有些标准很陈旧,不能满足当前的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落后,无法快速方便地检测现在食品中越来越多的添加剂和化学制剂。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偏低,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食品安全标准比例仅为23%,如我国允许的“农残”量标准高出美国数倍,我国的原料奶含菌量标准为200万个/ml,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

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设计

通过对食品供应链进行认真分析,明确关系食品安全的各环节经营主体,他们与政府和社会共同组成食品安全监管的参与主体。同时,需要开发多个管理信息系统,供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使用,各参与主体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系统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快速查询和有效监督。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是信息应用体系的基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监管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类数据,供用户查询使用,实现信息共享。另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使监管更加高效、方便。基于以上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如图1所示。

3.1 食品安全监管参与主体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根据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食品经营主体,包括种植者、养殖者、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店、超市和餐饮企业等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并接受社会监督,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

消费者、新闻媒体、食品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可以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起到宣传普及的作用,并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举报违法行为,也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2 食品安全监管应用系统设计

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需要开发多个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些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①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②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理系统。③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系统。④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系统。⑤种植/养殖监管系统。⑥食品加工监管系统。⑦食品物流监管系统。⑧餐饮/销售监管系统。相关经营主体可以利用各自对应的系统获取相应环节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安全标准,以便以此为依据进行经营活动,同时,按照规定,向系统中录入信息,作为食品追溯和查询的依据。

3.2.1 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预警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现象,对异常现象进行成因过程和发展态势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发出相应警示信号,通过提供警示信息来帮助人们提前采取预防性的应对策略。试想,如果存在这样一个预警系统,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发生之前就被处理和解决了。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包含3个模块:预警信息管理模块、预警分析模块和预警反应模块,3个模块缺一不可。其中,预警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来自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食品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自我检查、群众和社会组织媒体等的监督举报等相关资料。预警分析模块根据预警信息管理模块提供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输出分析结果。预警反应模块依据预警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确定食品是否出现安全问题,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立即做出预警反应。

3.2.2 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理系统

在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发出预警或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急处理系统开始发挥作用。通过诊断和分析,找出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较少发生的问题,没有合适的应急预案,则可以迅速召集相关专家与政府部门共同商讨对策,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食品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包含5个模块:问题食品样本收集模块、快速诊断模块、趋势分析模块、决策指挥模块和新闻模块。问题食品样本收集模块是对出现问题的食品进行样本收集,以备检测。快速诊断模块是对收集的问题食品样本快速检测,以便了解问题所在。趋势分析模块是对已经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决策指挥模块是该子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政府部门是该战场的指挥官,全权负责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工作。新闻模块是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情况,消除人们的恐慌。在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早在3月份就有群众、专家提出三鹿奶粉有问题,但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如果当时应急处理系统发挥作用,相关部门利用应急预案,就不会酿成巨大的悲剧。

3.2.3 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系统

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关键环节中,对食品、饲料以及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信息进行溯源或追踪,在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国外立法经验表明,完善的食品信息追溯制度能够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供应网络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以便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能迅速查出问题根源,将事故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一个基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系统,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通过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不论在食品链的哪个环节,向上向下都能跟踪查找到涉及食品企业、食品的信息。如果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可以迅速查找到问题出现的源头,以便采取食品召回或其他措施,避免问题的扩散。

3.2.4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系统

该系统能有效解决“分段监管”体制下,检测资源信息分割、部门间重复抽检、结论交叉等现象,能够将各监管部门在监测和日常监管中积累的海量数据有效整合,实现相互沟通和信息共享,具备强大的食品检验检测数据实时共享、综合分析、风险分析预警等功能。

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包括食品企业信息模块、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模块、用户讨论模块、食品安全信息检索模块和食品安全教育模块等5个模块。食品企业信息模块包含食品企业的食品经营范围、信用记录等信息。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模块包含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日常检测和专项治理中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予以公布。用户讨论模块用于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参与到有关食品安全的交流讨论中来。食品安全信息检索模块是方便用户检索其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教育模块是政府对社会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让社会加深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激发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5 种植/养殖监管系统

这是种植者和养殖者使用的信息系统,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生产过程安全检查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和重大疫病记录模块。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农药/兽药标准与法规、饲料标准与法规、环境标准与法规等。生产过程安全检查模块包含农药/兽药安全检查、饲料安全检查、环境安全检查等。标识管理包含进行电子标签编码。档案管理包含幼苗/幼雏来源记录、最终销售记录。

3.2.6 食品加工监管系统

食品加工安全监管系统对象是食品加工企业,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加工过程安全检查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检测标准与法规、环境标准与法规等。加工过程安全检查模块包含原料安全检查、环境安全检查、成品安全检查等。标识管理包含食品电子标签。档案管理包含原料来源记录、加工过程记录、成品仓储记录。

3.2.7 食品物流监管系统

食品物流安全监管系统使用对象为食品物流企业,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安全检测模块、标识管理模块和档案管理模块。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运输标准与法规、仓储标准与法规。安全检测模块包含运输安全检查、仓储安全检测。标识管理模块包含食品电子标签管理。档案管理模块包含食品运输记录、食品仓储记录。

3.2.8 餐饮/销售监管系统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是餐饮企业、超市、商店等,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安全检测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和档案查询模块等。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食品储存标准与法规、烹饪标准与法规、环境标准与法规等。安全检测模块包含食品安全检测、烹饪安全检测、环境安全检测等。标识管理主要是条形码管理。档案管理包含食品储存记录、食品销售记录。档案查询模块包含种植/养殖档案查询、加工过程档案查询、销售档案查询。

将这8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集成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

3.3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由通信网络、交换中心、数据中心和数据存储组成。通信网络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和电子政务网,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通信服务。交换中心对网络上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给政府、食品经营者、社会提供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信息的网络共享。数据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全面、集中、主动并有效地管理和优化食品安全监管IT基础架构,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高水平的可管理性、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保障系统的顺畅运行和服务的及时提供。数据存储是数据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或加工过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

3.4 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支撑系统设计

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支撑系统包括法律法规数据库、企业信用数据库和安全标准数据库。监管数据库包括企业信用数据库、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企业信用数据库反映了企业有关食品安全的信用记录。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储存了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颁布的食品安全标准。法律法规数据库包含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和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企业信用数据库存储了各食品经营企业自注册以来其食品安全经营过程中所有的信用记录数据,包括奖惩记录、违规处罚记录、各种检测结果记录等。安全标准数据库储存了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类标准数据,供平台使用者调取查询。

3.5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技术支撑体系设计

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主要有GPS、RFID、条形码、二维码、微博、微信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供食品及食品运输车辆的定位、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利用RFID技术,可以对附有电子标签的牲畜进行身份识别,电子标签上存储大量信息,便于追踪。条形码和二维码都能标出食品信息,包括食品名称、制造厂家、生产日期等,两者的区别是二维码存储的信息容量更大,并且可以由汉字、字母、数字等组成,条形码只能存储数字。微博和微信都是当前很热门的信息技术应用,用户数量庞大,可以作为政府与广大消费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消费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获取相关信息,向政府反映食品安全问题。

4 总 结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错综复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厘清各监管主体的权力和责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提高监管的效率;有利于企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政策,促进自我约束和管理;有利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行业动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合理选择安全食品,最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促进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娟.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3).

[2]亓春霞,张立涛.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框架[J].行政管理改革,2013(8).

[3]曹江涛,彭亚拉.建设基于供应链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全程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科学,2007,28(5).

[4]侯春生,夏宁.RFID技术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296—298.

篇8

一点半开始,就陆续有经销商进场,他们拿着门票问书在哪里?我们的回答是:书必须在讲完课之后才可以取。这样做的原因一是不想让经销商在听课时翻书影响别人听课的效果,另外,我们希望将书赠送给真正有诚意共同成长的经销商。

书不让拿,我们给每位经销商发了一张“醉糊涂经销商俱乐部”的表格,并给了他们一份俱乐部的章程。许多经销商一看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个程序实际为我们后期的区域性的“醉糊涂经销商沙龙”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越来越多,700人的场地,到两点的时候就剩下后排的几十个座位了。醉糊涂的工作人员过来问:要不要再等十来分钟等坐满了再开。我们坚持按时开,对于经销商而言,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承诺,保持自己的诚信形象。

我们原来的设想是500人,但现在看来,到场的已经这个数了。

“中国白酒经销商论坛”正式开讲啦。 专题一:白酒经销商的渠道制胜策略

主讲:陈军

·白酒的渠道特征

白酒的渠道和其他快速消费品的渠道相似,但是又具有其特殊性。从目前的市场渠道状况分析,餐饮渠道和传统的批发渠道占据了主要地位,而超级终端则是成长最快、展示形象最好的渠道。

·餐饮渠道和批发分销渠道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很多经销商朋友是从零售、批发起步,逐渐发展成为产品的商,经销商。由于发展过程中和相对固定的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因此,渠道比较单一是限制经销商发展的障碍。如何稳定现有的生意,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呢?

·娃哈哈经销商的渠道制胜策略

如果现在,你同时派人去东北的长白山天池,西北的阿尔泰山山麓,东南的海南岛丛林,西南的青藏高原,你随便走进一间鸡毛小杂店,然后把所有的商品目录都抄下来,你会发现,重复出现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而恰巧娃哈哈就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在过去的15年里,让每个中国人都掏钱买过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而娃哈哈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这种“恰巧”却绝非巧合、偶然。娃哈哈产品几乎覆盖了中国的每一个乡镇。这是娃哈哈无与伦比的、独有的绝对优势。 娃哈哈的经销商是如何创建这样的销售网络呢?

·白酒经销商建设渠道网络的策略

白酒总经销是区域市场的物流中心,也是餐饮渠道、批批发网络的服务中心,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总经销不能仅仅满足于坐销,而应该从经营管理上提高档次,建立完善的区域市场销售网络。

·白酒区域市场餐饮渠道建设

餐饮渠道是区域市场销售增长最快、利润相对较高的渠道,进入餐饮渠道是拓展市场的重点,也是扣开区域市场大众消费的密钥。

·绑住零售商的十大法宝

经销商与企业之间一般是有合作协议的,双方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零售终端与经销商这间的关系往往是自由贸易关系,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为基础,就会导致经销商对终端控制无力,在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如何才能转被动为主动呢? 专题二:城市白酒品牌攻略

主讲: 李俊雄

·白酒行业品牌现状分析

白酒行业的品牌意识是无疑是十分落后的。很多企业在品牌经营中仅仅保持最原始的概念状态,我们的白酒仅仅是最初级的产品。大量的同质化让白酒经销商在选择品牌的时候无从下手。

·白酒行业品牌分布和发展趋势分析

为什么有一部分非强势白酒企业的品牌能够在区域市场呼风唤雨,成为领导消费的主流产品?他们的品牌崛起依靠什么呢?通过分析,我们看到,领先品牌是依靠对区域市场消费者的情绪把握而发展起来。

·如何在区域市场塑造你的经营品牌

品牌塑造仅仅是企业的事吗?答案是否定的。经销商的市场平台是品牌成长的温床,也是品牌腾飞的基地。同样,经营一个有内涵,有价值的品牌对于经销商来说意义更是重大。

·让品牌扎根在零售商的心中

在零售商的心中,到底什么因素是驱动他们热衷于推介、销售呢?价格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质量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品牌。你的品牌能够被零售商带来利润,带来回头客,带来固定的销售人群,他们就相信你,并乐于推荐你的品牌。 专题三:中国白酒经销商的出路

主讲:何足奇

·白酒经销商的经营状况

白酒经销商可以分成各种类型,不同的经销商经营状况不同。有的偏重于批发,有的偏重于终端。从经营的方向分析,经销商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品牌,为自己的经营增添助力。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您?

有人说经销商是奸商,他们总是为自己着想,总是想占企业的便宜——但是,在市场上,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经销商朋友对于企业满腹的苦水。企业为什么总是“过河拆桥”?经过几年努力,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财力、物力,企业一翻手就要回去了------我们知道,其实经销商是商业圈中的弱势群体!

·建设区域网络,提高和厂家谈判的砝码

区域网络是经销商的本钱,也是创造销售业绩的基础。对于白酒经营者来说,由于单次出货的量比较有限,因此,白酒的区域网络也相对分散。白酒渠道的这个特点就要求经销商必须加大网络建设力度,增强网络销售能力。

·看着竞争对手做市场

在传统的营销理论中,“顾客就是上帝”“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很多企业也把顾客、消费者的需求当作企业的战略。于是,很多企业通过市场研究来指导营销的进程。由于消费者是一个静止的人群,几乎所有的市场调研在某一个区域市场所得出的结论都大相径庭,于是,依据调研所做出的竞争策略几乎是一致的。对于强势品牌来说,由于品牌力量的影响,营销策略依然能够在市场上产生效应——而对于弱势品牌,以同样的竞争策略同知名品牌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最终导致大量的营销费用浪费。

·醉糊涂酒的区域市场拓展模式

白酒区域市场的竞争,最终将归结到形象竞争,也就是品牌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大品牌的形象,并逐步抢占市场份额,这是品牌经营的核心所在。品牌是建立在消费者心中的产品;而产品则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冰冷的东西 ;品牌是能够再生的资源,而产品一旦被竞争对手攻击,或者出现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产品就陷入危机------醉糊涂酒在品牌经营的基础上开创了白酒营销模式创新的新纪元。

演讲过程中间出现了骚动,当陈军老师讲完之后,走下讲台,许多经销商纷纷起来请陈老师交换名片。陈军老师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回到了讲台上。李俊雄风趣幽默的演讲博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掌声。在我开始“经销商出路”的课题时,全场鸦雀无声,我想,经销商们都在反思自己的经营,因为我们的每一个论点都是经销商朋友们的心声!

当介绍完醉糊涂的仓储式直销模式之后,经销商们纷纷涌到出口处领书。演讲的嘉宾一走下讲台,便引来大群经销商的签名。经销商们感慨,从来没有听过这么过瘾的课,也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在糖酒会上如此体贴经销商。因为准备工作的小小疏忽,我们没有考虑到送书现场会如此火爆,领书的经销商把送书现场的三张桌子推翻了!醉糊涂酒业特别服务部的黄经理急中生智,从街头小贩手中借来一个扩音喇叭,临时增加10名工作人员才将场面稳定下来。面对诚恳执着的经销商,我们的嘉宾在嘈杂的现场尽量大声地回答经销商的各种问题,一直到18点30分,还有经销商在等着和嘉宾交流——我们的嗓子全部哑了!

与此同时,醉糊涂的工作人员引导意向浓厚的经销商到旁边的茶楼喝杯茶,跟专家组成员继续深入地交流,也更深入地了解醉糊涂这个品牌。有心的经销商与无心的经销商也开始分流。茶楼的环境不错,无论是专家团队,还是醉糊涂的招商人员,都在一种非常融洽,共同探讨问题的真诚的气氛中进行交流。许多经销商把自己最困扰的问题拿了出来,其他经销商也将自己的经验与他分享,一直持续到21点,在醉糊涂酒业的黄总多次催促下,20几位经销商和醉糊涂的工作人员以及专家组成员共进晚餐。回头想想,这种场面让所有的参与者感动!

在这种气氛下,生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篇9

根据《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和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分析工作的通知》(市应急办函〔〕21号)要求,现对我市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各有关部门严格遵循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各地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应急工作方针,切实加强部门配合,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预防等基础工作,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

二、应对工作评估总结

(一)加强应急组织领导。成立了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应急处置工作。总指挥长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我局,办公室主任由我局局长担任。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也专门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应急管理工作。加强部门联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处置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运行机制和救助体系,加大物资、资金保障力度,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消除突发事件危害。

(二)健全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原则、程序、方法及保障措施。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方面,陆续制定出台了《盐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盐城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盐城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力求从制度上落实监管责任,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在应对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方面,制定了《问题药品应急处置工作程序》,不断完善预警发现处置机制,及时控制和有效处置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各类药品和医疗器械;强化与公安、卫生等其他行政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建立包括药品监督、卫生防疫、临床治疗等专家组成的预后处置组,研究对使用过问题药品人群的补救方法措施;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建立统一的药品安全事故监测、联络体系。

(三)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我们切实采取措施在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强化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一是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对14家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了47次飞行检查和跟踪检查,共发现各类管理缺陷74项次,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开展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高风险医疗器械等监督检查,建立医疗器械监管责任体系,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行为。二是强化经营环节监管。开展药品经营企业gsp复认证工作,已有3家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79家零售药店顺利通过了gsp复认证现场检查。并对认证满两年的18家批发企业、5家零售连锁企业进行gsp跟踪检查。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公安局联合开展含可待因复方口服制剂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特殊药品监管力度。将医疗器械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注册核查、体系考核相结合,努力提高医疗器械监管水平。三是强化使用环节监管。启动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推行城市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联合卫生部门对23家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执行《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情况进行检查,提高规范药房、合格药房创建水平。首次举办全市adr报告质量评比活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我市参与在线呈报单位数862家,居全省第一;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884份,居全省第三。四是严格监管基本药物定点配送企业。开展基本药物配送情况专题调研,实行基本药物定点配送企业报备制度,对全市6家定点配送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基本药物抽样检验任务,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问题乳粉清查、“地沟油”专项治理、学校食堂餐饮安全检查等专项整顿,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在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方面,以血液制品、生物制品、中药制剂等为重点品种,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违法行为;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检查,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等领域的违法行为;开展药品冷链管理专项检查,加强生物制品监管;开展药品生产、制剂配制专项检查,确保不发生源头性药害事件。,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1016次,检查涉药单位7513家,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58起,其中查获的“9?16”特大假冒人血白蛋白案被列入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十大典型假药案之一。

(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分别成立食品和药品专家库,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开展咨询、技术指导并参与应急处置和评估工作。组成由监管人员、专家等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通过应急演练和岗位练兵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回应能力。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培训宣传力度,全系统新毕业食品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35名,积极开展“315”、“124”宣传咨询活动,配合市电视台举办“315”电视晚会;组织市区300个家庭参观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全国巡展,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组织基层药监人员自编自演法制小品节目,参加全市“五五”普法专场文艺演出,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工作建议

(一)夯实应急工作基础。强化应急管理组织建设,加大应急经费的投入,保证应急物资储备齐全。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应急演练等方式,建设一支“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高素质应急管理队伍。

(二)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健全预警发现处置机制,为防范和处置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强药品日常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增强综合防控和自我防控意识。

四、趋势分析

(一)发生趋势。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一是集体性食物中毒。二是污染源引起的原发性食物中毒。三是企业管理不当造成的食品污染引起暴发性食物中毒。

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一是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二是突发群体性药械危害、严重药械不良反应。三是部分药品生产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无序竞争、偏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四是农村药品安全存在隐患。

(二)对策措施。

篇10

关键词: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消费者选择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商贸流通业从整体上来说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1949—1979年,由于该阶段我国的整体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经济体制以计划经济为主,商贸流通产业也缺乏发展的空间与活力,因此该阶段的商贸流通产业仅限于起步状态,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阶段是1979年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商贸流通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得到了繁荣发展,主要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二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但优化态势明显。如图1所示,在2007—2016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年均15.48%,远高于世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316亿元,同比增长10.4%。但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同时,商贸流通产业的城乡差距仍旧巨大,2016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5,814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6.503亿元。从消费形态来看,2016年我国餐饮收入35,799亿元,商品零售额296,518亿元,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0.8%和10.4%,2015年两者增长速度分别为11.7%和10.6%,餐饮收入的增长速度相较商品零售行业的增长更快。

二、我国各省份商贸流通效率变动趋势分析

本文根据我国31个省份的相关报告与文献数据,对2013-2015年的商贸流通效率进行了汇总,并通过建立DEA模型,汇总全国31个省份的商贸流通产业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并由此构建了我国东、中、西部的商贸流通产业效率评价体系。其中EFF、TE、SE分别为商贸流通产业综合效率、商贸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商贸流通产业规模效率。我国东、中、西部各省份的商贸流通产业综合效率(EFF)均在2013年出现了小幅度下降,自2014年起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该趋势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相对东、中部较为平缓。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表现与商贸流通产业综合效率基本一致,但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说明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中。通过对我国商贸流通效率的分析可以发现,2013年由于受到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与欧洲经济持续衰退的影响,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EFF、TE、SE均呈现了下降趋势。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上国家对商贸流通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各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又再次回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中。通过对我国商贸流通效率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效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东部地区的规模效应突出,西部地区虽然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但总体与全国平均值相差较大,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规模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电子商务时代商贸流通业的特点

商贸流通发展综合化。电子商务时代,商品流通的数量在不断地扩大,对商贸流通产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物流配套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扩展,专业市场的物流、仓储等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原位于城市中心的批发市场也逐步向城市外围迁移,成为集大数据分析、物流、仓储、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在地理位置迁移的同时,批发市场也逐步向上下游产业延伸,从而实现了销售一体化与流通一体化,节约了中间环节,提升了整体的产业效率,极大地降低了流通成本,从而为销售商提供了更大的价格空间,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商贸流通的方式进一步简化。在传统的流通中,商品需要经过多个阶段才能完成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从企业层面来看,传统的营销模式,较难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电子商务时代,商贸流通的方式更为多样,消费者可以直接联系商品的生产者,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及过程,节约了成本,简化了商贸流通的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商贸流通的后续环节即售后环节,消费者因为有机会和生产者直接取得联系,也使得商品的售后服务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商贸流通的营销方式更加广泛。在移动互联时代,市场营销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式更为多样,营销更具针对性。社区营销、精准营销、内容营销等营销方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市场营销领域的方式方法。同时,随着手机的普及与4G网络的发展,使用手机购物已成为主流的购物方式,手机内容营销等方式为商家和消费者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营销的效率。

四、商贸流通效率提高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

影响消费者最终消费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否实现,是商贸流通的重要环节。由于商贸流通产业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率是消费者能否快速且放心消费的决定因素之一。商贸流通产业越发达,消费者所能选择的范围就越广,使得最终购买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而促进消费的实现。当商贸流通产业的效率与商贸流通的组织优化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才能更好的完成消费的全过程,并提高消费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为消费者提供方向性指导。商贸流通产业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桥梁,消费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加直观、更为系统的发现与反馈,从而使得商品的种类、质量与服务等可以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消费者选择更易实现。商贸流通产业效率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指导消费:第一,商贸流通产业可以迅速将生产者的生产研发信息直接传递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可以知悉商品的确切信息,从而能从产品供给方面改变消费者的定式思维,进而转变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与导向;第二,商贸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分析产品的需求弹性来调节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生产者能够根据商贸流通环节消费者反馈的信息来合理地安排生产,使其所设计生产的商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现,进而发挥商贸流通产业指导消费的作用。决定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与内容。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消费者手上的现金能否转化为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与服务。电子商务时代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新型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消费者需求与消费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迁,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也不断出现变化。通过商贸流通的支撑,该变化才能真正转化为消费行为。否则即使存在消费需求,无相应的产品与流通渠道支撑,消费行为也难以完成。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与效率的提高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更加多样,消费内容更为丰富,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转化水平。产业结构的变迁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同样也受当地商贸流通产业结构的影响。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带动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与消费的增长。该影响机理主要是因为商贸流通产业的结构会影响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得到满足时,其消费意愿会逐步提高。尤其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商贸流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提高商贸流通的成本,从而提高产品与服务的价格,降低居民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