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应链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供应链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供应链的特点

篇1

[关键词]智慧供应链特点;构建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20-02

1 智慧供应链兴起的背景

在新的智能经济时代,许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如JIT生产方式、敏捷供应链等得到应用。显然,这些模式能够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但同时也造成了供应链在抵抗各类干扰事件风险应对能力的不足。当今,供应链模式存在难以解决的五大难题,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背景下,智慧供应链孕育而生。如何建立面向未来的智慧供应链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 智慧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2009年,复旦大学罗钢博士在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融合会议上首先提出“智慧型供应”的概念。“智慧供应链”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企业中和企业间构建的,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

智慧型供应链的核心是着眼于使供应链中的成员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尽量消除不对称信息因子的影响,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由于嵌入了智能信息网络技术,“智慧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具备以下特点:

(1)技术的渗透性更强。在智慧供应链的大环境下,供应链管理者和运营者会采取主动方式,系统地吸收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各种现代技术,实现管理在技术变革中的革新。

(2)可视化、移动化特征更加明显。智慧供应链更倾向于使用图片、视频等可视化的形式来表现数据,采用智能化和移动化的手段来访问数据。

(3)信息整合性更强。借助于智能化信息网络,智慧供应链能有效打破供应链内部成员的信息系统的异构性问题,更好的实现无缝对接,整合和共享供应链内部的信息。

(4)协作性更强。在高度整合的信息机制下,供应链内部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成员的信息,并及时掌握来自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针对变化,随时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做出适当调整,更好地协作,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绩效。

(5)可延展性更强。在基于智慧信息网络的智慧供应链下,借助先进信息集成,信息共享变得可以实现,企业可以随时沟通,供应链的绩效也不会因供应链层级的递增而明显下降,延展性会大大增强。

3 构建智慧供应链的意义

3.1 高度整合供应链内部信息

传统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基于存在直接的供应和需求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信息流往往会由于不同企业采用的不统一的信息标准系统而导致无法正常流通,使得供应链内部信息无法自由流通和共享。相比之下,智慧供应链依托智能化信息技术的集成,能够采用有效方式解决各系统之间的异构性问题,从而实现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保证信息流无障碍地流通在供应链的各个动脉和静脉组织,提高信息流的运转效率和共享性。

3.2 增强供应链流程的可视性、透明性

传统供应链环境下,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实现方式,整个供应链是不可视的。由于供应链的不可视性,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无法对产品的销过程实现全面的了解,仅从自身流程和业务,以比较单一的成本因素考虑如何选择供应商和销售商。这样就无法实现供应链内部企业的一致性和协作性,更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供应链竞争力低下。拥有良好可视化技术的智慧型供应链,能够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对自身和外部环境增强反应的敏捷性,企业管理者能够依据掌握的全面的产品信息和供应链运作信息,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组织好切合市场需要的生产,实现有序生产管理。

3.3 实现供应链全球化管理

智慧型供应链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它一方面能保证供应链在全球实现扩展,也能防止供应链在全球化扩展的情况下效率降低问题。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在传统供应链下是点对点,1对1的,但随着供应链层级的增加和范围扩展,这种传递方式难以应对更加复杂的信息轰炸。智慧供应链依据自身对信息的整合和有效的可视化特点,可以打破各成员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不受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的影响,能够高效处理来自供应链内部横向和纵向的信息,实现全球化管理。

3.4 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智慧型供应链所具有的信息整合性、可视性、可延展性等特点,使得供应链内部企业能够实时、准确地通过了解供应链中各环节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情况,保证和上下游企业的协作,避免传统供应链由于不合作导致的缺货问题。因此,智慧供应链能够从全局和整体角度将破坏合作的运营风险降到最低。

4 构建智慧供应链的途径

4.1 持续改进

企业获得利润所依靠的载体是源于产品的持续改进。然而,在智慧供应链的大环境下,企业要实现产品持续改进,必须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方面的信息化技术,来增强产品的数据集成性和协同性。建立集成的产品研发、生产计划及执行的业务流程,实现产品研发管理集中化,并控制生产工艺,制定合理的生产标准,并在不同生产基地实施,增强供应链成员在集成技术下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4.2 完善生产计划系统

作为供应链的成员,企业需要从整体出发,努力构建完整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使不同产品能够与相适应的计划模式、物料需求及配送模式进行匹配,从而拉动物料需求计划。实现ERP系统与SCM系统完美对接,增强销售过程的可视化和规范化,营造涵盖客户交易执行流程与监控的平台,动态控制过程,及时掌握相关重要信息,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

4.3 实现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和一体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财务管理工作历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更需要标准化。处于供应链中的成员,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供应链中的企业可以通过查看财务数据来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信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企业需要利用ERP系统来实现企业的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从传统记账财务业务分析转向价值创造财务分析。在成功实施ERP后,可以构建基于数据仓库平台数据分析及商业智能应用。通过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增强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共享性。

4.4 定制化的供应链可靠性设计

供应链管理也被称为需求管理,其中一大难题——不断扩大的客户需求。在智慧供应链管理下,企业能与客户保持紧密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在智慧供应链中,客户将被视为供应链系统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供应链管理人员,一方面,设身处地地站在客户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客户需求为根本,融入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激励客户参与供应链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智慧供应链着眼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与客户紧密联系。通过大量的信息交互,智慧供应链对客户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从供应链可靠性角度来看,客户需求是一种需要关注与整合的资源,合理利用客户需求将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从而确保供应链系统的供应可靠性;从客户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参与供应链的设计、运行和管理,从而改善自己的购买方式,购买切合自身需求的产品。但是客户对于服务标准是不一样的,智慧型供应链管理需依据不同标准合理区分顾客,提供可靠的个性化服务解决方案。

4.5 可以借助标尺竞争,提升供应链可靠性

通过引入相同类型的企业,并以此作为参照对象,需要监管企业成本和资金投入分别由类型相同企业的成本和资金投入决定是标尺竞争的核心思想。处在标尺竞争的监管情况下,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类企业的成本。

智慧供应链通过合理引入标尺竞争,供应链管理者就不用了解各成员企业的成本与投入具体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监管机构对被监管成员企业的信息依赖问题,也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监管问题。对价格实行价格上限监管方式,服务可靠性监管从供应可靠度与产品合格率两方面进行控制,促使成员企业依据“标尺”提高各自的服务可靠性,提升供应链整体可靠性。

5 结 论

随着未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方式的改善,智慧供应链将更具智能性、可视性、高度信息整合性、高协作性,供应链管理和决策将会变得更加柔性化,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供应链管理普遍存在的五大难题。参考文献:

[1]赵柟.持续变革与创新,构建智慧供应链管理[J].2012(12).

篇2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篇3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创新

一、《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主动力作用更加显现。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51.6%;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1和1.9个百分点,已连续五年在三次产业中领跑[1];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拉动全国GDP增长4.0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要求我国必须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适应并引领经济新常态,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标志。服务供应链是指服务业的供应链,它是以服务产品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产品供应链是指制造业的供应链,它是以制造业实体产品为核心的一种供应链。由于服务产品与制造产品的本质区别,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运营管理方面服务供应链具有许多全新的特征。在服务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侧重在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服务供应链管理》已经被许多985高校、211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列为专业课程。例如,2012年以来,南开大学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就将《服务供应链管理》列为专业选修课程。《服务供应链管理》自2012年起就是天津大学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和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物流服务运作管理》课程的重要配套教材。此外,不少本科院校如武汉学院等在新建国内第一个供应链管理专业中,将《服务供应链管理》作为必须建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服务供应链管理》也是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参考教材。

二、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的必要性

2012年以来,国内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日益呈现出新的经济发展特点。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和国内各个传统行业进行了紧密结合,显著地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在中国企业中得到快速应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0月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84号),为供应链的深入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2017年10月,在批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明确了供应链管理服务单列统计类别:商务服务业-7224-供应链管理服务[2]。因此,伴随新的产业环境和技术支撑,服务供应链在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供应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机遇也不断呈现。然而,在相应的课程创新过程中,需要把握住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变”与“不变”。首先,服务供应链领域的研究本质没有变。一方面,服务供应链的框架没有变。2009年,笔者提出了服务供应链研究的方向盘模型[3]。方向盘模型从服务营销管理、服务能力合作与协调、服务质量管理和服务绩效与利润分配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它跳出了原有的单一服务企业制定决策的局限,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进行服务供应链全面的优化控制。同时,在方向盘模型中,服务集成商充分考虑供应商和客户的需求,以顾客化的需求来驱动顾客化的服务运作计划,获得柔性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至今,这一研究框架和分析逻辑依旧适用。另一方面,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本质没有变。服务供应链的本质仍然是以服务能力合作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仍然是以服务能力的购买或者销售为基础,进行能力合作的协调,这一本质在今天仍然没有改变。其次,服务供应链的研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供应链与其他各种复杂环境的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服务情境和许多新的研究机遇。首先,随着行为运作研究的不断兴起,服务供应链中的行为研究不断得到重视。从行为视角对服务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解释复杂竞争环境下企业行为互动的内在机理与决策机制,对提高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行为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其次,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对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服务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同时,开始探求降低服务成本,转变服务模式,由提供大规模服务转向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因此,研究服务企业如何基于供应链角度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已经成为产业实践发展的迫切需求。第三,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技术被运用到传统的服务行业中,促使服务行业产生巨变。物流业、旅游业、医疗业、金融业、教育业和政府服务等服务行业,受到了“互联网+”的深远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服务供应链管理正在向全场景服务、数字化运营和构建服务生态圈的方向变革。然而,无论是何种方向的变革,传统的服务集成商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平台方向转型升级,例如携程、货车帮等。平台型服务供应链成为服务供应链发展的重要趋势。第四,“服务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制造产业结构的变革,制造业逐渐呈现出“服务密集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渗透到了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经济学界将这种现象解释为“制造业的服务化”,这种服务化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之一。服务型制造供应链视角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也值得深入研究。最后,除了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外,在产业应用层面,服务供应链也有许多新的实践。结合我们十年来在产学研课题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物流企业产品创新、智慧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服务产品设计、港口服务供应链优化、地铁发展规划等产业实践中都有显著的应用,迫切需要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提炼出服务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方法,为深度理解服务供应链发展趋势提供更加有益的补充。

三、新经济环境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创新的整体框架

当前,既有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教材普遍编写时间都是2012年之前[3],学生普遍反映已有的物流运作知识体系较为陈旧,缺乏应用实践案例,不能反映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学生也无法获得最新的服务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所以现在迫切需要结合我国服务行业运作管理发展实践,编写一本与时俱进的专业教材。在当前的“互联网+”、“智慧物流”、“服务型制造”、“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等新兴环境影响下,服务供应链管理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迫切需要对这些特征进行梳理,并提炼出相应的理论与方法,为本科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通过编写此教材,对中国服务供应链运作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提升,形成具有较深理论价值和较强实践意义的课程教材。因此,教材改革的整体框架应遵循以下基本思路:首先,仍然保留传统的《服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比如,服务供应链的基础理论、服务外包和服务企业的扩展、服务供应链设计、基于服务产品创新的功能型服务提供商选择、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机制、服务供应链的服务传递能力稳定性、服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等几个部分内容仍然是服务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的核心,这些核心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其次,在教材改革中,应该增加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新内容。特别体现在将最新的服务供应链研究内容进展融入教材体系中,以此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4]。例如,要体现面向020时代的服务供应链管理、大规模定制化环境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互联网+”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变革、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链生态圈设计方法等内容。最后,在教材创新中,要体现最新的实践应用成果。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为服务供应链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许多机遇。服务供应链不仅在物流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且在旅游、电信、司法、咨询、广告、商务等行业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服务供应链的价值日益凸显[5]。因此,要体现服务供应链最新的产业应用,包括服务规划设计、服务改进、设施布局、服务能力协调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篇4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射频识别技术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62-02

作者简介:任珺(1988-),女,江苏南京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运经济金融与物流。

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其后,奥巴马政府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重点之一。在我国,总理也在2009年提出了“感知中国”,对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随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物联网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针对物联网对供应链发展的影响做以研究。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提出,其英文名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物联网就是指传感器网。而广义物联网按照《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定义则是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领域加入了新的维度;在过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信息交换中,现在又加入了任何物体。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动态网络——物联网。其本质就是通过传感和传输手段,将实物的信息进行自动、实时、大范围、全天候地标记、采集、传输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信息运营平台,构建应用体系,从而增强社会生产生活中信息互通性和决策智能化的综合性网络系统。从技术层面上说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络+智能传感器。

物联网在原有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技术、产品电子代码技术(EPC技术)传感器技术、模式识别和RFID识别技术等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共享,进而对物品实现“透明管理”。

二、物联网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

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最根本的特性就是信息互通和决策智能,也就是说会使供应链的管理更为透明,无论物品处于供应链的哪个环节都能被实时追踪监管,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下面就从供应链的各个过程来具体分析物联网给供应链带来的发展:

1.生产环节(制造商)

在生产环节,制造商应用RFID技术和EPC技术,即在产品上添加电子标签,其后用射频识别技术扫描标签,这样就不仅可以制定高效的生产计划,提高对需求的响应速度,而且可以建立起完成自动化的生产线,实现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减少人工识别的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

在产品售出后还可以跟踪产品,及时召回问题产品,获得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以改进产品及服务,增加厂商信誉并且可以提升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口碑,这样就有利于发展和维护客户群。

2.仓储环节

在仓储过程中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为智能货架技术,所谓智能货架就是包括吧台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安装于货架上的传感器,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不仅可以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的存取货、盘点货物等操作,保证发货退货的正确性和补货的及时性,降低库存,增加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储存成本,节省劳动力和库存控件,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中由于商品误置、错送、偷窃、损毁和库存、出货等造成的损耗,甚至还可以帮助企业达到零库存(JIT)的状态,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具体来说,应用物联网技术后的仓储有两个优点,一是优化了库存结构,确定了库存中货物的合理比例。这样既保证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又不会占用仓储,合理配置了存储空间。二是减少了重复劳动。在传统仓储过程中,人工对货物的盘点既费时又费力,在盘点过程中还会出现错误,然而在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后,这一环节便不再是企业的烦恼,只需要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将货物信息扫描进电脑,利用计算机就可以轻易了解货物的数量、所处位置等各项信息。一旦原材料等到达补货点,电脑会自动发出通知来进行原材料采购。总的来说,在仓储过程中运用物联网可以降低运输及仓储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配送、分销环节(分销商)

从物流角度来说,配送和分销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但是配送又是一个特殊的环节,在配送和分销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大大加快配送速度,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和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数量,降低配送成本。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RFID技术等,首先规划配送路径,按照配送先后顺序装载上车,后配送的先装载。在配送过程中准确识别出货物应该配送的销售点和客户,减少人工识别的过程,加快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目前许多快递公司在货物的流转上通过运单的扫描,在网页上可以显示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方便货主查询,这是目前物联网在配送方面的一个应用。

4.运输环节

运输在物流环节中耗时较长,但当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和车辆都被贴上了EPC标签,运输线路中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就可以了解货物所处位置以及预计到达时间(ETA)。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货物流通费用,提高周转速度,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国内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并且还可以实现低碳运输绿色物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在货物装运上货车后实现货物自动识别,自动分类处理,自动通关等,使智慧物流成为现实。全程运输路线中货车可以被追踪到,可视化管理既提高了运输安全性又提高送货可靠性和送货效率,从而提高了服务水平。

5.零售环节(零售商)

当货物到达零售商处,零售商就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等工作,提高效率,减少出错。

具体来说运用物联网技术在零售环节可以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存货,降低安全库存量,一旦有补货的需求计算机会自动提示,类似于看板管理,但又更为智能。零售商还可以追踪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货物损坏、错送和丢失等,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效率。

6.消费者

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产品智能可追溯系统可以保证消费者对消费品进行溯源,更便于了解自己所购买到的物品从而安心消费。在食品药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智能可追溯系统将会打消人们的担忧。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消费时会花上许多时间搜寻和等待,而物联网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搜寻时间,使消费者迅捷获取产品以及厂商的相关信息,选择自己更为满意的产品,达到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

三、物联网在供应链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人们对物联网技术抱有期待与憧憬,目前为止物联网技术还不是广泛应用的技术,在运用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两点。

1.成本问题

射频识别技术的关键在于电子信息标签与终端也就是射频识别器,目前国内厂商生产与销售的标签和终端仍然价格不菲,大量运用不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会成为拖累,因此物联网应用的领域首先是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链中。惟有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有技术专利的我国物联网技术,降低物联网应用的成本,推广物联网的应用,才能促进我国产业链升级。

2.信息隐私问题

在信息标签的识别过程中,信息可以被射频识别器所读取,然而读取的数据信息的隐私安全成为困扰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对信息加密,发展我国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形成统一的标准对物联网进行管理,通过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供应链的发展。

四、结论

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智慧物流服务体,并且可以将各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传统物流各个环节彼此孤立缺乏协作的状态,充分发挥出了供应链的优势,提高了供应链各环节中的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目前随着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我国物联网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如各地建立的云计算中心等,充分显示了智联中国的广阔前景,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供应链中也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30-35.

[2]孙克武.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J].运营指南,2011(11):44-45.

[3]周敏.浅谈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J].现代物流,2010(10):54-55.

[4]林猛.浅谈现代物流企业及其发展方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

篇5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 智慧物流园 互动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珠海物流园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新形势,纷纷向智慧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构建自身的商业生态系统,增强园区节点在区域供应链中作用。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通过自身平台的聚集作用,将大批的物流企业、物品买卖双方、补足服务提供商(如加油站、质检单位等)以及园区平台发展助推群体(如政府)等聚集在一起。这些企业在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这些互动能否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是园区企业良性竞争、协同共赢的根本,同时也是整个园区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关系,为提升园区企业运营效益提供新思路。

一、园区企业互动与协同的关系

(1)园区企业互动。“互动”按照词义上来说是不同对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智慧物流产业园的每个企业通过园区提供的平台或自身的活动传播信息、需求,与其他单位进行竞争或合作,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互动。

(2)园区企业协同。“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协同表现了个体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不同资源或个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可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形成拉动效应,共同推动整体事物前进,产生协同效应(即“1+1>2”)。协同的结果是良性的,它能使个体获益,整体加强,实现共同发展。园区企业间协同能保证智慧物流产业园企业发挥出更大的效力,促进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园区企业互动与协同。智慧物流产业园中企业的互动与协同都是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互动不同于协同。园区企业间的互动是企业之间一种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没有好坏之分,它可以体现为企业间的精诚合作,也可以体现为企业的相互竞争博弈;园区企业间的协同强调的是企业协调与合作,共同完成园区业务目标的过程,它可以使园区的系统的各个部分分工协作、相互配合,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所以园区企业间的协同是一种园区企业为了达成某一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积极互动,能使园^系统发挥出整体效应,产生“1+1>2”的效果。

总之,园区企业协同是园区企业互动,而园区企业互动不一定是园区企业协同。

二、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的条件和目标

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平台,它是园区商业生态系统构良性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园区内、外各方连接与互动的媒介。平台由基石、基本架构和接口构成,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强大的资源集结力,将园区各方集结在了一起。

(一)园区企业互动的条件

智慧物流园区企业要产生互动存在两个必要的前提:

第一、与园区企业业务相似或者存在互补关系。物流园区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也是相关企业的集结地,当两家企业的业务相同或相近时,互动既可能表现为竞争,也可能表现为合作;若两家企业的业务存在互补关系时,它们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合作。

第二、与园区企业有实现互动的接口。在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平台中,接口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实物接口一般是有形的,如园区的仓库、道路、车辆及装卸搬运等设备设施,这种接口要实现企业的互动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企业才能进行顺利互动;抽象的接口是无形的,最典型的就是数据接口,如智慧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例如企业间的接口、与政府的接口、与辅助服务单位的接口、与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接口、与其他园区信息系统的接口等)。数据接口可以使园区企业与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园区内外其他企业以及辅助单位进行互动。除此以外,智慧物流园区设定的规章制度与标准也是重要的无形接口,是园区企业实现良性互动的保障。

(二)园区企业互动的目标

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会产生竞争与合作两种结果,这就意味着园区企业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的。竞争有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园区企业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并且能提高园区企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推动整个园区系统的良性发展。恶性竞争导致园区企业互相伤害,从而损害物流园区的整体利益,阻碍园区的发展;合作能使企业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是企业间协同的重要表现。园区企业的优势互补使企业在各自要素和功能上更加完善,更容易形成一个整体,协同工作,达到“1+1>2”的效应。

智慧物流园区要可持续发展,其商业生态系统必须良性、有序的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园区的企业的互动要保持在良性竞争和协同工作的状态。因此,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的目标就是让园区企业协同合作、良性竞争,提升自身和园区业务的运营效率,为智慧物流产业园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服务。

三、智慧物流园区企业的互动对象

智慧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支持供应链上商业流、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流”的顺畅流动,借助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平台接口(如交通运输线路、设备及产品的标准化、标准化的合同、园区的规章制度以及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等),这“四流”又将园区企业与园区内、外部的相关企业和单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互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完成物流业务;同时,又与业务相似或相近的企业进行竞争,夺取更多的资源,改善企业业务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与园区内部其他企业的互动。园区内部企业可以通过智慧物流园区内部的物流信息系统接口进行互动。园区内部大多数企业相互之间同时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因此,园区企业通过提供的园区内部数据接口,可以需求信息,寻求合作伙伴,进行优势资源的互补,协同完成物流业务;同时,也可以进行竞价,争夺业务,提升园区活力和创新能力。

(2)与园区外企业进行互动。智慧物流园区企业通过园区系统平台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接口,可以与园区外的企业进行互动。当园区物流业务不足时,园区企业通过平台接口及时掌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的信息,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弥补园区企业业务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园区企业强强联手,可提高竞争力,争取更多的物流业务;当园区物流业务繁忙时,由于物流园区受到土地面积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限制,容易产生业务过剩。园区企业可以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寻找更多园外互补性企业,合作完成过剩的物流业务。

(3)与园区补足性单位的互动。在智慧物流产业园的商业生态系统连接着许多对物流业务具有补足性质的企业和单位,例如质检单位、报关单位、银行、加油站、宾馆及汽修单位等企业。园区企业通过园区的系统内的专用平台接口与它们互动,可以及时为园区企业的提供检验检疫、报关、金融、日常维护及客户接待的等必要的补充服务。

(4)与其他物流园的互动。智慧园区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和运输线路等接口与其他物流园区进行互动,增强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能力。物流园区在供应链上的位置不同,所发挥的节点作用和主营物流业务的着力点也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物流园的业务容易形成互补。通过园区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智慧园区企业与其他物流园区容易产生互动,获得更多便利的条件,有助于顺利完成物流作业,拓展业务,获得更多的商机;同时,也有利于解决车货匹配、返程空车等当下棘手问题。

四、智慧物流园区企业的互动效应

(一)智慧物流园区企业良性互动主要途径

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平台的接口是园区中的企业和其他关联各方产生互动的主要途径。这些接口主要由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接口、园区产地和物流设备设施以及现代化的规章制度构成。第一、智慧物流产业园区的商业生态系统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做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使得平台的数据接口功能更为强大,成为园区企业与其他对象互动的最主要途径;第二、智慧物流园区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提前安排场地、调配设备、调整运输线路,使园区系统平台的有形接口成为企业间良性互动的另一途径;第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以及规范的业务文件等接口能规范企业间互动的不良行为,避免园区企业恶性竞争,是企业间的良性互动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效应

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使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动可以提升园区企业的服务功能。园区企业通过园区平台提供的路径互动可以与其他单位形成互补性的整体优势,使得企业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在互动的过程中,园区企业容易获得商机、物流资源以及更多的补充服务资源,园区企业可以整合这些互补性的资源,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

(2)互动可以获得协同效应。园区的企业不仅可以园区内部企业,也可以同园区外部单位进行互动。积极的互动都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物流业务而产生的,因此,双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产生协同效应。

(3)互动可以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率。传统的物流园中的企业大多单兵作战,大部分的企业只是作为园区的租客,各自经营自身的物流业务,信息闭塞,导致与上下游企业少有互动,物流作业效率低下。通过园区提供的互动路径,园区企业能及时的掌握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减少中间环节,有效的利用场地和设施设备,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率。

(4)互动有助于园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园区企业通过平台接口的互动不仅使企业自身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益,而且也推得动了整个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第一、园区通过区内企业的互动园区不仅可以拥有更多的共享客户和补足品资源,而且能吸引更多的物流供求双方、补足品企业进入园区的商业生态系统,扩大了园区生态系统的范围,使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得到发展壮大;第二、园区企业互动使得作业信息、物流信息以及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园区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析,加强了对实物流的控制力,有利于整个供应链实物流的高效流通;同时智慧物流园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增强了园区个性化服务能力;第三、园区企业互动可以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拓展园区的业务,为园区系统中企业提供网上支付、信贷等一系列的服务,使整个园区的金融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园区企业作为智慧物流园的主体力量,它们的互动在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园区运营量、降低园区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园区运营效率,是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主要动力。智慧物流园应充分的利用系统平台的强大功能,为园区企业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提升园区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Abstract: Enterprises is the main force of wisdom logistics park, the interaction of them is the key to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usiness eco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bjects, paths and objectives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nterprises in wisdom logistics park, it provides a new way to promote the operation benefit of the enterprises.

Key words: Business Ecosystem; Wisdom logistics industrial park; interaction

⒖嘉南祝

[1]田宇,杨艳玲.基于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互动导向视角[J].科研管理,2016,(02).

[2]白璐.缝隙型企业选择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平台的策略[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1).

[3]刘辉.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的互动发展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2).

[4]吴鹏华.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物流企业发展分析[J].物流科技,2012,(9).

篇6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再定位与新路径

一、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成为物流产业提速发展的关键

随着中国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此带动了物流领域的不断推进。而物流领域本身更多的是需要人力的支持,因此,物流业也被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本质上而言,这一产业如果不革新,是无法满足现代化要求的。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打破现有阻碍,减少对劳动力严重依赖的现状,就需要将传统的物流转变为智慧物流。2016年,中国的相关文件政策提出:将智慧物流纳入国家扶持的新兴产业之中,并且将其设为新时代的经济增长点。在不久的未来,物流领域将汇聚一大批具有先进技术、高端智能的企业,并且也会带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在众多国家中,中国的发展较好,并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市场,根据当下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智慧物流发展层面,形成领先地位。智慧物流的崛起,将会代替传统物流产业,构建出更多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机会,因此,在未来物流产业中,也需要更多的相关领域人才。未来的智慧物流管理人才,不但需要明白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控制等技术,还需要明确“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借助互联网,达成智能配送、智能仓库管理等内容。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依托目前较强的技术支持,积极开拓智慧物流市场,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二)智慧物流人才需要“商、技”复合型特质

智慧物流除了需要有技术的驱动,本身在管理层面,也有着较强的诉求。當下,智慧物流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积极探索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期待能够从资金、成本、人力等诸多层面予以降低,增强生产率,革新传统物流产业,探索智慧物流产业的新途径。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下,物流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全局观,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智慧物流的崛起,意味着对人才需求的增大,物流人才本身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在思维层面予以拓展,这是新时代下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智慧物流人才所具备的特点如图1所示,在专业知识的扎实要求之外,还需要对智能算法、数据挖掘等知识予以掌握,专业能力不但要明确物流作业和管理能力,还需要对数据层面予以掌握和应用,加强作业的生产效率。此外,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层面也需要予以提高。综上所述,智慧物流人才只有满足了以上的内容,才能够真正的推动智慧物流的综合发展。

图1智慧物流人才特质

二、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脱节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但就目前而言,这方面的人才并不是很多,且人才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当下市场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此方面仍然存在较强的发展阻碍。

(一)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调整滞后

相对于过去,中国的物流产业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无论是在技术层面的革新,还是管理层面的提升,总之,物流企业在组织、流程等诸多层面都予以了转变。而岗位技能要求的提升,就意味着传统人才并不能够满足当下时代的需要,旧的人才培养方式必须要予以革新,重新拟定新的工作任务。由于产业结构的转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很少能够进行调整,而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智慧物流的产业发展下,将会形成多样化的细分工种,而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进行转变,一些高校在特色专业的构建层面仍旧不足,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就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出智慧物流的新时代人才,让这些人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但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比较滞后,发展还不到位。

(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重商轻技”

智慧物流的发展从本质上而言,是技术发展所引起的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其中常见的技术有:可穿戴设备、无人配送、视觉盘点等等,而这些前沿的技术,正在被当代的智慧物流企业所应用。技术应用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物流人才的必备能力。但是,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区别于物流大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等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当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是需要在管理能力层面的培养,如果缺乏相关的能力、技术,或者思维没有得到拓展,就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知识不够先进,也是阻碍智慧物流领域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阻碍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教师层面的因素,当下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比较陈旧,实践能力比较落后,因此,导致学生技术方面不强。而高职教师本身很少是源自企业的,并且校企合作所形成的教师培养的人数也是极为有限的,学校设备陈旧,教学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正在阻碍智慧物流的持续发展。

三、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规格的再定位

《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出台,可以成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标准的核心文件。要求当代智慧物流人才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此外,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还需要凸显一些新型的知识技术,比如:大数据、物联网等等,利用这些新型的技术提升物流效率,解决物流问题,突出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达成智慧物流人才层面的培养,此外,还需要关注智能化、信息化层面的技术应用与融入。

(一)信息化应用能力

物流信息化作为现代物流的基础性内容,强调了信息化能力的应用。在操作层面需要对物流管理系统有一定的掌握,能够对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系统等系统有一定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二)智能化操作能力

在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多种智能设备的出现,本身在人力减少层面有着较强的帮助,在作业的效率层面也有了较强的提高,在未来社会中,少量人工操作智能设备完成工作成为可能。而这些智能设备包括:无人机配送、自动立体仓库、智能分拣设备等等。这些智能设备的应用和操作,是当代智慧物流产业工作人员所必备的技能。

(三)供应链协调与管理能力

智慧物流的产生,意味着产业进入了供应链管理的时代,而由此所形成的人才需求缺口是非常大的,智慧物流的人才是需要具备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的,否则,将不能更好地满足智慧物流产业的需要。

四、物流管理专业转型与人才培养再定位的路径

(一)接轨国际标准,基于《悉尼协议》框架转型物流管理专业

在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技术技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国想要快速的进行此方面的人才储备,就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悉尼协议》是为三年制的人才培养认证而拟定的,面向的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从根本上而言,这一协议的构建,本身也推动了中国“一带一路”模式,形成了国家化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悉尼协议》的认证标准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的,其制定的一些标准和程序,也从根本上构建出了物流专业的模型,《悉尼協议》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目标,持续改进传统物流业人才培养的不足,积极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案,更强化了信息层面的应用,协调和管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出新型的培养标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技术发展空间。

篇7

在消费电子领域,便携消费类产品因进入厂商众多、用户需求变化快速等因素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利润一降再降,整个供应链从研发、采购、生产、备货一直到销售渠道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使微薄的利润消于无形。对于在市场上拼得头破血流的厂商来说未来之路应该怎样走呢?从今年六月“深圳(国际)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与应用展”上与会人员关注的热点我们发现,围绕智慧家庭的相关产业或将成为中国消费电子制造厂商们的下一蓝海市场。

所谓智慧家庭,是指综合了计算处理、网络通讯、感应与控制等技术,将家庭里的电器设备的控制、信息交互甚至消费行为等家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以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活。目前很多传统家电厂商已经在家用电器智能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无论是智能电视、智能冰箱还是智能洗衣机,因此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智慧家庭无非就是这些功能多一些的家用电器设备的组合,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智慧家庭的特点一是涵盖范围广,除了常用家电设备外还包括照明系统、监控系统、三表计量、供水供暖甚至开关插座等等,另一个特点这些家用电器和系统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设备,而是彼此之间可以利用无线通信进行交互,用户用手机或者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可进行各设备信息的采集与控制,当人不在家时还可通过广域网进行远程控制。智慧家庭产业将给厂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有机构预测我国智慧家庭市场规模预计2015年将达到1240亿元,因此国内一些相关企业如安防、家电包括电信运营商等都在争相发力智慧家庭市场。

从技术层面上看,传统电器厂商首先应着眼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行产品设计,从产业链生态系统入手,打破过去封闭的应用与开发环境。近年来包括WiFi、ZigBee、蓝牙、NFC等短距离无线技术日益成熟,为家用设备实现局部组网奠定了基础,如ZigBee在灯光控制、门禁系统、抄表应用中,WiFi在电视、空调、冰箱中等等都已得到大规模应用。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未来产品开发除了在功能、外观上创新以外,采用什么样的通信协议以及如何将通信模块与主系统集成在一起也将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篇8

很多物流人觉得这几年来物流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了,每年都有下退的趋势,但是其实物流行业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那么你知道物流行业升职空间怎么样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物流行业升职空间怎么样

物流行业升不升职,跟这些有关:

一.做事的能力

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其他处理事情的能力是否出众。首先自己的本职工作要能出色的完成才可以,不能说连自己的工作都无法完成的人想升职加薪?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再者说,就算你其他的方面做的面面俱到,也只能说你心思没有放正,不能本末倒置!

其次才是其他的能力,例如待人接物,处理危机的能力,这些体现的是一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如果本质工作完成的好,其他方面又没有大问题,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很出色,被领导器重是迟早的事情!

二.领导组织能力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做工作非常出色,但是让他们领导或组织事情却总能出点乱子,这类人就不适合升职,属于技术一类的员工。想要升职必须要有很好的统筹能力,在员工中威信很高才可以,如果说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厉害不算什么,那么一个人解决一个团队的问题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这样的人才能让其他人信服,能够解决它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团队中树立至高无上的威信,这样的人领导不升职才是领导真正的损失!

三.获取资源的能力

一家公司想要真正的做大做强需要大量的资源,一些人想要一直上升也需要庞大的资源,资源的堆积能帮助一个人快速的提升,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现代职场升职也是同样的道理。

想要快速升职,你的资源要丰富,没有资源怎么办,靠积累,靠维护。怎么做?看你的能力了,领导一般喜欢获取资源能力强的下属,不仅对自己有帮助,对公司也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如果你有很好的获取资源的能力,那么,你必定能一飞冲天,升职加薪不再是梦!

【2】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大数据的应用,智慧物流是发展方向

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将受到政策重点扶持,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要求在政府层面推动大数据应用。在物流行业等需求推动下,大数据产业迎来年均接近90-100%的增长率,市场规模将达百亿级别,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智慧物流将是现代物流发展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顺应“互联网+物流”趋势崛起的货超多等新兴服务平台已经能够实现车货智能匹配、货物状态实时跟踪、精准货物推荐等服务功能,注册用户、交易数量等业务指标也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向着生态化智能化产业链的目标发展。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

趋势二:三方物流普及,供应链应运而生

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三方物流公司,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其一是规模效应明显,成本低;其二是在选址、库存管理、精益生产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其三是使得公司能够集中于它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下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三方物流公司开始参与到客户更多的业务环节,服务范围逐渐扩展,从合同物流走向物流金融、虚拟生产等拓展,即为供应链物流。

供应链物流发展特点:

特点一:发展空间巨大。中国物流现状落后,但经济的转型、升级倒逼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从第三方物流的渗透率看到,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的巨大。

特点二:赢利点有望增加。目前,部分物流公司开始涉足物流规划和信息服务,但目前仅仅是探索阶段,并未给公司带来高额回报。展望未来,信息和规划有望成为供应链公司的两大新增盈利点。

趋势三:物流行业将迎来政策的春天

如果物流运行更有效率,则成本有足够的下降空间,因此物流业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这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和推进物流业的发展,以下从宏观和政策层面做出简单解析:

宏观层面解析:国家陆续提出了跨区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区域经济规划,利于跨区域物流的发展。

政策层面解析:自2013年3月至今,多个政府部门已多项文件,有综合性的指导意见,也有专项性的信息互联、绩效考核、税收改革等,凸显政府决心。

趋势四: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将是趋势

物流行业既有的粗放式增长和服务简易化不可持续,也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变发展方式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规划》积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也明确了要完善法规制度和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认为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兼并收购期,利于我国物流市场结构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零而不乱、散而有序”的新业态:

生产企业

效率较高的内部物流逐渐独立,演变为专注于某个产业的三方物流公司;而效率不高的内部物流逐渐被淘汰,外包给三方物流。

物流企业

不规范或经营不佳的公司被淘汰,此外还能承接部分生产企业的外包业务,网络型、高效率的物流公司将获得兼并收购和承接市场份额的发展机会。而专业化体现在子行业运输的专业性。因此,为鼓励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加快完善与新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开展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有利于去掉运输的中间环节,提升物流行业效率,降低空驶率,减少运输成本。

【3】未来几年物流行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网购电商的崛起,物流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中,物流行业已经成为了经济重要的增长级,渗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一步当中,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篇9

【关键词】虚拟企业 经济 特征 相互关系

一、相关概念

(一)专长经济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的领先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长期制胜之本。而这正是虚拟企业所强调的,也是这种形式的企业能够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

简而言之,专长经济就是依托专长作为核心来发展的经济模式。

(二)长尾经济

长尾理论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我们的经济和文化,正在产生从为数较少的主流产品和市场(需求曲线的头部)向数量众多的狭窄市场(需求曲线的尾部)转移的现象和趋势。其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智能经济

在智能经济时代,将人的智慧转变为电脑软件系统,通过电脑网络下达指令物理设备,物理设备按照指令完成预定动作。分析表明,智能与智慧是不同的概念,智慧仅仅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思想和知识,而智能是把人的智慧和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能力。智能家庭、智能企业、智能城市、智能国家、智能世界构成智能社会的不同层面,而且包括智能环保、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政府、智能医疗构成智能经济的不同领域。

二、虚拟企业的经济性特征的相互关系

(一)集成经济是对专长经济的整合

企业通过把非核心能力的业务外包,减少在这些非核心能力的资源和精力的投入,甚至利用其它合作联盟企业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样情况下的能力必然也是自己企业的专长,而且由于专门技艺的提高,以及在专注于这个领域的信息收集,往往能够更加好的压低成本,从而形成成本优势,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利润。

而且专长在合作企业的环境中不仅使自身得到重视,还能够使合作的各方受益,因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得到提高,也是联盟中其他企业依赖和利用的非核心能力,从其他其他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也通过与自己合作,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这个合作的过程,正是集成经济和组织经济的体现,每个在联盟中的企业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共识下,将自己的核心优势贡献出来,并非处心积累地使自己做的大而全,企业间相互利用对方的互补性资源以弥补自身资源、能力的不足,这使得其中所进行的每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达到最优,并通过整合使原来的工作因为良好的配合而更加完善,从而合作的价值能够得以体现,最终使企业在合作中实现超越自己单独能够做到的效益。

并且这种集成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结合,可以说通过这些专长的集成,超越了以前这些企业单打独斗的效益的相加,实现了1+1>2的效益。

总之,集成经济和专长经济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实则上是虚拟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必然会体现的两个方面,从局部看,是专长经济,从整体上看,是把专长集成在一起的集成经济。

(二)长尾经济是通过集成各种针对小众群体的专长形成的规模经济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信息的传递远没有现在来的迅速低廉轻松,信息的传递往往只能在特定范围通过特定渠道传递,因此消费者难以寻找到完全符合自己的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相应的,商家也不怎么敢冒风险去做这种小众生意,即使有订制产品的存在,可是满足消费者个性的东西往往是少数的,但是,这部分的小众群体的需求加起来并不是小数,就像在线音乐下载排行10万名以后的那些歌,在任何一家最最专业的唱片店都找不到,每月下载次数只有几次、几十次,加起来却占了所有下载次数的15%;在线DVD租赁销量占末尾21%的碟片在任何一家线下碟店都找不到,过去因为信息交流无法集中在一起的小众消费需求,因为互联网为首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极大发展,可以聚集成一个无法忽视的经济规模。最典型的就是谷歌推广了,在过去广告是小型商户所不敢想得,但是谷歌提供了一个让他们集成的平台,让他们这种小众产品广告能够精确的投放到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身上,千千万万的小商户集成后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的威力,直接使谷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企业。

(三)智能经济是信息化、科技化、自动化的专长经济集成后的表现

篇10

包装进入物流系统之中,这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新观念。而包装作为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与运输、保管、搬运、流通、加工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包装本身就是物流信息的载体之一,在现代物流信息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装上的标记、说明、条形码等都是物流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所以,如何从包装设计的角度来合理有效地提高物流各个环节的生产率,已经成为包装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CPS是英文Complete(整体)、Packagjng(包装)、Solutions(解决方案)的缩写,意思是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是国际流行的包装服务新概念。

事实证明,电子商务及快递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电商物流园区、快递物流园区越来越多地出现,此类园区整合了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将物流资源统一管理,形成城市共同配送。企业的日常管理、盈利模式、成本控制,都需要融入信息化技术,达到企业管理架构的扁平化,管理内容的飞速传递。一般来说,信息化程度越高,企业发展就越合理。榜样企业,都是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

物联网的发展

将引发一场物流业革命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21世纪最受关注的产业之一。

企业基于物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冷链物流管理模式。一是通过信息智能化提高管理能力,从感应器分析、加工和处理有意义数据,适应不同用户需求,完成供应链上下游流通环节的保护。二是制定技术规范。要求各类有包装货物,都要在包装上印制规范的条形码,安装电子标签。无包装货物,也要配有相应的识别标志。

政策层面,随着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四网合一”的提出,国家不断加大对冷链行业的投入,现代物流突破长距离冷链应用的局限性。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的物联网企业必然将在冷链物流行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仓储物流跨入物联网时代。

整合产业链的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当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详细而言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RFID标签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寿命长,体积小、读取距离远、数据可加密存储和批量读取,并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等优点。近年来,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上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的应用模式是仓储管理和物流跟踪管理。RFID技术应用优势,这里无需多言。但是,0.5元/只-2元/只的成本,对于使用量超大的企业,要为此付出巨额RFID采购成本。为了降低应用成本,RFID物联网技术、纹理防伪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对互动营销模式的设计首创研发了“无阅读器手机读取RFID信息的方法(专利号2012100787446)”、“无阅读器手机读取RFID信息的物联网系统(专利号2012201114218)”,大大降低了RFID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本。即利用一个RFID标签来管理一箱货品的方式降低管理成本。而小包装货品则利用可与RFID进行相互对应的二维码标签来完成。

供应链信息集成

供应链方面,部分物流公司在自身的供应链服务基础上开展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物流公司已经向B2B(Business To Business)和O2O(Online To Offline)等模式转变。这些转变将会成为今年的大趋势。可以预见,这些转变可以提升行业整体效率和盈利水平,行业马太效应初现。供应链信息集成-建立区域性供应保障体系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我国流通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改进的新思路。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物流及包装企业在这方面的功能还不强。在增值服务领域淘金,将是未来物流和包装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被誉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

由传统单一包装物流向规模化的第四方物流包装转化

包装企业由“传统单一包装产品”向“规模化的第三方包装”转化。

第三方物流包装,即将产品的物流与包装委托给专门的物流包装企业完成。这是当今世界物流包装的发展趋势之一,把公认的物流包装这一第三利润来源,交给产品生产企业是明智之举,我国第三方物流是在整体物流水平较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电商企业自建物流实际是在弥补电子商务物流的短板,是在现有第三方物流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情况下的战略选择。

所以包装与第四方物流的整合与合作便成为未来的高端抢占先机的重点所在。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第四方物流的提出整合了诸多现代管理思想。从本质上讲,“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

智慧物流一站式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地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

所谓“四网一体”,打造智慧型第三方物流体系平台、多式联运转平台和电商物流产业示范平台,以及全国的信息化网点可视化布局平台。

物流行业触网趋势明显。综合性物流企业成为发展趋势,采用智慧物流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现有物流业态基础上,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社会化的物流信息化和智慧化平台,从而在未来我国任何一个地区的物流节点都能够通过平台实现可视化管理和运营,并且在保证按时到达的基础上做到服务提升。

通过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种模式,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透明、共享的数据应用平台,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等各类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最终促进建立社会化资源高效协同机制。多式联运是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

掌握了信息就相当于掌握了发展的机遇,在这种趋势下,利用4G移动网络技术,在网络上整合中国物流资源信息是急需发展的领域。

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来说,信息技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管理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战略制定方面,去哪里设点建仓,组建物流网点,都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数据分析,以力求精准。其次要做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信息化具体表现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互联网下一个被挑战的会是谁,第三波是物流的重构

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我国物联网市场呈现出“中间强两头弱”的格局,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的物联网三层逻辑架构中,网络层现有技术储备基本能够满足需求,而感知层和应用层则相对薄弱,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概况:射频识别技术取得突破;云计算逐渐成熟;国内技术水平仍显薄弱。

发展趋势: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惠及民生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智能物流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出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的特点,更加突出“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将实现决策的智能化,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

立式物联网智能回收箱开辟电子废弃物交投新途径;智能化物流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搬运量,同时也提高了出库速度和准确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重要产业之一。而现代物流的发展,将带来海量的数据处理需求。“处理这些数据,‘云计算’是最合适的选择。”对于为何要将物流与云计算“联姻”,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虚拟大物流信息平台,同时,结合物流网络分布集成、运输路径合理化等模型,构建面向智能物流虚拟与实体智慧互联云服务平台,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采集等十大智能化运营服务体系。

建立开放的物联网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物联网平台的应用。海尔针对互联网时代,重点推进用户体平台,即配送平台。这个配送平台需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支撑,因此,建立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标准,同时能有一个驱动机制来推动大的企业建立开放的物联网平台,为全社会提供价值,这对整个经济的转型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信息中心将解决目前物流市场存在的三个问题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解决车源、货源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匹配等问题,这样就避免增加了过多的成本。”信息中心还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比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货车空驶率等,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和车辆的对接率,从而更快地提高运输效率。

物品码破解电商大物流瓶颈

物品编码技术在电商供应链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是编码首先是要给参与方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编码身份证标识;二是通过身份标识实现精准的数据采集;三是实现数据共享,例如GDSN,全球数据同步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实现零供双方基本信息的描述一致,便于零供双方在GDSN这个平台上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实现整个供应链信息传递的畅通。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网络化。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智能化是建立在物流信息化、网络化之上的一种高层次应用。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包装物流成本

信息是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是一个战略方向。”鼓励企业和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包装设计将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生产率,没有合理而科学的包装将零散的商品成组化和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的物流系统。

目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成为物流发展的一大主体,物流与电子商务结合更快地促进了包装信息化的进程。如物流信息收集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均需要产品包装走向信息化,将自动识别系统、条形码技术适当地应用于包装上。物流的自动化,如条码/语言/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都需要在包装上有明确的标识及可以识读的信息码才能实现。二维码技术正逐步用于产品的包装上。当然,目前直接在包装容器上印制机器可识别条码技术的完善,会给包装产品信息化带来极大的便利。美国国际安全运输协会通过软件对产品的结构和运输过程中产品损坏机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产品设计及包装方案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以此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提高外包装对产品的防护能力,“如何寻求适度的包装”以及“ISTA认证标准”等方式和削减退货来降低企业的销售物流成本。

RFID集装箱电子监控系统是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一种物联网,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集装箱监控网格。集装箱电子标签监控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以及相关的安全信息,结合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全程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

我国物流包装成本节约空间相当大,降1%即可产生250亿元的效益!如果能达到国外的先进水平,就可节约3600亿元!

现代运输包装技术解决方案

当前,物流包装成为包装学术界一个非常热门的最新研究方向。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所占比重很大,大概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显然,运输成本的有效控制对节约物流总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包装物流智能型包装解决方案

(1)RFID仓储物流管理系统解决方案(RFID-GPS组合技术);(2)三维码云标签(我国首创的专利技术);(3)包装物流驱动型装柜软件升级新技术(专利技术);(4)电子包装低碳标签;(5)微传感器标签、多角度防倾斜标签、防跌落标签、防震动标签、振动显示标签、温敏湿敏标签。

托盘池共用系统是包装物流新模式

绿色物流托盘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包装容器的集装化、单元化、信息化、标准化;托盘池共用系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户由原来的买托盘转变为租托盘,有了托盘共用系统后,托盘到了终端用户,由共用系统的附近机构管理回收,另转共用易反复来回使用,使托盘效能尽其发挥,物其所用。有了托盘共用系统,才能实现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才能有物流链的吻合对接,如无线标签(RFID)在现代物流包装的应用等。

技术方面,如高质量长寿命的托盘/周转箱等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和工艺、电子标签(RFID)及物联网技术应用、商业智能系统等。这些技术有共性,在本行业和相关行业都能得到推广应用。

商业模式方面,是一种典型的共生共赢型模式。未来的格局可能会呈现与金融行业和移动通讯行业相似的情况。珠海格力电器公司供应商使用共用系统,不良品率由10,000PPM降至1000千PPM,效果非常明显。北京物美租用了共用托盘,应用效果显著,客户评价很好:装卸效率提高了10倍,货损减少了80%,大量降低了成本。

整体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

提升现有主要产品的堆码高度,整体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20%;物流容器标准化,提高利用率水平;创新物流模式,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提高仓库和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率来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物流过程。为最大程度地提高仓储物流效率,需要提高运输工具、包装容器(托盘)、包装、产品之间的尺寸配合包装,因此需要确定物流模数和产品包装制造基础模数,实现物流过程包装容器的标准化。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上海港务集团)、UAP仓储管理系统。

条码在配送管理上的应用

条码在配送管理上的应用可以分为三类,即类别管理、批次管理和单品管理。类别管理是一维条码的典型成功应用之一;条码技术是一门有相当历史的自动识别技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高度成熟的条码技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可实现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定位/导航、电子凭证、车辆管理、信息传递、名片交流、wifi共享等。其中主要代表就是SYMBOL公司的PDF417二维条码技术,它具有高于一维条码数十倍的容量和极高的纠错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快得到推广应用。这种条码一方面可以起到防伪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录入差错的出现,对于提高系统运作的效率有相当大的作用。条码还提供了信息反向流动的渠道,例如,对于生产厂家来说,销出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利用条码快速将相关信息返回,这是信息反向流动的一个典型应用。条码在这里直接创造了新的信息价值。真正实现了产品的防伪、防窜货、追溯的功能。

物流驱动型包装设计创新方案

采用物流驱动型包装设计创新方案,不仅可以优化现有尺寸瓦楞纸箱的装载,还可以对现有瓦楞纸箱尺寸和内装物排列进行优化。装载优化算法:物流驱动型包装设计创新方法,PLUS系统不仅在托盘和集装箱装载优化算法上较国际最先进水平有了大量的突破,而且集合了包装设计的丰富功能。

物流驱动型瓦楞纸箱几何设计功能包含瓦楞纸箱尺寸优化和内部产品排列优化,这两种功能都能为用户生成信息量丰富的报告,以此作为其设计的参考数据。PLUS系统会对这些排列方式的瓦楞纸箱进行装载设备的装载优化,这些瓦楞纸箱设计优化功能在以往的物流包装软件中属于缺失的部分,PLUS系统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未来宏观配送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应用,社会大配送系统的动态调度,动态储存和动态运输将逐渐代替企业的静态固定仓库。这种动态仓储运输体系借助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充分体现了未来宏观配送系统的发展趋势。例如多维仿真技术在配送路线、车辆调度的规划上就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仿真软件将凭已嵌入的算法和专家经验库,结合操作者的实际需求,选择最优配送方案。在屏幕上,操作者可以观察不同的场景,通过不同的配送需求对各种配送方案进行评价。英国一家公司采用三维仿真系统对拟建的一条汽车装配线及其相关的仓储输送系统进行了虚拟仿真,经过不断完善和修改,最终的系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仿真软件的开发者们也继续在提高软件的水平,最新的软件通过四维(x、y、z,时间)设计,使得系统更加接近现实世界。更加复杂的软件倾向于软件不但在设计时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也成为一个操作控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