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物流;物流节点;层次划分
中图分类号:U65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现代物流逐步走向成熟,城市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城市物流的运作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大量的物资在城市集结,如果城市的物流畅通,运作效率良好,将会提高城市整体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整个区域的生产力水平,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物流活动中无法避免要涉及到物流节点,全面分析和建设物流节点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物流效率和重要途径。
二、城市物流节点概述
物流节点和物流路线组成了基本的物流网络。网络的水平高低、功能强弱取决于网络中两个基本要素的配置和两个基本要素本身由于线路上只负责-物流的运输环节,而物流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其他诸如仓储保管、装卸搬运、集货分拣、流通加工、包装增值等功能要素均由物流节点负责运作处理,因此在物流网络的整体架构中,物流节点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不断延伸,物流网络的覆盖面积也越来越大,物流节点除了执行传统的物流基本功能,也担负起物流网络的指挥调度、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工作,相当于物流网络的神经中枢,其合理的规划布置能对整体网络的流程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将物流节点放到特定城市中,就具体化为集结多家物流企业,综合各项物流设施设备来展多功能的物流活动,提供高水平物流服务,并实现物流信息共享的重要场所。由于城市的空间容量有限,并且经济水平分布不均衡,因此对物流节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的节点数量和建设地点能够在提高城市物流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的同时,降低营运成本,并对改善城市的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基本功能和作用
城市物流节点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和物流运作环节相关的业务功能;二是从中观角度出发和整个物流系统相关的服务功能;三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所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用功能。
(1)微观物流业务功能
①储存保管功能
物流节点可以同大型的制造企业、贸易商结成供应链联盟,为企业提供集中库存功能和相应的调节功能,从而减少客户对仓库设施的投资和占用,并在仓储管理方面,采用专业的集约化管理,严格控制库存,加速物料周转,为客户提供准确的JIT和VMI等管理模式的仓储服务,平衡生产保证供货,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②流通加工功能
物品在存储过程中,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对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销售包装、贴标签、制作并粘贴条形码、定量、组装、成型等,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销售,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③运力调节功能
物流节点能通过有效协调和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开展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综合运输、国际运输等现代运输业务,对运输能力进行综合控制和管理。
④信息服务功能
主要指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和交换诸如订货、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信息;并通过物流作业流程的信息化来控制相关的物流过程,实施集成化管理。
(2)中观系统支撑功能
①衔接集散功能
物流节点设施利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方法,将物流线路联结成物流网络系统,其衔接作用体现在将不同运输方式、干线物流与配送物流、供应物流与需求物流以及整个。门到门。运输衔接为一体。这样,物流节点设施在干线运输与直线终端配送间发挥货物集散作用,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
②控制管理功能
物流节点设施集管理、指挥、调度、信息、衔接及运营为一体,保证着物流各项功能有效协同、有序运行。物流节点设施管理职能的实现情况决定着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水平。
(3)宏观福射带动功能
物流节点设施不仅有助于优化整个物流系统,还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①产业集聚功能
物流节点设施将众多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发挥整体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同时,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效益。简而言之,物流节点设施的集约互补功能、转运衔接功能以及福射拉动功能,使其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②经济开发功能
一方面,物流节点设施的建设将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带动物流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开发出新的经济发展领域。另一方面,物流节点设施的基础设备一般需要高额投资,对经济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
③改善城市环境
物流节点设施通过减少线路、货运站场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城市占地,减少车辆出行次数,集中车辆出行前的清洁处理,来减少噪音、尾气等对城市环境的污染,缓解城市拥堵状况并带来交通条件的改善。
四、城市物流节点的层次划分
物流节点层次划分是城市物流规划的重要内容。根据物流节点服务功能的不同,服务范围的差异,服务需求的大小可以划分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三个层次。
(1) 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是物流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型的城市物流活动中心,主要承担着高频率、高强度、大规模和大范围的物流交换活动,是整个城市物流服务体系的核心,具有调节、转运、集约、集中库存、信息枢纽等综合功能。
(2)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是城市物流的二级体系,是针对物流园区大规模、大范围的物流处理提出来的较小规模和范围的物流节点,是加工配送物流和商业配送物流的主要载体。
(3)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在城市中为有物流需要,但服务量未达到一定规模的地点建立的物流设施,可以只承担单一物资品种或单一的物流功能,也可以是承担多品种、小批量的物流配送功能,主要为特定范围的用户服务,规模较小。对市政设施和商业设施要求较少。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和健全的配送功能,辐射范围小,物流活动以小批量多品种为特点。
三种类型物流节点的比较
五、结语
现阶段城市担负着物流发展任务,已经不仅仅是物流自身的问题,而是在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战略下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物流节点能协调城市活动的运行,其有效运作可以保障城市功能的实现,满足城市、人和物的需求;同时,全球化的经济需求也迫切要求建立相对集中、更专业的、功能更完善的物流节点设施。物流节点作为城市物流体系的主干,它的布局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瑞梅.城市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篇2
关键词:物流;移动定位;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物流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油价节节攀升,如何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成为各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企业中运输成本在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并且物流水平越高,运输成本在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高。物流企业必须对车辆进行动态控制,合理调度,优化运输方案,从而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安全也是物流运输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我国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很大一部分就是货物运输的安全事故,特别是贵重货物和危险品的运输。
移动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支撑技术,至今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将移动定位技术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以为客户和物流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将对物流的优化组织、科学管理,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保证安全,增加企业利润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现代物流运输
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一般认为,物流具有运输、保管、装卸、包装四个基本功能, 从物流管理者的角度看,物流的四项基本功能是物流业发展的中心内容。其中物流运输是使商品产生价值增量的过程,是物流的核心。物流运输包含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也包含消费地向消费者配送时的运输回归。
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缩短货物送达时间,随时掌握货物在途中的状态,是整个物流运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近年兴起的移动定位技术恰恰能满足货物运输这些方面的需求.
二、移动定位技术
1.移动定位技术概述
移动定位技术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获取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并且在电子地图系统支持下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方向、位置等信息。国际上对移动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自动车辆导航系统(AVL),最早的定位服务源于1996年美国政府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对突发事件服务制定的强制性法规(E-911法规)。我国移动运营商提供定位服务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很快,也已经比较成熟。目前的移动定位方案,根据进行定位估计的位置、定位主体及采用的设备的不同可将对移动台的移动定位方分为三类:基于移动台的定位方案、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GPS铺助定位方案,以及组合定位方案。
2.基于GSM网络的定位原理
GSM定位技术是基于现有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移动台(手机或GSM移块)位置的确定。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出电磁波从发射机(移动台)传播到多个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或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移动台的位置。电磁波从发射机传播到接收机的距离与电磁波传播时间成正比,若电磁波从目标发射机到第个固定位置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为T,电磁波传播速度为C,发射机的位置坐标为,接收机位置些标为,则发射机必定处在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上。在多个接收机上进行上述计算,则目标发射机的二维位置坐标可由三个以上圆的相交点确定。
通过三个基站可以确定出发射机的当前位置坐标,测出电磁波从发射机传播至多个基站的传播时间或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移动台的位置。定位原理如图 1所示。
从该方程组可解出所要的发射机的当前坐标。
三、系统结构功能及实现技术
1.系统构架及功能
基于移动定位技术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主要由车载移动定位模块、GSM网络服务系统和调度信息中心组成,调度中心配有先进的GIS。
当物流运输车辆装车出发后,车辆只需间隔一段时间向调度中心发出一个信号,GSM服务网络通过三个基站可以确定出车辆的当前位置,然后通过GSM通信网络传给监控调度中心,调度信息中心将接收到的位置坐标以及其他数据进行处理后,与GIS系统的电子地图进行匹配,在电子地图上对车辆的准确位置进行直观显示。通过这样,调度中心的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运输车辆的动态信息,如位置、速度、行驶状态等。并且可以通过与交通管理系统、气象信息系统的接口根据运输车辆所在区域交通流量状况和沿途天气情况对运输车辆行驶路径进行优化。
2.系统主要实现技术
(1)调度信息中心
信息管理中心主要有运输车辆管理,GIS信息(最优路径选择)管理,物流资源和需求管理,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功能。
调度信息中心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对运输车辆的动态管理。该系统利用GSM/GIS技术,提供一个动态的电子地图,可以动态掌握整个运输网络车辆状态和物流需求状况。可以为物流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车辆定位查询,最优路径选择以及其他一些管理功能。被授权的客户也可以用公司所提供的用户密码登录该管理系统行信息查询。
调度信息中心和车载终端进行通信的时间间隔是可以改变的,根据车辆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应用需求,系统动态的控制信息发送间隔,在满足实时监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
(2)定位技术以及通信网络
移动定位技术是21世纪一项很重要的增值业务,较之传统的GPS定位技术具有费用低,不受树木、高层建筑遮蔽影响,初次定位时间短等优点。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市场应用广泛,目前已遍及我国大部分地区,技术上很成熟可靠性高,误码率低。GSM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在50-100米之间,满足该系统的精度要求。所以,该系统利用GSM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定位和通信。
四、结束语
作者提出了建立结合移动定位技术和GIS技术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本文的设计思想符合现代物流企业对运输车辆动态控制的需要,对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起到积极作用。
该系统在具体实现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很多设计思想还很难从应用层面上得到解决,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立基于移动定位技术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必将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作者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缪六莹.物流运输技术管理实务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20-125.
[2]佚名.论物流的概念、功能及发展趋势[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1999,2:45-47.
篇3
一、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化
(一)特点信息来源广,现代物流管理网络过程中,有一个日益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来源范围非常广。较之一般的网络信息传递来说,物流网络信息传递来源涉及从商品的采购到商品的流通;覆盖范围广,现代物流信息网跨区域跨部门流通的特点非常明显,覆盖的面积非大;信息专业性强,物流的信息传递主要表现在流通方面,并且注重信息的即时性。
(二)功能总体来讲,物流信息的功能主要建立在交易活动,管理控制和决策分析等几个比较重要的功能的基础之上,具体表现如下:1.实现信息共享物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牵扯到很多环节,其中的各个分支系统通过资源实体的运动被联系在一起,当物流管理的总目标有需要的时候,各环节通过协调完成物流系统内资源的配置。而这些环节的沟通基础就是信息,只有在确保信息通畅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所以说,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是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是全社会信息共享的必要手段。2.物流信息透明化并且可追溯传统物流管理中有一些信息是不清楚,甚至是隐藏的。而现代物流管理中通过信息的网络化,可以使得物流信息传输更加流畅。并且得益于全球范围内信息网络的组建,物流信息已经实现由“点”到“面”的深入覆盖,以信息网络化的形式将同一物流企业内的不同部门、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信息数据的高效共享。与此同时,也减少了一些部门和部门之间不必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
二、现代物流中信息网络化的实施对策
(一)加强国际互联网的合理利用简单来讲,国际互联网就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已知很多国内外的物流企业都非常注重对国际互联网的资源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各种属于自己的在线查询系统,并通过互联网,客户可以随时查询到物流信息并能即刻得到反馈,并且在数据传送到顾客电脑端的过程中是被加密保护的,安全性无可置疑。而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对国际互联网数据的利用这一方面明显做得不够,对专业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尚在初始阶段,这就导致国内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合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拉低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也开始使用国际互联网获得和信息,虽然有些地方比起国外还不是很成熟,但是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的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网络化的重要性并且正在积极地实现。因而对于国内的物流企业来讲,实现对通用数据的充分利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攻方向。
(二)加强信息的主动性和时效性高频率地主动信息就是对信息资源最好的利用。只要是国际互联网能够覆盖到的地方,的信息就有可能得到有需要的人们的关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比的不仅是物流的速度和效率,信息的时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信息后还需要注意时时更新,因为国际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并不是特定属于某一企业的,但是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却与时间息息相关,因而信息的时效性也将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三)企业内部网络的构建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可以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市场营销方面,销售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随时掌握相关的客户需求信息并向客户及时准确地提供本企业最新的产品情况;其次,项目管理方面,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比如生产部,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得到订单信息,及时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最后,客户支持方面,企业售后人员可以通过本企业的内部网络了解客户的反馈信息并提供具体的售后支持。具体来讲,物流企业内部网络一般包括客户服务器和基本平台两部分。客户服务器惯以三层组成,基本平台就包括网络平台、开发平台,用户平台和服务平台等部分。在通常情况下,内部网络按企业的规模和网络的功能可以分为四个应用级别:一级应用可以实现公共信息的基本共享;二级应用则可以使用工具检索,实用性加强;三级应用就实现了数据的动态访问;四级则可以访问所有联合数据信息。
(四)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在物流信息技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培养值得各企业充分的重视。同时,企业还应该为员工提供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这也是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化的要求和目的之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流信息管理中实现信息网络化运作是现代物流信息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需要企业从各个方面引起重视,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等各种资源,积极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物流信息管理中的网络化水平,促进现代物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区域物流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冯耕中认为,区域物流规划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整个物流体系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它以国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指导,以区域物流系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为依据,考虑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在掌握交通运输、仓储等物质要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统一安排交通运输、仓储等设施,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从冯耕中的区域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物流规划就是在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协同理论、系统理论等学科理论指导下,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现状、预测物流需求、确定发展思路、建设物流运输设施网络、运作设施网络建设及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和制定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建设等内容。
(一)现代物流理论
现代物流理论是区域物流规划的最基本理论基础,是区域物流规划中功能定位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区域物流如何进行功能设置。根据我国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2001)定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基本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现代物流强调从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等全过程最佳组合,强调应该把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功能之间的衔接,实现物流整体最优,强调应坚持效率、成本、服务与效益的均衡。现代物流理论决定区域物流规划必须把物流七大功能要素有机结合以满足区域内物流客户价值最大化,必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把物流功能、物流设施设备、人才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物流大系统。同时它要求区域物流规划必须从追求单个企业降低成本、注重局部活动的最优化到追求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基于区域非均衡理论而产生,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区域物流规模效应的形成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内部的节约。物流经济活动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同时增长极理论认为,先进物流活动开展,可以此为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因此,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资源增长极”、“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的相互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注重增长极的诱发效应、极化效应、渗透效应和扩散效应;对重点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注重“增长极核效应”。
(三)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提出。他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也包括通常的社会现象,如不同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部门间关系的协调、企业间相互竞争的作用,以及系统中的相互干扰和制约等。协同理论主要包括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该理论认为区域物流协同效应(即整体性)是由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就好。它要求在区域物流规划中消除物流系统内部相互掣肘、离散、冲突或摩擦的因素,减少整个系统内耗使各子系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让整个系统处于有序状态。协同理论认为序参量是区域物流发展的主导因素,只要在规划过程中审时度势,创造条件,通过控制系统外部参量和加强内部协同,强化和凸现我们所期望的序参量,就能使物流系统有序、稳定地运行。
(四)系统论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物流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的大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时空上及资源利用方面的联系,也存在总的目标、总的费用以及总的运行结果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实现物流系统总体目标。因此在区域物流规划中必须做好物流的线路结构规划、节点结构的规划、产品流程网络规划、物流信息网络的规划,必须做好不同层次物流系统体系规划,构建多层次多元网络体系的物流系统,使区域物流发挥其整体最优效果。
区域物流规划的步骤
区域物流规划就是本着服务本区域经济的目的,在综合本区域和外部环境基础上,确定本区域物流发展定位、功能定位、物流设施的总体布局、规模及服务水平、政策措施规划等方面的定位问题。本文认为区域物流规划应该按如图1所示的路线进行规划。
(一)区域物流发展定位
首先,发展定位应主要解决本区域内有无必要进行物流建设、建立怎样类型的物流园区及如何经营等问题。区域物流规划首先解决在本区域内有无必要规划物流建设问题,它决定了该区域未来物流发展方向以及物流经营效率的高低等。规划者必须充分考虑国家政策、总体经济环境、本区域经济状况、现有物流技术、本区域人口规模、临近区域的物流布局、本区域现有物流规模及技术水平、本区域物流需求规模等因素分析,比较本区域与临近区域的物流优劣势,本着成本与收益分析原则,决定本区域内是否有必要进行物流建设。
其次,考虑在该区域内应该建立怎样类型的物流园区。区域经济环境的不同要求建设与之相应的物流园区。如果考虑物流服务地域及本区域及属于位置,可以把本区域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国际性物流园区、全国性物流园区、区域性物流园区或城市物流园区。如果仅考虑其所服务的对象,可以建立为生产企业服务的物流园区、为商业零售业服务的物流园区或面向全社会的社会型物流园区。如果考虑物流园区应具有的功能,可以建立仓储型物流园区或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包括港口物流园区、路口岸物流园区及为区域物流企业服务的物流园区——综合物流园区)。区域物流园区类型的确定影响着物流功能规划及布局规划。
最后,发展定位还要解决区域物流经营类型问题,即解决区域物流运作模式问题。物流园区的运营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交通、土地、工商、物价、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其投资庞大、投资回收期相对比较长,因此有效运营可以使区域物流产生效益及快速回收投资。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经营模式是日本的物流团地和德国的货运中心。日本物流团地模式主要是政府先规划过物流用地,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不同类型的物流协会,这些协会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建造物流设施和经营,政府不参与物流园区的日常管理。德国货运中心模式主要为政府规划物流用地,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物流中心,把场地出租给物流企业,入住的物流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库房、堆场、车间,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即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与私人共同参与)模式。我国区域物流经营模式可以借鉴日本及德国模式。
(二)区域物流功能定位
规划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选择的解决手段,还包括目标的选定,即政策的拟定等。区域物流功能定位就是在满足本区域内物流客户一定满意度前提下确定物流运输网络规划、物流运作设施规划、信息网络规划及政策措施体系建设等内容。
1.用地规划。区域物流的服务功能特性决定了它大都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条件好、用地充足的地方。运输和仓储是物流的核心,物流活动必须依赖各种运输方式及仓储条件所具有的安全性、高效性、便利和低成本等特点,组成有效的物流环境系统,及时准确、低成本地将商品送达客户。因此区域物流网络节点的选址应尽可能选择交通枢纽中心地带,使节点与运输网络相适应,同时还要考虑节点的经济合理性,比如地价区位、劳动力条件、消费群体分布、商品流向及流量、服务水平要求等。同时应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可能物流量大小、物流园内各个功能区的活动关系、作业空间关系等,按适度超前原则规划好物流园区用地规模。需要提出的是,用地规划还应考虑规划的区域物流类型,如服务于产品生产的物流中心,用地规划应考虑成本最小,不仅考虑运输成本,还要考虑对于生产有着重要作用的其它因素,比如原材料地的分布、劳动力条件等;服务于商业的物流中心应考虑给定服务水平(主要是指一定的服务时间)物流中心可覆盖的客户数量最大化;货物中转型的物流中心应考虑用地规划以运输费用最小化为原则。
2.物流运输网络规划。由于区域内可以形成由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管道和由不同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联运方式的货物分担模式,并由此产生与之相应的物流网络分配模式,因此需要构建满足一定客户满意度下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级别运输系统构成多层次的、多元的物流运输网络体系,保证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内河等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实现全程物流运输的无缝衔接。区域物流运输网络规划主要指对区域内的机场、港口、国道、省道、高速路、区域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现物流通道畅通无阻。
3.物流运作设施规划。物流作业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为载体进行运作,因此需要对物流服务场所进行有效规划。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物流要素,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形成与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与物流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即在一定区域内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物流服务设施等作业场所进行有效规划,使之形成以大型区域物流园区、枢纽物流中心为神经中枢,城市配送中心为末端神经节点,彼此有机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多元的物流运作设施网络体系。
4.信息网络规划。信息是区域物流系统中各组织相互协同的手段,往往对区域物流的运作发挥着引导和优化作用,从而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信息流的本质在于对物流需求、库存、运输、风险防范、合作关系、顾客等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并在区域成员间进行共享。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就是构筑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建设良好的物流市场信息交换环境,构成区域信息共享体制,高效协调处理和利用各种物流信息,实现现代物流的目标。
5.政策措施体系建设。区域物流发展离不开地方政策扶持,区域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是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应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物流政策的宏观指导,制定物流发展促进政策措施、物流活动规制政策措施,出台综合性政策措施、交通运输政策措施和物流相关专项政策措施,发挥资源配置职能引导物流产业发展,扶持重点物流企业,为现代物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三)物流园区规划布局
物流园区布局应与其内的物流量、园区功能定位、功能构成及交通组织等要素相互协调。一般而言,基本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的最小用地规模为7公顷,配送型的物流园区用地相对较小,而货运型物流园区用地规模较大。国外进行物流园区规划往往按照每10000吨/天作业量的占地规划为30-100公顷进行计算用地量,因此对园区各功能区的规划可参照相关经验值进行推算,如流通加工区的面积一般占物流园区的10%-17%,配送中心的作业面积按0.15-0.2吨/m2、仓储中心的作业面积按0.7-1.2吨/m2进行折算。现代物流园区不是单一物流功能的场所,而是诸多功能的聚合地,园区由此可划为交通运输、仓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物流服务小区域,因此基本现实与未来发展需要相一致,合理确定物流园区的功能并由此决定园区布局。
此外,还应该根据外部的交通途径以确定各功能区的布局。物流园区的交通途径主要解决货物流通及内部交通问题。在规划时,应该考虑外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途径决定园区内的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区的布局,使之与外部运输系统相互衔接,并以最小成本实现运作。
(四)物流园区的建设及评估
合理规划后需要对物流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包括建设时序安排、开发项目筹划及开发建设。但是在开发建设及物流园区投入运作过程中,都应基于戴明的PDCA模式、依照费用效益分析法或环境评价结合的分析方法等对物流园区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现代物流规划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健.区域物流规划理论框架及实践[J].学术问题研究,2008(1)
3.谢伯平.湖南省物流园区总体布局规划与运作模式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
4.张涛.现代供应链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现代新兴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规范性的小型物流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据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小型物流公司共有70多家,主要分布在城区大洪、钱沟、张台等地方,在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存在问题
1、市场规模经营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仙桃市小型物流业“散、小、弱、低”等问题十分突出,且企业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一,多数物流企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全市小型物流业发展。
2、市场管理不规范。该行业整体上处于无序发展状态,部分公司存在着证照不齐或无证经营,极少数公司存在市场欺诈行为,影响了仙桃市的整体商业信誉。
3、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该行业所属公司经营场所空间严重不足。同时,由于没有专业化的物流规划指引,该行业仍处于无序竞争的自我发展状态,没有形成整体及规模效应。
4、行业技术水平偏低。一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具有较高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二是在全市范围内该行业没有建立完整的物流市场信息体系,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建全,造成对外信息不畅通,无法全面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各企业之间也不能很好的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用;三是没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管理模式,影响了仙桃市小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5、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偏弱。一是在物流运作基础设施方面,各公司尚无仓储中心和货运站场等基础设施,以内部自营、自我配套、传统揽货、调配和结算方式为主,二是在运输组织方式上,手段落后,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区域性的大型品牌企业或集团,造成运输效率、效益比较低。
6、影响交通安全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有序发展,各公司运输车辆临街临道、乱占乱停现象十分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更不利于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城市品牌和仙桃市“四城同创”的有序开展。
二、建议:
1、整治小型物流业市场。建议由市政府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仙桃市小型物流业市场整治领导小组。一是要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公司,扭转无序发展状态,打击市场欺诈行为,提高仙桃市的整体商业信誉;二是要切实改变物流运作管理政出多门且不协调的状况
2、尽快制定现代物流业科学发展规划。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小型物流业发展现状。根据实际,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规划,编制好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小型物流业发展规划,并纳入政府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3、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小型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服务环境。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一是工商部门应将现代物流业作为独立的行业,纳入登记范围,要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财税部门要将现代物流作为独立的流通行业进行税务管理,按现代物流企业最终实际经营额作为征税依据,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对于新办现代物流科技型企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应的税收政策和所得税“两免三减”的政策优惠;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发和土地使用政策方面,市政府应将物流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特殊优惠,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成片开发,对于具备一定规模、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现代物流企业新征土地使用费予以适当减免;四是交通管制部门要整顿和规范城市货运市场秩序,规范管理社会车辆,要建立现代物流企业车辆市区通行制度;五是融资政策方面,要积极支持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对于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可以实行财政贷款担保,支持这些企业优先取得贷款。
4、加快培育本地小型物流龙头企业。目前,仙桃昌华公司针对仙桃市小型物流业发展状况,在桃源大道西端正在建设2万平米的现代化的物流园,规划建设1.5万平米,160个门栋,它的建成,起到了龙头企业的作用。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培育规模化、科学化的仙桃市小型物流业市场主体,全面扭转仙桃市本地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品牌效应差与城市功能、地位不相称的局面,全面推进小型物流业的发展,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5、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物流。改变传统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各环节分割运作的观念,促进物流基本功能的有机整合,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尤其是推进有条件的运输、仓储和等企业向第三物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完善自营物流设施,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等业务流程,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自营物流系统,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
6、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充分发挥网络化经营优势。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对物流系统资源整合提供支持,沟通企业对外和群体之间以及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促进协同工作及协同经营机制的建立。
7、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组织开展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采取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从事现代物流行业的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现代物流知识和技术培训,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专院校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
篇6
我们怎样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恰当的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去,成为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怎样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抱着这种想法,我走进了新疆xx物流公司。在那里,我学习了更为有用的,直接的,物流知识,而每天点货和装卸活动,又增强了我的实战能力,使我们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我感觉,在“xx”里 ,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多,并不是说把我们安排在了仓储部,就要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搬运工,只要善观察,勤思考,就能发现,并且悟出很多更为直接的物流知识,!
二.【实习调查目的】: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能对今后的学习中提到促进作用,并结合所学的理论提出改进意见。
三.【实习调查方法】:访问法、询问法、认真观察法、亲身操作实践法等等。
四.【公司名称】:新疆xx物流公司。
【公司地址】: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西过境公路外环路段的新疆xx物流有限公司。
篇7
“无水港”是一种集约化的、大规模的物流设施集中地和多种物流路线的交汇地,具有综合、转运、集散、调节,加工、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的物流中心。其独特运作模式以保税仓储、集装箱运输及场站服务、物流供应链服务等为依托采用直通式的通关模式大大缩短了货物在进出口过程中的时间以及通关效率。“无水港”运作模式是一种新的物流组织方式,它随着社会经济的需求与科技为手段得到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它有效运作和发展可以为区域外贸提供了完善、便捷、经济的服务,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网络化的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形成。
?荩“无水港”概述
“无水港”作为集装箱运输网络中内陆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是集装箱货物的集散地以及集卡之间、集卡与火车之间的衔接点;它为进出本“港”的集装箱和货物提供集散、集装箱装卸、短期堆存和海关检查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它把港口(除船舶装卸)功能推进到内陆完成,减轻了集装箱货物对港口的压力,加速了集装箱货物的流通。
“无水港”以大型集装箱枢纽港为中心,通过铁路、公路、内河运输等多式联运方式,使枢纽港对口对集装箱货流的吸引范围向内陆延伸。通过沿海水路,使枢纽港口的吸引范围向周边中小型港口延伸。
图1 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主要作业环节
“无水港”的运作模式。“无水港”的基本功能如图2-1所示
图2 “无水港”基本功能图
如图3所示,在“无水港”中,人们需要对集装箱进行各种操作。这些集装箱操作包括:从火车上和集卡上把集装箱(空箱或重箱)卸下来,放入集装箱堆场堆存;把集装箱从堆场箱位上抓起放在火车和集卡上;在场内进行捣箱作业;在堆场和拆装箱点之间运输集装箱;装卸集装箱货物等。
图3“无水港”运作模式
我国“无水港”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水港”建设仍处在发展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a.经济效益不佳。b.条块分割严重,规模小。c.物流渠道不畅。d.服务功能不全,处理能力不足。e.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
?荩对我国“无水港”运作模式发展的建议
1、港内外集装箱运输系统一体化
合理规划运输网络布局,同时大力实行各运输环节相互无缝衔接,与国际接轨的集装箱及载运工具标准化。设施设备是保障集装箱货物能在发货人和收货人之间实现一体化空间唯一的物质基础,而在设施设备内部各作业环节之间,通过营运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并按照一定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使之相互衔接配合,并能协调、正常地运转,形成一体化运输网络,达到保证安全、准确、迅速、方便地完成集装箱运输任务。
2、信息一体化――加快建设“无水港”内陆EDI系统电子口岸
“无水港”不仅能够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行业旧有资源,使行业资源实现共享,也能将运输衔接、信息提供以及物流系统的管理和指挥等服务一起提供给物流企业,有利于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的发挥,从根本上改善内陆物流行业的现状。必须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基于EDI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海铁、公铁联运的电子信息交互,为实现无纸化单证,及“一次托运、一次付款、一票到底、一次保险”的真正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奠定信息化基础。依托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与“电子口岸”相匹配的公共数据中心,逐步实现政府管理部门在线联合办公和对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模式,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3、规模化,推进“无水港”从运输枢纽发展为综合物流平台和服务中心
从国外物流发展和“无水港”发展的趋势看,“无水港”作为货物集散和信息交流的中心,仅仅将自身定位在承担集装箱内陆运输中转的枢纽上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面对现代化物流发展对传统运输业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的要求,面对港口间日益激烈和深刻的市场竞争,“无水港”必须利用自身优势,以装卸和储存功能为依托,在扩大产品增值服务的范围,提供诸如货物包装、贴标签、散件组装、修理、退货处理以及简单性加工等方面的增值服务的同时,使其真正成为综合物流平台和服务中心。
4、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集约化运作
制定一个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相衔接,体现高标准、高水平,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口岸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口岸基础设施。
通过提供集约化的物流服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在“无水港”周边建设物流园区,可以充分发挥现有运输网络的能力,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在运输环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通过集中化的管理,可以提高运输批量,降低相关车辆的出行次数,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压力;提高物流服务的集约化程度,提高有关资源、如土地、电力等的使用效率。
5、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无水港”发展提供充足货源,实现效益化
从微观上讲,随着“无水港”管理体制的完善,港内装卸、换装业务企业化己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无水港”来说,其主营业务仍然是装卸和转运,发展的基础是货物的增长。通过“无水港”专业化,加强“无水港”与物流企业、水陆运输公司以及制造商、销售商之间的合作,把他们请进港内,建立长期的业务联系,这样将牢牢地掌握货源,保障“无水港”主营业务的稳定发展。
6、完善外部环境,规范化运作
“无水港”的发展建设和良好运作,政府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相对于过去流通体制的横向分散、纵向集中、条块分割、互为堡垒、重叠建设、增加内耗的现状来说,实际上等于要实现一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重组。这种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必须打破旧的利益格局,没有政府作为推动者是难以实施的。
结合我国物流实情,合理借鉴欧美先进物流运行经验,“无水港”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以下方面的导向与支持: 注重政策导向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交通运输赖以存在的土地、岸线、空域、航道等都为政府所控制,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上,必须由政府进行综合规划与合理布局,采用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结构优化,并积极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维持公开、公正、平等的竞争秩序,促使进入该领域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运输领域,必须消除体制和行业壁垒,鼓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市场竞争,根据市场化原则赋予运输企业应有的经营权,政府的监管职能主要限定在规则制定、市场准入与运营监督等方面。
7、产业拓展,综合化
综合化是指“无水港”企业应该深入到货主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这不仅包括传统的运输和仓储,还包括业务外延的扩张,向上游的延伸如物流系统设计、销售预测、采购等;向下游的延伸则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再包装、维修等增值物流活动,这种业务延伸显然超出了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企业所被允许的业务范围。
8、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与立法,构建统一的物流大市场
篇8
关键词:丝绸行业 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
目前,我国丝绸业生产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丝绸企业物流管理滞后,效率低下,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丝绸行业物流管理发展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其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了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1]。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优势所在
1、现代物流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物流作业的系统整合。现代物流整合了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节约了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
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这使得物流活动的效率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
物流资源社会化。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使得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因此,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都将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2]
2、现代物流管理的优势所在
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现代物流管理的模式下,企业可根据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组织生产。通过对产品交货期、产品质量及产品价格的预测,利用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资金的占用。
节省流通成本,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物流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使得物流运行高效畅通,节省了仓储成本、人工费用等。
降低运营风险,实现生产的高度可控。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使分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实现一体化,从而使生产厂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适时制生产,同时规避了原材料市场变动的风险以及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3]。
三、我国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和发展
1、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丝绸生产企业物流是以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为开始,经过生产加工,形成丝绸产品,再供应给市场的过程,即原材料及设备采购的供应阶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阶段的三段式的物流形式。
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即企业为组织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供应而进行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组织物料生产者送达本企业的企业外部物流和本企业仓库将物资送达生产线的企业内部物流。丝绸行业的采购、供应阶段的物流表现形式为:从原料丝供销企业或缫丝厂家到丝织厂仓库间的外部物流,及从仓库到准备车间的内部物流。
生产阶段的物流。产阶段的物流是指企业按生产流程的要求,组织和安排物资在各生产环节之间进行的内部物流。丝绸行业的生产阶段物流流程较为简单清晰:准备车间织造车间检验车间。
销售阶段的物流。销售阶段的物流是企业为实现产品销售,组织产品送达用户或市场供应点的外部物流。丝绸行业的销售物流发展现状为:丝绸产品处于世界丝绸产业链的前端,丝绸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严重,销售物流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一方面丝绸企业无法及时获得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而丧失了对市场需求动态的敏感性和生产的创造力,另一方面,销售物流的缺乏也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影响到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削弱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回收及废旧物物流。回收物流是指由于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或用户因各种原因拒收,而使产品返回原工厂或出发点而形成的物流。废旧物物流主要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回收物品。经过收集、分类、加工、处理、运输等环节,直到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流动过程[4]。
2、丝绸行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意识不足,未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刚刚兴起阶段,因此丝绸行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还比较匮乏,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还远未得到重视。
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管理水平低下。就目前大多数丝绸企业而言,未建立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上也没有专项的物流成本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极其匮乏,带来物流效率低、资金占用多、经济效益差等不良后果。
物流管理技术落后,尚未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从我国丝绸行业来看,一方面企业的仓库设施、物流设备等大多还较落后,硬件技术落后,导致设备和物流能力未能合理应用,现有的能力和效率也大多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物流管理观念陈旧、现代物流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软件技术支持不足,抑制了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且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一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但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与广大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脱节。因此,丝绸企业急需各种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仍然缺口很大,限制了现代物流管理在丝绸行业的发展。
3、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物流。这一阶段的物流是连接企业外部物流和内部物流的关键环节,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三流合一”,即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综合利用,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则是这三流汇集最集中的阶段,因此要求建立实现“三流”统一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实现有效商品及信息的位移和传递。
生产阶段的物流。速度要快,即物资停顿的时间尽可能短,周转尽可能快;物流质量要高,即物资损耗少,搬运效率高;物流运量恰当,即物资的运距短,无效劳动较少。
销售阶段的物流。对于双方互需产品的企业(如缫丝厂和丝织厂),一方(缫丝厂)的销售物流便是另一方(丝织厂)的外部供应物流,因此要求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压缩成本,以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活动。
四、现代物流管理对丝绸行业发展的启示和对策
1、现代物流管理对丝绸行业发展的启示
物流发展落后约束企业有效地、深层次地渗入细分市场。由于绝大多数企业不能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即使有好的产品也因为物流形式过于单一和重复,缺乏成套化产前、售后服务能力,不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丝绸企业在利用外部物流系统方面经验的欠缺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在市场运作中所依赖的物流网络的自身缺陷,丝绸企业通常不熟悉高效物流运作的手段,如果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能得到补足,将面临包括原料、运输成本的巨大压力以及当地化营销的困难。
丝绸企业要积极拓展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应在进行外包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后,将各种合适的任务转给本地的或者本地化了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提供者来运作,能够集中客户资源,为客户节约费用,提高生产率。
2、丝绸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组建丝绸行业物流中心。组建丝绸行业物流中心物流管理技术,能够使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在各工序间作有序的流动,在规定的时间内、用适当的方法,将规定规格和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运送到规定的加工工位,以降低在产品的资金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能够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即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有针对性的物流设计,制订出以企业为导向的物流方案,能够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
积极挖掘外部市场的物流资源。外部物流资源主要是提供部分或全部企业物流功能服务的一个外部提供者。外部市场中的众多资源,能够帮助企业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企业的资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加快丝绸行业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缺乏是丝绸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无法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快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并定期对现有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提高物流管理现有人员的水平,实现人才的再生产。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4] 王若明.丝绸企业物流管理现状与对策[J].丝绸,2002,9:6-8.
[2] 陈剑.我国现代物流“五大”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流通经济,2004,15:9-10.
[3] 曾成.现代物流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2,1:66-68.
[5] 王佐.我国物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储运,2007,1:69-70.
[6] 徐秋杰.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2-23.
The silk profession flows the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thecountermeasure
Wang Xiaoxi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篇9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并且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可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物流业当然也不例外。
一、物流产业的界定
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可见,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因此,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将物流产业归为第三产业范围。这一划分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究竟包含哪些企业?是否以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商品流通信息处理等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都可以归属在物流产业范围之内?近年来,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其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产业的划分中,还不包含物流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是独立的产业。目前,对物流产业的界定还比较模糊,需要引起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物流业当前在我国是否形成了一个产业
如果将物流产业与同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做一比较。旅游业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并紧跟世界潮流发展的行业。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旅游业固定产值已达7861亿元,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近27万个,各类旅游住宿设施25.4万个(含旅游饭店1万多家),各类旅行社近9000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中国旅游业总收入正以平均12.7%的速度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7.4%的平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同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业的各项统计数据非常清晰,其收入以及占GDP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物流业的发展还没有系统量化的统计口径及指标。在讨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时,必须意识到以下几点:
(1)物流产业的资产总量是否明晰?
(2)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到底有多少?
(3)物流业作为一种产业的年产出量有多大?
(4)物流业自身发生的成本、形成的利税总量有多少?
(5)现代物流产业所应用的标识性科技成果是什么?
在与旅游业比较过程中,构成物流产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和指标也是一片黑大陆。当需要加速发展物流产业,各个地方政府把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扶持的时候,必须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并作系统全面地考虑。
三、为什么要发展物流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全球物流年均增长7%以上,高于同期GDP增幅。2000年,全年物流产业规模为3.6万亿美元,与世界旅游业总收入基本相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用资金较多;另一方面,运输仓储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导致企业周转资金不快,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有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占用为31042亿元,资本年周转速度为1.2次,而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为15-18次。如果我国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3万亿元流动资本将相当于45万亿元以上。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6.7%,也有人估计为20%左右。2000年我国GDP为8.9万亿,按20%计算为17800亿。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金178亿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还没有针对物流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上述只是某一年份的估计值。无论从与全球经济接轨角度还是从我国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角度来看,我国都有必要促进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已有长时间的发展,然而作为将几种功能有机结合的物流产业还尚未形成。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于形成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大部分企业(47%的生产企业和62%的商业企业)还没有考虑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了。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2、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少数企业能结合自身优势,与国际接轨,如宝供公司等企业。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随意性较大,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
3、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
4、各级政府都将发展物流业提上了议事日程,积极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但由于我国物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
篇10
一、物流业基本概念及其作用
1.物流业的基本概念
2001年4月,我国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把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因此,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传统的物流业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物流业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产业类型。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二是物流业是生产业。生产业是指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实物生产和服务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我国把生产区分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生产,无论是哪种生产都需要外购服务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本企业的生产过程,这些外购服务就构成服务性生产资料。在一些发达国家把物流业称为生产业,国际上一般把50%以上产品用于生产的服务部门称为生产业,50%以上产品用于消费的服务部门称为消费业;一些发达国家,生产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超过60%,其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消费业,特别是金融、物流、运输、信息、商务服务发展最快。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许多国际性大城市从高度集中的制造业模式向高度集中的生产业模式转变,生产业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标志性产业。与传统物流业相比现代物流业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征:
第一,物流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功能并无明显差别,仍承担着商品和物质在空间上移动的主要功能。与传统物流业相比,现代物流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和功能进行重新组合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第二,物流管理手段现代化。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使传统的物流管理手段难以适应新的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讯、机电一体化、语音识别等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物流在技术、设备、管理上实现现代化成为可能。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和可测性明显增强,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第三,物流组织网络化。传统的物流组织之间是点与点的关系,或是线与线之间的平行关系,难以保证客户的及时需要。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现代物流对传统物流组织的重新整和,构成为一个互动的多层次的网络,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灵活,既能铺开又能收拢。
第四,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管理实行事业部制,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一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谁能提供最佳的“服务一成本”组合,就找谁服务。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系列化已经成为主流。
2.物流业的主要作用
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优化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施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以信息化为主要支撑要素的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新型产业形成、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作用。
二、通辽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通辽市位于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辖五旗一市一县一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1.17万,发展物流业的资源和交通区位条件优越。通辽市农牧业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内蒙古粮仓”和“中国黄牛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截止2013年底,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811.8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49.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14.2:62.0:23.8。粮食常年产量稳定在100亿斤左右,牲畜年存栏在1888.04万头(只)左右。境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1种,矿床和矿点190多处,总潜在价值1.3万亿元。煤炭探明储量130多亿吨,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石油远景储量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等金属矿藏10多处。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居全国之首。通辽市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距长春280公里,距沈阳260公里,距离大连、营口、锦州等港口较近,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6条铁路交汇,4条国道贯穿境内,民航机场可起降737等大中型客机,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通赤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通车,通辽至沈阳、通辽至长春的高速公路将于“十一五”期间贯通。
通辽市物流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到1999年撤盟设市之时形成规模,2006年市第三次党代会之后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发展以资源流通加工为核心的物流产业,加快产业延伸、产业聚集和产业升级步伐,建设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流通促进物流产业实现了新的突破。
第一,现代物流主体框架已经形成。通辽市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有力时机,聘请了北京科技大学物流专家组,对全市物流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论证,编制了《通辽市物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以主城区物流系统为物流发展核心,以城关镇和重点镇为节点,辐射内外双环,以铁路、公路相衔接的覆盖城乡的“一核双环四线”物流发展框架,构建了“一个信息平台、两个内陆港、五大物流园区、十大重点物流中心”的物流产业发展体系。“一核双环四线”,就是以通辽主城区物流系统为物流发展核心;以甘旗卡镇、开鲁镇、鲁北镇、宝龙山镇为物流辐射内环,以霍林郭勒市、保康镇、金宝屯镇、库伦镇、大沁他拉镇为物流辐射外环;以国道303线、304线、111线及与其并行铁路线为物流发展大通道。“一个信息平台”,就是尽快建立以电子政务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等基础条件为依托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及全市各类企业的网上交易提供服务。“两个内陆港”,就是以大连港为主、以营口港为辅,建设两个辐射带动通辽物流产业发展的陆地港口,促进进出口贸易,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五大物流园区”,就是综合考虑产业规模、物流存量、物流市场需求和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及环保要求,加快建设科尔沁区工业物流园区、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霍林河物流园区、奈曼旗物流园区和科左后旗非资源产业物流园区“五大物流园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分工和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十个重点物流中心”,就是突出建设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炭物流和木材物流中心、团结路商贸物流中心、通辽批发城小商品物流中心、日升日美物流配送中心、内蒙古科尔沁民族医药物流中心、金港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白音太来果蔬物流配送中心、余粮堡牲畜交易物流中心建设和交通物流中心,提高主城区物流体系对全市物流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通辽市现代物流业取得快速发展,已形成内外双环的主体框架。目前,通辽物流园区、开发区木材市场、煤炭物流园区、霍林郭勒市煤炭物流园区、扎鲁特旗正达粮油交易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开鲁县慧丰物流园区、科左后旗物流园区、霍林郭勒市东阳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已投入使用。物流园区和重点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渐凸显。
第二,大宗物流已形成一定规模。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支柱产业的形成,全市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大宗物流形成了一定规模。2013年全市物流总需求超过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49%。实现物流增加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9%。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物流量发展迅速。2013年全市原煤产量5296万吨,比上年增长27.5%。霍煤集团年产原煤4000万吨,通过铁路发运煤炭占总产量的70%以上。经过建设,通辽市已基本形成蒙东地区能源基地连接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煤炭通道,成为蒙东地区煤炭集散中心。
(2)制造业物流量快速攀升。201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3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工业品物流量达到700万吨,比上年增长28.3%。2008年集装箱发运量突破万箱大关,实现集装箱发吞量1.8万标箱,是上年的2.6倍。
(3)农产品物流量大幅度增长。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亿斤大关,商品量80亿斤,商品率70%以上;牧业年度统计,牲畜商品量901万头(只),商品率63%;林木采伐量45万立方米;化肥施用量54万吨以上。全市30多家较大型粮食企业承担着以粮食收购、仓储、保管、发运,并为市内各大企业提供粮食物流服务的任务。梅花、顺通、万顺达、利牛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可消化全市商品玉米大半。全市粮食物流基本形成了以粮食经销企业与加工企业相结合的运营格局。
(4)商贸物流量稳步提高。全市以生活资料为主的商贸物流量增幅很快,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营业额超亿元的大型商场(城)7家,专卖店斗8家,连锁加盟店1170家。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大批发市场、大商城、配送中心为主的商贸流通物流运营格局。
第三,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已实现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
(1)工业物流已实现由企业自营为主向物流外包为主的经营业态转变。全市大部分工业企业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摒弃“大而全,小而全”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观念,用现代物流理念谋划企业物流,采取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整合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实施企业物流主、副分离,流程再造,有效降低了社会物流总费用。2008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4亿元,较上年下降1.3%,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呈下降趋势。梅花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公司采取供应链的现代物流模式,把400万吨的年采购物流和销售物流,全部以“外包”的经营流程,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包运作,企业不养车队,不建大型库房,年可降低物流成本10%左右。
(2)农业物流已由过去分散自营为主向以龙头企业为主的经营业态转变。例如,清谷新禾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主营杂粮、油料、果仁三大类农产品2.3万吨,通过分检、加工、包装实现流通增加值1900万元,出口创丈突破1000万美元。开鲁县有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订单联农户一建基地”、“合同连用户一占市场”模式,年经营红干椒8000吨,年出口创汇560万美元。一批农村经济人队伍入市进企,联接农户,成为促进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力量。
(3)商业物流已由商家采购向连锁配送经营业态转变。日升日美商贸有限公司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龙头企业,具有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先进仓储装备,便捷的配送体系和分检、加工、包装以及农产品返向物流与商品展示等功能,现已发展连锁加盟店1100多家,覆盖了科尔沁区、开发区和部分旗县,服务半径75km-150km,配送商品2.1万多种,商品配送率达85%以上,配送总额达到3亿元以上。金叶广场有限责任公司是通辽市较大的商城之一,内设1000多个摊位,以“品牌’,为主,年销售收入4亿元以上。连锁加盟配送及品牌的经营业态安全快捷,货真价实,服务到终端用户。
(4)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加快。为创造物流需求,搭建物流平台,通辽市以主城区为重点,在全市各地积极建设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2008年底,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发展到195个,全年完成市场交易额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白音太来果菜批发物流中心、开发区木材交易市场、舍伯吐成峰牲畜交易市场、华明牲畜交易市场和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均已形成一定规模。全市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物流园区8家,在建9家,入驻园区的各类物流企业和为物流服务的企业296家乙城乡集贸市场和物流园区建设,集聚和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为物流企业提供了物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也为区域现代物流产业集合、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5)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随着物流业务从企业主营业务中分离,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加快了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同时一批新型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目前通辽市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发展到131家,其中运输物流企业45家,仓储物流企业56家,物流加工企业8家,装卸企业7家,物流配送企业8家,物流信息服务组织3家。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活跃在物流市场,承担着大量的原辅材料、半成产及产成品的装卸、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
第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通辽市“十五”期间公路建设累计投资140.5亿元,通车里程16120km,其中高速公路201公里,一级路410公里,二级路113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6公里。京通、集通、大郑、通让、通霍、平齐6条铁路在通辽交汇,通辽火车站已建成全国38个铁路枢纽大站和14个编组大站之一。2009年,通辽市力争在六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五条一级路和两个机场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国内外专家普遍认可的物流业理论,特别是对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水平,通辽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存在着“小、差、散、低”等问题。由于资源技能有限,物流服务的效率较低,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网点少、网络化经营水平不高。从业务的覆盖范围来看,业务辐射范围以覆盖本区及周边省区的比例最高,覆盖全国及跨国境服务所占比例非常少。所以某些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差、经营散、管理与服务效率低,物流技术装备和能力有待加强,物流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于发达地区。物流园区建设上还存在“同质化”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是物流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方面作为需方的制造和商贸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束缚,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供方的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严重,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通辽地区部分物流业的服务不仅业务比较单一,而且组织化、专业程度不够。主要集中于单一的运输和仓储业务,而提供货运服务、物流咨询服务、物流加工增值服务的比例较低,真正提供一体化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为数不多,原材料及制成品的物流配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比率也较低。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低,有实力的大物流企业少,信息资源分散,有效的信息资源不能整合共享,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缺乏,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三是物流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调查发现,配套设施相对落后仍然是制约通辽市物流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近些年来,通辽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加快配套建设,但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特别是与周边地区大中城市高速公路网的对接步伐仍然滞后,交通“瓶颈”的制约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就物流企业本身而言,部分物流企业的厂房、运输车辆等严重老化,国家对这一新兴产业又没有专门的倾斜照顾政策,尤其是在信贷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这也是导致物流服务配套设施滞后、产业运行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现代物流业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通辽市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物流业。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
五是现代物流技术应用能力较差。在物流技术的应用方面,仅有部分物流企业利用了电子信息系统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流企业中普通货车所占比例较高,但罐车、冷藏车等专业化运输车辆所占比例较小。普通仓库占被调查企业仓库总量较高,而保温仓库、冷藏仓库、自动化仓库、高层货架仓库等专用库房的比例较小。另外,绝大多数个人消费者也仅利用因特网到网上商店、网一上书店,订购一两本书,使得物流市场的电子商务的推广力度较差。由于受条块分割的体制影响,整合物流资源还存在很多障碍,一部分物流资源闲置。
六是国际金融危机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程度的加深,物流业也受到严重冲击。通辽地区物流市场需求也出现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下跌,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经过几年多的积极应对,特别是在中央和自治区扩大内需投资、通辽市委市政府保企业、保投入、保增收、保民生“四保”政策的拉动下,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在通辽地区正在逐步见底,经济逐步回升,但使物流业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程度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努力,要使物流产业再上新的台阶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合力推动。
(3)大力发展工业物流。近几年,通辽市全面落实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实出抓项目的战略思想,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突破,工业经济社会初见端倪。“十五”期间,全市引进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4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6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尔沁工业园区、霍林河高载能工业园区、奈曼旗工业园区、科左后旗非资源产业工业园区和扎鲁特旗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刺激了对工业物流的需求。然而,通辽市工业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和产业聚集进一步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加大;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进一步提高。这将为通辽市物流业发展提供更大需求。因此,工业物流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积极发展基础物流。通辽综合物流园区的建设,已形成第三方物流的雏形,园区实行的GPS、电子配送、仓储、财务结算等综合经营服务方式,是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建好综合物流园区的同时,按照现代化物流产业建设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和完善全市的物流产业的GPS、电子配送等内容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全面提高吝物流园区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培育“一网多区”的现代物流体系。
(5)努力开拓国际物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通辽外贸进出口总额日益提高。2008年,通辽进出口总额达6821万美元,较“十五”之初增长了179%,其中进口2569万美元,出口4252美元,分别占总量的37.66%和62.34%。通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主要是粮油类产品,且规模较小。另外,通辽属内陆城市,发展进出口贸易受到制_约因素虽然较多,但2008年通辽大连内陆港已建成投入运营,为加快发展通辽的国际物流莫定了坚实基础,只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内陆港建设,努力实现信息、仓储、运输一体化,实现陆铁海联运,通辽的国际物流业发展也一定能够形成规模。
3.重点扶持龙头物流企业,打造拉动物流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针对通辽物流资源分散、物流企业实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应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优化物流资源的配置组合,优先重点培养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在龙头物流企业的带动下,全面推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切实做大做强龙头物流企业。优势物流企业在现有的物流网络、运输和仓储能力基础上除自行投资增强实力、扩大服务网络范围外,还应选择合适的经营机制和合作模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包括通过全资、合资合作、控股和参股、特许经营、重组转型、整合并购、建立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促进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还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到通辽地区落户,在更大的范围内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物流网点,培育自主物流品牌,以形成合理的企业物流运作网络体系。
(2)整合中小物流企业。引导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物流资源的配置组合,推进企业公司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组建一批上规模的骨干物流企业;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开展技术改造,充分挖掘现有物流设施的潜力,构筑企业协作网络,形成行业的主干力量;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的物流需要。通辽主城区特别是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进一步整合煤炭、建材、汽车、农资物流资源,对现有六大物流园区进行功能整合,建成功能优化、结构合理、服务高效的主体综合物流中心区。
(3)制定出台扶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地从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用地、税费、融资、技术、资产重组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设立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基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用于重点物流项目的贴息和投入,引领社会融资,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资金支持,帮助重点物流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添置自动化机械设备,实现信息管理等技术的升级换代,促进物流企业增强经营能力。全面提升供应链理论延伸服务功能,深层次地开展流通加工、多式联运、多点配送和第三方物流服务。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
现代物流是以顾客为中心,按照市场和客户的实际需求,通过敏捷配送实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适应多元化消费的趋势,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所以,各级政府应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推行现代流通方式,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是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逐步提高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二是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快周转。三是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四是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的有机结合。五是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推广现代运输方式,逐步提高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