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要使各种景物协调共存,而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的本质完全相同,都是以场地和区域的景观资源和空间运动为特征进行的整治行为。而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差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深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如今景观的意义已不仅是对人文的崇拜,对野趣融合的要求,更是对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因而,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下文主要针对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一、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在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些缺陷,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一味的模仿,以至丧失自我特色。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乏非常经典的案例,对于这案例我们可以参考,如果条件适合也可以照搬使用,但是我们必须在使用时对这种设计所适合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以及文化条件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使设计与城市更好地融合。如果我们不进行全面的调查,只是一味地盲目模仿,那样不仅不会对城市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还会影响市容,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设计过程缺乏连贯性,造成设计肤浅,不能真实地反映城市的特色。现在存在很多园林设计过分的追求规模或者是华丽感等,这就造成了设计过于肤浅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真正需要。比如说在修建综合性公园、河滨绿带、城市广场时,我们不能只重视施工时间的长短,因为真正优秀的园林设计在短期内是完不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园林设计时间,这样才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园林,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在利益的驱使下,园林设计的建筑单位的设计不具备专业,从而导致园林观赏性较差,缺乏合理性。现在很多园林设计都是由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设计师完成的,这样为了保证自己的方案能够被接受,设计者就不顾科学依据,向领导者推荐那些利润比较高的树种或者是现有的树种,这样就降低了园林的观赏性,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四)缺乏公共参与
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始终维护着人民的利益,于是人民对政府形成了一种信任依赖的关系,另一方面受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公共事务都由政府一手负责,公众很难有机会参与。从而导致城市公共风景园林设计中缺少公众的参与。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的高度集权型和高度计划性,抑制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及个性的发扬和社会批判精神。
(五)缺乏科学的态度以及立足点。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设计时都不尊重科学,对已经设计出的方案也不进行科学的检验,这样就不能保证园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导致修建出的园林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比如说,在有些设计中只考虑了设计的美观性,却没有考虑设计的可行性,这样在实际操作时就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设计方案的修改或者是放弃。
还有的方案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土体情况和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这样在设计时就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所以这种设计是不可取的。
二、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的实施城市风景园林行政管理
风景园林设计方向与地方领导的理念相关性很大,因此作为领导者或者决策者,应该具有相当的专业素养,才能够进行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适度的文化品位,体现对人的关怀和找到独特的创新视角。从宏观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克服浮躁和盲目,反对商业炒作和文化炒作,提倡简约、朴素,反对过分雕琢。针对问题,坚持一条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创作路线。
(二)科学合理地实施风景园林的法规建设
风景园林设计方向,要科学合理的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作为“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受实践的验证,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延续性。才有利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地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完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法规建设,加强实施,保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质量。
(三)加速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
设计者理论知识的丰富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对规划设计的作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完善学科建设,培养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规划设计人才,与时俱进,这才是推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个优秀的设计者,除了要具备科学基础和艺术修养之外,还一定要有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 目前须提高设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
三、节能环保型的风景园林发展方向
(一)提高建筑节能意识
据介绍:全球建筑物每年要用掉40%的能源和1 6%的净水。一般地说,建筑能耗由建筑材料能耗、建筑间接能耗、建筑运行能耗三方面组成。从建筑物开始建造到建筑物废除或建筑物生命终止,减去人为的拆除因素,一般建筑物的生命至少为50年以上。在长期建筑物生命周期中能耗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去除建筑物“多余的”不必要的装饰性构造,如廊、柱、天棚等,楼房通道、建筑层高、房屋门窗、建筑家装等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光、通风、采暖等。
(二)设备节能意识
在公园、风景区,将卫生间的水龙头换成节水感应龙头,尽量使用燃气锅炉、电瓶车船、太阳能照明、节能灯泡、太阳能热水器淋浴洗刷,尽量少建建筑物、增建游览设施,人员来往不多、楼层不高、面积不大的办公楼没有必要设电梯或设置两台以上电梯。另外,合理控制电梯、照明运行时间也是节能降耗的措施之一。
(三)发展意识
风景园林行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门,因此,风景园林的发展,在节能、降耗、环保方面,不能简单地从历年管理经验出发,而必须贯穿于风景园林的整个生命周期,科学而可持续地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和寿命周期为基础,系统地、统筹兼顾地编制节能、降耗、环保型风景园林规划。无论在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时期还是在运营期间,从宏观上控制,微观上把握,对建筑、设备、设施既预留较大的空间,也超前思考,超前决策,减少配套工程的浪费。
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工艺;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方法
风景园林不同于一般性的观赏园林,甚至连景观设计与其相比都欠缺了一点生动性。风景园林的施工设计工艺很是独特,尤其是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风景园林会选择采用天然的、不经雕琢与修饰的植物作园林景观,风景园林追求自然,但在体现自然的同时又会引入人工设计工艺,追求自然与人工的结合。风景园林也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合了生物学、园艺学、文学、生态学、艺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的绿色生物工程设计学,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下面就风景园林的基本特点以及园林设计工艺中关于植物的选择配置方式作详细论述。
1.风景园林的特点
风景园林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常见的如中国的九龙坡城市公园、苏州园林等等。事实上,风景园林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从学术研究领域来看,风景园林其实是一门生物工程设计学科,它囊括了自然地理、生物、植物、生态等生物学科以及园林园艺、文学、美学等艺术学科在内,是一门以生物生态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应用型学科。
比起观赏园艺,风景园林更具空间性,它的空间设计鳞次有感;比起景观设计,风景园林更具生动性,园林内部动植物生命鲜活;比起环境艺术,风景园林更具科学性,它综合了多类学科知识,设计得科学合理……总的来说,风景园林具备了所有其他环境规划或景观设计所不具备的内容,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总目标。
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随着绿色生态理念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渗透,园林设计需以“绿色、生态、环保”作核心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园林设计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园林设计就必须引入绿色植物,合理配置具有生态环保性的绿色植物,以达到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当然,在风景园林中配置植物并不仅仅只是为遵循园林设计要求,还为了增添园林景观的滑协调性和美观性,利用植物来净化园林空气,为休憩与活动在园林中的人们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的活动空间。
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前面提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园林设计需要利用植物造景,还因为植物所具有的净化作用能够净化自然空气,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所以在园林周围造景时,务必要按照相关的选择与配置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工作。需要强调的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与要求,按照特定的步骤、原理和方法进行配置。下面就风景园林施工设计工艺中关于植物的配置方式作详细介绍。
3.1明确园林设计目的,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风景园林设计中,在选择植物品种之前一定要明确好园林的设计目的,有目的性的选择植物的品种与形式。在园林整体空间设计中,要先进行植物群体的设计,只有完成了植物群体设计与配置以后,才能继续对植物单体形式进行设计和配置。也就是说,风景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的选型与配置顺序是:先按照园林设计目的选择植物品种,然后作整体的植物群设计,最后再对单体植物进行配置。
3.2单体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群体中的单体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设计者是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进行设计,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以便将单体植物正确地植于群体之中。
(2)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单体植物冠径的相互重叠基本上为各植物冠径的1/3~1/4。
(3)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奇数,如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这是一条基本设计原理。奇数之所以能产生统一的布局,皆因各成分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反,由于偶数易于分割,因而易相互对立。紧接着应考虑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单体植物的排列原则同样适用。各组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应相互衔接。这样会增加一个布局的整体性和内聚性,因为中组不同植物似乎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此外,在设计中植物组合和排列除了与该布局的其它植物相配合外,还应与其它因素和形式相配合。
设计者在完成群体和单体布局后,还应该考虑到设计的某些部分是需要变更的。在布局中可以采用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但必须与初步设计中选取的植物大小、形态、色彩以及质地等相吻合,同时还应考虑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完成初步设计后需要进行细部设计,主要方法为:
首先考虑的是植物大小之间搭配。应首先确立大中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它们的配置将会对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最大的影响。一旦较大乔木被定植后,小乔木和灌木才能得以安排,以完善和增强乔木形成的结构和空间特性。较矮小的植物就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展现出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由于大乔木极易超出设计范围和压制其它较小因素。因此,在小的庭园中应慎重地使用大乔木。大乔木在景观中还被用来提供荫凉,故在种植时应在空间或建筑物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
其次,考虑的是植物的品种搭配。在设计布局中应认真研究植物和植物搭配,在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在使用针叶常绿植物,必须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这是因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太过于分散,务必导致整个布局的混乱感。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平衡关系,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最好方式就是将两种植物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第三,在考虑植物色彩因素时,也应该同时考虑植物叶丛类型,这也是植物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设计的季节的交替关系,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
第四,则是考虑植物的质地。在一个理想的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均衡搭配使用。质地太少,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比较理想方式是按比例大小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因此,在质地选取和使用上还应结合植物的大小、形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
4.结束语
本文对风景园林特点以及风景园林施工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作了详细介绍,着重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并形成了具体的资料,希望能为同行开展工作研究提供帮助。 [科]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园林设计;空间;方法
绿化不仅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特别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的绿化越来的越受到重视。较之传统的景观,现代的小区住宅园林景观设计更多的以功能需求为出发点,面向广大民众的需求。
1. 园林景观的功能及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的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满足人们游憩、缓解压力、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园林规划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一般包括:了解使用者的心理、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设计应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
2. 园林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平衡。这种设计水平的不平衡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发达程度。一般的发达城市集聚着各方面的精英,存在着大量专门从事于园林设计的人才以及设计团体。同时这里也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思想的产生地,再加上政府的对于园林的投入更佳的促进了景观建设的发展。自然的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其小区住宅的景观设计往往得不到重视,科学 技术较为薄弱,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原理设计的人才,从而造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平衡。
2.2城市小区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考虑。当今的小区开发的规划中往往是将中心的公共绿地作为设计的闪光点,其设计水平一般较高。但是与之配套的其它部分的绿化设计,例如道路的两旁、楼前楼后以及边缘地带则照顾不到。这样就出现了整体的设计水平不均的问题,使得景观整体看起来孤立、凌乱,极大的影响了整体的绿化效果。
2.3城市园林意识普遍不高。园林在城市小区住宅的作用往往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园林景观的战略地位与功能。实际的设计中一味的求大气,而忽略了居民的需求,盲目的追求景观而忽视了景观设计的生态作用与绿地的实用性。
2.4城市园林设计责任意识不强。园林的设计要有科学的依据,不能设计出来的方案不能付诸实施。经常见到的情况是设计出的方案实施起来有难度,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也解决不了。致使不得不更改方案或者半途而废。究其原因是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一味的求新,没有考虑单位的承受力。因此要对照自己设计出的园林景观进行科学性的论证,保证设计的完整实施。
此外实际的园林施工中还存在植物配植分布不合理以及设计盲目模仿,缺乏个性的问题。
3. 园林设计与空间
3.1园林设计空间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园林空间作为园林艺术形式的基本概念,它是由植物,水体,建筑,地形等要素构成的园林空间。根据园林空间的作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广场空间、道路空间、水体空间、草坪空间、林中空地等。 而园林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满足一定的规划目的与用途下创造出有生机、有力度有内涵的园林环境。
(1)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首先是植物:原理植物的配置要按照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达到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与特性。植物的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植物与其它要素,例如假山山石、水体、建筑、道路等之间的配合,另一个就是植物之间的配合,例如注意乔木、灌木、花草的有机结合。这样既实现了立体的园林景观,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以增加植物种类。大乔木要注意间距,花草要选取管理方便,观赏期长久的地被花卉。树种的选取要考虑乡土性、针对性以及景观的稳定相、长远性。同时植物的种类、数量的位置安排要体现出主次之分。
其次是水体:水体设计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流动感,使得动静结合,体现城市的生机与活力。而且居民都对于水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例如河流、溪涧、喷泉等动水,以及水池一类的静水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园林的血脉,艺术性的自然再现。
再者是道路:园林设计中的道路已经不仅仅是满足行走的交通线,它还兼具锻炼身体,欣赏环境、交谈以及休闲养生的功能。路面的材料可以是沥青、石板或者光滑的石块等,道路的设计可以时宽时窄,可以或曲或直,或升或降。道路的设计质量可以极大的影响园林设计的效果,尤其是道路旁风景的设置更应该受到重视。
最后是建筑:建筑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与建筑功能两方面。独立的建筑和环境结合时,环境是建筑衬托,这时候的建筑物的要求很高;当建筑是由建筑群构成的开放性空间,此时多采用分散性的布局,经常用小桥、走廊等建筑进行连接。另外供游人使用的凳子要设置在道路旁,使休息时仍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3.2空间组织。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的构图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侧重点是室外空间的渗透与过度。空间组织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组织形式突出设计的主题,创造出即满足使用的基本功能又可以产生富于变化的风景园林。
(1)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主要有闭锁风景、开朗风景空间、开敞空间、纵深空间与聚景。开敞空间是当人的视平线高于周围景物的空间,这个空间中视线可以延伸到远处,不易视线疲劳;闭锁空间是指视平线低于周围的景物,可视距离有限,但是易于视觉疲劳。因此园林的设计中要注意各种的视景空间的配合,做到合中有开、开中有合。
(2)空间的转折。空间的转折分为缓转与急转,规则式的园林经常用后者,前者需要过度空间,如空廊或者花架之类。
(3)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风景的展示线是既有起景、与结景,同时又有过度空间的一个主次分明、开闭有方的线路。
4.结论:
园林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中的工作即使在创造美也是在维护美。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要求设计者对于城市的自然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熟悉园林设计中各要素的关系,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法与新技术、新思想创造出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
参考文献:
[ 1 ] 金涛,杨永胜.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
[2] 万小南,杨松.关于居住小区环境创新的思考[ J ].科技资讯.2006.( 18 ).
篇4
【关键词】生态极少干预 山地校园 景观规划设计
一、生态极少干预提出的历史文化背景
21世纪是十分重视生态、环保的时代。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环境的恶化在中国大小城市中随处可见,城市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当今时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带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原则是景观走向成熟的表现。生态环境需要先进的文化理念的指导,人工环境的文化形象已经落伍了,人工不去干预或者极少干扰的生态环境才是新世纪的生态文化形象。
二、生态极少干预概述
(一)生态极少干预的内涵
生态极少干预在城市绿地设计和建设中,是指利用原有场地资源,用最少的人力、最简单的元素、最经济的做法,来创造的一个真正节约,并为当代城市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景观。
(二)生态极少干预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生态极少干预主张创造性地将艺术溶于自然景观之中,同时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有效地改变并提升了自然环境。生态极少干预主张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维护其生态服务功能,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和可持续环境。生态极少干预用最少量人工干预、最少的设计和工种,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满足现代城市人的最大需要,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空间。
(三)生态极少干预与极简主义的区别
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提出的极简主义用简约的手法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打破了古典园林的作法,使景观设计走向现代主义。而生态极少干预则是属于后现代主义,是生态艺术的崛起,是生态学意义上的简约,对自然的最少干预但又获得最大的收获。
遵循生态原则而设计最少介入的景观是不需要维护的,而彼得・沃克的景观需要不断的维护,许多植物形态需要不断的修剪。
生态极少干预提倡简约主义不仅仅是形式服从人的功能的需要,不仅仅是去掉装饰,更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对环境造成最少的影响。因为当代景观设计重要的是发掘景观本身,而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景观。
(四)生态极少干预设计理念的核心
生态极少干预的核心是最少干预,就是越来越简洁,最后做到基本上不破坏和不改造,但是又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既避免对原有自然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的功能要求。
三、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一)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极少干预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哲学理念,将山川之美比喻人格之魅力。老子的“道法自然”、阴阳学说(《道德经》),强调人类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提倡“天人合一”。讲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结合,使山、水、城市有机融合,体现一种朴素、健康的生态思想。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使当代校景观与自然演进的和谐关系、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融的灵气得以延续。
近些年来,中国正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市的校园均属山地校园范围。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经济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山城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山地校园生态景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重庆拥有众多高校,如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重庆大学城的修建更使打造山地校园生态景观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极少干预的设计理念无疑为山地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二)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山地校园中,如何把自然的生态状态与户外空间的交通、学习、休闲和美学欣赏等功能设计完美结合是我们在运用生态极少干预于山地校园景观规划中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2.山地校园中,如何采用生态极少干预来利用坡度形成富有层次和立体性的山地特色景观,并为周围创造良好的视觉和绿化生态环境是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
3.山地校园基础场地中原生态植物如何保留,对于地质和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岩石层和土壤层如何处理,是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处理的难点。
4.山地校园要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的结合。每一所校园都承载着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在生态极少干预运用于山地校园景观规划的同时,如何达到生aa态空间与人文生活的有机统一,注重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创造独具特色的山地校园空间也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生态优先、最少干预、注重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一)项目区位及背景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新校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周边入驻大学城的高校还有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共10所院校。总体用地规模约441亩(29.3870公顷)。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和较好的自然禀赋,由于过去基本为农业用地,故自然植被保留较好。前期规划已将场地内几个山丘确定为生态核脉。场地内现有农田、溪流、鱼塘、荷塘,以及竹、喜树、桑树、柑橘、泡桐、黄桷树等植被,此外还分布有种类较丰富的芒、茅等野生草本植物。
(二) 场地规划设计所面临时的问题
1.地形复杂,场地南高北低,属低丘地貌。部分地段可达性较差,使用性差。前期规划中对场地的局部切挖还将形成多处落差较大的堡坎。
2.建筑风格特征不明显。本学院提出“打造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目标,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在结合前期规划的同时,突出学院文化个性。
(三)设计目标
基于以上场地分析,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和山林坡地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校园景观对本地段河流廊道和山林坡地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
(四)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情况,本方案提出了以下构思。
1.遵循生态极少干预原则
我们提出“最小干预原则,以最小的造价,获得最大的收获”,即合理保留场地中部分自然的绿色与蓝色基底,充分发挥自然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通过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满足校园师生的活动需要,创造山地校园景观新体验。
2.提出对场地作分级处理,完善绿色和蓝色基底
结合前期规划并在现场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将场地划分为:植被保护区域。主要位于生态核脉区,严格保护现有自然植被,设计要求工程中不砍一棵树,避免地面的硬化,保持山体的自然形态,对局部山体切挖处,采用生物护坡措施。适当丰富乡土物种,以形成良性自然更替;植被更新区域。主要位于规划建筑、道路周边,工程对原场地地形、植被影响较大,同时可达性也较好的区域。保护原有水域和湿地,修整地形,再造植被,包括增加水生和湿生植物,形成一个有乡土特色的绿色、蓝色基地;人工化景观区域。主要位于广场、绿荫环道、建筑庭院等区域,结合建筑、硬质景观的几何简约风格,有序组织绿化,塑造舒适、高效的环境。
3.设计一条穿越生态区的步行通道,展现校园生态资源
在校园中心区域保留的原生场地中依据地形特征,选择一条最佳功能路线,这条路线是贯穿校园中心各主要建筑及交通要道的景观生态路径,设计了一条平均宽度为1.5米的散步道,穿越自然绿地。平均间隔20米设置休息座、垃圾筒、照明设施,步道沿线休息座、栏杆均采用红色,加强识别性。该步道串接了多个自然景观点,如水池、荷塘、竹园、校友花园、山顶观景台等,增大了场地的可达性,为师生提供一个体验自然的休闲场所,满足观赏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需要。基本上不破坏原生态环境,不改造原状,只在选择的路径中加入极简的几何元素,满足师生在生态自然环境中行走、休息等活动的需要。
结语
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的关键在于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对原有地形、自然河道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在校园景观、师生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黄光宇作品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J].风景园林,2007(2).
[5]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外景观――校园景观[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