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治理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环境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信息化时代的知识管理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们越发感受到信息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为其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繁荣背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如今网络信息总量早已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从过剩的信息中筛选出一小部分符合自己要求的,必将消耗过多无意义的时间和精力。知识管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概念框架,它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为个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甘永成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作用有两个:①将隐性知识更加明晰化,一方面将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分析、综合,得到可直接用于解决问题和决策的知识化信息;另一方面使知识能更清晰、明确地表达或更容易理解、查找和利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网络学习的过程往往是从获取信息开始的。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经过学习者的评估、组织、分析、外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随着知识数量的增加,学习者还应建立起明确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逐步将已有知识归类整理,以便日后的查找和利用。②与他人更好地共享已有的知识,能使知识快速传递到需要的地方,更有效地将思想转化为行动。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知识的价值在于流动。只有通过交流和共享,知识才能获得更好的利用和增值效果。对于个人来讲,一方面共享知识能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取满足感,并赢得尊重和信赖;另一方面对他人共享的知识、经验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助于丰富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创新。
1.2个人学习环境与知识管理的契合性
知识管理需要工具的辅助和支持才能提高人的竞争力。然而,专门的知识管理软件由于占用资源大、运行速度慢、高级功能有限等原因,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随着社会化学习理念的推动和Web2.0技术引发的巨大变革,个人学习环境应运而生,并为网络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创造了新的机遇。
1.2.1个人学习环境从理念上涵盖知识管理
2004年,个人学习环境(PLE)在英国教育技术和互用性标准JISC中心(centreforeducationaltechnologyandinter-operabilitystandards,JISCCETIS)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Harmelen认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够帮助学习者个体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系统,包括建立学习目标、管理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过程和支持学习交流等。实质上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应用和创新的过程,这与知识管理的基础活动是一致的。此外,MicheleMartin构建了PLE概念图。根据学习阶段将个人学习环境分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习行动三个主要方面。通过各类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从而更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效果,这与甘永成所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相吻合的。
1.2.2个人学习环境从工具上支持知识管理
个人学习环境不仅在理念上支持知识管理,它还集合了多种工具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管理。Wiki作为一种开放的超文本系统,模糊了信息创造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学习者可以通过目录检索和全文检索两种方式查阅相关条目信息,也可以创建、修改某一主题,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他人,以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利用。Blog作为信息的获取与平台,结合了网络环境下读与写两方面的信息承载功能,学习者既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又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Flickr、BBS、人人、豆瓣等各类社交网站聚集着海量的志同道合的人群,有利于集思广益;此外,实名制的人脉关系,也为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与资源共享提供了诸多便利。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RSS阅读器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订阅相关的网页内容,大大缩短了查找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近年来,聚合技术逐渐从简单的内容聚合走向了应用聚合,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将不同的站点或应用放在一个页面内进行集成显示。一站式的用户体验,方便了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也给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管理带来了新思路。
2个人学习环境模型构建
进入e-learning2.0时代,学习者不再是单纯的消化、吸收课程者组织的课程教学内容,而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不断创造新内容,并进一步促进知识的传播、应用与创新。如何使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技术给养,并使学习成效发生显著飞跃,是教育技术研究者的研究重点。文章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依据甘永成和MicheleMartin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个人学习环境模型。个人学习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只有把它纳入到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去考察,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要求,有效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主要包含获取加工、交流共享、应用创新三个阶段。获取信息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实现对显性知识的编码化和数据库化,包括获取、分析加工和显示存储等环节,交流共享与应用创新是知识管理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换,通过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提炼和推论,促进知识的有效增值。下面将以学习过程中知识管理的一般流程为脉络,对上述模型展开论述。需要说明的是,模型中知识管理与个人学习环境并不是简单的叠加组合,而是更深层次上的动态融合,人、工具、资源、服务可以为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服务。
2.1获取加工
获取加工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学习者往往根据自己的需求浏览、查找并收集信息。知识搜索引擎是学习者常用的信息获取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其自然语言查询技术,通过输入简单疑问词句直接搜索得出答案。然而,网页上大部分信息资源几乎都是非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形式上的高维、海量、异构与动态;内容上的不完整、不确定、无序与歧义;表达上难以用有限规则刻画;翻译与应用上依赖信息利用主体的感知和理解等。这就需要学习者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和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组织、归纳和整理,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质量较高的知识集合。知识集合只有充分显示出来才能被进一步的利用,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学习者可以利用Wiki、Bl-og等工具进行知识的外在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和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也可以利用电脑或网络云盘等将组织好的知识存储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库。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者应根据一定的规则给信息内容加以标识并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以便日后方便快捷地提取先前资料。
2.2交流共享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多元化网际助学者的集合体。所谓助学者(facilitators)意指一种多身份的存在,他不仅是教师、学科专家或经过训练的辅导者,还应该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学习活动参与者,所有人都应当成为共同体学术性对话的主体之一。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利用QQ群、博客群、论坛社区等应用与助学者之间展开对话,双方可以就某个主题各自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类问题。交流共享的过程涉及到人、工具、服务,自然也涉及资源。然而,信息拥有者习惯于通过“垄断”的方式,将信息、经验作为个人财富的一部分,不愿意把自己最珍贵的知识资源拿与他人共享。这就导致共同体内成员间的交流与共享一直停留在较浅层次,难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与知识共享。为了实现良好的共享效果,学习者应摒弃传统的垄断观念,主动共享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以及各种显性材料,从而获取他人的理解、信任与认同,不断把交流共享提到新的高度与层次。
2.3应用创新
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按其本身的复杂程度,往往被分为个人任务和协作任务。在个人任务中,学生通常在信息获取、加工、交流、共享过程中逐步构建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在协作任务中,学习者在主动承担个人任务的同时,还应与他人共享资源、及时沟通,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一代知识管理强调现有知识的编码化与共享,相比而言,第二代知识管理则更加重视新知识的快速生成,从而提高学习绩效。个人学习环境为知识创新的自然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平台,许多工具,如概念图、思维导图都能够帮助学习者厘清知识脉络,发现关键环节,产生思维跳跃。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累积,借助想象与灵感,学习者就有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的设想与发明。学习者还可以使用Bl-og、Wiki等工具把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从而促进创新成果的生成。个人学习环境和Web2.0的基础是一样的:社会性网络和社区的兴起,强调创新而不只是消耗。基于知识管理的个人学习环境将学习者置身于一个研究创造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不断进行深度思考并展开一系列的分析、探讨活动,这对他们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个人学习环境平台搭建
篇2
关键词:教师心理学素养、职业倦怠、教师发展
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工作压力所作出的应激反应,并表现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的危害不仅在于影响幼儿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它会直接影响到保教质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让幼儿教师乐业、敬业、永葆童心,是每一个幼儿园园长值得关注的课题。
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单调乏味、心理疲劳、家庭负担过重等等,其中工作强度、刻板式管理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园长坚持营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幼儿教师的人性、尊重差异、提高自身的人文情怀,合情合理地建立制度,处理好各种工作和人际关系,将心比心,以人本管理之道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必要的机会,对于预防和化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如何通过营建和谐和的人文环境,以人本管理之道化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以安人之道力求使教师心境平和,身安心乐。
安人之道是人本管理的首要方面,安人之道的本质就是让教师心安、安心。中国人做任何事都求心安理得,只要心安,怎样都可以,怎样都喜欢,所以作为幼儿园园长要把握正当的方法来消除幼儿教师的各种不安心理,力求达到身安心乐。
1、尊重人性,给教师充分的空间。幼儿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是需要被尊重的,人的尊严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能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假定你的事情,自己完全无权决定,被人家摆布,你就不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不能事无巨细地做出许多规定,要给教师充分的空间让教师决定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避免身心被数不清的规定所累。
2、承认差异,务求使每个人心安理得。每个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职业倦怠不是骨干教师才有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没有必要走上同一条路,各自发展,各走各的路,只要自己觉得心安理得,觉得知足常乐就好。没有必要让每位老师都以骨干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可能每个教师都成为骨干教师。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很和谐的组织中,大家才会乐于工作,我们要乐在工作上,因为从一天时间来看,每个人在家度过的时间除了睡觉之外,几乎很短,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如果工作的时候很苦闷,很紧张,很忙碌,让人无法忍受,必然会觉得乏味、疲惫。
4、要使教师自省、自塑。人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能动性,但是这种改变必须要靠自己,否则不能称其为改变。作为幼儿园园长,你不要试图以高压手段改变任何人,但是你可以让她自己改变,如果她自己想改变,她就会真正地觉 、悟。
二、以经权之道使制度管理
经权之道,是人本管理的核心。经权之道就是依照管理的原则随机应变,以不变的管理原则,来回应万变的管理现象,万变不离其宗。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都生活在制度的强压下,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教研制度、备课制度、家长联系制度等等几十种,形形的管理制度就象时期的苛捐杂税一样,大多成为束缚幼儿教师的绳索,使之不得越雷池一步,幼儿教师们为了达到园长的要求,身心俱疲,牢骚怨气满腹。然而制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如何使制度管理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就要借助经权之道。
制度的制订要合情合理,变“必须做”为“需要做”。
――管理要制度化,制度一定要合理。在订立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让教师参与制度的起草、修改、制订,只有让教师自己订出来的制度,她们才会觉得合理,因而更易于主动自觉地执行;不能寄希望于用制度管理教师,使其接受不合理的制度。
――有制度可资依循,但是仍然有待于人的权宜应变。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执行的时候,应该依理变法,做出合理的调整。有句俗话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完全依赖制度,使管理僵化而不能应变,不仅使教师们身陷僵化的制度教条中而无力自拨,而且会使教师对制度产生抵触情绪。
――制度要自生自长,不可以移植。有多少需求,就建立多少制度。将心比心,依据教师的需求来制定制度,教师自然心悦诚服,乐于遵从,顺时顺势而为是制度化的起点。
――制度要适时修订。任何规定适用期一年,因为一年的变化比较小,适时修订制度,是管理制度化的有力保障,否则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加强重点管理,使制度的执行要行之有效。
――以约法三章的方式实现重点管理。约法三章是重点管理,约法三章的重点,就在于把握到要领,也就是抓大放小;在幼儿园管理中,管理的重要方面如目标、原则等不能变,不重要的方面如方法、策略等等都可以让教师在变的过程中去自行把握,磨炼成长。
――养成凡事归纳重点,抓住要点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都在大谈执行力,如果没有抓信要点、重点,制度规定一大堆,大家看也不完,记也记不清,干脆连不看也不记了,根本谈不上效果,反倒导致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牢记二八定律,实现重点管理。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只要你抓住80%,其他的20%无关紧要。我们有了重点,就可以让它有一点弹性,这个弹性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可。
三、以契矩之道营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契矩之道是人本管理之道的精髓所在。作为园长要将心比心,善于换个角度、立场去思考决定事情,用自己的心来感应别人的心,这是矩之道的核心。要做到诚恳,要善于站在老师的立场来想事情、安排工作、处理问题,将心比心,就会正视自己、善待教师。
1、园长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和能力无关,和专业无关,却和态度息息相关,园长要做教师的表率。一个称职的园长,除了具备学识、经验、职业操守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率先垂范,以“明明德”为根本,以“亲民”为功夫,以“止于至善”为目标。
2、审慎赏罚。赏罚有如一把刀,有刀刃也有刀背,所以应本着“赏贵大、罚贵小”的原则,通过“多赏少罚”使教师变惰为勤,变厌为受,自觉地启发内心的良好态度。在赏罚的过程中,要尽量多赏少罚,赏罚要公正,奖赏先从职位低的赏起,处罚先从职位高的罚起;
3、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最终达到有所为。就是说有些事情可以让老师去做,园长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这样使教师倍感自我价值所在;同时也要允许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教师在最大限度内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获得满足感。
篇3
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下,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1 农村经济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1.1 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不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1.2 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需维护。它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2.1 加大基A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出现了瓶颈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
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3 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
3.1 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
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2 是增强服务意识,打造项目投资“绿色通道”。
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才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
3.3 建立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格局。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4 营造功能完善的发展环境,在经济环境治理工作上实现突破
4.1 是将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党群、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及其它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分别下达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
篇4
社区准备把招商引资当作快速推进“兴居强区”战略的第一要务来抓,打着“尽我所能,您说我办”的招商口号,动员全员招商,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采取“五个一”措施跟踪服务,全力培育招商引资环境,广辟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社区上下兴商、安商、富商和全民招商引资蔚然成风。
一、强化责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我们准备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设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专人负责招商引资工作,下发了《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签订招商引资责任状,实行年度绩效挂钩,按月督查,按季考核,年底兑现奖罚。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有压力。
二、筑巢引凤,培育招商引资载体。
我们准备成立优化投资环境领导小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建设,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努力营造稳定的治安环境;在全社区营造“你投资、我欢迎,你办厂、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人文环境。同时,加大投入,加强投资硬件建设,筑巢引凤,美化、亮化社区环境。从而,功能较全的硬件环境、勤廉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定团结的治安环境和全居招商兴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组成社区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招商引资载体。
三、广辟门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我们准备收集整理社区在外贤人能士档案,建立社区招商引资资源库。动员全居居民发扬“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历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大力招商引资,利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亲情招商引资,积极动员通过社会关系网招商引资,以情感商。同时,主动走出去,邀请外地老板到社区投资办厂。
篇5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和开展逐步呈现完善趋势,环境治理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在社会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分析主要从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的基本发展状况和进一步优化措施入手,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体系能够科学实施。
1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众多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来看,环境项目工程的治理,能够进一步美化社会外在环境,同样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使社会经济结构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最大特征是管理层次性和管理精确化,环境工程的建设范围广,涉及层面多,实现环境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人力资源应用、科学技术应用的综合创新,推进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2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相对狭隘
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的管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从建国初至今,环境工程项目取得的成效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出来。社会经济发展速率逐步监加快,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也逐步提升,传统的经济管理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完善程度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从我国当前环境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相对狭隘。环境治理从广义方面可以概括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从狭义的角度进行换分,可以分为陆地、海洋和大气方面,但当前,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措施时,对陆地、海洋以及大气环境治理仅仅停留在环境治理表层,环境项目管理的管理范围相对狭隘,使社会环境治理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治理现象,不利于社会环境发展的长远发展。
2.2环境管理的目标明确性较低
我国地理资源辽阔,充裕的天然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资源,但同样也带来了环境治理难题。由于我国地理资源丰富,国家实施环境工程时,无法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因此环境工程治理的方案、治理法律等具有概括性特征,但环境工程在实际执行中,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对环境工程计划的深入理解,出现管理措施与环境管理工程相脱离的情况出现,环境工程的目标实施的实践性降低;此外,我国当前的环境管理工程计划实施的详细步骤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地区的环境工程采用“现场监测,现场治理”的措施,环境治理的目标不明确,环境工程项目实施缺乏明确的管理顺序,环境工程开展杂乱无章,不利于社会环境管理的长远发展。
2.3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不畅通
环境工程开展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社会经济管理结构,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由于我国地理资源辽阔,海洋面积和领空面积广阔,环境工程开展的项目管理实施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融合,需要不同部分的信息相互借鉴。但从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地环境工程实施的基本信息交流与融合的完善程度较低,信息资源二次应用水平较低,管理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应用的实际作用性不大,甚至出现部分偏远山区环境工程开展信息闭塞的情况;另一方面,环境工程的信息应用管理水平和应用信息划分的明确性较低,不同地区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人工管理所占的比重较大,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程序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性较低,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的畅通性受到严重阻碍。
3优化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
3.1实现环境工程范围精细化管理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规律同步,实施环境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基于传统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项目管理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科学划分,从而达到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保障项目管理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环境项目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体现在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精细化管理。为了实现环境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逐步深入环境项目管理的深层,拓展环境管理范围,强化环境项目管理的范围逐步精确化、系统化,最大限度发挥环境工程的实际意义。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依旧当地地理环境,将环境工程实施的范围逐渐从地表土壤成分检测向地下水位检测与保护过度,推进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逐步加深。
3.2实施环境目标层次化管理
精细化环境管理在环境工程中的实施,不仅需要对环境管理的深度深入挖掘,为了保障环境治理的作用,依旧环境工程开展的实际作用,做好环境管理目标层次性划分,环境工程项目中的子项目都具有不同的目标性吗,同时,各个子系统中又拥有主项目的基本元素,保障项目工程的整体性和项目实施的层次性。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结构精细化管理,依旧不同环境项目系统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环境项目开展进行层次性划分,使当地环境工程的开展系统性的开展,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做保障。
3.3现代治理手段的科学应用
环境工程实施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始终坚持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并逐步对环境工程开展进行完善。现代科技手段逐步成为环境工程开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了环境工程实施逐步脱离人工管理,实现智能化监测的发展新趋势。例如: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和智能检测系统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进行雷达监测,系统智能化检测的数据精确程度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大大提高了环境项目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我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4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分为自然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部分。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实施管理的高效性,一方面,实现环境工程中自然资源系统化、层次化管理,实现环境工程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式发展;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实施中积极做好,环境管理人员应用的科学划分,为环境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动力。例如: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对当地环境工程项目中人员依据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调配,使当地环境工程实施作用和实施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提高,为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新方向的引导。
4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坚持的原则
4.1整体性原则
环境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应当注重环境工程建设中部分建设与整体建设相一致的原则,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入手,把握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从而为环境工程治理提供完善治理顺序,例如:对我国黄河地区中水资源治理中,需要从黄河流经的区域入手,从整体上把握环境工程这里的源头,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结构入手,实现环境治理整体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2科学性原则
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对环境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管理,从环境治理的基本治理问题精细问题进行处理,实现环境工程实施的开展在社会整体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性增强;另一方面,环境工程治理实施精细化管理也需要遵循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社会环境工程的开展要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治理措施,对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环境相结合,从而为环境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专业的规划管理,保障环境工程的实施与开展对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实现环境治理中人文环境建设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完美融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工程实施中的体现。
5结束语
环境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优化环境治理的实施方案现,保障环境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有序、目标明确的顺利实施,提高社会环境治理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生态化发展。
作者:杨小浩 单位:河源市污水处理厂
参考文献:
[1]信强.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和思想在中交地产工程项目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黄培益.精细化管理在产业地产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5.
[3]张志民.以现金流为核心的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苑庆民.唐山曹妃甸二十二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3.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周边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周边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攻坚工作,确保省级美丽乡村的申报及审批,结合、综合我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及任务
2020年,着力解决社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进本辖区内的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行动。
二、工作范围及重点
1、社区内公共区域。一是省道、市区道路及潇湘汽车城沿线;二是通组公路及沿线;三是河道、小溪、渠道沿线、水库周边及内其他公共区域。
2、社区内主次道路沿线、组道路沿线、水渠、河道、小溪、水库沿线的农户门前庭院卫生。
3、中心城区周边乡镇和城乡结合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内容为“三改、三治、三化”。其中,“三改”即改水、改厕、改陋习,“三治”即治垃圾、治污水、治空心房,“三化”即硬化、绿化、序化。
(1)改水:全力推进全的城市自来水供水工程尽快实施。
(2)改厕:加快改(新)建农户卫生厕所,确保农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确保公共设施的运转。
(3)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全面推行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村支两委人员片三包责任制、辅警、党员、组长到户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洁员公共区域保洁和各通组道路及村级活动中心等日常保洁责任制、每月明星卫生户评比、每月最差卫生户、好儿媳户评比、五好家庭户评比、党员示范户评比和环境卫生保洁宣传制度等,引导群众文明行为,做到垃圾入桶,做到自我做起,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从源头上减少农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
(4)整治垃圾:整治范围内农生活垃圾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完备的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
(5)治污水:以河塘沟渠、排水沟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制。
(6)治空心房:按照“拆、建、管”并重的思路,加强庄规划,全域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
(7)硬化:加快通组道路建设,实现整治范围内所有村民小组通水泥(沥青)路。
(8)绿化:加强村庄周边、庭院宅旁、村内道路、河渠两侧造林绿化。
(9)序化:加大内秩序和农户家庭庭院管理规范化整治力度,开展清理整顿电线、网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为主要内容的缆线整治,开展“牛皮癣”清理行动,开展物品乱摆乱放和车辆乱停乱摆整治行动,确保区域内摆放有序。
三、工作原则及思路
(一)工作原则
1、严格落实社区干部包组责任制,按照分工胡小勇负责1、2、3、4、5组,蒋负责6、7、8、9、10组,蒋负责 11、12、13、14组,张负责15、16、17、18组,唐负责19、20、21组,辅警及组长、党员负责自己各组及到户的农户环境治理等相关工作。
2、各包组村干部负责自己所包组内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辅警及组长、党员负责自己各组及到户的农户的庭院摆放及卫生。各包组村干部必须每月组织辅警及组长、党员入户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及评比等,如平时需组织人员、请工等,必须到村委会请示,及时由村委会组织人员调配、请工等,并做到每天汇总到居委会备案、登记,所需费用由委会开会集体研究决定并在每月的党务、村务监督月例会进行通报。
(二)工作思路
第一步为集中突击整治阶段,即从1月份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对辖区内工作重点部位及各组的陈年垃圾、新增垃圾进行一次大清扫、大清除;第二步为长效保洁阶段,即在完成第一步集中突击整治的基础上,村委会充分研究,严格落实区域包岗责任制,党员、辅警、组长到户三包责任制,合理安排组织保洁,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确保公共区域及公共沿线区域农户保洁常态化,坚决做到不留一处死角;第三步为根据市区工作安排和工作需要,全面推进各组和农户的门前及周边卫生,全面落实各户门前村干部、组长、党员三包责任制。
四、成立机构,强化保障
成立社区人文环境治理专项小组,由社区书记胡任组长,社区主任蒋任执行组长,其他居委会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副组长,辅警、党员、组长为成员。
五、考核奖惩办法
凡村干部所包的片环境卫生在市、区检查中被通报的,每次罚该包组干部200元,并由该干部自己出资请人整改到位,辅警、党员、组长陈勉谈话并做出书面检讨。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与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关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三是存在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四是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五是一些政府部门服务质量不高,有关要求服务的一些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一些行业存在不正之风;七是一些部门执法不规范;八是信用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表明,我市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力塑造招商、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起“抓软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经济发展必须抓软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软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文明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势的重要标志。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二要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四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五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篇8
[关键词] 青岛市;绿色GDP;资源耗减成本;环境治理成本;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6-0039-05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虽然综合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成果,但是没有反映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价,尤其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代价。近年来,绿色GDP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已越来越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之一。绿色GDP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它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①因此,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计算成为绿色GDP计算的关键所在。绿色GDP不但能够反应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能反应其质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的必然选择。测算绿色GDP,认识到经济发展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负效应,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制定相应政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改变当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现状,避免资源和环境问题继续恶化给经济增长带来不良后果,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借鉴国际上较为通用的SEEA体系对青岛市绿色GDP进行核算,以期对青岛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青岛市概况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的咽喉部位,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腹地广阔。它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是面向世界的国家重要区域性经济中心。其所在的山东半岛经济区(8市)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经济区,居全国第四位。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青岛周边有19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 615.6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7%。[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青岛市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青岛市是中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95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远少于世界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绝对缺水标准。[2]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使用使得青岛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形势十分严峻。所以,对青岛市绿色GDP进行测算,认识到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环境的破坏对经济增长的副作用,对于青岛市制定相应政策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青岛市绿色GDP核算研究及应用
SEEA体系即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Accounting),由联合国于1993年首次公布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内容所构成,主要讨论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的估算方法,并着重将有关核算结果应用于调整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②本研究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SEEA体系来核算青岛市绿色GDP,即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将资源和环境系统纳入到核算体系之中,以成本法计算自然资源耗减,以治理成本法核算虚拟治理成本,从而计算环境治理成本。计算公式为:
绿色GDP = 传统GDP-资源耗减成本(CR)-环境治理成本(CE)。
(一)选择核算要素
全面计算绿色GDP需要全面统计自然资源的损耗情况,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耕地资源、湿地资源、海洋资源等。但由于目前统计制度还不够完善,难以获得个别要素的统计数据,故本文在自然资源的核算要素方面仅选取较为重要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环境治理成本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关键。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是由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包括废水、废气(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3]而青岛市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占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绝大多数比例,如2010年工业排放二氧化硫8618972吨,占该年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7643%;工业排放烟尘1296711吨,占全年烟尘总排放量的5596%。③所以在本文中,环境治理成本的核算仅统计工业排放污染物的虚拟治理费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28卷第6期魏振香,等:基于SEEA体系的青岛市绿色GDP核算初探(二)确定核算方法
自然资源的耗减成本采用成本法来计算。对于水资源来说,统计青岛市2006—2010年历年的年均供水量与每单位体积水的价格。由于青岛市实行的是阶梯式水价定价办法,对不同水源和类型用水实行差别水价,且供水价格方案自2005年6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未作调整,故本研究采用居民用水价格,该价格为250元/立方米。对于矿产资源来说,本文将青岛市历年的矿产资源使用情况统一折合为综合能源消费量,以标准煤单位计量,再统计历年的煤炭单价,通过折煤系数计算出历年标准煤的价格,二者乘积即为矿产资源的耗减成本。
环境治理成本采用治理成本法。青岛2006—2011年的统计年鉴显示,青岛市历年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危险废物皆为0,故本文仅研究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对环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治理成本理论上应为该地区该年度为治理环境所付出的实际支出,但从现实来看,治理环境的实际支出并未使自然环境完全不受排放污染物的影响,例如,为了使工业废水经处理后达标后再排放,青岛市于2010年投入35475万元资金,使得该年排放的952118万吨工业废水中,940139万吨是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但是还有另外11979万吨工业废水是不达标就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③所以,本文对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的治理成本核算采用的是虚拟治理成本核算方法,先通过该年实际治理环境支出除以该年该类型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量,得到达标排放单位治理成本,再乘以该污染物该年的总排放量,得到该污染物的虚拟治理成本。以工业废水为例:
MCW=TCW/TQYW(1)
VCW=MCW×TQW(2)
式中,MCW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单位治理成本,单位为万元;TCW为治理工业废水的实际支出,单位为万元;TQYW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单位为万吨;VCW为工业废水的虚拟治理成本,单位为万元;TQW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单位为万吨。
青岛市绿色GDP核算要素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表1青岛市绿色GDP核算要素计算方法
项目D核算要素D核算方法 资源耗减成本(CR)D水资源
矿产资源D耗减成本=25元/立方米×年用水量
耗减成本=该年标准煤的单价×年标准煤耗用量 环境治理成本(CE)D工业废水
工业废气D虚拟治理成本=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单位治理成本×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虚拟治理成本=工业废气达标排放单位治理成本×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三)收集相关数据
1. 水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
自2005年6月1日起,青岛市居民供水价格调整为250元/立方米,并延续使用至今。通过收集青岛市2006—2010年水资源的耗减情况,结合居民供水价格,测算得出青岛市历年的水资源耗减成本,如表2所示。
2.矿产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
由2007—2011年青岛统计年鉴可知,2006—2010年的煤炭价格分别为:30155元/吨、33008元/吨、35630元/吨、35012元/吨、36836元/吨,由于煤炭折算标准煤的系数为07 143,故得到历年的标准煤价格,分别为21540元/吨、23578元/吨、25451元/吨、25009元/吨、26312元/吨,最后测算得出青岛市历年的矿产资源耗减成本,如表3所示。
3. 工业废水治理成本的核算
青岛市2006—2010年的工业废水排放及治理情况如表4所示。
5.绿色GDP的核算
综上所述,整理得出青岛市2006—2010年的资源耗减成本(CR)和环境治理成本(CE),如表6所示。
6.小结
从核算结果来看,青岛市历年的绿色GDP随着传统GDP的增加而增加。这一方面说明青岛市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青岛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经济。虽然历年的绿色GDP在传统GDP中占有绝大多数比例,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成本很小。因为本文所统计的核算要素有限,且仅采用了环境治理成本来核算环境遭到破坏的经济损失,但这只是对经济增长所引起的负面效应的最低估计,实际上的环境成本远不止于此。[4]即便如此,本文对青岛市绿色GDP的核算仍然对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基于绿色GDP核算的青岛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本文对绿色GDP的测算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较为真实合理的GDP数值,而是为了通过调查分析最终发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弊端,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使城市今后得到更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5]青岛市是一个资源偏少、工业结构偏重的制造业城市,只有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根据本文对青岛市水资源历年耗减成本的核算发现,2010年青岛市水资源耗减成本比2006年增加了1437%,这大大降低了绿色GDP水平。青岛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虽然引黄济青工程大大缓解了青岛市的缺水难题,但仍然未能改变青岛市长期缺水的现状。据统计,青岛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供水缺口为26万立方米/日。除此之外,其他自然资源也是保证人民生活、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因此,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海水资源充足,可利用海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利用海水、当地雨水资源及再生污水,将其用于企业冷却、城市水循环、农业灌溉、绿地灌溉、冲厕、消防等。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广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可循环的发展模式,降低每万元产值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6]同时,应大力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二)提倡清洁生产,减少污染,降低排放
根据本研究的统计,青岛市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量巨大,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由此而产生的污染物治理费用也降低了绿色GDP水平。因此,要想确保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实行清洁生产。
一是要适度提高排污费标准。青岛市对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偏低,污水排污费的收费标准是090元/污染当量,而据本文测算,2010年的废水达标排放单位治理成本为312万元/万吨,即312元/污染当量,每单位污水的排污费用远远低于单位污染物的治理费用,这从客观上鼓励了企业宁愿交纳排污费也不愿积极治理污染。
二是要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受传统产品的影响,目前对企业开征的主要是资源税,现行税制中关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还未开设独立税种,因此,应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增设对环境污染税种,加大调节力度,扩大调节范围,以调动污染者治理环境的积极性。
(三)促进第三产业升级,实现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据《2011年青岛市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青岛市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已由2010年的49∶487∶464调整为46∶476∶478,第三产业比例略微超过第二产业,但第三产业的优势地位仍然不突出。应在保证自然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继续发挥第二产业对于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电子、汽车、造船产业等大的产业集群,同时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扶植和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地区品牌,丰富产业结构层次,实现国民经济由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7],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升级,使青岛市三大产业间实现良性互动。
(四)建立以绿色GDP为基础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传统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以单纯的GDP增长作为衡量的基本指标,造成了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的现状。所以,应将绿色GDP纳入青岛市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改变过去只重经济指标而忽略环境效益的政府业绩评价方法,使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青岛市党政官员的政绩观,并使政府对官员的考核变得更为科学和全面。
注释:
① 参见.
[2] 廖洋,郭娇,丁晓丹.青岛水资源利用率达合理值极限[EB/OL]. (20110323)[20120520].?id=242635.
[3] 程士富,刘倩.绿色GDP的核算与验证[J].统计与决策,2010(24):710.
[4] 李浩.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绿洲农业绿色GDP估算——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2):200203.
[5] 温怀德.杭州市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110113.
篇9
一、注重宣传先行,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是石家庄文明城创建的群众基础
1、抓宣传动员。社区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共建联席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机关、非公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广播、楼组长会、党员学习日、计生入户宣传、综治上门走访,以及社区举办的街头宣传演出、文体活动等各类活动,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机关干部、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抓队伍组建。社区结合本辖区对接的省直机关单位多、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强与省直机关党工委以及老干部处的联系,积极调动党员志愿者和老干部这两支队伍。由社区党委牵头,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活动队伍。以石家庄西里社区为例,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该社区共组建了6支志愿者队伍:学雷锋志愿者、扶贫助困志愿者、家政服务志愿者、敬老服务志愿者、关爱残疾人愿者、关注农民工志愿者等。这6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单位小区、街头巷尾、新村楼院,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真正发挥志愿者的功能作用,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立足本职,不断开拓进取,为建设和谐社区作出应有的努力。
3、抓网络建设。为了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工作队伍,社区专门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共建单位作为主体纳入到成员中,形成了由社区党委牵头、共建单位主动参与、居民群众自愿加入的良好的志愿服务工作氛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使志愿服务的活动更有效。社区还制定并实施了开展社区党员、青年志愿活动的工作方案,使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4、抓发展模式。做好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安排,社区规范做好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的工作,对内容填写及选择服务项目进行详细说明,为社区广大党员居民进行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提供便利,使广大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从此有了志愿服务的“身份证”。
二、注重丰富活动,发挥志愿服务示范效应,有利于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水平
1、提升居民素质,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具有创新精神,结合时尚元素,以特色凸现亮点,主流价值观充当着整合社会,构建有序生活方式的基本媒介。其中,守法是重点,诚信是关键,知礼是基础,石家庄市文明城建设应在这方面开展教育,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居民自觉遵守法律,依法保护居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把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主线,切实抓好居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居民树立“住在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美化石家庄”的主人翁精神,自觉同各种不法现象作斗争。正确引导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维护好社区秩序,确保实现社区的安定团结。才能提高社区、城市的知名度,增强我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改善人居环境,居住环境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标,它包括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和经营理念等方方面面。人们生活在高楼里,生态环境的优化不仅取决于水、空气、食品质量的改善,更取决于生活环境的美化,社区街道的清洁,控制噪音、光污染和电磁辐射等污染。还应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上,从人文环境来讲,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预防和打击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机会均等的环境,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环境治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还应加强环境文化教育和环境道德建设,创造一种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对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强化组织领导,居委会自身建设尤为重要,要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区街制定创建的工作大局,突出重点,创新载体,求真务实,持之以恒。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自律;配合相关部门执法单位,加强社区管理是他律。自律他律相结合,不断促进社区的文明程度。以居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出发点,牢固确立“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持之以恒,从而,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石家庄文明城创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实践调研中充分认识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各个社区将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继续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不断探索开展志愿服务的新思路,走出具有石家庄社区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路子。
篇10
笔者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首先需要地方政府编制一系列的规划来指导村庄建设,通过相关的规划把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整合起来,实现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别,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别并不完全等同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个提法确实非常诱人,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认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真实含义是城乡同质化发展,实际上是通过农村的城镇化,把农民转换为市民、农业转换成工业、农村转换成城镇,也就是通过消灭‘三农,来达到同质化发展的目标。在这种发展模式指导下,有可能引发农村建设的大拆大建”。实际上,城与乡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只有认识这种区别,实行差另Jl化规划建设,才能实现城乡的互补发展。我国只有极少数地区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一般是大城市的近郊区或西部牧区,因为只有这些地区的农业用地能很快或已经转化为建设用地或者工业用地,而牧区因退牧还草的政策需要也适应于这种发展模式。其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城市和农村在基础、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有〕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也大不一样,因此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必定有别于城市。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村庄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标准自然就不能等同于城市。再次,在编制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尊重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出特色发展之路。这一点在实践中的运用对从事城乡规划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来说尤为重要。《意见分的第四点就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的任务,并在第十六、十七条明确提出了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要求[2]。换句话说,村庄规划的关键在于对旧村的整治。由此可见,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应该立足于现实的情况,运用国家的政策扶持,利用环境特点,引导村庄发展,缩小村庄在经济上、生活水平上与城市的差别。但是,这并不是要改变或消除城、乡在物质空间环境上的差异,而是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出区别于城市的物质生活空间,注重农村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走有特色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实际上,农村的田园风光正是其区别于城市的特色体现。
村田溅U应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2008年初,广州市规划局提出了“一保一治两提升”的工作重点。“一保”,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尽量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不盲目改直道路、不改变河道的自然流向、不破坏历史文化风貌,对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古树名木、风水塘(林)等提出保护、修缮与合理使用的对策。“一治”,即环境整乡台重点在于“三清、四有、五通”,包括二清理环境卫生死角,清理沟渠池塘,清理乱搭乱建;有排污处理系统、有村民活动公园、有垃圾池等环卫措施、有绿化林带;通自来水、通进村的村道、通电信、通电视、通公交车。“两提升”,即市政设施的提升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就是要统筹安排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点,配套完善中小学、托幼、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公共活动场地、文化室、宣传报寸岑萄勿忽完善电力、电信、给水、雨水、排污等综合管线。由此可知,村庄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多的,而各地基础条件和发展模式的不同就会造成村庄规划编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由于村庄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有着根本的差别,因此“一保”就成了广州市村庄规划首要的工作重点。新农村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在村庄规划工作中被看作是重中之重。
广州市番禺区村庄规划实践
广州市番禺区虽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经济较发达,但是各个村庄由于地理区位的不同,其经济发达程度不一,村庄呈现的态势和风貌也有着明显区别。该区村庄大致可分为三类:城中村、城边村和夜时水其中农业村与城市的区别最为明显。番禺区榄核镇的大部分村庄就是典型的农业型村庄,农业是经济主导产业,村民依河涌而居,一眼望去满目尽是美丽的绿色田园景象。规划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村庄制定相应的规划标准,但可在统一的规划指引下对村庄的类型进行划分,制定不同的规划侧重点。番禺区城中村与城市的差别仅仅在于建筑质量、生活环境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村民的生活模式基本与城市居民相同,该类型村庄的城市化是必然趋势,其管理体制也将逐渐被取消而终被纳入整个城市的管理体制中。因此,该类村庄的规划编制应朝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进行,重在发展。城边村由于其区域地理位置导致村庄功能向城市功能演变,与城中村不同的是,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土地政策导致其管理体制不能向城市转变,同时在风貌上与城中村亦有明显的不同,呈现“半城半田”的局面,因此该类村庄的规划重在控制而不是发展。农业村是典型的传统村庄,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对象,其发展模式与城市有着根本的区别,国家对农业村的政策及其管理体制与城市是完全不同的。2007年10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就单独明确规定了村庄规划的内容。因此,该类村庄规划重在控制和整治,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强人居环境治理。由于农业村距离城市相对较远,与城市在空间形态上存在明显区另Jl,自然环境景观也就成了村庄与城市最明显的区别要素。仇保兴副部长曾谈到:从景观特征看城乡之间的具体区别在于,农村、农业的景观自然、宽广、富有情趣和传统,而在城市则是现代、文化、娱乐和多元的。他在《新农村建设如何建立城乡协调的发展模式?》一文中强调:“城乡景观要素结构要合理化,城乡景观特色应该互补”[3]。番禺区榄核镇的大坳、坳尾、大生、九比、平稳等农业村田园风光十分优美,是不是可以朝着这样的思路去发展呢?在编制规划时,规划师除了对硬性规划数据进行收集之外,还应展开在软科学方面的研究,如协调环境、突出特色、强化视觉效果等。此外,规划师还借鉴国内其他省、市、地区的一些成功案例,并以此验证分析的理论结果。例如,在浙江省、上海市、成都市等地的一些乡镇,正在进行与城市差别化的建设和整治,造就城市里没有的景观:以庭园菜地、丝瓜藤、葡萄架、竹林小径等,吸引大量城里人到农家去度假,发展“农家乐”。浙江省安吉县采取“不拆一座房、不拓宽一条路、不填一条河、不砍衬黝护,的“四不”原贝lj整治村庄,农民自己粉刷房屋外墙。整治后的乡村面貌优美和谐。县政府还用“以奖代拨”的方式支持村庄整治。借鉴这些经验,番禺区榄核镇村庄规划提出了“不占农田耕地、住家面水靠田,建筑分类整治,河涌清淤绿化、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重塑历史文化、凸现岭南水乡特色,探索村庄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
- 上一篇:建筑材料行业前景
- 下一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