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理学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物体本身具有的生物周期称为生物时钟,一天之内有昼夜节律性变化,即有规律的波动,已知的有体温、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等,这种波动常与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直接有关。祖国医学中的“子午流注”理论,为时辰药理学和时间治疗学提供了理论依据。清朝叶天士更是提出:“早温肾阳,晚补脾气,晨滋肾阴,午健脾阳;晨补肾气,晚滋胃阴;早益肾水,卧宁心神”,而早在((黄帝内经》以前的祖国传统医学更是有“晨服参茂’、“夕用六味”的表述,可见中医时辰药理学的历史远源流长。
2中药时辰药理学的发展时辰药理学包括时间药物动力学和时间药效学,前者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时间节律性,后者则着重于阐述药物对机体效能的时间节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时辰药理学的原理,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1时间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时间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的时间节律性,并通过研究结果揭示不同药物的各自时间节律,进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2.1.1酶活性的时辰节律性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生化反应,其中大多需要酶的参与,酶的活性变化对药物的代谢、排泄等各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并最终导致药效的变化。研究发现:大多数啮齿类动物的肝药酶在午夜2点左右达到活性的峰值,然后逐渐降低,至午后2点活性达到最低。对于经肝药酶代谢失活的药物而言,2点和14点给药效果将有明显差别:2点给药,肝药酶活性大,药物代谢失活的多,所以药效较14点给药要弱,所以这类药物最好要在午后2点左右给药,以减少药物的降解,利于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相反,需经肝药酶代谢激活的药物,最好选择在午夜2点左右给药,但鉴于此时间多不便于执行,可以选择临人睡前服此类药。
2.1.2药物吸收的时间节律性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在不同时辰给予大鼠相同剂量天麻素,结果显示上午8点左右给药的一组的达峰时间最迟,效果也最差;而晚间20:oo点左右的一组达峰时间最快,故可见此时间给药,天麻素的吸收最好,见效最快。这可能于大鼠的夜间活动多,各种功能活跃有助于药物吸收.
2.1.3药物排泄的时辰节律通过近年来对药物排泄(尿液、粪便、汗、唾液)时间节律的研究,发现很多药物排泄具有独特的时间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定时采集饮酒人员的尿液和血样,并分析测定其中的酒精含量,发现酒的体内代谢排泄随时间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其总体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排出量在下午14:oo至20:oo这个时间段最大。
2.1.4中药成分的时间药动学研究有人对大鼠做过青藤的有效成分:青藤碱的药动学研究,分别在早7点和晚7点给予相同剂量,给药后在特定时间点采取血样和脑组织,测定其中的青藤碱浓度。结果:早7点给药的C~,AUC,K等参数大于晚7点给药的一组[3]。表明青藤碱的吸收等在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特性。
3时间药效学的研究
时间药效学研究的是药物对机体作用随时间变化而不同的规律,很多疾病本身的变迁和表现就具有周期节律变化,生物体内的内分泌系统本身就是在一个大的生物钟控制下的表现周期特性的系统,由此导致时间药效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最近几年,中药时间药效学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伴随着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日臻完善,取得了很多有关中医时间药效学的成果。如:科研人员通过择时给予大承气汤观察小鼠的泻下情况,发现以子时(O点)起每隔6小时给药一次的情况下,泻下作用最强的是卯时(6点)给药组,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41但由于时间药效学研究的生物体内影响因素多,而且不同影响因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时间节律,加之体内内分泌的时间节律影响,故现在时间药效学研究开展的还不是很深人和广泛。
篇2
PK/PD基本概念
PK和PD是药理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PK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其内容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而PD则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其内容为药物剂量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
过去PK与PD被认为是两门分离的学科,如果要了解、评价、判断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时,用PK与PD分开考虑获得的信息显然并不全面,只有当了解了被测浓度和药效或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时,PK研究才有意义;同样,PD研究也只考虑了浓度效应关系,未考虑效应室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而PK/PD结合模型能描述和预测一定剂量方案下药物的效应时间过程,科学地揭示药物剂量、相应时间与机体的效应关系。目前随着对药物效应时间过程进一步了解,PK/PD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抗菌药物治疗学的研究热点。
抗菌药物的PK/PD参数
在抗感染治疗时,能否获得预期的结果有赖于药物一人体一致病菌三要素,亦与确定给药方案密切相关,而PK与PD又是决定三要素相互关系的重要依据。最新抗菌药物PK/PD参数的研究,对不同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方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这些参数主要有药动学参数、药效学参数及PK/PD结合参数。
药动学参数①血浆半衰期(t1/2):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②表观分布容积(Vd):在假设药物均匀分布于各组织,其浓度与血液中相同的条件下,药物分布所需用的容积。③清除率(CL):指单位时间内整个机体或某消除器官能消除相当于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药物,即单位时间消除的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④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简称曲线下面积):给药后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成曲线,坐标轴和这条曲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对于同一种药物可用它比较吸收到体内药物的总量。⑤药峰时间(ttmax):指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出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⑥药峰浓度(Ctmax):指药物吸收过程中的最大浓度。
药效学参数 ①MIC和MBC:反映的是抗菌药在体外的抗菌活性或抗菌潜能,两者值比较接近时说明该药可能为杀菌剂,但不能反映抗菌药在体内抗菌活性的时间过程。②抗生素后效应(PAE):PAE的大小反映抗生素作用后细菌再生长延迟相的长短,亦反映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后的持续抑制作用,故而又称持续效应。
常用的PK/PD结合参数t>MIC:指给药后,血药浓度>MIC的持续时间。将该抗菌药物对某特定细菌的MIC值迭加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上,高于最低抑菌浓度所对应的时间,通常以占一个给药区间的百分比来表达。主要用于预测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类(如β-内酰胺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唑烷酮类)的疗效。属于这一类的药物,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其抗菌效果无或很少增强。最适宜的浓度多数为病原菌MIC的2~4倍。
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41-02
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学生要具备药物制备、鉴定、存储、养护等能力。有机化学在药剂专业核心岗位能力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药剂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化学反应多且反应机理抽象,教学内容广泛。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运用有机化学知识有难度,兴趣不高。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结合药剂专业岗位需求,增加有机化学的实用性,并以此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一、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定位
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对应的岗位主要有零售药店营业员、医药代表、药品仓储管理员、药品验收员、药品采购员等。岗位知识技能要能突出药学服务和营销调剂两个方向的内容,所以有机化学教学中要根据方向不同合理划分知识的重点,把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有机化学课程是为后续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奠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任课老师要广泛学习与药学有关的化学知识,拓展自身知识领域,同时与药剂专业老师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明确有机化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教学中密切联系专业岗位能力目标,切实做好课程的定位。
二、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优化教学内容
药剂专业所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是全国统编供中职卫校药剂和检验专业共同使用的教材,教材系统性强,难度适中,包括了两个专业所需的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造成了药品营销方向的药剂专业在学习的主要内容上体现岗位能力要求的特点不够明显。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精选内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教学内容更加精练。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划为重点知识讲授,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可以略讲。在教学时可适当介绍临床上一些药物特性与官能团之间关系的实例,适当增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生理作用等。通过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由浅入深,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根据药剂专业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教学。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有机化学知识在药剂专业岗位能力需要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包含知识点在内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相互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预见性,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准备好解决的措施。如“羧酸和取代羧酸”这一章,设置问题如“生活中你接触过的酸有哪些?这些酸的结构有哪些共同点?能否说出其中一种在医学中的作用?”等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羧酸物质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创设教学情景,开展探究式教学。当下,互联网络的广泛普及,中职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获取的信息量丰富,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创设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实验、推理、讨论等活动,把枯燥无味的有机化学知识转变成实际专业岗位应用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羧酸”这一节时,以维生素C泡腾片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及亲身体会,透过实验现象分析产生气泡原因,从而掌握有机酸酸性强于碳酸酸性的性质,同时感悟泡腾片剂类药物的优点,为将来岗位应用做准备。
(三)开展讨论式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讨论氛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例如,在学习“胺的化学性质”这一小节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每组学生发放盐酸普鲁卡药片和药品说明书,学生通过分析盐酸普鲁卡因片的结构及课堂实践进行讨论:说明普鲁卡因和盐酸普鲁卡因的水溶性大小,如何增大含有难溶于水的氨基、亚氨基或次氨基等基团药物的水溶性?由于与专业联系比较密切,学生积极性较高,主动查找相关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
(四)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是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目前智能手机在中职生的普遍使用,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QQ群,作为班级学生和老师网上聊天交流的工具,因此笔者尝试利用班级QQ群实施翻转式教学。利用QQ群中的群视频及QQ邮箱向学生学习内容、练习、测试等,并在指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在线解答和辅导,采取和学生单独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不扎实或未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答疑解惑。通过QQ群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增强了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改进实验实践内容。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的实验课教学课时较少,但可以通过改进实验项目,增设和药剂专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例如增加与药物或生活有关的趣味实验,如肥皂制取、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的制备、药物阿司匹林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实验,通过改进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篇4
遥感是湖北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近几年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实践及学术反馈意见,发现学生对于遥感在本专业的应用认识不足,突出表现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存在困难,无从下手。主要存在如下原因:
1.1 学生基础知识背景不一致
湖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有悠久历史,但是本科专业招收学生不分文理科,每个学生基础不同,而遥感导论采用的教材是梅安新的《遥感导论》[1],内容以理工为基础设定的,着重于遥感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介绍,文科背景的学生对于遥感原理中涉及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
1.2 其它课程不能有效衔接密切
遥感在多个行业学科中都有较广泛的应用,如地质、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学生提前具备这些相关知识对于了解遥感的应用非常重要。但在很多教学计划中将遥感设置为早期专业基础课,而其它相关课程要么同时开设,要么安排得更晚,这种时间安排上的错位,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遥感的具体应用,加上对理论知识无法深入领会,导致学习遥感课程缺乏兴趣,教学达不到效果。
1.3 课程实践安排不够多
目前的遥感课程设置仍主要以基本原理理解为主[2,3],教材中对实际应用方面缺乏具体指导,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衔接,从而在实际问题解决上存在困难,难以培养学生对遥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
1.4 实践教学无法与专业挂钩
学院专业任课老师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背景,缺乏地理科学实际应用项目的支撑[4],无法从专业角度上给予更加生动丰富的例子进行说明遥感的重要性。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高校遥感老师对各行业的应用知识体系并不完备,要清楚介绍遥感在其它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是存在难度的。
1.5 教学方式互动性不足
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配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5],但缺乏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和实际项目的操作,并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导致多数学生认为该专业较难,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从而在衔接研究生课程阶段,无法正常使用遥感、GIS工具,动手能力不强,不足以支撑自主创新性研究,不利于科研人才培养。
2 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途径
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遥感和地理科学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法:
2.1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遥感教学体系
遥感原理中大量的数学、物理基础对于文科学生是相当困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所有的数学及物理基础[6],因此针对文理学生兼有情况,简化遥感基础的描述,规避大量数学、物理公式,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上,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遥感原理。在实践操作中,适时补充说明原理及用途,结合软件教学,说明书中的知识难点。
2.2 构建实践型学习的遥感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重点是对遥感图像进行基本处理,结合书本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前期处理、数据图像处理、影像分类。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规避大量文字及语言、公式的学习过程,能在较短时间让学生理解遥感课程的内容。
2.3 拓展学生思维,增强空间科学相关的理解
地理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是认知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地理概念和地理要素的理解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认知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方式都难以真实、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因而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地理科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机会不多,难以经常性的外出认知真实的地理要素。结合GIS和三维遥感技术[7-8],利用arcgis软件,实现三维,从三维角度,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从现实角度理解遥感和GIS空间科学专业。
2.4 丰富完善互动式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丰富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区域,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遥感数据类型,查阅资料及掌握网上数据下载方式,如自己的家乡为分析区,从数据理解到处理及应用,逐步完成遥感教学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参考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5 结合丰富的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者所在的资源环境学院能有机会参加自然地理及城乡规划相关项目,因此结合实际项目经验,分专业进行综合操作:
(1)地理科学专业,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因此实习中侧重对地物的理解,例如植被类型图的制作,水系图的制作等应用。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对遥感图像的前期数据准备、数据几何纠正,影像分类过程有较好理解。
(2)城乡规划专业,更加关注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格局变化。因此在实习中,为加强对规划相关内容的理解,如要求其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结合GIS统计各项土地利用情况及现状分析;或者以某项目布局进行设计,结合高分遥感影像和GIS,完成功能布局以及一些统计量,或对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结合遥感高分影像及分析数据进行总结。
3 教改效果分析
近学期年来,通过一系列的遥感实践教学探索,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
(1)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解决一些跟遥感相结合的专业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一部分学生对遥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生期间选择以此为研究方向进行继续攻读地理/规划方面的研究生。
篇5
摘 要: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就业形势与方向、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例,针对药理学学科课程标准落后,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内容不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难题,重构药理学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的办法,推动药学专业药理学理论、实践教学方面一系列改革,探索出一套适合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出“学以致用”的高技能专业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药理学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17-02
药理学是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是全体医药工作者必修的医学基础课,学习药理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然而,由于药理学的学科跨度比较大,其内容涉及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多门学科,所涉及的药物种类众多且繁杂,因此难以记忆[1],加之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感觉枯燥,为了取得好成绩,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本团队将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药理学知识灵活的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临床用药,使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发挥药学服务作用。
1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
通过调查,该校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见表1。可见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从业的主要方向为医药企业,包括药房和制药企业,而制药企业只占毕业生的极少部分。从事药房工作的人员较少,还有一部分学生成为医药代表,或是讲师,大部分学生成为药房的店员。这些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主要是药理学方面的知识。在这些实际工作中,只有具备扎实的药理学知识,才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咨询、处方调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以及编写专科用药手册等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药学工作。
2 目前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社会调研,存在着现行的药理学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要求不甚明确,没有突出“药”学特点,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现象[2],导致药学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药理学知识量不足,知识内容有偏离和缺失现象,出现了所学知识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现象,也不能满足学生考取各种职(执)业证书的要求。因此,该专业药理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该走“工学结合、学以致用”模式,真正发挥药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我校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总体方向,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前景,将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职(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不但重新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重新修订课程标准。重新构建药理学课程体系,即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办法等。选取适宜、适用的临床常用的药学知识为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会吸收药理学前沿知识,对所学药理学知识会用、能用,用得好,用的恰当。
3 本课题研究思路
3.1 重新编写课程标准
在原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删减、改进,删除或略讲现在临床上不常用的药学知识,重点讲解常用的药物。同时加入相关的案例、药剂学和药事管理知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课程标准编写的原则: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实用性表现在能够满足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需要和职(执)业考试的需要。针对性表现在能够满足药学会专业学生的需要。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关注本学科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
3.2 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淡化学科意识[2]。将参考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内容,社会需求内容,打破学科界限,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将作如下调整:(1)将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药物分类参照临床常见疾病的用药进行分类;适当增加常见疾病的诊治、合理用药的指导、处方分析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符合药理学理论教学的要求,又能够对学生实习和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2)将药事管理学、药剂学中与药师培养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特殊管理的药品、临床用药管理及处方调剂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新讲义中,形成药品法律与法规知识、药理学知识、处方与调剂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通过对相关课程的优化整合达到淡化学科意识,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工学结合,突出就业技能培养的目的,使药理学课程建设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岗位。
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践,实验教学方面将进行如下改革:基础实验包括药物的一般知识、药动学、药效学的动物实验等。学生通过动物实验,不仅将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在实验中加以验证,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了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专业实践包括常见病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处方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等。在保证必要基础实验课开设的前提下,加大专业实践内容的开设。专业实践内容的上课地点放在医院药房、社会药店或校内模拟药房。在开设药理课的学期,教学进程中安排课间实践,完成病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处方分析等内容。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以期帮助学生在理解情况下能够灵活运用。
3.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打破传统一言堂、一根粉笔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即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性、全面性、先进性,组织学生在网上学习。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以多个问题的形式布置作业,学生通过微课堂进行学习,目的使学生能够具备梳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另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采用“PBL”教学法,将临床中病例展示给学生,分析、讨论、总结相结合。目的是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学习,加深学生对药物适应症的应用理解,药物的给药方法、途径及次数,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4 研究对象和考核办法
选取2014级药学专业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A、B班由同一名教师讲授,A班按照教改方案进行,B班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通过期末考评,调查问卷以及通过社会实践中带教老师的评价(称为过程性评价)来检测学生的成绩,通过统计学方法评价教学改革效果好坏。
4 该研究预期达到的目的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使药理学课程具有“联系实际,结合专业,注重应用,发展能力”的特色。一方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获得提升;另一方面使理学更好地服务于药学专业,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药理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独立处理问题、创新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不断变化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3]。而且该套教学模式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授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培养创新型医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凤,徐尚福,聂晶,等.促进药理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医药人才[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5):345-347.
篇6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护理干预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3-02
高血压称为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在我国此病的治疗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高患病、高增长、高危害的三高现象;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现象;还普遍存在长期不规律服药、血压测量不坚持、非药物治疗不重视的三不现象。为了讨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对我社区3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所选对象均为此社区长期居住居民,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规定标准,选取符合规定的34例高血压病人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2岁;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血压水平等各个方面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登记观察组患者的姓名,性别等记录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各自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选择各自适合的方法进行干预。
1.2.1 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可以采取讲座、宣传板报、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成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常见并发症,治疗原则,预防方法,血压的监测以及如何规律用药等,语言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争取全部患者接受。
1.2.2 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且有效,要对患者的膳食进行有效干预,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人发给2g限盐勺,还有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有效的控制体重,保证睡眠,防止便秘等。
1.3 要给对照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并嘱其日常应注意的方法,必要措施。对两组患者血压进行定期测量,并同时做好数据的记录,整理。
1.4 统计学方法。根据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和非药物治疗的接受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在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接受情况其遵医嘱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效果的比较。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个慢性须需终身服药的疾病,住院治疗对每位患者而言只会增加经济负担,当然对国家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医院的病床数而言也不实际,因此主要靠社区的医务工作人员,通过本次社区实验的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管理,能有效降低血压值,能使大多数患者正规服药,改善生活质量,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或由较高级别将到较低级别。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受神经体液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多重影响,有研究表明,长期的单纯的药物治疗尽管能降低血压,但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维持稳定有效的降压,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谓护理干预就是通过护理措施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等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药物治疗加上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证患者遵医嘱科学治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非药物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终生持续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为期主要形式,对高血压病情恶化,并发症发生的预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实行定期、规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逐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使其有自我保健意识,能够有效控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超重、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都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因此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等一类慢性病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利条件,做好对高血压及易感人群的防治工作,也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有效的方法。
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充当教育者的身份,针对不同的患者,患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通过示范、讲解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患者与医务人员的配合效率,收到满意的治疗,形成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134
[3]张朝珍.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5):712-713
[4]王倩,周娴.浅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12):40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 药学专业 药理学 教学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是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一些重要疾病发病机理的阐明、基因重组、新型药物的研制及实验技术的更新,预示着在21世纪药理学将成为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与药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其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教材应该是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对于我院才成立一年的药学专业来说,如何开展好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培养21世纪优秀药学人才,无论从哪方面都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就目前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为今后搞好我院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教学奠定基础。
1. 选择合适的教材,克服现有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药理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一方面是临床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又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上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的药理知识侧重点是明显不一样的。可是从我们选定的药学专业药理学教材内容来看,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的药理学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专业特征。此外,药学专业药理教材缺乏“实用性”。卫生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和药学“技术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实用型人才,应视为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实用性十分重要,教学内容也应该围绕实用性做文章。我们认为,现有教材的实用性还不够。教材实用性欠缺主要表现在药理学各论中药物品种少,新药知识太少,新药的欠缺,使学生不能与日常用药联系起来。针对以上情况,今后应该尽量选择合适专科药理教材,同时,在现有教材基础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及时更新过时的内容,尽
可能给学生多介绍一部分临床疗效好、应用多且有发展前途和具代表性的新药。
2. 加强学科联系,提高整体素质
与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学相比,药学班的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时,几乎是被动式的接受所学的内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以呼应,给教师在备课及上课时都带来一定的压力。经广泛的调查表明,药学班的学生均反映他们的医学基础知识(尤其生理、生化、病生、解剖)及临床医学知识十分欠缺,以至难以理解药理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尽管教师上课时已经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介绍,但仍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认为我院药学专业虽属大药学专业,但给学生灌输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将来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提供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可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生理学、解剖学及内科学的学习力度,对这几门的课时、内容要强化、优化。
3.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药品生产、研发,流通领域及直接面对病人的药学技术岗位。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实验教学力度,结合药学专业特色,精心安排、设计实验内容。从我院的去年的学生实验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地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演示,学生照做,很多学生甚至是只看不做。因此在实验上也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地开展药理实验设计竞赛活动。同时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教师的药理科研,将药理学的有关内容与科研联系起来,更好地为今后的就业服务。
4. 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提高药理学学习的兴趣
药理学所涉及的药物作用机制复杂,相互之间又缺乏逻辑联系,是学生们感到药理学学起来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理学的内容虽然比较散,但它最贴近生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经常遇到可以用药理学解决的问题,在药理学教学中,抓住这些问题,适当结合学生们的亲身体会来讲述药理学的一些概念和机制,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很多的学生会有这样的体会:感冒后服药2天,症状消失了,以为病好了就停止服药,没过2天感冒复发,再吃同样的药,效果就不好了,联系这一现象,给学生们引出适应性耐药和耐药性的概念、产生机制及带来的危害,药物的不同剂型对耐药产生的影响,以如何避免耐药性,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药理学的教学中,还可结合相关章节,列举社会上常见及影视剧中主人公所患的疾病,让学生发挥已掌握的相关药理学知识,探讨药物和剂型的选用,通过比较和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明显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热情。
5.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篇8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对于药学高职的学生来讲,药理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而药理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药理学实验,所以,学好药理学实验对药学高职学生来说,就是重中之重。但是传统的药理学实验在讲解过程中,学生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故此,本文针对提高学生们学习实验的主动性和思考性进行探讨。
1、教学思路的改革
S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情况越来越重视。对于公共卫生体系重要的组成之一的药理学服务,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药学生是药学服务的新鲜血液,因此药学生的知识性和服务性都要提升。但是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模式,使学生的操作型得不到发挥,这也是造成药理学课堂上学生们大部分不专心的原因。药学类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工作不仅仅是调配、发放药品,还需要开展药学服务,这就要求药学生不能只具备基础的药学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
药类高职学生应该重点掌握药理学实验,除此之外,高端的服务能力也是药类高职学生的重心。但是现在我国学生们实验的“道具”大多都为小兔子和小白鼠,对其进行实验时,就无法很好的让学生们体会到“服务”的概念。因为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药类学生的需求,所以药物学实验改革迫在眉睫。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以社会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方向,如果想要培养出满足当下需要的应用学人才,就需要改变教学的内容、方式等。只有加强对学生们日常课堂的实践训练,才能使其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思路的改革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服务能力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高职教学的实验教学质量。
2、实验教学的改革
2.1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
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医药房、医药销售等岗位,因此对学生们的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要大于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换而言之,这就要求对药理学的教学、药理学的实验,药理学的服务进行结合,重新编写教学讲义。
2.1.1对实验教学进行保留
虽说是改革,但是对教学实验要进行保留。因为实验教学对药学类的高职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进行药物类实验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动手操作一遍也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2.1.2对实验教学进行设计
对药理学的实验教学进行设计,把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设定内容的实验。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小组分开,让每个小组自己设计实验,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查阅相关书籍,写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每个小组设计好实验后,派出一名代表,在班级分享,说出自己实验设计的依据、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等,这时老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进行单独的指导,告诉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优缺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们对这堂课的知识点记忆深刻。这个模块主要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夹竹桃树叶的煎出液对离体蛙心的作用”这个实验,具体分析一下实验过程:
(1)把学生分成各小组,然后布置作业,让每个小组在下次上课时说明夹竹桃树叶的成分和夹竹桃树叶有什么药理作用;
(2)在上课时,分享每个小组的设计实验,评价其实验的优点和不足;
(3)选出最好的小组实验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
(4)不给同学们准备实验材料,让他们自己去采集,并制备夹竹桃溶液;
(5)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老师只进行协助不给于指导;
(6)实验后,在让每个小组分析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其成功失败的原因。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在了解夹竹桃对心脏作用的同时也加深了课本的理论内容,除此之外,还增强了学生们的团结合作能力。这种设计实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实验的理解力,因为所有的过程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了,所以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从而使学生们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1.3对实验教学进行服务实验
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可以让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后的环境,所以对于服务实验设计如下:
(1)选择好教材内容,然后进行情景设定;
(2)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使其进行角色扮演;
(3)学生们按照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去演习;
(4)老师对学生们的演习进行评分。
2.2对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
2.2.1在药理学实验中引入盲法实验
所谓的盲法实验就是把药品的名字换成代码,给学生在试验中设置悬念。在实验后,让学生们自己分析、总结药品的不同点。这样的实验,可以增加实验的新意,因为学生们在实验之前就已经在书本上看到什么药物有什么反应了,所以在实验时就没有那么用心了。所以这种盲法实验可以增加学生们对实验的学习兴趣,也会让他们对知识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2.2.2在药理学实验中引入视频教学
传统的教学实验,是老师在前面进行演示,然后学生们在动手实验。但是由于班级人数过大,导致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老师的操作步骤,这也是学生们实验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采用视频教学,让学生对老师演示的过程反复的看,去记忆,在实验时,老师再加以指导,就提高了学生们实验的成功率。
2.2.3在药理学实验中引入情景教学
因为在课本中是学不到服务能力的,所以,我们只好假日情景教学。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让他们成为服务和被服务的人,使其感受到不同服务对人的不同感受。
2.3对实验教学的成绩进行考核
对于实验进行考核,是希望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学生们在实验中的实操能力。
2.3.1对基础实验进行考核
对基础实验的考核主要分三部分:
(1)实验前的预习情况:10%;
(2)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60%;
(3)实验后的总结能力:30%。
2.3.2对药学服务进行考核
对不同的情景设计进行分析:
(1)设计方案的能力:40%;
(2)设计后的操作能力:30%;
(3)设计后的实验报告:30%。
3、增强师资力量
对于高职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的储备量是极为重要的。“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增强师资力量,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扩大教师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药学的高职特色体现在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上。虽然改革后的教学难度和强度都加大了,但是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给高职的学生减少了就业后的压力,在增强学生们动脑能力的同时也也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玲,马瑜红,阮耀.基于药师工作过程的药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114-115.
[2]杨丽珠.药理学“六模块”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4):3687-3689.
篇9
关键词 药理学教学 应用型教育 三本院校 教育现状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生事物,其主体为三本院校,其教育位点介于科研型教育和职业型教育之间,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也具有其自身的限制,一般将其教育界定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而涌现出各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药理学作为制药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必须开设的课程。药理学作为医学和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重桥梁学科,涉及到生理、病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和临床的内、外、妇、儿等许多学科,知识点广,内容多,是公认的难学学科之一。
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计划下,如何教好与学好药理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从科研型教学向应用型教学转型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时药理学教学所面临的现状分析
三本院校诞生于高考扩招,学生生源大多数不如一本、二本院校,其水平层次低,畏难情绪大,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采用科研型教育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但是又有别于职业教育,于是诞生了应用型(教学型)教育,但是其教学体制是年轻的,不健全的,教育的难易程度也难于把握。
1.1 师资力量问题
三本院校的师资力量是公认的瓶颈问题,师资缺乏,一名老师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师资年轻化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药理学这些专业性很强、知识点多、内容广泛的课程是需要有知识底蕴丰富、沉淀积累厚实的有经验的老师来承担,对于青年老师,自身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临床实践,去体会,没有相应的科学研究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就很难根据药理学的教学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取得的效果也会不尽人意。
1.2 教学条件问题
三本院校是新型的学校,在建设上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实验教学条件更需要改善,于是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因其实验教学首先要有健全的实验室设备,各种实验管理制度,更要经验丰富的药理学实验教学老师,否则药理学实验教学就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有的学校干脆就将其药理学实验课删掉,不开设实验实践教学,学生也没有机会参加临床实践,药理学就真正地成为一门理论课,所有的知识均来自教材,没有了临床实践知识,没有了实验中的体会,学生成了死记硬背的机器,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药理学实验,但由于设备简单,规模小、功能专一、为了确保安全,实验内容只能开设一些演示性实验或机械性操作实验,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动手并思考的空间,最终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脱节。
1.3 课时与知识衔接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更注重于实践,特别在总课时上做了严格的控制,对于理论性强的、难于教与学的课程做了删减,并在课时上也做了相应的变更。而药理学是药学、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是必须保留的,但其前导课程例如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还有临床医学等课程均不开设,面临前导课程的删减,如何把药理学在短暂的36/32学时里讲授完毕,这不得不说是个难题。
1.4 教材问题
其一,纵观药理学的教材现状,尽管不断有新的各种各样的教材出版,但是对具体药物的更新比较慢,并且落后于临床的具体实践,例如:那些临床根本不再使用的某些抗生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还在花很多的篇幅去介绍。其二,仔细研究药理学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的难易程度大致分为两个档次,一种是篇幅越来越长的科研型教学用书,一种是越来越薄内容太过简单的职业教育用书,前者太难,后者过于简单;其三,学生基础较差,畏难情绪较大,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教材的难易不当,学生是难以接受的;其四,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一线技术人才,主要是工科,重操作,原有的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需要调整,因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时缺乏自己应有的教材,这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上述几个方面均是在三本院校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全面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水平,必须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工作。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药理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1 充实师资力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引进药理学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完善老—中—轻体系,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用药和教学经验,课堂中可以采用案例法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对年轻教师的帮—带活动,在其共同授课过程中,不断提高年轻老师的教学水平,使一师多能更趋向于精。当然还可以将年轻老师派出去进修,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要求老师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期刊杂志,以及了解用药的新动态,并参与实践活动,同时加强自身的科研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教材更新不足等缺点。
2.2 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三本院校其教学条件的限制,缺乏药理学的实验教学设备,应扩大实验室的规模,建立健全开展药理学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完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动物管理办法,加强药理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药理学实验教学。同时根据专业方向不同确定开设实验的内容,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一系列的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进行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在考试体系中,应加入相应的实验实践中相关的知识,考核综合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重视并掌握试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 根据专业定位,设定教学方向,更新教学内容
三本院校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一线应用型技术工作,不同于科研型的人才定位,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于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工作,由于学时及前导课程的缺乏,对药理学的学习内容中那些纯理论性的内容就应该少而精,而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例如解热镇痛药、消化用药、呼吸用药、抗生素以及复方制剂等就应该予以重视,并详细讲解,这样才能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胜任工作。
由于前导课程的缺乏,教学中肯定存在知识盲点,因而在教学内容上应做相应的调整,讲授中尽可能简单明了地介绍其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为学生梳理知识盲点。
执业药师是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都向往的工作,在资格考试中,药理学的知识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因而在其教学过程中,除了少而精外,还应该博而通,在教授重点、难点之外,要将课教透,并拓展更多的关于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的注意事项、减少作用机制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药理知识,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能正确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2.4 教材的更新
为了适应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教材也是需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编写适合三本院校教学需要的教材。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根据培养目标应降低原有教材内容的难度,并且针对工科培养的需要,更注重实践性,将原有的理论性强的知识点进行调整;用更多的案例说明其知识难点,在编写中将那些理论性强的外周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侧重于介绍社会实践中使用广泛的心脑血管药、感冒药、呼吸用药、消化用药、抗生素等内容,在每类药物的介绍中,对于作用机制方面的知识应简化,或者用具体实例来体现,但同时还考虑到独立院校中有部分学生要继续深造,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将内容可分为必学部分和辅学部分(拔高部分),使之更利于独立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及使用。编写一部真正适合三本院校的教材。
篇10
药理学 (Pharmacology) 是一门研究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桥梁”学科,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作为枢纽学科,药理学同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的下游学科,也是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专业学科的上游学科;即是药学基础学科的下游学科,也是新药开发工作不可或缺的上游学科。为了加强药理学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药理学教师有的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力求学生能够学好,使用好相关知识,有的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讲解[1],有的采用PBL教学法提高互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2],有的采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边讲解理论知识边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等[3]。上述方法和手段的采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水平,我们创造性得将“跳高式”机制引入药理学教学,目前来看效果更加突出。
“跳高式”机制介绍:
“跳高”是运动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运动员在跳过一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挑战,直到最后跳不过去为止。放在药理学学习中,“跳高式”透着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不断创新的学习内容,不断探索的学习机制等。“跳高式”药理学学习机制目前尚处在探索期,前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长傅永春教授曾提出为每个老师设定个高度,让老师去“跳高”[4],当跳过这一高度可以引入新的高度,同时观察身边的老师是不是跳的比自己高,即:不仅仅要和自己比赛,也要和别人比赛,校内比赛,国内比赛甚至国际比赛。“跳高式”机制的理论来源于体育运动跳高。众所周知,作为一个跳高运动员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进行相应的训练,不断地刷新成绩,同时学习和借鉴别人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技术和优点,融入自己的训练中,再次创造好的成绩,只不过药理学“跳高式”和真正的跳高相比,真正的跳高会有运动的极限,成绩可能到达一个高度后不再有进步,但是药理学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并且真正的跳高一般教练员的理论素质很高,而运动能力可能已经过了状态的最高峰,作为运动员来说理论可能不是很高,但是身体素质应高是最高点。相比较而言,药理学学习中的“跳高式”学生可以通过对某一部分的喜爱,无止境的进步和学习,同时由于教师在某一部分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讲解起来可能会更有深度,因此我们说药理学学习中的“跳高式”不仅仅是老师的“跳高”比赛,当然也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跳高”比赛,更应该说是一种互动式的进步,互助式的督促,并且各尽所长,不断前进。学生要不断的与自己对话,我可以提高吗?学生可以以同学为镜子,看看别人身上的强势,学生也可以看看身边的老师(不局限于药理学老师),发现自己有那些可以提升的空间?同样的对于老师而言可以问自己――我今年比去年提高了多少?今年的讲台是不是更具有挑战性?
如果说大学要有培育大师的土壤[5],那么它更应该是培养优秀学生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