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信息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EDI技术 ;物流信息;信息平台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物流成本都居高不下,甚至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两成,远远超过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见,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了限制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就需要以物流信息化手段不断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进程中,EDI技术为相应的应用和发展建立的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了技术上的基础,本文正是基于如何应用EDI技术打造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EDI技术的相关理论
1.EDI技术的涵义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通讯与数据处理技术,通俗地说是指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能够从一个信息系统将数据自动传输到另一个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业务目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之间,在它们的信息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预定义和结构化的数据。
2. EDI技术的主要特征
EDI技术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自动化处理特征。在利用EDI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从计算机到数据通讯网络,再到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信息的处理都是基于自动化的过程,是不需要人工介入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2)标准化报文特征。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的基本条件是EDI传输的报文要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
(3)格式化单证特征。企业间的格式化数据主要通过EDI技术来传输的,如订单、发货单、收货单以及发票等都是具有固定的格式和行业通用性信息;
(4)规范化运作特征。一个实施成功的EDI系统必然会有相应的规范化环境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而目前在商业化的应用中最成熟、有效和规范的电子凭证之一便是EDI报文。
3. EDI技术的工作流程
对于EDI技术的工作流程来说,其严格遵循系统上传输报文所遵守的所有的标准,因此,在其发达信息之前,它的系统要通过翻译程序把报文翻译成标准格式的报文之后,才能发送出去。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发送方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必须生成原始的用户数据;
(2)发送报文时,其数据需要映射和翻译;
(3)在发送标准的 EDI 报文时,需要由通信软件把已转换成标准的格式文件,通过计算机网格发送到其网络中心;
(4)合作伙伴收取标准EDI 文件;
(5)对方接收文件数据时,需要映射和翻译;
(6)对方的应用统统需要处理翻译后的文件,EDI 交换平台可以提供数据存档、权限管理等很多服务。
二、基于EDI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1.平台的整体架构
将EDI技术应用在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中,不需要对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考虑,为了能够识别导入系统,只需要在业务系统之间设定公共信息格式即可。对于一个完整的基于EDI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来说,主要包括客户信息平台、EDI平台以及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架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在上图中,客户信息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客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业务操作的业务平台,而EDI系统则是作为独立物流信息平台的角色将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与客户信息平台进行有效的连接。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是物流业务的主要操作平台。这三个部分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平台的功能设计
基于EDI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还应该具备满足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须功能,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通过平台能够很好地展现客户业务并完成交互,无需关心客户业务的具体形态以及流程。平台内的各个子系统互相之间可以互相进行调用,我们可以将平台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两个部分,其中基本功能主要有平台维护功能、信息服务、在线数据查询、物流信息跟踪以及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而扩展功能则主要有物流作业管理、数据统计分析以及预测决策支持功能等。以信息服务为例,其主要作为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功能,主要完成物流信息的和查询等。
当然,除了以上的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以外,基于EDI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还具有数据安全验证、报文接收、报文解析、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物流信息跟踪、标记集下载等功能。其中EDI技术应用在物流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原理主要如下图所示:
3.平台的数据库设计
由于基于EDI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需要处理较大的数据量,因此对数据库的设计要求也较高,只有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处理能力得到保证的数据库才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进行。目前常用的数据库主要是Oracle大型关系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服务器支持功能,对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具有保证,将其应用在基于EDI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信息平台中,处理对象是双方交易所传递的单证,数据库表对应的数据交换同样是以单证建立与项目对应。此外,在数据库的创建时,为了保证数据库不会受到恶意的破坏和篡改,可以采用数据加密与身份鉴别等权限管理方法,以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平台的安全性设计
在本文所述的基于EDI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安全性设计中,主要采用PKI系统对用户进行证书和密钥的统一发放管理和身份的合法性验证。比如,当客户需要对EDI服务进行访问时,为了避免问题的产生,就需要登录以进行客户身份的确认。在平台中,密钥的安全性决定了整体平台的安全性,因此,为了提升其安全性能,主要采用非对称的加密算法,在这种RSA算法为主的算法下,非法的用户很难对数据进行解密以及对文件做出篡改。主要的认证过程主要是,首先将用户的信息录入到CA之中,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并将公钥放入到证书之中,而私钥发送给用户,然后由CA将用户的证书进行公布。为了进一步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以及不可否认性,基于EDI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还将安全功能封装成为了DLL类库,以供用户使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物流信息平台的安全性。
三、结语
总之,利用EDI技术在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所有环节的作用成本,使得物流企业从信息孤岛走向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代表了物流产业内的一个主流发展趋势。笔者相信,随着未来相关技术的进一步进步和发展,EDI技术注定会不断在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金娣,杨超. 基于XML/EDI的电子商务中逆向物流外包模型研究[J]. 管理学报,2005,S2:60-63.
[2]王瑞泉. EDI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15,02:161-163.
[3]王蕾蕾,赵欣. 基于RFID和EDI技术的医药物流库存可视化管理策略――以重庆金冠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为例[J]. 物流技术,2015,02:220-224.
篇2
中小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对人工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合理化、科学化,要超越当前的业务,抽象出业务中的管理思想和规律,不断地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规范化。丰富的监控、考核、管理功能,做到事先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核算,要求每一个业务过程都要为领导(综合管理)提供丰富的决策信息和考核数据。
一、物流信息系统目标
物流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简化日常事务,降低原材料成本和运营成本,降低库存和占用资金,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财务收支差错或延误,使物资管理人员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诸如供应商选择、合同谈判和效益分析等战略性决策任务上,而不是在繁杂的事务管理上浪费时间与精力。
二、物流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是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和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大致设计,这是一种宏观、总体上的设计和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子系统的划分、模块间的关系、设备的配置、接口界面的定义及系统平台的设计等。在总体设计时,要从长远的目标进行规划,既要考虑当前的主要业务功能模块,又要考虑其他模块的易扩充性和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问题,以保证物流信息系统满足未来更加强大的功能和应用要求。
三、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的意义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物流信息技术是支撑物流活动、提高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基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灵魂,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本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目前,国内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操作流程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低。因此,要发展物流事业,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但是物流信息化绝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提高过程。首先,做到服务是物流信息化的核心。许多成功企业无不是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的,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特别是物流企业,更要把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其次,实现标准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在运输方面涉及铁路、公路、航空、海运和国际运输等多种模式,在服务方面涉及电子、汽车、药品、日用消费品等众多行业,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像纽带一样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伙伴、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等相关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可以说,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特别是物流信息标准化步伐,是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最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是物流信息化的关键。要将先进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研究于实际工资的物流业务之中,特别是要广泛应用互联网建设项目物流信息平台,为企业承包间的信息沟通创造条件。近年来,我国从政府到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目前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仍以专线为主,不便于工作与信息网络间的连接;由于一些原因,缺少实用可靠的成熟物流软件,使企业在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时不敢投入,自主开发又存在起点低、周期长的问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缺乏,也使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举步维艰。因此,创造物流信息化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从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一方面,我国大型物流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如中海、中远集团,宝供集团等,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成熟高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许多企业实施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但取得成功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物流信息系统市场供需不平衡。要想解决物流软件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使企业能够获得满足其需求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应当加快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进程,软件厂商应深入了解行业特征及企业需求,企业应提高对自身经营战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
买方市场的确立与市场的饱和趋势,迫使企业继续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并用更小批量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商品,这就要求对实现物流成果的过程进行创新。中小企业较少透明的传统管理方法对于将来完成产品、流程的多样化是远远不够的。中小企业必须对顾客群和供应商的压力及时做出反应,否则,反应迟疑就无法建立竞争优势。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然将被淘汰出局。这样,通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服务效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当中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所有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存储、加工处理物流系统内外所有信息,同时要从这些信息当中将物流管理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随后采用各种形式输出这些信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报告、图形、文件及表格等。通常都会以输出内容为根据来决定采用哪种输出形式,而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可以物流信息为根据,合理地统筹规划企业自身的物流活动,并且能够正确有效地安排各种物流活动,除此之外,该系统还能够针对各作业子系统进行同时控制和协调,这样就能够使企业的人力和物力的损耗得以大大减少,并且使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篇3
关键词: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分层规划、数据规划、技术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物流信息平台要采用先进、稳定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先进、高效、实用、开放、集成、安全”的集成化物流信息平台,满足商业公司物流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为阜阳烟草现代化物流体系建立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支持工商紧密衔接的物流体系,保障阜阳烟草物流现代化的顺利实施,推动阜阳烟草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1、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规划
烟草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在功能上应当涵盖和集成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全部业务,包括仓储管理、分拣管理、配送业务管理、配送线路优化、3G车辆导航监控、基于GIS的综合管理、物流资源管理、物流费用管理、物流计费管理、物流绩效管理、中央监控、决策分析支持共12项功能[1]。如图1所示。
图1 阜阳市卷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构架图
2. 物流信息平台的分层规划
烟草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要按照国家局“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和“系统集成,资源整合,数据共享”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系统应高度地集成仓储、分拣和配送等各项物流作业环节的物流信息,按照物流决策指挥层、物流协同管理层、物流业务管理层和物流任务作业执行层的四层结构进行设计[2]。
(1)决策支持层
决策支持层包括由全市物流的运作监控分析、全市卷烟的库存监控分析、全市物流成本监控分析组成的市公司监控分析系统,以及由仓储监控、分拣监控、订单监控组成的市公司决策分析支持系统。本层提供给市公司以及配送中心的管理和决策人员使用,完成仓储、分拣、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全景式的监控与管理,用于对物流系统的日常运行状况及运作绩效、库存状况和成本状况等实施综合监控与查询对比分析,为物流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持。
(2)物流管理层
物流管理层包括物流资源管理、物流费用管理、物流计费管理、物流绩效管理、基于GIS的综合管理,提供给市公司以及配送中心的管理人员使用,实现对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物流中心内部事务的全面、实时、准确的综合管理。
(3)物流业务层
物流业务层包括仓库业务管理与调度、分拣业务管理与调度以及配送业务管理、调度与监控,提供给配送中心内部的操作人员使用,在准确控制、精确调度、实时监控配送中心的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实现对配送中心的仓储、分拣和配送业务的日常操作。
(4)控制执行层
控制执行层主要是指对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设备的调度、控制、监控层面的软件,它是连接物流业务层及实际物流设备的枢纽。一方面,接收物流业务层的指令与计划,分解下达给各执行设备;另一方面,反馈下层设备的完成情况以及设备的故障情况。
3. 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门户
信息门户作为整个系统的入口,面向各个系统的使用人员,包括市公司的物流管理、决策人员、物流操作人员等。同时,信息门户能够供工业企业、国家局、零售客户等各物流相关方的查询、监控和数据管理,为“工商协同”的一体化战略奠定基础[3]。
信息门户应是基于Web GIS的可视化门户网站,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子地图形象直观地分析物流运作、库存以及物流成本。市公司管理和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操作电子地图进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相关的业务操作与管理决策。
信息门户需要提供统一的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机制,所有人员登录系统均需要进行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和安全认证;信息门户需要通过门户中间件集成各个子系统,实现用户单点登录,即用户一旦登录系统就可以通过浏览器来处理相关的业务,而不需要分部登录各子系统[3]。
另外,门户网站的建议还可以对内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增强内部员工之间,与外部合作伙伴、客户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沟通,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让用户了解阜阳烟草及配送中心,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4. 物流信息平台的数据规划
烟草物流信息平台本身包括众多子系统,各子系统间数据传递量大,同时还与营销管理、一号工程及RFID联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信息系统发生数据交互,因此需要在基础数据和接口标准上进行规划设计[4]。卷烟物流信息平台如图2所示。
图2 阜阳市卷烟物流信息平台边界图
(1)统一基础数据
烟草物流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多种资源、多种主体的复杂活动,基础数据作为物流信息系统赖以良好运行的基础,需要具备高度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保证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阜阳卷烟物流信息平台需要建设统一的基础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提供对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维护的支撑模块,将系统中每个模块都涉及的静态公共数据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提供给系统上所以相关模块进行共享[5]。
(2)统一接口标准
烟草物流信息平台涉及的接口包括物流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物流系统与外部系统(如商流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物流系统与物流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等,不同的接口在接口方式、数据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分散、独立的接口标准无法适应阜阳烟草的业务发展需要,必须依据烟草配送行业中业务系统和管理监控系统的系统特征和数据特征,建立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接口平台,规范已有系统的数据交换格式,方便系统的横向扩展升级[6]。
其接口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既能满足宏观的管理和决策系统的需要,又要满足业务系统中跨系统数据共享的需要。应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采用合适的接口方式,使得阜阳市公司物流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系统的接口工作于统一的接口平台之上,通过接口平成各个系统间的数据通信[7]。
5. 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规划
烟草物流信息平台是建立在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软/硬件技术和业务流程管理基础之上的应用体系。按照国家局“数字烟草”建设的要求,技术路线应该以信息安全、可维护、易拓展、易整合、高效率为设计基础,采用B/S多层结构与智能客户端技术,融合J2EE技术架构与微软.net架构构建应用平台,适应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平台[8]。卷烟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构架如图3所示。
图3阜阳市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架构图
参考文献:
[1]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中的规划与设计[M]. 中烟物流,2006:6―8.
[2] 基于烟草行业整体架构的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设计[M]. 2006:15.
[3] 郑晓红. 白沙集团物流信息之路[J]. 中外物流,2004(12):1―3.
[4] 屈琦等. 烟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 烟草科技,2007(l):15.
[5] 项建安. 合肥市烟草分公司卷烟销售物流体系建立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MBA硕士学位论文,2003,10..
[6] 李铁瑞. 基于供应链的湖南烟草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再造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72―173.
[7] 杜鹃. 基于订单供货的烟草销售及配送业务流程研究[J].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 2011(40):1―5.
篇4
1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
1.1 传统物流管理思想严重,物流管理信息化创新意识淡薄
当前大多数物流企业都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创新不足,即使有的企业采用物流管理信息化方式,也是建立在原有传统业务基础之上,缺乏现在规范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产品生产、供、销售、仓储和运输缺乏信息化快捷的管理模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创新的淡薄,造成物流信息化系统标准不规范,物流化过程难以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物流之间的供应链经常出现问题,信息共享不足。物流信息化的技术应用不足,造成大量的投资资源的浪费,加大了物流管理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还体现在以下方面,随着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中的逐步发展,目前依然很少有企业把物流管理信息化部门单位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物流管理信息化仅仅是依赖于整个单位,整个的信息化过程没有专门的人负责,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没有规划和设计,信息化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
1.2 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落后
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是物流管理的关键。知识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专业化、细致化、科学化的物流知识将成为客户物流体系改革、整合、规划和设计的重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如各种条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分拣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将成为物流运作的重要工具“,知识化和科技化物流”将成为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当前企业自动化办公环境比较差,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落后,物流管理信息化设备老旧,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现代化和自动化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3 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企业面临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问题,物流管理信息化缺乏专业化人才来支撑,物流管理信息过程中人才学历素质普遍偏低。开始从事物流信息化的员工,均是企业内部的老员工,这部分员工仅仅是对物流知识较为熟悉,在现代物流信息化过程中,都是慢慢摸索,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物流信息化服务很多环节涉及法律法规不健全,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对此方面的流程和问题考虑不周全,后期问题繁多。
2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对策
2.1 转变传统物流管理观念,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转变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在现代物流基础之上,健全现代物流体系,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建立规范的物流信息化流程和物流信息化标准,鼓励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对积极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开发的企业,给予物质奖励,以降低企业物流信息化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和关注度。企业自身要充实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分类出专门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部门,设有专人负责。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沟通和交流,多在企业间召开企业信息化技术、经验的交流会,使企业更加认识、了解信息化。企业间开展广泛的物流信息化交流,沟通,合作,也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的影响力。王民坚(2010)指出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是物流与电子商务链接的核心。物流管理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物流企业流程改造和过程的优化控制是以信息化基础为起点的,而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又以各企业流程设计和运行优化为基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应当标本兼治,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建立起开放、互联互通、经济有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信息体系,必须重视当前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2.2 加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公平信息管理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以最快的时间收集来自各处的信息资源,最大可能地实现企业信息之间的资源交换,从而提高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效率,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朱涅林认为(2007)物流信息系统是对库存、订单、仓库作业、运输配送等物流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存储、决策分析的人机交互系统。物流信息化包括物流设备的信息化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两类。物流管理信息化是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DDS) 等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就必须完善物流管理的各个模块,实现一体化建设。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管理、信息维护)、货源管理系统(货源的登记、货源的运营管理)、物流机构认证(物流单位认证、担保)、货源信息系统、物流单位状态信息系统、物流运输方法建议系统、物料存储方案建议系统、物流咨询系统、物流技术培训系统、物流信息查询系统、网上仓库、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管理系统、GPS管理系统和电子地图维护系统加强物流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减少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减少合作的风险;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有利于企业和客户之间实现业务的监督,健全的销售系统平台,能对客户的相关物流业务进行跟踪,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运营成本。健全的客户信用管理平台,能累计客户资料,提高物流质量。钱佳(2009)指出客户的信用管理是销售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主要是通过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成的,客户的信用一方面是靠外部抽查收集获得,另外一方面是通过在本企业中不断积累客户的历史资料获得。客户信息平台建设为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加强对分销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建立好系统库存管理,可以将全国各地的库存在逻辑上都拿到公司总部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实现管理的“零距离”(钱佳,2009)。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构建灵活的物流管理信息收集平台和反馈机制,产品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其估价就要发生变化,平台会对市场信息第一时间获取,能直接有效地预测商品的变现价值和销售状况。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构建公平信息平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对产品后期销售状况和价格变化趋势进行监督和预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市场风险。
2.3 提高网络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必须要现代物流技术支撑,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是健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个重要的方面,物流技术通过对企业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人员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物流信息技术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关键技术。健全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包括建设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磁条(卡)技术、声音识别技术、视觉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BF/ID)、便携式数据终端(PDT)和射频通信(RF/DC)、智能卡(Smart Card);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单证格式化、报文标准化、处理自动化、软件结构化和运作规范化。王林,曾宇容(2005)指出实现物流信息化,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此体系主要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系统、ERP系统等构成。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以信息化标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实现物流供应链管理与控制。加快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仓储管理信息化、运输管理信息化、订单管理信息化、账务管理信息化、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代码及参数管理信息化、报表管理信息化、计划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
篇5
在整个商业运作体系中,除了资金流和信息流以外,物流承担着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如何解决目前国内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改革问题,将是决定国内物流企业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所在。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行业适应信息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产物,其带来的现代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主动脉。然而和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在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还很低。中国物流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同时,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低层次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物流企业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加速实现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加快发展。伴随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EDI技术的日益成熟,实现订单处理、跟踪、结算等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成为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主攻方向。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是物流企业占据高端物流市场的必然选择和未来发展趋势。
伴随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崛起,物流信息化需求的有效放大、政策环境的显著改善,产业模式逐渐清晰,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密切,由物流企业、信息平台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信息技术设备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终端产品提供商构成的中国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市场蕴藏着商业机会。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支撑单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合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将于4月12日召开“2007年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大会将以“技术应用与共同发展”为主题,盛邀政府部门、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著名物流行业信息系统集成商、物流行业信息技术提供商、物流信息服务商、金融和投资机构及新闻界等各界翘楚,深入剖析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特征,探讨供应链管理技术、标准化信息系统结构、物流信息服务盈利模式、物流产业链的构成与合作模式,分享物流信息化建设领域成功经验,预测中国物流运力资源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共建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篇6
【关键词】港口物流 信息化 建设
所谓的港口物流信息化,具体是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以及融合相关的集成港口物流信息,通过详细的研究,把控港口物流信息流,以期能够更好的管理以及把控物流以及资金流,整合当前有效的信息资源,构建全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的提高港口物流运作的智能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决策标准,最终达到缩减港口物流成本费用,提升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目标。
一、港口物流信息化的设计
从港口物流信息化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其存在系统性的特征,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段,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证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自身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信息化平台。平台是港口物流信息化设计的重要铺垫,其主要的表现形势为星状,能够涵盖几乎所有的港口物流信息内容。信息化平台由于自身的基础性性质,其能够有效的改良港口物流不同模块的连接,实现港口的信息化综合服务。港口物流信息化平台汇聚了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和内容,搭建了系统化信息群体,有效的推动了港口的信息化发展;其次是数据库。数据库属于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承担着不同模块下的信息交流,符合港口物流对于信息化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的数据库运行的标准。通常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库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基础要素,涵盖了港口物流基本信息,譬如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库设计,其中含有企业、船舶以及其他要素,这样能够更好的为港口物流传递基本的信息;其次就是业务要素,其主要就是对港口物流运输船舶的不同类别信息服务进行规划,譬如年审以及调度等,这样形成系统的业务数据,防止港口物流信息发生错误信息,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业务数据库的准确性,确保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高水平。最后就是港口物流网站构建。港口物流网站构建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集成港口物流的主要业务,可以提供更加系统化的服务。通常在网站构建过程中必须要从港口物流的基本情况入手,从港口物流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明确物流网站的经济收益。
二、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通常在港口物流信息化在设计前提下,提出科学建设的相关策略,不断的加强港口物流服务的综合能力,以期能够在现代化的港口无硝烟战争中占据有利的主导地位。具体来看,首先就是不断的更新硬件以及软件技术。当前尽管港口物流信息化构建速度不断的加快,不过软件以及硬件技术也稍显滞后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因此必须要更新和升级硬件与软件技术,只有这样的话可以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港口物流信息化的巨大推动力,促进物流全面发展以及进步。譬如一港口物流为了能够更好的强化信息化的建设力度,采购了一批技术先进的硬件基础设施,其不但有效的改良了之前的运营环境,同时也研发出了软件体系,使得软件以及硬件方面都具有较大水平的提升,进而也就防止了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发生不必要的风险,其不但能够较好的节省物流成本费用,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谋取经济利润。
其次就是改良信息化电商基础,电商属于港口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的促进要素,因此在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夯实电商运营的基础。当前很多港口物流都运用了EDI技术,有效把控这物流业务,而且在此技术上,引入监控系统,对港口物流信息的相关服务进行系统化的监督,同时及时的把物流数据反应到信息系统中,监控其是否处于正常的状态,进而提升电商服务。这这样的趋势下,当前很多港口企业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不断的投入大量的费用到信息化物流建设过程中,所以由此看来,港口物流企业必须要改良电商基础,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最后就是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物流人才。培养港口物流人才是信息化构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健全物流人力资源的框架。由于港口物流的规模普遍较大,同时需要肩负大量的物流运输,所以人才资源是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所以为了提升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应该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的话,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港口物流运营的能力,改良港口物流的整体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港口物流在我国物流事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属于物流中心,肩负着港口的交通以及运输。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港口物流的全面进步,必须要不断的借助信息化的建设形式,优化港口物流传统的运营状态,加强港口物流的信息化表现,以期符合当前社会状态下对于港口物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晋明.港口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探析[J].中国水运,2011,(05).
篇7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与先进管理思想结合的信息技术给传统物流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原先独立的各个物流环节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满足了不断发展的物流服务要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以物流过程为特定的对象,把物流和物流信息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系列。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及其社会物流成本不断下降。
根据《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市场总体上需求极大,而且不断增长。比如有41.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的需求层次较低,大约75%的企业需求仍然是以基本信息化层面为主。15%~20%的企业处于流程改造和运作优化层面的需求。只有不到10%的企业处于供应链管理层面的需求。[1]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物流信息系统,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企业如何提供服务和满足客户需求层次、如何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是物流企业和软件厂商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析影响物流信息系统的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分析各个要素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进而判定影响顾客忠诚的意图和程度。最后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物流信息系统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与假设
(一)变量选择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新体系的开发和与安全相关联的技术、系统探索方面。到目前为止,结合顾客满意度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内外一些学者以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有关的顾客满意度研究为基础,考察物流信息系统顾客满意度的因素。Dav is为测定信息技术的技术性,利用了使用者感觉的有用性和便利性因素来分析。Hans和Tibert对网上购物利用的信赖性和技术性性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因为网上购物的交易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就必然要考虑信赖性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影响。此外还有利用SERVQUAL测定服务品质及对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的主观性的顾客满意度分析的研究。[2]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选用4个变量作为影响物流信息系统顾客满意度的因素。
(1)信赖方面指明确执行连续的服务的能力认可。顾客在使用物流信息系统时,需要感受系统的隐私和安全。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信赖体现在安全性和隐私性。(2)内容方面主要通过专业性、更新性、有用性、完整性等特征来体现。(3)设计方面则是通过便利性,视觉效果,画面构成等特点构成。内容和设计分别测试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性。(4)服务则是通过反应性、保证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体现。影响物流信息系统顾客满意度的4个变量都是隐形变量,不能够直接测量出来,因此需要对隐变量进行逐级展开。根据中国顾客满意指数(CCSI)模型,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也有研究。为了物流信息系统中是否有这样的关系存在,本研究也对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因此除了上述4个独立变量外,又增加了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影响物流信息系统顾客满意度图形,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物流系统顾客满意的因素的图表
(二)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的设定
为方便分析,将信赖、内容,设计、服务作为自变量,顾客满意度作为中间变量,顾客忠诚作为因变量。
图2 物流信息系统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构建模型
以图2的研究模型为基础,可以得到以下假设:(1)信赖与顾客满意度呈正关;(2)内容与顾客满意度呈正相关;(3)设计与顾客满意度呈正相关;(4)服务与顾客满意度呈正相关;(5)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呈正相关。
三、数据收集和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除上述5个自变量、1个中间变量、1个因变量相关问题外,增加了调查对象的一般问题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问题。问题都用Liker t5等级法提问。预测试调查的问卷以校园调查方式于2012年11月在西藏民族学院,共收集了50个样本,其中35个是有效样本。通过Cronbach alpha系数对数据可靠性进行检验,以衡量量表测量问项的内部一致性。经调整后,正式调查问卷于2013年3月向陕西省咸阳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包括公司和个人)通过电子邮件和直接访问发放500份,收集有效样本是242份,有效回收率48.4%。分析统计软件使用的是SPSS13和AMOS6.O统计软件分析。在验证了调查问卷的可靠性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使用回归分析检验假设成立与否。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判定假设采用与否,由此得出影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顾客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并对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描述性分析
以性别来看,男女分别为102名和140名,各占比例42.15%和57.85%。从年龄来看,30岁以下126名(52.1%),30到39岁以上80名(41.7%),40岁以上4名(6.2%)。其中,20~40岁的回答者占93.8%,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从职业来看,自营业者45名(18.6%),企事业管理人员101名(40.7%),商业、服务业人员68名(28.1%),专业技术人员8名(3.3%),大学生20名(8.3%)。自营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占87.4%,表明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顾客层多为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人。从使用物流服务的目的来看,以包装为目的有12人(5.0%),保管为目的的有54人(22.3%),运输为目的的有158人(65.3%),加工为目的的有10人(4.1%),其他为目的的有8人,占(3.3%)。
(三)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
1.可靠性分析。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Cronbach 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这种方法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的信度分析。所有变量的可靠性均超过为0.6(大于0.60即为可靠性良好),平均变量的可靠性为0.747,因此该问卷有效。
表1 信度分析
Note:n=242
2.有效性分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我们使用SPSS里的因子分析来检验效度。首先KMO检验统计量为0.721,并且相关的重要水平参数接近0。因此调查数据是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检验
表3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5类研究变量可感知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是相关的比较密切的因子。同时表3当中每种变量特征值都大于1,说明5种变量都是可归为同一类的因子。
表3 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3.模型验证。本研究使用AMOS16.0统计分析软件。AMOS是线性结构方程的一种,它的涵义是对理论模型和现实数据拟合程度的一种再分析。即验证模型的成立与否。拟合指标表明模型拟合的程度较好;说明模型成立。如表4:
表4 模型拟合度分析
4.假设检验。假设的验证即变量之间的验证。经过回归分析,得出假设成立与否分析结果。如表5:
表5 路径参数和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信赖,内容和服务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是重要的,(β信赖=0.332,p<0.01;β内容=0.153,p<0.1,β服务=0.186,p<0.01).因此假设被采用。而设计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是不重要的(βemp=0.048,p=0.538),因此被去掉。最后,结果显示顾客满意对于顾客忠诚的影响也是重要的(β顾客满意=0.541,p<0.01),因此此假设也被采用。
通过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得知,信赖,内容和服务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顾客满意有正的影响,服务满意对顾客忠诚也有正的影响。顾客在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能否为企业和客服人员设身处地的着想,努力满足使用要求的设计问题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质量的影响不大。这是因为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水平刚刚处于起步阶段,顾客本身对为顾客提供的个性化的设计认识还很微弱。然而,基于未来发展趋势,物流信息系统化的投资构建,顾客会逐渐要求提供个性化的设计。因此,设计可能会在以后成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一个因素。本研究发现在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的情况下,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也有影响。顾客满意程度越高,顾客忠诚也就越高。测试结果如下:
四、对策建议
篇8
【关键词】物流园区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化
一、物流园区的定义及内涵
1、物流园区的定义
目前在国内物流园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物流园区应是指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形成的物流节点活动的空间集聚体,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多种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多家物流组织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大型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园区内各经营主体通过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进而实现物流集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促进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物流园区的内涵
物流园区将众多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挥整体优势,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共享相关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其内涵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物流园区是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的具有产业组织、经济运行等物流组织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的区域。这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概念一样,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拥有集中连片的物流用地空间。
(2)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管理中心等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
(3)物流园区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3、物流与物流信息
物流不仅仅运输物,同时也在传递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所生成的信息,一般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而产生的信息流,并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各种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信息是事物内容、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物流信息和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关系密切,起着相当于人的大脑的神经中枢的作用。
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的作用类似于神经系统,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
(1)辅助市场交易功能。市场交易需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其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高效性、精确性和集成性。
(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要有信息系统做相关的控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
(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加强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这是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
二、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现状
2005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再次对中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和趋势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物流信息化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提高
企业每年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高。根据调查,大约1/3(35.7%)的企业每年IT投入不足10万元,10-30万元的占23.2%,二者合计接近60%的比例。企业每年IT投入超过100万元的不足18%,与上述超过亿元营业额的企业47.4%的比例形成一个明显反差。这说明即使是大型企业,其信息化平均投入占企业营业额的比例也不足1%,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差甚远。从信息系统投资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来看,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低于5%。
2、应用整合困难
(1)企业数据库整合的比例低。采购、库存整合比例最高,但也仅有54%和43.7%。单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整合的比例不足40%。供应商评估、运输、配送整合的比例尚不足30%。
(2)与合作伙伴或上下游企业实行系统对接的比例低。根据调查,只有订单系统对接的比例超过60%,输配送系统对接比例不足35%,库存系统、共用操作平台和数据库共享对接的比例分别仅有24.6%、24.6%和21.7%。
3、对系统建设总体评价不高
(1)缺少科学、统一的方法论指导。已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在系统建设中进行项目规划和人员培训的比例最高,但也未到60%。系统评价和系统维护的比例最低,说明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缺乏统一的方法论指导。
(2)信息系统对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强。从调查结果来看,约一半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强,其中38%起到初步的支持作用,13%基本与决策无关。另一方面,大约39%的企业正在利用数据分析对决策进行优化,大约10%的企业开始采用数据挖掘和智能系统。这也说明,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决策支持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十分巨大,目前仅仅是个开始。
(3)系统开发费用高、功能不够、跟不上业务流程变化是最主要的三个问题。
(4)信息化的作用不十分明显。已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大约有三分之一对系统比较满意,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系统提高了效率和规范管理水平,分别占51.3%和38.5%。还有约三分之二的企业对所建信息系统不满意。
总之,国内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研究及建设还处在起步的摸索阶段。但可以肯定,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建设将成为中国物流园区未来信息化的主流应用模式。
三、中美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差距分析
物流概念起源于美国,美国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也最具代表性。因此,国内外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差距分析,主要选择美国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水平作为参照进行。见表1。
从国外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看,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国应大力加强对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使国内的物流信息化跟上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潮流,提高物流效益。和国外相比,我国信息化水平有待大力提高。
四、建议
1、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必须服从物流园区整体战略目标
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建设作为大的物流园区规划的一部分,要在物流整体规划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要符合物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服务于物流规划,使物流规划的效果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物流信息平台应该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稳步前进。
3、政府推动,第三方实施,市场化运作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各类物流企业及货物的供需双方,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需要有政府的协调和推动。物流信息平台需要采取第三方实施的原则,确保平台具有独立性,从而实现其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提供有序竞争的环境,满足广大客户对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的需求。物流信息平台的经营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为了调动主要经营者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主要经营者持股方式,并实行风险抵押,使经营业绩和经营者的利益挂钩,增加实体运行活力。
4、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现在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是封闭运作的,信息在内部网络按共同的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物流信息平台要对不同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交换,就特别需要标准化的物流信息,以实现不同物流信息系统数据的顺利交换。如果物流信息数据不是标准、规范、统一的,势必加大数据交换的难度,降低物流信息平台的利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失真。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
5、加快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因此必须加快对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增强对内部人员物流信息技术的培训。同时,应积极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加大对物流信息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果需要,也可以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1).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7。
[2] 王谦:电子政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基础环境 平台建设 标准化体系 人才培养
一、物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物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我国物流经济运行呈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业,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但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信息系统的系统还不能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发挥方面发挥作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价格高,投入风险太大,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
二、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运作平台,节约社会总交易成本。物流管理同样具有一般企业管理的共性,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运作不好,将导致企业物流效率乃至整个企业运作效率的低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恰好为物流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在网络环境下,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运行成本,为产品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2.物流传输方式产生新变化。互联网是现代物流活动中最大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有关的物流商品信息。用户只需通过网络定货,剩余的工作就可以由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来完成。同时,有些以标准的电子信息形式存放的商品等都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的商品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获得,使传输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3.方便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由于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很容易得到富有价值的商业资讯和情报,比如客户的定购数量、购买习惯、商品的需求变化特征等等,这些资料对企业制定营运管理政策、商品开发和销售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物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会带给整个物流行业的巨大机遇,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今后政府部门应做出更有利于推动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决策,把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激发起来,推动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从整体上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
2.进一步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构建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为工厂、销售商及物流企业提供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的基础物流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劳动,节约社会资源,又可以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还可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3.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国家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相当不完善,尽管制定了《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等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问题。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各行各,尤其是制造、批发、零售等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行业的标准。加强物流信息标准的宣贯,规范物流作业规程,引导和组织好企业将流程进行数字化转换,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扫清基础障碍。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结合应当更加紧密,标准化将进入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模块、信息系统处理的单证,以及相关的物流术语等等,此外还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标准。
4.加快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现代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增值服务体系,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进行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此外还可以举办物流方面的培训班。
5.加快物流相关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相关应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开发。随着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物流企业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加速实现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因此,物流相关信息技术如系统整合技术、商业智能技术等亟待突破。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将现代物流系统技术方面需要重点研发的项目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作为鼓励及优先的研究的方向;组织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全力发展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物流创新成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
四、结论
信息化的发展是促进现代物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只要从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标准化物流体系、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就能提高我国的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物流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俞 枫 刘仲英:信息技术的战略作用[J].北京:企业管理,2007.(2)
[2]孙丽芳 欧阳文霞: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 网络商务 图书发行 图书管理
网络商务环境下,在我国图书业致力于发展网络商务的进程中,认真研究、分析图书出版发行业中现代图书物流配送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图书物流自身的特点,推动图书发行网络商务,是我们每一个从事于图书出版、发行、管理的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领域和不可推卸的责任。鉴于网络商务主要以网络为平台,为统一说明,本文把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网络商务、互联网商务等名称统一称为网络商务。
一、网络商务环境下我国图书业发展现状
1.我国网络环境概况
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互联网普及率从2007年7月的12.3%快速提高到16%;2007年12月的宽带网民数已经达到1.63亿,占网民总体的77.6%,比2007年6月增加了4094万人,比2006年12月的1.04亿增加了5938万人。目前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2.我国图书业发展现状
把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商务形式运用于传统的图书出版发行、物流配送领域,这既是图书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也是网络商务得以有效应用的一个非常适用的领域。据称,中国每年图书行业的总价值约1000亿元,在流通中的费用约为700亿元,如果全面推行以网络为主的网络商务,将极大地改变整个图书的传统业务流程,有利于促进图书网络商务的诚信、和谐、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出版总量近20万种,为全球第一。目前,我国已经开展数字图书服务的省级图书馆达55%,全国81%的重点高校开展了电子图书服务。当前,全国约有100家出版社开始同步出版电子书,已经开展数字图书业务的图书馆用户超过1000家。2004年,我国网络出版市场实现规模性增长,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累计销售电子图书总册数达805万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近年网民通过互联网购买过的商品(多选题)中高居第一位的是:图书、报纸、杂志及其他纸质出版物,占47.2%。由此不难推断,我国图书业网络商务已经站到新型商务领域的前端。
在图书业网络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仔细研究分析国内外尤其是本地区与跨区域图书业网络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图书现代物流的现状,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推动图书业网络商务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商务环境下的现代图书跨区发行特点和涵义
网络商务环境下的现代图书跨区发行,是相对于传统环境下图书储运流通来讲的,其特点及涵义已经发生较大改变。
图书物流与网络商务的连接,使网络商务环境下的图书跨区发行具备了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人本化等为特征的内涵:第一,图书跨区发行信息化。图书物流信息化表现为图书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第二,图书跨区发行自动化。在信息化基础上,加之机电一体化的实施,图书物流自动化在省力的同时,又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了物流作业的差错。图书物流自动化的设备设施非常多,如条码或语音或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第三,图书跨区发行网络化。图书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网络商务下图书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国际互联网络的急速普及和发展令图书物流网络化成为未来必然。第四,图书跨区发行人本化。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图书物流的运作引入人本化理念和方式,既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图书物流领域中提出的,也是现代图书物流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物流人本化要求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物流配送,没有配套的人本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灵活组织和实施图书物流配送。
三、加强和完善我国图书业在网络商务环境下的跨区配送与发行
要建立一个现代图书物流管理及跨区发行信息系统。现代图书物流业必须符合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网络化等要求。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要以先进物流理论为指导,从图书业物流业务流程整合入手,采用国际互联网、企业网、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识别的自动化。现代图书物流管理及跨区发行信息系统组成一般有:运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运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发行管理信息系统。
在网络商务环境下,以网络为主的图书商务活动以一种带有鲜明网络特征的商务活动过程,正在给图书业出版、发行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它对图书行业的影响会远远超过图书商务的本身,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与人参与到图书业的网络商务活动中来,我国的图书网络商务发展将会促进图书出版发行整个领域增速前行。
参考文献:
[1]陈方建:中国图书物流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物流技术.2006,(11)
- 上一篇:电力排管安全施工方案
- 下一篇:心理干预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