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支付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上支付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上支付的定义

篇1

关键词: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银行网上支付、银联网上支付

1网上支付

IResearch艾瑞咨询即将推出的《2009-2010年中国网上支付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指出,2009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将达5766亿元人民币,相比2008年的2743亿元增长110.2%。网上支付交易额连续五年增速超100%。由此可知我国的网上支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网上支付作为电子支付主要形式,是在互联网的基础,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实现从买方到金融机构再到卖方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以及查询系统等过程。

相对于电子支付的其它形式,网上支付具有的优势有:①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在不同国家,不同时间和不同人完成资金结算;②支付成本低,手续简便。资金结算通过账户到账户的数字转移,完成结算功能。②周期短。网上支付通过互联网大大节省了时间;④信誉度高。提供网上支付的机构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和信誉作为资金结算的保证:5..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1.1网上支付的分类根据提供网上支付的机构不同,网上支付分为银行网上支付、银联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

1.1.1银行网上支付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银行中的资金。网上银行就是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目前,我国大多数银行大力推广网上银行,并将网上支付作为网上银行的新亮点。这将对第三方支付产生一定的冲击。

具体支付流程:在交易中,买卖双方确定交易与发货方式后,买方通过银行直接把货款打到卖方账户上,卖方直接到银行提款。

银行网上支付的优势是:由于银行是专门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所以资金优势明显,技术实力强,且由于其长期从事金融服务,社会地位高,客户对其信誉比较看好,客户认可率较高。

银行网上支付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处理交易纠纷能力较弱,一旦交易不能正常进行,可能会损害客户或银行利益。另一方面的不足之处体现在网上支付的条件上。银行网上支付的前提条件是支付双方必须持同一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跨行和异地支付将产生手续费,且须好几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跨行转账,有的甚至不能实现跨行转账。

1.1.2银联网上支付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由八十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金融服务机构。银联是2002年成立的,是一个历史较短的机构,但近年来也涉足网上支付。银联的网上支付包括境内和境外的网上支付。境内支付服务依托银联强大的跨行转接结算网络克服了商业银行间跨行转账的不足。境外网上支付借助银联互联网安全支付系统,在境外购物网站以银联卡购买正宗海外产品银联网上支付与国内商业银行的流程相似,都是先确定交易和发货方式,买方通过银行直接把货款打到卖方账户上。

银联网上支付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国内商业银行间的跨行问题,开拓了境外网上支付市场。同时也具备了商业银行的不足,处理交易纠纷的能力弱,一旦发生交易纠纷,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不能保证。在境外支付市场,也存在境外网上商户少的缺点。

1.1.3第三方支付目前,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还没有非常准确的定义,但普遍认为,第三方支付就是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能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和通道服务的,且能实现资金转移和网上支付结算的第三方独立机构。

具体支付流程是:在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发货;买方检验货物后,就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v第三方支付的优势:①打破了银行卡的壁垒,将各银行网银系统进行统一整合,这样就解决了商业银行间跨行和异地的问题,既节省了交易费用,又缩短了交易周期;②第三方机构在交易双方之间起缓冲作用,一旦发生交易纠纷,能对交易双方取双向保护策略,确保交易双方合法利益的最大维护。③第三方支付的手续标准统一。

第三方支付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弱,体现在自身盈利能力较弱,影响其可持续发展。②第三方支付机构对银行的依赖性较强,但近年来国内银行大力推进其网上支付,这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

1.2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2网上支付的应用领域

我国的网上支付市场规模较大,不足之处也较明显。我们引进了国外的支付手段,但也要根据国情,结合实际合理规划网上支付市场。我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B2B、B2C、C2C、C2G、B2G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B2B、B2C、C2C模式。

银行网上支付适用于B2B领域,这是因为银行转账时间短,有利于企业的资金流动。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商业社会中这是很有必要的。但B2B领域中也存在诚信问题。B2C领域既可选择银行的网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第三方支付,这要视情况而定。目前,国外的电子商务支付手段多是第三方支付。但在我国,第三方支付比较适用于C2C领域,这是因为交易双方既希望能提供信用担保,且担保手续较简便,同时又渴望发生交易纠纷后,自己的合法利益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这种需求比较符合第三方支付,同时C2C的交易金额较小,对于银行来说C2C就是鸡肋。因此,大多数购物网站都选择第三方支付。例如玉溪市餐饮业信息平台,就比较适合用使用第三方支付,原因有:1.该网站是面对玉溪市的餐馆和普通市民,地域性较强。2.对于该网站所开展的业务,信用担保比较重要,这就要求网站有较高的信誉,而选用成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能解决网站的信誉问题。3.进行网上订餐的用户具本上都有过网上购物经验,这样就可以利用其第三方支付的账号,不用再注册账号。目前,结合第三方支付的市场我们选择支付宝作为玉溪市餐饮业信息平台的支付方式。

篇2

(一)美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状况

目前,美国没有制定针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专门法规条例,只是在现有的法规中寻求相关的监管依据,或对已有的法规进行相应增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是监管的重要部门。美国采用立体的监管体制,从联邦和州两个层面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进行监管,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交易的过程,而不是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在监管方式上采取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在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身份划分上,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把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上的滞留资金定义为负债,而不是联邦银行法中定义的存款,这样第三方支付平台就不能被划分为银行或其他类型的存款机构,从而不需获得银行业务许可证。但FDIC同时指出。各州监管部门可依据本州法律,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开展的业务做出自己的定位。目前,美国大多数州为该平台颁发了从事货币转账业务的营业许可证,要求其定期向州监管机构提交报告,并规定了最低的资本要求,将客户资金的投资限定在高流动性的范围。

在对非法金融活动的监管上,美国颁布了《爱国者法案》,规定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作为货币服务企业,需要在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行网络注册,接受联邦和州两级的反洗钱监管,及时汇报可疑交易,保存所有交易记录。

在对电子货币的监管上,美国50个州中有43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对非银行的电子货币发行方进行了监管,但没有专门的电子货币监管法规,而是依照已有的(或增补的)监管货币转移企业或者货币服务企业的州法律进行监管。由于美国的监管体系较少涉及资本金要求,因此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在联邦层次上,美国近年来也开始关注电子货币的监管,尤其在对消费者的保护方面,《银行安全法案》的许多规定也被运用于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监管。

把安全措施重点放在网络和系统的一端。在美国,很多银行的客户只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网上银行,连验证码都不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美国银行的思路不是把风险转嫁给用户,而是通过后台的业务逻辑和用户行为分析来实现安全机制和风险控制。

(二)欧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状况

欧盟出台了专门的监管的法律框架,主要有三个指引文件,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监管来实现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的监管。2000年1月颁布了《电子签名共同框架指引》,在该指引文件中确认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有效性和在欧盟内的通用性。同年又颁布《电子货币指引》和《电子货币机构指引》两个指引文件,要求非银行的电子支付服务商必须取得与金融部门有关的营业执照(完全银行业执照、有限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机构执照)。

在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身份划分上,欧盟规定网上第三方支付的介质只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这就意味着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必须取得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公司的执照才能开展业务。

在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滞留资金的监管上,欧盟规定第三方支付平台需在中央银行开设专门的账户留存大量资金,并将电子货币的发行权限定在传统的信用机构和新型的受监管的电子货币机构。对于增值服务,目前还没有适用于整个欧盟的法律法规。由于欧盟致力于建设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要取得“单一执照”,便可在整个欧盟25国通用。例如,PayPal 在2004年取得了英国金融服务局(FSA)颁发的电子货币机构许可证,并接受FSA的监管,就可以在欧盟其他成员国开展业务。

在对电子货币的监管上,欧盟规定机构和个人也可以发行货币,但要通过相应的审批、获得执照,如在英国由金融服务业协会向希望发行自己货币的公司发行许可证并进行监管,英国一些公司已经拿到了合格证,包括一些大学在内。

在对非法金融活动的监管上,欧盟与美国一样,实行审慎的监管,限制将客户资金用于投资。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尽快健全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 明确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法律身份。根据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同的经营模式,明确其不同的法律地位。如对支付网关模式且不存在二次清算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界定为网络企业;对支付网关模式且存在二次清算以及PayPal模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界定为非银行支付企业,纳入在《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第三方网上支付结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提供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监管,重点加强涉及二次清算企业的监管,统一纳入金融监管部门对支付清算组织提供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的统一监管范围,以有效监控、防范其业务经营风险。

2. 通过法律确定沉淀资金的所有权属于客户。制定相关法律保护客户的利益和隐私权,明确客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间的权利和义务。同时通过制定针对洗钱、信用卡套现、欺诈等网络犯罪的法律,对交易进行法律约束。

3. 规范电子货币发行和电子货币的跨国使用。其一,应明确电子货币的定义、发行方。电子货币无论由谁来发行,都应当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的规范和调整,发行者必须有一个全面接受央行监督的风险管理程序。其二,在处理电子货币的跨国问题上,应密切关注国际上的研究动向,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保护电子货币使用者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中心的监管体系

1. 建立统一的支付平台, 减少运行风险。可采用统一业务、技术标准的方法, 建立统一支付平台, 定位于基于互联网的网上支付的跨行支付清算平台, 一端与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 另一端与所有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系统连接。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电子支付信息, 由统一支付平台对支付信息进行清分和轧差处理, 轧差结果提交中央银行支付系统进行资金清算( 与银联业务处理模式类似) 。建立专门的平台服务于网上支付, 并实施系统完整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 有利于克服现有电子支付的薄弱环节, 确保电子支付信息的安全传输, 减少运行风险, 为电子支付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 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内部资金监管。借鉴美国和欧盟的监管经验,将监管重点集中在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吸收的客户资金管理方面: 一是通过法规明确其所有权属于客户, 严格区分客户自己的资金和第三方支付公司自身的资金, 实现客户沉淀资金账户与公司的自有账户的分离,禁止公司将客户沉淀资金进行放贷、投资或挪作他用,由银行对客户账户进行托管。采取类似证券交易保证金账户的监管要求, 实行银行专户存放和定向流动。二是明确商业银行的代位监管,通过立法明确商业银行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的代位监管义务, 即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开立的银行支付结算专户, 商业银行必须履行相关监管规定,监控该账户的资金流动情况, 确保资金的合法使用。

3. 加强消费者的利益保护。其一,建立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支付结算组织管理办法》实施后,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许多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由于达不到注册资金的要求,不能取得经营资格牌照,将不得不退出市场,或被其他公司收购或兼并。面对这种现状,有关部门应立即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保护客户的利益不受损失。其二,提高网络安全技术。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投入人力、物力,不断研发新的安全手段,分别在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实施安全保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强度加密、安全信道、数字签名、PKI、SSL 等技术,保证客户的身份认证,交易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以及不可抵赖性。避免非银行机构利用信息和技术、业务上的优势损害消费者利益,维护交易公平,确保数据保密和信息安全。

(三)探索由商业银行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

商业银行受中央银行的严格监管,而且在FATF 组织的监测网络之下,拥有完整的监测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信用卡套现和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

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 风险控制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基于网络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步出现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还没有非常准确的定义, 但普遍认为, 第三方支付就是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在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一个中立的支付平台, 为网上购物提供资金划拨渠道和服务。在交易中, 买方选购商品后, 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 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 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 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面对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服务所获得的优厚利润,国内和国外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出现,如目前易趣的“安付通”、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一拍网的“e拍通”、慧聪网的“买卖通”等等。然而,第三方支付作为目前主要的网络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 在网上商家和银行的连接、监管和技术保障的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问题将阻碍第三方支付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防范、降低并控制这些风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2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分析

    2.1网络安全风险

    第三方网上支付的业务及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 故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是第三方网上支付面临的重要风险。虽然目前网上银行和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 并不断开发和应用具有更高安全性的技术及方案, 以保护支付平台的平稳运行, 但是从总体来说,其安全系统仍然是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种风险可来自计算机内部,比如系统停机、磁盘损坏等不确定因素, 也会来自网络外部的黑客攻击, 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传输过程中遭到攻击,威胁用户资金安全;二是网上支付应用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设计上的缺陷可能被黑客利用,危害整个系统的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三是计算机病毒可能突破网络防范,入侵网上支付的主机系统,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2.2金融风险

    资金滥用。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中,除支付宝等少数几个并不直接经手和管理来往资金,而是将其存在专用账户外,其它公司大多代行银行职能,可直接支配交易款项,这就可能出现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而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

    诈骗犯罪。由于网上交易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第三方支付可能成为通过制造虚假交易来实现诈骗的手段,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购买者对第三方支付流程以及后果的不熟悉,利用安全漏洞来骗取钱财,比如说,支付平台的网上操作中有取消支付的选项,在取消支付后,如果直接撤销刚才的取消操作来再次确认支付,顾客的钱就在未收到购买物品之前就打到了销售者的账户中,造成诈骗。

    盗卡恶意支付。虽然越来越多的银行已经不再默认银行卡可直接上网,而是用户通过申请并认证的方式,才可开通网上银行,但多数情况下,用户只需要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和密码,在网上提交一个申请,即可开通网上银行。如何防范盗卡者在网上恶意支付,对于第三方支付厂商来说,在缺少必要信息支持的环境下,建立这样的风险控制系统就更为艰难。

    资金沉淀。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通过对交易资金的暂时保管,在交易过程中监督和约束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当买方把资金转到第三方的账户,此时第三方起到了一个对资金的保管作用,买方仍然是资金的所有权人。当买方收到商品,确认付款时,所有权转到卖家。所以,第三方作为资金的保管人,始终不具备对资金的所有权,只是保管的义务。根据目前的交易规则,支付金额可以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上停留3至7天,这样,支付平台中随时都有数以千万计的资金沉淀。随着将来用户数量的增长,这个资金沉淀量将非常巨大。而对于这笔资金,第三方将可取得一笔定期存款或短期存款的利息,且利息的分配会引发新的问题。如缺乏有效资金管理,就有可能引发支付风险和道德风险。

    2.3法律风险

    对于第三方的法律地位问题,及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目前在法律上还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虽然从业务上来看,这些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是提供支付服务,但是它同时又聚集了大量的资金,从某种程度来说已经具备了银行的性质,但是却不受银行相关法律的控制,尽管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都以中介人的名义对外宣传,但实际上,其业务明显存在“吸纳储蓄”的嫌疑,用户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息)可能成为其主要的利润来源,这显然涉及到金融的范畴。所以,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需要进一步以明确的立法加以规范。

    在法律责任方面,国家并无专门法律调整网上支付法律关系,实践中往往依据合同法和侵权法。但如果将第三方网上支付各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完全交由合同法和侵权法调整,消费者因其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因为在网上支付的合同中,消费者根本没有决定合同内容的权利,只能选择接受与否。第三方网上支付较之于传统支付方式其技术性更强,同时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如果客户在交易后财产被盗取或系统故障,使得客户遭受损失,应如何界定各方责任,也缺乏规范,这些最终将制约着第三方网上支付的发展。

    3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控制

    3.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约束

    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法律地位,进一步规范其业务范围。通过尽快出台一些办法进一步明确第三方网上支付清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制定相关法律保护客户的利益和隐私权,明确客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对洗钱、信用卡套现、欺诈等网络犯罪法律对交易进行法律约束。

    3.2改进网上交易税收监控手段

    网上交易所具备的交易隐蔽性、快速性以及交易主体的跨地域、全球性等特点, 使网上交易税收问题对传统方式税收提出了挑战。在我国现有的税收体制中, 税收都是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来进行的, 而网络交易的跨地域性将加大确定税收主体的难度。因此对新技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网上交易, 要研究用新的监控手段进行征税。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网上交易现金流的出入口, 是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易的一个凭证, 因此可考虑将第三方支付作为网上交易征税的突破口。另外还需制定第三方支付中的税收监管法律, 严惩逃税行为。

    3.3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

    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首先明确市场准入门槛。由于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 从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商注册资金规模、资质参差不齐,容易引发风险。其次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监管。应规定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自有账户与用户沉淀资金的账户相分离。禁止将用户沉淀资金进行放贷、投资或挪作他用, 由银行对用户资金账户进行托管。目前工商银行便为“支付宝”托管账户, 并且每月出具账户资金的使用报告。最后建立第三方支付保证金制度。要求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其开户银行存有一定金额或交易比例的保证金, 一旦第三方出现问题, 银行可以立即冻结这部分资金用以抵御风险, 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广大用户的资金安全, 不致因第三方机构的风险而蒙受过大的损失。

    3.4 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缺乏健全的内控机制,组织内部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规章。一些不成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急于赢利或“抢地盘”,放松了对公司内部的制约与管理,容易造成员工道德风险,如延迟信息传递或泄密等类似现象的出现,使清算组织的信誉受损。而且,除了内部少数人之外,外界很难知道公司的经营状况,信息披露非常不充分。因此,要按照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和政企业分开的要求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并规范内部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建立内部责任分工制度、权利制约制度、激励和惩罚制度,独立的财务制度等来提高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4结束语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 尽管在法律、资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但第三方交易的便利性、低成本性、高效性,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因此, 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问题应受到政府部分的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为这种新型支付模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法律和政策环境, 促进整个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满,陶牡丹,吴波.电子商务参与下的交易信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33-35.

    [2]陈力行.关于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08):94-95.

    [3]吴剑东.基于第三方的网上支付风险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6).

    [4]李二亮,刘云强.浅议第三方支付平台[J].电子商务,2005,(9):92-94.

篇4

1、宽带网民规占比高达94.3%,但宽带速度太低。

根据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2007年10月,OECD主要国家的平均网络下行速率已经达到17.4兆,作为宽带最发达的日本,下行速率甚至已经超过90兆,而中国以ADSL为主的网络接入,大多数下行速率都不超过4兆。同时,因为是共享带宽,在高峰时段,速率会更低。

2、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人,半年内增长了32.1%,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

手机网民虽然有1.55亿,但和6亿手机用户比,这个比例依然偏低。再一个CNNIC对手机上网用户定义为半年内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个人认为这个定义太过宽泛。换一个更加严谨的数据,更加实用。

另外本人认为,手机上网用户并没有到爆发期,这个时期可能会是在1-2年后,等3G网都建好以后。

3、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10-19岁33%,20-29 29.8%

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10-19岁33%,20-29岁29.8%)。说明中国互联网的服务用户依然是青少年为主。

4、目前网民的最大群体仍是学生,总体收入情况不高。

网民的最大群体仍是学生,占比31.7%。所以网民中低收入群体也很大。1500以下60% 1500以上40%。

5、目前中国网民在网络娱乐、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上使用比例较高

除了论坛/BBS外,这三类网络应用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均在50%以上。商务交易类使用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网络购物普及率为26%。

网络购物普及率不高,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6、网上支付发展很快

网上支付是衡量互联网商务应用的重要指标,这一应用与众多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支付应用增长较快,半年增加的用户数达到2371万人。

7、网络安全成为日前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根据调查,半年内有57.6%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同时,有1.1亿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问题,占总体网民的31.5%,网络安全不容小视,安全隐患有可能制约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交易类应用的发展。

8、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46%

半年内手机网民占总体互联网民的比例提升6.5个百分点。

这里本人有个观点,手机网民不一定就是互联网网民。所以建议CNNIC以后单独研究这一部分网民的状况。

9、有五成以上的手机网民表示,“上网速度太慢”是影响人们选择手机上网最重要的因素;有34.6%的手机网民认为“上网资费太贵”;“手机上网电池耗电量大”则是影响网民选择手机上网第三位阻碍因素。除了目前手机上网的硬件阻碍(如屏幕太小等)因素影响外,手机上网“内容和应用不理想”也是影响其使用手机上网的重要因素。

10、77.5%的网民觉得生活离不开互联网。

篇5

关键词:电子营销 背景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F22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76-02

一、引言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体,其在全球范围类的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其对世界经济格局、消费习惯甚至社会文化都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如果网络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它将在2016年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与印度,位于德国之前。届时全球将有30亿网民,而2010年仅有19亿。到那时,G20国家范围内的网络经济收入将超过4.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5万亿元)。在中国、德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家,与网民有着良好互动的中小型企业销售额上涨速度较快,可高出那些没有利用网络的企业22%①。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电子营销(E-marketing)应运而生。电子营销是指借助互联网,利用电子通信技术、数字交互式媒体,以及现代通讯技术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电子营销的特点是以客户为中心,互动性针对性强、定位准确,独具时空优势,传播范围广阔,具有传统营销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广义上来讲,一切借助互联网、电子媒介、移动媒介等各种手段进行的营销行为都属于电子营销,但这其中份额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无疑是互联网上的电子营销。

二、电子营销发展理论背景

当前,理论界认为电子营销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直复营销、关系营销、软营销和网络整合营销等四个方面。

1.直复营销理论。直复营销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直复营销协会(ADMA)将其定义为: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或)达成交易所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相互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其最大特色是不经过中间商而直接与最终消费者沟通。邮购活动被认为是最早的直复营销活动,1498年,阿尔定出版社创始人Aldus出版了第一个印有价目表的邮购目录,这被认为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邮购活动,也是现代意义上直复营销的起源。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电子营销是一种典型的直复营销。“直”指不通过中介商而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而电子营销中顾客通过网络直接向销售商下订单付款;“复”指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互、讨价还价和确认,从而达到双方满意并完成交易,这也正是电子营销的主要过程。

2.关系营销理论。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是从大市场营销理论发展演变而来的。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是对称的,该理论主要为了解决传统交易营销品牌忠诚度不高,回头客太少等问题,为扩大品牌忠诚者的比例而提出的。在网络消费中,买卖双方可能根本不会有现实中的接触,如果要想保持长期的、可重复的购买和合作关系只能通过良好的服务来维系,因此,电子营销中利用关系营销理论维护买卖双方的关系至关重要。

3.网络软营销理论。网络软营销理论是对应于强势营销提出的新理论,它强调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时必须尊重受众的主观感受和体念,让消费者不反感企业的营销活动。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软营销是采用一种不侵扰消费者的、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方式。互联网上的主体是自由平等的,特别强调相互之间尊重和沟通,同时他们也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和隐私保护。因此,企业采用传统的强势营销手段很可能适得其反,网络软营销则恰好从消费者的体验出发,在不影响消费者感受的前提下采取植入式策略向消费者传达营销理念。

4.网络整合营销理论。网络整合营销理论(Network Integrated Marketing)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指营销者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和市场行为,综合使用各种互联网传播渠道,以统一的目标和形象,传播一致的企业或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从而迅速树立起品牌形象,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与传统市场营销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相比,网络整合营销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强调传播,强调与客户的多渠道沟通,强调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品牌关系。

网络整合营销的优势在于能以最恰当的投入获取理想的回报,但这都要建立在传播者对营销策略的准确把握上,立足于对客户营销需求与受众关注热点的分析研究,对客户信息进行整合推广,使其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我国电子营销发展现状

据艾瑞咨询公司(i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513.2亿元,同比增长53.9%。据统计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和网络旅游预订是网络经济发展前三位的消费模式。

篇6

电子支付方式

网络银行支付。这是我国电子支付的主要方式。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和活跃度近年持续走高。不仅如此,个人网银的发展速度更快。从交易量的构成来看,虽然企业依旧是网上银行业务的主体,但其在交易量中的占比不断下滑,而个人网银交易额占比呈逐年提升态势,成为网银交易额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三方支付。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方式已成为我国电子支付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普通的电子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接口程序,将多种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一个界面上,负责交易结算中与银行的对接。因此,消费者和商家不需要在不同的银行开设不同的账户,而帮助消费者降低网上购物的成本,帮助商家降低运营成本。不仅如此,较普通网银支付的认证程序复杂、手续繁多等不便,在第三方支付方式中,商家和客户之间的交涉由第三方来完成,这使得网上交易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还可以帮助银行节省网络开发费用,为银行带来潜在利润。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往往依附于大型的门户网站,且以与之合作的商业银行信用为依托,因此,能够较好地突破网上交易中的信用问题,有助于推动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最后,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提供增值服务,帮助商家网站解决实时交易和交易系统分析,并提供方便快捷的退款和停止交易服务。

2010年以来,我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逐渐成熟,并已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结算中。从2007年开始,交易额逐年增长。但从增速来看,却在不断下滑,2011年的增长率为67.7%,远低于2007年以来127.8%的平均增速。究其原因,在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加强了其网上业务的投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在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上的差距,从而吸引了客户回归网上银行。

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运作模式主要分两类,一是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采用独立的第三方支付网关模式;二是依托电子商务网站的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在客户范围上更为广泛,但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且其业务范围单一,而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盈利模式和风险控制上有着明显优势。

移动支付。无线通信的技术,使移动互联成为可能。从全球来看,2011年移动支付交易额比上年增长112.9%,移动支付行业已步入高增长期。在中国,2009~2011年移动支付的平均增长率达到72.2%。从业务种类来看,国内移动支付业务已经发展得较为全面,包括手机代缴业务、手机钱包、手机银行和手机信用平台等业务。

电子支付发展趋势

总的来看,储蓄卡和信用卡等银行卡在我国目前的支付产品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以银行卡为载体所设计的信用卡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在线支付需求,需要根据电子商务、移动银行与便捷支付等业务要求结合新的信息科技对其进行革命性设计。同时,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电子邮件、短信息、SNS以及SD卡和U盘等固态存储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存储与传播技术取得了革命性进展,未来,虚拟化与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必然成为信息时代电子支付的基本构成要素。

在银行卡支付方面,国外银行卡已开始使用芯片卡,预计今后五年国内也将逐步由磁条卡转向芯片卡。微型芯片还可以植入手表、钥匙、衣服和首饰等,它使用的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更进一步看,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芯片只是身份识别的一种方式,正在发展中的身份识别方式还包括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方式,以及虚拟银行卡、虚拟货币(如QQ币)等。

以信用卡为例,根据信用卡的交易规则,在信用卡的交易中必须提供卡号、姓名、卡片有效期、VVC认证码和卡片品牌等五种参数的信息。因此,通过变动其中一种或几种参数及其组合来提高在线交易的安全性在理论上存在可行性,同时也满足了客户自定义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具体来说,通过允许客户自定义信用卡的有效期、额度(在所持实体信用卡的额度范围内)、银行卡品牌,乃至信用卡号码(银行可自主使用的号段内),也就实现了让客户根据使用场景的风险系数、交易要求、金额大小和交易频率等设定不同的信用卡安全参数,从而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的目的。此外,基于标准信用卡开发的虚拟信用卡账户具有国际通行、受理范围广等特点,为后续开发预留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未来可将客户的个性化虚拟信用卡写入合作电信运营商的USIM卡实现手机支付等,可以在POS终端直接输入个性化虚拟账户和密码进行支付结算等。从商业银行“虚拟化、便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创新方向来看,自定义信用卡虚拟账户可以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显著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从而大幅提升银行产品在网上支付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在移动支付方面,目前,手机在实现公交、停车和购物等方面的支付已有广泛的应用。未来,手机支付将主要使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这是一种近距离(10厘米内)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它由RFID演变而来,传输范围比RFID小。此外,二维码支付也将成为移动支付的重要手段,像Square这样的移动支付终端的使用将手机变成了移动的POS机。

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对

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为传统的金融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首先,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为传统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商机。在目前的支付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异军突起,但其资金划拨和结算清算业务最终都需要通过商业银行完成;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商业银行仍将保持在电子支付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因此,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不仅不会根本上改变电子支付领域的格局,反而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商业银行结算量、发卡量及电子银行业务的迅猛增长。例如,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获得牌照后,将按照央行的规定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这就为商业银行拓展备付金存管业务,并借此扩大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其次,移动支付技术的成长将扩大传统金融业的客户基础。未来,移动支付将成为电子支付的重要方式;而传统金融企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方,拥有广阔的产品创新空间。比如,移动支付能使商业银行通过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借此实现双方客户资源的相互渗透,拓展客户群体。此外,在移动支付技术的支持下,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手机银行随时随地交易的特点,大力推广转账汇款、缴费付款、消费支付等业务。

最后,网络融资的出现为传统金融业注入新的动力。金融业与网络信息技术已实现相互融合,网络信贷越发成为未来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使信贷市场普遍存在信贷配给问题,而中小企业更会因为营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不匹配而不能获得信贷支持。但是,通过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融资服务方面的合作,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掌握企业需求和信用状况的信息优势以及网络渠道便于远程操作和批量处理的成本优势,实行更灵活和更高效的信贷审批流程,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也迫使商业银行面临转型挑战。近些年,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势力和积极发展手机支付的电信运营商,侵入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它们凭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蚕食着本属于商业银行的领域,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是颠覆性的。

首先,第三方支付模式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构成潜在威胁。自2011年5月以来,我国已有101家非金融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经营的业务范围包括基金直销、保险、银行卡收单和物流等领域,牌照的发放将激发数十倍以上潜在的市场规模,整个行业将步入十年黄金发展期。据艾瑞咨询统计,2011年我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2万亿,同比增长118%。

其次,电信运营商正着力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在即时通讯、社交网站等互联网新型通信工具冲击下,电信运营商一直在转型,目前正通过话费账户、手机钱包等着力进军移动支付领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均已成立支付公司。

最后,商业银行还面临银行卡组织的挑战。银联及VISA、Master等国际卡组织从传统的单纯支付转接与清算服务,开始逐渐拓展至综合金融服务领域,与银行金融服务领域的交叉融合与竞争愈发明显。

篇7

电子商务发展不到二十年,对这个概念的定义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文参考几种说法给出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它不仅仅包括其购物的主要内涵,还应包括了物流配送等附带服务。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狭义电子商务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都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平台,没有了网络,就称不上为电子商务;二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是一种商务活动。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组织都包含有伦理问题。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理问题。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应当重视人性,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商业伦理的内容依据主题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内部包括劳资伦理、工作伦理、经营伦理;外部包括客户伦理、社会伦理、社会公益。

2电子商务的特点利于商业伦理的构建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从1993年政府组织开展“三金工程”正式进入雏形期,1998年步入发展阶段,到2009年从传统产业转到以B2B为主体,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期,而3G的蓬勃发展促使全网全程的电子商务V5时代成型,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1电子商务弱化渠道利于良好交易环境的建立

相对于传统企业的线下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发展大量经销商,电子商务不关注渠道的多寡,它是没有区域限制的商务活动,产品只需要在互联网上展示,你想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电子商务成功弱化了线下销售中的一级商、二级商、分销商等位置,有效遏制因为商而产生的“层层盘剥”、“欺瞒价格”等违背商业伦理、丧失道德的不良事件,逐渐形成经营者和消费者双赢的良好交易环境。

2.2电子商务的多平台局面有利于良性竞争

电子商务平台是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我国最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当属阿里巴巴,后起之秀不断涌现,以电器为首的京东商城、食品为主的一号店、主营美容化妆品的乐蜂网、“名品折扣店”唯品会、“网上书店”的当当等等,这些电子商务平台各有优势,展现着蓬勃的生命力,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一定不会是一枝独秀,而必定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多平台局面也就意味着激烈的竞争,稍后不慎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占市场,在这个高竞争高淘汰的行业里,想要再翻身必定是难上加难,所以,企业经营者每走一步都会非常慎重,触碰商业底线的行为会被遏止,基本的商业伦理形成并得到巩固和发展。经营者开始意识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比如酷6的暴力裁员事件直接导致股票大幅下跌,企业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直到今日酷6在视频界已经排不上位置。

2.3互联网平台交易更透明

买卖双方从交易的洽谈、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通畅、快捷的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各种信息之间互相核对,可以防止伪造信息的流通。而且平台交易会留下交易过程的数据,方便事后查找,出现问题可以留作核对的证据。更透明的交易解除买卖双方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洽谈中对语言的理解错误导致交易后双方不满意等,可以通过查找洽谈记录来澄清问题。

3电子商务的伦理问题

3.1虚假信息、垃圾邮件势头越来越迅猛

互联网新媒体在信息方面相较之传统媒体不受太严格的制约,信息发送者只需要通过网络技术花费极少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一次性向成千上万的用户发送信息,而信息接收者处在完全被动的状态,甚至无从得知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电子邮箱,是如何被发送者取得的。接收的信息有商业广告、产品推销的,更有隐含虚假欺诈性质的信息,不仅让接收者饱受垃圾信息的烦扰,而且有可能会使接收者落入虚假信息的圈套。这种势头近几年越演越烈,广大消费者对网络的诸多信息会持怀疑态度,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企业失去最基本的诚信原则。

3.2商品品质无法保证,“货不对版”问题严重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完成议价、交易,再通过物流配送货物,整个过程买卖双方不需要见面,买方也看不到商品实物,最多看到图片和卖家的描述,这种虚拟性使部分企业在网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更加容易,买家收到“货不对版”的商品后,追究责任、退换货问题又复杂又耗时,遇到无理的卖家就会出现扯皮现象,大多数买家最终都会放弃追究责任,这就进一步助长了无良卖家的不道德经营行为。

3.3网上支付风险大、安全性低

通过交易平成交易后,绝大部分需要进行网上支付,造成网上支付安全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银行本身的安全性;二是交易信息在银行和商家之间传递中的安全性;三是交易信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发生密码被盗等事件对消费者和收款的商家影响都是巨大的,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无孔不入,甚至通过手机点击进入某一个网站的连接,就有可能泄漏自己的银行信息,造成财产损失,而网络犯罪手法高明,办案人员侦查难度很大,财产很难追讨回来。网上支付导致钱财被盗的案件频繁发生,消费者对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不慎堪忧。

4针对电子商务的商业伦理的思考

4.1事物都有两面性,辩证看问题更益于发展

电子商务目前以及相当长的未来都是炙手可热的领域,它已经并将继续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随着发展电子商务领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伦理问题,本文只列举了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三个问题,还有更多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当人们在大呼“电商无良”的时候,同时也在享受着电商带来的便利和更为物美价廉的商品。笔者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何况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不可控因素诸多,衍生出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好在同时笔者看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无论是电商、银行还是政府都在积极努力,而这些应对措施有些已经初见成效,比如:各大银行在网上支付方面开通手机短信验证服务,为网上支付把好第一关。虽然有些措施没能很好解决问题,但是也在不断被修改和完善的,这些都表明电子商务领域的商业伦理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认识到。同时,笔者也希望那些一味吹捧电子商务的人们,能够正视问题,正面而直接地解决问题。电子商务有益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想用好这把“剑”就要看到“剑”的两面,只有持“剑”正,才不会“剑走偏锋”。

4.2伦理的构建也需要法治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支付;SET;SSL;安全

1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系统概况

电子商务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电子数据交换(EDI)和电子资金转帐。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交易各方在网上和寻找交易机会,比较价格和条件,选择交易对象;第二步,进行银行、运输、税务、海关等方面的电子数据交换,即EDI;第三步,将商品交付运输公司起运,银行按照合同约定,依据提供的单据进行支付。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的整个交易过程都涉及到支付问题,支付是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

1.1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概念

电子商务支付系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之间使用安全电子手段交换商品或服务,即把新型支付手段(包括电子现金(E-CASH)、信用卡(CREDITCARD)、借记卡(DEBITCARD)、智能卡等)的支付信息通过网络安全传送到银行或相应的处理机构,来实现电子支付。

1.2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发展情况

电子商务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加拿大等国,但在近几年电子支付才被人们普遍接受。各厂商如IBM、惠普、微软、SUN等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务产品和各自的解决方案。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种法规也随之健全,德国、韩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的许多州已经通过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法律。1996年下半年,美国财政部颁布有关《全球电子商务选择税收政策》白皮书;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已经完成模型电子商务法的制定工作,为电子交易制订出统一通用的规则。另外,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VISA和MASTER合作制订的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定义了一种电子支付过程标准,其目的就是保护万维网上支付卡交易的每一个环节。SET是专为网上支付卡业务安全所制定的标准。

这几年来,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信息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的信息产业部门开始了电子商务相关的研究,并在1998开通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其他省市也纷纷开始建立电子商务系统。

2电子商务支付业务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虽然国内网上购物方兴未艾,网上书店、网上商场频频亮相,图书、音像制品、软件光碟、小家电等琳琅满目,然而实际采取行动的购买者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固然有人们对网络交易的疑虑及购买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但付款手续的复杂及其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难以体现网上购物便利优势,致使用户的热情大打折扣。

因此,解决电子支付问题成为国内网上银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其中包括网络银行本身业务系统的问题以及如何为企业及个人提供完善服务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电子支付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解决不好,将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最严重的瓶颈。

2.1信用障碍

良好的信用机制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在这方面差距很大。在美国,由于信用机制基础牢固,持卡人可以通过信用卡消费,风险小而且方便快捷。他们以银行为商品交易的核心,和买卖双方建立起一种三角形的稳定关系,以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形式,把交易建立在以信用、担保为基础的平台之上。

由于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见面,其信用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就目前而言,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还未普遍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现金交易还占主导地位。买方担心付款后能否收到货物或能否收到满意的货物,卖方担心发货后能否按期如数收到货款。由此可见,信用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是多么重要。

2.2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支付与认证标准有待统一

目前安全协议有两种:SET与SSL。SET(SecureE1ectronicTransaction,简称SET),即“安全电子交易”,是VISA、MASTER两大国际卡组织和多家科技机构共同制订的进行在线交易的安全标准。SSL(SecureSocketLayer,安全套接层)协议,是由网景(Netscape)公司推出的一种安全通信协议,它能够对信用卡和个人信息提供较强的保护。SSL是对计算机之间整个会话过程进行加密的协议。在SSL中,采用了公开密匙和私有密匙两种方法。

SET协议比SSL协议复杂,在理论上安全性也更高,因为前者不仅加密两个端点间的单人会话,还可以加密和认定三方面的多个信息,而这是SSL协议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SET也有自己的缺陷,由于过于复杂,所以对消费者、商户和银行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推行起来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大。相比之下,SSL则以其便捷和可以满足现实要求的安全性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目前国际上对这两种网络安全协议到底哪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2.3相关法规有待完善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明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上银行的发展。目前尚有如下问题需解决:

(1)电子支付的定义和特征。电子支付是通过网络实施的一种行为,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类似,它要引起涉及资金转移方面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

(2)电子支付权利。电子支付的当事人包括付款人、收款人和银行,有时还存在中介机构。各当事人在支付活动中的地位问题必须明确,进而确定各当事人的权利的取得和消灭。

(3)涉及电子支付的伪造、更改与涂销问题。在电子支付活动中,由于网络黑客的破坏,支付数据的伪造、更改与涂销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2.4银行业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滞后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金融系统中还没有出现提供信用支付手段的信用卡公司。“手机银行”与“网络银行”实际上都不过是利用电子终端设备的金融工具,这两种利用高技术手段的工具并未在金融服务的功能方面提供实质意义的突破,而且这两种工具的安全性目前尚有缺陷。毫无疑问,我国应当加快新型金融工具的发展步伐。

2.5支付的安全无法保证

网络的安全即便在电子商务发达的美国也是消费者十分担心的问题。世界各国发展电子商务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促进我国电子商务支付业务发展的对策

3.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化普及率

政府应坚持建设“三金”工程和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持续加大对金融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成立专业的金融数据网络公司来经营管理数据通信网,为金融系统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经济的通信服务;全面推进我国的金融电子化,提高各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银行硬件方面,银行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电子设备,从储蓄所里的柜员机到大型计算机、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电子设备应深入到银行内部的各个领域,将电子化网点和营业网点电子化覆盖率逐步提高。同时,银行应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推出系列应用系统软件,主要包括全国性和全行性的网络系统。

3.2健全社会整体信用制度,提升电子商务主体对在线支付安全的认知度

在线支付只有在广大客户的热情参与下,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增强客户的信任,可通过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密切与第三方合作等途径来实现。

首先,应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普及CA认证,以增大支付网络安全系数。网络安全技术问题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在线支付存在明显的漏洞,很容易受到外部的攻击,经常出现客户支付信息丢失或出错等情况,怎么能期望客户建立起对它的信任?网络信息的安全技术有很多,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传输技术、身份鉴别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然而,绝大多数客户对于具体的技术是不可能完全了解的。应使客户真正了解所受到的安全保护,从而打消对在线支付技术方面的顾虑。

其次,在线支付服务机构应发挥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了解客户的要求、抱怨和建议,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争取客户,保持市场份额,在线服务机构必须调整经营管理构架,实施自身业务再造,为客户提供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经纪和基金等多样化服务,体现“客户中心主义”理念。

最后,支付系统应借助于与第三方的合作,促进客户建立网络信任。据调查显示,在主页上标明与知名的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进行合作的在线支付系统更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这种有利于建立并维持客户网络信任的第三方合作还可以包括与银行的合作(包括支付渠道的通畅与安全),以及与信用度较高的网站建立联盟等,这样可以使在线支付获得更大发展。

3.3实现在线支付经营主体银行的自身制度创新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在线支付的经营主体仍将是占据金融中枢地位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应以其传统的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优势介入到在线支付业务,对自身管理和业务体系重新构造。

首先应实行经营方式的转轨。在线支付业务的需求为传统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线支付经营主体应将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相结合,走“多渠道并存”的道路,在开展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开发出新的金融服务项目。银行应通过在线经营方向的调整,维持和增加客户资源,谋求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应重构金融业务体系。电子商务对在线支付经营主体提出了整合和协同的要求,各参与银行应加强合作,通过建立金融门户的形式共享资源,把网络作为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企业合作的平台,走综合化、全能化业务发展道路,银行对结算业务的支持应从单纯的在网上为企业用户提供转帐结算服务,发展为介入企业的采购和分销系统,以提高经营效率,为客户提供“一体式”的全方位服务,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篇9

“对于香港的业界来讲,这是一个好事。现在在香港人民币的存款越来越多(高达5000多亿),怎么样保证资金的回流是很重要的一个议题。而这对于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对东亚银行这样母行在香港的外资行来说,无论对我们内地还是香港的业务都是很正面的帮助。”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东亚中国”)常务副行长林志民近日在京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对于“支持港资银行在广东省内以异地支行形式合理布点”的政策,林志民表示:“东亚中国将加强在广东省的异地支行建设。不仅仅是广东,未来一段时间,东亚将继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增设支行,预计年内的营业网点将会突破100家。”

外资行亦有发展空间

时代周报:在欧美业绩表现不佳的外资行最近纷纷裁员,调整其全球布局,东亚银行香港母行之前有类似表达。东亚中国如何做业务上的调整?

林志民:其实最近裁员较多的大多是投资银行,他们对经济的反应是最快的。他们在全球裁员,但可能会在中国增长,因为中国这个市场还在增长,每一年的GDP也是8%-9%的增长。对于东亚银行来说,只有头痛如何补充人手的问题,从没出现过裁员的现象。中国内地是整个集团最为主要的市场之一,所以不管海外市场如何变化,我们还是继续加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我们网点还在扩充,还要招聘。

时代周报:扩充有没有具体的计划?

林志民:我们刚刚开完哈尔滨的分行,最近长沙分行刚刚得到批准筹建。我行计划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新增不少于10个网点,所属地域不仅包括发达地区,也包括国家政策鼓励的东北、中西部等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目前仍是我行网络拓展的重点。未来一段时间,我行将继续在上述城市增设支行。预计年内的营业网点将会突破100家。

时代周报:目前内地业务占比多少?

林志民:从我们的中期业绩来看,2011年上半年东亚银行在中国内地业务为集团的盈利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在36%左右,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在3-5年内实现内地业务占集团盈利贡献率达到50%。

时代周报:36%的盈利应该还是很不错的业绩,今年下半年内地的业绩是不是还会有所放大?这些业绩的构成是怎么样的?

林志民:我们当然希望能有更大空间,但是在国内有些不确定因素,我自己觉得谨慎乐观吧。但是相对来讲,可能风险相对上半年比较大一点。

对公约占80%,对私业务约占20%。

时代周报:普华永道最近了一个调查报告,说外资银行在内地的市场份额其实是原地踏步的,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林志民:它主要是看贷款规模,相对而言,外资银行贷款规模和份额整体没有增长,所以看起来好像是原地踏步。主要原因就是最近这一两年,按照监管标准,要把贷存比达标,所以相对来说把存款的力度加大,贷款的力度放慢一点,所以刚刚看到银监会现在外资银行已经达到低于75%的贷存比标准。

大村镇银行概念较好

时代周报:之前看东亚中国今年有增开村镇银行网点的计划。其实,对村镇银行的开发也是其他外资银行网点扩张的一个重要方向。东亚在村镇银行这一块的战略是什么?

林志民:去年我们开了我们第一家村镇银行,在陕西的富平县。下一步还会继续。今年我们肯定会多开一些村镇银行,但这也要看需要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核,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时代周报:怎么看村镇银行市场?虽说是村镇银行市场比较大,但是包括中资行的实际动作并不怎么到位。

林志民:以前村镇银行给人感觉社会责任味道比较重一点,现在慢慢摸索起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我看好村镇银行的未来。因为中国村镇经济会越来越多,看到三、四线城市慢慢变成大城市,在国内讲内需,内需不但是城市的内需,村镇也有很多内需,内需拉动经济,也离不开银行的服务。问题就在于,大家虽然都看好农村的经济,但是目前村镇银行确实难以见到理想的效益。对于东亚来说,我们看这个市场是中长期的,比如在北京开一个支行,基本上第二年就能盈利,这个在村镇银行是不可能的。村镇银行要中长期投入,不是短期的。

时代周报:东亚在设立村镇银行和监管政策方面有何建议?

林志民:在一些三、四线的城市,或者在一些村镇,怎么加速当地的金融发展,所以不管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会很积极做的。下一步怎么整合村镇银行,怎么把国内十家八家整合成大的村镇银行,就是“大村镇银行”的概念会相对比较好。

网银本地化是首要任务

时代周报:网银如何布局?

林志民:首先就是本地化,从2005年开始,东亚是唯一一家做网上银行的外资银行,到了2008年我们做了改善,把“本地化”作为网上银行的首要标准,因为我们在国内做业务一定是要更多地符合国内用户的体验需求, 2008新版网银上线后,用户普遍反映从功能和界面上,非常吻合内地客户需求。现在除了网上银行之外我们还有ATM、多媒体,我们形成网络化,所以下一步我们也会积极开拓手机银行。

时代周报:网银核心竞争力何在?如何跟国内的中资行竞争?

林志民:很多外资行也用网上银行,但是网银是他们母行全球的网上银行,所以网上银行的便利性、以及迎合普通内地用户需求上可能有所欠缺。我们于2008年推出了强调“本地化”的新版个人网银服务,是完全按照国内的一般消费者的使用偏好去做的,所以跟外资银行的差别在这里。东亚中国的定位是做“外资银行里的中资银行、中资银行里的外资银行”,所以你看到我们的产品,都是以当地的情况来量身定做的,我们不会把香港那边的产品原封不动搬到国内来,这样都不符合国内的客户需求,所以我们针对这一方面做很多大的投入。国内市场很大,如何竞争首先要看大家的份额多少。国内银行本身服务的人很多,有庞大的客户群,这是优势也是劣势。比如改变起来会不太方便。但是我们是全新的、利用最新的科技去做网上银行,我们没有什么包袱。

时代周报:网络安全问题咋解决?

林志民:在整个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资金安全”始终是最为关键重要的一环。作为资金源头的银行,我们有义务保障客户的账户资金安全,提供安全的网上支付,甚至是移动支付服务。因此,我行在规划网银支付服务之初就一直把安全放在首位予以考虑,并采取了多种技术和业务措施用于保障客户的支付安全。

时代周报:如何保证在线支付安全?

林志民:例如,我行是国内最早采用按钮型安全Key的银行之一,安全Key从物理上根本隔绝了黑客和木马的攻击。同时,使用我行网上支付功能的客户必须有我行四种认证方式之一:手机动态密码、文件证书+手机动态密码、安全Key或者安全Key+手机动态密码,通过对手机动态密码、CFCA数字证书的组合校验和动态匹配,有效地保障客户的支付安全。此外,我们为所有的网银客户提供免费的动账通知短信服务,使客户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入流出及关键性非金融交易都能做到了然于心。当出现异常交易时,我行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当然,还有客户自定义支付限额、网银预留信息、自定义头像等诸多个性化安全措施供客户选择和使用。

篇10

关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在《E-BusinessforTourism》自己中的解释是“: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connectivity),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改进企业内部流程,增进知识共享”,这一定义侧重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功效。根据国内学者巫宁和杨路明的定义,旅游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先进的网路信息技术手段——网络、电子手段、网络查询等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这一定义侧重旅游电子商务自身的特征。

2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2.1现状

(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国互联网网名数量的不断增加,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据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上网普及率达到25.5%,较2008年增长13.4%,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网民规模扩大给旅游电子商务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网上旅行市场规模的增长。根据艾瑞网《中国网上旅行预订行业发展报告》,2009年我国第二季度网上旅行预订市场规模为8.48亿元,较2008年增长10.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网上查询和网上预订将是人们旅游消费的大势所趋。(2)市场供给。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旅游企业开始加大在旅游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另外,随着旅游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在线旅游服务企业开始与产业链中的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整个网上旅游市场的发展,以上这些都增加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供给,推动着其快速发展。(3)市场环境。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旅游电子商务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完善。一方面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比如《旅游电子商务技术规范》《、旅游饭店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等,这些标准有利于规范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比如传统旅游企业与旅游网站之间的结合,使旅游产业链更加完善。以上这些使旅游电子商务的经营环境得到了改善。

2.2问题

(1)旅游企业投入不足。作为旅游电子商务的主体,旅游企业因为资金、技术等限制,服务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旅游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相同,没有个性化。比如大多数旅游网站的主要经营业务都是旅行团、机票、酒店等,相比传统企业,凸显不出旅行电子商务的优势。(2)旅游信息服务和运行体系不完善。作为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客体,旅游信息服务及运行体制不完善,比如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建立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没有形成与旅游网站匹配的游客接待体系,没有建立提高旅游吸引力的网络展示平台。(3)旅游网站定位不明确。作为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载体,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网站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网站之间的链接不够,旅游网站定位不清、细分不明确直接导致了网络市场的资源重复配置,经营成本的居高不下。

3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应用SWOT分析

3.1优势

(1)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根据《CH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的测算结果,电子商务比传统交易方式节省11.61%的费用和9.34%的时间,这意味着旅游电子商务可以降低旅游企业的交易成本;此外,因为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旅游企业的信息传播成本和市场中介成本也随之降低。(2)提升旅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之后,国外旅游服务公司闯入我国旅游服务市场,凭借其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我国旅游服务公司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只有应用电子商务,适应国际旅游需求的新方式,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进而提高旅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3.2劣势

目前,因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应用因素不健全。比如,在环境因素方面,尽管近几年互联网普及率迅速增长,但因为大多数用户为没有支付能力或者支付能力较低的青少年,旅游电子商务中的有效客户很少,环境还不完善;在法制因素方面,尽管国家有颁布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法定条例,但对旅游电子商务如何管理、网上交易纠纷的解决措施等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法制不健全;在安全方面,因为与旅游电子商务匹配的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还没解决,用户不愿意进行网上支付,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性、捷性未能体现。

3.3机会

伴随着Internet的日趋成熟,全球性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旅游企业的竞争从国内扩展到全球。这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机遇在于网络的延伸将帮助我们打开国际旅游市场。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价值将不断体现。3.4威胁随着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名目繁多的在线旅游网络应运而生,服务项目包括多个方面。无序的增长从一定程度上会给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反作用。比如高昂的采购成本、消费者越来越高的需求等。

4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策略分析

4.1优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

宏观方面,政府和旅游企业要调动各方面力量来完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的市场环境做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客体、载体的管理。比如构建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的基本构架,提高旅游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则,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运用舆论的力量引导消费者形成网上消费的正确观念。解决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制、安全和理念问题。微观方面,旅游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实现个性化经营,提高整个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供给能力。比如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可以重组,形成纵向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力缺乏的小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网站的知名度开展个性化的网络经营。

4.2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服务

因为服务业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细化的特征,旅游电子商务面对的需求也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服务,是旅游电子商务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获得客户资料及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比如借助网络资源,通过让旅游者自己做主,设计旅游线路,制造旅游产品,这样可以从一定意义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