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体育生活方式;体育习惯;终身体育;小学体育教育

前言:

近年来,随着对身体锻炼功能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终身体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和帮助。明白到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教育的必定方向,而小学体育教育做为终身体育的开端和重要时期,良好的小学体育教育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终身体育过程中在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化,使体育活动的终身化成为可能。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和活动意向数据的分析,讨论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提高小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1.调查分析

通过对四川大学的调查分析,得知参加体育活动、读书、听音乐、上网、看报纸杂志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选择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其中参加体育活动排在5大业余生活之首,占被调查人数的80.43%,其中男生占67.38%,女生占32.68%;其次是读书,占被调查人数的74.02%;第三是听音乐,占73.26%;第四是上网,占72.63%;第五是看报纸杂志,占65.9%。

2.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和趋势

2.1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多样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增加和完善,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项目有了很大的选择自由。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其中篮球、排球、足球占18.04%;乒乓球、羽毛球占13.23%),其次是健美操(11.73%)、长跑(10.02%)、散步(10.27%)、旅游(8.28%)等。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是多样化的,但又相对集中。1大多数是学校体育课所授内容或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2多数是流行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攀岩、轮滑、台球等。

2.2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模式小型化

大学生参与体育生活的形式主要以个人或与同学一起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为主,以参与学校组织体育体育形式为辅。如:三人篮球赛;四对四半场;足球的五人、七人小型赛。

2.3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差异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差异主要有几个方面:1、性别差异;因为男女的差异,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项目上的选择和意向有不同的内容和顺序。2、竞技和休闲;因为体育项目的功能和技能要求的不同,大学生选择的意向也随之改变。主要是运动技能要求高,对抗性强的竞技体育项目和技能难度低,运动负荷轻的休闲体育项目。

3.结果与分析

我们了解了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发展趋势,对开展小学体育教育又有什么帮助呢?我们可以假定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就是未来大众终身体育生活方式,那么可以就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探讨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才能提高小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促使学生养成体育习惯。

3.1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项目教育

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发展,相信未来的大众终身体育都是多样化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有差异的,而且是每个人都有差异,要做到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只有开展尽量多的体育项目,才能满足小学生兴趣广泛的需求。

3.2注重健康体育教育

大学生对体育功能认知的提高,使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得到相应提高,使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坚持,并形成习惯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小学生也一样,对于自己身体好的事情一定会用心去做。应该用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促进他们的体育意识。

3.3实施趣味性教学

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是体验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而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注重的是体育活动中的快乐体验。所以小学体育教学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运动,并形成习惯。

3.4掌握好胜特点

大学生参与的体育项目之中,大多数是学校体育课所授内容或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项目,说明运动技术的掌握与否,影响一个人参与运动的动机和兴趣。而且没有掌握技能的时候,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在集体项目的竞技中伤自尊心。所以应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比试比试,提高运动技能,加强体育活动意识,并形成习惯。

3.5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外体育活动能将体育课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提高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要向学生推行课间和课外的体育活动,如跳绳、散步、打羽毛球、跳橡皮等。

4.结论和建议

1、开展多样体育活动,丰富小学生的体育生活。

2、加强运动技能的练习,培养小学生体育行为和体育意识。

3、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获胜心引导其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4、多设计主题课堂,使体育活动和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养成体育生活习惯。(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白翠瑾,杨光,梁思雨,黄学诚.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10)

[2]苗大培著.论体育生活方式[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黄恩德.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4]梁思雨,杨光,白翠瑾.体育行为对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作用[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1(04)

[5]梁利民,著.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6]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57.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实生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66-01

一、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情景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中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轻松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完成学习内容。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感觉、发展创造能力等。还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创设教学情景使小学语文教学贴近生活的方法很多,教师应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二、把游戏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溶为一体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保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游戏拼音动物园”、“击鼓传花”“快乐邮递员”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把书本知识与小学生所喜爱的游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自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又能把所学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正确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学与现实生活更好地融合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教育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接受教育并将知识变为生活实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乐观向上的个性,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如同父母般亲近的情感,还能在这种亲近感中渗入尊重、崇拜、敬仰等美好的感情,继而将这种感情升华为奋发上进的热情。

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人际关系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友谊,增进人际互助、谅解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小学生拥有自由的心理空间。创造人际间良好的关系和环境,能为儿童的社会交往、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文知识与熟悉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形成活跃的班级气氛。由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同学之间友好合作与交往可以使具有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学生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小学生年龄相近,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爱好,便于互相启发,相互实现认识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共同实现认识发展。

五、小学语文教学,还应紧扣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幸福生活展开教学活动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听、说、读、写任务,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全面发展幸福快乐的生活。

篇3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说育人为本,其含义就是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为根本,人都做不好,其他能力再强也不能造福社会。但是,现阶段的学校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一心只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可见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必要的,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对待。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在部分学校中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老师盲目地说爱国和热爱自己的民族,规范道德品质,纸上谈兵,过于空大,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必须先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影片和一些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子孝、爱国、助人的概念。同时,老师可以讲一些反面事例,让学生重视德育教育,规划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将德育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学习就是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与生活结合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德育的影子,和父母和朋友的交往都需要德育的渗透。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好人好事,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拾金不昧等,虽然都是小事,但却是最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以小见大,从小事做起。

四、丰富校园文化,增添良好的道德气息

环境对于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健全,这时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形成是举足轻重的。学校可以在班级内和校园内粘贴名人的画像,并标注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学校可以树立光荣榜,对道德思想先进的学生进行表扬,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篇4

近年来,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与新课程的改革,在中学素质教育中渐渐凸显出了德育的重要性。然而,许多教育学者研究表明,目前中学的德育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德育机制缺乏现实意义与切实可行的操作方式,德育内容局收集整理限于一般性的理论概括与经验总结,德育模式过于单一刻板,甚至违背了中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在我国,地理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地理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品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改变传统德育过于抽象、空洞的说教模式,使德育更加贴近生活中情感道德的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本文试图从“三生教育”的内涵、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实施等三方面对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这一问题作粗浅分析。

1 “三生教育”的内涵

“三生教育”由云南省首先提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中心,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与“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深切地体现了中学“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的教学理念[1]。

2 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地理教育作为“三生教育”最好的教学资源与实施途径,通过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2.1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由于中学地理知识内容的综合性与广泛联系性,使得地理教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生产生活实际,所以在

转贴于

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涵盖了丰富的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因素。而“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通过中学地理教育可以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健康的收集整理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挖掘“三生教育”的广度及内含,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打造中学德育品牌。

2.2 中学地理学科教育是践行“三生教育”理念的主渠道。“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当今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2]36。随着科学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人类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地理科学的现实需要,也是“三生教育”的主题之一。

篇5

【摘 要】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只有走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才能真正帮助他们适应生活,家长在学生的生活教育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文章对家长参与智障儿童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促进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家长;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65-02

一、智障儿童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对于培智学校来说,教学生活化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效地融合起来,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生活。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强调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一般性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科目,这部分课程约占总课程比例的70%~80%。在这一核心思路的影响下,各特殊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落实教学生活化理念,包括编写了生活化校本教材,设置生活化教学环境等。对于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施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和相关的论述,但这些仅限于学校教学生活化方面,没有涉及家长如何参与教学生活化,这是不完整的教学生活化。

二、家长在智障儿童教学生活化中的重要性

1.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智障儿童受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记忆容量小、速度慢、保持不牢固,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反复性,某一知识需要在生活中反复进行教学和强化才能形成能力,这一身心特点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给予儿童反复的刺激与强化才能帮助他们形成能力。智障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很难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家长则需要帮助儿童进行学习的迁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逐渐形成生活能力。

2.家长拥有支持教学生活化的环境优势。教学生活化的环境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家庭作为儿童真实的生活场景,更适合智障儿童的思维学习特点,在儿童的生活知识教育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学校学习了主题《做客》后,通过讲解和角色表演,学生们懂得了做客的礼仪等知识,但在实际做客的过程中,他们依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就需要家长在带孩子去做客的实际过程中给予指导,以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3.教师的教学生活化必须通过家长的参与才能得以巩固、拓展和延伸。对于正常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常识大多数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一旦习得,就会成为习惯。但是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常识必须是经过反复、专门的训练才有可能习得,而且必须通过家长的参与才能得以巩固、延伸,慢慢形成习惯。如在生活常识训练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如厕为什么需关门等规矩,但是在家里家长不作任何要求,带儿童外出时,对如厕也不作要求,那就会淡化学校的教育效果,致使儿童在学校、家里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样子。因此,只有家长参与到教学生活化中来,学生才有可能把学校学到的生活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并形成能力和习惯。

三、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现状

笔者做过一份“家长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学生活化”的问卷调查,分别从参与情况、影响参与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发放给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200个智力障碍的家庭,收回有效问卷134份,占总问卷的67%。对问卷的分析如下:

1.参与意识普遍存在。家长普遍认同参与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在调查中,有91%的家长认为应该参与教学生活化,并认同家长参与能够提高学校教学的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参与行动普遍滞后。与上述观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虽然家长认同参与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但却并未曾积极参与,调查发现,有47%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积极参与。原因如下,34%的家长太忙,没时间参与;51%的家不懂得如何参与,极少部分家长认为没有必要或不想参与。从这点来看,很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参与教学生活化。

3.对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不了解。35%的家长表示并不了解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28%的家长表示了解一点,30%的家长表示了解一些,只有7%的家长表示完全了解。

4.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不了解。在问卷中,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分成六大块:生活自理、自我保护、交往、兴趣、文化知识、体能。家长根据其重要性进行排序:67%的家长首选生活自理最重要,15%的家长首选自我保护,14%的家长首选文化知识,少部分家长首选交往和兴趣。这说明大部分家长都能够正确认识学校教育的目标,但是仍有一部分家长对智障儿童的培养目标不了解,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另外,在调查中发现,68%的家长表示不了解学校的生活化课程设置,大部分家长表示不了解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四、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帮助家长建立生活化的教育观念。智障儿童家长由于职业、文化、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学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家长建立生活化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明确智障儿童的训练目标就是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引导家长从过度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转移到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上来,这是智障儿童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进行教育。其次,要认识到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时时是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

2.调动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性。

(1)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这一组织形式更强调“学校”这一概念和功能,强调家长的终生学习,它是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纽带,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教学、活动等方面。学校可以定期在家长学校请专业人士举办讲座,也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组织优秀家长给全体家长们讲课。实践证明,在接受心理上,人们往往愿意听取年龄相仿、背景相近的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优秀家长的榜样示范可以使其他家长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和效仿意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能拉近距离,更能让他们了解智障教育,了解家长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家长参与教学的生活化。

(2)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可以定期有目的、有准备地请家长到校参观或参与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这种开放日活动,家长可以零距离地感受孩子的教育环境及学校的日常工作,了解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在校状况等,从中获得更直观的教育体验和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激发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兴趣,并把直观的教育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生活化的教育;此外,还可以听取家长对开放日的建议和意见,体现家长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完善家长会制度和与家长的对话薄制度。家长会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心、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教育途径。但一直以来,家长会多是单向的,局限于领导讲、家长听,教师说、家长做这种格局,严重影响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成效。家长应该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因此,家长会要有鲜明的主题和目标,这些主题可以由家长和教师共同提出并讨论,改变传统家长会的呆板形式,让家长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

例如,“对话薄”是广泛使用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但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对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要及时、具体地反馈学生情况,让家长在看到学生问题的同时,也能看到进步,并能够明确自己的任务。同时,对于家长反馈的问题也要及时予以解决,如果能形成良性的循环沟通,就能促进其参与的积极性。

3.帮助家长掌握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和技能。从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家长参与行动滞后的原因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参与,因此,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涉及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学、教育学,常见的行为矫正方法、常用的技能训练方法如工序法,等等。在讲解过程中,要符合家长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储备,注重实例分析,让家长易于理解和灵活运用。

笔者认为,结合智障儿童家长参与教学生活化的现状,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性,使之掌握一定的生活化教育方法,把家庭和学校教育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把学校的教学生活化落到实处,真正帮助智障儿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生态安全的主要概述

1.生态安全的基本含义

生态安全,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结构是否遭到破坏,其内在的生态功能是否受到了损害。一个生态系统,如果自身提供的服务数量或者质量出现问题,就说明该生态系统的安全正在受到威胁,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所以,生态安全一般包含双层含义:(1)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内部结构是否遭到破坏;(2)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具体的生存需要。生态系统问题是全球性发展问题,各种各样的生态危机,是历史发展和积淀的结果。生态系统出现危机,既有社会发展不足的因素,也有发展过快的原因。社会发展不足,人们就会破坏生态资源,去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过快,人们更看重经济利益,没有深刻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生态安全的主要特点

(1)生态破坏不可逆性。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被破坏,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以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想要完全恢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生态安全具有全球性。当前,世界处于全球一体化时代,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一样,也具有跨国界性质。(3)生态恢复具有长期性。生态环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人类对生态环境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就会长期作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生态环境一旦出现问题,要想解决就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整个恢复过程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主要特点。

二、中学地理教学开展生态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1.结合教材内容及生活实际进行生态安全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观念。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观念。比如,在讲解自然资源保护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有限性,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匮乏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在授课时联系生活实际,让教学更加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某中学地理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生态灾害的危害性及具体解决措施时,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及我国淮河水污染为例,让学生在学习时更有代入感。该教师还以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为具体事例,分析海啸发生的具体原因,带来的严重危害,如何进行防灾及建立有效的灾害预警系统。教师就这些问题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清楚明白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强生态安全意识。

2.牢固树立生态安全的教育观念

生态安全教育观念的树立是开展生态安全教育的根本条件,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贯穿生态安全教育观,将其纳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这就要求中学地理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综合素养和较强的生态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挖掘出生态安全教育的素材内容,通过亲自授课来达成生态安全教育的目标。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新型的生态安全教育观念。

3.开展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对生态安全的认识

篇7

【关键词】家园合作 尊重 平等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4-02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是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只有家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和谐发展。

一、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认识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只有双方在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积极配合,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教师需要家长的支持,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只有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聘请教育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知识,使家长通过讲座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共同配合的重要性,从而能积极的配合幼儿园工作,并参与到家园共育的活动中来。

2.互动平台

利用家长园地、班级博客、微信等平台对家长进行指导与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法、幼儿园活动内容与目标、幼儿近期活动表现、需家长配合的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活动内容的同时,激发家长以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活动中来,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二、创设沟通多渠道,促进家园合作实效性

1.接送交谈与电话联系

利用接送幼儿这段时间简单的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情况和表现,并了解孩子在家的行为表现、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教师协助解决的问题,同时针对孩子情况家园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共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电话联系更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联系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联系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使家园教育同步化。

2.家长助教和开放活动

为了使家长对幼儿园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家长助教和亲子开放活动,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并在与幼儿欢庆六一、快乐游园、亲子运动会等亲子互动中更加了解、体验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生活,从而积极建立起主人翁意识,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幼儿园管理和幼儿教育中来,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互助合作伙伴。

三、尊重家长、平等对待,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沟通

1.以诚相待 主动沟通。

主动真诚的对待家长,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关键,每天接送幼儿时间,教师都热情微笑的和家长打招呼,并且主动的将孩子在园的情况告诉家长,使家长在感受到老师热情的同时也体验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对工作的尽心尽责,家长才会信任老师,放心的将孩子交到老师手中,并且愿意和老师沟通和合作,只有家长相信老师,才会消除顾虑,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

2.运用技巧 巧妙沟通。

和家长达成共识是家园沟通的最终目的,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美,所以教师在和家长沟通孩子情况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在赞美孩子优点的同时,避重就轻的提出孩子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这样家长一般都很容易接受,也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有家长积极配合了,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因人而异 灵活沟通。

不同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同,对老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与家长交流时,要因人而异灵活沟通,对年龄大的家长就多反映一些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对于年轻的家长多反映一些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并争取他们的支持;而对于文化较高的家长,教师要引导家长了解客观的评价观和适当的教育理念,从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谈孩子的发展。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教师就用浅显的语言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选择需要配合的工作时,也要量力而行,并做好简单的解释工作。

总之,有效的沟通,是做好家园工作的关键,是架起家园互信、互相理解、共同合作的桥梁,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教师、家长共同化成长的有利途径。

篇8

【关键词】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父母;重要性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低段孩子正处于学习的萌芽阶段,对于很多事物都产生浓厚的好奇心理,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甚至习以为常,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一、培养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低段孩子正处于人生旅途的重要时期,是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理的年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低段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萌芽时期,也就是说,低段孩子在这一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未来人生的发展。然而,人的好习惯或者不好的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父母的教育、家庭环境以及实践中积累而成的,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培养的。低段孩子在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后,就会自然的顺着已有的轨道前行,一旦形成就会很难改变。因此,对于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非常重视。行为习惯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东西,对其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孩子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一把金钥匙,可以开启孩子的成功之门。

二、父母在低段孩子行为习惯培养上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自身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像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成长成什么样,因此,父母自身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低段孩子行为习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骄纵现象严重

就目前社会现状来看,当代家庭大多都是“6+1”模式,在二胎政策的鼓励下,有很多家庭步入了“6+2”模式,在父母生下孩子时,都充满了无限感恩和欣慰,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幸福中。也正因为如此,导致现阶段低段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骄纵问题,父母因为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总是在孩子需要任何东西的时候,一味地给予,却丝毫不考虑其对于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不利影响;另外,孩子的到来,几乎占据了整个家庭的核心位置,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孩子是第一位”的理念,父母对孩子所有的生活几乎一览无余,孩子也就成为了“小公主”“小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事情一概不知,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能力,在成长后的年龄阶段也一味地养成索取的习惯。

2.父母对于自身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不明确

有时候会在一个孩子身上看到其父母的影子,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除了基因遗传的影响外,还因为孩子的行为举止受父母影响的原因。在部分家庭中,许多父母对于自身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坚持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当然,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促进作用的,如果是不好的习惯,父母又不加重视,只会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许多父母都有说脏话的习惯,因为对自身习惯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中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的原因,导致其在孩子面前也丝毫不避讳,仍然脏话百出,导致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也出现脏话连篇的现象;还有一些家长有长期沉溺游戏的习惯,他们常常在孩子面前这样做,导致孩子也跟着学,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不利的影响。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现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然而,对部分家长而言,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学习,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在父母的教育中,总是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学习各种知识,占取了孩子很多时间,也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最终导致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中,存在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面对这种现象,父母却不以为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二)低段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良措施

1.家长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低段孩子行为举止上尤为明显,往往是家长做什么,孩子都会模仿什么,因此,要加强对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家长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主要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要求家长摒弃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小到说话带脏字、不讲究个人卫生、不喜欢打扫卫生等,大到处理问题的方法,部分家长由于脾气暴躁,在处理问题时过于急躁,和别人的沟通总是出现不愉快的现象,低段孩子在这时就会模仿,甚至学习家长的行为,导致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总是采取暴力的行为处理俩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求家长改变处理问题急躁的态度,用平和的心态感染孩子;二是要求家长在生活中不断学习,给孩子树立爱学习的榜样,也能让孩子在一个积极、进步、有追求的环境中成长,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食品化学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绿色食品更加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中不断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的关注度空前提高。绿色食品虽然是人们经常接触的食物,但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入绿色食品知识,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远离不健康的食品和消费习惯,让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教学经验对化学教学中渗入绿色食品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化学教学中渗入绿色食品的重要性

1.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一门学科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又指导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参考。化学学科也不例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入绿色食品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喜爱程度,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绿色食品引入到教学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化学的使用性,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将化学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化学课程的喜欢,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主动积极的思考和分析,化学学习成绩得到不断提升,对促进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教育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喜欢绿色食品,因为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没有伤害。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在生活中,能够主动远离有污染的食品,选择绿色食品。并将绿色食品知识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懂得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减少有污染食品流入市场,给人们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3.渗入绿色食品是素质教育的升华。素质教育是每个教育阶段都不可忽视的,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绿色食品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

二、化学教学中渗入绿色食品知识的措施

1.借助化学知识认识假酒的危害

酒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至今,酒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随着人们对酒产品消费的增加,假酒也开始充斥市场,假酒对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那么假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假酒重要是用甲醇勾兑食用白酒销售,甲醇是剧毒物质,饮用4~6g就会使人致盲,10g以上就可致死。甲醇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特别是气味、滋味、比重等和乙醇相似,仅凭感官鉴别难以区分。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溶液》等课程时,都可以为学生讲解假酒的危害。并设计相关化学实验,对甲醇进行检测,在学会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辨别假酒。

另外,还可以根据乙醇设置问题,如“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交通警察常用装有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因为乙醇分子可以使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将绿色食品融入到化学习题中

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元素》这节课程时,能够很好的将绿色食品知识融入到化学教学中。绿色食品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以及元素的含量是一定的,保持平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主食是馒头,前一时期,媒体曝出染色馒头问题,就是添加到里面的柠檬黄和日落黄等色素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造成腹泻以及肾脏的损害,特别严重的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因此,不允许在食品中添加色素和食品添加剂。针对染色馒头,教师可以结合元素这节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如“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违规生产过程中添加合成色素柠檬黄,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柠檬黄(化学式为C16H9N4O9S2Na3)不可超量用于食品染色。下列有关色素柠檬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柠檬黄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柠檬黄由碳、氢、氮、氧、硫和钠元素组成 C、柠檬黄分子中含有碳和水分子 D、长期食用人工色素会导致儿童智商减退。”该题正确的答案是C。

再如,瘦肉精也是人们谈之色变的东西,在2011年,部分厂家使用含瘦肉精的猪肉生产肉制品,遭到曝光。“瘦肉精“的化学式是C12H18Cl2N2O,结合所学的元素知识,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关于瘦肉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2)瘦肉精由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组成。正确的答案是第二项。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学中渗入绿色食品知识,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将实际生活与化学学习结合起来,能够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3.让化学知识指导日常生活

当前,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化学知识,如我国天天都要吃的食盐,食盐中必须含有碘元素,才能保证人体健康所需。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这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应当购买含碘的食盐。而我们每天吃的蔬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元素,如、铁、钙、镁元素等等,使学生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而购买蔬菜时,应当购买无污染和农药的绿色蔬菜。并不能吃腐烂变质的蔬菜,因为其中含有硝酸盐,当进入人体后,在人体中经肠道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致毒物质。因此,应指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绿色食品渗入到其中,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绿色食品安全知识教育,能够更好的利用化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使其学以致用。绿色食品和化学教学,看似缺乏直接联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学习好化学知识,才能促使自身不断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秀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效果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2)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重要性

中国分类号:G635.1

班主任是班级的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加上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经常的呈现出不平稳的状态,这时班主任需要采用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一、将美好的心灵渗透出来

1、促进教室美化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班主任会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动手、思考,将学习园地精心的布置出来,将一个美、洁、齐的教室环境构造出来。

2、将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打造出来

班主任在对班级工作和教学进行组织的时候可以运用民主活泼的风格。比如说运用各种文体活动、节日活动、春游等形式。通过实施这样的活动,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了上来,对班级同学的学习上也带来了帮助,将学生的素质提升了上来。

3、有利于将班风、学风、向心力、班级凝聚力建立起来

班主任可以将一个团结的、有朝气、坚强的班级体建立起来,将班级体这个概念贯穿于每个同学的心中,令他们明确是班级中的一个成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脑、动手习惯,将自己的积极作用主动的发挥出来,明确自身的价值所在,另他们在集体的生活中茁壮成长。例如这样例子,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来玩“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到凝聚力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性。

二、有效的向学生的心灵走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进行充分的了解,达到知彼的效果。在校园的生活当中,有助于班主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民族区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父母很难对学生心理和教学上提供帮助,因此老师利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可以增强对各个学生的了解程度,使班主任在平时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现阶段,有一些不良的现象普遍的存在于学生的身上。例如,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主、较强的依赖性、较差的独立性、接受不了挫折与委屈、只能在顺境中生存,情绪上非常容易波动、遇到困难惊慌失措、担心失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可以增强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同感和理解,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度,有助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的身心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有助于将心灵之窗打开

1、有利于将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

有助于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在关注每个学生成长时学会了运用期望的目光,有助于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灵。为了将师生关系协调好,有助于班主任监督和协调自己的作风、行为和教育态度,尊重热爱学生,平等、民主的对待所有学生,对心理转移上会带来帮助,对学生的难处能够设身处地的关注。

2、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

学生之间的交往对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发展上会带来促进作用,能够支持和安慰学生的情绪,对生活中产生各种压力和紧张可以有效的进行应对,有助于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为学生的交往技能的指导和培养上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将各种各样的交往技能教会给学生,能够与同伴、同学之间真诚的合作,和谐的相处,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起来。例如这样的例子:班主任在自习课上为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引导学生唱《乘上春天的翅膀》这首歌,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很好的将学生的交往意识提升了上来。

四、有助于正确引导、耐心疏导和以诚相待

1、有助于引导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情绪

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是有积极良好的情绪予以决定的。因为初中学生自身就具有天真活泼好动的特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发掘与保护,将学生本身打造成学习的真正引擎,可以具体的分析遇到的每个问题,将学生对待各种事物的兴趣提升上来,始终保持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够愉快的体验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班主任在平时也学会了合理的运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将自己的特长很好的发挥出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2、有助于控制和转化学生的不良情绪

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进去。在管理存在问题学生的时候,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学会将多一点的尊重、爱心和帮助提供给学生,抛弃那些不良的禁止工作,正确的疏导学生,对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尊重,使班主任能正确的应用心理教育。

首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学会了大限度的理解、尊重、善待和宽容每个学生,不再会盲目的去批评,明确了惩罚和歧视能激起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的道理。其次,班主任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学会了抓住学生的特征,学会了将,因材施教的方式运用到其中。最后,班主任会明确每个同学都会成长的道理,学会了面向全体学生,用期盼、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对待每个学生,鼓舞那些有不足之处的学生慢慢的转变,学会了打击不良的风气,对思想教育不断的给予强化,有助于将学生的调式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上来。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但是,在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会渐渐的增大,因此,他们的心理上也极易出现一定的异常情况。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教师如果还是坚持传统的严厉教学方式,不注重对学生心理上的引导,势必造成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在一些学校当中的班主任逐渐的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的在教学与引导学生时进行应用,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瑞山.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