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社会责任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媒体社会责任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

篇1

一、新闻自由理论

1.新闻自由理论诞生

新闻自由最初的起源是弥尔顿的“出版自由”口号。1644年,弥尔顿未经当局审查便出版了关于离婚问题的小册子,受到议会的强烈谴责,并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出版自由思想。随后他出版了自己的演说词,就是现在的《论出版自由》。在这本小册子里,弥尔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出版自由”的口号,把新闻自由看做是人的“天赋人权”、自然权力。新闻自由,是新闻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保障人们相互之间进行通畅的交流。 在当今世界,没有新闻自由,人们将失去一种最为有效的相互交流信息、意见的桥梁。不过,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所谓“完全的新闻自由”也会受到限制,认为有了新闻自由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是对新闻自由的误解。

2.新闻自由理论的缺陷

传统新闻自由主义观念支配下的新闻传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显出它的弊端,新闻媒体及从业者并没有完全以理性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新闻自由权力。商业报刊成为主流报刊后,一些新闻媒介及从业者转向金钱至上。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传媒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失去了表达思想的手段和机会,虚假新闻层出不穷,报纸里广告泛滥,报道内容危及社会公德和个人隐私……这些情况使得新闻与原先的自由主义理论所标榜的崇高理想背道而驰,引发人们对传统自由理论的不满与反思。传统新闻自由观念设想的“意见的自由市场”同样变成垄断市场,新闻自由似乎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因此,传统新闻自由观念设想的自由景象实际上成了幻象,人们运用的自由权力也往往变成了法律条文上的空头支票。

二、社会责任理论

为防止由传播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堕落,社会舆论要求新闻媒介重视社会责任的呼声也日趋高涨,20世纪4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于1942年邀请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一群大学教授,以局外人和学者的身份探讨大众传播界越来越多的问题,于1947年发表了后来被称作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奠基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委员会宣布:“新闻界担负起新的公共责任的时刻已经来临。”对于需要重建公共形象和恢复公信力的新闻界来说,“责任”概念是一个应运而生的创意。有了责任这个主题,委员会为未来提供了奋斗目标。这个报告将美国的新闻自由史从报刊的自由之上主义理论转向了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被称为“传统理论上一个新思想的接枝”。它以挽救“新闻自由的危机”为宗旨,始终强调 “思想自由是各种自由中最可宝贵的”, 保留和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

三、自由和责任之间媒体该何去何从

1.媒体忽视社会责任

新闻媒介有舆论监督权,又时刻被社会各界监督。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动态性、矛盾性的社会问题,有些媒体缺乏对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探究,一味停留在“抓人眼球”的浅层面上;大众传播倾向娱乐化,忽略了媒体产品的社会效益,陷入一种怪圈,这些都是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具体表现。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明星私生活不检点,影响的是自己的公众形象,然而媒体对此展开无限放大,一些有官方背景的网络媒体,也令人吃惊地用大量版面跟风报道此事,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媒体的价值取向,媒体在整个事件报道中,不尊重隐私,客观上助长刊登艳照,污染社会环境,对精神和社会风气都是摧残和伤害。 还有某些媒体大肆炒作的“毒香蕉事件”,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恐慌与困惑,导致在某些香蕉产地,每斤香蕉只能卖3分钱。有的蕉农用成熟的香蕉喂猪,或听任香蕉大量烂在香蕉园里——这一系列事件中,相关媒体的社会责任何在?媒体作为“社会公器”, 有着引导和掌握社会舆论的能力,在享有一定的特权的同时并要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现代社会,媒体舆论被当做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一个社会的第四种权力是否能健康、自由地发展,直接维系着这个社会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净化的功能。

2.媒体承担起社会责任

篇2

摘要:本文基于市场供求理论,以2010-2012 年我国食品饮料和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媒体关注越高。进而从媒体的舆论传播角度分析可知,披露高水平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无成本广告宣传的一种方式,应该成为企业战略层次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媒体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

从近些年的三聚氰胺、双汇瘦肉精、毒胶囊等事件,到2014 年3·15 晚会上曝光的注水大米、鱼肝油等事件,食品安全和医药安全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国人的神经。因食品和医药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这类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一方面,为应对公众、政府等方面的压力,许多企业纷纷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提上日程;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认为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并不会为企业带来增值,反倒会增加相应的披露成本,故仍旧不披露或不充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众所周知,广告宣传费用占企业支出的比重较大,若能节省部分广告费毋庸置疑对企业的发展是一大助力。新闻媒体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这也是伊利股份斥资3.11 亿夺下《爸爸去哪儿》冠名权的原因所在。若企业披露高水平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获得更多的媒体关注,这无形中就是广告费用的节省,实现了成本控制的要求。当前学术界鲜少有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媒体关注的影响,也未考虑到二者的相互影响,更未从成本角度分析企业披露高水平社会责任信息的益处,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马克思曾经指出:“在市场上,互相对立的只是两个范畴,即买者和卖者;需求和供给”。市场经济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统一到供求关系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整个体系中的参与者———媒体和利益相关者也不例外。

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方。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Epsteinand Freedman,1994)。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在选定某家公司决定与其建立利益联系时,也会对其信息有进一步的需求,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或者中断合作。另外,企业的真实社会责任履行是企业自身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和媒体关注报道的信息源,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公众往往质疑企业自身披露的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性,因为公司往往将亮点的地方浓墨重彩,而对表现不足的地方一笔带过甚至一字不提,而作为第三方的新闻媒体,其相应报道在公众看来会更具客观性。由此,利益相关者对于媒体报道的需求会更多。

新闻媒体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供给方之一。作为信息的传播媒介,媒体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广大公众的需求是媒体的努力方向,影响着新闻媒体在供给内容选择上的决策。因此,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媒体必尽其所能的予以关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假设: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媒体关注程度会越高。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12 年我国食品饮料和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剔除ST类公司和核心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533 个。

本文研究所用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指数来源于和讯网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专业评测体系的CSR指数。媒体关注衡量指标借鉴李培功、沈艺峰(2010)的选择方法,只选择报纸媒体的报道数,从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收录的考察期内对样本的新闻报道处获取。其他数据部分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部分为手工收集。数据处理利用EXCEL和STATA 软件。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1.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媒体关注。选用的是年度报道总量,具体数值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中收录的2010-2012 年三年间关于样本公司的新闻报道篇数计量。为保证媒体关注数据分布的正态性,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对数会处理。另外为避免报道数为零的样本无法对数化,本文对媒体报道数加一后再对数化。

(2)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很多研究者根据内容分析法自行设计指标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由于主观成分过多,难免对实证信度产生不利影响,而专业评分机构可以大大减少这一影响。《和讯网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专业评测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股东责任、员工责任、供应商责任、客户和消费者权益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五项指标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内容很全面。基于其专业性,本文采用其的指数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3)控制变量。根据以往关于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证研究的文献,本文以企业规模(Size)、净资产收益率(ROE)、财务杠杆(Lev)、独董比例(Indep)、前10 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Top10)、企业性质(State)及年度(Year)为控制变量。

2.模型设计

通过文献综述部分可以知道,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果在检验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关系时直接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则很难避免内生性问题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受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盈利能力等的影响,媒体关注也受净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等的影响,因此借鉴李正(2006)的方法来验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媒体关注的影响,先构建模型1,对其回归后可剥离企业规模、财务杠杆、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媒体关注的共同影响,得到CSRD 的估价值CSRD1,再代入模型2,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模型方法,来验证假设。

CSRD=β0+β1Size+β2ROE+β3Lev+ε(模型1)

Media=β0+β1CSRD+β2Size+β3ROE+β4Lev+β5Indep+β6Top10+β7State+β8Year+ε(模型2)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根据本文所搜集数据,可以知道媒体报道数量相差较大,且中位数小于均值,说明大多数企业未达到行业内平均水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相差也很大,标准差达到19.03702,表明在我国食品饮料和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另外,CSRD 中位数也小于平均数,揭示出大多数企业未及平均水平,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不充分。

(二)变量相关性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CSRD1)与企业规模(Size)相关系数为0.7454,与净资产收益率(Roe)的相关系数为0.7318,存在共线性。因此在模型2 中,不将Size 和Roe 放入控制变量中回归。另外,探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媒体关注的影响,可知其系数为0.4797,且在1%水平上显著,初步说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高的企业会受到更多的媒体关注。

(三)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模型2 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财务杠杆、独董比例、企业性质等变量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媒体关注产生正面影响,且在1%水平上显著。另外,Adj.R2为29.69%,说明拟合度较好,对实证结果有一定的解释度。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会引起相关新闻媒体的追逐,对其报道的数量会增加。

(四)稳健性检验

在求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的估计量时,本文用的是净资产收益率,为检验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用测度公司盈利能力的另一个常用指标———每股收益(EPS)替代ROE,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各变量的系数符号、显著性水平没有多大变化。因此,上文中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回归模型及结论比较稳健。

三、结语

本文应用二阶段二乘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食品饮料和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媒体关注的影响,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的企业,会获得媒体更多的关注。进一步说,在如今的眼球经济时代,媒体关注的增多无形中就是一种广告宣传,促使利益相关者更多的关注企业本身。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更加充分的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层面予以实施。一则可以应对公众、政府等群体的压力,二则可以节省部分广告宣传费用,体现成本控制的要求。对于媒体来说,应更加履行好“监督者”的角色,切实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信息,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另外,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食品饮料和医药制造业公司,相关结论可能的应用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来可以增加样本,选择所有行业公司,以增强结论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李培功,沈艺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篇3

Abstract: Enterprise is not only a for-profit entity, as well a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bearing human societ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review corporate social roles, and require companies to assume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y.Therefore how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to disclosur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accurately and timely is the research topic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scholars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blems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emergency, 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ontent and form of China's 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oping to improv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突发事件

Key words: 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information disclosure;emergency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67-02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美国学者Oliver shelton在1924年最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国际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国际上与我国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定义有所区别,但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责任概念中存在一些共性的内容,即选取的出发点均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且都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是除经济责任以外企业需要承担的福利和伦理活动。

1.2 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而学界对此概念的认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是:“突发事件(或危机、灾难、紧急情况)是指对全国或部分地区的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威胁和损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急需快速作出决策的紧急公共事件。[5]

企业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从社会中获取经济利益,相应也需承担同等的社会责任,这部分社会责任涵盖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方面。尤其当企业面临突发性事件,例如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时,企业更需进行这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1.3 合法性理论与社会责任 合法性理论认为,企业并没有内在的存在的权利,这个权利是由社会赋予的,且只有在公司的价值观系统被认为与所在社区的价值观相一致时,社会才赋予公司合法性。[1]现代社会中,组织只有遵守理性的(或科学的)规定和法律或者类似于法律的框架,才有可能被认为是合法的。当公司违背了所在社区的价值观时,合法性将被撤销,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劳动力供给和资金供给受到限制,公司的现金流受到影响。[1]合法性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的任何社会响应必须伴随着信息披露,没有公开披露的行动不能有效改变外部团体对企业合法性的看法;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必须予以公开披露,才能影响公司的合法性。[1]合法性理论也在一定方面证实了一旦企业发生相关的突发事件,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价值观,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以使企业获得合法性。

2 突发事件中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2012年起,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立顿茶叶上禁用农药超标、修正药业“毒胶囊”、白酒塑化剂事件、速成鸡事件等突发事件都表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创造财富、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尤其是由于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等所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使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供给和需求也出现了迅速增加的趋势。

衡量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时,不能光注重诚信、遵纪守法、关爱员工、投身慈善等方面,发生突发事件时企业的表现也是一个重要考量指标。从对突发事件的应变中,一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和及时应对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展现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对突发事件的积极应对,不仅拷问的是我们社会的良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企业的良心。

因此企业有必要根据社会群体的需求迅速建立起制度化和成熟化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同时这也利于提高企业形象,与企业各利益相关群体建立起和谐关系。

3 突发事件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发源于美国,发展于法国和英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状况与企业规模、公司绩效、披露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步较晚,而且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不够重视,利益相关者、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关注度也不高,导致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意识不强、重视度欠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我国企业杜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问题也逐渐提上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对于突发事件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仍存在一些内容和形式上的问题。

3.1 信息披露的内容 总体来说,企业社会信息披露内容不统一不全面,以定性信息披露为主。信息披露内容集中在公司的治理结构、经营业绩和公司股利分红方面。对于环境保护,上市公司主要是从环保投入、废弃物排放标准的执行和对循环经济的实践等方面进行定量披露。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定量披露则主要集中在建设和谐社会,帮困扶贫、捐资助学、赈灾捐款、新农村建设、关注弱势和特殊群体、创造就业等方面。[4]而对于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披露,则显得过于简陋。如从苏丹红、老油门到最新的速成鸡事件,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中的百胜集团,在其官方主页中关于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主要以抗震救灾为主,而对于速成鸡事件中的相关社会责任信息在其中并无体现。这也体现了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会有选择性的披露那些有利于企业正面形象的信息,而对于一些负面的信息则尽可能的不予以披露。这种有选择性的忽略并无法解决事件本身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特别是负面信息产生的舆情环境可以至一个企业与死地,三鹿奶粉事件是这一案例的典型。而由于参与者舆论的个人素质和参与目的的差别性,这就容易造成舆情言论和意见的随意性、偏激性和不实性,这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同时将相应的社会责任信息及时披露出来,让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正确、及时的信息,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3.2 信息披露的形式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模式不规范、不固定。通常的信息披露主要以社会责任报告报告、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形式披露。但对于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披露,例如发生类似的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时,企业一般会通过公关部门以新闻稿的形式向公众进行相关的说明,但这种经过美化和刻意斟酌过的语言往往无法准确传达相关信息。突发事件中对于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原则有及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企业可以通过多种传播途径来满足这几个原则,达到信息披露的目的。微薄、官网、媒体都利于将此类信息迅速传达到利益相关者中,但要切实的消除一些突发事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要注意信息披露的正式性。可以鼓励企业将类似的突发事件中相关的信息以正式的报告形式进行披露,具体的格式内容可以参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些内容和要求,增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 提高突发事件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策

4.1 提高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关注度 社区、政府、员工、消费者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普遍认为企业所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不足。来自股东的反应也是公司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公司董事会规模及结构与其税收、保值和信息披露等社会责任履行有显著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专家董事的人数及比重的增加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并且愿意与外界进行沟通的企业就会利用年报等媒介进行信息披露,而社会责任不强的企业就会侵占社会资源、破坏环境,这时就需要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管理和规制。

4.2 强化政府职能作用 我国在经过3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之后,政府提出了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维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理念,但是要想让企业改变逐利的本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与西方国家中政府履行单一的监管职能不同,我国政府身兼监管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角色,而国有企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其信息披露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的监督职能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4.3 完善应对突发事件时信息披露的制度 我国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取自愿与强制披露相结合方式进行告知披露,尽快完善此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立法工作和准则制定工作。针对部分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会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采取强制披露,其他方面则采取自愿披露。

4.4 发挥媒体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作用 在面对类似的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的触觉是敏锐而迅速的。新闻媒体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冲到事件发生地,获取第一手材料。所以对于媒体利益相关者来说,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企业的相关信息,而是会自动自发的搜寻遗漏的信息。因此媒体利益相关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媒体利益相关者也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一旦散发错误的信息,很可能会造成误导社会大众的局面。因此,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中,需要正确对待媒体利益相关者,及时与其进行信息沟通,将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协助者。

参考文献:

[1]Magnesa V.Strategic Posture,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J].Accounting,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6,19(4):540-563.

[2]Lindblom C K.The Implications of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For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Disclosure[J].Accounting Conference,1994.

[3]周新玲,吕雅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12(6).

[4]张宁.突发事件下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研究—以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为例[J].桂海论丛,2008.

[5]澳·罗伯特·希斯,王成等译.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2004.

篇4

2008年6月20日,第三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记者研讨班”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记者研讨项目”由《WTO经济导刊》发起,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资助支持,旨在为媒体之间以及媒体与专家、企业之间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提高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进而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记者研讨班”第三次活动的主题是“共同解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很少有人能准确地理解它。为了提高沟通交流的效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研讨班除了记者和专家之间的交流,还有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及法国国际检验局中国工业与设施事业部等企业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

研讨会上,记者、专家和企业代表就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以及报告的动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厦门大学博士、《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专家郑若娟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起源和发展》为题向参会记者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演进、报告的作用和内容以及目前全球和中国的现状、发展趋势。中国大唐集团总经理工作部主任解松介绍了他们编写社会责任报告的实践,这让参会记者不仅从理论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了初步的理解,而且对报告的可操作性也有了形象的认识。

思想的交流总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参会记者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当前人们关注的各种焦点问题与专家、企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人对企业报告的内容的权威性和动机表示好奇,也有人建议报告的编写是否该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有着敏锐洞察力的记者们当然也不会放过时下网络热议的一些话题,比如,我们该如何看待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它是一种道德责任还是自愿性责任?企业在报告中该如何披露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等。

参会嘉宾的多元化使得本次研讨会比以往更加富有成效,媒体记者和企业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了解,通过沟通改变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利于将媒体对企业的质疑和企业对媒体的警惕变成两者彼此信任,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参会记者认识到企业除了希望媒体宣传他们做得好的方面,也并不忌讳媒体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只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发现问题反而有利于企业进步。20日下午,作为研讨班活动内容的一部分,记者一行来到了大唐集团下属的高井电厂,通过现场参观,记者认识到大唐集团的社会责任报告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公司形象或迫于政策压力,而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报告中的内容也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本次研讨班为媒体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将大大提高中国媒体的企业社会责任报道水平。

篇5

关键词 广告 社会责任感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殊文化产品的角色发挥着教化人们思想、帮助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等社会作用。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广告行业频频出现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件,很多广告表现出明显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薄弱,传播有违传统道德要求、违反相关广告法规、不顾他人和社会风气的言论和创意时有发生,这些行为既污染了社会环境,也引起舆论普遍的反感,危害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寻解决的对策。

一、广告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表现之一是广告制作与表现方面的责任感缺失。广告作品是策划创意的结果与表现,广告的责任缺失正是策划创意方面考虑不周的外在表现。这表现在一个是策划创意的不切实际、夸大。一些医药广告、保健广告中其创意多是采用虚假消费者证言方式,或者虚拟专家讲授式、还有一些是名人代言式,利用消费者有病乱投医的心理,不顾产品实际功效进行夸大传播,危害消费者和其他公众,只求销售利润的攀升和提高,这是广告社会责任感缺失最明显突出的表现。普通消费品广告策划创意也有不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心理肆意践踏的表现,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对中国公众的不尊重。第二个是广告文字受策划创意影响,为了片面追求注意力的获得随意写作。较多使用一些刺激性、有冲击力、耸人听闻的表达。房地产广告中大量出现,极尽渲染对奢侈生活的向往与崇拜、对西方文明的尊崇。第三个是广告制作中的雷同现象严重。关于制作广告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广告法》、《广告审查标准》、《房地产广告暂行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一些行业相关文件规定。一些广告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不顾这些法规,既是不尊重自己,也是一种不尊重消费者、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表现之二是以媒体为主的广告单位责任感缺失。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顾媒体本身把关人的职能以及公众利益,运用大量版面、较长时间刊播广告,同时大量刊播违法广告,为违法广告提供生存场所;再就是大量使用随意插播等播放方式,强制公众接触广告。另一方面是不能形成批评这些失德广告的舆论导向,任其发展形成屡禁不止的态势。对此,媒体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责任。

表现之三是广告相关监管部门职能的缺失和法规本身的不健全。另外,相关法规,尤其是一些随着时间推移,广告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些规定简单粗糙,不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方面日益显露,再就是在执行中一些条文过于原则性,不便于具体操作。这些都是现行广告行业中有待进一步改革的问题,确实影响了广告的具体表现效果。

二、广告社会责任感缺失产生的原因

整个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与缺位是导致广告责任感缺失的大环境。中国处在一个特定的转型时期,一部分人通过金钱、财富等物化指标来衡量人的价值,利己、实用、功利主义思想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广告作为一种微型的创作。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广告作品中一些策划、创意、词句不顾影响,强调个人私欲的表现与满足。在某种意义上说,广告成为体现转型时期时代特色、人的欲望的一面镜子。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广告责任感缺失的小环境。从传统经济学来看,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利润最大化是它唯一的追求。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很少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以及由于经营带来的其它相关问题,唯利是图。这样时间一长,就会造成把利润建立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基础之上、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一心谋利的局面。当然,随着现代商品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专业化,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前所未有,诚信以及对社会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不再是个体行为,都可能对社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然而,很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仍形成了广告责任感缺失的小环境。

第三是广告行业本身的不成熟。很多从业人员水平素质良莠不齐,一些法规建设不够健全。不成熟的广告界除了言必称奥格威等大师,自己本土的理论相对比较匮乏,本身也缺乏对国内市场的研究了解和对国外相关广告理论的整合消化。相关法律规定也十分欠缺或不够严谨、不便于操作,相关管理部门对问题也重视不够。这决定了我们的广告从业者制作出的作品在创意上、文字表现上一时难以摆脱稚气与对西方广告的模仿,也决定了现在我们的广告市场必然是有些混乱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广告从业人员虽然很专业。但又过于追求市场细分和与特定的目标对象的沟通,广告创作立意狭窄,缺少冷静理智全面的把握,忽视其他公众,于是才有了缺少社会责任感的广告作品。

第四是媒体把关人的职责不能很好地坚守。“传媒对广告收入的依赖日益加大,因此也积极推动使用广告。媒体试图让企业相信,做广告是合算的,尤其是在一个特定的媒体做广告更合算。”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为了媒体生存,吸引消费者注意。对于广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给社会各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不周,一切信息元素都围着经济效益转,唯利润是图,再加上缺乏诚信意识,监管审查不得力,使得某些媒体成为社会道德缺失最为明显的一个领域。毁坏了媒体的信誉和口碑,降低了品位和公信力。

三、解决对策

对策之一,针对社会普遍的责任感缺失问题,全面提高全社会的素质水平、道德建设迫在眉捷。国家在相关政策上的合理布局与决策、对经济建设的科学引导,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关注、法制建设的建立健全、媒体自身建设水平的提高、和谐氛围的营造,积极向上的好作品的传播推广、舆论导向的干预引导、工商部门的严格监管,都是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做法。一个有责任感、道德感的和谐社会不是单个人的力量使然,而是全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对策之二,内外合力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所谓内力一个是指企业应逐步建立起新型现代经营理理念,就是既要自己发展还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另一个是指把社会责任感放在品牌形象塑造的目标之中。企业总想经营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在塑造品牌过程中一般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经营理念的挖掘与宣传,注重知名度、美誉度培养,公共关系就是要强调搞好和各类公众包括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要把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变成企业品牌塑造的一个必须的要素,形成这样一种理论和舆论氛围。所谓外力是指国家加强这一部分的制度建设。制度、政策出台固然有一个执行的过程,但没有制度作保证,就是没有解决全部的问题。将有关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制度化,明确做出具体规定,既是对公众的尊重,也是一个文明理智、成熟健全的社会应有的表

现。

对策之三,媒体加强自律。充分发挥恰当的舆论引导、把关监督作用。广告属于新闻之外的信息传播活动,在媒体上就是赋予其特殊的地位。媒体在中把关人的角色不可忽视。营造良好的大众传播信息环境,进行真实、高品位的传播活动不只是新闻的目标,也是广告传播的目标,运用拟态环境理论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篇6

一直以来,《新智囊》从未间断地关注管理领域最前沿的思想和理论,同时,作为一个更注重管理实践的媒体平台和传播服务机构,也身体力行,聚集相关资源和力量,对于影响未来管理的理论、实践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试图和企业管理的一线实践者,和政府相关的政策制定者,和管理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商学院、大学的研究者,和全球领先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提出者一道,寻找影响企业未来管理并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期望能够找到未来管理更为明朗的方向以及可行的管理方法和路径。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新智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探索。

《新智囊》的“新”――体现在用明天的视角思考今天的选择,这既是自身的理性选择,也恰恰暗合了时代大势。基于此,《新智囊》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持续在《新智囊》和中国管理传播网上积极探讨相关话题,传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新观点和理论;组织企业管理者、管理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相关课题,以管理观察站等形式深入企业,最后形成研究报告和阶段性成果;《新智囊》还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实践,建立社区,搭建平台,不断组织沙龙研讨,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线活动。其表现形式为: 《新智囊》专栏,专题等多种形式的文章,管理观察站、沙龙研讨等课题的研究和探讨,社区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等等。

如果说企业社会责任最终会体现在知,行,言的合一,那么概括来说,《新智囊》在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这个过程中同样是遵循着知、行、言三位一体的原则:

知:对话题的关注和对课题的研究,力图从创新和未来的角度解读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行:对管理的实践,参与企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在企业建立管理观察站,组织系列沙龙研讨等。事实证明,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新认识到企业的运行层面,要想做一个有责任的企业,需要一场必要的管理变革。

言:搭建平台,建立社区,《新智囊》利用自身的媒体特性和平台特性,聚集一种认同的力量,通过建立可持续的学习型组织社区,获得多方的持续参与和贡献,并使之成果得以更好的传播。

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事实是 我们沿袭的套路再也无法取得成功,这也是《新智囊》为什么如此关注“未来”的真切原因,也希望藉此为中国企业重塑未来助一臂之力。在这个过程中,智囊传媒需边出稿,边沟通,边互动、边服务。对管理话题进行研究,通过沙龙,研讨会及论坛等形式吸纳多方观点,为企业提供可行性操作建议。

《新智囊》这几年除了持续刊出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稿件,还多次策划了封面故事、特别策划等重点选题,如《拯救CSR》,《企业真的能和谐吗》,《公司责任是阳谋》等,组织了多场沙龙和研讨,如“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抗震救灾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沙龙”,“做好企业”等活动和会议。

《新智囊》自创刊以来,一直与全球的先进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比如IBM,智囊曾经与IBM共同策划了GIO(全球创新展望)、GIE、创新,服务产品化,开放性成长,未来企业等话题。

2007年,《新智囊》与丹麦企业诺维信(中国)合作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课题研究,从探讨企业的三重底线,如何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到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再到建立社区,以便实现更广泛的责任承诺。

此外,《新智囊》多次参与和承办由Nokia发起的关于环保、节能等活动,比如诺基亚绿色家庭日,诺基亚绿色大楼落成暨诺基亚中国园开园典礼等活动。另外,2008年,《新智囊》还与诺基亚共同开展关于环境责任的课题研究。

2008年5.12地震之后,智囊传媒很快派出报道小组,跟随诺基亚国际医疗队深入灾区,跟踪报道救助全程,并在中国管理传播网开设专栏,实时报道救灾及捐助帐篷小学情况等,直接参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线活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在“知、行、言”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反思。并就此策划沙龙,进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深度研讨。比如“企业捐助,怎样做得更好?”、“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的讨论。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研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175-02

一、国外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1894—1951)于1924年提出,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国家不断得到理论化,针对中小企业成功的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意大利的“企业社会责任——社会承诺”(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ocial Commitment,CSR-SC)项目。

国外的研究多从产品供应链、规模等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对完善具体,对我国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是国外企业产业发展趋于成熟,而我国产业正处于新兴时期,将理论成果照搬应用于我国显然是不合适的。

Heledd Jenkins(2009)将社会责任看做是企业的社会机会成本,认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中小型企业将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利用民间组织积极的心态和品质,是中小企业将社会责任内部化的关键。

Esben Rahbek Pedersen(2009)对丹麦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小的企业在供应链中会遇到社会责任问题,建议从媒体舆论、非政府组织、消费者和政府方面改善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和环境状况。

Krishna Udayasankar(2008)研究了不同组合的知名度、资源获取和规模化经营的企业的不同经济动机,认为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不太可能参与社会责任建设,企业规模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之间呈现U形关系,重视对突出公司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成果的研究。

Krishna Udayasankar(2008)认为,地方对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作用很小,做法不成功,地方应该关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实践的程度。

Yves Fassin(2008)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二、国内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研究

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有大型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上,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研究主要是从产品、劳资、法律、政策、思想意识层面分析责任意识淡薄,承担责任水平差的现状,而对地域差异下的个体研究不足。如:

史亚楠[1]认为,中小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经常性的加班加点,拖欠员工工资问题比较严重,中小企业将社会责任看做是对资源的一种消耗和浪费。

刘颖[2]从思想认识、劳动合同、工时与工资、劳动安全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相对较差。

靳秉强、胡月敏[3]将我国中小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三种现象,即“不能” 、“不知”和“不愿”。

王中林[4]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角色缺失,未能正确处理好与员工、消费者、债权人、投资人、竞争者、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产生了种种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给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造成了严重危害。

邵兴东、孟宪忠[5]简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

李玉梅[6]认为,政府在大量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存在财政政策缺失的现象。

李轩复、郭毅[7]通过中小企业与大型公司制企业的比较,认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更倾向于将资源用于自身的资本积累和企业的规模扩张。

马琴、王春燕[8]认为,中小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缺乏主动性,对企业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层认识。

三、国内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对策的研究

国内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措施研究主要是从法律建设、激励机制、监督方式、协会引导、考核评价等制度层面总结,而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模式、产群培育角度的研究不多。如:

史亚楠[1]认为,中小企业要树立社会责任理念,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

刘颖[2]建议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化,成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商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靳秉强、胡月敏[3]认为,应该完善法律制度,健全责任体系,推行激励机制。

王中林[4]认为,健全法律法规和完善政府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社会责任问题。

张琳[9]认为,媒体舆论监督可以收到很好效果。

李玉梅[6]认为,应该从财政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支持。

李轩复、郭毅[7]建议通过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的努力,引导中小企业协同行动,克服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成本归自己,收益归社会”的外部性问题。

马琴、王春燕[8]建议中央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向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社会捐赠、环境保护以及节约资源方面倾斜。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现状以及如何增强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对策。研究重点如立足一个省市单样本现状,采用搜集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信息、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现场调研以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模式、产群培育角度来提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这样的分析就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由于获得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现状需要作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需要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且国内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模式、产群培育角度这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尚且没有,研究在理论突破方面将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史亚楠.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和实现研究[J].中国商贸,2010,(2).

[2] 刘颖.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7,(11).

[3] 靳秉强,胡月敏.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

[4] 王中林.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12).

[5] 邵兴东,孟宪忠.可持续发展下的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基于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视角[J].生态经济,2011,(4).

[6] 李玉梅.推进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政府经验与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1,(5).

[7] 李轩复,郭毅.意大利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推行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9,(6).

篇8

随着新时期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媒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其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存在着责任缺失的问题,我国媒体社会责任现状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世俗化与媚俗化同在

1.媒体的世俗化倾向。新闻世俗化是指媒体传播内容以迎合大众趣味为主,价值取向上追求多元化、商品化与消费化,强调新闻的可读性、观赏性、娱乐性。

2.媒体的媚俗化倾向。在市场主导原则下,媒体片面地一味追求卖点,扩大市场,使得媒体在世俗化的分寸把握上走入了误区,导致媒体的媚俗化倾向。

(二)新闻性与猎奇性共生

1.媒体的新闻性。最大限度满足地广大受众的需求,是媒体的责任,这就要求媒体真实迅速地采写报道重要的新闻信息,反映新形势、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

2.媒体的猎奇性。媒体有时会为了经济效益,满足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选择怪诞、奇异的凶杀、暴力等题材进行报道。

(三)监督功能与违规违法行为交织

1.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媒体是人民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的中介或载体,媒体日益成为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

2.媒体的违规违法行为。媒体的舆论监督不断加强表明了媒体功能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媒体权力的扩张,权力滥用导致媒体的违规违法现象。

(四)文化传承与文化沙漠并存

1.媒体的文化传承方面。在传承文化方面,媒体的功能日益突出。这种功能又被称为媒体的“社会化”功能。

2.媒体的文化沙漠现象。媒体开启了大众文化时代之后,不断颠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固有美德,如勤俭节约、追求真理、忠心报国等,使大众迷失于物质化享乐中。

成因分析

(一)从单一观念向多维取向的转化

我国的媒体传播观念随社会状态的改变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其最显著的标准之一,便是从原先以政治功利性为唯一价值的单一观念,转向了和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相一致的多维取向,注重从不同领域的社会事件中并用不同的视角审视,以便发现新闻传播价值。这种多维取向的观念,摒弃了新闻传播价值只等同于政治功利性的旧思维,认为新闻传播价值不仅和政治功利性有关,而且和经济利益、科学发现、文教发展、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等等均有关系。这样,就大大拓宽了新闻传播价值的信息来源。

(二)从一元功能向多元功能的演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三大领域直接的结构关系从领域合一状态向领域分离状态转变,对于媒体发展来说,其主要功能已由宣传教化的一元功能发展为监督环境、沟通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等多种功能。

(三)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化

媒体发展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要求媒体必须以受众为中心来调整自己的策略。媒体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报道观念的转移无疑是媒体发展中积极的一步,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实践领域的成熟与完善。但媒体在经济利益的趋动下使“受众本位”的报道观念产生了异化,媒体错误地把读者的阅读兴趣与读者的利益等同起来,进而满足一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

结语

笔者认为,媒体社会责任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而精深。由于政治制度、具体国情不同,我国当代新闻事业有着许多自身的特殊规律,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媒体正在经历一个跨越发展阶段,理论的缺失与实践的快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迫切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以诠释、支撑或批判现行的实践。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新闻学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②丁柏铨:《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体系》,新华出版社,2003年3月版

③胡兴荣:《新闻哲学》,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④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11月

篇9

企业社会责任听闻度低,主动了解行为少

在Google搜索栏中输入“企业社会责任”,立刻会有2390万条结果弹出,我们能说公众对这个概念很陌生吗?然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仅有不到四成(39.5%)的公众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而有意愿主动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公众比例则又下降了4个百分点,比例为35.5%。从行为角度来看更是每况愈下――仅有17.8%的公众曾经主动了解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比例不足1/5。

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层级出现认知倒置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专业的概念,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倡导者卡罗尔的理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以经济责任为基础,经由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公益责任依次向上形成金字塔模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盈利及员工福利,之后才能谈得上法律、伦理,履行公益责任则是企业的最高目标。但此次调研显示,公众对企业履行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的认知远高于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呈现出基本责任和高级责任倒挂的反金字塔的认知模式。公众出现这一认知偏差时,企业本身是需要反思的一些企业连最基本的产品质量都不能保证,却热衷于在赈灾活动中大量捐款捐物,试图营造自身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颇佳的公众印象。再加上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仿佛捐款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惟一途径。如此,公众误解也在所难免。

逾五成公众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影响购买选择

调查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对公众的产品选择和购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超过半数(56.6%)的公众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对其选购产品或者服务有影响,其中认为有非常大的影响比例为27.9%,比较大的影响的比例为28.7%。而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其购买选择影响不太大或没有影响的公众分别只有7.6%和8.8%。调查还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对公众购买选择的影响对收入较高的群体影响力更大。

3/4公众愿意用略高价格为企业社会责任买单

当问及在实际购买中,是否会优先考虑社会责任好的企业产品和服务时,受访者公众(95.5%)几乎一致表示,赞同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会优先购买,其中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比例分别为50.3%和45.2%。如果社会责任好的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价格略高于其它企业时,公众又会如何选择呢?

在这种情况下,近两成(18.4%)公众表示不会购买。然而,仍然有3/4(75.4%)的公众坚持表示,会以更高价位购买社会责任状况好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比例分别为19.5%和54.9%。另外,新产品或新服务要想获得市场信赖,往往需要与消费者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而调查显示,公众更加信任社会责任好的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或服务,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公众分别为27.4%和58.8%,总比例达到86.2%。

社会责任好的企业品牌更受公众信赖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会让公众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更加信赖,还会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整体品牌形象。具体数据表明,九成(90.3%)的公众会更加信赖企业社会责任好的品牌,其中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分别占38.2%和52.1%。调查还发现,中高等收入的群体(月收入3001至8000元)最为信赖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优秀的品牌,比例接近95%。

此外调查还发现,近九成(88.2%)公众表示会积极向他人推荐社会责任好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可见,虽然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在中国还相对较新,但是已经影响到了公众的购买决策。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单纯的脱离利润的回馈行为,它可以为企业带来无形的营销价值,最终使企业和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技术说明:

篇10

良好的信息披露是社会责任投资得以更好发展的前提基础,美国的全国会计师协会、欧洲联盟第四号指令以及国际会计公司等,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别分成不同的大类。但我国企业关于履行社会资任的信息披露,总体上程度还不高,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缺乏明确的监管机制和奖惩措施。

2促进我国社会责任投资的对策

2.1加强我国社会责任投资的法制建设

2.1.1建立强制性法律体系(1)应修订《公司法》中关于职工参与决策部分的法律,强化职工的决策权利并增加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的法律条款,也可以设立单独的社会责任投资法律版块,对其进行详尽的法律规定。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司法》的独立实施并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要与《环境保护法》《劳动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法律配合执行,建立起严密的法律屏障圈,为社会责任投资的顺利发展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2)制定强制性的法律规定,营业额超过一定标准的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将其营业额的一定比例通过间接或直接投资的方式用于社会责任投资,并将投资的比例、对象等信息与财务报告一并备案,以备相关部门检查。(3)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企业制定严格的惩罚机制,通过专业的评估机构对造成的危害进行估算,并按其营业能力和危害程度的大小,增加该企业社会资任役资的比例或其他财务上的惩罚。

2.1.2制定和修订有利于促进社会责任投资的税收政策减免税收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并增加企业或股东的收益。因此,可以通过对税收政策的弹性控制,创造促进社会责任投资的税收环境,针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投资的不同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税收优惠区间,对企业采取对号入座的方式实施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投资。当然,伴随着激励机制的产生,对应的惩罚机制也应该更严厉。例如,对那些没有采取任何排污措施的企业,及其造成污染的破坏程度和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征收一定比例的污染税。通过制订减免或增加税收的间接方式来降低或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影响股东收益进而促进社会责任投资的普遍实施。

2.1.3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一方面,在我国对企业发放商业借贷的大都是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本身的盈利性及其与其他银行之间存在的竞争性,导致其在实施绿色信贷时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在政策制订上,尽量避免使商业银行在盈利和绿色借贷的执行力上发生冲突,例如可以通过对其进行补贴等方式减少商业银行的功利性,使其在对企业放贷时严把绿色借贷政策的关口;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以及进行社会责任投资的程度,要求全国各大信贷银行建立起客户社会责任数据库,制订不同等级的借贷利率,社会责任投资的程度越高则相应的信贷利率越低,并在企业的还款期限上给予放宽,即改变原来的企业还款期限长且利率高的标准,降低该类企业的信贷门槛。促进社会责任投资发展的同时,也要限制与之相悖的企业行为,通过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信贷准入标准和贷款利率,拒绝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发放贷款,以改变“双高”企业的成长资金来自银行信贷的局面。

2.2投资者自觉树立社会责任投资意识投资的最大目标就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如果企业关注社会公平、环保等企业社会责任,那么这些投资会在未来较快的时间内,以持续性的方式回报在企业的收益中。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重视社会责任投资的战略性地位,把目光放得长远些并集中在企业的长期绩效上,通过筛选、股东倡导和社区投资等原则,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衡量投资决策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选择多种投资途径,分散投资风险,在降低投资者自身的投资风险的同时,还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进而带来更好的声誉和财务回报,转而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和较低的投资风险。

2.3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环境上,要保证产品的生产符合质量标准并对消费者提供负责任的产品,建立良好的顾客忠诚和信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和工作环境,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减少企业内部劳工纠纷,在公司内部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培养管理者和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企业外部环境上,要处理好员工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关系,保证原材料的供应质量和产品的销路通畅,同时作为独立的经济体要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及时响应顾客和市场需求,建立良好的品牌知名度,以及配合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等。

2.4第三方机构积极发挥监督作用第三方机构作为社会责任投资主体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在推动社会责任投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第三方机构要通过宣传等渠道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投资知识,广泛普及社会责任投资的重要性及实施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与企业管理高层谈判或通过公告、游说等形式,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会出于压力的原因对他们所倡导的内容给予重视。

2.5消费者自觉维权,支持进行社会责任投资的企业作为消费者,一是要解决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自觉维权;再是通过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等方式,支持进行社会责任投资的企业,坚决反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事实上,消费者对企业的整体评价会影响到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促使投资者投资在公众印象好、评价高且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那么作为被投资的企业迫于这样的压力,会自然而然地履行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进而带来公众更高的满意度、忠诚度。当然这一切实现的关键是发挥消费者的作用,使投资者通过消费者这面镜子来识别要投资的企业。

2.6健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可以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使企业所公布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年报,同时还要附带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报告,以利于投资者更加全面地衡量其投资的决策标准,减少投资的潜在风险。还要鼓励政府监督机构与媒体合作,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对违反相关制度的企业通过媒体给予披露,予以一定的惩罚。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