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开发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开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开发

篇1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课件 电脑服装设计 制作要求及原则 开发工具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166-01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网络多媒体课件渐渐从一般课件中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辅助工具的发展趋势。然而,现在很多电脑服装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大多使用的是PPT课件,虽然它也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以及强大的表现力和丰富的信息量,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但依然存在“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枷锁,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电脑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实践性很强,本课程与企业合作利用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教学内容需要引用大量的素材,涉及的服装知识很多,仅靠老师课堂的时间,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发一套真正运用于教学的网络多媒体课件具有重大意义。

1、《电脑服装设计》课程网络课件设计要求

1.1 网络课件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基准

网络课件设计是为教学服务,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内容决定形式,课件质量的好坏,本质上决定于课件所呈现的知识技能、所引用的专业术语、教学素材是否正确,所涵盖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否恰当,呈现顺序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可读性,难易是否适中以及是否实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等。因此,我们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首先应考虑的应是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才去考虑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如何将它们组织起来,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实现等问题。

1.2 网络课件设计要以教师群为主体

使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的好处之一就是共享资源,表面看来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事实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课件时,如果能充分发挥电脑服装设计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及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出集大家的智慧、经验完成的课件,在教学中理所当然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3网络课件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定制,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信息。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可能的各种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制作,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2、《电脑服装设计》课程网络课件制作原则

2.1 网络课件操作要简单

网络多媒体课件的主体是学生,在设计、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一是操作步骤不要太繁琐,课件的使用最好都以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存在,使学生既可以在网上直接浏览,也可以下载使用。二是操作界面不要晦涩难懂,操作按钮要清晰易见,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2.2 网络课件交互性要强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需要有要适合学生自学,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途径,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行调控,并随时验证学习的成效。

2.3 网络课件的制作要构成体系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最好能把一个个小型化课件组织起来,使之有条理,系统化,这样不仅能发挥单一小型化课件的网络优势,而且对所讲解的这门课也形成了一个系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升了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2.4 网络课件的制作要可以扩充

知识的日益更新,学生需求的日益增多,要想适应教学的需要,课件就必须不断的更新。在进行课件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课件的可扩充性。

2.5 网络课件开发工具的选用

网络多媒体课件以网页的形式加以,对于示例素材和教案页面,我们可以使用Dreamweaver或者PDF工具进行制作,形成“.htm”或“.html”静态网页文件;对于交互页面,我们就可以使用DHTML、JavaScript、VbScript进行动态网页的制作,用Microsoft Access 2003或者SQL SERVER2000建立数据库,用ASP,PHP或者JSP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形成“.asp”,“.php”或“.jsp”动态网页文件,实现WEB站点与数据库的动态连接。通过这种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文件体积小,内容多,适合于在网络上传播。

2.6 网络课件开发流程

根据网络课件的设计要求及制作原则,网络课件的开发流程图如下:

3、结语

网络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通过研发电脑服装设计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让教师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素材更直观的体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教师的教学无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交流平台,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尚修武.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鸡西大学学报,2007.(6).

篇2

关键词:

教学模式课程开发;改革;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针对服装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需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更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设计部门是服装企业的生产命脉,设计师掌控着对企业产品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设计师对服装款式的把控、结构的分析、甚至样板绘制、工艺流程等工作岗位起着整体监控,协调的作用。所以设计师不但要对服装款式设计要有良好的造诣,也要有市场分析和样板的能力。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要适应企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一、确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价值体系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考虑到服装行业的技术更新和生产设备的发展,我们必须抛弃不适合专业发展特点的陈旧的、过时的课程,应以实用性为主,删减实用性不强的偏难、偏深的理论内容,将更实用的更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力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跟据企业对设计人员的需要,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可以把传统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类美术课改成人物速写和色彩搭配,使之和效果图、款式设计形成专业课业群,根据层次的高低以模块形式授课。款式设计和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类核心课程,也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服装企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差别。增加市场营销和品牌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款式流行与市场供求关系有正确的认知。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上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可把教学内容带入企业生产现场、品牌专卖店,进行现场上课。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服装博览会,服装订货会拓展眼界,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和企业合作完成设计项目,带领学生参加设计比赛等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强化角色认知,并弥补学校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经验的缺憾,最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是现代企业用人的首选标准。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建立专业教学网络平台,时时更新行业资讯,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组织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掌握融合在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技能。根据学生课程进展情况,布置工作任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按企业的实际设计要求完成作业,将众多的专业知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串联。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把企业的真实产品、工艺标准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在为企业做项目的过程中,由企业提供项目、课题任务。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开发,再到样品试制,组织大货生产一条龙的跟进,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会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在为企业赢得利益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以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合理的调整和重构,所以要求教师要学会探索、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要善于利用一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进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理论的升华,提高动手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学生成长环境,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因此要避免单一化、公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来接受专业知识,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好的职业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通过调研,设计拟定典型的项目工作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来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并给予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则针对提出的任务按要求去独立完成训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练习、评价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和要求。

在实践教学环节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建立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或校办产业,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训练岗位能力,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以双重身份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实训课时,给学生以不同角色分工,分别委以设计主管、制版主任、生产班长、市场调研员等身份,分别完成不同阶段的职能作业,教师则通过岗位分析,让学生融入实际的企业环境中,促进学生技能的获取和吸收,最大限度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变化频繁快速的今天,服装承载更多的是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蕴含着当代人文精神,服装是艺术与科技、物质与文化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极具时代感,永远走在时尚的最前沿。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特点,启发学生多思巧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布置趣味作业,比如对喜欢做手工的学生可以在在教学中穿插拼布、布艺等创造性技能,针对爱时髦的女生可以插入流行的发卡、头饰、手包等制作工艺,这些看似即兴变化的课题项目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十分有利。另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感也将会随着教师的激励,越来越多地去主动思考。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而是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学生就会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思维活跃,从而更加轻松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总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要依据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及学生的认知来进行,既要做到科学具体还要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让课程改革跟上时展的节拍,不断探索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技能性人才,就会为企业输送更多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设计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9)

篇3

一、服装造型的仿生设计

远古时期,人类在为生存而与大自然搏斗时产生了对神灵幻觉的依赖,古老的植物、动物都成为原始人类创造、构想之源泉。一直以来,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总是把自然界的形态作为首要的艺术造型,这就说明了自然界中蕴藏了无穷无尽的美,而服装设计领域也同样如此。从模仿飞燕的燕尾礼服、模仿蝙蝠的蝙蝠衫,到模仿喇叭花的A形喇叭裙,我们把这种模仿设计称为“仿生设计”。仿生设计首先是从人体运动上开始的。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社会中的生活、建筑物及立体形状等都是服装造型设计借鉴的对象。孔雀裙、燕尾服、荷叶领、灯笼裤等颇为常见。国际时装大师迪奥推出的“圆屋顶式样”、埃菲尔铁塔式外观以及皮尔・卡丹从中国的飞檐中吸取灵感,设计出耸肩飞袖的造型,这些都是对自然造型特征的模仿。

二、色彩仿生的借鉴

大自然美丽的色彩是服装色彩借鉴的最直接来源。成熟的桃子、橘子等水果,饮用的咖啡,大自然的天、海、湖、山、晚霞、原野等自然色彩被设计师灵活地运用于服装色彩的匹配中,于是便有了桃红、橘红、橘黄、土黄、湖蓝、天蓝、茄紫、咖啡色、橄榄绿、玫瑰红等各种色彩或色调,这正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亦是对自然界精神内涵的借鉴,情感的互通。

三、服装材料的仿生

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其仿生设计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面料仿生。目前仿生面料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用自然材质如鸟兽羽毛、植物叶子等直接用于服装设计中,用人造纤维仿制自然纤维织物。其二是纹样、肌理的仿生设计。仿树皮肌理的树皮绉是制作衬衫、连衣裙、流行时装的好材料;仿动物皮毛纹样的人造裘皮可与真裘皮相媲美。

四、功能上的仿生

仿生智能服装的设计开发是模仿生命系统,从对自然生物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的研究中得到启发,研制模仿与生物体相似的结构或者直接模仿生物的独特功能,使服装具有感知功能、信息处理功能、防护功能和执行功能,并且可以自动调节,并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自通报等能力。仿生智能服装是传统的纺织服装技术与材料科学、结构机理、传感技术和先进的加工工艺、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

总之,仿生服装的设计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本内容就是把各种生物系统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进行相应的模拟,这一新兴技术激发了人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开阔了领域,为人类提供尽善尽美的衣着服饰,并最终提高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受之.现代设计史.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5.

[2]贾京生.服装色彩设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篇4

目前,在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虽然引入了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按时其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表现在[1]:①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十分的陈旧以及集中,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些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实践时,很多工艺流程不够了解,无法很好的进行实践学习;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是单一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无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③服装设计教学手段十分落后,很多中职院校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时,严重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服装专业无法再实际的教学中铺叙学生就业的真实性空间,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2校企合作中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多维结构的构建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此背景下,对服装设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掌握最新服装技术[2]。为有效开展服装设计教学,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刻充电,全面掌握服装领域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技术与现代工艺,明确服装陈列规则,熟知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为实现中职院校自身与企业单位的有效衔接,应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不断反思,通过实地调查、对外交流以及服装设计竞赛等活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另外,还应尽量创建贴近实际生产环境的教学情境,教师可深入企业合理提取写作素材,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将新型技术手段与现代工艺引入课堂教学。

2.2构建多维创新模式

服装设计教学也属于一门艺术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其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利用直观手段展现教材内容,以免因教材内容抽象而影响学生理解,缓解感性认知与理性认识之间的矛盾。将社会中的服装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境引入课堂教学,这是对服装教学中多门领域共同存在的具体体现,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为相应实践活动指明重点内容与切入点,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实践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理解校企合作特性,准确把握中职学生的优势与能力,明确社会的实际需求,围绕理论知识学习、技能练习、实践项目仿效、实体孵化开展服装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发,重点培养自主分析与解决能力,冲破原有定向培养框架,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思维效度。

2.3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化维度

2.3.1利用情充当载体的维度分析

因知识的学习依赖感官,为此,教师应通过情感来刺激学习欲望,增强求知欲。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可行,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适当变换教学设计,即尽量让处于特定条件下的教学因素与活动可实现最优[3]。例如,因本校与当地一家企业合作,开发设计童装品牌,且笔者也参与了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较多的典型童装实例,这可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唤醒学生的儿时记忆,可有效刺激学生的创造欲望,并借助幻灯片进行渲染,教学效果良好。

2.3.2利用境充当载体的维度分析

课堂教学是一个深化理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如何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教育教学活动应参照企业未来发展要求,合理计划今天功能。服装设计教学课堂急需独具特色、新颖的情境,并以此充当载体。教师应参照培养目标,有效融合项目要求。在系列装搭配教学中,利用童装品牌设计中的成品,以供学生观摩、参考。此种换位参与的教学模式可既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能使其冲破教材束缚,启迪学生思维,不断超越。

2.3.3多维结构实践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旨在通过多维机构的构建,形成逐级训导,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有效融合教育途径与过程[4]。在基础知识学习环节,主要讲解与服装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此部分的学习可为服装设计奠定基础,它是建设服装设计环节的主体结构、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专业技能练习环节,参照企业成衣设计原则,着重进行款式以及成衣造型等方面的练习,强调高效性,采用讲练结合等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在项目仿效环节,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参照现实生活中的代表性产品开展设计学习,组合多种项目充当教学内容,冲破原有学科架构的束缚,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项目教学;在实体孵化环节,在综合分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校园内部构建自营品牌与独立的营销场所,改进现有教学载体,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孵化多样化的教学功能,为企业的生存经营提供有效的设计方案,还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增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进而合理衔接理论设计和社会销售。

3结语

篇5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服装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供求现状及思考

1.1 服装行业、企业现状与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服装产业将摒弃原始的加工形式,全面走上以品牌、价值为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文化和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的转型升级发展道路。但是当企业向品牌经营型发展时面临三大困难,首要的困难是:企业自身高端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人才竞争力的因素。困难之二是:品牌没有过硬的拳头产品。困难之三是:企业对如何经营品牌知之甚少,似乎只能替人作嫁衣裳。因此,要想走出当今服装企业的困境,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就要强化服装设计及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服装产业国际化之后,企业急需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

然而当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市场意识不强,欠缺核心职业能力的现象。虽然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大量缩减了基础课,增加了专业实践总课时,但造型能力欠缺,并由此造成了面料、配料等诸多产品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解决市场实际问题时缺乏自信与经验,设计缺乏市场前瞻性与原创性,不得不让人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2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现状及就业状况

再看院校的传统服装教学表现出的各种怪象,比如,不知从哪里开始设计,不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品位与内在需求,难堪承受企业设计研发任务。平面的设计效果图画得很棒,款式的分析却很模糊,工程实践能力更显薄弱,精彩、但又很怪异滑稽的作品层出不穷。又比如,女装造型远观还行,近看像是用斧子劈砍出来似的,不得不承认工艺粗糙又欠规范。再比如,院校搞得好服装表演却搞不好企业产品开发,学生到企业后能仅起到“二传手”作用。

一边是行业所需的有设计创新、懂市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匮乏难觅;一边是苦读数年一朝毕业,则遭遇转行、失业或就业质量不佳的奇怪现象,出现人才危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行业与企业的需求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形成大量的毕业生转行、就业难或就业质量不高的社会现象,高职教育社会评价较低的社会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服装设计类应届毕业生不下3000人,真正能为企业解决问题、创造利润的不过半数,相对于有上万家的服装企业来说,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那么,我国服装设计高职教育制度、教育模式使用怎样的机制和方式才能凸显市场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1.3 人才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思路

众所周知,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要想解决企业与院校的毕业生之间的供求矛盾,意味着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必须持续不断地与企业结合,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产品开发;意味着人才培养向着地方品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型、多层次、创新型中高端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服装设计高职教育必须准确定位,突出特色,采取校企结合下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实践过程中形成高职院校的教学体制,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育变革,积极促进服装产业升级,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反响。

2 经济转型期服装设计高职教育的应对策略

2.1 定位清晰,突出高职办学的类型、特色、层次

在类型上,设计开发的重点要突出区域品牌特色,瞄准当前经济转型期产业与未来社会需求。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强化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成衣设计,指向目标群体生活本身,倡导设计的前瞻性和市场引导性,打响为生活而设计的观念,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一方面,在实践中逐步积累丰富的市场开发经验与核心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管理、产品结构分析、工艺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只有这样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受到青睐,才能成为中国服装企业创名牌的生力军。

在办学的层次上,高职服装设计教学区别于中职、本科,区别于与同类型高职院校,在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上,实现中高端、低端、复合型、单一型等从高到低层次的技术领域,向多元化、多层次、趋高化方向发展。

在特色上,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开拓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以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操作格式规范,造型设计的动手能力突出,打造面向国际的人才战略模式。

2.2 在校企合作中,引入服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1)整合资源,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互惠共赢。通过工作室的建立进行可能的政府、行业、企业资源整合,将各门课程、各项职业能力、各项活动进行整合。

(2)搭建平台。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教师团队可以与企业联合进行项目开发;可以共同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提高企业员工、学生的素质;可以灵活、开放地调整开发适应市场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入资金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可以以赛促学,鼓励创新;可以开设创业团队,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等。

(3)通过工作室教学平台,重点发展职业核心能力。面对新的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能力不是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须的“全面的职业能力”,其中的核心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主线。

笔者认为发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将服装设计高职教育从课堂面向工厂、企业和目标群体的生活,学习企业型服装设计的市场把控能力,学会产品的科学架构,学会如何分析市场的产品需求和定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抛开呆板、过时的设计理论,运用当下流行的元素与手法,解决为谁服务,要到哪去,要做什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高职教育使学生不仅仅学会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就业、如何创业、如何发展,如何应用专业所学去创新解决新问题,进而建立面向国际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第一,在设计工作室的项目教学中,设计开发的能力要循序渐进地锻炼,不可一蹴而就。从一年级就引导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做简单的项目设计,直至与企业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上开展合作。第二,项目服务宜多样化、多种层次兼顾,实现多层次人才培养,通过化解各项任务,实施分级、分层次教学,分类、分小组学习,比如,针对复合型岗位,加大知识和技能的信息量,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所选实际项目设计的知识、技能进行提取、归纳和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核心能力、专业能力等各项职业能力。第三,服装是一个时尚事业,受到经济、审美、习惯等的影响,思维不可受到束缚,教学模式不可单一、教条,训练方式不仅在课堂,还在于积极地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磨砺核心能力。

2.3 改善评价方式,改善外部环境条件

(1)要想使校企结合下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得到顺利实施,评价标准的建设是个引来多议的问题。笔者建议引入行业评价和企业评价,实行多方评价,由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成绩考核与评价。

(2)工作室教学平台的顺利运行,还必须依靠外部环境条件,比如行政的支持、专业的支持、所拥有的课程资源、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赘述。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快高职教育前进的步伐,从服装设计人才培养需求入手,改进教学观念,切实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研讨人才培养宗旨,用全新的教学手段解决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出现的问题和误区,使高职服装教学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服装;设计资源;管理

服装设计是一项需要利用多种资源的复杂工作,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加剧, 如何合理利用世界性的设计资源问题成为吉林省服装企业优化自有品牌、构建核心品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吉林省的服装品牌还未走向成熟,仍与国内强势品牌有着很大差距,其中与拥有设计资源的多少及其管理有一定的关系,目吉林省服装企业认识到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但尚缺少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作为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基于品牌服装设计理论基础上的设计资源的管理问题。

一、设计师资源的管理

企业的设计活动最终是通过设计师来实现的,设计师是服装设计资源管理中最关键的要素,也是整个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合理有效运作的首要条件。现实中吉林省的品牌服装企业设计师队伍缺乏稳定,跳槽现象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与服装企业要想达到长期的合作就必须制定有效的合作制度及设计规划。建设稳定的设计师团队、激发设计师持续的创新力、建立自己的服装产品设计体系是设计管理需要重点建设的部分。同时,设计师本身的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也是一种管理,注重培养设计师的统筹和应变能力将提高整个设计管理水平。建立良性的设计师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合理的设计质量标准,建立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培养计划,可以在引导设计师发挥潜质的同时,加强对流程和品牌建设的管理,这样才能为建立知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师的组织管理是企业设计管理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服装设计师受雇于特定的企业进行设计工作。设计师一般不是单独工作,而是由一定数量的设计师组成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对设计师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营造适合的工作环境,由于设计工作的弹性时间、想象空间、艺术氛围等特点,创造一个符合设计工作特点的工作环境是。其次,明确工作任务,拟定设计进程,服装设计在企业中是一项团体工作,设计师必须根据自己团体共同来完成设计任务。同时,根据设计部门的工作情况,制定严密并可操作的设计进程计划。最后,对服装的设计质量进行考核的基础上,明确可兑现的奖励条件,以此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二、材料资源的管理

服装材料主要分为面料和辅料两大类,其中面料在服装产品中的直接成本占有比率大,并且,面料是设计师的基本物质保证。因此,对面料的选择是每个品牌服装公司慎之又慎的工作。使用时尚、新颖、质优价廉的面料是品牌保持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掌握丰富的材料资源则是面料供给的基本保障。对面辅料的合理利用也显得尤其重要。

服装设计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根据产品开发需求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渠道。目前吉林省的品牌服装的材料来源主要是面料制造商、面料商、面料市场等几个渠道。材料资源渠道与管理是服装设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保障。有了这个基本的材料保障才能展现设计创意和服装品质。由于服装材料的品种、产地、价格、质量、货期等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服装企业应该把现有的材料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组整理,根据评价信誉等级,制定不同的面辅料采购规划,验收和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一套与自己产品相吻合的材料资源库。

三、 信息资源的管理

服装产业是最具时尚性与流行性的行业,信息灵活多元。对信息的有效管理是服装企业能够推出自己品牌的一个平台。服装企业的信息包括流行信息和市场信息。信息来源及推广的渠道主要包括互联网、时尚杂志等印刷品、各类与服装行业相关的时尚会等。服装企业通过用流行信息引导市场,市场也反过来验证和推动流行两者相互作用推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前进。通常, 品牌服装企业都会依据市场调查、流行预测、产品风格定位以及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来制定合理的产品计划。

信息资源是品牌能否把握市场命脉的重要资源。权威和有效的信息才能真正发挥设计的价值创造力使服装企业的创新有步骤和有效地持续进行。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企业要聘请管理咨询专家和应用系统专家参与,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体系、系统以及设计资料库、物料库,以便吸纳新的技术及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时效性。加强信息的过滤和整理工作,强化产品开发知识管理,让设计师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功能齐全和高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促进商品流通、信息交流、稳定和扩展行业间商贸关系,扩大社会影响推动流行。

当前,吉林省内的品牌服装生产企业大多还处于承担国内外大的品牌企业外包业务形式为主,自有品牌为辅的阶段,很多服装企业对设计资源管理都处于被动的形势。因此,只有加强对企业设计资源的有效管理,将服装设计、生产过程、品质控制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更好的激发产品创新潜力,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实现跨越,塑造出品牌意义,这也是对设计资源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倪岭芝,设计资源的整合管理,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5

[2]钟鸣,服装品牌设计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1

[3]刘晓洁,品牌服装设计管理研究,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

[4]唐虹,合理构建服装设计资源管理系统,中国服饰,2007.11:132-135

篇7

(1)将其作为一种建筑符号语言,直接应用到室内的装饰设计上,起到复古、传统的装饰效果,为整体的室内设计增光添彩。如室内吊顶,可以通过对三雕图案直接应用到吊顶设计中。

(2)作为单纯的室内工艺品陈设应用于室内装饰艺术当中,提高其空间的艺术设计感,提升其文化感染力,使之显得高雅而富有文化气息。如运用古建筑雕刻独有特色的“商字门”图形及雕刻图案,运用图形形式与功能的分离与重构,提炼而成室内装饰壁挂的设计。

(3)可以将其融入在室内家具中,将三雕艺术中国精美、复杂的设计元素与现代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像结合,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进行完美融合,既有现代特征又不失传统风格,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2.三雕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古建筑三雕图案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如万字纹、蝙蝠纹、方胜纹、祥云纹、卷云纹、冰裂纹、缠枝纹、龙凤纹等纹样,都富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这些雕刻图案将是包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图形元素,巧妙的将图形元素运用于包装图形中不仅能够达到美化包装的效果,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传承的作用。特别是具有浙江特色的土特产包装,食品类如茶叶、酒、火腿、竹笋、香菇、山核桃、酥饼、莲子等,手工艺品如文房四宝、东阳木雕、雕刻工艺品、民间竹编等,这些具有浓郁区域特色文化和乡土气息的特色产品,如果在包装上精心设计并注重文化的注入,一定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如金华火腿的包装,可以将古建筑三雕中平、透、镂、刻线等艺术特点融入包装,将木雕中的镂空雕刻艺术应用到包装中,再配以高档的木质材料,将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结合进行一定的改良,增添包装的层次感与美感,使整个包装简洁而不简单,不经意间流露出浓浓的婺州风情。从浙江古建筑三雕图案来看,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设计者要试着从三雕图形中挖掘可以应用到实际包装中的图形,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提炼出雕刻艺术的精髓,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原有的内容赋予现代的内涵。

3.三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三雕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绝不是简单地对其结构、图案进行机械的模仿,而是将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融入到服饰的整体艺术设计中,实现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出民族特有的艺术性与地域性,在设计理念、面料组合、装饰搭配以及艺术展现等方面处处融入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特色,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真正的与服装设计结合,中国服饰才能以其独特的“中国风格”在世界服装舞台脱颖而出。三雕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直接引用在服装设计上最常见的形式是直接运用灵感来源的图案,直接引用图案的特点是可以直抒其意的通过服装的语言表达图案本身的形象与图案蕴含的寓意。

(2)连续、重复运用将单独的图案以连续排列或重复排列的形式进行设计或者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方式形成带状或辐射性地图案,组成既有秩序又不失美感的规律性花纹。也可以对部分图案进行倒置、旋转、翻转等,重新形成有变化的排列图案。这种图案运用方式一般用于大幅的印花工艺中,个别的图案变化能产生较强烈的视觉效果。

(3)组合图案运用用组合图案的形式进行设计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突。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雕刻图案纹样以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设计组合,形成创意新颖的新图案。

(4)形态渐变图案运用:将一种雕刻图案作渐变式的设计,使设计图案具有韵律美感,也可将图案本身变形,形成抽象图案。

(5)解构图案运用解构图案的运用极具现代感和时尚感,主要是将一类图案拆解为部分具有特点的图案碎片,再将单独的图案碎片以直接运用或序列组合的方式在服装设计中进行运用。

4.小结

篇8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

作者简介:蔡蕾,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策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090-02

一、目前对服装设计师创造力认识的误区

(一)“创造力”与消费者无关,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才华”和“个性”

中国目前每年举办的各种服装节、服装博览会、服装设计大赛此起彼伏。在接二连三的流行趋势会和T台秀上,似乎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大有人在,奇特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夸张的饰品、古怪的材料,尽显自己的艺术才华,一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做派。这些年下来,做秀成名者不少,甚至出现了做秀大师,但其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几乎没有,于是时隔不久,许多品牌、设计师由于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在热闹几年之后便无声无息,甚至无奈地退出了服装界,T台表演的辉煌与市场产品的黯淡同时存在的现象屡见不鲜。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设计师没能很好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不尊重生活,曲解服装设计的本质。设计师们没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进行艰苦的积累,研究如何真正提高品牌的附加值,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而是本末倒置,轻本质而重形式,轻为市场和消费者创造价值而重个人功利。这种对创造力的浅薄认识,不尊重市场规律的后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抛弃。

诚然,为创建和推广品牌,宣传企业理念、展示设计师的创造力而进行T台表演是必要的,甚至T台表演可以更夸张、更艺术化,但这种创造力,其传达的理念和定位必须与其市场产品设计思想和市场定位相一致,否则这种创造力的表现是无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无助于品牌的树立,甚至有害。因为服装首先是具有设计意味的商品,而不是完全摆脱实用功能的束缚来追求精神人格自由的艺术品。只能做秀,没有市场份额的创造力,不是真正的创造力。

(二)会模仿和抄袭,就是“创造力”

当以哗众取宠之态冠以个性创造之名的“创造力”遭到市场否定后,似乎又有另一种论调:现在资讯如此发达,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品牌的最新流行趋势,马上就能掌握到,何须标新立异,什么服装好卖就跟着设计什么服装,只管模仿和抄袭就是,只要能赚到钱,就是最好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目前市场上服装品牌目不暇接,但风格、设计都似曾相识,大同小异,缺乏个性,毫无新意。市场一流行什么,就一哄而上,定位摇摆混乱,品牌个性更是荡然无存。正是由于对创造力的另一种歪曲理解,从而在设计中容易表现出盲从和幼稚,表现出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和引进以后的不吸收、不消化。视巴黎、米兰等地为服装业的圣地,奉行彻底的拿来主义,甚至全盘照搬照抄,缺乏对国内外服装市场的宏观把控和全盘考虑,丧失了对自身品牌如何走出特色的深度思考和研究。这不仅造成市场竞争的无序混乱,而且很难在竞争中形成强势品牌。

二、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真正内涵

(一)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是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诉求。创造的确切定义众说纷纭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创造的定义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是基本涵义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确认,站在服装设计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服装设计师的创造力,创造力应该包括设计的独特性、新颖性和设计对社会创造的整体价值和利益这两部分。其中对社会创造的整体价值和利益更为重要,其直接的体现就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价值的判断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也就是说,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和源泉是消费者,是源于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诉求。

目前,中国高职服装设计教育中有一部分人对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一些学校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设计的新颖性、独特性,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误把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创造力理解为设计师个人的自我表达和发挥,我行我素,不知道为谁而创造,自然更关注的是设计师自我个性的张扬,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其设计的服装显然难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因此也不可能被消费者接受,为社会创造整体价值和利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力。一些学校在教学中又走入另一极端,片面理解设计与市场相结合的关系,反对学生适当的个性表达,而鼓励学生“勇敢”地、肆意地、不解其意、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一些世界著名品牌的设计抄袭模仿,使得对国外设计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模仿、借鉴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和表面上的。

世界著名品牌设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之所以被接受,恰恰是因为这些新颖性和独特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更主要的抓住了消费者内在核心价值诉求。是在认真研究消费者需求、研究市场的基础上的完美表现。

(二)服装设计师的创造力具有引导消费的社会责任。服装设计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的创造,因而从更高层次来说,设计创造的价值比价格更重要。诚然,正如一再强调的,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和源泉是消费者的需求,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是,进一步分析,这种能为社会创造整体价值和利益的创造力,不是对消费者需求欲望的简单迎合,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服装设计师,引导消费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当前“娱乐”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设计中的低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表现出视暴露为性感、把肉麻当幽默的倾向。粗陋的搭配被解释为个性的张扬,浅薄的被宣扬成提前与国际化接轨,片面追求感官的愉悦性。在当代生活更加崇尚和迷恋形象或影像的时代,往往把刺激、吸引眼球作为设计的关键,它尽管在形式上逐新猎奇,但在实际上却与真正的创新无缘。这种设计是对文化的一种嘲弄,是不符合时代精神和追求的。诚然,在当今如此快节奏时代,让人在消遣、娱乐之中获得轻松和愉快,当然是一种合理的要求。但是,如果只是毫无节制地放纵,也只能带来消极的后果,那就是尊严感、崇高感和责任感的丧失。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是高的,但对于人文关怀、精神价值的“配置”,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往往是失效的。因此,具有真正创造力的设计不仅仅是在款式、色彩、面料等方面有所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于情感价值和精神内涵的探求,引导消费欲望,表现出对文化、价值和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三、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专业素养的培养

把专业素养认为就是有关服装方面的讯息和知识,这种理解是比较狭隘的。许多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眼界不够开阔,知识面过窄,只关注有关服装方面的知识和讯息,缺乏对各类艺术、各设计门类的学习、理解和领悟,这将极大地限制其创造力的培养。假设三宅一生对音乐很迟钝,恐怕很难在服装中把条纹图案运用得如此有节奏感,如果伊夫·圣洛朗对绘画一窍不通,其70年代和90年代分别以蒙特里安和梵高作品为主要元素设计的服装,不可能得到社会如此高的评价和赞赏。各类艺术、各个设计门类都是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学会触类旁通是我们真正提高专业素养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各类艺术、各个设计门类的学习和欣赏。以线在服装中的运用为例,除去一些经典的服装范例外,可以将绘画、建筑、雕塑、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中线的运用极为出色的经典之作展示给学生,组织大家进行分析、讨论,甚至辩论,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方面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主导,同时,学生在认真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中对线的特色、韵味等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通过对相关艺术、设计门类的学习、欣赏,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层面,提高审美情趣,提升他们观察世界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吸收有益而积极的思想,进而达至个人胸怀和素养的升华,其创造力也必然会达至一个新的境地。

(二)人文素养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因此,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的眼光放得足够长远,而这无穷的宝藏,必将成为其创造力无穷的源泉。“也许未来就在眼前,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1]而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即对“人”的关怀,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设计师最重要的情怀。而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一个具有引导作用的设计,将成为设计师的终极使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的这句话大约该是最好的注解。这就要求我们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老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并有意识地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的教学当中去。从学生入学之时起,就不断灌输这种思想和理念,帮助他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不断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由此养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贯穿到他的整个人生过程。

(三)产品开发素养的培养

服装既然是一种商品,就必须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服装产品开发是一套机制,是一个体系具有完整的流程。从产品策划、设计、生产到穿在消费者身上,产品设计开发才是真正意义的完成。要防止只能做秀,没有市场份额的创造力,首先需要把服装设计教育方向转变为以实验、研究、开发为中心,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运作的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设置以课题为中心展开,通过市场个案教学,使学生通过真枪实干,掌握品牌服装的设计运作程序、规律和方法。

以《服装专题设计》课程为例,课题是为某品牌进行某季度新产品开发。该课题必须与相关企业联系,参与该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工作。要求学生分成几个设计小组,各自向企业交出一份完整的新产品开发方案。首先,在企业的配合和帮助下,老师首先带领学生通过公司人员讲解、亲身去卖场调查、广泛查找相关资料等方法,对品牌的定位、风格、受众人群、产品分类、价格、营销手段、销售情况及其市场其它竞争品牌等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撰写品牌分析报告。接着制定企划方案,内容包括下一季新产品的色系方案,面料方案、风格主题等。随后进入产品开发设计阶段,提交款式分类表,画出效果图和款式结构图,把整套方案交给企业后,由企业决定选择录用。学生通过跟单形式进入产品生产阶段,了解整个生产过程,最终跟进产品的成列与销售工作。最后,课程的总结也是关键。通过企业人员的评判,老师的提示,逐个环节认真分析,总结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好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最终提交总结报告。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使学生对服装市场的理解更加深入,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宽广的视野,激发更加激昂的创造力。

四、结语

我们有责任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强烈意识,并使他们将实现具有引导消费欲望的设计作为自己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最终为社会输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有创造力的优秀服装设计师。

篇9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高专;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90-02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人才的供求近年来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体现在艺术类专业方面就是大量的艺术类考生的产生、越来越多的艺术类专业诞生,其中服装设计专业就是其中之一。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尤为突出。大学教师如果在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授课过程中还采用像普通大学那样的授课方式,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改善服装材料学的教学质量,解决服装材料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充分挖掘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服装设计开发方面的潜能,满足当前服装人才市场发展需求,笔者拟就艺术类高职院校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进行初步探讨。

传统服装材料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服装材料学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构成有三要素:服装色彩、服装款式和服装材料。而三要素中又以服装材料为基础,选择对了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服装材料学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本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不到这门课的重要性,认为服装材料学不如设计课和制版课有用。思想上不重视可以说是造成本门课程教学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文化课基础较差,而服装材料学涉及服装、纺织、美学、物理、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使得该课程成为典型的理论课,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太大兴趣。

另外,从教师的教学模式来看,本门课程的教学要么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从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要么虽然教学方法较多,但有些方法中听不中用,实践起来效果较差。当今社会服装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有些教师教学内容不注意更新,多年的教学内容都没变化,所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手段,甚至考核模式都应调整,更新。

艺术类高职院校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

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服装材料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通过介绍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师、服装材料与服装工艺师、服装材料与穿着者等的关系、甚至学好服装材料对将来就业的帮助等方面来阐述服装材料的地位与重要性,最好是将某位服装设计大师在运用材料方面的成功经验制作成视频影片,播放给学生看,激励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有学习兴趣,那是再好不过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以学生身上穿的服装作为切入点,讨论材料的穿着舒适性、外观性能、穿着体验等等,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还可将服装材料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制作成视频短片,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另外,还可以介绍国内外服装面料的流行趋势,服装面辅料会的最新情况,把课程教学与时尚流行结合起来,增强其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优选教学内容 应优选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使之更适合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应用为目的,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另外,服装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要不断把新内容补充进来。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材料学课程虽然是典型的专业理论基础课,学生不太喜欢,但如果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理论课变成非理论课,这样教学效果会大有提高。创新之处就在于:采用学生几乎全程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而我们都知道,亲身体验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最深刻,最不容易忘记。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使服装材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

1.形象化教学法。给学生展示实物及图片,利用实物感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感性认识。服装材料学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可以建立一个服装材料工作室,工作室中有纤维、纱线、面辅料。(1)纤维部分:将传统的服装用纤维,如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以及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新型纤维(tencel、莫代尔、聚乳酸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彩棉、竹纤维等)尽量收集齐全,按照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及新型纤维的顺序分类放好。将以上各种纤维的横向和纵向截面用彩色纸打印出来,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如各种纤维的服用性能,分别放在对应的纤维边上,有条件的话,可以购买一些显微镜配套使用,这样教师在讲课时直接就可以在服装材料工作室中进行,有具体的纤维实物可以供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在讲到纤维定义时,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各种各样的纤维,非常直观,容易理解。(2)纱线部分:将各种纤维的纱线分类放好,如将纱线按照天然纤维纱、化学纤维纱、新型纤维纱线的顺序放好;还可将纱线按照短纤维纱、长丝纱和花式纱等分类摆好,同时将各种纱线的密度、捻度和捻向标注在相应的纱线上。这样,在讲到纱线的指标时,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实物,便于理解,如捻度大的纱线与捻度小的纱线到底有什么区别,一看便知,教师教起来也轻松,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有兴趣,一举两得。(3)面料部分:收集各种面料,按照各种分类方式摆好。如按照纤维分类挂好,也可按照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顺序挂好,还可按照纯纺面料、混纺面料、交织面料顺序挂好,每种面料都贴一标签,标明该种面料的成分,纱线细度、面料密度、织物重量以及该种面料适合于制作的服装类型等。同时,将每种面料适合制作的服装类型打印成图片,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放一些服装人台,将利用这些面料制作的服装穿到人台上。

2.多媒体教学法。服装材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带学生到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对很多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肯定会比较好,但是这样做费时太多,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可以事先到纺织服装企业将服装材料的加工处理方法等拍摄成视频,将部分服装材料实验项目做成视频课件,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显现大量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既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又较传统的讲授法好得多。

3.演示教学法。对于部分理论性较强、较难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如织物组织知识点的教学,传统的方法是在黑板上进行组织点的绘制,学生看到的只是黑白相间的方格,看不到组织结构所得到的面料的外观效果,得不到感性认识,那么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半(全)自动织机来讲解,就非常形象直观,可以在上课之前,预先把经纱按照一定的织物组织穿好,等上课时再将纬纱织入,这样学生不仅非常形象直观地理解了机织物的基本结构,还可以现场看到不同织物组织所织出的面料的效果。又如讲到针织物的结构时,结合针织横机来讲,现场用针织横机织几块不同组织的针织面料,那么,学生就会非常容易理解。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研究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是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探究,其特点是注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如讲到新型服装材料时,除了给学生看一些新型纤维的样品,还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个纲要,要求学生自由选题,搜集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最后总结归纳,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表达陈述等综合能力。

5.实践教学法。如讲到面料鉴别这一部分时,以往就是讲一些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一些鉴别的方法,很少实践,改革之后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3~4人,以小组为单位对面料进行鉴别,等全部学生鉴别完之后,教师再逐一与各组进行探讨与总结等。让每位学生自己进行体验,学生得到的印象会非常深刻,效果会更好。

6.互动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是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服装材料学的教学中,是学好该课程的有效途径,如讲到服装材料的选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某一知名服装品牌为例,组织学生讨论该品牌服装在设计时是如何用服装材料表达它的设计理念的。例如,高级秋冬运动便装该如何选择服装材料?由于可选材料范围广泛,不同的学生对材料外观和造型能力、流行信息、适用人群等因素理解不同,所以选材方案各具特点,学生之间可就方案相互比较、讨论,教师只作适当引导。通过互动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认识理解、巩固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应用能力。

改进考核方式 可以借鉴国外院校(如加拿大乔治亚学院)的考核模式,以平时作业及日常表现为主要考核内容,每周或几周布置一份作业,作业尽量多样化,每次作业都有具体的分值体现,课程的总成绩由各次作业的成绩和平时表现分数构成,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更客观,从而避免了单纯理论考核带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用的问题。

服装材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涉及面非常广、内容更新快,我们要根据服装材料的发展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固定僵化;根据艺术类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充分挖掘艺术类高职学生在服装设计开发方面的潜能,培养出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中元.服装材料学教学方法浅析——基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6):139.

[2]姚桂珍,等.服装材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4):254-255.

[3]秦姝.互动式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对《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87-89.

[4]王康.关于高职《服装材料学》课程改革探讨[J].文化教育,2007(5):186.

[5]王林玉.高职《服装材料》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山东纺织经济,2011(3):77.

[6]段杏元.谈《服装材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职教通讯,2009(5):96.

[7]孙斌,等.关于服装材料学教学的改革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09(5):119.

作者简介:

篇10

在国际各类时装秀中,设计师们常常把他们的创意面料用于时装之中,也正是这些面料的创意激发着设计师的灵感。而现在国内面料企业中大多数没有专门的设计开发部门,服装设计与面料生产之间的没有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面料毫无新意,无法充分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不能满足服装设计的需要,要想达到面料与设计的结合,服装材料的开发设计就必须要有设计师的参与,从艺术设计和市场运营的角度去开发产品,赋予面料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市场前景。因此,面料的创新和工艺上的开发设计也就成了服装行业生存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二、面料再造的课程设计

(一)面料再造的课程特色

面料再造设计是近十年来服装设计中呈现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国外服装院校中非常重要的设计教学内容之一。在国内有关于面料再造设计的教学还在摸索和尝试阶段。面料再造课程除了学习服装面料再造的技法以外,其最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设计构思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二)面料再造的创作形式

服装面料再创造的形式可分为纺织面料的再造创作和非纺织面料的再造创作。纺织面料再造创作是通过几种方法改变织物本身的组织特性,这些面料再创造创作形式让原始的纺织品面料改变其外观和织物构造呈现不同于原面料的特征。除了以上几种创作形式,相同材质的面料之间也可以结合再创造,在一块面料上也可以再创造,如厚重粗犷与轻薄的雪纺面料的结合。非纺织面料创意设计是指除纺织面料以外材质的服装面料创意设计,服装设计师以科技、自然、手工为灵感来源和主体,运用服装传统纺织材质以外的高科技新材质,制作出简洁造型的服装。

(三)面料再造课程的教学内容

面料再造课程与传统服装设计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对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培养。服装设计课程是把服装实物作为课程学习的一个主要对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某种服装的造型技术;而面料再造课程除了要学习服装面料再造的技法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服装材料作为一个再次设计的学习载体,培养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和设计构思的方法。面料再造课程目标可划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是学习设计构思的程序等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面料再造的内容和技法,培养收集信息。技能目标是通过创意思维和设计方案的执行力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利用面料再造的技法实验,解决创意设计的构思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其一,介绍各类面料再造工艺的手法,并加以大量利用面料再造工艺的服装及其他装饰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面料再造设计的概念。其二,以市场调查为手段,并要求在市场调查后结合当前服装市场的流行趋势以及这类服装产品的特点,讨论面料再造的意义与价值,并写出调查报告。其三,通过展示面料再造的实物样品及作业,使学生了解面料再造的方法、形式,提出对作业的要求,明确训练的数量和最终方案的交稿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面料再造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导入、面料再造设计方法的探索和面料再造设计方案的实施,把培养收集资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设计方法等教学的目标分别放在这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对面料再造设计方法的探索,是课程的导入部分,主要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第二阶段是面料再造课程的创造阶段,本阶段任务有两点:第一,是要达到具体的课程目标,面料再造设计的构思设计;第二,是要实现对学生在设计程序和方法方面的训练,学生要在教师辅导下自主地实行创意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三阶段是面料再造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的具体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在这一阶段里,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收集信息资讯的能力培养。通过图书、杂志或者自己观察记录,收集各种有关面料再造的图片资料,要有意识地加以归类整理,如激发灵感的图片,找到自己需要的设计灵感与思路。每个学生在课程期间要尝试自主地进行试验、分析、构思设计、下结论,自行规划安排学习的节奏和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自主活动中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创作。同时教师又要充当设计参与决策者,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或潜在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培养。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方案的制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方法如下:第一,结合当下流行趋势对课程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第二,在教学中注重情境创意设计与主题内容相关性;第三,如何去获取各类所需信息资源,并将其归类,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使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起作用;第四,学会自主学习设计;第五,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表现,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第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第七,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

2.第二阶段为创意阶段

设计的过程是多种创意思维活动的综合结果,通过发散思维来确定构思方向,用智力激励法、模仿法、形态分析法等技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分析加工。方法一,以实验为起点进行构思。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进行面料再造的实验,通过对某种材料、某种加工方法进行试验,了解一种或结合几种有趣的加工手法,寻找相关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试验,从中摸索各种工艺的手法和效果,启发设计的灵感。方法二,以图像为起点构思。通过检核表法和模仿法来转化收集到的图片的表现形式,从图片中寻找设计的灵感,再用形态分析法构思如何把摸索出来的面料再造手法与图片结合。按照收集到的图像,素材去寻找材料,用材料来模仿图像、素材中的色彩和肌理等效果,通过面料的再造工艺来表现自己从图片得到的视觉印象、触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并学习归纳记录从图像到实物设计构思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