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信息化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信息化概述

篇1

【关键词】物流技术 发展模式 对策思路

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上的改进策略

(一)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在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这些物流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就要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提供物流信息源,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借助有效的信息系统,才能得到完整的决策数据,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更快速,企业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二)立足现实,推动物流信息网络化,构建共享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构建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保证物流信息畅通,是当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物流信息的网络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物流信息在企业内、企业间乃至整个社会共享的一种方式。物流信息已经以网络的形式将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和零售业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

(三)要建立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是一个行业涉及面广、服务领域宽和区域跨度大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特别需要有全局观、前瞻性,需要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因此,有必要建立全国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

(四)统筹规划,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整合。

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要充分注重全局性、前瞻性和实用性,重点是正确处理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和与我国国情结合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需要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东西部地区之间物流平衡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新建物流基础设施与整合利用现有条件之间的关系,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五)突出重点,加快我国物流业的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物流信息标准的多样化、不统一、不规范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物流信息系统需要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伙伴、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物流软件也需要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解决当前物流信息应用主要问题的思路

当前我国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工作还存在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企业能够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业务人员支持。

对如何搞好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企业领导和信息部门的负责人,面临诸多的压力、冲击、挑战和机遇。毫无疑问,领导和业务人员的支持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保证。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建设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及产、供、销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习惯等方面进行一次大的创新和变革。为了真正发挥技术的优越性,就必须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调整,建立真正能够支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生产、物流体系。企业应用计算机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更恰当,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二)重视开发企业物流的信息资源

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落实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就要保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单位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准确、合理和充足的数据。 <BR>在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如现有库存量、供应商信息、市场需求等。物流管理不仅仅是对物流过程的处理,还体现有关物流数据的处理,反映系统的历史和当前状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收集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帐、交易条款、客户情况等在内的大量数据资料和报表,同时还有大量的外部信息,这些物流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物流信息的建设可以减少库存,减少积压资金;采取正确的供应链,加速资金周转,保证合理运营周期;有效控制成本,降低开销,提高利润。更重要的是依赖有效的信息系统,得到尽可能完整的决策数据。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更快速,企业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篇2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物流行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进步。本文通过分析物流信息化及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对策,以期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物流企业 信息化体系 构建策略

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发展宗旨是追求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经济效益,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立足之地。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标志,而构建物流信息化体系是物流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对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信息化概述

物流信息化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物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及传递的一系列活动,以加强物流过程中的控制,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美国物流企业已经普遍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条形码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速度,基于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物流企业信息传递,已经实现无纸化发展。而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应用运输管理系统及仓储管理系统则大大提升了运输及管理效率,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客户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促进供应链透明化,则又推动了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虽起步较晚,但现阶段物流行业的发展也逐渐渗透信息化理念,这对于提高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力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根据2012年12月国家物流信息中心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企业信息化趋势加快,但是信息化水平仍旧处于起步阶段,整合处理采集到的企业信息存在着诸多困难。如广州吴康物流有限公司,虽已建成广州现代物流网、广州物流信息网等信息平台,但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建设的公共信息平台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存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不足,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标准,孤岛现象等问题。

三、构建完善物流信息化体系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

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发展氛围,对此,政府应当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自由配置,同时制定相应的物流产业政策及配套政策,如鼓励大型物流企业进行上市,通过融资及再发展,给予大型物流企业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及低息优惠等政策支持,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这方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郑州航空港取得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资格,申报保税中心B型成功。2012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完成进出口额285亿美元,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55.1%,在全国32个综保区中位居第二,当前仍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由此可见良好政策环境对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2.实现一体化发展

物流企业一体化的构建,其核心在于供应链及物流,就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对于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缺乏关键技术,且经济合理性差,对此,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物流技术研发,针对现代化物流核心技术进行研发,以降低关键技术的应用成本,这不仅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促使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技术,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及市场竞争力。远成物流集团创建于1988年,已具备公路铁路干线运输、仓储服务及城际区域配送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近两年来,远成集团加速构建仓储与区域配送一体化,建立自己的评估管理体系,已构建以物流订单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实践证明,一体化管理系统极大提升了远成集体的市场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个集团的经济效益。

3.建设专门的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是构建信息化体系的基础。对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应以标准化和革新化为原则,应用现代化技术如扩展标识语言等,通过应用这些功能强大的编程及数据库工具,允许计算机存储和传输相关数据,并保存数据的结构及内容,再通过将这些数据和内容传输到专门构建的信息平台上,与企业内部人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提升运作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联想集团作为中国IT业的龙头企业,最初,联想并没有自己的物流公司,运输配送业务大多采用第三方物流形式,在实践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联想集团通过多年发展,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配送系统,通过构建物流信息平台,联想的平均交货时间从20天降到5.7天,存货周转天数从35天降到19.2天,应收账款从23天减到15天,订单处理量人均13个增加到314个,供货满意度及交货准确率也都明显优化,联想的物流效率显著提升,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客户满意度及市场竞争力都显著提高。

结束语:面对现代化市场发展状况,物流企业构建信息化体系是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尚不成熟,但构建信息化体系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积极构建内部信息平台,实现一体化发展,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东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郑书渊.浅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5).

篇3

【 关键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信息化;作用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和不可或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具体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同样不可小觑。归根结底,物流本身是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而计算机网络恰恰帮助生产企业极大地降低了各个方面的成本。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化。那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经济领域整的特点及作用都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做出一一阐述。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多种重要资源,比如软件、数据或者硬件,并且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集中处理,整合管理以及维护。或者说从逻辑方面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传输信息,通过双绞线、光纤、载波、微波或者电缆、通信卫星等线路将数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体系。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体,是将计算机网络功能发挥到最大化的技术。

3 物流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大家都知道在物流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信息量,比如向用户提供服务、对用户的订单处理、对用户基本信息的记录等等都需要有系统的分类存储。那么仅仅这一点就要求企业的物流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也就是说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分类、跟踪、识别、汇总、查询等活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这样可以使企业成功并快捷地对企业物料流动进行监控,从而将物流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将企业效率和服务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最终成为一家具备极大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因为这才是每一家企业的终极目标。

4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1世纪,可以说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电脑对于每户居民都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基本配备,“网购”、“团购”更是新时代的代名词,而且这已经成为80、90后生活的主要休闲活动。网络授课更加方便了老师也方便了学生;我们可以说在社会群体中甚至是上至80、90后的父母,下至80后的孩子都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诸如此类的网络活动不胜枚举,这意味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达到了全面的发展,并迅速普及,进而对物流信息化提供了保障和前提。但是虽然具备了一系列的条件,或者说是硬件软件措施都已经完善,还不能说我国的物流信息化目标已经达成,甚至经过调查分析得出,我国信息化水平仍然很低,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仍不到位,存在明显的障碍。

根据调查我国服务性质的物流企业中,有75%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处于单点应用阶段;仅仅有20%的物流企业刚刚开始介入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优化,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业务水平和效率,最终实现竞争力的提高的要求;更加能够整合孤立的信息系统并且将总体管理平台系统化的物流企业更加稀少,比例还不到5%。这样的现实数据说明,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还有很大的任务要完成。

当然,我国的发展现状也是有目共睹的,政府一系列有力政策的出台使得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变得不那么坎坷了,比如政府在2009年3月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要加快发现现在物流业,体现了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阐明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将物流业低迷的发展现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针对物流业的政策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多更可观的机遇。

5 物流信息网络的基本组成或特点

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建立主要是由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建模与应用模板以及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等组成。

(1)信息资源网络

信息资源网络是构建物流网络的根基,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就如同一栋大楼的奠基一样,它主要用于对各类信息的处理,包括各种数据或者计算结果,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提供给服务网络。

(2)服务网路

这部分顾名思义主要是服务性质,为物流网络系统提供各种服务,只不过这里提及的服务含义不同于具体的行动,而是无形的,这个也正是网络本身的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智能服务、专家服务、计算服务等等,这里还有一项就是可以兼容各种应用系统,也就是说软件共享,我们无需对几个软件进行复杂的转换就可以简单方便地使其数据互通,这就是兼容的含义。而有很多时候单机或者说单个子系统是不能满足使用者对网络的需求,那么此时服务网络就可以非常便捷地提供给我们一个互相连通的轨道,比如说构建出虚拟的环境,使得不同企业或者不同部门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和沟通工作项目。

(3)系统建模与应用模板

所谓应用系统,我们可能会联想到用户,但是这里的应用系统所指的是计算机应用系统,就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组成的。其中硬件系统其实就是实物,我们可摸可见的东西,有运算器、存储器、设备、控制器和设备组成。而系统软件则是无形的,抽象些的,那么主要有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还有各种高级语言等等。应用软件则是通用的支援软件以及各种应用软件包组成的。

在进行物流网络化的过程中,企业还要顺应用户的不同需求,比如说与客户进行洽谈的时候我们企业要访问的计算机IP地址是不同的,与客户洽谈的渠道也是不同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进行的是个性化服务,因此物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个性化服务接口都需要针对企业而建立专用的系统建模和应用模板。

(4)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

物流信息网络的通用性、使用性和交互性由个性化服务的访问接口决定,。每个企业的应用要求都是不同的,要想达到对不同应用系统有良好的支持就必须应用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这样,物流信息网络和用户才能通过交互产生量身定做的针对。

6 物流信息网络化的作用

同行之间有些沟通还是必要的,那么物流企业信息化就大大实现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处理、协调作业以及各种计算和应用。简单意义上的网络化是由电子邮件组成的通讯脉络,它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造就了新的通讯管道,它的出现让人们的交流产生了质变与量变。从微观而言,它是指人与人之间从无到有的关系变更,并且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浅至深,那么这也就是互联网给人们最大的便利。企业互联网平台为众多企业之间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双向甚至多向的多媒体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可以对互联网内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其他具有价值的应用技术进行集中或者重组。

众所周知,采集基础信息、共享和交换信息是物流信息化的前提,也是基础,可是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的基础信息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录入,这样最大的缺陷就是效率低,准确率低,更改困难。

如果第一步没有走好,接下来只能越来越错,然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将传统手工替换成了简单的条形码、RFID射频技术、智能标签。这样就如同人们的交通工具从古代的步行、马车到解放前后的自行车再到新时代的跑车、越野车,随着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人们出行更加省时省力了,效率达到更高。那么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也同样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翻番增长,竞争力和从前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物流企业的销售中供应链是一个维系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的重要纽带,形象的定义就是把供应链想象成一棵参天大树,生产企业是最初的源头,显然,它一定是作为树根的,独家商是紧连生产企业的第二道程序,因此独家是主杆,而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是分销商与用户之间的活动,那么树枝和树梢是分销商,那么最后,树上的红花绿叶则是最终用户。那么在树根与树干,树干与树枝,树枝与绿叶之间都是一个个连接点,而且是必不可缺的连接点,因为一旦这其中有某个环节断了,那么在这环节之后的部分也将无所依存。

由此可见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管理,以往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条件,供应链管理正在逐步取代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协调性的渠道就是注重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及时采纳并修正自身的企业管理。

所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就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为企业提供物流信息、设备资源、技术等的信息平台。我国现阶段物流信息化的重点就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是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更遑论建设完善了。根据调查显示在大型企业中有24%拥有了GPS技术和GIS技术,而在这些大企业中仅有12.5%为大型物流企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数量少之又少。由此可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实施仍然是有待提高,正因如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政策,这是国家的重视,终将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造就出一个个可靠的机遇。然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绝对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一基本条件。

基于上述一系列的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商业界或者说是物流企业对信息化还并没有一个应有的重视,对企业的信息化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是因为计算机从前仅仅停留在居家生活中或者说是简单办公中,并没有系统的理念引导人们走出传统的框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恰当地给了我们这个提示,让我们无意识地把计算机悄悄地应用到了实际物流企业中,当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变得无处不在的时候,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它

7 结束语

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的发展取决于其是否与时俱进,落后传统一定终将被社会淘汰。计算机将成为每项工作的必需品,这是大势所趋,只是现在每个企业都还未切实做到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物流信息化,构建物流信息化平台,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项有见.冲出数字化:联网引爆新一轮技术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

[2] 王凌风.发展中国物流信息化“正当时”[J].信息化建设,2012,05.

[3] 王晓东.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5(02).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 物联网 RFID 包装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1 物联网与包装信息化的当前背景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商品货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技术手段的新兴产物,以其快速、便捷、高效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追捧。

同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信息化成了各行各业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包装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并且正在加速发展的行业,必然也需要应对行业信息化的挑战。

2 RFID在物流包装上的应用

2.1 RFID概念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和很多应答器组成。为了更好地完成RFID技术的识读功能,在较大型的RFID系统中,还需要用到中间件等附属设备来完成对多读头识别系统的管理。

2.2 包装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实现方式

包装物流系统中的各项管理活动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实际中的包装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大多是综合结构。在包装物流信息系统中一般包括生产管理、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支持某一管理领域的软件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是由支持不同管理领域的各模块所组成。一般来说完整的包装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是非常复杂的,包装物流系统的活动涉及到制造厂、配送企业、运输企业、供应商、零售商等多个企业,这些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管理者。因此在零售链中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分享是很困难的,完整的包装物流信息系统在目前难以实现。

包装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方式主要有Internet、Intranet、EDI、WBM网络管理模式、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设置、XDI、网络GPS和自动识别技术。

3 国内包装信息化的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国内包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各个领域和企业已经有所行动,一些企业和地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件,但没有形成体系。更严重的是,有些领域和区域仍然存在空白现象。

分析目前我国包装信息化状况,从整个行业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稍有欠缺:(1)包装信息化的思路有待明确;(2)总体重视不够;(3)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4)包装行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

因此,从发展的长期战略而言,我们包装行业应该抓住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契机,根据自身的特点,抢占信息技术的有利地位,加强包装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效果最佳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与目标模式, 以促进包装工业快速协调的发展。

而从各个包装企业角度分析,则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阻碍了包装信息化的发展:(1)包装企业本身对信息化认识不足。(2)包装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3)包装企业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4)适合包装企业应用的软件较少。(5)缺少有针对性的为包装企业服务的信息机构。

4 包装信息化的意义

分析包装信息化的意义,其实就是在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必须强调要实现包装信息化。因为正是由于包装信息化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实现信息化后对包装行业带来的巨大的效率提升,才使得实现我国的包装信息化的要求显得那么的迫切。

包装行业信息化对于现代包装工业的未来发展和包装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六大提出,紧跟时代特征及产业结构调整,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包装产业。鼓励包装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改造,积极推进对包装业健康发展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基于此,包装行业信息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包装行业信息化是提高包装行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措施。(2)包装行业信息化是实现行业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手段。(3)包装行业信息化是现代包装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包装行业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包装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5 物联网时代下实现包装信息化的对策

通过了解包装信息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国内包装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加快我国的包装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包装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迫切。

根据我国包装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借鉴日、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包装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我想对我国依托物联网时代背景,实现包装信息化,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5.1 基于政府层面的建议

(1)政府要发挥在包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2)加强包装信息化基础项目建设;(3)将包装信息化逐步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去;(4)加强包装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5.2 基于企业层面的建议

(1)进行信息化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2)选择适当的包装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3)加强对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4)做好包装企业的资金预算,制订长期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1] 彭扬,吴承建,彭建良.现代物流学概述.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中小型物流企业基于Internet的物流信息管理

一、引言

我国物流产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在全国各地众多的物流园区里,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进驻经营。

目前,我国的经济粗放、快速发展,决定了中小型物流产业在我国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其行业的组织形式选择仍然以中小型为主。但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和整个信息社会的发展同步,至少不应有大的滞后,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企业间的竞争。作为其组织者――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难以全部包容各具特色的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

作为生存、竞争、发展的手段,中小型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不容忽视。现在,各种“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比比皆是,但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资金等制约,难以承受使用该类系统带来的大幅度的成本增加。因此,设计低成本、体现各自物流特色、适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现阶段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流分析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业务来源,一部分是外包形式的第三方物流,还有一部分是合同式物流,再就是非合同但是供需方均默认的业务来源。正由于此,他的信息流并不是非常固定的,临时性的信息流经常出现。

图1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流示意图

图1中,除了供、需两方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正常业务信息交流外,增加了左右两边的两根“罗马柱”――反馈信息流。

反馈信息流是随时提供给供、需双方对各自业务的查询,也是物流企业和供、需方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

三、设计方案概述

从使用者的技术、设备状况、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使用B/S(客户基于浏览器的使用模式)结构。物流企业和供、需方或第四方、或物流企业的分支机构均使用浏览器用物流企业提供的网址(域名)访问。物流企业方可以凭借自己规定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后台管理。

方案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设计方案结构图

现在企业的电脑、网络等已经成为普遍的配置,所以使用不带有特殊客户端软件的访问模式,各方均能很容易得接受,从而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四、信息管理设计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如运输工具、路线,内部管理的单据、凭证和仓库信息等;

二是与客户共同享有的信息,如接货信息、中转信息、分发信息、终点信息等。

1.信息管理界面

图3为信息管理的界面图。包含有本身和其他用户的“查询”、内部的管理“管理”,物流企业(包括其分支机构)可进入“后台管理”,如进行车辆、路线的增加、删除、调整等。

图3 信息管理首页

从首页的信息可以看出,该系统首先体现“服务”,然后体现“管理”。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仓库管理可以做得比较简洁,进、销、存、财明晰即可。

人性化服务方面,主要是定时和用户进行沟通。在程序中设计有重要节日、月末等时间通过电子邮件、网站的公告板给客户发送业务以及企业之间交往的有关信息。

2.数据库的选择

由于系统的规模不是很大,成本要求低廉,因此直接使用Mcrosoft Office 中携带的Access数据库。今后如扩大规模,转向SQL Server数据库时,也非常方便。

使用ASP或者JSP访问时,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这里不再赘述。

3.信息安全

本信息系统要运行于服务器端,7×24小时运行,所以信息的安全不容忽视。除防范病毒的侵蚀外,更要防范黑客的光顾。设计、使用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数据库本身的安全。设计时考虑数据库的备份设定,不要将数据库访问程序和数据库本身放到同一个目录中,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要作适当的更改,最好改为和网页文件相同的扩展名,如:元数据库文件名字为link.mdb,使用ASP设计网页文件,最好改为link.asp,在相应的数据库访问程序里都作相应的更改。以躲过某些黑客搜索软件的搜索。

(2)数据库备份和更新。设计自动备份程序,且备份地点最好在本地、可移动的媒体上。以方便离线检查、维护。更新数据库是选择当前业务没有变化的时候进行。

(3)密码管理。定期更换管理员密码,并且将密码加密后的明文存放到相应的文件中。

五、运营

信息系统正式运营前,要考察服务器提供者的运行可靠性、出口带宽、上行、下行速度指标是否满足自己的要求。可以按下式计算:

1.省略)注册一个域名。

2.购买虚拟主机

考虑运行成本,租用虚拟主机比较经济,能支持数据库的虚拟主机每年的价格在400元左右,每月仅40元左右。同样可以到中国万网租用。

3.日常维护

如果有特别的声明,在网站程序编制时,可以将数据库的备份设计成自发动进行。并可以由用户设置备份的频率、位置等。

4.域名推广和宣传

域名的宣传和推广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簇而就。除在门户网站上作加注外,还可以加注搜索引擎、注册网络实名。另外还要做到域名无处不在,名片、封装、包装材料、宣传材料上醒目的位置标识自己的域名。

六、结束语

篇6

[关键词] 现代企业 物流管理 战略规划

一、序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

二、我国现代企业物流

1.现代企业物流概论

企业物流指与企业相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它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而发生的。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的一个概念,也是传统物流的再发展。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的名称从“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为了区别这两个概念的前后演变,中文翻译时我们将前者译为“传统物流”,而将后者译为“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我国相关专家对于现代物流的定义是指: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

2.现代企业物流特点

随着企业物流的发展,不但物流活动的范围和功能进一步扩大,其特点与传统物流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

(1)信息化的运用

现代物流的特点就是在传统的物流基础上,引进了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信息取代了传统物流中“运力”的第一要素的地位,物流信息系统将是现代物流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柱。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反应更迅速、作业更规范、服务更全面、功能更多样、信息更现代化。

(2)客户关系管理

现代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创新的原动力。传统物流管理着重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用户的对应仍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逐渐强调跨企业间的整合,开始逐渐重视市场营销和管理客户关系,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价值方案管理,为其量身订做其所需要的物品与服务。特别是增加了产品的售中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以客户服务为价值取向,强调物流运作的客户服务导向性。

(3)物流机能整合

在现代物流中,企业在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将根据各自的机能进行整合,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物流网络。各成员单位间按相互协作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并对顾客实施统一单据和SOP(标准操作程序),通过这种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体系,使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3.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现状

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是国民经济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相比,实力较弱,成本相对偏高,尤其是信息化建设程度明显滞后。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营业额达323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物流企业中国远洋集团只有154.1亿美元。中国企业物流成本从2001年以来一直在18.3%~18.9%之间徘徊,这项指标比发达国家10%的水平高一倍左右。我国由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规划经验不足、对现代物流信息化的理解不够到位等原因,导致物流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及未来发展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信息化在企业经营各环节的渗入层次也较低。

面对这种情况,2004年,国家九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物流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速。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本年度仍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物流企业的管理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信息化建设步伐也相对较快。据相关调查,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物流企业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开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综合实力。

三、现代企业物流的战略规划

笔者将通过美国企业物流发展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我国现代企业物流提出几点建议。

1.美国企业物流发展及特点

美国企业物流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最初企业并不重视物流管理。直到进入60年代后,企业才开始将营销及营销部门有些业务已经纳入物流只能当中。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到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80年代后,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于物流又有了新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共享专业技术。

2.现代企业物流的战略规划

(1)政府应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现代物流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主要其中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这也要求我国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

除了各个部门的联系以外,我们看到美国企业推行物流现代化管理用了几十年,分成几个阶段。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但也要经历三个过程,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因此,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2)加强企业物流管理

加强企业物流管理,首先是提高认识,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加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互动。

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特性不断进行改造和优化,对各个管理层面进行重新整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降低设备和人力的重复性投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通过网络化建设,将与本企业相关的各个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人力、设备、技术、信息共享格局。同时,企业可以将供应商与客户联系起来,既可快速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又可及时向供应商反馈各种供需信息。

加强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互动,现代物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环节。而产品的营销过程和满足消费需求的过程,与物流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物流的有效性、通畅性和及时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生产和创新,物流各个环节的成本直接影响产品价格的构成。物流的通畅性和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分销渠道的有效性与多功能的增值服务直接影响了促销策略的实施。因此,加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互动,有利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实现协同化物流,降低成本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借鉴美国的物流管理理念,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和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协同化物流,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出最适宜的物流运行结构。分为三种:

①横向协同物流战略,是指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就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统一运营的机制。企业在承认并保留各企业原有的配送中心的前提下,实行商品别的集中配送和处理;各企业放弃自建配送中心,通过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来实现物流管理的效率性和集中化。

②纵向协同物流战略是流通渠道不同阶段企业相互协调。形成合作性、共同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在厂商力量较强的产业,为了强化批发物流机能或实现批发中心的效率化,厂商自身代行批发功能,或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对批发企业多频度、小单位配送服务给予支援;是在厂商以中小企业为主、批发商力量较强的产业,由批发商集中处理多个生产商的物流活动。

③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物流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它提供了一种集成物流作业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经济,而且还能创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服务水准,且成本相当或更低廉的物流服务。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对于物流越来越重视,各行各业都很注重物流的发展。企业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化,充分运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营销方式。不断的适应千变万化变化的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蒋长兵 王姗姗:企业物流战略规划与运营[M].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3)

[2] 汤学俊:现代企业物流管理[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6)

[3] 李雷鸣 陈俊芳:组织一体化与信息整合的第三方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3(3)

[4] 靳 伟: 现代物流系列讲座第一讲: 物流概念与物流定义[J]. 中国物资流通, 2002(1)

[5] 宋 华:现代企业物流战略的创新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 (6)

[6] 刘同明等编著.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8)

篇7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应用

基金项目:2015~2017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课题:“一呼百应B2B移动电子商务大数据实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160401010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7日

一、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物流行业的战略布局越发复杂,并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本身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从涵义与现状两个方面探究了物流信息管理,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涵义。不同国家对物流的理解和定义存在差别,就我国的市场经济布局来看,物流既是让物品流通起来,以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方式满足两地间的供求关系。由此延伸,物流管理就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设计、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使之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新时代,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技术融入推动其现代化发展。如果没有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产业现代化建设将成为一纸空谈,进而限制了其最终发展层次。综合来讲,物流信息有着十分明显的广泛性、复杂性以及实时性等特征,并随着市场经济变化不断更新,这就奠定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牵涉到了加工、包装、运输、装卸、存储等多个环节的设计与控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物流信息管理还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

(二)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根本性体现,同时还带动了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时至今日,受物流行业的影响,物流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在科技领域引发了剧烈动荡。究其根本,物流信息技术万变不离其宗,即仍以通信、软件以及业务管理为主,现已涵盖了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物流信息管理环境,对推进企业全面效益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注入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越发丰富,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本文以物流产业发展为立足点,着重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相对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时代,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员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其健康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现阶段,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以及GPS技术等,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表述如下:

(一)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自动采集、输入单元技术,其一经问世快速在物流管理领域应用普及,极大限度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及准确率。常规来讲,条码技术实现了信息自动扫描设计,相较于传统键盘录入数据的方式,其工作速率提高了五倍不止,尤其是二维条形码的应用更是承载了数千字符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因而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且廉价实用的基础信息技术支持。简单而言,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物品标识与描述方法,同时相关企业可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技术、EDI技术等,准确掌握物流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出即时反应。例如,在物流产品的收货仓储环节,工作人员可利用手持终端设备,自动扫描和录入相关数据信息,并根据种类划分归置到指定区域,如遇需求情况时可快速、精准的查询到。如此,既有效降低了人工投入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同时还满足了用户的即时查询服务需求。

(二)RFID技术。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简称,它是一种基于无线电广播通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可被应用于各种恶劣环境中。相比于条码、Q码等扫描识别技术,RFID表现出了明显的特性优势,包括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隐蔽性增强以及记忆容量大等。此外,RFID属于非接触式无线通讯技术,可将芯片、点线等封装在塑料壳等容器中,因而可免受污染和腐蚀,环境适应性更强,同时还可利用无线射频读写器任意增加、删除、修改存储信息,操作性及应用性便捷。现实生活中,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物流管理的仓储、运输等环节。以物流运输管理为例,企业可将电子标签嵌装到货物运载设备中,并通过RFID技术对相关车辆进行扫描,进而实现不停车监控,大大提升了配送速度。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对越发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谁能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就越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进而占据竞争主动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

(三)EDI技术。通俗来讲,EDI是一种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新型技术,它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按照协议完成贸易、运输、保险、银行以及海关等行业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全过程。综合而言,EDI技术最大的特点优势就是实现了信息数据无纸化和标准化,现已普遍应用于物流管理领域。在EDI技术的应用初期,其主要服务于美国企业间的业务贸易,但随着后续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它的技术结构更加纯熟,相对成本投入也降低到了一定水平,使得小型企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物流EDI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其反应能力,同时还有效避免了信息重复,为其核心竞争力提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需客观提出的是,互联网EDI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使得相关企业面临着愈发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此外,电子单证的盛行,也导致物流相关企业缺乏纸质单证,一旦遇到法律纠纷则很难处置。因此,企业不单要充分发挥EDI技术应用的便捷性、高效性,同时也需关注其可能引发的信息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

(四)GPS技术。GPS的英文全称是Global Positon System,翻译成中文即为全球定位系统,它同时可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在物流信息管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物流管理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商业数据信息都涉及地理位置因素。而GPS与GIS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对物流车辆的实时调度与跟踪、最佳运输路线导航等,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查询服务,使之对自己的货物动态有精准的了解。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为车辆考核提供了必需的信息依据,对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显著功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可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尽可能发挥GPS/GI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监控和管理功能。此外,还需逐步丰满大众信息服务页面,通过GIS方式更加形象全面地展示相关数据信息。未来随着科技发展,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还需深入探讨,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其服务功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将越发完善,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越发坚实。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学者持续关注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并结合物流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应用建议。同时,企业自身也需加强物流信息技术引入与建设,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总结更多有效应用策略,从而改善物流管理环境,从根本上控制总成本投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综合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轩慧慧.试论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5.

[2]李凤梅.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6.5.

篇8

1物流金融课程的特点

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包含物流金融课程。物流金融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由多门学科交叉而成,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首先,物流金融将物流、金融两个服务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也是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新型业务的操作在学科上需要物流与金融两个学科的互相融合,既要熟知物流理论和具体操作流程,又必须掌握金融方面的融资理论与流程步骤。其次,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而智慧物流的应用将利于该业务的发展并降低其风险,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课程方面需与信息学科交叉。第三,物流金融业务涉及银行、物流企业、融资企业等各方利益,各方之间会签订俩俩合作协议,以明确各自职责,实现风险划分、权责统一,在该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在其中发挥了第三方中介的作用,承担着对货物实施监管,核实货物真假、出入库记录、安全保证等责任。这就决定了物流金融课程具有与法律、保险等学科交叉的特点。最后,在国民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的氛围下,具有外部负效应的物流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环节,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此催生了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这就要求教师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更新优化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

2物流金融课程建设过程

2.1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课程从物流金融定义、特点及核心问题入手,详细介绍不同的物流金融模式下的涉及方及其流程,引入信息化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意义等交叉学科知识,介绍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并用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基于交叉学科的物流金融业务在企业的作用、流程过程、风险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基础业务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管理能力。课程目标如下:

2.1.1知识教学目标物流金融人才,一方面要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职业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的分析方法,操作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即运输、仓储、配送、商品分拣等环节的信息系统,具备供应链管理等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还需具备物流金融学所涉及的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如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物联网、信息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目标有:①理解物流金融业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掌握物流金融的概念及涉及方;②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操作流程;③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④了解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相关知识,理解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性;⑤了解风险控制、信息化在物流金融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2.1.2能力培养目标物流金融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全局控制能力、沟通能力以外,同时还须具备专业化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能力,如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会分析、初步设计、实施物流金融理财方案,具有物流金融信息处理与系统操作优化的能力,具有资源优化配置、供应链金融整合优化的能力等。能力培养的目标有:①掌握信息化下物流金融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②能设计、组织实施和优化物流金融作业任务。③掌握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2.2课程建设内容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如前所述,它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涵盖了物流、信息、贸易、金融、保险、法律、环境等学科知识。所以物流金融课程的前期课程一般需要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前者有金融学、国际贸易、经济法、保险学等,后者包含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保险等。基于学科交叉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2.2.1物流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金融概念的界定,主要从其内涵、外延、特征及其功能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绿色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意义,物流金融的创新与趋势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掌握物流金融的概念、流程、参与主体及各环节的要点,了解物流信息化、绿色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的新趋向。

2.2.2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总体来讲,含物流结算模式和物流融资模式两大类,前者比如有代收货款业务、垫付货款业务与承兑汇票业务等,后者有融通仓、海陆仓与物流授信等。在模式运作的流程中,结合信息化、绿色物流的作用,深入了解物流金融架构,如RFID、物联网、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流程和管理系统构架的影响。

2.2.3物流金融风险与监管物流金融行业风险种类各异,主要来源于质押物风险、物流企业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和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等,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处理与管理效果评估。了解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在仓储、安全监督、运输等节点实施智慧物流,来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2.2.4物流银行与物流保险物流银行是物流金融的一种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国外物流银行发展得较为成熟,所以一方面介绍国外物流银行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启示,另一方面分析国内物流银行实践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探讨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掌握如何利用信息化,通过服务创新、提供增值服务,强化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关系。基于物流金融视角,探讨物流保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地位及其对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作用。

2.2.5应用案例利用物流金融业务开展以来发生的实际案例,了解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业务的发展方向,并熟悉中外运、中储物流等物流金融方案,及信息化背景下物流金融的解决方案。

3结论

篇9

    1 应急物流概述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包括采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相比之下,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物流效益的实现。应急物流是现代物流新兴的分支领域,属于特种物流。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弱经济性等特征,应急物流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物流的建设和发展。

    2 国外应急物流管理的成功经验

    2. 1 美国常设救灾物流管理专门机构

    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以 “ 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 ( FEMA) 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美国强调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

    2. 2 日本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

    日本政府形成了以 “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订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日本的防救灾体系分为三级管理,包括中央国土厅救灾局、地方都道府以及市、乡、镇。各级政府防灾管理部门定期举行防灾汇报,并制订防救灾计划。日本政府对救灾物资实行分阶段管理,将救灾物资的配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府行政单位负责,第二阶段由物流公司负责 ( 根据政府要求采取较主动的方式进行配送) ,第三阶段仍由物流公司负责 ( 但根据灾区需求采取较为被动的方式,即依据订单进行配送) 。

    3 制约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瓶颈要素

    3. 1 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具有以行政命令为主、不计物流运作成本和代价高的特点,危机一旦发生,各级政府就会组成相应的危机处理领导小组,以危机的及时处理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这种运作机制既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统一组织指挥应急物流保障活动,可以使整个物流运作流程表现紧凑,确保应急物资迅速到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法制化的应急保障机制,整体秩序紊乱,成本高、效率低。

    3. 2 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缺少必要的信息传递证据,容易导致信息传递错误。另外,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应急指挥机构无法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造成分析判断不准确。

    3. 3 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很不健全,配送方式欠灵活,运输存在较大问题。另外,由于物资供需信息传递渠道的不通畅,很容易造成多方管理、信息报送延迟或内容重复等问题。

    4 完善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4. 1 构建三位一体的应急物流管理保障体系

    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保障体系应从政府统一指挥、紧急通道能力和基础设施保障三位一体进行构建。在政府统一指挥方面,政府首先应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运作系统,对各种国际国内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统一调用; 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紧急动员相关生产单位生产应急救灾物资; 在紧急通道能力建设方面,国家应建立一条应急管理保障专用通道,有效简化作业程序和提高速度,使应急物资迅速、及时通过海关、机场、铁路、地区检查站等,让应急物资、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准确到达受灾地区; 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通信系统发达,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预警,使人们提前做好准备; 物资储备设施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坚固和发达可以保障物流网络,使灾害后的救援物资迅速抵达灾区。

    4. 2 构建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是一个适应性强、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它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组织众多物流中心、企业加盟,通过一张覆盖于各加盟物流中心、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组成一个应急物流网络体系,及时进行信息和管理工作。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网络尤为重要,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及时灾害情况、运输及仓储的最新信息。

篇10

电子商务是指人们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的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物流是指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电子商务的实施过程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指商品信息的提供、单证的转移、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资金流,指资金的转移过程;物流,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商流,指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四流中的前三流均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而物流,除少数电子化商品和服务可完全依赖网络方式完成外,其他大多数商品和服务还需借助工具进行传输。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顾客通过网络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但电子商务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到达顾客手中,商务活动才告终结。因此,物流实际上是后续和服务环节,也是其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由传统的经销渠道进行。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而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测试中国国内网上购物环境,有关媒体曾组织了一次“72小时网上生存试验”,结果表明,物流是其中最大的问题。有些参试者在试验期间网上订货,在试验过后的2个月甚至半年后才收到商品。此外,还存在诸如物流成本过高、配送渠道不完善以及缺乏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同程度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现代化物流技术与管理,电子商务就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2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首先,物流业的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高效的物流体系能带来更少的物流成本和更高的服务水平;从客户角度来看,大多数产品实体的最终交付都要通过物流系统来完成。如果物流运作效率低下,那么电子商务的诸多优势就无法体现出来。没有物流业的支持,电子商务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发挥作用。

其次,物流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物流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并能够拓展企业的商务范围,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以淘宝为例,作为国内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完善物流的覆盖版图,从而扩张淘宝的业务版图。以前一些偏远地区,由于量不大,送货难,一般快递公司不愿意做,但淘宝通过给快递公司补贴的方式解决了部分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既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又增加了快递公司的收入,从而实现了双赢。

3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对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尤其是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此推动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

3.1制定一套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首先,合理定位销售区域。由于电子商务的客户分散且不集中,加之物流网络的局限性,很难合理经济地组织送货。所以,电子商务经营者应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不同条件,采取差别性的物流服务政策。其次,认真筛选销售品种。销售商所经营的商品品种越多、渠道越复杂,组织物流的难度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为了减少物流成本,销售商必须认真筛选商品品种,确定最适合自己销售的商品。

3.2提高信息化程度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应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大力推广,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

3.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的高速发展有利于物流行业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我国应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具有现代物流观念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3.4大力培养专业的物流配送人才我国的物流业管理水平落后,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必须加大对仓储、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同时,对物流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物流迅速升温,国内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十分旺盛,物流正在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这一形势,物流企业应勇于迎接挑战,抓住发展契机,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降低的成本,使电子商务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最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邹永红,苏兆斌.电子商务视角下的物流仓储与配送.企业管理.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