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支付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上支付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上支付现状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上支付 现状及对策

网上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从而实现从购买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由此为电子商务和其它服务提供金融支持。近年来,由于受到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拉动,中国个人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膨胀。据iResearch预测,到2007年我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605亿元。但在网上支付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试对当前我国网上支付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一、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有关网上支付的法律法规

网上支付作为一项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的出台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发展,这成为企业进入该领域的最大风险。近年来,我国虽已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法律法规,但在网上支付领域,相关政策与法律还存在空白以及需完善之处。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笔者认为,在网上支付工具方面,立法的重点应明确利用网上支付工具进行违法交易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法定的电子货币发行人、合理的货币识别制度以及电子货币使用中各方隐私权保护制度等法律问题。而作为金融监管机构的中央银行则要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严格技术标准,强化业务监管。同时,针对在网上支付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与新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规定或出台新的制度,弥补旧制度的不足之处,确保我国电子商务良性发展。

二、建立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

网上支付是基于Internet的一种结算方式,不同于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物品交易,由于网上交易的双方互不见面,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信用问题成为网上交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产生其他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信用问题决定着网上支付的发展。在今年3月份,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颁布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虽然这类信用体系的出现,对于加强我国整体的信用建设是有建设性的作用。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还较低,社会化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心理不健康,在我国还未形成一种“违规失信,处处制约;诚实守信,路路畅通”的社会氛围。笔者认为要促进网上支付的发展需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该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信用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使用信用的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发展等。在目前,我国需要尽快完善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健全个人资信档案,不仅包括个人的银行信用信息,还应包括个人支付电话、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建立与整合各个省份的企业征信系统,并将企业征信系统进行全国联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与个人都可以共享这些信息;实施资信评估制度,增强社会信用力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用服务;建立惩罚制度,通过立法来警示、阻吓一些信用缺失行为。

三、建立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

作为网上支付的主力军,国内的各大商业银行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提供具有支付功能的网上银行业务。但这些网上银行互不相连,缺乏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技术不统一问题。我国大部分的网上银行是采用SSL(安全套阶层)协议进行安全控制;但也有些银行则采用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这种缺乏统一规划的先天不足,给未来的网上银行整合增加难度,也带来了安全上的隐患。第二,跨行支付问题。目前各开办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均只接受自己银行提供的支付工具,这就使得在不同银行开户的收付双方无法完成跨行的网上支付。第三,统一身份认证工作问题。为了保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各商业银行推出了电子证书以便交易时进行安全认证。在1999年建立CFCA(中国金融论证中心)时,央行就对各商业银行表达了统一电子证书的意愿,但直到现在,真正使用CFCA证书的商业银行屈指可数。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建立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己成当务之急。各方的认证机构必须统一技术标准,还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网上支付资金清算中心,主要承担跨行之间的网上支付信息的交换和网上支付资金清算的职能,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跨行支付的问题,还可以进行信息共享,节约社会资源。只有国家出面建设统一公用的认证中心,才能起到认证中心公正、权威的作用,才能避免各方各自为政造成市场的混乱。在目前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可以先由CFCA牵头,让现有各商业银行的数字证书可以相互通用,相互认可。同时逐渐整合各大商业银行的数字证书,逐步达到统一数字证书的目标,并通过加强我国CFCA的身份认证的技术和后台管理,进一步方便各商业银行统一证书的维护与管理。

四、实现网上支付工具多样化

作为网上支付业务载体的网上支付工具,是网上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网上支付的必要条件。在传统的银行支付结算中,具有各种多样的支付结算工具如支票、汇票、本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卡等,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互联网上的支付系统应是对现有支付手段的模仿。而在目前我国的网上支付业务中,主要支付工具是银行卡与邮局汇款。在国外还常用电子支票、电子现金以及其他各种电子货币作为网上支付工具。但在我国电子支票基本上还是处于空白,对于电子现金以及其他各种电子货币,由于没有相应的立法保证以及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是无从谈起。

理想的支付系统要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它应该在不同的支付条件下支持不同的支付模型。逐步丰富网支付工具,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方便地使用网上支付业务,从而有力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按照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可在网上推行电子保付支票、电子商业汇票等,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结合起来。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大力推广移动支付、手机钱包、电话支付等支付工具,扩大用户基础,满足个性化要求。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成熟后,再推出如电子现金、电子支票以及其他形式的网上支付工具,方便网上交易,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永波等.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问题讨论[J ] .中国科技信息,2005 ,(8) .

[2]孙君.我国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 .江苏商论,2005 ,(1) .

篇2

关键词:网上支付;风险;建议

从广义上讲,网上支付是买卖双方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金融交易的手段,它的支付工具主要有电子支票、电子现金和数字信用卡,它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如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网上支付业务成了金融机构利润增长与战略发展的重点之一。然而由于网络安全、行业标准、信用、法律等风险因素,对网上支付业务的争议很大,严重影响了它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壮大。因此,深入研究网上支付风险因素,找出规避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网上支付状况概述

我国网上支付业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喜人。首先,基础环境日趋成熟。各大银行相继建立的电子支付系统,并在不断的改进当中安全性也逐渐提高。2002年3月,中国银联成立,为我国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目前,主要借助第三方交易平台,实现网上支付。第三方交易平台不在金融机构、商家、消费者之列,更体现了交易的公平性。其次网上支付相关法律正在不断完善。技术和道德标准代替不了法律对网上支付业务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就是专门针对网上支付和电子商务的法规,分别从法律上确定了电子签名的合法地位,并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提出了指导性要求。第三,国内支付信用问题有待加强。由于网上支付的各种体制仍不完善,难以使消费者、商家与金融机构之间产生完全的信任关系,另外钓鱼网站欺骗、短信诈骗等现象给网上支付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许多客户疑虑重重。

二、网上支付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

安全风险。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无疑是客户最关注的,毕竟资金的完全虚拟化,支付过程变成黑匣子,不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更直接、更透明。基于开放的互联网平台,本身就存在巨大风险,就像马路上行驶的运钞车一样,对外来攻击“防不胜防”。技术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第三方支付平台可靠性和客户端防御力上。目前,技术性问题主要集中在客户端,客户端的防御力以及大多客户的安全意识都不高。因此,提高商家、消费者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金融服务工具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当前乃至今后的发展方向。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影响和制约网上支付业务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一是各体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虚假网站,实物与广告描述不符等欺诈现象屡屡出现。二是国内网上支付业务的基础比较弱,信用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完善,许多人对其持观望态度。三是银行为了减少损失和麻烦,主要以借记卡形式作为网上支付的载体,消费者受骗后损失自负,失去不少客户。四是第三方平台利润空间不高,又要承担巨大的安全风险,不敢放手发展。

法律风险。网上资金交易是现实资金交易的虚拟化,与现实资金交易同样必须有完善的法律做为坚实后盾。对网上支付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完善国家也不遗余力,但这项业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修葺,一方面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时间很短属新生业务,许多问题还不开明,比如第三方平台的身份问题一直颇受争议;另一方面网上支付业务是网络时代的创新,必然会触及金融监管的盲区,使各方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行业标准风险。目前支付网关的接口标准极不统一,使各大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交易平台难以配合默契,不但局限性强,而且众多的网关接口增大了支付风险。数字证书的问题如出一辙,大家各自为政,一是资源极度浪费,二是一人说了算的情况难以体现公正性和公平性。造成以上局面,主要有二个原因:毫无利益可言,再加上数字证书申请程序繁琐,各方缺乏积极性;大多第三方平台和商业银行实力较强,更相信自己的认证系统。

三、规避网上支付业务风险的合理建议

吸收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信息技术在这些主要发达国家循序渐进的发展,使他们在理论研究和技术积累方面有雄厚的实力。可以借鉴国外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方面的优势,网上支付理论和技术以及相关安全技术在我国也就可以更加顺利和快速的发展。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社会信用机制。我国尚缺少信用度认证平台,人们难以获取统一的评判基准,目前已经建立了个人信用上网查询系统,这些主要针对个人贷款几率的纪录已经在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完善其中的管理模块,建立一个功能更加齐全的征信和查询系统,提高整个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

加快数字证书认证建设。数字证书是确保交易双方身份真实性、信息完整性,私密性和交易不可否认性的“网络身份证”。目前,我国既有由银行自己发放的数字证书,也有由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发放的数字证书,对此,政府应该加以规范,统筹规划。

加强法律建设。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子合同、网上支付、电子票据与资金划拨、程序的安全性、隐私保护、基础设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涉及网上支付的关键性问题;强化法律法规的可操作,协调管理、技术、法律、标准和商业惯例的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电子商务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

总之,网上支付业务是经济发展不可回逆的潮流,只有正视它的安全、信用、法律、行业标准等风险因素,并通过相应的手段逐一解决,才能使之蓬勃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3

一、网上支付发展现状

20__年初,国务院办公厅2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电子签名法》的出台以及《电子支付指引》的推出为网上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短短一年时间内,仅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已经发展到50多家。对比六年前,电子支付系统的运用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引发了支付方式的变革。

网上支付的发展,疏通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资金流,打通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瓶颈。从整个支付体系看,网上支付将逐步成为我国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十七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并且大部分都设立了专门的电子银行部门,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工商银行数据显示,20__年,工商银行企业交易额是206870亿,网上笔数是3486万笔,个人网上支付交金额已经突破了2351亿,个人交易笔数是3683万笔,说明网上支付方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网上支付由于其独具的方便性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对阿里巴巴支付宝进行的调查显示,过半的被调查用户对网上支付有极大兴趣。其中60以上的用户是因为其便捷性、节省时间而选择使用的。个人网上支付涵盖网上购物、网络游戏、定房订票、网络教育等多个行业,支付方式则多以银行储蓄卡为主。

二、网上支付面临的问题

1.安全问题

根据对网上支付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网民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担心安全,其次是个人隐私,以及注册麻烦和不太习惯使用这些工具等因素。央视生活频道近日播出的节目中,披露了一种新型金融造假手段,不法分子在网民网上购物交易时,利用与银行网站相类似的网络页面,盗取银行卡密码等私人信息,然后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将资金转走,导致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受到损失。另外,黑客、木马病毒的攻击让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防不胜防。木马潜伏在计算机中,时刻监视用户的一举一动,从而盗取帐户密码和信息。而黑客,则利用系统漏洞、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入侵用户的计算机,盗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和密码,导致网民在网上支付受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网上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2.金融监管问题

网上支付虽然给网民带来很多方便,解决了电子商务的支付瓶颈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关于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网上支付无序的发展存在一定金融安全隐患。

(1)缺乏对吸储行为的监管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资金暂时停留,在交易过程中约束和监督了买家和卖家,保护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专家认为,在支付过程中,资金在第三方里面会出现一段时间上的滞留,随着将来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这个资金沉淀量将会非常巨大。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年交易额已经达到了数亿元,而据估计,在今后两年内,这个数字将达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即使按照简单测算,每天滞留在第三方平台上的资金也至少有数百万元,而根据目前的交易规则,支付金额将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停留3天到一周不等。这样,平台中随时都有数以千万的资金停留。如果他们出现经营风险,则必将危及其吸存资金安全,损害买卖交易双方的利益,如果支付服务商(特别是专门从事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的服务领域扩大到在定程度,如果交易客户和沉淀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很有可能引发系统性支付风险,并引发社会问题。

在国内,法律规定只有金融机构才有权利吸纳用户的钱,其他企业和机构不得从事类似的活动。但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不久,而且交易数额仍显不大,所以目前还没有相应金融监管法规和机构管理。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对电子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仍显单薄,由于数额较小,网上支付还没有引起一些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但网上支付现在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交易额在短期内也可能会有较大的增长。目前这个时期,是建立监管体系的最佳时机。

(2)电子货币发行合法性有待确定

目前许多网上支付平台实际上发行了某种形式的电子货币,客户以法定货币购买电子货币后即能用该电子货币购买注册在相应电子商务企业的不特定卖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从而使该电子货币具有了广泛的支付能力。同样,手机支付使手机充值卡具备了电子货币的功能。而对于这种电子货币,尽管从国际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基于网络发行的电子货币将成为今后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支付工具,但由于目前国内缺乏对其性质、发行主体、使用范围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其合法性有待明确。

(3)第三方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突破了现行特许经营限制

许多支付服务机构为交易双方开立账户,并通过充值账户后以电子货币为载体进行账户间的支付结算,完成交易款项划拨。这种行为在事实上突破了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和“收付款业务”专营的法律规定。此类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后,势必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产生影响。

(4)加大资金非法转移监管

由于对网上交易的真实交易背景难以查证,网上支付平台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资金非法转移、套现资金的便利工具。买卖双方通过制造虚假交易,利用网上支付平台顺利完成资金转移,从而达到非法交易的目的(如洗钱、贿赂、非法回扣等)。比如,目前大部分的网上支付是基于银行卡完成的,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制造虚假交易,由买方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卖家收到款项后变现,从而达到非法套现的目的。信用卡套现具有较大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对信用卡取现有较严格限制并收取较高的费用,而通过网上支付平台则使持卡人非常便利地绕开了发卡行管制,以一般消费方式达到了预借现金的目的,如果该方式被广泛利用,信用卡套现金额过高,很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3.市场规范问题

(1)缺乏市场准入标准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机构已经发展到50余家。在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推动下,网上支付服务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于是,在短短一年内,第三方服务机构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而这些机构因为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区别,提供的服务良莠不齐。目前,有些支付服务商开始着眼于“价格秀”,使整个市场看起来热闹而又显得有些无序。无序的竞争将影响产业的发展,影响服务的质量,而且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因此,为了保证支付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电子商务解决支付瓶颈,专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抓紧建立支付市场的准入制度,提高整个支付产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2)缺乏相应法律法规

目前,具体到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支付业务,法律上基本还是一个空白。传统的支付结算规则在网上支付业务规范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局限性很大。另外,目前涉及网上支付的法律只有《电子签名法》(解决了类似传统结算业务中签章的问题),规章有人民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监会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人民银行的《电子支付指引》,除此没有其他规范。如果从我们近期讨论的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支付问题来看,法律制度上几乎一片空白。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政府机构对目前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这些机构和他们的业务要不要监管,要不

要有一定的规则去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正是因为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导致了网上支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安全问题、金融监管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等。三、问题的解决思路

1.用证书技术解决网上支付安全问题

对于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中国《电子商务世界》杂志主编赵廷超博士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网上支付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上都领先于中国,但就网上支付安全问题来看,中国的保障体系明显比其完善。在中国,网上支付安全问题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可怕,只是目前很多消费者还不了解中国网上支付有诸多的保护措施,也缺乏必要的安全交易常识,这些是导致网上支付所谓不安全的最直接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移动证书,浏览型证书或者是动态密码等技术手段。同时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增加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交易常识。

2.建立金融监管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建议相关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针对第三方网上支付的行业特点,建立网上支付管理规范,为网上支付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引导网上支付产业的发展。同时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对网上支付机构存在的“吸储”行为进行界定,确定其合法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避免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的行为进行界定,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以引导;对资金非法转移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进行严密控制;对电子货币发行的许可提供法律依据。

3.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一、 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支付方式

从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来看,存在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网上支付和线下支付两种方式,并且这些支付方式同时并存。线下支付是传统的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主要包括货到付款以及通过邮局、银行汇款。线下支付方式由于存在付款周期长、手续繁琐等问题,一直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电子商务的优势,阻碍其持续发展。网上支付即在线支付,买方在互联网上直接完成款项支付 。具体来说,主要的支付方式包括 :

(1)汇款:银行汇款或邮局汇款是一种传统支付方式,属于网下支付,避免了诸如黑客攻击、账号泄漏、密码被盗等问题。但无法防止卖方收到货款之后否认、抵赖。同时,消费者需要亲自到银行或邮局办理相关手续并支付一定费用,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因此,并不适应电子商务的长期发展。

(2)货到付款:又称送货上门。指买方在网上订货后由卖方送货至买方处,经买方确认后付款的支付方式。目前,很多购物网站都提供这种支付方式。但由于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地区很难实现。货到付款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支付、物流方式,既解决了中国网上零售行业的支付和物流两大难题,又培养了客户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对于这种支付方式,虽然消费者无需支付额外的交易佣金,但是将支付与物流结合在一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只能采用现金付费;太过依赖于物流,若物流方面出现问题,支付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同样不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长期发展需要。

(3)网上支付:可以理解为电子支付的高级方式。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从而实现从购买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由此为电子商务和其它服务提供金融支持。 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网上支付将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发展点。

二、网上支付方式的比较分析

比较典型的网上支付工具主要有:

1.银行卡在线转账支付

这是目前我国应用非常普遍的电子支付模式。付款人可以使用申请了在线转账功能的银行卡( 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 转移小额资金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中,完成支付。

2.电子现金

这是一种以数据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化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 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购物。电子现金不同于银行卡,它具有手持现金的基本特点。目前,在我国电子现金方面的开发和应用与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实际网络交易中使用电子现金的交易也不多。

3.电子支票

这是以一种纸基支票的电子替代品而存在的, 用来吸引不想使用现金而宁可使用信用方式的个人和公司。它的运用使银行介入到网络交易中,用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在国内,由于普通消费者大多对票据的使用不甚了解, 再加上我国网上支付的相关法规不健全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程度和市场需求问题,使得在网上交易中电子支票的应用尚是空白。

4.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支付

指平台提供商通过采用规范的连接器,在网上商家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结算连接关系,实现从消费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业务流程。

第三方支付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以守信为代表的网关型第三方支付平台

使用网关型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站不必与银行一一签约,银行也可以直接利用第三方的服务系统,节省网关开发成本,并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分享支付手续费,银行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其他核心业务。但是此模式下,消费者并不是其客户,网站商家和银行才是它的客户。消费者最终还是要使用各网上银行进行付款。因此网关型支付平台并不被看好。

(2)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平台

为了建立网上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保证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顺利对流,实行“代收代付”和“信用担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通过改造支付流程,起到交易保证和货物安全保障的作用。阿里巴巴支付宝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担任“代收代付”信用担保服务的支付宝工具至今还是免费的,包括异地汇款也是免费。这对于广大网络用户是极大的优惠。支付宝还推出一项重大举措,即“全额赔付”和交易安全基金制度,在使用支付宝过程中受骗遭受损失的用户将获得阿里巴巴和淘宝方面的全额赔偿。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率先引入了数字证书来保障用户网上支付的安全。

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第三方代收款制度,不仅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转让,还可担任货物的信用中介,从而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彼此对双方信用的猜疑,增加对网上购物的可信度,大大减少了网络交易欺诈。2004年以后,随着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发展,整个网上支付产业都被带起来了,支付宝模式为解决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支付问题和信用体系问题提供了思路。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第三方支付模式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提供支付服务后,就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资金或者发行了大量的电子货币,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具备了银行的一些特征,甚至被当作不受管制的银行。但至今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另外还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问题,比如容易形成资金沉淀;有可能出现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而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其可能成为某些人通过制造虚假交易来实现资金非法转移套现,以及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 一,当买方把资金划到了第三方的账户,虽然此时第三方起到了资金保管作用,但容易形成资金沉淀。 其二,在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中,除支付宝等少数几个并不直接经手和管理来往资金,而是将其存在专用账户外,其他公司大多代行银行职能,可直接支配交易款项,这就。 其三,第三方支付可

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方式,特别是信用担保型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当前所有可能的突破支付安全和交易信用双重问题中较理想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银行和支付平台之间的多赢。可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它也是目前最适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方式。

5.移动支付

是一种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 通常是手机) 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支付方式,也称为手机支付。手机支付只适用于小金额商品的买卖, 并不适用于大宗交易,同时受到手机话费的制约 。可以说,移动支付是目前为止速度最快的一种支付方式, 付款人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完成支付活动。而且其具有与银行卡同样的方便性,同时又避免了在交易过程中使用多种银行卡以及商家是否支持这些银行卡结算的麻烦。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国内在线支付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3:60-60.

[2]黄益.我国网上支付现状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6,11:43-44.

[3]电子商务世界编辑部.“2005年网上支付高峰论坛”精彩观点[J].电子商务世界, 2005,10:38-43.

篇5

“既然交易只不过是数字之间的交换,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用钞票这种身外之物来完成?”易宝支付公司副总裁余晨说。

比余晨的易宝支付更早地进行这方面尝试的是来自特区的招商银行。早在1997年4月,张朝阳还没有成立搜狐的时候,招商银行就开通了网站,成为国内首家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银行。

今年是电子支付10周年,因为中国境内第一桩没有钞票参与的电子支付便来自1998年4月16日,深圳南山区的彭先生通过招商银行“一网通”网上支付系统,在互联网上向先科娱乐传播有限公司购买了一批价值300元的VCD光碟。

截止2005年8月,招行网上银行已拥有近1000万名网上银行客户和1000余家网上合作商户;2007年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18亿元。中国也发展出了可能是世界上安全系数最高的电子支付体系。

这种体系的背后,是不安全的交易环境。在网络支付兴起的同时,钓鱼网站也兴起了。早在2004年,就出现不少网址类似各大银行的钓鱼网站,比如把ICBC做成IEBC,骗取大量的丁行账号和密码。

最安全还是最不安全?

1998年的时候,整个欧美都在谈论一个叫SET的系统,这个系统由VISA和万事达联合发起,IBM和微软紧随其后加入进来,他们意识到电子商务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契机,必须先建立一个支付体系。他们当时想把SET作为以后的支付体系,运作方式和如今我们在网上使用信用卡如出一辙,首先确认双方的身份,有一个数码钱包,再下载一个软件。互相做交易的时候,确认一下转账金额即可。但这个系统标准一直没被执行下来,因为利益纠葛,运营商更喜欢开发自己的系统,由此带来的足用户在不同的支付系统中转换,交易变得更繁琐。

但中国的银行网上支付的繁琐,已经超出了国际水平。

2008年1月的一天早上,方嘉豪来到建设银行北京中关村某储蓄所拿了一个个人业务的排队号,开始了人们在银行的常规活动一一排队,“还有23人在等候”。方嘉豪对这种类似教堂祷告的仪式已经从倦透了。如果不是更让人心烦的病毒攻占了他的Dell笔记本,他也不会重装系统。如果不重装系统,他就不用跑到这里来排队,重新开通网上银行。

“5块钱30次的动态密码卡或者64块钱无限次的USB key,请选择。”衬衣领带后的业务员字正腔圆地说。

“不是有免费的吗?”已经等了快一个小时的方嘉豪有点不耐烦了。

“取消了,请选择。”

当日中午一点多,方嘉豪装上USB key的操作系统,然后登录建设银行网站。输入身份证号、卡号、验证码等等一系列认证数据,最后把建设银行网站上下载的文件保存到USBkey中。不过并不是每次网站交易只需要前面的数据和USB key就行了,转账交易和进入USB key都足有不同的密码的。

来自eMarketer的资料显示,近年来网上支付在美国互联网家庭中的普及率快速提升,2002年1月,仅有37%的互联网家庭至少使用过一次网上支付服务。到2007年1月,这个比例已快速上升到74%。其评论认为,网上支付以其方便、快捷的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互联网家庭用户。在中国,电子支付也有先天的土壤,中国人在银行排队的平均时间是60分钟,网上银行成为人势所趋。但在网上银行丢了钱之后,这个损失是由顾客自己承担的,在美国,则是由银行承担。安全性的欠缺被认为是电子支付在中国发展的瓶颈。

“方便和安全两件事往往是矛盾的,越好用的越不安全。你把门槛降低了,安全手段就少了,你若是要安全,你就给别人很多限制,要查这个要查那个,那就不好用。”余晨认为,对安全性的过分考虑,正是影响电子支付在互联网发达的中国进一步普及的障碍,“在美国我从来不用USB key,银行也从来没有给我发过动态密码卡,甚至我登陆时也不用密码。但在中国,从网上的数据来看,很多用户没有开始使用电子支付,是因为第一次使用时不知道怎么用。”

事实上,很多走过了这第一步的人却发现了电子支付的很多新鲜的玩法。

玩出电子支付的花样

2007年7月,李娟跨出了人生的重大一步,她要实现从有钞生活到无钞生活的转型。缘由是还处于失业状态的她决定像大部分失业人士那样在淘宝网上开店卖衣服。由于生意的需要,李娟跑到招商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并绑定在目前最流行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上。

李娟第一次用支付宝是用来给手机充值的。她把招行账户里的钱转到支付宝的账号上,在淘宝上买入一张中国移动的充值卡,并通过已经有存款的支付宝付款给对方。卖家就会发给李娟一个充值卡密码。这样的交易,百元充值卡可以省下一到两块钱。但最重要的不是这两块钱。

“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要买的东西,几分钟就可以话费充值。自从第一次用第三方支付充值后,我再也没用过话费充值卡,现在想来,在原料节省方面我也给社会做了贡献。”李娟的话有点做代言的调。

与李娟一样,如果不是生计需要,David也不会从一个钞票人转变成一个无钞主义者。David开通网上银行是工作需要。“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也觉得这个东西有点太玄了,觉得非常不安全。”

为了增加一点安全系数,David选择了比较让人放心的当当网进行网购,“我对当当网还有基本的信任,因为我采用网上支付之前都是用货到付款方式买书。”

尝过一次方便以后,“无论买书籍类的东西,电话充值,买游戏卡,全都是通过网站去买。”从被迫地要使用电子支付到在锐意网上购入5600多元的镜头,David开始玩出一些电子支付的花样,“身上没现金的时候找人借钱,还钱的时候用网上银行直接划款。”也就是说,把朋友当成一个ATM提款机。

李娟也在支付宝上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玩法。她现在经常通过支付宝转账给在外地上学的弟弟,“如果你有两个银行卡,转账是需要手续费的,但如果你有两个支付宝那就不用了。”目前,支付宝转账的限额是2000元一次。

较有生意头脑的李娟还用信用卡+支付宝的模式套过现。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她在网上卖出一件千元衣服,某消费者用信用卡支付。过程完成以后,李娟在支付宝账户上提现1000元。而购买者正是与她的同室密友,“作案工具”――衣服也仅仅是一张相片。

不过李娟觉得这只是好玩,顺便增加点交易量。“这样套现能套多点儿?要靠这个存活那就得另作研究了。”

事实上,南方很多公司正是靠这样的套现方式获取支持他们存活的现金流。更神奇的

故事出自台湾。一个被称为“卡神”的27岁女生杨蕙如通过信用卡、网络交易和积分兑换的奖品,在两个月内获利上百万元新台币。

把支付变成一个数字交换

一个电子支付是怎么完成的?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通过他们公司的操作解释键盘背后的现金流。

当我们在当当网上购入一本书,点击进入支付页面后,我们会选择银行。进入银行的操作界面以后,输入相应的账号和密码,提交后网页会提示支付成功。两天后你就能收到当当网送来的书。

余晨说:“消费者看到的是交易的过程,但他看不到钱是怎么流动的。其实从支付页面开始,到支付成功的提示,都是我们做的网页。在消费者完成支付后,钱还没有流动。这时易宝支付的后台接到当当网的一个付款请求,易宝支付会把这个请求转向银行,银行把输入的账号扣款以后,会把其确认信息发回易宝支付,我们就会通知商家,支付完成。可以发货了。这笔钱,银行晚上就会打给我,我们明天就会打给商家。”

在余晨看来,这个技术问题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安全漏洞了,关键还是人们的观念问题。“在网上所有的调查,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觉得电子支付的安全有问题。就像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坐飞机比坐汽车要更不安全,其实不是这样的。你在去机场的高速路上出意外的机率不知道要比飞机掉下来的机率要高多少倍。”

让钞票退出交易的过程,这是余晨的理想。事实上,中国目前的支付现状还是一团乱麻,现在中国有20家的支付公司,商业模式不一而同,至少有6种以上的商业模式,都处在同质化的低水平、低质量的价值战,很少有附加的价值。现在的支付公司缺少强大的平台,基本上都是支付网络管理公司,而且缺少强大的合作资源,包括银行的支持,以及技术提供商像IBM、SUN等等,还不是很强大。有人一直在讨论小额支付,但连支付问题还没有解决,细分市场只是一句空话。

篇6

[关键词] 电子支付 现状 法律对策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工业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经济贸易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即系统地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网络,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以电子方式实现的商业贸易活动。电子支付的出现,使人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的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重要支持手段的电子支付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电子支付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粗浅分析,以期对我国发展中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一、电子支付概述

1.电子支付的概念

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转,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一种支付方式。

2.电子支付的实现方式

(1)信用卡支付。可以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使用,在因特网上使用时,它可以在各个银行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在不同银行之间进行资金的流转,因而能够更为快捷的实现电子支付,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的一种非现金流通的货币,其具有支付适应性强、变通性好、交易成本低廉等特点,是电子支付的最为重要载体。

(3)电子支票。电子支票是指将传统支票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利用其他电子数据代替传统支票的全部信息。电子支票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电子数据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用电子支票支付,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成本,而且银行还能通过网络银行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因此,电子支票日益成为高效的电子支付手段。

二、电子支付现存的主要法律问题

1.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问题

电子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各方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普通用户。但一直以来,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问题都是网络银行、卖家、买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成为用户不选择电子支付的首要原因。根据iResearch2006年度电子支付报告书显示,66.1%的用户将交易不安全列为不选择电子支付的第一原因。

2.电子支付业的规范性问题

中国目前的网络银行体系基本上是属于实体银行在因特网上的延伸。但由于各个网络银行业务是由各银行独立开发、推销,开发模式、业务范围和发展规模有较大的差异,发展不均衡。如信用卡业务,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却不能达成内部的一致协议,实现信用卡的跨行结算。这种规范标准不统一的局面既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金,使得整个金融结算系统不能满足消费者方便、快捷的要求。

3.电子支付业监管问题

网络银行作为传统银行补充产物的出现对同传统的银行监管手段提出了新问题,由于传统的资本管制手段对网络银行失去意义,而针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体制还未建立。监管当局必须研究网络银行监管中发生的新问题,如网络金融机构发行电子货币可能对国家货币政策产生的冲击、对资本市场的资金流产生的影响,使用电子货币进行网上支付还会引发比传统支付手段高得多的交易风险。

4.电子支付的法律支持问题

迄今为止,电子支付业务在我国已经开展8年之久了,然而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还不完备,甚至可以说是很缺乏。目前为止,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两部法律法规。虽然,《电子签名法》的实施为我国电子商务法制环境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也使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可以对应。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立法问题和法律环境还远远没有解决。与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同时进行的《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拍卖法》等法律的修订,也未能体现与电子签名法的衔接。

5.电子支付中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区分问题

我国现在关于电子支付的法律规范体系尚未完善,法律法规中对于电子支付中的银行、商户以及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明确指出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发生的金融交易各方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很容易产生纠纷。而且,关于产生纠纷后的解决方法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来指导,纠纷更是难以及时解决。

三、实现电子支付发展的法律对策

中国的电子支付业才刚刚起步,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障碍,如何实现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应该是当前金融界以及法律界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可采取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电子支付的安全保障

对于电子支付业来说,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无论是对商户、消费者、银行还是国家来说,都在尝试用各种可行的方法来尽可能的降低电子支付中的不安全因素。在电子支付的安全保障方面,网络银行应该是最首要的因素。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是保障网上支付安全性、可靠性的最重要的技术。为了保障电子支付的交易安全各银行应该注意对自己网络安全系统的维护,加强安全信息的保护,充分利用密码技术,并且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获取商户的独立信息以便加以身份的确认。

2.统一电子支付的行业规范

电子支付的发展不仅给传统的支付方式带来了强有力地冲击,同时也给金融业带来了“重新洗牌”的极大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情况,我国的金融机构要加紧发展电子支付业务,吸收融合先进的国际规范与惯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网上支付标准和规范,以减少支付标准不一样带来的风险,同时方便消费者。进一步消除制约电子支付发展的不利因素。

3.加强对电子支付的法律监管

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监督。一方面,要通过对其进入和退出金融市场进行审核,确保只有具有良好信用度和雄厚资金实力的机构进入电子支付系统,以防网络欺诈。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金融机构电子货币的发行资格、电子货币流通过程中安全支付标准的审查和监督、电子货币流通法规的制定、电子货币风险系统的控制的监管力度。

4.完善电子支付的法律体系

随着《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和《合同法》里对电子合同法律效力的肯定,这无疑大大的鼓励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我国关于电子支付方面的法律规范并不成体系,有待于完善。例如,修订或改订我国的《票据法》已经是当务之急。因为《票据法》的严格规定,已经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网上支付的进行,承认电子文本的效力,承认电子签名的合法性是必需明确的。

面对电子商务的浪潮,法律明显的表现出了滞后性,这从客观上制约了电子支付业务的迅速开展。国家应组织力量进行相关的法律研究,制定新的法律以填补空白点,修改与之冲突的旧法律条文以适应新情况。

5.明确电子支付中各方的法律责任

网络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操作是由客户利用自己的终端或移动通讯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商,接拨网络银行业务提供商的主机或系统,通过通信系统或互联网传送到银行计算机系统,经过认证系统和网关后才能完成资金转移。应当明确的是,对于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事物,客户始终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其利益的保护显得尤为薄弱,为了鼓励电子支付的发展,保护网络银行客户的利益,在法律责任的区分上应当注意以下事项:对格式合同的规定,对于客户在电子支付过程中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保护等等。同时,国家应该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对三方的法律责任予以区分,使得纠纷发生时可以依法解决。

四、建议

电子商务作为金融电子化的产物,在21世纪发展迅猛,作为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手段,电子支付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是否能够良好的运转,电子商务的优势能否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使电子商务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应该加快我国的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支付相关法律的建设,加强电子支付的安全保障,建立起电子支付业的统一行业规范,加大对电子支付的法律监管力度,完善电子支付的法律体系,明确电子支付中各方的法律责任,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广泛吸取各国相关立法经验与教训,加强国际立法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绵茂.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其对策.北大法律信息省略

[2]马思萍: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及其规制[J].金融与经济, 2006(2)

[3]云剑:网络支付相关问题探讨[J].新选择,2006(8)

篇7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市场准入

第三方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既拓宽了购物渠道,又节省了大量的实体购物时间。也显露出网上交易的安全和信用问题。

一、第三方支付的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相关概念

第三方支付是一个新兴事物,目前还没有概念定论,比较完备和权威的一般描述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金融机构,集成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或给予其他服务通道,为交易各方提供货币支付、资金清算、交易监管等支持而形成的支付模式。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状况

我国首家第三方支付服务商“首信易支付”诞生于1999年,采用了最基本的支付网关模式,这种被动响应服务模式受限于应用市场的发展程度,从而制约了其发展速度。2004年由支付宝所创立的信用中介模式,有效解决了在线交易中的信任问题,使第三方支付市场迅速崛起,网购市场和第三方支付行业在相互推动下呈几何式增长。

二、第三方支付的作用

(一)充当商家和顾客的信用纽带,破解了支付的信用与安全难题。

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了沟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桥梁,协调了交易双方的信用关系,强化了网络交易信心;二次结算模式,进行信息评价与交易裁决,可减少交易欺诈行为,促进电子商务长足发展。

(二)网络交易的各方利益均沽,促进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第三方支付机构将网络运营商庞大的客户资源与严密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结合起来,楔入了信用管理体系和物流监测体系,使网络用户分享了现代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的便捷服务。

三、目前第三方支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沉淀资金管理不当易引发风险

1.监管制度尚需细化完善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对客户备付金的管理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对备付金收益分配、动用规则和资金清算规则等细则仍未明确。同时对违规的处罚力度较轻,威慑力不足,造成违法成本极低。

2.第三方支付机构内控不严格

第三方支付机构明显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风险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在针对备付金管理的内控制度、技术手段及应急措施上都不够严格,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二)第三方支付对反洗钱体系带来冲击

1.特有交易模式为洗钱活动提供隐蔽渠道

任何人只要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注册了虚拟账户就可以便捷隐蔽地实现账户间的资金转移,这就很容易被洗钱分子利用,成为洗钱犯罪的源头。

2.交易详细记录有所缺失

由于长期以来的“自发生长”,各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交易信息的处理方式也都不尽相同,部分机构对交易信息的记录的完整程度不足。增大了国家反洗钱工作的难度。

3.监管复杂度高且难以跟进形势变化

目前第三方支付已形成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多种业务形态,且机构间的业务范围和行业差异逐步增大,这些特点让第三方支付的反洗钱监管工作远远滞后。这就需要监管部门深入各行各业研究业务特点和模式,增加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和成本。

(三)用户信息安全性值得关注

第三方机构保留了客户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银行卡卡号、密码、资金划转路径等大量关键信息,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度或者保密手段欠佳,应用程序存在漏洞、内部人员管理不善等原因,均可导致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或窃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四、对第三方支付立法和监管的完善举措

(一)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主体地位,制定规范的市场准入条件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本质上只是银行业务的延伸和补充,并不具有独立性,更不能取代银行的业务和功能。要规制网络支付环境,就要对进入这一行业制定严格、规范的市场准人条件.

(二)加强对网上流动资金的管理,严格监管制度

应加强网上交易中的大量流动资金的管理,保障交易资金的安全,及时防范信誉风险和道德风险。在立法中,应设定注册资金制度对网上支付服务商加以约束,借鉴公司法中的相关制度,根据注册资金的数量来对应相应的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严格限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质。

(三)明确第三方支付法律责任,拓宽法律救济渠道

在设定权利义务方面,对网上消费者进行倾斜性保护,并设定更多有效可行的救济方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事先拟定好的格式合同进行限制,使得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责任承担方面,尤其是损害赔偿的法律问题,应设定不同的归责原则。

(四)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系统、完整的第三方支付法律体系

第三方支付作为新生事物所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我国目前的法律还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存在着大量的立法空白和漏洞。应加快脚步制定法律法规全面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和规制。

五、结语

未来的电子商务会越来越来迅猛,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要积极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它提供健康、蓬勃发展的法制土壤,使其有法可依,在健全的法制环境中发挥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素梅.完善电子银行监管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 (12).

[2]艾瑞咨询:/html/131626.shtml。

[3]吴佩江,王瑞飞.电子商务法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6.

[4]孙广志,娄不夜.网上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为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6-10 第 25 卷第 10 期.

篇8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微信 支付宝

第三方支付,即和产品所在国以及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成本”、“竞争”、“创新”三方面具有优势。自问世以来,它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互联网金融改革浪潮。

然而,第三方支付也面临着空前的考验。2015年7月31日,央行拟立的“行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从第三方支付账户的开立到交易限额的分类管理,从交易资金的“原路返回”到多种要素的组合验证,几乎覆盖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的方方面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学院教授黄震认为,《征求意见稿》是想让非银行支付机构回归当初发牌照时的初衷,服务于电商,做小额、快捷的支付业务,不希望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业务边界无限扩张。

面对央行的新一轮管控,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能否与银行机构和谐相处?未来如何健康稳定发展?第三方支付未来会如何趋利避害,扩大线上线下市场份额?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一、微信支付现状分析

(一)宏观层面分析

1.第三方支付平台现状分析

(1)发展迅速,发展空间大,市场面不断扩大。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 我国在网上支付的金额在逐年增加。中国个人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根据艾瑞咨询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的监测,2011交易规模达到了3650亿元,同比涨幅达到了102.6%。支付宝和财付通的份额分别达到50%和21%,成为第三方支付领域的领头羊。目前,第三方支付已占据电子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64.9%),第三方支付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电子支付的日臻成熟。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为了争取市场份额进行了一场“红包大战”,微信红包比支付宝红包口令更加快捷,易于理解,支付宝在这场红包大战中略处于下风。近三年来,除了上述两家企业,其他企业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且变化不大,说明目前的整个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问题突出。目前所有第三方支付服务商,都称自己在网络交易中是中介方,在用户协议中也尽量避免称自己为银行或金融机构,试图确立仅仅为用户提供网络代收代付的中介地位。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才能从事。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对银行的基础支付功能、传统中间业务领域、潜在客户和存贷款、系统安全运行和未来创新发展构成威胁和挑战。因此,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出招应对第三方支付,二者呈现竞争关系。

2.中央银行的政策变化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影响

从宏观上看,央行的政策对第三方支付的兴衰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的影响一直以来对互联网金融以及三方支付都是相当大的。去年八月初,央行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新的政策意见。可以明显看出央行的这一政策如果发行将会给第三方支付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央行的政策如果采用严格的实名制管理,将可能缩小用户群体。

3.银行业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分析

第三方支付在发展前期借助银行获得强大信用保障能力,也将自己的大部分收益来源寄托于银行体系之中。随着央行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备付金账户沉淀资本金孳息归属权的争论告一段落。《办法》规定:“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此举规定第三方必须缴纳的货币资本金下限将随备付金账户的膨胀而上涨。如此一来,第三方支付进行资本扩充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便成倍增加。对于银行的依赖性大大影响了其发展。

(二)微观层面分析

1.消费者市场分析

(1)第三方支付安全性。中国银联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有10%的被访者曾遭遇过网上交易诈骗,比2014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根据调研发现,安全性、便利性和到账速度是用户选择该平台时主要关注的部分,其中,安全性能保障需求迫切。

通过两次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支付安全有隐患的高达54.3%,系统安全漏洞以23.6%居于第二,可见,虽然新的密保方式层出不穷,消费者的安全感仍旧欠缺,这可能表明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打造一个用户友好型、资产交易可视化的界面,利用动态密码和密保安全、多个密码(区分登录密码、解锁密码、支付密码)来进行基础保障,再通过较准确的个人信息识别实现便捷支付。

网络安全在互联网时代至关重要,无论是技术上的安全还是法律规范上的保障,都缺一不可。消费者的信任,将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2)第三方支付便利性。在人群分布上,微店统计数据显示,80后、90后的微商数量占比达88%。人群的年轻化和行业的多样化,使得第三方支付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差异性。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时代,拥有用户就是拥有财富;2015年初,微信红包的大规模普及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探索到了新的思路。年轻用户是微信支付的主力军,而微信红包基于它社交平台的广泛性和普及度备受青睐。

(3)支付宝使用习惯性。根据调研,18~35岁的消费者更多的使用支付宝,淘宝将支付宝根植在他们的支付方式中。35~50岁的消费者可能是银联支付的青睐者,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现金支付和刷卡支付方式。而微信支付的使用者很可能是更小的在读学生,也可能是混迹商场的企业白领,这取决于校园文化和公司文化的影响。不同时代的社交软件会改变一个人的支付习惯和选择。

2.线下商户市场分析

(1)第三方支付打入线下商户市场。2014年9月15日晚间,微信低调上线了“刷卡”功能,有了这项功能今后购物付款时,微信用户只要向商户出示微信“钱包”中的条码或二维码,商户扫微该条码或者二维码后就能收款,以代替刷银行卡的过程。时至今日,微信支付的布局涵盖越来越广,从昔日的“微信支付日”推广到未来全面实现线上线下的微信“智慧生活”。

(2)支持还是反对。根据调研,基本上所有大中型超市和小规模的餐饮店都表示已经接入了支付宝钱包或者微信支付。我们同时发现绝大多数被调研商户都与第三方支付合作,并且存在同时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同时合作的商户在36%左右,但超过一半的商户对第三方支付持看好态度。

据接受采访的一位超市收银领班透露,她非常看好和欢迎第三方支付,其使顾客的钱款立即到账,不会出现任何的损失,同时它的手续费也远远低于银联。她的意见让我看到了第三方支付未来在大中型综合性商铺发展的可能性。

(3)第三方支付未来在线下商户的发展未来,一片大好还是壁垒重重。就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线下商户市场拓展处于方兴未艾之际,央行自2015年8月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通过调研采访,我们进一步得知,仅有17%的商家认为会受到较为巨大的影响,分别分布在单笔交易额较为巨大的行业,影响较小和基本没有影响的商户共占54%的比例。这一方面与这些店面的经营业务为中小额的项目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第三方支付还未在消费者市场线下大量使用的现象。

二、微信支付未来前景分析

(一)微信支付发展的潜力/优势

1.庞大的用户量

微信是走先社交后金融的App,无论是国内外,微信都占据社交网络的极大份额,已经发展成为亚洲的最大的社交软件。

2.高频用户多

微信拥有庞大的高频用户,可以做到在聊天的就可以向对方转账支付。

3.独有的线上场景

微信除了具有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具备的第三方商城的功能,还包括在阅读订阅号购买心仪商品、参与投票、爱心捐助、理财投资等功能。

4.庞大的线下场景

微信推出“智慧生活”:衣食住行、生活服务、扫码支付。

(二)微信支付未来的发展方向

1.线上消费者

(1)支付安全。①借鉴Moneybookers,对大额金额收付进行限管,要求用户实名激活认证自己的注册账号后才能开始使用其服务,遏制网络支付诈骗;②除了区分登录密码以及支付密码,利用短信提示防止用户信息泄露以外,可开启指纹解锁作为第四道防线;③开启自己的设备锁,自带账户杀毒界面,投入更多的资金,独立运行;④学习Applepay设置专门的设备账户码,通过与手机开发商合作,制造出专有芯片。购物时通过指纹或者声波发送“令牌”,完成支付命令;⑤携人保财险推出全额赔付,可在微信支付开放理赔界面,并对赔付条款明示,完善盗刷处理及赔付标准,打消公众的疑虑;⑥学习PayPal 使用最先进的商用加密技术保护用户数据。

(2)使用惯性。①由小及大,打开缺口。将微信支付场景布置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让消费者习惯使用微信支付,之后再推进高端场景;②紧跟市场趋势,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动态,市场的发展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跟进,直夺竞争对手地盘;③适时对新老用户推出不同的优惠政策,稳固老的用户,抓住新的用户;④重视反馈,虚心听取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处理投诉抱怨等情况。

2.线下商户

(1)手续费。①降低门槛,为订阅号开放高级接口、支付接口;②明确各种服务所收手续费率,降低手续费率、推出优惠包量套餐;③提高起征点,采用阶梯式收费,可对交易额不足10万的小商户,采取免手续费;④对于公共事业等社会福利类的可以采取免手续费的优惠政策。

(2)奖励政策。①对于交易额大的商户,采取将低手续费或者送一定流量包的奖励机制;②针对不同类商户开设电商培训网络课程;③加快pos机的审批流程和下机速度。

三、结论

依据分析,微信支付的创立与发展是顺应改革步伐的,其发展空间也较大,加上其自身的差异化经营,微信支付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对乐观的。

第三方支付,尤其是微信支付的出现和发展会在社会各个消费环节引起连环效应,促进各行各业的销售创新,推进金融改革的步伐。仅从已有的信息来看,未来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将会越来越大,规范程度也将越来越强。这将使得未来资金周转效率更高,交易安全性能大大增强,便利性和全面性得到很大提升,支付市场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将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微信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必然产物,其未来的发展态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引入,无疑会使整个支付行业的未来趋于一个良性发展,整个国家经济也会趋于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参考文献

[1] 央行就非银行网络支付管理征求意见[DB/OL].中国证券网,2015.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系统;信息化网络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32

电子商务属于信息化商业贸易活动,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平台。网络开辟出了一条信息化的经济渠道,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进行网上经济活动。电子安全支付系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子支付安全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支付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1电子支付现状

目前来看电子支付方式是适应于电子商务支付的,整合了网络、环境与人的经济平台结合。与传统经济贸易相比,经济流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通过通信设备与网络平成了商业交易。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的功能需求也相应的增加。比如,银行信用卡、理财产品、保险业务等,这些业务的有效开展是多方联合的,需要银行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单位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涉及网络互联问题。银行业务在国民经济命脉中占有主导地位,区别于其他单位业务范围,其安全侧重点也大不相同,这样可能导致银行网络受互联合作单位的安全威胁。因为其他单位的网络防御系统可能存在漏洞,一旦有攻击者通过这些薄弱环节远程进入银行网络,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拓展,推动了银行业务的全国联网形式,对电子支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隐患影响,因为联网形式就代表一家同类银行出现网络漏洞,其他银行的电子支付安全也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2电子支付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支付安全风险是指攻击者针对网络环境的脆弱性,盗取资产或者损害他人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种潜在的经济风险,电子支付的关键问题是确保其安全性。

21电子支付内部人员隐患

电子支付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经济交易,网络为电子商务奠定发展基础,因此两者是相互关联的。由于网络具备广泛、自由等特点,其涉及的领域也是全球性的,所以银行等金融行业的恶意入侵事件较为严重。目前,银行安全隐患事件中,有70%来自银行内部人员,这表明了一种现象――银行内部安全体系的构建较为紧迫。还有,电子支付隐患也包括网络管理安全的隐患。管理安全涉及两方面,分别是制度和技术的问题,如果制度不健全,员工职业操守薄弱,那么就会相应地发生管理风险,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风险问题。因此说,健全管理是保证安全支付系统的关键因素,要加强管理的执行力度,不给员工留下犯罪漏洞。

22电子支付风险形式

电子支付被人们接受的同时,其支付安全也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为电子支付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一些非法人员通过攻击手段获取、篡改电子商务信息,或者非法占有用户的服务资源。这种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从而防患于未然。

3电子支付安全支付系统的构建

31数据加密

电子商务最基本的安全构建设置是加密技术,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保密手段。信息加密常用的做法就是用数学方法组织原始信息,加密后可以有效保证传输数据不被攻击者识别。合法接受者,只要掌握密钥就可以破解密码。由此可见,数据加密流程涉及三个步骤:信息、密钥、算法三项。加密技术通过信息编码,达到隐藏数据的目的,使得非法用户获取不到数据内容。满足了数据安全、完整性,也是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的关键技术。密钥是密码设置转换的关键,控制数据明文和密文的转换。密钥又分为加密与解密密钥,其转换流程如图1所示。

32完善相关法律

电子商务出台的法律有《电子签名法》,其他相关法律文件还比较空白。因此完善电子支付法规比较迫切,以为电子支付的正常运营设计进行法律支撑。目前,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交易,必须要进行身份验证,否则网络环境是虚拟的,买卖双方没有诚信保证。即使数据接收者接收的收据是完整的,但不能确定数据是否篡改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及防止诈骗行为的发生,验证身份变得十分必要。但是这只是改善了电子支付的运营环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法律条文建设,监管电子商务系统,这样信誉卖家的买卖流程就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从而促使商业活动得到约束。这样整体社会经济的信誉等级也会上升。填补电子商务的法律空白,是改变电子系统现状的有效途径,使商务网络经济活动运营的更加健康从而可持续发展。目前,电子商务有身份安全认证特指,这种电子商务经济活动参与者自身的认定,从安全角度分析,就是认证者接收验证信息在网上传送其验证码认证,或者通过公开密钥的签名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在网络系统上进行验证码认证,只需要数字签名即可。目前,虽然有了《电子签名法》,但是对应电子商务流程的相关法律没有跟上,从而使得法律缺少连续性保护。

33安全技术协议

安全支付是网络经济交易的重要环节,目前,电子支付安全性还没有较成熟的应对措施。但是SSL和SET安全协议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难题。现在这两种安全协议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应用广泛。SSL安全协议,能对个人信息等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对计算机间的经济活动进行加密。分为两种方法,主要是公开与私有密钥加密法。设计原理与邮件通路设计思路相同,提高了数据间的安全系数。SSL的建立是整合在传输协议基础上的,协助数据信息的封装、压缩和加密,并且在数据传输时,数据接收方可以进行身份认证、交换密钥等行为。在进行网络商品交易时,按照SSL协议流程,就是客户的购买信息发往卖家,卖家再将此信息传送于银行。银行验证交易合法后,告知商家买家付款成功。SET协议改进了SSL协议的缺陷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在线交易信息安全传输问题。协议内容在SET基础上增加了商家认证,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权益。SET协议与SSL协议两者的运作应有明显的差距,比如,SET的安全环境要求更高,因此有关SET的交易需要参与者申请数字证书,以方便于后续工作识别身份。然而SSL协议,其应用只需要商家服务器身份认证,其认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选择性。现实电子商务交易中,认为SET安全性高于SSL,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证书拥有者的网络交易行为保密严格。

4BTOB支付系统设计

41支付流程

BTOB支付系统设计包括五个部分,主要是生产商、卖家、银行、认证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当生产商与卖家生成交易后,银行开始处理支付交易信息,认证中心确保其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交易信息加密。交易中心记录了商品交易的流程,对传输信息有效地保管起来,也为后续不必要的经济争议提供了原始交易证据。支付流程如图2所示。

42支付安全需求分析

为了促使网络交易更加的安全,需要多种手段结合,在整体上统筹电子支付的安全性。比如消费者在订购商品时,订单、货单加设保密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并且促使支付系统安全。

43电子支付交易平台设计

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在网络平台上,都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网络经济活动包括,交易双方身份验证、数字签名、账单承诺数字签名等,最后还要对传递数据加密解密。另外,此平台设计实现了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安全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地记录重要的交易信息,将网络银行与计算机完美结合,并且通过协议和加密数据,实现电子商务支付的内部安全体系构建。

图3支付交易平台

这种BTOB系统的特性,就是需要卖家与电子支付系统共同开发。由于卖家电子业务要求比较灵活,动态性很强,正在支付安全的范围内,要给卖家增设支付接口,其特征就是SSL连接要多密码,在支付或者是返回支付网页时,多增加解密程序和相关的验证操作,步骤虽然烦琐,但是可以防止其他非法分子提取交易信息。

5结论

本文对电子支付系统的总流程进行了浅析,分析了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系统的发展状况,根据上述浅析内容,我们发现安全支付系统设计领域的研究方向还需要不断深化,从而为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雨相基于PKI技术的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4(12).

[2]解红,刘建,周洁,等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系统设计分析[C].2011年亚太信息网络与数字内容安全会议(APCID2011)论文集,2011

[3]唐颖基于SET协议的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贵阳:贵州大学,2010

[4]史高峰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问题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4(14).

篇10

一、金融电子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狭义的金融电子化又称银行电子化,反映银行内部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业务监督的电子化和信息管理的自动化;而反映在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方面,则是在银行与之间通过电子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的建立起银行棗客户电子联系网络。

西方各国均将银行业务电子化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投入逐年成倍增加。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的技术性投入每年以21%的速度增长;日本银行业在机开发和应用上70年代初投入为10亿日元,而到了70年代后期,投入已达25000亿日元。预计在2000年,国际银行业在技术上的投资将达2001亿美元。由此可见,加快推动银行业务电子化是当前国际银行业抢占客户市场、寻求竞争优势的关键。

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从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全面开发应用阶段。,计算机、通迅技术已在银行柜面业务、清算业务、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全面应用。一卡通、企业银行、流动银行、网上银行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金融新产品不断推出,电子化也正日益成为各家银行创新产品、抢占市场、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工商银行电子化起步早、投入大、开发力量强、应用水平高,其本外币、公私业务已在大部分地区实现联网;银行在国际业务、本外币一体化方面保持领先,其环球收付清算系统已实现与海外信息和资金清算的实时化和一体化;建设银行的个人电子汇兑系统实现了实时联网;农业银行的“缴费通”正逐步实现产品化。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贸易正呈爆炸式增长,银行作为支付中介也就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网络革命”。“网上交易”、“网上银行”成了目前银行电子化工作中的又一热点。从国内来看,目前中国的四大网上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虽然与国际网上银行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其提供的各种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如网上支付、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国际收支申报等也受到了许多客户的青睐,成为银行业跨入新世纪的一个新特点。

未来银行业将更加面向客户、面向效益,以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为主旋律,不断更新金融服务手段,改进银行内部管理,并将给金融业的相关领域带来一系列重大变革,尤其是对我国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二、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不断深入,银行会计核算受到了深层次、全方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银行会计核算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手工条件下,银行会计核算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知识,而且要懂得各种银行业务的处理。因为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与其核算过程紧密结合,在很多方面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就是处理业务的过程。比如支付结算业务,柜面人员在办理诸如汇兑、银行汇票等业务时,既为客户提供了支付结算服务,也处理了银行会计核算业务。而这些业务特别是支付结算业务和外汇业务,其内部风险控制的制度要求相当严格,对柜面会计人员在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上的要求也相应较高。因此,传统手工会计核算不仅对高级的会计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其柜面人员的要求也相当高。电子及通讯技术在银行领域全面应用后,一方面更新了银行柜面会计核算业务的手段,提供了快捷的服务,同时也对银行业务处理流程特别是会计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将柜面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要求用电子化的手段在会计核算电子化系统中加以固定化,使银行柜面核算应用系统逐步智能化。这样,对柜面一般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应降低。如以前柜面会计操作人员在办理业务前必须了解业务处理规章、会计知识,甚至设计业务处理方案;而在智能化的核算系统条件下,前台会计柜面人员只须知道业务的交易代码,就可以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就好比只须具备一定的应用技术就可以在EXCEL系统中制作和处理一些账表,而无须去软件编程技术一样。由此可见,金融电子化的趋势将把银行会计人员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高级的会计管理人员,他们设计业务品种、业务流程和内控措施以及金融企业自身的理财方案;另一个层次是办理柜面业务的一般操作人员,对他们的要求不再过分注重在会计和业务处理两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而更注重柜面服务及其他营销技能。

2.对柜面劳动组织的影响。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会计储蓄柜面服务人员的分工是固定的,他们受理各自分管的开户单位业务,控制账面存款、登记账簿,柜员间的信息是封闭的。在银行电子化条件下,各家银行都对各自的业务系统进行了改造,开发出能处理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将银行的数据集中,每个营业窗口的柜员只要得到授权就能处理本外币公私存贷款业务和各类结算、收费、等中间业务,银行界称之为综合柜员制。这是一种新型的银行柜面劳动组织方式,它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彻底改变了银行以前柜面劳动组织形成。

3.对银行账务组织的影响。在手工操作下,为使每天成千上万的银行会计核算业务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完毕,银行在会计账务组织上设置了综合核算和明细核算两个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总分核算体系。前台柜员根据凭证登记分户账,抄制余额表;后台综合人员则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编制日计表,并通过相互间的总分核对、平衡以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同时,为了便于前台柜面的分工协作,银行的凭证采用单式凭证,即一张记账凭证只据以登记一笔业务的借或贷的一方,如果是一笔多借多贷的会计业务就必须填制多张凭证。会计业务处理电算化以后,计算机对所有数据的加工、处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验会计账务平衡,对所有会计数据进行加工,生成各种报表,计算各种收入和支出是轻而易举的事,总分双线核算的银行账务体系已没有现实意义。相反,这种双线核算的账务体系给银行业务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却制造许多不便与浪费,如在系统设计时除了要设计各种日常交易记录、分户账记录的存储外,还要设计源自于分户账的总账的存储,并且日终处理时还要进行总账和分户账之间的核对,增加了系统的出错概率。在应用上,目前银行除了打印必不可少的纸质流水账、分户账外,还应按制度的要求打印总账、科目日结单,按科目整理传票、核对总分账务,在人、财、物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如上所述银行的每个柜员可以处理各种业务,采用单式凭证的劳动分工基础也不复存在。

4.对银行风险控制手段的。在手工操作情况下,银行柜面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的诈骗、抢劫等。对内部核算上的风险,在手工操作模式下可通过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实现化后,随着技防手段的提高,应对诸如诈骗、抢劫风险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但对电子化系统风险以及智能型犯罪的防范能力却不尽如人意。由于电子信息替代了银行手工账表凭证,对银行账务的监督不如手工操作直接、直观,而且内部的风险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整个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如系统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系统的运行是否可靠,是否安全,数据的处理是否正确,授权控制措施是否严密等等。同时,随着银行业务系统网络化进程加快,“黑客”对网上银行、电子联行、通存通兑、金卡工程等银行网络系统的攻击,也是银行业面临的重大安全防范课题。

三、对银行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现行银行会计制度基本上是适应手工操作而产生的,随着银行会计电子化的普及和深化而亟待改革。笔者认为,应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应区分会计人员和柜面操作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电子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应包括电子化会计系统的设计者和系统运行的监督者,也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人员。前者是银行会计柜面业务系统的构架者和工作的监控者,应该明确:A、他们在银行会计系统建设、应用过程中,负有全面贯彻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B、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机知识、通信、网络知识和银行业务、会计业务等知识水平;C、对他们应提出诸如系统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资料的保管、移交等要求;后者则是一般理财意义上的财务会计人员,对这些人员的要求还是传统的。而柜面受理票据,收付现金的柜员应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人员有所区别,因为在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下,他们主要是按照既有规定进行操作,就如同大型超市里的售货员一样,对他们要求更多的是服务态度、工作质量,而不是会计知识和会计责任。

2.应制定新型的银行柜员制度。所谓新型的银行柜员制是指建立在银行柜面业务高度电子化基础上,前台人员打破柜组间的分工界限,由单独柜员综合处理会计、出纳、储蓄、信用卡等业务,后台柜员则负责柜面业务的事中监督和银行内部清算业务。这种新型的银行柜员制具有操作业务直观、处理业务快捷、经营责任明确、劳动组合优化等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劳动组合形成,在西方商业银行普遍推行,并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它也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采用和推广。但是,国有银行采用这种新型柜员制缺乏统一的规范性管理规定,对其分类、分工、机具配置、业务范围和操作要求的规定还不十分严密。银行柜员就分类来讲,大体可以分为:临柜综合柜员、事中监督人员、大堂咨询理财人员、后台柜员。这四类柜员的机具配置、业务范围和操作要求均不相同,但又相辅相成。比如临柜综合柜员的业务范围应包括所有储蓄、信用卡业务,出纳收款业务以及出纳付款的复核业务,对公会计接柜、验印、记账业务,各类卡片的保管、使用及其他会计业务。而后台柜员则是服务于前台综合柜员,办理联行、印押证使用和管理、电子汇兑、票据交换、验印、记账业务,各类卡片的保管、印押证使用和管理、电子汇兑、票据交换、资金清算、组织营业场的会计核算和业务培训、负责各类会计结算咨询及检查监督、负责会计信息的及反馈等综合工作。他们的工作既不同于临柜综合柜员,又服务于临柜综合柜员,既办理具体的清算业务,又是营业场的管理和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