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预定的控制目标对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的各项支出限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以达到把产品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的目的。
供应链成本管理除了注重企业内部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外,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并维持长期成本优势;当然,供应链成本管理最显著的特征还在于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使自身价值链与上下游客户的价值链结合起来,能动的协调和控制供应商、客户及自身的成本。供应链成本管理强调获取战略上的成本优势,在成本管理中注入全局思想,其定义可拓展为:企业为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制胜,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形成的成本进行管理,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及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价值链,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限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1.2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
(2)同时实现了改善服务与降低成本。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
(5)成本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由以上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可以看出供应链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众多环节:采购、库存、生产、运输、销售,而且每个环节会涉及到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组织和部门,这使得供应链成本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成本信息来源多样化以及成本信息更新快。因此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实行动态地控制和科学的管理的关键是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供应链上的成本信息,以便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优,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xbrl由于其自身开放性和集成性等特点,能很好地协调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和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集成,必将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 xbrl及其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1 xbrl技术概述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会计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xbrl能自动、清晰地转换信息使用者选择的包括数字和文字的所有企业信息,当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网页或把数据导入电子表格应用程序以便计算和分析时,应用软件能识别每一个数据。xbrl定义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即将数据的显示格式、内容格式及结构标准化,用于企业信息(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数据表达。它规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表达方法,规范了企业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财务报表)的表达方式。xbrl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规范(specifications)、分类标准(taxonomy)、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和样式表(stylesheets)。
2.2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特点
(1)快速、精确地集成供应链成本信息。采用xbrl的方式,统一了数据定义和格式,无需以人工方式汇总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数据资料后逐一进行比较,所以xbr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效率要远远高常用的pdf、word、html格式文件,有利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成本信息的集成处理。
(2)便于成本信息的交换。xbrl语法简单,并且是非专有的,而且易于阅读和编写,可以被所有的机器解读,又可以在各种平台上使用,xbrl使数据可以进行自我描述。应用系统间交换的xbrl数据可以通过其文档中的标签推断其涵义,便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成本信息的交换。
(3)强大的跨系统、跨平台数据交换能力。由于xbrl是一个免费的开放式标准,语法简单,可以被所有的机器解读,又可以在各种平台上使用,可以使用xbrl进行数据交换时无需担心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4)可扩展标记。而xbrl是xml关于商业财务报告的分支,继承了xml可扩展标记的特性,可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增加xbrl标记。在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时,不同的行业可充分发挥xbrl的优势,建立适用于本行业实用的独特的信息元素及结构。
3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xml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xbrl是xml在会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改变企业的交流方式以及业务的经营模式。加快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将对供应链上成本信息产生、流转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带来深刻的变革。
参照其他各国xbrl的应用发展模式,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推动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政府及相关行业机构应大力推动
自我国两所证券交易所实施xbrl模式后,我国的银监会、保监会、税务主管机关也对xbrl技术在监管功能上的潜力很有兴趣。但在xbrl的行业应用方面要发挥政府和相关行业机构的主导作用,加强对xbrl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界接触,让企业家了解xbrl所能带来的效益,强化企业对xbrl的应用意愿。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对xbrl的研究。建议成立中国xbrl行业应用协会,推广xbrl在各行业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负责xbrl在行业应用的各项基础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充分发挥xbrl国际组织成员国的作用,密切关注xbrl的国际发展动态。
3.2 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元素及结构
xbrl对信息的描述是结构化的,加强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关键是要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元素及结构,由于xbrl的元素及结构是对供应链成本信息标签进行统一定义,供应链成本信息内容非常丰富,要保证每个信息项目的标签唯一,且定义的标签能尽可能涵盖供应链上所有企业所有的信息项目,因此,建立信息元素及结构需要会计专家与技术人员的精诚合作。
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可参照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结合具体供应链成本管理业务流程进行。xbrl国际公布了建立分类标准的六个基本步骤,依次为财务事实之来源(source of financial fact)、结构(structure)、收集数据(collect)、输入(enter/import)、更正(scrub)和输出(export)。建立分类标准的第一步是找出想要表达的财务事实,对想要表达的财务事实,应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认财务事实的范围,来证实财务事实的必要性。第二步是从财务事实中去找出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依层次将财务事实的数据名称及数据类型收集起来,接着将收集到的数据中间存在的错误进行更正。最后,依将数据名称、数据类型利用专用工具产生xsd文件。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的基本步骤也应遵循这个步骤。
3.3 建立xbrl应用的的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体系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供应链企业会计成本信息的采集、加工、生产、和传递的方式,给供应链成本管理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但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网络上传递,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如何有效地防范这些安全隐患,是推广xbrl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立企业供应链内部完善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制度,在技术上对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数据的采集、加工、生产、和传递各个环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充分利用防火墙、加密技术、数据签名、安全协议特别是身份认证等措施,确保供应链成本信息的安全。
3.4 加紧开发基于xbrl的供应链成本管理行业应用程序
篇2
【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战略管理
0.引言
制造业供应链战略管理决策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规划和蓝图,而供应链管理是在今后对供应链能力的不断认知与开发中形成的。本文主要讨论制造业供应链战略管理决策过程,也就是,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战略如何紧密协作及供应链管理如何在组织中实施执行。因为供应链管理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前提响应,所以它依赖于战略的决策。任何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都应该从战略开始,因为战略要求交叉的多职能的思维,而这种思维与大多数组织中所要求的不同;余下的任务需要协调运作这些战略决策。一个好的供应链战略管理应该把供应链中所有活动视为一个整体。
然而,很多组织对供应链战略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既然别的组织都实施了,他们也应该实施。据安德森咨询公司的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公司中有适当的物流/供应链战略的公司不到25%,尽管50%的公司都说他们正在开发物流/供应链战略,但仅有45%的公司知道他们的物流成本。另一项由Ems&t YoungLLP和Stevens技术研究院资助的调查表明,在80个被调查的公司中,仅有13%的公司认为他们公司的供应链战略与公司运营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在Stuart利用客户——供应商关系纵向研究中的数据,研究发现这种一致并没有促使供应链管理在正发展的全面战略决策中的地位和重视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1.供应链战略基本思想
所谓供应链战略就是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对供应链进行全局性规划,它确定原材料的获取和运输,产品的制造或服务的提供,以及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方式与特点。供应链战略突破了一般战略规划仅仅关注企业本身的局限,通过在整个供应链上进行规划,进而实现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目的。供应链战略管理所关注的重点不是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身给企业增加的竞争优势,而是产品或服务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供应链中运动的流程所创造的市场价值给企业增加的竞争优势。
费希尔根据产品的需求模式将供应链战略划分为两类:有效性供应链战略和反应性供应链战略。费希尔按需求模式将产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产品和创造性产品。功能性产品包括可以从大量零售店买到的主要商品,这些产品满足基本需求,需求稳定且可以预测,并且生命周期长。但是,稳定性意味着竞争较激烈,进而导致利润较低。创新性产品指满足特定需求而生产的产品,企业在产品式样上或技术上进行创新以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尽管创新性产品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创新性产品的新颖却使需求不可预测,而且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般较短。
有效性供应链战略是指能够以最低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成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的供应链战略。由于功能性产品的需求可以预测,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妥善安排订单、完成生产和产品交付,使供应链存货最小化和生产效率最大化。因此,生产功能性产品的企业应该采用有效性供应链战略。反应性供应链战略是强调快速对需求做出反应的供应链战略,所对应的产品是创新性产品。这是因为创新性产品所面临的市场是非常不确定的,产品的寿命周期也比较短,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快速把握需求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对变化做出有效反应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通过产品需求划分供应链战略的方式为企业选择供应链战略提供了依据,但是实践中,很多制造企业在规划供应链战略和开展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却存在种种问题。以下首先分析国内制造业供应链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关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对策。
2.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认识不足
我国制造企业的管理思想较落后,许多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很多管理者对横向一体化、业务外包等管理思想认识不够,还停留在原有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思想上。有些管理者把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混淆起来,另外一些管理者则把供应链管理理解为供应管理。实际上,物流管理只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电子商务则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部分环节的电子化实现形式,供应链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供应管理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
2.2供应链战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制造业企业仅仅是将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来看待,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操作层上的问题,是对企业的生产和供应进行优化的方法而已。即使在国外的很多企业中,供应链战略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Deloitte管理咨询公司对北美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发现众多企业难以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正规的供应链战略。
2.3供应链战略与其他战略不匹配
供应链战略作为制造企业的一项职能战略,需要与企业的竞争战略以及其他职能战略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实施。但是在很多企业中,本来需要密切配合的不同战略之间却是孤立的。在制定供应链以及相关战略的过程中,没有能够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考虑战略制定问题,导致不同战略之间不匹配,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不匹配而难以发挥供应链管
理的真正优势。
篇3
[关键词] 供应链 快速反应能力 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所谓供应链, 是指商品从加工原料开始直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整个过程中,参与了该商品价值形成活动的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络。
供应链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实现供应链的总目标。为优化其性能,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必须以一种协调方式运作,把供应链看作一个完整的运作过程对其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各环节间的延误或浪费,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更少的成本,实现价值增值,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及控制。
二、零售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实现其竞争战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有利于零售企业实现供应与需求的有机衔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在零售领域中,存在着供应商――零售商――顾客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供应链条,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避免信息失真、提高顾客信息反馈效率,使供求有机衔接、协调一致、反应迅速。
2.有利于零售企业实现精确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成本是零售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零售企业供应链来说,供应链的赢利就是从顾客那里赚取的收入与供应链的全部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的成本越低,就意味着企业的获利空间越大。供应链管理就是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就是不断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3.有利于零售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就必然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4.有利于零售企业加快资金周转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比一般企业的资金周转时间缩短40%~60%,而资金周转时间的缩短就意味着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高。
5.有利于零售企业改进交付可靠性,缩短交付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从而获得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现阶段中国市场上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需求变化越来越快。所以,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成本固然是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但是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竞争的根本。
6.有利于零售企业成为受欢迎的合作伙伴
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商和零售商实现信息共享,供货商们可以直接进入到企业的系统,各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交易双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益矛盾体, 而是建立在战略发展思维基础上的受欢迎的合作伙伴,实践着双赢的方针,协调彼此的行为。
三、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
1.转变观念
零售企业要有效的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全体员工都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理解供应链管理理念,明确认识到满足顾客的期望是企业的最终目的。
2.明确供应链战略,获取战略匹配
实施供应链管理属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所以在设计和导入供应链管理系统之前,正确的做法往往要求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企业实施的供应链战略必须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相互匹配,也就是说企业的供应链战略与企业的竞争战略拥有相同的目标。获取战略匹配有三个步骤。首先是理解顾客;其次是理解供应链;第三是获取战略匹配。通过实现战略匹配以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微观平衡。
3.科学设置岗位工作流程,重视人才储备
在供应链设计环节,首先我们应科学设置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实现对供应链整个链条各环节的有效、严格控制。其次,人才是关键。从零售企业的现状来看,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的短缺最为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快引进、培养、建立一支精通供应链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队伍。
4.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调整和能力整合
首先变革企业内组织结构。即要变革原有的垂直型的组织结构和企业运作方式,建立扁平化的管理组织。这样既有利于职能之间的协调与综合管理,又有利于针对特定的顾客迅速、有效地开展商品开发和运作。其次进行商品品类管理。按照商品类别来建立项目团队,这种组织形式在零售业中运用得最为广泛。
再者采用有效的信息技术系统,如EDI、ERP、INTERNET技术等,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统一标准、统一数据格式的信息处理平台,整合了自身信息系统和客户之间的交易数据,努力做到整个业务流程过程中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优化物流配送系统
优化物流配送系统除了前面提到的有效的信息技术系统外,还包括合理控制库存、科学选择、安排运输和仓储设施布局。
6.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零售商和供应商来说,如果企业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必会使自己陷入“囚徒困境”。为此,双方必须以一种协调的方式运作,将彼此看成是合作伙伴,而不是视为博弈对手。
四、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在美国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这对中国零售企业很有借鉴意义。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事业协会”标志着世界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
统计数据表明,企业供应链可以耗费企业高达25%的运营成本。因此,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供应链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并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4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物流;闭环运作
中图分类号:F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28-02
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推广和探索对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可以增强对绿色供应链的感性认识,提升供应链管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界定
供应链管理理论已提出20多年,关于供应链的定义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内涵。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概念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的自身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重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绿色供应链是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沟通,从产品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考虑环境问题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物流、能源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将供应链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的全过程集成化管理。它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将产品送达顾客,但它仅仅局限于供应链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没有充分考虑在供应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何种影响、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节约能源、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与回收、环境影响是否做出评价等,而这些正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所应具备的新功 能。
2.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绿色材料的选取、产品设计、对供应商的评估和挑选、绿色生产、运输、分销、包装、销售和废物的回收等过程的数据。供应商、制造商和回收商以及执法部门和用户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Internet来实现的。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数据流动是双向互动的,并通过网络来支撑。
3.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闭环运作
绿色供应链中流动的物流不仅是普通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更是一种“绿色”的物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须回收处理。报废产品或其零部件经回收处理后可以再使用,或可作为原材料重复利用。绿色供应链没有终点,是“从摇篮到再现”;如经处理后可重新销售、可回到制造厂和可作为原材料使用。
4.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现并行工程的思想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回收处理,实际上是研究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并行工程要求面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在设计一开始就充分考虑设计下游有可能涉及的影响因素,并考虑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尽量避免在某一设计阶段完成后才意识到因工艺、制造等因素的制约造成该阶段甚至整个设计方案的更改。因此应用并行工程的思想,使材料的生产、产品制造过程和回收与再利用并行加以考虑。
5.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为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利用网络完成产品设计、制造,寻找合适的产品生产合作伙伴,以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化组合利用,减少加工任务、节约资源和全社会的产品库存;通过电子商务搜寻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减少销售渠道;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中资源配送,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1.绿色采购
采购功能的职责包括卖主选择、材料选择、外包、谈判、购买、递送计划、库存和材料管理以及某种程度的设计等。绿色采购有许多环境行动可以融入采购中,为了成功实施这些环境行动,在管理采购――供应企业关系时需要考虑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长期战略关系和合同,供应企业和客户的尽早介入,建立信任,管理层和职能层建立各种联系,尽早介入供应企业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建立合作小组共同解决问题,以及关注“价值”而不是成本。企业需要评估这些因素如何以及哪个因素有助于绿色采购和绿色供应链管理,更需要了解哪些实践对生产绿色产品和绿色环境绩效真正有效。如通用汽车成立了一个供应商环境咨询组,开发一些方法。使用这些方法,通用可以与供应商有效合作,把环境问题集成到设计、材料来源和制造过程中。供应商环境咨询组识别出通用和供应商近期和长期的一些合作机会,主要涉及环境管理系统、生态设计和整条供应链的环境矩阵。通过与供应商环境咨询组的合作,通用开发了一个政策申明,即“通用汽车价值链环境绩效管理”。
2.绿色制造
所谓绿色制造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和浪费。国外许多企业在设计制造产品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和标准化的产品接口,由大量标准化的零部件组装成的成品可以方便地进行修换和升级而不是废弃。如美国BMW公司设计的可分解汽车,报废后经销商可以将汽车回收分解,把可用的部件整修后投入到新的生产线中等。美国绅宝公司新型的9-5汽车油箱使用的聚乙烯材料,含有35%的可回收塑料成分。
3.绿色运输
绿色运输是指各种运输工具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原料作为动力。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已大大饱和的时候,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中的运输车辆减少,减轻城市的污染压力。专业物流企业的运输工具可以转换其他燃料,如改用液化气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等,也可以采用太阳能作为动力,这些还可以取得政府支持。
4.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包括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商品流通过程中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单元式包装,实现流通部门自身经营活动用包装的减量化,主动的协助生产部门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
5.逆物流管理
不少人认为,所谓的逆物流仅仅是产品销售后的退、换、修、回收等,所以有的称逆物流为“回收物流”,有的称为“废弃物物流”。实际上这些看法是不全面的,逆物流管理不仅包括产品的退、换、修、回收等,也包括能源再生、资源再利用等经济增值内容,更包括没有利润、需要投资的废弃物处理等具有环保意义的工作。无论是从内容或是从过程上讲,逆物流是一种全方位、系统性的管理工程,它贯彻于企业经营的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包装、运输、配销、废弃物处理等全过程。逆物流的活动及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它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收益和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竞争力。例如,柯达公司在过去的10年中对所生产的一次性相机回收、整新和重销售约有3.1亿台,低廉的价格很受市场欢迎,公司也因此获得了40多亿美元的利润。另一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企业的评价不光是其产品的质优价廉和销售服务,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是否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上。企业进行的废弃物品的回收、清理和处理等逆物流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品牌价值。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医药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分销企业 供应链管理
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每个企业都是供应链的环节,每个企业都与供应链相互依存,同生共荣。分销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上游连接供应商,下游连接零售商,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大型分销企业更具有成为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能力,能将上游的众多供应商与下游的各级营销渠道联系起来,其供应链管理效率在整个供应链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供应链管理
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供应链的,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SCM)的实现,将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整合在一起,优化配置人、财、物等诸多因素,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达到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实施供应链管理将使企业减少盲动性,可以帮助零售企业随时掌握各经营网点(或卖场)的销售情况,充分了解、捕捉与满足顾客的真正需求,合理规划安全库存的最佳水平,合理调整企业的广告策略和价格策略,提高资金利用率;还可以帮助供应商合理安排生产数量、时间以及运输等问题,实现按单生产、及时交货、避免了生产效率的损失。具体到分销企业,通过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将促使分销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之间实现最便捷、最快速的进行订单处理、单证交换、网上对帐和预结、销售和库存等业务数据的共享等,进而促使供应链上每个节点的企业整体效益的增值。
二、供应链环境下的分销企业
分销企业就是将产品通过分销渠道从生产者转移到最终用户的从事分销服务的企业,它们一般拥有广泛而纵深的营销网络,管辖众多的分支机构(如分公司、办事处、配发中心等)、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及零售企业(店中店、专卖店),形成了庞大、跨地域、多层级营销体系。供应链环境下分销企业上游连接供应商,下游连接零售商,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位于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是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大型分销企业可能具有成为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能力,将上游的众多供应商与下游的各级营销渠道联系起来,其供应链结构图如下所示。
分销企业的供应链结构图
如上图所示,从核心分销企业到消费者所有条分销链上的节点企业都属于分销企业范畴。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以及供应链的迅速发展,供应链环境下的分销企业呈现出了不少新的特点和问题:
1.大型分销企业不断涌现。经过20余年的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商品流通行业发展并成长出一批规模化的大型分销企业,这些企业普遍采用跨区域、大规模、多网点发展的方式。并通过设立数目众多的分支机构、办事处、业务网点,在生产规模、统一采购、分销渠道、服务网络、物流配送、品牌形象等方面建立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某些品类或业态也取得优势性的市场地位。但是随着分销体系结构的庞大、复杂,多个分销机构之间呈现出网状的多层次状态,,易出现管理过程的盲区问题。
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品种、数量日益繁多,商品交换的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展,分销企业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分销企业处于最终消费者与商品生产企业间,是信息、资金、物流等集散地。多种形式的订单流、物流、资金流走向(一般情况下,在手工管理模式下:订单流层层上报、物流层层下发、资金流层层上交)过程十分复杂。
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跨地区甚至跨国合作成为趋势。分销企业不但应该管理由采购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内部供应链,而且应该管理由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外部供应链。
5.分销企业扮演着最终消费者与商品生产企业间桥梁的角色,最为贴近市场,受市场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因此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将上游的众多供应商与下游营销渠道联系起来提高资源配制效率,在供应商、各级渠道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风险共担是分销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分销企业的多层次和多环节的组织结构特点使得传统的单一企业的管理方法不再适用,必须采取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以信息技术为保障,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通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6.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分销企业的角色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跨国公司的经营实践表明,他们正试图将现有以赚取买卖差价为特征的传统分销商网络改造成以提供服务获取服务佣金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为目标顾客服务。
三、分销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实现大致分三个层次,层次一:追求本企业的效率与价值;层次二:追求与交易伙伴共同实现效率与价值;层次三: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过程的供应链整体的效率与价值。第三层次是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管理理念的终极目标也是所有供应链企业追求的共赢目标。
分销企业上游连接供应商,下游连接零售商,是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企业。分销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与价值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将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分销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提高原则上分三步走,第一步:自我修炼自我完善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第二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建立高效稳定的外部供应链;第三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目标。
1.自我完善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1)提高全员对供应链管理观念的认识。实施供应链管理,首先需要了解并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针对目前分销企业员工普遍对供应链管理概念理解程度较低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措施,组织企业骨干和员工就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研讨,请一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成功的企业介绍经验,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咨询。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让企业的所有人员真正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树立供应链管理的观念。
(2)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在供应链环境下要求供应链管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在知识方面,供应链管理人员需要懂得整个业务流程,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竞争对手在干什么,以及成本结构是什么等。在技能方面,供应链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能力。在素质方面,供应链管理人员应具有全局观念,用户至上的思想,创新意识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3)设计合理的流程和工作体系。根据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业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流程设计,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4)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制定的,而不是从企业外部(顾客或整个供应链)的角度进行衡量。比如采购部门的评价指标之一是采购成本的高低,这就造成了采购部门在采购产品时拼命压低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使双方成为敌对的关系,每一方都把过去的采购或销售经验看作自己的秘密武器,很难和对方分享。而实施供应链管理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下降了,采购成本却不一定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采购部门的评价指标如果仍采用过去的指标体系,显然是不行的。再比如销售人员的评价体系,传统的做法是根据销售额的大小来评价,而如果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则可能会降低销售额。所以,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必须重新建立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高效稳定的外部供应链
(1)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传统的供应关系已不再适应激烈的全球竞争和产品需求日新月异的环境,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柔性生产、快速反应的目标,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合作伙伴的业绩对分销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产品质量、库存、更新换代等方面都影响着分销商的成功与否。选择了合适的合作伙伴,能使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更加稳固,使产品在链上各企业间的配合更加默契,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2)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中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不是短期的,也不是战术性的,而是长期的,是战略性的。这种长期的、战略性的合作关系不是仅仅靠企业之间的契约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双方的相互信任,而且涉及到双方企业的所有人员,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到一般员工,都要树立长期合作的思想。尤其是在遇到内外威胁的时候,双方合作关系的维持对整个供应链的存亡至关重要。当企业遇到这些外在的威胁时,一定要从供应链整体角度来处理问题,以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来共同讨论和一起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毁掉原有供应链。
3.实现一体化管理
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基于价格与利润挤压的博弈关系,从供应商到终端顾客实质上是一条“博弈链”,一方的获益往往是另一方的让利。但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改革这种弊端,因为供应链的良好运作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间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供应链成员是信任与合作的双赢性战略联盟,其一方的成功是以自身的核心优势服务另一方的成功,整个供应链的成功是以供应链上的每一个成员企业的成功为基础的,一方的失败或受损会导致其他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受损,他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共赢的关系。
良性的供应链一体化不仅能够使顾客、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都获利,而且还可以在他们的协调一致的运行下,降低成本,扩大收益,为顾客提供最大化的价值。因为通过供应链上的无缝连接,可以把供应链的成本降低,使从供应商直到终端顾客的每一个成员都分享好处。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实现供应链整体功能的优化,需要供应链上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协调发展,为此,对供应链的各个子系统实施一体化的管理就成为实现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必要条件。从信息的收集到信息的使用,从战略的制定到战略的实施,从组织文化的变革到组织结构的调整等等各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不确定需求 库存控制 库存成本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市场逐步形成,企业面临着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资源与市场。供应链管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传统的库存控制理论面临着挑战,由于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化,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和传统库存问题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这些不同点正体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库存管理的影响。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也存在需要解决的新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即牛鞭效应)以及由此引发的库存异常波动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有几种新的库存策略,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即VMI管理)、联合库存管理以及多极库存的优化管理。其中,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个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不确定的来源和表现形式
1.供应链不确定的来源
(1)供应商的不确定性。供应商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订货量的不确定性等。供应不确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供应商的生产系统发生故障延迟生产,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延迟,交通事故导致运输延迟等。
(2)生产者的不确定性。生产者的不确定性主要缘于制造商本身生产系统的可靠性,机器的故障、计划执行的偏差等。造成生产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库存的原因,也表现在其对需求的处理方式上。
(3)顾客不确定性。顾客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有:需求预测的偏差,购买力的波动,心理和个性特征等。通常的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特征,但是任何预测方法都存在某些缺陷而无法确切地预测需求的波动和顾客心理性反应,在供应链中,不同的节点企业相互之间的需求预测的偏差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放大效应及信息的扭曲。
2.不确定的表现形式
(1)衔接不确定性。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不确定性可以说是供应链的衔接不确定性(Uncertainty of Interface),这种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合作性上,为了消除衔接不确定,需要加强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合作。
(2)运作不确定性。系统运作不稳定性(Uncertainty of Operation)是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所导致,控制失效是组织管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根源。为了消除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需要增加组织的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三、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降低措施
1.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产品质量,其次考虑的是供应商交货是否准时的品质,最后才是产品价格,三者缺一不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于企业减少库存占用资金以及库存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推行JIT采购方式
JIT采购方式也叫准时采购法,是一种为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发明的先进的采购模式。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从上游成员企业向下游成员企业提供恰当的产品。它可以协调供应与制造的关系,使供应链得以准时响应顾客需求,大大缩短提前期,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速度。
3.实施“连续补货”方式
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来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具体方式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以及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CPFR)。
4.采用“直接运输”策略
供应链上的各个组织或部门为了保证其在供应链上的利益不受意外干扰,往往要设置一定安全库存。安全库存降低了缺货成本却又增加了储存成本。为减少安全库存和缩短提前期,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实施的供应链管理则可以采取“直接运输”策略,即商品直接运送到零售商,而不经过销售商、批发商、配送中心等中间环节,而以零售商为核心企业实施的供应链管理则可以采取“直接转运”的办法,商品从制造商经仓库送达客户。
5.实施延迟化策略
延迟化策略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柔性及快速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基本做法是让产品在供应链的终端―顾客附近最后成型,处于供应链前端的工厂生产基础样式的产品,运送到顾客附近的存储设施,根据客户的订单加工为最终产品
6.加强供应链企业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共享,供应链的每一阶段都可使用最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准确的需求预测,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同时,由于实现了信息共享,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供应商的备货情况,消除了企业的市场预期对需求量的影响。因此,信息共享可以有效控制牛鞭效应,抑制需求放大。
7.寻求更广范围的合作
由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领域人们的重视。同样,在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中,也应当考虑到这一点。这就不仅要求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涉及到的企业之间要合作,而且还需要同类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合作。
四、结束语
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供应链不确定的原因和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的几种措施,希望能对企业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秦延栋周国华等: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与实施[J].工作研究,2003
篇7
关键词:供应链 价值链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使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之间的合作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竞争的实质是企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则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切入点。因此,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对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正确理解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在实践中指导企业实现供应链或价值链管理的目标。
一、供应链的涵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达到缩短接单及交货周期,降低原物料及成品库存,从而提高对市场的应变速度、增加销售量、提高产品及服务的品质,改善公司与顾客及供应商之间关系的目的。而且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实现企业的总成本最优和满足客户需要。
二、价值链的涵义
价值链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中提出。迈克尔,波特认为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各项活动,它们是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础,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价值链是一个企业判定竞争优势,创造和维持竞争力优势的一项基本工具,价值链分析系统,将企业完整的经营活动,划分成独立的经济活动,用来研究企业这些活动是什么并如何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而且价值链分析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价值活动对产品利润的贡献,有利于培育企业持续降低成本的能力。在不同的行业,利润往往集中在价值链的某个环节上。因此控制好价值链的利润关键,成为众多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三、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1)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联系
第一、供应链也是一条价值链。从概念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并且供应链也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经济活动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从经济活动增值角度衡量其又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因此,供应链和价值链都是增值链,供应链也是一条价值链。
第二、价值链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价值链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它是一个分析竞争优势的工具,同时也是建立和增强竞争优势的系统方法。但是,价值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链条上的节点外向延伸或连接。不仅在企业自身内部广泛连接,而且可以通过价值链和其他企业进行连接,这时,各企业之间就会形成价值链网络,会优化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好的进行供应链的管理。因此,企业辨清自身的价值链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
第三、供应链和价值链共同存在于企业的价值系统中,共同依赖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共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共同经营和运作企业的业务流程。
第四、价值链与供应链都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活动之间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者价值链的影响,相互之间的影响会减少买方成本和提高买方效益的目的。因此,企业的价值活动的最终着眼点在于客户的价值链。而供应链是利用信息技术一体化,从而延伸至客户的客户,直到最终用户。最终目的就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企业运作的中心,实时地获取客户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2)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区别
第一、价值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强调协调价值链上诸多联系。价值链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客户供应商联系,目前已经发展到包括分享计划、库存、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系统。甚至公司文化,形成网络覆盖的多渠道沟通。价值链管理的本质是提高整个价值链的行为,通过一种系统的标准方法。来检查每一个环节,看整个价值链的速度、确定性及成本效益是如何得到最大的提高。价值网管理使价值网成员在现实中交换关键的信息与知识,并为共同的利益一起努力,响应和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供应链管理和很多其他的后勤模型一样是包含在价值链管理内容中,它们分别为价值链管理增加了有用的维数。为价值链提供了一个整体空间。
第二、价值链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供应链重点是面向效率,即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方面。而价值链的重点是面向效益,当企业强调效益时,没有必要努力降低成本,而是致力于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价值链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战略决策方法,最初提出主要是用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着眼点是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目标是企业如何从价值链各个环节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源,从而达到成本、产品歧异化或目标集聚的竞争战略。价值链分析是研究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让企业管理层明白:没有一个价值活动对维护公司在行业的领导地位方面单独承担责任。
第四、价值链管理的基本问题是:价值是如何创造的?如果改进的效益降低了对最终客户的成本。是否会增加价值的百分比?由于价值链管理包括对各种水平的顾客的管理,使生产过程中曾经孤立的活动开始与顾客需求相联系,因此为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带来许多机会。价值链管理就是要缩小概念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同时增大存在的各种联系中每个成员的贡献。
综上所述,价值链与供应链尤其是最新发展的供应链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但也有许多交叉的地方。价值链和供应链都客观存在于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中,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两条链都有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工艺流,都是依托于价值增值的过程。客观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价值链研究中把库存问题与各价值活动的成本相联系,把成本优势作为重要方面之一,所以价值链分析与优化不能离开库存成本的问题。供应链的发展也逐渐强调上述联系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很多环节,产品设计工程师、客户、供应商和制造商等的行为对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供应链上的作业进行作业成本法分析,以降低总成本。在供应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和计量工具,定量描述并确定整条供应链上各环节间的价值形成与转移过程。即进行价值链分析。通过两者的分析,全面了解掌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状况和企业内部作业流程,找出企业供应链价值所占总成本的比例和增长趋势,确定作业链各环节的价值活动的结构构成,正确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以利于进一步优化企业价值链。随着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不断发展。两者将在更多的方面交叉重合,彼此互为补充和借鉴,相辅相成,最终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7-41
[2]陈良华,成本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83
篇8
摘 要 目前,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将由库存采购向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JIT采购是在供应链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采购模式。本文重点分析供应链管理下的JIT采购优点、JIT采购的策略,以及JIT采购的实施方法,并与传统采购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采购管理 JIT采购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采购。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已由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准时采购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方式。所谓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它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实体,用系统的观点进行优化,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一、准时采购的概念及基本思想
准时采购(JIT采购),它是由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管理思想演变而来的。JIT采购是一种理想的物资采购方式,它的极限目标是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为零、缺陷为零。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合适的数量、合适质量的物品、在合适的时间供应到合适的地点.最好的满足用户需要 准时化采购和准时化生产一样,它不但能够最好地满足用户需要,而且可以极大的消除库存、最大限度的消除浪费.从而极大的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经营成本。
二、供应链管理下JIT采购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暴露生产过程隐藏的问题,从深层次上提高生产效益。JIT采购认为,过高的库存不仅增加了库存的成本,而且还将许多生产上、管理上的矛盾掩盖起来。JIT是一种理想的物资采购方式,它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目标,即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为零,质量缺陷为零。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实现这样的目标,JIT采购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有效途径,即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暴露物资采购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降低原材料和库存。
2.消除了生产过程的不增值过程。在企业采购中,存有大量的不增加产品价值的活动,JIT采购由于大大地精简了采购作业流程,因此消除了这些浪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进一步减少并最终消除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降低企业原材料库存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而且取决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JIT采购不仅是一种采购方式,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JIT采购模式的运作,将大大提高用户企业和供应商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也有利于节省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占用空间,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4.使企业真正实现柔性生产。从而使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降到最低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JIT采购最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企业能够具有真正的柔性。
5.有利于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一般来说,实施JIT采购,可以使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提高2-3倍。
6.有利于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价格。由于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密切合作以及内部规模效益与长期订货,再加上消除了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浪费,就使得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价格得以降低。
三、供应链管理下JIT采购的策略
1.减少供货商的数量。最理想的情况是,对某种原材料只从一个供应商处采购,这种作法称之为单源供应。单源供应的好处是,企业与供货商之间增加了依赖性,有利于建立长期互利合作的伙伴关系。
2.小批量采购。由于JIT采购旨在消除原材料的库存,采购必然是小批量的。采购批量小将使送货频率增加,从而引起运输物流费的上升。必须相应改善供应物流系统。
3.合理选择供应商。JIT采购采取单源供应,可以说,选择到合格的供应商是JIT采购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对供应商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这些标准应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期、价格、技术能力、应变能力、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的均衡、价格与批量的均衡、地理位置等。
4.对交货的准时性要求更加严格。JIT采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交货准时,这是实施准时化生产的前提条件。交货准时取决于供应商的生产与运输条件。
5.从根源上保障采购质量。实施JIT采购后,企业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很少以至为零。因此,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采购物资的质量必须从根源上抓起,也就是说,质量问题应由供应商负责,而不是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这就从根源上保证采购质量。
6.对信息交流的需求加强。JIT采购要求供应与需求双方信息高度共享,保证供应与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只有供需双方进行可靠而快速的双向信息交流,才能保证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准时按量供应。
7.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由于JIT采购消除了原材料和外购件的缓冲库存,供应商交货的失误和送货的延迟必将导致企业生线的停工待料。因此,可靠送货是实施JIT采购的前提条件。而送货的可靠性,常取决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运输条件,和应变能力。
四、供应链管理下的JIT采购方式和传统的采购方式的区别
1.传统采购的选择较多供应商,合作关系松散、物料质量不易稳定;准时采购选择较少供应商,合作关系稳固、物料质量较稳定。
2.在供应商评价上,传统采购只评价合同履行能力;准时采购对合同履行能力、生产设计能力、物料配送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3.在交货方式上,传统采购由采购商安排、按合同交货;准时采购由供应商安排,确保交货准时性。
4.在到货检查与信息交流上,传统采购每次到货检查信息不对称,易导致暗箱操作;准时采购质量有保障,无需检查,采供双方高度共享准时实时信息,易建立信任。
5.在采购批量与运输上,传统采购大批量采购,配送频率低,看板管理有效管理水平同比降低90%,减少了库存资金占用。
五、供应链管理下JIT采购实施方法
1.创建准时化采购班组。专业化的高素质采购队伍对实施准时化采购至关重要。为此,首先应成立两个班组,一个是专门处理供应商事务的班组,另外一个班组是专门从事消除采购过程中浪费的班组。
2.制定计划,确保准时化采购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要制定采购策略,改进当前的采购方式,减少供应商的数量、正确评价供应商、向供应商发放签证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与供应商一起商定准时化采购的目标和有关措施,保持经常性的信息沟通。
3.精选少数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选择供应商应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产品质量、供货情况、应变能力、地理位置、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技术能力、价格、与其他供应商的可替代性等。
4.进行试点工作。先从某种产品或某条生产线试点开始,进行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准时化供应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为正式实施准时化采购打下基础。
5.搞好供应商的培训,确定共同目标。准时化采购是供需双方共同的业务活动,单靠采购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供应商的配合。
6.向供应商颁发产品免检合格证书。准时化采购和传统的采购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买方不需要对采购产品进行比较多的检验手续。
7.实现配合准时化生产的交货方式。准时化采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生产准时化,为此,要实现从预测的交货方式向准时化适时交货方式转变。
8.继续改进,扩大成果。准时化采购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交货的准确性和产品的质量、降低供应商库存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准时化采购的运作绩效。
实施JIT采购不但取决于企业内部,而且取决于供货商的管理水平,取决于全社会的管理水平。因此,JIT采购对企业的采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为库存采购的管理模式,提高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增加和供应商的信息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合作,建立新的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篇9
一、传统企业生产运作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企业传统生产模式而言,生产运作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它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劳动力数量、设备数量及其加工能力和厂房面积。根据以上传统企业生产运作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传统企业生产运作能力强调的是单个企业本身制造(或生产)产品的生产效率等。由此可以看出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横向系统的观点。在传统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分析中,重点考虑的是单个企业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产量,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强调的大而全,即企业能够生产与产品相关的绝大部分的零部件,而没有采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或理解生产运作能力,因此在传统企业生产运作能力的导向下,企业不可能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片面强调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在传统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分析中,片面强调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例如设备的数量、厂房的面积以及工人的数量,而没有意识到企业也可以利用其外部资源,也没有注重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和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三)重点强调企业的内部生产能力以及企业纵向一体化。传统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没有从企业合作以及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理解,仅强调企业内部的生产运作能力,没有考虑到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提高企业生产运作能力的措施
针对以上传统企业生产运作能力的分析和理解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以便于企业今后更好地发展。
(一)引入弹性制造系统。针对传统企业生产运作中产品单一,缺乏横向系统观念,导致生产运作能力较低,我们可以引入弹性制造系统。
弹性制造系统是指运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序控制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工序的弹性化。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弹性制造系统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两者整合,使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程序彼此互相协调,不仅有助于生产力的提升,同时可降低制造时间和产品不良率。有些制造商将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扩展为弹性制造系统(简称FMS),亦即由计算机来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器,以输送系统来连接,例如采用机器人、无人搬运车和自动输送带,使产品制造由材料到成品的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来控制机器设备,并且使生产设备调整为可制造数种不同的产品。
由于制造与准备的时间缩短,弹性制造系统使制造商可随市场的需求来调整生产程序与数量,使得生产部门可按客户的要求而很快调整生产排程,达到产品少量多样的制造目标,同时机器的使用率也因此而得到提高。在完整的弹性制造系统下,生产线与自动仓储设备相连接,材料由供货商送到仓库,计算机控制自动仓储设备。由输送带运送各个工作站所需要的材料,产品制造完成再由输送带送回仓库。所谓生产在线无人化,只需要由控制与维修机器的人员来控制生产流程运转。这样,一方面可降低人工成本,避免人工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使产品质量稳定,减少生产不良率,所以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也较传统制造方式更低。这种新型制造系统的出现,使得机器和原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企业生产的系统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
(二)采用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横向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模式。例如,美国VTI公司通过电子通讯系统,与客户一起设计特殊应用集成电路。该公司在美国的硅谷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完掩模,然后在日本饰刻芯片,在韩国切割、固定,在马来西亚封装集成电路,再由货运公司将产品送到世界各地的客户。VTI的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输、销售,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供应链系统。它既是一条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物流链,又是一条价值增值链,因为各种物料在供应链上的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市场价值或附加价值的增值过程。因此,供应链管理不同于传统企业的采供供应管理职能。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横向一体化”,即把原来由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于是就跟这些企业形成了一种水平关系,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横向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跟我们通常所讲的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是不同的,组织内部的管理体现为一种权力关系,即上级可以指挥下级,而供应链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企业的合作链,企业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因此供应链管理主要体现为如何加强合作、加强对资源协调运作和管理水平。
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很明显,实践证明,供应链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成本的降低、改善客户服务、加快资金周转、增加市场占有率等,都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改观。再比如减少销价处理的损失,过去由于信息不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生产或订货批量决策的盲目性,而且越往原材料这个方向移动,投入批量越大,即理论上所讲的“需求放大效应”,这样就导致多余的货物只能降价处理。实施供应链管理后,加强了信息流和物流的协调,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合作企业,这样就减少了销价处理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不论大小都能够成为受欢迎的业务伙伴,增加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本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
篇10
[关键词]供应链;精益思想;物流行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79
[中图分类号]F2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为达到消费终点的目的,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执行及控制的一系列过程。传统的物流管理单纯指物料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位移,但现代物流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物流管理是一种对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运用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物流管理包括对物流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的管理等多个方面。
2 供应链概述
2.1 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才在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在物流管理不断发展中产生的。现代供应链的概念不再仅局限于物流管理的一部分,而是在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制造、分销等形式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的过程。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成为战略伙伴,并形成一个网链关系,能够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
2.2 供应链的基本思想
供应链从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横向一体化。传统供应链中企业之间是纵向一体的兼并或合并,而现代供应链下企业之间的关系是耦合的。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中企业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
第二,客户定制。现代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内动力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由此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从单一的大规模批量生产逐渐向客户定制转变。当然这种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客户的满意度容易出现冲突,所以企业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又不放弃大规模批量生产,才是一种高效的供应链生产方式。
第三,组织和业务过程敏感化。为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影响力,企业要提高组织和业务过程的敏感程度。供应链企业之间要不断优化个体,追求高效的整体,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能对市场信息有着高度的敏感性。
第四,信息共享机制。供应链中的企业要想实现双赢或多赢就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加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信息共享能保持供应链的一致性,使多个企业之间的步调统一,计划和供应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增强对风险的预防。
3 供应链环境下的精益物流管理
3.1 精益物流的概念
精益物流是指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在流动过程中企业价值的保值和增值,其实质是为了减少在物流过程中的浪费。精益物流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是正确定义价值,物流的价值不是由企业自己决定的,而是在物流服务中产生的,要想实现精益物流就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分析物流的价值。这里的客户不单单指购买商品的客户,也指在物流过程中面对的所有服务对象。其次是价值流分析,要对供应链中的程序、路线以及选址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找到供应链中的浪费点并积极寻找办法减少浪费。再次是实现平滑的物流流动过程,为实现精益物流就要在正确的时间将商品送达到客户的手中,在运输途中不中断、不绕道。最后精益物流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及时发现物流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直到物流体系趋于完善。
3.2 精益物流模型
精益物流模型是一种基于精益物流的物流优化模型,主要包括路程研究阶段、生产物流改进阶段、供应物流精益化阶段以及销售物流精益化阶段。
第一,流程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运用价值流图析法确定价值流,将企业的重心集中在流程精益化上。企业将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客户定制并组成多个专业团队,高效利用有效的资源,最大程度减少浪费。
第二,生产物流改进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主体是企业内部,各个企业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实现精益化生产,这个阶段主要包括现场管理和生产流程这两个方面。生产物流改进阶段是物流精益化的基础,为接下来的精益化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也为精益物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供应和销售物流精益化两个阶段。相比生产物流改进阶段的内部精益,这两个阶段主要针对供应链中的外部环境进行优化。精益思想的主旨是为了将思想应用到供应链的整个物流中,而不是像传统那样仅在企业内部做出优化和改进。当然,精益思想在物流中应用时还是要借助现有的物流管理技术,并对这些物流管理技术进行优化改进或排列组合,最终实现物流精益管理。现有物流管理技术要应用于整个供应链,而不是物流中的局部,这样精益思想才能在物流管理中完全体现。
4 结 语
随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外部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益物流中的方法和结构要不断变化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将先进的方法应用到物流管理中的多个方面。由于精益物流有着巨大的优势,也为物流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