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趋势

篇1

[关键词]移动支付 商业银行 对策

上世纪末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国内支付交易渠道的创新,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网上服务平台,此后更是随着网上支付平台的推出,崛起了一批如支付宝、快钱等第三方支付公司。随着移动技术与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3G 技术的演进以及市场普及率的提高,以及iphone手机对客户生活的影响,国内将迎来移动支付领域的下一个浪潮。

本文将通过对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上各方主导的移动支付应用模式进行分析,预测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以及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移动支付的新浪潮。

一、移动支付现状

1.与传统互联网支付的差异

传统互联网以信息为中心,而移动互联网则多以个人为中心,它强调内容的个性化和精准提供。移动性、即时性、广泛性、私密性、用户识别性,是手机与移动互联网非常明显而又可以深度挖掘的特征,这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更加贴近用户、更生活化,它带来的是随时随地、场景整合的信息和应用互联。

正因如此,移动互联网将继电子商务和个人网银后带来全新的模式——移动商务和移动生活。移动商务允许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处理任何事务,降低了办公时间和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它能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用和带来商业模式的转变。移动生活是指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同时这些业务可以很好的同社交、生活,甚至是娱乐结合在一起,而非死板的金融业务。移动金融作为基础环节,例如财务管理、资金支付等,是移动商务和移动生活发展的根基。其中手机银行更是作为移动金融的基础工具,能够降低成本、将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带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客户生活中,因此备受青睐。

2.市场空间

截止2011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逾8亿,其中已开通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为3.03 亿户,占全部手机用户的37.8%。2010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总体规模已经达到226.9 亿元,同比增长45.8%。随着3G网络的建设,各家研究机构一致预测,中国将于2011 年起进入手机支付的快速发展时代。例如,艾瑞咨询预测中国手机支付交易额将于2011 年达到300亿元,用户规模将突破5500 万,整个用户增长将达到92%,移动互联网总体收入将于2013 年突破6000 亿。中国移动预测称2012 年以后手机支付将超过网上支付;市场分析机构StrategyAnalytics 认为,2011 年全球将有360 亿美元的交易是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即手机来进行交易支付。

3.市场参与者

如图所示,移动支付市场的参与者包括:移动运营商、银行、银行卡组织、第三方支付、商户、移动终端制造商等,它们共同构建了移动支付的产业链。目前参与各方都已开始探索手机支付的适用模式,加紧布局,争分市场。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用户通过移动平台进行交易所获得的佣金、资金沉淀的价值,以及银行提供信贷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的收入,其利润获取模式类似于网上支付的收益模式。但与网上支付不同的是,移动支付拥有更广泛的线上线下应用场景,且更易形成规模效益,因此,移动支付将成为商业银行在新支付领域的又一个良好的发展通道。把握好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又一次发展机遇是银行必须尽快规划好的战略课题。

二、国内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

1.移动金融产业链相对复杂

如上文所述,移动金融产业链涉及到手机软硬件厂商、电信运营商、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等诸多的利益群体,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各参与方都试图能够在产业链中抢占主导地位。目前已经形成了运营商主导、金融机构主导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因为各方互不相让,很难协调好各方立场,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从而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

但从总体上来说,银行在主导权争夺战中还是具有一些相对优势。首先银行拥有金融服务牌照,无论从提供金融服务的全面性还是安全性来说,相对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企业都更为突出,对客户而言也较容易接受;其次,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在小额支付,因此购买商品的种类受到限制,而大额的账户管理则需由银行来管理,对购买商品的种类限制较小,故能带给用户更大的效用。

2.软硬件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影响客户使用手机银行的阻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安全性。对使用手机银行的客户来说,首要关注点是安全要有保障,必须避免账户资金被他人盗用及财务信息泄露。而目前手机的加密能力较低,而且因较长的产业链,在手机支付时信息将在多方流转,从而导致信息被拦截和泄漏的可能性提高。另一个因素是易用性。目前手机软硬件系统种类较为繁杂,银行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开发匹配各种设备与系统的客户端软件,且经常跟不上系统更新的进度。同时,无线网络带宽和速率等方面难以让人完全满意,交易时最让人无法忍受的问题就是慢,这些都给用户体验带来了显著的障碍。

3.需建立兼容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等通用平台

手机支付市场各参与方的位置决定了其局限性,难以独自主导整个产业链。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缺乏独立运营的第三方式的移动支付通用平台。这个平台应包括将手机第三方支付与各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B2C 电子商务网站连接,并且使用户的手机号码与其银行帐号捆绑,使其更符合场景应用,才能给予用户快捷便利的体验。

篇2

[关键词] 麻疹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3(b)-140-02

为贯彻落实《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及《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实现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的目标和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根据国家、省、济宁市统一部署,2010年9月11~30日曲阜市开展了麻疹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此次强化免疫累计接种麻疹疫苗46 594人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67 015人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象原则上为8月龄~6周岁儿童(2003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无论以往免疫史如何、是否患过麻疹、户口为本地还是外地、临时居住还是长期居住,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儿童一律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种一针次麻疹疫苗。同时,对7~14周岁儿童(1995年10月1日~2003年9月30日)实施以麻疹疫苗为主的查漏补种工作,对未按照本省免疫程序完成3针次麻疹疫苗接种者或在过去2年省安排的强化免疫漏种者,一律再接种一针次麻疹疫苗。

1.1.2 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对象原则上为所有0~4岁儿童(即2005年10月1日至现场接种之日期间出生),无论既往免疫史如何,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一律接种两轮脊灰疫苗,两轮间隔1个月以上。重点对象是接种史少于3次,尤其“零”剂次免疫的儿童。本次麻疹和脊灰强化免疫是免费、知情、自愿接种。

1.2 强化免疫时间方法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时间为2010年9月11~30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分两轮开展,第一轮为2010年9月11~20日,第二轮为2010年10 月11~20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

本市12个乡镇及市直和曲阜师范大学共14个接种单位共登记应种麻疹、脊灰两轮儿童分别47 290、33 836、34 353人,实际接种46 594、33 444、33 571人,报告接种率为98.53%、98.84%、97.72%(表1)。

2.2 接种率快速评估

强化免疫工作结束后,市疾控中心组织人员按方案进行强化免疫快速评估。在全市选择2个乡镇、1个集贸市场、学校和托幼机构各1所,调查了151名儿童麻疹强化情况,其中应种148人,实种146人,接种率为98.65%;调查了120名儿童脊灰强化情况,应种117人,实种第一轮115人、第二轮114人,接种率分别为98.29%、97.43%(表2)。

2.3 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

共报告接种反应3例,其中偶合反应1例,一般反应2例。未发生严重异常反应和接种事故,所有病例愈后良好。

3 讨论

本次麻疹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的组织实施:市卫生局联合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药监局等部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市卫生局和市教育局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强化免疫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麻疹和脊灰强化免疫宣传、技术培训,组织强化免疫接种实施、技术指导及督导检查,坚持疫苗和器械冷链运转,落实设置中、小学校临时接种站。

本次麻疹及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突出了6个到位:一是组织措施到位。卫生、教育、财政、发改、药监五部门联合发文,教育、卫生密切配合,疾控中心全力组织实施。二是领导到位。市政府、市人大及五部门领导亲自到一线接种点视察指导强化免疫工作。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在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和打字幕进行宣传,制作宣传横幅100余幅,发放宣传单及其他宣传资料15万份营造良好氛围。四是技术培训到位。市、乡、村三级培训,严格临时接种点审批,确保技术、环境安全过关。五是后勤保障到位。严格冷链运转,确保供应疫苗和注射器质量、数量,车辆调度高效。六是督导和信息报告到位。疾控中心组织5个督导组包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固定专人汇总、统计分析强化免疫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各项信息。

本次麻疹及脊灰强化免疫活动从接种报告及快速评估报告情况来看,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本次实际接种麻疹46 594人次,接种率达到98.52%,快速评估接种率达到98.65%;实际接种脊灰67 015人次,接种率达到98.39%,快速评估接种率达到97.86%。本次强化免疫后不良反应仅3例,且均愈后良好,说明麻疹及脊灰疫苗是安全可靠、反应轻微、效果良好的预防制剂。综上情况,也反映本次强化免疫活动组织工作周密,技术指导得当,强化免疫工作顺利、圆满,完全达到《2010年麻疹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工作目标要求。

本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是继2008年大规模麻疹强化后又一次强化免疫,对于本市消除麻疹和保持无脊灰工作意义重大。近2年来,本市除个别输入性麻疹病例外,未发现本地出现新的病例,经过此次强化免疫,完全可以实现国家提出的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的目标。本市亦连续多年开展脊灰免疫强化活动,多数儿童均多次脊灰强化免疫,对于保持无脊灰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麻疹及脊灰强化免疫活动成功开展的主要经验: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教育、卫生通力协作,是活动成功开展的保证。各级政府组织均成立了强化免疫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动员培训会议。严密的组织措施、详细的实施方案、逐级业务技术培训使每个参与强化免疫的人员掌握实施方案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大规模宣传、拉网式摸底调查,尽可能掌握每一名目标儿童是活动成功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各级开展强有力的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活动成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陶建华,胡国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2004年实施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7(8):93-94.

[2]曹玲生.安庆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2):160.

[3]景明辉.邢台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09,11:1374-1375.

[4]张建,王克安,杨志伟,等.群众性免疫运动的作用和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1997,3(3):97-101.

[5]訾维廉.当前麻疹防治工作的若干动向[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2):111-112.

篇3

职工去世两年后,家属还能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遗属补助吗?

基本案情:王某于2011年春天因病去世,当时,其儿子小王才两周岁多,公司送到王家慰问金1万元.由于王某并非因工身亡,家人认为无权向公司主张赔偿.2012年秋天,小王开始上幼儿园,上学费用令王妻觉得难以承担.经咨询,王妻得知,虽然丈夫不是因工身亡,但根据法律规定,职工非因工死亡的,单位应支付丧葬费、一次性救助金及供养亲属困难补助金.王妻希望公司能按月支付给儿子遗属补助,遭到拒绝.2013年5月,王妻儿子小王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每月支付小王遗属补助450元.但公司却认为,王某已经去世已经两年多了,早已超过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限.

巧儿说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丧葬补助费,其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两个月;另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其供养直系亲属人数,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数额为死者本人工资六个月到十二个月.”另外,按照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连续的侵权行为,仲裁时效应从侵权终了之日起计算.本案中,公司有义务向小王发放遗属补助.最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从2011年6月起,公司按月支付小王定期生活困难补助金450元,直至其成年.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数额,将按调整后的标准执行.

《巧儿说法》栏目公益解答律师刘长平

篇4

    市劳动局提出的《关于鼓励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和发展社区服务组织的若干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鼓励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和发展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若干意见

    (宁波市劳动局  一九九八年七月八日)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为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引导就业方向,鼓励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和推进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是指下岗、失业职工个体或组织起来(合伙)就业的一种就业形式。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是指由街道、居委会兴办或组织的,以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就业为主的再就业载体或劳动经济组织。

    二、本意见所指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与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其从业范围为社区、家政服务,市容保洁、保绿服务,企事业单位临时性、突击性劳务,各类代送、代供、代办服务,家庭分散加工服务,等等。

    下岗、失业职工组织起来就业的,应由三人及以上合伙经营,并建立自立经济组织。自立经济组织和各街道、居委会建立的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应有相应的场所,并制定劳动组织章程。

    三、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和街道、居委会建立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按以下程序办理:

    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的,凭《宁波市企业职工下岗证》、《宁波市城镇失业职工登记证》和身份证,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当地劳动部门初审后报市劳动部门,由市劳动部门认定核发由市劳动部门统一制发的《宁波市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认定表》;对其中组织起来(建立经济组织)就业的,同时提交劳动组织章程、合伙人员与从业人员的花名册及有关证件。

    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可由主办的街道或居委会组织,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劳动组织章程、从业人员花名册及有关证件,经区劳动部门初审后报市劳动部门,由市劳动部门认定核发由市劳动部门统一制发的《宁波市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认定表》。

    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和街道、居委会建立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可凭《宁波市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认定表》或《宁波市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认定表》(以下统称《认定表》)及相关附件,按规定向工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领取《临时营业执照》。

    四、对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和街道、居委会建立的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实行以下优惠政策:

    (一)下岗、失业职工个体就业或合伙就业的,凭《认定表》和《临时营业执照》,报经税务部门核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及各种行政性收费。

    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及下岗、失业职工合伙就业后扩大从业人员的自立经济组织,其吸纳的下岗、失业职工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60%及以上的,凭《认定表》和《临时营业执照》,报经税务部门核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及各种行政性收费;吸纳下岗、失业职工占50%及以上不满60%的,享受免征上述税费政策2年。

    (二)经营场所的水、电、房费,报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按工业类标准收取。

    (三)因资金不足而向银行贷款的,按银行贷款利息总额的20%予以一年期贴息,从再就业工程专项经费开支。

    (四)注册登记及验讫检查时,工商、税务、卫生、民政、医管、公安、城建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予以简化服务手续等方面的支持。

    五、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和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要依法经营。各级劳动部门要加强对下岗、失业职工自立就业与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的管理、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要加强劳动监察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要及时督促纠正,违法的要坚决取缔。

    六、自核发《临时营业许可证》后的15天内,工商登记部门和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要将下岗职工自立就业和吸纳下岗职工的人员名单,反馈给下岗职工所在的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或企业再就业工作站。

篇5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性 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 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 Salam L.Lyer:P. Palvia et al. Trust in e-commer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8(2), 2005,73~77

篇6

貌似这个产业的前景无限、潜力巨大,然而现实与梦想总有一步之遥,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银行体系,或者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家对于移动支付都有过自己的雄心和尝试,但谁也没办法将这个涉及众多产业链环节的服务独自推广做大。

谈及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市场现状和未来走向,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握奇)产品经理刘峰认为移动支付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业内已把移动支付看作重要战略趋势,市场机会巨大,而在老百姓中还未普及,当务之急是要生产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并进行推广普及。他指出,移动支付的全面推广、实现需要上升到一个社会化的高度,因此,全方位协调金融、通信、商务、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默契,已经成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商家的共识。

渐入“标准化”时代

因为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诱惑”,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一直在“七国八制”的标准之争、不同行业的利益纠葛之下徘徊行进。随着中国移动、中国银联携手推出基于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系统互联的移动支付平台,以及NFC“手机钱包”正式上线,通信、金融两大行业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合作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貌似国内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已尘埃落定。对此,刘峰表示每一个新技术产生,它的标准都在不断升级,现在的标准可能也只是一个组织或者几个组织分别制定的,那么这个标准也很可能不是统一的,在这种情况下,握奇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去设计和生产产品。标准会对握奇有产品规划方向的影响,但产品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还要看客户体验和用户感知。

至于标准不统一,将会对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刘峰认为,各地会因为当地实际、合作情况的不同,而各有差别,移动支付能否普及,最终取决于用户。

“握奇坚持生产出符合当地客户具体需求的好产品,这个产品不一定需要符合所有标准的要求,但一定要可以在市场中使用,让客户满意。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标准的慢慢升级,握奇会参与制定产业标准,标准不会影响握奇近期的市场方向,但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大家需要达成一种共识:新的产品若是要让市场接受,首先要让这个产品的用户接受,其次才是行业内各方之间的竞争”。握奇希望与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努力,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部门去制定统一标准。

移动支付安全引担忧

目前,移动支付逐渐成为金融、通信、交通、电商、移动互联网等众多行业的焦点业务,但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担心安全问题。

有业内专家表示,如今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处在萌芽阶段,手机支付面临安全性的考验,智能手机与支付账户、银行卡联结,将包含更多的个人隐私,如何有力地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成为摆在手机支付市场上的一道难题。在刘峰看来,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金融IC卡、移动通信SWP卡、SIMpass双界面卡、SIMpass-SC全卡等卡产品是最佳的安全载体,相关公司会加大对于移动支付卡类产品的研发。

据了解,握奇相关的移动支付产品所采用的均是国外芯片,国际安全认证等级可以达到EAL5+,同时通过了VIS/MasterCard等认证,这种产品完全符合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中的应用。刘峰介绍,目前握奇积极配合银检中心、住建部、电信运营商等方面的检测,希望通过相关部门的安全认证。不管是SIMpass卡产品,还是其它智能设备,都围绕着一个词,“安全”。

移动支付的技术支持

近几年,移动通讯技术和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完善,引发了电子支付领域的巨大变革。随着3G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技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刘峰表示,移动支付技术目前分为四种:一是NFC手机,GoogleWallet和中国移动曾经推出过这种全终端的方案,移动支付的安全模块需要看具体放在哪个部分,如果是全终端方式的话,就是把SE放在了手机上,手机厂商比较喜欢这种方案,他们能够掌握安全模块,也就掌握了终端客户,可以相应地做更多增值服务。而运营商很难接受,若是这个手机厂商足够强大,它足以推动整个产业链为它做事,那么运营商就只能沦为管道,进而失去了对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权。

二是将SE放在不同位置,SE放在什么载体上决定什么样的载体形态,例如:NFC-SWP,相当于是把SE放在SWP卡。如果单独把SE放在了手机卡上,这样SE由运营商进行管理,这个方案是许多行业用户,包括中国银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大力支持的一个方案。虽然这是一个挺好的趋势,但目前还没有普及,只是将一些城市作为试点,而且由于成本较高,拥有相匹配的手机的用户较少,终端限制较多,普通老百姓还是接触不到。未来几年,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这或许会成为比较好的方案,握奇也将持续关注这个方案。

三是SIMpass双界面卡,将SE、天线、非接触前端集成到一张SlM卡上,同时符合13.56MHz银联的标准,也和国际的很多标准对接,这个方案在国内已有1200万的用户,而在海外,如泰国、东南亚国家也在发售。该方案的升级版已经去掉了“辫子”,我们称为SIMpass-SC“全卡方案”,这种方式会让维护、推广方便很多,目前全卡方案在国内正在进行试点,握奇预计最近的一两年,全卡会是比较好的移动应用支付解决方案。

四是贴片卡,该方案属于临时移动支付方案。

移动支付扩张尚需努力

相对于发展较成熟的国家,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虽然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但眼下仍处于起步阶段。业界认为国内的移动支付产业并不太占优势,甚至可以说并无优势。但对国内移动支付企业的存活以及未来发展,刘峰却认为优势是多面性的,如国内的SlMpass产品,是全球销量最多的,欧洲用NFC-SWP并没有大规模用在移动支付的产品上,而是用于点对点模式或读卡器模式。

“如果按现有移动支付用户来说,中国反而是走在前面的,我们可以在移动支付上,进行弯道超车。现阶段,希望行业内的所有成员,持续关注产业趋势、技术发展、市场导向、合作模式等方面,不要仅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要先把这个行业做好,不能让用户对移动支付市场失去兴趣。”

篇7

中国银联近日了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此次调查通过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APP客户端等117个移动互联网入口开展在线调查,获得近59万人关注,回收有效问卷逾9万份,报告揭示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最新进展及安全风险状况。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上升

报告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受损比例持续走高。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的受访者遭遇欺诈的比例相对较高,均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过电信诈骗比例最高,达到五成,较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诈骗,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36个百分点。另外,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达到63%和51%。 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报告还显示,64%的被调查者曾使用手机号码同时注册多个账户,包括金融类账户、社交类账户和消费类账户等,其中遭遇过电信诈骗并发生损失的比例过半,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用手机同时注册金融类账户及其他账户,如发生信息泄露,犯罪分子更易接管金融支付账户盗取资金。

曾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访者中,近三成的欺诈损失金额高于2000元。从年龄来看,两成的50岁以上的受害者损失金额超过5000元,超过平均损失比例7个百分点。在遭遇损失人群中,可全额或部分追回损失的超过五成,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较前年显著下降,降幅超过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成自行承担全部损失的人群中,有超过四成是50q以上中老年人。

九成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

报告还揭示出去年我国消费者移动支付方面消费行为习惯的变化。报告显示,2016年消费者网上消费金额及使用移动支付人数占比呈现双增长,其中沿海地区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随着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加快,各类移动支付在消费群体中呈现分化趋势,第三方支付的手机APP因丰富的场景受到年轻人群偏爱,高学历及中青年群体更看中支付中安全而选择云闪付系列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消费借贷需求更加突出,使用过电商或第三方机构账户提供的信用支付比例过半,先消费后还款已经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根据报告,去年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约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而网银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比例较2015年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介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金融支付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产品及场景更加丰富,支付更加简单、安全、方便;用户因此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服务体验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自担风险获显著改善。

调查还显示,线下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等商户是85后主力人群青睐的场所,手机支付购买游戏点卡等网络虚拟已经成为95后最常见的交易场景,20岁以下受访者使用手机购买过游戏点卡等虚拟物品比例高达97%。

移动安全支付技术不断提高

虽然当前移动支付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但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投入不断加大,公众对移动支付安全感有所提升。报告显示,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主流支付方式既安全又便捷,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不区分大小额均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已超过七成。

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体验。王宇介绍,2016年数据显示两个新特点:一是手机动态验证码使用比例较201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二是被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了2.5倍,在95后的受访者中占比最高,约占七成。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论,银联支付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识,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可能的支付风险:

篇8

全球支付市场结构悄然转变

以移动支付为首的支付创新是否彻底改变了全球支付市场的结构?可以大致观察到2015年全球支付市场内部结构。从市场参与者来看,新的移动支付供应商不断进入该市场,原有的由几家主要机构(如Paypal、MasterPass、支付宝等)分割市场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新的赢家也不断出现,市场结构不断转换。仅中国市场,就出现了多家机构共同主导移动支付市场的局面,包括支付宝、银行卡、银联在线、微信支付、京东支付、百度支付、苹果支付等等。从支付工具结构来看,据《全球支付报告(2015)》大致统计,2015年年初全球支付市场的主要工具支付额及其市场份额大致如表1。从区域支付市场来看,全球主要地区的支付市场内部结构大致如表2所示。

总体而言,信用卡支付方式在全球支付总额中仍然位居首位,其次是新兴的电子钱包,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是借记卡。具体而言,北美和拉美地区的信用卡支付量(分别为40%、42%)在其市场总额中最大,在全球也是排名第一。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是借记卡(29%),也是全球使用借记卡最多的地方。亚太地区则是全球新兴移动支付的领头羊,电子钱包34%的使用量位居全球首位。从银行卡支付量来看,北美地区在全球最高,信用卡和借记卡总支付量约占市场总额的65%,接下来是拉美地区的49%,第三是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42%,最后是亚太地区的39%。

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北美地区,其银行卡支付量却在全球排名第一;而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亚太地区,其银行卡支付量却在全球位居末位。可以看出,支付市场的发展结构与一国金融结构不一致,银行卡支付量没有突出商业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银行卡使用量不能完全代表该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实况,原因很明显,支付竞争背后是各类金融机构市场竞争,支付涉及的金融机构远远不止是商业银行,如各类信用卡发行机构、收单机构等。因此,才会出现上述情况。

在支付方式发展方面,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比如,直接借记和电子发票的支付方式,只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存在,北美、拉美和亚太地区没有此两类支付方式。根据《全球支付报告(2015)》的数据推测,各地区未来支付市场发展有一些共同的趋势:银行卡支付量减少,银行转账支付量略增。其他支付方式发展则存在地区差异,如电子钱包在拉美之外的地区均可能出现支付量上升,而现金、预付方式在各地区的发展趋势则可能完全不同。

总体而言,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电子钱包的支付量会不断增加,或位居全球支付量首位,但速度可能没有预期中那么快。随着支付体系内部竞争和结构变化,传统银行卡支付(借记卡和信用卡)或会借助近场支付等新型技术,稳定其市场份额,从而在未来5~10年占据全球支付市场的重要地位。

支付技术开发和应用继续升级

移动支付技术和各种分析算法的发展,彻底打破了全球支付行业固有的结构。在哪里购物和消费、如何支付,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且开始被深度挖掘。全球多国在支付等金融技术上面的投资不断增加,数字化货币技术更加成熟。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技术投资总额呈现每年三倍的增速,2013年约为29.7亿美元,2014年,全球金融技术投资总额已高达120亿美元。到2020年,其投资总额大约能增加至200亿美元以上。其中,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等)因为消费者对互联网+服务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其金融技术投资也随着回报率提高而不断增加。支付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否可以被准确预测(比如当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就曾遵循所谓的摩尔定律)?从硬件来看,智能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主要的移动支付载体,集线上线下移动支付于一身,其他移动支付工具(智能手环等)也不短出现,但尚未打破其主导地位。从软件技术来看,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

近场支付(简称NF C),已成为重要的移动支付技术。NFC由1983年发明的沃顿发明的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演变而来,其可以为多个设备如数码相机、PDA、计算机和手机之间进行交换资料。NFC移动支付随着2012年NFC智能手机投入市场后开始发展,已经成为手机运营商和移动支付平台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目前全球知名手机品牌商、Visa等卡组织是NFC移动支付的最新引领者和竞争者。

生物特征识别(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或成为重要的移动支付安全技术。随着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高效,与之相关的个人隐私、个人财务数据安全隐患不断产生,由此,准确识别个人身份信息成为保障移动支付安全的重要前提。自1891年产生的指纹识别技术已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断升级发展,目前最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DNA、指纹、声音、面部特征、静脉识别等。其中,指纹机和手形机的商业应用最为成熟。越来越高效的点对点支付模式,需要高度识别个人身份信息的技术,曾经用于高度机密场合的生物识别特征目前是最佳选择之一。虽然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市场化,但其发展势头比较明显,各大手机运营商、支付机构等都在投入研发此项安全技术。

移动云计算,已经开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自2007年以来,云计算概念开始出现并流行。NFC等创新支付技术直接挑战计算能力有限的移动工具,也因此给移动工具之外的移动云计算新的发展机会。做为独立的计算平台,移动云计算能为移动工具中的各种应用如支付,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数据储存、处理、交换等服务。随着移动支付等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云计算将凸显其强大的功能,不断为智能工具计算减负。当然,其对互联网的传输速度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也是目前的网络发展趋势。

复杂支付体系悄然形成

支付,已经不仅仅是公共的金融基础设施,近年来,其已经逐步成为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市场营销的新手段。市场竞争远没有结束。新的玩家(如第三方支付和各类手机支付、网络电子钱包如Android Pay等)不断进入支付市场,原有的玩家(如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并没有被击退,而是通过技术合作、商业合作等方式,以新的形式(如银行网络电子钱包)重新回到市场,支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目前,移动支付技术、信用卡体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传统商家之间深化合作形成了复杂支付体系,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当各类支付机构共同掌握了前沿支付技术时,都具备提供高效支付的能力时,支付场景(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的争夺战就不可避免。而消费者对某一类支付场景的偏好、适应性和黏着度越高,提供该类支付场景的机构也将成为未来支付体系的主导者。互联网电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最早打破传统的线下现场支付场景,并围绕第三方支付做加法,涉足金融理财等服务,强化了自身的服务能力。在越来越多的线下商业机构接受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邀约提供现场第三方支付服务时,传统信用卡市场及其营造的传统现场支付场景真正开始受到猛烈冲击。在此之前,商业银行也依托其银行卡支付服务,设立了电商等商业服务机构,试图营造新的远程支付场景。但这一举措并没有提高其客户黏着度,因此,在一波又一波的支付场景竞争中,几乎被完全淹没。

而今,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了大量资金、有了扩张商业信用的必要资本之际,同时依托移动支付新技术,各类传统信用卡的替代工具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结果,例如美国Paypal旗下的Affirm公司、Applepay等,国内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等,都可以在消费者进行消费交易时直接提供支付便利的信用贷款。既可以直接提高商家的销售额和利润,又为消费者节省延迟消费带来的成本。当然,消费者必须为此高效率的服务支付对应的利息。这种创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客户逐渐降低对银行信用账户的依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金融属性增强;其长期影响是侵蚀经济体系原有的商业模式,改变金融结构和商业社会规则,增强数字化货币实现的可能性。信用卡替代工具及其便利的支付服务对传统信用卡是致命的冲击。于是,可以看到,信用卡供应商也开始奋力反击。2015年,借助新的近场支付技术,全球信用卡供应商试图重新提升客户对信用卡的使用量和黏着度。美国支付市场的行业调查问卷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在《2015高级支付报告(The AdvancedPayment Report 2015)》问卷中,问题 “认为哪些机构拉动了移动支付增长”?得到的答案显示,拉动移动支付增长的机构排名大致如下:卡网络如美国运通等(82%)、手机等通信供应商(78%)、Paypal(76%)、第三方支付机构(73%)、新型互联网公司(72%)、银行和金融机构(72%)、谷歌(68%)、商家(63%)、Start-ups(62%)、移动网络运营商(53%)。简而言之,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美国移动支付新的增长引擎是信用卡机构,其次是手机制造商,再次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最后是移动网络运营商。这也大致反映了目前全球支付市场竞争结构。当然,各国具体情形有所细微差异。

数字化货币的长期生存基础不断夯实

无论支付市场的内部结构如何改变,至今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移动支付技术等创新带来了更高的支付服务效率,夯实了数字化货币的长期生存基础。

数字化货币最初出现的基本目的是脱媒,即减少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多重货币交换环节(如现金与非现金账户转换、货币之间的兑换等),以节省货币交易成本,提高交换效率。无论哪种数字化货币,若要长期存在并被消费者接受,都需要对消费群体培养一些最基本的消费习惯,如非现金化支付消费,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数字化货币交易的依赖程度。比特币在很多国家的交易并不成功,源于其投机易量远远高于基本的消费易量,本末倒置,没有培养出对其高度依赖的消费者群体,没有形成坚实的生存基础。

在全球,移动支付带动的数字化货币运营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卡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手机制造商等)都正在经历深刻的创新过程。而在其对立面的消费者,也对数字化货币有了切实体验。数字化货币不再是一种理论上的新奇事物,也不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讨论和大宗金融交易,而是开始深入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并呈现蔓延之势。虽然经济水平发展程度高低是一国数字化货币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而今,这种数字化货币创新都已经触及到各国的终端消费者。全球数字化货币发展也迎来了“春天”,很多国家已经尝试实现了无现金社会,更多的国家跃跃欲试。大部分国家在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在稳步发展各项金融基础设施,总体提升一国金融体系的服务水平。总体来看,全球移动支付创新大大夯实了数字化货币发展的基础,推动更多的国家未来进入无现金社会。表3是花旗银行编制的全球数字化货币指数排名,其中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如3所示。花旗银行将各国所处的数字化货币阶段,按照分数排名分别列为 “实质性准备期”( 第1~23名)、“过渡期”(第24~45名)、“形成期”(第46~68名)、“初始期”(第69~90名)。

各国在数字化货币进程中的得分指数高低与其国内相关政策和金融基础设施紧密相关。以进入实质性准备期的各国为例,在发展数字化货币方面,名列前茅的各国各有优势:如排名第一的芬兰,国内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于支付技术等金融创新的适应性非常强;第二名新加坡则对于商业机构、政府资金流的数字化等拥有良好的监管规划,以及高度发展的信息交互技术(简称ICT)基础设施;第三名美国拥有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最新技术在消费者和商业机构中的高扩散率,快速发展的B2C电子商务,美国消费者基础多样化导致其数字化货币适应性较差;瑞典具有广阔的ICT基础设施,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创新的适应性非常强;中国香港拥有良好的ICT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监管自由化,电信部门和零售部门对数字化货币的适应性强,准备程度高;挪威排名第六,零售业对数字化货币高偏好,消费者对新技术的高偏好;英国的零售商业机构和消费者偏好数字化货币,政府出台数字化货币过渡政策,但其目前的ICT对创新的承受能力较差;荷兰政府财政资金数字化程度高,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对创新适应力强,但与英国相同,ICT承受能力弱;日本具有竞争性的私人企业和电信部门,但文化偏见导致其现金使用率依然很高;瑞士拥有良好的ICT基础设施,商业机构对创新接纳程度高,但其他市场ICT承受能力不强;丹麦排名第11,零售部门对数字化货币高接纳度,并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承受能力提高其数字化货币声誉;德国本地市场竞争适度,商业机构对各类创新适应能力强,但其现金使用率依然很高;奥地利本土市场竞争适度,电信部门对数字化货币准备程度高,通过本土创新和企业关系提高其名望。加拿大对数字化货币监管自由度高,金融服务可得度高、承受能力强,但同类市场的ICT基础设施承受能力弱。

中国排名第39,处于数字化货币过渡期阶段。报告显示,中国发展数字化货币的优势在于有适合创新的环境,政府资金流数字化程度高,劣势则在于电信部门对于数字化货币准备程度不高。

篇9

【关键词】互联网+ 移动支付 安全防范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也常被称为手机支付,它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作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在移动支付中,经常使用到移动终端是手机、PDA、移动PC等。简单来说移动支付就是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互相融合,为用户提供各类金融业务。

二、移动支付的现状

近年来,网上支付呈普及化发展趋势,同时线下支付场景日趋多元化,移动网上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实物钱包,成为人们日常消费支付的常用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较2014年底增加1.12亿,增长率达到36.8%。其中,2015年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1.8倍,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0%提升至57.7%。而在2016年05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2015年移动支付用户调查报告》中也提到在2015年,有33.6%的用户每天都在使用移动支付,其中36.5%的用户一周使用2~3次移动支付,有10.3%的用户每周使用1次移动支付,三者合计为80.4%,高于2014年的71.3%。用户最常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排名顺序如下:手机下载客户端支付的占比为65.9%;手机网页支付(通过手机访问购物网站,选择适合的支付方式完成交易)的用户占比为32.9%;通过短信回复进行支付的方式,占比为27.8%;通过扫二维码进行支付的占比为24.8%;在终端设备上(例如POS机、手机刷卡器等)刷手机(即NFC近场支付)的占比约为16%。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移动支付尤其是采用手机进行支付已逐渐成为常态。

目前,比较流行的移动支付方式有:微信支付、二维码支付、NFC移动支付、指纹支付,除此以外还有更为前沿的如声波支付、刷脸支付、光子支付等等。相较于传统支付模式,移动支付操作便捷简单,其共赢的商业的模式,对于商户、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本身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移动支付的多种功能可以提供给消费者更加人性化的消费体验,如支付宝的亲密付、微信的AA收款等功能,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只带手机出门”正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三、移动支付的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购物、订票、超市付款、餐厅消费甚至缴纳水电费,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掏出手机而不是钱包。但是随着移动支付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我们经常会听到“支付宝被盗刷”、“二维码中毒”等问题,这足以看出移动支付已成为恶意程序攻击的新目标。

根据腾讯2016年1月18日的《移动支付网络黑色产业链研究报告》中显示,每天大约有60多万人次链接了存在安全风险的Wifi,每年被支付类病毒感染的用户高达2505多万,平均每天就有81000多人遭受到支付类病毒的侵害,这些庞大的数据不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提出了质疑:移动支付能不能做到“便捷”与“安全”两全?那么如何安全的使用移动支付?

(一)不断完善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

针对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可以看出在移动支付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因而造成移动支付领域存在着混乱。所以必须加强移动支付领域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法律监督。首先在现有电子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法》,并对此法律进行详细的界定和明确的法律解释。其次由于在移动支付环节中所参与主体很多,有政府部门、银行、电信运营商、消费者、商户等,他们之间的业务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在进行立法的过程中,应明确这些部门、相关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明确责任承担。

(二)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各种信息混杂,其中也会存在钓鱼网站、中奖信息、欺诈短信等使消费者轻信上当的信息。所以在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中,除了要求运营商不断规范自身的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时刻警惕,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另外在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交易前,一定要对对商户的信息进行仔细的确认,通过多渠道、全方面的了解商户的经营信息、交易情况,再做出是否进行移动支付交易的判断。同事在移动支付交易过程中,消费者要对自己的一系列的涉及交易的各类信息加强保护,比如交易密码、支付密码、验证码等,防止被他人窃取,而且尽量选择安全的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操作。加强消费者的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不断提高消费者防范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要不断的提醒消费者加强对移动支付终端所涉及安全风险的提示,同时加强消费者日常的基本的防范知识,如安装杀毒软件并切不定期的进行杀毒,购买安全的手机终端产品等,从多方面保护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中的利益。

在未来的支付系统中移动支付会继续保持井喷式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支付宝、微信、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带领下,最终助推移动支付业务布局的日趋庞大。

参考文献

篇10

“黑色星期五”让美国电商迎来了流量和销售额的小高峰,而这距离中国的天猫“双十一”收官不过半月时间。从双十一和黑色星期五的各项数据对比中不难发现,中美两国的电商发展阶段和用户习惯仍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

一、电商DNA:美国的电商由传统零售企业和亚马逊主导,而国内电商基本由互联网公司主宰。

二、移动支付:美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远超中国,移动支付渐成常态。而中国移动支付在电商整体流量和交易额的占比仍旧偏低,处于爆发前夜。相同的是,苹果的iPhone和iPad在中美两国都成为用户移动支付的首选设备,消费能力完爆安卓。

三、社交网站贡献方面,社交网络为美国电商带去的流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中国,新浪微博已成为电商的一大流量入口。

电商DNA

美国:传统零售商主导

中国:互联网公司当道

最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美国电商由亚马逊和传统零售企业主导,而中国电商基本是互联网公司当道。

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黑色星期五当天,全美流量前五的网站分别为亚马逊、沃尔玛、百思买、塔吉特(Target)和苹果。除了亚马逊,其余四家公司全部为传统零售企业:沃尔玛和百思买无需赘述,塔吉特是全美排名前列的零售商,而苹果的数码零售性显然胜过其电商性。

这一情况在我国国内却完全不同。挑起双十一大旗的是天猫淘宝,凑上来围追堵截搭顺风车的是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和苏宁易购。沃尔玛、家乐福这些传统零售商基本毫无动静。苏宁易购应该可以算作传统企业的代表,但在天猫淘宝1.3亿的访问量前,苏宁易购不到700万的访问量显得没什么威胁性。

诚如马云说那样,国内双十一是以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颠覆性战争。“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游戏已经开始。”

此外,尽管电商在美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已超10%,中国还不到5%,但中国电商前几名公司的销售体量已经超越美国电商代表公司。

来自comScore数据表明,黑色星期五当天全美零售额电商零售额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6%。comScore预计,“网购星期一”的全美电商销售额有望达15亿美元(93亿元人民币)甚至更高。而双十一当天,仅天猫淘宝的销售额就达191亿,同比增260%。

用户数方面,黑色星期五全天,美国共有5730万人访问了在线零售商店,同比增加18%。而双十一,天猫及淘宝宣称的独立用户数为2.13亿。由于中美两国人口基数的悬殊,中国电商在用户数上超越美国没有悬念并已是既成事实。

移动支付

美国渐成常态

中国仍处初级阶段

中美两国电商的差异同时体现在移动支付上。

IBM Benchmark对全美500家零售商进行调查后发现,黑色星期五当天,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访问在线零售网站的消费者比例分别达到了58%和41%。而根据淘宝方面的数据,双十一当天,平均每3个淘宝会员在访问PC淘宝时,就有一个会员在使用手机淘宝,而2011年这一比例是5:1。

以流量来看,移动支付占去了黑色星期五整体流量的24%,而去年为14%。移动支付成交额在整体中的占比达16%,去年为9.8%。

目前尚无国内电商移动支付的整体数据,这里仅以双十一支付宝为例大体说明国内电商的移动支付概况。双十一当天,支付宝移动支付实现的交易额为12亿,而支付宝整体交易额超200亿,因此,移动支付所占比例应低于6%。支付宝订单笔数近900万笔,在整体交易数中的占比在8%左右。

由此可见,美国移动支付的渗透率远高于中国。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潜力仍然有待发掘。

而即使是在非促销日,美国电商移动支付的比例也保持与促销日相差无几的水平,移动支付在美国已日渐常态化。

IBM Benchmark将黑色星期五的上一个周五作为基准日,列出了两者的变化趋势。例如,黑色星期五移动支付流量的整体占比达24%,而平日里这一比例也高达19%。iPad的黑色星期五流量占比为9.8%,平日里的占比为7.2%。

而在国内,支付宝双十一900万笔的无线订单笔数是去年的6倍。来自iPhone、iPad和安卓三种移动终端的交易额无一例外呈现出惊人的同比增速。2012双十一,支付宝来自iPhone的交易额同比增长27倍,安卓接近30倍,而iPad超35倍。这种非常态的增长曲线恰恰说明移动支付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并处于爆发前夜。

iOS完爆安卓

从移动支付的细分数据看,中美两国的用户习惯整体一致。苹果的iPhone和iPad占据了黑色星期五和双十一移动支付的大部分流量。

IBM Benchmark的数据显示,黑色星期五来自iPhone的流量整体占比为8.7%,iPad为9.8%,而安卓为5.5%。iPhone和iPad的流量是安卓手机的近四倍。iPad甚至占据了平板电脑整体流量的88%,成为美国用户的首选平板。

而在国内的双十一期间,来自iPhone的成交额占据了移动支付整体的38.9%,iPad的这一占比为17%,安卓为17%。iPhone和iPad占据了一半以上成交额,表明国内iOS用户的消费能力同样高于安卓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的数据显示,双十一移动支付中,仍有约12%的国内用户选择用Wap支付,通过Html5支付的用户比例也高达11%。

社交网络推动力

美国:SNS不给力

中国:微博成电商大入口

社交网络为美国电商带去的流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在整体流量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微博已成为电商的一大流量入口。

IBM Benchmark的数据显示,黑色星期五当日,美国电商从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导来的交易额仅占整体的0.34%,比去年的0.53%略微下降。而在平日里,这一比例也仅为0.63%。从流量看,社交网站在黑色星期五为电商贡献了0.81%的流量,去年为0.92%,平日里为0.95%。

对比国内,Hitwise的数据显示,淘宝网约2.5%的访问量来源于新浪微博,高于蘑菇街及美丽说一倍以上。今年10月,新浪微博去往电商及本地类网站的流量占下游流量的8.6%,其中淘宝天猫合计约占3.7%。

社交媒体,尤其是微博的商业价值正在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