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篇1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是炼油加工能力千万吨级以上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每年的生产和项目建设物资采购达十多亿元,涉及物资56大类上万个品种。近年来,随着企业改、扩、建工程项目相继进入,加之生产量迅速增加、生产节奏加快,如何进一步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为生产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企业挖掘“第三利润源”,给物资采购供应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1 物资供应管理面临新的要求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节奏的加快,对物资供应管理,特别是对快速订货采购能力、快速供应能力、快速补充库存能力及快速配送服务能力等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物资供应的特点为:采购周期短,采购任务量大,加上大量的项目设计变更,给物资采购供应带来较大的难度。

在生产检维修方面。由于石化系统连续化运行及市场化生产运作模式,以往周期性的停工检修被临时性的生产应急抢修所取代。检修物资供应的特点为:一方面装置检维修时间的不确定性造成物资需求计划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物资需求计划只能根据停工情况临时编制,其准确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停工检修工期大为缩短。由以往一个月或更长变为几天或十几天,检修进度按小时排网络进度。因此对物资供应的交货时间等要求越来越高。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物资采购供应这条供应链中,从物资需求单位根据生产、检修和项目建设需要以及设计要求提出需求计划开始,到职能处室审批下达计划,物资供应部门组织采购供应,再到供应商组织生产和供货,各环节和各节点的合作与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项目设计出错,用户单位需求计划下达不准确或不及时,物资主管审核部门不认真把关等,都可能引发采购决策失误或无法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去采购,将造成库存物资积压,或采购物资逾期未到,或采购产品的制造周期无法满足质量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建立一条完整的、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供应链管理系统对物资需求的响应能力。

推行基于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

为解决这些问题,公司推行了基于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依托于两个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平台、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EC)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企业可以及时处理采购信息,跟踪客户订单执行,有效地进行采购管理、控制存货以及开展物流配送服务等,促进供应链向动态、柔性、虚拟、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供应链的持续竞争优势。物资采购部门可以通过网上需求信息、网上询比价、网上选择供应商,规范采购流程。实现阳光交易;通过采购交易信息、供应商信息、产品及库存信息等快速处理和传递,可以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的绩效管理和供应商动态考评,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型

1 应用ERP管理,建立“三流合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推行ERP管理以来,金陵分公司ERP于2003年成功上线,2004年4月实现单轨运行。

物资供应系统在ERP中对应的业务模块为MRO(Material Repair Operation),由MM(物料管理)模块和SD(销售与分销)模块组成。根据业务需要,经过后台配置调试,针对石化系统的设备、材料、备品备件等56大类近7万多种物资的采购供应,从需求计划开始,到采购、供应、库存管理、销售、付款等业务全部进入ERP系统进行操作,实现了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共享,提高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程度和管理效率。

基于ERP“三流合一”的MRO供应链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在提高供应链管理绩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使用MRP功能,自动平衡需求计划,提高了需求计划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通过有效应用ERP的信息功能,实现了PM检维修和物料网上领料、网上配送等,既降低了物资供应成本。又方便基层,提高了系统效率;同时通过查询分析功能,使之成为物资供应部门强化内部绩效考核,加强采购供应过程的监督控制的重要工具。

2 EC和ERP对接,打造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应效率,实现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管理和操作,公司充分利用中石化开发的电子商务(EC)和ERP(SAP)接口程序,将电子商务和ERP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如图2所示)。

基于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建立后,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不足,不仅使供应链上从用户到物装中心乃至供应商各成员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信息传递更快捷。交流与合作更为顺畅,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更为高效、快捷;而且大大减轻了物装中心计划、采购员在EC或SAP中重复录入订单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有效应用基于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物资采购供应的效率大为提高,从用户在ERP中提报需求计划开始,到职能处室在线审批。到物装中心在ERP中自动平衡需求计划后下达采购计划,经接口程序自动传输到电子商务网上进行询比价,生成采购合同后。再通过接口程序下载到ERP中,生成采购合同并打印出文本合同,一切均可在线完成,使得物资采购供应的周期大为缩短。由于ERP和EC接口程序的成功应用,使得网上比价采购更为方便和快捷,大大提高了上网采购率。结合网上竞价采购等方式,使采购行为更加规范和透明,为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施效果

基于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表现在:

1 通过加强管理和考核,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率由最初的不足40%提高到85%以上,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2 通过加强供应商动态评估,供应商结构得到优化,供应商的结构合理率由最初的60%提升到80%以上。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主力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地位得到重视和提高,有效避免了物资采购供应的短期行为,降低了物资采购供应在质量、交货期、价格和合同等方面的风险。

3 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将供应商纳入供应与生产建设体系,有效避免了生产与供应的脱节。

4 确保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畅,提高了供应链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同步性。

篇2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企业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更加紧密和频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高等速度在世界各国之间传播。自从我国加入了WTO,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出现在我国,我国企业不仅要与国内企业进行竞争,利用有限的资源,还要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不能仅仅依靠单打独斗,这样是难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换言之,企业不仅要依靠内部的纵向管理,还要加强横向管理,与同行企业进行友好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共享资源,成为利益同盟,实现共同发展。基于这种背景,供应链一体化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供应链一体化对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企业物流管理也是如此。本文重点研究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供应链一体化和物流管理概述

不管哪个国家,要想使经济建设获得稳定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物流。所谓物流,就是为了满足产品最终端的要求而实施的从产地向消费地移动的所有活动,旨在转移商品,将其顺利送达到消费者手中,使企业获得利润,使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现代物流的范畴更加广泛,不仅仅指商品流通,还包括人才、信息、资金等相关要素在内,是一个庞大的物流网络。另外,企业从购买原材料开始,一直到将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物流活动始终贯穿始终。由此可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物流。目前,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这些年来,由于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跨国公司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开放,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使得我们迈入了供应链一体化的时代。一个企业从生产产品开始,一直到销售环节,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其中的各个环节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供应链。其中,物流对产品供应链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三、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形成的影响

供应链一体化将企业所有活动联结在一起,其对物流管理也形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提升物流管理效率。21世纪的市场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必须第一时间响应市场需求,保持敏锐的感受力,这样才能使企业物流活动降低运行成本,防范资源浪费和闲置。实现供应链一体化之后,企业通过上下游的各种信息,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制定精细、灵活的物流管理标准,进而加快物流管理速度,使产品在最短时间内送至消费者手中。

2.使物流管理体系更加顺畅。供应链一体化着眼于最终的需求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实施各种物流活动。企业建立的产品供应保障系统,与上下游市场企业供应链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物流活动必须兼顾到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制造、采购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才能构建起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品供求关系越来越强烈,上下游企业必须通过资源和要素交换才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然后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这个角度而言,供应链一体化使得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更加顺畅,上下游企业密切交流市场需求信息,使物流活动更叫高效地开展。

3督促企业提升物流服务质量。要想促使供应链一体化更加顺畅的开展,企业必须重塑服务理念,在各个环节都提升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能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比如在采购原材料环节,企业,企业要与材料供应商打好关系,选择优质供应商,才能降低采购成本,避免资金浪费。同时,供应链一体化的实施还要求企业在物流管理各个环节提升技术含量,这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事实上,供应链一体化就是高科技的产物,物流管理是供应链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必然要增加技术含量,方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四、供应链一体化时代加强物流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要处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相关要素,其管理特点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渠道关系变得更加战略化,有关联的企业处于同一个战盟中,再加上科学技术在物流管理活动中的地位更加明显,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商不断崛起,企业物流活动必须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方能提升管理水平。具体而言,供应链一体化时代加强物流管理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整合物流体系。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供应链一体化最大的价值就是高速度和高效率,就是在最短时间内将产品送到最终客户端手中。物流管理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对当前的物流体系进行有效整合,搞清楚当前物流管理活动的所有节点和细节,并对各个节点和细节自身的价值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权衡。物流管理质量与这些节点的速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哪个节点出现了纰漏,很可能影响整个供应链活动,这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节点越多越好,或者说节点越少越好,节点的数量与其自身作用与价值的发挥程度息息相关,只有让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匹配值实现最大化,才能使整个供应链顺利运转。企业对物流管理体系进行有机整合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删减一些没有必要的节点,对一些多余环节进行简化,还要重塑业务流程,从而使整个物流体系变得更加透明和清晰,使物流管理节奏更加有规律,进而提升物流信息传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企业还要对物流管理中的关键性节点进行确定,对其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保障整个物流体系能高效运转,而且层次分明。

2.加强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背景下,虽然每个企业的物流信息都非常重要,能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对物流管理活动影响最大,价值最大的信息依旧是终端信息。企业必须了解终端消费者的信息,这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的质量。就终端消费者的信息而言,虽然获得他们的信息在当前技术背景下已经不是非常困难,但是对整个物流体系而言,终端消费者的信息是各方信息交互和共享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而言,要想提升物流管理质量,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而要加强信息共享与交互,就要加强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可以通过QQ、微信等即时社交工具及时交换信息,提高信息交流质量,使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能及时知晓彼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提高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效率。另外,我们都知道现代物流信息绝不仅仅只是物流商品信息,还包括企业物流能力、服务水平、物流信誉等项目。比如以市场上最普通的商品物流为例,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某种商品后,都需要物流公司将该产品送到自己手中,这个运输过程一般要经历一天以上的时间。如果消费者要想知道自己商品的在途情况,就要通过快递单号查询物流信息,这个信息对消费者而言十分关键,要提升消费者对这种物流信息的满意度,就必须加强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利用GPS、GIS、GPS、蓝牙技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等先进的物流追踪技术,使消费者及时了解自己产品的运输情况,进而提升对整个物流管理活动的满意度。

3.培养供应链人才。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活动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从事物流管理活动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提升物流管理活动质量,企业要加大供应链人才培养,为这项活动注入新的活力。首先,企业要加强人才需求规划。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感受到“长期人才规划”已经不太适应当前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有鉴于此,企业要制定更加便捷的短期规划人才需求方案,要结合对风险的系统评估来明确即时需求策略,使企业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拔出能在短期内上岗的人才。其次,企业要加强人才盘点,根据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明确各岗位人员的任职条件,并将各岗位的任职条件向全体员工公开,以便每一个员工能够及时了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自己今后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岗位。再通过各种渠道公开招聘信息,比如通过微博、微信、招聘网站等,让所有愿意参加应聘的人员报名登记,然后对所有报名应聘的人员,从任职资格要求的学历、专业(技术)等级、工作经历、年龄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审查,以确定符合应聘条件的人员。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人才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技术,还要掌握供应链知识,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处理各项物流活动。

五、结语

供应链一体化是时代的产物,旨在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传统企业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通常离客户比较远,无法及时把握客户的需求,而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能使客户管理内涵得到拓展,所有物流活动在一条供应链中展开,使客户的需求能得到及时响应,使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物流服务。总之,在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实施物流管理是大势所趋,使得企业不断探索,以此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彦婷.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崔鹏飞.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10).

[3]王娜.现代物流之领军价值——浅析现代物流的发展脉络和前景[J].中国包装工业,2012(7).

[4]李蓬实.曹牧.傅亮.浅析国外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J].物流技术,2012(3).

[5]刘继鹏.董国庆.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篇3

关键词: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条

物流管理中供应链的整合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不仅对扩大物流业的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有辅助作用,还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我国物流业发展由于受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影响,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更要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的整合,只有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开拓创新,才能确保物流行业稳步、向上的发展。

1.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的作用

1.1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保证商品流通顺畅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物流企业的高效运转。所以在企业的基础配套设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企业内部的各项设施符合市场需要的标准,企业才能稳定的、高效的运行,才能保证商品流通的速率。其次,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市场的现状做出准确的分析,紧紧地抓住经济命脉,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回馈客户。最后,物流企业还要不断的自我突破,迎接更多的挑战,多从西方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中吸取精华,不被传统物流理念所束缚,业务类型逐渐转向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加强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做准备,使企业发展更大更强。

1.2供应链一体化是物流管理发展的必然需求

第一,货物的管理对物流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进一步实现原材料向成品的科学化、全面化的管理过渡。这对于企业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一目标是非常有利的。第二,企业对物流企业资金、科技、人才的投入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同行之间多进行交流与合作,以便促进供应链的整合与物流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综上所述,物流企业只有保证供应链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在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需求时才能有效的满足,企业的经营策略根据经营模式的转变及时制定更新,确保商品货物的流通和安全。

2.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的加速,各种新兴产业星罗棋布般的在我国广阔的天空中出现,其中物流企业就是新兴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交往日益密切,而物流企业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物流企业的发展应该受到国家的重视,这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分不开的。不幸的是,我国的物流水平还是不能与西方的并驾齐驱,仍然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多与世界交流合作对我们是有帮助的,要实现物流企业的全面发展,应在企业内部推行供应链整合的实施,避免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保证物流管理策略的高效实施。

正确的物流管理战略是一个优秀物流企业发展支柱。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整体以及发展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近几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物流企业的规模也日渐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由于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切不可掉以轻心,盲目自大。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认真分析和总结对市场的各项需求,逐步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减少财政负担,降低生产管理的成本,并且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将物流管理朝着自动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供应链一体化的实施,会使企业的经营规模有进一步的扩展,并且加强企业运作水平,从而将我国物流行业的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

3.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时的改革方向

3.1满足市场各项需求,不断密切行业关系

首先,管理者要时刻掌握当前经济的命脉,根据市场的最新需求进行物流活动的调度和分配,对物流企业供应链的整合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的制造、采买、销售是环环相扣的,所以要保证他们之间的科学连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确保在市场上价格优势的形成。其次,企业相互之间要多交流合作,努力实现科学化分工、公平化合作、交流中进步的行业关系。不管是发展缓慢的小型物流企业,还是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物流企业,都要积极打破无形障碍,建立市场间的有效合作关系,确保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流通等一系列过程在规定时间能有效完成。可想而知,物流行业间的交流协作对中国物流业水平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各个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以供应链整合为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应该多进行市场任务的交流合作。

3.2建立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的正确协作对物流企业供应链整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物流,对企业利润的增收是有力而无一害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这和第三方物流能够正确、及时的掌握住市场物流行业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再经过外包的拓展形式,积极调整经营方案,以供应链的一体化带领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体化,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减少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能满足市场变化无穷的各种需求。

3.3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对物流企业在进行管理是有促进作用的。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物流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供应链一体化制定的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将供应链条的上下级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保证商品采购到分配再到销售环节科学、高效的运行,在运输货物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货物在运输中安全性。此外,信息技术还能促进物流行业间的交流,轻松快捷和他们探讨。企业的管理者们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在线沟通,及时交换意见,可以对当前市场的现状及形势进行讨论,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共同进步。

4.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一体化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供应链一体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意识,针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彦婷.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整合

一、从CRM的发展过程看CRM的局限性

CRM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接触管理”(contractmanagement,CM),即专门收集整理客户与公司联系的信息。90年代初演变成包括电话服务中心与客户资料分析的客户服务(customercare)。此后一些公司又逐渐研发了销售自动化系统(salesforceautomation,SFA)、客户服务系统(customerservice&support,CSS)以及销售现场服务等典型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集成计算机电话集成(computertelephonyintegration,CTI)、呼叫中心技术。从CRM系统的形成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最初CRM只关注核心企业全面外部关系,此后由于企业认识的局限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固化将“客户”简单地理解为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然而随着供应链的出现,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最终用户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企业的“价值链”之中,核心企业不仅要处理来自最终用户的信息,更要分析来自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信息,这些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企业的行为和最终成效。

由此可见,传统的CRM(见图1)在提高企业收益,提高所在供应链的效率方面,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来克服这一缺陷,如何更有效率地把CRM这个管理上的伟大成就应用到供应链上呢?这就需要对CRM进行改进,把服务对象由最终消费者进行向前的延伸,结合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拓展CRM的概念。

图1传统的CRM流程简图

二、CRM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的必要性

供应链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结合,使供应链管理思想由以前的“推式”转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也就是更加重视客户。也就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透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有效益地为顾客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对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生产过程到销售网络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对企业实体、信息及资金的双向流动进行管理;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

同时两者的结合实现了企业间相互信任,保证信息高质量、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使各企业同步协调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具有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顾客个性化。SCM集成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配送优势、响应优势、成本优势,通过建立与他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流安全顺畅流动。供应链管理系统与CRM的整合实现整体优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提供个性化、高价值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信任与顾客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促进CRM成功,使顾客、企业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者的整合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整合过程

把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整合之后,得到如下的概念模型图(见图2)

图2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概念图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与客户管理整合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营销和供应链的调查。企业要了解他们客户价值的主导者、客户需求、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供应链设施和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之间的连接点和切断点。:

(2)决定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根据企业的财政目标,企业决定一体化管理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要注意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目的。

(3)分析和确认差异。这里,企业要分清分析目标和调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然后确认他们的强点和弱点。

(4)确切的阐述整合战略。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企业将决定怎么接近一体化管理,即决定实行方案。企业要决定他们用什么方法来追求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考虑一体化带来的效益。

(5)计划初步一体化和培训。根据一体化管理战略,企业可以确定实行战略的初步计划。初步计划围绕从系统一体化到新库存计划系统,而且为了一体化管理初步的成功,培训是非常关键的要素。

(6)决定实施顺序。企业要重视初步一体化,而且要建立逻辑的初步一体化顺序。

(7)设立评估指标。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这个过程影响到整个一体化过程。如果企业实行不合理的评估指标的话,投资将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设立评估指标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且需要不断地改善。

(8)跟踪结果和修正目标。企业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评价计划实施结果。这种标准或者建立在企业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或者是竞争者的绩效水平或者两者皆有。根据实行的结果,企业可以再建立自己的目标。

四、小结

供应链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融合,在很大程度实现了供应链以及企业的透明化。单方面来讲,客户关系管理是专注于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方面,在这方面会更全面、更进一步。同时它的运作可以完善供应链管理流程。CRM正是通过管理与客户间的互动,努力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从这个角度也是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种提升,并实现最终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刚.影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分析.情报杂志,2003.39-41.

篇5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管理

1 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企业物流管理的使命是计划和协调所有活动,以便在达到期望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因此,物流管理必须作为连接市场和供应的基础。从原料管理到最终产品送货,物流深深渗透到企业中。从下图可以说明这点:

从系统的视角出发,物流管理它要求协调物流和信息流以扩充市场,也要求企业跨过供应商直接进行操作。与传统企业所遇到的典型问题相比,现代企业要想达成横向一体化的目标,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定位策略。举例说明,多年来营销和制造在企业中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单独存在。制造重视效率:大规模生产、较少的组织结构变化和产品标准化。而营销重视的则是:由多样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包括服务品质和多样化的产品。最好的状况也只能是两者并存,最坏的状况就是两者的矛盾难以调和。在当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营销被广泛地接受了,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制造和营销活动再各自为政,就无助于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并付诸实施。具体地说,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了新的内涵,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因此,从本质上讲, 物流管理就是一体化的概念,这一概念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审视企业。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后勤学管理。后勤学首先使用在军事方面。二战以后,美国公司为了高效地管理材料采购、储藏、交通和设施地点规划,首先将后勤学引进工业领域。在面临今天全球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重新审核进入和流出的供应渠道,以及相应的操作价值和管理策略。有多方面的原因促使企业投资改进供应链管理。高效管理供应网络是对全球市场的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反应的前提。

依照传统思想,大多数企业把自身看作一个独立整体,认为必须同其他企业竞争才能生存。这多是受到达尔文“适者生存”概念的影响,然而,如果因竞争反而导致相互间不可预见的合作,那么该理论就不攻自破了?这里因有一个不同的理论,即供应链一体化。

2 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必须认识到供应链的概念不仅是“物流”的简单扩展。物流管理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最优化,而供应链管理则认为仅仅实现内部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下图说明了一体化是如何逐步达成的。

第一阶段,各商业职能如制造、采购等彼此间是孤立的,它们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例如,为了优化制造成本,制造部门在长期生产运作上下功夫,不考虑是否增加库存,不关心库存空间的需求状况,更不在意对运作资金的影响。 第二阶段,企业认识到了相关功能间最为基本的一体化要求,如配送和物料管理或采购和实物控制。很自然的,第三阶段就是要建立和执行端到端的计划框架。第四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是第三阶段的进一步扩充。在这一步协调好上游至供应商和下游至消费者的关系。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3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伴随供应链竞争时代的来临,出现了很多指导管理者的理论。总结起来,就是“4R”――快速响应(Responsiveness)、可靠性(Reliability)、弹性(Resilience)和互相关系(Reliationsships)。

快速响应:在这个要求“及时制”的世界,能以较短的时间窗响应客户需求是企业一项重要能力。为了企业必须以需求推动生产而不是依靠预测进行生产,及应依靠敏捷来进行交易。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的就不只是公司自身,而是整个供应链。

可靠性:提高物流可靠性的要点之一是提高供应链可视性。设法令供应链更开放,使端到端一路清晰可视。

弹性:当今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多变。商业和经济环境既不确定又不连续。结果是,供应链容易中断,商业的连续性受到威胁。以往,供应链的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是成本最小化或服务最优,现在则是“弹性”。弹性具有更好应对不确定环境的能力。富有弹性的供应链有许多特征,其中最主要是在它最易受到伤害的地方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互关系:竞争优势可以来自一种双赢的模式,既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相互之间的依存度越高,竞争者就越无法打破它们的链条。

快速响应、可靠性、弹性、互相关系的四个理论为成功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基础。

4 优化的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销售分销与运输、批发商、零售商、仓储和客户服务等,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一步到位的全业务过程。这需要在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都选择最优秀的公司并与之合伙,还需要建立新的商业系统和流程以使得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更为有效。在公司的内部供应链关系被理顺后,被调查的公司将迅速与关键顾客和供应商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建立供应链和物流等方面的评估体系,对服务与质量进行评价。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计划与策略。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将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进行协调、集成。比如在企业内部,采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管理)等强调各部门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企业外部,采用外包制并减少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并与它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将顾客需求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内部,采用柔性制造系统(FMS),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全部目的在于,保证供应链成本增幅较小的,同时,按客户要求提供服务。以市场制定物流战略,要能够用持久的、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实现“服务完美度”。

只有事先确定好标准,才能有效地控制服务绩效。从根本上讲,服务标准只有一个,就是100%满足客户期望。为此供应商需要清楚、客观地理解客户需求,同时要使客户期望的服务形象化。也就是说,供应商所愿提供、所能提供的服务应与客户期望完全匹配。

由客户指定的标准最为有效。因此需要进行客户调查和竞争性标杆研究,以便设计出每一种市场细分的客户服务标准。某些重要领域必需制定标准:订单周期、库存可得性、订单规模限制、订单便捷性、送货频率、送货可靠性、文档质量、索赔程序、订单完美性、技术支持、订单状态信息。每一项标准都可定量衡量客户需求。不仅如此,它们也都用于与竞争性绩效比较。

5 对未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者的启示

要成为成功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应具备管理技能。下表列举了管理者对7种商业转变所应具备的技能。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代表性的技能,但它也充分说明,在信息系统和变革管理等领域,企业建立正规的教育和培训已经势在必行。因为这些技能不是仅仅依靠经验和自身慢慢地融会贯通就可以获取的,而必须通过适当的管理教育项目的培训才能牢固掌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企业运营

引言

供应链管理理论进入我国时间较短,我国针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供应链管理思想着重整体供应链的效率与经济效益,关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以便让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可以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化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快速的走进国际市场。

1.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为供应、计划、物流以及需求[1]。供应链管理的指标思想是兼顾同步化与集成化的生产计划,同时以各项技术作为支撑,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围绕供应、生产作用、物流等环节的需求来实施。供应链管理包含着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至用户的产品与相关信息。开展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用户体验,降低整体交易成本,并且在最大程度的优化上述两个目标的平衡。

2.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2.1互相信任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供应链管理跨越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将各个主体连接起来,需要树立其合作互助的精神[2]。企业要在明确自身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掌握自身的核心优势,与其他企业展开积极的合作,一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让企业合作方之间能够形成充分的信任,建立其信息共享与传递机制,一同克服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所导致的供应链企业信息闭塞的问题,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在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上得到共享,一同联合挑战市场上的竞争者,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扩大挑选范围来选择合适的合作搭档,并且就合作过程中的各项明细进行协议化处理,最大程度避免相关商业纠纷。所选择的合作搭档应该拥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能力,拥有与自身相同的企业价值观与战略理念。

2.2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需要拥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信息技术就是现代化管理方式的技术基础。当前供应链管理的载体已经成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网络系统,甚至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实施。要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使用企业资源计划软件[3]。企业资源计划即为ERP软件,其能够平衡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给企业提供多种计划方案。使用ERP软件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员工、客户开展无限制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并且能够随时随地查阅相关信息来做出商业决策。ERP能够优化客户服务,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另外还可以针对ERP软件进行优化,可以通过与即时化管理结合、融入供应链管理内容等方式来对ERP软件进行优化。

2.3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强化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强化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就是要培养一批能够熟悉供应链管理运作流程,拥有探索精神的管理人员。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企业等应该加强联系,充分发挥其在理论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优势,一同推动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2)落实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基于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管理应该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避免利益相关者涉及其中。减少供应链管理重复工作,实现供应链综合功能的优化[4]。

2.4重新优化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

企业通过审查核对自身的核心业务与企业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正确意识到自己的核心业务时就能够全身心的集中精力来投入核心业务的开展,将非核心业务交由供应链管理的其他主体完成。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应该重新优化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使得业务流程更加合理化,增加流程管理中员工的自主决策权力。为了满足业务流程重建的需要企业还可以重新建立组织结构,将组织结构转变为便于员工相互沟通、交流,能够最大程度释放员工天性与创造力的网络结构,进而提升企业业务流程运作的效率,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5利用IT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

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应用IT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捕捉、处理、分享信息的能力,并且利用IT技术还能够实现优化组织内外流程的效用,对于全面提升企业供应链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还可以使用供应链管理软件、电子应用软件、数据库、大数据技术等来优化供应链流程,实现供应链的沟通,进而全面提升供应链的敏感性与敏捷度[6]。

3. 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方式,其传遍了传统模式下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倾向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强调优化客户服务体验,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创造出最大的客户价值。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企业提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孙剑.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48-51.

[2] 朱庆华.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02):83-87.

[3] 林涛.福建服装外贸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构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11):137-141.

[4] 缪朝炜 , 伍晓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与绩效检验[J].经济管理, 2009, (02):174-180.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 重组

一、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构成的电子网络环境下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从商务活动的角度分析,最完整、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电子商务开展的前提条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理论与实务的人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系列化、系统化电子工具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以商品贸易为中心的各种经济活动是电子商务的对象。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是商品生产供需关系的形象表达。

而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充分发展,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企业内部和相关企业的各个方面的管理。

二、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分析

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Arthur Anderson公司对互联网顾客的调查,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运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电子商务实践中,供应链经常被忽视或者未能很好地得到管理,结果导致许多公司由于较差的供应链管理业绩而失去顾客甚至倒闭。亚马逊公司就曾为其物流不畅付出过高昂的代价。从根本上说,缺少了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整也不可能实施。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新特点。(1)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其表现为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及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它使供应链具有了新的特点。(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结果是高效率。它可以扩大供应链管理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供应链管理中的差错等。(3)智能化。在供应链管理自动化的进程中,智能化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个新特点。(4)柔性化。柔性化本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这就要求根据客户需求的多样性,灵活制定和实施供应链管理。(5)运作模式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转化成利润、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了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管理进入了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因而企业的供应链逐渐由“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运作。(6)横向一体化与联盟化。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的“纵向一体化”逐渐向“横向一体化”转变,使企业利用外部整个社会的资源来快速相应市场,而企业本身只做核心的业务,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紧密合作。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供应链联盟正在蓬勃兴起,它正在逐步替代企业集团和战略联盟的位置。

电子商务促使供应链重组。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出新特点,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促进作用和企业对重组效益的追求,迫使企业采取提高竞争力的新方法――对原有供应链进行重组。(1)业务流程重组(BPR)理论已经成为一个泛化的概念,一方面,它包括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另一方面,它不仅适用于企业内部,同样适用于企业之间。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与生存方式的首要途径。(2)与以往的市场竞争特点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品种数飞速膨胀;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面临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迫使企业进行供应链重组,以适应客户的需求。(3)电子商务的应用促使供应链重组。电子商务模式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不足,它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起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大增加,信息流速加快,企业之间为保持业务过程的一致性和协同化运作,就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可以认为,供应链流程重组,是电子商务推动业务流程从企业内部流程重组向企业外部流程重组发展的结果。(4)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重组的效益。通过供应链的重组,可获得更加精细、敏捷、柔性的企业竞争优势,给整个供应链带来巨大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改进决策;提高市场地位;时间压缩;柔性提高;减少浪费;利润增加。供应链重组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供应链重组成为必然选择,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竞争。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重组实施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重组的实施原则:重点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正确应用信息技术;最高领导层的参与和重视至关重要。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重组的实施步骤:成功实施供应链重组,可以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流程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竞争潜力。(1)从整体上把握供应链的重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工作流程设计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部门重组,而且要把流程的工作特征考虑到相关企业中去;(2)分析和评价现行供应链管理,为将来的重组找到一个“比较”的基准;(3)确定关键的供应链重组项目;(4)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5)设计和建立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供应链管理的原型系统;(6)取得合作伙伴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允许有个先后顺序,但是应该着重做好具有重要关系企业的协调工作,首先得到它们的配合,否则供应链的整体协调就难以保证。

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重组中主管人员的培训:加强主管人员的培训,其目的是要提高组织中各级主管人员的素质、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适应由于供应链重组带来的新的挑战和要求,从而保证供应链的重组能够顺利进行。

持续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供应链自身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的内外部危机都时常存在,需要对供应链管理不断加以完善。(1)降低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牛鞭效应”引起的不确定性和物流供应时间延迟累积效应导致的交货期的不确定性。(2)及时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外部危机处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保障,当供应链合作伙伴遇到危机时,就会对供应链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来自外部的危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内部危机处理:内部危机指的是源于合作伙伴内部的危机,主要是指供应链联络人员的突然变化和对要求和目的的误解,对于这两个问题,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致力于各方完全有效的合作关系向良性方向的发展,而不是用来要求加快交货速度和争论价格或者催交订单和发票。为了解决关系发展中出现的危机,一方面要花时间来维护如前所提到的关系,另一方面大部分时间能用来增加价值,这样供应链管理的成果就可以得到各节点企业认同,从而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

四、结论

本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重组进行了研究,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又使得供应链管理从“推式”向“拉式”转变,其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也向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体系转变。为了实现电子商务和实施供应链重组,企业需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在实施供应链重组时,应该重视人的培训及观念的转变,克服供应链管理过程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解决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内外部危机,通过合适的手段,把危机变为机遇,从而持续加强供应链管理。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华.电子商务物流与电子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22..

篇8

【关键词】 电力物资 现代化 供应链 管理 思路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已逐步引入到电力企业经营的各项领域,众所周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管理则是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保证。在产品成本中,物资消耗费用一般要占65%~70%,有的甚至高达80%左右,所以物资管理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到施工的工程质量,同时,加强物资管理,对于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供应链概述

讲到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理念,首先我们要阐述一下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主要具有: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等特征。

供应链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的同盟国军队对后勤保障的研究,60年代被商业和运输业逐步发展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在1982由Oliver& Webber所提出,1985年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明确为“供应链”。从拓扑结构来看,供应链是一个由自主或半自主的企业实体构成的网络,这些实体包括一些子公司、制造厂、仓库、外部供应商、运输公司、配送中心、零售商和用户。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始于原材料的供应商,止于最终用户。目标:总成本最小化、总库存成本最小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质量最优化。

供应链管理就是企业之间的商务活动管理与企业内部商业流程的一体化管理。通俗的讲:就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形成一个能实现多赢的网链。好的物资管理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融合。

供应链管理中几个经常应用的管理模式如JIT采购:又称为准时化采购,是Just In Time的简写,核心思想是:把合适数量、合适质量的物品、在合适的时间供应到合适的地点。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MRP计划又称物料需求计划,是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的简写,是以物料计划人员或存货管理人员为核心的物料需求计划体系,主要用于非独立性需求(相关性需求)性质的库存控制。MRP通用计算公式:净需求=毛需求+已分配量+安全库存-计划在途-实际在途-可用库存。

我们为什么要掌握这门知识?物资管理是个专业,是门学问,1997年全球有180所大学设有物资(物流)专业。我国主要是从1993年开始重视,2009年已有103所大学设有相关专业,SCM专业全球第一在MIT大学。大家所说的戴尔好、丰田好,好在哪?一是好在技术、二是好在生产线、三是好在服务,其中生产线精准的运转和良好的服务关键就在于其供应链管理(SCM)的精彩。同时基于以下理由,所以我们要重视及掌握这门知识。第一,“如同金融战争、货币战争一样,供应链战争早已打响,没有高瞻远瞩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再强大的组织、再强势的企业都无法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法宝、决胜商场的秘诀——供应链管理;企业赚钱的基础——采购管理;企业成长的生命——流程管理。第三,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管理的竞争(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5年9月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大会上讲话)。第四,企业生存三句话:买得贱、卖得贵、中间环节不浪费。第五,统计数据:采购每节省1%,利润提升10%~20%。

二、电力物资的现代化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思路

为做好电力物资的现代化管理工作,共同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企业物资管理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下面探讨一下电力物资的现代化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思路。

1、树立全过程跟踪服务理念,通过实现集约、规范、高效的物资管理,达到质量、成本和效率的综合效益最佳

推进物资“一体化”管理,构建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加强物资管理制度和流程建设,统一公司物资管理规范,通过统一的计划、策略、管理,发挥集中采购优势,开展公司的集中采购,通过统一的定额、标准、策略,实现快速配送服务,提升规模效益,降低库存成本,通过统一的定额、标准、策略,实现快速配送服务,提升规模效益,降低库存成本,全面建设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对企业全程物资管理的链条进行梳理,明确近阶段供应链核心业务流程有5个方面:计划及需求预测;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履约及品质控制;仓储配送;逆向物流。其中第二与第三是面向供应商,第一和第四是面对用户的核心业务方面。

在五个业务方面中,需求预测管理是全流程的主要及关键部分,预测管理始终遵循“加强预测、提前介入”的原则。需求预测结果是采购策略以及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将需求计划工作界面前移,提前介入计划和设计阶段,做好需求预测和计划的管理,提前准备,缩短实际需求和响应时间,合理制订采购策略和物资仓储定额,降低采购成本。

2、应用供应链管理新思路,从传统的纵向管理转变成横向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篇9

供应链管理是北美的物流战略特点。供应链管理是指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从产品的供应到最终消费,是物流管理的最高境界。其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各个环节的高效协同工作,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同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在北美,目前尽管不同厂商因所处的行业部门不同、规模不同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程度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但总的趋向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业已形成的内部一体化逐步向90年代以来的外部一体化演化,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以美国为例,进入90年代以来,近70%的企业将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或与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与合作来加以运作,只有30%的企业实行物流自营,且主要采用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的形式。

(一)内部供应链组织的一体化

1.集中一体化

以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通常采取集中生产、整合物流战略来巩固自己的竞争地位。以世界最大的甲醇生产商——Mehanex公司(总部在温哥华)为例,该公司在世界范围的几个生产枢纽进行集中的大量生产并以一体化的方式实行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产品交付的供应链管理,成功地以低库存水平实现了产品的高效交付,从而以低成本、一流服务赢得了竞争优势。

2.跨业务单位的内部供应链一体化

将分散在不同组织部门的物流活动整合为一个部门加以运作管理,是跨业务单位内部供应链一体化的实质。化工公司Acro以前将物流活动分散设置在不同组织部门,通过将世界范围的采购、原材料供应、生产计划、顾客支持与物流服务的供应链责任交给一个组织,并由其重新设计物流过程后,不仅大大节省了流动资金,而且还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产品的高效交付。

3.开发内部的水平组织或跨职能组织

开创水平组织着眼的是业务过程而不是职能。组织设置是按照业务过程或工作流进行,不再按任务或职能划分,以实现跨任务协作、以顾客为中心,同时又发挥专家职能的专业化优势。水平组织没有“过程队”,通常由采办、制造、营销、财务、分销等专家组成。Kraft食品公司采用的正是这一模式,开创了跨职能的由制造、采办、质量、工程技术、分销等专家组成的制造、物流、营销三个“连锁”队伍,负责主要产品的生产、交付业绩。

4.建立物流服务部

内部的物流服务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负责成本,并向内部的服务对象索取费用。内部服务部门与内部客户磋商一份服务协议,规定服务水平。物流部门可为外部顾客提供服务,内部顾客也可以任选外部供应商提供服务。内部的物流部门必须在成本和服务方面具有竞争力,并且内部顾客也不再享有免费或低价服务。休斯顿照明电力公司(HoustonLightingandPower)、Shell服务公司均执行了这一战略。

(二)建立独立物流子公司

该模式是指把公司或企业的物流管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分离出来,由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经营。1995年,BellCanada公司就是通过建立独立物流子公司(Progistix-Solutions),向核心经营部门或外部顾客提供库存管理、订单处理、仓储、运输、退货处理以及供应链咨询等服务。Progistix成立2年后,就将BellCanada的物流成本降低了30%。

(三)外部供应链一体化

1.外包物流

物流外包是指从外部购买物流服务,而不是自己从事物流业务或建立子公司。像其他结构变更一样,物流外包也是战略再造的结果。据估计,美国外包物流产值从1992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的400亿美元,到2000年可达到约800亿美元。RyderLogistics,TNTLogistics以及MenloLogistics都是典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即使曾经出于安全性、高质量的考虑,由自己运输货物的化工业,也采用了第三方物流。DowChemical与MenloLogistics签署了第三方合同,将所有的Dow的货物交给MenloLogistics承运。Dow从Menlo经营的广泛的、计算机化的分销跟踪系统中深受其益。

2.战略联盟与合作

核心企业打破了供应链伙伴之间传统的交易关系,积极寻求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等供应链外部参与者的合作或联盟,以广泛的团队,通过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享信息、共同完成长期目标,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和供应链总利润的最大化。三菱汽车制造商便与GATXLogistics缔结了战略联盟。通过与三菱公司的信息共享,即使在冬天恶劣的天气下,GATXLogistics仍能保证三菱装配线连续不断的运转。GATXLogistics还在三菱的中西部供应商附近建起了三个交叉过载(将商品经过分类、简单加工和拣选后直接装车),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一年大约为三菱公司节省了100万美元。

世界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以“天天平价”取得了年增长率高达25%的骄人战绩,也离不开与供应商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

二、北美物流战略的外部成因

(一)北美的地理、经济环境刺激了北美物流的发展

北美是现代资本主义的重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大自由贸易区之一,加之北美各国国土面积广、生产规模大、资源与生产分布不均衡以及产品的商业性强,大大刺激了北美物流的发展。

(二)微处理器的商业化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一体化物流提供了支撑

80年代以来,新的信息技术与微处理器的发展齐头并进。微处理器的商业化以及分布式数据处理取代了主机交易计算。在绝大多数企业中,新分布式的大功率微机十分充裕。低成本的硬件结合先进的软件,提供了按用户级完成绝大多数交易、性能控制以及决策支持信息的计算能力。企业可以利用计算资源把从采购,到制造再到制成品配送的综合过程作为整个物流来进行管理。关联数据库的使用以及新一代更强大的、费用更低的硬件技术,结合开放式的系统结构,为取得空前水平的物流表现并刺激物流创新提供了信息基础。同时,EDI、低成本和高度可携带的个人电脑、人工智能、条形码和扫描仪、无线电频率和卫星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日本的成功经验唤醒了北美的物流战略再造

在美国,长期以来,企业采用的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该战略是有效的,但是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纵向一体化”战略已逐渐显示出诸多薄弱性,如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机会,企业投资负担重,不得不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面临不同领域的众多竞争对手,纵向发展的市场风险大,难以获得期望利润等。

在日本,企业发展更多采用的是“横向一体化”战略。日本企业通过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大大提高了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并赢得了产品在成本、质量、上市时间诸多方面的竞争优势。美国的A.T.Kearney咨询公司把美国企业普遍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视为汽车等制造业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80年代后期,美国意识到,必须夺回在制造业上的优势,才能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1999年,美国国会提出了要为国防部拟定一个同时能够体现工业界利益的较长期的制造技术规划。由受托的里海大学带领的国防部、工业界、学术界代表及100多家公司组成的联合研究组最终撰写了一份“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报告。报告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等供应链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变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供应链管理在美国企业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

(四)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崛起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美国对市场进入、经营线路、费率等运输管制的解除及运输经纪人的出现,运输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承运人和货主之间原有的买卖关系被打破。随后,加拿大也解除了运输管制。运输企业纷纷作为客户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事运营,不再是单纯提供运输的“车轮”公司,他们积极为用户设计、创新物流服务项目,迅速成长为提供多功能服务的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与加拿大两国贸易量的迅猛发展,一则造就了一批第三方物流公司,二则使得具有规模经济、专业化优势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货主放弃物流自营,将物流业务实行外包并促进了货主在更广泛领域里实行供应链管理。

(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铺平了北美一体化物流战略的发展道路

随着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全面生效,美国在与加拿大长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又与墨西哥加强合作,排除了关税壁垒及缩小了投资限制等其他壁垒,为构筑北美一体化战略铺平了道路。跨国公司的纷纷成立客观上要求加强供应链管理,以提高物流效率和获利能力。

(六)零售商渠道地位的变迁,引发了需求拉动型的供应链管理

尽管长期以来北美经济趋向消费驱动性,广告力度很大,但制造商仍然采取的是通过分销渠道将其产品推销给零售商的经营战略。随着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和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渠道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产品在供应链的流动方式转由大型零售商决定,需求拉动型的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

三、物流战略演化的内部成因

(一)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

部门间利益冲突的消除是内部一体化的成因所在。一方面,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采购、运输、配送、储存、包装、定单处理、库存控制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一项要素(活动)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相应地发生变化。如运输越集成,包装越简单,反之,杂货运输对包装要求就很严格。再者,商品储存数量和仓库地点的改变,会影响到运输次数、运输距离甚至运输方式的改变等等。因此,只有对系统各功能破除分项管理,进行统一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物流各项成本间存在交替损益关系。如减少商品储存的数量可以降低储存成本,但由于储存数量减少,在市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同样的需求,势必要频繁进货,增加了运输次数,从而导致运输成本的上升。也就是说,在追求库存合理性时又牺牲了运输的合理性。采用分项物流管理的各个部门追求自身的“最优化”,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优化性,只有通过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把相关的物流成本放在一起考虑,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实现最低总成本物流。

(二)提高物流绩效

提高物流绩效是创建物流子公司的根源。物流子公司作为企业专司物流业务管理的组织部门,通过对物流业务统一指挥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然会加强对物流成本核算,不断提高物流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与此同时,企业多余的物流能力可参与社会经营,避免了物流能力的闲置和浪费。

(三)强化核心竞争力

强化核心竞争力是追逐外部一体化的动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逐渐转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领域。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其内涵十分丰富,反映在技术资源、知识文化、组织与管理系统中。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有的企业具有核心技术能力、核心制造能力,却不具备核心营销能力、核心企业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能力。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或非合同的形式(战略联盟或合作)交由外部组织承担。通过与外部组织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将上述五种核心能力加以整合集成,从而以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

四、中国的企业物流现状

从宏观和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发展一体化物流存在着各种瓶颈,诸如:长期以来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缺乏协作,尚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等等。从微观环境来说,企业物流管理与运作也不容乐观:

(一)物流支离破碎,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低下

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没有将物流看成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被动地接受生产、销售服务。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中国的多数企业在管理机构设置上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就是例证。由于物流活动跨职能、跨部门设置,各部门各自为战,且缺乏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非常低下。以物流总成本为例,根据1997年IMF的数据,美国的占GDP的10.5%,日本的占GDP的11.4%,而中国的却占GDP的16.9%,且中国业内人士估计可能在20%或以上。

(二)信息滞后,物流难以畅通无阻

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且不说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以寻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合理化,参与供应链管理,就连基本的物畅其流也难以做到,更不用说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快速开发出高性能、高可靠性、价格合理的新产品并准确及时地交付给顾客,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进而强化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粗放型经营突出,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面临“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的经营环境,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已经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要求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走集约化道路,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各种贸易壁垒的逐步取消,应该说,中国企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中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依然是“大而全”、“小而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奉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进行物流自营。由于这些部门或专业公司大都围绕着母体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去市场找生意,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时下,还有一些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不顾企业物流管理能力是否具备,不惜斥巨资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也不把物流交由具有比较优势的第三方经营。如此这般“大而全”、“小而全”并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粗放型物流经营,不仅会拖累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更谈不上以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五、对中国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启示

(一)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为实现一体化物流奠定基础

中国企业应加快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需求预测程度,促进信息共享,同时要积极引入和使用网络技术、EDI、人工智能、条形码与POS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从而真正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为一体化物流的实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二)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构筑一体化物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统一管理,通过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至于是否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甚或物流子公司,笔者认为,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业中,将物流交给第三方经营。当然,对于那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如TCL、美的、科龙等,号称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在不需大量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

为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生产性企业应从繁杂的物流活动中解放出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将物流服务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从而以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

(四)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作为小型生产性企业更应走出“小而全”的误区,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五)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在物流法律、法规建设,社会保障,就业机制,物流人才培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为企业实现一体化物流管理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创造有利的硬、软环境,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以满足企业寻求物流外包或战略联盟的需要。

总之,从北美的经验来看,物流战略已从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转变;供应链管理已成为竞争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供应链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离不开有利的环境和先进的信息系统。中国的企业应当积极探索,锐意进取,直面入世后国外竞争对手的强有力挑战,将一体化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纳入到企业总体战略中加以运作,缩小同发达国家企业在物流管理和产品竞争力上的差距,稳定和提高国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DonaldWaters.GlobalLogisticsandDistributionPlanning[M].BocaRaton:CRCPress,1999.

[2]GregoryNStock.EnterpriseLogisticsandSupplyChainStructure:TheRoleofFit[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2000,(18):531-547.

[3]颜光华,李建伟.外购还是自营[J].中国物资流通,2001,(4).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0.21-23.

[5]JamesRStock.StrategicLogisticsManagement[M].Homewood:RichardD.Irwin,INC.1987.192-198.

[6]孟祥茹.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5-20.

[7]王淑云.现代物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92.

篇10

一、现代物流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所谓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指的是集成贸易伙伴的物流活动、战略和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战略,以便于从整体上提升对客户服务的质量并有效地让总成本降低。通过和供应链上贸易伙伴的密切合作获得的竞争优势是对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满足客户的需求是物流的目标,对供应链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一部分是有效的、有益的对来源点到使用点的物资、服务以及有关信息的活动或者存储。由此可以得知,生产单位的需求是物流管理的战略导向,也就是说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在物流一体化理论中,把物流置于在内部获取最大战略优势的资源,而物流运作的一体化则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以便于“虚拟组织”的构建,它打破了渠道的限制,联合所有的核心竞争力,对竞争优势获取的方法将发挥所有的供应渠道去探索。物流一体化和供应链管理的区别能够从下面三点进行解释:

1.可以把对物流运作管理的扩展看做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不仅要求企业对物流活动的优化给予关注,而是对企业所有的职能进行重视,包括需求管理、营销、配送物资、财会等,紧密的对这些活动进行整合,实现物资在计划管理中、订阅、营销、仓储、物流、客户服务、成本和增值服务等各个方面的重大突破。我们都知道对企业的生产和效益最为关键的是成本的管理,物流管理会逐渐的把目标转移为整个企业的JIT和快速响应。但是就这样的企业内部定位来讲,需要企业的管理层以物流管理为基础进行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

2.可以把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延伸看成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包含企业外部存在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业务职能和外部集成格外重视,借助企业和商、客户以及第三方联盟关系重塑的契机,来进一步提升生产率和扩大竞争空间,在其中辅以通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连接整个供应链,把自身企业和贸易往来伙伴看成一个较大的企业,这可以造就全新的提高市场价值的方法。

3.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全新战略传统的物流运作任务是供应链管理在运作方面比较重视的,比如,进一步提高供应链库存的流动,在优化内部功能的过程中和贸易伙伴联合进行,并在整个供应链上提供一个机制,不仅可以不断的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它的略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所在,对企业的外部定位和网络能力的扩大供应链管理极为重要,将使企业形成具有战略联盟性质的渠道,以便于产品和服务可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战略、营销管理和重组业务流程等其内在的联系比较密切。在众多的管理思想、方法等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的基础上产生了供应链管理。但是我们不能理解为这些管理学内容无机的叠加变形成了供应链管理,我们在理解和考察的过程中要从全新的角度进行。

二、加强矿业企业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1.转变高层管理层的关注点作为矿业企业的管理层,特别是管理供应部门的人员,不仅要对物流活动的优化给予关注,还需要对企业的全部职能进行关注,在制定企业的战略计划和建立组织机构的过程中以物流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的联合物流管理、营销、配送物资、财务和物流管理,实现物资在营销、管理、贮存配送、物流管理、客户(生产单位)服务的成本管理和相关衍生服务各个方面的良好突破。

2.建立现代的物流配送网络和企业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对自身所具有强大的仓储能力和配送能力进行利用,积极打造符合矿业企业特点的现代物流业,在大型网络信息平台的帮助下,有效的构建现代物流配送网络,进一步扩大市场得规模,最终实现市场价值。

3.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传统的业务管理流程属于“链条式”,是一环紧接着一环,下一环的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依赖于上一环,现代市场瞬息万变,不能迅速的做出反应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笔者建议改“链条式”为“短平式”,这样可以满足无法预测市场信息的需求,让整个企业的JIT和迅速响应得以实现,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