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精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精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企业大量的历史数据,采用SQL Serve的OLAP技术,建立了供应链数据的挖掘模型,对现库存结构、呆废账和供应周期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现系统提出了二次开发具体目标。
【关键词】数据挖掘 供应链 精细化 大物流
1 前言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5年来,形成了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如生产主计划、备件计划、供应商、供货信息、质检信息和入库、领用信息等。但该系统只是一个顶层数据逐级向下单向透明、注重出入库管理的平台,丰富的历史数据只是偶尔备查,没有把已有庞大的数据转化为知识,从全局上辅助企业决策,使公司在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维护上的巨大投资,只在局部管理上取得了改进,总体成效并不显著。
本文以半成品库供应链为主体,从计划、采购、外协厂商、质检等多维度分析供货周期及库存的相互关系,以减少冗余环节,降低供应链成本;同时对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提出了具体目标。
2 库存结构和供应链分析
我集团的半成品采购,采取多外协厂家的定点生产、每年对价格招标、每月下达采购数量的策略,由外协厂家按照我方提供的设计图纸生产,需要开模或使用专业机具加工,更换厂家有一定的难度。做好供应商的考核和选取,对保质按时完成生产,就显得尤为关键。我用半成品的相关历史数据,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第三范式,建立雪花形数据仓库,在其逻辑结构中,将数据表划分为存储实际数据的事实表;以及存储测评指标的维度表,如供应链上的采购、质检、结账周期、质量符合度等。
2.1 数据准备
以系统后台采用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中自带程序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为挖掘工具。数据准备如下:获取和供应链相关的完整历史数据,从2013年2月到2015年3月的基本信息:批量、计划数、厂家,下达日期、返回数量和日期、质检完成日期和合格数量,点收入库数量和日期,以及非结构化的返回日期要求等数据。剔除了试制新品等异常数据;建立了相应的维度数据库,转换所有的日期为考核的维度,以精确分析供应链周期。
2.2 数据挖掘结果和分析
库存分析:平均月入库为1373万,出库为1399万,库存金额平均为802万,比原库存下降400万以上,比例为34%,逐步消化了存货,有效地降低了半成品库存。
呆废账分析:我们重点对三年(74万元)及五年以上(24万元)无动态的呆账进行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1)BOM表中已经不存在此类备件。
(2)产品设计发生了变更。
(3)对应的产品已经淘汰停产。
(4)配套的产品仅在部分支线上使用,存量过多、过久。
(5)订单变更、采购的半成品不配套,部分出现冗余。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1)全面清理此类半成品,做好外观和质量检测,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报废。
(2)尽可能替换使用、降级使用。
(3)按材质、规格制定改制表,按需对半成品改制,减少呆废料。
(4)除少量必须备件外,多余部分调拨给可能生产此类产品的子分公司待用。
供货期分析:期间平均供货总周期为19.55天;其中外协厂家生产期14.13天,到公司后质检期3.27天,入库2.15天,供货后到发票开具23.73天。在提前期为半个月的采购模式下,数据表明大部分半成品在每月初就基本入库,占用了大量库房,并在当月末转化为财务付款压力。
针对外协厂家大多位于省外,重点分析了供应商区域、数量、重量、采购品种和供货周期的关系,对锻铸件类产品的挖掘结果分析如下:
(1)为减轻库房压力,本省市的外协厂家按需分批次组织运送,期供货周期和质检周期存在人为失真。
(2)外省市供货周期和区域距离成正比。
(3)供货周期与采购的数量和重量无关,表明生产能力和运力现阶段充沛。
(4)质检周期短的供货商,其一次到货率和合格率较高。
3 供应链管理新模式
基于供应周期分析结论1,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外协厂商作为库房,按大数据模式下的机器学习法,自动计算不同外协厂家、不同半成品的提前期,借助第三方物流,由生产流水线上主导产品的需求,决定其配送日期;包装用数量就近选择厂家,第三方质检合格后,直接发到施工现场。为实现此设想,信息系统必须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采集需求和获取外协厂商的生产、库存情况,建设一条敏捷的供应链。系统可做如下改进:
(1)对供应商做出科学考核评价:资质;产品质量(尺寸、外观、表面的目视检查合格率;化学成分等合格率;力学性能参数、内部的超声无损检测缺陷值等)、退货率,降级接收率、及时完成率、交货紧迫性、变更配合度、售后服务等指标进行动态考核。按指标得分高低对外协厂家优胜劣汰,在任务分配时优先向优秀供应商倾斜。
(2)拉伸供应链,把各生产部门、库房、供应商作为一个整体,对内实现数据的全透明,共享主计划、车间旬计划、采购计划,做好内部关键工序的报工和外协厂商的数据采集,使相关人员能从数据流中自动获取到所需数据,实时监控所需半成品,及时协调相关生产;在任务繁重时,对外适度开放采购信息,有利于外协厂家安排生产。
(3)领用定额只获取BOM表中的组装数量,包装用备件可由外协厂商直发施工现场。
(4)多粒度获取半成品需求,多层次规划生产。在销售部门取得合同后,按照交货期汇总其总量,和外协单位的产能对比,做好生产分配和预测;按旬计划汇总需求,精准组织半成品的到货时间。
4 结论
建立数据透明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挖掘数据技术,动态获取需求和产能,借助第三方物流,可以精准地满足生产和施工需求,同时优化控制库存结构,可以减少库存量,降低对流动资金和库房的占用。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实际情况调整采集信息量和透明度,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桂从,姜兆亮,李兆前.协同供应下的库存控制及供应商选择[J].现代制造工程,2007(11).
[2]王晶,唐玲,张在晓.供应商共享POS信息时的信息挖掘策略与方法[J].工业工程,2008(07).
作者简介
张军模(1968-),男,四川省内江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中铁宝桥宝鸡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系统集成。
篇2
(一)中小工业企业定义和中小企业运用互联网现状。本文提到的中小工业企业为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1年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界定,不含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工业企业标准为: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本文研究的云南思特公司即属于此种类型的工业企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截至2012年12月底,受访中小企业中,使用互联网办公的比例为78.5%。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普及率相比计算机普及率还相差较大,计算机“不上网”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另外,据调查,截至2012年12月底,受访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了解商品或服务信息的比例相比上半年有所提升,为68.1%。这些比例相比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水平仍然有很大差距。
(二)中小医药化工企业传统运营模式。对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中小医药化工企业,以江苏、浙江最多,其前身很多是乡镇企业。由于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药化工企业的运营比较重视市场。一般是企业负责人亲自负责管理,由企业派出得力的销售人员去拜访全国各个需要本厂医药化工产品的企业,还有就是与拥有国外客户资源的外贸公司合作。企业销售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人员的水平。另外,由于客户分散在各地,销售人员的工资和赴全国各地的差旅费、招待费是企业很大的一笔开支。参加国内举办的医药原料订货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认识客户的渠道,但是参会、布展的费用很高。而且企业产品在出口方面非常依赖外贸公司,由于信息不灵,缺乏宣传和搜集信息的渠道,又不懂国际贸易流程,医药化工企业无法和国外客户直接交易。采购方面,企业很多时候通过本地采购或者是通过化工原料经销公司订购所需原料,或者通过既往零散、偶发的关系订购原料,原料价格不透明,企业采购成本较高。研发方面,由于信息不灵,难以检索到最新的科技信息和人才信息,企业常常采用到大学招聘大学生或者从其他企业挖人来搞研发,效率比较低。
(三)云南思特公司简介。云南思特公司成立于2005年,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业务方向是:医药中间体、化学中间体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在几年的发展中,公司开发生产了多个医药化工产品。现公司已获得一项云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计划支持,拥有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并得到专家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奠定了公司雄厚的技术基础和持续研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在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到国外制药公司,与多个国家和国外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互联网对优化云南思特公司经营管理分析
(一)对采购的优化分析
1、传统方式采购分析。化工行业是传统产业,采购的原材料复杂而种类繁多,规格多样。如云南思特公司就需要采购日常所需的几十种原材料。公司生产所用的原料,一部分到昆明本地化工原料经销公司采购,价格高,质量难以保证。一部分是在昆明当地无法采购的,而且生产厂家的信息难以获得。按过去传统的采购模式,公司需派出采购人员到东南省份的原料工厂去寻找厂家,洽谈采购,费时费力,花费很高,还难以保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及时到货。经过云南思特公司测算,如果采用传统外派采购员的采购模式,每年公司在采购方面的人员差旅费用就约为6万元。
2、运用互联网对云南思特公司采购优化的分析。运用互联网,云南思特公司从互联网获取到原料生产厂家的信息实现直接从生产工厂采购,而且还可以实现全球采购。公司采购人员可以不用出差去外地厂家所在地,而是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各个厂家的网站或者博客找到所需采购的产品信息,进行评估比较,选择符合公司质量要求,价格优惠,服务好的产品。运用互联网采购的流程:大部分的原料和设备均是先根据各个厂家的网站或者电子商务网站上的信息,选好合适的产品之后,通过互联网沟通工具洽谈(传输相关技术资料和产品说明书的电子版,辅助以电话沟通),最后订货的。另外,可以借助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如国内常用的阿里巴巴,使用阿里巴巴提供的诚信保障服务,来保障货款安全,降低采购风险。采购过程中,如果厂家违约不发货,或者产品质量不合格而不退货,阿里巴巴会扣减厂家缴纳的保障金来给云南思特公司,从而降低风险。另外,根据表1对照,云南思特公司常用的一些可在本地采购的化工原材料,互联网联系到的厂家报价比昆明本地市场的价格要低不少,平均比昆明本地化工市场价格要低20%以上。通过互联网优化采购,云南思特公司部分常用的化工原料可以降低采购成本20%以上。(表1)
(二)对研发的优化分析
1、传统的研发模式分析。研发对化工企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通过研发能够不断开发新的利润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投入市场,以及对原有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但是,研发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化工企业来说是费时耗资的工作。对大多数中小化工企业而言,研发经费不足,难以吸引优秀研发人才来企业工作以及缺乏开展研发所需的大量先进设备仪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难以和大企业竞争。中小化工企业如何严控成本、更好地开展研发工作,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运用互联网对云南思特公司研发的优化分析。云南思特公司通过互联网成功地联络了美国Delware大学化学系国际一流的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成为公司的远程智囊。美国Delware大学化学系拥有的各种先进化工研发设备、仪器和实验室,形成研发的国际外包基础。通过合作,该专家及其团队成功帮助云南思特公司开发了几个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工艺。除了该专家到过一次公司,公司到美国拜访过2次该专家之外,与该专家的所有联系均通过互联网远程完成。当云南思特公司对一个研发项目立项,需要该专家的实验室帮助开发时,双方通过电邮和skype网络电话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委托研发合同。我方合同签署扫描后用邮件发给该专家,该专家签字后再扫描发给云南思特公司。合同生效后,一般根据合同规定云南思特公司通过网络银行支付一部分项目款给该专家,该专家则根据合同要求,检索资料,安排实验等相关研发工作。一段时间开发完成后,该专家根据协议通过邮件将研发出来的工艺发给云南思特公司,由公司开始进行生产试制,在将试制中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及时通过电子邮件、MSN等进行实时沟通,从而将相关问题反馈给该专家,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专家的解答。经过一些问题反馈和解答后,新工艺实现批量成功生产后,云南思特公司再根据合同支付剩下的项目款。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云南思特公司能够不离开本地而借助全球本专业领域最权威的科研力量来进行研发,节约了大量费用,同时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工艺。这在没有互联网的传统经济模式下是很难实现的。与美国专家进行研发方面的合作,是云南思特公司技术领先的一个重要保证。经过测算,如果云南思特公司要获得每年相同的研发成果,通过企业聘请人员,购买相应研发设备和试剂,每年花费的费用约为30万元,而通过互联网实现部分研发外包以及远程获得研发顾问支持获得同样的研发成果,所需支付的费用仅为20万元,每年为公司节约了10万元的研发费用。使用互联网优化的研发模式成本为传统研发模式成本的66.7%。运用互联网来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研发工作,提升研发的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不仅理论上可行,也成为了企业现实的选择。
(三)对物流的优化分析
1、传统的物流模式分析。云南思特公司采用传统的物流模式可靠性差,服务费用高。产品物流方面,昆明属于内陆城市,无海运港口,国际空运物流业尚不发达,目前还没有直达南美、印度等国的货运航线。大量物流需求只能通过昆明本地的一些物流服务或者货运公司,由他们将货物发往广州、上海的物流公司,由其在广州、上海的安排发货,这种物流方式使云南思特公司无法直接与空港或者港口的物流公司沟通,可靠性差,货物、信息需通过昆明物流公司中转,信息传递比较滞后且物流费用高。
2、运用互联网对云南思特公司物流的优化分析。通过互联网,结合各个物流公司为客户开通的在线订舱、查询以及到达时间估算等实用功能,云南思特公司和该公司的客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物流公司的网站获得产品运输配送的最新信息。客户可以根据相关信息来安排提货、报关和相关生产,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及时的服务。
云南思特公司主要选择的空运物流提供商为中远国际航空货运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和法国国家航空公司、联邦快递等,中远航空广州分公司为云南思特公司的出口货物安排全程服务。所有的订舱、电子资料传输,该公司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该公司提供的网站客户端远程完成。不仅快捷,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从昆明到广州等国内城市,则依托联邦快递的国内货运业务,同样可以网上下单,全程跟踪,联邦快递的网上查询系统还可以帮助估算到货时间,从而方便安排与出口衔接。这样,物流方面做到了让客户实时知晓所采购的货物何时到达,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三、小结
篇3
20世纪90年代晚期,许多行业的领导性公司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供应链末端环节的成本控制与革新。随着这种变化,企业实施SCM期望获得的结果也变得日益广泛,这也要求SCM不断寻找新的技术突破来适应这一变化。
四个终极目标
今天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这样的意义:产品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资源提供和各种资源供应者的衔接。原本,供应链管理注重于存货的合理配置能力,现在,它更注重于企业之间及其内部部门之间产生的冲突所引发的配置能力。
通过中国计算机报IT实验室的抽样调查发现,在接近八成的企业用户眼中,使用SCM的终极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供应链信息实时可视性
这种实时可视性,是指要在整条供应链上实现信息的实时、完全的可视。从业务角度来说,这些信息包括分布于供应链网络上的库存、事件、计划、日程以及绩效指标等诸多要素,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实时、整体把握,企业就能够保证决策的实时性和快速性,更好地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
2.整个供应链精细化协同
在供应链信息实时可视基础上,SCM更多强调的应该是协同,这种协同应当是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精细化协同。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网络,由方方面面的环节共同组成,在这些环节中,有一个环节出现协同上的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生存状态。本质上,SCM要完成的工作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市场需求拉动整个供应链上下流厂商精细化协同、完成生产。
3.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当整个供应链网络具备良好的精细化协同能力时,企业就能够快速响应市场上客户的需求。这种快速响应能力也往往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也就成为企业部署SCM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从信息管理角度来看,这时的SCM应当具备与CRM进行整合的能力,实现与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的无缝集成。
4.系统架构灵活适应性
在与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供应链管理咨询顾问总监叶浩霖交流客户对SCM的最终需求时,叶浩霖还一再强调了SCM系统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指SCM应当能够根据市场模式的改变快速更改适应,而不是推倒整个系统重新建设。并且这种灵活适应的能力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毕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一个静态指标,这个指标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SCM系统基础上的。
性能提升四道坎
上述四个企业实施SCM的终极目标,描述起来很简单,但是所涉及到的技术内涵却远非那么简单。至今还没有哪家SCM厂商宣称能够帮助企业完美实现这些目标。那么,实现这些终极目标的瓶颈是什么呢?
通过中国计算机报IT实验室的调查发现,系统的标准化、开放性、灵活性、整合力这四个关键问题成为SCM性能提升的重要阻碍。
其实这四个关键问题又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标准化就谈不上开放性,而缺乏开放性必然降低系统的灵活性,当系统的灵活性低下时,就根本谈不上整个供应链网络的整合能力。
就标准化、开放性而言,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网络中,有可能上游厂商使用的是甲骨文SCM,中游厂商使用的是mySAP SCM,而下游厂商又使用用友SCM。这时如果这些SCM系统都缺乏标准化与开放性,信息就无法集成,那么供应链网络信息实时可视都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其他三个终极目标的实现。
现实中的情况恰恰就是这样,上、中、下游的厂商因为各自情况不同,往往选择不同的SCM系统,这些SCM系统之间往往只是通过一些二次开发实现简单的信息对接,距离实现整个供应链网络的信息实时可视差之甚远。
而灵活性、整合力决定SCM系统能否跨领域、跨流程实现信息管理。对于SCM来说,流程管理与事件管理的性能至关重要。这里的流程管理与事件管理远非单个流程、单个事件那么简单,需要将不同的流程、事件进行相互协调管理。这种管理能力获得的基础就是系统的灵活性和整合力。
但是,目前大部分SCM系统所具备的灵活性和整合力,仅是能够较好地将企业自身的流程与事件管理起来,而当涉及跨企业、跨领域进行流程与事件统筹管理时,往往捉襟见肘。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许多厂商提出了将XML和SOA等技术应用到SCM中,而从已知情况来看,甲骨文、SAP等公司对XML和SOA技术的大力提倡与应用,部分改善了问题。与此同时,许多厂商还展开了在SCM中应用Web2.0、智能化等新兴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SCM跨越标准化、开放性、灵活性、整合力四道坎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ERP、CRM相互依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供应链与需求链应当具备无缝配合的能力。企业客户关系的管理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来空谈,同样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也不能脱离企业客户空谈。但是在现实中,SCM与CRM不但没有做到无缝集成,相反在很多企业内部,两者之间的冲突却在不时发生。
同样,SCM与ERP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其实,今天ERP与SCM软件之间的趋同势头已日益明显,许多ERP厂商把越来越多的SCM功能追加到自己的产品。与此同时,SCM领域的软件厂商也在扩展他们的软件功能,逐渐入侵原来ERP软件的领地。表面上让大家觉得,SCM和ERP在软件功能上逐渐融合,相互取代。
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实例:一家制造加工型企业IT系统的核心是解决供应链管理上的问题,但是它恰恰选择了某公司的ERP系统来实现对供应链的管理。同样,另外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能是生产计划的制定,但它却选择了某公司的SCM系统来实现这种功能。
事实上,对于这种融合,业界的领导厂商也存在分歧。以SAP公司为代表的部分ERP厂商,将未来构建在这样一个基本观点上:ERP是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完美结合。并将数以十亿计资金投入这方面的研发。而在甲骨文等公司看来,ERP与SCM以及CRM将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不可能取代谁,而是应当通过开放性的接口、业界的统一标准让它们相互融合。
叶浩霖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ERP与SCM之间的关系:这两者是心脏和脑袋的关系,各有专属领域的作用,只能是一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ERP主要是用来搭建好企业的基础信息架构,而SCM只是在良好的基础信息架构上去具体实现企业的战略构想。
同样,企业围绕软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理由与允许客户自愿享有客户服务的理由是不同的,ERP与SCM显然也应当属于各自不同的专有领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随着ERP、SCM、CRM这三者的发展,企业要求它们之间相互依存、无缝贯通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
观点:SCM不能完全行业化
管理咨询顾问总监叶浩霖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供应链
针对目前业界提出的SCM产品行业化、复制化的观点,叶浩霖认为行业化只是SCM发展趋势的一部分,即便是在相同的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而即便是细微的差别有时也会造成SCM系统的完全不同,因此要实现同行业内企业间SCM完全复制几乎不可能。
篇4
在近知天命之年,于刚进行了一次重大转身――从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职位离职,与戴尔中国区总裁刘峻岭一起搭档创业网站“1号店”。1号店提供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厨卫清洁、母婴玩具、家居家电等五大类、4万多种商品。2008年7月上线不到一年半时间,1号店即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超市,其间最大的秘诀来自“供应链管理为王”的独特运营优势。
每一步数据说话
以往的网上购物有几大障碍,诸如诚信、付款方式,而如今,供应链成了最大的难题。“网上超市的供应链管理非常难,因为产品种类是海量的,并且易破损、易溢漏、保质期短。”于刚说,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这个环节优化,把所有的采购、库存、仓储、配送全部优化。
于刚是典型的“学而优则商”,早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后获沃顿商学院运筹学博士学位,任美国德州大学迈康管理学院讲席教授、物流运筹管理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创建美国科莱科技公司并任董事长,开发了多种航空管理系统并售给众多大型航空公司;加入戴尔前任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之所以选择了网上超市起步,就是想有个很高的壁垒。”
有趣的是,1号店招聘的第一位员工是首席技术官。“我们开发很多系统,供应商管理、采购、自动下单、库存、仓库管理、财务、销售管理、会员管理等,这绝对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可以跟市场上任何一家公司去媲美。”于刚表示,这个系统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一个柔性化的系统,要适应业务的发展、市场和需求的变化。第二,它必须可扩。处理一百单是这样,处理一万、一百万单也是这样。第三,它必须是实时的,随时可以看到准确的信息。第四,它必须是集成的。系统都是分享同一个数据库,功能都是共用的。它是模块化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为其他模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供应链管理绝对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而且会长期地成为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竞争到最后,其实是后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们为1号店量身定做了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系统。”作为和供应链管理打交道20余年的专家,于刚直接参与了1号店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营管理。刚创业的几个月里,他和IT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发系统。在技术先行的战略下,1号店目前拥有近120个软件著作权,申请了多个专利。
好技术助好管理,好管理促生产力。1号店的新品从相关渠道甫一引进,其销量就被数学模型予以预测,一旦热销,导致库存低于安全库存,系统就自动下单。如若滞销、动销率很低且库存超过上限太多,系统就根据价格弹性合理地建议降价。商品陈列也有讲究,具体摆放位置是根据顾客购买行为分析确定的。通过精细化管理市场营销,每条渠道能带来多大的客户量,重复购买率是多少,投入产出比和长期的贡献率是多少一目了然,下一回能够有的放矢。而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1号店的管理精细配送、包装、检货、上架、前期的订单处理成本等每个环节,并落实到单件商品,以便洞悉每个成本点。“公司做了大量的精细化管理,每一步都用数据说话。”于刚称。
总部上海的模式确立后,拓展的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继2月1日在北京上线后,1号店3-4月将登陆深圳、广州。“这对我们的仓储、配送都是挑战,但这个模式可以复制。我们的商务模式是可扩的,系统是可扩的,商品是可扩的,流程是可扩的,所以,我们现在到各个地方布局,只是建仓库、物流等。”
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现在,凡购物满100元、重量在10kg之内邮费就可免除;而在送货速度方面,在有仓库的城市和其周边城市,第二天即可送达。
“没有办法的办法”
多年跨国公司高管的丰富阅历,让于刚感慨国际上优秀的物流管理价值非常高。像戴尔的直销模式、库存管理,它的库存周转可以做到4天,国际上很少有这样的公司;亚马逊则擅长数据应用,用很细化的KPI去考核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库存、物流。
对于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物流,于刚直言管得太粗,而且很多时候没有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我们每周都用许多指标去看运营情况――配送及时率、数据及时回传率、顾客满意度、货物的破损遗漏率、错货率等,如同企业的体温计和血压计,透过科学的数据化管理,我们可以很快地为企业把脉,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要做到这些,没有专业的人才不行。在这一点上于刚很固执,要求比肩国际上优秀的高科技公司――1号店委托十多家猎头公司招募人才,一定要找在某个方面业界做得最好的,应聘者要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要敢于创新冒风险,优秀的人才会有期权。首席技术官就是这么“挖”来的。据悉,今年1号店要招聘1200多人,研发中心也将扩充至逾300人。
篇5
用户都非常关心。可以慢一些,
但是客户想知道现在到了什么程度。
规模的阶段
我把京东的日均订单量作为一个维度,2005年11月,日均订单500个;2006年10月,达到1000个,2007年6月,日均订单达到3000个;2008年9月,是10000个;2009年6月,是25000个;2010年2月,达到35000个,2011年6月,超过4万单。
一般情况下,IT系统的发展,可根据日订单量划分如下,如图1:
1000单是起步阶段,对系统的要求没那么高。
到了10000单,这个是初级规模,对系统要求就非常高了,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都要一个很好的商品设计,而且要开始订单预测了。
到了10万单,系统就要有很高的性能。在运营上,10万单就带来了很多其他的变化,比如说要有分仓,要面临多仓、调拨、库存的管理,整个的流程、库存量都会变大,采购的规模也会变大,所以对订单各个方面的要求都会有变化。
超过100万订单就要智能化了。
IT系统的发展流程
电商流程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流程是V2I,这是采购的部分,商品如何从供应商、从工厂拿到库房。
第二个是I2O,怎么样把商品展现给我们的客户,让他们下单,这部分对应整个营销体系,最终让用户下单,这是硬道理,这部分内容也非常广泛。
下单之后就是O2S,就是订单生产,怎么把订单变成发货、配货,运送出去。
最后一个阶段是S2C,就是配送的部分,怎么把货交给客户。
紧紧围绕这四个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可分成四大部分规划:
第一个就是营销网站体系,怎么把订单先抓过来。这包括网站的设计、营销的方式,以及在网站上完成订单所需要的支付。
比如首页功能,商品的详情页、促销、价格、支付,会构成整个的营销网络,每一块都有很多技术可以创新。
第二个是供应链体系,从网站下单,到配送中心,到其他的分仓,甚至跟我们的供应商之间都有库存的互动,最后配送到消费者手里。无论是正向、逆向,都包含在这个供应链体系内。这是客户体验的保证。
从环节上看,到了一定规模,就要非常重视这个流程的建设。一方面,我们要对订单进行预测,以知道未来订单的数量;同时我们要进行自动化采购,从分配到库房,到发货和退货,整个供应链的体系都要顺利运转起来。
第三个是物流体系,包括订单生产和商品配送,这个跟传统企业是有区别的。
物流订单生产,也是有两个系统,一个是WMS库房管理系统,一个是TMS配送管理体系。依托这套系统,我们已经实现17个层次211(就是一天配送两次),在110个城市可以实现货到付款。
从整个物流订单生产到配送的整个过程,用户都非常关心,可以慢一些,但是客户想知道现在到了什么程度。现在,从提交订单开始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展现给客户。从运营的角度讲,我们也想知道我们运营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有自己的监控体系,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配送站都能够监控到。
从每个站点的监控上,可以看到每一个配送员在马路上走的情况,他走的速度。运营人员看到这些数据就可以开展有效的管理。从订单出库房,客户能够看到这个订单离自己有多远,包括配送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在网站上都能够看得到。
篇6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医院物流和采购 财务整合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中所涉及的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而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过程。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要求企业从上游的材料供应商、自身内部的生产流程到下游的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物流环节的全过程整体规划,目的是使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而不是局部的优化而导致整体成本的增加。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二)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层面的管理,它影响和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度。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协调合作关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其关键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应用系统的观点,而不是单纯的节点企业资源的简单连接。相反它应该突破企业的界限束缚,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涵盖整个物流过程,包括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而传统的物流体制是以“效率化”为支柱的。比如说传统的物流注重提高保管效率、装载效率、作业效率等,也就是说物流本身处在只满足于生产、采购、营销等活动结果所连带的派生位置。处于这种位置的物流是以企业内部其他活动的结果所连带的业务活动为前提的,所以说能够做到的也只是设法提高效率,仅限于满足自身企业需求就是传统物流的实际状况。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不仅关注企业内部资源和竞争力,而且关注企业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上对资源和竞争力进行集成,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
二、医院的供应链管理
医院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将医院内医疗物资物流的管理供应一体化式,也就是说将医疗物品的供应、库存、加工等流程集中管理或者外包管理的一种方法,和外包供应商建立一种战略合作的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并借助他们专业的力量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的管理模式。相对于医院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供应商仅就负责将货物运送到医院库房,后续的入库、验收、领用、销售方面的各种流程管理都是由医院自身来完成,这就加重了医院在物流方面的管理压力和运营成本。而供应链管理则打破这种传统物流管理的模式,通过外包的形式将医院的物流管理转移给外包供应商,将本该在医院环节的入库、验收、领用管理委托外包供应商来管理,医院通过信息化系统控制消耗量来与外包供应商结算成本,从而降低自身的管理压力和运营成本,对于外包供应商来说,也可以通过这种与医院协作的关系,控制上游供应商,扩大销售额并提高行业影响度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另外,医院的采购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会卖不如会买,已成为一种共识。一般来说,采购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医院成本的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物资采购实现对整个医院物资供应,有三个基本目标:适时适量、保证质量和费用最省。在供应链环境下,可以采用JIT的方法来实现上述的企业采购的三个目标。JIT是Just-In-Time的简称,意即准时化,是实现零库存的方法。JIT采购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医院采购环节中的浪费,消除医用耗材和药品库存。实现医院的零库存管理,不仅取决于医院内部,而且取决于外包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物资管理水平。只有当医院需要什么样的物资,外包供应商就能供给什么样的物资,什么时间要就能什么时间供应,需要多少就能供给多少时,医院的医用耗材和药品库存才能降到最低水平。在这个意义上,医院物资的采购和供应才具有真正的柔性。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医院采用JIT采购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库存,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并且还可以将供应商筛选和制定严格的采购计划等采购管理压力交给外包供应商承担。
三、供应链与财务管理整合
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如何筹集、使用和分配资金,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而所谓的供应链则是指从材料转换为最终产品或服务,以及将它们传送给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料和服务供应商相互之间的一系列联系。在这一系列联系中,不仅包括物流、信息流,还包括资金流。在实际中,资金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把财务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要素,即在供应链管理中将资金流同信息流和物流进行整合,以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给库存水平、周期时间、作业流程和最终客户的服务水平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整合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财务管理还能进一步挖掘成本缩减的潜力。因此,财务管理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就此而言,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会对医院的财务状况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医院管理者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材料的成本取决于供应商的财务安排,而物流成本则是内部供应链的设计和实施的结果。因此,通过财务衡量指标如资产回报率(净收益/总资产)来反映医院供应链管理的有效程度。库存占用的资金往往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降低库存成本正是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减少了库存总投资相应地就会减少医院总资产,所以资产回报率也就提高了。另外,对于医院供应链管理来说,不能仅关注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的降低,还应考虑供应链资金流动所带来的成本缩减机会。库存成本包括持有成本、订货成本、缺货成本等。
因此,医院在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应考虑将财务管理整合进供应链管理。例如,考虑由外包供应商提供以下财务管理服务来降低财务成本:以电子形式提品发票以减少人工核对发票的时间,简化交易流程,并消除货品计价不准确而带来的支付阻碍,从而降低资金占用的财务成本;通过外包供应商实现财务服务与物流及信息流的无缝整合,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业务的协同和信息的共享,从而消除信息障碍和缺乏协调所带来的财务成本的增加。
四、总结
篇7
文/冯瑞娟
我自以为给东莞市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总裁郑耀南提出了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希望他依托2500家内衣连锁专卖店做网络营销,这样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但是郑耀南态度坚决:现在不做!我们的内衣连锁专卖模式开创了一个蓝海,在线下还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
集成营销取代自然营销
在2002年以前,中低端内衣经营模式很简单,一些内衣街边小店或者商场里某个边缘的墙壁上便是内衣销售的全部业态,经营品种单一,只有内衣,或者文胸,几乎是完全依托客流的自然营销。
郑耀南在1998年创办都市丽人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满意的营销模式。他调查发现,一个女士要买一个贴身衣物,比如,内衣、内裤、袜子、家居、保暖、背心、塑身美体等等,要走很多地方才能购齐,而且品牌不一,价格浮动也比较大。
他觉得可以将女士贴身衣物整合到一个专卖店里面,只要你到了我的专卖店,内衣、内裤、袜子、家居、保暖、背心、塑身美体,甚至为自己心爱的人买男士内衣睡衣,都一站购齐。当时,即便是高档内衣也没有这种模式。他捉住了消费者既希望买到实惠,又希望买到品牌的心态,将都市丽人打造成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当高低档品牌都在商超中混杀的时候,这种集成式品类营销模式创立了一条新的道路,让他们很快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摆脱了前四年的踟蹰不前。随后几年,其开店速度几乎年年翻番。直到今天,2500家专卖店的数量,让其稳居中国内衣连锁第一的位置。
集成的不是产品,而是营销力
如果把都市丽人的成功仅仅概括为同类产品的聚合,创造了一个时髦概念便闯出了蓝海市场,无疑是肤浅的偏见。
这么多年以来,试图打破单品赢利局限,搞产品集成的比比皆是,走在前列的便是运动服饰,将鞋、帽、服,甚至运动器械都陈列在店面里(最近,国美倾力打造的运动零售品牌——锐动,就是走这一路线),但是,成功者寥寥无几。
集成营销本身并没有创造新的消费群体,从本质上来说,简单地将相关产品放在同一个店铺里并不会创造出蓝海,但是却可以增加每一个消费者的客单价。
是否创造蓝海,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对手什么状况?如果对手很少,自然是蓝海;如果你的营销力超过了对手,也证明你是蓝海。都市丽人就是后者,虽然现在内衣品牌与销售内衣的渠道仍然多如牛毛,但是,他通过创新所打造的综合营销力,是所有对手中都不具备的。
都市丽人的营销力从前端到终端包含了四个链条:供应链、加盟商、精细化终端管理、员工。
供应链
集成营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产品集成之后,成本与价格降了还是升了?
你想让消费者省去选择的麻烦,但消费者想省的却是钱。如果集成产品之后,价格不降反升,那一站式购齐的整体解决方案不过是忽悠消费者的概念而已。在服装专卖店里买运动器械肯定比在运动器械专卖店里买更贵,这样的集成便没有什么意义。
产品聚合必然对供应链构成极大挑战,想想看吧,都市丽人有品类、三大系列产品(衣之密语,是定位中高档的内衣,25~45岁;紫色阳光,15~22岁;都市丽人,25~30岁的都市白领女性)、南方与北方的消费者对产品还有千差万别,采购、研发、生产等等莫不需要一一对应。
这也是为什么对手难以跟随的原因。有的人做得好睡衣,做不好文胸;做得好文胸,做不好保暖衣……虽说这些都是女性内衣,但都属于不同的类别和行业,很多企业没有这么强大的组合能力。
郑耀南刚开始的时候也做不到。为了凑齐品类,就了其他品牌,但从此烦恼不止:纠结缠人的市场保护(都市丽人在福建开店,但是的产品在福建有独家,自己的专卖店就不能销售那款产品)、质量不稳定、货物短缺。
为了彻底摆脱后患,2003年,他彻底放弃,所有品类都自己做。为此成功引进了两个战略合作伙伴,一个是张盛锋,一位在采购和研发领域有20多年经验的全球买手;一个是林宗宏,一位在生产领域有20多年经验的行家,他们原先是郑的供应商。他们的加盟,极大地解决了都市丽人在生产和研发上面对的难题。
这个突破至关重要,这标志着这个既做产品品牌又做渠道品牌的企业解决了上游的供应链瓶颈,有了质的飞跃。
无忧式保姆计划
都市丽人的开店成功率极高。决定一个专卖店开业成功有几个要素:第一选址,第二货品管理,第三店长和员工招聘,第四开店指导。这一系列被称为开店的“无忧式保姆计划”。
关于选址,郑耀南在向沃尔玛和7-11学习。他很少做广告,认为自己的店铺就是广告(这也源于他们对店铺的自信),用开店传播品牌。产品就在商业街、社区、大学城,就是体现一种便利性和覆盖率——我已提供足够多的产品,只要能覆盖到,就能带来销量。
关于货品管理,每个店都有差异,尤其中国南北方差异较大,女士内衣这种贴身商品更需细致入微的调整。每进入一个新市场,公司大笔投资先开一个专卖店,比如河北,在最好的商业街开店,第一时间感受市场带来的冲击。如果通过经销商,这个反应就会很慢。等他们将杯型、码数、颜色等一切都调试妥当,才会发展当地加盟商。
每3个月一次的店长培训,让加盟商开店之后并不孤单,不会做生意都没关系,建设队负责开店,督导辅助提升业绩,开业5天都在那里,并且每个月都会有一天巡视,他们开设了加盟商的十项修炼课程,对店铺管理不断给予指导,确保最迟两年内收回成本。
精细化终端管理
集成营销旨在给客户提供一套整体方案,当然,自己更要有整体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郑耀南说,你们《销售与市场》最近有篇文章非常棒,叫《营销人为什么不能从优秀到卓越》,很多营销人总是以为找到一个好点子,就可以成功了,但是轰轰烈烈之后怎么样呢?企业还是要长期经营的。
所以他认为策划、点子、想法都是外科医生,做完手术病好了,但是也有不少后遗症,真正的营销高手不仅仅是外科医生,更多的应该像保健医生一样懂得调理,企业的内部问题究竟在哪里?你如何复制昨天的成功?如何让内在的力量推动企业前进?这些都需要精细调理。
都市丽人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达到精细化管理,比如:一个专卖店究竟应该配多少员工?很多企业可能凭感觉定,但是他们不是,他们是根据边际效应不断试验:一个专卖店50平方,用4个员工,做到了10万元的业绩,再尝试增加员工;原先是每个人2.5万元的业绩,若是增加一个,看能产生多少,一般会增加1万多元的业绩,这样还可以增加,若是再增加一个,边际效益是8000,就不划算了。
他们还做这样的尝试:在人流不变、员工不变、市场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业绩?他们会从不同的方面尝试,员工尝试、货品陈列尝试、价格尝试,像一个方程一样设置不同的变量,测试带来的不同业绩,不是无限地增加或无根据地减少员工就可以带来收益最大化,而是有一个峰值,不断测试,找到这个峰值。
他们有一套IT系统,精确地计算客单价、客流量、销售比例、占柜比例,同时还派出现场人员测算,每小时多少人经过,多少人关注,多少人进店,多少人购买,流失率多少?在每个产品面前停留了多少时间?在哪一个产品前停留的时间最长?员工的连带销售是多少?特价产品会带来多少消费人群?
通过这些精细化的管理,带来一些标准化的东西,在复制店铺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
可乐会议
流通企业的人员流失率都很大,尤其是专卖店,基层流失率大约60%,但是在都市丽人,控制在20%以内!
这个数字对比出来的是对员工的管理方式的差别。作为一个基层员工,一般每3个月都会在情绪上产生变化,一旦管理者无视自己的情绪变迁,依现在90后导购比较自我的做派,走人是迟早的事情。
都市丽人通过一种叫做可乐会议的方式为员工情绪抒困。
店长请导购到麦当劳坐下来聊天,请她喝杯可乐。聊销售、聊人生、聊目标,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放松下来坦诚交流。
在可乐会议上,店询管理建议,曾有员工提出一个建议:PK王。两个相邻的专卖店,定位差不多,A向B下挑战书,A下个月做20万元,请问B能做多少?B说可以做到23万元。半个月做一个总结,输的店铺就到赢的店铺去参观,然后再比赛,看谁最先完成任务,以刺激他们早点完成,输的一方就要写一份投降书。
方案实施后,效果很好,人的斗志被挑动起来了,员工会主动加班或给客户打电话。这种方式就是做到了自我激励,这是最好也是最难做到的。
店长会问员工的未来打算,5年后还打算在这里卖货吗?所有人都说不想,想自己开店。他们鼓励员工有这样的理想,只有有这种理想的人,才是可培养的人才。问题是,你现在应该怎么做?我们有店铺的十项管理:品牌管理、促销管理、危机管理、货品管理、员工管理、陈列管理、气氛管理等等,这十项管理,你学会了吗?
这种交流让员工找到了奋斗的动力,也培养了稳定的队伍。
总之,对供应链的整合,实现了成本和研发的优势,对加盟商的计划是为了覆盖率,精细化终端管理和员工潜力激发形成了强大的店铺优势,他们在每一个链条上都积聚了势能,方才有了整体的高度。在他的高度上,都是别人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从而形成蓝海的围堰,圈起了广阔的市场。
专注于此
一种模式的建立,离不开操盘者的影响。郑耀南有三个特点,对此模式成功影响甚大。
分享
2003年,从直营准备做加盟的时候,碰到他的第一个股东程祖明先生(现在主要负责加盟市场及品牌运作),为他重新梳理了加盟体系,实现了从自己增长到借力增长的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商业模式。2006年,他遇到了另外两位股东,张盛锋先生丰富的买手经验理顺了供应链,林宗宏先生彻底地解决了生产和研发面对的难题。2008年,他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极大解决了高层管理者的引入问题。
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来之不易,郑耀南擅长零售与店铺管理,张盛锋20多年的全球买手经验让他们复杂的供应链井井有条,林宗宏在生产、设计领域是行家里手,程祖明是整个加盟体系的操盘人。渠道、零售、店铺管理、生产和采购的专业人才凝聚在一个团队中,让郑觉得特幸运,他总是在关键时刻遇到正确的人,并通过分享换回了资源换回来人才。他说,自己在每个阶段都抓住了这些核心要素,如果某一个阶段没有抓住,如果没有组成这个优势互补的团队,可能都没有办法做到今天。
走动式管理
据说他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走动管理,目前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的店铺。他认为,企业越大,中层越容易出问题,如何让这一个阶层更高效地运作?他不会找中层直接问,因为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解释为何做不好,他直接看底层做得怎么样,底层的做法就是中层的回答。
不浮躁
篇8
一、精细化管理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能够造福于人民,还能够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传统的供电企业在工作的时候有较大的缺陷,最为突出的就是工作效率低下,或者重复工作概率较高,设备老化的速度较快等,这些劣势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没有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粗放型的管理特征其中就包括工作效率低和技术落后等,这些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供电企业,需要进行改革。因此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是必然的,它能够适应现代管理的节奏,帮助企业更快的达到目标,因此当前的企业要十分注重该方面的问题。
企业在现代精细化管理中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将信息化管理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能够帮助精细化管理更好的实施。在现代供电企业战略计划制定的过程之中,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来有效的判断市场发展方向,采集有效的资源来帮助企业获取更加有效的知识以及高素质的人才。还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来加强员工的素质,更有效的管理基层员工,开展全面的企业现代化管理,完善了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工作,更加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精细管理与操作
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就是在企业的管理与操作当中更加的细致,将企业中需要管理的对象层层的进行分了,做出进一步的量化操作,逐步分解后,形成程序和数字,最后考虑进度和目标,落实到每一步的责任。同时,精细化管理还能够有效的管理员工,帮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克服可能产生的惰性以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情绪,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协作能力,在整体上将竞争力提高。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精细化管理也有其作用,它能够帮助供电企业提高声誉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供电企业的优秀特效,因此能够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问题产生。
三、精细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更优的产品
精细化管理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因此也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细分工作,切身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员工在工作的时候能够有序的参与并完成相关的任务,在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帮助员工实现了自身在企业中的价值,在收到经济报酬的同时满足了内心的需求,物质和精神上的同时满足更能为员工创造更好的生活。员工在工作中创造出高质量的商品、多品种的商品和多数量的商品,这些都是经济效益提高的实质。因此,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帮助人们提高物质上的生活,更能够在精神上给予满足。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中的一部分,因此企业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全体成员都要树立起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而精细化管理不仅仅只是一种理念,我们需要将其化为行动,成为一种工作的手段。所以企业在对企业日常运作的各项流程中进行细化的过程中,都需要员工来对关键的环节进行把控和管理,再将每个目标阶段进行层层的分解细化,最后落实在各个方面,最终达到目标绩效,创造出更优的产品。
四、精细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技术上的创新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创新途径
一、引言
物流行业和电子商务是一起发展的,两者相依相存,彼此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物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物流服务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货物运输、报关和运输等等多个环节。现在绝大部分物流企业都采取了各种信息化管理方式,让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以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其自身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二、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共享意识
以目前科技发展和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信息共享是十分关键、十分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于物流企业供应链的成员来说,有效的信息共享协调是发展过程中统一协作机制最核心的一部分,若共享意识缺乏最终会面临较大的问题[1]。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目前企业各种信息共享、统一协作仍然还是自发的,并不是明确的机制、制度确定的。所有成员更多地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缺乏集体利益意识,彼此交流得更多的是相对较浅层次的信息,一些敏感信息和核心信息一般不会进行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具体发展的过程中就无法形成相对全面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影响最终的发展效果,甚至导致整体供应链的协调性明显降低,未来的战略发展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发展前景、竞争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共享意识,产生了较大的实际不良影响。只有充分认识其特点,才可以采取适宜的措施,针对性地对管理方面进行有效创新。
(二)运行不协调
平台、设备和管理手段是整体供应链体系运行过程中相对较为基础的部分,这些部分彼此协调、互相影响,而且形成了联系机制,将供应链所有成员以及所有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充分协调开展工作。如果其中一部分出现问题,整体协调性就会受到影响[2]。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受一些因素,如制度体系、技术水平及管理观念的制约。同时,在客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此类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更好地运行,如果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则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构建出的信息支持平台以及信息集成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完全统一的情况间接导致了供应链成员彼此之间沟通不够顺畅,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而在各种配套设施及管理等方面,很多企业与电子商务的快节奏发展不匹配、不配套。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营方式、配送管理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应用情况、交通运输网络建设、配送规划管理等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无法高效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实际问题和不良影响,影响了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效果以及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运行不协调问题相对多元化,与管理、设备、信息技术及相关平台有着密切联系,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大,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发展,关系到能否滿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综合性需求。
(三)合作不理想
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这样的大环境和物流行业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后者支撑前者发展,前者推动后者发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贸易合作是可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基础。但是以目前的发展局势来看,整体的贸易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整体供应链也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彼此缺乏正确的运行与合作理念,都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文化理念存在很大差异,商业环境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从其体系体制角度而言,目前在相关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割裂,无法有机协调,彼此提高,导致其有序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干扰。由此可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管理机制的积极创新和改变得到解决。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促使管理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规避常见的不良影响因素。
三、管理创新策略
(一)共享商业信息
商业信息共享是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其价值和意义非同小可,作用也非比寻常,具有较为明确的作用,尤其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部分商业秘密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有机共享。为了实现无缝衔接与合理合作,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尤其要注重各类信息的有效共享。供应链成员的合作以及商业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多个企业的参与,很多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会担心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这样的问题确实不容小觑,因此在商业信息与秘密共享的过程中,企业前期可以与合作方签订相关协议,确保商业机密得到一定的控制,明确规范其深度、范围以及保密责任。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保障最终的发展质量,规避常见的信息泄露风险,保证信息交流、机密交流不会出现较大的风险问题,控制最终的发展效果。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信息顺利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业务交流与互动,还需要构建第三方物流。相关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进一步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如库管、订单选择和产品运输等,用这样的行为减少整体的经济投入,集中发展核心业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商业互动,让数据与各种信息更好地流通,并做好商业机密等方面的保密工作,体现其在产业链中的关键性价值和实际性意义,同时消减不安全因素,减少信息安全等风险,弥补一系列不足。
(二)强化运行合作
供应链的形成以及自身运行离不开每一个成员彼此之间的密切合作,只有让其组成更加多元化,同时不断对机制进行优化,提升其协调性,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这部分内容具备较大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协调的机制可以产生更加明确的积极意义,让其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为了有效实现彼此之间的无缝衔接、有机合作,需要强化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的建设,采用条码技术、电子交换技术等,进行自动识别、标注,利用网络传输让各种配送活动有效实现,降低劳动重复率。与此同时,也可以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保障其发展效果。在供应链成员都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加大了整体建设力度之后,还需要注重彼此的协调,联合物流技术、配送职责完全不同的物流企业,通过技术资源互补,加强彼此之间的关联,形成动态的联系。
综合来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强化运行合作,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建设,让其自身逐步向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对科技与工作机制方面进行协调,从而让其更具备适应性,规避常见的发展问题。由此可见,要想不断发展,需要科技与机制双管齐下,只有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管理与合作进行强化,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规避常见的发展问题。
(三)精细化管理
目前,在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彼此合作与运行的协调性,同时降低成本,让所有的物流企业更好地协作。尤其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对业务量进行充分的考虑,不能盲目追求单量。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成本进行考虑,采取适宜的措施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工作的便捷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整合运行资源,有机划分订单地址,规划配送范围,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措施,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管理与运行活动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积极对管理活动进行创新,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规避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精细化工;设备管理;发展趋势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的意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追求。为了减少农药化工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需要从农药的生产设备管理入手,利用科学、合理的设备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式来对农药设备进行管理。
1精细化工设备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1.1设备管理智能化、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设备管理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利用网络技术,将设备的使用单位、维修部门、配件支持以及研发机构等各个部门联系到一起,从而构建智能化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对设备信息、数据的准确、快速分析和评估,来使设备的要素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其使用的效率,从而使设备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1.2设备维修的规范化、专业化以及社会化
(1)对设备的维修供应链进行完善,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消除大而全以及小而全的模式,从提升设备的维修效率、减少设备配件的存储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入手,来提升设备的使用率,提升资金的流动性[1]。(2)完善对复合修复工艺以及改善性修理工艺,使通过对旧机器的修理来提升机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效率,从而提升旧机器的应用能力,甚至使复合修复后的旧机器能够赶超新机器的性能,从而提升经济效益。(3)充分利用故障诊断技术以及状态监测技术。设备状态的检测主要是对设备以及生产系统标准和参数进行比对和分析,从而判断设备的运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进而实现对机组故障的预测、分析、诊断和故障排除,使机组的运行周期得到有效的延长[2]。设备故障的诊断主要是对设备的使用过程和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控,确定设备的局部或整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从而早发现故障和产生故障的原因。(4)将可靠性作为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思想。在设备预测系统状态以及行业上建立可靠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必要的,以此来保证设备维修和管理的可靠性,从而使设备的意外故障或灾难性事故得到有效的避免。
2设备管理精细化分析
2.1优化配置,实现精细化匹配
通过对设备使用计划的科学、全面编制以及设备进出场时间表的编制等,来保证精细合理的控制,使设备的总量得到最优化的储备和型号的匹配,从而使相应的设备都能够在其应有的环节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2.2对人才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传统设备管理以及现代设备管理的分析可知,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物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区别,传统的管理中过于注重物品,而现代的管理更注重管理物品人才的作用。通过对人才的定岗、定责、定机、优胜劣汰等制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
2.3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和组织
根据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可知,完善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是必要的,所以农药精细化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设备管理、维修等方面规章制度的完善,以此来对精细化工设备的管理进行完善。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量在不断的提升,而农药精细化工中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了当前农药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中,得到经济和科技的双向支持,为精细化工设备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向农药企业提出更大的挑战。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对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也要提高对精细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视,分析和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而使得设备管理能够更好的适用和服务于农药精细化工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卜钢证.浅析精细化工中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3,(5):292.
-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的概念
- 下一篇: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