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

篇1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观念;流程

1 现代物流管理观念

1.1 全球化观念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物流的全球化,产品的销售区域已变成世界范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物流管理也要实现全球化。

1.2 物流管理信息化

毋庸置疑,信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通过实时把握物流信息,我们可以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

1.3 物流管理的社会化

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会给资金周转带来不利的环节,如果企业同时从事制造和物流,将会使得社会的物流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将产品的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行业联结起来,是物流管理社会化的体现。

1.4 物流管理的一体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都会受到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它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值得让顾客信服的物流管理,才能使产品的销售流通顺利进行。物流管理的一体化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它还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体化。

1.5 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

物流管理服务让顾客满意是我们进行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决定我们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社会向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订货的不确定性增强,批次增多,批量减小,这些都增加了货物的流通,物流管理的工作量和烦琐度。我们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一定要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把服务做到位。

2 现代物流管理流程

2.1 物流系统规划

企业的物流活动组成复杂,而且“效益背反”原则常常发生在各个活动功能要素之间,例如,运输与存储的背反特性。认真分析这些活动的逻辑关系,将它们构成能发挥综合功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减少物流成本,企业物流运行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开展一个物流管理项目的运作前,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极为必要的。

2.2 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无论物流系统的规模有多么庞大,它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和系统之间,都存在着总的运行结果、总的目标和总的费用、资源利用方面、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等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做好物流工作的分解,是物流管理流程制定极为关键的一步。

2.3 物流任务的安排

对物流任务进行安排的主要技术有:里程碑图、简单的条状图、甘特图、项目图和平衡线,我们可以利用一种或者是几种技术相结合对物流任务进行进度安排。

2.4 成本估算和控制

从现代企业经营的模式和环境角度来看,现代物流管理并不是增值服务过程,它并不直接创造新的使用价值。一个企业,要想实现经营目的,就不得不借助于或者是依赖于物流的运作。对于那些在全球经营的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在企业总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变得越来越大。物流成本的管理可以正确揭示物流成本的大小,通过经济核算发现物流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此外,利用物流成本指标可以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物流成本的管理包括物流成本的计算和物流成本的控制。其中,物流成本的计算主要有按支付形态和物流过程进行物流费用的计算、按物流功能与过程分类进行费用统计和从物流功能分类和费用支付形态方面计算三种方式。物流成本的控制包括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控制方法两个方向。

篇2

一、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目前广大人民常会接触的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等快递就属于物流。但是,物流又不仅仅是能够用快递来解释的,尤其是物流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要加以科学界定,才能做好现代物流的管理工作。早在1984年,美国的物流管理协会就对“物流管理”进行了概念的界定:供应链流程的一个内容,其是一种将相关产品和信息高效率、高效益地从产地到目的正反向流动以及存储,这个过程包括了计划、实施以及控制。可见,物流管理是企业供应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优势。放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与美国协会的定义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因为考虑到中国物流的实际情况,物流应该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一个流动过程,而物流管理是在此过程中以流动的对象为主要目标,对其进行的计划、组织以及控制等行为,可以说,这种管理是有计划的、科学合理的、与时俱进的,并且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基本目标。很多文献中提出,物流管理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在运输状态中对于物品的管理,另一种是物品处于存贮地点的静态管理。本文涉及到的与供应链管理相对应的是在企业中产生的物品的存储和运输管理,是实体物流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环节,可见,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整体,是在企业管理中比较宏观的管理范畴,需要调度的环节比较多。供应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因为它在整个企业管理范畴中至关重要,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结构,不仅包括从供应地到目的地的物流,同时也包括与企业和客户都息息相关的服务流、信息流,而且供应链不仅是一个流动的结构,同时也包含着回流。供应链管理包含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几个社会上的较大群体,所以无论是生产、运输、配货,还是信息、服务,都是需要进行严格管理的。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的概念之上进行界定的,因为供应链是各个企业、各个环节共同组成的整体链条,所以供应链管理也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其中包含物流管理这个子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不同于传统的生产销售,也不是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而是将不同的企业集合起来,负责各自的部分,从而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包括计划、合作、控制,高效率地完成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并且注重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将一个链条上的企业集合起来,实现目标的平衡,并且关注物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动过程。

三、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1.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1.1基础与管理模式的区别。前文已经提到,很多概念的界定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供应链管理的子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来讲,物流管理是一个企业、一个环节上的管理,物流可以理解为物品的流动,管理的是这个流动过程,其基础和前提是存在着流动的物品。而供应链则不同,它以信任和承诺为前提,将负责不同工作的企业紧密联合起来,是对这整个过程的管理,不仅要有流动的物品,还要求从生产到消费者购买都有管理过程参与其中,涉及的企业和个人要比物流管理更加程序化、复杂化。

1.2导向目标的区别。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导向目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现代物流管理相对简单,仅仅以降低一个企业的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为导向目标,可以说,物流管理的服务以一家企业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科学管理即可。而供应链管理的导向目标则复杂得多,物流管理的导向目标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的导向目标则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并将涉及到的所有企业囊括在内,使得所有企业同时完成科学管理,从而达到使客户满意的目标,并且在科学管理的过程中也提升供应链所涉及企业的竞争优势。

1.3管理层次的区别。物流管理的层次是单一的,虽然要考虑到物品的运输和存储,但是只需要一个企业进行管理,将运输、存储的过程完成科学协调和管理,即是实现了物流层次上的管理。而供应链管理是多层次的管理,不仅要考虑物流环节,还要考虑生产、加工、信息、服务、售卖等其他重要环节的管理。并且,供应链的管理层次还包括企业、人员的管理,需要将一些列的环节统一起来实现管理,并注意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设计、重构以及整合。

1.4管理方法的区别。管理方法上,两种管理也是存着较大差异的。物流管理是以技术为主要方法,利用行政指令和战术策略实现科学管理。而供应链管理则是以信用和承诺作为主要的管理方法,将涉及到的企业发展成为合作伙伴,再引入科学技术,实现对供应链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而物流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2.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子集,二者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管理是对物品从供应地点到收取地点的科学管理,通过严密的计划、合理的控制,实现在运输和储存两个环节的管理;而供应链管理也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但是过程更长,从物品的生产过程就开始了管理,一直到客户收货后的售后服务,需要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管理。可见,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存在共同点的,虽然管理范畴不同,但是管理目的的一致性使得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存在必然的联系。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子集,物流管理在管理内容方面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相关性。供应链中包含着物流管理,它们之间是从属关系,所以在管理内容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 现状 对策

现代物流管理与企业的规模紧密联系一个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要建立在这个企业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物流管理水平要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样规模的两企业,一定时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与价格一致时,哪个企业能够降低物流管理的成本,那么它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将会更多。

1.现代物流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大众的消费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而企业也面临着交货期缩短、风险提高以及压缩成本的压力。当一个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后,顾客选择一款商品,关注的已经不再是质量的好坏,更多的是购买商品时所得到内心的感受,也是服务的质量,服务质量对顾客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物流管理,所提供给社会的正是它的服务,其产品是无形的,提高物流服务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物流管理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经营过程的一个环节,它已经发展成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2.提高现代物流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2.1提高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

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有些企业的经营理念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提高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对重生产,轻物流的错误思想进行彻底转变,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物流管理之中。

2.2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现阶段的中国企业

很多中小企业还不能建立一个覆盖率大的信息网络平台。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可以由几个企业来联合出资,以合作的方式建立一个信息公司,专门从事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这些企业对信息处理的成果进行共享。其次,由其他企业投资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将收集到的信息作为产品推出。最后,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用行政手段来建立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企业都要以市场规律为指导,符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满足企业的成本要求,让企业的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3物流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标准化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

企业必须加快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步伐,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及时掌握订单处理、发货、库存和其他有关物流资料,准确分析当前的市场条件下物流成本费用情况,预测未来物流管理的影响。

2.4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

现代物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物流管理相比,存在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为了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必须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学习成熟物流管理的长处,并且密切关注物流专业领域的发展势态,了解物流管理的最新进展。对于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适当汲取,绝不能原样复制。对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要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有能力的企业可以让技术和设备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资金不足的企业,依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适当选择。

2.5注意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企业物流管理的突出问题。现阶段企业的管理者对物流部门不够重视,是物流人才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物流工作人员,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人员数量很少,这样就限制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无法追求现代物流所崇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企业的库房管理人员除了入库与发货的业务之外,还不具备现代物流管理所要求具备的素质。所以企业一方面要积极的招聘物流人才,同时也要对在职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知识技能,以确保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

3.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信息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信息经济时代

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为: 物流信息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搜集的智能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没有信息化,任何技术设备都没有办法运转,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使世界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未来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将会给物流管理带来全新的变化。

3.2 社会化物流的社会化也是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表现就是第三方、第四物流服务的出现。一方面,它满足了企业物流的社会化需求; 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物流提供了社会保障。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是物流事业产业化与专业化的结果。未来社会,虚拟物流与第 N 方物流也是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管理将被外包,物流行业将告别 “小而全,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而转向新型横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3.3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资源在不同国家间交换的速度与频率逐渐加快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电子商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物流市场结构也变得日趋复杂,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专业类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数量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和专业技能,这给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带来了压力和挑战。然而,高职院校传统的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了,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改革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明确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使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够很好的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下面就对高职院校的物流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

1 传统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结构系统性不强 在我国古代社会就有以物品交易为基础的经济采购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商业经济,大量物品的采购需要现代物流管理作为支持,然而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行业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的还不够全面系统。同时,我国大部分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也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在物流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传授,而且学校也缺乏必要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导致物流专业教学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2 实践教学力度不足 在传统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学校和教师都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就算有实践课程也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专家校园讲座、到企业参观、组织案例教学等,学生的实践学习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更没有教师对其进行科学、专业的指导,最终导致学生毕业之前虽然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物流专业人才必备的信息的搜集分析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1.3 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很多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观念方面存在错误的认知,没有认识到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性、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在物流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与实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联系,没有确立以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要求,缺乏社会责任感,更没有树立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绿色经济物流、信息物流等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脱节。

2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2.1 明确课程改革教学目标 从前文所述传统的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现阶段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要明确课程改革教学目标。根据国内和国际物流人才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认识到物流管理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改革目标,鼓励学生考取物流管理相关的技能证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将理论类的课程和实践类的课程进行合理配置,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坚持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根本、能力为核心”作为现代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

2.2 树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物流与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充分的融合,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理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时,注重对现代经济发展形势、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管理相关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经济物流管理理念,这非常有助于促进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现代物流行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也能促进现代物流管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2.3 加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要想实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改革,必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实践类课程的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将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穿插于实践教学活动当中,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在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为企业培养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赢,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2.4 在物流教学中融入现代经济管理理念 新世纪以来,现代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型的经济管理理念也应运而生,发展绿色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物流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经济物流管理理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教学时就对学生渗透相关的内容。首先,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了消费大规模增长,因此这就需要学生树立绿色物流管理理念,抑制物流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促进绿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电子商务的繁荣是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经济的渗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与现代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确立改革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物流经济管理理念,提高实践技能,从而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光昭.高职院校物流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14,49:192-193.

[2]赖菲.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技术,2014,23:490-492.

篇5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所有制造企业都把经营的重心放在了生产领域,不断地扩大产能,不断地提高劳动效率就能够销售更多的产品,每一样产品的推出都能够马上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当时,民用商品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阶段和成长阶段,在高额毛利的基础上,销售量的上升意味着利润大幅度增加,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在当时有人提出物流整合的观点,其观点被接受的程度一定非常的低,这主要是基于整个市场利润和销售额的高增长,总额相对较低的物流成本与之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了,如果在当时,要求??甙巡糠值木?Ψ旁谖锪鞴芾砩鲜遣幌质档模辉?/SPAN>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个别大众化的商品已经开始步入成熟期,在当时,自行车、缝纫机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已经开始走向低谷,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电产品则受到消费群体的追捧,同时,中外合资品牌的崛起填补了国内多个民用领域的空白,整个消费市场依然呈现出向上的趋势,那个时候的企业经营者主要的精力均放在产品销售、市场开拓方面,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了货运车场,而大部分新兴制造业的产成品物流开始采取从以往的自行经营转向粗放型的外包;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价格战成为了几乎所有制造企业主流的竞争策略,为此,降低成本逐渐受到了重视,但是,企业经营者对成本控制的关注点集中在生产和采购领域,毕竟这两个部分构成了产品制造成本的大头,并且,企业对市场的掌控力度不断加强,销售渠道呈现出向终端覆盖的趋势,与此同时,学术界和企业界掀起了“集中资源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讨论,企业界逐步形成非主营业务外包的经营思路,物流业务外包成为一种潮流,但依然属于一种粗放型的经营;90年代末期至今,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营观念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实现的载体受到极大的重视,现代物流理论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物流整合所创造的竞争力和价值,具备领先物流理念和卓越运作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受到了制造企业的青睐……

从上述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历程分析,现代物流在制造企业中兴起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压力,根据国外的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物流的整合,可以使物流总成本降低23%,供货时间缩短75%,产品的可获得性提升9%,库存水平下降23%......种种的因素标明,中国“物流热”的兴起并不是偶然性的结果,是当整体经济迈向买方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阶段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就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此,物流也就成为了外界所说的“第三方利润源”了。

当然,如果从中国物流发展的历程来看,不得不提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随着著名战略家Michael Poter的价值链理论进入中国时,首次提到的“原材料-进货物流”和“产成品-物流”,这使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始关注物流在中国经济中所取得的作用,但是,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维影响,在当时,物流只是作为一种辅的业务,并没有为众多企业所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经营者把视角放到物流管理的时候,却由于缺乏对现代物流管理足够的认识而显得事倍功半,在他们理解中的物流依然停留在传统物流的范畴,仅仅以为物流就是运输和仓储两个环节。在与一些物流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采取的都是压缩物流成本的策略,每年给物流部门下达物流成本的压缩指标,让物流部门与供应商进行交涉,寻求最低价位的服务提供商。然而,随着该种策略的实施,有关的服务水平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市场缺货率上升、甚至工厂停工待料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出现,加大存货成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但因此换来的却是巨额的存货资金投入,使企业的现金流面临危机。

上述的现象表明了,传统物流的观念只能在具体业务成本过高的时候起到相应的作用,当其成本压缩接近极限时(也就是与物流供应商的成本相当接近),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将抵消具体业务成本下降所取得的优势,为此,在企业进行物流整合的时候,必须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视点进行,从总成本的概念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变革,才能通过物流管理的提升,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①流程的一部分,它对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货物流和货物储存、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美国物流采购协会对物流管理的最新定义,该定义界定了物流和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载体,并且,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据此,现代物流管理的服务功能也有了新的延伸,除了原有的运输和仓储职能以外,还延伸到了国际货代、搬运、增值服务(包装、再包装、打码、二次打码、分捡、加工、贴标签、回收)、物流信息服务(订单传输、订单处理、货物跟踪、数据分析、报表生成、库存警报)、物流规划(仓库布局及功能设计、运输方式规划、工厂布局、物流流程设计)等方面,而物流规划则是目前物流管理中的制高点,也是众多制造企业成功进行物流变革的必经之路。

虽然,“物流热”遍卷全国,然而,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的是,物流管理毕竟这是一个企业的后勤支持职能,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但是,却并不是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而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则主要是基于提升并满足客户服务水平和总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

首先,企业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第一个前提是在管理上把商流和物流进行分离

   目前,很多的制造企业,尤其是国有的制造企业均把物流纳入销售部门或者采购部门的管理范畴,并且,往往原材料物流和产成品物流是割裂进行处理的,这样所导致的问题是,为了满足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或者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及时,在销售和采购职能领导的要求下,不得不常常不顾成本的上升来满足(内部)客户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整体物流成本的上升;另外,分散的物流运作体系也不利于企业进行物流的整合。而纵观外资企业的物流职能设定往往具有物流和商流分离的特点,如国际知名的P&G公司,其物流管理纳入客户服务职能中,由客户服务人员进行综合统筹管理,而生产和销售部门只需向客户服务部提出相关的服务水平,客户服务人员就会以此为依据,有效地进行物流规划,并对物流供应商进行整合。

而著名的跨国企业M公司则把物流职能独立出来成立了物流部门,并通过物流变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早在1998年,M公司在全国设有三个工厂和三个配送中心,为了保证产品的市场供应,还另设有54个小规模的区域配送中心,当时的供应商有30多家,但是,这些供应商主要都是向M公司提供干线运输的服务,而短途配送业务只 有30%由供应商负责配送,70%则是客户自提,当时的策略使M公司由于物流采购过于分散,造成相关业务成本偏高的现象,同时,由于仓库过多,库存投资非常高,并且,客户自提的做法也不利于M公司对市场的控制,市场缺货的现象频繁,有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跨区销售的现象。当时的物流部门负责人为了改善上述的现象,邀请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参与了企业的物流变革项目,成立了由双方各相关职能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项目小组,在对相关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后,制订了具体的实施策略,通过选择少数专业的物流企业作为供应商以集中采购、运作网络整合(仓储布点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定单管理流程、运输管理流程、仓库管理流程)、物流职能内部架构重组、构筑物流信息网络等策略,从根本上扭转了物流管理的劣势,在现有工厂和配送中心设置不变的情况下,把原有的54个小规模的区域配送中心减少到20个,物流供应商从原有的30多个缩减到3个,并且,短途配送业务主要由3家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服务,客户自提的份额由原来的70%下降到20%......物流变革的成功,使M公司的客户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由原来的85%上升到98%,物流业务成本在原有的基础上下降5个百分点,库存也大幅度得到压缩。在实施物流变革的过程中,M公司的物流负责人的观点是,在物流职能管理方面,销售和采购部门只需提出有关的服务水平需求,而无须过多介入物流职能的管理过程,物流部门所进行的相关规划将是基于有关的服务水平基础上进行,这将使物流职能在行驶其业务控制的权力时,少了很多的制肘,其主要的业务就会在服务基准上寻找突破口,例如通过相关的规划,有效地进行成本的控制,降低库存等等。

其次,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解上应着重于软性管理方面的角度出发,而不盲目先进设施的巨资投入。

随着“物流热”的升温,有相当部分的管理者对现代物流管理片面理解成只要加大物流方面的投入,就等于在企业内部推行了现代物流管理。例如,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物流投资热,在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大型国有企业都纷纷把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基地作为其物流改革的特征,甚至不惜巨资引进世界上的先进物流的设备。但遗憾的是,盲目的投入往往换来的是巨额的亏损。造成该种误区的主要是因为国情的差异所造成的,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相当昂贵,为了有效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购置先进的物流设备以及建立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就成为必要,而在中国则刚刚相反,人力资源成本低廉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引进一套先进的物流设备或者巨资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往往其投入资金的利息往往已经超过聘请足够的工人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了,并且,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而言,高额的投入也意味着高额的回报,只考虑投入而忽略回报的行为是与财务投资的原则相悖的。

篇6

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为何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中途陨落,有的历经坎坷仍生生不息?纵观中外名企,现代化物流管理极其重要,尤其是供应链管理对原材料供应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业等组成的物流供应链在物流信息、资源配置、物流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控制、创新和调整。

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最大程度实现客户要求服务水平是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所在,即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提升企业的战略优势。按照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就是把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提供给客户。

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已成为目前很多国内物流企业最为强烈的变革方向。面对激烈竞争、高深莫测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传统企业看似完整但缺乏系统的生产、采购、销售模式,已没有办法适应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到流通的周期,降低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终端用户的全过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成本,已成为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

一、现代企业物流概念和特征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物流的概念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仅物流活动的功能范围不断扩大,物流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入。现代物流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现代物流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从企业内部来讲,它是对信息、运输、物料供应、搬运、存货管理、包装、仓储、实物配送等分散的物流作业流程的综合协调整合;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管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企业物流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物流作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

第二、现代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创新的原动力。当今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已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与此相适应,企业的物流动作在产品生产组织的基础上也同时向企业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延伸,特别是增加了产品的售中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现代物流将更多的以企业的客户服务为价值取向,强调物流动作客户导向性,成为客户驱动物流。

二、现代物流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手段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中国国内市场而不断发展,企业的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将是企业生存和成长必需取得的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手段来获取。沿着价值优势的轴线,物流管理创新能够缩短提前期,增加可靠性,快速反应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一、现代物流管理创新的中心在于对现有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的创新。从工业化以来,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被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步骤。这些分割了的业务流程,差错多、步骤多、周期长、反应慢,这些都是竞争力的杀手。创新就是要缩短周期、减少步骤、加快速度。伴随步骤减少,产品的积压和库存也就相应减少了,从而得到了更高生产效率。现代物流管理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总成本的合理控制和整个供应链物流的管理。要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重点不能仅仅放在技术创新和生产线的优化上。向生产要利润、要成本降低的空间有限,我们要着手物流管理,通过卓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越的物流效率,创造企业的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企业市场份额。

第二、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过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能比其他竞争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通过成本高低差异来显现。对于顾客来说,价值可以独一无二的服务,也可以是低价格。价值优势就是与竞争对手的价值差异化能力。一个物流管理技术娴熟的企业,如果在存货的可得性、递送的及时性和交付的一贯性等方面领先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就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供应商和理想的业务伙伴。一个拥有卓越物流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竞争优势。

高效的物流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同时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直扮演辅助角色的物流管理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的途径

篇7

关键词: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管理创新

物流作为现代货物流通的重要基础,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市场前景不可估量。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运用支持,极大限度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及质量,俨然成为相关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其有关方面的研究也颇受学术界关注和热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提升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本文作出了如下研究。

一、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运用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对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显著,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通过国家、行业以及高校的协同努力,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成就不断扩大,但其有效性亟待改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基础条件较差

网络互联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现代物流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迎合经济发展趋势、提升市场竞争实力,物流企业运用科技创新进行管理改革志在必行。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条件虽已有较大改善,但运转中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表现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物流管理周转效率。例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加之物流配送中心或设施较少,直接影响了现代物流服务效率,制约了其管理发展。现阶段而言,基础条件差与现代物理管理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对创新科技的运用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客户服务体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二)人才支持不力

自人才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各行业领域对其相关培育支持越发繁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有力基础。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日渐成为物流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唯有坚持科技创新,努力搭建优秀人才能力发展空间,继而增强综合实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行中的问题,如研发、营销等。简单来讲,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所需人才,不单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拥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谈,人才可视为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有效运用的嫁接桥梁。但事实上,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人才配置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多环节科技创新需求,因此最大限度地发展科技人才,并无限挖掘其潜力意义非凡。

(三)体制因素制约

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关涉到多个方面,隶属于不同政府部门主管,如基础投资、产业政策、税收标准等。以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策略指导,对现代物流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甚至部分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直接干扰了经济市场有序竞争,同时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物流管理发展,进而导致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此外,我国物流管理法制建设不尽完善,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缘于规章制度缺失,在管理模式发展上尚未完成规模化、系统化,对专业人才应用不合理,相关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自身潜力开发不足,从本质上造成了管理效益低,继而制约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创造。

二、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

新时期,科技创新运用俨然成为现代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对相关企业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下,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毋庸置疑。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行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改善基础条件

纵观时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其中不乏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兴物流企业,其自身综合实力十分强悍,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自动化装备,资金来源也相当充裕。全球经济一体化态势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物流量相当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下所欠缺的是舞台和环境,其中首要因素体现为密集而畅通的道路网络,以确保现代物流管理“及时、精准、高效”配送。交通网络状况是衡量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条件的关键因素,其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至关重要,应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予以支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秉持节俭务实精神及原则,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于道路建设,并注重实际调研,充分利用既有数据分析,科学规划车道数,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同时精心设计转弯道,保证行车安全。基于科技创新运用的道路建设,还需注重以人为本,设置安全护栏、绿化隔离等,以减免远光伤害,给司机朋友带来良好的驾驶体验,保证运输货物高效、快速、安全送达。

(二)加大政府支持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管理建设可谓紧系民生发展的重大工程,各级政府应统一认知,并充分发挥主导职能,加大相关支持,调动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积极性。事实上,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也是这么做的,如澳大利亚的物流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与降低税收等优惠政策,使得相关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基于此经验借鉴,我国政府可结合市场经济实情,制定一系列惠利政策,激励现代物流管理科技创新与运用。例如,在一定限期内,对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及运用意识的现代物流管理单位免征任何税收,抑或分配部分财政资金予以捐赠,减少其所面临的风险,创立龙头企业,发挥榜样作用。此外,还可组织多样化的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科技创新等活动,大力宣传既有成果,促进其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从长远的战略目光审视,政府支持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将进一步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其实践路径有待探索丰富。

(三)修整内控制度

市场经济竞争自由而有序,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要完成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修整内控制度,包括领导制度、责任制度等,兼顾效率与质量,并落实到各环节、各阶段。在具体实践中,现代物流管理行业要坚持合理化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竞争规则,并充分利用创新科技,积极打造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分享科技创新成果,立足国际竞争舞台,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于现代物流管理单位及企业而言,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认识到科技创新有效运用的实际价值与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形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制度,精准掌控市场动态信息,并提升自己的综合处置能力。网络互联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现代物流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系统化,扎实科技创新有效运用基础。此外,现代物流管理还应将科技创新有效运用发展成为一种常态,配套完善考核、奖罚、培训等制度,鼓励全员参与,并提高其相应能力。

(四)重视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战略地位毋庸置疑。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是基于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持下的系统工程,理应纳入工作重点予以开展。在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中,要树立培养优秀专业人才观念,完善培训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运用意识,并量化能力素质要求,鼓励高校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开创物流产业发展新局面。在此过程中,现代物流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不断完善自身人力资源结构,结合既有综合实力,适度提高人才福利待遇,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基于此,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还应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细化、量化科技创新有效运用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有计划性、目的性地组织教学工作,实现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此外,依托高校理论支持,组织多样化技术培训工作,及时传递科技创新成果,强化员工有效运用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向共同发展。总而言之,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在未来发展中,随着科技创新愈演愈盛,其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价值将越发显著,并得到各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动态,综合剖析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实况,及时发现其中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其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爱香.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12.

[2]高岩.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49.

篇8

关键词:物流管理;体系设计;目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81-01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物流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由于物流业务和技术跨度较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确定培养层次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专业范围进行准确定位。

一、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

物流是典型的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具有很强的执行性和操作性。结合现代物流的功能特点可分为几个工作领域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根据几个工作领域所涉及到的任务确定学习领域。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

(一)设计原则。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的思路是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的基本原则,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具体设计充分考虑物流企业现实岗位(群)的操作技能要求和新岗位适应性,同时还要兼顾人才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企业由于竞争的需要在不断地创新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为适应流通领域对物流活动的更高要求,物流企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恰恰是那些既懂得现实岗位操作,又能适应管理创新的技能型人才。作为适当超前于企业现实需求和人才储备性培养的职业教育,应在关乎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质量的课程体系设计中适当考虑企业未来的需求。

1.基于“工作过程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应参照国家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以物流活动的特定任务为起点,以典型作业流程为主线,根据设计的学习领域(理论要求)的知识点,把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理论和实训教学满足实践操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物流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会随着物流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动态变化,因此,要求这一完善的过程应不断地继续下去,更好地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

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解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架构,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动态要求重新解构课程内容,架构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技能型人才,人才的服务层次为岗位操作型的一线管理人才。课程体系的重新解构应在人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岗位技能和岗位素质养成、岗位应用和技能创新的综合素质三个层面上全面适应企业的需要。

3.课程体系中各项目课程的合理衔接与排序。重新解构后各项目课程的衔接与配合十分重要,要体现课程间在知识衔接上的逻辑顺序,同时还要兼顾不同学期学时分配上的适当平衡,以利于教学组织。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设定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我们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核心,组合教学内容,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使教学内容对目标能力的培养具有更直接的意义和价值, 体现实用性。同时,还要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现职业资格“直通车”。其中,理论知识内容应围绕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的专业基础与职业知识来构筑,以适度、够用为目标进行优化;实践教学目标与专业能力目标相对应,实践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的获得及胜任工作为目标进行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定学习领域,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原来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解构, 重构知识和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应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本出发点,打破学科界线,重组课程结构,形成模块化课程、项目课程,开发综合化的新课程,并将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渐进式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见习、实验、实训、实习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运用分散在课内的见习课、实验课与集中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形式,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最后以职业资格鉴定验收课程质量。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

1.专业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以基础扎实,适应面宽,注重能力培养为特色。侧重塑造既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能力,又适应企业物流管理,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管理、经营、决策的高层次复合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熟悉信息基础技术;具有较强专业实物运作能力;受到物流技术基本训练;了解物流法律法规,能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和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 企业集团 现代化 物流管理

一、煤炭企业集团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流管理成本节约意识不强

虽然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已经建立了内部物流管理体制,但企业的管理层对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关注不够,缺乏物流效率、成本节约意识,加大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2、物流理念认识落后

在一些煤炭企业集团内部,有些职能部门及服务部门办事不认真,有意拖后基层单位的到货,物流理念及认识落后,对物流的管理认识不够,企业领导通常只抓生产不管物流,缺乏物流管理的创新精神。

3、缺乏科学的物流管理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下,很多煤炭企业不能很快从旧的经济体制中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对于物流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首先,在物资采购中,形成了大量的积压物资,加大了中转运输,给企业加大了额外的运费;其次,对于库存物资的管理不能及时的进行动态管理,还是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定额管理办法。此外,对于物流信息的传递及处理落后,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4、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物流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包括了物资品质要素方面的保管保养、回收复用以及仓库的布局、存放、装卸、搬运等等环节。但大多数的煤炭企业集团通常只强调对物资品质方面的管理,而对于仓库的布局、存放、装卸、搬运等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管理,实行不了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导致煤炭企业集团内部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5、缺少专业的物流人才

不管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配送人员,都需要专业的,又具有很强责任心的专业人员。在现有的煤炭企业集团,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还相对较少,结构也单一,缺少即熟悉煤炭行业,又通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煤炭企业集团现代物流管理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煤炭企业集团最高管理者应重视物流管理,最高管理者应清楚物流成本不仅仅是企业本身或是物流部门的事情,还应提高每位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从物资的整个流通过程都应考虑成本效率,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设立专门的物流费用核算机构,并给予其相应的权力。物资费用核算机构应充分了解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结构,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并评估物流部门对煤炭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制定物流活动计划进行调控,正确计算反映物流成本,对贡献大的物流部门或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对那些办事不认真,有意拖后基层单位到货的物流部门或个人应进行严厉的处罚。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合理的降低物流成本。

2、加强采购分析与库存控制

在物资采购中,为避免大量的积压物资,减少额外费用的发生,采购前企业应充分做好采购物资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地点及交易付款期限等的准备,依据以往相同或相近物资的使用情况和变化幅度,确定未来需求采购计划。在库存方面,企业应对库存物资进行动态管理,考查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计算出同一时期内相同物资或相近物资供货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制定合理的物资储备量。当企业内部库存得到优化管理后,企业应依据现代物流管理的新特点,结合煤炭企业集团的特点,更新物资储备观念,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相关采购物资的库存情况,以便能够为已所用,以此降低本企业的物资储备。

3、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

随着煤炭企业现代化物流管理的逐步深入,很多企业都已开始采用高科技的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物流管理。在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方便了企业内部相关部门或员工之间能够共享企业内部所有的物资储备资源,为物资在企业内部相关部门或员工之间相互调剂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在企业外部,依据现化代物流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并与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络和客户服务网络进行联网,建立功能强大的、齐全的物流服务网络,利用便捷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了更快更好的服务,加快了信息采集、传递、处理等的流通过程,提高了物流的管理效率,实现了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

4、强化供应链管理

煤炭企业集团应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建立新型物流供应管理体制,对企业的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监督。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物流信息网,将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职能部门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物品积压,加速物流周转,减少不必要的存货风险。在企业外部,遵循市场细化的要求,协调好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快区域化物流配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供应链联盟,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

5、提高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使得人们对物流管理的职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管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配送人员,都需要专业的,有具有很强的责任人心。在现有的煤炭企业集团,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还相对较少,结构也单一,缺少即熟悉煤炭行业,又通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企业应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对物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多方面进行人才开发,开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等,做好煤炭企业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总之,降低采购费用,优化库存结构,缩短库存周期,减少库存费用及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和物资损耗,并且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物资的质量、数量。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物流管理机制,优化煤炭企业物流系统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文平.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刍议.现代企业,2007;10

篇10

【关键词】物流管理;现代化;内涵;实施途径

0.前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增加、国内外市场的培育发展等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也使现代物流开始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实现物流合理化,对全部物流活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现代物流的理念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它的巨大功能和作用必定会促使企业的决策者下决心来改善和整合自己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飞速发展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装备都使得物流管理现代化成为可能。物流管理现代化不仅要对分布在各个现场的物流业务进行科学管理,同时也必须注意与统一管理之间的业务分工管理,这是因为物流管理是以全面管理为核心连结各分散部门及局部货物的综合性管理。本文就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实施途径进行深入思考。

1.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1.1管理组织现代化

即要求管理组织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就要求精简机构,工作部门不能虚设而应根据需要设立。可以有官有兵,也可以有官无兵或有兵无官。工作人员,责任分明,运转灵活。还要提倡开短会,说短话,深入基层,少发文件,多利用现代化信息传递工具。

1.2管理方法现代化

即要从经验管理转变到广泛应用管理科学,并促进各个管理系统由局部优化发展到整体优化。例如,重视建立经理为核心的决策组织体系。按决策的工作程序,配套应用市场预测、量本利分析、可行性研究、目标管理、决策技术、管理数学等方法,尤其要实现决策方法科学化。其他方面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则是保证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条件。

1.3管理手段现代化

即要实现以应用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管理技术装备上的现代化。在商流、物流、信息流方面,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文件编印、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还拥有现代化仓库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运输、装卸的电子调度指挥系统等。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物流机械设备性能落后,传递商情还靠手工操作。这种物流管理手段需要的硬件品种不全、软件开发滞后的局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过来。

1.4管理人员现代化

即要求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素质,具备专业技术业务知识与能力。同时要求用人专长,不求全责备,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我国处于高技术创业之始,要十分重视在物流部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因为专业技术人员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中坚力量,而建设现代化的物资流通产业,人才同样是最重要的因素。物流管理是边缘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专业人才,物流部门都很需要。要提高物流部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的比例,尽快改变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状况。为此,物流部门要鼓励职工热爱本职工作,自学成才,还要举办高级研修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总之,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是跨世纪的重要任务。

2.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实施途径

2.1改善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内部物流方面,在物流手段上,从原来重视物流机械、机器等硬件要素转向重视信息等软件要素;在物流活动领域方面,从以输送、保管为主的活动转向物流部门的全体;在管理方面,从作业层次转向管理层次,进而向经营层次发展;在物流需求对应方面,从强调确保输送力、降低成本等企业内需求的对应,转变为强调物流管理水准的提高等市场需求的对应方面;从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重点,转变为不仅重视效率方面的因素,更强调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效果。物流活动的管理应超越部门和局部的层次,实现高度的统一管理。

企业外部物流方面,现代物理认为物流活动不是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联企业在内的整个统一体的共同活动。供应链管理导致产需结合更加紧密,并带来了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即从原来的投机型经营——生产建立在市场预测基础上的经营行为,转向实需型经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生产)。

2.2选择第三方物流

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取得新的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不应僵守大而全、小而全的老思维模式。我国许多企业的物流不但没有形成利润源泉,反而成为亏损源,变成一种负担,这种情况下或将物流业务分离出去,将企业物流转变成物流企业;或外委;或交给第三方,从而使企业能侧重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并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这是企业物流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第三方物流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选择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至关重要,它不但关系到物流业务本身的质量和费用,还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总体效益。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劳动生产率等情况,首先考察对方的物流能力是否能胜任委托项目,第三方物流的能力包括它的组织结构能力,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装卸、运输、包装、仓储、分检等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能力;其次应考察其信用程度及个性化的服务水平;第三应考虑其物流费用与其服务水平相比是否合理;第四应考虑时间是否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第五应与对方签定物品损坏、丢失、赔偿的协议;第六要确定有利我方的资金结转方式。

2.3吸引物流人才

企业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物流人才短缺普遍存在,尤其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但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而且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有生产工艺设备及需求的知识和信息,掌握企业内供应链流程、企业前向的制造供应链流程、企业后向的销售供应链流程。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者不仅是运输和仓储专家,而且还必须熟悉软件程序及信息技术系统,尤其在实施网上交易时,更应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在采用企业外横向一体化时,供应链管理者必须具备整条供应链服务(购买、仓储、顾客服务、信息技术)的知识。因此,企业在吸纳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对企业内的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各种层次的培训,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