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食物供应链;原因;对策
一、食品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食品供应链管理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观察》上被提出,食品供应链的管理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全面对食品生产、加工、物流等进行规划、组织、执行的过程,对食品供应链从原材料的供应至食物产品的流通整个过程的有效链接。食物供应链管理具有鲜明的特点:以最终顾客为中心、是全局管理模式。
(二)食品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原因
随着食物供应链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人们对食物产品要求也愈来愈高,主要表现如下:
消费者群体对食品和农产品的新鲜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并逐渐注重对食物交货时间的要求;消费者群体加强了对质量安全的要求,迫使食物生产加工行业的企业不得不进行食物供应链管理,以保障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销售和物流渠道的顺利畅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顾客对产品质量安全需求,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被用到食品领域,在这些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应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风险和危害;国家和政府从人民群众安全和健康出发,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作出严格的要求,迫使企业经营和生产不得不进行供应链思维进行。综上所述,食品企业不得不进行食品供应链管理,以满足人们大众对食品消费品要求的提升。
二、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普遍存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射出国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检测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各体系之间不协调。食品安全涉及面比较广,不是单一的部门努力就可以控制和避免的,需要几个部门协同作业、共同努力。在食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发挥作用,这就导致各部门责任不明确,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使得对食品安全检测不标准,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无法有效的发挥;食品安全体系中,法律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生产体系等之间协调不顺畅,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检测体系和应急预警机制。
2、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缺失全局性和完整性,处罚力度薄弱。从全局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建设现状,我国关于食品安全质量方面的只有《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安全法》,这二者前者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国内法律建设暂时还没有将食品安全建立在食物供应链上,食物安全法律建设的不系统,致使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没有强力的保障,法律建设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相关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造成对食物造假、售价的违法行为没有加大惩处力度,对食品质量安全行为处罚较轻,没有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
3、理论水平落后,未能满足食品业发展的需要。食品生产迅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食品行业质量安全问题也屡禁不止,理论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即食品质量安全理论不具备时效性。需要针对实际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完善科学的保障体系和检测体系,尤其是对含食品添加剂物质的检测,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理论体系建设。
三、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和优化措施
1、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虽然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和国际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食品质量、食品检测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仍不完善,亟需向有效化、合理化、高效化转变。虽然近年来,国内相关法律建设多大五六十部之多,但是法律并没有涉及对食品从田地至饮食过程,在这些领域存在空白。因此,面对当前食品质量安全严峻的形势,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快《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颁布进程,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食品质量监督力度,以满足消费者群体对食品日益提升的需求。
2、强化食品供应链管理,提升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水平
强化食品生产源头的管理,从对食品生产原料、化肥、添加剂等治理着手,保证食品生产环境、条件符合生产的要求,积极的倡导健康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发展;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打击生产中偷工减料、违规行为,及时发现不利于食品加工和生产的行为,避免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带来损失;加强对食品进入市场的审查标准,提高食品进入市场门槛,建立科学的市场监测和进出入制度。
3、RFID 技术加强对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性的管理
RFID 解决方案可以提升食品供应链和质量和效率,保障食品源头的安全,保障食品供应链中透明度的提升。通过该技术可以为食品供应链的商品提供详细的数据,这样就方便经营者关注食品生产各个过程的信息,让消费者看到经营管理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态度;当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时,经营者可以根据该技术对食品进行追溯,发现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消费者群体的恐慌和担心;根据该技术记录和存储功能,可以从食品供应链的下游向上游逐渐过渡,对那些违规、违法的行为和个人群体,及时召回产品,并对责任团体予以处理,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的正常秩序。(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谭立群;河北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王惠殊;浅析我国食品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11年16期
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供应链;集成化
一、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现有的基本构架构造的一个对工程项目从咨询、立项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规划和集成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根据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建立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案,达到改善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变革现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目的。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是以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的同步协调的和集成化的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通过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项目流、资金流的设计、规划、协调和优化控制来满足项目业主对于项目的工期、质量、服务等多方面的要求的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企业之间的项目供应和需求管理;供应链中项目的需求预测和管理;供应链的交互信息的管理;供应链的设计(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的评价、定位和选择)。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物流成本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而这里定义的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也是为了降低管理的成本,理顺项目业主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整个项目市场的收益,缩短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冗余工期。
二、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和特征
(一)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定义的工程项目供应链的定义,可以将其结构模型归结为图1。在整个工程项目供应链中,供应源是项目的业主,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和项目的实施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项目流/服务流和资金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殖。
(二)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一个工程项目供应链通常具有多层次、多跨度的链式结构,由不同类型的多个企业构成的,因此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结构模式比一般的企业的结构模式要复杂。
2、交叉性。一个企业不仅仅属于一个工程项目供应链,它同时还可以为其他的工程项目供应链服务,作为另一个工程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因此,众多的工程项目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这样为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3、不确定性。工程项目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这是因为工程项目供应链处于一种动态的稳定当中,它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条件和各个企业的战略。另外工程项目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的不断变化使得这一特性更加明显。
4、用户需求驱动性。工程项目供应链的形成、存在、以及工程项目供应链的重构都是基于市场和用户(项目业主)的需求而发生。同时,从图1也可以看出,工程项目供应链中信息流、项目流/服务流以及资金流都是由用户的需求信息进行拉动的。
三、工程项目供应链设计
利用供应链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时,供应链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效的供应链才能提高用户服务水平,达到成本和服务之间的有效平衡。但是设计不当的供应链则会导致浪费甚至失败。工程项目供应链设计的步骤如图2所示:
(一)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市场环境
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很多做法已经为施行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平台,例如对工程项目进行的分类、施行了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等。
(二)分析企业现状
建筑行业历史悠久,企业总数众多,在就业人数方面可以说是各行业中最大的。目前建筑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提高收益能力。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个别项目的收益日益恶化,调整公司内部的管理、利益责任体制势在必行。二是行业内部淘汰制的发展。企业淘汰已经开始,由于放弃债权后的竞争力复活,所以严峻的竞争状况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三是规模差距极大的双重化的机构。以大型综合建筑为最高层,从专业工程部门到提供劳动的承包企业机构呈现多重化,因此不同工程的合作伙伴是不同的。最后企业中信息的交换要求全面电子化。当然由于工程项目的日益发展,很多企业之间都进行过良好的合作,因为大型的工程项目往往不是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完成的,特别是对于施工企业来讲,通常就需要几个企业的合作。
(三)供应链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利用工程项目供应链,可以将各个作业单位中估算的不合实际的多余时间,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减少单个项目的工期并增加了工程项目供应链上企业工作的有效时间。现行的招标、投标制度是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一次招、投标,而且每一次都是孤立进行的,容易增加整个工程行业的成本。利用工程项目供应链,将工程项目作为一种产品,形成集成化的管理,可以到达有效节约成本的目的。利用工程项目供应链,可以使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化为战略伙伴关系,与合作企业共担责任、风险与成本,同时共享收益,提高工程项目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赢得工程项目供应链上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工程项目供应链上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这样可以迅速调整和组织自己的生产、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满足合作伙伴的需要;还可以降低成本。特别是实现了工程项目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推进了整个工程项目行业的技术水平。
(四)工程项目供应链上企业的组成分析
工程项目供应链是以工程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对其实行集成化的管理。工程项目供应链设计时有必要对参与方设定甄别条件,进行遴选。
(五)提出设计方案
根据工程项目供应链的设计步骤,分析了实现供应链的环境和条件,就可以对工程项目供应链进行设计。
一般来讲,相对稳定的工程项目供应链,其主要目标应该是那种工程项目数量大,而单个工程则相对比较简单(从设计、施工的技术角度、复杂程度等)。这样的供应链设计以一个地区以往的项目容纳能力、建筑资金投入以及工程建筑企业的资质、能力以及数量为基础,分析、整合地区建筑市场的时间规律;同时考虑供应链的建设成本,最后提出供应链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Kerry London,Russell Kenley,Andrew Agapiou.Theoretical Supply Chain Network Modeling in the Building Industry[Z].1997.
2、Kerry London,Russell Kenley,Andrew Agapiou.The Impac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Structure on Supply Chain Network Modeling[Z].1998.
3、陆惠民.工程项目管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刘国靖.现代项目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供应链 物料采购管理 采购模式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建筑工程项目物料管理理论
(一)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的具体定义
采购有广义和狭之分,广义的采购着重指政府、军事和教育等类型的采购。狭义的采购一般指的是企业收购,它是企业为了获得巨额利润进行的采购类型后者就是文章要研究的内容
(二)在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模型
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就是采购管理,这也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系统的信息交流使得供应商可以预测企业的所有需求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在这里说的通过及时的信息交流来降低库存率就是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就是通过这些来推动企业的优化管理。
(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活动
采购、采购活动的分析是通过几个主要环节完成的,他们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大批量的或者是集中的采购行为,也就是对于资料的购买行为。
(2)对于物料进行购买的时候需要按时向需求点进行配送,也就是物料的配送过程。
(3)采购物料方依照单据对于配送的物料进行验收并且依据内部的规定进行登记入库等活动,也就是物料的验收以及库存管理,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可以保证物料的安全以及以及数量质量的可靠。
(4)采购研究以及预测需求认真分析物料市场的实际供需情况及其价格变化幅度,这样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采购计划,合理设计采购成本及其库存量。最后在结合市场的情况,提高性价比的物料实现企业的更高的目标。
(四)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的特征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自身生产的特点,这样就造成了在其购买物料时有自己的特征,一帮建筑物料需求的体积很大,样式也是很多,而且又不可以移动。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有着地域广以及参与的单位多等特征,这些就决定了建筑项目工程物料采购有着自己的特征。
1、物料采购的多样性
建筑物料采购的多样性是由于建筑产品本身自己具有的特点以及特殊的外部环境决定。其一建筑业需要很多的建筑物料或者是制成品或者是配件,有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施工机械进行辅助生产。其二就是同种的建筑物料在不同的施工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众多规格。这样就造成了建筑工程采购项目物料的种类非常的多,各自具有自己的规格。再加上不同的施工环境具有不同的建筑图纸,这些设计者们的水平也是参吃不齐,这样对于物料的需求就各有不同。
2、物料供应的多变性
建筑产品具有施工与使用地点为同一地点的特征,是的建筑产品在施工生产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施工地点不仅仅是随着设备以及建筑物地点的不同而变动,有的时候还需要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流动。
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高
在建筑企业现状的购买主要是对施工进度的基础上为每个项目确定,每购买的量不是很大,所以我不能因为购买和享受一定的优惠价格。有采购部发送给买方购买建筑材料,如采购成本的原因。
(二)采购过程繁琐
这包括选择产品的效率低,通常是由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困难,几乎没有企业信息共享的部门和有一个长期的采购阶段,这些都是由采购流程繁琐而引起的。
(三)资金利用率低
资本利用率太低,虽然是一个巨大的资本投资,但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一个项目是一个股票购买他们自己的,所以会有一组过剩和浪费材料,使整个企业的资本利用率很低。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建筑工程项目模式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物资采购方式早已被突破。这些技术的发展也为物资采购发展提供了机会,对于地域的限制也几乎被完全打破,这些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进行物理采购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重要资料的准时采购策略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比例和材料采购资金的重要品种的比例,但这对于整个工程非常重要,施工企业希望能够准时的采购施工时需要的建筑材料,也避免了提前购买行为给企业带来的不便,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由于采购造成的资金周转等不必要的麻烦。
施工单位需要为其提供材料的供应商可以在规定时间抵达施工的现场,有助于在施工的现场节省建筑材料。供应商的不准时将直接导致项目拖延施工进度。建筑施工企业对JIT采购战略的重要材料,可以减少在表演过程中建筑垃圾,也希望供应商积极配合,实现JIT供应。
(二)特殊物料的多项目联合采购策略
供应链管理可以应用到一个项目的想法,如果它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应用,它更能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潜在价值理念。建设项目的特殊材料一般包括材料以及战略材料的采购,因为对于战略材料采购的特点就是品种极少,不过需要购买量很大,其供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物料的质量对于建筑项目的生产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建设项目对威胁的生产,采购战略重点应保证供应的连续性。因此,特殊的材料,建筑业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联合采购电子应用是多项目建设实现新的采购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程敏,林知炎,余婕.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
篇4
把库存量控制到最佳数量,尽量少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库存管理好,获取最大的供给保障,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生存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进行库存管理,提高库存管理水平,进行适时而恰当的库存管理,把库存控制到最优状态,已经成为左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关键课题。论文以本人所从事的体育彩票仓储物流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指导,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环节出发,针对目前体育彩票库存管理特别是库存控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应用现代物流理论中的库存控制基本思想,对体育彩票运用JIT采购模式的意义及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
:6000多字的物流师论文
有摘要(没有关键词)、参考文献
150元
篇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物流只是物资管理和物流管理,不是一个产业,但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大量产品配送的流通,科技信息化手段的提升,行业标准化流程的制定,使物流不仅成为一个产业,而且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并且像投入,生产和消费一样,形成了一个支柱产业群。
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目标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1万亿元,近3年年均增长27%。按照“十一五”规划,北京物流业已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节点布局。
今年年初,北京等46个城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北京市的示范内容为:城市统一配送,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和绿色物流等。
为了打造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北京市制定了发展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了物流业发展目标,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到2011年要突破7万亿元;其中,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要达到12%左右,物流业产值到2011年突破600亿元,使其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进双方战略合作,有利于制造产业升级和物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基地功能。二是完善城市配送网络,建立应急物流体系。三是引进,培育品牌企业,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四是推进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提升物流发展的社会化程度。五是强化区域深度合作,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六是打造三大平台,建立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三大平台”即政策,科技和信息支撑平台。同时,北京市还将重点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到2011年,重点培育年营业收入百亿元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3―5家:培育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5―10家;培育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食品、烟草、汽车等专业化物流企业10―15家。为达到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北京市将重点做好提升物流基地功能、引进和培育品牌企业、推进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联动等六项主要工作。其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基地功能,是启动发展规划的首项工作。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和基础。据统计,2008年制造业物流总额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88.8%。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制造企业外包物流业务,物流企业承接制造业物流的一体化运作,对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重点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调整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因此,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使制造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实行专业化运作,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仅能提供运输,仓储等一个或几个环节的物流服务,尚不具备提出制造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实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能力。物流业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制造业物流因其包含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又具有各自的行业特点,成为物流运作中最为复杂的领域。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使物流企业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运作,可以通过服务功能的整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一体化物流管理能力,通过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提高全社会的物流运作效率,实现物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反映出我国长期以来积累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在当前保增长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8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0.1%,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还赶不上有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释放制造业物流需求,对于加快物流业发展,扩大物流业规模,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四个节点
2009年3月份,作为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一,国务院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项重点工程之一。这是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机遇。为此,今后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营造良好的两业联动发展环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两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近期,国家发改委还将组织召开“第二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总结交流联动发展的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加强对两业联动发展的指导。尽快出台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联动发展示范和试点工作;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选择一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有重点,高标准地开展联动发展试点。
篇6
关键词: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2-0101-05 文献标志码:A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是由中国篮球协会所主办的跨年度主客场制篮球联赛,联赛为中国最高等级的篮球比赛,英语是China Basketball Assoelatlon(中国篮球协会),简写是CBA,中文媒体上也多用CBA来称呼该联赛。联赛2005年从中国篮球甲级联赛正式更名为现在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联赛规模、管理、运作和受关注程度都堪称是中国最好、最规范的职业联赛,同时也是亚洲地区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到目前为止,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已经走过了14个春秋,经历了诸多风风雨雨,在中国篮球管理中心及相关机构的组织、管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在近几年也开始步入良性运营阶段。在当前中国的职业体育赛事中,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可谓是市场化程度和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职业赛事。通过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构建和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整个链条的牢固程度、反应灵敏度,有助于了解整个链条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助于我们对链条上不牢固的部分进行修补和完善,并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为整个联赛的良性运行节俭成本,保证其健康、有序化发展。
1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基本模型
1.1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概念
从本质上讲,我国职业篮球联赛是一种以行政型职业体育联盟为组织形式的联赛。所谓行政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就是指由我国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具有准政府性质的体育协会(项目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经营,由职业体育俱乐部参与的关于职业体育联赛的一种管理模式。我国的职业篮球联赛主要是由2个利益主体构成: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是指在中国政府的委托授权下,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组织,在CBA联赛委员会的管理下,以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生产和流通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这一特殊产品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投资商、赞助商、广告商、电视转播机构及相关媒体、CBA品牌运营商,以及最终用户等多利益相关群体组成的供需网络价值链。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是18家职业篮球俱乐部之间共同的产物,它不仅是简单的“纵向一体化”,也是多家俱乐部之间的“横向一体化”。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开发环节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多层次性。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主要节点如下。
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中国篮球协会成立于1956年6月,简称“中国篮协”。1997年11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实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变,成立了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是具有篮球项目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又是中国篮球协会的办事机构。中国篮球协会和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实质上是“一套人马”,2块牌子。
中篮盈方合资公司:CBA联赛经过10年运作,现已成为国内最有“钱途”的职业篮球联赛。CBA的运作模式是合资,2005年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与瑞士盈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盈方亚洲签署一份时间长达7年+5年的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篮盈方,中方控股51%,盈方每年提供650万美元作为篮协和各俱乐部的联赛运营经费,包括各俱乐部场馆广告在内的CBA经营权则被统一收归中篮盈方所有。整体收入的85%作为篮管中心和俱乐部的联赛收入,其余15%由盈方保留。
CBA联赛委员会:2005年4月28日,由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中篮盈方、各俱乐部负责人、媒体等多方力量构成的CBA联赛委员会正式成立,将各方面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利润共享,风险同担,开始行使对联赛的管理职能。联赛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包括联赛委员会全体会议、联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联赛办公室。《2008―200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实施方案》、商务推广与开发等重大问题都将在联赛委员会上集中讨论和商议。
篮球后备人才供应商:在整个链条上占据最重要的作用,例如某部队篮球队、某省市篮球专业队、某俱乐部青年队、某高校篮球队等。他们负责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和培养,源源不断为各职业篮球俱乐部输送新鲜血液,不但补充和完善各俱乐部队伍的技战术体系,还保持各球队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经历了14个年头,从最初的8支参赛队伍,发展到现在的18支俱乐部队伍。俱乐部广泛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民营投资俱乐部10家,占总数的55.6%。
CBA联赛投资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投资方包括赞助商和事业单位的投资。赞助商包括冠名商、合作关系和普通赞助商。2008―2009赛季CBA联赛已拥有5家合作关系和10家赞助商。其中最大赞助商安踏每年赞助经费约2 000万元,同时提供各种价值上1000万元的篮球装备,CBA已经成为亿元联赛。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中国近4亿青少年大多以篮球为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国现有室外篮球场43万块,占所有户外运动场地总数的60%。大度体育文化机构总裁朱小明说:“赞助商都在关注CBA,它是目前国内商业运作最规范、最健康的联赛。”
CBA品牌运营商:2001年国辉(中国)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国标志产品运营的先河,集团与中国篮球协会合作成为了中国篮球协会标志产品CBA的运营商,构筑体育、品牌、企业“CBA黄金三角”,强势推出“CBA专业运动装备”,倾力打造以品牌专卖店为主体的销售体系。目前,国辉在中国大陆设立了25个销售分公司,开设了近3000个CBA销售网点,遍布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
电视转播机构及相关媒体:时至今日,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其健康性、规范性和强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为电视转播机构和相关媒体提供了大量的传播素材,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精神需求。由于受场馆坐席数量、交通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数字电视、报纸和杂志、广播、网络等媒体解决了部分消费者不能到现场观看比赛的矛盾问题,为广大消费者
提供便利。例如,CCTV-5作为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拥有世界众多顶级赛事国内独家报道权的专业体育频道,自2005年9月5日起改版,实现全天24h播出。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最终消费者是广大的球迷群体,包括现场观众、媒体观众。
1.2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理的界定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最优化,基于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从赛事相关资源的供应到满足最终消费者需求的所有流程,以提高所有职业篮球俱乐部和整个联赛供应链的长期绩效为目的,有效整合、管理主要合作者的资源和行为,使各环节协同运作,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能。中国职业联赛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多种要素的结合体,因此,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理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
1.3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图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开展,涉及到的利益相关群体众多。只有设计出一个良好的结构模型,才能保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了解和熟悉各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深刻剖析它们之间的权益,使供应链模型有条不紊地运行,保证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健康和有序发展。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的目标是通过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节约成本,将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这一特殊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需求,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
1.4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特点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产品很多,其核心产品是篮球表演服务,其他产品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例如电视转播权、广告权等。此时,职业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是表演者,服务对象是观众,它是真正经济学意义上的体育赛事。经济学意义上的体育赛事的基本构成一共是10大要素:比赛项目、竞技者、裁判、承办方、观众、资本、赛场、技战术、举办时间和举办地点。由于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归属第三产业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因而自然具有服务业和表演业的特征: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触性,生产和消费时空的一致性,服务的不可存储性和不可移动性,价值取决于观众的满意度和主观评价,需求弹性较大等。因此,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供应链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例如,各种突发事件,球场暴力问题等。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整体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体育赛事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资金投入量大,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周期过长,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职业化水平较低,利益相关群体众多,政策法规滞后等,不利于提高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质量,极大地限制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中国的职业篮球联赛当前处在国家体育体制改革的转型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远远滞后于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职业体育赛事仍具有明显的行政指令性色彩,中国的职业体育联盟属于行政垄断型的组织形态。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核心企业的产业关联性强,对整个供应链具有很强的带动性。中国篮球产业是一个涉及面广、体系很强的产业,可以带动建筑、服装器材、健身仪器、交通、通信、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体育保险、体育经纪、体育旅游、体育广告等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2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下的核心企业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是中国篮球产业发展的行为主体和中国篮球市场的供给主体。同时其在整个联赛投入方面是最大的,包括一线队和后备梯队的培养、建设和管理,外籍球员的引进与管理;教练员的培养与管理等,而且以上都是保证联赛开展过程中最活跃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在中国职业篮球市场上由于18家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参与,促成了3个主要市场的形成,供应商市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及其相关产品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因此,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中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和供应者就是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全文的撰写是很有必要的。
职业篮球俱乐部是指为满足人们篮球竞赛表演的观赏需要,将职业篮球联赛及其相关产品作为商品组织生产经营并追求盈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体育经济实体。2008年4月30日中国篮球协会颁布的《2008--200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实施方案》中规定:中国男子篮球职业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必须为企业法人,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登记为××篮球俱乐部有很责任公司或××篮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俱乐部投资方的资格必须符合中国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篮协的有关规定。
目前,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处于社会转型期,可以看出,中国的职业篮球俱乐部运作主要有4种形式:赞助型俱乐部,例如八一富邦篮球俱乐部;企业与体育局合作型俱乐部,例如上海西洋、长春大成生化、浙江万马电缆俱乐部等;国有企业型俱乐部,例如北京金隅、山东黄金俱乐部等;私有企业型俱乐部,即大公司的子公司或者下属企业,例如广东东莞银行、新疆广汇、陕西亚铝联盟俱乐部等。注:上海西洋俱乐部(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由3家单位共建,其中上海文广传媒占59%的股权,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占40%,上海机场集团占1%,3大股东的股权均属国有资产。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除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俱乐部设立条件外,俱乐部最低注册资本2 000万元人民币,俱乐部必须向中国篮协缴纳参赛保证金100万元人民币到指定银行托管账户。俱乐部必须拥有或协议拥有一支不少于12名球员并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二线队伍,二线队伍的年度经费不少于70万元,其中二线队伍(协议拥有二线队伍的俱乐部除外)主教练年度总体收入不低于一线队伍助理教练的65%。俱乐部根据联赛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工作机构,聘用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或主管)和工作人员(包括律师等),实行独立的人事和财务管理。
职业篮球球俱乐部的产品是以篮球竞赛表演为中心的,生产活动主要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主。具体是:投资方提供场地、器材、运营资本和拥有操作性知识的生产者;教练生产竞赛产品、劳动力商品,通过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扩大再生产;管理人员开发比赛衍生产品,使俱乐部资源价值最大化;运动员是商品生产者也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形成2种契约关系:投资者与其人的关系(委托一);人与雇员的关系(雇佣被雇佣)。各种要素资源最终统一于俱乐部这一管理性框架中。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职业篮球俱乐部就是这样一个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多种要素的契约结合体。建立俱乐部,就是通过这种制度形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增值,从而满足各种利益主体的需求。
目前,按照中国篮球管理中心的规定,各职业篮球俱乐部都建立自己的青年队;但随着篮球产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
越细,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内部也应该进行供应链管控模式的变革,不断整合资源,努力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保留和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职业篮球俱乐部应该与篮管中心、供应商、运营商、赞助商、观众等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俱乐部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客户服务质量,强化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
总之,职业篮球俱乐部要想增强竞争力,保持良性发展,一方面要考虑顾客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保持对运动员、教练员、经营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的控制和拥有,保证俱乐部后备人才在质量和数量方面的巨大优势,不断补充和完善各俱乐部的技战术体系,给观众呈现高强度、高对抗、高质量、高服务的篮球赛事。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整个供应链成员的共同受益、共同发展。
3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三流”分析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所谓“三流”问题,即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它们进行分析和阐述,有助于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进一步理解。
3.1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下的物流分析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提供的核心产品是篮球竞赛表演,具有不可移动性和不可存储性,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其提供的服务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触性,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物流分为显形物流和隐性物流。
显形物流主要体现在俱乐部为完成赛事所需要的服装、器材、设备等的流动;运动员的水平流动和向上流动,例如,2008―2009赛季陕西亚铝联盟俱乐部的陈照升,从体校进入前卫青年队,辗转北京奥神、济军天马、山东黄金、云南红河等球队,最后从云南借调到陕西亚铝联盟俱乐部;俱乐部或联赛标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隐性物流主要体现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的竞赛表演呈现给观众的是体育劳务,具有生产和消费时空的一致性,具有实效性。商品的质量主要表现在观众对表演质量的主观评价,观众在比赛结束后通常会给出精彩或不精彩、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商品的价值主要通过观众的兴趣和观众注意力的积累来反映,观众兴趣越高,人数就越多,比赛的价值就越大,具体体现在门票的销售和收入上。2005―2006赛季,各俱乐部门票收入如下:广东450万元占据榜首,新疆347万元居次席,后面分别是江苏300万元,吉林260万元,辽宁、福建200万元,北京180万元,上海23.7万元居末位。
3.2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下的信息流分析
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中篮盈方公司、中国篮球管理中心、观众等之间要进行信息交换,产生信息流,只要产生产品流动的环节必然存在信息流。
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方向是双向的,通过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实现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组织之间的沟通,例如,俱乐部和球迷之间的信息流(如图4所示)。2008年4月30日,中国篮球协会颁布42008―200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实施方案》中规定:每个俱乐部应建立不少于500人的球迷俱乐部,每个赛季给球迷俱乐部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经费支持;全年每季度举行至少1次社会公益活动,每2个月举行至少1次球迷交流活动。俱乐部必须和当地社区和球迷建立长期有实质内容的良好关系,在当地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但是,在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中,由于涉及18家俱乐部,不单是横向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还存在俱乐部之间的纵向信息流动,例如运动员的流动信息等。
3.3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控下的资金流分析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资金跟制造业等行业的资金流是相类似的,其流动方向表现为从后向前的流动。通过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这一特殊商品的销售,各级需求商将资金提供给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和中篮盈方公司。各职业篮球俱乐部需要支付运营成本:例如: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工资、奖金和训练费;俱乐部青年队的培养、建设和管理费;俱乐部主场的营销和策划等费用;训练和比赛的各种设施、设备的相关费用;中篮盈方公司将联赛经营资金分配给篮球管理中心和各职业篮球俱乐部。同时,由于俱乐部运动员之间的转会和借调等流动,各俱乐部之间也相应存在纵向的资金流动。
4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推拉式管理模式
我国当前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的业务路程推拉共同存在属于推拉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但推动占强势地位,这是由我国当前职业篮球联赛所处的“职业体育联盟”的组织性质决定的,行政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王庆伟博士在其论文《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中提出了我国职业体育联盟形成和发展的“四阶段论”,即行政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一行政主导型职业体育联盟一市场主导型职业体育联盟一市场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未来随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国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等,拉动将越来越趋于强势地位,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应然模式将是市场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业务流程中,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运营属于推和拉的分界线,在形成产品(联赛及其相关衍生品)之前的绝大部分流程都属于推动式流程,而产品形成和销售的流程属于拉动式流程。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管理模式原理如图5所示。5结论
篇7
关键词:电力物流物流信息物流配送
赣榆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江苏的北大门,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北通青岛,南襟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是连云港最北面的门户,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单位,2009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激烈的区域竞争,赣榆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克服金融危机产生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新海石化砺奋进,务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GDP182.44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88亿元,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2亿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65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1元,分别增长12%和13.9%。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增长32.3%;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增长46.1%。供电公司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很好的服务了地方的经济。同时也为地方的经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电力企业倘若重生产轻物流,那么会导致物流成本增大。电力物资供应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第一、第二利润的逐渐衰竭,将更多地关注物流这一“第三方”利润源泉。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物资供应企业要想发挥企业的物流优势,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只有运用先进的物流理念、科学的工具与方法,运作适合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才能挖潜增效,走出困境。
一、物流与物流管理概述
1、物流定义
对于物流的定义版本很多,因为我们国家的物流概念起源于日本,而日本的物流定义则来自于美国,物流最初的概念是起源于20 世纪初的美国,在美国关于物流的理论著作非常多,而许多企业正是在这些理论著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像我们所熟悉的沃尔玛公司、耐克公司、亚马逊等,这些企业都有着世界上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而日本则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从美国传入物流概念,虽然日本发展物流业的历史很短,但是日本物流行业发展速度之快、现代化程度之高、企业规模之大是为世界物流界所瞩目的,物流业为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我们国家的物流定义则是在 20 世纪70 年代末由赴日考察的中国代表团传入的,我们国家对于物流的定义有专门的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物流管理概述
人们常说一个国家的物流水平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美国著名销售学家帕尔提出“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著名经济学家杜拉卜指出物流“是经济的黑色大陆”。各种各样的物流利润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从而把物流管理推到战略高度。通俗点说物流管理就是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手段把合适的产品用合适的数量、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从而达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二、业务流程
随着电力多种经营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其业务不断细化,分工日益明确。以往那种“重商流,轻物流”的分散管理方法,以及用笔记录,用纸交接物流单据和进出库单据的传统办公模式,因其容易遗漏、丢失、不容易掌控采购、物流的全过程等缺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和全过程的管理要求。为了实现管理集约化、各部门高效运转、员工高效工作,公司研发实施了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整个公司物资业务的集中管理和资源调配。
图一 系统组成
公司业务由业务部、服务部、中心库、物流部和信息中心协同完成。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业务部:根据用户需求及库存情况,确定所需电气设备类型,商定合同。与招标中心合作,确定电气设备供应商并订货。服务部:根据合同,对电气厂家生产的电气设备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设备款付清的情况下,督促电气设备供应商发货到仓库。中心库:根据合同,对电气设备供应商所送的设备进行清点,在核对无误的情况下,贴上唯一条形码标识,办理入库手续,等待业务部的发货通知物流部:根据合同的发货时间和业务部门的通知,到中心库办理出库和装货手续, 安全将设备送到指定地点,确定无误后交货,并将信息反馈至各部门和中心数据库。信息中心:提供网络服务,存储和处理整个系统的数据。提供各部门人员的操作界面,将新产生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并提供各业务流程所需的数据和报表。
三、信息化工程的流程分析
1、IT规划VS信息系统规划
2、战略信息系统规划的框架
BSP ISSP ITSP的关系(来源:AMT―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四、 系统网络
整个物流信息系统基于公司内部局域网络。由提供Web服务和数据库服务的服务器、分布在各个部门的操作终端,以及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仪等组成。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五、实施方案
1、移动办公信息化解决方案
业务特点:随时随地上网,物流使用移动网上联络。
2、物流定位设备安排导航装置
在各物流中心实行导航装置的安装,方便各物流点的分派和联系。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六、系统软件
1 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系统软件采用三层架构,分为表示层、商业规则层、数据层。所有用户通过浏览器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查询工作状态、生成工作报表。
2 功能模块
本系统由用户管理、仓库管理、运送管理、查询统计、报表、业务办理6大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有各自的功能模块,配合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
七、 结语
多种经营信息系统上线后,取得的显著改进效果。新旧模式运行效果比如表1所示。赣榆县电力公司多种经营的物流管理从集中管理到分散经营,再到大集中的管理模式,见证了整个电力体制的变更。信息系统的支撑,是规范电力物资招标、采购、仓储、配送等方面管理有效手段和方向。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网络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适应未来的有效手段。目前,美国超过95%的大型企业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使用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代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大势所趋
建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时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更是由该行业的地位、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1.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
建筑行业的任务主要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建国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有很大增长,改革开放后增长速度和幅度更大。我国1994年至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约60%是通过建筑行业实现的,而且工程建筑业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由此可见,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影响甚大,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必然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所以,建筑行业应该首当其冲地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行业信息化。
2.建筑行业的分散性
建筑行业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质,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建筑企业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事业,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分散”的特点:一是可能需要横跨多个市场,在短时间内切换于不同的工程领域;二是往往是在远离指挥中心的异地进行生产活动;三是具有复杂的物流,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将比其他行业更加需要且更受益于电子商务,所以建筑业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有更充分的理由发展电子商务。
3.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日益增长以及WTO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冲击
自1985年以来,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以年递增25%的速度实现了快速增长。随着加入WTO以及国际建筑业投资的加大,各国市场的开放度增强,会使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建筑行业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目前国内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低于国外同行,主要差距就在于管理,而电子商务就是弥补管理缺陷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建筑企业,尤其是国际工程承包公司而言,实现电子商务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是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时效性是项目管理一个很重要的要求,电子商务的实现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弥补了项目管理传统模式中的不足。它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获得项目的各种信息,及时注意发生的情况,适时给予监控,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尽早发挥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是可以降低项目直接成本。
网络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对价格造成向下的压力。通过网络,承包商可方便地进行询价,及时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发现更多新的契机,而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范围内选择供应商;而且现在网站上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拍卖,在反拍卖中供应商彼此竞争,说明在什么价格上他们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的订单,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直接成本。
再者是能够降低管理成本。
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建筑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的竞争,网络则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在接触全球各地客户的同时又降低交易费用和缩短沟通时间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可与客户直接联系的、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使企业可以避开传统的或业已存在的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
据调查,在传统企业交易方式下,企业交易流程需要19个环节,而在电子商务方式下只需要7个环节。传统的企业交易方式是一种建立在纸面贸易单据(文件)流转基础上的贸易方式,每做一笔生意需要大量的纸面单证,工作量繁杂。电子商务则使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不再需要过多的纸上文件,从而也节省了发送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合同的时间。
而且对于供应商而言,买方的市场范围超越了传统界限,这将降低进行大范围宣传联系的成本。除此之外,还会大大减少有关人员,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企业管理成本从各个方面均大大降低。
第四是可以增强企业间的资讯交流。
网络可以使整个建筑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让从业人员能够更高效快捷地得到各网上企业的营运资料。而且随着加入系统项目的不断增加,网上还可以为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第五,为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建筑企业想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有必要在扩大公司规模、承揽大型项目和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需要实现纵向一体化模式,或是采用横向联合生产模式。
采用前者会使承包商难以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每一个领域都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才是明智之举。而只有使用了互联网作为商业活动的平台,并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多媒体通讯手段,在承包工程领域,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种可行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六,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便利。
建筑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仅要协调企业自身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还要与包括供应商等在内的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实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而B2B电子商务正好面向整个供应链,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利用互联网,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产业,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使得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料互换、信息共享,整合合作共同体的资源,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动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建筑在线网(build-)的调查结果显示,通常由于丢失文件和缺乏沟通使施工成本增加20—30%,而由于网站的使用英国建筑市场每年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同时施工工期缩短15%.美国的招标网站()和建造网()都宣称通过将建筑市场带入互联网可以节约30—35%的项目成本。
美国的麦克姆贝公司即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公司与其他公司联合,在波士顿设立了“互联网项目管理”网站。该网站为所有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在线设计”平台,借助各种工程设计软件和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合作伙伴之间实时的通讯使并行设计易于进行;项目各方的共同参与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该网站还提供“在线管理”服务,使承包商可以对几大洲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控制。电子商务的应用使该公司的投入产出比率由过去的1:2提高到现在的1:6.
总之,建筑行业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不断创新,利用电子商务从多方面改革业务与管理,更好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当然,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只是初级阶段,存在着种种障碍:网上结算不便、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网上缺乏安全认证、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等等。这必将对企业造成一定压力,不敢贸然投入。但是我们必须消除这种顾虑。IBM大中华地区软件部总经理宋家瑜就曾说过:“我不知道你今天拿出的(电子商务)方案会不会错,但可以告诉你的是:你今天不做,肯定是错了。”
因企业制宜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实现电子商务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及B-B或B-C电子商务系统,另一种是通过在一个服务器上注册后,利用它的在线招投标、采购以及分配系统来实现。从企业人力、财力、信息技术上来讲,采用前者是异常昂贵和困难的,也很难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想一次性成功不太现实。
所以在逐步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之前,可暂时采用第二种方式。而且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此种服务器也越来越多,如网站提供了建材交易的网上平台,网站提供了进行项目管理、招投标等网上交易的平台,还有建设部推出的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中国工程咨询网()以及各地的工程建设信息网等,这些网站都提供了各种信息以及操作平台,使企业既节省了该部分的工作,又能同样享受到网络的优势。
但是企业也不能完全放弃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应根据具体情况,利用企业现有的商业或技术,从企业系统的某一个地方开始启动电子商务过程,这是一条以电子商务为目标,循序渐进的变革道路。
企业要想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就必须按照一定流程来逐步完成,该流程大致包括六个阶段:
1.制定目标
任何行为都必须有一个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该行为是有意义的。在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由企业上层管理人员制定出发展目标,无论具体目标是什么,最终目标都应是提高整体竞争力;(2)从各个方面对这个系统进行必要性评估;(3)明确实施该项目的人员,组成一个电子商务开发小组。人员可以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一旦确定,就应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全权负责,并可以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工作;(4)制定战略计划。
2.评价
评价即指通过对企业可获得资源、现有工具和技术的评价,对企业的现状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包括:(1)进行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以此确定具体的企业目标;(2)对具有企业特色、由企业本身决定的核心商业因素进行分析,如人(技能、经验和能力)、技术、流程(步骤、相互影响以及直接关系人)以及数据管理(获取、处理、存储)等;(3)通过对工作流的跟踪,尤其是(2)中提到的各个方面,发现现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同时还应建立一套评价系统贯穿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建立的全过程,对各阶段成果进行验收和评价。该系统由电子商务开发小组负责运行和维护。
3.树立意识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大前提条件,其中尤以人和为甚。如果不能获得所有有关人员的支持和理解,任何变革都必然失败,所以营造出同心同德的气氛是很重要的,它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为了获得所有员工的全力支持,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注重提高员工的认识,向员工宣传各项变革的原因及重要性,使其明确将会发生的事宜和变化,充分认识到可能会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当在员工之间营造出一个了解和期盼实现该项变革的氛围之后,就应鼓励各层人员积极参与进来,对该系统及变革提出各自的意见或建议。
同时为了使各层人员能够尽早投入新角色,应对其进行各类认识培训及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各类人员能够充满信心地走上新岗位。
4.确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
实施各项变革时,不同的方案会受到资金或其他方面的条件的不同限制。
首先应确定出合适的工具和技术,确认哪些是企业已经具有的,哪些是还需要购买的;再对第二步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地方,明确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结合预算以及其他资源的限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使最高回报率与商业目标相符,寻求一个最佳的实施方案。
5.编制项目计划
认真、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电子商务开发小组应根据上一步中确定的工作重点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每项变革所涉及的有关人员;(2)详细的运作方案,包括所有任务或子任务;(3)里程碑或预期阶段成果的设定;(4)项目进程安排以及资源分配;(5)进一步的培训计划:随着项目的进展,对人员就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6)反馈评价计划:不断进行反馈,确保随着环境的变化,信息流及时更新,计划始终与目标保持一致;(7)应急计划。
6.实施
实施是最核心的工作,将直接关系到新系统的最终投入运行。
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实施、运行、检查、修正(依据环境的变化,如某关键人员离开了或又有一种新的技术可采用等),形成一个不断循环反馈、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建立起报告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比较容易地、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六个步骤。但是为了确保各项变革稳步前进,或是在不顺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工作热情,企业高级管理层应以多种方式给予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应急资金的准备:
通过预算,结合长期计划来确定一笔金额,以备技术、市场、人员等发生不可预见的紧急事件。
(2)通讯支持:
保证雇员、电子商务开发小组和管理层之间信息畅通,且应易于联络,可以采用指定的专用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
(3)进程的持续跟踪:
上层管理者应定期召开会议审查进展状况。如果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存在偏差,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纠正,确保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总而言之,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全球的普及,对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和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是时展的必然。
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采购业务 采购资产处理
固定资产采购是物资采购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将有利于规避采购申请不积极、相关责任人缺位,审批制度不完善导致“先斩后奏”等购置固定资产不规范的现象,同时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将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企业普遍利用财务软件来核算与处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下面笔者对如何利用用友 ERP-V810 软件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提出一些看法。
一、根据业务采购固定资产有以下两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
企业一般可以根据固定资产业务多少及对固定资产不同的管理要求,来选择不同的采购固定资产业务处理方案。
(一)在固定资产系统处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
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比较少,不需要记录详细的固定资产采购合同、验收、发票、责任人情况,则可以选择此方案。在该方案下,企业的固定资产采购凭证在由固定资产系统生成,然后自动传递至总账系统。采用该方案的优点是涉及模块少,操作简便易行;此方案是在固定资产采购活动完成后的会计核算,无法根据固定资产采购程序,采取审批手续,确定相关责任人,导致固定资产采购方面管理不太规范。
(二)在供应链与固定资产系统处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
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比较多,需要追踪每一笔固定资产的购进、验收、发票、责任人情况则应选择此方案。在该方案下,固定资产采购凭证都由应付款系统生成,然后自动传递至总账系统,完成审核、记账等工作。该方案的优点是对固定资产采购的记录与核算比较详细与规范、采集信息多,较清晰的记录了固定资产的购进、交付使用、清查、登记等相关业务信息,确保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范化、细致化、责任化、流程化。改方案的缺点是业务处理涉及模块比较多,操作比较复杂,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二、两种方案在用友U8.10的软件环境下的设置与业务处理
5日,从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购置一条包装生产线,型号YHA_001,购买价格110000元(不含税),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8700元。我单位已用转账支票支付货款。(注:购销合同号:CG0001;增值税发票号:01560002;转账支票号码:1180003)
方案一:在固定资产系统处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
该方案主要启用固定资产和总账处理模块。业务操作步骤如下:
(1)新增固定资产卡片:会计员在“财务会计―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增加”,选择资产类别,进入卡片增加界面,输入卡片编码、增加方式、开始使用日期、使用部门、原值、增值税等信息,并保存卡片。
(2)固定资产制单处理:保存卡片,此时如果在“选项”中勾选“业务发生后立即制单”,则会自动生成带有增值税抵扣的会计凭证。(如果“选项”中未勾选“业务发生后立即制单”,保存卡片后,可通过“财务会计―固定资产―处理―批量制单”生成该凭证)。
方案二:
此方案,将固定资产购进业务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其流程与方案一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除了要启用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本方案还需要启用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应付款管理等其他子模块。业务操作步骤如下:
1、固定资产采购订单处理
采购员在“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订货―采购订单”中,新增一张采购订单, 把“业务类型”修改为“固定资产”,填制并审核一张单据号为CG0001的采购订单。
2、固定资产到货及入库处理
采购员在“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到货―到货单”中,根据采购订单生成并审核到货单。库管员在“供应链―库存管理―入库业务―采购入库单”,按到货单自动生成采购入库单,补充入库仓库为“固定资产仓库”,保存并审核该单据。
3、录入采购专用发票并进行采购结算
采购员在“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发票―专用采购发票”中,单击增加,根据入库单或者采购订单拷贝订单基本信息,修改发票号为:01560002,保存该发票。在发票的上方菜单栏单击“现付”按钮,打开采购现付窗口,输入结算方式、原币金额、结算票号,单击“确定”完成该发票的现付处理。单击“结算”,完成采购增值税发票结算。
4、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处理
会计员在“财务会计―固定资产―卡片―采购资产”打开“未转采购固定资产订单列表”,选择未转资产“包装生产线”,单击“增加”,在“采购资产分配设置”窗口完善资产类别、使用部门、使用状况等信息,单击“保存”,完成固定资产卡片录入。
5、应付单据审核与固定资产制单处理
财务经理在“财务会计―应付款管理―应付单据处理―应付单据审核”审核固定资产采购付款单据信息。会计员在“财务会计―应付款管理―制单处理”生成采购固定资产凭证。
三、两种方案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1)都增加了一张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卡片是用来登记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的卡片,是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一种账簿形式。它记录着固定资产从进入企业到退出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信息资料情况。固定资产卡片是企业核算与管理固定资产的必要手段。因此,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方案,软件系统都会产生一张记载其相关信息的卡片。
(2)都传递了一张采购固定资产凭证到总账系统。业务子系统是协助账务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附加系统。无论业务处理手段如何变化,其新增固定资产的业务本质将不会改变。
(二)不同点
1、员工分工不同
方案一:业务处理基本上由资产会计人员一人完成,不需要其他部门与人员的协作。
方案二:业务涉及采购部、仓管部、财务部,需要多人协助完成该业务。
2、固定资产卡片增加方式不同
方案一:手动增加一张固定资产卡片,需手动填列固定资产相关信息。
方案二:由采购订单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只需完善资产类别、使用部门、使用状况等辅助信息。
3、制单处理不同
方案一:是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从固定资产系统生成固定资产增加凭证。
方案二:根据固定资产采购发票生成凭证,生成的凭证来源于应付系统而非固定资产子系统。
篇10
关键词:优化;运筹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content of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course group and strengthens the integration among courses in the group. To reform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heuristic methods and trial methods to solve typical problems in all aspects of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we establish detailed optimization model and explore model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optimization for every area of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we explore teaching skills for the precise and quantita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We also conduct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to solve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blems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 optimiz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modeling
0 引 言
生产与物流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工业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内容。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包括运筹学、工业工程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管理、物流与设施规划、供应链管理、ERP原理与应用等多门课程。如图1所示,运筹学和工业工程基础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工业工程基础介绍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运筹学介绍优化与决策的知识,它们是生产与物流类专业课程重要的先修基础课程。由于运筹学研究的数学工具囊括了工业工程专业的常用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因此该课程在工业工程的课程体系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全面介绍了生产过程、物流活动各个领域的管理问题,该课程群所包含课程的数量占了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相当大的比例,是工业工程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由于工业工程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历史较短,因此目前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的教材尚不是很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规划建设与改革是工业工程专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目前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主要针对某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展开研究,如关于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的研究[1]、关于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研究[2-3]、关于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的研究[4-6]、关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研究[7-8]等等。本文从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整体改革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
生产与物流类课程部分问题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可执行性差、过程繁琐、效率低、求解效果差等缺点,而这些问题有一部分在本质上是运筹优化问题,采用运筹优化技能可以有效解决。近年的主流商用运筹优化软件功能齐全,性能强大,而且界面友好,具备很强的可用性,这为将运筹优化技能引入生产与物流管理的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实际产业应用中,对生产与物流管理问题的求解精度和求解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借助计算机工具,把生产与物流管理教学与运筹优化技能相融合,以运筹优化工具促进生产与物流管理教学内涵的提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能适应实际产业环境的运筹优化技能是目前社会所迫需的专业技能,强调运筹优化在生产与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能使运筹优化技能的教学更符合实际需要。
1 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本专业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课程群包含的各门课程的主流教材内容之间有重复之处。比如生产计划与控制和ERP原理与应用这两门课程都重点介绍生产计划的体系、层次与方法,只是讲解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物流与设施规划和供应链管理这两门课程都有一部分内容介绍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知识与概念;精益生产的概念在多门课程都有所提及,然而在这些课程里都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哪一门课程能详细介绍其精髓。不同课程的教材之间的重复性使得教学工作的部分重点模糊化,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这些重复的内容在工业工程学科体系里的定位。
(2)各门课程的内容在本质上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但是在目前的课程体系里并没有充分体现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把各课程内容捏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没有很好体现基础课程、先修课程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对工业工程各领域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
(3)重理论,轻实践。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设置的题目和列举的例子过于理想化,缺乏和产业应用实践的结合分析,案例的说服力和实验环节的合理性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工业工程是结合管理与工程性质的学科,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的教学与高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4)各门课程的许多典型问题都采用启发式方法或试验法来求解,并没有运用运筹优化的技能来求解,因此难以求得全局最优的解决方案。启发式方法是一类基于经验或直觉的方法,它一般由一系列步骤或规则组成,依照这些步骤或规则可以求得解决方案。试验法是一种尝试性、摸索性的方法,它提供一套定性描述的流程,学生根据这套流程通过不断的试验以求生成较优的方案。无论是启发式方法还是试验法都是短视的,不能在全局范围内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已成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瓶颈。有鉴于此,本专业对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的各门课程进行系统的调整与改革,重新梳理该课程群的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加强各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基于运筹优化技术对生产过程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获得一种在解决问题初期就综合考虑实际限制条件和预设约束的方法。
2 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教学的改革内容与目标
生产与物流管理各领域都存在大量优化问题,求解优化问题最有效方法是建立运筹优化模型来求解,而目前相关的课程与教材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即使采用这种方法也只是泛泛而谈,只给出一个粗略的模型,并没有写出详细的建模思路、布置以及编程求解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把这一点作为主要抓手,主要工作是基于运筹优化技术(主要在运筹学课程里面讲述)对生产与物流管理各领域关键问题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具体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重要内容模块,在课程群的宏观层面理清各重要内容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精简各门课程的冗余内容,调整侧重点的分布,并从各门课程中提炼出生产过程管理各领域的一系列有一定关联性的典型问题。(2)筛选生产过程管理的若干典型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化的抽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复杂程度适中的考虑因素和限制条件,并选择合适的运筹学模型(整数规划、0-1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或二次规划等数学规划模型)对典型问题进行建模。(3)基于以上运筹优化模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造情景引导式的教学案例和上机实验指导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筹优化模型的设计理论及其建模过程,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模型理解生产过程管理问题的本质,并通过采用运筹优化软件求解模型来获得生产过程管理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4)通过行业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问题与方法的理解,设计开放式的综合作业,鼓励学生选择生产过程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进行建模并编程求解,巩固教学改革的效果。
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教学的改革目标是:(1)研究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融合方法与机制,促进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以生产过程管理系列典型问题的定量最优化模型为范例进一步完善运筹优化技能的培养体系。(2)通过生产过程管理系列典型问题的教学方法改革来培养学生运用运筹优化技术求解最优方案的能力,包括运筹优化模型的选择能力、建模技巧与建模能力、求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调整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的层次结构与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主流商用运筹优化软件(比如ILOG OPL或Xpress)求解生产过程管理典型问题的运筹优化模型的能力,通过上机实验培养集合化思维方式和编程求解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全面掌握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达到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探索新途径。
3 实施方案
本研究主要依托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的核心教学环节,结合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沿用理论分析、模型提炼与编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 理清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各课程的重点问题之间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各课程以运筹学为基础,其他课程都有部分内容与运筹学相关,而这些课程相互之间又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分析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具体联系,找出课程之间重复部分的内容,理清各课程的各部分重要内容之间的层次结构和紧密关系,对各课程的教学重点重新进行系统的规划、调整。
3.2 提炼生产与物流管理各领域的典型问题并建立运筹优化模型。总结生产与物流管理相关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重要生产过程管理问题(如图2所示),把它们分门别类,划分其知识层次、学习阶段,并提炼其本质的运筹优化问题,再根据运筹优化问题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运筹优化模型进行建模。以物流与设施规划教学为例,选择物流流程优化、基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这两类核心问题进行抽象建模,改革教学方法。物流流程优化采用线图、多产品工艺过程图、从至表等图表化工具进行描述,优化的本质目标都是对不同工序、设备的顺序进行安排,其实质是运筹学的排序问题;因此借助定量的运筹学数学规划模型对这类问题进行抽象并建模描述。基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包括基于物流量的生产设施布局、基于非物流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以及基于综合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等典型问题,其本质是对多个作业单位在给定范围内进行布局,安排它们的位置,使整个系统的物流成本最小化或者密切关系程度高的作业单位之间的距离尽量缩小。这类问题的实质是运筹学的二次分配问题,因此借助运筹学的二次规划模型对其进行抽象并建模描述。
把生产与物流管理相关问题转化为定量模型,这是一个从文字语义描述到数学公式的转化过程,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针对问题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规划模型表示形式进行建模(包括定义变量、构造约束和目标函数等环节),避免选择太难太复杂的规划模型导致学生有心理负担,丧失学习兴趣。
3.3 运用运筹优化软件求解典型问题所对应的模型,积累教学案例与实验素材。由于建立的模型通常规模不小,因此需要使用专业软件求解。选择OPL专业运筹优化软件来求解模型。运筹优化软件编程是从数学模型到专业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转化过程。商用运筹优化软件的建模语言是解释性、描述性语言,虽然它们的语法没有C++等高级语言复杂,但是其编程逻辑比较独特,采用集合化编程思维,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突出这一点,刻意培养学生“集合化”的编程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结合生产与物流管理典型问题的图文描述、运筹优化模型、程序及运行结果综合编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案例。与常用高级语言编程相比,运筹优化软件编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集合化运算。集合化运算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编程方式,因此应充分利用软件使用手册的例子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例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适应集合化运算的思维方式和编程方式。集合化运算是商用优化软件解决大规模优化问题的技术手段,因此学习时要习惯用集合的思想来定义数据、变量和约束。统筹考虑整个模型的所有组成部分,定义若干个底层的基本集合,其他集合均由这些基本集合运算、衍生得到,再利用这些集合来编写业务逻辑模型。
3.4 与传统解决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改善模型。对基于运筹优化模型的方法与传统的生产与物流管理问题解决方法从求解步骤、求解效果、运算时间效率、适用范围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进一步优化模型,减少变量和约束的数量,缩短求解时间,降低模型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通过大量案例与传统解决方法作对比,充分突出基于运筹优化模型方法的优势。
3.5 教学实践与持续改进。在教学中尝试结合基于运筹优化模型的方法设置理论介绍、案例讨论和实验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建模与分析能力,力图使学生在掌握生产过程管理问题求解技能的同时巩固“运用运筹优化技能”的观念,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并解决由生产过程管理基本问题所衍生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学习。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工业工程学科提倡的P.D.C.A.方法和基本步骤,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改善),根据新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的调整、改进、完善。
4 实施结果
在课程群教学改革过程中设计生产与物流管理应用问题与运筹优化技术的结合方法,由浅入深地设置多层次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接受、适应这种融合运筹优化技能的教学方式,掌握生产计划与调度、物流流程优化、生产设施布局等典型问题的建模、求解及分析方法,并主动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生产过程管理领域的其他优化问题。教学的关键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控制好建模的难度和复杂度,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同时面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开放性的行业实际案例,发掘他们的潜力,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创新的空间。
教学改革方案通过长期的实施,获得一定的成果:(1)为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的核心环节教学提供创新性的支撑材料,为改进物流与设施规划、运筹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重要案例,为学生学习运筹优化技术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料,并为工业工程专业调整运筹优化技能的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依据。(2)由于运筹优化应用技能是工业工程教学中日益重要的一类新兴技能,因此本研究为工业工程乃至管理科学工程学科其他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与运筹优化技能的融合提供范例,使学生培养模式更适合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向集约化转型的实际需求。(3)项目研究成果可在地方性院校的工业工程教学中交流、推广,也可供各类普通工科院校借鉴,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
5 结束语
本研究加强运筹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与工业工程基础、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与设施规划、供应链管理、ERP原理与应用等工业工程核心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运筹优化技术解决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牢牢树立解决工业工程问题追求最优化的精益思想观念。本研究提出融合运筹优化技术于生产过程管理全过程的全新理念,把运筹优化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整个课程群的教学,采用产业实际需求迫切的新型运筹优化技能来革新传统的生产过程管理教学,打破一些典型问题采用传统的以启发式方法、试验法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善问题求解效果;突出运筹优化技能的应用性及其与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的深度结合,力图从全局优化的视角运用运筹优化技能解决工业工程的典型问题,弥补传统教学中部分工业工程经典问题解决方案优化程度低的不足;强调多学科知识融合、学科知识与产业实际的融合,借助运筹优化技术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来强化实践环节,有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满足快速增长的运筹优化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突出应用型工业工程工程师培养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向号,张嗣徽,李明.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30(11):121-122.
[2] 武跃丽.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J]. 机械管理开发,2008(6):155-156.
[3] 周建发.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36-37.
[4] 王晓芳,蔡临宁,林亨. “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96-98.
[5] 王致民,向号,郑义.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探索[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0):255-256.
[6] 江志刚,周敏,蒋国璋,等. 基于校企合作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12(6):58-60.
- 上一篇:电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 下一篇: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