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的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教育的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教育的缺点

篇1

【关键词】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23-01

项目名称:省级课题《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的互动对接课例研究》项目编号:CXLX13_397;主持人:陆秀秀。

在高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影响着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人从接受学校教育开始到走上工作岗位,人生大于1/6左右的实践是在学校度过的。 由此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了个体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社会教育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下的,作为一种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竟然有着“未成年人的教育与社会关系不大”的观念。 以下我会依据前人的观点进行陈述构想的缘起。

一、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无可厚非,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之间可能有着层层递进的关联,但绝不是兼容并进的,教育的宗旨和理想层面主要的是关注个体的整体发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却不在于此,学校教育需要调和好分配、监管、学术-职业功能,学校教育的宗旨与普及成就有关,这是根本上的差别,既然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普遍的差别,又有着分属的关联,那么如何能够将他们做到兼容并进呢?此时,我们应该看到社会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在知识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可以扩展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和特长”,社会发展多元文化的介入,社会教育模式多样丰富,渗入到了生活中每个角落,如若将社会教育的庞大催化剂加入到教育与学校教育中,那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短期或长期的问题,就能在兼容并进的基础上得到缓解。从宏观来看,赫曼•哈肯认为“协同系统就是需要将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形成协同效应,这样两个系统工程的干扰功能就能够慢慢削弱,优势功能能够卓有成效” 这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与合作有着决定性的启示,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提出,人类发展的几个关键性因素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提出“四系统观”,认为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美国学前教育学家艾斯萨提出了儿童发展的同心圆理论,也论证了学校与社区与家庭教育三者必须密切协同运作,才能有助于儿童积极地成长与发展。不管是协同论,生态系统观或是同心圆理论,都给予了教育合作论新的启示,必须在个体学习成长过程中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结合运用,才能促进全面的发展。

二、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对接理论缘起

对于学校与社会音乐教育互动对接的构想,缘起于笔者对以上教育合作论,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兼容并进的思考,由此又延伸思考了分属于学校与社会教育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产生了具体去分析两者存在着何种关系、其合作又能带来怎样的价值与意义的动力。关于学校中音乐课程的创新构想,笔者认为要将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进行互动对接与合作,就需要将音乐作为一门专业,以专业性的教学进入学校音乐课堂,这样才能做到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安托尔茨关于公立学校新型音乐教学法就有着这样的新构想,他觉得理应将“课程中的音乐”理解成“音乐中的课程”;由于社会时代的不断变迁,欧洲教育界曾形成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发展倾向:“各种教学样式和发展趋势迅速交替,不同的教学构想相互竞争”,无论国内外,学校与社会的艺术教学形式大相径庭,这也引起了学者的思考与深入研究,探究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何在一种合理的匹配和调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进步;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欧洲音乐教育的教学形式进入一个反传统的挑战时代,艾格布莱希特在《把音乐从科学种解放出来》一文中提出了“学校教材使思维愚笨化”的观念,让教育界学者们有的大跌眼镜有的据理力争,丰富的理论构想、多样化教育思潮的绽放总能收获芬芳,人们再一次发现了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弊病和改革方向,并在此时代,艾伦福特要求的“学校音乐的非学校化”和伊万•伊里希提出的“社会的非学校化”,都充斥着传统教育教学的观点,并形成了相悖论的理论观点,问题的出现和矛盾的日渐突出,最终形成了各类相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社会性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文献与著作,使得笔者兴趣颇高想要深入了解和研究。

我国学校、社会音乐教育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不能避免两者具有局限性,如何能够让两者之间的局限和问题减少呢?那就是学校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与对接,两者建立起合作的关系,才能够使优缺点互补,断层搭接,尽量减少问题的存在,从而达到优势最大化,教学全面化,合作规范化,全方位的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希望笔者的构想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为音乐教育的研究领域奉献自己微薄而不足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2期

[2]详见中央文明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

[3]These Distinctions are original to Mark Holmes,”the secondary school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ety,”p.16-25

[4]杨雄,刘程.《教育合作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P6

篇2

 

【关键词】:社会教育 民间团体 近代农村

社会教育,泛指学校系统外的民众教育或通俗教育。就具体内容而言,社会教育在。

    平教会对农民的教育观认为,不仅仅是要对农民普及、实施作为完整人的国民教育,而是通过农民教育从总体上推进乡村建设,从改造农村着手来改造社会。正如晏阳初而言“觉得中国真正最大之富源不是煤,也不是铁,而是三万万以上不知不觉的农民。要把农民智慧发展起来,培养起来,使他们有力量自动的起来改造,改造才能成功;自动的起来建设,建设才会生根;自动的起来运动复兴民族,民族才有真正复兴之一日”,“启发农民的智慧,也就是造人。造人必须有造人的教育。中国数十年来的所谓教育制度与内容,无非东抄西袭,不合国情,不切需要,所以不会有与一般人的生活发生关系,所以不能完成造人的使命。”因而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建立乡村教育为中国教育谋出路,以促进社会的改造。1933年平教会起草的《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中认为,中国乡村有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所谓愚,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知识,简直他们目不识丁,所谓中国人民有百分之八十是文盲。所谓穷,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简直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并谈不到什么叫做生活程度、生活水平线。所谓弱,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无庸讳辩的病夫,人民生命的存亡,简直付之天命。所谓科学治疗,公共卫生,根本谈不到。所谓私,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在这几点缺点之下,任何建设事业,是谈不到的。”为了解决这四大问题,应当以教育作为手段和途径,在人人取得最低限度的文字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三大教学方式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实施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以救愚、生计教育以救穷、卫生教育以救弱、公民教育以救私。这样乡村教育才能实现,农村及全社会的改进才有希望。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在乡村教育实施方面,平教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其扫盲识字运动闻名中外。

    中华平民教育会首先在定县翟城村的实验,实验内容极其广泛,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到社会习俗,无所不包。其宗旨为“除文盲,作新民”。除文盲就是使12~15岁的不识字男女都能运用日常生活文字,成为有用的人才。设立识字班,编写课本《农民千字课》,针对80%以上文盲的情况,提出以学校教育为主,集中扫盲,办平民学校进行识字教育,以翟城村为中心逐步推广到全县。1926年10月~1930年6月,共办了初级、高级平民学校423所,学生10156人,女学生1011名,占总人数的10%。办高级实验学校、儿童班、男女育才学校26个,学生821名,学生年龄从11"48岁,多数为青年。在1927、1929年两次的调查中,第一次文盲率80%,第二次文盲率为67%,这说明在两年的时间内文盲率下降了13%。扫盲成绩显而易见。同时1930年3月平教会成立社会式教育实验所,举办夜灯教学,为失学的儿童、青年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此外还设立了问字处、图书馆、识字处等,实验区的农民对此交口称赞,并热心参与。

篇3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些方面。而学校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还要照顾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具有内容的系统性。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即使是有计划性的社会教育,也往往是阶段性,就其知识总体来说也具有片断性。学校教育既注意知识体系,又要符合认识规律,所以,教育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校教育具有手段的有效性。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如声像影视等直观教具,实验实习基地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这些都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学校教育具有形式的稳定性。学校教育形态比较稳定。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学校教育的这种稳定性,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家庭教育的配合

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在教育中站主体地位,但学校教育也有一些方面的缺陷。实行班级授课制,往往集中抓学生的共性,照顾大多数,解决突出问题。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很大一部分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和弥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反之,就会抵消学校教育,甚至走向教育的反面。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家庭教育积极介入到学校教育中,学生会学得更多、更好。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配合要是积极意义上的配合,正确的配合。家庭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是教育好子女的前提,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家长行动的指南。我们的家长们要正确理解当前素质教育的思想,方法和实践,结合当前时展需要,结合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确认自己应尽的责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确定培养的方向目标,从而转化为教育子女的实际行动。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子女观、成才观、教育价值观等,既要管孩子的学习,又要管孩子的做人。

家庭教育中,要了解掌握孩子情况要了解子女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开展教育。要了解孩子各方面表现,孩子在社会、学校、家庭中的各种表现,他(她)怎样劳动,怎样过集体生活,父母都需要了解,子女也需要父母的特别关注。要客观认识孩子的真实情况。肯定优点,克服缺点,找出成绩,提出差距,一分为二地看待子女,全面深人地关心指导。要研究子女的行为动向。在了解掌握孩子的基础上,更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子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动向和行为。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收到实效。

篇4

然而,在广袤的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和谐的现象也日益凸现,这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交流学校与家庭教育双方不同的教育理念、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共同承担培养一代新人的责任,开展家校教育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地进行家校教育合作呢?

一、科学选取家校教育合作的沟通方式

科学地选取沟通方式是学校完成家校教育任务的保障。我们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现代的信息家访(通过手机、电话和校讯通等与家长交流);②传统的家访;③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④学校开放日、开放周等。在这些方式中,我们认为把现代媒体和传统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家校合作教育中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二、不断发挥家校教育合作的作用

只要家庭和学校之间能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进行合作,家校教育一定会形成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双赢局面,具体效果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教育首先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有学校教育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亲情教育和因材施教等方面。 其次,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范围和更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教育好下一代单靠学校的“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赖于家庭教育的全方位支持。

2. 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人的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及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中渐进形成的和发展起来的,父母的品德缺点埋伏着子女个性的潜影。如果把孩子的毛病比作溪流,那么父母的缺点则是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家校合作教育,及早地知道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家长的一些不足之处,防止学生形成不良习气,达到防微杜渐的教育效果。

3. 实现家校教育互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如能做到优势互补,就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防止出现“5+2=0”的不良后果,即学校五天的教育被星期六和星期天的不良教育因素所抵消。

4. 亡羊补牢。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难免出现一些不足和失误,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途径能亡羊补牢。例如我所教的2009届的学生刘某,初三期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向学,当年中考只考了二百多分。老师和家长沟通时建议施以小计谋让他复读:家长和其他学校沟通好不接纳他,在其无计可施返回本校时也给他出一些小难题……此计可真奏效,刘某复读期间完全变样了,学习成绩快速上升,2010年中考考上了东山中学。

当然,在家校教育合作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下一些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1. 家校教育合作的盲点。家校教育合作不是万能,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家校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成才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因素、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和孩子自身努力等因素。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得再好,还会受到社会教育和学生自身努力的影响以及遗传因素的制约。

篇5

一、强化基础知识教育,提高整体知识水平

教育就是一场接力赛,一棒接不好,可能满盘皆输。但,只要后面的接棒者能奋起直追,也有胜算的机会,至少不会输得很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国实行的“九义”教育,小学毕业即意味着直升初中,接力棒传到了初中教师手中。由于农村小学很多学校盲目跟从减负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大部分小学毕业生整体水平较低,听、说、读、写的能力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许多学生识字少,拼音不会拼,字迹潦草,笔顺不正确,作文不会写等!本地多所初中在升入七年级后,多年来都坚持要进行一次基础知识摸底考试,结果是语数总分达120分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不能不令人扼腕啊!

输在起跑线并不可怕,关键得知道奋起直追。这就要学生、老师都要敢于磨砺,一方面学生要觉醒扬鞭策马,做到温故——把小学落下的知识及早补上,学新——把初中的新内容掌握,另一方面学校开设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课程,适当点拨,找到适合各自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做到不舍不弃,这根接力棒就能跑好!

对于学习动机不强,确实无心学习的农村中学生,教师应努力使这些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不至于落得脑袋空空,游手好闲!

二、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在农村初中,故意破坏公物、脆弱、冷漠、自私、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沉迷网络、抽烟喝酒、早恋等等,这些思想道德、心理问题的缺失和错位是常见的、普遍的现象。

因此,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起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符合农村初中学生特点的新型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是一个人素质体现,也是人之常情。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对大自然的认同。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回报。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由衷发出钦佩!只要学生胸中常怀感恩之心,就能温暖、自信、坚定、善良常伴。最终达到知恩、感恩,进而施恩、报恩,健全人格。

立足农村初中实际,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一位好老师,不仅要看教学成绩,更要看所教学生的道德水平、心理健康状况。机制要积极引导教师认真、耐心、科学地教育每一位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诚信、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完美形象,感染每一位学生,因为老师的言行会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不但要会运用网络,还要会甄别,迅速及时准确掌握一些典型案例,适时应用于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

三、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转型进程速度的加快,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更令人堪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无知、空虚,源于他们不学法,导致不畏法、不守法,甚至违法犯罪!这与农村初中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关系密切。

“嫩枝易直也易折”,初中生正处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客观上为缺点较多的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创造了条件。多数青少年犯罪虽然不是在校期间,但他们犯罪意识潜伏期仍在学校。所以,我们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素质教育质量不能只看其升学率,还应当看失学率、违法率、犯罪率。农村初中应当将法制教育真正纳入教学计划,将学校法制教育的好坏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评价一个学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或机构、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老师授课,结合常见多发的青少年犯罪,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预防犯罪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接受专业化的法制教育,并逐步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要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整体化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虽然教育起始于家庭,但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因此,学校还需促进三项教育整体化,才能很好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各项教育成果。

篇6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28―01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得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然而,一些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还是存在发展不稳定与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

1. 功利性强,理想信念趋于淡薄。小学生本应是天真无邪的群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出现了一些世俗化、功利化的苗头,强调物质生活享受、淡化理想信念。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萌生相互攀比的心理,呈现出“吃、穿、用”名牌化的倾向。

2. 个体意识强,集体观念较为淡漠。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集体生活环境与教育氛围,容易以自己为中心而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随着个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小学生容易形成娇惯的生活习性,进而淡化集体观念与荣誉感。

3. 意志力薄弱,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现在小学生在家里基本上不干家务活,不参加任何劳动,缺少必要的生活历练与教导。久而久之,这就会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一旦这些孩子离开家庭的“温室”环境,他们就容易暴露出意志薄弱的缺点。

二、问题成因

1. 社会教育扭曲导致功利主义盛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促使人们集体向“钱”看。小学生难以独善其身,往往把金钱作为个人荣耀的依托,淡化思想品质要求。此外,当今社会大众媒体流露出许多媚俗与功利化内容,不仅无法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判断,而且诱惑小学生加以模仿,走上功利叛逆的人生路径。

2. 学校教育不科学导致教育培养错位。受到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小学教育长期存在“重成绩、轻德智”的倾向。一方面,老师与家长都为沉重的课业负担而呼吁减压;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在“考学利益”驱动下又将分数压力传导给学生。显然,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不利于塑造小学生的价值观。

3. 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小学生道德品质滑坡。在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习惯与品质修养。由于整个社会生活压力巨大,家长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工作、应酬等营生领域,减少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对子女的教育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由此,家庭教育常常出现“放任自流多、品德培养少”、“物质投入多、精神教导少”、“道德说教多、以身作则少”等问题。

三、教育对策

1. 加强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氛围。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施行德育的基本条件。老师需要信任、理解与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行动空间,让他们感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与责任。当小学生做错事情时,老师应该采取恰当方式跟他们沟通交流,及时纠正其错误。这样,小学生就会在如沐春风的教学氛围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导,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 把快乐带进学堂,丰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目前,学校与家长因为重视文化课,只给思想品德教育留下较少时间,并且这些课程设置也比较单调,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需要在平衡好文化课与德育课关系的同时,丰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把快乐带到课堂中来,用课堂讨论、情景表扬、游戏、演说与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来。

篇7

教育的对象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懵懂,他们躁动,他们怀疑一切,如何帮助他们以最健康的心理来度过他们最美好的年华,这些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而我在这次的培训中也找到了答案。

一、我们要做一个健康的教师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个师范生的责任和义务,自从踏入师范大学的那一刻我们身上就已然肩负起很多的使命。但是每日工作的繁忙与劳作常常让身处教师行业的我们不禁对自己曾经钟爱的教育事业产生麻木之感。要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让工作声色俱佳,心理健康的维护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心理调节,掌握心理平衡

我们应时刻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有很清醒的认识,而不要有过高期望。正确的职业观念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教师职业既光荣又繁重,生活清苦,本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同样会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但对于已出现心理失衡的教师,在自己有意识调整情绪的过程中,也可借助于他人力量,找朋友倾诉、找专家咨询都是确保心理平衡的良好途径。

2.压力的自我排解,多渠道多方式的宣泄

教师要提高自我认知,提高修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克服缺点,谦虚谨慎。广交学友,以开放的思维来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改变自身不良的人格特征,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例如,幽默、坚韧、细致、乐观等。在压力剧增的同时,可以选择听音乐排解法、转移注意力法、沟通聊天等方式排解压力,让自己快速调整好心态,从而做到收放自如。

3.人生定位的确立

作为教师应给自我正确的人生定位,向着既定的目标去前进。学校里,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同事的佳友。家庭中,我们是父母的好子女,是乖宝宝的好家长。社会中,我们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广结良友,融入社会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与各方人士保持友好交往,建立并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密切联系社会,接触更多的人,这样自然就不会封闭自我了。

二、我们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各种不良思潮的不断涌入让学生受到了很多的影响。中学生正值人生中的成长高速时期,他们缺乏自我的辨别能力,致使他们易发生心理行为

偏差。

近些年,中学生的各种不健康心理行为不断显现,探究原因不难发现,他们的心理偏差是由于在校学习和家庭生活中碰到各种难题时,缺乏应有的解决矛盾应对困难的能力。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分数不能是评价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的标准,我们的责任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偏才,所以,重视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使他们的人格健全,是培养他们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角色的尊重

无论多大的孩子,他们都是我们社会的一份子。我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渴望孩子能够实现父母的意愿,为了达到这个宏愿,他们很早就开始给孩子制订计划,别人学什么,自己的孩子就得学什么,生怕以后会吃亏。他们根本不顾虑孩子的心理,迫使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早早地消失。从而厌恶学习,这种教育无疑是一种灾难。社会是多元化的,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锻造孩子心理上的抗击打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些才是重中之重。因为,独立生活是他们所必须经历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独立意识的自我实现,是他们的功课。

2.自信心的培养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遭遇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是一生中免不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遭遇挫折时正确地面对和认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在解决问题时尤为关键。我们要教会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不要气馁,不要妄自菲薄,要勇于面对,勇于战胜。要明确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这样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要锻炼他们敢于面对,消除沮丧。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分析产生挫折和失败的原因,明确自我优势,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让失败成为人生拼搏的一种财富。

3.责任感的确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拥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动力和保障。责任感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懒散的习惯,从而认真做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责任感一旦确立,能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言谈举动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对周遭的一切的影响。

4.合作精神的感受

团结就是力量。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是高竞争力的。因此合作能力是必修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这里要让学生快乐成长,在这个大集体里合作的精神不仅包括相互协调的精神,还体现在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团结奋进的精神。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传授给学生合作是一种美德。它是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一种体现。它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的外在体现。

5.多元化的教育熏陶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是对学生多元化教育的完美体现。多元化教育下培养的学生才是适应力健全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外展,是对前者的有力补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说家庭教育是感性的集中,那么学校教育就是理性的展示,学校教育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是在学生面前的集中展示,社会风气对学生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社会对于孩子人生观的导向、价值观的确立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社会教育不容小觑。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单一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元化教育的手段才能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

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职业教育工作极其重要的一环,他们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桥梁。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总体素质较差,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差,纪律性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现象。中职学校要造就大批合格的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服务型人才,班主任工作就尤为重要了。

一、从新生入学抓起,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职高生大多是初中时期的差生,以前常常受到“不可救药”、“笨蛋”等的斥责,看到的常常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已“低人一等”、“矮人三分”,自尊心、自信心早已荡然无存。许多家长包括学生自己都认为只有进入普高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了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学生在进校后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高无用论”的怪圈。因此,我们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知道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特长、家庭情况、求学目的。根据获取的信息,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通过各种教育渠道,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说服他们“既来之,则安之”,主动适应新环境,挑战自我,懂得学习越努力,专业越出色,前景越光明,否则,学业无成,今后必将无所事事,一切希望都将成为泡影。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已,明白自已的优点和缺点所在,明白自已的兴趣爱好所在,合理设计好自已的将来,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勤奋学习,学好专业,全面发展,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以就业和创业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利用中职学生爱好广泛,活泼好动,有自己的特长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和培养她们的特长和爱好,为学生创建获取成功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锻炼学生的交往技巧,引导学生树立勤奋工作、敢干创新的工作风格,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向上,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在班级中形成比中学,帮中学的良好班风,在竞争与合作中前进,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抓好班集体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职高生才入学,一切都是新的,不少学生以前曾多次遭遇挫折,不少学生形成了一种对教师冷漠,对集体漠不关心的心态。班主任要及早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结合班级实际,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制定各种班规制度,奖惩制度,并张贴在教室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便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增强透明度,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班级的管理,有利于科任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树立“不进则退,精益求精、坚持就是胜利”的竞争意识,树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的为人意识,树立“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的创新意识,树立“取长补短,努力发展”的学习意识。从培养学生和建设班级出发,采取目标激励法,引导每个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通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我要为集体添光彩”等的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营造团结、互助、求实、向上的氛围。利用班会课等时间,开展知识强,趣昧性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构建团结向上,具有专业特色的班集体,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包括思想素质在内的素质,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与沟通的能力,结业后能学有所长,零距离上岗。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是一个转折,学校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学校管理,除学校统一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外,还应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学习讨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学习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在校期间顺利的完成学业。

三、注重自身修养,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有较强的文化专业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学校班主任教育学生的资本。班主任具备了良好的文化专业素质,就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大多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他们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其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向。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满足职业教育培养兼有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的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处事公道,爱岗敬业,有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还要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作为班主任还应拥有健康的身心。一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的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开拓视野的良师,也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搞好班级工作、建立和谐班级是很重要的。

四、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

篇9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观念。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并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做一个同事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好老师。在这一学期中,本人自觉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力争“为人师表”。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关心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热爱教师工作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当好一个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取得教学效果有效方法。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如:参加教研室的课改专题培训,参加学历提高,络知识等。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永葆青春的光彩。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95-01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与美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来讲,文章重点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现状,结合学校在这方面的落实情况,为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献计献策,推动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展。

一、我国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与相关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我国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巨大进步和长远发展,为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强大动力,使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获得全面发展:1.各地中小学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2.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初步建成,在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起到了引导与培养的积极作用;3.结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将学校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形式,突出了中小学在孩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上的重要影响力。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的是,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其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各种由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产生的阻碍。

(二)我国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展的不足之处

1.从中小学教师方面来讲:某些教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不合理现象,使学校日常开办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体现不出实际意义;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的主讲教师,其教学方法比较单调,激发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思想品德培养失去积极性;教师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年龄、情感、阅历等特点,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脱离学生实际,难以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

2.从中小学生方面来讲:应试教育观念使学生错误的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学习不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对思想品德课表现出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被动式的进行学习,无法真正领会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个别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情况有所不足,导致学生在校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出现抵触心理;社会现象也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有影响,尤其是中学生,因此已经较多的开始接触到社会,因为某些社会现象会对自身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动摇。

二、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在教学形式上做出合理的改变,积极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思想品德学习,潜移默化的养成好的思想品德。关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开展方式,可以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讲解课本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开展互动活动,让学生讲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达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可以开办思想品德教育讲座,聘请思想品德教育研究学者,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诱导。

(二)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其心理教育工作

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一是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尚未形成,二是他们接触社会的次数还比较少,三是自身的思想品德不够坚定。因此,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角度看待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辅导学生的心理工作,促使学生在面对思想品德教育时,能够积极乐观面对,能够主动接受学习。

(三)联系生活实际,为中小学生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做出分析与验证

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是比较单纯的,他们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思想品德观念上是比较浅薄的,所以我们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合理的根据实际生活的现象,向中小学生讲解什么是好的思想品德,什么又是不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生活中明确思想品德培养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