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国有军工企业;集成供应链;意义;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65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88-02

我国的国有军工企业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国家主要的军事装备研制者和生产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好相应管理工作、保密工作、供应链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等。其中,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推行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国有军工企业推行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意义,为国有军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供应链和集成供应链

供应链指上游和下游企业开展合作经营、生产的相关生产组织模式。自从人类开始从事生产分工以来,就存在供需关系以及相关的供应链活动。然而,传统类型的供应链活动通常是市场经济中较为分散的、自发的市场交易活动。近年来企业才开始将供应链管理纳入管理模式和企业战略。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和运用有着相应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经济技术。集成供应链指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它具备稳定性、长久性以及相互信赖的特征,借助资金链、物流、技术流和信息流整合相关企业,为集成供应链企业合作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其中,技术流的出现,为集成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2 国有军工企业推行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国有军工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运作模式通常是自我封闭的系统,对供应链管理关注不够,和相关供应商以及制造商不存在长时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有军工企业和制造商和供应商无法建立互信,也未能打造出基于共同获利的价值链,不能满足客户交货时间、成本的要求,无法达到质量标准等相关规定,更不存在反应快捷的信息流和物流系统。我国已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军工企业传统的自我封闭状态也得到改变。积极关注和分析国内外快速发展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方法和理论,对其在国有军工企业中的实际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提升响应市场的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活动节奏也逐步加快。很多企业都真实地体验了顾客迫切的时间要求,顾客期望厂家及时交货,时间越短越好。供应链能够将用户、供应商以及生产商密切地联系起来,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优化,促进企业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产品通过最便捷的流通渠道,传递给相关机构和人员,增强了及时响应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2.2 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开展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组成供应链的相关流程和环节,构建优良的互动关系,在较大程度上压缩信息延迟,解决信息扭曲问题,加速相关产品需求资料和信息的流通,这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盲目生产和研制的可能性,减少库存浪费现象和资金占用比例,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2.3 有效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供应链能够将相关的生产商、供应商以及用户等密切地联系起来,并对其进行持续优化,使众多企业成为相互联系的价值链和利益整体。这些企业相互联系和协调,压缩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和路线,加快从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具体过程,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提升供应链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从而提高军工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军工企业集团,要充分利用集成供应链管理,充分整合集团力量,避免集团内部二级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通过集团层面的宏观调控,为二级单位制定其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使集团内部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避免不同二级单位在相同技术方向上重复投入,实现扬长避短,相互补充,最终有效提高集团的整体实力,有效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2.4 增强抵御风险意识与能力

供应链应该以核心企业为重点,控制好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从最基本的原材料采购到中间产品制造,以及最终产品的形成过程,借助销售网络将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将相关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以及最终用户联系起来。这种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中的各个企业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依赖,它们的利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处在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能够借助这种相互依赖的特征,提升企业的总体力量,有效增强抵御风险的水平。

3 推行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方法

3.1 优化军工企业供应链采购

3.1.1 集团内二级单位关系转变

在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集团各二级单位之间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同时通过宏观调控,使原本的竞争对手成为各有所长、互相弥补、互相配合的协作伙伴。

3.1.2 改变传统采购模式

传统类型的采购,是为了做好库存而进行,集成供应链管理可以改变这种库存模式,转变为根据订单,也就是需求而进行采购。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采购活动的驱动力是订单。用户的强烈需求驱动制造订单形成,进而驱动采购订单生成,传递给相应的供应商,这种订单驱动模式能够使供应链系统及时地响应相关用户的多种需求,进一步降低库存成本,也能够加快库存周转率以及物流速度。

3.1.3 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

传统类型的采购管理存在与供应商之间不存在合作、缺乏柔性、无法快速地响应客户等缺陷。供应链管理这种新型的供需合作模式加强了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与信息联系,使供应商能够实时响应采购部门的相关要求,切实实现外部资源管理的事中控制。

3.1.4 从传统的一般买卖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传统采购管理一旦完成,和供应商之间短时间的合作关系就结束了。和供应商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这种新型战略关系能够降低因不可预测的客户需求变化而带来的诸多风险。借助库存数据共享,企业可以作出透明的采购决策,避免需求信息失真带来的影响,供需双方共同协商和实施战略性采购供应计划,为解决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多种便利。借助合作伙伴关系,还可以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费用,规避冗余谈判和手续,规避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错误决策,避免更大的成本损失。

3.2 供应链采购绩效评估

采购工作的绩效评估要围绕其基本功能来开展,考察采购部门、采购工作整体或采购人员的个人业绩。采购工作的基本功能是,及时购买企业亟需的相关物资,确保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开发科学合理的供应源,降低采购成本,从而达到最优采购目标。采购绩效评估是对实际完成采购目标和任务的最终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对比,从而准确评估企业整体的采购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施者可以是企业领导或相关评价机构。在评估采购人员业绩的过程中,重点是认可和肯定采购人员工作,考核目的是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成就感,并通过优胜劣汰机制,激励采购人员努力工作,注重公平竞争。

3.2.1 价格与成本指标

通过价格与成本指标指标可以判断采购人员的议价能力,分析供需双方实力的具体变化状况。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时间成本、采购价格、业务成本以及付款要素。

3.2.2 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指供应商材料的质量水平和相关供应商在提供服务和商品的过程中的质量表现,涵盖来料质量水平以及供应商质量体系等,重点是质量保证体系和物料质量。

3.2.3 数量指标

采购人员为了获得折扣,达到降价目标,可能会在短期内采购数量可观的存货,导致储存费用的大幅增加。

3.2.4 与供应商关系状态指标

该指标针对供应商和企业关系状况进行考察,确保双方处于优良合作状态。

3.3 采购人员绩效评估

对采购人员而言,重点考核下列方面的若干指标。

3.3.1 采购计划完成率

采购计划完成率是表明采购工作者在既定期限内确保生产用料工作水平的考核标准,这个指标越高,意味着采购人员工作水平越高。采购计划完成率等于考核期实际采购量占考核期计划采购量的百分比。采购人员要分析采购周期长短,按照企业相关生产任务的具体采购要求,做好相应安排。采购进货时间过早,可能会占据较多的流动资金,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进货时间过晚,可能无法保证生产需要,进而引发生产问题。同时,购回物资要满足最基本的数量要求,保证所采购的物资材质、质量以及规格,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3.2 采购准确率

采购准确率指标用来审核采购过程中是否出现漏采以及错采,分析采购数量是否过多或不足的问题,并对严重程度做出判断。

3.3.3 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

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等于物资合格次数占采购任务次数的百分比,也就是物资合格比例。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是否达到相关技术检验的要求,代表了物资采购人员保证物资质量的程度。

3.3.4 企业内部协调状况

为了保证采购工作的顺利实施,采购人员不仅要与本部门积极配合,还要和企业中的设计、财务、综合管理、质检以及各个车间等具体相关部门交流和沟通,采购人员和这些相关部门保持密切关系,并进行有效协调,能够有效提升采购活动的实效性。所以,在对采购人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单个指标,轻率确定采购工作的优劣,要切实做好具体分析,综合评价采购人员工作。

4 军工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类型和要求

4.1 根据合作伙伴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及其竞争实力分类

军工企业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军工产品,对供应商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都非常高,供应商多是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甚至是唯一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为军工企业创造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企业非常依赖这类供应商。而有的供应商为军工企业创造的价值比较少,行业内存在着大量可替代供应商。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存在日益密切的联系,供应商之间也存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合作供应商自身的竞争力和增值作用大小决定了它为军工企业作出贡献和创造价值的大小,进而决定了供应商与军工企业关系密切与否。

4.2 根据供应商的投入和回报分类

企业对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供应商的重视程度并不相同,投入也有较大差异。优秀供应商不仅非常关注自身能否在短期内获利,更关注自身能否完善和改进相关服务。有些供应商则只注重眼前利润,甚至有部分供应商还可能会给军工企业带来额外损失。因此军工企业要根据不同供应商的具体表现,给予它们不同的回报。

4.3 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要求

企业要以足够耐心和决心来构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稳步增强供应商能力和水平。军工企业考量军工企业的发展需要,和与各层次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层次的供应商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供应要求、合约要求以及价格要求。双方要以供应链合作为基础不断努力深化战略关系,就供给和需求及时达成一致,使供应商准确地自我定位,根据军工企业的需求和目标,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构建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的良好合作关系。

5 结 语

国有军工企业推行集成供应链管理意义重大,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研究工作和业务实践,提高国有军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持续地提升和促进军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霍海平.ABC法在军工企业安全库存管理中的作用[J].航天工业管理,2006(z1):23-24.

篇2

关键词:质量;供应链质量管理;六西格玛;供应链设计

质量作为一种理念和文化逐渐渗透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影响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质量和社会生活精神要求的满足程度。据调查,多种因素会使产品质量不达标,其中由原材料或外购件的质量问题而引起的产品不合格占到20%~25%。因此,对供应链整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供应链质量管理(SCQM——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从研究开始到现在已进入其快速发展时期并由于其现实实用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CSQM通过把供应链的单个环节组织起来,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满足供应链持续而稳定的质量保证要求。SCQM方法包含的内容有核心企业在质量管理活动及相关决策方面对其他企业的有效控制,也包含了各企业在质量管理活动和相关决策之间的合理协调。然而现阶段SCQM研究方法尚且无法提供有效的系统质量控制与协调方法及实施工具。而这一点很可能会使得供应链各方质量管理活动步调不协调,并且有可能使成本增加的同时供应链整体及单一企业的企业绩效降低。因此,本文在阐述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内涵和策略的基础上,给出基于六西格玛的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

一、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一)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内涵

对于供应链管理,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Kuei和Madu提出以三个等式来定义SCQM,其中以SC来表示生产—分销网络,以Q来表示在获得的同时快速准确地将满意的产品提供给客户,以 M来表示在保证产品质量并获得客户信任时应当满足的条件。首先我们给出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对其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制成中间产品及产成品并最终经由销售网络将生产所得送到消费者手中,将整个过程中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供应链质量已经不仅仅是指单个企业的质量,而是整个链条上所有企业的质量。

(二)供应链质量管理特征

与传统的企业的质量管理相比,在供应链环境下实行的质量管理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供应链质量管理通过对供应链上质量活动及信息集成的研究,从建立供应链质量体系的高度来实行质量管理。

2.核心企业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供应链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3.成员企业都是自主经营的实体,彼此无行政隶属关系,属于共同合作的关系。

4.成员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在供应链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各成员企业承担的质量管理职能有所差异。

5.各成员企业所处位置不太集中,信息交流主要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6.专门负责运输的企业以运输服务提供者身份加入供应链,其服务质量可以保证整个供应链中物流畅通。

二、基于六西格玛的SCQM方法

(一)六西格玛管理

1.六西格玛的含义

六西格玛(Six Sigma)又称六式码、六标准差、6σ。1986年,为了描述在实现质量改进时的目标和过程,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了6σ这一方法。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管理项目,而不是技术项目。6个西格玛=3.4失误/百万机会。通常来说,一个企业产品的瑕疵率为3~4个西格玛。而为了达到这一质量指标,就需要使用专业的质量改进方法和工具。将这些工具方法传授给一些专门负责改进和控制质量过程的人并赋予他们六西格玛黑带等级。黑带通过领导一部分被称为六西格玛绿带的人来实现过程质量的提高。6σ管理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一种经营管理策略,6σ管理汲取了众多管理前沿研究成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理念。该管理法已在多家跨国公司中成功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实践证明其是卓有成效的。

2.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就是首先找出需要改进的流程,然后改进其中最有价值的流程。六西格玛管理通过把各个待改进的业务流程设置为相互独立的项目,再利用五步循环法来对其进行改进。五步流程法也可称为DMAIC 法,即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五步流程法过程如下。

第一步定义阶段。六西格玛管理项目起始于定义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做的有:明确问题;确定顾客;成立团队;确定目标。

第二步测量阶段。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信息的转化,具体来说就是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六西格玛管理所能识别的数据信息。在这一阶段要明确关键质量特征(CTQ),将关键质量特征进行量化,收集相关数据,通过一些常用的质量工具,如流程图、鱼骨图等,去挖掘CTQ 的表现及其能力,为下一步的分析打下基础。

第三步分析阶段。这一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分析数据,具体来说就是将收集到的数据和绘制的流程图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问题,再利用一些分析方法查找出产生的问题主要原因,如假设检验、多变量分析、回归分析等。

第四步改进阶段。这一阶段是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在实施改进阶段之前,DMAIC会先提成几个改进方案,然后项目团队进行头脑风暴,选出其中最优方案并指导方案的实施,再检查方案实施的情况。与此同时,评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风险,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并加以推行。

第五步控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巩固。监控各改进流程,从中发现并解决改进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改进方案的平稳有序运行。

(二)六西格玛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

现在,许多企业通过对六西格玛项目进行改进,提高为顾客服务的水平,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六西格玛设计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加快流程速度,从而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供应链六西格玛设计(Design for Six Sigma, DFSS)思想最直接的表现是实现流程速度的提高,这样可以使得有效时间增多,无效或低效时间相应减少甚至消除。

供应链DFSS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产品性能的稳定及可靠。DFSS需查找出可以满足客户需求及成本控制目标的方法,防止在流程中产生缺陷。顾客满意度高、产品质量好、市场投放迅速等都会给供应链企业带来产品销量的增加和业绩的飞升。供应链DFSS通过优化组织流程以达到提升创新能力、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质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的目的。因此,企业实施供应链六西格玛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供应链DFSS实施的前期准备。在实施供应链DFSS时,需要制定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战略。供应链战略可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而指导DFSS,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营。确定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后,就需要制定贯穿企业高层到基层的业绩考核指标,保证供应链战略的具体展开和实施。

2.六西格玛项目选择原则。六西格玛项目实施的好坏与企业供应链战略运营正相关。换句话说,成功实施的六西格玛项目更利于供应链运营战略,因此六西格玛项目选择时应该遵循这一原则:项目的选择与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目标相一致。

3.制订并指导实施六西格玛供应链项目计划。供应链项目计划实施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团队,以确定供应链项目的内容和具体安排。(2)拟定改进业务个案,描述改进机会。(3)明确供应链项目目标、范围及项目团队成员。对绝大对数企业来说,其实施六西格玛所采用的方式都是边培训边执行。六西格玛业务改进最常用的模式就是DMAIC流程(即定义Define、测量Measru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五阶段流程)。

4.供应链项目节点审查。为了确保供应链项目执行不发生偏差,需对供应链项目进行定期的节点审查。企业的高层领导、六西格玛倡导人、供应链项目出资人组成一个审查团队,审查项目,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采取纠偏措施,避免供应链发生偏差。

5.供应链项目效果评价。这一步需要对供应链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对供应链项目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财务部门来完成;另一方面是评价项目的间接效益,具体内容包括供应链项目所带来的管理水平得改善、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及供应链项目带来的社会价值等。

6.形成独特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企业努力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定期召开六西格玛供应链项目交流会,构建信息分享平台,编撰内部培训资料,培训黑带,将六西格玛方法在企业内部推广并常态化,鼓励企业的黑带、绿带积极参与国内外六西格玛交流,提升企业的六西格玛管理水平。

三、结论

关注顾客、以流程为重、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是六西格玛的核心思想之一。到目前为止,六西格玛在供应链中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供应链的某个过程和阶段,把供应链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介绍六西格玛的理论方法,提出了基于六西格玛设计的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利用这一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将六西格玛思想贯穿在供应链整个环节之中,使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质量都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实现卓越的质量表现,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沈家静.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

[2]Kuei C, Madu C, Lin C. Developing global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1(15).

[3]Hwang I, Radhakrishnan S, Su L. Vendor certification and appraisal: Implications for supplier quality[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10).

[4]蒲国利,苏秦,刘强.一个新的学科方向—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0).

[5]Kuei C, Madu C N, Lin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Reliability Management, 2001(08).

[6]麻书城,唐晓青.供应链质量管理特点及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1(09).

[7]赵云辉.基于6西格玛的供应链质量管理[J].物流科技,2010(11).

篇3

关键词:供应链 实物期权 风险管理 期权价值

一、引言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Ross(1998)认为供应链可以被归纳为两个相互呼应的主要功能,一是供应链将新制品开发方向与顾客的需求信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供应链的全体参与者可以共享新产品相关信息;二是供应链的全体参与者可以进行快速且低成本的价值转移。因此可以认为供应链是生产商把握顾客需求的新通道。可以看出,供应链的功能只有在各个参与者积极的参与且独自完成相应义务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相应的体现,也就是说供应链上的个别参与者如果不能完成自身的工作将会给其他参与者带来风险。如果一个参与者使其他参与者的风险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将可能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供应关系。相反,如果一个参与者能够通过合理的经营方法降低其应负担工作的风险水平,则整个供应链的风险都会随之降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适当的经营方法是保持供应链高效率的关键。实物期权(real options),是一种把金融市场的规则引入企业内部进行战略投资的决策方法,是现代企业用于规划与管理战略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公司面临不确定性市场环境时,实物期权利用金融期权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超额收益转化为公司的经营优势。本文将以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产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利用实物期权降低供应链风险,完善供应链管理。

二、供应链的风险及控制

马士华(2003)根据风险的不同来源,将供应链风险归纳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研究供应链风险防范的过程和理论模型;研究指出供应链风险因素通常来自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利用模糊风险因素分析法来评估供应链的风险水平是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Ernst、Young(2003)根据供应链各节点存在的风险,将供应链风险划分为八类:持续经营计划风险、数据完整性风险、供应链管理技术应用安全风险、企业治理风险、合作关系风险、供应链管理成本与投资风险、劳动力风险和税收风险,而通过供应链风险管理可以节约成本,获取战略优势。

针对供应链风险控制问题,近年来也涌现出诸多研究。侯杰(2011)对我国煤炭行业的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进行研究,指出煤炭企业对煤炭供应链有强大的依赖性,使得煤炭供应链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链上各个实体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煤炭供应链风险。晚春东、陈常君(2011)对水产品加工业的供应链风险的研究表明,增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影响力、建立供应链风险评估系统和供应链系统协调、应急机制、实施供应链系统柔性管理等几个方面是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国内外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供应链风险管理与控制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成果的可行性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三、实物期权如何降低供应链风险

利用实物期权原理如何降低供应链的投资风险,我们将以未来不确定性最高的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产品为例加以说明。

(一)成长期产品的风险分析

成长期产品的本质是产品技术的流动,其结果是产品在供应链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获得技术上的创新,最终会产生具有领先优势的产品技术。在技术开发过程中,理论上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通过销售自己所开发的技术获得相应的经济附加价值。然而,实际上大部分的消费者只能在供应链最终端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产品革新。也就是说,未来产品是否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是否可以维持一个较高的市场份额,与处于供应链末端的生产商能否成功开发新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暂且称之为支配技术)。如果支配技术开发失败,将会给整个供应链中的各环节带来经济损失。理论上认为,在成长期产品的供应链条中各参与者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都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投资从而创造新的商机。Williamson(1991)认为这种存在于供应链中的技术投资可以被看成是为了获得生产新产品权利而进行的投资,将形成一种有关于权利的特殊资产。

可以看出提供成长期产品的供应链参与者将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首先是新技术开发是否能够成功,第二是新产品是否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即支配技术开发是否能够成功。

(二)实物期权对竞争优势的贡献

一个成长期产品供应链能够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特殊资产的存在。虽然特殊资产投资风险很大,但供应链的各参与者又都无法回避。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在支配技术失败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减少其他参与者的损失。为实现降低风险的目的,首先是要对特殊资产进行阶段性投资。阶段性投资的最大优势是各阶段可以进行独立核算,并且可以将下一期的市场展望及本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未来策略,如果进行统一核算则各阶段的弹性将大大降低,中途退出的损失会大大增加。如果利用传统的投资分析方法,由于现金流量在期初即被设定,很难衡量投资计划中途放弃的实际价值。而利用实物期权进行阶段性价值衡量,其优势显而易见。也就是说,利用实物期权的不确定性分析来评估阶段性投资的实际价值,并且以本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分析下一阶段的投资价值;当下一阶段期望现金流量现值大于下一阶段期初投资时投资继续进行;反之,投资终止。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资金的不必要流出,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三)期权投资

看涨期权(call option,买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资产的权利。实质是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之间的比较。阶段性投资的特点是将某个阶段的期初投入与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以看成标的资产的市价,而期初投入则相当于期权的执行价格。由于购入看涨期权实质是获得了购买标的资产的权利而非义务,所以形成了风险控制效果。根据期权理论的定义,看涨期权的收益C=max(0,S-K)。

其中:S为标的资产到期日的市价,K为合约执行价格。max表示期权价值是在0或者S-K二者之间取最大值。当S-K大于0时行使对标的资产的购买权,获得S-K的收益;反之则放弃权利,收益为0。也就是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取最大收益成为可能。布莱克-斯科尔模型通过推导后得出:

其中:σ表示标的资产标准差。根据上式可以看出,决定看涨期权买入者收益的因素包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行使价格越低则收益越高;期权到期的期限越长或者标的资产价格在单位时间内变动的幅度越大,收益越高。

如果我们利用布莱克-斯科尔模型来衡量阶段性投资期权价值,那么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以被看成标的资产价值,阶段初期计划投入资金可以被看成行使价格。对于实物期权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标的资产市场价值变动的估算问题。在期权理论中,首先要假设一个与期权损益完全相同的投资组合,然后计算投资组合的价格作为期权的价格。其基本的原理是,无风险的套利机会能够被完全填补,期权与投资组合的市场价格完全相同。同理可知,实物期权中相当于标的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必须能够被确定。如果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无法通过市场价值进行确定,则必须存在一个与该投资具有相同风险水平的“类似证券”才能衡量实物期权的价值(Tesiberg,1995)。

(四)利用实物期权理论理解供应链价值

利用实物期权理论分析成长期产品供应链可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我们将利用Das、Deng(1998)所描述的利用实物期权核算成长期产品供应链的方法进行分析。

1.各参与者分别进行投资的核算。阶段性投资的经济评价工作中,首先要对未来各阶段现金流量进行预测。预测未来现金流量,需要不断的更新未来各阶段信息,再根据已更新信息逐次预测各阶段新进流量。如果某个产品供应链第一阶段参与者准备预测其经济价值,那么只要计算其未来本阶段可获现金流量的净现值(NPV)即可。这里的关键是,根据第一阶段的核算情况判断第二阶段是否继续执行,这就形成了一个期权的选择。实物期权的价值来自于具有弹性的投资,当一个阶段的期望收益小于阶段初期的投资额时,即使是进入到了中间阶段也应该立即终止该投资。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推出,每一个供应链参与者的战略性NPV应该等于第一阶段投资的传统NPV加上第二阶段的期权价值(实行或放弃的价值)。当战略NPV大于0时,投资将继续进行。

如果第一阶段投资的战略NPV为正,则投资计划开始实施,关于未来市场动态的信息收集工作也同时开始。信息收集工作会贯穿整个项目期间。经过第一阶段的投资和对未来信息的收集分析,即可以计算出第二阶段的战略NPV(参与者第二阶段传统NPV加上第三阶段实物期权价值)。如果第二阶段战略NPV仍然大于0则投资继续进行,反之投资终止。以后阶段依此类推,第二阶段后的实物期权分析归纳为:信息收集到战略NPV计算,最后到战略NPV分析。

2.供应链全体统一进行核算。供应链全体参与者进行统一的价值核算是一种传统的供应链核算过程。其特点是将所有供应链参与者的投资和投资收益进行统合再进行核算。在这种核算方法中,整个供应链被视作一个整体,以整体为单位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变化并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投资计划是否应该被执行。由于不存在投资中途停止的可能,因此整个供应链的全体成员应该被视作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投资开始执行,一旦终止,将会造成后续的全部现金流量损失,对整个投资期间的期望收益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结论

传统的供应链价值核算方法是将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投资周期,投资决策分析在期初进行,一旦进入项目期间将不能停止,这样供应链投资风险的控制只能在期初进行。在传统供应链价值核算体系中,供应链参与者间的相互信任是供应链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各参与者形成利益的共同体,才有可能让供应链各阶段参与者均能获取期望收益。因此,不断强化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能够有效地降低供应链的内在风险。然而,由于不同参与者所追求利益的不同,供应链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除强化供应链参与者的友谊外,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利用实物期权原理将供应链的投资分阶段进行控制,即每个参与者均将自己所处阶段视为独立的投资阶段,根据上一阶段的情况与对未来的预测独立进行投资判断。这样将保证参与者在本阶段获取收益的最大,也可以保证即使在投资途中也可以及时终止投资,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降低风险。X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港口――钢铁企业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2CJY040)

参考文献:

1.Das T.K.,Bing-sheng Teng.Between Trust and control:Developing Confidence in Partner Cooperation in Allia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3):491-512.

2.侯杰.我国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0,(1).

篇4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 管理环境

伴随着先进科技的进步与全球竞争的加剧,现代管理的手段与思想不断发展变革,一些企业逐步开始运用供应链管理策略进行一体化管理,来达成企业内外环境的协同,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客户的满意度。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规律和特点。探讨研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与地位,提高供应链管理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 供应链管理的科学内涵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从购买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链接用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链、物料链、资金链,还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价值,给企业带来了利润。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所实施的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控制功能及物流计划,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的采购、生产、销售等职能作为一个统一发展的有机体。因此,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及物料流,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1)供应链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需求和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共享的概念。由于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占有份额和供应链的成本,因此它也是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概念。供应链运作的基本原理是战略同盟,所以,供应链管理非常强调和重视战略管理。

(2)供应链管理是集成化的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它将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强调相关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技术扩散、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供应链激励机制实现经营一体化。

(3)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顾客价值。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管理目标不局限于降低交易成本,还通过改善服务水平来提高客户价值。客户价值是已给定服务或产品中所期望得到的所有利益,包括人员价值、产品价值和形象价值等。拉动供应链的原动力是顾客的需求,通过供应链从下游企业至上游企业传递,只有生产出具有较高顾客价值的产品才能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维持供应链的运转、稳定和发展。

二、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1.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物流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指的是物资的运输、采购、配送、仓储等活动,它是企业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还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被人们看作为物流管理,二者虽然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角度、管理范围、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供应链管理源自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能否有效取决于运输、采购、配送、仓储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运作状况。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2.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发展延伸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物流管理,但又超越了物流管理,是一体化、拓展的物流管理。传统的物流管理主要局限在一家企业中,极大地制约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效益。供应链管理是从物流全过程的角度,统一考虑物流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连贯、统一问题,将割裂的物流活动集中起来加以统一协调和管理。就是将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协调发挥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职能,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三、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1 .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目标与功能。(1)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目标是: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交付恰当的产品。该目标要求物流管理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减少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服务等级效率水平及需求的产品等级效率水平。(2) 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功能。①订购过程管理。包括订购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商管理,企业可以利用配销单据对整个补充网络作计划,并向供应商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双方建立长期的联系;通过订购单管理,检查订购数量,及时对已接受货物进行支付,取得供应商的充分信赖。②库存管理。库存管理就是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降低库存管理水平,加速库存周转,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

2. 案例分析

美国零售业巨擘―沃尔玛很早就采取了快速有效的现代供应链管理,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调控,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把分销商、供应商、零售商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以便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目前,沃尔玛85%以上的商品都是由公司的配送中心供应的,而其竞争对手仅达到50%的水平。由于采用了现代供应链管理,沃尔玛2009年的配送成本降至销售额的3%,而其竞争对手则高达6%。沃尔玛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中使用了先进的物流技术进行物流管理,不但使企业获得最大收益,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了优良的服务和产品,达到了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和方法,它对传统的物流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应充分领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新方法和新思想,从战略高度重新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绩效;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2

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其对于公司绩效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供应链管理中执行相关的管理策略以达到较高的企业效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因此企业不能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优化,而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因此,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应包括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或零配件供应商),制造商(加工厂或装配厂),分销商(商或批发商),零售商(大卖场,百货商店,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和杂货店)以及消费者。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的出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由于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顾客需求等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技术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供应链管理能够随着发展和变化不断修正和强化计划的内容,直至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刻。因此供应链管理能提供进一步的有效决策支持信息,使得企业能够评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事件和客户需求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以最少成本,使得客户能够在正确的地点取得正确的产品,让存货降至最低,但仍旧能够提供给客户优异的服务,并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应用供应链管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实际效益,很多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策略后,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产业的竞争加速、产品的周期变短、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果不采用快速流程方法,很有可能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所以需要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解决时间上和弹性变动上的问题。美国是最早提出供应链管理的国家,企业注意到除了降低制造成本之外,还需要提升开发能力才能促使企业成长。无论在运输、仓储流通上,都必须结合各厂商、客户,形成快速的生产业务流程,形成应付信息时代的管理方式。因此,供应链管理可为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等创造价值,它会使消费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收到货物;对制造商而言可以最小化由于产品库存短缺造成的销售损失,最小化库存和相关成本,并使制造商为顾客和分销商提供最好的服务水平;它更能提高供应商的满意度,使之更好地与制造商的物流周期协调一致,以避免库存过多或短缺,减少原料报废,并向制造商提供更高的服务水平,获得较高回报。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大步伐,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逐年增长。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和优化工具;另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知名公司在企业实践中证实了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因而出现了其他公司竞相追随的发展形势。尤其在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氛围中,游戏规则的改变,更日益强化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优化

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价值创造的手段。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供需体系产生最大的价值。供应链的价值与赢利能力紧密相关,赢利越高,表明供应链管理也就越成功。事实上,供应链中所有的信息、商品和资金的流动都会产生成本,因此,对这些流动元素的有效管理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对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的管理来获得最大价值。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主要业务密切相关,优化企业业务并创造价值。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从未实施过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如果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带来大约20%的成本节约。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为公司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一方面这些利益包括传统供应链的职能如库存控制、采购和订单履行;另一方面能在整个公司的范围内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供应链管理的正确实施更是要贯穿于整个公司的战略活动,范围从产品的销售和设计部门到财务部门。而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基础在于必须在公司之间实施供应链管理,因为优化整个供应链需要各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优化供应链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达到主要的营运目标,应积极采取措施,以保证供应链管理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实施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实施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包括企业管理要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建立扁平化组织,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整合企业业务流程,利用IT技术协调业务分散与管理集中的矛盾。实施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正确数量的合格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这是一种“共赢”的局面——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等可使信息快速、准确地流动,从而使各方都获得最大效益。企业实施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后,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经营决策水平,从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

(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关键在于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此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实现信息共享等。企业应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

(三)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由消费者来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来定,但是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成本是可控制的,利润的产生来源于价格和成本的差价,因此企业想提高利润,只能是降低成本,而不可能依靠提高价格。企业想降低成本可通过生产环节、原材料环节、运输环节等加以控制。

(四)适当并适时减少资金投入

企业运营应尽量减少投入资本,集中存货,减少库存。企业如果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生产,合理销售,具有很低的存货,对于企业来讲能够使销售策略稳定,保持较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长久的收益。如果企业通过大量库存的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企业运营资金,还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市场销售风险,也许大量的库存会带来商品的滞销。

(五)合理增加收入

企业增加收入,可以通过改善计划的制定减少库存短缺,缩短发货时间改善服务水平等途径获得。尤其是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改善服务和降低库存水平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极大程度地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进而提升有效的提升与改进服务水平,通过时间管理的变化,快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获得多方收益。据有研究表明,实施供应链管理后企业内部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超过10%,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相应的这种类型的企业生产率提高超过10%,对一般企业而言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5%,如果对于绩效良好的大型企业其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效良好的大型企业的库存降低15%,在现金流周转周期上比一般企业保持40-65天的优势。

企业之间的严峻竞争,加速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能以最快捷的速度、最低廉的成本将定制化的产品送交顾客手上,谁就能赢得市场。尤其对于一个囊括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包装与暂存,产品的运输与配送,分销与销售以及最终交付用户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多重业务和关系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从提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及股东提供价值,并且能够出色的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关键业务过程的全部业务流程。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完善与反映迅速的企业供应链体系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著名企业如联想、海尔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绩,有力地证明了供应链管理是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下,适应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将越来越显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除了会给企业带来效率与效能上的变化之外,还会因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识别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以及应对市场的敏感度等。因此,积极优化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不断完善和发展,最终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保新.用供应链打造价值优势[J].电子商务世界,2004(12).

[2]曾繁荣.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J].商业研究,2004(11).

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式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1、1供应链内涵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始于原材料的供应商,止于最终用户(见图1)。供应链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价值和利润最大化。在大多数商业供应链中,供应链的价值与供应链营利紧密相关,供应链营利越高,供应链也就越成功。

1、2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理论是物流管理与系统论等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领域,它是确保顾客满意的一个主要环节,即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SCM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分配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减少工作周期,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

2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构。而笔者将这几个方面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素:

2、1货物的实际流动

货物在物流管道中的实际流动是供应链活动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在分析供应链时,要分析从原材料或零配件供应的起点开始,通过生产制造环节和分销配送环节,直到最终用户手中的货物流动。

2、2供应链信息化

电子商务是一种未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它也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则是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

2、3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精要,是对管理供应链建立一种整合的方法,从而使供应链内部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服务提供商以互利互惠、互信互补的原则,一同去面对市场竞争。

3中外控制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现状对比与分析

3、1国外关于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

国外关于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可以说,国外的企业发展,很注重企业环境的发展,以下笔者列举两种有代表性的供应链结构的解决思想。

(1)归核化战略:美国在与日本很多企业都实施归核化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2)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整条供应链中,虽然一些位于关键环节的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却并不一定遵守同样的标准,这就使得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遭到了破坏,根本无法达到关键环节企业的环保目的,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产生了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中包括多个环节,在众多环节中,如何选择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对供应商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

3、2国内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

目前,很多企业的“现代化的”领导者都已经开始引进外国关于这方面的先进措施。例如,①中国卫通的全面实施归核化发展战略。2006年,中国卫通加强了集群通信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同时对IP业务进行了积极调整,已经见到成效,中国卫通在2006年顺利扭亏为盈,并为2007年归核战略的深入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2003年,红塔集团从中国烟草产业状况、烟草业的演化规律出发,开始了红塔“以烟草为主业,提质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归核化战略的定位,在中国烟草业引起较大反响。红塔在2003年提前实现了三年内止跌回升‘的目标,而同时,红塔卷烟产品也成功进入东南亚、非洲、欧美和中东等地市场。由于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还远远没有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可以说在我国普及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程。

除了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国内的很多企业也在探索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结构的改造道路。并且解决的方向与国外有所相似,例如都开始意识到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然而,我国企业虽然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管理效率也曾采取过许多措施,但多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的部门内进行,没有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多数企业不理解供应链管理,更不了解国外管理的现状,企业内部传统的物流部门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商业环境,急需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改革。

3、3国内关于控制供应链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方式的建议

(1)注意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环境的改善。要推进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供应链管理的规范化。实现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协议化,减少企业与企业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管理差异性。

(2)强对供应链组织结构的改造,开放思想提高合作意识,努力改革组织机构,建立面向市场的组织,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从而创建畅通无阻的供应链。

(3)建立供应商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可以使有实力的供应商参与企业重要问题的改造,与其建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4)在企业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同时,做好项目评估,减少企业高成本的业务和冗余的投入,集中企业核心资源,充分应用业务外包。

(5)中小型企业一定要加强以整体供应链为核心的观念,要以行业供应链管理规范为管理规范准则。

篇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高校餐饮

Abstract:Thecontentanditsthesignificancemanageswhichthroughtheanalysisuniversitiesdiningsupplychain,thisarticleproposedtheestablishmenthighlyeffectivediningsupplychainmanagementshouldtakeseveralquestions.

Keywords:Supplychainmanagementuniversitiesdining

高校餐饮改革作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既有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属性,又有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属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餐饮管理如何面临挑战,适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餐饮管理,建成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成为重要命题。

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供应链管理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搞好高校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的研究最早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二、供应链管理在高校餐饮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高校餐饮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组成部分。餐饮管理供应链指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到最终销售的链状结构,包含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制作管理、客户服务、会计核算、人力资源、餐饮营销等内容,它以服务师生为核心目标。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社会功能看,高校餐饮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属性,高校餐饮供应链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求得一种平衡,餐饮供应链管理过程也就是二者最佳价值结合的追求过程。(2)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功能特点来看,作为服务行业,餐饮供应链的核心是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优良的餐饮服务,因而围绕服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饮食服务,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环境,以及卫生、环保等,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动态处于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位置。(3)从高校餐饮供应链流程管理来看,餐饮供应链管理由对供应链各节点的环节管理转向面向供应链流程的系统管理,即转向餐饮供应链的组织决策、配送管理、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绩效评价管理等。

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区别。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调控主副食在低成本价位上运行。第二个管理目标是优化定置管理。根据主副食生产加工的规模和产量的要求,把餐厅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用具放置、场地生产空间安排与劳动者的组织分布进行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第三个管理目标是根据最佳人力输出,较高的加工效率,最节省的能源消耗,科学确定标准当量、标准器皿或盛量工具,实现计量方法标准化管理。第四个管理目标是对餐饮主副食加工生产的微观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从程序和顺序上解决最佳生产物流的效果问题。当然,在大学餐饮供应链管理中,如果没有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决策系统,也可以完成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意图和要求,只是在精确性和效率上受到一定的影响。三、建立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应重视的问题

要成功地实施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后勤餐饮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生产和现代管理技术,将餐饮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对餐饮供应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高校传统餐饮管理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设计。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管理同技术结合的餐饮供应链系统设计在餐饮管理中尤为重要。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日常的内部服务获取效益外,在整个餐饮现代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对餐饮各个点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汇集、传递和反馈,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增效的关键点之一,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理念,对原料及供应商进行采购跟踪,并根据厨房及各部门领用的每个环节生产所需时间长短的报表,实现对库存量的实时监控,防范餐饮企业日常管理的漏洞。

通过对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产生餐饮管理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加强对各个环节点的监控和管理。

2.适应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现行企业的组织既然都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基本上适应可制造性、质量、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适应于供应链管理,因而必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重构问题。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最优的效果,必须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运作流程,进行企业重构,确定出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3.研究适合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标准和绩效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新的组织与激励系统的设计必须与新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在餐饮管理中,质量标准存在于采购、库存、加工卫生、就餐环境、制作标准等环节,最重要的是保障餐饮卫生安全。

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对物流的绩效评价,一个是对人的绩效评价。物流的绩效评价是对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优化是再造的过程,不断降低成本控制。人的绩效评价就是结合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效益评价,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参与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即使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餐饮企业的服务也不可能完全由机器所替代。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顾客希望享受到富有人情味、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餐饮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是餐饮服务的实施者,只有较高素质的满意员工,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现代餐饮企业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

高校餐饮工作经营头绪多,工作也比较繁琐,为此,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餐饮供应链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思路,在这里谈到的仅是对一些顶层设计的探讨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君.餐饮企业人本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56-58.

[2]袁苹.餐饮经营管理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45-47.

[3]马平均.高校餐饮便捷式管理初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3:36-38.

篇8

[关键词] 船舶建造 供应链 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凭籍低成本的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胆参与国际竞争,进入90年代后,抓住了国际船舶市场的机遇,造船产量逐年提高,并于1994年我国造船产量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材料设备成本、生产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的不断攀升并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再加上生产效率提高缓慢,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前几年亚洲金融危机而导致日韩大规模的调整造船工业,使我国船舶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低成本优势己不断减弱,导致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相对减弱。因此如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应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及时协调整个船舶建造系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我国船舶建造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在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和计算机制造业等的成功应用,为造船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一、造船供应链管理的特性分析

船舶是可以行驶的庞大钢结构物。船体钢结构由成形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船体内安装由复杂的动力推进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供水系统及其它辅助设施。因此船舶建造兼有一般制造行业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造船是属于按订单生产的大型组装产业,所需订购的各项材料设备,如大到机器、板材、型材、涂料、木材、水泥等小至房间内的窗帘、胶圈等,供应商遍布国内外,数量达上千家之多,而且设备的供应厂家、具体型号等,直接影响船舶产品的结构设计,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缺乏栖装设备技术资料,会直接影响设计进度,从而影响交船期,如主机的型号决定了机舱的结构设计,锅炉的型号同样影响机舱设计中的管路、电路系统设计,若这些设备的技术资料不能及时到达就会严重影响造船进度,因此船舶建造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层面既深入又复杂。

1.与供应商的关系密切

船舶建造过程中,需要安装各式各样装置、仪器、仪表等栖装设备,在向上游供应商订购时,必须与船舶建造进度环环相扣,所有胭装设备不仅涉及性能、价格、交货期、质量等,而且与船舶设计中各种设备的布置设计和装配尺寸等密切相关,因此,船舶建造中的一些重要设计变更信息以及由于实际建造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进度计划变化,必须及时的反馈给相关的供应商,以及时的协调供货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船舶建造中,船东会指定一些设备、材料的供应商,这样就需要船厂、船东以及供应商三方紧密协调,以确保各方的利益。

2.与船东和船级社信息交换频繁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一些设计图纸必须得到船东的认可,并通过相应的船级社的审查,而且主要的设备供应商也需要得到船东的认可,因此在船舶设计时,需要向船东及相应的船级社提供送审图纸目录和报检项目清单,这样,船厂、船东及船级社三方的信息交流是否顺畅,送审图纸能否及时送回,对于船舶建造周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3.质量以及交货期的控制更加严格

船舶建造过程中,大多数的供应商都在接到订单之后定制生产的,因此在交货前需要严格控制每个零部件的质量,并接受船级社及船东代表的检验,以免在无替代品的情形之下,由于一两个零部件的质量问题而延迟整条船舶建造进度,造成更大的损失。

船舶建造过程与各种设备、材料供应环环相扣,往往由于交货期延误,严重影响到造船进度。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一些报道,某船拖期被船东处以高额罚款,某船的主机到货时间比生产进度时间早了2个月,造成近百万元的资金利息损失,或者听说某船的下水时间仅仅因为忽略了一个小小胶圈缺货而不得不推迟几天,由此可见严加控制各种设备、材料的交货期,可达到降低造船成本,缩短建造周期的目的。

4.与最终用户(船东)直接接触

一般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上游外部供应链管理、内部供应链管理以及下游外部供应链管理。但是由于船舶产品的特殊性,在建造完成后将最终产品―船舶,直接交给最终用户―船东,因此在造船供应链管理中与一般的供应链管理是不同的,其下游外部供应链管理中不需要分销商管理、配送中心以及相应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而只通过合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与最终用户进行协调、沟通以及信息、交互。

二、造船供应链管理框架

基于以上的分析,造船供应链管理框架可用图1表示。该框架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构建的,在船舶建造企业内部构建基于Intranet的内部信息交互方式,船舶建造企业与船级社、船东以及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互是基于Internet方式,船舶建造供应链管理以建造计划及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为基础,保证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顺畅。

在该框架中,船舶建造企业内部流程分为决策阶段、计划阶段以及施工建造阶段,决策阶段主要功能是全球资讯分析,与潜在的客户进行技术谈判,签订建造合同,选择主要设备的供应商以及外包商,并决定建造策略。计划阶段主要功能是设计研发,制定建造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建造阶段主要功能是按照设计结果以及建造计划,进行船舶建造。

三、造船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

基于船舶工业的特性分析,建立一个有效的造船供应链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由传统的管理思想向供应链管理思想转变

降低总成本以及缩短交货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驱动力。但是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在实施时会遇到传统管理思想的阻力,有可能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员工对该管理思想的认知问题以及相互沟通问题,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开始阶段,可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就需要决策人员坚定实施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思想不同,它需要打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界限,使各部门融为一体,供应链管理给员工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在造船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并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培养协作精神,建立“多赢”思想,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合作方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承担利益与风险,实现由传统的管理思想向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转变。

2.建立适合供应链管理的船舶建造企业流程

船舶建造企业流程是指在企业内部,应用各种管理技术和生产设备,最终形成船舶产品的相互关联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型材、板材等原材料,经过运输、生产、搬运、再生产,……,转换为零件、组件、部件、中间产品、分段、直到最终的产品。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料流管理,使之更加快捷稳定地贯穿企业整个流程,但是目前我国船舶建造企业流程是职能中心化的,个完整的工作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许多协调与沟通问题。与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业务流程中心化之间存在冲突,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造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优势,必须对船舶建造企业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RP)。

3.重视供应商管理

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与成百上千的零部件及设备供应商联系,不同的供应商以不同的方式将板材、型材以及各种设备零部件送至造船企业,一旦由于某种原因,某种设备或某种型号的型材延迟到达,将会延缓建造进度,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交船期,同时,如果各种物料过早的送达造船企业,不仅需要增加库存费用,而且造船企业还需要向银行支付大量的利息。由此可见,高效的供应商管理是实现造船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一步。

在供应商管理中,需要依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对不同种类的供应商应该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并且尽量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以降低管理成本。在造船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可分为3类,一类是长期供应商,如板材、型材供应商,另一类是关键供应商,如主机、螺旋桨等供应商,最后一类是短期供应商,如化学品船的特殊涂料、减摇鳍等一些特殊船舶特需的一些材料设备的供应商。不同种类的供应商与造船企业的集成度是不同的,在船舶产品设计过程中应纳入关键供应商,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扩展企业。

4.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机制

由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协同运作时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影响供应链之间的协作关系,进而影响到造船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效果,因此造船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机制。

目前的一些绩效评价主要侧重于事后分析,缺少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当发生偏差时其损失和危害已经造成,往往难以补偿。再者,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显得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所以,新的绩效评价系统必须清楚地认识供应链中利益与风险分配的作用,正确分辨各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获利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并且,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把绩效度量的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

5.完善信息网络建设

由于船舶建造活动中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很多地点,因此信息交换就非常重要,如果供应链中信息不畅通,造船企业必须加大库存来应付一些不确定性情况,有些设备如主机等只能通过增加交货提前期来解决。而当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就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中的库存,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实力。目前我国造船企业中,计算机工具己经被广泛使用,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络基本建立起来,应该说从硬件上己经具备了实现造船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但是在管理方面的计算机软件支持工具还十分缺乏,这样必然导致信息交换和共享上的困难,因此首先必须把各个专业软件在信息交换和共享方面实现集成,从而实现造船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上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参考文献:

[1]郭 炜 程 丽:神龙公司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3:47~49

[2]软件世界:制造业供应链需求调查.2005,2: 117~119

[3]朱汝敬:对我国造船技术和管理发展的若干思考.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5,12:13~19

[4]高绍新:先进项目管理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篇9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以此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这种教学改革实践能够为供应链管理的课程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为我院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出现了质的提升。同时,高校在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为了实现课堂讲授和实践的全面打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已经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热点研究问题。

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涉及的课程实践环节较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直接掌握具体的物流操作技能,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很多学生觉得《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很宽泛,不知道所谓的重点。同时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又已经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故而很多学生会简单的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其他各种相关课程的一种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学习目的大打折扣。

(2)教材及教学模式的弊病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此种教材更多的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对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则不那么适用。教学内容以理论和概念为主,与其前段的基础课程比如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有较大程度上的内容重叠。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管理理论策略模型的抽象性知识偏多,实务型知识偏少,加上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偏重,就进一步忽视了该课程实践性的教学特点。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课程体验和收获,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促使我院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为主。但是,形式的多样化并未真正引发内容的实质性创新。其中,理论讲授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同时,案例教学也往往只停留在纸面教学的层次,有关教学案例的背景资料和教学案例与理论的逻辑关系等内容无法通过案例教学完全呈现给学生。尤其是针对性较强的成功案例偏少,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知识缺乏造就的困境。基于此,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变得迫切和呼之欲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为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2、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框架,《供应链管理》教学将打破原有的偏重理论学习以及以考试结果为评估标准的教学目标,而是转变为按照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为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任务组织成项目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同时,在这种工作任务模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对学生战略协作共赢理念的引导,可以达到职业素养的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与供应链管理的职业素养,同时结合专业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估及考核体系方面,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在成绩比例中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的全程指导,由出勤(10%),课堂参与(10%),校内实践(20%),以及社会实践报告(10%)组成。而终结性考核则更加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期末统一完成。这种综合考核测评方式可以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日常学习。同时,该种考评方式与整个教改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相关教学体系的搭建以及实训效果的产出。

3、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与最新物流领域的发展和热点相结合。在课程教材外,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和热点资讯。特别是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交叉部分,电子商务对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这些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相通部分,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参与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在工作过程框架下,我系本课程的教学综合使用课堂授课,案例学习与讨论,软件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方法。

(1)课堂授课: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已经完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集、实验指导、辅导资料、模拟试卷、网络在线等材料的建立。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充分采用了项目驱动式,在每章节开讲之初,首先将章节的学习任务具体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不仅是被动的教学接收者,更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

(2)案例学习与讨论:结合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每一章都安排了1-2个现实鲜活案例,解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和战术,管理变革,方式方法,成功与失败等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议题。案例讨论打破了原有的照本宣科,不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案例教学全部将参与学生分成不同的4到6人小组,让学生以竞争的形式在大家面前呈现案例分析结果,并根据具体呈现结果进行评分。

(3)软件演示:从理论出发,结合供应链中的实际难题,开发了教学辅助软件。如网络优化软件,可以用于课堂上的演示讲解,更形象生动地解释理论知识,同时课件中充分应用PPT的动画和切换等功能,更好地为课堂授课服务。

(4)小组合作:在课程中设置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其中运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对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建模,并找到有效的方案。以及让学生建立起了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4、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要坚持校内实践与校企联动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通过校内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能通过校企联动真正走向社会岗位,完成所掌握技能的实际应用。

(1)校内实践在院内建立课堂模拟实验。设计了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并编制了实验指导书,配备了一系列实验教具。在实验课中指导学生通过该实验,认识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原因。该实验一经引入就迅速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工作进程中也发现此种实验手段在结果分析,决策灵活性等方面有待改进。因此,课程改革小组对实验手段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开发了一套供应链运作模拟平台,用以模拟牛鞭效应产生的原理。该软件丰富了游戏参与者的决策模式,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化且易于实施,可以在计算机中心的局域网以及互联网上进行。同时,该软件在单纯的牛鞭效应模拟功能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了教学实验的事后分析与改进功能。另外,我系现在已建立了ERP信息实验室(金蝶K3)可作为培养学生了解运用相关物流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模拟物流与供应链活动的各业务环节。另外,ERP沙盘演练实验室,可以有效、直观的建立学生的企业物料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

(2)校企联动,情景教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在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以了解行业形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结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重点,实现共同课程开发,制定考核标准,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等战略目的。从而确保课程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不断深化校企联动与融合。在整个《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教改小组先后在成都的双流空港物流园区,新都传化物流基地以及青白江区的银犁冷链等多地进行实地校企联动。让学生实地了解并参与物流与供应链的各环节工作,将课程所学实地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实践教学与市场职业能力间的零距离。

5、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课堂实践,在校企联动方面进行实践演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课程改革实践,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忠国,石丽媛.实现紧密合作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3-24.

[3]王桂花.供应链管理课程教与学的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08,(49):142-143.

篇10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

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5]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6]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