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行业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行业就业方向

篇1

【关键词】金融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并扩招金融等相关专业,导致金融等相关专业毕业生逐年攀升。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专业毕业生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定位自身,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当前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渠道分析

1.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热愈演愈烈。高校扩招导致亟待就业的大学生持续上升,就业市场需求数量有限,导致供过于求的饱和状态。然而留学生回国浪潮迭起,直接积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较高,各金融机构争相争取高学历,有实习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而金融专业应届毕业生普遍层次较低、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导致了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低层次人才市场饱和的状态。金融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对本专业学科的就业方向定位不准,不能树立成熟的就业观念。大部分毕业生对未来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但缺少对自身的合理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导致不理性就业。

2.金融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种渠道

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但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尤其是本科毕业,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进入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但这其中风险较大,且对学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的要求更高。

到银行做职员,负责银行存贷款以及投资业务的管理。

到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这应当是有志于做学术的同学的首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金融业人才有“高消费”的特点,所以金融学本科毕业生没有较大的专业优势,要想在金融业成就一番事业,进一步深造也许是必经之路。

二、影响企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需求的因素

1.学历和资格证书

金融专业毕业生在应聘时要求拥有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通过一些电访,我们发现商业银行提供的岗位要求相比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会更高。随着金融业人才需求逐步向高层次倾斜,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应聘岗位大多青睐于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应聘者,本科生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不仅仅是银行如此,在本次走访的一家国有企业的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中,明确要求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和211重点大学以上本科毕业生。

2.社会实践经验和潜力

在同一批应聘者中,企业单位更加倾向于有工作经验者,有资料显示:企业招聘人员中党员比例是20.6%,学生干部比例是29.8%。可见学生干部及党员这一因素的影响力。根据各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经理的访谈发现:学生干部和党员这一条件在简历中会比较引起招聘者的注意,从而加大就业机会。调查表明,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一般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自信、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等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其他同学因为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心理素质和学习适应能力。同时企业单位也可以减少培训成本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效益。

3.外表、年龄和礼仪

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机构是服务性行业,比较注重员工的外表形象。在金融行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下,良好的员工形象可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银行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的年龄有一定限制,特别是在银行大厅里工作的员工。年轻人更易于管理,忠诚度高,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可以展现银行良好积极的风貌。礼仪是校友们在谈话时多次强调的,良好的礼仪可以带来好的机遇,也可以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脉基础。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1.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准确自我定位,找准人生道路方向。

在大学毕业前我们会面临三个选择:就业、考研、考公务员,这是截然不同的三种人生路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科学的自我了解与定位,有利于金融专业大学生准确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和素质优势,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金融专业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准确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方向以及社会发展的方向。

(2)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金融专业大学生可以全面、系统的了解社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消除片面、感性、盲目的职业认知。同时,金融专业大学生通过科学的自我评估了解自身的综合优势与劣势,与个人目标和现实环境作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从而树立职业目标,设立不同时期的计划并有条不紊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篇2

金融专业大学生个人十年职业生涯规划书

20___年9月1日-20___年

19岁-29岁

个人基本资料

性别:______

学校:______

专业年级:______

㈡自我评估

①能力表现:参加过许多面试,发过传单,当过学生干部,寝室长。具有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思维敏捷,口才也不错,有基本的软件应用能力,数学好。

②性格:篮球、乒乓球、长跑、唱歌等等都是我爱好的运动。性格活泼开朗,待人坦诚。

③职业兴趣:对计算机、数学、物理比较感兴趣

㈢环境评估

1、社会环境: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行各业对金融财务专业人才均有需求。金融业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也对金融工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职业环境:①威胁:目前金融专业学生毕业生太多太泛滥,金融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同时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学历比自己硬,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很多,竞争压力大。再加上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至少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立与不败之地。

②机会: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下面几类人士还是比较缺乏的:

一是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是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匮乏。

3、专业分析

①专业培养目标:具有比较宽厚的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掌握现代金融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相关金融机构和公司投融资业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②专业培养要求:要求经济金融理论宽厚,知识面宽,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财经、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总结:就业需求。

①掌握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②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③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④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⑤具有较强的外文综合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方向:

银行方向与投资方向)

㈣目标制定

1、短期目标:①大一争取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

②英语四级通过后,大二准备英语六级考试,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若有时间报一个小语种学习

③大三:主要开始准备考研。考研需要考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由于各所高校对于专业课所考的内容不相同,所以在决定好考哪所学校的研究生后针对性复习。(为了以后就业,一定选取985、211高校,给自己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见识平台。同时证书与学历并重,金融行业的证书在求职门槛中扮演着敲门砖的角色。根据自己想从事金融哪个方向的工作而选取所需要考取的的证书。)

2、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金融专业就业方向金融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

1)

进入银行工作。

要求①学历要求②英语四六级以及计算机一二级证书③是附加条件,比如表达能力强,写作能力强,文笔好,善于沟通,思维思维能力好等等。同时外在形象也有一定影响,银行是服务行业,员工要和客户打交道,员工形象太差,肯定会影响银行业绩:其次,银行选人,不是单单看相貌,而是看形象和气质。④要有实习经历。

如兴业银行招聘的要求是:列入国家211工程或重点财经类院校,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责任心强;优秀毕业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先。(职业定位:要进入一个行业工作,就必须了解这项职业所需要的毕业生具备的各个条件,在今后时间的里不断以这些条件要求自己)

2)

管理职位。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3)

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贝恩、凯捷、罗兰。

4)

证券行业。主要是各类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夏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华泰证券、天一证券、原证券、联合证券、上海证券、北京证券、昆仑证券、西南证券、天同证券、湘财证券、兴业证券、南京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中银国际、西部证券、国海证券等。

5)

媒体行业。一般而言,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可资选择的媒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中,比如证券时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财经时报、工商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

篇3

一、金融保险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调研不细,学生分配岗位不明

从保险技术角度讲,由于多数院校没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在毕业生面对所有的财产险公司和所有的寿险公司情况下,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我国保险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下列特点:其一是人才数量相对不足,其二是人员素质总体偏低,其三是人员结构亟待优化。随着外资金融保险机构的进入和民族保险机构的境外拓展,保险市场急需大量金融保险专业技能型专门人才。市场需求强烈的四类人才包括:保险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保险专业技术人员、保险销售骨干和评估人。保险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既要懂得理论又要了解具体的实务,作为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刚参加工作不可能就能得到这个职位。如果想从事其它三类人员的工作,具体的岗位是什么,需要承担哪些工作?具体来说,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都要涉及展业、承保、核保、查勘定损、核赔、风险管理咨询、职业培训、客户服务、保全服务等相关业务岗位,那么这些岗位的具体职责是什么,了解不细,致使专业课程设置不系统、不科学,教师引导学生的就业方向不明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具体,学生在离校时,对保险行业的认识就比较模糊。

(二)培养目标、学生考核缺乏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专业理论又能具体操作的实用型人才,具体到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素质全面,适应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具备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实务经营能力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培养,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把培养目标具体到金融保险专业上来,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如何培养认识不到位,对金融保险专业缺乏细致的专业培养规划,专业课难以与保险行业要求的从业人员的从业能力相对应,学生考核只注重保险行业的一般知识,忽视保险行业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保险行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

(三)专业教师团队人数不够,努力方向不明确

金融保险专业,有它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来完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团队。金融保险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这个专业的标志,这些课程应该由研究这一问题的专业教师来承担。但现实问题是:有专业,有学科,缺少专业或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的教师团队,缺乏统一的理念、统一的口径、统一的专业方向,没有针对如何提升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学水平而同心协力。有的院校原来有从事这一学科的专业教师,但迫于这一学科的学时太少,不得不同时担任其它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上受到了影响;有的院校缺少这一学科的教师,引进教师迫于提升学历、职称的压力,无暇顾及这一学科的具体应用以及这一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方向显现出盲目性。

(四)学生实习欠缺,不能客观了解保险业的业务实际

金融保险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一定比例。目前,有的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学生实习作为教学的必备环节,即使安排了学生实习的时间,也没有精心地去组织,放任自流,由学生自己支配实习的内容,因而主动到保险行业实习的学生大约只能占金融保险专业全部毕业生的四分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只顾及如何完成自己计划好的教学内容,没有把讲授的知识与保险的从业情景结合起来。学生在校三年,没有与保险从业人员接触的机会,没有保险爱心与责任场景的再现,再加上媒体对保险纠纷的报道,致使学生不全面地认为:保险从业人员都是那样为被保险人服务的!那么这些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站到保险圈外人一边,不会选择保险行业来就业。因此,在现在这个保险圈外人对保险评价不高的大环境下,不注重实习,也就等于学生在选择保险行业就业的渠道上设了一堵墙,自然达不到高职院校拓展就业渠道的目的。

二、提升金融保险专业就业对口率的建议

为了把金融保险专业办成学生和家长满意,以及用人单位认可的专业,以提升就业对口率,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1.教师团队成员培养。金融保险专业既需要专业带头人又需要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必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科带头人应对本专业主干课程有深入研究,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经历要丰富,教育改革与质量意识要强,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有较全面地把握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有高学历与高职称,但没有在第一线工作的实践经历,势必会影响到专业教学。因此,院校应与保险公司搞好协作,选派教师到保险公司顶岗实习,要求学生认知保险行业,应从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教师开始。

2.教师团队成员专业思想的统一。金融保险专业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精神,将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岗位挂钩。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从学生就业去向上明确保险业每个岗位的职责所在以及对从事这些岗位人员的要求,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专业课对相关岗位的价值及作用,因材施教,以团队的协助精神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二)主干课程的设置

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多的情况下,应该抓基本,从上述最关键的岗位上进行突破,设置好专业课程。具体来说,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的岗位就是一个最关键的岗位之一,因为展业是保险业发展的瓶颈,保险市场需求强烈的人才中就包括保险销售人才。如何培养销售人才?因具体的业务不同,销售人员所具备的知识也不同,就销售财产保险而言,因财产保险业务相对比较集中但风险因素比较复杂,所以从主干课程的设置来讲,应把《企业风险管理》与《财产保险》这两门课对应起来;就销售人寿保险而言,因人身保险业务相对比较分散但风险比较有规律,所以从课程的设置来说,应把《保险营销》与《人身保险》这两门课联系在一起。有的院校设置了《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而没有设置《企业风险管理》,这说明课程的设置只注意了保险的金融属性和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而忽视了保险的服务属性———为客户的风险管理服务,致使学生在保险展业能力的培养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财产保险》《保险营销》与《人身保险》这四门课,不仅体现了保险专业的特色,适应保险销售岗位,而且对于保险公司的其它岗位的知识能力迁移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上述四门课的开设将直接影响着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后续发展。#p#分页标题#e#

(三)把专业思想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金融保险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工资待遇、行业发展,变成一个保险圈内人,将会使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产生老师是保险圈内人的感觉,有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再将保险人员的从业能力分解成知识、技能、素质,并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发设计各门课程。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特点来授课,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探究式、情景模拟式等富有启迪、创新作用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提出的对保险行业评价的问题,客观、公正地分析,让学生对保险从业人员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评价,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得到与金融保险专业对应的某一目标岗位应具备的从业能力,既显示了金融保险专业的特色,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何愁学生和家长对金融保险专业不满意,用人单位不认可呢?

(四)精心组织学生实习

高职院校应以“协议合作、互惠互利”为原则,利用保险公司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根据学生可能的分配去向,与各地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这不仅能让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来选择保险行业就业的一种策略,真正体现了双向选择。保险行业到底是好还是坏,为什么保险圈内人评价保险行业好,只有让学生亲临其境,与保险圈内人交流,融入保险公司的氛围,让他们耳闻目染,学生才会理解保险从业人员为什么对保险行业评价好,对自己的工作心气足,从而坚定自己的专业思想;同时学生在实习当中,还能结合保险公司的业务实践和保险公司运营管理的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完成毕业论文。保险公司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经考核确定学生的工作岗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挑选自己中意的学生作为后备人才来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实习环节,与保险公司签订学生实习协议,按生源规划实习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这不仅能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而且也体现了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向选择,提高就业的对口率,实现高职院校扩大就业的目的。

篇4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金融业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而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等收入较高的现状,让无数考生的眼神紧盯金融学,挤破了头也要冲一冲金融学。于是,金融学不但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专业,同时也成为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的专业。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专业,一般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投、投资等行业培养既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又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学以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银行学等课程。

金融学涉及许多数学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学起来更游刃有余。而且金融行业注重学历与经验,如果要成为该行业的精英,仅靠四年本科的学习是不够的,如果考研的话,数学成绩好优势更为明显。所以,如果您高中阶段数学学得很困难,那么金融学不是您最佳的选择。

目前开设金融学的高校多,拥有金融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各高校虽均以金融学招生,但学科特色仍各有偏重。其中,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主要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而武汉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从2005年开始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中法金融班,部分优秀学生可辅修相关课程并同时获得经济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暨南大学金融学系前身为是1925年成立于上海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因此该专业在银行方面多有建树,“货币银行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与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长期合作定期举办“金融家论坛”。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理想状态就是进入银行业、证券业,工资待遇比较好,但目前金融行业的普通人才趋于饱合,但高级人才却难求,因此也形成了金融行业更倾向于招收学历层次更高、专业素养能力更强的高级人才。

关注理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再加上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对经济、金融行业的前景看好。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金融业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而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等收入较高的现状,让无数考生的眼神紧盯金融学,挤破了头也要冲一冲金融学。于是,金融学不但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专业,同时也成为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的专业。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专业,一般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投、投资等行业培养既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又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学以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银行学等课程。

金融学涉及许多数学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学起来更游刃有余。而且金融行业注重学历与经验,如果要成为该行业的精英,仅靠四年本科的学习是不够的,如果考研的话,数学成绩好优势更为明显。所以,如果您高中阶段数学学得很困难,那么金融学不是您最佳的选择。

目前开设金融学的高校多,拥有金融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各高校虽均以金融学招生,但学科特色仍各有偏重。其中,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主要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而武汉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从2005年开始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中法金融班,部分优秀学生可辅修相关课程并同时获得经济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暨南大学金融学系前身为是1925年成立于上海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因此该专业在银行方面多有建树,“货币银行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与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长期合作定期举办“金融家论坛”。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理想状态就是进入银行业、证券业,工资待遇比较好,但目前金融行业的普通人才趋于饱合,但高级人才却难求,因此也形成了金融行业更倾向于招收学历层次更高、专业素养能力更强的高级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关注理由――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近些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仍保持15%左右的增长,使人们对对外贸易行业的未来信心十足。

从宏观层面讲,国际经贸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从目前的情况看,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多,但专业素质强的人却比较少,甚至很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有关国贸的工作,因为他们并不具备从事国贸工作的实力。

从能力方面讲,学习国际经贸首先要具备语言(外语)能力,不懂外语,怎么走出国门与外国人沟通,那就更谈不上从事贸易工作了,所以许多院校较多采用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在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汉语、英语和一门第二外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复合专业。其次是沟通交流能力,贸易相关行业,常常涉及到谈判、协商,所以就需要一定的沟通、谈判技巧,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就不太适合,这也是许多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院校设有礼仪课程的原因。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性与实务类两种,进校前两年,学的基本上都是理论,而且基本上都是初级理论,多且杂,包括宏观、微观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原理,微积分,统计学,概率统计,国际经济学等。理论多、课程多,一度会让学生认为本专业针对性不强,但这些基本理论正是奠定该专业能力的基础。到了大三、大四,会增加一些实务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在这个阶段中,部分同学慢慢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会根据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是从事外贸交易工作,还是管理工作,从而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如阅读一些管理方面的书、营销方面的书,从中提升自己的营销与管理能力,又如一些知名人物传记,特别是与本行业相关的知名人士的从业经验,丰富自己的视野。

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特色专业的高校包括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跨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既具有国际经贸理论基础,又具有市场推广能力的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主体突出”“两翼丰满”为特色,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突出、外语能力和实践能力强。

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口的专业包括到外贸行业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到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从事对外贸易管理工作,到一些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针对最后一种,一般需要深造,在理论水平上更上一层楼才可以。

土木工程

关注理由――国家对土木相关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使该行业人才需求量大。

走进一座城市,满眼皆是轰轰隆隆得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所:混泥土搅拌机欢快地转动着,吊臂机忙碌地上上下下,施工工人忙进忙出……从拔地而起的高楼,到掘地三尺的地铁轨道,再到高速公路、高铁、高架桥,无一不告诉人们国家正在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于是,对土木工程专业关注也不出意料之外。

土木工程是以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开设专业院校特色的不同,有的偏向民工建,有的偏向道路、桥梁,还有的偏向轨道、隧道。所以在不同的高校,有的以土木工程专业招生,有的按大类招生。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按土木工程大类招生,设有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三个专业方向和一个土木工程力学精英班(按4+2目标培养),而同济大学虽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却是以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水利工程系等招生,并不直接以土木工程专业招生。

学习土木工程,首先得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基本的就是掌握开设的各门课程。由于本专业以力学和土木工程为主干学科,因此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等力学课程和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等为专业必修课。此外,有一些看似很枯燥的理论课程也很重要,比如施工管理、施工法律法规等上课时听得很没意思,在施工中却是和开发商、监理打交道所要知道的常识。

如今,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都进入电子绘图的时代,如PKPM、SAP2000、鲁班算量、天正建筑、3DS MAX等都是土木学子耳熟能详的软件。很多学子认为只要掌握几种专业的设计软件,就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但目前的设计软件多,各自适合的行业不一样,最好是根据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目标行业常用的软件,并努力成为使用该软件的专家。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可到施工工地、设计院、房产公司基建处等从事相关工作。施工工地注意实践能力,但比较苦、比较累,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到设计院工作是许多学习土木工程学子的目标之一,但目前来说,普通本科生进入设计院的几率比较小,设计院的招人起点都是研究生;有的同学对房产公司的基建处比较感兴趣,认为工资高,工作相对清闲,但对于刚刚进入基建行业的学子来说,从事的大多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专业能力较难得到提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关注理由――电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在多领域的广泛运用,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属的电气工程是一门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注重实践,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可以说,所有与电相关的专业、课程都可以涵盖在其中。

在所有的工科类专业当中,其课程难度属于中上等,由于课程类别的跨度较广,有一部分专业课相对较难,如《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等。对于工科类专业,理和工是相结合的,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较高,几乎每一门专业课都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否则学习起来会比较辛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物理的联系相对较多,如《电磁场》就是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关于磁场方面理论的深入研究,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也与高中物理中电路方面的内容有较多联系。同时学习本专业还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一般会开设与软硬件相关的课程有《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由于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所以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如四川大学侧重发输电领域,《发电厂电气部分》《发电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等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而西南交通大学侧重轨道交通领域,设置的课程主要面向铁路用电,如《牵引供电系统分析》《牵引供电变技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等,还有一些学校侧重建筑市场领域,即建筑电气,课程又有不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学科注重实践能力,大部分专业课都同时开设有实验课程,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中体现出来,一般每个暑假都会有实习安排。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大一暑假有金工实习,大二暑假有电子工艺实习,大三暑假安排专业实习,每次实习一般为一到两周,在学校科技园或者铁路局供电段。金工实习需要学习操作各种设备,如钻车、刨车、铣车、电焊机等;电子工艺实习需要学习相关的电路板设计件,熟悉各种电路的焊接工艺,并按要求完成相应要求的电子产品;到铁路局供电段实习则是对铁路用电有个感性的认识,包括牵引变电所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接触网结构等。

与较难的课程相比,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制造类企业都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这也是在土机电(土木、机械、电气)三大工科类专业中,电气专业的优势所在。由于每所大学侧重方向不同,所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可能不同,如四川大学偏向电力部门,西南交通大学偏向铁路部门。

如果有意继续深造,在研究生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下细分为多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电机与电器等。在二级学科里,强电与弱电专业划分的较为清楚,研究方向也有较大区别。就业形势也相对较好,一般以科研或设计单位为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注理由――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规划和发展,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一提到机械,也许有些同学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幅手执扳手,正在机械前面忙碌,浑身被弄得脏兮兮的画面,于是对该专业不感兴趣。但通过学习该专业的学子感受――“我是学机械的,现在已经毕业了,可以从事的行业很多,是属于难得的好就业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后很多工作都能做,可以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在汽车、电子、机械行业还是很受欢迎的”,才发现该专业虽然课程多,学起来并不轻松,但就业却相当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行业中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诸多的方向,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开发低公害汽车发动机、提供机械性能的铝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的新材料、研究提高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与开发减震降噪的机械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矿等工业领域的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更加需要长足的发展,并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大多以“ 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培养方向,“宽口径”是指立足机械学科的知识体系,将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适应宽广的工作领域;“厚基础”体现在加重数学、力学等学科基础类课程;“重实践”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和工程训练。主要课程一般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制图、单片机、电力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编程与应用、auto CAD、Proe、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由于专业方向多,有的侧重机电一体化,有的侧重机械设计,有的专攻液压的,还有学工程机械等。不同的专业方向会影响就业的行业选择,一般来说,学机械设计的一般能去设计院或者是工厂做设计员,较多需要深造;学机电一体化的一般都进工厂;液压研究的主要是科研等;学工程机械的能去一些工程机械生产厂家,或者去路桥施工单位等。因此,该专业的选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从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来讲,比较适合男生,目前就读该专业的女生很少,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也更倾向于男生。

会计学

关注理由――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后待遇好。

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研究怎样对再生产过程中的活动进行计量、记录、预测和监督,促使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用型的专业,会计学必须要接触统计学、审计学等与数学相关学科的知识。该专业文理兼收,但各有所长,文科生做事谨慎、记忆力好,理科生对数字敏感,数学基础好。

会计学的主干学科包含经济学,但却是属于工商管理类,在学习中更多涉及管理方面的课程,如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人才将会日趋专业化,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会计人员这方面的要求也很高。随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下设CPA(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和会计国际化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CPA鉴证、国际会计、西方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会计等,培养能在跨国经营企业、涉外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

说到会计学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广泛的,可以到企业(国企、外资、民营)、事务所从事会计工作,也可以到理财咨询公司从事咨询工作。民营企业需求量大,但空间比较小,平台也不如其他几种就业途径宽阔;外资企业的待遇比较高,而且后续的培养提升机会较多,但入门的要求高,英语水平好的学生比较有竞争力;事务所就是一个字――“累”,但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能充分锻炼能力;理财咨询算得上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

但是,在选择时还应该听听社会对本专业的不同的声音,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会计专业成为“热得烫手”的专业,将来可能和其他热门专业一样,会面临人才饱和的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注理由――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其强大的适用性广泛运用于各行业。

眼看微软的Windows从3.X到现在的2007,而中国的软件业还是在原地踏步,难道我们真要每年等微软给他的操作系统换一次名字,给他交一次钱吗?这么大的利润为什么不留给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让别的国家给我们交钱呢?这是广大中国计算机人共同的梦,要实现这个梦的人是正在学习计算机的“准程序员”们,他们是中国软件明天的希望!

但原本这样一个朝阳专业,却上了近些年某些就业调查机构公布的“就业红牌榜”,成为就业率低,就业待遇差的一个专业,使无数感兴趣学子最终放弃。是专业不好,还是未学得精髓?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些特点吧!

计算机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目前大多数院校前两年注意数理基础方面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的培养,后两年主要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方向特色,体现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本专业既要学习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等理论课程;又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如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等;还要学习与数学相关的课程,如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等。

篇5

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统计学一般来说分为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作为财经类学校,主要发展方向是经济统计,而这里的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又是将经济统计具体化,统计学偏向于学术研究,适合考研。而应应用统计学偏向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包括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更注重实践操作性。专业其实也是一个理学专业,但在考研当中,这个理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比很多热门工科专业高很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是不错的。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大型企业、公司对数据都非常重视,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因为数据当中隐藏着企业或者公司的发展状况、用户的喜好以及消费习惯。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企业、公司对数据统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未来几年,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拓展阅读: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主要到政府统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到大型企业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新能源、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互联网/电子商务;

2、新能源;

3、金融/投资/证券;

4、计算机软件;

5、其他行业;

6、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8、外包服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销售助理;

2、会计;

3、人事专员;

4、行政专员;

5、仓库管理员;

6、行政前台;

7、出纳;

篇6

关键词:金融院校;学生就业;途径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没有高质量的人才、高端的服务保证,那么在进行行业竞争时就缺少了一项重要的筹码,缺乏竞争力。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表现出很大的地域性特征,一般而言,北上广等省市需求量很大,对金融人才的要求水平也相对较高。另外,从事金融领域职业的人员有着较其他行业更高的主动性与活跃性特点,他们会综合分析自身状况,凭借自身优势,在具备一定的资历后往往会追求更大的平台,争取更优厚的工作机会。由此分析可以得出,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的现状不是无迹可寻的:首先,银行竞争带来的金融变动,使得金融人才成为行业间竞相为自己争取的优势,尤其是懂得相关业务往来与处理的中高端本地金融人才更是抢手,有着足够的竞争优势挑选金融企业;其次,国外风险投资机构不断拓展中国市场,因此专业人才就成了各个投行的必备资源,否则就将难以在行业领域中夺得领先地位;再次,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股市回暖,理财领域发展生机勃勃,由此更加推动了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为缓解金融行业供需矛盾,从金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之初,就应当有具体措施。

一、加强与业界联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与金融市场有实时的沟通与交流,了解金融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具体方面,制定符合高校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力、物力支持,实现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与金融市场需要相对接,使人才的能力能够得到最恰到好处的施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占据了金融领域的半壁江山,信息化、数字化金融已经成为当代金融发展的主流趋势,需要很多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高质量、专业化、复合型并能够符合金融企业与市场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就成了各大金融高校与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快速良好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拓展金融行业就业新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金融行业供需矛盾不断加剧,银行也开始调整人才选拔的模式与规格。岗位计划指标往往由总行统一调配,而且必须经过特定的考核才有资格入选,这也使银行的选人流程更加简单、公平、公正,提高了入选人员的水平标准,杜绝了旁门左道的行径。另外,学校要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可以通过走访、电话或者信函等方式开拓金融市场,邀请市场上不同层次的金融单位对毕业生进行培训、演讲或者职业招聘。而学校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大学生这样一个交流、展示的招聘平台,以综合性市场洽谈为主,以地区、学院等的交流为辅,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多元化的校园招聘体系,使毕业生能够在就职前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增强个性化

开启“入学即就业”的教育,从大一开始就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再针对不同的年级、阶段进行就业指导与就业前的培训,并将相关内容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首先,在学生入学后的两个学年要做好就业准备,包括养成教育、就业目标等等。然后再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综合分析市场变化,搜寻典型案例、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学习,让他们从思想对就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习动力,在行动上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对入学之初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进一步的填充。其次,在经过基本的就业学习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大三时,学生就要对未来有一个相对确定的定位,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为此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对于各项专业课程优秀并有意愿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在专业知识上给予帮助;对于毕业后想就业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提高职场技巧,加大引导力度,提供给他们在求职、应聘工作上的资料与建议,增添实践课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再次,毕业年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职前培训,从就业的基本知识、技巧、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比方说就职的仪容、仪表、着装、简历、面试技巧等等都需要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就业指导不是要求学生们都必须仅遵循固定的模式或者方法,而是要实现从“共性”到“个性”的转变。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就业时的环境或者机遇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待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指导策略,不同的方法。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也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他们的个体特征、性格爱好,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可以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分类,尽量能够按需指导,使就业指导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为顺利就业增添砝码。

四、开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实现就业从“量”到“质”转变

金融行业毕业生在不断增加,但符合企业真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数量并不乐观,很多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并不十分满意。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活动时应当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具体说来,从高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质量的评定,到金融市场的开拓都可作为攻克的方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说明了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也为学生的就职提供了基础与保障 ;拓展市场,不断开展市场调研活动,从用人单位的参考意见中提取经验与建议;组织校友座谈会,根据他们在社会中的经历以及对学校特点的认识进行综合的意见分析 ;考察社会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密切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对学生们的实践训练,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实习与锻炼自我的机会,既能够补充不足也能积累经验,为实现优质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212-03

一、各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设置情况

笔者对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与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及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等开设有国贸专业的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得知目前各学院的国贸专业一般以模块式的课程设置为主,以“通识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课程”这五个模块进行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部分院校从专业选修课模块分出两个方向,如国际商务和国际经济方向,或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方向;但这两个方向要不就是所有的国贸专业要开设的课程,跟选修模块没分方向的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体现专业选修的意义;要不就是国贸是国贸、金融是金融,没有体现金融学课程是国贸专业课程的补充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各院校就业目标比较

从就业角度看,几乎所有的院校都设置了“宽口径”的就业方向,都希望培养出各行各业的通用人才,能够胜任国贸、经济、政府、企事业等单位的各种工作(如表1所示),但各独立院校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并没有对应的“宽口径”课程设置。说明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真正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进行课程设置与改革。

(三)行健文理学院国贸专业就业情况

表2和表3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国贸专业就业情况表,我们从表格可以看出,本院2004-2007级的学生就业的方向都是私营企业,到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四至六成,占当年就业人数6成以上;其次是国有企业,到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学生人数大概20%,占当年就业人数为20%~30%之间。这两部分就业人数占总毕业人数的六成以上;占就业学生人数80%以上,最高接近90%。

同时,本人从学院就业指导办最新的已就业信息了解到,2008级的许多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工作,而只的少数几个毕业生进行国贸类工作。而从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是,国贸企业对国贸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各种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缺口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些现状一方面导致国贸企业找不到专业性的人才,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国贸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甚至无法就业,导致就业率偏低。

二、各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上述几所独立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的情况,笔者发现目前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厚基础”但达不到“宽口径”的要求

大部分独立院校国贸专业开设的课程均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必修课设置上基本一致,全部是国贸课程,国贸专业设置的必修课程符合国家倡导的“厚基础”课程设置的要求;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偏向于国际贸易课程,没有体现经济学的分支是国贸专业的特点,对金融、经济类课程设置不重视,不能体现出此类专业课程是对国贸专业课程教学的补充作用,这也与国家倡导的“宽口径”课程设置的要求不符。

(二)课程设置改革出现两种极端,无法满足就业需求

部分独立院校分国贸、国际金融,或者分国际商务、国际经济等方向进行课程设置,以满足国贸专业学生多方向的就业需求。但是分了方向之后课程的专业性就更强,如国贸方向减少金融相关课程的学习;国际金融方向删减国贸课程的学习,导致了国贸是国贸、金融是金融的课程设置现象,没有体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或者分了方向跟没分方向没有任何区别,无法满足“宽口径”就业的需求。

从上述院校就业比较及我院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各院校均希望自己的国贸毕业生能走“宽口径”的就业路线,可是课程设置又偏重国贸专业,而学生就业情况说明国贸对口的就业并不多,国些企业大都处于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中小城市,工作、生活条件都不能与南宁、桂林、柳州等中心城市相比。这些情况也说明各院校没有从学生学习兴趣与就业的“宽口径”的角度考虑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而影响国贸专业学生就业率。

(三)没有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

目前成立的大部分独立院校都是一本学校增设的,与母体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包括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运用,师资的共享性等。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几乎都是母体学校的直接复制,没有区别对待一、三本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性。三本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城镇,知识面与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具体实践兴趣浓厚,动手能力较强。所以与一本学生相比理论课学习并非他们的强项,可一旦涉及到各种需要创意与动手的知识学习,他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成果都是很可观的,这从国际贸易流程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方面均可看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出色表现。

三、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方案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人认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科目的课程设置改革

国贸专业选修课设置要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一方面,国际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要体现其基础性,增加与国贸专业相关的金融学辅课程,如国际结算、货运保险、国际金融市场工具操作等,以体现出金融学课程对国贸相关专业课程的辅作用,为学习之后的国贸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基础学科教师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强调经济学的教学重点,避免基础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从而使得基础课程既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知识的要求,同时也增加本专业学生的金融学知识的学习,以满足“宽口径”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实务的相关课程设置应按照现今的方法,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业务”、“国贸专业外语”等课程作为国贸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建设。根据二=三本学生的特点,从引导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角度去考虑课程设置改革,理论知识教学要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增加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性、操作性与实践性。

(二)从学生就业层面考虑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从提高学生就业的角度,制定出与目前社会对国贸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相一致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国贸专业毕业生。

针对目前国贸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的现状,对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实务课程,应根据国贸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例如现今国贸企业对报关员的需求缺口较大,我们可以有针对地设置报关实务理论与实践性课程,把课程学习与考证指导结合起来,提高报关员的过关率,既满足国贸企业的报关人才需求,又能让毕业生增加一个可选择就业岗位。通过类似的方式设置国贸各种专业实务流程课程,提高国贸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此外,通过上述研究我们也发现,本学院国贸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专业性不强,但就业面很宽,就业的重点都在私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贸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工作,这样的信息可以提示我们,国际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应该放在“宽口径”上,也就是说要结合目前的就业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经济学技能的培训,如证券操作入门知识、银行的经营管理等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重视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过关培训等。既能满足各院校对于“宽口径”就业、“复合型”人才的期望,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择业需求,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总之,国贸专业应该根据提高学生就业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金融基础知识又拥有国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三本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三)促进校企合作

篇8

(一)苏州地区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

近些年,苏州市政府积极实施金融带动经济战略,试图将苏州建设成连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区经济、金融延伸功能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当前已基本形成以银行、保险、证券机构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功能较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行业是知识度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大的行业,比起其他行业部门,金融业的人才资源发展意义尤为重要。然而,受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及周边地区金融行业的人才竞争影响,苏州的金融人才相对而言比较匮乏。

(二)苏州地区金融机构的录用条件偏高

近几年,用人单位录用员工的自主空间比较大,制定的录用标准和条件与毕业生实际情况不符。一些用人单位以文凭学历选人,盲目追求高学历、提高入职门槛。许多银行、证券、投资等金融机构在招聘时,对于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至少是本科,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要争取拿到本科文凭才能同他们站在起跑线上,显然大多没有拿到本科文凭的学生就处于弱势地位,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了“弱势文凭”。根据我们对苏州市金融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进行的30份调查问卷,其中八份来自苏州各大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四大行和地方银行等。调查发现银行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大多都在本科及本科以上,少数高职毕业生通过外包服务公司进入银行担任大堂经理的职位。六份来自证券公司,包括长城证券、中信证券、国联证券等,从中了解到,证券公司最近三年新招的员工中,金融专业高职毕业生所占比例约为20%,有几家证券公司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也至少要在本科及本科以上。六份来自各大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平安、东吴保险等,对于学历的要求最低的只属保险公司了,他们只要求员工学历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即可,有些甚至高中水平也行。但是最近三年保险公司所新招入的员工当中,金融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所占比列也不高,在25%左右。从访谈中了解到,做保险这一行业的毕业生专业各种各样都有,能坚持下来的毕业生也极少数。其余10份来自一些投资机构及期货公司等,调查发现这些机构对人才学历的要求也比较苛刻,不仅要求学历至少在大专及大专以上,还要求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及有相关的技能证书。这些机构最近三年所新招员工中,金融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所占比列都在20%以下。

二、苏经院金融专业发展存在的相应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定位不准,认识不足随着国际金融机构进驻我国和国内金融机构的迅速扩张,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国际化的综合性金融人才,也需要高技能的基层和中层从业人员。前者的培养目标是以高等普通教育为依托,需要的是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来完成,后者依托的是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培养的是实用性的专业人才。然而我院同一些高职院校在设置金融专业普遍存在定位不准、认识不足的特点,没有将其所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定位在金融业的基层工作人员岗位上,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与本科院校的金融专业培养方案相同,在培养模式上纯理论教育居多,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高职特色,又与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理论上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在就业竞争中有竞争优势。

(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金融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言,在知识结构、梯队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上还不尽合理,对国内外的金融理论与实践认知不够,对金融学科的先进教学经验与学术动态、前沿发展等很难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不能适应国际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行业的从业工作经验。不能够根据金融相关企业对于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实践教学计划的设定,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课程内容,也不能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予以及时准确的指导。高职院校同时具有金融专业的学术背景和实际金融操作经验的“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还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及培养金融业人才的需要,更无法跟上金融业务的发展,这种教与学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都会极大地阻碍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学生的自生综合素质偏低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了毕业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一些大学生学非所用或者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导致无法完成单位下达的任务;其次大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挫折,被一次挫折打败变丧气,还有的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再次,由于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的程度不够重视,造成一部分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欠缺,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后,一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很好,但是欠缺就业技能,常在招聘过程中被淘汰。

三、提升我院金融专业毕业生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难,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更是严重。要想完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和毕业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

(一)政府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力。目前大学生就业主要依赖于中小企业,面对这种严峻现实,就需要从战略上做到改善,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支持中下企业:首先,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的改革创新;其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最后,改善创业环境,同时强化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创业的稳定性。

2.强化政府的服务、指导职能。政府必须尽快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培训、指导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资金到位,组织、人员落实。政府可以借助一些职业培训机构为这些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提供岗前职业培训服务,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实用性建议,以此来帮助高职院校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开设的课程。例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政府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及做好职业培训计划,搜集并整理苏州各地区的金融人才需求信息变化情况并做出预测,培训机构根据市场信息需求的变化,预测进行专业设计并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引导,从而培养出适用对路的高职金融人才。

(二)学院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化培养和就业的指导

1.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职业定位不清。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在金融专业的课程教学上,可以增加有关就业趋势的内容,定期进行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结合时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深对就业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明确就业方向,从而达到以教学促进就业的目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院调查分析了我市目前的人才需求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即具有良好的金融专业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群是各类证券公司、贵金属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公司等从业人员,并由此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具体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完善金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可以根据金融部门实际岗位的需要,在校内外两方面加强建设。一是有效利用金融模拟环境。虽然我院已基本建立一些全真模拟的实训环境,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应尽多可能的安排学生进入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包括银行职场环境、证券公司环境及保险公司的职场环境等,并可从校外聘请从事这些金融行业的资深人员给学生指导,以此让学生们得到充分的训练。二是进入金融全真环境,如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联系好校外的一些金融机构,让学生进入真实环境中从事顶岗实习,学校派指导老师入驻企业,统一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管理。这不仅缩小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差距,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使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得到了就业机会,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三是引企入校。金融企业可以在学校建立后台服务分中心和营销分部,与金融企业的系统相连接,企业派驻负责人和骨干人员,学校派专职老师配合指导和管理。此外,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学校为入校的分中心定向培养专门人才。这种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某一岗位的工作能力和特定的技能水平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3.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方法对金融专业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金融营销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与其理论水平同样重要。因此,高职金融学校金融专业应尽快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理论强,实际技能差的不合理结构。从专业这个层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建立一支充分满足教学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一是优化结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教师顶岗实践机制,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金融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金融机构第一线了解行业与岗位。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二是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而且熟习本金融行业、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可以针对这些行业企业兼职人员,开设讲座类课程或实训课程,并在教学时间上灵活机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否则时间上的冲突与内容的不适合,许多兼职教师将无法承担相关教学任务。

(三)学生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

1.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第一,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要有相对广泛的知识,其中包括结构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包括良好的人文修养、高尚品德、健康心理、团队合作精神等。在校大学生除了以学习为主之外,应当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如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到社会的要求中。第二,大学生要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在社会中,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但也有些反面的情况存在,有些大学毕业生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为人比较内向,感觉不能适应社会,和同事之间关系不够融洽。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一些课外活动,在生活学习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完善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篇9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回归分析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ly reviews the thir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and then studies the labor-admitted functions in the third industry between 1978 and 2008 by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Subsequently,it subdivides the third industry into four kinds and analyses their labor-admitted powers in details by various methods. It gives relat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the end.

Key Words:the third industry,labor-admitted powers,regress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2-0053-05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就业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就业量基本饱和、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特点。与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一、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直领先于全国,第三产业不论从产值上还是从解决就业上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省份比较,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不高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失衡两个方面,具体是:

(一)产业层次不高,产值和从业人员比重较低

从产业产值比重来看,2008年,山东省第三产业产值为10367.23亿元,占GDP的33.3%,排名仅全国第26位,产值占比不仅比同属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福建、浙江和广东省份分别低4.7、5.9、7.6和9.6个百分点,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为40.07%)。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9》的数据,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2.5%,发展中国家为54.7%。可见,山东省第三产业不但发展不足,而且相当落后,甚至拖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后腿。

从就业比重来看,2008年,山东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仅为31%,全国排名仅第24位。2007年,山东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之比为37.4:31.6:31.0(以下文中数据均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根据经济理论划分,尚属发展型阶段,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如果山东省要达到现代型的就业结构,需要大批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向第三产业方向转移。

(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失衡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第三产业可细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为流通服务的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物流仓储、商业饮食等。第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地质普查、维修租赁、理发照相、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等。第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与居民素质服务的产业,如教育科研、旅游娱乐、广播电视、体育保健、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 第四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产业,如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军队警察、社会团体等。

第三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商业、旅馆、饭店业的产出比重逐步下降,运输、仓储和通讯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和产业服务业的比重较大幅度上升;当人均收入上升到较高水平之后,运输、仓储业的比重也趋于下降,而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和产业服务业的比重继续上升;在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中,个人和社会服务业的比重也趋于上升。这是新兴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并拉动了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从图3中可以看出,构成山东省第三产业产值的主要方面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和为流通服务的产业,两者占到了全部第三产业产值的80%左右,其他行业只占20%。2008年山东省第三产业第一层次产值占到了全部第三产业产值的47.65%,比2007年又略有增加,所以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过于依靠第一层次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几个省份之一,山东省第三产业内部优化空间还很大,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和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与居民素质服务的产业的发展亟需加强。

二、山东省第三产业整体就业带动效应分析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简称就业弹性)是指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它因素不变时,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点,它反映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就业弹性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方法一,直接算法,即按照弹性的定义进行测算。采用公式:

其中为就业弹性,对方程(3)进行参数估计即可。本文采用方法二测算山东省各产业的就业弹性。原因有二:第一,直接算法计算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不稳定,方法二算出的就要弹性则较稳定;第二,方法二可以研究不同时期各大产业就业弹性变化的变化,且其结果是综合了一段时期的数据,比方法一更具代表性。

利用山东省1980―2008年第三产业相关数据,利用EVIEWS 5.0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到计算结果如表1。

1980年至1995年的第一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是0.0378,1980年至2008年的第一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为负值-0.026,但由于这两个方程均未通过检验 ,所以意义不大。而1996年至2008年的第一产业就业弹性为-0.337,该方程回归结果显著,即当第一产业产值增加1个百分点时,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平均减少0.337个百分点。这说明,1995年后山东省第一产业就业已经达到饱和,不仅不能继续吸纳劳动力,而且表现出向别的产业分流劳动力的趋势。

1980年至2008年的第二产业就业吸纳弹性仅为0.234,第三产业为0.380,均为正数,这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对就业都有促进作用,但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大于第二产业,可见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强于第二产业。从不同阶段来看,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变化较大,由1995年之前的0.245变为1996年至今的0.370,增加了0.125个百分点,这说明“八五”计划结束后,第二产业仍然是吸收山东省就业的重要渠道。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也取得较大进步,1995年之前,山东省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弹性为0.298;而1995年之后,该值增加到0.348。所以第三产业吸纳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的潜力也是很大的。这也说明了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三、山东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分析

(一)从收入水平角度考察

收入水平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作用表现在,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不是均等同步增长的,在不同行业的不同收益的对比过程中,会引起劳动力主动从低收入行业向高收入行业转移,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根据2008年相关数据来比较山东省三次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收入水平差异,这里衡量收入水平的指标是行业的年平均工资和相对收入水平。其中行业的平均工资可从年鉴中直接获得,相对收入水平则是指某行业的年平均工资与全部行业的年平均工资之比。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各产业(行业)的收入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三次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第一产业的收入最低,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水平最高,年平均工资为30419元。从相对收入水平来看,第一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劳动工资低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高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如果产业之间不存在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壁垒(包括行政壁垒、资格壁垒、垄断壁垒等),那么从劳动者个人比较收益的角度看,会引起劳动力主动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

而在第三产业内部行业中,只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其他行业均高于平均水平,都具有吸收劳动力流入的可能性。具体说来,金融业属于高收入行业,年平均工资达到了40000元以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属于中高收入行业,年平均工资在35000元以上;而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收入水平最差,年平均工资不足18000元;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收入水平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年平均工资仅在23000元左右;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则属于中等收入行业,年平均工资在26000元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劳动力流出的可能性较大,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劳动力流入的可能性较大,其他类行业劳动力人数应该会保持相对稳定。按照本文中曾提到的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恰好属于第二层次,而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恰好属于第一层次。这也正对应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方向是第一层次比重下降、第二层次比重上升。但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这类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所需教育水平较高。

(二)从劳动生产率角度考察

与收入水平的差异会引起劳动者流动的个人行为不同,劳动生产率差异会导致劳动者流动的企业行为。表2反映了山东省三次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情况,表中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指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全部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之比。

结果显示,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最低,其次是第三产业,为63041.91元/人,最高的是第二产业。而且,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水平。因此,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进入第一产业发展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因此,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应存在较大的吸纳就业的可能性。而在第三产业中,只有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教育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小于1,其他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平均水平。就是说,它们均存在着劳动力流入的可能性,尤其是相对劳动生产率高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企业。

(三)从就业弹性角度考察

由于2003年前后统计口径变化,本文使用2004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2008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及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这里的就业弹性按照前面公式(1)计算而来(见表3)。

数据显示,山东省各产业(行业)的就业弹性差异很大。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均为负值。这意味着随着产值的上升,这两类产业吸纳就业的绝对数量却在下降,而且呈现下降趋势。三次产业中就业弹性最大的是第三产业,为0.572,这意味着随着产值的上升,其吸纳就业的绝对数量在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较快。因此,从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角度看,应该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来看,除教育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就业弹性为负值,其他行业就业弹性均为正值。而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就业弹性较大,都达到了0.7以上,因此大力发展这些行业可以有效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

(四)山东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吸纳能力综合分析

以上三类指标只是从单一方面去考察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且考察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综合以上三种指标,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来衡量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间的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将山东省第三产业内部14个行业分为4类,分类结果如表4。

第一类是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行业,这些行业不仅收入水平较高,而且劳动生产率较高,不论从哪个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因此应加强发展这些行业。

第二类是就业吸纳能力较弱的几个行业,这些行业不仅收入水平较低,而且劳动生产率较低,就业弹性不高,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可能不仅不能吸纳劳动力,更有可能造成劳动力流出,所以不应鼓励这些行业的发展。

第三类属于就业吸纳能力一般的行业,这些行业收入水平一般,就业弹性也一般,短时间内劳动力数量比重会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教育业虽然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就业弹性甚至表现为负值,但其发展关系到金融业、信息传输、科学研究等就业吸纳能力较高的行业的发展,所以还是要加强对教育业的发展。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是一个政府类行业,所涉及的是国家公务员或一些志愿者,因此这个行业不适宜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些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就业吸纳能力,所以还是要重视这些行业的发展。

第四类为房地产业,这个行业在山东的发展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型。从收入水平看,房地产业的收入水平低于所有行业的平均水平,就业吸纳能力较弱,但从劳动生产率角度来看,它达到了8.73;从就业弹性角度看,它也达到了0.887,这两个角度都能说明其具有非常强的就业吸纳能力。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第三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增强,第三产业吸纳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的潜力也是很大的。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第三产业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弱;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吸纳能力一般;房地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比较特殊,其在山东省的发展潜力很大。

(二)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过去在发展理念上较多地停留在发展第二产业,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靠工业拉动的格局,促进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方向转变。二是消除阻碍第三产业发展的体制因素。包括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垄断等;也包括服务企业、事业单位的用工制度、福利保障制度等。三是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要更新城市化发展的思维和观念,因势利导,把发展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有重点的发展小城市(镇)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大城市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强、居民聚集成本较低的优势,努力扩大城市生活和就业空间。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到中、小城市中,可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需求主体,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调整和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应着重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发挥其解决就业问题的潜力。同时也要注重发展金融业、信息传输、科学研究等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行业。五是积极推广灵活的就业方式。要支持和鼓励非正规就业,包括临时就业、小时工(钟点工)就业、季节就业、短期合同工就业、劳务派遣就业、单一服务项目就业等。

参考文献:

[1]金晓娜,韩树文.辽宁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11).

[2]王春枝,吴静. 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5).

[3]魏作磊.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J]. 财贸经济,2004,(3).

篇10

(1)“订单班”模式: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三一订单班”,商贸旅游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通程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都安排到对应企业;(2)“工作室”模式: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的“多迪工作室”企业提供设备,带着学生开发相关软件;(3)“校中店”模式,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的“都市丽人班”,学校与都市丽人公司合作,开设了“都市丽人连锁店”完全按照连锁店经营模式让临近毕业和实习的学生进行经营与管理。目前,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同时行业优势很明显,高职院校知名度远不如“211”和“985”本科院校,行业与其合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我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只能在校外联系实习基地,学生没有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只是学院推荐学生到行业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真正的校企合作还谈不上。

二、实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校企合作对策

(一)学校要重视并大力支持。学校要根据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来鼓励、引导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校企合作。要在政策和人事上支持,资金投入上进行倾斜,要让合作有人、财、物的保障,使得校企合作能深入开展。

(二)要把有着好的形象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引入校园。借鉴我院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依托本专业校内外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考察并选择好的企业将其引入学校。如: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长沙分行、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公司、世纪和红塔以及方正证券有限公司等有意向与我们合作的企业,双方都有诚意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基石。

(三)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校内外教师、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与企业岗位需求、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标准,修订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改变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基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法,及时更新了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和考核办法,实现学生向学做人做事型方向转变。

(四)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双向交流制度。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和操作技能强,又熟悉行业发展情况,且具备教师条件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做兼职老师,并在教学时间上灵活机动。培养“双师”队伍,鼓励支持特别是青年专职教师到知名金融企业对口岗位挂职锻炼,挂职锻炼结束时,企业向院校提交教师挂职锻炼的证明和评价,保证挂职效果。

(五)按照行业企业岗位工作需求,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与学校有联系的金融企业的技术和实操优势,来稳步扩展校外实训基地,让金融专业大三学生有顶岗实习。同时在校内仿造与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等企业的设备设施。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和信贷业务、证券实操业务和投资理财以及保险产品销售洽谈等实训室,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软件,按照实际工作场所业务场景进行高度仿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