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优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的优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的优点

篇1

关键词:3G时代;电费回收;移动支付模式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然而,电费回收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力客户电费缴纳还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客户缴费服务并没有获得大的改善。与电力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相对比,电费缴费难已经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服务提升的一块短板[1],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而有损于企业形象。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拓展与信息技术、金融行业的共赢合作,改进现有的电费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电费回收工作,改善现状,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有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模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篇2

关键词:移动支付捆绑连接;交易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手机为载体实际应用变得尤为重要,而移动运营商通过集成管理的方式,结合传统的商业模式将移动支付植入人们的日常应用。为了更好地迎合当展的需求,移动支付技术和移动商业模式的探索也在不断地前行。

一、电子商务中移动支付的发展与产生

1.什么是移动支付

关于移动支付,简单地说就是手机支付,是在物权双方在交易某种货物或服务时,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而进行的一种支付方式。其中包括手机、PAD、移动PC等多种类移动终端。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它具有便捷性、及时性、移动性、独立性等不同于其他电子支付形式的特点。随身携带、即付即走,不受地域、地点的限制,及时快捷的支付货款或服务。且交易后快速获取交易完成信息,随时可进行账户查询、转账等便捷功能。支付方式简单易懂,个人亦能根据自身的消费习惯设置个性化服务和消费形式,并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服务或产品信息。

2.移动支付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和变化

移动端的发展是“碎片经济”的综合产物,而移动端的软件应用离不开移动支付的功能完善。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国家较为开放的沿海省市开设了移动支付业务的试点;而最大的转折点是在2011年的6月份,央行首次下发第三方支付的牌照,使得银联、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许可证。但当时由于支付标准的不统一等诸多原因,移动支付前行的路途受阻。直到2012年6月21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才确定了国内移动支付的标准。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是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移动端3G、4G技术的革新带来了移动端的网速提升,这也逐步将人们的视野转移到了移动电子商务中来,迫使手机成为刚需的交易终端。而频繁的网上商务活动更是为移动支付打开了明亮的窗,不断鼓励人们使用移动支付进行线上的各项活动和购买。

二、移动支付的分类和技术现状

1.移动支付的分类

第一种是按照支付账户的性质的接入方式可分为银行卡支付、第三方支付账户支付和通信代收费账户支付。银行卡支付就是直接采用银行的借记卡或贷记卡账户进行支付的形式;如各行手机APP或者第三方购物平台的银联钱包;第三方账户支付是运用第三方技术实现虚拟货币结转,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常用的支付宝账户,购买产品后有一段时间存储时间或者直接由第三方平成账务对接;通信代收费账户支付是电信服务的一种小额支付类型,如话费抵扣的支付形式。第二种是按照支付的技术产生而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近场支付是通过移动端实现货币资金流转;而远程支付是通过不同的支付方式进行的各种支付功能,包括移动设备上进行的银行卡转账、第三方平台代销费等第三种是按照用户的支付情况分为宏支付和微支付。也称为大面额的支付和小面额的支付。宏支付属于交易金额较大的支付行为,一般在常规化市场运作中很少见,并需要信用评估和一定的担保;而微支付是限定交易额的支付行为,目前我国较多的支付都属于微支付的形式。

2.移动支付的技术来源及涉及的领域

移动支付技术来源于五种主要的形式:双界面JAVAcard,SIMPass,RFID-SIM,NFC和智能SD卡。移动支付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但是主要围绕在几大块:购买生活产品,如;日用百货、服饰、家居等;网络虚拟产品,如:杀毒软件、游戏点卡、网络阅读充值等;服务类产品;如:电影票、医院挂号;其他生活服务如水、电、煤气、采暖费用、餐饮等。而大宗型的商品很少在网络上售卖并未形成移动支付。

三、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

1.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改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较多的移动用户较为信赖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支付形式。但仍旧难以改变一些中规中矩的用户群体,他们更加担心支付的安全以及难以接受的支付操作流程。这需要一个改变和渗透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我们将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化、人性化的方向去努力,才能让人们更加信赖移动支付。随着网上商务活动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政策法规来规范网上市场的发展。

2.技术革新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革新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导向,因科技改变生活,因技术创新产业。现如今开发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素质良莠不齐,投入成本高昂且回报率较低,回报进程较慢。在新兴产业的开放下应开设现代电子商务课程,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学习高科技市场运转的机制,培育高等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移动支付当中去。

3.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探讨

在国外,部分运营商在移动支付的很多领域并不占有优势,但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大多数的运营商选择强强联手的方式将独立运营的思路排除。在国内,移动支付亦是电信市场炙手可热的卖点。众多企业也在转变以往排他运营的情况深入对移动支付的异业合作。比如O2O电子商务形式,是线上到线下的一个指引过程,通过线上移动支付而享受到线下的服务和购买产品,这是移动支付产业未来的指引路线。结束语移动支付迅速发展是来自于移动终端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必然产物。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商务平台,更是引导了消费者的线上支付的习惯,不断催化和加推移动支付市场的爆发。安全、实用、适用等诸多疑问终将是在发展的脚步中亟待解决。

作者:孟宪颖 赵慧玲 孙悦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敏.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建议[J].金融会计,2014.

篇3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具有符合移动支付特性的要求。以安全性而言,NFC属于近距离的通信技术,传输距离大概只有10~20cm,且为点对点之传输,因此在安全性上相对较高;传输速率虽然最高只有424kpbs,但移动支付并不需要传输大量信息,因此并不会造成应用之限制,而其小于15mA之低功耗优点,并不会占据手机电源之太多资源,将更有利NFC建置于智能型手机当中。

NFC于智能型手机渗透率正逐步攀高

随着电信及因特网环境的成熟,以网络为基础,满足用户需求而衍生之各项应用不断出现,消费者对智能型手机的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高,智能型手机不再是商务人士的代名词,反而成为普罗大众接受度增长最快之电子产品,各种更贴近现实生活需求之应用,将更成为主导手机成败之重要关键。因此,包括Apple、Samsung、Nokia、RIM、HTC……等手机厂商,均表示将推出支持移动支付的NFC手机,甚至Google、Microsoft、Amazon也将配合手机厂商推出移动支付之服务。而在指标性软硬件大厂通力合作的态度之下,以NFC技术达成移动支付的共识隐然成型。因此,Gartner预估NFC手机将在2011年达到0.85亿只市场规模,2014年则可达2.3亿只,占所有智型手机出货之27%左右。

移动支付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上游芯片设计商、终端系统产品商、系统整合商、电信营运商及金融体系,另外也需配合消费店头。目前厂商均以欧美大厂为主,台湾地区厂商则相对涉入不多。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大概可分作以下几种,第一种为以电信营运商为主体(如日本NTTDoCoMo、中国移动拟绑TCL手机),此种模式营运商对终端产品主控权高、连结性强,产业链上游之供货商相对受到营运商之牵制较大,弹性较小,但营运商需承担部分金融机构之责任与风险。第二种为以银行为主体,此种模式下电信营运商单纯只收取数据流量之费用,银行为最大之获利者。除了获利因素之外,银行急欲主导之原因在于可藉由支付系统,成为庞大消费者金钱流出信息之最后一道关口,也成为银行拓展其它金融业务之最大利器。由于银行与电子产业一向距离较远,因此若采银行主导模式,对上游之零件及手机供货商而言,应具有较高之自主弹性。另有一

种以系统整合商为主体之模式,此模式对系统整合商之市场与资金运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除非是大型之系统整合商,否则此种模式不易成型与成功。

篇4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性 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 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 Salam L.Lyer:P. Palvia et al. Trust in e-commer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8(2), 2005,73~77

篇5

日前,在中国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银联总裁许罗德对外公开表示:移动支付标准已经基本确定为银联标准。此言一出,业界哗然。业界都清楚,银联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2.45GHz标准在三年的时间里明争暗斗,都企图占据移动支付的话语权。

在业内人士看来,移动支付标准的尘埃落定,无论是对手机生产厂商,还是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都是利好消息。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就表示:“标准确立之后,手机厂商可以放心生产13.56MHz的近场支付手机,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以放心地运用13.56MHz标准进行产品开发,标准越早确立对相关厂商越好。”

在银联方笑意融融的背后,作为落败一方的中国移动的失落感不言而喻。三年的精心布局,瞬间打了水漂。不过,尽管并未能在标准之争中取得胜利,但中国移动手握着近7亿的手机用户,在移动支付领域有着天然的“群众基础”,中国银联要想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怕也并不轻松。更严峻的现实是:尽管标准之争已经没有悬念,但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成熟并不能一蹴而就,未来的市场培育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诱人的蛋糕

移动派和银联派在移动支付标准上的你争我夺,缘于移动支付产业所蕴藏的巨大“金矿”。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09%;预计2012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1.5亿元,到2015年将达到1046.7亿元。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前景也被业界寄予厚望。

德勤近日的《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报告也佐证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美好蓝图。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令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参与企业积极行动,纷纷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报告同时预测:到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我国主流的支付手段。

面对前景乐观的市场,拥有支付主场优势的中国银联自然是坐不住了,同样跃跃欲试的还有掌握着大量手机用户的中国移动。为了共同布局手机支付业务,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在2003年就合作过,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后来,双方为谋求业务模式的主导地位而各自为营。

时间倒退到三年前,当时中国银联推出了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这个标准在国内外市场上发展得较为成熟,广泛应用在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触卡片领域,尤其适用于现有的大部分POS终端机,第二代身份证和很多城市的公交一卡通等都利用了这项技术。同时,这个标准采用的13.56MHz频率也是金融机构唯一认可的可进行非接触金融支付的频率。除了成熟的市场基础之外,移动支付离不开银行间的结算系统,这也使得中国银联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无人能及。

在中国银联采用现成的国际通用标准之时,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2.45GHz技术标准。其最大的优点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大面积推广后能避开国外标准高额的专利费用。而此起彼伏的专利大战让部分业界人士担心,尽管银联标准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征收专利费,但随着我国的手机支付市场规模的日渐庞大,高额的专利费用的征收将随时变为可能。

除了拥有2.45GHz技术标准的核心专利之外,中国移动海量的手机用户也成为了其在移动支付市场竞争的最有分量的利器。

持续发酵的争斗

标准上的分庭抗礼只是开始,接下来双方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上也暗中较起了劲。

2009年9月,中国移动启动了10省范围内的手机移动支付业务试商用。根据中国移动的技术标准,用户只需更换内置RFID的SIM卡,便可实现手机近场支付,这也使中国移动当年发卡超过百万张。

次年3月,中国移动以398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增发的逾22亿股新股。中国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彼时毫不掩饰入股浦发的醉翁之意:“入股浦发银行,最主要的目标是大力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即移动金融。在手机支付上,中国移动未来的空间很广阔。”

这边厢,中国移动紧锣密鼓;那边厢,中国银联也没有闲着。2010年,中国银联在上海、山东、宁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等省市相继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试点,随后又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商业银行和众多社会第三方支付机构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除此之外,中国银联在终端方面布局频频,已经与大唐、TCL、HTC等手机生产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就在今年8月17日,中国银联与三星电子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备忘录,三星GALAXY S 手机在置入集成银联安全支付芯片的手机卡后,可同时支持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认为,移动支付是重要的创新支付方式,银联将与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各方共同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在业内人士眼里,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在标准之争上各具优势,但在市场中也都有着自己的软肋。

目前,中国移动能做的手机支付业务非常有限,运营商通过移动支付无法收取较高的佣金,小额支付所涉及的分成环节比较多,其中包括银行、交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方,实际落入运营商口袋中的利润很少。同时,前期建设费用意味着只有采取市场规模化运作才能够实现盈利,但并非朝夕可待。

中国银联也有烦恼,移动支付所依赖的庞大的用户群掌握在中国移动手中。中国移动电商运营事业部支付产品经理王辉分析指出:“银联的短板就是没有渠道,运营商手里掌握大量用户资源,不仅仅是通道,这些都要靠客户来推动的。手机终端最终还是需要用户。”

妥协离产业成熟很遥远

实际上,双方在分分合合中已然看到了自身的短板和不足。中国移动也似乎预料到了自己可能落败。

2010年6月底,中国移动加入银联为首的手机支付产业联盟。当时这一举动引来了业界普遍的质疑:中国移动有可能弃守自有标准,转投银联阵营。然而,猜疑的声音并没有得到中国移动方面的印证。

如果说当时加盟,更多的是中国移动“务虚”地为自己多留了一条出路,那么到今年6月,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的再次携手则有了更多实际的意义。据悉,双方通过手机SIM卡作为银行卡账户载体,借助移动通信网络,在贴有中国银联“闪付”(Quick Pass)标识或中国移动“手机钱包”标识的场所,让用户通过手机直接实现快捷支付。此举被业内解读为中国移动放弃2.45GHz支付标准已然是板上钉钉。

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的一番言论颇能代表双方的心声:“移动支付发展了很多年,但还是进展不够迅速。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作,有可能加速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然而,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移动支付环境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表面上的握手言欢也许并不能让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问题。相比国外消费者,国内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安全方面的担忧更甚。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卓越中心高级经理李军对移动支付各参与方正在推进的“第三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表示认可,认为其有助于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再加一层保险。

篇6

如今,作为通信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共同关注热点,移动支付业务备受人们的青睐,但有关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仍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主流移动支付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就移动支付的安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移动支付 实现方式 安全策略

如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一项创新业务,有关移动支付实现方式也受到了专业人士的普遍关注,但是,鉴于无线网的特殊性以及终端有限的计算能力,如何确保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仍是当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移动支付实现方式分析

通信技术正逐步从固定网络朝移动网络演进、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方向发展,而移动支付的实现方式也随之产生了改变,当前,较为主流的移动支付实现方式主要包括如下:

1.1 语音电话方式

所谓的“语音电话业务”,主要指的是传统的固定网络语音增值业务。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拨打特定的号码,即可顺利进入服务中心,根据语音提示内容,实现信息的有效输入,经过这种互动式的服务实现支付及商品交易等过程。该方式使用过程简便、操作简单、安全、高效,产品推广及业务使用已经十分成熟。由于该项业务的服务费用往往有别于普通通话费用,因此,对于支付额度较小、交易频繁的状况而言,有时会导致大量通信费用的产生,导致消费者难以接受。

1.2 短信方式

在短信支付平台下,用户可以以服务商的相关要求为依据,通过在手机中输入固定形式的信息,将该信息发送至短信中心,通过短信中心、网关及支付平台的相互交互与配合下,从数据库中对用户信息进行记录,实现费用的划转,并生成相应的核实指令,将确认短信发至用户手机,核实后交易完成。该方式的优点,即使用方便、简单、低成本、短信费用在整个移动支付交易中所占的比例几乎可忽略。但是,由于短信存储转发机制的限制,导致信息时延情况屡屡发生,若业务高峰或网络拥塞时,常常会存在短信丢失或延时到达等情况。

1.3 WAP/Web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WAP/Web方式的广泛应用。利用手机对WAP交易网站进行访问,根据网上交易流程实现支付,3G技术为该业务顺利进行提供了无线带宽,如今,Web移动网上购物已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网络病毒、木马的攻击对该移动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且直到现在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该交易方式所产生的流量费用,需以实际交易类型为依据进行实际选择,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1.4 RFID方式

RFID,即所谓的射频识别技术,是新兴起的一项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原理是借助于射频信号,利用空间耦合实现无需接触式的信息传递过程,并利用所传达的信息实现识别的目的,主要包括标签、阅读器、及天线等,标签进入磁场范围内后能够对阅读器所发送的射频信号进行有效地接收和解读,对电流所获取能量进行感应,并发送到中央信息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该技术十分方便、快捷,操作过程简单,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手机用户的日趋饱和,传统语音业务已经开始面临发展瓶颈,因此,发展RFID应用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战略性选择。此外,由于RFID和手机均具有一定的保密措施,因而使得该业务的应用更为便捷与灵活。

2 移动支付安全策略分析

2.1身份认证

该技术有效保障了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因此,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系统可以利用验证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的验证。身份验证系统共包括三大流程:(1)待验证人员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2)系统对验证者的合法性进行判断;(3)若非法,则验证失败,无法访问。

2.2 哈希函数

该函数将任意长度的字符串转变为一定长度的字符串,即杂凑函数。如果将哈希函数用H来表示,所需转换的数字串用M表示,则,其杂凑值为H=H(M)。该函数可以将各种不同的输入转变为相同的输出,是由于该函数的多对一特性,其其中一项重要功能,即确保了消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3 PKI

PKI,即所谓的“公钥基础设施”,是一种利用公钥加密技术及理论,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安全服务的设施。根据定义可知,该技术的目的即在管理通信中利用证书与密钥,确保通信网络始终处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因此,该技术有效解决了交易人员的身份验证以及访问权限等方面的问题,为用户的安全交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该技术利用CA第三方认证中心,将用户公钥及相关标识信息进行了紧密捆绑,因而保障了网络通信过程的安全性。其主要包括CA、CRL、RA及证书存取库等。对于中端实体而言,即可以是支付端用户,也可以是经过了身份验证的实体;CA认证中心负责数字证书的生成、发放与管理;注册机构对信息进行录用、审核;证书存储库负责为数字证书提供相应的使用方法,通常为证书的存取与列表吊销方法等。

2.4 数字签名技术

该技术是在信息发送过程中附加某些特定的验证信息,或对所发送信息的密码进行变换,信息接受者利用此类数据对信息的安全性及完整性进行确定,仲裁方会在纠纷时利用信息签名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该技术有效避免了交易方抵赖,确保了交易过程的完整性,保证信息不受篡改。

2.5 密码学

密码学包括两类,即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前者的密钥要求必须保密,若只有密文,则无法对密钥进行确定。后者的加密与解密过程所使用算法是一致的,但采用的密钥不一致。私钥为保密的,若只有密文,则无法将密文破解,即使掌握算法及密钥、密文其中之一,也无法对另一密钥进行确定。

3 结束语

由于移动网络数据传输方式的固有缺陷,导致通信数据极有可能遭致截取,同时,若有大量用户同时使用时,移动支付系统的终端处理能力也将受限。因此,必须加强移动支付实现方式及安全策略的研究,以推动移动支付的逐步完善与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守山,陈萍,邹永忠,刘琳.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技术[M].北京: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于丽丽,王丽君.融入中国剩余定理及Montgomery算法的快速RSA算法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0(06):284-287.

[3]黄晓芳,周亚建,赖欣等.基于第三方的安全移动支付方案[J].计算机工程,2010,36(18):158-159,162.

篇7

1.1利用物联网处理电子商务中的支付问题

电子商务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支付程序繁琐且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符合用户进行电子商务的更新要求。电子商务中移动支付的发展是必要而正确的举措,而移动支付正是物联网思维和技术的具体化体现和应用。移动支付指的是消费者通过移动手持设备,利用无线网来进行虚拟或实体物品的购买和其他服务的新型的支付方法。移动商务的关键组成之一是移动支付,和传统化的网络支付比较,移动支付的优点是易使用,消费者能在任何地点和时间来进行支付业务,所以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移动支付能使得电子商务中用户的支付步骤大大方便和简化。手机支付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中最常用的方式,手机支付主要有近距支付和远程支付。近距支付是利用手机通过蓝牙、红外和射频等来与POS机、自动售货机等终端形成本地通讯;远程支付指的是消费者利用手机来进行银行页面的登录并完成账户操作和支付等业务。电子商务的运用上应该将其和电信运营商互相间的联系合作加强,研究出合理科学的商业模式,从而使得手机支付实现多样化,使得支付的便捷性不断提高,从而促进电子商务更大范围的进步。

1.2利用物联网处理电子商务的退货问题

在电子商务中,用户在网站浏览,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商品时,通过RFID编码可以全面深刻的了解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用户按照自己对商品的期望与要求来决定是否购买,用户对所购买的产品都是在对其全部信息完全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用户能够防止由于商品信息的不符合而买到不满意的产品,可以有效避免了消费者角度的商品退货问题。电子商务运营中发生的退货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商家、运营商、消费者以及其他参与组织的问题。对于这些多样化的退货原因,由于缺乏有效及时的数据分析和统计,退货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也往往难以发现,而物联网可以利用RFID编码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存作用,并能采集和感知传感网络技术和传感器的快递信息,能对电子商务运营中的退货信息进行汇总和统计,从而产生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应对方法,使得退货服务的质量有效提高。

1.3利用物联网处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和物联网技术关系密切,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利用物联网的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等,能使得电子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全部配送过程进行掌控。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RFID技术,电子商务运营商和消费者能对商品实施及时的监控和跟踪,防止产品被盗或者丢失等情况的出现,也能防止商品无人接收、乱投和错投等现象的出现。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的信息采集和感知作用,可以将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的传达给电子运营商和消费者,例如在配送商品的过程中,商品的相关安全信息能够通过敏感性传感器及时的传递,如果商品的运输中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发生损坏时,系统能够及时的接收到反馈信息,电子商务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及时的措施,来防止事故发生并且将相关不良影响有效控制。

1.4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的制定

物联网可以促进电子商务运营中各环节的管理质量的提高。首先,在信用问题解决上,物联网能够帮助树立网络用户的购物信心,为电子商务与用户之间良好的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也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前提条件。其次,在退货问题解决上,物联网可以分析汇总多种退货问题,可以预先控制退货现象并在发生时进行协调解决。再次,电子商务支付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使得电子商务中的财务管理方便快捷化和信息化,用户也能方便的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去。最后,电子商务中的线下物流配送和线上作业可以被物联网整合起来,电子商务能直接对物流配送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2结束语

篇8

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感恩节后第一天,圣诞采购季的开始),美国一反低迷常态,以切实的消费行动表明经济复苏的决心。据调研公司ShopperTrak的调查称,黑色星期五的这个周末,全美购物人次为3.0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5%。不过,最强劲的复苏信号,是来自comScore的数据,黑色星期五当天,全美在线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同比增长26%。无论增长率还是消费额,均创历史纪录。

早在感恩节之前,中国电商自造的“双11”购物节,同样上演了盛况。仅支付宝就实现交易1.058亿笔,其中无线支付900多万笔,占总交易笔数的8%,刷新了支付宝与国内移动支付单日最高纪录。

对成立仅10天的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公司无线事业部来说,这份佳绩值得庆贺。无线事业部的成立,正是公司意识到移动互联时代已不可阻挡,其工作重点也正是推进移动支付。然而,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徐吉对业绩的反应却很平淡:“这没有出乎我的预料,其实比平时要低一些,平时无线支付能达到10%。”在他看来,“双11”恰逢周日,加之促销宣传到位,当天反而有更多人选择在家用电脑购物、完成支付,这在客观上冲低了移动支付的比例。

事实上,从今年10月开始,来自移动终端的支付笔数已达到支付宝总支付笔数的10%,此比例仍在持续增长。今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支付宝这项业务同比增长超过7倍。目前,线上支付是支付宝无线事业部表现最好的业务,但徐吉和他的团队却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他们更倾向于认为,这个结果不过是“电子商务购物渠道的扩展和延伸”,远不能涵盖他们对移动支付的完整想象。

线下的力量

在支付宝内部,与移动支付相关的关键数据几乎都是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发生逆转的。那时,用手机购物的消费者中,女性居多的安卓用户比例超过了男性居多的iOS用户:56%︰44%(去年同期,男性占54%,女性占46%)。综合手机平台的变化以及男女比例的变化,徐吉意识到,在移动终端上购物已经从以前的先锋尝试,开始变得普遍了。

不过,支付宝的移动支付策略并非亦步亦趋跟随电商的迁移曲线。他们将移动支付分为两大类: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双11期间的支付收入指的即是线上支付,随着电商服务从PC转向移动终端,原有网上购物的用户会很自然地启用移动支付。

支付宝无线事业部的判断是,线上支付未来会平稳发展,其增量将更多来自PC端的缩减量,增长空间完全可预测,而真正需要重视的则是移动线下支付。徐吉说:“更大的支付场景还是在线下。生活中,工资绝大部分消费还是在线下发生的,网上购物毕竟占比是少数。”这些传统零售实体店,一个小卖部,或一个街边饭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条件下,那里基本不能刷卡,只接受现金支付。

在支付宝看来,这些地方正是自己在移动支付上更大机会所在,当然也是发展重点。“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跟着我们一起走的手机,线下随时可以接到移动互联网上,也就是说你可以拿着手机在线下的任何消费环境里去支付。”徐吉说。

的确,正是移动互联网给了像支付宝这样擅长线上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涉足线下的机会,让手机成为刷卡和现金的补充。如今,在美欧,现金的使用场合很少,消费者基本上是刷卡或使用个人支票,难得有现金用武之地。支付宝的无线事业部认为:“现金是落后的东西,既不安全,周转效率还很低,总有一天会被取代掉。”打在现金身上“落后”的烙印,正是移动线下支付今后庞大的发展空间。

“线下支付的切入点肯定是那些传统支付商业模式还不能提供很好支付体验的地方。我们会开拓一些新的模式。”徐吉列举了两个支付场景:一个是自动售货机的主人直接到支付宝网页上申领二维码,打印出来给不同饮料都贴上,消费者选完要买的饮料后,只须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再用支付宝的手机客户端完成支付,饮料就会掉下来了。

另一个支付场景是近期支付宝推出的出租车司机收费的应用。通常,出租车司机在收取车费时会碰到三个问题,最常见的是找不开零,还有会收到假币,甚至因为携带现金,碰到歹徒打劫。如果出租车司机无须收现金,问题将随之消失。因此,支付宝开始在小范围内推出了出租车二维码支付服务,在车中副驾驶位上贴一个二维码,打车人可以用手机扫一下码,把车费金额输进手机确认支付,之后司机的手机就会收到付款短信,这样车费支付就完成了。

支付宝正在考虑跟出租车司机之间采用日结、月结、实时结等几种结算方式,实时结手续费会高一些,月结费用低一些。“对出租司机来说,这个钱就在他的账户里,可以通过银行卡提现。”徐吉说。

目前,支付宝无线事业部还在全国范围内的一部分分众屏幕上提供手机刷二维码购买优惠券的服务。

远近之间

支付宝在线下移动支付的技术策略上,并没有在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大路径中,进行选边站,而是采用了一个中间路线——“近场识别加远程支付”。

“所谓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区别在于近场支付更多是在两个设备间做资金转移。”在徐吉看来,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各有优缺点。远程支付在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不太稳定的地方,支付体验比较差,完成支付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无法完成支付。不过,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宽带速度跟5年前比,天壤之别。而远程支付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相对安全,所有账户资金都从远端走,用户手机丢了,赶紧打电话挂失,就可以把移动支付功能停掉;最重要的是,远程支付的扩展性好,它可以在远端服务器上增加很多与支付有关的增值服务,比如针对消费者,商户可以做消费信贷、折扣、客户管理等。而近场支付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快,不用受限于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但扩展性和安全要差一些。

“只要近场两个手机之间相互能识别,其实远程支付也可以做近场支付,近场识别与远场支付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够代替近场支付。”

二维码就是近场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徐吉这样解释青睐二维码支付的原因:NFC在国外是相对开放的体系,但在中国由于产业链很长且有政策限制,不是他们的强项。NFC要在中国推广,要很长时间,期间二维码是很好的载体。据了解,目前支付宝在狭义的NFC技术上,没有做技术储备。

除了想既能扬近场与远程支付之长,又避其之短,支付宝选择“近场识别+远程支付”的中间路线,也是为应对特殊的商业环境。NFC产业链上的手机厂商、运营商、银行、银联等都是链条中的“强者”,如果企业能另辟蹊径,为什么不呢?

篇9

【关键词】 手机支付 SIM卡 通信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是指利用手机完成商品交易支付的行为,比如坐公交可以刷手机,去超市买东西也可以刷手机。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手机支付拥有随时随地和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由于这种支付方式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已成为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和网上支付等方式之外的一种强有力的支付手段,同时逐渐发展成为现有金融服务系统中一种更具竞争力的新型服务模式。本文对SIM卡在移动支付中的各种技术实现方案进行剖析,分析系统的安全控制要求,然后对SIM卡做支付相比普通卡的优势进行说明,最后对最近出现的一些无SIM卡参与的移动支付方案进行简介,并与SIM卡移动支付的特点做简要对比。

一、SIM卡在移动支付中的各种技术实现方案

卡片可分为磁条卡和智能卡。磁条卡典型的应用是银行卡,银行卡是利用磁信息记录客户的卡号,只能作为简单信息记录的一个载体,容易被复制,国家现在已经强制银行卡全部转用智能卡以增强安全性。智能卡集成了CPU、存储器的集成电路芯片,能对数据进行灵活的运算和存储,不易被复制,安全性很高。智能卡从通信模式上又可以分为接触卡和非接卡,利用电磁波和读卡器进行数据交互的就是非接卡,比如公交卡;而将卡电路引出来和读卡器进行连接后通信的就是接触卡,这种卡的表面上能看到铜片。传统的SIM卡就是接触卡,但是要想利用SIM卡做移动支付,就需要其同时支持非接通信功能,这是SIM卡做移动支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各种不同的SIM卡移动支付方案也是围绕解决这个问题展开的。

传统的非接卡是大卡,卡片上有足够的空间用来放置天线,其使用13.56MHz通信频率,遵循的是ISO 14443规范。SIM卡的尺寸比传统非接卡要小得多,如何放置天线是一个重要问题,并且SIM卡放在手机里面,可能被手机的金属后盖或者电池压住,这会对非接通信产生明显的影响。

最开始的SIM卡支付方案由中国移动主导,国民技术主和国内几家主要的卡商进行开发,使用的是2.45GHz的非接通信频率,通常称为2.45G方案。国民技术负责开发非接通信芯片,卡商负责开发SIM卡上的电子钱包、一卡通等应用。2.45G方案因为其非接通信频率高,使用很小的天线即可完成稳定的非接通信,并且通过调整射频芯片的发射功率,可以灵活地调整刷卡距离,从非接通信效果来说优于13.56MHz方案。但是目前使用的POS机都是按照13.56MHz的标准来做的,如果换用2.45G方案,POS机的硬件需要进行改造,这将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45G方案在与13.56MHz方案的竞争中落败,2013年13.56MHz方案成为移动支付的国标。但是2.45G方案也没有放弃,最近有消息称工信部可能把2.45G也作为移动支付的标准,主要因为其通信效果好,并且2.45GHz方案是中国企业的方案,其专利权全部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

为了使手机支付SIM卡尽快推广适用,要求其适用于现有的POS机,使用13.56MHz通信频率。最开始商用的13.56Hz SIM卡外接了一个面积较大的软体线圈作为天线,业内通常称为SIMPASS方案,因为外接的天线跟大卡的天线面积可以做的差不多大,其非接通信效果跟一般的非接大卡类似。但是该方案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因为天线跟卡体使用软线连接,容易折断,一旦天线折断,非接功能就无法使用,就需要换卡;其次,不同的手机SIM卡插槽的方向不一样,天线和卡连接的位置如果不合适,可能导致卡插入卡槽时被连接线阻碍而插不进去,若强行插入,就可能导致天线很快被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需要制作天线连接位置不同的各种卡片,然后用户根据手机SIM卡插槽选择合适的卡片;最后,因为加了一个软体天线,塞在手机里面可能导致有些手机的后盖合不严密,影响美观。

为了解决外接天线方案的缺陷,出现了另一种全卡方案:将天线集成到卡内部,卡的外形跟一般的SIM卡一样。因为SIM卡面积有限,集成在内部的天线面积也就很小,小天线感应到的电压也就很小,通常需要借助专门的射频芯片辅助完成非接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并且卡片一般需要手机供电才能非接刷卡。将天线和射频芯片以及一些其他电路元件封装在一张小小的SIM卡上,增加了SIM卡的电路复杂度,并且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这就导致了此种手机支付卡的成本较高。

以上几种方案,都是由卡片自身完成了全部非接通信和支付功能,由于卡片的天线在手机内部,如果手机是金属外壳或者卡片被手机电池压住,非接通信效果往往不好。为了解决非接通信的问题,又出现了SWP-SIM方案。该方案中,和POS机的非接通信由手机完成,手机负责将POS机发来的数据发给卡,并且将卡返回的数据回送给POS机。也就是说手机成为了SIM卡和POS机数据交互的桥梁。手机和POS机的通信使用ISO14443协议,手机和卡的通信使用SWP协议,SWP协议是一个全双工的单线协议,利用原来SIM卡没有使用的C6引脚作为通信线路。SWP-SIM方案的非接通信效果是上述方案中最好的,但是其推广进度并不快,主要是前期手机支付使用范围不广,手机厂商没有动力投入成本在手机上增加NFC功能以支持和POS机的非接通信,而随着手机支付的逐渐兴起,支持NFC功能的手机正在逐渐变多,SWP-SIM方案应该会逐渐成为SIM卡在手机支付中的主流方案。

二、系统的安全控制要求

在移动支付过程中,安全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安全控制要求。当内部网与外部网互联时,网络通信安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网络结构和不同的应用需求,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对策,而一个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墙(Firewall)技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手机钱包规范PBOC3.0的要求,在支付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交易类型,实现联机或脱机的交易认证。一般来说,对于联机或脱机交易认证,客户终端只是在用户卡与后台或终端安全访问模块PSAM(终端安全访问模块)卡之间传递认证数据,不需要获得用户卡的密钥。密钥存储在后台或PSAM卡中,在交易过程中通过分散算法计算出用户卡的密钥,并进一步计算出相关的交易认证数据输出或对输入进行验证。系统的安全体系与终端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在目前的非接触逻辑加密卡的应用中,由于卡片没有运算能力,终端必须通过对读写模块加载密钥才能实现对卡片的最终读写。因此如何保证密钥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是保证卡片安全交易的关键。本模块支持两种密钥安全体系:第一种方案是读写模块本身不需具备PSAM卡功能。工作时对需要加载的密钥进行密文传输,每次交易终端向后台或另一个独立的PSAM卡申请分散后的卡片密钥密文,传送给读写模块,由模块解密后使用。第二种方案是读写模块本身具备PSAM卡功能。交易过程中密钥由模块内部直接产生,不需要进行外部传送。

本系统同移动商务SP的服务系统的连接采用增加实时接口的方法,并且做到两者处于同一局域网中,局域网之间均采用最新的防火墙隔离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且能在物理上同外界网络上实现数据传输上的物理隔离。同时,通过防火墙的审计日志和报警功能,能够及时预防和发现防火墙所受到的攻击。交易数据在SP、金融机构和手机钱包业务平台之间的传输建议使用DDN专线连接,如果使用不安全的因特网公网连接,则应采用SSL协议加密传输交易数据。系统同移动短信网关系统的连接采用标准的SMPP/CMPP短信协议为连接标准,短信数据的传输采用协议所规定的安全机制,以确保数据包的保密安全传输。

三、SIM卡做支付相比普通卡的优势

普通商户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手机进行交易的前提是需要商户和用户都和指定的银行签约,然后用户就可以到签约商户的店铺实时实地通过手机购买商品,当时可返回消费信息到用户和商户的手机上。用户通过登录WAP网站输入特定的商户号码和消费金额就可以进行自由消费,消费金额从手机钱包账户上扣除。实现这一功能要求用户和商户都拥有移动SIM卡,并且需要手机支持WAP上网功能和短信息收发功能,同时还要拥有指定银行的银行卡。系统的实现结构图如图1所示。

利用SIM卡做支付,相比普通的公交卡、银行卡等普通卡做支付有明显的好处。SIM卡上的内容可以借助手机进行展示,比如可以通过手机查询SIM卡上电子钱包的余额和刷卡记录。借助手机网络的功能,SIM卡可以和远程的服务器进行交互,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完成SIM卡钱包开卡、充值等功能。早期的SIM卡人机交互主要依靠STK,和远程服务器的通信则依靠短信通道,人机交互界面单一,远程通信较慢。随着手机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是智能机,并且拥有网络功能,也有越来越多的手机支持simalliance组织制定的openMobile API,利用该API,手机上的应用可以方便地访问SIM卡,这样就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手机APP,使SIM卡的人机交互界面更丰富。快速的网络速度可以使SIM卡方便地和远程服务器交互,利用手机就可以完成以前一定要到营业网点才能进行的操作,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移动支付系统中,到底选择哪一种非接方案SIM卡,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而是要根据市场环境和使用环境合理选择。比如使用地区NFC手机普及率较高,就应该选择SWP SIM卡方案;如果2.45G的POS机部署较多,就可以选择2.45G SIM卡方案。非接方案的选择跟支付功能本身没有关系,在移动支付系统中,同样功能的SIM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非接方案共存,以便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地区灵活推广。

四、结语

随着移动支付越来越火热,参与其中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提出了几种没有智能卡参与的手机支付方案,比如最近炒的比较火的HCE、支付宝付款码、Appe pay。HCE的支付过程跟有卡支付最为类似,就是利用手机APP来替代智能卡完成支付功能,该方案相比有卡支付最大的缺陷就是安全性不高,手机上的APP容易被恶意程序攻击,一旦支付应用程序崩溃,其信息又没有备份到服务器,将会导致用户的资金消失。剩余两种手机支付方案无法做到离线近场支付。支付宝的付款码实际上是利用条形码或二维码表达支付宝账号,由联网的扫码机把账号信息传到支付宝后台进行扣款。苹果的Apple pay是把信用卡账号信息存储到手机上,支付的时候通过NFC手机将加密的信用卡账号信息传给联网的POS机进行扣款。智能卡在离线近场支付中有天生的优势,在手机支付中,智能卡可能不是以SIM卡形式出现的,而是以SD卡形式出现,或是作为手机的一个元件嵌入手机中,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智能卡在手机支付中都将占有一席之地。

4G时代的高速网络将为用户提供快捷流畅的移动化应用平台。移动运营商要积极抓住机遇,制定、完善二维码和RFID技术应用到手机支付领域的具体标准和政策,并积极引领手机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潮流,提供快捷便利的通信渠道,从而将移动支付业务拓展开来,做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中国联通电信智能卡SWP卡技术规范v2.0[Z].2013.

[2] 袁琦:移动支付技术方案与标准进展[J].信息通信技术,2012(6).

篇10

关键词: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电子商务

电子支付是指以商用电子化工具和各类电子货币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通过电子数据存储和传递的形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实现资金的流通和支付。由于运作模式的不同,各种支付系统在安全性、风险性和支付效率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电子支付的协议模式与安全性

SSL和SET是目前实现安全电子支付的两种主要模式。

1.SSL支付模式即安全套接层协议,主要用于提高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的安全系数,采用了公开密钥和专有密钥两种加密:它保证了客户和服务器间事务的安全性。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由于有银行参与,按照SSL协议,客户购买的信息首先发往商家,商家再将信息转发银行,银行验证客户信息的合法性后,通知商家付款成功,商家再通知客户购买成功,将商品寄送客户。在SSL协议中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①认证用户和服务器;②加密数据,以保证数据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③维护数据的完整性。SSL协议的缺点:首先客户资料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其次SSL只能保证资料信息传递的安全,而传递过程是否有人截取就无法保证了。所以SSL并没有实现电子支付所要求的保密性、完整性,而且多方互相认证也是很困难的。

2.SET支付模式即安全电子交易模式,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组织提出的以信用卡为基础的电子付款系统规范,用来确保在开放网络上持卡交易的安全性。SET规范使用了公开密钥体系对通信双方进行认证,利用DES、RC4或任何标准对称加密方法进行信息的加密传输,并利用Hash算法鉴别消息的真伪、有无篡改,以维护在任何开放网络上的个人金融资料的安全性。SET体系中还有一个关键的认证机构(CA),此机构根据X。509标准和管理证书。

SET协议在安全性方面主要解决五个问题:

①保证信息在Internet上安全传输,防止数据被人窃取;②保证电子商务参与者信息的相互隔离;③解决多方论证问题;④保证网上交易的实时性;⑤规范协议和消息格式。SET协议的缺陷:①只适用于客户安装了“电子钱夹”的场合;②交易时间长;③协议复杂。

相比之下,SET标准更适合于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三方进行网上交易的国际安全标准。网上银行采用SET,确保交易各方身份的合法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使商家只能得到消费者的订购信息而银行只能获得有关支付信息,确保了交易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

二、支付工具

国际通行的电子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主要有电子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及网上银行等。

1.电子信用卡。随着技术的发展,信用卡的卡基由磁条发展为能够读写大量数据、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卡,称之为电子信用卡或电子钱夹。也是一种基于WWW浏览器或与浏览器结合的电子支付工具,可以显示使用者的余额,并且在相互认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多个电子钱夹之间划拨资金,有的还可以进行无限数据通讯,使电子支付更具生命力。

2.电子支票。电子支票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用数字化信息彻底取代了纸质支票,支付过程与传统支票的支付过程是一致的,只是完全抛开了纸质的媒介,其支票的形式是通过网络传播,显现在电子屏幕上,并用数字签名代替了传统的签名方式。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纸质支票的使用已经逐步减少,是因为纸质支票的处理成本较高,支付速度慢;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使纸质支票转化为电子支票成为可能。

3.电子现金。又称为数字现金,是以电子方式存在的货币现金。其实质是代表一定价值的数字,或者说电子现金就是纸质现金的电子化,因此电子现金同时拥有现金和电子化两者的优点。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电子现金系统有E-cash,Netcash,Cybercoin,Mondex和EMV现金卡等。电子现金具有人们手持现金的基本特点,同时又具有网络化的方便性、安全性、秘密性。因此,电子现金必将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支付工具存在的问题

有关电子支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付工具效力问题

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因为其与传统法律具有一定抵触,其效力存在一定争议。

(二)税收与洗钱

由于电子现金可以实现跨国交易,税收和洗钱将成为潜在的问题。

(三)网络安全问题

如果银行的网络遭到攻击,私人信息可能会泄漏,若补救不及时,很可能给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应从法律上和技术上共同防止黑客攻击。

四、新兴的电子支付手段

1.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系统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夹,通过手机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用户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者使用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将此次交易的要求传送给MASP,由MASP确定此次交易的金额,并通过移动支付系统通知用户,在用户确认后,付费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或者实时在专用预付账户上借记,这些都将由移动支付系统(或与用户和MASP开户银行的主机系统协作)来完成。

2.中间件技术金融机构开发一个与支付网关系统协同良好,并且方便商家开发的中间件,放在商家处,起到商家和支付网关之间传输数据的中介作用。中间件中位于商家局域网内,既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长连接保证,又可以检测商家数据里面的格式或逻辑错误;通过注册中间件的属性信息,可以使金融机构更方便的控制商家业务;中间件和支付网关之间应用成熟的加密通道技术,为公网数据传输提供安全保证,另外通过注册IP的方法使得中间件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所以,与非中间件电子支付方式相比较,中间件支付系统更加方便、灵活和安全。

参考文献:

[1]伍利华.十大电子支付的经营处方[J].中国电子商务,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