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重要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重要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图重要知识点

篇1

关键词:机械制图 CAD 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以及“CAD技术”均是职校开设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在掌握“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识图与制图能力,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绘图。传统的课程安排中,这两门课程是分开进行的,然而将两门课程分开进行存在许多漏洞,不仅有内容重复的情况,还要增加课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佳。现阶段,探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是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点。作者认为,将“机械制图”以及“CAD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机械制图课程作为CAD课程的理论基础,以CAD课程作为机械制图课程的操作工具,两者相辅相成,可提高《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现状

(一)添加式教学

将CAD教材知识加入到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中。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操作便捷、实施简单等优势,但未重组计算机绘图的内容,使两门课程未得到有效的融合,且教学课时少,导致学生在计算机绘图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进行全面的训练,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质量不理想。

(二)独立式教学

将CAD分离出来,单独开设一门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可有效突出计算机绘图课程的重要性。然而机械制图课程与CAD课程一旦出现了时间段上的分离教学,就一定会使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实际操作发生时间性脱节,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组合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是指由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先讲解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再讲解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方法。组合式教学方法相比独立式与添加式教学方式,突出了计算机绘图的全面性,较符合学生对学习机械制图知识的认知规律。但两门课程仍存在未有效融合的缺陷,两门课程未能有机结合则导致内容衔接不合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融合式教学

融合式教学即是将机械制图课程与CAD课程进行整合,合并成一门课,并以各知识点作为设计模块,机械制图以及CAD课程的学习同时进行,使两门课程的教学的有效融合,对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综合、增加、压缩以及精简等方法,将重复交叉的课程内容精简化,合理兼顾到两个课程,落实机械制图作为教学基础,CAD作为深入教学的这一教学方式,通过丰富教学的内容以及手段,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二、《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改革

通过分析添加式、独立式、组合式以及融合式等教学模式与《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相互关系,根据机械专业的特点及其需求,借助实践探讨有机融合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1.对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将实际应用作为整合目标,适当调整、优化两门课程原有的教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并将其分 为十大模块:(1)国家标准;(2)CAD的理论知识与几何制图;(3)点、线、面投影与三视图;(4)创建简单图形、基本体投影;(5)轴测图基本理论;(6)组合体的识图、绘图与尺寸标注;(7)标准件及其常用件的相关知识;(8)零件图;(9)装配图;(10)专题测绘、综合训练。

2.联合CAD软件授课与多媒体授课,采用穿插讲授的教学方法对两门课的知识点模块进行讲解,实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借助CAD技术对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复杂图形进行制作,将其制成分解动画,通过多媒体将其呈现,以深化学生对复杂图形的理解,加深教学过程的感受,从而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有效培养。

3.同时抓好手工绘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工作,两方面的绘图练习量比例要适当,并制定对应的评价方法,与课程的考核挂钩。通过适量地练习手工绘图,打好绘图基本功,灵活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以满足机械制图现阶段对绘图技术的需求,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实际动手能力、读图能力、绘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

4.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1)“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将课程知识点隐藏在学习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团体协作、小组讨论、问题分析等方式,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构建意义,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2)实例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在授课中选取典型的绘图实例辅助知识点的讲解与练习,调动学生对《机械制图与CAD》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3)多媒体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将相关的图片、动画以及作图步骤呈现出来,同时通过课堂互动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知识点的积极性;(4)示范教学方法,在CAD技术的授课中,通过示范计算机绘图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要点。

5.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时,教师首先分析行业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以及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在课程任务中结合职业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态度、技能、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使教学内容与现阶段企业的需求相符,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

6.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不仅要考核学生平时对手工绘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完成度与参与度,还要考核理论笔试以及上机技能,采用过程评价联合终结评价的考核方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机械制图课程以及CAD课程进行整合,除了可弥补分离两门课程的缺陷,还可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内容的衔接,帮助学生打好绘制机械图与阅读的基本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绘图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字: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探析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当前我国对一线高水平职业操作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职业院校是培养一线职业操作人员的摇篮。另外一方面,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涉及到画图能力的培养以及看图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掌握好机械制图这门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在以后的职场上增强竞争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析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职业院校机械制图的有关内容,得出相关结论,希望能够为广大的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二、激发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机械制图这门功课是机械专业学生和邻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机械制图这门学科学习难度比其他课程稍大,特别是对于第一次接触到这门功课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更大,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过程中,只有充分建立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才能帮助他们在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中集中注意力。

一般来说,机械制图教学工作人员在新学期开始时,必须做好机械制图科目相关音频资料、视频资料以及其他形式的多媒体资料准备充分,在最初的几次课中,要充分做好这门功课的启蒙工作,通过这些多媒体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功课建立起应有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激发起他们对这门学科长久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下不断的实践,增强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掌握程度。

三、掌握学科规律

任何学科都有本学科特有的规律,掌握好这些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这门功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从事机械专业教学的工作人员以及机械制图工作人员都知道机械制图各个章节之间的直接联系不强,而各个知识点也相对零碎,需要我们的教学人员做好归纳、梳理、整理工作。

在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上,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将现实中碰到的机械零件用线条的方式反映到纸张上。在看图环节上,要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将图片上的图像联想到零件上来,特别是重要线条和曲线的理解上,教学工作人员要下足功夫。

四、培养形象思维

学好机械专业学科,特别是学好机械制图这门功课,形象思维十分重要,而形象思维的培养涉及到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这两个能力的培养过程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确是提高学生机械制图学科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授课的感染力。机械制图课授课过程中,传统方式是将模型和实物放在讲台上,老师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剖析模型,根据模型的投影形状和投影关系,逐步绘制出该模型的三视图。在多媒体授课环境下,可以将模型和三视图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具体到每根线条,让学生充分理解三视图和实物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处理好实物在平移运动和转动两种运动过程中三视图的变化以及具体线条的变化,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从而完善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另外一方面,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和提升。机械制图老师要引导学生从机械实物的最基本部分出发,弄清楚球体、圆柱、圆锥、以及长方体等几何实物在点、线、面上的关系。分析好这些基本几何体的内容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几个组合体的分析,让学生培养起对组合几何体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掌握复杂几何体的分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工作人员要注重零件的分析以及零件之间组合方式的掌握。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才能够解决好对复杂物体的分析。

五、科学安排练习

很多学生就是由于缺少练习量,很难对机械制图建立起对这门学科的理性认识,实践能力很差,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反过来看,过量的练习又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疲惫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长远看,也不利于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合理安排练习量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练习安排时要注意到如下几点:第一,要将练习的方向和内容与这门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知识点联系起来,在练习的内容上充分体现出学习的方向性和目标性;第二、要充分引导学生对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的反馈,很多教师在练习的设置上,主观感受的成分过多而不顾学生的感受,导致练习的效果普遍较低,要充分关注学生对练习的反馈,注重对练习效果的研究,合理制定后续练习环节的内容。

结论:

众所周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一流机械制图人员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而职业院校是培养我国机械制图工作人员的摇篮。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析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职业院校机械制图的有关内容,从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科规律、培养形象思维、科学安排练习等四个层面进行讨论,得出相关结论,希望能够为广大的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机械行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笔者水平有限,文章不妥之处必然众多,希望广大同行和相关领域学者及时指正,不甚感激。

参考文献

[1]王于平;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基点[J]

篇3

[关键词]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47-03

“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是机械、机电和数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现代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喻为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熟练掌握并利用机械制图知识和Auto―CAD绘图技术正确、合理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与此同时,现在绝大部分企业的设计和生产已经逐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要求技术图样都在计算机上完成,传统的手工绘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有关系的课程进行单独讲授,这会造成重复教学,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教学效率降低。为此,我们通过“机械制图及AutoCAD综合性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

一、“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整合的思路

本课题组织了多名对“机械制图”和“AutoCAD”学科教学有精深研究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对江苏省常州市特别是溧阳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聘请了富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遵循系统性、发展性、实用性整合原则,按照“专题调研一编写初稿一专题研讨一专家审定一组织实施一修订完善”的流程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两门独立的课程整合成“机械制图及AutoCAD”,建成了完整的教学资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满足实际生产过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聘请企业生产专家和技术设计人员参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引进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真实使用的具体实物。

本课题在调研现状、专项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其课程内容由数控车床刀架制造实例引入,按照“任务书”“任务描述”“知识链接”“任务实施”“拓展知识”“拓展训练”“任务评价”几个部分递进完成。采用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按照2012年的“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最新国家标准,将机械制图与CAD技能和知识点融入任务之中,在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六个课题和二十八个任务,再细化为多个项目任务的教学内容。每个任务从典型零件着手,选择实际的数控车床刀架作为载体,通过认识该刀架的零件以及零件间的装配关系,供学习者在实践中掌握机械制图中的国家标准,提高CAD绘图技能和识图能力。

二、“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整合的内容

本课题以数控车床刀架作为载体,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培养知识运用的能力,基本内容包括6个教学主题:平面图形的抄绘、组合体视图的识读与绘制、机件图样表示法的识读与绘制、常用件与标准件表达法的识读与绘制、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内容针对零部件绘图设计过程、知识的连贯性与深浅程度依次设计,安排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专业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具体内容及其结构特征可以通过树形结构进行表达,如图1所示。

三、“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整合的实践

(一)调整“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教学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以数控车床刀架为中心,围绕各个任务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工作任务,即读懂数控车床刀架零件图与装配图,能够熟练地用计算机绘制数控车床刀架零件图与装配图。注重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模型、实物、工程图纸、PPT、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建立立体概念,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数控车床刀架零件制造的实际工程中,使学生不仅会读图,还能够熟练地绘制常见零部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技能,达到课程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目标紧密结合的目的。

(二)优化“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考核方式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借助教学资源平台,采用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分析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解决学生反馈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水平,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在考核方法上,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实现“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教学“够用、实用”的目标

充分考虑实际工作对于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的要求,以看懂图形为基本要求,以绘制图形为能力要求,降低了手工绘图的基本技能,增强了计算机实际绘图的能力,作品的完成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实现了课程教学“够用、实用”的目标。

四、“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整合的反思

(一)“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的整合具有“动态性”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全面贯彻2012年的“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最新国家标准,有效处理新旧标准过渡,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并存、兼容的关系,使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先进性。“Auto-CAD”贯彻最新“AutoCAD”国标,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在制图领域中的运用。与此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坚持采取“实践一开发一反思一改进”的循环式开发模式,动态调整教学目标,不断满足企业技术更新后的岗位需求。

(二)“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的整合具有“技术性”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通过三维零件图就能直接生产出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领悟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内涵,充分发挥任务驱动的教学功能,用三维模型替代三面正投影图,以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为重点,在学习机械制图与AutoCAD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图形的技能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的整合具有“实用性”

针对中高职教育的需求,“机械制图及AutoCAD”内容的编写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循序渐进,大量增加机床零件与部件等实例,突出应用,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特别是在拓展知识和训练方面,不仅考虑到中职学生的需求,而且也能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使研究的成果适用度更广。课程整合以学生为本,彰显出鲜明的应用性特色。

篇4

关键词:职教教材 机械制图 调编轴测图位置

中图分类号:TH126-4 我作为任教《机械制图》课近十年的专业课教师,在制图教学的过程中,摸爬滚打多年,使用过多家出版社多版本多主编的《机械制图》教课书。每当教到“轴侧图”这节时,总觉得这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有些突兀,好似平整的康庄大道上突然出现“地震”和“断层”一样。我也曾试图查找各教科书如此编排的依据和合理解释,可至今没能如愿。更让人感到困惑是难道各编委,各出版社,各教师没感觉到此节放在此处的不妥?

1 把“轴测图”这章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他破坏了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都属于“体”的逻辑推理关系和系统性

搞机械类的教师都知道,《机械制图》教科书,作为一门专业性的科学体系,在编排各知识点先后顺序时,是存在逻辑推理规律的。针对“体”这章节各知识点的编排,也是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具有系统性这条规律的。

编者先由大家常见的“基本体”讲起,符合大家的认知规律,因为基本体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大家都有感性认识。教材这样编排,利于教师讲解三视图的投影法则,也便于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和绘制方法及技巧。随后讲解“切割体”,是在基本体上进行平面切割,是在学生完全掌握了基本体三视图画法基础上的微量变化和延伸。基本体常见,平面也常见,用平面切割基本体得到切割体的物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见,故学生学习切割体这个知识点,也是有一定的感知基础的,是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遵循了人们探究事物的规程。在弄明白了切割体这之后,让人最易想到或最想知道的是,基本体与基本体的相交,故随后讲“相贯体”,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掌握了相贯体的知识之后,人们绝对首先想到或最想探究的是,基本体与切割体、切割体与相贯体、相贯体与基本体、以及切割体、相贯体等之间的叠加和组合,说简单点,就是“组合体”的投影规律及其三视图的绘制方法,这样推理是符合我们大家正常的逻辑思维的,因为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都属于“体”的范畴,理应编排在一起,这样才便于教师系统地讲解“体”的知识,学生学习“组合体”才有所归属感和系统性,更便于理解和掌握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转绘时的规律和方法。

遗憾的是,编者把“组合体”放到了“轴测图”之后。换句话说,在“体”这个有机体中插入了“轴测图”,把“轴测图”放在了“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决不亚于在“体”这个完整的章节中出现了“地震”或“断层”,把组合体与相贯体、切割体、基本体之间的逻辑纽带给割断了,让人的思维出现了紊乱。这种破坏“体”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的编排,实为不妥,也是不妥。

2 把“轴侧图”这章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打乱了整部书这个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推理联系和系统性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之间的排序,具有不可置凝的逻辑推理联系和系统性。我们可以跳出书外,宏观地来把握和疏理一下整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此知识体系也是遵循了人们的认知规则的,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从点到面,渐近性地推理着和不断地完善着这个“制图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譬如:教材先从制图的基本知识讲起,涉及到绘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图纸图幅的国际规定,比例、线条的规范使用及相关的几何知识等等,这是因为这些基本知识是制图前的最起码技能。假如连这些最基本的技能就不具备,就去学制图,那将是非常困难的。有了这些基本绘图知识后,紧接着讲“投影法”——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才正式触及到了《机械制图》的实质,因为投影法是贯穿全书的总则,既是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换的法则,也是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换的总纲。仅讲解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更是枯燥无味的,必须经过示例演练,才能得到充实和完善。故随后讲解点、线、面、体的投影,正是投影法在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换中的演练,在此演练中,是让大家明白并掌握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换过程中应遵循的投影规律及绘制方法。摸清了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换的规律还是不行的,我们知道,任何规律性的东西,都是经得起举一反三的事例来检验的,故而我们心中自然就会问,那二维平面如何向三维立体转换呢?至此,水到渠成地讲解轴测图的知识,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实际上,《机械制图》这门课的知识体系“主轴”到此已经成形,换句话说,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已经达到,该掌握的理论我们已经拥有,该达到的技能我们已经具备,因为我们现在既可以把三维立体绘成二维平面了,也可以把二维平面转绘成三维立体了。至于以后章节讲的机件的表示法,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以及零件图,装配图,公差等知识点,都是在对这根“主轴”的补充,完善和修正。

遗憾的是,纵观各出版社,各版本,各编委们出的《机械制图》书,却在这根“主轴”的构建过程中,把本该放在组合体之后讲解的轴测图,偏偏放到了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破坏了这根“主轴”的逻辑构建,我不知其故,也难解其故,因为轴测图这章节,肩负着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绘的重任,放在贯体与组合体之间,不仅破坏了“体”这章节的逻辑推理顺序,而且打乱了整部书的知识体系构建,似断了“脊柱骨”的人,又何谈健全和完美呢?

3 把“轴侧图”这章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思维定式的混乱

我们知道,认知事物,把握规律,改造世界,针对每个人都是有一定的思维定式的。我们学习知识,也是一样,符合我们思维定式的东西,非常便于我们接受和掌握,并会很快学以致用,达到终生不忘之效;而一些逻辑混乱的东西,很难让我们接受、理解和掌握,甚而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兴趣,其后果只能是让我们不知所云,思绪混乱。

前面讲了,轴测图这章节放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不仅破坏了“体”这章节的逻辑推理关系,而且打乱了整本书的知识体系。

作为传授知识主导者的教师,面对如此混乱的编排教本,假如不加以调整和重组,就照本宣科的话,在讲授此知识点时,不仅自已不知所云,心存疑惑,感觉不爽,总觉得前面讲的知识与后面将讲的知识之间失去了联系,这无疑是对本来很清晰思维的冲击和逻辑推理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让人产生本来走在平坦的大道上,神采飞扬,却突然在路中出现了“窟隆”,在我们还没缓过神来,就掉进了深渊的幻觉,那惊恐之状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面对老师就心存疑惑的编排学本,既无精彩故事情节的吸引,又没顺畅的逻辑推理联系,本来学得就枯燥无味,甚而心烦意乱,好不容易在老师前面知识点的推理讲解中悟出点清晰的学习思路,确定下学习制图的思维定式,并尝到点学习制图的乐趣,假如教师遇到轴侧图这个夹在相贯体与组合体之间的知识点不进行调整,照本宣科的话,对于还处在微观知识点的应付学习和摸索规律阶段的学生来说,将是致命的一击。刚构建起的思维定式将荡然无存,学习兴趣将倍受打击。没有了学习兴趣,要想学好《机械制图》这门机械类的基础学科,是根本不可能的。连最起码的图纸就绘不出、看不懂,识读不了图纸,又怎能学好机械类的其它学科知识呢?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深感《机械制图》教科书调整“轴测图”这章节位置的必要性。把“轴测图”这章节调编到“组合体”之后,让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还原成一个整体,也让《机械制图》这部书的知识体系构建通畅,富有逻辑推理性,既利于我们讲授,也便于学生掌握,对于激发大家学好机械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无凝是有巨大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罗光秀.《机械制图》(机械类通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8.

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 职业教育 感想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把一个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较难的。为此,各个学校在《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普遍的做法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堂,将CAD与《机械制图》两门课程融合到一起。这些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改进很有帮助,但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过程中应注意几个结合: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教学使教师省了不少事,但这样上课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强化重点之处,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否则,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还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卜、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

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但如何安排其顺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是学《机械制图》后再学CAD,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课程割裂开来,仍然是作为两门课程来处理,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而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辅,《机械制图》为主,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才。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使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用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这样一种《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是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为一,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相结合

篇6

摘 要:对于参加单招单考的学生,机械制图在高职考试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机械制图对于这部分学生,学得好与差首当其冲影响到高职考的考试和升学。从事机械专业高职考试的指导老师就有必要去研究机械制图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本文就高职机械制图考试的有效性复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有效性 复习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专业高考中主要专业学科之一,但笔者所在的学校机械制图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当学生在高三再次接触该课程时,已经一年多没有接触该课程了,很多学生基本上又得从零开始。学生能否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围绕浙江省单招单考机械专业中机械制图考试大纲进行有效复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发现,尽管高一已经进行了1年的制图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制图水平参差不齐,与高考的要求相差甚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复习方案的实施

依据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整个高三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每个复习阶段的时间不同,但都有明确的任务。

1.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耗时最长,达到4个月之久,这么长的时间,旨在夯实学生的制图基础,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显然,在本阶段,学生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第一轮复习,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老师犹如指南针,指错了方向,学生就会事倍功半。所以笔者觉得,第一轮复习与其说是对学生的考验,倒不如说是对老师这个引路人的考验。为此,第一轮复习之前,老师先必须做三件事。

其一,研究考试大纲,在浙江省机械专业的单招单考中,机械专业总分150分,其中机械制图占60分,机械基础60分,零件测量30分。机械制图占的比重为40%。相比较其他两门记忆型的专业课,机械制图的得分率较低。通过研究考纲,教师知道哪些知识点考,哪些知识点不考,哪些知识点考得多,哪些知识点考得少,不同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达到的层次也不一样。教师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可告知学生,制图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其二,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高职考的历年真题是对考试大纲具体的诠释。哪个知识点用什么题型考,占多少分值,历年真题都是标准化旳试题,分析近3年的试题,这些问题就一目了然。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哪些知识点需要分配复习时间,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其三,学情分析,摸清学生基础。学生原有的制图水平参差不齐,制图的薄弱环节也因人而异。再加上老师不一定是从高一开始带起,所以对学生原有的掌握情况不甚了解。高三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旨在扎实知识基础,但有的老师不会按照讲授新课的方法去复习,而是走马观花地匆匆把知识点过一遍。这样既浪费时间,复习效果又不佳,学生对该重点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学习中的难点很难突破,从而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提高复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需要对学生原先的掌握情况略知一二,了解他们已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需要什么,什么学起来比较困难,从而更有效地安排复习计划,精心准备复习内容,设计学生习题复习,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另外,教师必须告知学生,机械制图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第一轮是第二轮的基础,如果第一轮复习不认真,不能掌握基础知识,第二轮、第三轮根本不明白,从而引起学生对第一轮复习的重视。

其四,精心设计学生习题。切忌盲目采用题海战术。高三复习资料比较多,教师必须正确选择学生使用的参考资料。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学完全部资料,而应结合自己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最好自己精选题目认真制卷,卷子上要同时分布基础题、拔高题和拓展延伸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基础差异进行分层次练习,以便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培优。如截交线与相贯线是每年高考必考项目,以方形与圆柱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题中由浅入深,从简单形体入手,由一个方向一个平面切割到几个平面组合、多方向切割,再过渡到组合体的切割,进行分层次练习。对相贯线的考查,主要是圆柱、球、长方体的形体相贯,由外表面相贯到内表面的相贯。老师教授学生应由单独的相贯与截交线练习,过渡到这两种情况的组合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截交线与相贯线的做法。制图的题目很多,千变万化,如果让学生盲目地做题目,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未必能达到练习的真正目的。另外,作业最好面批,既省时间,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第一轮复习最忌讳拿难题让学生练习,对于制图学习差的学生,如果这样做,就相当于把学生拒之于高职考试之外。

总而言之,第一轮复习教师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同时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认真对待复习,为第二轮复习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2.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为期2个月的时间,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首先,教师要研究历年真题。第二轮复习,教师研究真题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第一轮研究真题,旨在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便于第一轮复习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方案。而第二轮复习则完全不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自练真题,让学生把握高职考的命题脉络。对每一种题型,教师做到精讲做题方法,学生做到精练。每一道真题,教师都要要求每位学生强化练习,每题必会。笔者依据近4年的每年高职考真题的题型,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总结,精讲每一题型的做题方法,然后以专项练习的形式要求学生强化练习。下面是笔者根据历年真题总结的9个专项练习,每个专项练习耗时约1周,共需2个月完成(表)。

如果教师在上述过程中严格把关,学生基本上在第二轮复习结束之后,从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高职考的要求,对高职考的每一种题型都很熟,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方法都已经了如指掌。

3.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是第二轮复习的全面升华,是将所有的专项练习以综合考卷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第三轮复习不仅仅要求学生像第二轮一样会做题目,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做题速度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第三轮复习的实效性,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周考、月考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教师每一次都将成绩记录在册,看学生是否在进步。对于学生而言,每次考试都要总结自己的得失,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补图补线中的尺寸标注、正等轴测图的绘制、移出断面图等题目非常简单,均为送分题,如果这些题目能够达到要求,70%的分数可以得到。对学生来说,这一步非常重要,不仅仅知道这次考试失败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对下次考试是一次提醒,同时可以提醒每位学生平时复习的方向。

(2)查缺补漏,注重知识的整理。无论是练习还是考试,最后的复习其实也是在查缺补漏。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注意知识的整理每一次错的题目,不懂的知识点都放在上面,及时翻阅。

篇7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概述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当前在实际开展上具备一定优势也面临一定挑战。首先,由于职业化教育本身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于中职教育的认识逐渐科学,当前中职机械专业生源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这也使得诸如机械制图等教育教学活动在实际开展上较之以往顺利了许多。其次,在新课改不断深化这一背景下,教育教学创新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面临的实际压力也相对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机械教学本身也需要作出较大的改变。

(二)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新特点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当前也呈现出了新特点。首先,当前整个社会对于机械制图人才的实际需求发生了改变,这也就要求国内中职阶段教育需要作出一定调整与改变以适应外部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其次,新课改不断深化这一背景下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本身需要进行转变,这一转变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国内中职阶段教育教学本身所发生的变化也会体现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之上。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实际上表明了国内在人才培养上呈现出的新趋势,而这些新特点的出现与存在也要求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微课及其对于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意义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自出现以来就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凭借形式上的新颖性及效率上的优势迅速成为了教育方式创新的代表。当前,微课在初高中阶段,职业教育阶段乃至高等教育阶段都获得了广泛应用。伴随着应用范围的增加,微课教育教学中的实际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注重在各自领域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课应用以实现教育教学创新这一目标。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微课本身是一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其在应用上也需要遵循一般的原则与方法。

(二)微课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意义分析

微课这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中职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能够直接促进中职学生实际学习质量的提升。微课本身能够使得关键性知识得到集中讲解,这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比就有很大的优势且能够将教学实际效率进行极大程度提升。此外,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微课在机械制度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实际学习成绩,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上更为顺利。国家在2016年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这一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够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

三、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理论知识的微课讲解

微课可以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上进行应用。中职机械制图实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对于一般性理论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也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制图。在理论知识的微课应用上可以将单独章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微课讲解。例如,在点线面相互结合这一重点理论知识讲解上,中职机械制图教师便可以通过前期进行微课资源搜集的办法利用课堂内某一时间段进行重点知识微课讲解使得学生对于重点值得理解更为透彻,记忆更为深刻。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上的应用应当注重理论知识微课讲解这一环节的应用,理论知识本身对于机械制图能力提升就极为关键,而这一环节上微课开展效果的好坏自然十分重要。

(二)重点知识总结上的微课应用

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到重点知识总结上,学生进行机械作图实际上需要运用到众多知识,特别是在其完成相对复杂的制图任务时会对于多种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建议中职机械制图教师应当每周对于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与梳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构建出知识结构图并通过微课这一方法进行重点知识总结与讲解。中职机械制图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上存在着学习习惯较差这一具体问题,其对于重点知识难以把握且注重复习所学知识。这也要求中职机械教学教师需要在知识总结上的微课应用进行更好的设计并将复习意识传递给学生。

(三)手工作图上的微课应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提升学生手工作图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尽管当前依托电子计算机和制图软件已经越发普遍,然而掌握一定的手工作图能力依然是专业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大多数教师对于微课的应用存在着认知上的错误,微课这一创新教学方法实际上可以应用到手工作图教学之中。

四、结语

篇8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建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长期以来,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始终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影响,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方向不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并没有练就一项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为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有必要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特别是在中职教育中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出现了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的手段,但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变,这可能是各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当地经济、学生情况的不同,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更好地提高。

中职生初进校门就开始学习机械制图,从制图基础知识、相关的标准开始,到投影原理和基本体的表达与识读,再到绘制图样和识读工作图,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时期,这些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或者不够重视学习,导致在以后的知识学习上理解能力就慢了许多;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约束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学生不主动学习,只依靠在短短的课堂上学习,难以消化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同时由于制图课程本身的专业性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就相对较大。

2中等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现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对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最好办法,是加快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学改革要能跟上现代化学校发展的步伐,深化中职教学改革,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首先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必须要求改革;其次是实践应用的需求,当前继续沿用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传统的教育方法模式,许多教师仍是课堂上的统治者,学生仍在被动学习,没有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改革已经成为燃眉之急。最后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要求中职学校能培养出具有高质量、高效益、高技能的优秀人才。

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的“机械制图”教学,涉及机械制图的知识,与各种图样打交道。学生对制图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反映了学生整个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从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入手来研究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

3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的知识基础是重要的,是以后更高更快学习的基础。在中职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基础为重,设计开发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制图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基本概念必须要掌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抽象的概念加以图形和总结提炼,使其简单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加以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图形,定义的掌握,鼓励学生对空间图形多想、多思,实现看、画、想的结合,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提高。采用的方法有:语言表达,模型直观展现。语言表达讲解,在制图教学中,学生通过听老师语言的讲解和认识,对教师所表达的知识形成表象和想象的直观作用。模型直观展现,多采用挂图、幻灯片和投影等,能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的图形和轮廓。

32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要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课程要加强实践性和职业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机械制图要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统一,以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的目标进行产学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设置时,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从课程结构上设计知识点,围绕看图、画图的目标,将机械制图和CAD 融合编排,组成新的课程体系,运用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多练多学,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构思能力和绘图能力。在课程教学上,实现精讲多练,直接用计算机绘图操作,突出实践,突出专业性;另外,强化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做到“知行合一”。中职学校要统一安排学生实行实习的过程,通过模拟实训,完成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也是对实践操作的学习,为学生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和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3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本文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应用的角度,对制图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方式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机械制图 抽象思维 多媒体技术 互动

《机械制图》是机械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旧的培养方式把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放在画法几何上,通过点、线、面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定位、定量的投影作图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点、线、面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的定位、定位投影作图直观性差,难于掌握。费时多效果又不好,而且与绘图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联系不密切。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决定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1.借助立体表面点、线、面的相对位置及其投影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2.利用CAD对平面图形的拉伸、旋转等三维实体造型,以及并集、差集、交集、切割等编辑操作,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利用其他物品进行空间思维能力训练。具体做法是学生根据给出的轴测图,利用橡皮泥捏出形体;然后根据捏出的形体形状,选定一个主要观察方向(即前方),分别从前方、左方、上方观察,把观察到的结果用平面图形表达并画到图纸上,平面图形的相对位置可以随意摆放,但要标出观察方向。

4.增加构形和建模方面的训练。如要求设计一个不少于5个基本形体,且至少有一处产生相贯线的形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能力,又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手段,让学生用二维和三维两种表达方法,并利用建模技术达到建模目的,甚至做出模型。这样,该实践环节就把整个课程内容全部串联起来了。这样的实践环节也就是设计思想可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设计者在生产制造以前就已知其设计质量以便进一步改进。

二、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机械制图》课程相对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它是相对较为枯燥和困难的。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便显得极为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一点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也不例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进入,这让《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本中的抽象的部分用形象直观的课件与动画及三维模型引导学生,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引导学生抽象思维。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可以逐步达到引导与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作用是传统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它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引导与培养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教师永远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切不可本末倒置。

三、师生互动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教师虽然是教学活动中主体,但是也要学生来积极的配合与参与,只有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想达到这个互动的目的,教师必须采取一些方法。

首先,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要有启发性。教师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要将实物或模型、投影图、立体图对照着讲解,让学生慢慢的建立起空间的概念。例如,老师在讲解多面正投影图时,可以与教室的墙壁地板联系。以学生右侧墙壁为W面,以黑板面作V面,以地面作H面,然后再与三维投影体系相对应,将抽象的问题作具体化处理,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再者,教师在教学中同样要注意与学生的对话,讨论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互相启发。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机械制图》而言,其中零部件表达方法及所涉及的练习特别适用。在带领学生讨论初,要首先引导学生联想所学过的视图、剖视图、剖面图、局部放大图等制图的表达方法,再引导学生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图的表达方案,并选出代表讲述各组讨论后的表达方法,还要说明其方案的优缺点,最后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一种相对于其他方案较理想的方案。在讨论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明确性,更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最后在讨论结束时,还要做好总结。

最后,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课本中许多知识点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联系。教师一定找出其中的联系点,并帮助辅导学生找出相关章节之间的联系,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是非常有好处的。举例来说,课本中的截交线与相贯线、斜视图与局部视图、斜度和锥度、移出剖面与重合剖面、剖视图和剖面图等,都是值得比较和联系的知识点。总之课本中的有的内容联系比较密切,有的没有直接的联系,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选择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比较关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帮助学生联系记忆与理解。

参考文献:

[1]倪永胜.浅谈《机械制图》学科中的创造性教学[J]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TH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b)-0168-02

机械制图主要是一门通过图样准确表达机械的技术要求、大小、结构形状以及工作原理等的学科,其中计算机绘图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计算机图学的分支之一,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相对于手工绘图而言,这属于高质量、高效率的一种绘图手段。有效融合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想要掌握高超的计算机绘图技能,首先就必须掌握关于机械制图的知识及技能,如何有效融合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应该是当前思考的重点。

1有效融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的意义

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分先后进行的,这种独立教学手段浪费了很多课时,应用到的挂图以及模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而且手工绘图方式会拖慢教学课程的速度,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当前教学需求。在实际教学课程中,是先学习机械绘图课程,然后再学习计算机绘图课程,这样教学内容可能会重复。高职院校办学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以及识图能力,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绘制二维图形,计算机绘图可以为二维机械图样提供快捷、先进的绘制方法以及工具,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绘制二维机械图样能力、三维实体造型设计能力,而且应该使学生学会将三维实体模型转变成可以投入生产的机械图样。

2有效融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的途径

2.1建立全新的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教学体系

有机结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不仅是为了满足课堂改革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希望使计算机绘图教学任务能够朝着学生图形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把三维产品转化为图形等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等方面靠近。这样的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计算机绘图以及计算机制图教学体系的改革,整个教学体系改革及创新应该紧紧围绕构型设计展开,立足于主体角度应该严格遵循从三维到二维的这种认知规律,并且把机械CAD理论、投影理论等基本理论贯穿于其中,通过三维设计软件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充分融入三维分析理念以及三维制造理念。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有效融合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两者的话,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需要综合提高教学的个人素质、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可以熟练掌握、应用两者相结合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比如,有效融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教学之前,可以先专门邀请一些具有较高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学术水平以及教学水平的教师,尽可能提高整支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整体教学水平。其次,院校应该多举办一些科研活动以及教研活动,从两个方面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以及实践能力。

2.3编写特色教学教材

编写特色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编写教学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同时也可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和其他院校一起合作共同编写《现代工程制图基础》等教材,而且应该设计电子素材版本,有效结合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以及画法几何等,而且应该根据其规律将教学教材划分为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应用等两大部分,当然为了确保该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一定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应该以构型设计为主线,从基础的二维构型设计慢慢过渡到三维构型设计,重点突出教学教材的应用性以及实践性,而且应该尽可能选择实际应用性比较强的图片、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也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采用挂图、模型以及黑板等方式动态讲解立体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而且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进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更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才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也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多媒体技术,拿捏好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以及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比如,学习机械制图中“基本体三视图投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演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AutoCAD绘图菜单中的建模功能构建一个基本题三维实体,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而且教师应该通过视图中的三维视图功能以及视觉样式功能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三维实体的建立过程,指导学生分别立足于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方向观察,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由动态观察功能使学生学会从每一个投影方向进行观察,这样可以达到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5有效融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

融合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过程中,可以先完成机械制图教学后,再进行计算机绘图教学,利用计算机绘图知识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机械制图知识,从而双重锻炼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能力。比如,可以有机结合以下内容:(1)“机械绘图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2)“机械图样基本表示”和“计算机绘图高级绘图命令”。(3)“投影作图基础”和“计算机基本绘图以及编辑命令”。又比如,教师讲解机械制图中常用件以及标准件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讲解计算机绘图中的块以及设计中心应用的相关内容;讲解AutoCAD绘图环境的过程中,也要讲解国家对于机械制图的相关标准规定。以上这些内容都有很多重合的地方,高效整合后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也便于学生更好理解、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综上所述,计算机制图技术是当代应用型机械类技术专业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为了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绘图能力的专业人才,非常有必要融合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在机械制图的过程中渗透计算机制图技术,更好的满足现代设计要求以及实际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桂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趣味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