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消费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消费分析

篇1

关键词:亲子游;成都;消费者

一、 成都市旅游市场概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推动了旅游种类的不断丰富。其中亲子游就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亲子游以其强大的功能性在国外一经出现便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发展前景广阔。而随着成都市旅游规模的不断增大,亲子游旅游产品的引入势在必行。成都市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0.3亿元,增长1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7624元,增长12.5%。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224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6%;国内旅游收入1010.7亿元,增长30.2% 。组织出境旅游人数75.8万人次,增长35.2%;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58.2万人次,增长28.9%;旅游外汇收入6.3亿美元,增长37.6%。成都经济的稳步发展,推动成都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成都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二、 成都亲子游市场产品:

(一)旅行社亲子游产品

成都市目前的亲子游市场上的产品较为单一,成都市有少数旅行社推出了以亲子游为产品名的旅游产品,如:“越南直飞豪华亲子游5天4晚”、“歌诗达游轮亲子游”、“马尔代夫亲子游”、“马尔代夫双鱼岛亲子游”、“六天四晚毛里求斯CLUB MED亲子游”等亲子游旅游产品。但是仔细研究这些旅游产品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亲子游旅游产品,其实就是取了一个含有“亲子游”字样的名称的一种普通形式的旅游产品,除了面向的顾客是父母和孩子之外,其旅游线路与活动并没有没有太多突出亲子游的特点,与其他非亲子游的旅游产品差别不大。同时这类旅游产品多数为出境游,所需费用比较高,所以面对的顾客群相对较窄,成团次数少,产品热度不高。

(二)自发的类亲子游产品

因为孩子假期与父母假期的不一致,还有部分家长选择就近的景点,陪孩子游玩,形成了自发的亲子游行为。如每到周末或者小长假,成都市内以及周边的游乐园,主题公园如:成都欢乐谷、海昌极地公园、南湖梦幻岛等都成为了他们选择的目的地。这类亲子游产品属于父母自发行为,不经过旅行社这一环节,缺少统一且专业的流程安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联络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发挥了亲子游的部分作用。但仍然存在亲子游特征不明显,旅游产品特征不强等问题。

(三)亲子活动

还有部分学校与企业举办的亲子互动活动如:九龙仓成都亲子互动暨大巴山儿童图书募捐公益活动、成都美年广场携手哈佛之星美式幼稚园亲子互动欢乐共享社区文化活动、保利花园体验浓情亲子互动、成都茶店子小学户外亲子互动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为公益活动或者企业为产品推广位而做得营销活动,目的性较强,亲子的自主选择性弱,没有针对性。虽然发挥了亲子游的某些作用,但由于没有旅游效益,因而也不能够称为旅游产品。

三、 亲子游产品的购买动机

作为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和自己的孩子保持良好融洽的关系,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些正是我们亲子游旅游产品所能够带给各位家长和孩子的,这些成为了亲子游产品的购买动机。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有42%的受访者把希望孩子能够顺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顺利的成才。孩子也同时希望自己的童年能过的精彩以及快乐。而这成才作为他们选择亲子游产品的第一动机,而26%的受访者则把希望带给孩子更多快乐作为他们购买亲子游产品的第一动机,有22%的受访者则希望通过亲子游这种方式能够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有10%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动机。通过进一步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选择和孩子之间增进感情的作为第一动机的受访者多为中年人,一般有13、14岁年龄大的孩子,这一孩子正处在叛逆期,与父母关系较为紧张。所以他们这方面需求较为强烈。因此做好各种针对不同需求的顾客的不同类型亲子游旅游产品,对于产品推广,市场营销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四、亲子旅游产品购买影响因素

(一)对亲子游的认知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欲望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是旅游产品类型的日益多样化,其中亲子游这一旅游类型悄然诞生,它以其独特的目标市场,强大的功能性,一经出现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外亲子游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而反观我们的成都市场亲子游这一旅游产品却显得有些方兴未艾。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成都地区的大众普遍对亲子游的认知度不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对于成都市亲子游市场影响巨大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成都市有45%的人对亲子游还完全不了解,跟家庭游和儿童游比起来,也只有10%的愿意选择亲子游。

由此可见,由于缺少必要的宣传与推广,旅行社亲子游产品的稀缺,很多人不了解亲子游,以至很多人把亲子游的概念与家庭游的概念混淆。单纯的认为家庭游即是亲子游,很少有人单独的去参加亲子游旅游线路。对亲子游的功能缺乏认识,即使有参加以亲子游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也缺乏目的性。同时目前家长的对孩子的注意力除了基本需求之外,几乎全部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之上,使得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即使假期也被各种的补课补习占据。使得很多家长很少注意亲子游对于孩子的好处,也没有时间陪孩子参加亲子游项目。所以目前成都市大众对亲子游的认知度上很大程度上属于空白,应该多加强亲子游概念的宣传与推广。

(二)孩子年龄

亲子游顾名思义,是父母与孩子参加的旅游项目。这其中产品内容主要的针对对象是我们的孩子,孩子是影响亲子游产品购买的主要因素。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0-14岁人口为1536850人,占总人口的10.94%,每个孩子在辐射两个父母,那么亲子游的主要目标市场将占到成都市总人口的30%以上。而孩子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各个不同时期的孩子的需求也不同,这就形成了对我们亲子游旅游产品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通过年龄变量把目标群体分成五个阶段来对他们进行分析研究。

1、怀胎10月(胎儿期)

孕育期孩子还在母亲体内,这一时期的胎儿已经成为了家庭中的一员,甚至成为了整个家庭的焦点,只不过具体是通过母亲的意识和行为来表现。因此,这个时期孕妇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胎儿的反应,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和讲究,从怀胎到婴儿出生都是一个非常谨慎小心的过程。这个特殊时期,孕妇需要合理、规律的生活方式、营养健康的饮食、轻松愉快的心情、适用的孕妇保健常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0—3岁(幼儿期)

幼儿期的儿童身心发育较快,特别是智力发展迅速,他们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情感、个性、品质开始形成。这个时期的儿童逐步学会说话、走路,对声音敏感,好动;模仿能力较强,好奇心大,学习东西的欲望较强,有较好的节奏感,并能用准确的身躯动作表现出来,语言能力逐渐增强。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不强,但好奇心强需要被科学引导,需要被悉心呵护,需要父母拥有丰富育儿知识。

3、3—6岁(龄前期)

这个时期的儿童感知能力发展较快,善于观察事物,模仿能力强;开始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跑、跳、攀登,有一定的平衡协调能力,手的动作也更加灵活;词汇更加丰富,可以与成人自由进行言语交流,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社会情感开始产生和发展,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但自我行为易受外界事物或情绪的影响而发生转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自我表现欲望较强,协作精神初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具有运动能力,需要与之适应的各种有趣的运动游戏,同时因为社会情感开始发展,所以一个小社会的体验是必不可少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欲增强,各种竞技游戏最适合这一时期的儿童。

4、 6—12岁(龄初期)

即小学阶段,又称童年期。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迅速发展,他们的手指功能发达,各个器官的协调性逐渐提高,这些身心发展特点表明,这一时期正好是进一步发展儿童各种能力的大好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好时期。可是,这个时期的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仍较短,自觉性不强,学习也是跟着兴趣走。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其特点,渴望探求更远更未知的东西,对于文化,历史,美景有了自己的理解。可以为他们提供这些机会让他们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周围的有内涵的景点,或者一些具有科学普作用的景点线路。

5、12—18岁(学龄中期)

即青年初期,这个阶段的儿童身心日渐成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初步形成。他们认知逐渐趋向成熟,随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他们接触世界更多,内容更广,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对各种事物的反应由主观感受体验向客观分析发展,能综合地理解感受世界。同时青春期的原因心理与生理有了更大的改变,多有叛逆行为,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其特点,渴望探求更远更未知的东西,对于文化,历史,美景有了自己的理解。可以为他们提供这些机会让他们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周围的有内涵的景点,或者一些具有科学普作用的景点线路。

(三)安全因素

“亲子游”对安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旅游途中是否安全,是每个家庭出游前十分关注的问题。旅游涉及的面较广,就存在着安全隐患,“亲子游”中有了孩子的加入,家长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忧就会显得较为突出。尤其现在“三口之家”较多,家长对于出行的安全考虑就更加不足为奇。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父母来说,安全的需要也是有所不同的,如0—3岁的孩子父母,倾向于离住所较近的地方,避免出现意外的可能。而由于儿童的多动的特点,整个旅游过程中孩子的安全问题是他们最看重的,亲子游过程中,主办方对于孩子的看管以及照顾是否到位显得非常重要。

(四)亲子游产品形式和内容

理解了亲子游概念以及愿意参加亲子游的父母对于亲子游是有非常大的期望的,他们希望能通过亲子游让子女能从中受益,“亲子游”旅游产品的亮点就在于它所能达到的效果及意义。所以亲子游的内容与形式在父母们选择亲子游产品时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拥有年龄较小的孩子的父母来说,有更多互动活动的以及能够学习科普知识的旅游线路是他们所钟意的,此类亲子游产品多为夏令营或者线路中穿插有博物馆科技馆等,希望旅行社在旅游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而拥有年龄较大的父母,则更希望和孩子一起享受旅游的快乐,同时也希望开拓孩子的眼界,对孩子的思想有更多积极影响。此类父母倾向于选择较远的拥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自然景点的线路,思想更倾向于自主性更强的旅游方式。

(五)亲子游的市场价格

就每一个产品而言,价格必定是购买者所考虑是否购买的因素之一,亲子游旅游产品也不例外。目前成都市的居民收入情况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2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95元,增长20.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45亿元,增长17.4%。持续不断的高速增长的居民收入,让成都人民在选择旅游产品上,有了更多的底气。但是价格毫无疑问仍然是现在成都市场上影响顾客选择亲子游产品重要因素。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父母对于在对孩子的旅游支出上的预算大多在1000到5000元之间。在接受调查的人员当中,3001-5000元这一阶段支出的人数概率有43%是最多,1001-3000元和5000元以上的概率也相对较多。而就目前成都市所现有的亲子游产品中,其价格普遍大于我们所调查的父母在对孩子旅游项目上的支出,所以目前成都市场上的亲子游顾客群仍属小众。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父母就是想去购买亲子游产品,却也因为价格太高而望而却步,造成亲子游就是高消费的误区。所以目前开发就近的性价比高的亲子游产品,降低亲子游产品市场价格,是开拓成都亲子游市场的重要手段。

五、结语:

成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在成都亲子游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成都亲子游市场还不完善,现有的产品针对性弱,市场认知度不高等不利因素。同时也有同类竞争企业少,目标市场巨大的优势。只要做好宣传把亲子游的概念推而广之,同时开发针对性强有竞争力的亲子游旅游产品,在辅以良好的营销策略。亲子游必将成为成都旅游市场上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Z(#李菊霞,林翔. 亲子游市场若干问题探讨 []. 企业活力,2008(12):32-33.

[2]陆恒芹,苏勤,姚治国. 国外有关旅游者家庭旅游决策问题的研究 []. 旅游科学,2006, (6):15-20.

[3]苏国良,吴必虎,党宁. 中小城市家庭规模与游憩行为的关系研究[]. 旅游学刊,2007,22(6):53-58.

[4]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1.

[5]田东娜.浅议旅游教育功能的发挥[].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

[6]乐善耀. 实现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上海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投资现状调查[]. 教育发展研究,2000,(8): 85-88.

篇2

旅游,作为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其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行为方式、消费习惯等各个涉及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成败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关于旅游消费群体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女性消费者在大多数消费活动中都饰演着重要购买决策者、使用者的角色,以女性消费者作为目标顾客群或营销对象已成为商家的共识,甚至有人已将21世纪称为"她世纪"。而在旅游消费中也不例外,女性消费群体越来越多的在旅游消费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研究女性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对于有效地引导旅游需求,开拓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中青年女性旅游者(19岁~29岁)的队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她们与少女相比多了经济保障,与中老年女性相比心理活动更活跃,体力较好,适合频繁外出旅游,据本次网络调差所获数据显示,青年女性旅游者外出旅游次数(1.51次/月)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选择这一群体进行研究,为旅游市场高度细分化可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对女性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针对我国青年女性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和现状,进行问卷设计、执行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得出当前青年女性旅游消费者的主要行为特点以及其消费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希望从特定的角度对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有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认识,从而为旅游企(事)业单位更好的制定旅游营销和发展策略提供实证数据支持和参考。

二、青年女性旅游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发放采用多地点、同时间进行的方式,在5天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调查工作。最终,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31份,剔除涉及漏填多项或不符合年龄段要求的问卷20份,整理出有效问卷111份。在调查成果基础上对11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受访问的女性游客背景概述

此次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访问的青年女性,在直辖市居住的占12%,在省会城市居住的占10.67%,在地级市居住的占28%,在县级市居住的占29.33%,在农村居住的占20%,因地区分布较广泛,数据比较具有代表性。1.文化程度方面,大专以上学历占96.4%,这符合教育普及的现实情况;2.职业构成方面,以学生、公司职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为主;3.在婚姻状况方面,85.33%未婚;4.月收入方面,1500元以下的占41.33%,1500-3000元之间的占44%,此年龄段的女性,多数无家庭顾虑,没有小孩,在经济上比较宽裕,精力充沛,在旅游市场上非常活跃。接受访问的青年女性中,52.25%的青年女性都非常喜欢旅游这项活动,对旅游态度一般的仅占11.71%。

(二)受访问的女性游客的行为特征分析

1、出游动机分析

如图1所示,出游动机方面,被访问者在可选择一至三项的情况下,答案呈现趋同,居于前三位的旅游动机分别是"放松减压"、"增长见识"、"享受时尚"。可见,在目前的旅游市场中,青年女性还是把旅游的目的定位于休闲娱乐,摆脱日常繁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在旅游中寻求身心的放松并调节自己更好地享受生活。她们多喜欢选择一些轻松的旅游产品,大多对惊险刺激而且耗费体力的产品没有兴趣。充实自我的旅游动机使得她们希望能够参与一些活动,亲身体验旅游的乐趣,学习一些独特的东西。而对于旅游相关的健体美容、商务访问、购物则选择的相对较少,同时,在被调查者中,只有一例将出游目的选择为宗教崇拜活动。

2、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分析

旅游者到一个地方去旅游,是因该旅游目的地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可分为诸多方面,旅游者对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视程度和倾向性可能直接决定着其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由图2可见,在可选一至三项的情况下,国内青年女性对于旅游目的地类型的重视和倾向出现总体趋同,个别几个类型差异较小的现象。从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人都把"自然风景区"作为自己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可见自然风景因素对旅游者选择的影响变的越来越重要。而同时,作为旅游目的地人文风景独特的历史古迹、地方文化和民俗,对青年女性游客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视,这跟此年龄段女性的知识阅历和好奇心有关。我们在图2中可见,对于"现代都市风情"和"农村田园风光"这两种类型目的地的选择,基本持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年龄段女性游客口味的差异性。

3、影响出游的因素分析

为什么人们有想去而又去不了的旅游目的地?了解这些抑制潜在消费者成功出游的因素,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弄清楚这些,可以通过旅游营销以及产品组合等方式,更好的使得潜在消费群体最大限度的成为现实消费者。

对于出游的影响因素,在多选的情况下,有80人选择了"费用"。此年龄段的女性,虽然经济负担较小,但不容忽视的是其经济创造能力也相对较弱。例如调查中得出,60.33%的青年女性游客选择国内其他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选择国外的仅占4.96%,这与此年龄段的女性经济收入有限有极大关系。从而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她们对"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要求会相对不高。所以旅游企业在针对青年女性做营销策略时,应注意考虑此方面,要主动迎合她们的口味及承受能力。

其次,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时间"、"路程距离"这两个因素,其一方面跟假期较短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如何安排旅游线路的行程和时间,让特定的旅游消费者能够从时间方面做到放心,已经成为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并且女性害怕旅途中发生意外情况,独自一人无法解决,因此对"安全"也非常重视。同时,"景点知名度及吸引力"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旅游企业要努力提高旅游景点知名度,完善旅游景点的布局设计,增加其内涵,使旅游者能够真正感到不虚此行,增加其口碑!另外,因为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这一因素一般不作为青年女性考虑的主要原因。

4、信息获取渠道分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青年女性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来源很多,包括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如书刊杂志、广播、电视,也包括现代信息传播渠道--互联网。基于上述认识,本次问卷中设定了对游客了解旅游相关信息方式的调查。在可选择一至三项的情况下,经调查发现,占较重要位置的信息传播渠道是"亲戚朋友介绍"。青年女性们"往往认为第一手的经验更为可靠和重要,她们的主观看法是,朋友和熟人提供的经验没有偏见,更为可信"[2]。可见,基于中国社会特点和人们对关系文化的认同,以及信任度方面的原因,口口相传这个最为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在现代社会仍有着较大的空间和较重要的地位。另外,"网络"、"电视"和"旅行社咨询"分别由于其方便性和专业性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而相对较传统的报纸、广播等传播渠道则较容易被忽视。

5、出游方式选择分析

(1)出游时间的选择

从外出旅游的时间选择来看,在可选择一至三项的情况下,有61人选择寒暑假或年休假外出。主要在于此年龄段的女性,多为学生或上班族等假期较为固定的人,其希望在节假日的时候出外旅游,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缓解来自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有45人选择了法定节假日,主要是随着国家实行新假日制度,原本集中的假期分散开来,使青年女性可根据季节时间不同,对短途旅游休假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从调查中也得知,有32人会选择周末外出,并有31人选择了随时外出旅行,从中不仅可见青年女性游客对旅游的喜爱程度,也可得知青年女性旅游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2)结伴对象的选择

从外出结伴同行的旅伴来看:在可选择一至两项的情况下,答案十分趋同,有81人选择与同学或朋友一起,72人选择与家人一起,仅有24人选择独自旅行。因为女性天生是群体生物,而青年女性的依赖性相对其他年龄段更强,在旅游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结伴同游的方式。她们在准备外出旅游时,通常会邀请朋友、同事或者亲人等共同出游。这是群体心理的原因,也是规避旅游决策风险的需要。她们认为和熟悉的人共同做出的决策更具理性,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更倾向于结伴而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喜欢参加旅行社团体旅游,并且她们不太喜欢冒险,安全意识比较强,对于选择陌生人结伴而行,比如驴友,都不太接受。

6、旅游消费水平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得知,受访问的青年女性平均每年出游1~2次的占72.97%,出游3~5次的占9.01%,出游5次以上的仅为2.7%,其余的15.32%为基本没有出游。同时调查显示,青年女性旅游者,每次平均出游支出在1500元以下的比例为72.98%,所以即使她们外出旅游比例比较高,但其性质上多属于经济型旅游消费者。

关于国内青年女性的旅游消费支出构成,调查显示,其支出主要用于交通费、参观游玩费、住宿费、餐饮费这四项基础的必备费用上。接下来最多的就是用在购物方面,并且根据访问知道,青年女性游客较倾向于旅游当地的土特产、服装、首饰等支出份额并不大且有特色的物品,而她们对于休闲娱乐等其他旅游项目的花费则相对较少。

三、结束语

女性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普及化,女性旅游者需求的层次性、差异性以及女性旅游产品的单调性、雷同性等特点,使得女性旅游市场的细分成为必要,其中青年女性旅游消费群体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而只有深入研究青年女性旅游消费群体的特征,才能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范向丽.女性旅游市场细分及其特征分析.经济论坛,2009,9(17):80-84

篇3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消费模式;大数据

“智慧旅游”成为了旅游业和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交集点和发展典范。智慧旅游产品是智慧旅游实施的物质载体之一。结合旅游者新时代的全新消费模式来指挥旅游产品设计是必要的。智慧旅游消费模式的环环相扣显现出了行为的连贯性,注重环节之间的连接,提升服务品质,可以加强旅游产品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是近几年才被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旅游模式,许多学者对它的内涵做出了介绍。姚国章提出的概念相对影响力较大,他指出智慧旅游是运用物联网、RS等技术,全面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一种全新的旅游运行新模式[1]。智慧旅游的出现是经过了旅游信息化、旅游数字化等多阶段的发展得到的最终成果[2]。智慧旅游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强调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智慧旅游不仅在科学技术上更加运用自如,而且在信息量的获取加工上也做出了变革。

二、智慧旅游消费模式背景下的旅游产品开发核心要素

智慧旅游产品的开发并不是闭门造车式的研究,一个优秀的产品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需要和市场相结合,需要和当代新兴旅游模式相适应。

(一)一个时代

大数据时代正迅速发展,庞大的数据流与高能数据库让数据的覆盖越来越全面。通过数据研究分析就可以得出大数量的目标信息,甚至是为每一个旅游者创建属于自己的信息档案,能够设计出针对不同个体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方案,智慧旅游产品的针对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两项分析

两项分析指游客分析和目的地资源分析。游客分析是为了掌握旅游者的社会人口学等特征。智慧旅游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了解游客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同理心,达到共情。目的地资源分析是为了了解旅游目的地资源组合结构等信息。进行此分析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为旅游者找到适合的游览项目和游览资源;另一方面也为智慧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基。

(三)三类数字

“三类数字”是指数字旅行社、数字酒店、数字交通。这三者为智慧旅游的建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平台。数字旅行社能为旅游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掌握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做到主动推荐服务。数字酒店依靠一系列智能体系,为顾客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数字交通不仅让行程更安全,而且也解决了交通拥堵等传统交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能增加旅游者出行量,提升旅游感受。

(四)四种结合

第一种结合是智慧分析与个性游览的结合。这两者的结合可使旅游产品更加突出旅游者的需求。第二种结合是分享信息与奖励制度相结合。旅途中的沟通交流可以增进旅游者之间的感情,也便于导游和旅行社进行引导和管理。而运用奖励制度促进交流可以增加游客的积极性,也利于提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忠诚度。第三种结合是公共设备与个人终端的结合。旅游者与交通、酒店、景区公共智能设备的连接,能够更全面的享受到各种智能化服务。第四种结合是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的结合。这两者的结合促进旅游在线商业模式的发展。既提升了旅游活动的便捷性,也促进了城市的良性运营。

三、智慧旅游消费模式下的智慧旅游产品设计流程与方法

智慧旅游消费模式是由李振坤,谢风媛等提出的[3]。智慧旅游消费模式下开发的智慧旅游产品具有精确性和强针对性。智慧旅游消费模式是一系列连贯的步骤和行为,因此智慧旅游产品也要与其相对应。各环节用软件进行连接协调,硬件则作为支撑载体承载旅游者的需求与旅游活动。

(一)认识旅游需求

通过线上智慧营销来激发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比较主要的方法。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让潜在旅游者从单一的被动式认识旅游需求转换为主动的发掘自身旅游需求。当下激发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因子开始逐渐增多,促进认识旅游需求的主动性变得可行。现代人心理压力较大,寻求放松的欲望强烈,通过心理测压等方式让潜在旅游者了解自己的旅游需求,利用全面的数据信息为每一位潜在旅游者做信息推荐。这一步骤可利用客户端软件来实现消息推送。

(二)搜集旅游信息

现在比较普及方法是利用铺天盖地的游记和目的地攻略来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这种信息轰炸式的旅游信息推荐所带给旅游者的信息量是庞大而冗杂的。科学的搜集方法应以量化的信息为基石,在庞大的总体数据中整理优化出高质的旅游信息为旅游者提供参考。还可以利用服务终端为旅游者设置兴趣导航,通过大数据来搜索信息数据,帮助有旅游意向却没有具体目标的旅游者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解决了以前因旅游资源数据的繁多和杂乱旅游者难以做出旅游决策的问题,加快了旅游者搜集旅游资源信息的速度,推进旅游活动的进程。

(三)设计旅游产品

兴趣与个人爱好是设计个性智慧旅游产品的主导,独特的旅游精品线路是现代旅游者的追求。可以通过搜集信息时向数据库输入的个性信息为根据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点,绘制兴趣关联图,然后通过分析法确定需求优先级别并进行需求排序,最后建立旅游模型,为旅游者设计出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同时注重使用功能调配。这里采用“面对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适应旅游者的需求,针对旅游者的兴趣对旅游线路进行设计。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产生了无数的数据暗泉[4],一旦把这些数据汇集起来,利用优秀的手段进行分析,放到旅游推荐系统上,那么这些数据的再利用就变得有价值。这大大提升了旅游推荐系统运作的准确度和相关度。

(四)模拟旅游体验

虚拟旅游是智慧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的一大部分,也是对之前设计的个性旅游产品的检测和体验。当下采用的一般是2D、3D虚拟旅游。在今后的智慧旅游建设中,应建造专业的公共虚拟旅游设施,并逐渐推广7D的虚拟旅游,7D可以做到让旅游者在虚拟旅游中参与游览项目。由此全面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最大程度的感受到旅游目的地带来的愉悦。虚拟旅游能够提高之前设计的旅游方案的满意度,通过模拟体验来降低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五)购买旅游产品

购买旅游产品这一环节中关键的在于付费环节。大数据时代下的O2O模式推广使旅游更加便捷。旅游者可以享受到更为优惠的价格,服务供应商也能够更加便捷的实现管理。旅游者出行前可在网上快捷购买车票机票,到达酒店直接扫码入住,酒店的灯光强弱、洗澡水温的控制、室温的高低全部可以使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到达景区扫描游客移动终端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旅游产品的支付方式更加便利,扫扫付、磁条付成为了高效率消费模式的基石。

(六)调整旅游计划

及时调整旅游计划的关键点在于旅游信息的收集和应变调整,计划变更的原因是多样的。以行进路线为例,“最近路线”乏味且单一,智慧旅游可改善传统的电子地图的单一性和对道路交通状况信息掌握的贫乏性,通过热力地图计算出各地区和道路的人口密度与车辆密度,在快捷、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为旅游者制定出一条最适合的前往路线。对于老年人或者体弱者来说,健康数据的统计与健康游程计划的设定显得尤为重要,智能健身计划程序利用智能承载设备将旅游者体力消耗状况、心跳频率、血压等个人身体信息与旅游行程相结合,及时调整行程安排以利于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七)分享旅游收获

旅游者的评价和分享收获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会成为下一批旅游者的重要参考项目,引导其进行消费决策;也是个人信息库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与分享收获需要与奖励制度相结合。这一板块的智慧旅游产品设计应与整个智慧旅游消费模式融合。智慧旅游产品的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把旅游者的体验和需求放在首位来考虑。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注重与数字服务产业的结合,融和智慧旅游消费模式,打造人性化的智慧旅游产品。优秀的智慧旅游产品对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旅游市场的完善,优化旅游者感受都发挥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3.

[2]王辉.智慧旅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振坤、谢风媛等.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消费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4(6):88-89.

篇4

[摘 要]本文采用1996-2005年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数据,对我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入境旅游总体消费水平有显著增加,但仍属于滞后性消费。因此,塑造和完善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营造宽松的旅游消费环境,通过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来促进旅游消费质量的提档升级,将是实现入境旅游消费水平与入境旅游同步发展,入境旅游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入境游客;消费变动;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5-0018-05

入境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入境外国游客人数和外汇收入是衡量该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鉴于入境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入境旅游研究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从国内研究进展看,主要以历年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地理学视角,对入境旅游特征规律进行探讨。如外汇收入流动特征及其区域分配,入境游客的空间流动特征及其表征模型建构,旅游流的空间演变和系统调控等方面(刘春济,2007;张艳,2007;郭为,2007;李天元,2007;陈秀琼,2006;马晓龙,2006;孙玉环,2006;马耀峰,2001);但从经济学视角,对旅游消费分析研究,往往因数据限制,更多局限于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相关实证研究仅有较为零星分散报道(席建超,2003;张凌云,1999)。因此,对中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将有利于深化相关问题的认识,并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更加可行的理论支持。本文首先说明了研究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问题的意义,然后从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方面,对旅游消费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的意义

(一)可以获取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层次和今后演变趋势重要信息

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达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中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料(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服务)的比例关系。按旅游消费的不同用途,旅游消费结构可分为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饮食支出、住宿支出、交通支出、游览支出等。非基本旅游消费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并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支出、娱乐休闲支出、邮电通讯消费等。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游客消费水平也就越低,基本性需求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游客消费水平也就越高,非基本性需求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就越高。因此,分析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水平及其消费结构,不仅可以反映我国入境旅游消费水平所处的阶段,而且可以反映当前消费结构的内部差异,预测我国入境游客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

(二)可以促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从而使旅游经济结构合理化

旅游产品的结构和质量是直接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关键因素。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供给短缺情况已基本得以缓解。旅游产品作为综合性的产品,在结构上包括住宿、饮食、交通、游览、娱乐和购物等内容。各类产品的生产比例是否合理,各种产品的内部结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旅游消费数量和消费结构。在国民经济中向旅游业提供服务的各有关部门的组织结构如果不合理,不能形成相互协调、平衡发展的产业网,就会导致比例失调,各构成要素发展不平衡,造成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只能是根据入境游客最终需求和需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供需结构合理化。因此,应依据合理旅游消费结构的主要指标,正确分析当前旅游消费结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有步骤地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

(三)可以为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提供有益的思路

游客消费行为以及引起的游客人均花费的地区差异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理论问题,由于受统计资料的局限,现有的旅游经济学研究对此类问题较少关注(张凌云,1999)。近年来随着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和新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对入境旅游消费市场的研究便显得格外重要。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应该重视对入境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这将成为未来入境旅游业发展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但是,要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提高入境游客的消费水平,搞清游客消费需求是基本前提。生产和销售入境游客所需要的旅游产品,刺激和鼓励游客购买其需要的旅游产品,游客才有可能产生购买行为。

二、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变动的分析

(一)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支出水平

旅游消费与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有着紧密联系。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是社会普遍的消费行为,是生活已达富裕程度的人们追求享受和发展的消费行为,是国民素质较高、法律健全条件下的消费行为,是完全市场化的消费行为,而且这种消费行为越来越国际化、现代化和全球化。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是按照入境游客平均每人天计算的旅游消费总额。入境游客消费水平表明了旅游业发展对游客旅游需要的满足程度,它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游客质量的综合性指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入境旅游人均每天消费水平看,旅游消费从“九五”期间的平均134.39美元每天增加到和“十五”期间的166.08美元每天,增幅约为23.57%(表1)。但是从两个5年周期看,总体水平增长较为缓慢,年均递增在2.4%;从两个时段的平均增长看,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都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

(二)入境游客旅游消费质量

旅游消费质量是指人们在旅游消费过程中的舒适和便利程度以及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的享受和乐趣,它可以从质的方面反映消费活动的可持续性。可以结合在满足基本旅游消费后,入境游客购物和娱乐等支出消费多少加以衡量。从入境游客的购物 消费支出结构看(表2和表4),过去10年,游客人均旅游购物消费所占比例呈缓慢增长态势,旅游购物消费支出比例增长7个百分点;入境游客娱乐消费支出则更高,所占比例大约增加了3倍;而用于其他服务的消费比例也呈稳步上升的势头,总比例增加5个百分点。因此,可认为,入境旅游消费质量明显改善,入境游客旅游的舒适、便利程度大大提高。

(三)对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评价

根据居民消费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关系,有学者为了探讨居民消费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适应程度,并根据居民消费支出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的比例关系,将居民消费分为三种类型:同步型消费、滞后型消费、早熟型消费(厉以宁,1992;臧旭恒等,2001)。

在入境旅游消费中,入境游客消费水平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同样也存在相类似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中也尝试借用采取此划分方法来衡量入境旅游消费水平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之间的适应度关系,并构建入境旅游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数,来综合评价入境旅游消费水平。入境旅游消费的三种模式:同步型消费,即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支出与旅游外汇总收入同步增长,协调变化;滞后型消费,即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支出落后于旅游外汇增长速度,旅游发展表现为游客数量膨胀和增长;早熟型消费,即入境游客消费支出的增长持续高出旅游外汇总收入的增长,超常规消费。

在此,衡量入境游客消费水平与旅游业发展适应程度的具体指标定义为Q值,Q值的计算公式为:

Q=CI/FI

其中Q为人境游客消费水平与入境旅游发展适应度指数;CI为人境游客消费水平指数;FI为旅游外汇总收入水平指数。其中,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指数和旅游外汇总收入指数均以上年为100;当Q=1,表明入境游客消费为同步型消费;当Q1,表明入境游客消费为早熟型消费。

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值的计算结果见表3。表3的数据表明,1995-2005年,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Q值均小于1,存在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增长速度低于旅游外汇收入增长速度的倾向。因此,“九五”和“十五”期间入境游客消费属滞后型消费。实际也表明,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2029.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2%,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29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2%,但排名仅居世界第七位。也就是说,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游客人次规模是不对称的,人均消费水平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参考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基本维持不变的事实,“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主要是通过量的扩张来完成。

三、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变动的分析

(一)入境游客各项旅游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入境游客消费中多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用各项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来表示,是反映入境游客生活消费质量变化状况和内在构成合理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各项旅游需求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从旅游消费结构总体看,“九五”期间,非基本消费占总消费比例为36.2%,而基本消费比例占63.78%;“十五”期间,旅游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非基本消费占总消费比例达到41.4%,增加超过5个百分点,旅游基本消费比例相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入境游客在满足旅游基本性需求后,花费在购物、娱乐等非基本性旅游消费领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表4)。

在基本旅游消费支出中,旅游交通消费(包括长途交通和市内交通)支出列第一位,10年来基本维持在30%水平左右,变动幅度较小。旅游住宿消费支出居次,但在总体消费水平支出中,也是降幅最大支出类型,“九五”期间,约占总量的15%左右,“十五”期间约占11%左右,而从1995年至2005年的11年间,在入境旅游消费支出中的比例锐减4个百分点。餐饮居第三位,基本也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而用于游览观光的支出也没有明显的改善,在4%的水平范围内。从这三类基本性需求消费变动趋势看,旅游长途交通消费比“九五”末期有较为显著增加,这显然与近年来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刺激内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交通运工具的改进密不可分。同时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众多的文物古迹、名胜景点分布于广阔的地域,连绵不断。入境旅游者希望在有限的时间游览多个景点,势必以长途交通工具代步,从而形成“行”的高消费比例现象。而旅游住宿消费和餐饮消费则恰好相反,有降低趋势。这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住宿接待能力急剧膨胀,市场供大于求,整个行业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的客观现实。

在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中,购物旅游消费支出居首位,维持匀速增长态势,在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约在20%左右;其次是其他服务支出,消费比例逐年增大,“十五”期间相比“九五”期间所占比例大约增加了3个百分点;第三是娱乐消费支出水平不断的提高,虽然总量仍然较小,但增长率却达到近3个百分点。显然这与近10年,旅游整体消费环境的改善和旅游景区景点以及相关休闲娱乐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密切关系。

(二)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变动度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度用来考察平均每年消费结构的变动程度表征变量。通常用期末各类消费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减去期初同类消费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将相减的差的绝对值相加即获得一定时期的结构变动值,用变动值除以考察年数,得到年平均结构变动度,其公式为:

Ci=2|xil-xiO|/y

Ci为年均结构变动度;xil为期末第i类消费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xiO为期初第i类消费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y为考察年数。

本文比较了1996-2000年和2001-2005年两个时段的入境游客消费平均结构变动度,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中的数值表明,1996-2000年间,入境游客消费年均结构变动度分别是0.0492;2001-2005年,入境游客消费年均结构变动度分别下降至0.0110。这意味着,在“九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发展处于“井喷式”快速发展阶段,游客消费结构变动较大,“十五”期间变动幅度又趋于稳定。

从各项消费支出对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变动值的贡献率看,1996-2000年,入境游客娱乐、住宿和其他服务消费比重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而在2001-2005年,入境游客的旅游交通仍是贡献最大的消费项目,而其他服务、娱乐消费比重贡献率次之。这表明,近年来,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入境游客消费结构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在满足基本旅游消费的基础上,非基本型旅游消费服务设施有了更大的发 展,入境游客有了更多消费选择,用于此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三)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变化的评价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1)入境游客旅游消费结构变化趋向合理。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高低是反映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显性指标,国际上规定其最低警戒线为30%,旅游发达国家已高达60%以上(李一玮,2004)。从入境旅游消费变动趋势看,基本性需求消费在游客旅游消费结构所占比重逐步降低。“九五”期间,非基本消费占总消费比例为36,2%,而基本消费比例占63.78%;“十五”期间,旅游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非基本消费占总消费比例达到41.4%。由此可见,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在经历了稳定调整的发展过程,“吃、住、行、游”等基本旅游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而“购、娱”等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呈稳步上升趋势,并有望持续发展,逐步向合理状态的标准逼近,其发展潜力也非常大。(2)在旅游总消费中,物质资料消费多,精神资料消费少。2005年,入境旅游者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重为16.8%,说明我国在旅游设施的建设上还没有充分重视旅游景点和其他配套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旅游活动中娱乐活动项目组织太少。

篇5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旅游市场;购买行为

旅游消费者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购买行为是旅游行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它决定着旅游市场的竞争胜负。所以,对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旅游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1 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到旅游者个人,旅游产品及旅游企业等诸多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1 旅游消费者个人的影响因素

1.1.1 旅游消费者个人收入水平。购买力是旅游购物需求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物过程的购买决策。旅游消费者经济基础越高,产生购买行为频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1.1.2 旅游消费者性别差异因素。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等因素不同,表现出价值观和购买偏好不同,所以,性别差异也影响着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1.1.3 旅游消费者的年龄差异。年龄是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精力旺盛,性格也比较活泼,对于一些现代、高科技、有刺激性的旅游产品兴趣浓厚。中老年人则对产品档次、质量、舒适及实用程度要求较高,消费频率和概率相对较低。

1.1.4 旅游消费者文化教育程度。旅游消费者文化程度及教育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同文化教育层次,在产生购买行为时的需求表现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在于旅游消费者文化教育水平越高,选择旅游产品时所体现的欣赏品味也越高。

1.2 旅游产品的影响因素

旅游产品是一次完整旅游行为的核心,因此,旅游产品本身因素会对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主要包括:

1.2.1 旅游产品纪念价值。旅游产品纪念价值是提高旅游产品销售量的重要因素,旅游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无非只有两点,一是自己珍藏,二是馈赠好友,无论从哪个点出发,旅游者都希望能买到代表所游地区的特色产品。所以,打造旅游产品纪念价值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

1.2.2 旅游商品品牌宣传。一种产品即使再好,不进行营销,它的销售情况也不会太理想。“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竞争激烈的时代,除了过硬的产品质量与价值外,想要吸引旅游者购买产品就必须预先做好营销工作、树立产品形象、加大宣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促使购买行为的产生。

1.2.3 旅游产品本身质量。旅游购买行为有它的特殊属性,它与日常消费有所不同,虽然现在旅游法规基本完善,但旅游者往往在买到问题产品时选择忍气接受,自认倒霉,这就助长了一些不法分子和商家制造、销售假冒、残次产品的气焰,这严重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1.2.4 旅游产品商品价格。旅游产品的销售,不但和消费者个人经济状况有关,同时也和它的商品价格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如果旅游产品的商品价格远远超过商品的价值,购买行为也很难产生。

1.3 旅游企业的影响因素

1.3.1 旅行社企业。旅游者购买行为大多具有随意性,他们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多数是通过旅游企业的宣传和介绍。所以,在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前的购买行为很多程度是受旅行社企业的影响。

1.3.2 旅游景区企业。旅游景区企业主要从两个时间段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一是到达目的地之前。旅游景区利用自己的营销手段让消费者了解它,并购买旅游产品。二是到达目的地之后。当今人们都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所以,景区的软、硬设施环境直接影响着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

1.3.3 旅游运输企业。运输是旅游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现今,便捷、多样的交通环境能为旅游消费者节省很多成本,旅游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要求进行选择。例如:旅游者可根据经济状况选择经济成本节约型运输企业,也可根据时间要求,选择时间成本节约型运输企业。

1.3.4 旅游酒店企业。旅游酒店在旅游活动中为消费者提供休息娱乐场所,旅游消费者只有在舒适、安全、快乐的休息环境下才能有更多体力与精力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所以,旅游酒店企业间接的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2 促进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对策

为了促进旅游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2.1 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提供多样化产品

2.1.1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经济基础直接决定上层建筑,旅游产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个人经济状况体现在收入水平上,所以,为了发展旅游业,国家应出行相关政策。例如:提高个人工资待遇,降低个人所得税;完善带薪假期制度;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降低基尼系数。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发展。

2.1.2 研发多样性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人们对旅游产品的兴趣与喜好受年龄,性别,阶层,文化等因素影响,旅游产品的研发,应根据消费者需求不同把其细分成若干子市场,再针对每个子市场研发相应旅游产品,从而激发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

2.2 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提供高性价产品。

2.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等途径进行产品营销,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消费者熟知我们的产品,诱发旅游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完成购买活动。

2.2.2 研究具有区域特色旅游产品。 研发具有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必须熟知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属性,并对产品进行地域保护,更好的促动消费者进行购买。

2.2.3 加强行政监督,优化旅游市场。工商行政部门要做到预防为主,补救为辅。对旅游市场的残次货、假货等加大查处力度。价格部门要严格、合理、科学的制定旅游产品价格,努力做到物价相符。

2.3 完善旅游企业环境,提供高品质服务。

2.3.1 完善旅游企业硬件设施,提供舒适旅游环境。旅游硬件设施是旅游设施设备环境,即旅游产品销售环境和观光环境等。旅游企业应做到定期巡修,对于古老名胜古迹要做到“依旧修旧”,不能随意修改、搭建与景区不符的设施设备。从而为旅游消费者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培养旅游消费者忠诚度。

2.3.2 提升旅游企业软件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企业软件条件指旅游服务人员个人素养。旅游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传授员工“顾客至上”的经营和服务理念,这样有利于提高旅游产品品牌形象,促进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叶,《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 (9):140—141.

篇6

关键词: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游客的消费结构是决定旅游地吸引力及旅游收入的重要指标。游客消费结构受旅游主体、客体和旅游服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讨论较为复杂。本文选取入境游客的长途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邮电通讯、市内交通以及其他服务作为入境旅游消费指标,以此来分析各项旅游服务对入境旅游收入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

入境旅游消费指标选定为长途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邮电通讯、市内交通以及其他服务,依次赋予变量名x1,x2,…,x9。样本选自1998~2010年人均每天消费情况抽样调查(来自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3年样本数据原本为缺失值。为保证样本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连续性,2003年数据使用相应变量在2002年和2004年的均值进行填充。所有数据均采用SAS 9.2软件进行分析。

二、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通过将众多原始指标简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以此对样本进行分析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综合后的指标能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称为原始指标的主成分。变量x1—x9的协方差矩阵如表2所示。

前5个主成分P1、P2、P3、P4、P5的主成分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根据载荷矩阵可知,第一主成分P1与购物(x5)有较大负相关,第二主成分P2住宿(x3)和娱乐(x6)有较大正相关,第三主成分P3与长途交通(x1)、游览(x2)和市内交通(x8)有较大正相关,第四主成分P4与其他服务(x9)有较大正相关,第五主成分P5与餐饮(x4)有较大负相关,而与邮电通讯(x7)有较大正相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应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力度,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娱乐活动、餐饮文化活动以此吸引境外旅游者,增添旅游乐趣,拉动入境旅游消费。使贵州省旅游业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5-2005).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2005.

[2]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5-2005).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2005.

[3]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4]庞丽,王铮,刘清春.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51-55.

篇7

>> 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维度研究 珍爱网――消费者感知风险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分析及度量 各类网上支付模式及消费者感知风险研究 消费者网上感知风险多层影响因素体系分析 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感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感知风险理论的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分析 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风险感知实证研究 网上消费者感知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感知风险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服务企业消费者感知风险探究 移动营销中消费者风险感知研究 消费者移动支付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转基因食品消费者风险感知调查 消费者感知风险对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的影响 中西方老年消费者感知年龄维度属性的比较研究 消费者感知的行业污名维度:一个探索实证研究 城市体育节事消费者的顾客感知价值维度研究 节事消费者感知价值的维度和测量研究 浅析B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9-20.[国家旅游局.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 ,2013-09-20.]

[3] LiTianyuan.Introductionto Tourism[M].Tianjin:Nankai UniversityPress,1991?17.[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17.]

[4] GuHuimin.TheResearchon TourismCrisisManagement[M].Tianjin:Nankai UniversityPress,2007?87-88[谷慧敏.旅游危机管理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87-88.]

[5] RoehlWS,FesenmaierDR.Riskperceptionsandpleasure travel:Anexploratoryanalysis[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2,30(4):17-26.

[6] MitchellVW,VassosV.Perceivedriskandriskreductionin holidaypurchases:Across?culturalandgenderanalysis[J]. JournalofEuromarketing,1998,6(3):47-79.

[7] S?nmezSF,GraefeAR.Influenceofterrorismriskonforeign tourismdecision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8,25(1):112-144.

[8] BauerRA.Consumerbehaviorasrisktaking[A].//:Hancock RS.DynamicMarketingforaChangingWorld[C].Proceeding ofthe43rdConferenceof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1960?389-398.

[9] DerbaixC.Perceivedriskandriskrelievers:An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1983,3(1):19-38.

[10] KaplanLB,SzybilloGJ,ponentsofperceivedrisk inproductpurchase:Across?validation.[J].Journalofapplied Psychology,1974,59(3):287.

[11] StoneRN,GrONhaugK.Perceivedrisk:Furtherconsiderations forthemarketingdiscipline[J].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1993,27(3):39-50.

[12] TsaurSH,TzengGH,WangGC.TheapplicationofAHPand fuzzyMCDMontheevaluationstudyoftouristrisk[J].Annalsof TourismResearch,1997,24(4):796-812.

[13] MoutinhoL,BallantyneR,RateS.Consumerbehaviourin

tourism[J].StrategicManagementinTourism,2011,(2):83-126.

[14] WenBiyan.TheoryandEmpiricalResearchonCustomerPerceived ServiceQualityofTourismRnterprise[M].Beijing:SciencePress,2011?21-28.[温碧燕.旅游企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1-28.]

[15] PizamA,JeongGH.Cross?culturaltouristbehavior:Perceptions ofKoreantour?guides[J].TourismManagement,1996,17(4):277-286.

[16] ParasuramanA,ZeithamlVA,BerryLL.Aconceptualmodelof servicequalityanditsimplicationsforfutureresearch[J].Journal ofMarketing,1985,49(4):41-50.

[17] GusemanDS.Riskperceptionandriskreductioninconsumer services[A].//:DonellyJH,GeorgeWR.Marketingof Services[C].Chicago,IL:ProceedingsofAmericanMarketing Association,1981?200-204.

[18] MoutinhoL.Consumerbehaviourintourism[J].European JournalofMarketing,1987,21(10):5-44.

[19] TsaurSH.Evaluatingtouristrisksfromfuzzyperspectives[J]. 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7,24(4):796-812.

[20] MaserB,WeiermairK.Traveldecision?making:Fromthe vantagepointofperceivedriskandinformationpreferences[J]. JournalofTravel&TourismMarketing,1998,7(4):107-121.

[21] LeppA,GibsonH.Touristroles,perceivedriskandinternational 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3,30(3):606-624.

[22] HanJY.TheRelationshipsofPerceivedRisktoPersonal Factors,KnowledgeofDestination,andTravelPurchaseDecisions inInternationalLeisureTravel[D].Blacksburg:Virginia PolytechnicInstituteandStateUniversity,2005.

[23] QiCX,GibsonHJ,ZhangJJ.Perceptionsofriskandtravel intentions:ThecaseofChinaandtheBeijingOlympicGames[J].JournalofSport&Tourism,2009,14(1):43-67.

[24] DolnicarS.Understandingbarrierstoleisuretravel:Touristfears asamarketingbasis[J].JournalofVacationMarketing,2005,11(3):197-208.

[25] ReisingerY,MavondoF.Travelanxietyandintentionstotravel internationally:Implicationsoftravelriskperception[J].Journal ofTravelResearch,2005,43(3):212-225.

[26] CheronEJ,RitchieJRB.Leisureactivitiesandperceivedrisk.

[J].JournalofLeisureResearch,1982,14(2):139-154.

[27] VerhageBJ,YavasU,GreenRT.Perceivedrisk:across.culturalphenomen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in Marketing,1990,7(4):297-303.

[28] QuintalVA,LeeJA,SoutarGN.Risk,uncertaintyandthe theoryofplannedbehavior:Atourismexample[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6):797-805.

[29] FuchsG,ReichelA.Anexploratoryinquiryintodestinationrisk perceptionsandriskreductionstrategiesoffirsttimevs.repeat visitorstoahighlyvolatiledestination[J].TourismManagement,2011,32(2):266-276.

[30] DolnicarS.Fearsegmentsintourism[A].//:Universityof Wollongong.CDProceedingsofthe14thInternationalResearch ConferenceoftheCouncilforAustralianUniversityandHospitality Education(CAUTHE)[C].Australia,2005?67.

[31] ChenNan,QiaoGuanghui,LiuLi.AStudyonthepreferredtravel behaviorsofoutboundtouristsbasedonpreceptionoftravelrisks:CaseonBeijingtourists[J].HumanGeography,2009,24(6):97-102.[陈楠,乔光辉,刘力.出境游客的旅游风险感知及旅游偏好关联研究———以北京游客为例[J].人文地理,2009,24(6):97-102.]

[32] DowlingGR,StaelinR.Amodelofperceivedriskandintended risk?handlingactivity[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1994,21(1):119-134.

[33] FornellC,LarckerDF.Evaluatingstructuralequationmodels withunobservablevariablesandmeasurementerror[J].Journalof MarketingResearch,1981,18(1):39-50.

[34] WuMinglong.StructuralEquationModel:Operationand ApplicationofAMOS(the2ndEdition)[M].Chongqing:ChongqingUniversityPress,2010?213-215.[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13-215.]

篇8

[关键词]旅游消费;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131-03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了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2009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预计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本文欲建立模型得出影响旅游消费的因子,通过作用于影响因子,使得旅游消费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2 相关政策的支持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提出十条主要任务促进旅游消费。①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②优化旅游消费环境。③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④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⑤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⑥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⑦提高旅游服务水平。⑧丰富旅游文化内涵。⑨推进节能环保。⑩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并提出七条保障措施:①加强规划和法制建设。②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③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④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⑤加大政府投入。⑥加大金融支持。⑦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

旅游消费函数是指旅游消费支出与影响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旅游消费函数主要由收入水平决定,还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针对收入水平这一因素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平均劳动报酬,同时由于旅游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选取了铁路运输线路长度和可自由支配时间。同时选取了人民币储蓄总额作为变量。

3 相关数据的收集

本文所用数据为1994―2008年的时间序列,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查询,所设计的模型样本是15个。

4 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

一般模型为:

Y=β0+β1× X1+β2× X2+β3×X3+β4×X4+β5× X5+β6× X6+μ

式中:Y――人均旅游花费;

X1――国内生产总值;

X2――城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

X3――城镇居民平均劳动报酬;

X4――人民币储蓄总额;

X5――铁路运输线路长度;

X6――可自由支配时间;

β0――常数项;

β1、β2、β3、β4、β5、β6――均为待定系数;

μ――随机扰动项。

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本文采用EVIEWS6.0软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及统计检验,并针对存在多重共线性、随机误差项序列相关以及异方差等问题进行检验和修正,并进行参数的估计。

5.1 统计结果

应用EVIEWS6.0对Y,X1,X2,X3,X4,X5,X6进行OLS估计,得到的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Y

Method:Least Squares

Date:03/18/11 Time:12:20

Sample:1994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15

得到的相关模型是:Y=0.00717001585865×X1-0.288644161899×X2+0.0229453499866×X3+0.00147420387142×X4+676.949786597×X5+0.0380636575649×X6-3204.94959671

5.2 经济意义的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人均旅游花费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平均劳动报酬、铁路运输线路长度、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符合经济意义。但是人均旅游花费随着城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人民币储蓄总额却呈正向运动与实际不符。

5.3 统计推断的检验

根据OLS所得回归结果中,R-squared是0.977,说明总离差平方和的97.7%可以被样本回归模型解释,仅有2.3%未被解释,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X3、X6的t值太小不能通过t检验,对旅游人均消费的影响不太显著。X1 、X2、X4、X5通过了t检验,对旅游人均消费影响较大。

5.4 计量经济的检验

5.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1)相关系数检验

从上表得知,Y与X5的关系最大,可以作为第一个解释变量。但是X1和X2、X3,X2和X3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

(2)逐步回归

通过逐步回归,Y与X2、X5的一元回归可决系数与F值最大,且估计结果的t值可通过显著性为95%的假设检验,故第一轮逐步回归保留X2、X5变量。X2和X1、X3存在高度线性相关,故舍去变量X1、X3。

(3)分别增补变量X4、X6

通过比较两次回归结果,考虑实际经济意义,选取变量X2、X5、X6,最终模型为 Y=0.00518136784968×X2+160.479471705×X5+0.0852158644072×X6-725.178109565

5.4.2 序列相关性检验

DW值是1.976849,查表知N=15,K=3时DU=1.543,故DU

为确定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异方差,做怀特检验,结果如下:

Heteroskedasticity Test:White

F-statistic[]6.312175[] Prob. F(9,5)[]0.0282

Obs×R-squared[]13.7866[]Prob. Chi-square(9)[]0.1301

因为Obs×R-squared=13.78660

通过上述检验,表明模型可用。

6 结 论

(1)城镇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与居民旅游消费呈正相关的关系,说明居民收入越多,旅游消费就越多。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千方百计的提高居民收入以及扩大就业,将旅游纳入公司福利的一种。

(2)居民旅游消费与居民的闲暇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即闲暇时间越多,旅游消费量就越大。尽管我国在1999年和2008年两次对假日安排进行了优化,公共假日达到了115天,但是带薪假日制度并不完善,目前西方国家除公共假日以外,都有2~6周的带薪假期。我国法定的带薪假期是5~15天,但是带薪休假制度面临着实施困难,公共假期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动监管缺失,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也使得假日制度实施起来没有想象中完美。

(3)本文在交通运输方面选择了铁路进行分析,模型表明铁路运输量与旅游消费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将铁路延伸到整个交通情况,交通的通达性与否对旅游消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等。同时,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机场建设,完善旅游的航线游线,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李子奈. 计量经济学[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2]刘丽秋.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J].实证分析,2009(7).

[ 3]张丽峰.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实证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2).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 行为特征 调查 对应分析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中国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2900万人,在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这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客源市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对我国西部在校大学生旅游现状及行为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旅游企业更好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于2010年4月在兰州市5所高校(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商学院)进行,对大一至大四的1000名本科生发放问卷,回收了960份,回收率为96%。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约为6:4,四个年级的人数基本持平。问卷设计为四大部分: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大学生旅游态度和偏好调查、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群体旅游的主要特征

(1)旅游态度分析。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旅游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在被调查者中,表示有出去旅游意愿的占76.96%,表示没有出去旅游意愿的23.04%,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旅游的态度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大学生旅游市场绝对不可忽视。

(2)旅游动机分析。从旅游消费动机来看,大学生旅游者将放松心情作为旅游的首选占34.78%;获取知识占19.13%;消磨时间占14.78%;开拓眼界占22.61%;品尝美食占5.22%;其他占3.48%。这可能由于大学生平时学习生活压力较大,而度假休闲可以成为他们缓解压力,调节校园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可见,大学生旅游动机多以放松心情为主,开拓眼界为辅,同时也表现了大学生旅游需求的多样性特征。

(3)旅游偏好分析。旅游者由于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构成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对大学生旅游偏好,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到历史遗迹类景点人数最多占39.13%;自然风光类景点成为大学生的次要选择,占34.78%;风土人情类景点是大学生的第三选择占20.0%;大学生到生态观光类景点的人数最少,占比例较低,为6.09%。可见,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偏好较为广泛,他们的旅游偏好倾向体现了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与动机。

(4)获得旅游信息渠道分析。从旅游信息获取渠道看,第一,大学生的旅游信息来自身边朋友、同学的介绍的人数最多。说明口碑宣传是大学生获得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和一般的旅游者一样不仅注重自己在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的感受,更注重亲朋好友对旅游产品的评价。而朋友推荐提供的旅游信息以及他们亲身的旅游经历可以降低大学生购买该产品的社会性风险,因此成为大学生选择出游的主要依据之一。第二,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上网搜索广告占有相当比例。第三,学校宣传栏的旅游宣传单、旅游机构的营销推介等也占一定的比例。

(5)旅游的空间特征分析

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按涉及活动的范围的大小,本文将其分为市内、省内、附近省份、全国各地。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市内游占总人数的9.57%;省内游占总人数的36.51%;附近省份游占总人数的26.09%;全国各地游占总人数的27.83%。可见,大学生对旅游的经济来源受家庭的限制,所以出游主要范围集中于省内和附近省份。

2.不同群体旅游行为差异分析

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与群体的特征是有关系的,这里通过对应分析对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的差异。对应分析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来描述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各水平间相关性。作为一种多维示图分析技术,它的分析结果主要采用对应分析图来表示,其实质就是将行、列变量的交叉表变换为一张散点图。该图形中每一个散点代表了某个变量的一个水平,有较密切关系的水平及散点将紧密靠近在一起,从而在结果的解释上非常直观,在市场调研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不同群体的出游意愿差异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大三、大四学生相对大一、大二学生有较强的出游意愿,而男、女生的出游意愿基本相同。

(2)不同群体的旅游偏好差异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喜欢的旅游景点为生态观光类,大二、大三的学生喜欢的景点类型为历史遗迹类和风土人情类,而大四的则对自然风光类景点比较感兴趣。另外,由于性别的不同,喜欢的景点的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异,男生主要对自然风光类景点比较感兴趣,而女生则更喜欢风土人情类景点。

(3)不同群体的旅游空间差异分析。由图3可以看出:大一、大二的学生出游范围一般选择市内和省内,大三的学生出游范围选择为附近省份,而大四的学生则喜欢旅游全国各地。此外,男生出游范围主要选择为全国各地,而女生则喜欢出游范围较小的市内和附近省份。

三、在校大学生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积极引导大学生再教育旅游。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方面的高等教育,旅游过程中的教育意义,在于让大学生多接触社会时间,融入自然环境,学习生存技能,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人文精神,学习书本以外的一切知识。积极引导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大学生出游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和大学生的旅游偏好相符的。

2.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不同群体旅游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各自在旅游活动中的偏好问题,所以从大学生性别、年级的性质出发推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旅游产品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根据前面的分析,男同学主要对自然风光类景点比较感兴趣,而女同学则更喜欢风土人情类景点。因此可以安排男女大学生同时出游到“自然景色”中,提供多种旅游活动,男生可以选择“登山”、“攀岩”等项目,女生可以去“民族家访”、“参观古迹”。

3.旅游开发应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大学生群体的旅游活动大多都是自发形式的,学校这一实体在大学生旅游活动中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对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一种漠视态度。旅游开发应该注重安全问题,避免安全隐患,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旅行社可以与学校联合,对优秀学生进行“旅游奖励”;调动旅游专业的学生参与和组织大学生旅游团,让他们学以致用。

4.旅行社应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促销工作。大学生与社会相对接触较少,做好在校大学生的促销工作是各旅游企业应该注意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校园宣传版、宿舍宣传单等多种形式传播旅游产品信息, 突出广告媒体的宣传效应,长期在学校固定场所设立专门的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旅游信息, 在其出游高峰期推出极具吸引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让在校大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旅游信息。

参考文献:

[1]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海外汉语 有效教学 教师品质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接触中国文化,汉语热持续升温。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海外援助》白皮书数据,截止到2009年,我国向全世界70个国家派出海外汉语志愿者多达7590人次。尽管如此,也远远不能满足世界汉语爱好者的需求,以菲律宾为例,每年华语教师的缺口仍然达到600多人。由此可见,海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以当地华人为主,汉语志愿者为辅。从笔者教学实际来看,两者都有优劣势,但从教学效果上来说仍有发展的空间,特别是提倡海外汉语有效教学的今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角度探讨海外汉语有效教学的文献琳琅满目,对教师品质涉足较少,教师作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在海外汉语有效教学这一背景下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海外汉语有效教学

海外汉语教学指的是其教学任务是在中国本土以外的、母语不是汉语的国家完成的,其有效教学就是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与特点、遵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规律,综合运用一整套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发掘学生学习汉语潜能的手段与方法,力争用最少的投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汉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教学实践活动。”以上定义突出了教师的作用:设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一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系统掌握汉语文字、词汇、语音、语法、修辞等知识,在了解汉语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根据张洁的《海外汉语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研究》,海外汉语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有:教学内容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及中国文化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知识;海外汉语教学知识,即了解学习对象、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形式、海外汉语教学法、辅助教材、教学评价等知识。

从教学能力角度来说,在教学信息搜集阶段教师具备的能力有判断学习者水平、判断教学环境、把握教学进度、分析掌握教学大纲、分析处理教材等能力;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具备的能力有安排教学顺序、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作业、撰写教案、准备与制作教具等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具备管理课堂、语言表达、肢体语言表达、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等能力。依照以上标准对菲律宾本土华语教师和汉语志愿者分析如下:

二、菲律宾华语教师分析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菲律宾华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已经锐意进行教学改革,在各项世界汉语大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有些学校却连汉字发音都令人担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是为了交际,学习目的决定教学内容,由此可见,本土华语教师在海外汉语有效教学中欠缺的是基本的汉语知识和能力。具体如下:

1.汉语基础知识。刘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内容之汉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除此之外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还包括修辞、语用和标点符号的运用。语音要以普通话作为规范语音。2008年,在全菲第一届华语教学高峰会议上,不少学校代表仍然为教闽南话还是普通话争论不休,在汉语走向国际的今天,闽南话这种方言语音应该不能出现在正式的课堂上。词汇方面教师不仅要掌握词汇的本义,还要了解引申义和比喻义。语法主要掌握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汉字要能够做到正确书写和拼读。在此基础上,要培养教师的听、说、读、写技能,最终达到交际目的。

2.语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语构文化,即反映中华民族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字、词、词组、句子和语篇构成特点。比如联合类的构词方式:“好歹”侧重于歹,“动静”侧重于动。句子语序灵活,比如:多少钱一斤?一斤多少钱?语义文化,指的是词汇中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比如“龙”在中国是力量和吉祥的象征,而在英文里就失去了这一含义。“下放”、“ 知青”、“”等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语用文化指的是对语用规则和中国文化的具体运用。比如称呼中国老人一般不会直呼其名,而是代之以尊称。在问候、道别、谦辞、自称、宴会等方面都有中华民族习俗的特征。比如中国人在受到表扬时一般会自谦:“哪里哪里。”内敛含蓄的民族心理表露无遗。

3.课程设计能力。由于汉语知识的缺乏,无法从整体上设计华语课程,不少华校教师需要大陆教师给予一定的模板进行教学。从微观上来说,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有值得提高的空间。

三、汉语志愿者分析

2004年以来,国家汉办派出的志愿者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要求逐渐提高。目前志愿者学历基本都在本科以上,在职教师或者是在读学生,通过笔试和面试才能赴海外任教,所以在汉语知识上没什么问题。通过对志愿者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汉语志愿者在以下方面需要提高:

1.提高语言表达艺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教师和学生交流时,会按照自己的文化属性去表达,无疑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背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以其独特的方式屹立于世界之林,与其他文化的差异表现得比较突出。比如志愿者到菲律宾任教,一进教室,发现学生嘻嘻哈哈,不由勃然大怒,大吼几句,没有效果,有的甚至把书本一甩而去,学生觉得教师莫名其妙。其实菲律宾学生在课前这样是常态,教师进入师生问答的环节学生就可以安静下来。教师要熟悉所在国的文化,避免交际障碍。

2.尊重学生自尊,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菲律宾长期被西班牙和美国人统治,受西方的影响,学生注重个人价值,崇尚个体本位。在华语课堂上,同样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中国课堂不同,学生喜欢表现。中国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秩序观念,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鼓励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了解两种语言的规律,培养巧妙纠错的能力。虽然海外汉语教师不能整节课都使用英文,但要深入了解汉语和英文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规律。在学生出现偏误时要准确进行判断,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出现偏误时不要立即纠错,要给学生思考时间,再进行评价,有利于偏误的减少。

四、海外汉语有效教学中教师品质策略

1.对待本土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确汉语发展方向,坚持语音和文字规范。在汉语逐渐成为国际语言的今天,简化字、普通话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虽然海外华人以闽南人居多,但是闽南话作为方言,只能用于少数人交际。一些教师认为繁体字可以更好地承载中国文化,但是简化字以其增加了阅读的清晰度、减少了汉字的数量、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等优势已经成为共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和中国交流,教师要系统学习规范的《现代汉语》知识。

其次,对本土教师进行考评,采用持证上岗的形式,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参加汉语水平测试,按照相应等级执教。同时教师要重视继续教育,采用函授、短期培训形式,对于持证教师参加培训计入考评范畴,提高汉语知识水平。

2.对于汉语志愿者来说,他们是以国家形象的代表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身份出现的。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产生文化精神的融合,使得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具体如下:

首先保持求同尊异,建立多元文化,保持平和心态。求同,指谋求那些超越民族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别的关于伦理价值观念;尊异,指尊重那些与本民族相异的他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在海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又要充分尊重异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先进性,正确分析每一次文化冲突的矛盾焦点,在化解矛盾中寻求激励本土文化发展的现实方法,为创造多元兼容的文化发展观谋得认同整合的生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