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

篇1

为保证国家失业保险法规的贯彻落实和政策的连续性,根据《北京市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规定》及有关实施办法,现就部分单位补缴累欠职工失业保险基金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是在1986年10月1日至1994年6月5日期间属于1986年9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北京市执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规定实施范围内执行职工待业保险的国营企业,区、县、局、总公司所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未按规定缴纳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均须补缴历年所欠的职工待业保险基金。

二、单位补交职工待业保险基金本着合理负担、简便易行的原则,补交基金金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单位补交金额=历年全市职工人均月缴金额(1元/月)×单位历年年平均人数×实际应缴基金月数。

三、欠缴单位在核定应补缴的职工待业保险基金数额后,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区、县劳动局失业保险机构于1994年9月20日前通过银行收缴到《失业保险基金》专户上。

四、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区、县劳动局失业保险机构、街道(镇)劳动部门对欠缴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单位,在进行1994年度失业保险费核定收缴工作时,将单位补缴与按新规定核定收缴工作同时进行。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德育教育 教学 实施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提出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致力探讨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进行的,在现代教育中,多数人认为,学生能力就是学习成绩,而往往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但做人先于做学问,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因此,我认为学生能力既包括学习能力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能力,而语文教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涉及面也较为广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让学生在学好语文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广泛而全面的德育思想教育。

一、在课堂中让德育融入语文教学

古往今来,我们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语文课文带有人文性和思想性,但是,思想不是靠讲解传递的,它是在感觉中、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许多年来被选入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学生,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是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然是经久不衰的。还有,可通过介绍课文作者和时代背景启发学生感悟。一些课文的内容尽管没有直接表现德育内涵,但其作者自身的品质及其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为世人称颂,老师在介绍时要加以点拨。如我在介绍朱自清时,就特别介绍了朱自清1948年生活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曾签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临死还嘱托家人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史实。介绍后我告诫学生: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要有骨气,决不做恬不知耻、不讲人格甚至有损国格的事。

二、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平台

课外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人才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中学,学中做。”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同学们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学校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语文教师是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的主要组织者,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在教学中渗透感恩之心的教育

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对于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积聚感恩这笔财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⑴品味感恩内容的美文,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下用心去感恩,“体会到感恩让我们变得快乐”(阿尔伯特・克拉克言);⑵用心去感受别人特别是父母亲的关爱。学习课文《背影》等,让同学们用语言来表达出对父母关爱的感谢;⑶每天感恩一人,让感恩成为习惯。鼓励同学们试着每天向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用语言表示感激,要求学生抒写感恩内容的文章,转换角色编演课本剧,体悟感恩带来的。就像歌曲《感恩的心》中所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孩子们心中常存感恩之念,相信他们一定会成长为值得他人尊敬的人。珍视别人的付出,并用行动来表达对他人付出的尊重,这不就是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该有的吗?

四、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篇3

倡导公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1870年以后,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急需一大批具有专门生产技能的新型劳动者,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时德国教育的主旨并没有以技术需求为主,仍侧重于传统理论学科,根本不能满足工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以凯兴斯泰纳教育思想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凯兴斯泰纳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出发,提出“劳作学校”思想,主张发展“劳作学校”,培养新时期国家需要的忠诚、有用的公民,为德国统治阶级服务。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对“二战”后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也符合当时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对人的需要,并迅速被欧美国家所接受,对欧美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在《国家公民教育的概念》《劳作学校的概念》等著作中,他对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公民教育是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支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把公民教育作为德国资产阶级陶冶人民性格、控制人民思想的重要工具。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公民教育的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进行性格训练,培养学生“绝对服从”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支配学生的思想和头脑,以抵消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二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

劳作学校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凯兴斯泰纳在《劳作学校的概念》一书中,强调了劳作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主要任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职业陶冶的伦理化和团体的伦理化。职业陶冶的预备就是要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要培养学生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工作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把所任的职务看作郑重的公事,而不只是专为个人去做。团体的伦理化要求学生在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

凯兴斯泰纳认为,人的品格不是通过读书或倾听说教形成的,而是在连续不断和扎实的实际工作中形成的。职业教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劳作学校则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

1887年,凯兴斯泰纳在慕尼黑建立了以“普通补习学校”为基础的第一所职业学校。从那以后,职业学校在德国各地迅速推广。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劳作学校”。在《学校组织的根本问题》《劳作学校要义》《德意志青少年的公民教育》《性格与性格教育》等著作中,他对劳作学校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以人为本 推广劳作学校

1905年,凯兴斯泰纳在汉堡的一次演讲中正式提出了“劳作学校”的概念。他认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出学校的任务,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准则(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并依照这些准则规定学校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就是劳作学校。他提倡以实用主义态度看待学校教育,主张将文科学习与手工劳动结合起来,注重手工劳作,发展公民教育

从1895年到1919年,凯兴斯泰纳先后任慕尼黑市督学长、教育局长和政府高级顾问等职务。在此期间,他主持制定了慕尼黑市职业教育制度,将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还为广大在职青年举办“继续学校”(或“补习学校”),开展技术培训。

凯兴斯泰纳强调,劳作学校承担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劳作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手工劳动。他把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的具体措施,就是在每所国民学校增设实习工场、缝纫室、实验室等各种教学设施,系统培养学生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他对传统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大量减少读、写、算等死记硬背的课程,尽量多地安排手工劳作和实践课程。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总是先于精神发育,身体的活动是精神活动的基础。手工劳作课程主要包括缝纫、园艺、纺布、编织、剪纸等。

凯兴斯泰纳认为,手工劳作是劳作学校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是发展内在价值的手段。随着儿童的成长进步,学校的课程安排也相应变化,劳作课的复杂性不断增强。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我们也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切实有效地实施好劳作课程,凯兴斯泰纳对劳作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劳作学校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两种“工艺”,教师按学生将来职业的种类进行分组教学。其次是完善学校教学的各种专业设施。为系统落实劳作教学课程,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主要建立如实习工场、缝纫室、烹调室和实验室等各种教学设施。再次是加强劳作学校教师的培养。他主张聘请受过技术训练的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他强调,劳作学校真正的技术教师必须要通过相当的师范教育培养,既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培养,又要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泽被后世 职教集大成者

20世纪初,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成为德国教育思想的主流。1919年,德国新颁布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教育和劳动教育为初等学校的必修科目。1920年,德国教育大会进一步就劳动教育的实施形成决议。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有了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同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也符合当时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并迅速被欧美国家所接受,对欧美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凯兴斯泰纳退休以后,仍然在慕尼黑大学主讲教育原理和学校组织等课程,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也都曾聘请他去讲学。

可以说,是凯兴斯泰纳把职业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把职业教育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时至今日,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德国职业领域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篇4

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往年我们都在聊着关于宝宝读书的各类话题。然而,只有爸妈们先充实自己,才能让宝宝爱读书、读好书。今年,就让我们聊聊父母们的读书计划,并听听专业人士的指导建议吧。

做好家庭教育是一种能力,而提高一种能力既靠素养的支撑,又靠实践后的感悟,继而再去实践中提升。就阅读而言,爸妈们需要了解家庭教育理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一些育儿经验。因此,下面为您介绍父母需要阅读的几大书籍类别,也让您对家庭教育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介绍几本较好的书籍,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您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再自行选择。

阐释家庭教育思想的书籍

任何领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理念是人们透过现象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因些,父母们有必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思想、理念,从而寻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教子之道变得要加行之有效。

推荐书目

《儿童教育讲座》作者:马卡连柯(苏联)

作者曾是第一个因为提出这个问题,从而使教育机关、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家庭教育问题予以关注的教育家,是第一个建立了家庭教育学的完整体系、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家庭教育科学体系基础的教育家。

该书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全书分八讲,包括:家庭教育的一般条件、家长的威信、游戏、纪律、家庭经济、劳动教育、性教育、文化修养的培养。每一讲都反映当时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虽然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与当下已相去甚远,但作者点出的问题本质和教育规律对当下的家庭教育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法》作者:蒙台梭利(意大利)

蒙台梭利为现代儿童教育奠定了基石,并做出了杰出贡献。她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推崇。

很多家长对是否选择“蒙氏班”、“蒙氏幼儿园”,如何运用“蒙氏教具”多有困惑,那您不妨认真阅读此书。在本书中,蒙台梭利不仅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之家”诞生的来龙去脉,同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各个发展领域的运用尤其是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作者还论述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角色等重要问题。可谓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教育著作。

《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日)

这本书主要讲述作者的童年生活,或许这里没有直接阐释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但读完这本书会让人心灵升华,美好、善良、纯真、朴实、虔诚、快乐、爱……这些美好的关键词会时时在脑海闪现。其实,如果父母的教育空间里充溢这些美好的词汇,方法已经不足为道了。

传播育儿方法的书籍

如果说教育理念属于家庭教育“思想”层面的话,那么育儿方式、方法就属于家庭教育的“技术”层面。因当下很多人做父母都是“第一次”,在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此时,不妨从介绍科学盲儿方法的书籍中借鉴一二。

推荐书目

《家庭教育》作者:陈鹤琴

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阐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10章以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的涵义。

在书中,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到很充分的讨论和具体的指导。

《郑玉巧育儿经》作者:郑玉巧

本书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特点和国内婴儿养护经验,详细讲述了孩子出生第一年内新手父母将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养育问题。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儿科医学、婴儿心理学、早教学、行为发育学等新兴科学。文中大量穿插真实的临床病例和咨询实例,配以大量图表,科学翔实。

《卡尔・威特的教育》作者:卡尔・H.G.威特(德)

本书详细地讲述了老威特的教子过程,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历程,以及老威特的教子心得和全能教育法。老威特早期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对于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I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天才。

虽然我们并不提倡一定把宝宝培养成“天才”,而且书中有些方法也不一定完全适合当下,但是今天读来还是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解读孩子心理类的书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看似浅显易懂的诗早就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哲理:认识一个事物,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父母教育孩子,在这个关系中,父母往往是实施者,孩子是接受者,而要让教育更有效果,就需从心理学、生物学有度认识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某些教育问题的时代背景或外在根源……因此,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角度研究孩子各方面成长的书籍也是父母进行有效家庭教育的指导之作。

推荐书目

《早期教育与天才》作者:木村久一(日本)

这本书是教育史上最早、最完全、最详尽的早期教育理论集大成之作,近一个世纪以来,被教育学界奉为家庭教育“圣经”,一代又一代的人从中受益。书中充分总结了世界上杰出“天才”们成长阶段的培养经验,以各种生动真实的事例从有效教育的角度来向人们展现早期教育之精华。

《倾听孩子》作者:惠芙乐(美)

作者将多年来对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寓于书中,指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各种负面情绪,让孩子有更好的注意力去认知、学习,为友谊、合作和欢乐敞开自己的心胸。读完此书,当宝宝再出现情绪问题时,或许您就不用眉头紧皱,不知所措了。

《儿童发展心理学》作者:刘金花

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本书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性模式;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解释和测量了儿童个体的心理差异;探索了不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帮助和指导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

虽然这本书属于高等院校教育系的教材,但是对于家长教子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如果您翻阅之后感觉还能读进去,不妨进行细细阅读。

古人“家训”类书籍

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向子女传授为人处世的智慧、以真情实感启悟他们的文字,被古人称为“家训”,这是“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其中的精华包含了许多对社会人生和子女教育十分有益的内容,尤其所强调的“立世做人”的道理,可为当下为人父母者借鉴。

在此提示您的是,在阅读此类书时,应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当然,这些并不影响这些典籍中的家学之美,家教之善,家风之清。

推荐书目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南北朝)

被很多学者高度评价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颜氏家训》,对历史上家训的内容和成就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系统性、完整性被奉为家训经典。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其中蕴含宝贵的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精华更在于培养儿童独立性教育的内容,有些观点完全可以从现代心理学中找到科学依据。而后世发展也证明了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的惊世表现。

《朱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清)

全文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此书的特点是,既有说理处,又有实践处,通读全文,如同看见了作者的日常起居,起到“身教”的作用。

《家书》作者:(清)

篇5

1协同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共同点

协同创新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与研发,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协同创新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深化了教育改革和实践,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与团队的建设,推动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双服务能力。作为教育培养模式的起承转合以及战略高度的发展,协同创新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的意义与目标。

1.1协同合作是共同灵魂协同创新旨在打破横亘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使创新要素能沿着创新链自由流动。协同创新活动得以持续开展,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以大的科学技术问题为纽带,整合各层次、各类型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合理的制度安排,避免出现个体理性而群体非理性、个体利益最大化而群体利益最小化,体制机制创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现代社会要求的基本素质,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已是必需,包括合作意识的强化和合作能力的实践。以湖北省现代中成药物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作为三峡大学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省级以上基地平台与湖北民康制药合作,公开遴选人才、建立专家级、团队式合作机制,实现合同化管理,建立强有力的研究合作伙伴,研究与开发新药品与新技术并培养拔尖型业务人才。而素质教育的合作贯穿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始终,以“次级代谢产物SecalonicacidA对H22荷瘤小鼠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实验研究”本科毕业设计为例,涉及到不同分工,有实验材料的准备、仪器的调试、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荷瘤小鼠的制备、毒副性实验与分析等不同环节,都要因人而异进行指导,师生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任务。

1.2创新提高是共同呼吸协同创新分为面向科学前沿创新、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创新和面向区域发展创新四种类型。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强强联合,发展并建立一批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和有国际影响的主力阵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创新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创新的学习,才能迅速接收新知识,提高技能,创造新生活。从强调学会转向强调会学,从注重记忆转向注重思维,重点解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以三峡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科研三级实验室为例,研究发掘三峡库区和神农架林区的宝贵药物资源,培养中医药人才,重点研究中药多途径抗肿瘤药物筛选,在中药抗肿瘤药理、抗炎、镇痛药物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分析手段和仪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而素质教育历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峡大学医学院学生除了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外,还在学校高水平足球队、大学生龙舟队、篮球队、大学生艺术团的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使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3服务社会是共同目标高校协同创新与素质教育注重实践与实效,服务社会是共同目标。协同创新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是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社会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加强实践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注重实效提高服务社会的品格和能力。以三峡大学中草药资源研究与开发研究所为例,有五个临床医院和一个公共卫生研究中心作为教学单位,不仅服务了当地的医疗医药,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外国留学生,将中医文化与地域特色输送到世界各地。而素质教育亦为广大用人单位提供了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中医学、护理学的优秀人才和骨干,不仅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也为社会主义和协社会增添光彩。

2协同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实现各方优势互补,以政府为中介组织的创新平台和创新模式,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同创新是一种新事物,如此大规模通过机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的尝试没有先例,而素质教育则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长期进行素质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重视,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对象和范围不一样、力度和模式不一样、难点与成效不一样。

2.1对象和范围不一样协同创新对象是高校和其他创新体,范围是各行业、国内外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各要素的有机融合和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与其他创新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协同创新以多个创新力量的协同合作为外在表现形式,以创新要素之间的有效聚集和有机融合为突出特点,充分汇聚国家、社会、行业等现有资源,积极吸纳地方、行业、企业以及国内外社会的支持和投入。素质教育以人为主体,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与和谐发展。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范围涉及到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三峡大学医学院协同创新的范围涉及到中药药理、中成药物制备、类固醇类药物及衍生物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头孢类药物中间体研发、土家族医药研究、抗艾滋病药物与治疗策略研究、鄂西中草药资源品质优化及相关健康产品开发等医学、生物、制药、材料、化工等多学科领域,并拥有一批专深尖学术人才,研究人员涉及到校级领导与职能部门,形成素质很高、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而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范围涉及到德智体各方面,从寝室文化到防火防盗、从课程建设到实践环节培养、从音乐美术到图书馆运动场、从学科竞赛到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礼仪、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2.2力度和模式不一样协同创新作为国内高教界的一项重大工程,各种创新平台与资源是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并且不断动态变化,是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是当今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化的新模式。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等方面的正面影响,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通过教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与运用信息的能力。以三峡大学鄂西中草药资源品质优化及相关健康产品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形成区域、高校、企业、科研团队、研究生培养五位一体的模式,整合优秀人才与资源,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及企业研发创新实践,发挥协同体的实践优势,培养区域发展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而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重视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制订一系列有关临床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的工作规范。并以大学生讲台为平台,借助先进的网络化模式,开展教与学互动的素质拓展,医学院现有14个社团,并建立了心理健康网站,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才。

2.3难点与成效不一样协同创新不同于过去之处在于更注重组织制度创新,特别是要解决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学科研和国家创新需求脱节、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脱节等问题,破解制约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提高办学质量提供制度保证。通过有机融合放大创新功能,产生1+1>2效应,出实质性、高水平成果。素质教育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基础教育与创新实践之间的平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卓有成效,仍在不断进步中。以抗艾滋病药物与治疗策略研究协同创新PI团队为例,需要完成的绩效有国家重大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省级获奖项目、硕士优秀论文、专利申报、国际学术会议交流、青年教师培养,难点是成果转化并取得经济效益100-200万元等。而素质教育重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形成了整套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量化测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3协同创新与素质教育的互相影响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