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便捷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的便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的便捷

篇1

从产业链条上来看,移动支付囊括了银行、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用户终端四个环节。如果仅把电信运营商当做流量通路来看,其余三个环节都可能引发支付的安全问题。

以银行为例,用户若需要开通手机支付或者网上银行,必须携带身份证到银行柜台办理,向银行提供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码等信息并签约才能够完成。相较之下,第三方支付开通相应产品的手续环节就要简化得多――其注册和开通相关服务,均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并不需要面签。这就意味着,个人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记者了解到,目前支付宝的注册开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邮箱注册,并通过邮箱来激活;二是通过手机注册,通过手机验证码来完成激活。身份认证是在注册成功后进行――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而财付通则通过QQ号码、Email、手机号码及银行卡快捷注册四种方式。

对此,移动互联网安全公司网秦认为,在用户信息的采集上,银行信息更具真实性,由于面签,用户资料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虚假、冒用等行为,从而保证了资料和意愿的真实性。但是,第三方支付由于属于互联网注册和认证,其存在着信息不真实的可能,实名认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这也成为了目前移动支付尤其是二维码支付和虚拟新信用卡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遭到质疑的根本原因。

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本质是技术推动的业务模式的变化,而不是金融本身性质的变化。并且,技术所引发的安全问题,最终仍旧要归结到技术上的方案来解决,而不仅仅是行政上的禁限。

技术路径

尽管以二维码为主要形式的移动支付遭到了各种质疑,但是对于移动支付本身,它却有着多样的技术实现路径。

移动支付按照支付地点远近可分为近距离支付(又称F2F支付,即Face to Face)和远距离支付。远距离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实现方式有SMS、WAP、IVR、Kjava/BREW、USSD(非结构化补充服务数据业务)、超声波技术Naratte等;近距离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实现方式有RFID、NFC(近距离非接触智能芯片)和读卡器模式Square等。同时,每种技术所适合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RFID为例,这种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其支付功能实现的模型为:模拟Mifare数据逻辑结构并符合PBOC2.0以及EMV电子信用卡的规范要求,支持空中开卡和充值 。当然,在近距离非接触形式的技术里面,NFC、SIMpass以及RFSIM等三种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尤其是NFC和SIMpass使用13.56MHz频率,该频率和协议已经广泛地在交通、金融等多个行业应用,是世界公认的标准。RFSIM技术是将包括天线在内的RFID射频模块与传统SIM卡功能集成在一张SIM卡上,在实现普通SIM卡功能的同时也能通过射频模块完成各种移动支付。

从技术和应用上来讲,后三种支付方式仍然有缺点。比如使用SIMpass技术就会占用用于OTA业务的C4/C8接口,因此在通信模式上该技术属于单向被动通信,NFC的推广涉及硬件成本。RFSIM采用2.4GHz通信频率,推广的难度会较大。

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整体移动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技术上的更新迭代和规模化应用场景的出现,最终会弥补技术和成本上的短板,比如目前在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NFC功能已经开始成为标准配置。

商业模式

不同技术实现移动支付的路径不尽相同,其延伸出来的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

针对SIMpass技术,菲律宾手机运营商Smart用最经济的方法实现了大多数运营商的梦想的产品――采用大内存的SuperSIM卡,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在线或无线的方式将增值SIM应用程序下载到手机上,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服务时,将不必记忆复杂的SMS代码。Smart通过与Mastercard的联姻,借用其成熟的商家网络和银行网络,从而获得了形成TSM(可信服务管理者)控制环节的核心能力。

另一个成熟的样本是日本的运营商NTT DoCoMo,选择了FeiliCa作为移动支付技术。在便利性和安全性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一方面,通过注资的方式掌控产业链,其先后注资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UC-card公司。这一举措使NTT DoCoMo的移动支付业务逐渐渗透到消费信贷领域;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支付的安全性,NTT DoCoMo规定消费额超过预存款和DCMX移动信用卡业务每笔消费超过1万日元都需要输入4位验证密码。更为关键的是,用户可以通过已注册电话告知NTT DoCoMo锁定移动支付业务,阻止其他人使用。同时,针对DCMX信用卡业务推出的定制手机中有指纹和面部识别功能,使安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篇2

关键词: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价值链;营销策略

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较2018年底新增网民750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较2018年底增长799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民占比由2016年底的98.6%提升至99.3%。通信设备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移动支付也因其高效、便捷、灵活的特性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前,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占据了移动支付的主流,并成为用户的首要选择。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环境及趋势

(一)移动支付的含义与特点。移动支付,其内涵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一般是指智能手机)为载体,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支付方式。移动支付通过将客户的银行卡、手机与支付终端捆绑的模式向银行金融机构发起支付指令,从而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功能。移动支付因其简单的操作性、技术的先进性、服务的创新性已成为当前主流的新型支付方式,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移动性。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与手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随时随地从移动终端获取所需要的服务信息。2.及时性。获取服务信息更加便捷,服务功能的实现越加高效,账户的查询、转账、购物消费越来越便利。3.定制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优势,对不同消费方式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4.集成性。集搜索、电商、社交为一体,是一个全息化的移动支付系统。(二)移动支付的应用。1.创造“移动”服务。“移动”服务,其内涵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以智能手机为主)为载体,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服务方式,同时还有很多满足潜在需求的服务,例如,线下线上融合,灵活、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了用户体验。跨境支付前景广阔,应用场景多元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网民中有84.6%的网民在线下购物时使用手机在网上支付结算,在超市、便利店、餐馆等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支付结算的方式正逐步取代现金支付的结算成为消费者的新型支付观。2.超前客户服务管理。超前客户服务管理的特点,是服务提供者通过大量收集用户的交易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并能创造客户需求。比如,金融科技通过支付环节深度挖掘支付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信息,深入分析收集的大数据,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定制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这在支付、保险、理财、供应链、大数据等领域都有运用。3.应用场景多元化。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支付流程更加顺畅、便捷,使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覆盖更多场景。例如移动支付厂商横向开拓交通、医疗、餐饮、外卖、网贷、理财、教育等行业,纵向拓展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从安全保障、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等方面提出系统化的技术要求。(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环境及趋势。1.移动支付产业链。银联和央行支付系统所组成的支付清算是中国移动支付核心参与方,终端厂商、软硬件设备商、通讯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角色。一是支付清算。由银联和央行支付系统组成的支付清算是整个电子支付产业的枢纽,提供跨行大小额电子支付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跨行资金清算的业务。二是终端厂商。手机终端厂商以集成NFC通讯模块等方式提供近场支付环境的终端支持,通过与通讯运营商、商业银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的近场支付功能。例如,三星、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终端生产商为NFC模式的近场支付提供设备技术的支持。三是软硬件设备商。软硬件设备商主要以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方式提供POS收单服务。POS收单服务有效推动了电子支付业务的不断发展与进化,促进了线上线下支付一体化的发展。四是通信运营商。通信运营商为支付交易提供网络设施、通信渠道、支付通道。其不断开发推出创新产品,例如近场支付的双界面SIM卡、与用户互动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等,是推动我国电子支付行业向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五是金融机构。银行作为发卡机构,拥有庞大的用户群,通过将银行卡号与手机号绑定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便捷的支付服务。凭借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渠道在远程支付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在近场支付方面,联合终端厂商、软硬件设备商推出云闪付。六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市场敏感度极高,能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以制定不同的服务,打破线上线下的限制,在移动支付领域不断地发展进取。如今,第三方移动支付已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2.支付业务稳步增长,有力拉动消费升级。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7.65亿,占手机网民规模的85.3%,用户规模较2018年底增长1.82亿。数据指出,2019年移动支付业务(不含银行支付机构)的业务金额是249.8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打开,移动支付业务不仅在重塑着居民个人的消费行为,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各个地区的居民消费增长。3.支付场景多样化,支付路径便捷化。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移动支付的场景日益多元化,从最初的网购支付、话费充值、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场景逐步向金融产品支付、休闲娱乐、生活缴费、美容护理、游戏充值、跨境转账等支付场景扩展。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中国移动支付的支付路径涵盖了远程网络支付、二维码支付、NFC支付、条码支付、光子支付、手刷支付等在内的多种支付路径。其中,二维码支付得益于其适宜场景的广泛性、使用条件的低门槛、直接便捷性成为目前移动支付的线下主流支付路径。

二、基于移动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竞争格局。1.金融机构主导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电子支付服务主要推动力量来源于银联和银行两方面,银联通过将客户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的绑定模式和通过WAP、手机短信等方式发起指令支付的移动支付网关模式为客户进行服务;银行首先主推的手机银行模式是通过短信、手机客户端、WAP等方式进行银行柜面服务的查询、转账等业务员的延伸服务,其次,与终端厂商合作,通过在手机中预制银行卡信息与非接触芯片的方式,使手机具备银行卡与近场支付的功能。银联与银行主导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通过非金融机构支付清算、银行卡发行品牌服务、银行卡收单跨行交易手续费分润、ATM跨行取款收费、电子银行转账等手续费、快捷支付手续费分润等业务获取利润。2.通信运营商机构主导模式。通信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有小额花费支付、近场支付两种。小额花费支付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支付,是通信运营商移动支付的初期产品;近场支付方面,通信运营商主要通过与终端商场合作定制具有特定功能的手机终端的方式推广普及终端改造的近场支付。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盈利模式是提供基础移动网络获取网络服务利益,通过短信、WAP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获取移动增值服务,通过为应用服务商提供服务的门户获得分成利益等,以此获取利润。3.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移动支付有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有资和信、市政交通卡等预付卡发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银联商务、杉德、汇付天下等第三方线下收单机构;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及其下属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模式有手机客户端、手机刷卡器、移动支付网关模式。首先,手机客户端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基于其庞大的客户群需求,将互联网支付迁移到移动终端。常用的支付渠道是通过第三方虚拟账户支付,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的客户端软件。其次,手机刷卡器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刷卡器与手机终端相连接,客户通过手机端下单后再刷银行卡完成支付,比如卡拉卡、NFC支付、乐刷等。最后,移动支付网关模式是客户通过客户端选择支付方式完成支付,比如二维码支付、条码支付、声波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上盈利模式是通过电商交易商户交易佣金、电商平台支付解决方案、沉淀资金利息收入等业务获取利润。线下盈利模式是通过接入费、技术服务费、交易手续费等方式获取利润。(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作状况。自2009年,依托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行业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着,第三方支付行业中的各类产品深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消费、购物、旅游等方方面面,第三方服务机构或是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壮大规模,比如支付宝、财付通;或是针对用户提供多样化应用,比如翼支付、平安付;或是为企业定制化B2B支付服务,比如拉卡拉、联动优势,在具备市场细分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客户和商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和商户需求制定解决方案。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业务之间存在直接竞争关系,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日益壮大,银行会人为增加竞争壁垒,以保护自身利益,如提升快捷支付接入的门槛。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及行业发展的营销策略

(一)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建议。1.综合发展策略。找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定位,以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推动与金融机构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共赢合作,在企业、用户、支付通道、服务质量方面形成合力,避免低效率的成本投入,以合作促进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2.技术发展策略。提升移动支付环节交易密码的安全性,巩固风险屏障,利用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其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及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把握市场契机,加速推进产品研发、打通O2O支付渠道、丰富应用场景。3.市场拓展策略。市场拓展初期支付环节的商户扣率差价统一费率定价;通过与中小商户群的合作,培养用户和商户两端客户群,推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优势,对中小企业实施精准营销获取推广费用,为客户提供行业分析报告获取增值利润。(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营销策略的建议。1.品牌化策略。推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改善用户体验。加强服务创新,以服务创新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加强与商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进而培养用户与商户对品牌的忠诚。2.兼容性策略。资源整合、横向协作、互利共赢是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生存法则。找准细分市场,精耕细作,以合作共赢的姿态积极参与和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3.个性化产品策略。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针对个性化差异实现服务形式多元化,使大数据、云计算等发挥其强劲的优势。产品属性方面注意对产品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用户黏性的培养。4.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利用基于用户黏性、定位功能和大数据分析角度的SOLOMO模式(信息互动+本地消费+移动化)与O2O模式(线上线下相融合)满足商户或企业推广的精确营销、推测用户的当前需求及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5.互动式促销策略。在产品引进期,加强广告宣传力度,鼓励用户参与体验;在产品成长期,通过折扣券或红包进行促销;在产品成熟期,与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研发更便捷、安全、高效的第三方支付产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优化移动终端的搜索引擎。

参考文献:

[1]李淑锦,陈莹.基于新金融视角的第三方支付与通货膨胀分析[J].商业研究,2017,(10):23-30.

[2]廖愉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5,(2):51-57.

篇3

【关键词】联网金融优化 农村支付 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开始逐渐享受到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性。如今我们可以在网上购买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我们开始改变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层出不穷的各种第三方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等等,这些新的支付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动了支付体系的创新。但是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支付方式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不发达,从而导致在这些地方在金融服务上比较薄弱。目前,我国农村在金融支付方式上,由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如何对目前的农村支付环境进行分析改革,优化农村支付环境,提高农村地^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水平,同时也不断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结算

(一)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支付概念

目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我们的金融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给我们的金融方式带来了新的发展形势。对此,针对现在这种情况,我国开始出台一系列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件,来对目前的金融环境进行指导。通过一些文件来对互联网金融下的资金融通、支付、投资等进行规范性管理。互联网金融是具有交易便捷同时门槛低的显著特点,通过这种金融方法能够提高金融交易的快速性。互联网支付不同于传统支付方式,传统支付方式是通过现金等方面,互联网支付方式依托网络,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进行线上支付,例如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支付。这些支付方式能够是目前最常见的互联网支付方式,这些支付方式可以统称为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两种方式,这就是关于互联网支付的定义。

(二)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时代下支付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使得支付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便捷高效。新型的互联网支付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人的交易方式,同时能够给交易者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一些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网上交易服务交易平台,新的互联网支付方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金融背景下的零售支付方面的不足之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涌现了一些移动支付方式,其中目前使用普遍的支付宝支付方式以及微信支付方式,这些方式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创新了网络担保模式,通过这种互联网支付方式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能够快速实现现金资金的流动,加速资金的结算速度,大大缩短交易周期。互联网下的新型支付方式,目前已经基本覆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各种生活水电煤通信缴费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快捷支付,能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我们的吃喝玩乐各种日常生活都能够通过网络支付方式完成,也极大地带来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农村支付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涌现出的各种新的互联网支付方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到了现代金融支付方式所带来的便捷,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原因,以及目前我国农村支付环境比较差,广大农村居民不能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如今的便捷支付服务方式,对此,需要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进行改进。关于我国互联网时代下农村支付方式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支付结算资源配置不均衡

我国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地区,我国农村地区在银行网点分布上比较少,同时银行网点分布存在不均匀的地方,同时针对这些营业网点,针对支付的服务数量较少。银行网点分布不均匀,一般的银行机构一般多设置在县、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地方使得我国的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缺乏,同时导致这些地区缺乏支付服务。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不足,这些能够使得无法满足我国的农村地区的需求,这些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均衡情况。

(二)农村地区支付工具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支付方式上大多采用传统的支付方式即现金支付方式,较少使用其他的支付方式,其他支付结算工具使用较少,这样使得农村居民在没有更多的条件去选择,这其中有农村的支付环境原因,同时也是农村居民自身对一些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不足的原因。

(三)移动支付业务有效需求不足,缺乏基础

农村地区由于银行网点缺乏,分布不均衡,从而导致我国的农村地区不具备移动支付的条件,同时也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比于城镇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相对不太好,这就使得他们对移动支付业务并没有太多的需求。

(四)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较为闭塞

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比较闭塞,这样使得农村居民在接收新事物的速度上比较慢。目前我国虽然互联网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在接收信息上仍然主要是依靠电视、广播的方式来获得消息,导致被动的接收信息,从而导致农村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偏低。这些人们对互联网时代新生的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了解不多,在日常支付中主要是采用的传统现金支付方式。同时由于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需要移动终端如电脑、智能手机,但农村居民由于对这些智能设备的接受程度较低,从而对移动支付方式认识很少,这样对于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使用效率相对偏低。

三、农村支付环境采用支付结算工具使用情况

(一)线上支付结算所用工具

1.网银支付。网银支付是通过使用各大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来完成支付,主要是在互联网上支付的方式。通过银行所提供的一种终端接口设备,与银行卡结合在一起,连接着网络接口上,在进行支付时采用这种网银方式进行支付,具有移动支付特点。

2.移动支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第三方支付方式开始兴起,这些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进行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主要是指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支付,消费者在进行购物的时候,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可以采用移动支付方式。

(二)线下支付方式

1.现金。现金支付方式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支付方式。目前,现金是最主要的通用的一种交换使用货币,在商品交易中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现金在大众社会中具有普遍接受性,能够在任何地方都能及时进行交易,能够直就用来购买商品、服务、理财或者偿还债务。现金仍是目前社会中流通性最为广泛的支付工具,也是农村地区最为常见的支付工具。

2.银行卡。银行卡是除了现金支付方式以外的最为常见的线下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由银行发行,具有现金存储、转账等功能,用户可以直接用银行卡进行消费。

四、改善目前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一)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设施,通过加强金融机构的建设来加强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相关人员的配备,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

(二)给予农村地区适当的政策支持

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对此就需要解决资金问题,对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此,关于建设资金问题,政府需要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手段,大力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建设工作,为我国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环境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我国目前的农村支付环境。国家政府在进行这些方面的建设投入时,要制定好相关配套政策,保证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良好进行,这对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

(三)提高农村居民非现金结算意识

在目前农村金融支付环境下,由于农村居民对新兴事物接受比较慢,对此,可以通过多采取一些活动方式,例如开展“支付工具下乡”的活动,让广大农村居民能够切身体会到使用支付工具支付的便捷性,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广大农村居民认识到这种支付方式的好处,从而认识到移动支付的优势。同时政府通过给予一些支付机构一定的补助,从而鼓励支付机构在农村地区增加支付工具,让农村居民支付更加便捷,从而使农村居民能够开始转变传统支付方式,转向互联网支付方式。

五、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农村支付服务优化策略

(一)开展金融支付知识普及教育

针对农村居民相对文化水平较低的背景,对其进行相关金融知识的培训工作。正是由于目前广大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的支付环境受限,对此,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对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的金融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金融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度。通过宣传的方式向农村居民进行知识的讲解,重点是所讲解的知识浅显易懂,让他们能够很容易明白。

(二)注重农村移动支付业务发展

目前农村地区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有了很大的上升,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针对农村地区拓宽移动支付业务。如今的电子商务正逐步进入农村地区,这给移动支付带来了一定的发展促进作用。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时,首先需要保证使用者的资金安全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移动支付知识教育工作,同时加强他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大农村地区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政府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农村地区的移动业务的发展,对农村移动支付业务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从而不断扩大扩大农村移动支付覆盖面。

(三)加大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的银行网点的建设,为金融支付创造良好的环境。移动支付需要以各大银行业务为基础支持,对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各农村地区的银行网点的建设,改进目前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环境,为优化农村支付环境提供后盾。

六、结束语

终上所述,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给金融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的支付方式,但目前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思想文化等诸多制约,新兴支付方式的发展相对滞后。对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中存在的困境,提出改进意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支付环境优化路径进行分析,让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互联网时代下的便捷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5):62-63.

[2]董玉峰,张秋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支付服务优化策略[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70-72,75.

[3]焦瑾璞.移动支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应用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4,(7):7-10.

[4]董玉峰,李苫.河北省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发展现状及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93-94.

[5]冯丽群.移动支付改善农村金融的思考[J].财经界,2015,(36):1.

篇4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兴起,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正快速代替钱包,改变我们的支付方式。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经发展起来,如今在衣食住行上都可以实现移动支付,尽管如此,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移动支付还面临一些困难,包括标准、市场合作机制、商务模式等问题。因此,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资金、标准的引导与支持,以及企业的通力合作来共同推进。未来,相信在各方的积极合作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将会蓬勃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支付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移动支付,一种能够克服地域、距离、网点甚至是时间的限制,便捷快速的新兴支付手段的出现,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手机付款、转账,只需要轻轻触动一下屏幕,就能实现购物、预定酒店……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快捷高效的移动支付形式也成为了电子支付领域的新热点。银行、支付公司、运营商、社交应用开发商等,都在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市场。而中国银联(以下简称为银联)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参与方,对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兴的移动支付市场更是银联渴望占领的高地。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谈及移动支付未来的应用发展前景时,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总工程师徐晋耀表示非常看好,他指出未来移动支付的应用非常广泛,生活中的点滴都可能成为企业思考的创新点,移动支付应用的发展将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

进入黎明期

近日,据Gartner预计,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突破2350亿美元,同比增长44%,而在今后三年半还将延续这种惊人的势头。在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已有了多年的沉淀和积累,2011年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已高达742亿元,正式开启了我国移动支付的新元年。而在全球高速发展趋势的带动下,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无疑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几年势必进入黄金发展期。

与传统的支付市场相比,新兴产业的移动支付,横跨金融、通信、商务、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其市场机会之大早已被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商家所共识。尽管各方对移动支付寄予很大的期望,但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应用仍处于普及阶段,徐晋耀说:“从整体上来看,目前移动支付的应用市场还处于了解、培育、普及的过程当中。在产业方面,由于移动支付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它的产业和相关企业都处于摸索中。而在用户发展层面上,如银行、运营商、电子商务还在接受过程当中,仍处于一个熟悉、起步的阶段。因此,目前对于移动支付的市场发展,还是一个黎明期。”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总会碰到一些难题,正处于发展黎明期的移动支付应用,目前在技术与应用方面还存在哪些障碍?对此,徐晋耀表示,产品比较少,技术成熟度还不够,在应用与试点的过程中时间的不充足使得初期产品不太稳定等,这些是现阶段移动支付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尽管目前移动支付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随着应用推进与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这些问题都将得到逐步解决。

移动支付是金融、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单凭任何一方的力量均不足以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徐晋耀看来,与产业链合作、和主管单位联合支持,确定标准、建设基础环境及搭建好产品可信服务平台,这是银联目前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同时,徐晋耀也指出,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只有夯实基础建设,产业才能更好发展。实际上,移动支付更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牵涉的利益方众多。从产业链主要参与方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技术与方案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的互动与博弈将推动着这一市场发展。银联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参与方之一,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不仅有利于推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更能为银联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打好基础。

移动支付 安全先行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日益发展成熟,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线下的实体店购物到网络购物,再从网络购物到移动购物。而在电子商务市场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下,人们的支付方式也随之改变,如今移动支付已走进人们的生活。

移动支付虽然有便捷的优势,但由于是“新鲜事物”,安全问题仍使得不少消费者对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不太信任。可见,在移动支付应用的普及过程中,安全问题仍是“拦路虎”。事实上,目前的移动支付在安全问题上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在手机支付的方式中,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后,很容易造成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密码等泄漏。因此,如何有力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中必须克服的一大难关。

在支付服务上,银联始终将安全问题摆在首位,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在当前的电子支付领域,银联已经全面开展通过推动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迁移,来解决磁条卡存在的难以实现多应用和安全性两方面问题。银联始终将安全作为支付服务的“底线”,徐晋耀坦言,有些客户会因此认为银联“灵活性不高”,“但安全是一切服务的基础,只有以安全为根基我们才能走得更远”。他表示,在移动支付方面,银联之所以要建设可信服务平台、执行标准,也是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

安全既是移动支付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移动支付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徐晋耀说:“如果企业在研发移动支付产品时不注重安全问题,只追求产品的便捷性与消费的流畅性,那么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这些安全问题将会日益严重,势必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

徐晋耀指出,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有些企业为把握住市场商机,在推出产品和方案上一味地加快步伐,因而在安全问题上的考虑不谨慎,使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而作为支付产品,用户体验尤为重要,那么要如何协调好安全问题与用户体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徐晋耀表示,解决好安全问题不能以牺牲用户的体验为代价,移动支付的安全与用户体验两者都要兼顾,不可偏废,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来解决好安全问题,这更是移动支付产业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各方都必须认真去做好。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用户数量大幅增加,为移动支付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但实际上,随着智能机的成熟发展,所带来的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也越发严峻。“去年,我们开始做移动支付,智能手机仍属于起步阶段,比较‘干净’,没有过多的安全问题需要考虑。可如今来看,智能手机上面的木马、钓鱼等病毒已经很多,可以说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其负面的安全隐患的发展。”徐晋耀说,“因此,在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上我们更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在他看来,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更是一项长久性问题,更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去做好。

多方合力 促进发展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移动支付也是如此。在国内移动支付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徐晋耀说:“不管是人民银行还是工信部等都对移动支付非常支持,实际上,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商是很重要的方向。”从央行对金融行业的国家标准的公布到发改委对银联在安全实验室上的投建,可以看出在移动支付发展进程中,政府对这个产业的支持程度很高,而这在以前是没有的。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进电子支付的应用发展,如成都、无锡、上海等地,一方面,地方政府希望本地的市场能做起来,另一方面,也吻合了国家整体的趋势导向。在企业方面,虽然目前的移动支付产品还处于完善过程中,但是企业都看好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相信移动支付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所以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机会,来切入移动支付市场,甚至一些投资机构也看好了这一市场机会。

篇5

关键词:云闪付;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37

1移动支付方式概述

移动支付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将用户手机SIM卡与用户本人的资金账户(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手机与收款设备之间的通信或感应完成支付。现在,我国主流移动支付方式有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以及“云闪付”等。

2“云闪付”概述

2.1“云闪付”的定义

“云闪付”是中国银联推出的,以智能手机为基础,基于NFC(近场通讯)、HCE(基于主卡的卡模拟)、TSM(可信服务管理)和Token(令牌)等技术,在银行客户端内模拟一张实体银行卡,让手机替换银行卡直接在非接触POS机进行消费的一种支付创新方式。

2.2“云闪付”的支付方式

在使用“云闪付”结账支付前,用户只需拥有一部支持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在手机银行APP中开通“云闪付”功能或将银联卡绑定自己的手机支付功能后,即可使用“云闪付”消费。使用“云闪付”支付时,用户在按亮手机屏幕后,把手机放在带闪付功能的POS机前就能成功支付,无需联网或者打开相关APP。

以使用Apple Pay支付为例,收银员在POS机上输入支付信息后,消费者只需把手机放近POS机,再按住手机HOME键指纹支付,听到提示音后即支付成功。

3支付宝概述

3.1“支付宝”的定义

支付宝是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巨头之一。除提供便捷的支付、转账、收款等基础功能外,还能快速完成各类还款、充话费、缴水电煤费等,是一个集支付、理财、便民服务、公益为一体的开放平台。

3.2“支付宝”的支付方式

(1)在手机联网状态下使用支付宝,注册登录支付宝账号。

(2)支付宝首页有两个图标,一个是“付款码”,一个是“扫一扫”。使用“付款码”结账时,顾客需向收银员出示付款码,收银员用扫码枪扫一下付款码即可。使用“扫一扫”结账时,顾客通过手机扫描收款方的二维码即可。

4“云闪付”与支付宝之争

在“云闪付”未推出前,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扫码派”早已占领移动支付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显示,扫码支付已占据移动支付市场90%以上的份额,近乎形成垄断。那么,扫码支付和云闪付究竟有何不同?消费者对云闪付与支付宝的选择又是什么样的呢?

4.1“云闪付”与支付宝的比较

4.2“云闪付”与支付宝的使用情况

为了比较“云闪付”与支付宝的使用情况,本人设置了调查问卷,在日常移动支付中,以多选的形式调查用户使用的移动支付工具,从343份有效问卷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97.38%的人在日常移动支付中选择支付宝,只有13.99%的人使用“云闪付”。在使用过“云闪付”的用户中,93%的使用者更喜欢支付宝支付。

在谈及为何使用该种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中,8805%的人选择该种移动支付是因为方便快捷,功能服务齐全,50.44%的人是因为习惯,不了解其他支付方式,46.06%的人是因为该种移动支付方式线下商户多,其他的原因则占较少比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种移动支付方式想要进入市场,首先是要方便快捷,这就要在支付过程中减少相应手续,扩大自身的适用范围。第二点,支付宝较先进入市场,人们已经习惯了其程序和使用过程,这使其他支付方式难以有一席之地,“云闪付”想要发展,必须想出更好、更适合消费者并更能让消费者习惯的使用方法和支付方式。“云闪付”还需与更多的商家合作,吸引更多消费者。

在调查中,79.3%的被调查者更关注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实力,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4.3“云闪付”的优势

与支付宝相对比,银联“云闪付”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4.3.1“云闪付”支付更具安全性

以“扫码派”的微信支付和“闪付派”的Apple Pay为例,微信将持卡人信息储存在APP内,而仅在用户接受条款中表明其不会泄露用户隐私。但若持卡人手机遭到黑客入侵,用户信息泄露甚至被盗用的风险依旧存在。与微信支付相对比,Apple Pay不将持卡人信息储存在手机上。使用者将银行卡与Apple Pay相关联时,会生成一个“替身卡”,即便信息泄露,也会因识别不了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得到一堆乱码。“云闪付”通过动态密钥、云端验证等多重安全保障,真实银行卡号在支付时被隐藏,持卡人隐私得到有效保护。另外,银联现有“失卡保障计划”,如果客户将手机丢失,客户可在银行挂失虚拟卡,因丢失手机发生的盗刷损失可获得与中国银联合作的保险公司的赔付。

篇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手机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05亿,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由之前的28.9%提升至38.9%。支付应用在手机端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

何为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也称之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移动支付系统将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包,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通过手机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用户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者使用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将此次交易的要求传送给MASP,由MASP确定此次交易的金额,并通过移动支付系统通知用户,在用户确认后,付费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或者实时在专用预付账户上借记,这些都将由移动支付系统来完成。

移动支付的特征

移动支付属于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因而具有电子支付的特征,但因其与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1.移动性 首先移动支付具有随身携带的方便性,消除了距离和地域的限制。结合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让你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

2.及时性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用户可随时对账户进行查询、转账或进行购物消费。

3.定制化 基于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简易的手机操作界面,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消费方式和个性化服务,账户交易更加简单便捷。

4.集成性 以手机为载体,通过与终端读写器近距离识别进行的信息交互,运营商可以将公交卡、银行卡等各类信息整合到以手机为平台的载体中进行集成管理,并搭建与之配套的网络体系,从而为用户提供十分方便的支付以及身份认证渠道。

移动支付的方式

移动支付根据用途一般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支付方式。近场支付是通过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实现支付的,可以实现用手机购物、签到等功能,或者直接通过手机完成与别人交换名片、传输文件、联机玩游戏等功能。远程支付是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等)或借助支付工具进行的支付方式。远程支付与在PC端上的支付过程类似,都是通过软件输入账号、密码来完成支付。

相关链接:

指纹支付引领移动支付新时尚

支付宝钱包和华为近日宣布,联手推出国内首个指纹支付的标准方案,这一方案的推出将极大加快指纹支付在国内的应用进程,后续将会对其他移动终端开放,这标志着指纹支付时代即将到来。

此次搭载指纹支付的是华为Mate7手机。用户在设备中录入指纹数据后,打开支付宝钱包,在“财富”-“设置”一栏中开启指纹密码按钮,经过校验比对后,指纹支付即可正式启用。此后用户在支付宝钱包内进行购物、转账等操作就不再需要输入密码,只需用手指轻轻一按,支付即可轻松完成。此次支付宝联合华为推出的标准方案,所有的指纹信息的验证工作均运行在手机本地的安全系统中,不再发送给第三方机构,安全性更高。

移动支付安全吗?

当移动支付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时,人们在期待中又隐藏着犹豫与不安。从已有的手机支付资金损失案例来看,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更容易出现风险,而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发生信息被盗的情况要少得多。安卓手机最高发的风险来自安装恶意应用。

移动支付的安全隐患虽然存在,但是通过正确的下载途径与保护措施是可以确保自身支付安全的。安全专家和业内人士对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手机用户应养成使用安全软件来保护手机安全的良好习惯。手机用户最好安装一款可以设置防盗锁屏与锁定手机支付客户端的安全软件,从而为自己冻结网银争取时间。此外,手机用户应定期给手机进行体检和病毒查杀,并及时更新病毒库。

其次,从应用的官方或者安全电子市场下载应用。大量手机病毒伪装成热门应用在手机论坛、非安全电子市场提供下载,所以用户最好到应用的官方站点和腾讯应用宝这样的安全市场下载应用。

此外,不要见二维码就扫,不要随意打开手机短信中的陌生网址链接。二维码本身并无病毒,而二维码所包含的网址链接、应用安装包可能存在木马、内置病毒或恶意代码,从而导致用户手机中毒,并对手机支付构成威胁。

篇7

在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交易渠道,使得2015年第二季度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首次超过了PC端。2013年、2014年的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增速翻倍,分别达到了800%和500%。

日益普及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市场的兴起,以及移动支付场景不断创新并延伸,从便捷层面上讲,移动支付真的有望实现我们一部手机行遍天下的出行愿望。

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真正的巨头是十分低调的PayPal,谷歌(微博)支付市场份额也领先。苹果支付虽然名声在外,但是起步较晚,目前在市场上并未成为主流,从这个角度看,三星支付和苹果支付相比,并不处于劣势。此外,三星具备独家的磁场支付技术,在商户设备兼容度方面,领先于苹果。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目前已经领先于美国。比如中国的支付工具早就支持个人对个人转账,甚至给银行账号直接打款,而苹果公司最近才传出消息称,可能开发个人对个人的转账工具。虽然市面上支持NFC的手机并不多见,但是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扫码支付占据主流的格局,中国许多城市的的街头便利店、超市均支持消费者用手机支付。这或许让外资支付产品在中国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在国内,支付宝算得上是移动支付界的最高“统帅”,2013年已经达到整个互联网支付市场的50%。而占有另一个大流量市场的腾讯,推出的支付功能,扫码支付、APP内支付、公众号支付等多种模式,也多依附于微信支付,当然其自营的财付通也已经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最近,支付宝总算走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线下推广路线:与各大商超、便利店等日常消费场所的大力合作,并打出凶猛的补贴战术。

篇8

在线下接受访问的用户中,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习惯使用现金这种传统的付费方式,这一比例在不同性别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相比26~30岁年龄段受访者,20~25岁年龄段受访者中有更多的人习惯使用现金支付。

信用卡、借记卡为主要支付手段

调查发现,信用卡和借记卡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支付手段,将近一半的受访者已习惯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消费,26~30岁年龄段受访者相比20~25岁年龄受访者更愿意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消费,这种现象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这种现象说明,对于收入更加稳定的人群而言,他们更加倾向于刷卡消费这种便捷的方式。另外一方面,选择网上支付方式的比例也达到20%以上,这表示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支付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成为了用户消费的方式之一。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提及到会使用WAP这种付费方式(WAP付费:通过手机访问WAP购物网站,其流程类似网上支付)(见图1)。

与此同时,为了能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此次调查在进行线下调查的同时,还利用网络合作媒体的平台对网民用相同的题目进行了调查。不同付费方式的使用比例分布和线下调查基本类似,没有显著差异(见图2)。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正在接受和习惯越来越多的付费方式,商家可以根据交易产品的类别和金额的大小提供灵活的付费方式,这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方便,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促进销售额的增长。

短信支付方式受青睐

在问及“如果使用移动支付,消费者愿意采用的方式”时,6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通过短信的方式付费,表示会选择使用近距离支付(一种将手机贴近POS机完成支付,支付过程类似公交卡的付费方式)的受访者比例为45%,还有3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拨打电话的方式付费。通过比较发现,女性受访者比男性受访者更愿意使用短信的方式支付费用,男性受访者选择拨打电话付费的比例相比女性要高一些,而不同年龄段中,不同付费方式比例和总体有着相似的分布趋势(见图3)。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种为消费者的生活提供便捷的支付手段,其便利性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而近距离支付作为最为方便快捷的一种实现方式并没有得到最多的支持,相信这与消费者担心交易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关联,这一情况在后面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期待更安全简便的交易方式

在我们设置的“您最担心移动支付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一问题的调查反馈中,线下受访者的答卷显示出交易的安全性是受访者关注的最普遍问题,其次是比较担心信息费等附加费用过高,这在20~25岁的受访者中表现的最为突出。

交易繁琐也是受访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交易繁琐的问题对于年龄25岁以上的受访者来说,受到的重视程度更高,这与该群体生活节奏快速是有关系的,业务提供者在业务流程设计上应该考虑这部分消费者的业务使用感受。另外一方面,“能够购买的商品太受限制”这一选项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群体的过多关注,而考虑到目前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情况并不是非常大,开展的并不广泛,所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移动支付业务与消费者生活结合不够紧密有关(见图4)。

在线上调查结果中,交易的安全性问题同样是首要问题,其它问题的提及频率与线下调查稍有所变化(见图5)。

以上数据表明,移动支付交易的安全性问题是消费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在这方面,运营商与银行金融机构为确保信息安全,已经加大了对整个支付流程各环节的技术保障和流程管理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现在看来,如何让广大消费者相信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解除当前的疑虑,克服心理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业务推广的进展情况。

移动支付网购发力

在线下访问中,还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商场购物和餐厅就餐排在最后两位(见图6)。

结合受访者选择移动支付方式的数据可以看出,网上支付的业务模式与移动支付颇为接近,更容易让人接受。另外,人们更愿意利用移动支付完成购买公交车票、公园/电影门票、交水电费等小额费用的支付,不再需要到专门的地点去缴费,从而省去了排队等候的时间,这就体现出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优势。而在商城购物和餐厅就餐这样的付费场合,人们已经习惯支付现金或刷卡消费,消费者并没有对移动支付业务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问卷中还涉及了“您所能接受的移动支付账户中的预存金额”的问题,这是很多服务提供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这一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受访者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支持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线下受访者表示在手机账户中预存100~499元是可以接受的,100元以下或者500~1000元的预存金额在线下受访者中可以接受的比例大致相当,这一分布趋势在不同性别之间并无显著差异。100~499元的手机账户预存金额在20~25岁年轻人中的接受程度相对其他年龄段更高一些,这种情况可能与该消费者群体的经济能力有直接关系。值得一提的是,26~30岁的受访人群中有近40%的人表示,帐户中存款超过1000元也是可以接受的,这说明消费者对新业务的接受程度已经成为影响其对业务支持情况的影响因素。(见图7)。

线上调查与线下调查结果类似(见图8)。

银行、运营商受认可

另外一方面,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也会有很高的要求,本次调查也考虑了这方面的情况。在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商家、第三方机构这几个可以推出移动支付业务的机构中,有49%的线下受访者表示对银行的信任程度最高,还有42%的线下受访者认为运营商的可信度最高,只有7%的受访者认为除运营商和银行以外的第三方机构的可信度最高。对不同机构的信任度,在不同性别的受访者中差别并不明显。26~30岁受访者中认为银行最可信的人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少些,这一年龄段的人有一半认为电信运营商更可信(见图9)。

由此可见,取得更多的消费者对移动支付方式的信任,降低或消除人们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其他交易风险的疑虑,是至关重要的。商业银行由于其专业性,得到了用户最多的信赖,而运营商借助近两年良好的发展,也在逐渐得到更多的支持,相比之下,第三方机构作为业务提供者时,消费者群体的接受度可能会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额外成本不被接受

篇9

关键词:移动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客户定位;金融产品

一、 引言

国外对于移动金融的研究在慢慢走向成熟。由于我国在移动金融研究方面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的实践也处于尝试探索阶段,本文致力从移动金融创新的角度为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二、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移动金融创新的意义

1. 移动金融的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模式和技术实现手段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从市场前景看。移动信息技术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一方面,移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移动网络有着数以亿计的客户基础,并覆盖全球。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和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便利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随着3G建设的推进,我国移动金融发展从2009年开始明显加速,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电子银行(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对柜面交易的替代率达到超过50%(个别银行超过70%)。可以预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银行也将快速地替代实体银行交易,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之一。

从发展模式看。目前,消费者已可通过手机银行、移动POS和移动ATM等方式实现移动支付、现金转账等移动金融服务,其中尤以移动支付的发展最为迅速、普遍。如中移动开发的基于RFID-SIM卡的移动支付业务、联通和银联联合推出的智能卡手机支付业务等。可以预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将加速向移动金融服务模式发展。

从技术实现方式看。现有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并且相应的技术还在持续、迅速的升级优化。移动支付技术主要包括远距离方式和近距离方式两种。远距离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实现方式有SMS(短信)、WAP(无线应用通信协议)、客户端(手机软件)和USSD(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近距离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实现方式有红外、蓝牙和NFC(近距离无线通信)。

2. 移动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变革。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具备了移动性的特征,从而打破了金融业固化站点模式,有效地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能够为身处各地的用户提供24小时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根据(Peevers, Douglas & Jack,2008),移动信息技术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影响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提升了便利性。从传统的柜台站点服务,到ATM机自助服务,再到通过互联网的网上银行服务,商业银行在不断地尝试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向用户提供更紧密、更便捷的接入服务。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这进一步加快了移动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移动设备具备了较高的灵活性,并拥有高普及率和低成本的优势,无论对用户还是银行机构来说,以移动设备作为交易服务媒介,都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对银行机构来说,将移动金融服务融入到自身业务体系中,有利于利用提高传统服务业务的灵活性,并引入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从而拓展业务领域和客户范围。对于用户来说,这种融合使得获取服务的方式变得更加方便、灵活。

其次,提高安全性。移动银行通过融合了个人安全属性的安全卡、PIN卡等控制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安全保护,从而提高交易的安全性。手机终端的私密性最好,通过手机终端进行缴款、转账等操作,有利于客户数据的保密,减少账号泄密的情况发生。

最后,提供近距离通信消费的功能。传统的金融服务在近距离支付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通常需要消费者手持银行卡在终端POS上刷卡,数据传回银行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消费者往往需要携带多张银行卡和消费卡,便利性较低。移动设备不仅能够提供远距离的在线交易管理服务,还能够通过近距离的与终端设备交互,进行认证、消费和管理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近距离消费操作的简便性,并能够支持大量的基于位置的服务类型。

三、 我国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创新策略

已有的研究表明(熊俊,2011),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提供的产品功能上要显著多于国外的商业银行,在安全防范措施也优于于国外同业。但我国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综合运营能力上不及国外同业。国外的先进银行在建立移动金融特色服务体系、移动金融与传统金融服务的协同与联动方面做得较好,形成了紧密互补的关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关键在于通过全面创新,推动移动金融经营水平的提升。在开展移动金融的意义和我国移动金融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从商业模式、客户定位、金融产品、渠道运营这四个方面分析并提出商业银行开展移动金融的创新思路。

1. 商业模式创新。

(1)加强合作,推进移动支付平台建设。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以银行和运营商为主导的两大阵营正在不断地推进过程中。银行业的优势在于账户、监管度、支付环境、安全保证等方面,而不足在于,手机支付环境尚未形成统一化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同时,由于移动支付平台终端设备更新成本开销较大,银行业无法单独完成这大规模的平台建设任务。

考虑到单一行业无法支撑起整个移动支付链,跨行业合作将成为发展移动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因此,在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建立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行业内部合作,以行业整体优势推进移动支付平台建设,使得银行业整体在移动支付平台中占据主要地位,为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客户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持。

(2)明确移动支付业务定位,细化与运营商的横向战略合作。商业银行应当立足于自身业务特点,分析移动支付行业和个体发展规划,考虑战略合作中所能获取的业务、客户和管理方面的突破,明确制定自身的移动支付业务领域的战略规划和目标。

现阶段用户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接受度方面,还存在着安全性和风险的考量,因而使用小额刷卡操作,配合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多样化服务,有利于用户习惯培养,提高移动支付的接受度,从而推进大额移动支付业务和其他基于移动支付平台的金融服务的开发和推广。在前期消费习惯培养中,运营商依据其技术资源和客户资源,具备着主要合作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明确自身业务定位,做出适当的战略调整,综合收益考量,着重以打破行业约束,在开发新金融产品服务,提高客户粘度和拓展客户群方面谋求差异化竞争。

(3)依托移动支付平台,渗透第三方支付业务,实现多渠道金融服务。移动支付的出现撼动了有线电子支付平台的便捷性优势,运营商、银行、新兴依托移动通信技术的第三方支付的介入,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呈现出更多的竞争势头。

2003年8月,中移动与银联合作成立了联动优势,以第三方支付形式介入这一领域。2011年5月,京东宣布弃用支付宝,联合银联推行新的支付工具。作为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在移动支付业务领域占据着重要的收益份额。因此,运营商和银行都力争成为移动支付平台的服务供应商,而借助移动支付平台优势,渗透进入第三方支付领域,将是两大行业弥补在电子交易平台缺憾的重要举措。

2. 客户定位创新。在整个移动金融推进下,进一步细化不同客户的个性化产品服务定位:

(1)企业级客户的移动金融定位。虽然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仍将个人客户当做主要的服务对象,然而手机银行的便利性特点和成本低的优势,对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招商银行针对移动商务运营的企业的需求,首先推出手机银行产品,为其提供移动化金融服务。一些城商行企业手机银行则采用“核心账户―出纳账户”的方案,帮助民营企业的提高资金收付的控制能力。

(2)成熟型时尚客户的个性化产品服务定位。集中于将金融服务与现有移动产品捆绑,以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目前,招行针对中高端客户推出iPhone版手机银行,用户无须开通和注销,只要手机可以上网,就可以免费下载程序使用。招商银行在iPhone版手机银行终端上整合了一卡通、信用卡和一网通,使手机终端真正成为随身可携带的POS机和ATM机。 针对高端用户有着较高的实时理财需求,iPhone版手机银行还为客户提供了基金管理、证券管理、受托理财、外汇管理等功能,为这部分客户群体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3)保守型成熟客户的移动金融服务定位。目前,交通、水电煤气缴款等公共事业中的手机支付普及面还比较小,手机支付POS机建设严重不足。根据《2011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客户中国企职员主要利用手机银行的远程服务功能,而外企/民企职员则没有对手机银行表现出额外的兴趣。因而,一方面,应当加大移动金融的推广力度,,鼓励运营商、金融机构等积极开展手机支付终端的布设;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客户对手机银行的认知和信任度。

(4)年轻客户群的移动金融定位。年轻客户的收入水平不高,但对新服务的兴趣度较高,因而主要适合于时尚便捷的低收费类服务从《2011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群对手机银行的支付服务较为倾心,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近距离刷卡消费;二,远程基于电子平台的购买活动。这部分消费活动主要集中于餐饮、购物等日常生活和娱乐消费活动。构建完善的移动支付环境,加强运营商与商户合作,将成为推动这部分服务的重要举措。

(5)农村等边远地区客户群的移动金融服务定位。农村等边远地区的客户群呈现出金融服务需求种类多,尤其对小额贷款类服务需求量较大。然而他们对风险和费用较为敏感,而高成本的银行基础网点建设,必然不适合于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因而,移动金融以其低廉的成本优势和对地域时间的无限制性,在这类客户群中体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3. 移动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在客户定位和客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未来移动金融产品的个性化创新思路如下:

(1)企业级手机银行。通过流程简化,提高企业级客户的移动体验,结合不同企业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转账、贷款、结算、交易等便捷化快速通道;提供24小时全方位的移动投资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提供有效的实时风险评估服务;提供最为实时和便捷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和投资组合,提高企业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2)保守型成熟客户群。结合这部分客户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实时信息,定期向客户手机发送理财报表;通过手机银行与客户建立起点对点的个性化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通过手机银行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黄金投资、跨境投资和房产投资等建议,争取为客户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

(3)时尚型成熟客户群体。利用手机银行实现7*24小时无地域限制的账户操作服务,以满足这类客户高移动性和快节奏生活的需求特点;通过无线支付平台构建更加互动和紧密的交易平台,融入虚拟社会网络要素,除提供基本银行账户服务之外,提供网上个人账本管理、收益率计算、金融产品讨论、网上金融产品体验、金融产品推荐等互动活动,丰富无线金融平台的产品服务种类,提高无线平台的时尚化和潮流度;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内容和外观定制,实现多卡合一集成到手机银行中统一管理;提供高风险高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和投资组合,简化移动金融平台之上的操作流程,提供实时的收益反馈和咨询服务。

(4)动态化的年轻客户群体。通过手机银行为客户提供实时的账户管理服务;完善手机银行的商城购物服务,为客户创造良好的购物体验;与实体商户合作,向客户提供基于位置和时间的实时打折优惠信息,同时提供可下载的电子打折券;加快开展移动支付环境和终端POS机等设备的建设工作,普及手机刷卡的消费观念;建立互动式消费平台,提供实时的好友交互和商品推介服务。

(5)农村等边远地区的客户。通过手机银行,为这部分客户提供简化业务流程的各类账户管理服务;通过无线平台,向农户提供低风险类的理财产品;提供小额贷款的快捷服务通道;通过无线平台,建立起商业银行与农民之间点对点的投资创业通道;提供实时投资和理财建议,降低农民投资风险,提高他们的理财知识水平和意识,同时也增加这类客户群对手机银行使用的信任度。

4. 移动金融渠道创新。有效地融合固化物理渠道、有线互联网渠道和新型无线移动渠道,构建优化资源配置的综合渠道,以最大化三种渠道的服务优势,从而最小化渠道维护建设成本。依托新型无缝渠道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二十四小时的金融产品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1)以实体网点为基准,虚拟网点为补充,构建全方位渠道体系。诚如之前所述,实体网点作为银行与客户的直接交互渠道,在建立品牌和信任度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其高成本和对地域基础设施的高要求,使得实体网点的构建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规划中极具资源优化考量的举措。因此,从地域考察、市场分析、客户定位和成本核算等多方面对实体网点进行考察,选取整体指标较优地区建立站点,将成为商业银行在渠道体系构建中的核心。以该核心为基础,考察客户和市场需求,以实体网点为中心,利用有线互联网平台和无线移动支付平台作为渠道补充,多元化渠道服务,从而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客户体验,最终实现无缝服务链接。

(2)加快移动支付平台的业务融合和创新,丰富无线渠道的金融产品服务。依托于移动支付业务的无线渠道发展历史较短,所提供的服务较少,因而,将现有金融产品服务转换到移动支付平台之上,加快无线渠道的业务融合和创新,将是无缝渠道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首先,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移动化转化,将加快人们对移动支付业务的认知和习惯培养。由于人们对现有金融产品服务的接受度较高,存在一定的认可度,通过简化流程转移到移动平台上之后,将呈现灵活性、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人们对此类服务的接受度比新服务高,在体验的同时提高了他们对移动支付平台的认可度。其次,依托现有服务的业务产品转化周期短、可靠性高。成熟的金融产品服务经历过长期实践验证,具有丰富的经验总结,将此类产品服务进行流程优化和渠道拓展,有利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且风险低、可靠性高,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再次,现有业务的平台转化,有利于降低业务成本,提高业务收益率。

四、 结论

移动金融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现状和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移动金融在我国的迅速、稳定地发展,形成具有国情特色的完善移动金融产业链,为我国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多创新选择,因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Anckar, B., D'Incau,D. Value creation in mobile commerce: Findings from a consumer surve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2002,(4):1,43-64.

2. Dholakia, R. R., Dholakia, N. Mobility and markets: emerging outlines of M-commer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57):1391-1396.

3. Luarn, P., & Lin, H. Toward an und- 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bank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5,(21):873-891.

4. Viehland, D. Acceptance and Use of Mobile Payments, 18th 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Info- rmation Systems,2007,(5-7):665-671.

5. 申凤云.我国非接触支付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金融经济,2009,(7).

重点项目:上海金融学会2011年青年研究课题“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创新研究”资助,作者为课题承担人。

篇10

随着电商的崛起与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之一。足不出户,实现快捷支付,俨然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这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为了延长“双十一”狂欢所带来的巨额利润,支付宝在去年年末推出了“双十二”活动,无独有偶,微信支付则在今年春节以“抢红包”的形式完美收官。此次的调研旨在了解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目前的具体市场份额与用户使用情况,总结出目前两者市场占有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此外,本文还从使用安全方面对两者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以与线下市场的融合度为切入点,对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未来市场份额与其业务的延展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支付宝;微信支付;市场占有率

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崛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逐渐走俏。而今,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众多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种第三方支付平台。本次的调研论文希望能够通过调查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这两种较热门的新型快捷支付方式所占市场占有率以及客户使用情况,了解用户对这两种支付方式的满意程度,从而得知使用两者的客户群体,进而预测其未来发展前景,同时提出相应意见,有助于改善快捷支付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此次的调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目前,无论是从绝对市场占有率还是相对市场占有率而言,支付宝均高于微信支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被调查者中,有74%使用支付宝,53%使用微信支付。可见就目前来说,支付宝的绝对市场占有率略高于微信支付。

决定二者市场占有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二者在业务侧重点上的不同。支付宝侧重于管理利用用户在交易和理财等过程沉淀的“存量”式的资金。其主打的理财产品余额宝因高收益,低风险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和支持,其业务覆盖率很高。“存量”式资金管理的模式大大的增强了支付宝的客户黏度,客户忠诚度的提高对市场占有率的稳定与增加均有着积极意义。而微信支付的发展始终停留在支付工具即“流量”资金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客户粘性。其业务的侧重点与消费者对其资金账户安全性的怀疑,也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占有率。

2.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市场占有率与所支持的第三方购物平台的数量与合作深度有着一定的关系。第三方购物网站链接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最主要的支付途径,故支付平台所支持的第三方购物网站的数量对其市场占有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购物网站与支付平台可通过战略性合作达到双赢,二者的合作深度越大,对市场占有率的积极影响越大。

3.客户满意度对市场份额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就第三方应当支付平台而言,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界面设计,支付便捷度,账户安全性,业务覆盖面,折扣优惠力度等方面。第三方移动平台应当加强各方面业务及其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从而使得顾客忠诚度提升,这对于市场占有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为移动支付界的“老大”,支付宝不仅起步较早,同时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微信支付而言,拥有着更高的市场占有份额。然而,作为拥有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微信交流平台,微信支付正以快速发展的趋势不断扩张。年初的微信红包活动直击支付宝双十二带来的盈利,这一举措预示着微信支付正向支付宝发起挑战。那么,在未来,究竟是支付宝可以继续坐稳龙头地位,还是支付宝可以与之二分天下呢?下面我们将从两者的安全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安全性都是很高的。但由于微信支付的支付过程比较便捷,支付密码比较短等问题,使得不少消费者对其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而支付宝由于手势密码和较为复杂的密码设置等原因普遍被消费者认为安全性是较高的。但实则微信支付就技术方面,是丝毫不逊色的。同为腾讯旗下的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微信支付的技术支持方在移动支付方面有着较长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与足够的技术保证微信支付的安全性。且就大数据而言,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都几乎不存在由于技术方面产生的资金问题。大多盗号产生的资金问题都源自用户的大意导致信息泄漏,与支付方式的技术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尽管安全性都是很高的,但是两种支付方式却给了消费者在支付安全上不同的体验。所以微信支付的问题并不在于其技术的提高,而是如何使消费者了解到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是毫不逊色的。

未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2O商务模式将会是大势所趋,这将会给第三方移动支付带来很大的机遇与挑战。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应当把握住机会,通过营销等方式抢先占领市场,才能更好的开拓延展其业务范围,得到更加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显然,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存在着直面而激烈的竞争关系,两者也曾因为抢夺市场占有率发生过打车软件恶性竞争事件,但现在两者的竞争趋于和谐,主要为良性竞争。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从整个行业而言,二者将会共同促进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小辉.第三方沉淀资金问题及监管[J].南方金融,2007(09)

[3]邓楠.监管问题下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2(16)

[4]张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