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事务所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律师事务所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律师事务所的盈利模式

篇1

下面就地方性律师网站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建地方性律师网的优势如下:

1、竞争相对其他行业较小。

地方性律师网,以地级市举例,在一个地级市有的甚至没有,多的也只有1-3家,竞争程度较小。

2、建站成本低。

因为是地方性网站,这就决定了网站的流量不会特别大,如果能达到日IP1000以上,那么这个网站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这样网站基本靠虚拟主机就可以运营,省去了租用服务器的高成本投入。

3、网站程序相对简单。

地方性律师网,甚至用一个论坛程序便可以建立起来,或者用一个文章站程序也可以,很多不错的律师网就是这样建立的,为避免广告嫌疑此处不再举例。

4、前景好。

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在网上寻求法律援助,前景广阔。

5、耗费人力较少

基本上维护一个地方性律师网,一个人足矣。

二、地方性律师网的盈利模式如下:

1、可以投放广告联盟的广告来赚取收益。

做广告联盟是众多网站的盈利模式之一,律师网也不例外。此处推荐谷歌联盟google adsense,单价高,信誉好。百度联盟门槛高很难申请,其他联盟价格低。

2、做淘宝客获取利润。

可以在律师网上放置有关法律类产品的淘宝客链接,如法律类图书等。

3、与当地法律培训机构合作。

当地肯定有很多法律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培训班,可以向他们出售广告位来赚钱,或者替他们招生,赚取提成。

5、向当地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出租广告位。

这应该是地方性律师网的主要收益。从长远来看,地方性律师网也主要面对的是当地律师、律师事务所、寻求法律援助的市民,因此这些群体应该是网站的主要流量来源,所以从他们身上获取利润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6、联合当地众多律师向当地企业提供法律支持。

任何企业都需要法律顾问,站长可以联合活跃在网站的一些律师组成联盟,向当地企业提供法律支持,可以从中获取抽成。

三、地方性律师网的运营技巧

篇2

杨敏,财政部会计司司长

欧阳宗书,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PREFACE?/?前言

自2010年底以来,部分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因会计问题遭受质疑而被停牌或退市,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遭受会计质疑的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的公司特征、涉嫌会计违规的表面和深层次原因,并从企业自身、中介机构、监管部门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自2010年底以来,由于受到一些卖空公司的质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在美上市部分中国概念股的会计和信息披露问题进行调查,这不仅导致了这些公司股价大跌甚至停牌或退市,也引起了国际金融界和会计界的密切关注和议论,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很大,国际评估机构甚至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本文拟对此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一、遭受会计质疑的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特征

(一)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基本情况

中国企业自1992年开始陆续赴美上市。初期主要是部分优质的国有企业赴美上市,包括华晨汽车、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东方航空等。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一批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在美国上市,包括中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等,这其中的大部分企业仍是我国当前互联网行业的中坚力量。2005年之后,随着我国放松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政策,不少民营企业纷纷到美国上市,仅2010年就达到创纪录的45家。不过,随着2011年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愈演愈烈,整个年度只有11家上市成功,并有多达46家上市企业遭到停牌或退市的处罚。历经大半年的海外上市僵局后,唯品会于2012年3月成功登陆纽交所,预计2012年还将有40多家中国企业筹备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又将再度走上赴美上市之路。

虽然目前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有近千家,但大部分都在布告栏市场和其他场外交易市场挂牌。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等七大美国主板市场挂牌的只有255家。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1年期间,在美国三大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被长期停牌和已经退市的约46家;其中40家因涉嫌会计违规(下文简称会计质疑)被责令停牌或退市。因会计舞弊问题,不仅这些公司的股价一落千丈,其他中国概念股的股价也受到牵连大幅下降。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纳斯达克中国指数下跌至151.79点,与高峰时相比跌幅达38%。2011年,在美国三大主板市场挂牌上市的255家中国概念股中,仅16家公司全年获得了正收益,其余239家公司都以下跌而告终,大部分公司股价至少下跌20%,其中更是有超过一半的公司股价跌幅在50%以上,39家公司的股价跌幅超80%,部分公司股价甚至下跌高达90%以上。受此影响,部分中国概念股公司意欲主动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转向欧洲、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上市。

(二)遭受会计质疑的中国概念股特征分析

在遭受会计质疑的这40家中国概念股公司中,除了东南融通、多元印刷和新华悦动传媒通过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外,剩余37家公司都属于采取反向收购方式在美上市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反向收购在美上市的公司一般都是经济实力较弱,经营风险较高的公司。它们试图通过反向收购规避首次公开募股所要求的信息充分披露过程,这意味着这些公司的财报质量问题较大、信息不确定性较高,一旦遭到外界质疑,由于信息不透明、经营不规范,很容易成为卖空对象。

除此之外,问题公司还通常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近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有不少属于新兴科技、媒体和通信企业(TMT),盈利模式与传统行业存在明显差异,盈利模式不够清晰,仅因创新的商业概念与模式获得美国投资者的追捧和较高估值。这类企业一旦短期经营状况表现不理想,就容易使投资者出现心理落差,并遭到质疑。

以某传媒为例,该公司缺乏固定的盈利模式。因将主营业务从财经资讯调整为体育赛事,2010年上半年的毛利润较2009年同期大幅下滑,2011年3月该公司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而被纳斯达克勒令退市。

这类企业由于盈利能力偏弱,经营风险较高,通常并不具备中国国内证券市场上市条件。然而,由于美国证券市场特别是场外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相对较低,对拟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状况没有严格限制,使得这些不具备国内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得以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

2.缺乏合理有效的内部管控机制

通过反向收购这种方式上市的部分中国公司,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内部控制、财务报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国外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司以及公关公司等众多中介机构为了谋求中间环节的收益,明知道这些企业质量不高,反而怂恿、误导他们通过粉饰财务状况实现海外上市。由于缺乏监管和诚信,相当一部分去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被搁浅在布告栏市场这个估值很低、成交量很小、没有再融资功能的市场上,于是部分公司做起了假账,试图借此转到主板。而一些转板成功的企业,由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较差,经常成为做空者打击的对象。为应付各类利空调查和传言,维持上市公司地位,它们也不惜进行造假与欺诈。

例如,2011年3月收到摘牌通知而转入粉单市场的某公司宣布由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2010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报表均不可信赖。

3.中介机构持股助长了会计操纵动机

为怂恿中国民营企业去美国上市,中介机构通常夸大赴美借壳上市的好处:上市成本低、时间快、成功率高、可获得美元融资等。然而,很多借壳上市的中国公司最终的成本并不低于直接首次公开募股,甚至可能高出募集资金。原因是美国一些中小型投行为了吸引业务,往往不以现金方式收取项目费用,而是在反向收购公司中占有一定股份。这部分股份比例较小,也不受锁定期限制,因此投行在客观上有“包装”公司业绩、以便拉高股价出货的动机。

罗仕证券和罗德曼投资银行是反向并购上市中最红的两家中小投行。罗仕证券一共经手了34家中国企业反向并购上市。涉嫌欺诈的中国概念股中,罗仕证券参与了11项,占总保荐企业的比例高达32%。罗德曼投资银行也专门做反向并购生意。它承销的绿诺科技、智能照明和纳伟仕等均已被摘牌。

总之,由于这类公司自身盈利能力不足、内部管控薄弱、信息披露不透明、外部中介机构财务包装动机较强等,使得这类公司往往具有较强的财务舞弊动机,很容易遭到外部投资者的质疑乃至卖空。

二、中国概念股遭受会计质疑的原因分析

深入分析这40家公司遭受会计质疑的主要原因(见表1),可将其归纳为五大类:中国企业对美国上市规则和监管要求不熟悉;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经营行为不熟悉;中国企业对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不熟悉;涉嫌财务报表舞弊;审计师违规等。

(一)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有关要求不熟悉

由于该原因而遭受质疑的中国概念股共19家,几乎占全部受质疑公司的一半。在美上市的许多中国公司主要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上市时未经历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正规中介机构辅导下的规范经营过程,对境外上市规则了解不多,危机处理和投资者关系处理能力不强。例如,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任何上市公司所聘审计师一旦辞职,公司必须在4天内进行披露。合力电子于3月11日接受审计师辞职后,直到4月1日才做出申报,为此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处罚。另外,艾瑞泰克因未能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充分披露信息而遭遇紧急停牌,而万得汽车、瑞达电源、福麟国际等由于未能及时提交10-K文件而遭到暂时停牌。

(二)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经营行为不了解

由于中美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环境和企业性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某些经营行为不了解,进而认为有操控业绩行为。例如,美国投资者认为阀门制造属于夕阳产业,因而质疑中阀科技的高利润。中国教育集团和绿色农业因对外报告的会计利润与提交给工商局的财务业绩存在较大差异,而被美国投资者认为存在虚增利润的嫌疑,但中国教育集团和绿色农业认为,由于美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两者数据不一致实属正常。

(三)中国企业对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不熟悉

由于中国会计准则目前已经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而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尚未趋同,导致中美对于有关会计处理的理解存在分歧。例如,泛华保险由于股权激励措施未计入成本费用而遭到质疑,但泛华保险认为权益证只是内部考核业绩的积分凭证,只有当权益证达到要求时,才有资格参与泛华的股权计划,因而在发放权益证的时候无需计入公司成本。万得汽车则由于结账日期选择不当遭受质疑。盛大科技也由于财报披露管理疏忽和某些会计准则应用不当而遭到。盛世巨龙则因中美会计报表存在差异而被认定为数据造假,但法庭认为该理由不成立,这也表明中美会计报表差异并不必然意味着财务信息造假。

(四)财务报表舞弊

存在该问题的公司共有16家,占全部问题公司的40%。涉嫌财务造假的问题公司主要是蓄意误报公司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虚夸盈利数据,虚增收入(尤其是虚报销售收人),伪造银行存款等。

(五)审计师违规

遭受会计质疑的中国概念股往往是规模不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其经济实力较为薄弱,聘请的审计师质量一般也不高,有些甚至不具备相应的审计资格。受审计师违规的连带影响,这些公司也遭受质疑。典型的公司如第一能源,因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缺乏评估公司某些商业交易的资历而未能及时提供财务报表,公司因此遭到临时停牌的处罚。

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公司之所以遭到会计质疑,还有其深层次的内外部原因:

1.境外不良中介机构的误导和过度财务包装

金融危机后,海外资本市场陷入萧条状态,中国概念股一度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强心剂,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如前所述,赴美上市中国企业大多通过反向收购上市,在这一过程中,国外投行、做空机构、对冲基金和事务所(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了攫取高额中介费和股价收益,利用美国投资者和中国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部分并不符合上市要求的中国公司进行过度财务包装并上市。但由于会计信息的均值反转性质,这些会计操纵迟早会因实体经营无法支撑虚假财务业绩而被曝光。

2.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维系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由于股权融资成本高和信息公开压力大等原因,股权融资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的次优选择。同时,上个世纪70年代后美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这两方面原因导致美国股票市场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通过降低入市门槛、放松管制,大量吸收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非本土公司在美国上市,客观上也为部分不符合上市资质的企业在美上市提供了条件。

总之,此次部分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会计诚信危机,从表面原因来看,主要源于中国企业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有关要求不熟悉以及财务披露舞弊。从深层次原因来看,则与境外中介机构的过度包装、恶意误导以及西方资本市场管制放松有关。

三、对策建议

此次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因遭遇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会计舞弊风波,不仅损害了中国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形象,也对我国的会计和资本市场监管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前文分析,本文从企业、中介机构和监管等层面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国内企业应正确选择赴海外上市的路径和时机

上市时,企业应充分了解境外上市注册登记制度,加强与国内相关监管机构的沟通,听取国内外大型中介机构的意见,从而正确选择上市路径和时机。上市后,企业应培育自律意识,树立公司治理完善、财务信息透明、交易合法合规的形象。

1.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上市时机和方式。根据公司及行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对上市的时机、地点、方式及融资规模进行合理判断与把握,切勿贪图眼前利益及便利,被中介机构蛊惑而做了不正确的上市选择。

2.杜绝侥幸心理,尽量选取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专业中介机构。不要为了减少审计服务费而聘请工作质量不高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严格依照上市公司标准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

3.打造人才队伍,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招聘专业胜任能力强、信誉度好、境外资本市场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人员,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

4.完善经营管理,培养持续创造价值能力。上市后企业仍应继续加强经营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投资者关系建设,合理应用募集资金,调整发展战略,稳固并扩大行业内竞争优势,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审计服务过程中应加强自律

此次诚信危机也牵连到国内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严重影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在国际上的信誉。因此,国内事务所在承办海外上市项目时一定要坚守自律准则。

1.项目承接阶段应严格评估客户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阶段应深入了解客户背景,充分做好沟通和咨询工作,包括尽职调查、风险评估、独立性调查、质量控制等,避免承接声誉不良、存在法律诉讼或政府调查等潜在风险的客户。

2.项目组成员应具备承接海外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具有足够人力、熟悉客户行业知识以及SEC监管要求和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相应准则等,是承接SEC业务的先决条件。事务所应形成业务资格认定制度(SEC Designation Program),委派熟悉美国业务,具备SEC认证资格的项目合伙人、质量控制复核人、高级经理以及其他项目组成员承接相关业务。事务所应加强对其他国家及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3.项目实施阶段应加强沟通和复核。事务所应加强项目复核,包括项目组复核、经理复核、合伙人复核等。定期召开客户会议,以便客户能及时获知其存在的问题。对于复杂的技术问题,事务所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咨询,并完善项目文档记录,以符合海外资本市场的有关要求。

(三)进一步发挥中国有关监管机构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中国概念股遭受诚信危机,不仅是个别在美上市企业的损失问题,也涉及国家声望。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监管机构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1.增强与海外监管机构的跨境合作与经验共享。由于中国概念股的运营地、注册地和上市地往往不一致,中国监管部门对海外上市公司并无管辖权,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很难跨越大洋到公司运营地进行核查,因此导致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的监管出现空白。为此,中美两国的监管部门应建立跨国监管协议,以加强对中国概念股的监管。

2.加强对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的监督和指导。中国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的监督,如上市后满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信息披露要求的指导、完善信息资料的报备等。地方政府应设立金融办或上市办,聘请国内外专家为企业提供咨询、顾问服务,加强对赴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的跟踪引导和监督。

3.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检查和培训。在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质量检查过程中,应有重点地开展对承接海外上市中国企业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提醒其关注有关执业风险,督促其规范自身行为,严格遵守有关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聘请有关方面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海外有关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培训,帮助事务所提高承接海外业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加强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的管理。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颁布临时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在中国内地临时执业,并向有关部门报备其上年度临时执业业务报告;同时,加强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内地临时执业的监督和管理,采取包括约谈、现场走访、定期核查等多种形式监督检查临时执业情况。

作者单位:

财政部会计司

篇3

关键词:法律电商;互联网+法律;电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①。同时,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互联网给很多传统产业带来了变革和创新。在法律行业,针对法律服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法律服务流程不透明,法律服务质量缺乏保障等痛点,应运而生了很多法律电商。

一、我国法律电商的发展和种类

法律产品出现在互联网上,是先从付费数据库开始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销售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数据库的使用权给需求者。当时大数据的概念还不被人熟知,数据除了可以作为检索工具,也并未被开发做其他用途。

“互联网+法律”这个概念开始被实践是最先出现的法律门户网站。这些网站初期的盈利模式都是以律师广告位为主,网站本身通过完善法律相关知识,问答等方式做网站优化以提高网站权重及流量,依托大流量使想要获取案源的律师们购买广告位。

到了后来,开始大批量涌现了各种以某种(些)线上产品为依托的法律电商平台,这类电商平台主要是仿造美国Legal zoom的模式,即希望将部分法律服务从传统的线下业务中剥离出来产品化后,放到互联网上销售,在线上完成付费和服务。另外,为了争取线下服务这块更大的业务,很多电商平台给自己留了个出口,即需要线下服务的平台可以提供线下律师资源并且可以享受一些优惠等。目前国内的法律电商平台多半是这种模式和其变种,如下:

1.纯线上服务产品。如:合同定制、合同审核、一定时间内的免费在线咨询等。

2.将线下服务产品化后在线销售。如:一些平台曾经推出的针对企业的企业法律顾问服务套餐包,初创公司相关服务(公司注册、商标注册、财务服务等);针对个人的“快删帖”、“快还钱”、“离婚快”等产品。还一些电商把自己一段时间(月,年,几年)的服务(咨询+转线下服务优惠)作为产品进行销售。

3.类似法律门户网站的平台商。该类电商平台主要是起到衔接客户和律师的中介作用,但将交易过程从线下引入到线上。并不主要以传统的售卖广告位为主要盈利,而是以客户支付的律师费分成作为其主要盈利。

(4)其他:上述三种模式的排列组合,即(1)+(2),(1)+(3),(2)+(3),(1)+(2)+(3),以上模式+法律门户平台。

二、我国法律电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法律服务与互联网的结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新模式仍处于尝试阶段,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逐渐加入进来,但是目前阶段法律电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数据库销售商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数据库销售商提供的数据基本上还没有做太多二次的开发和利用,虽然仍有些法律人群在业务中从未使用过付费数据库,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概念越来越普及,该类数据库的使用人群也在与日俱增。

另外,一些大型律师事务所以及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以及法律电商,也在开始尝试运用现有的开放数据库以及付费数据库进行二次研发制作实用性更强的数据库。对数据库的二次开发面临着跨学科的人才紧缺,开发成本高,产品的市场前景目前还不乐观等问题。

(二)传统以广告位售卖为盈利模式的法律门户平台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前些年,在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出现之前,这些网站依靠SEO(网站优化)获得了大量搜索引擎的抓取,赢得了大量的用户和流量。当时很多需要案源的律师被引流到了这些门户网站,网站内容的丰富性也带来了很多寻找律师的客户。但近几年随着百度竞价排名的日益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律师(律所)开始通过搜索引擎竞价排名进行营销,传统法律门户网站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甚至有些门户网站为了保住流量也迫不得已做了竞价排名。该类平台目前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律师资源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竞争对手增多对律师的抢夺;第二,律师个人网站营销逐渐摆脱对平台的依赖;第三,一些律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放弃平台所面向的客户群,走向中高端业务领域。

2.流量的流失。网站的流量随着市场份额被瓜分,律师个人网站的百度竞价等原因受到影响。

3.客户的流失。随着网上可选资源的增多,客户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比以前更了解这种网站并不能保证律师质量,广告位繁多眼花缭乱,用户体验下降)等原因,客户数量也受到了影响。

4.盈利空间受限。因为主要是以售卖广告位为盈利模式,网站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广告位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单价又要控制在律师愿意合作的底线之下。所以盈利空间会受到局限。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客户越来越多的被引流到了移动端,而移动端的网站展现内容受限,广告基本没有太多展示空间,甚至没有展示空间,这种盈利模式在移动端的实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纯线上服务的法律电商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虽然有一段时间大量涌现了一些此类电商,也出现了很多种类的线上产品,但是后来都逐渐的改良和下线了。目前一些纯线上的产品主要是以免费的形式或者很便宜的价格提供给客户,目的并非盈利,而是为网站获得用户和流量以便销售其他产品。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产品范围的局限性。因为有别于快消品等有形商品,法律服务具有其特有的属性,很多法律服务无法从线下转为线上,就目前而言可被线上产品化的法律服务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仅限于一些合同的定制,合同的在线审核等。

2.产品研发的难度及成本大。即便是合同的定制和审核,也是需要有研发人员根据市场需求,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研发的,它不同于格式合同范本的提供,需要考虑到产品使用者可能面临的方方面面,需要在某个特定领域非常专业且有产品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完成。

3.产品的营销成本大。目前由于我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属于需要培育阶段,对传统法律服务的需求尚处于亟待挖掘的阶段,市场上的用户对于定制的法律服务产品的信赖度和需求度跟欧美成熟的法律服务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有待培育的市场和不太成熟的产品,对产品的营销就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四)线下服务产品化后在线销售类电商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曾经有电商平台试图开发过类似产品,如“快删帖”、“离婚快”等产品化的线下法律服务,但后来也都陆续下线了。主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1.产品研发困难。首先,大多数法律电商创始初期都是由一些互联网相关人才组成,缺乏法律和产品研发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欠缺导致研发经常陷入到停滞状态。其次,目前大多数领域的线下法律服务并没有实现流程化、专业化,存在很大的不可控性和个案差异性。这使得要想将某个特定领域的法律服务进行产品化,预先做到确定其服务的流程,亮化其服务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最后,由于产品的流程,工作量和其他个案差异的问题无法进行提前预估,所以产品在定价方面就会遇到问题,无法对该商品进行准确的定价,定价过高导致无法销售,定价过低导致无法提供服务。

2.服务团队成本高。法律服务即便被产品化并且销售出去了,要面临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需要在线下完成该产品的服务。平台需要找到合作的律师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服务团队的成本不仅包括为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支付其能接受的律师费,还有服务团队的运营成本,而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提供可控优质的法律服务,平台的运营成本就是非常大的。

3.盈利受到局限。基于上述两点,平台商在前期的资金需求是非常大的,在产品未被完全研发上线前,在线上产品市场被打开前,产品研发和服务团队维护的成本会非常大,很多平台上无法坚持到开始盈利的时候。即便平台商通过资本运作,融资等渠道支撑自己走过了这个时期,介于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法律服务团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过高,前期产品研发等投入巨大成本需要回笼等,其利润空间是非常低的。

(五)类传统门户网站电商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该模式主要是鉴于传统广告位盈利模式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移动端上,而进行改良或者创新的,主要以赚取律师费的分成为盈利模式。目前传统的法律门户网站都纷纷开始尝试着红魔石,也有一些新的电商品台出现采用这种模式或者这种模式的变种。相比之下传统门户网站还是具有一些优势的,即其有多年积累的用户及流量,另外拥有多年积累的律师资源。该模式面临的问题:

1.法律电商的共性问题。因为涉及到法律服务市场的培育,客户心理以及法律服务的特点等,目前阶段适合电商的客户群主要是中小企业及家庭个人用户。很多中高端客户目前阶段还很难被电商所吸纳进来。针对中小企业和家庭个人用户的法律服务需求如何有针对性的营销,也是一个问题。

2.律师评价体系的建立问题。为了解决客户信任的问题,很多电商平台提出了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实现让客户精准定位合适的律师,这就必须基于某种对律师的评价而完成。对于律师的评价目前大家都在探索,有的人提出可以通过执业年限、胜诉率等各种指标来给律师贴标签供选择。也有些平台在尝试通过地域、专业领域、成功案例检索、客户好评度评价、律师的一些个人背景信息等参数来供客户检索。笔者认为这种尝试是很大胆的,但是却不一定是科学的。如何确定参数的科学性,另外如何保证合作律师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是平台商面临的最大问题。

3.律师服务的质量监管问题。目前基于大多数平台商和法律服务提供者是属于合作关系,并非一家公司,所以平台商对律师的服务监督只能依托于某些合作机制。比如,案件费用托管,即在案件完成并获得客户满意前不付(或者部分不付)给律师费用,这种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着平台商作为公司,按照法律规定不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风险,同时也使得其与合作律师的合作之间造成了困难;对案件流程进行监督,即通过某种平台实现对案件的全程监管,办案过程透明化,流程化。但是,平台商面对众多细分法律服务,如果没有强大的项目管理研发团队,是很难实现具体案件的透明化、流程化、专业化的。

4.运营成本高。平台商若想提供优质,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给目标客户,必须要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合作律师,而合作律师的选择和吸纳是需要进行营销的,另外这些合作律师是需要维护的,这就需要专属客服或者相关人力资源的成本。另外,为了促成交易,平台商需要解决客户与律师之间的有效沟通问题。为了减少沟通成本,更有效的促成交易,平台商就需要有自己的案件筛选机制,一般是需要通过人工客服来完成,而案件筛选是需要有一定法律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高。

三、未来法律电商的发展及途径

在未来法律电商一定会以各种形态存在,并从目前的低端市场逐渐发展至中高端市场。但需要解决如下问题:第一,法律服务的流程化、专业化、透明化、可控化。第二,高质量法律服务团队的建立。第三,细分到某具体专业领域的可亮化、量化、有精准定价的法律产品。

目前,法律行业内部已经有很多精品所和律师团队在尝试将法律服务流程化、专业化,并且有一些已经做的非常成功,同时也有很多法律行业内部的人开始探索研发真正的法律产品。笔者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如果哪一个平台可以整合这些资源,是可以将互联网和法律很好的结合做出适合市场的法律电商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篇4

【关键词】新兴创新企业 创业板 产业投资基金 场外股权市场

新兴创新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创新企业,该类企业通过对某一领域持续的技术、制度、管理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以期引导产业良性发展。新兴创新企业主要来自以下方面:由传统产业经技术改造升级而来,由经营多年依靠不断科技创新发展而来,由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而形成,还有新兴产业技术的追随者边模仿生产边研发的企业等。新兴创新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

新兴创新公司投入大、风险高,成长极需资金的支持,传统的间接融资因门槛太高常将其拒之门外。创业板适合新兴创新企业融资,上市标准较低、市场资源充裕,可以满足新兴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①。河南拥有大量的新兴创新企业,但掌握核心技术的不多,致使创业板上市总量较少,新兴创新企业的培育空间巨大。

河南新兴创新企业的上市情况

截止2013年底,河南新兴创新企业上市共36家,其中主板13家,中小板15家,创业板8家。因为新兴创新企业更适合创业板,本文只分析在创业板上市的情况。

河南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与经济实力很不相称。近四年来,河南在全国GDP排名中一直名列第五,但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量在全国仅排名第十,不仅与前四个省份差距较大,即使在中部六省也仅居中游。已上市企业对经济的辐射能力有限,2012年营业收入仅有30亿元。从行业分布看,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两个产业,四家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四家属于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尚处空白。地区分布极不平衡,郑州有五家,开封、焦作、洛阳各一家,其余十四个地市没有一家。数据表明,河南的创新要素分布不均且相对缺乏。创业板上市总量的落后,主要受限于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新兴创新企业培育力度不够。

河南新兴创新企业培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南新兴创新企业培育现状。第一,新兴创新企业的培育体系较为完善。河南现已形成全方位的新兴创新企业培育体系,以集聚创新要素促进技术创新为载体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以专业机构为依托提供创业创新服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项目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有加快技术成果流通的技术市场等。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新兴创新企业的发展。

第二,新兴创新企业规模总量可观。近年来,河南围绕中部崛起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领域蓬勃发展,成为河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2011年产值又突破2千亿元,2012年产值达到2720亿元,占GDP的比重接近10%。2011年底,河南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20家。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汇聚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显著。

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实现能力不断增强。以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为重点建有一批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R&D人员、申请专利数量等快速增长,选育数百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兴创新企业,高压输变电、超硬材料、光电产业等培育成效初显,技术水平、市场份额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科技创新获奖数量和层次屡创记录。

第四,证券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证券服务机构指导企业改制、规范运作、熟悉上市规则等,对企业上市必不可少,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荐机构、财务顾问机构等。目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基本齐备。经过多年建设,省内的证券服务机构已具备服务企业上市的能力。

河南新兴创新企业培育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培育,河南新兴创新企业的总量、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等都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企业创新活力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其上市进程。首先,新兴创新企业规模小,创新活力弱。科技企业孵化器集中了大量创新创业企业,可以较好地代表新兴创新企业的整体发育情况。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在孵企业创新活力比较

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河南在孵企业2470个,在中部排名第一多,但平均收入远远小于中部六省,只有3.4万元,仅相当于湖南、安徽、山西的一半,江西的六分之一,距创业板5000万元的财务要求相差甚远。2011年获准的知识产权681个,远远落后于湖北、安徽,仅有湖北的一半,平均到每个企业差距就更明显,在中部排最后一位,四个企业才有一个,安徽每个企业有1.43个。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表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②,创新活力弱制约了企业的成长潜力。

表2 企业上市域内证券服务机构业务开展情况

数据来源:中原证券交易软件,时间截止2013年12月31日。

其次,证券服务机构实力弱。省内的证券服务机构种类齐全,但由于金融市场发育滞后,人才、资金相对缺乏,服务企业上市的作用有限。对比中部四省及北京、江苏,北京、江苏的证券服务机构最强,江苏的保荐机构服务本地企业上市占比27.6%,北京的律师事务所服务占比97.4%,河南上市的8家企业中,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上市的只有1家,本地的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没有一家参与省内企业上市,与湖南、湖北、安徽比证券服务机构实力较弱。域内证券服务机构业务开展情况见表2。域内的证券服务机构在企业培育过程中有区位、信息优势,能及时指导目标企业,加快企业规范化进程,当前,河南证券服务机构的实力亟需提高。

再次,新兴创新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新兴创新企业经营风险大,市场竞争激烈,要持续进行科研开发,寻找盈利模式,业务内容变动快。要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必须追求决策效率,所有者、管理者、研发者三位一体的结构安排适合创新决策,但创新的首创性又使决策项目无法进行常规的科学论证,决策效率高且风险大。公司治理结构简单,薪酬制度、股权激励制度实施不系统。企业规模、经营风险决定了财务管理、公司治理等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

最后,科技管理对新兴创新企业支撑薄弱。科技战略规划缺乏连续性,实施效果评价体系不科学,人才培养、培训,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等科技创新上游投入不足,科研经费总量逐年提高,但重投入轻管理,知识创造水平较低,形不成带动效应。2011年,河南技术交易为负23.5亿元,属于技术纯输入省份,而湖北技术输出为49.4亿元,安徽为15.6亿元,科研创新效率与两省差距明显。

要提升河南新兴创新企业质量,必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创新要素的投入力度。

新兴创新企业培育的动力体系分析

新兴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品市场前景不确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很难对其融资,国际通行做法是借助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板市场来筹资。新兴创新企业的培育就是使其经营公开透明、规范运作,符合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板市场的融资要求。

新兴创新企业培育的目标。新兴创新企业培育的目标就是借助政府、证券服务机构等的支持,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管理水平,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使其逐步达到创业板上市要求。

新兴创新企业培育动力体系分析。新兴创新企业素质的提高包括研发方面、管理方面及上市规范方面,需要多方共同推动。企业是动力体系的主体,筹资发展是目的,政府为服务地方经济出台扶持政策、搭建融资平台,财务顾问为取得报酬向企业提供上市咨询、方案及协调处理上市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产业投资基金为使股权增值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尽早规范上市。

作为主体,企业要配合有关中介依法改制,健全组织机构及运营管理制度,如决策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等。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及时、全面、准确地进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在培育中起引导作用。地方政府执行公共管理职能,利用财税政策和土地优惠政策等引导推动新兴创新企业成长。搭建企业与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服务机构等对接平台,便利企业上市。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集中科技资源,促进新兴创新企业快速成长。

财务顾问机构协助企业进行上市统筹规划及实务操作,帮助企业设计改制与重组方案,充当私募顾问,挑选最合适的证券服务机构等。聘用财务顾问机构策划上市流程,协助处理相关问题,使上市过程可控、有序。

产业投资基金是企业上市的战略投资者或合伙人,一般向具有成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待被投资企业成长后实现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它有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两种形式。

河南新兴创新企业培育对策

新兴创新企业培育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管理规范,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需要自主创新体系的持续完善,管理规范需要证券服务机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新兴创新企业培育的外在环境是政府引导及发展场外股权市场。培育体系见图1。

图1:新兴创新企业培育体系

建立适合新兴创新企业成长的自主创新体系。围绕新兴创新企业培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省政府要构建适宜新兴创新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灵活运用财政、金融、税收手段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以政府采购带动新兴产业的直接或间接投资。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联合研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引导企业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及时的政策、科技、项目信息。新兴创新企业要优化创新动力机制,使创新投入与收益相匹配,激励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科研机构要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高校要围绕优势新兴产业加强学科建设,围绕新兴产业链做强学科,创新培养模式,为本省提供充裕的符合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为新兴产业提供成果评估、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

重点支持优势新兴创新企业发展。汇聚创新要素,着重突破优势新兴产业技术瓶颈,带动优势新兴创新企业发展。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对产业链进行精细化开发,培育优势创新企业。整合省内优势产业要素,实现产业要素的功能耦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并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以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载体,利用资金、技术、人才、项目聚集优势,打造领军创新企业;选择技术领先企业,通过完善配套服务,催生龙头企业。

提高企业高管的创新能力。企业高管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③,要对企业高管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使其能更准确把握产业变动趋势,捕捉产业升级换代的先机,及时突破产业思维束缚,达成技术创新。塑造敢于尝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新潜力。

激发产业投资基金活力,支持新兴创新企业成长。河南现已成立多个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领域分布在新能源、文化、农业等方面,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升级改造。但是,由专业投资机构尤其是有实力的专业投资机构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还为数不多,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筹资机制、退出机制、风险补偿机制等优惠政策,引入有实力的专业投资机构或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创新产业基金。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展示项目投资信息,便利产业投资基金与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

发展场外股权市场,为新兴创新企业成长提供股权交易、融资平台。场外股权市场主要为非上市公司提供股权托管、交易及融资服务,新兴创新企业到场外股权市场挂牌,有利于推行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实施股权激励,提前熟悉上市规则等。河南场外股权市场规模小、融资功能弱,不能满足新兴创新企业发展需要,要合理规划、稳步发展,建设规范、透明、开放的股权市场。同时,借助场外股权市场的发展,培育省内证券服务机构,提升业务实力。

(作者为许昌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创业板后备资源培育策略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2400450225)

【注释】

①杨传社:“中国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瓶颈制约与培育路径分析”,《知识经济》,2012年第12期,第9~10页。

②梁锐,王会芳:“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因素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第3期,第1~5页。

篇5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

一、基础理论回顾

(一)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在世界各国的名称有所不

同,但大都指性质与功能相似的由大学主办,或政府主办,或大学、政府、社会力量共同主办的园区。大学、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在该地域集中,以大学科研开发力量为主体,产生并孵化科技成果,从而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大学科技园主要为加强大学与企业界合作而发展起来的,其大多数依靠研究型大学而建。

(二)孵化器的概念。企业孵化器的涵义是极其复杂的,受控工作环境观点,认为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受控工作环境,在此环境中,人们试图创造一些条件来训练、支持和培养一些成功的小企业和盈利的企业。

(三)孵化器的特征。拥有一定的空间场所和相应的设施,专业管理服务体系,有一支精悍的管理队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形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诸如“网上孵化器”等虚拟孵化器的组织形式。

二、孵化器的运行机制

(一)投资主体。根据投资主体不同,企业孵化器一般有4种类型。其中多元化合资或合作创办的企业孵化器是未来孵化器的发展趋势。具体分为:政府创办的孵化器,科技工业园区创办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多元化合资或合作创办的企业孵化器。

(二)管理模式。孵化器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完全事业型孵化器、事业企业型孵化器和企业型孵化器。其中完全事业型孵化器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企业型孵化器和企业型孵化器则需要考虑自身营利。

(三)主要业务。目前,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务和开展的主要业务可细分为以下五类:共享的办公空间、共享的打包服务、专业的商业和咨询服务、网络联接和公共形象。

(四)盈利模式。企业孵化器的收入来源一般包括:房屋租赁收入、物业管理收入、商务服务收入、政府资助和投资收入等。

三、国外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研究

(一)美国斯坦福(硅谷)。斯坦福研究园区是由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教授于1951年创建的,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园区,被誉为“研究园区之父”。它的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联系紧密;高度的市场化运作与必要的政府引导支持有机结合;独特的硅谷文化硅谷作为高科技的集聚中心,具有勇于创业、宽容失败、崇尚竞争、乐于合作的独特文化;大量风险资本积极介入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更具风险性和挑战性。

(二)台湾新竹。新竹科学工业园成立于1980年,已形成集成电路、计算机及、通信、光电、精密机械、生物科技六大支柱产业。它的成功经验包括:地区政府在园区建设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系列的优惠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园区发展中起推动作用,大学和研究机构还衍生出不少有竞争力的企业,带动了园区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中介机构在园区发展中起协同作用,包括同业公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顾问公司等。

四、国内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研究

(一)浙江大学。浙大科技园遵循“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孵新扶强”的建设理念,为入园企业提供一流的软、硬件服务。创新教育模式,建立起以“实践型课堂教育+创业型企业实习+体验型创业实战”为模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二)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是经过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认定的吉林省内唯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唯一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在管理上,存在着战略定位不清晰、决策环节过多、耗时过长、职务性成果孵化企业的发展受到多重制约、收入分配存在阶段性困难等各方面的困难。

(三)国外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对我国孵化器建设的启示。国外优秀的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给予我们以下的启示:一是确立良好的区位环境优势,依托城市便利的交通、服务和优良的人力资源,借助大城市所集中的信息源和资金流,促进自身建设和发展;二是政府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法律政策的保证是发达国家促进技术创新的通常做法;三是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奖励敢冒风险的人;四是努力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从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状况来看风险投资发展得好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也就高。

参考文献:

篇6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受累于羸弱的盈利模式,国内自2010年兴起的地理位置服务热潮(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遭遇寒流,不少昔日风头劲盛的LBS公司被迫战略收缩,亟需寻找新的突围路径。淡化社交色彩、强化商业基因,成为众多LBS厂商的共同转型方向,而以地理围栏(Geo-fencing)为代表的新技术尝试或将成为探路先锋。

所谓地理围栏,是指利用GPS或射频识别(RFID)构筑虚拟的地理边界,当手机进入、离开或停留于某个特定地理区域时,会自动接收推送、通知和提醒。这可能被解读为旧瓶新装的小区短信机制,事实上后者偏静态,而结合了商业需求的地理围栏动态触发机制则更为灵活,且可根据商家需求量身定制其广告范围及形式。更重要的是,低成本、低门槛和丰富的上下游应用创新,为地理围栏的商业化推波助澜。

脆弱的“签到”模仿秀

国内LBS热潮源起美国Foursquare公司的惊艳表现。Foursquare于2009年3月成立,半年后获得天使投资,2010年4月注册用户规模突破百万,2011年6月突破千万,目前拥有用户数超2000万。其提供的服务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签到(Check In)”所在的场所,从而与好友分享地理位置信息(详见本刊2010年8月期文章《梦想照进位置》)。LBS因被誉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杀手级”应用而备受青睐,国内大批厂商迅速跟进,街旁、玩转四方、切客、开开等一批基于LBS的互联网创新公司陆续兴起。

然而,单纯的“签到”模式用户黏性不足,一旦LBS平台无法提供足够服务,活跃用户规模便会急剧缩水。另一方面,社交平台的通病和软肋—盈利模式的不清晰,也使风投资本心生畏忌,吸金困难的LBS厂商很快陷入困境。在美国,除Foursquare一枝独秀外,其他LBS公司都有些步履维艰—Foursquare昔日老对手、第二大LBS公司Gowalla被Facebook收购,于2012年3月正式关闭,其两年时间共获投资约1000万美元,一度转型旅游网站失败;2012年3月,LBS“元老级”公司Loopt被Green Dot收购;2009年4月,首批提供“签到”服务的Brightkite公司被Limbo收购,并于2010年正式关闭“签到”功能;而濒临倒闭的Skout公司则依靠220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死里逃生,但其吸引风投的概念已然切换成转型后的移动约会服务。

崇尚开放交友文化的美国尚且如此,简单移植Foursquare模式的国内LBS企业还来不及风光,便已躺在了没落的边缘。2011年10月,国内发展最早的LBS公司之一嘀咕网宣布裁员70%,这种热胀冷缩的大幅调整,正是行业缺乏有效盈利支撑、整体陷入萧瑟期的缩影。业界估计,2010年中国约有LBS公司50家,至2011年底仅剩15家,未来或将迎来新一轮深度洗牌。

因此,在积累起初步的用户基础后,如何将人气转化成真金白银,就成为国内LBS企业的头等大事。移动触发广告和应用创新成为突破瓶颈的希冀所在,地理围栏技术更是有望从技术角度,力助LBS公司掘金移动时代。

地理围栏瞄准精准营销

广告是LBS公司的主要营收渠道。除有偿提供地理位置信息数据分析服务外,Foursquare主要通过广告来缓解盈利压力,包括页面广告、为英特尔等大公司提供定制化虚拟勋章、为赞助商提供商家介绍和链接等。而地理围栏技术为移动广告提供了新舞台。

与传统品牌推广大范围撒网不同,基于地理位置触发的广告模式使营销更为精准,且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和高度接近更易激发购物冲动,从而愈发接近“广告即购买”的高效广告生态链。2011年3月,美国数字广告公司Placecast与移动运营商AT&T合作,推出ShopAlerts业务,通过地理围栏技术为包括惠普、Kmart和JetBlue等在内的合作商家,推送品牌折扣和优惠活动提醒。现有数据表明,效果令人满意—DraftFC公司开展的抽样测试显示,用户的38%提升了购买意愿,54%至少访问了一次特定的商店,17%采取了与ShopAlerts信息有关的购买行动。

除开实体店铺,交通枢纽乃至户外广告本身也成为地理围栏的“圈养”对象。2012年3月,美国休闲服装品牌GAP将车身广告与地理围栏相结合,路过车身广告的用户在受到印刷版广告诱惑的同时,还会因为进入地理围栏而再次遭遇电子优惠券的“糖衣”轰炸,既强化了广告印象,又刺激了购买欲。与AT&T的短信推送不同,GAP选择在游戏应用中进行广告推送,合作应用包括Zynga公司旗下风靡一时的游戏Words with Friends等。在两周约250万次推送中,其广告点击率为0.93%,而普通纯电子优惠券链接的点击率一般仅为0.省略网站年销售额为60亿美元。2011年4月,沃尔玛收购了一家社会化媒体初创公司Kosmix,利用其分析顾客在Facebook及Twitter上的行为。根据消费者自身的购买经历、朋友购买记录等推荐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商品,再结合店内地理围栏和NFC(近场通信)等技术,未来的某天,当顾客身处沃尔玛实体店内,路过感兴趣的商品(这些商品与Kosmix系统提取的数据有相当的吻合度),手机可以收到店内通知及相应的优惠信息等。移动技术的引进联手实体店的即时购买行为,有望为实体店营造出不同于网上购物的体验。

上下游应用整合打开盈利空间

LBS的兴起,源于位置与广告的结合的确有利于催生消费行为。2012年2月,xAd公司对美国移动广告市场的研究报告表明,移动位置搜索请求正以每季度60%的速度增长,应用及浏览器内搜索年增幅分别为41%和34%。2011年四季度,位置搜索广告点击后的二次行为50%转化为了咨询电话,位置展示广告的这一比例也高达30%。不过,单纯的广告推送只是小区短信的翻版,事实上,地理围栏要充分展现技术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应用载体。幸运的是,移动智能时代层出不穷的应用创新,为地理围栏的商业化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沃尔玛的移动战略中,地理围栏技术将与数据挖掘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商品推介成功率,消除消费者对无用广告的反感心理。

另一种整合思路则是地理围栏与移动支付的联姻。2012年3月,美国Square公司将其一年前推出的Card Case支付软件正式更名为Pay with Square。该软件内嵌地理围栏功能,当顾客进入商户一定范围内(如100米),商户的Square程序就会自动显示用户的姓名、照片、账户等信息,顾客完成消费后只需确认身份即可闪人,随后通过电子账单完成支付。Square宣称,最早支持Pay with Square的一些商户营收增加了25%。截至2012年3月,其注册商家已由2011年11月的2万增至7.5万。

这个过程中,应用的整合颇为关键。新改版的Pay with Square,不仅注重改进消费者的支付体验,突出“发现商家”功能,还整合了社交元素,用户可通过Twitter、Facebook、SNS等方式与朋友分享。同样,2011年7月,Placecast推出针对大企业的ShopAlerts自助服务版,允许商家自行上传、管理商铺地址和信息,跟踪优惠券和赎回代码,对投资回报率进行统计分析等,实质上即整合融入了地理位置信息统计分析功能。

可以想见,地理围栏与创新型应用的有效整合,不仅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还可望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破解LBS公司盈利之惑。

当优惠遭遇隐私

不过,要想走出盈利困境,同样并非坦途。地理围栏技术以培养用户地理位置后台分享的习惯为前提,而许多时候,用户并不希望为获得优惠信息而暴露个人行踪。2011年8月,韩国一家律师事务所代表2.76万名iPhone用户向苹果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苹果公司搜集用户地理位置信息,侵犯用户隐私,索赔2600万美元。而在两个月前的一讼中,苹果公司被判向韩国一男子赔偿100万韩元,理由同样是追踪地理位置和侵犯个人隐私。

篇7

成立仅三年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近来频繁遭遇风波:被扫黄打非办点名批评涉嫌销售黄暴商品,被在平台治理中受罚的违规商家围堵办公楼,甚至被质疑违规使用消费者赔偿金等。

6月18日,拼多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峥创业三年以来首次召开媒体沟通会,回应上述问题。黄峥坦言,最近的多次风波对其思想冲击很大,“这是我工作以来,我妈第一次打电话问我,发生了什么”。在他看来,拼多多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变成一家公众公司,而作为一家公众公司,需要承担向公众说明的责任。

面对商家围堵办公楼:

坚持整批次假一赔十

独角鲸科技(dujiaojingkeji)注意到,黄峥在上海金虹桥国际商务中心召开媒体沟通会的同时,依然有零星的受罚商家,身着印有“拼多多,还我血汗钱”字样的白色T恤衫出现在大厦楼下“维权”。据了解,从今年6月初,就陆续有被拼多多处罚的商家,利用“维权群”聚集到拼多多位于金虹桥国际商务中心的总部附近。

会上,拼多多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平台涉诉商家比例,不超过月活商家数量万分之三。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量为3亿,月活跃商户达到100万,据此初步估计涉诉商家数在200家到300家。

对此,黄峥举例称,此前在楼下聚集的14名商家中,其中7家存在售假情况,6家存在商品描述不符情况,1家存在虚假发货情况。“作为平台,我们是通过商户服务消费者的,如果我们和商家的有价值观差异的话,一定是以消费者利益为中心,来制定规则的。”

受罚的违规商家的聚集,直接指向拼多多较为严格的平台规定。根据拼多多官方协议:消费者赔付金制度包括假一赔十,劣一赔三以及延迟发货3元/单,虚假发货5元至40元/单。更为严格的是,上述“假一赔十,劣一赔三”是针对整个批次进行赔付的,这也直接导致拼多多平台上商家受罚的金额相对较高。

具体的流程是,当某一商家的货品被多次投诉为假货或者货不对板时,拼多多平台的质检成员就会以“神秘人”的身份购买该商品,并对其进行检测,如果确实为假货或货不对板时,将会对该商家进行处罚,同时以无门槛50年期优惠券的形式对该批次商品的消费者进行赔偿。

黄峥称,拼多多之所以设置如此高的赔偿金额,是因为他发现在国内之所以假货多,根源在于制假售假的成本低,同时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拼多多的做法是想在平台建设之初,就比其他平台向前走一步,尽管这一步比较艰难。”黄峥说。

拼多多现场展示的法院判决显示,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如果商家拒绝赔付,拼多多有权对问题商家做出扣除“消费者赔付金”的处理。接受采访的法律界人士则表示,如果平台的自治规则写入了双方的合同条款中,商家是有必要准守的,如果商家不同意此类条款,可以选择“用脚投票”,接入其他电商平台。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坦言,因为严格的平台惩罚规则,初期其团队中有人被打,有人家门口被泼油漆,但其认为这是拼多多捍卫消费者利益过程中,以及成长过程中应该承担的。

此前,曾有传言称拼多多利用商家的“消费者赔偿金”做资金池沉淀、甚至以此为盈利模式,黄峥进行了严厉地反驳:“首先,如果我们的罚金,都是赔付给消费者的,我们是没有机会牟利的。其次,罚金是存放在第三方担保平台的,我们是没有办法拿到的。最后,如果真的要以此获得1亿元利润,这个资金池至少需要100亿元,并不现实。”黄峥还称,针对任何一个商户罚金的流向,拼多多后台都可以一一查实。

在对独角鲸科技(dujiaojingkeji)谈及拼多多平台规则与其他平台的异同时,黄峥称,在入驻规则方面,所有平台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平台治理方面,拼多多坚持站在消费者这边,对商品品质有问题,假货等,拼多多对消费者赔付的标准是比较高的;此外,拼多多没有自建第三方支付,因此商家需要缴纳千分之六的交易手续费。

但对于拼多多平台开店的保证金相对较低一事,黄峥并未正面回应。此前,有拼多多商家告诉独角鲸(dujiaojingkeji)称,企业开店的保证金约1000元,个人开店为2000元,生鲜和化妆品等品类1万元的保证金。

被扫黄打非办点名:从商业角度上没必要宽容

6月6日,拼多多平台上存在的涉黄、涉暴力等涉违法商品引发关注。有媒体报道称,有成人用品店商家以“幼女”为噱头贩卖成人娃娃,相当一部分娃娃商品直接使用小女孩面孔。还有一些商家销售“水”,系统还推荐了“迷幻剂”“迷幻口服”等关键词。8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博表示,已对“拼多多”平台涉嫌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深入核查,相关线索已移交有关地方进行查处。

“事件发生后,我们也各种去搜索,包括变换关键词,目前就我知识所及范围,拼多多上应该是找不到这类东西了”。黄峥还称,对于任何涉及法律的东西,拼多多一定按照法律的流程走,涉及刑法的东西,也都会配合公安。

“这个东西(黄色暴力的东西)在拼多多的占比很少,从商业利益的角度上讲,我们也是没有必要去宽容的,未来我们会加更多的人去搜这种违法违规的商品。”黄峥说。

有业内人士对独角鲸(dujiaojingkeji)称,商品()本身是合法的,不存在涉黄,是否涉黄是个法律问题。上传的商品图片有没有露点是很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如果露点的话,会判定为涉黄,如果没有露点,就要从价值观方面分析,看它是不是低俗。

宁夏诚托律师事务所律师梁正大告诉独角鲸(dujiaojingkeji),涉黄内容确定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新闻出版署关于出版物涉黄的管理规定和最高院针对出版物以外其他涉黄物品定性的司法解释。如果互联网平台经营服务者明知内容涉黄,还并牟利,就会承担民事、刑事责任。实际监管起来很难,互联网平台违法取证难度大,要证明平台明知还,才能要求承担相应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只能是让互联网平台及时清理,很难让平台承担责任。法律在强制互联网平台监管方面的不是很明确,难免会有一些擦边球情况出现,未来从立法角度应该加强平台的监管关责任,服务平台本身也应加强监管严格审核内容,拦截不良信息进入平台。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电商版的Facebook

4月11日有消息称,拼多多完成了新一轮近30亿美元的融资,市值直逼150亿美元。但外界依然表示看不懂拼多多的商业模式。

“淘宝也好,京东也好,都是搜索引擎式的电商,就是电商版的Google,重点是人找货。而拼多多想做一个电商版的Facebook,重点是货找人,就是要有更多的温度和乐趣,本质上是两个物种”,黄峥讲解了淘宝和拼多多在本质上的不同,在他看来拼多多之所以能爆发式增长得益于信息流的浏览方式,也得益于这个赛道的空旷。

对于外界诟病的“消费降级”,黄峥坦言,虽然现在只实现了拼实惠,但未来会向好货、服务、温度的方向发展,而拼多多对商家发货速度的要求,正是为了解决消费者及时收到货品的痛点。

对于最近大热的社交电商,黄峥则提出了质疑:“社交电商这个词,我觉得是一个伪概念”,在他看来,电商就是电商,社交就是社交,没有人会边交朋友边买东西。

他还对独角鲸(dujiaojingkeji)称,未来不会将高端商品单独划分,形成类似天猫的单独产品,“我们要做的是供应链的创新、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照抄淘宝、天猫。”

对于拼多多是否过度依赖微信流量,一位消息人士告诉独角鲸(dujiaojingkeji)称,拼多多自有应用程序的下单量已经超过总单量的50%,所以并不完全依赖微信。而此前其公布出的客单价则为50元以上。

篇8

楼市低迷购房团乘势而起

团购在国际上的通称是B2T(Business To Team),是继B2B、B2C、C2C后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即组成一个团队向商家集体采购,如以网络为载体的家电团购等。吕艳丽指出,团购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家都熟悉的旅行团、观光团等,本质上都属于其范畴,团购进入楼市的时间也不短,一度比较流行的单位集体购房、集资建房等,就是内部团购房的表现形式。早在几年前,一些银行也曾经举办过团购活动,给予特定合作楼盘按揭利率优惠。但是在楼市上行通道中,团购房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购房团成潮流

20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持续萎缩,楼市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团购风生水起,渐成潮流。各类消息不仅充斥在报刊、网站、电视等各类媒体上,现身于秋季房展等大型活动中,而且关于团购的讨论也在业内广泛展开。

北京、西安、沈阳、深圳、济南及武汉等多个城市出现了形形的“万人购房团”,很快就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仅在北京一地,除邹涛组织的“万人住房团购平台”之外,还出现了由搜房网、房龙网、焦点网等著名地产门户网站组织的购房团活动,还有联众团购网万人购房团和北京购房联盟社、新浪网乐居看房团、草根购房网万人淘房团等,可谓举不胜举。

具有深刻必然

住房团购的兴起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我国房地产市场还不健全、不成熟,消费者希望联合起来增强谈判力量。市场低迷并不意味着需求不旺盛,在北京等城市,楼市的刚性需求依然很强,但由于房价还没有回归理性,许多消费者持币观望,不敢贸然出手,购房者通过团购的有效组织,将从个人零售式的购买转为批发式购买,将享受一定的优惠。

团购为开发商开拓了新的营销渠道,在目前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开发商也可借机名正言顺地打折优惠,同时有利于他们更快地回收资金。组织者通过组织购房团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并从中获利,进而将之变成一种新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的潜力非常大,购房团的砍价能力肯定会强于单个买房人,中间的价差就是组织者的潜在收益。

成效不高整体处于造势起步阶段

根据发起者的不同,住房团购可分为自发式团购、单位团购和开发商为吸引客源发起的团购等,目前市场上占主导的购房团模式可以说介于自发式团购和单位团购之间,并不是一种成熟模式。在当前,这些活动还是处在处于造势起步阶段,真正做出成果的不多。

以价格折扣为主

吕艳丽认为,住房团购是购房者联合起来跟开发商争取优惠的购房行为,严格来说,主要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价格上的折扣,二是合同条款、物业服务上的优惠,目前的购房团活动大都形式单一。搜房网组织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免费看房上,不组织团签,团体售后服务更谈不上。邹涛组织的团购平台从不组织看房活动,而是由市民买房前自己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实,平台只是做些相应的指导,在市民选好楼盘范围之后,把情况反馈到平台,平台的志愿者再把名单整理出来,统一制定出团购名单,再派人去和房地产商谈:“你们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就算了。”

不向消费者收费

目前参加购房团都是免费的。一直坚称公益准则的邹涛认为直接收费不可取,期望通过开发出一些团购的增值服务以及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赞助机制来消化成本。房龙网则通过向开发商收取佣金来赢利,且房子成交时才收取。有消息称,房龙网可能向开发商收取住房成交价2‰的佣金。

优惠有限

已经组织过看房活动的搜房、新浪和焦点网的看房团,拿到的折扣都是2~5个点。房龙网拿到的折扣宣称七五折,但设有实际成交。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商给购房团的价格,也能给散客,但不是所有的散客都能谈得下来。

成效不高

在楼市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团购想要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殊为不易,邹涛(深圳)万人住房团购平台最新公布的数字是有300多位报名者交易成功,效果如何难以评说。由于多方面原因,邹涛(北京)万人住房团购平台已于2008年11月10暂停接受报名,至今没有实质性消息。搜房网组织的多次看房活动,实际成交量也不理想,2009年1月3日,兰州万人购房团首次看房活动结束,但现场无一人签约。

发展空间有限谨防现实法律误区

团购房的发展前景如何,购房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吕艳丽表示,她对团购房的发展前景持谨慎的态度。团购房的兴起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消费者,开发商与房产中介在观望市下所作的一次博弈。待观望市过去,博弈的基础就很可能不存在了。

历史经验证明,团购做得好的商品,一定是标准化程度高的商品。住房不同于彩电、冰箱等普通商品,替代性不高。不同区域的住房不具有同质性,同一套住房对不同的消费者其价值也不尽相同,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不具有可比性,区域性、便利性等因素对每个人来说都不相同。购房团很难形成统一的购买意愿,在博弈中难以形成理想中的合力。

不走向市场的行为,是难以有持久生命力的,如果在住房团购中收费,就会面临着新的博弈。鉴于住房团购的优惠本身就偏小,如果再收费的话,即使是对开发商收费,最终也大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样就未必划算了。

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篇9

“稳中趋紧”

3月18日中国股市小幅收涨,终结了”五连阴“。但中国央行再提警惕通胀,示意流动性趋紧,同时2月份数据显示经济前景疲弱,令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看淡,中国股市继续承压。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前不久在本届“两会”记者会上,称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又表示政策取向“中性”,并反复强调高度警惕通胀。这番表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牵动中国资本市场的神经。

周小川对货币政策的定调,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市场对充裕流动性的预期;同时,央行实际操作也呼应了”稳中趋紧“货币政策的基调。中国央行自春节后延续了资金净回笼态势,18日公开市场再次回笼180亿元资金,使得当周的净回笼量达到440亿元,规模较前两周明显放大。市场对货币政策趋紧的担忧急剧升温。

此前公布的中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称,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这一目标是自“十一五”以来的最低值,宣告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成为过去式。

尽管2月份通胀创阶段新高,但这一数据更多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短期看通胀压力不大。目前货币政策仍将主要依赖公开市场操作。但中期通胀风险在加大,使得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加大。

一旦加息预期进一步强化,将对中国股市形成负面影响。17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46%,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汇丰与渣打银行调升利率。若全球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掉头转向,那么新型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受到打压。

盈利能力承压

日前,平安银行率先公布了首份2012年上市银行年报。尽管平安银行业绩增长三成,同时还宣布拟每10股送6股并派现金1.7元的高送转方案,但是市场似乎并不买账,3月8日平安银行重挫3.71%,领跌银行板块。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银行业业绩增长预期发生变化;二是,经过领涨本轮估值修复行情,银行股估值空间受到局限。另外,根据以往同行业中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的经验,最先公布的上市公司业绩大都比较“亮丽”,而随后公布的上市公司业绩则很难超越。

首先,银行业业绩增长预期。近期市场对于商业银行未来业绩增长的话题颇有争议。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利率市场化后,虽然商业银行运营压力较大,业绩增速可能有所下降,但并不表示商业银行的业绩会出现“拐点”。

一方面,银行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盈利空间和经济的运行周期有着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随着管理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执行,银行的息差收入是逐渐降低的,平安银行年报显示,净利差同比下降20个基点至2.19%,净息差同比下降19个基点至2.37%;同时,由于刺激计划的贯彻,使得银行的信用成本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加快步伐,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利差空间收窄预示未来银行业将出现增长放缓。

13%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目标,是自“十一五”(2006~2010年)以来这一指标的最低目标值。不仅向市场传递不会货币超发的政策意图,同时银行贷款增长受到影响。

其次,银行股的爆发总是在市场遭受重创之后。由于银行股在中国股市中的权重比例,它的一涨一跌直接影响到了指数的起落,杠杆效应明显。在去年底指数跌跌不休之际,银行股率先启动且贯穿整个行情中,银行股涨幅明显高于指数,但是,当市场恢复信心、摆脱阴霾后,银行股重归平和。

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业绩增速下滑、外资减持等负面消息冲击着银行股的表现。在业绩增速下滑趋势已定的背景下,能否出现“拐点”还有待验证。如何取舍,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

敞开境外投资市场

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讨论中,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境外投资者:手中的中国货币拿来做什么?

中国严格控制资本账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对这种货币的投资。

然而,国际投资的窗口已经打开。本月初,中国证监会(CSRC)公布了关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配额机制的新规则,使得国际投资者能够使用他们持有的人民币来购买中国境内资产。

自从2011年末RQFII制度启动以来,只有中国券商的香港子公司构能够获得RQFII资格,中国一些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比如嘉实基金管理公司(Harvest)、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E Funds)、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hina AMC))由此可以捷足先登。早先的规则还允许这些公司提供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消极投资产品”,这些产品直接投资于中国境内资产,不能投资于衍生品。

然而,最新规则表示,RQFII将适用于“在香港注册并主要在香港运营的金融机构”。尽管措辞比较模糊,但分析师认为,香港大部分国际基金管理公司都将获得RQFII资格。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的刘洁(Becky Liu)认为,此次拓宽RQFII体系,而不是扩大人们更熟悉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体系,优势在于,外来的人民币投资不会让中国已经过大的外汇储备继续膨胀。QFII的投资币种是美元或者欧元。

驻北京的高伟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合伙人杨铁成表示,这种变化也是“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一步,也是放松外汇管制努力的一部分”。

上述改革措施的直接受益者很可能是中资银行的离岸资产管理子公司,这些公司目前同样不能在中国境内投资。尽管新规刚刚出台几天,中国工商银行(ICBC)和中国银行(BoC)的离岸子公司已像其他公司一样启动了申请配额的程序。

工银亚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Jack Chang表示:“我们有的客户持有大量人民币。他们中有些人(在贸易中)并未收取美元,而是积攒了许多人民币,并且希望使用这些货币。RQFII配额机制为这些投资者提供了便利。”

工银亚洲投资管理公司为包括尼日利亚央行在内的许多客户管理人民币资金。

今年,来自中国的借款人主宰了亚洲离岸信贷市场,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然而,许多国际投资者更期待从中国境内市场获利,这一市场不但规模要大得多,而且回报率也高很多。

篇10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障碍;政策建议

一、 引言

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盈利模式来看,其目的是参与企业的管理,以获取长期资本增值收益,而非要控制企业的管理权。实际上,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是资本的循环过程,即在投资一个项目后一段时间后,再出售股权,实现价值增值后再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然而,一旦无法退出,投资循环链条就会中断,价值增值就无法实现。而且,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只有适宜的退出方式与相应的最佳退出时机相配合,才能实现退出决策的最优(Raj Nahata,2004)①。所以,私募股权基金应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对于采取何种方式退出,将直接影响私募股权基金的业绩。

二、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方式偏好

目前,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渠道主要有回购、兼并收购(M&A)、公开上市(IPO)和清算破产四种方式。不同行业在四种退出方式的比例有所差别,但总体而言,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回购、兼并收购、公开上市、破产清算。其中,关于公开上市,私募股权基金更偏好于选择A股。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披露的数据,2011年共有私募股权基金退出150笔,其中,IPO、并购、股权转让、管理收购的占比分别为90%、5%、3%和1%。如图1所示,这进一步证明IPO和并购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退出方式。

1. IPO是主要的退出渠道。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投资企业的退出渠道主要以IPO为主,如图2所示,2011年私募股权基金支持我国企业上市的达到171家融资金额达到295亿美元,而2010年在上市数量和融资金额都更高。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诸多制度方面的缺陷。国内市场远不能满足私募股权基金退出被投资企业的需要,所以相当部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企业只能选择海外上市。如图3和图4所示,2011年私募股权基金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金额都接近20%,而这两个比重在2006年~2010年更高,其中,2006年这个两个比重都超过75%。

私募股权基金采取海外上市,包括海外直线IPO和海外曲线IPO。海外直线IPO是指注册在境内的企业采取在海外直接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从而达到私募股权基金退出与企业上市融资的双重目的。海外直线IPO过程中涉及业务及资产重组、独立经营、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土地权属、税务等多方面问题,对监管当局而言,监管操作难度大。

海外曲线IPO方式繁多,运用灵活,过去几年里,从红筹模式到盛大模式、境外期权模式,再到信托代持股份以及股份回购等。《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实施前,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模式是红筹模式,其做法是境内企业实际控制人以个人名义在国外的离岸中心注册成立空壳公司,再将境内股权或资产以增资扩股的形式注入壳公司,然后用壳公司收购境内企业,最终以壳公司名义在海外股票市场上市,从而实现境内企业的海外曲线上市。《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实施后,出现了盛大模式,以规避政府对外资收购战略性行业中企业的管制;出现了境外期权模式,以规避政府对个人控股海外壳公司的管制;产生了信托代持股份模式,以规避政府对投资人外资身份的限制;采用股权回购,以规避政府对企业之间提供贷款的管制。

然而,私募股权基金支持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回报率却远比在境内上市的回报低得多,如图5和表1所示,2011年后者的账面回报率比前者高出10.88%,若按上市地点区分,境内市场比境外市场的账面回报率高出0.44%。海外上市的收益率更低,而依然有不少的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企业选择赴境外上市,这个现象值得反思。

2. 向产业投资者出售股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和世界各主要市场不断融合,国内和海外并购活动不断增多,将股权出售给产业投资者是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重要渠道。如图6所示,2006年~2011年,我国企业并购的案例数量和并购金额都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2011年,分别实现86%和92%的增长。而2006年~2011年私募股权基金支持企业并购的案例数量和金额增长速度更快,2011年分别实现113%和88%的增长,如图6所示。而且,并购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私募股权基金支持企业并购已涉及到二十多个行业,但目前重点还在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电信、机械制造、清洁技术等领域。

收购也越来越成为国外产业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渠道,后者希望借助收购打入我国市场或提升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例如,摩根士丹利投资南孚电池,然后将其出售给吉列,从而吉列旗下的金霸王电池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中国市场,也避免了价格战给吉列带来的损失。

三、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障碍分析

私募股权基金运作的基本特征是“以退为进,为卖而买”,而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严重依赖于IPO。笔者认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主要有三方面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