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管理案例及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管理案例及分析

篇1

关键词:软件外包;项目管理;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2

Software Development Outsourcing Project Management Case Analysis and Study

Xu Fa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Engineering,Hangzhou310053,China)

Abstract:Outsourcing is a very big market,currently in the country,many software companies in the software outsourcing industry,or their own part of the business awarded to the outsourcer,outsourcing software projects outsourcing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attention,with the company's content management project and there are both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actual article on the outsourcing of specific business case risk analysis,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and summarizes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and improve opinion,for the outsourcing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compan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Keywords:Software outsourcing;Project management;Risk;Measures

一、引言

软件外包就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作为品牌和实力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的软件公司,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为了克服积累不够等弱点,把自己不擅长或非发展方向的项目进行外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近年来软件外包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因此软件外包业孕育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而搞好外包项目管理是关键环节。软件项目外包本质来说,是软件开发过程从公司内部部分或全部延伸到公司外部的管理规范与管理技术。与内部实施相比,管理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结合公司外包项目实际情况,分析了软件项目外包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为其他软件项目的外包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项目背景概述

某公司为中小型软件开发企业,有比较稳定的开发团队,测试团队刚刚组建,力量比较薄弱。需要开发的项目要求高、开发周期短,具有较大的压力。本次系统的开发,公司选择了将测试工作外包给某软件外包公司完成。

目前软件企业测试团队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诸如:(1)招募过程中无法评估相关人员的测试水准和能力;(2)招募后没有为测试人员提供良好的测试技术培训体系;(3)无法正确快速地组建测试团队以融合到研发过程中;(4)无法系统地使测试人员最快限度地掌握最新测试技术用以研发需求;(5)如果各个项目的进度不是连续性的,测试人员的工作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停滞而增大了成本等等。

通过分析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将测试工作外包主要是基于以下一些原因:(1)公司测试人员短缺。该系统实施时,其它多个项目处于测试阶段,如果为此项目招聘人员,考虑招聘时间和培训时间,可能难以保障项目进度;(2)公司缺少自动化的测试工具,在项目启动时,尚无相关购买决定;(3)表面上看,把测试工作发包给同一城市的公司,将导致成本上升,但如果选择的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公司,考虑到测试工作效率问题,最终成本实际会降低。

因此在项目启动时,公司项目组很快就做出了将测试工作外包的决定。通过外包给企业和项目带来的好处如下:(1)人员外包成本低于自身招募的综合成本;(2)来自专业测试公司的人员将比自身招募人员获得更多的来自测试公司的技术支持;(3)专业测试公司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基于项目业务需求的技术支持。

在选择外包公司时,公司将同城市的某外包公司列为第一候选人并开始与对方进行洽谈。该公司在当地有较高知名度,并且公司与其母公司有较多往来,将其列为首选对象是一种比较自然的选择。

三、项目外包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软件外包具有很多优势,如可以降低或保持软件开发成本和管理成本,使企业专注于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但由于发包方和承包方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地域、文化、法律、价值观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软件外包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在外包项目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风险当中,有些风险与企业自己开发项目面临的风险相似,但更多会面临不一样的、比自己开发多得多的风险。除非这些风险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和管理,否则,可能会遭遇比企业自己开发项目更多的失败的可能性[1]。

(一)风险分析

软件外包工作由于天然存在的地理、文化差别,其失败的风险几率较大,所以从事外包的管理人员在项目启动之前尤其要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有一个比较全面地识别和分析。比较好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是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通过集思广益找出所有可能影响到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因素。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的来源是项目计划的假设和约束,一旦项目成功所作的假设不能达到,这些就会成为未来影响项目正常进展的问题。

篇2

关键词: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管理

引言

我国水力发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电站机电工程建设的标准和技术水平,承建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水电站的机电安装是一项复杂且工程量较大的项目,安装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电站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因水电站涉及的设备种类多,故而种种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电站后续运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水电站机电安装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成为了决定水电站施工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安装结束后能否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所在。为此,严格控制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对于水电站工程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有助于水电站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经济作用。所以,本文针对水电站的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

1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多数地理条件都比较差,位于交通不便的深山峡谷地带,工作条件较艰苦,但工程涉及面却很广,学科跨度也较大。虽然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有其固定的特征,但通用性也很强:施工过程从设备采购开始,然后涉及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这几个环节,一直到能满足使用功能或能正常生产为止。随着我国工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新的工艺、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材料大量涌现,所以对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安装技术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特点如下: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长,加大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

2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管理思路

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可以采用网络计划技术中的时间—费用计算和优化方法,结合某一项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进度、成本管理特点,在投标阶段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机电设备安装的进度、费用管理进行研究。(1)利用进度、费用的关系,分析在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内机电设备安装项目怎样实现费用(即成本)最低,如何去指导安装企业掌握本企业在该项目中的最低企业成本,从而在投标时报出最有竞争力的标价。(2)结合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进展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研究该怎样对网络进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使其既能满足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又可以达到施工费用最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提高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方法

3.1加强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实现工程效益的重点管理工作,是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其他各项管理的前提基础。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做到:(1)强化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管理。在安装前应建立起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关组织体系,同时严格审查相关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资质,机电设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安装施工中所运用的各类工艺、机械、材料及试运行检验方法是否合理等。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方可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控制安装质量。在安装施工阶段应强化现场质量跟踪检查,一道工序完成后及时检查与评定质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需变更设计方案,则在变更前需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因设计问题而影响安装质量。安装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根据施工记录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反馈,避免发生类似的质量问题。(2)强化水轮发电机组、配电设备等安装质量的管理。此外,在安装各类阀门、管路前,应安排专人检查设备的内部是否已经清理干净。

3.2加强进度管理

在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进度直接关系到质量,因此也倍受重视。在管理工程项目的进度时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1)制定周密的采购计划,确保能按期供货。可以在考虑水电站安装建设需要、安装施工情况及设备生产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机电设备采购计划,同时对总体计划进行分解,明确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及月度计划等,避免因供货延迟而对安装进度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应注意与工程的设计方进行沟通,尽量在安装施工中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等,以便通过提高安装效率缩短工期。(2)应注意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发现存在安装施工矛盾时要及时化解。应安排相关人员巡回监督、检查安装现场的施工进度情况,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时,工程项目的施工方、监理方与建设方应及时沟通,以便处理好工序交接、吊装手段或交叉施工干扰等问题,保证标段安装管理、机电专业安装管理及土建施工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从而解决机电安装施工中的互相干扰问题。此外,应不断优化工序衔接过程,保证在安装施工的高峰期每天至少可以正常开展三班作业。

3.3加强成本管理

在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内容,同时还是项目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应做好以下几点:(1)根据工程的施工状况对成本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细化和分解,再贯彻落实到每个施工阶段。同时还要审查、核对与检验每个施工阶段的成本,观察有无能够重新调配的空间,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2)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案,且要求各部门和各责任人必须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安排人员在展开施工作业时认真检查成本控制方案的实际落实情况与整体效果。(3)实施各项工作前,一定要预先计算好材料、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费用,然后再制定出一份合理科学的费用使用方案,以便工程项目部门展开一系列统筹安排活动,防止发生资金短缺情况。

3.4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安全管理是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安全管理做不好不仅会给项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必须做到:(1)建立健全安全保障系统,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贯彻落实到工程各阶段、各岗位和各工作人员。项目安全部门还要组织相关人员展开安全检查工作,以及时纠正施工作业中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2)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施工方案,若安全风险超出规定范围,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专项方案,例如主变压器吊装和发电机定转子安装等。(3)提高安全检查水平。若设备在吊装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那么实施吊装前一定要安排项目安全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对吊装机械进行全面检查,查看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防止安全事故产生。(4)展开安全培训与安全交底活动。在关键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部门与安全人员一定要做好安全交底工作,让所有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掌握施工各项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特别是对普通员工与临时员工在上岗之前一定要进行培训。

4结语

总之,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强对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的控制,做好各项统筹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唐芳勇.浅谈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12(4).

[2]黄骏.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

篇3

[关键词]PPP项目;再谈判;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PPP项目再谈判的关键风险识别及系统应对研究(13YJA630105)

PPP模式作为政府授权私营企业从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运作的公私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以及提高效率的目的。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率先开始允许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私营企业管理合同、特许经营权、部分私有化和完全私有化等多种形式参与。从1982年到2000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PPP 项目有1300多个,涉及电信、电力、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和水务7个部门。其中89%的水务项目、98%的交通项目、54%的能源项目都是采用PPP模式。可见PPP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在拉美国家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再谈判问题也随之显现。20世纪90年代拉美地区的再谈判的比率每年基本都维持在10%~20%之间,但到了2004年,所有部门的再谈判比重已经达到61%,在水务部门更达到了87%。再谈判比率随着PPP项目的进行呈递增的趋势。且各部门再谈判的时间较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引起经营成本的增加。

1 PPP项目再谈判典型案例

PPP项目再谈判主要是指在PPP项目在特许权授予后,由于原合同的设计不合理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政府部门与私人企业在利益的分配或者项目投资比例上产生分歧,从而进行重新谈判。

本文选取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诸多PPP项目案例,表1为这些案例的具体情况(从参考文献[2]-[12]整理而来)。这些项目主要涉及桥梁、隧道、高速公路、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电厂等项目,基本涵盖了PPP模式的主流领域。

表1 PPP项目案例基本情况

案例编号 项目名称 出现的问题

1 江苏某污水处理厂 2002~2003年出现谈判延误、融资失败

2 天津某垃圾焚烧发电厂 政府所承诺补贴数量没有明确定义

3 青岛某污水处理项目 重新谈判

4 杭州湾跨海大桥 出现竞争性项目

5 闽江某大桥 2004年走上仲裁

6 山东某发电项目 2002年开始收费降低,收益减少

7 某供水厂 1999年开始闲置至今,谈判无果

8 福建某大桥 出现竞争性项目,运营困难

9 沈阳某水厂 2000年变更合同

10 京通公路 运营初期收益不足

11 英法海峡隧道 2007年破产重组上市

2 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因素分析

2.1法律变更风险

法律变更风险指的是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变更而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合同协议的有效性、产品/服务收费、市场需求等元素发生变化,从而危及PPP项目的设施建设和收费运营,甚至直接导致PPP项目的失败。PPP项目的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再加上PPP项目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够成熟,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很容易发生这一风险。例如采用BOT融资模式的江苏某污水处理厂,原本计划于2002年开工,但是由于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颁布,项目公司被迫与政府就投资回报率问题进行再谈判。

2.2.政府决策风险

政府决策风险是指由于政府的官僚作风、决策程序的不规范、PPP的运作能力和经验的缺乏、信息不对称和前期准备不足等造成的PPP项目决策失误和过程冗长。例如青岛某污水处理项目后期经常发生再谈判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前期准备不足、以及PPP项目的运作能力与经验的缺乏。在政府对市场信息不了解的情况下,与私人企业签订了价格比较高的污水处理费用,在之后政府了解具体之后又要求重新谈判以降低价格。此项目中私人企业利用政府PPP运作能力和经验的不足签订不利于政府的协议,从而引起后续再谈判的发生,面临政府决策冗长的困境。相类似的在某中法供水厂和英法海峡隧道项目中也存在同样问题。

2.3.政府信用风险

政府信用风险是指政府为了减少自身损失或者其他多种原因,拒绝履行或不履行特许权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从而间接或直接危害整个PPP项目。例如在某中法供水厂项目中,公私双方签订的特许权合同中,规定合同有效期为30年。原本依据特许权合同约定自来水公司水厂投产的第一年中,每日的产水量应>6万立方米,而且逐年递增。但是在当年全市的消耗量仅仅约为2万立方米,这之间巨大的差距使得特许权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得不到履行;该特许权合同还规定,起始水价为1.25元/m3,而且水价随银行汇率、物价指数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实际水价为1.20元/m3,而且这个价格从1999年5月1日起上没有增加。最终供水厂被迫闲置,之后陷入公私双方再谈判的死循环中除此之外,遇到政府信用风险的还有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项目。

2.4.市场收益风险

市场收益风险指的是PPP项目在项目竣工运营阶段的市场收益未达到预期目标,未能收回全部投资并产生效益。例如天津某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在该项目中,天津市政府为了提升项目公司的积极性,制定了诸多激励措施,其中一条承诺项目公司未能达到市场收益的预期目标,政府将提供补贴。但是由于政府激励措施中未明确承诺补贴数量的多少,该项目公司就承担了市场收益不足这一风险。另外由于PPP项目运营收费调整缺乏弹性或者收费价格过高、过低而导致项目公司的运营收入达不到预期目标。例如山东某发电项目,由于电力市场需求变化和体制改革,电价收费从项目之初的每度0.41元变更到了每度0.32元,电价收费的变更使该项目公司的收益受到严重威胁。另外某高速公路项目中,在该项目竣工运营时,由于出现竞争性项目,使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高速车流量不足,从而导致该项目公司项目收益不足这一风险。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福建某大桥和英法海峡隧道的项目中也有类似问题。

2.5.项目唯一性风险

项目唯一性风险指的是政府或其他企业新建或改建其他项目,该项目形成商业竞争的局面。项目唯一性风险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市场收益风险、市场需求变化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的后续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在该项目开工未满两年之时,绍兴市的绍兴杭州湾大桥就已在加紧准备当中,两者仅仅相隔仅50km。有类似遭遇的还有闽江某大桥项目。在该项目中,当地政府曾承诺,确保在之后9年中从南面进出福州市的车辆全部通过该项目收费站,而且如果由于特殊情况,不能保证该项目市场收益,当地政府保证每年18%补偿的同时,还将偿还外商的投资。但是福州市二环路三期项目于2004年5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一大批车辆不通过该项目收费站进出福州,使得该项目公司市场收益急剧下降,投资收回无望,而政府又不予兑现回购经营权的承诺,只得走上仲裁庭。福建某大桥项目和京通高速公路的情况也与此类似,都出现了项目唯一性风险。又比如在英法海峡隧道项目中,英法两国政府在特许权协议中承诺在2020年前不再新建第二条海峡固定通道,给予项目公司自主定价的权利,但在英法海峡隧道正式开通后,有实质性竞争关系的轮渡、航空公司打起价格战,迫使英法海峡隧道大幅度降低票价。

2.6.市场需求变化风险

市场需求变化风险是指除了项目唯一性风险以外,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法律法规调整、人口变化等其他因素造成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实际的市场需求与市场预期出现明显的差异。例如,山东某发电项目,项目公司于1997年成立,计划于2004年最终建成。建成后运营较为成功,然而电力市场变化,国内电力体制改革对运营购电协议产生了重大影响。合同中规定的“最低购电量”受到威胁,2003年开始,省计委将以往中华发电与山东电力集团间的最低购电量5500小时减为5100h。由于合同约束,山东电力集团仍须以“计划内电价”购买5500h的电量,价差由山东电力集团自己掏钱填补,这无疑打击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购电的积极性。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闽江四桥,福建某大桥、京通高速和英法海峡隧道等项目中也存在这一风险。

2.7.腐败风险

腐败风险指的是部分政府官员采用不合法的手段索取不合法的财物,从而造成项目公司建设运营成本增加,以及在将来政府违约的可能性的增加。例如由香港某公司投资兴建的某水厂BOT项目,约定的投资回报率为:第2~4年,18.50%;第5~14年,21%;第15~20年,11%。如此高的回报率使得自来水总公司支付给水厂的水价是2.50元/吨,而全市1996年的平均供水价格是1.40元/吨。到2000年,市自来水总公司亏损高达2亿多元。市自来水总公司要求更改合同。经过数轮艰苦的谈判,2000年底,双方将合同变动如下:由市自来水总公司买回香港公司在某水厂所占股权的50%,投资回报率也降至14%。这样变动后自来水厂可以少付2个多亿。

以上为从11个案例中总结得出的易导致PPP项目发生再谈判乃至项目失败的风险,从对这些风险和案例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一个项目的失败往往不是单一风险作用的结果,而是表现为多个风险的组合作用。

3 PPP项目再谈判风险规避策略

PPP项目中的再谈判主要是指在PPP特许权授予后,由于原合同的设计漏洞或者突发事件的影响,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在利益分配或者投资比重上产生分歧,从而进行重新谈判。再谈判会导致项目建设期延长、特许期延长、项目运营期收费增加、政府投资责任加重等许多不良后果,因此如何避免PPP项目再谈判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下我将分别从六个方面阐述PPP项目再谈判的规避策略。

3.1进一步完善PPP项目立法

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导致PPP项目再谈判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宏观环境的变化会让企业失去安全感。当发生这一类问题时,政府部门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安抚企业,减小企业的危机感,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好PPP项目相关的政策支持工作和法律法规制定。

3.2明确制定规范的合同

特许权合同在特许权授予阶段、建造阶段以及竣工运营阶段三个阶段中都很容易导致再谈判的发生。在设计特许权合同时要注意避免含糊不清,减少因为合同设计而导致再谈判的可能。同时,在签订特许权合同时,政府应该看重各项性能指标,而不只是关注社会需求。在特许权合同中明确各项性能指标,能够减少再谈判的发生。最后要在合同中明确再谈判的程序,即使发生再谈判,也能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避免了秩序的混乱,从而提高再谈判效率,减少各方损失。对于项目发起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授权的明确性,发起人必须了解PPP 项目的谈判权掌握在谁的手中,还必须了解这种权利的范围和期限,同时包括受特许方得以开展建设、运营等活动的一般合同条件。

3.3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PPP项目中政府、私人企业以及其他投资商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要有时效性。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十分重要,可以说是保持项目顺利实施的剂。合作伙伴之间的良好的沟通可以在项目的目标,计划和任务上达成共识;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以确保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再谈判的发生。

3.4 有效利用多种监管渠道

在PPP项目的建设运营中,政府需要有足够的监管措施。广泛应用各种监管工具,加强监督管理。需要保证竞标中的有效竞争,明确项目公司忠于特许权合同的激励机制,同时对在特许经营期间明显的短期投机行为进行惩罚。充分发挥行政、司法、工商管理等部门的监管作用,例如在实行竞争性招投标时,对于过分低价的投标要进行详细审查。防止运营商通过过低投标,中标后“敲竹杠”行为的发生。应不定期抽查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明细等,司法部门要严查政府部门的腐败行为,总之要对整个PPP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去除再谈判滋生的土壤。

3.5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PPP项目中,确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私人企业的盈利,减少因利益分配问题而发生的再谈判,提高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在设计风险分担机制时,首先结合目标PPP项目特点,要明确风险分担的原则;然后,划分风险种类,并进行细化量化的研究评估;最后明确各类风险的实际承担者,建立风险分担方案。

参考文献

[1]黄腾,柯永建.中外PPP 模式的政府管理比较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9(1):9~13

[2] 亚洲开发银行. 中国城市水业市场化(PPP)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R]. 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409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 2005, 1

[3] 沈际勇, 王守清, 强茂山. 中国BOT/PPP项目的政治风险和风险:案例分析 [J]. 华商•投资与融资, 2005, 1: 1-7

[4] 陈庆元. 运用BOT方式投资建设刺桐大桥的认识与实践 [J]. 中国投资, 2001, 6: 19-21.

[5]柯永健.王守清.陈炳泉.英法海峡隧道的失败对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启示[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12):97-102

篇4

【关键词】机电安装;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机电系统是建筑的血脉,其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和使用水平。其中,机电安装施工工程是建筑机电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具体暴多,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消防工程、电气工程、清洁工程、自动化工程、智能化工程等。为了从机电施工管理中汲取经验知识,缩短工程周期,提高工程效率。该文以个人经验对建筑机电施工安装工程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主要针对施工前的准备要素,包括合同、材料;施工中的管理要素,包括技术、质量;以及施工完成后的验收要素,包括资金、结算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1施工前管理

项目施工前的管理工作包括生产要素分配和材料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用多少、怎么用”的问题。这在项目施工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生产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机电工程的工作进度、质量考核、成本预算和项目的安全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合同制定的条款,按照计划进行有序的安排和协调。在施工前管理中使用合理化配置、实时监控和动态调节等方法,对施工人员布置、施工设备布置、施工材料布置、技术指标布置和工程预算金额布置等,进行统筹安排。

施工前管理可具体分为合同管理和材料管理两大块,下面就这两个重点加以详述:

1.1施工前的合同管理

一般而言,负责具体安装施工的承包方在接到发包方(建设单位或机电设备管理公司)的的指令(具体指招标图纸或文件)后,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并结合施工单位的主客观情况,首先对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评审,比如,测算工程量、明确施工方案和目标竣工时间、规定一致的质量要求、生产材料的供应与否、工程竣工时的资金结算、工程成本费用支出的计算方式等等,如若没有异议,方可继续。其次,承包方应当编制安装施工的具体预算图,交予发包方审核,在预算图中需清除列明施工成本和费用,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工程改动所引起的费用支出。

在正式签署合同后,机电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合同负责安排办理各个环节的开工准备,根据工程施工区域和设备配置人员,实行专人负责制,制订施工的详细计划,同时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1.2施工前的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也是施工前管理的重要前提。工程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所有材料检查,在预定材料之前,必须对材料供应商的生产资格和生产能力进行完整的评估,并在有选择的候选单位中竞价完成。在材料送达施工现场后,工程管理人员应立即携专业质检队伍赶赴现场进行抽检,对不合格的产品应马上联系材料生产单位,予以退货。对与材料要求不符或与图纸不同的产品则应予以复查。以确保材料供应能保质保量,并及时送达施工现场。

2施工中管理

2.1图纸技术管理

在完成一系列的施工前准备后,工程管理人员应当联系相关技术员,依照通用的技术标准,进行图纸的自审和他审,认真制定正确并合理的施工方案。

2.2安装工艺管理

要做好整个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必须要牢牢抓住各个施工阶段中安装设备和工艺的技术要求。机电工程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工艺性都很强的工作。尤其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者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调整导致的变动,都必须记录在案。为最后整体调试和开通系统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库。

2.3技术文件管理

机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是工程各阶段实施的共同依据。比如,工程用的施工图、技术标准和规范、系统调试的准则及验收标准等,这些技术文件都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以便能够及时调阅、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正确的信息。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统一管理技术文件的归档、审批、公开和保密等,是机电系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实施有效科学化管理的前提。

2.4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代表了建筑物的生命,机电安装施工项目亦是如此。想出色完成大型机电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一个完善并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可以从建筑实体动工前到竣工形成的整个阶段里,就工程工艺、施工人员、设备环境、材料利用等各方面,渗透质量控制的管理手段。正因为如此,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中,需要配置不同职能的相关负责人,例如,可以设立一个或多个质量管理小组,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代表组成,就各个质量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分摊各自的责任。

3施工后管理

在施工结束后,工程管理人员也须进行竣工的验收和资金的结算管理。一般情况下,按合同规定的内容在完成机电安装配置和调试工作之后,承包方应向发包方(或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组织设计公司、建设公司和质检公司三方前来验收工程,以校验各个环节是否达到与施工图一样的要求和有无存在质量问题。在验收有效后,方能办理工程结算和移交手续。

3.1工程验收的依据和标准

工程验收的依据和标准因工程而异,但却有以下共同点:

(1)都按照施工图以及设计图,并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予以检验。

(2)若有发包方对于工程的修改、调整,需要出示证明,以最新的条款作为验收标准。

(3)必须符合总合同的各项要求,机电设备和系统调试合格且试运转均通过。

(4)已达到全国规定的安全、质量、环保标准。满足以上条件,才能顺利完成工程验收,否则,须退回承包方加以完善。

3.2工程竣工结算管理

当机电工程验收合格并获签发合格证书后,可启动移交手续。工程管理人员应立即清算最终的工程价款,而后向发包方申请。合同双方应完全按照合同本身和补充条款,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测量标准对工程总体、分项、以及可调整的项目施工金额一一结算,对处理不当或权责不明的,应予以澄清并重新清算。

4结束语

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除了协调和组织,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机电安装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施工项目,它具有内容庞大、复杂多变、互为影响、不易修补的特点。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基建设备的安全运作、节能环保效率、以及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后的使用效果。

因此,机电安装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内部经济效益及外部社会效益。如今,机电项目涉及到的用途愈加广泛,从基建、生产到民用。其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也富于多变,项目管理人员为确保质量合格,必须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上都要实行严格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俊普.智能控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2]刘钟莹.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崔永刚.关于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5):318.

[4]张建波.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58.

[5]姜久超,马文华.建筑弱电系统安装[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6]马凯之.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篇5

论文关键词:项目管理;薪酬;制度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58年,属国有大型综合施工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机电安装、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的施工,在全国各地有20多家分支机构,公司组织架构自下而上由项目部、分公司、总公司构成。从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薪酬设置情况看,对职位和级别的高低比较重视,而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较难兑现。对普通员工,尤其是项目经营者和核心骨干的长期激励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没有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很难使员工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薪酬缺乏竞争性

薪酬是企业对它的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知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的相应回报。薪酬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从内部公平性来看,薪酬结构的设置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薪酬模式,基本上还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度。项目经营者的薪酬与项目普通职工的平均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国内其它同行标准(一般在3倍左右,而国内其它同行一般在5倍左右)。核心员工、关键员工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较小(基本没什么差距),激励作用很小。项目作业的工作场所一般都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工期紧,经常存在节假日加班情况。由于生活环境条件差,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等原因,使得职工的相对可支配收入显得更少。

2、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环境的差别,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

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大特点就是工作环境差别大(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项目本身)。有的项目在城镇,无论物业生活条件或者精神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较好,有的项目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利,甚至不通水,不通电,条件极其不好。所以劳动环境差别相当大。另外,对项目本身来说,项目工程量有大有小,工期有长有短,对项目作业者,尤其是经营者来说,完成一个项目所付出的努力是很不同的。

施工项目一般在开工的前后期工作任务小,而在中期工作任务大。所以项目薪酬的设置应考虑工作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固有的薪酬结构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一旦薪酬标准定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都是这一个标准,降低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3、部分岗位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

目前该公司项目薪酬结构在工资水平方面,表现出“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低级职位是领先型。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中高级职位是落后型。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如图1所示(人民币元/月)

4、项目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起不到激励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项目经理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决策能力的大小、约束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的大小、好坏,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不能把经营者等同于一般的员工或管理者。

按照薪酬理论责权对等的原则,应对项目经理实行有别于其他人员的薪酬制度,体现出薪酬的激励性。但我们从前面企业对项目的薪酬分配方案中可以看出,项目经理的薪酬设计并没有完全与项目经理的贡献大小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应,这主要体现在项目经理的年薪总额太低,只有普通员工的2.5—3.5倍,显然与项目经理的贡献不成比例。虽然,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工资设置依据了项目的大小来制定标准,但是工资标准制定的来源是在控制工资总量的前提下,这只是体现出了一种控制功能而非激励功能。

5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收入差距过小,不能完全反映个人能力

岗薪工资制的分配方式重点突出岗位劳动要素的作用,而在对项目人员不同性质岗位的薪酬设置时,对于操作岗、管理岗、专业人员采取了基本统一的薪酬设计模式。结构基本相同,形式单一。公司的工资曲线是趋于平滑的,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小于工作本身的差异。它是引起关键劳动岗位、优秀员工不满和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6.薪酬设计及运作中缺乏沟通.导致结果公平与程序性公平问题并存

公司对项目薪酬制度的制定或薪酬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依据其上级的薪酬分配政策,除效益工资外,项目部自主制定的权限相当有限,大多数只是被动执行而已。而对于效益工资的分配政策的出台更多的是单位领导和薪酬管理部门的事,而普通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方案,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对薪酬政策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造成了基层员工对于企业薪酬制度的不了解、不理解。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薪酬制度作为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环,它既是企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企业其它制度的影响。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就该公司来说,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公司同其他许多企业一样,虽然在理论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真正重视。在薪酬设计方面,更多的是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设置理念,既把薪酬简单的看成一种劳动所得和保障因素,没有意识到薪酬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因素。尤其是没有把企业的重要人才,如一线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当作资本来看待。具体体现在薪酬的设计存在着“平衡”的思想,各个岗位薪酬设置的高低也缺乏真正的论证,更没有职工的参与。

许多员工,尤其是对企业薪酬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对薪酬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按劳取酬,不能够理解和接受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能根据实际作用的大小提高到合理的水平,这给薪酬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有些很好的方案制定了也不能很好实施。这样的结果使一些贡献比较大的员工、核心员工失去了积极性。

另外,该公司的薪酬管理整体上仍然是“粗放”管理,已经不适合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现代薪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一个工程项目一般需设各种岗位十多个,每个岗位的劳动强度,复杂性及责任大小各有不同,而该企业对这些项目普通员工岗位的工资界定只是泛泛的一个标准,比如高于70元/天等等,而没有真正的对这些不同的岗位进行评估而作出比较切合实际,且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工资标准。造成很大一部分劳动强度大,责任重的岗位无人问津,而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却人满为患。

当然,要对这些岗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并且用于实践是有很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使薪酬制度逐渐趋于合理。

4、忽视项目本身的环境差别对薪酬的影响

公司每年完成的施工产值都在28个亿左右,大大小小的项目部一般在200个左右,这些项目部又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个项目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在繁华的市区,有的就在崇山峻岭之间,有的甚至在偏远地区之中。环境的不同,造成同一种工作岗位完成同样的工作所付出的劳动也有所不同。所以,项目岗位工资的设置也应该考虑环境因素的差别。

篇6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课程实践;课程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5-0026-03

1 引言

“软件项目管理”几乎是所有软件学院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但与PMBOK定义的项目管理也有所不同,它不是抽象的项目管理,而是软件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必须结合软件项目的特点。

由于传统教学主要讲授概念、理论、方法,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在实践中也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因此现在教改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急于实践体验,往往又忽视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但是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会变得盲目、不系统,会走很多弯路。管理科学的理论是总结许多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教训之后提炼抽象而来的,真正掌握了理论方法,实践才会更科学、更系统,同时也能避免走弯路。

“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不像软件系统分析设计、数据库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课程那样,让学生完成设计文档及编码实现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仅仅提交相关文档,根本无法体会实际的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计划、质量管理等,尤其是那些非文档能体现的管理问题,如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等。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课堂讲授主要采取理论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模拟企业的项目管理,亲自体验项目管理,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参与到考核中。

2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学

管理科学的理论大多来自于实践,但却是经过整理、抽象的理论方法。面对这些理论,学生看到的是文字、符号、图表,要将这些文字、符号、图表再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管理的课程不结合案例讲解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论方法也难以被学生理解掌握,但完全讲案例又容易变成讲故事、就事论事,曾有学生要求课上全部讲案例分析,但案例分析的基础是理论,如果不讲清楚理论无法系统、科学地分析案例。

因此,课堂教学我们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授课以理论教学为主,但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理论方法,所有的理论教学都穿插小案例,而为了使学生对完整的项目管理有一定了解,课上会有一两个大案例分析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课上所选案例几乎都是国内的案例,而且大多数是授课教师亲身经历过的案例。事实上,影响一个项目的因素非常多,我们从文献资料上看到的案例描述是不完整的,所以很难对这些案例有真切的体会,在分析讲解时也会牵强,只有对自身经历过的案例,讲解时才能全面、深刻、生动。

此外,我们采取开放式的互动教学。由于每次开课选课人数都在200-300人,无法实时互动,但鼓励学生在课间提问及课后通过邮件提问,这样可以过滤一些绝大多数同学都明白的非常基本的问题,对于对同学都有意义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解。尤其是有多年实习工作经验的同学,会提出非常实际但在许多企业解决得不好或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给予解答,使其他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实际案例。

3 通过课程实践软件项目管理

理论在抽象的过程中必须抽取部分,落到一个点上,但是实践能够涉及到许多点,而且相互关联影响,远比理论描述复杂得多。如何将理论变成可操作的方法、有效的策略?解决某一问题有许多方法,哪种最合适呢?

亲自实践获取的感悟是最深刻的。读、听所获取的感悟、理解只在表层,必须实践,才能深刻理解所学的理论方法。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必须让学生通过课程实践体会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利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课程实践主要是模拟团队开发的组织与管理过程,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协作完成课程实践。课程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文档,还要求学生提交每次任务的组织过程,包括会议记录、问题与解决方案及效果,最后还需要提交一份将整个课程实践过程作为一个实践案例的案例分析。

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介绍作业实践的内容、方式与考核。

团队组建:课程实践要求学生自愿组成项目小组,五人一组,小组成员在每次作业中轮流担任项目组长,完成不同任务。小组人员不宜太少,如果太少,组员间协调的复杂度不够;如果太多,对于松散的学生小组而言,协调的难度太大,难以完成课程实践。

团队组建完全由学生自己组队,可以采取招聘的方式。比如,在学院网站上招聘自己需要的组员。一般,有项目经验的同学喜欢组成一个小组,没有项目经验的同学往往组成一个小组,但是由于这些没有项目经验的同学非常认真、投入,反而在实践过程中收获更多,完成作业的质量也更高。

选题:团队组建完成之后,每个小组通过讨论选择一个虚拟或实际的软件项目,以此项目展开整个课程实践。课程实践中途不允许更换项目,这样,学生在选择项目时就要认真分析讨论。

作业内容:课程实践要求提交五份作业,相当于完成五次任务。五次任务分别是针对所选项目完成以下工作:

(1)立项报告:对所选项目进行技术、市场、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重点是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关键技术等。立项报告是项目管理的纲要性指导文件。

(2)工作量估算:这是项目管理的的基础,项目的计划、任务的分配、成本等都依赖于工作量估算。作业要求利用课程讲授的估算方法,先对项目规模进行估算,在规模估算的基础上,利用课程讲授的估算方法进行工作量估算。

(3)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包括过程计划、资源计划、文档计划、风险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及进度等多项计划,要求学生在工作量估算的基础上制定计划。

(4)任务分配:是在工作量估算和项目计划的基础上,将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且在一定的时间约束下分配给每个组员。

(5)十大风险清单:每次作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提交上述文档,一部分是提交作业过程记录文档,包括会议记录、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轮岗: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深切体会到项目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要求每个同学都做一次项目经理,在其他作业中担任组员。在做项目经理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体会收获都不一样,每个同学遇到的问题也都不一样。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向教师咨询,但是教师不参与解决问题,完全由同学自己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使学生真正体会了团队沟通协作。许多问题来自于沟通,而沟通带来的问题往往与人的性格有关,而非技术或能力,这使许多同学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身素质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的轮换,使学生体会项目经理的职责与权利,体会组织、领导一个团队协同工作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学习如何被领导,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使学生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两种角度体会软件项目管理。同时,每次作业也都训练学生完成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如立项、项目计划、软件估算、风险管理等。

考核方式:教师在收到作业后,给每个小组打分,这个分数是项目组的成绩,也是项目经理的成绩。然后,将成绩发给同学,由项目经理给每个组员打分。项目经理根据组员在本次作业中的表现给组员分配成绩,遵循的原则是小组平均成绩不超过小组成绩。

为组员分配成绩作为项目经理的一种职权,不仅帮助项目经理在整个任务执行中能够有一定的管理力度,同时也让同学体会如何正确使用职权。当小组成员对项目经理的成绩分配有异议时,可以向教师提出申诉,由教师经过调查进行协调,或给予仲裁。

教师对小组作业考核的指标包括所提交文档的质量、过程文档的质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提交作业的时间等。项目经理对小组成员的考核标准包括工作量、完成任务的质量等。

作业讲评:教师会对每份作业批注,明确指出哪部分完成得好,哪部分存在不足,应该如何改进。在下次课堂上,教师会讲评优秀作业和完成质量较差的作业,让学生知道差距,从实例中学习如何改进。

4 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经过近十轮的教学,课程实践也在不断改进中。但无论怎样改进,课程实践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投入。一些小组为了完成作业经常一起讨论到凌晨一两点,他们在考核时也很认真,项目经理会认真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工作给予合理的成绩,这些学生反映通过课程实践真正体会了软件项目管理。而一些小组却可能每次作业委托一个同学完成,最后的成绩每个人都是平均成绩,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工作繁忙的在职学生,他们由于工作繁忙难以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

在课程结束时提交的课程实践案例分析中,学生收获最大的是对于沟通管理的理解,以及作为项目经理的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当然,也实际训练了作业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方法。

本课程实践没有要求学生提交项目的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代码等,但要完成工作量估算,至少要完成需求分析。无论如何,没有要求学生实现软件系统,学生还不能完全体会到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尤其是与技术、开发相关的问题。所以,经过几次课程实践之后,本课程的课程实践与分析设计课程的作业结合起来,要求两门课程的项目小组一样,用同一个项目完成所有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程实践中完整体会软件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美] 斯蒂夫・迈克康奈尔.快速软件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 [美] 斯蒂夫・迈克康奈尔..微软项目求生法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美] 爱德华・.尤登.死亡之旅超常规软件项目的开发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 [美] 罗伯特・格拉斯.软件开发的滑铁卢重大失控项目的经验与教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篇7

项目管理已经成为项目型(主营业务为项目)企业主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特别是大型工程类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系统而完备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文件,作为企业规范管理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虽然制度是规范而完备的,但同类型的项目型企业之间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引起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项目团队的管理水平以及对制度的贯彻检查力度等。而项目管理后评价是评价项目管理水平和改善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方法。目前,施工企业大多数从工程的质量对工程实施评价,例如,国家和地方设有各种质量奖的评选。而企业就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的方法在实践中实证案例甚少。本文以某集团大型桥梁施工项目为实证案例,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角度,通过对施工企业项目全过程管理进行跟踪考察和实地监测,研究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后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集;设计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模式;借助于评价指标得出该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价值,揭示了项目管理后评价的目标和作用。同时结合企业对标管理,探讨了项目管理后评价的应用途径和结果。

1.项目后评价与项目管理后评价

1.1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是对已完成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用项目的实际成果和效益分析评价项目的决策、管理和实施,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服务,可为新项目的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1.2项目管理后评价

项目管理后评价是指依据组织对项目管理的目的、要求和标准,对已完成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全面、客观地调研、分析和总结,以期考察组织的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通过用项目实际管理的结果与企业管理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的评价活动,总结项目实际目标是否符合组织战略目标和管理目标;检查项目管理过程是否执行规范,管理结果是否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的偏差并对其进行分析,树立项目管理的标杆;将信息做及时的反馈,为组织级的项目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1.3 项目管理后评价的内容和评价对比基准

对于项目后评价,不同主体之间评价的立足点和评价的内容有所区别。从业主角度进行项目后评价,其评价的重点在于确定项目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项目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有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H。而从施工方角度进行项目后评价,则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项目实施的成效是否达到合同所要求的目标和内容,项目管理规范性和执行结果是否满足企业管理标准的要求,是否达到项目的经营目标。

一般的项目后评价对比分析的基准是项目前期,如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等,作为确定项目管理目标和各方面指标的参考。而该项目管理后评价对比分析的基准为合同目标、要求以及企业管理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标准。本项目结合项目管理知识领域,从项目部的角度进行项目管理后评价,评价的重点是项目管理是否符合本项目合同、项目承包责任书及企业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

2.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后评价

2.1 项目基本概况

本案例中的工程项目是某市最大的一座城市立交桥建设项目,属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范畴。合同造价为2.29亿元,设计工程期为23个月,合同工期为15个月。项目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地理环境复杂。施工地点位于连接中环线、机场、火车站的关键通道,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网错综复杂。

(2) 施工难度较大。工程项目为四层互通式双蝶形高架立交桥,其结构施工精度高、线形控制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桥梁结构工程量大。

(3) 工程工期紧,任务重。由于一系列重大活动在某市计划举行,工期要求缩短1/3,这也是本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4) 项目协调工作大,要求高。项目利益相关者众多,关系复杂,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是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2.2项目后评价项目的选定

项目后评价项目的选择,遵循了两条基本原则,即特殊的项目和规划计划总结需要的项目[4。由于该企业同期同类型的项目有16个,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故选定建设规模大、设计内容复杂,带有实验性施工工艺的新技术项目。最终,研究人员选定本案例项目作为项目后评价的实证案例,同时该项目也是集团重点项目和申请全国质量奖评选项目。

2.3 项目管理后评价时点和评价范围的界定结合案例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定该项目实施完工后作为本项目管理后评价的评价时点。项目管理后评价的范围是以项目部管理范围为基准,从工程项目定标至工程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涉及的所有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2.4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后评价的思路

本项目管理后评价依据笔者跟踪项目实施过程得到的数据和实际资料。从管理组织及人员情况、管理目的、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和客观总结,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思路和框架(图1),达到项目管理后评价的目的。

3.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后评价指标能力模型

3.1项目管理后评价的综合管理能力_项目管理后评价的综合管理能力评价模型是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按照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而构建的综合能力评价框架。在构建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的后评价能力框架时,从某大型施工企业项目部的角度,将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分解为项目前期策划和项目过程管理两个范畴,19个管理要素。结合企业管理要素的重要度和项目实际情况,对每个管理要素赋值,项目前期策划8个要素合计分值为380分,项目过程管理11个要素合计分值为620分,项目管理能力总分值为1000分。

3.2项目管理后评价的评价指标

根据项目管理后评价综合管理能力评价模型中每个管理要素在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对每个管理要素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19个管理要素共设计了93个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管理能力,设定每个管理要素的权重分值,以及93个评价指标评分的最大标准分值      

   3.3 项目管理综合能力总评分值计算

实际评价时,从项目部抽取5人和从咨询团队抽取4人组成评价小组。由评价小组对项目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打分,采用算数平均法得到每个指标的实际评分,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项目管理能力的总评分值。

根据项目管理评价的93个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计算施工企业项目前期策划评分为303分,项目过程管理评分为538.6分,评价总分为841.6分,评定等级为“优二级”。该分值表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在企业同期同类项目中管理规范性和成效是领先的。

4.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后评价结果的应用

本次项目管理后评价的结果,从宏观层面上衡量了项目执行的情况和整体水平,为后续决策和整体控制提供了评判的基准;从微观层面上评判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的优势和劣势,参照企业管理标准或标杆发现差距和问题,及时纠正及改进。项目管理后评价结果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4.1 衡量企业同类项目的项目管理绩效

在一个企业内部各个工程项目的情况不同,但项目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基本是一致的。这个标准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绩效与项目奖励挂钩,有利于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项目管理意识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而项目管理后评价的管理要素、评价指标和综合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为企业提供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工程项目管理测评方法和绩效考核的方法。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后评价分值等级标准见表2。

4.2 验证企业项目管理结果提升和改截的应用项目管理后评价的方法对企业同类项目进行评价,并将不同年份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测评企业组织级项目管理水平改进的成效,为企业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提供量化测评的方法,同时为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提供测评依据。

项目管理后评价的广度和深度,项目管理能力模型评价指标的选取,应根据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调整和修正。总之,项目管理成熟度处于更高的级别,对模型中每个管理要素对应的评价指标的要求就越高。

4.3选定企业内部对标管理中的标杆

通过项目管理后评价,可以遴选出成功和失败的项目管理范例。通过对项目管理范例经验的剖析和总结,既可以帮助企业沉淀项目管理经验与教训,又可以较大限度地分享和推广先进经验,带动企业整体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利用项目管理后评价的方法可以为企业遴选标杆提供评测的方法。

根据对标管理的性质不同,可以设计不同的评测标杆的模型和评价指标,用于建立如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方面的对标管理的标杆。

4.4规范和测评行业中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应用项目管理后评价的方法,结合行业的项目管理规范,可以设计行业项目管理评价的模型和方法,用于测评行业中企业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在测评行业中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时,可建

立“行业项目管理标杆企业库”,针对企业开展相互学习和借鉴先进管理理念的对标管理,选定行业内企业的管理范例和标杆。

篇8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洪巍(1983-),男,安徽滁州人,江南大学商学院,讲师。(江苏 无锡 2141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05-02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项目犹如雨后春笋,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苏通大桥项目、杭州湾大桥项目、港珠澳大桥项目、神州飞船项目等。这些著名的建设、科研项目在改善社会生活、推动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见,项目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项目的发展,则需要投入大量的科技、资金以及人才等资源。其中,人才是推动项目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全国各大高校在相关院系中开设了项目管理学课程,涉及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等多个专业。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中,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鉴于此,通过分析项目管理以及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特点,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为提高项目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现代项目管理学知识的优秀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一、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项目管理是指为了满足特定的目标、要求或期望,运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简而言之,就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开展的项目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1]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 Grace指出,“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Paul Grace的话表明,从广义的视角看,在当今的人类活动中,只要是以项目的方式运作的事情,都可以运用项目及项目管理的知识给予指导。可见,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项目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延伸与发展,项目的类型也在不断拓展。在现代社会中,一般意义上的项目不仅包括建设工程项目,还包括软件开发项目、社会公益项目、科学研究项目、国防项目等。虽然不同类型的项目在某些方面或层次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它们也具有各自的领域或行业特征,在活动内容、组织方式以及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项目管理需要提炼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特征。此外,在特定的项目中,项目管理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例如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由于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技术复合度高、建设环境复杂多变,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社会、政治、法律、市场环境下综合考虑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因此,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其综合性显而易见。

第二,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项目是指人类组织在一定环境条件的约束下,通过有效利用特定资源,实现某个特定目标的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造物”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项目活动所造之物可以是一个实物,如桥梁建设项目所建造出来的桥梁;也可以是虚拟的,如形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新的知识体系等。然而,不论项目的结果是不是实物,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都是客观存在的,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而项目管理是关于人类如何开展实践活动的知识,包括实践活动的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等。此外,项目具有创新性特征,除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项目管理更关注实践,并以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新问题为研究对象。可见,项目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

第三,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随着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项目的种类不断丰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加之项目具有一次性、独特性、创新性特征,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新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研究及解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得以拓展,这将进一步促进项目活动的发展。因此,项目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与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特点

一般来说,本科生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的任务。[2]因此,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它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大学本科生一般是高中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高中教育是基础知识的教学,课程数目较少,在三年时间内学习固定的几门课程;而大学教育课程数目较多,往往在一个学期内需要完成数门课程的教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周期变短,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发生较大的改变。

第二,大学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考以基础理论测试为主,高中教育所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高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大学教育则有所不同。在大学教育中,理论知识教学必不可少,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管理经验的积累。

第三,与土木工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不同,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项目管理的教学更侧重管理理念与方法。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授课时,更多的是从相关专业领域出发,重点介绍具有自身专业特征的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而经济管理专业涵盖面较广,其专业性与土木工程等专业相比较弱,因此该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更注重一般性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教学,更关注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以及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三、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伸的今天,项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重要性日益显现。项目管理是研究项目活动中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的学科,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由于认识上的欠缺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传统的项目管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该课程教学实践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与基础方法为主,缺乏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如果只一味地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一方面由于学生刚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对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有限,且缺乏实践经验,而大学课程与高中课程相比进度较快,因此难以很好地接受与消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而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

第二,教学多采用理论加举例的方式,缺乏实践教学环节。[3]一方面由于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然而,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无法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培养实际管理能力,积累实战经验。而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讲理论头头是道,一遇到现实问题便束手无策,严重偏离现实情况。

第三,缺乏对具体行业或领域相关项目管理知识的介绍,忽视项目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虽然经济管理专业涉及面较广,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只讲解项目管理的一般性知识,而不以具体的行业或领域为背景,泛泛而谈,那么讲授的知识将过于空泛,学生也难以了解实际行业或领域中的具体管理方法。此外,项目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若忽视项目管理理论发展前沿的介绍,将不利于学生对项目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整体把握。

四、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项目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开放性特点,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特点,提出如下教学改革建议:

1.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融合经典案例

从现象学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应悬置既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假设,回归课堂教学事实本身,而案例教学就是有效途径之一。[4]针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项目成本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搜寻与设计相契合的案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的讲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即基础理论、典型案例分析、随堂问题。其中,通过基础理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相关环节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管理方法等知识;通过具体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随堂问题,检验学生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上述三个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进行灵活安排:既可以以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开始,也可以以用随堂问题引出基础理论知识,更可以用经典案例引出后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

虽然实践教学成本高,实施难度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可以转变思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首先,可以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来弥补实践教学的欠缺,如运用ERP沙盘模拟的形式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其次,可以利用学生生产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践教学。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在学生生产实习之前做好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如依据教学大纲,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规定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确保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可以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一方面科研项目是项目的一种,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加深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项目管理经验。

3.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与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所学习的课程覆盖面较广,知识较“软”,毕业后就业的选择范围较广,因此知识面的拓宽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全面性,适当介绍不同领域与行业的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及接受能力增加对项目管理理论新发展的介绍。如在项目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大型工程项目复杂性管理理论——综合集成管理理论的介绍,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还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以某类项目为主,系统介绍该类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五、结束语

项目已成为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内在推动力,项目管理课程在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过程中举足轻重。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以及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特点,并针对传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然而,教学改革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16.

[2]叶超.南京大学本科生教育目标与期望的研究——基于SERU的问卷调查[D].南京:南京大学,2013:15.

[3]卢永琴,熊伟.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篇9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教学实践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及本科生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内容是最新的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现有的面向日常运营的职能管理课程有很大区别,传统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课程的主要侧重点在于企业日常运营的重复性事务管理,这些课程所教授的管理技能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项目管理的实践。

1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项目管理是一门需要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而从事项目管理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对项目管理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项目管理教学中缺乏相关实战经验,长此以往,课程教学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1.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项目管理教学的内容局限于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模式局限于课堂上的“传递―接受”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然而项目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掌握了多少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而在于是否具有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再加上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和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如果高校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项目管理人员,其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1.3学生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项目管理课程合班授课的情况居多,在教师进行案例讨论时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学效果不佳。大多数授课过程中期末考核也对学生平时课程的参与程度没有涉及,也缺乏实际项目管理能力的考核,以上原因造成大多数学生在平时很少认真上课,都是在考试前进行理论内容的突击学习。这样的后果是学生的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实际的项目管理能力也不具备,难以适应以后的就业。

2课堂教学改进实例

2.1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实战教学

在项目管理的课程实践中,尤其是研究生项目管理这一类小班授课的课程,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小组授课的方法。在课程第一课时就以4―6人为一组对班级上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班组成4―5个项目团队。之后再由项目小组自行选出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中的负责人以及课程作业的分工方案。

在每一章节开始前,可以轮流选定一两个学习小组作为汇报人,利用宣传板或ppt的方式向全班汇报本节学习的重点及对章节案例的思考,汇报结束后还需对其他小组或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汇报和答辩的情况将由老师记入平时成绩。

2.2 提升学生实操能力,把Project管理软件引入教学实践

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中集成了各类实用的项目管理工具,是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必须要掌握的软件工具。但在项目管理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Project软件的操作较为生疏,对软件中许多实用的工具不够了解。因此,为了达到对接市场、从实战出发的教学理念,必须要求学生掌握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在实际的教学中,一方面用总课时四分之一的课时来学习软件的使用,对于有些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需要通过操作软件来实现;另一方面,在期末的考核中,将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使用也纳入考核项,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

2.3紧扣实际、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项目管理是一门需要和企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一方面无法准确反映出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也无法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际中,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测试学生利用项目管理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研究生项目管理的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课堂表现和团队作业占30%;案例展示与答辩成绩占40%;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与使用占30%。

3结语

在高等项目管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与管理实际的不相符合,其根本原因是一方面授课教师对学生还采取传统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对授课教师也采取传统的绩效考核办法造成的。要以实践为引导,改革项目管理教学方式,一方面就需要授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紧跟市场实际,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培养能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学生,为学生将来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在对授课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也应当研究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鼓励创新的授课方式和根植于实际的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 刘祖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285-287.

[2] 孟曙艳.高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成功(教育),2011(02):36-37.

[3] 董新平,蔡迎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03):57-60.

[4] 赵辉,李万龙,郑山红,张丽娟.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1(12):67-68.

[5] 宁丰荣.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06):73-77.

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一、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得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所设置的内容与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轻视了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课程教材种类多,未能形成统一的教材体系,许多的教材往往为了追求丰富内容,而未能体现出侧重点。这样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这些教学内容多以概念及陈述为主,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大部分的学校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时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3.教学与实际脱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应当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实际教学却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所出现的教学问题,必须要深入进行改革工作,进而可以让课程通过实践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不能局限于教材

因为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未能具有权威性且逻辑清晰的教材,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个人教学逻辑差异以及各院校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的依赖教材内容。教师应当积极改进教材内容,要将课堂上所教的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需结合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与补充,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以确保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2.重视工程项目管理实际背景的拓展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所以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体现工程项目管理实际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相关案例,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解“风险管理”时,学生可能通过理论知识未能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可以引入几个具体的实例,如美国钢铁事件,这些实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并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兴趣。

3.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因为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职业资格考试非常多,而各项考试中大多都含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知识。工程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其内容也与最近的工程实际是相结合的。所以,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实践动态。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应当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具备足够的能力去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例如: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前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毕业是能够更好的让知识与实践进行联系。除此之外,案例教学法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构建工程项目管理题库,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更多的训练,进而掌握更为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

(三)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大课程案例,另外一方面学校需要配套与相关的社会,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教学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重要场所,同时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要积极开发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走到岗位中,去体会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与价值。同时,高校还可以聘请实践能力丰富的专业指导人员,来为学生的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工程项目管理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去进行调研工作,让教师能够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进而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对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重视实践对于学生发展成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宇航.项目育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课岗对接”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14(02).

[2]郭瑞.基于PMST系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