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保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1

[关键词] 电力环保工程 总承包企业 技术管理

根据中电联公布的数据,截止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考虑宏观经济增长、节能降耗和“上大压小”等综合因素,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在未来5年将以约1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装机容量约7000万千瓦。国家发改委对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新建火电机组必须同步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和高效除尘设备;加快现役机组脱硫设施安装和电除尘改造;推广低氮燃烧技术,扩大烟气脱氮试点范围,在环境敏感区域的新建火电机组要同步安装烟气脱硝设施,鼓励火电厂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到2010年使火电厂每千瓦时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2克,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到2.7克,电厂废水排放达标率实现100%。我国电厂烟气脱硫的市场规模有望大幅增长。

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电力环保项目主流建设模式。与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一般企业不同,工程总承包企业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材料设备采购、技术开发应用等过程实行承包的管理型、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企业,这就决定了专业知识、技术、管理经验等在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何提高电力环保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适应外界市场环境迅速变化,关键因素是技术。技术管理不仅仅满足对一套特定技术的管理需求,而且也根据可用的资源、现有技术、未来市场和社会经济环境来开发执行战略。因此,实行技术管理是提高电力环保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技术管理的基本概念

1.技术

“技术”一词源自于希腊文,最初是指技能、技巧。技术可分为三类:第一,自然技术,工作中应该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技能;第二,工作技术,人类在从事工作或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处理工作的各种经验、技能和方法的总和;第三,思维技术,人们在从事思维活动中逐渐累积起来的、能够提高现有工作效能或创造新的生产力的各种经验、技能和方法的总和。自然技术和工作技术主要包括保证质量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技术。而思维技术则主要通过技术创新、科研、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等方式来获取。

2.技术管理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对技术管理定义如下:“技术管理联结工程、科学和管理,讨论为了形成和实现组织的战略和远行目标,规划、开发和实施技术能力的问题”。在企业业务活动中,遇到的技术管理关键因素有:识别和评价技术选择;管理研究与开发活动,确定项目可行性;将技术组合到企业的全部活动中;在产品和工艺过程中实施新技术;取代和废弃老技术等。

技术管理有四个特征:第一,技术管理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它遵从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二,技术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它是对整个与技术相关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而不是单纯的技术研发或技术成果管理;第三,技术管理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它遵循PDCA的循环链运行;第四,技术管理具有灵活性特征。在技术研发与商业化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环境,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3.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技术管理

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技术主要指工程总承包企业这个组织所拥有、共享、学习和创新的关于企业经营技术与方法、组织与文化等管理方面的技术。工程总承包企业进行技术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总承包企业及其项目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企业员工的技术,充分实现企业内外的合作以及技术与经验的交流,提高企业获取、开发、保存、分类和使用技术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根本目标。

二、工程总承包企业技术管理的优势与障碍分析

1.工程总承包企业技术管理的优势

工程总承包企业具备进行技术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工程总承包企业一般采取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的矩阵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具有松散的边界、跨部门的知识通道、灵活的任务分配形式、开放的信息系统和使用多学科技术的项目团队。这种柔性结构灵活、开放的特点,也决定了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对市场做出反应,从而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的需求。其次,总承包企业一般拥有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总承包企业从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员工较高的技术水平也为企业内技术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后,总承包企业具备管理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手段、实力及较强的计算机管理水平,这为企业深化知识管理打下了基础。

2.工程总承包企业技术管理发展的障碍

企业技术管理的实施是企业的一次重大的管理变革,它涉及企业内部外部,关系到企业的流程重组、文化变革等方面,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障碍。

(1)技术共享方面的障碍。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加强、员工技能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有效的技术共享体系。但是,在企业中,特别总承包企业一类的管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员工对知识共享往往会有一很大的抵触。

(2)组织文化的影响。竞争性的组织文化是技术管理实施的一大障碍。在竞争的氛围下,技术共享很难推行,不少人认为他们的职业地位取决于他们知道其他人所不知道的技术,于是也就存在这样一种不愿与其他部门合作的心态,他们会采取技术保密的手段,限制技术外泄。

(3)高层领导的支持力度。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示范和导向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总承包企业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少有时间进行企业战略层面的思考,更谈不上对技术管理的实质性支持。

(4)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影响。有效的技术管理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从领导到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运用技术的能力也相应的有待提高。

三、提高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技术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模式

由于电力环保总承包企业自身的技术管理实力薄弱,按照技术转移的规律,不宜以大规模地引进技术为主进行技术更新,而应针对企业现状,把重心放在对已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上。通过把引进的技术变成自己的技术,并能取得进一步发展,再向外推广,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处于行业的领跑者。

电力环保行业从引进第一批烟气脱硫装置开始,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国产化任务。为此,必须建立技术引进的系统观念和方法,把引进技术的吸收、创新、推广作为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作为彼此相关的一个系统来考虑。

2.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个体和组织潜能,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主要是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导向明确的典型示范机制。例如,根据技术创新的表现发放奖金和晋升职位,设立技术创新奖、人才发展基金等,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轮岗,使员工获得更全面的技术。

3.企业技术知识库

总承包企业的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应对这些技术加以积累和保护,使之充分共享并积极利用,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利润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建立技术知识库。

为了便于知识库中知识的调用,做好知识库中知识的整理分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总承包企业的业务范围可以把分为:技术类、招投标报价类、管理类、资源类及专利。

4.技术管理实施的信息平台

技术管理的各种功能及服务最终要依靠完整的信息平台来实现。技术管理的信息平台能实现需要因特网、企业内部网和外联网、存贮结构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文献管理技术、信息查与检索引擎技术等。

构造一个安全、高效、灵活的内部网和外联网是企业技术管理实现的基础性内容。另外,开发群组协同工作的软件,一般包括电子邮件、文档管理与工作流应用等几大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共享、业务流转的基础通讯设施。这意味着一种高效的协同工作手段和企业战略的解决方案。

四、结论

随着电力环保总承包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各类企业的进一步分化,电力环保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应仅在低层次上参与竞争,而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国际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以技术为切入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的,做好技术管理,走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管理密集的道路来努力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实现自我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核心竞争力 提升策略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成为企业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新视角,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我国房地产企业不仅面临着市场消费主体、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不断变化,而且将面临国内其他企业和国外大型房地产企业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威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要打造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2.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

2.1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质量意识、设计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品牌运作、营销及广告等一系列专长的有机整合;是指一种能将企业竞争力诸要素有机组合起来,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力量和能力[1]。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房地产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能力、资源整合与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和土地储备能力等为基本内核的某些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与企业运行机制的有机整合,使房地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房地产行业中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合力。

2.2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最终表现为出色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资源整合和开发能力、企业品牌效应、客户服务及管理能力。

3.提升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3.1完善管理体制,实施国际管理标准。

我国房地产企业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理念、方法和手段上已经渐渐趋于成熟,但和西方企业,尤其是大型的跨国房地产公司相比还相差甚远。加入世WTO后,中国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我国房地产企业如何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大其国际化力度,参与国际竞争;如何面对国外的一些大型的房地产企业的入侵?[2]这就需要我国房地产企业在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上进行完善,实施国际管理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

3.2提升市场价值理念,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房地产企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只有确立价值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责任意识,通过建造高质量、高信誉,市场认可、消费者满意的楼盘,才能打造出企业品牌,真正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价值理念,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经济价值基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调研、营销体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善于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需求,把握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变化,根据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3.3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文管理。

房地产企业要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摆到战略高度去认识、去实施。企业发展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更要强化人力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有效开发,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建立以企业经营人才为核心,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优秀员工为骨干的最佳人力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经营者谋略和决策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人才优势。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如果能以较少的人才所积聚的价值为企业创造较大的价值的话,就可以说该企业具有人才竞争优势。

3.4加快技术创新,创造技术优势。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如不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产品成本就降不下来,在市场竞争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创新始终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主题。房地产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技术标准高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开发商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不断提高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提高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住宅的户型设计、功能设置、区域划分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环保、绿化、节能、便捷,以及个人生活的私密性,等等,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懈追求科学合理,充分彰显产品个性,提升技术创新理念,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技术优势。

3.5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客户服务,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

楼盘开发的质量和客户服务尤为重要。品牌竞争力是房地产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产品质量又是品牌的生命。因此,提升产品质量是增强品牌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之一。强化客户服务也是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Pulte Homes的成功一部分要归功于它能确保客户满意度,该公司建立了一套客户满意度监测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与每一个购买住房的客户进行沟通以确保满足他们的需要,成为唯一一个全美客户满意度连续四年排名第一的房地产公司[3]。公司将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作为企业的品牌竞争优势进行精心维护,不仅树立起了品牌核心竞争力,还赢得了客户的青睐。

3.6加强信息化管理。

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与创新精神为特征的三股时代力量,正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行业信息化管理是动态的、全面的集成管理,以个性化、灵活的、随需应变的产品模式,所以,信息化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结语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房地产企业来讲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体系,使其进一步完善和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建明.企业核心能力[M].法律出版社,1998.9.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部分特色产品在全国、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气,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如大竹苎麻、渠县黄花、通川灯影牛肉、万源旧院黑鸡和富硒茶等等。但达州市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21世纪,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达州市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在技术、人才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走出达州、四川,走向全国、全世界。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教授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至今已有20余年,企业经营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也应与时俱进,前面的概念阐述就有不尽完善之处。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所独有的,能在长时间内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企业有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之分,一般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如营销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对手在短期内无法模仿的并且企业长久拥有的,处在核心地位、影响全局的竞争力,对一般竞争力具有统驭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构成。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备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与持续性。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就是要整合企业“有价值性、独特性、延伸性、持续性”的发展要素,重视对企业核心能力中“有价值性、独特性、延伸性、持续性”的积累,尤其是对那些隐性知识的整合,使其成为保持企业核心能力的支点,并建立持续的创新机制,同时还应考虑借用外力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不仅要维护已有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有培育未来的核心能力,企业才会永保活力。

二、达州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问题

达州市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仍能销售出去。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产品的买方市场已逐步形成。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原有优势已逐步消失,在新的形势下普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目前,达州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易乐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技术水平低下,创新意识不强。与大型知名企业相比,达州市中小企业很多都是手工作坊,传统工艺,企业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少、技术引进速度慢、技术人员匮乏等,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根本无法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无法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是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营销策略上注重不够。达州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光照适宜,气候温和,适宜动植物生长,部分特色农副产品在全国、全省已有一定的名气,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万源市,很多动植物含有天然的硒,已开发出茶叶、黑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但由于营销策略重视不够,知名度并不高,无法形成品牌优势。

第三,信息化程度低。当今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者要高度注视各种信息,迅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地做出科学决策,才能实现最优管理。达州市中小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化、财务信息化不到20%,信息化程度低制约作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第四,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是银行贷款,由于信贷紧缩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达州市中小企业1000多家,但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较少,与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的仅有400余家。银行也是一个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果贷款企业破产了,贷款不能收回来,银行当然就会选择不贷。银行宁愿贷款给大型企业、也不贷给小企业,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诚信问题还有采信与监督成本,中小企业的采信成本是大企业的5倍-8倍。

第五,管理落后,人才匮乏。达州市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私人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决策权往往集中于家族企业中的长辈或家族的主要成员。家族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管理,便于有效地调配资源,在企业发展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这种组织制度开始显露出它的局限性。中小企业与国内大型企业及国外企业相比管理落后,尤其是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性的原因。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由于达州市处于四川边远山区,高等院校仅一所,高级管理人才较少,大多中小企业尤其缺乏战略决策、营销等企业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这就导致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也无法获得战略决策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支持而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竞争优势。这就势必导致达州市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竞争优势。

三、提升达州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第一,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产品。中小企业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没有技术上突破性的创新,所构建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也是不稳定的。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如达州市开江的橄榄油基地就与四川文理学院合作,学院在开发与深加工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达州市的万源,位于大巴山深处,山清水秀,丰富的硒含量就是农产品一个最大的特色。这里“旧院黑鸡”、“巴山雀舌”等为代表的大巴山品牌富硒农产品,作为“绿色、环保、天然”的产品,应在规模上下功夫,集约化经营,发挥独特优势,才能逐步走出深山,享誉全国。

第二,加大营销管理,塑造品牌策略。大型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战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而达州市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自己的营销策略,甚至连营销部门都没有。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建设,重塑品牌形象,才能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除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还要借助于大众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如达州的灯影牛肉,有上百年的历史,也只有达州人才知道。但经湖南卫视《越淘越开心》栏目正式向全国观众推荐,汪涵、李斯羽等主持人与商家互动,汪涵品尝后对达州灯影牛肉赞不绝口,现四川省通州灯影牛肉厂生产的达州牌灯影牛肉在全国销售火爆。

第三,强化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强化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是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就是要使信息量化、简化和网络化,要强调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有利于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达州的中小企业,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资源转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中高端产品。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只有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有促进作用。

第四,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扶持力度。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规模较小,长期以来都被政府所忽视。对于政府应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放大作用,拉动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信贷投入比例。中小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信用机制,缺乏抵押物,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诚信档案。

第五,实施人才强企战略。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是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实现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优势的保障。中小企业要走出困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企业人才整体素质。企业必须要培养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素养,既能够进行经验管理又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一是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着眼参与国际竞争,引进企业急需技术的研究攻关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其他高端人才。二是借助高校优势,与高校合作,增设与我市产业相关的学科,为我市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三是坚持自我培养、聘用多渠道并举,培养和打造企业的人才团队。四是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五是完善干部选拔制度,推行公正、公开、公平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模式。六是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对于多年在企业工作优秀的员工,要进行精神、物质上的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性。

四川省达州市作为秦巴地区的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中小企业众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身的优势。每个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不断创新,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综合能力,才能加速达州经济的腾飞,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子夫.浅谈如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大众科技,2006(1).

2、杨浩,戴月明.企业核心专长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彭传新,刘建清.论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软科学,2002(3).

4、徐仲昆.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 核心竞争力 智能电网

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简单叠加,而是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别人不易模仿的能力。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

虽然所有的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并非所有的竞争优势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身处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如何清晰识别和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足点于激烈竞争中的基石。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价值性,即客户效用,这种能力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2)稀缺性。这种资源或能力必须是稀缺的,只有少数企业拥有甚至仅本企业拥有。(3)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下面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培养,谈一谈我浅薄的看法。

国家电网公司以建设运营电网未核心业务,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承载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公司经营区域覆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供电人口超过11亿人,售电量34694亿千万时。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对新技术、新体系、新方法的探索,特别是基于特高压电网为骨干框架的智能电网建设。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框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我国资源分布和用电客户分布的极度差异性导致原始的电力输送模式效率低、损耗大,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输电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更好的服务于国内市场,以更合理的价格给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用电服务,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其次,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研究,都是在国家电网庞大的资源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完成的中国自有电网建设技术的开发研究,其实现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相关研发单位和人员的合理配置,这些稀缺资源和智力支持是国家电网公司几十年的累积产物,是大部分企业无法在短期内进入的领域。另外,因为国家电网公司对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过程是完全独立的,在国际上可以提出一套中国标准,提高了参与国际标准开发的可能性和实际地位,取得了智能电网标准推广的话语权。

最后,充分利用智能电网的研发带来的企业科技软实力,可以实现电网产品科技附加值的营销。因为智能电网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诸多较富裕但科技实力相对落后的国家竞相购买的产品。国家电网因为掌握了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且拥有了独立于其他国家的电网标准。国家电网就会在世界智能电网市场得到较为核心的竞争力。

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于管理创新,一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即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建设。在遵循电力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方向,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做优地(市)公司,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通过统筹人财物核心资源,优化五大业务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的方式,实现电网建设协同高效运作,为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采用新的同业对标体系。随着电网发展的国际化,原有的国内对标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想要发展,就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行国际对标体系,从安全管理、资产经营、营销服务、电网运行、人力资源等方面与国际相关企业对比,使企业瞄准和把握先进水平,学习和借鉴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实现企业自我完善。

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动。”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核心单位的研究团队,通过企业自主创新,编制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实现关键技术和设备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显著提高。同时,在电网在服务清洁能源开发,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方面更加重要的作用。

美国战略学家哈默认为:“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体,企业通过积累过程获得新知识,并使之融入企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中,从而成为左右企业未来积累的主导力量,即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长久发展,需要将其融入到企业先进的价值观中,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电脑的包装不是发泡塑料等化工制品,也不是木制品,而是那些焚烧影响空气质量的秸秆,甚至包装还可以吃……这些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事情,正发生在戴尔公司的产品包装上。“让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变得简单,第一次触摸戴尔产品感受的就是绿色”,戴尔希望到2020年100%的包装采用可持续材料,100%的包装最终都可回收或可分解。

发现戴尔包装变革项目,如同我们曾经发现的“百事沙漠种土豆”案例, 令我们兴奋不已。十年前,我们提出“责任竞争力”理念,挖掘了“百事沙漠种土豆”案例,被奉为责任竞争力实践的经典。如今,戴尔的实践可以与之媲美。

“责任竞争力”倡导企业从专业优势出发,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并创造效益,同时企业自身竞争力得以提升。戴尔包装变革实践,融合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将责任竞争力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无独有偶,全球顶尖的美容品牌和直销商玫琳凯也在开发“会呼吸的包装”:经过耗时半年的不断搜寻,在联系、走访了超过20家供应商,玫琳凯最终与国内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华丽环保科技达成了合作意向,制订出了对填充物生产设备的整体改造方案。

此类生物降解材料是由玉米土豆淀粉基制成,减少了对石油原料的使用,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也没有“三废”排放;该材料在使用后可完全生物降解,降解后的堆肥土壤还有利于种植农作物。4年来玫琳凯应用该材料18,560吨,相比之前的材料,减少碳排放74,240吨。这类填充物能够有效降低产品超过50%破损率,每年能够增加价值150万产品零售额。此外,由于产品破损率的降低,减少了产品退换与客户投诉,提升了客户满意度,据统计,整体上的客户满意度2013年由97%上升到99%。

这些优秀的责任竞争力案例,最终都会入选本刊6月5日的《金蜜蜂企业责任竞争力优秀案例集》。

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科技型企业;解困途径;融资渠道;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3-0080-02

随着美国著名的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华尔街骤然掀起了人们始料不及的剧烈金融风暴,并迅速席卷美国及与美国相关联的全球经济。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相当数量的企业在这场危机中不可避免地遭受重创,科技型企业首当其冲。科技型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及相应产品研究、开发、生产、服务活动,且能够迅速发展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它可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在蕴藏着巨大风险的同时,具有潜在的高收益。由于这类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研究开发密集度高、以技术创新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拥有智力和知识资源等主要特征,极易受整个经济环境左右。部分企业也因此陷入困顿,举步维艰。如何在这场机遇与危机的博弈中取胜,寻求解困途径,已成当务之急。本文拟就该课题展开初步探索。

一、金融危机对科技型企业影响突出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的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首先是不少投资机构,尤其是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另外,一些走出去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由此引发对科技型企业融资输血功能减弱;其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影响到中国的高新技术内需。另+层面的影响是隐性的,就是通过不断的经济传导来实现。比方,美国政府救市和即将可能发生的美国经济衰退,将成为美元贬值的动因。美元的贬值带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给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带来成本压力。金融危机给科技型企业带来的影响突出,直接表现在:

订单压力凸显:外需下降,内需不足,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的压力,同时客户对于供货价格和付款周期更加敏感。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价格大幅波动导致企业承担巨大的库存风险,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资金紧张:销售不畅,融资渠道堵塞,库存增大,资金周转压力加大。

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我国经济多年快速发展,企业面临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和成本上升双重压力。

节能环保责任加重:全球性环保意识的增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经济调整期企业风险控制意识不够、能力不足、体系不全的问题日趋严峻。

从困境中突围,共克时艰,已然成为全民共识。

二、突破融资瓶颈,是科技型企业解困的根本要求

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在金融危机中更为突显:

(一)科技型企业本身存在不利于贷款融资因素

1 科技型企业风险大。这主要是因为在企业的资产总量中,技术等无形资产比重较大,因此,可用于抵押贷款的实物资产不足。

2 贷款需求特点与银行贷款原则相悖。科技型企业流动贷款需求紧迫,贷款频率高,需求量少,项目本身不稳定因素多、贷款管理成本高,因此,银行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基础上,不得不降低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

3 部分科技型企业存在自身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背景资料难以准确把握,加大了银行审查、监管难度,加大了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企业“惜贷”

1 商业银行贷款强调稳健性原则。越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项目,风险越大,科技型企业风险更大,与银行的稳健性原则相悖。

2 风险和收益不对称。银行贷款属于债务资本,即使向科技型企业贷款获得成功,银行也只能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无权分享企业的高收益;一旦贷款项目失败,银行就将血本无归。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承担了企业的高风险,却没有享受企业的高收益。这种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降低了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 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坚持唯“企业成分论”。它们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执行不同的信贷政策,缺乏科学性和协调精神,未能依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给企业提供公平的融资环境,这对科技型企业银行信贷融资极为不利。

(三)其他融资空间非常有限

由于我国目前的票据市场发育迟缓,专门租赁公司很少,故通过商业票据融资比例小,采取融资租赁方式取得价值高昂的设备使用权则更是少的可怜,使本来狭窄的这些融资空间更难以为科技型企业所利用。

但畅通融资渠道,不仅是企业需求,也是金融部门的内在需要。金融部门与企业是一个互补发展的整体,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对资金需求尤为迫切,十分希望得到金融扶持,金融部门扶持企业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对金融企业来讲,为企业融资建立更好更高效的平台是当务之需。金融企业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主动对接市场,加快信贷投放是其特定环境下的历史使命。简便手续、降低门槛,为科技企业及时输血,必须建立更宽广、更快捷的融资平台。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强力支持,联合金融企业成立科技型企业贷款中心,不仅必要,而且及时。

对科技型企业来讲,积极创设条件,争取金融贷款,更要积极拓展其他融资空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创业板IPO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是成长性高、稳定性差,完全符合科技型企业特点,这个办法实际就是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这对无法在主板市场上市筹资但急需资金的科技型企业来说,无疑是带来福音。为确保创业板成功,证监会将成立创业板发审委,就是要从源头上把关,而且还提出创业板的上市资源要优中选优,具有“高科技、高成长、新经济、新服务、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农业”特征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将成为创业板重点发展的对象,因此,科技企业要想在创业板上市,需跨越一下门槛:主营业务突出、科技含量高、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成长性和增长性潜力、有突出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策略、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管理素质、组建未来的公司高层管理团队。

三、造就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困的重要因素

在博弈中获胜,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真正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那些难以复制、难以模仿并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创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资源。科技型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技术密集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可以通过技术积累、文化建设和制度创新得以实现。

(一)技术积累

技术积累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科技型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扩展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形成富有特色及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技术创新突出强调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强调技术创新要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结合。对科技型企业来说,技术创新主要是指:通过工程项目的建设,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行策划、咨询、设计、提供方案等,并为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提供技术服务。总之,它包括了从创新思想的形成到创新成果的应用,并最终实现市场价值的全过程。

对一个科技型企业来说,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应不低于当年利润的25%,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推陈出新,从而为企业提供了进人多样化市场的潜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文化建设

企业的资源除有形资源(技术、设备、专利等)外,还包括无形资源(人力资本、组织规则、企业品牌、商业信誉等),企业文化涉及的领域及范围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企业的有形资源只有得到了无形资源支持后,才可发挥最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即无形资源的建设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为它的积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它没有办法被偷去、没有办法被模仿。就算别的企业了解了另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模仿贯彻,但把它贯彻到每个员工身上,短时期内是没法做到的。科技型企业是以科技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企业要围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构筑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企业一旦具有了“吸引人、培养人、发展人、造就人”的企业文化,就可创造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忠诚和效率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创造力。形成持久的创新文化氛围,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三)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规范企业,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核心竞争力虽然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发动机”,然而,关键资源本身并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必须与先进的制度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设备的效能与高素质人才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正如信息系统建设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一样,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支撑和制度保障,信息系统就不可能内化为企业的个性,依然停留在表面,而如此核心竞争力将在竞争中很快变得毫无价值。

科技型企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单位,技术储备充分,人才济济。如何充分利用其优势,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度的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制度创新是一项创造性的经济管理活动,需要大量的既在科研上有所成就,同时又了解市场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贸易壁垒逐渐减少,新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调配创新资源就成了技术创新的首要问题,因此,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管理手段,迅速进行创新资源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尽快形成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统一调配和利用格局,提升企业新技术应用、开发和市场响应能力。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制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和措施,使各项科研活动和成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切实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只有突破融资瓶颈,拥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型企业才能迅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走出一片晴朗的天。

参考文献

[1]罗吉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

篇7

1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煤炭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首要的途径是在做大、做强、做优煤炭主业的基础上增强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煤炭企业的影响力、吸引力、美誉度,提高企业经营的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回报率,从而激发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积极参与到国有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来。为此,国有煤炭企业协调有序退出事故多发、技术工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枯竭、品质低下、效益较差的过剩煤炭产能,积极发展先进产能。要通过制定实施煤炭行业绿色清洁化生产标准,优胜劣汰、扶优扶强;普及推广煤炭洗选和精细深加工,优化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煤炭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煤炭供给革命。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快煤炭行业技术创新步伐,紧密围绕煤炭深加工技术、煤制燃料、烯烃等煤化工技术形成产学研联盟,开展协同创新。要加强项目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遵循绿色、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项目环保标准,实施环保一票否决机制,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借助资本连接和纽带,通过兼并重组,以新组建的跨行业、多元化新型能源集团为市场主体,积极探索煤炭深加工与炼油、石化、电力等产业有机融合的煤基混业经营模式,实现煤炭企业平稳、有序退出、转型升级,确保煤炭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高水平经营。要紧密结合煤矿实际需要,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目标,积极开展煤矸石、矿井水、矿井瓦斯等煤矿废弃物、伴生物为标的的综合利用科研攻关,实现变废为宝、化废为宝,实现煤炭开采、废弃物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多赢。要加强煤矿防灾减灾开采技术、安全绿色生态保护型开采技术、煤层气及煤系伴生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协同开采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精细深加工技术、煤炭智能开采物联网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煤炭矿区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和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模式、智慧煤矿体系等领域研究,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构架、知识体系、技术标准、装备体系、典型工程和示范项目,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系统集成、示范项目、典型工程、样板煤矿等多层面、全方位引领和示范,通过行业清单制、产学研一体化、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企业的创新主体和主导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和协同作用、市场的激励作用,不断完善煤炭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煤炭行业技术革命,实现煤炭企业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此外,国有煤炭企业也可依托自身技术、设备、人员、资本、管理、市场、营销渠道等优势,推进对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兼并重组进程,提高行业生产的集中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通过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大型混合所有制煤炭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开采、掘进、通风、安全、环保、洗选、能耗、工艺等技术标准和生产水平,实现绿色开采、清洁化生产。例如,内蒙古牙克石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先与上市公司新大洲重组,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造,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国有企业变为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后,借助于资本市场,新大洲为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其后,枣矿集团又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先后斥资逾10亿元获得五九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9%的股权,为五九集团注入了技术、工艺和人才资源,提高了五九集团的核心竞争力[1]。

2在推进煤基多元化发展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煤炭企业可以凭借对煤炭资源的先天占有优势,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从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转化、利用等各环节强化煤基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统筹衔接,实现煤炭资源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采取煤制燃料、煤制烯烃等煤炭深加工与炼油、石化、电力等产业有机融合的煤基多元、清洁、高效利用方式,推进低阶煤中低温热解、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煤炭分质梯级利用,推广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途径,提高煤炭企业煤基多元化经营的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回报率,从而激发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积极参与到煤炭企业煤基多元化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来[2]。为此,煤炭企业要从过去抢占煤炭资源、想方设法上项目、兼并收购一味求大扩张的粗放型煤炭一元运营模式,转变为清洁化、低碳化、高价值化和核心竞争力强为特征的绿色高端、现代化、集约化煤炭生产和经营企业,发展为煤电、煤油、煤气多元化及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行发展的综合型、煤基多元化能源企业模式,发展为非煤主业、服务性轻资产主导运营的跨界多角化经营企业,甚至改变为生态治理型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绿色发展企业。煤炭企业实施煤基多元化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注意扬长避短,始终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推动各项业务向煤基加工主业靠拢、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实现转产升级[3]。例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围绕煤炭就地转化增值做文章,通过合资合作,扩展融资渠道、发展金融产业、重组并购扩张,撬动大量社会资本,通过不断延伸焦化产业链,形成了发展高端煤化工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坚持以煤焦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三化”结合促转型,实现了煤炭就地转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产业链条上下游的相互拉动作用,发展成为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营业务,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混合所有制特大型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双千亿”企业之一[3]。

3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经济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要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将生态环境约束、去产能转变为煤炭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因此,煤炭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在创新中实现转型,在转型中促进创新,不断增加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的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回报率,从而激发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积极参与国有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来。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持续优化其经营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实施企业管理变革。一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煤炭一元产业类型逐步转向煤基多元产业结构、甚至低碳产业结构形态;二要推进产品品种优化,根据煤炭品质、市场用途、价值含量、加工方法和技术要求等特征,创新形成绿色化、清洁化、低碳化、环保型产品体系;三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实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目标升级、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模式集约化[3]。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可采取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延伸模式,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煤业和非煤业并重的复合转型升级模式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的绿色发展模式等;可以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营、创新发展等多种方式实现。要鼓励煤炭企业因地制宜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项目,鼓励并支持煤炭企业通过调整转型、多种经营等方式吸引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实现国有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鼓励煤炭企业开展煤电一体化经营,引导大型火电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相互参股经营、多元发展;要鼓励煤炭企业积极利用矿区塌陷地、废弃工业广场及其周边地区、屋面楼顶,发展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展多种能源互补利用试点;要鼓励煤炭企业在塌陷区发展渔业,在土质较好地带发展果蔬、大棚等特色农业、林业、旅游业;要鼓励煤炭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发展涉煤物流综合服务产业;要鼓励煤炭企业拓展煤矿技术服务产业,培育生态农业和养老产业。在上述新建电厂、天然气及光伏发电等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转型发展新产业、新项目中,要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实现国有煤炭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临矿集团剥离优质矿产资源成立山东东山矿业有限公司作为子公司,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国有股占49%、职工股占51%。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主辅分离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化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主业公司由平煤控股,辅业公司由平煤参股、员工和经营管理层控股,实业、物业公司国有资本全部退出[1]。

4在战略协同发展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资本纽带、股份合作、交叉持股,采取引入战略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价值链联盟、区域布局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优化、产权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协同创新联盟等众多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战略协同、合作共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可依据煤炭资源禀赋区域分布结构和国家能源政策,结合企业产品结构优化目标、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区域分布结构优化目标等,通过资本纽带、股份合作、交叉持股等方式兴建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组建大型骨干能源集团,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大项目合作推进与中兴集团、台盐公司、西安隆基、翰能集团等企业合作,加快发展平顶山电子工业园光伏产业园、不锈钢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先后与中电投等大型电力企业合作,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获取优良电力资产,有针对性地重组收购在建电厂和在役电厂,实现了股份制企业建立和混合所有制改革[3]。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以伊犁四矿和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主体,实施与浙江能源集团战略合作,伊犁能源持有新天煤化45%股权、伊新煤业55%股权,浙江能源集团持有新天煤化55%股权、伊新煤业45%股权,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了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和浙江能源集团的战略合作、交叉持股、融合发展、优势互补[4]。

5在对外开放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煤炭企业要放眼全球煤炭资源、市场、能源需求,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立足国内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长期积累的技术、人才、管理、品牌、资金、产能和装备优势,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眼于互补效应、协同效应、集聚效应,运用知识产权、技术入股、并购、重组等多种手段,收购外部煤炭、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类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大机遇,推动能源供给体系互联互通,加大煤炭产能输出,通过技术入股、资本纽带、股份合作、风险收益共担等多种中外混合所有、混合经营方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矿规划、建设、技术咨询以及运营管理,带动我国煤炭行业先进工艺技术和大型采煤机电成套装备出口。尤其要加强与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区域机构的合作,通过能源供给体系互联互通、市场融合和资本联合,为我国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提供混合所有制的制度保障。例如,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着力推进与神华国能、华电新疆公司、神华国能、华能合作,依托中巴经济走廊拟建电源项目[4]。

6结语

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方式,要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资本结构、所有制结构科学合理,要求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推进国有煤炭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煤炭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6方面目的:一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和方式;二是优化国有煤炭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三是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煤炭企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淘汰落后产能,向先进产能集聚配置资源;四是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导向和杠杆效应,实现煤炭行业集约化经营、安全高效生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五是降低或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六是确保国家能源行业安全。为此,要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推进煤基多元化发展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战略协同发展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对外开放中实施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者:姚立根 张军荣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陈茜.煤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和启示[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6):45-48.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6-12-31)[2017-06-13].

篇8

关键词:供应链;战略;模式;管理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的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企业形成无国界的经营愈来愈明显。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过去那种以扩大生产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或者以扩大销售作为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应运而生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建立供、产、销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实现供应链整体效应,并最大化来获取利润。用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正如专家所言,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只有构建良好的供应链体系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机遇获取利润。现在的企业转变了过去的经营模式,建立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最佳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构成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客户的供应链。

二、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的涵义及结构

供应链(SupplyChain)是指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是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的。并且是上一个业务流程为下一个业务流程提供物料或服务,由此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链条上的企业所组成的序列或企业业务流程网络形成了企业的供应链。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图1所示。

2.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是一个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客户组成的网链结构。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共给关系。所以供应链的特点在于网络结构,由客户需求拉动,高度一体化的提品和服务的增值过程,且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经济实体以及供需的两方面,具有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种表现形态。并体现出以下特征:

复杂性;动态性;多层次性;竟合性;面向客户需求;交叉性。

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新集成的管理理念。是ERP的管理信息集成部分。供应链管理包括贯穿于整个渠道来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分销以及向客户交货等。我国对供应链的管理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被定义为一种协同性战略,目标是整合上游和下游的操作,以消灭非增值成本、基础结构、时间和行为,以竞争性地为最终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供应链管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是多种多样, 企业在决定实施供应链管理时, 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明确认识实施目标,,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 以便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企业高层领导也要转变观念, 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尽量根据企业的需求,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 减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库存量, 对有害材料,尽量寻找替代物,对企业的多余设备和材料要充分利用。还要加强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2)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也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其次, 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 供应链成员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

三.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

供应链管理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供应链管理中的潜在作用,必须将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的战略性问题来考虑。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竞争战略。另一个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协作战略。

(1)供应链管理中的竞争战略。随着IT 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是以全球企业为平台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而且信息传递的无障碍和无时滞。因此使得响应时间成为第一位的竞争要素。另外,企业面临资源获取的难度、社会利益的压力(如环保要求)、客户在产品的个性化、及时化、平民化和便利化等消费需求的变化等,对企业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管理必须要建立一个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系统,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库存和物资储备成本,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2)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一个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获得丰厚的长期回报;就能生机勃勃、不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基础关键,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尤其对供应链来说,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企业应对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竞争最为重要的支撑条件。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应锁定目标、集中资源、提高和储备知识技能、战略定位等作起。

基金项目:编号 2004D602 ,辽宁省教育厅A类课题。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1.1企业之创新机制

一个利于创新的环境体系有知识管理、企业组织、人才励志体系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需要去除传统观念中仅靠煤炭一业求生存的想法,坚持立足主业,走综合发展,这样才符合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1.2增强企业研发力

核心竞争力中一个重要组成是企业技术力量,煤炭行业产业链延伸更新比较慢且其劳动密集度高。在技术方面更先取得成果和更先用于实践,就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1.3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

由于煤炭的不可再生这一特性,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里,需要合理使用资源。提高竞争力,实现资源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在企业主体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此外,还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行技术创新,把市场与技术结合起来,以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动企业更上一层楼。

2关于煤炭营销工作的问题

2.1渠道问题

良好的销售渠道为营销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求大量和连续提供煤炭,这样的做法导致直销方式来供应大客户为主流。其实,在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也可采用,也会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设立总和办事处的方式,会使煤炭企业更加贴近客户和市场。在销售量比较小的地方,直销和相融合的办法也是能采用的。具体选择哪种营销的方式,根据企业的情况而定。

2.2服务问题

一旦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控制出现问题,企业应该有快速反应机制。在售后服务中应尽快尽力。企业还要查清原因,拿出整改措施,把因质量问题对客户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煤炭企业的营销创新

3.1知识营销

知识营销是关于营销模式的发展方向。知识营销建立在培训为中心的基础上。增加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有利于产品的销售量的提高。所以,煤炭企业在营销过程里面要注意下面的几点:第一、重视和顾客建立结构上的联系,让客户成为自己产品的长期消费者和信任者。充分探索产品的文化含量,增加营销活动中各个环节的知识含量。此外,还应该注意和客户达成共同的产品价值观念。第二、加强整个产品的队伍建设。建立在培训知识为中介的基础上,让营销活动更好地适应有文化含量的产品推销,同时,也更好地适应产品个性化的需求。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对人才的管理和一些要求没有变化,而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条件发生了变化,知识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和企业胜利的资源。所以,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需要吸纳优秀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加强投资的力度,加强企业里职工的道德教育。在战略整合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第一,资源优化配置。在营销中,如果常常不顾资源的优化分配,效益就会被降低。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在煤炭企业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只有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战略才具有前瞻性的条件。第二,加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是战略调整的实质,加强管理就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人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在销售过程细分市场,最终达到管理和外部市场的结合,提高销售的质量。第三,建立在市场信息为依据的基础上。如果市场的形势发生改变,相应的营销手段应该随之调整,通过短时间里的调整来获得市场。第四,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合作需要互相监督,把营销的责任担当起来。同时把这些责任统一和整合在营销里,通过战略的整合,充分调动企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战略资源的整合体现在营销策略的各个地方,因此,需要达到市场营销里的各个环节的统一。

3.2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建立在学习型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文化的建立过程里,需要有条有理地进行才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在开始的创建进程里,建立一个好的学习体系。在接下来的第二个循环过程里需要注重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企业的文化管理。同时,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深入创建工作,把文化战略落实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也需要创新的理念,把创新的理念和产品的特性结合起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获取更大的优势。

3.3环保营销

篇10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据统计,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2001年当国内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内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OEM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已初见成效,海尔集团是很好的典范。海尔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结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结合,原创创新和改进创新的结合。海尔将自主创新和市场全球化目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面向世界的技术创新体系。其自主创新以增量创新为主,以发展创新为辅,既符台中国国情,又符合家电业的实际情况。海尔在无氟节能多元替代电冰箱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视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发展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据说,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的是更大的回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按营业额排序)排行榜上,沃尔玛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在我国,也有许多主动型信息化的企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联想、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联想集团实现利润8亿多元,一半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实现信息化以后。存货周转天数从72天降为22天,年降低成本1.2亿元;产品积压损失从2%降到0.19%,年降低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坏账占总收入的比例从0.3%降到0.05%,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这几项加起来,年节约费用6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主导流程是货物配送,因而它不惜花巨资来“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又如,海尔是一个加工型企业,它们在国内率先上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SST)管理制度。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简称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一起。即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最终成为行家里手;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要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创立名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深入调研海尔成功导入CIS理念,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以英文“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为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及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形象基础。

第二,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第三,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

第四,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都日益以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1992年,海尔在全国家电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认证。1996年8月,海尔冰箱又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在过去的近20年中,海尔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和GS、加拿大CSA和EEV、澳大利亚SAA、中东SSA、欧盟TUV和CE、日本S-Mark等十几项认证,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是品牌价值的灵魂。例如,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带给消费者的是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第六,进行成功的品牌宣传。享誉世界的名牌,无一例外都具有成功的品牌宣传。中国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品牌宣传的案例,海尔通过“砸冰箱”等典型案例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广告的宣传使“海尔”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以企业文化为后盾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还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精力花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