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

篇1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方法 数学思想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按照初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那么怎样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标下教师应做好的教学任务。

1. 学生学习难的原因分析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佷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其实,这些学生的智力佷多是属于正常范围甚至是优秀范围之内的,他们之所以会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毅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每当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就选择逃避和退缩甚至丧失信心,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在学习上,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模糊,经常听不懂的状态,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缺少巩固复习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国长久以来的教育模式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如果学生平时缺少巩固和复习,不能形成较好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从而对知识的印象模糊不深、导致学习分化。这种学习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也是学生学习难的重要原因。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阶段正是数学学习分化的明显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方式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度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以及伴随着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则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接收能力的较大差异。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初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2. 改革教育方式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1 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和解决问题。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例如,在传授学生某一概念的相关知识时,给学生布置提前预习的任务,并准备相应的问题以考察学生预习的状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提前预习、主动分析的好习惯,从而在任务繁重的压力下,能够较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正确的思维逻辑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2.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兴趣爱好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接受概念,而是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学科。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趣味十足的实例等趣味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喜悦,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3.1 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数学思想体系。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使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不断反复的训练中,才能使学生熟练、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建立符合自身学习进度和方法的数学思想体系。例如,学生在学次函数时,通过反复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系数性质类比的方法,熟练掌握类比方法,从而形成针对某一知识或概念的特定的数学思维,提高做题效率和质量。

3.2 符号化和化归思想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符号化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使用符号化语言并且在其中引进变元是数学高度抽象性的要求,它使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形象、具体、准确。例如,公式(a+b)(a-b)=a2-b2就是采用符号化语方来表述,当a、b代的任意数、单项式、多项式等代数式都成立时,这样的字母表示"变元",初中教材中的公式、法则、运算律等绝大多数都是用含有变元及符号组合,来表示某种一般规律规则的,这种用符号表达某一规律的过程,反映了数学思维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而化归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简单的说就是将一个复杂数学问题化解和归纳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它是用一种联系的、发展的、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问题,而不是用孤立的、精致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教材中化归思想无处不在,例如,将多元方程式转化为一组一元方程;把复杂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等等。这种思想可以简化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原本复杂难解的问题变得层次化、简单化。

3.3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验是刺激大脑思维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层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感受到亲身实践证明的快乐和成就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概念或定理的实际背景和发现过程等,使得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公式、定理不再枯燥难记,而是深刻地有理有据的出现在学生的脑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通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思想的培养的分析,教师应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规律,灵活的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参考文献

[1]黄家超.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

[2]戴玉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

篇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中、数学教育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重要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方法,什么数学思想?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关于数学方法

目前对数学方法的几种说法:(1)数学方法是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使用的方法。(2)数学方法不仅指数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思想方法),而且也应当包括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3)科学方法论中所谓的"数学方法"主要是指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方法是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简言之,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毫无疑问,数学方法应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门路程序,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然而这只是数学方法概念外延的一个方面,由于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也需要有一定的门路与程序,所以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外延的另一个方面是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对实际问题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因此,也可称这样的数学方法为数学模型法。

二、关于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这一概念是一个新概念,流行只不过是近10年左右的事,由于时间短,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很多人只是将其当做一个"原始概念"对待,并没有真正说出什么是数学思想,而只是当"已知"用了。

目前对数学思想有以下几种说法:(1)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本知识内容背后所隐含的"软件"部分--数学思想。(2)中小学数学中反映的基本数学思想包括"集合、关系、数学结构、同构、代数运算"等。(3)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深刻认识。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存在,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经过思维活动后产生的结果。显而易见,数学思想作为思维结果,没有文字对它进行描述,它完全靠数学工作者对客观存在的数学认真思维活动后挖掘出来,数学思想是数学内容与数学方法等的升华与结晶,应特别指出,一旦形成了数学思想,其意义便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数学思想对其他学科相关问题同样有指导意义。

现在已被大家认可并经常用到的数学思想很多,如化归的数学思想,即将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转化归纳为易解决或已解决的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数学中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的例子有很多,如:当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已知后,我们便可将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加减消元或代入消元将其归结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得解;当矩形面积会求后,我们便可以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化为与之等积的矩形,从而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化归思想是数学家与其他科学家在思维方式上的最大区别之一。另外,分析与综合、类比等数学思想也早都被大家承认并运用。

另外,数学思想还有以下教育功能:(1)数学思想让人终身受益。一位著名数学家在谈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时这样说过:"有许多具体的教学知识学过之后是可以忘掉的,但是那些知识所表现的数学思想是永远不能忘掉的,而且会使你受用一生。"作为社会中的人,在接受教学教育的全过程中,要学习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这不是因为他将来真要用那些硬件知识去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需要吸取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在科学思想方法方面给人以启迪,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科学态度与科学习惯,目的明确、思维清晰、行为准确是各行各业的社会人都不可缺少的。(2)数学思想激励学习者的科学创造精神。每一种数学思想都是撼人心灵的智力奋斗的结晶,它的形成过程,充满了无数人的创造性思维,标志着一个继承历史并突破历史的跃进,体现了一个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升华,数学思想内蕴含的科学创造精神,创造者拼搏不已的奋斗精神定会激励学习者的科学热情,并鼓舞他们带着创造精神去从事各种事业。(3)数学思想促使学习者推广高新科学技术。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会使学习者获得并迅速理解,或领悟各项高新科学技术的内容及内容产生的背景及使用前途,从而在推广和运用高新技术潮流中占据上风。

三、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关系

综上所述,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或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数学思想是数学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经思维后产生的结果。数学方法需要人们去探究,而数学思想需要人们去挖掘。联系在于: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产生的基础,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深层表现形式。

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应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

篇3

一、积极营造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准确把握开展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可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

2.读:

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3.议:

对各小组自学存在的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

4.练:

该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合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结:

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合作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

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学习的互补效应

1.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规模要小一些,以4至6人为宜,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了使学生合作成功,还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组内感到愉快,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给予考虑照顾,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和他同组,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

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合作中的争论。

合作必有争论,争论的情境和气氛应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应强调整体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在合作的气氛下,争论无所谓输赢,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最后在分析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

四、恰当把握教师在合作交流中的角色定位

不仅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师生之间也要相互合作,营造心理相融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要展示自己的个性及魅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适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形成激励机制。

五、科学评价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篇4

一、运用信息技术将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初中数学的内容抽象性比较强,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课堂中展现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且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初中数学课中提到的“镶嵌”,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收集相关材料;课堂中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用到的镶嵌艺术,可以是建筑中的镶嵌应用、室内装潢等。这样的展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很容易掌握镶嵌的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百变”数学题型

传统的初中数学习题演练主要以纸本和黑板为载体。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感觉枯燥,且没有互动性。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使习题演练内容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运用Authorware设计数学习题课件,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课堂练习环节进行练习。当学生选择正确答案时,会出现鼓励的语言和喝彩,如“答对了,你真棒!”如果学生答错了,会出现遗憾的声音,如“非常遗憾,好像是哪里出了问题,再想想,要努力哦!”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特殊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一方面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生怕出错,这种心理矛盾促使很多学生表现出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沉默害羞的行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训练中,一方面给学生鼓励,同时让学生感觉到即使做错了也没什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慢慢地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轻松攻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几个特别抽象的知识点,以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来看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适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这些难点知识。比如,初中数学中关于动点的学习,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很难理解,在脑海中难以想象点的移动引起的变化。利用“几何画板”能够清楚地看到点的变化过程,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链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串联可以达到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关于“圆”的学习时,在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了以后,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演示“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这种直观演示将知识完整地串联在一起,通过观看图形的变化进行知识学习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运用信息技术时时进行师生互动

很多教师、家长认为,学生使用手机会耽误学习,从而严格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笔者认为严格控制不如正确引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青春叛逆。他们对新事物渴求了解,教师、家长越是控制他们使用手机,他们越是反抗,结果所有的心思都在手机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把手机的某些功能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比如,笔者给学生建立微信群,在规定的时间里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准备工作,并让家长辅助学生完成准备工作;随时在群里发送最新题型、最新解题思路等相关知识;分享名师讲课视频,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同学间也可以一起讨论。

篇5

一、在交流中加深情感沟通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究、质疑、发现、创造的课堂交流环境。这里的交流包括自己和自己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同事的小孩刚上幼儿园,哭闹着不肯去,他说:“老师不喜欢我,老师帮别的小朋友系鞋带不帮我系,我系了半天才系起来的。”可能老师看他会系就没帮助他,可是小朋友的心中就不舒服了,小朋友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我们应该关注到每位学生,看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以其优点激励其前行。这个时候老师如果能说声:“你真棒,可以自己系鞋带了。”这位小朋友说不定就想去幼儿园了。

在数学学习观的培养中,交流是基础。通过与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当他们自己能够独自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会变得自信,对数学以及数学学习的看法自然会发生变化。

个别辅导是交流的一种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个别辅导。辅导的目的不是解题,而是对数学的信心,不是被动地个别教授他,而是使他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能够达到主动学习的状态。数学是一环扣一环的,我们在辅导时会感到困难,知识点太多了,全部给他重新一一捡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通过交流,使他把信心重新捡起来。班上有两位同学原先考不及格的,我与他们多交流、多鼓励,当第一次考及格时,我感觉到并不是因为我对他们的辅导而及格的,我只不过是给他们讲了几道题,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功效,是他们自己开始努力了。我再次对他们肯定,第二次又考到及格了,再次的鼓励……数学成绩提高了,与此同时,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了,逐渐建立起积极的数学学习观。

同学间的交流也很重要。我对学生强调遇到问题解决不了要和同学讨论,讨论解决不了的可以问老师。在班中努力营造讨论数学题的氛围,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在一起讨论难题,部分成绩差的同学也可以去问成绩好的同学。我没有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有的同学会过来和我要题目做,然后不会的同学间讨论,难的题目他们经常自己就能解决。但是有些学习数学困难的同学不擅长问,显得比较被动,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培养仍是一个难题,要继续摸索。

二、在探究中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的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好奇心,并竭力的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如何一题多变的,告诉学生题目之间是如何联系着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在探究中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路的习惯。

类比是抓住问题的相似性,数学题的思路往往存在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从解一个数学题中学会解一类数学题,从典型的数学题中找到最基本的东西,发现题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时总结,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一道题引出新的问题,以我们的思维方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启发学生有思考地解题,使学生的思维变的开阔,学会举一反三。亚里斯多德说:“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而产生联想。”再难的题也是由简单的元素构成的,经常对比联想,让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得到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会由浅入深。

在讲分类讨论思想时,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物理课老师讲“速度”时提了个问题:“龟兔赛跑谁跑的快?”老师让学生甲来回答。学生甲想了想说:“乌龟吧。”老师心想:肯定是兔子快啊。又问学生:“为什么乌龟快?”学生说:“我觉得在陆地上兔子快,在水里就是乌龟快了。”这位学生后来取得了一定成就, 成为了核专家。这个故事当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数学解题中非常有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积累,慢慢的就会迁移了。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由某个数学问题总结出一般的方法。如果每节课局限于书本的内容、几道题目的讲解,那么学生只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限的题型,只要题目的表述发生变化,学生就无从入手。归纳法还可以用在解题方法归类上。

数学题有很多,对于一道数学题来说解题方法可能也有很多。在平常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解题的思路,会发现数学题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对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可以进行积累,比如面积法就可以用在很多题中,方便解题。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经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徐速.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698C700.

篇6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 初中数学教育 作用解析

在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转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方法,不仅能分析问题,还能根据问题进行解决,而且很多数学思想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从解题的角度出发,解题就是转化,就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生疏的问题熟悉化,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通过转化思想的应用,学生会学会数学的转化,有利于实现学习的迁移,从而优化初中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对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转化思想能够将生疏的问题熟悉化

在刚进入初中时,数学学习基本上全部是新的概念,和小学完全不同。比如数轴、用字母表示数等,不仅是新的知识点,而且非常抽象。学生能够对数非常了解,也知道怎么计算,但是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就会非常不理解。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转化思想解决学生学习中的这一难题。因为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时间比较短,基础也没有打好,一些方法没有完全掌握,如果用普通的记忆方法很难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就算是短时间的记忆也不能实现[1]。转化思想的应用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延伸到现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回忆来记忆,将生疏的知识变得熟悉化,并且对其进行很好的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分式》的教学时,实际上分式的定义可以当做概念来讲解,但是应用转化思想可以将其转化为分数的定义类比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地理解分式的含义,而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这个是一样的道理。例如,在讲解分式乘除法时,可以带领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想分式的概念等,而且要提问学生在学习分式的概念时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之后通过板书让学生回忆起转化思想的方法,再应用到分式的乘除法学习中,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式子。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还能够总结出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转化思想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遇到非常复杂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应用转化思想,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可以设置一些科学合理的问题,讲一个复杂的问题变成难度适中,并且符合学生思维的小问题,之后再详细说明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充分掌握所讲的知识[2]。比如,教师在讲解一个概念时,可以将这个概念分成以下几个问题:概念的构成;概念中所包含的子概念;概念的延伸;概念的应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和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转化思想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如果遇到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详细观察,就能将其转变成简单的问题,从而得到解决。比如,教师在教授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课程时,给学生出了一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例题:解方程(x2-1)2-5(x2-1)+6=0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为:因为这个方程的形式比较复杂,可以利用转化思想,也就是换元的方法将其转变成比较简单的方程,令x2-1=y,那么y2-5y+6=0,通过一步一步地换元,就能求出最后的解。

三、转化思想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视图与投影》时,主要讲的就是立体图形,主要包括立体图形的组合、三视图、立体图形的面积及体积等,这些都是学生所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升级,都是将二维的转变成了三维立体的,这不仅是考验学生对平面图形知识的学习效果,而且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3]。在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点时,非常容易将知识点搞混,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这种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求解立体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图形充分观察、详细了解,之后利用将立体图形拆分,单个求面积的形式求立体图形的面积。其实,三视图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如果用正常的思维不能准确地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可以换一个思路,这样就能得到物体的三视图。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充分贯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渗透数学思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很快地完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掌握了转化思想,不仅能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方法,加深对其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很容易学会新的知识。另外,转化思想不仅能够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非常适用,而且在日常生活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司旭波.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1,29:60.

篇7

1.存在的问题

(1)有些农村语文教师上课时用的课件完全照搬别人的,不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也不理解制作的原理,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没法处理。

(2)有些农村语文教师制作的课件画面背景纷繁复杂,动画和音响用得过多,最终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课件。

(3)有的农村语文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与教材有关的所有材料全都简单并凑,而在使用时,因受课时有限,不得不快速传输信息量。

(4)有些农村语文课堂,课件展示时虽然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是方法陈旧。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只停留在简单的并凑上。

(5)有些农村语文教师以为,多媒体课件编写和制作好了,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忽视了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

2.解决办法

要想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1)对农村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新理念的培养,使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农村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才会熟练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获取和收集语文素材,使用语文教学软件,制作教学课件。

由于农村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和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技术校本培训。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在功能上的很大差别,促使教师认清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同时,请已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谈一谈自己学习应用的有效经验;举行公开课件的讲评,引导教师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是整合的关键,如果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就无从谈起。所以,需要对教师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培训:基于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有效教学设计方法培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模式培训。

(2)观摩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

在开展这些活动中,好好分析别人整合成功的经验,发现别人在整合中的欠缺或值得商榷的地方,探索信息技术融入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机、环节以及教师的作用。

二、农村学校软件和硬件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存在问题

(1)硬件不能满足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需要。

(2)多媒体教室数量不够或者没有,不能给教师配置适量的电脑和上网条件,以提供教师备课之用。而软件和硬件设备不配套、使用效率很低等问题很严重。

(3)许多农村中学由于缺乏软硬件技术人员和必要的经费投入,无法进行软硬件更新和维护,未建成校园局域网,未建立起校本的语文课件库。

(4)软件的匮乏影响整合的顺利展开。许多教师认为整合的困难是备课时间过长,费时又费力。主要原因是找不到符合自己的课件。

2.解决农村学校软件和硬件问题可以寻找以下三个主要途径

(1)在有限的现有条件下,寻找硬件建设的途径:①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筹措经费购买可行又实用的硬件设备。所购买设备不追求品牌,只求实惠又实用。②学校要注重有目标有选择地培养软硬件技术过硬人员,让软硬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设与软件配套的语文教学资源库。

(2)倡导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组建制作课件小组,进行设计自制课件,统一资源共享使用。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入门学习;方法

初一是初中数学学习入门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觉得初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差别不会太大,主要还是进行一些数字的计算,却不知初中数学包涵了几何、函数、概率、逻辑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在内容与理论方面拓展了许多,而且其难度较初中数学也加大了许多。往往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又直接影响着对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们掌握好好初中数学入门学习的方法,那么有哪些入门的学习方法呢?下面就此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笔者的意见。

一、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很多同学在经历小升初的洗礼后,刚进入初中时觉得应该需要享受、休整一段时间,等到初二、初三再开始努力学习也不迟,却不知初中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主要在于前两年,第三年主要是系统化的复习阶段。而且初中数学最难、最重要的内容都在初二阶段,初一,初二对于整个初中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同学们应该充分做好学好初中数学的心理准备。当然在刚开始的学习阶段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如学生们由固式思维到理性思维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数学的抽象理解能力也难于一下形成、学习内容繁多让人承受等等问题。同学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一步步解决这些问题,把各种问题扼杀在数学学习的初期,防止问题积累,只有同学们的心理准备足够强大,才能更好的做好入学阶段的学习。同时,面对新环境,同学们应该充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快速进入状态,适应新环境,适应新老师,适应新的教学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前提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效率,在老师讲授新课时,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不是只走一个形式,要严肃认真对待,掌握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整理出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带着疑惑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听课效果。所以,充分的课前预习就等同于好的听课效率,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进行下节内容的预习,从而形成好的学习循环。

三、课堂认真听课

听课对于学好初中数学骑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一堂课听不好影响的并非只有当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45分钟,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听好课在做一些习题练习时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它也能也能帮助同学们节省学习时间,减低精力的消耗。所以要求同学们,必须要认真的听课、专心的听课。好的听课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结合课前预习的情况,找准知识疑点和难点,重点听取自己整理出不懂的知识点,认真听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些难点的,老师的解题思维是什么?解题方法是什么?从而逐步养成理性的思维习惯;二是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充分发现学生们在发言时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老师是如何解决的?

四、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阶段,通过复习学过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对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复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回忆式的复习法比较普遍,学生就像电影回放似的回忆老师的讲课情景,讲课内容。一些问题如果想不起来,可以打开笔记本或书本进行查询,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都十分的牢固。当然课后复习也包括通过练习习题来巩固知识,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检查自身对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是否完全掌握知识点,如果掌握不准,在练习习题的过程中会有明显的体现。所以,要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有必要的。当然,在练习习题过程中,同学们要要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演算、验算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马马虎虎。这对以后初中数学的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审题要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充分把握题意;解题要做到思路清晰,方法简单,自信合理;演算要做到认真仔细,切忌粗心大意;验算要做到把握细节,细致耐心。

五、课外总结归纳

篇9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注重教师,而非学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主体是教师,教师既是知识的总结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唯一的依靠,而学生则是被动者和接受者,往往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围绕教师的教学展开学习,当学生离开教师后,学生往往不会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过于“沉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缺乏对学习知识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从不主动回答问题,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提问,也不会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造成课堂学习气氛不够浓郁,学生过于沉默的现象,学生缺少积极学习的动机,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3.固定式教育,学生缺乏创造性和思维逻辑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就是多做题,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记住题型,提高做题效率,却导致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只会生搬硬套,借助原有的答案做题,不懂得创新,墨守陈规,造成思维逻辑的固定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身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会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会积极地要求学习和了解新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展现出数学的魅力所在,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的思维逻辑性较强,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和韵味,如图形中的对称美等,教师要揭示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导致学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思维逻辑性强,善于学习和理解初中数学知识,能够自主学习,而有的学生则遇到困难,难以理解和学习教师讲解的有关数学知识,只是照搬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这会使学生缺少思维逻辑,较多依赖教师,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使教学能够真正的因材施教,既不会让某些学生感到数学的困难,也不会限制个别学生的发展.这对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益的,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能促进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和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做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前提出一些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对数学的预习.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能够分析问题,并通过预习解决问题,就会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增加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学生的预习中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前,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数学教材,进而在课堂学习中充分理解教师所教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制定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还要在学生预习的范围内进行一次预习的小测试,让学生对于自己的预习成果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促进学生自身对数学预习的方法的改进,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预习的交流,相互检查,互相帮助,促进学生之间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创新.利用预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229-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兴趣教学法初中数学的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兴趣教学方法从初始阶段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材内容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改进和更新。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与传统的教材内容相比较,具有生动活泼、新颖合理的特点。当初中新生刚拿到数学教材后,一般都会使学生产生有趣和新奇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深下功夫,通过“兴趣教学法”,从初始阶段开始,就要积极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兴趣,为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展开与折叠”课程内容时,可以安排全班同学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画、剪、叠等,然后要求同学们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制作,互相验证,并要求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互相提醒,提醒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各边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达到了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之目的。

此外,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数学课外活动和讨论。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你们认为初中数学难学吗?”“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否学好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如何才能学好?”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由教师进行总结,有目的、有意识地增强初中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浓厚兴趣,确保预期教学目的顺利达成。

通过兴趣教学方法保持初中学生的数学兴趣初中学生刚升入初中阶段时,对于新学期的学科容易产生新鲜感并因此引发兴趣。但是,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易变期”,兴趣“保鲜期”相对较短,如果教师不作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的“新鲜劲”一过,学习兴趣容易慢慢消失。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为保持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不懈的努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初中学生保持数学学习的长久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列几种教学手段,用以保持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注重每堂课的“导入环节”初中学生处于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具有“情绪不稳定、爱好不持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了长期保持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保持长久的浓厚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之前的“导入环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导课内容,充分调动初中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新教材内容的安排和编制中充分给予了体现。

即新教材针对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设计了大量动手实践、动手参与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提高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还是以教学“七巧板”为例,教师不仅要在讲台上拼出各种图案,还要“发动”学生进行“自由合作”,自己制作“七巧板”,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和“表演”,对于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几个小组,请同学们担当教师的小助手,与教师一起进行数学实验的准备与演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使学生保持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因为有课前预习作为铺垫,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可以事先给出一些预习思考题。比如,在进行“角的度量与表示”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出下列阅读思考题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测量'线段'的长短可以使用刻度尺,那么,度量'角'的大小应该用什么工具呢?”、“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表示'角'呢?在表示'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个问题呢?”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在课前预习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预习工作做得充分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并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发现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使学生从教师的表扬与肯定之中得到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