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药药理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药药理学总结

篇1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探究式教学;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26-02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正常机体、病理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1]。中药药理学是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是一门沟通中医与西医、中药与西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科,也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药药理学中的中药作用繁多,有效成分复杂,涉及内容较多,学生经常感到该课程信息量大,理解记忆存在困难,学习得吃力。对于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面详细地传授教材中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及近现代研究概况是较困难的,对于学生,这种单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满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则非常枯燥,易丧失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好中药药理学,不但能够阐明中药作用的机理,对促进中药现代化及中西医的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在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将一些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研讨式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研讨式教学是让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3~4人/组),根据老师课堂上布置的教材内容,利用课外时间组织资料查阅、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一位发言者,课堂上抽签决定每组的汇报内容,这迫使学生在课外必须按老师布置的内容全面准备,减少了投机取巧的概率。其他同学通过听演讲而学习更多的知识,最后教师再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而发言者的表现作为该组成员的评分依据,不仅加强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例如,在讲授每一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前,结合概述及各个章节重点内容,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该类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中涉及哪些常用的实验方法,每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学生们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集中讨论,集思广益,逐渐形成对该类药物进行药理学研究的框架思路,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式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相关的课题,或者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在完成课题期间教师可以对每个课题均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和提示,提纲挈领地介绍主要研究方向,而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查阅文献资料,对各研究课题的发展趋势、进展、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撰写论文,进而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学生之间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学习,最后教师对学生撰写的论文进行评价和总结。目前我们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提出研究型内容学生文献查阅实施研究设计得出研究结论讨论交流成绩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结合文献、实验等去探究中药药理学有关的内容,可大大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动机和意义十分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以往那种“要我学”,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我要学”,实现了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向“研究式”的转换,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终身的行为。学习效果评价的载体,不仅仅是考试,可以是学生讨论问题的质量,或写一份报告,或提交课题设计方案等多种形式。探究式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例如,在教师讲授麻黄的药理作用前,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们提前准备:请设计实验方案以阐明麻黄的平喘作用原理。该问题实际上涉及学生们前期《药理学》的相关知识,该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先弄清楚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确定控制哮喘的关键环节,上课时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然后针对这些关键节点,提出实验任务和要求及学生需要弄清楚的几个问题,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不做过多解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展开麻黄平喘的作用机制研究。问题式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该研究方案及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既对前期的内容进行了巩固,培养了学生们对前期的药理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又让学生们尝试了中药药理课题研究的一些基本模式,初步掌握了中药药理的研究思路,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习兴趣,为今后继续从事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三、案例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启发学习者分析和研究,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机制及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者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法。如在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给学生讲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曾的通告,鉴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类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起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的事件[2],还有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欧洲的马兜铃酸事件、美国、加拿大的麻黄素减肥药事件等,使学生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毒性以及相关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以此说明中药毒性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启发大家在今后学习中注意中药作用的两重性、差异性、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及双向性,随后介绍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及如何测定这些毒性。接着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中药毒性研究的方法,如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等,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理论实验相联系,教师示范,学生动手

实验方法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础,但课本中对这部分内容介绍较少,而实验大多是动物实验,在介绍相关章节药物作用机制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验,将实验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述,如介绍抗炎作用时,可以同时向学生介绍抗炎药物的研究方法[3],即大鼠足肿胀法、白细胞游走实验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法等,并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示范,边讲边操作,对操作的重点反复强调,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反复练习,而成绩则根据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结果分析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评定,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得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实验技术,为后期的实验研究等打下基础。《中药药理学》中药物的药理作用很多是建立在功效主治基础上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介绍了药物的功效主治后,通过相关的动物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中医中四气五味等进行思考,根据中药相关功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该药物可能具有的药理作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该科目的意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课后能主动探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而能证实相关实验现象及结果,并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建立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和思考

教学不仅是一个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传授并激发、生产学习的过程。总之,自主式、探索式的教学法有力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助于系统、综合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必备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教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今后,笔者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方法,并在探索中完善、总结和创新,使《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道德素质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映君,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

[2]赵玉丛,李利红.浅谈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几点体[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61-64.

篇2

[关键词] 研究型学习;条件建设;中药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097-02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其中教学环节尤为关键,它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可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研究型学习”模式是被公认的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1~3],能明显促进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中药药理学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之间最富活力的结合点,也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药药理学具有内涵丰富与外延广博的特点,由于它所涉及到很多知识点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因此对于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面传授教材中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及近现代研究概况是较困难的;相反对于学生,这种全方位的“课堂讲授”接受方式,则非常枯燥,易丧失学习兴趣。针对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特点,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在教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教师和学生转变教育观念

研究型学习作为一种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从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渗透到课程中,能有效地改变以往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着多方面的潜能,学生的潜能又是具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也是一种资源,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正是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创设了一个环境。古人日:“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身心均发育成熟的大学生,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广大教师的课程和教学观念得以重建:课程即经验,是一种研究假设;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应当改变平时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探究、学会整合,最终学会终身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再死记硬背或是从书本上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经过思考、探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自己的感性认识给出“主观性”的解答。目前我们拟采取“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文献查阅及学生的兴趣提出研究型课题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课题设计得出课题结论讨论交流”的方案,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结合文献、实验等去探究中药药理学有关的内容,大大提高了他们理论学习、实验参与积极的热情,使学生学习的目的、动机和意义十分明确,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从以往那种“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状态,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终身的行为。

2基础教学平台的创建

开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型学习”需要大量教学资源:图书、网络、科研实验条件、时间、经费等等。这种学习模式的整个学习过程有很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要让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学校必须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达到要求,使广大师生能方便、自由地使用信息技术学习媒体,同时学校要为师生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能检索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师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师生可以生活在虚实不同的活动空间,加强交流。其次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师生要开展科研实验必须具有开放性的实验室以及相应的时间、经费提供。

3密切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表现出多样化,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不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此在开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型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更要考虑到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依据我校的教学条件、专业的特点、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实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教会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目的。由于中药药理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课程密切相关,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这些课程基础而开展“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4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研究型课程的关键[4]。教师应当博览群书、勤于思考、注重知识更新、夯实学术基础。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是以问题为引导的,而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恰恰是搞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导师”如自己不具有博闻广见和做学问的学术功底,在研究型学习的教学工作中将很迷惘,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很难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各科的众多问题,所以广博的学术素质是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成功前提。此外,作为教师除精通自己的专业理论外,还应熟悉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专和博的关系,构成了作为一名研究型学习背景下称职教师所需的知识底蕴。对中药药理学概念以及中药药理学现代应用等知识的教学,研究型教师常常将教学内容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探索,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手段运用方面,研究型教师常注意挖掘实验的探究性,而且能通过实验展示的尽量安排实验,学生能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实验。总之,教师应努力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

5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我们在进行“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深深体会到该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创建至关重要。评价体系是否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得到学生认可,关系着该模式是否能真正应用于中药药理学课程。目前我们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课堂讲授(基本内容)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文献查阅及学生的兴趣提出研究型课题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课题设计得出课题结论讨论交流成绩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5]。学生按照课程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主要或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学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手段,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了学生“自己做”的原则,因此探讨如何对研究型学习效果及学生能力进行评价和创建评价体系则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通过探索,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评价的载体,我们认为可由学生讨论或回答问题,或写一份报告,或完成一项任务等都是合适的,不能仅局限于试卷上的分数。此外,让学生参与中药药理学科学研究,进行科研训练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综合分析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当学生面对具体的科研条件,如何根据掌握的基础知识、科研现象来分析新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新规律则需要重新学习、反复思考并有所创新,包含了学习、转化和应用的过程。以上过程的完成,可充分反映学生应用该领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效果是一份报告、一次测试远远达不到的。总之,通过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仔细观察、记录学习过程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创新点,就能达到我们教学改革的目的。

综上,研究型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开展“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群体的学习过程,认识和解决一个中药药理学有关的“研究问题”,并非通过一节课、一本书、一门专业课和一种学习方式就能完成。但我们发现,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变高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在学习手段上,也能充分利用外界信息,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锻炼了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的进行,需要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及时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对设计方案提出改正意见,并且学校必须为教改创建基础教学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邹璐.国外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及其启示[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5,(Z1):29-30.

[2]王友仁,姚睿,储剑波,等.探索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77-80.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和改革纲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艳枝.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2(4):57.

篇3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设计性实验

对于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实验课程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药药理学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等能力,最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只要求学生按照已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结合我教研室多年来中药药理实验教学的经验,就进一步深化中药药理实验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体会。

1 中药药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中药药理学创建于1920年,发展非常迅速,作为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已成为现代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遵循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医药知识,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由于该学科内容丰富、外延广博,涉及到的学科较多,信息量较大,仅依靠理论课程讲解,内容单一、手段单一,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部分院校已施行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的理解,但是实验教程多为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单一,再加上实验设备有限,虽然强调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较少学时里,学习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学生理解起来仍旧比较困难。

可见,中药药理实验教学不容忽视,目前部分中医院校已经引入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强化中药药理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新的教学模式[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实验课教学改革理论指导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西方教育学家,提倡教学从以往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独立学习;重庆医科大学利用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放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起指导作用,此法让学生熟悉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新疆医科大学开展设计性实验[2],让学生自主选题和设计,设计的实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河南农业大学中药专业采用PBL教学方法[3],该法强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去探索他们需要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改革措施均体现了中药药理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可见,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已成为中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之路,已成为中药药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2 改革思路及目标

我院已于2009年对中医类实验、实训课程进行了整合,将中药学、方剂学、中药药理学三门课程的实验课整合为一门实验课,即中医综合实验Ⅱ。本次教学改革中,重点为增设中药药理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部分,打破以往内容单一的验证性实验。中药药理实验教学旨在培养较强的实践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我们通过系统的梳理,按照循序渐近、有所侧重最后达到全面理解和掌握的原则进行教学。前期开设的中医综合实验Ⅰ,主要为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中医综合实验Ⅰ,学生已经具备了进行科研实验的能力。中医综合实验Ⅱ中的中药药理实验教学增设“设计性实验”,通过给定科研题目,使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此次改革结合新的教学方法,采用PBL和Seminar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并结合考核新标准的施行,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评价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教学新内容的进行

通过中医综合实验Ⅰ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及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并具备了进行科研实验的能力。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开展“设计性实验”部分。此部分首先将学生分为5组,由教师设置5个科研题目:如“党参对小鼠记忆获得的影响”、“秦艽醇提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表现的影响”、“麻黄杏仁配伍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延胡索和醋制延胡索镇痛作用的比较”,确定科研题目后,学生进行自主查阅文献资料,除教材,专业书籍外,登录学校网站,利用文献检索功能查阅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查阅。通过阅读、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应该独立写出本实验的实验方案,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方法、仪器、试剂及药品、注意事项等。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每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老师和学生对实验环节进行讨论,最后选出1或2个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的科研题目和实验方法。确定具体科研目标后,如最终科研题目为“党参对小鼠记忆获得的影响”,将全班同学分为4组进行具体实验操作,第一组同学操作实验的空白组,第二组同学操作实验的模型组,第三组同学操作实验的阳性对照组,第四组同学操作实验的中药治疗组,实验进行过程中让学生整理实验资料,分析实验结果,之后进行答辩及论文撰写。此部分使学生养成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团队精神,懂得聆听他人意见,进而提高个人素养。

2.2 教学新方法的采用

本次教学改革中,重点在于“设计性实验”部分,此部分结合两种教学方法,即PBL和 Seminar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教师设置科研题目,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Seminar教学方法是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文献的查阅,实验方案的确立,之后就是组织学生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具体的实验环节进行讨论,找出合理性的,可操作的实验方法。此方法不仅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一面,而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脱离原来紧张的课堂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达到学有所获。

2.3 考核新标准的施行

对于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小组实验设计情况、实验报告书写、学生的出席情况、实验操作技能按不同比例纳入考核范畴。这样的综合成绩,更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评价实验课教学质量。

3 小结

此次教改中,突出“设计性实验”的主题地位,同时将优秀的教学方法及实用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引入到实验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让学生能够成为主动学习者, 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旨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创新精神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新型高素质的医学研究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薛洁.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新疆中医,2009,27(5):72

篇4

摘要: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人类对健康追求指数呈现几何级的递增,药理学的发展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加之药理学处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衔接地位,承接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桥梁作用。药理学对于药学或者临床医学学生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中媒介素养融入药理学教育的途径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将媒介素养融入药理学教育的重要性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对策建议,其中包括利用新媒体资源整合药理学教学,传授搜索技巧,鼓励学生参与教案更新以及构建网络课堂,丰富高职药理学的教学内容等,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55-02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新型媒体技术得到了普及,新媒介教学因为含有文、声、图像等而成为神形具备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具有融合各种媒体信息助力教学的功能,可满足身心高速发展阶段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吸引其注意力,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媒体作为新的教学工具,对教学方式思维的影响不言而喻,同时专业教学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进一步调整。基于此,为了更加适应现代化情况下新型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高职药理学教育体系如何包含、接纳媒介素养,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职药理学教育体系包含、接纳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1.全方位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药理学目前最快速的发展是药物剂型、配方、组合等的改变,这样学生有可能从我们的教材中并不能见到这些改变之后的药物名称和其新的临床作用,尤其是在我国中医中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之现在医药公司、药店、药品超市的增加更加促进了药物组合剂型的变化,而我们现在的教材都是传统而经典的药物名称,所以,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重新学习,这既不能立即满足实习单位的需求,也给学生进入实习产生困惑。我们在教材之外告诉学生实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并通过新媒体搜索药店中最常见的药品名称,了解这些药品的组成和作用,让学生在实习之前就习惯和了解信息爆炸时代药理学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改善高职学生药理学专业搜索能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获取欲望,并总结药物组合的规律;另一方面还可以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为他们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时代药理学及其特点的学习应用能力。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信息的数量开始出现了几何级的增加,在面对这些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时,正处于意识形态形成期的高职学生需要有机会让自己的头脑保持在一个清晰的状态,专业知识的介入,能让学生有脱离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的机会,并且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将媒介素养融入到高职药理学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即为帮助学生适应信息爆炸时代药理学自身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解读药理学自身的属性,通过总结药理学知识点及其跟媒介的关系、与生活相关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打通学生学习的瓶颈,通过药物对疾病的作用特点和特异性、药物与学生自身的关联性,并联系药品的销售实践吸引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时代药理学及其特点的学习应用能力。

二、将媒介素养融入高职药理学教学的途径

1.整合新媒体资源,推进药理学的教学。事物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新媒介的发展也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推进,新媒体技术也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IT开发的各种大学网络学习系统,采用系统内设课程教学、兴趣教材、动态题库,以及师生互动等增强药理学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把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制作成动画,直观而形象,深受学生的喜爱,而药物临床应用制作的动画能让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入心入脑;另外,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从以前的电话、邮件交流转换为微信群、QQ群、微博、朋友圈、动漫等多样化交流方式,使药理学从填鸭式的教师教学转变为适应现代需求的混合型教学模式。老师还可以通过这些社交媒体中的介质――评论、点赞以及组建谈论组等形式来关注学生的兴趣专注动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帮助他们树立对药理学学习的兴趣。

2.讨论搜索技巧,鼓励学生参与教案更新。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事实上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把这种关系落到实处,老师适当地在课堂当中引入一些案例,因为有的案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能够提高药理学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应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同时鼓励他们对案例中的事件与人物展开深入的分析、讨论,从而加深高职学生对药理学概念的理解。但是,在让学生自行开展案例搜集活动之前,教育者应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给学生指引方向,缩小学生的搜索范围,提高他们的搜索效率和参与教案更新的兴趣。媒介素养的指导完全可以依靠校内电子图书馆的文献搜索引擎来开展,这样方便管理,药理学老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为学生介绍参考书目,同时向学生提供可以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网站,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强学生获取药理学专业信息的能力。

3.创建网络课堂,丰富高职药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今,我校已经开启了校企合作与项目化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单纯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方法所导致的枯燥效应。基于此,高职院校的药理学课程也同样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去搜索一些新的教学途径,努力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大胆尝试QQ群、微信以及相关APP,甚至动画、漫画等媒体手段,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健康的、相对完善的药理学网络教学课堂。

药理学网络课堂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药理学中的很多知识点,网络上都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从而形成了短小精悍的短句或短文而且内容易记、有趣,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意识。其次,案例介绍。教学案例是教学中吸引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其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引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学案例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介绍以及临床案例分析等内容,老师将案例、日常生活与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关联到一起,以此来吸引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最后,职业素养。老师要根据专业与学生的喜好来调整药理学课程的教育重点。例如,药学专业的课程应当主要联系现在药品研发过程与销售基本能力;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则需要重点教授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关系;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重点强调药理学的局部应用及其对全身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龚梦鹃,王晖,胡旭光,等.多模式教学方法的整合在中药药理学学中的探讨[J].中药与临床,2016,7(1):58-61.

篇5

关键词:高职;有机化学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有机化学是一门源自于生命体,发展于生命体,并融合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独立学科。根据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的要求,有机化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其前期课程有无机化学,后续课程有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等。为了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在本专业当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对我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情况和对学生抵触学习有机化学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1本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1.1有利因素。

①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②学生有较强的纪律性,有一定程度的求知欲;③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各类社会活动,可塑性较强。1.2不利因素。①大多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文科,化学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对化学有抵触心理;②思维不够活跃,对抽象理论缺乏学习热情;③学习习惯和方法欠佳;④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习惯于背诵现成答案;⑤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较差;⑥部分学生较浮躁、贪玩。

2学生抵触学习有机化学的主要原因

2.1课程本身的特点。

有机化学课程包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有机化合物、生物活性类有机化合物等内容,以官能团为主线,论述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及性质。和无机化学不同,有机化学是一门整体性很强的课程,每一部分并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具有很强的前后关联性。只有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打好基础才能更好、更轻松的学习后面的知识。而有些学生忽视了前面的学习,所有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感到困难和吃力,加上有机化学中机理部分涉及较多,让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

2.2教师教学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展,许多新兴媒体也广泛应用在教学当中,目前很多高校高校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尤其基于有机化学自身课程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可以加入适当的动画,可以解决一些抽象的机理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如果仅仅只用多媒体也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对教师来说,可能会有备课不认真,出现从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的现象;禁锢思维,容易减少或遗漏根据随堂情况所作出的发挥,引申或补充;容易忽视学生对知识点的反应,错过了最佳调整上课进度的时机。对学生来说,PPT播放速度过快,有些学生只顾用手机拍课件,而无暇顾及老师和课件所讲的内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1]。加上有些老师虽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手段,但仍然沿袭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依旧是一个盲目、无我、被动的过程。

2.3实验课课时较少。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随着实验课课时的减少,实验数目也随之减少。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减少学生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机会,也对学生的实操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2.4学生不够重视。作为我院基础化学教研室的一名有机化学教师,大多数老师和我一样毕业于化学专业,并不具备扎实、丰富的医药类方面知识,因而不能将药学知识很好的和有机化学教学联系起来。部分学生认为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课,而不是专业基础课,不会影响他们的专业课学习,因而使得他们体会不到该门学科的重要性,也缺乏学习兴趣。

3改革方案

3.1根据我校本专业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充分考虑高职的教育特点,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在知识点的选取上更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和目前的生源情况,以必需、够用、适度为原则,注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系统阐述,适当降低起点和理论难度,简化对复杂反应机制的推导论述,淡化学科意识,偏重应用(强化有机化学与中药、人类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内容编排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散难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精心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加强学习,多读一些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医药类书籍,增加自己医药类方面的知识储备。另外,充分利用我院自身的优势,多听一些药学相关的课程,尤其是有机化学的后续课程,例如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技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制剂分析等。根据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增加与之匹配的实例,使授课内容生动有趣,而且也掌握了后续课程对有机化学的知识要求,进而及时调整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以期增强有机化学的实用性和学科间的联系。其次,虽然现在新兴教学媒体很多,但很多是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板书教学的,因而在选择教学手段时,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板书,而应该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结合,开展启发、讨论及探究式课堂教学,并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课堂演示法、微课、翻转课堂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以设计合成阿司匹林为案例,启发学生从阿司匹林的结构和性质出发,层层剖析出所需的反应条件,最终得到利用酚羟基酰基化反应来解决问题。最后,注重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加强学法指导和解题指导。在教学中有意的设问,组织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及相关数据库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该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3突出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重点掌握的前提下,更多的选择对药物的提取或合成的相关实验。对常规实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即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除此之外,选取一些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果,通过讨论得出各自实验方案的优缺点,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同时,对有机化学在其本专业当中扮演的角色有更加直观地感受,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对本课程的重视度。

参考文献

[1]张占孝.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180-182.

篇6

红斑性胃炎为慢性胃炎,以胃镜检查时胃粘膜表现可见红斑(点片状或条状),粘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斑),粘膜水肿,渗出等。自2002年2月至2010年8月归脾连梅汤(即归脾汤和二陈汤加减)治疗红斑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属痰湿型的)123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2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8岁。治疗最短5天,最长90天。对照组61例,男47例,女14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6天,最长210天。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方法与入选标准

两组病人均根据症状、试验室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Hp检测,且中药辩证为痰湿症型者。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的常规治疗。1、抗感染:服用阿莫西林(过敏者服用氧氟沙星)、甲硝唑。2、抑酸剂: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或甲氰咪胍。3、对有严重贫血者肌注维生素B1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归脾连梅汤。药物组成:党参15g,白术12g,茯苓20,当归10g,黄芪12g,木香6g,酸枣仁30g,半夏10g,陈皮6g,黄连10g,乌梅10g,白芨10g,炙甘草10g。热盛者加大黄连用量,痰多者竹茹、胆南星,瘀血者加用丹参,赤芍。

两组疗程最短15天,最长30天,平均20.5天。

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胃痛烧灼、泛酸 、恶心消失。回访半年内无复发。

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偶有胃痛、泛酸等。

无效:症状时有发生。

5 结果

6 讨论

红斑性胃炎为慢性胃炎的一种,以胃镜检查时见胃壁呈花斑样变为主,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病久可成重度贫血,他同时也是一种癌前病变。本病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比较容易,但西医治疗难以痊愈且易复发。

本病属中医“胃痛”,“痞证”,“呕吐”范畴。病因常见外邪侵袭,饮食自伤,肝气侵犯,脾胃虚弱。脾胃相为表里,共主升降,以上各种原因均可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浊内停,形成痰湿之证,痰郁化热则形成湿热之证,但均属本虚标实之证。在临床中脾胃病多见“痰湿”故用归脾汤合二陈汤加减。方中诸药健脾化痰,理气止痛,益胃止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陈皮、黄芪、乌梅、甘草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连、茯苓、半夏、党参有抗癌作用;白芨、黄芪有止血作用;黄连、茯苓、陈皮、木香、党参、甘草有调节胃肠运动,抑制胃液分泌作用;黄连、陈皮、党参、甘草有抗溃疡作用;木香、酸枣仁有镇痛作用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确能提高治愈、好转率,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药理学;P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26-02

PBL 教学法(problem - based learning) 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1986 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将其引入我国,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打破学科界线, 要求课室、图书馆专业书籍与杂志等教学资源充足, 通常1个导师指导5~7名学生,而这是我国国情所不容的[1-2],因而, 虽然国内很多院校也开始试行PBL,但因存在许多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根据中国的教学体制和本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 探索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单门课程的课堂PBL教学模式,如何克服师资力量不足,在大班中实行小组讨论式学习,如何解决将PBL和LBL教学法结合达到优势互补,是开展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途径。为此对我院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一个大班(200人)的药理心血管部分章节采用PBL教学法,得到了学生普遍认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药理学课程学习质量。

1 药理学PBL教学设计及实施

1.1 授课前准备

1.1.1 分组在2007级临床专业2009第1学期实行,该班授课地点集中在附属医院上,开设部分临床课,课间和课外时间可在临床见习,对临床诊病及治疗充满好奇和疑问,基于此选取该临床班共200人实行PBL教学法,为了便于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可以延伸到课外,分组采用以寝室为单位,共分24组,平均每组8~10人。每组有一名负责人和记录员,负责小组讨论内容的集中和资料收集。

1.1.2 课时安排与PBL教学病例的设计药理心血管部分章节共14学时,安排四周,第一周2学时,传统授课形式,另三周每周连续4学时。每周针对一个专题,病例选择时要以药理学教学中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与临床药物治疗针对的常见病症为基点,病例中要包含大量用药信息的病例。要与学生前期学过的药理学内容相关,以利于学生将药理学课程学习中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与临床实际用药联系起来。临床用药信息多的典型案例,编写成用药讨论病例,列出系列讨论题,供学生讨论用。在讨论中因临床知识缺乏,不能重点集中在诊断上,不能偏离药物应用。

1.1.3授课老师问题准备授课教师根据编制的病例和问题设计,查找资料,尽可能详细列举课堂情景可能发现的问题,在课堂实施中组织课堂教学中表现的疏漏与课题小组成员在每次课结束后进行讨论,不断完善课堂实施效果。

1.1.4学生须做好课前预习在授课前对各组小组组长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在小组讨论中要组织或分工查找资料,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记录小组查找资料和参与讨论的情况,以便老师掌握个别学生的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授课教师在用药讨论课前1 周将用药讨论病例发给每个小组,由小组组长组织成员利用课外时间查资料, 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1.2 PBL 教学程序

1.2.1 基本了解利用2学时对心血管部分药理内容及相关的临床知识进行讲解,指出讨论中要注意的问题并发放讨论病例。1周准备后开始讨论课。

1.2.2 小组讨论在收集资料和课前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就用药讨论的一个问题讨论30 min,指导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注意控制学习进程,防止离题太远或轻重倒置的现象出现。整理出本组的系统观点。然后选取8个小组代表用10 min 时间在班集体讨论时做中心发言。

1.2.3 班级讨论由授课教师组织,时间45~50 min。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给予适当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竞争,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并要求从每组发言中获取新的论点进行讨论。

1.2.4 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授课教师对学生讨论中有争论或疑惑的问题给予评议和指点,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拓展思维,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小结,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1.2.5 小组评价课程结束后,小组成员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提高同学自主学习能力。

2 PBL 教学应用中的体会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PBL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药理学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很好或较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临床学科中心血管知识部分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2.1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一开始对这种方法很陌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查找资料也很无序,因为临床知识少,疑问多,花费精力多,不能把问题集中在用药问题上,在讨论时没有针对性[3-4]。另外获取信息、加工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很差,盲目地找寻,效率很差。随着课程的开展,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锻炼,并且使他们对以前学过的相关学科知识主动地进行横向的联系起来[4]。为了实现小组的解决问题的共同目标,学习者必须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建立和谐愉快的合作环境,积极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相互支援,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PBL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5]。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真正学会思考,有创新意识,能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跟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真正做到终身学习。

2.2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PBL 教学对授课教师起促进作用。为能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必须精心查找资料,选择病例,设计问题,不局限于本学科,随时准备学生的提问,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有机结合。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可提高教师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6-7]。

PBL式教学是否能为学生们接受还得由他们自己来评价。在课程结束时,有的学生提议后续课程也采取这种模式。因为这门课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心血管药理”的专业知识,更教会其如何去学习新知识,如何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同时对于生活在一个200多人集体中的他们,学会了合作,有了团队精神,充分有效利用了短暂的课堂时间, 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自己不仅收获了“鱼”, 而且也学到了“渔”[8]。

[参考文献]

[1]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 ,12(3) :104 - 105.

[2]蔡际群,聂宏光,于晓松,等.药理学PBL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425.

[3]覃丽,廖端芳,秦旭平,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08,2:28.

[4]魏敏杰.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理通讯,2007,4:49.

[5]蓝星莲,潘龙瑞,龚新荣,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12:17.

[6]张何,刘文艳,张景云,等.PBL教学法在高职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2):58.

[7]于惠影.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21.

篇8

春季采挖之后,用小火清炒,形成干品,略有清香味时停火,摊晾,则成为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清炒蒲公英。在应用时代茶饮十分方便,既可长期保存使用,又具茶香味,浸出水清润碧透,饮之有生津润俯之感,实为代茶饮之佳品。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载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1]。

清炒蒲公英单方应用具有广泛治疗作用,在饮用人群中经观察总结,对妇女淋证,青春痘痤疮和肝火旺盛颇有功效,在创新应用中,对妇女梅核气亦有良效,蒲公英单方应用功效颇著,具有“简便廉验”的治疗特点。现介绍如下。

1 妇女淋证

女性刘某,居住于潍坊市区,年龄56岁,患有尿频尿急两年,夜间常有遗尿,患者苦不堪言,先后服用消炎药物多种,均无改善,自认为“年老膀胱括约肌松弛,属于自然规律,治疗意义不大”。经建议,服用清炒蒲公英,患者自行与春季采挖,按法炒至成干品。每日代茶饮,每次用量5~9g,一周后,症状减半,继续代茶饮至半月时间,其诉症状减少90%,夜间遗尿消失,刘某喜出望外,并推荐于周围人群。

2 青春痘、痤疮

青年张某,潍坊寒亭人,刚刚21岁,面部青春痘较多,挤破后出现痤疮,面部常感油腻,使用过面部清洁霜等护肤用品,均不见有效。从2011年春季开始应用单味清炒蒲公英,每日代茶饮,每次量10~15g,半月后开始显效,青春痘逐渐减少,痤疮色泽变淡,继续服用半个月,消失一半,面部自觉有清爽感。坚持饮用总共2个月时间后,与服用前相比减少70%以上,面貌已大有改观,张某自觉已达到理想范围,此后减量服用,每日代茶饮约3~5g,巩固前效,避免“凉性”过甚,此后至一年时间,未见复发,张某情志舒畅,称清炒蒲公英是价廉易得之品,竟能改换容颜,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骄傲,应广为推广。

3 肝火旺盛

蒲公英是治疗乳痈要药,此处为肝经所循,故其有舒畅肝气,清肝泻火之效。故可应用于肝火旺盛。青年梁某,平素肝火旺盛,面色暗,体质消瘦,每日代茶饮应用清炒蒲公英,每日量9g左右,服用20d后,自觉身心清爽了不少,遇事较以往平静了不少,原先喜食油炸食品,现在对清淡蔬菜越来越接受。继续服用1月时间,自称“火气”减少了一半以上,遇事不犯急躁了。坚持代茶饮总共约三个月,梁某面色有红润之像,较之以往大有改观,言行举止从容平静,肝火旺盛之症基本消失。

4 妇女梅核气

蒲公英治疗妇女乳痈,消除肝气郁滞之作用,梅核气因气而生,而气又多发自肝气不舒,郁而不畅所致,应用于梅核气,有异曲同工之妙。尝试使用,经大获奇效,应为创新应用之举。患者刘某,49岁,因家事纷争大气一场,数日后,自觉喉中阻隔,饮咽不下,咳之难出,成梅核气之症。单方服用清炒蒲公英,自行采挖后未加拣分,清炒时连根带入,每日用大碗代茶饮,用量20g以上,因其每年有采挖蒲公英“吃野菜”的习惯,饮后常嚼食根叶,服用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蒲公英经现代科学分析,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等[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卡他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蒲公英提取液对内毒素有拮抗作用[3]。现代临床医学研究与本草所记功效,不谋而合,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宝贵财富,非常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篇9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09-01

1 西医定义

脑卒中:通常指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症状,体征的临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组临床综合征。CT,MRI等可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医: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斜等症状。

2 病因及病机

病因有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中风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其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肾阴虚,阳亢化火生风,或五志化火动风。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火热炼液为痰。暴怒血菀于上,或气虚无力推动,皆可致瘀血停滞。

3 临证治疗

我科在中西医治疗中风近十年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将脑梗死急性期,大致分为三型:痰湿瘀阻,肝肾阴虚,气虚血瘀。统计分析痰湿瘀阻型占所有病例85%以上,根据其特点自拟中药日一剂,并结合西药奥扎格雷,进行了临床观察。将60例痰湿瘀阻型脑梗死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应用奥扎格雷基础上加用中药日一剂。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两组均应用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分别为(21.02±7.80)及(20.69±10.91)(P>0.0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4天后SSS评分(13.30±6.05)及(18.44±9.13)(P

4 分析

中药取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清半夏10,炒白术15,天麻15,赤芍10,瓜蒌30,丹参15,胆南星15,竹茹10,甘草10,枳实10,茯苓10,黄连8,熟军6。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两者合用为治疗风痰之要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以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治生痰之源。胆南星性湿而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常与半夏相须为用。《本经逢原》:“南星,半夏皆治痰药也。然南星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以之为向导;半夏专走肠胃,故呕吐,泄泻以之为向导。”瓜蒌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瓜蒌所含皂苷及皮中总氨基酸有祛痰作用;降血脂作用。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赤芍水提液,赤芍苷,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抑制血小板积聚作用,其水煎剂能延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干重。枳实行气化痰。竹茹清热化痰,黄连清热燥湿,两者常合用。丹参通行血脉,活血祛瘀。丹参能改善微循环,促血液流速;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积聚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配以少许大黄,逐瘀通经,如《神农本草经》:“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涤荡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甘草调和诸药。

5 总结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本科中药,在健脾化痰基础上,配以行气,活血通经络,方中各药各司所职,兼顾中风病因,病机,调节脏腑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在对脑血管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针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更加重要。随者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已经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因。这与人们饮食不节有关。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瘀化热,脉络不通发为中风。在节饮食同时应强调增加体育锻炼,四肢肌肉的适度运动,可促进脾的运化。《三国志.华佗传》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篇10

作者:刘西华 周茂鲁 赵春先

泌尿系结石病,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且可引起直接损伤、梗阻、感染[1]等。中医病机是肾虚、下焦湿热、气滞血瘀等,其中主要是湿热熏蒸下焦久之成砂石而为患。属中医的“石淋”、“砂淋”、“腰痛”等范畴。治疗总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主,配合行气利水之法。笔者自2004-2008年自拟通淋排石汤并配合西药治疗泌尿系结石60例,疗效很好,现将临床结果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性别:男性36例,女性24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21-72岁之间,2129岁28例,3039岁12例,4049岁8例,5059岁6例,6069岁5例7079岁1例,其中青年占66.7%。结石部位:肾脏18例,输尿管27例,肾、输尿管混合15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腹 部X线平片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结石形状圆形或椭圆形,最大者1.2cm×0.9cm最小者0.5cm×0.3cm,可伴有肾积水。

一般症状: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困难,尿道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引少腹,连及外阴,伴恶心呕吐,或因砂石下移至尿道致尿道受阻而排尿中断,尿色多为深黄色或茶褐色或血尿。

全身症状:体虚者伴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腰酸,手足心热、大便干等。

2治疗方法

2.1中医药治疗方法:2.1.1药物组成:金钱草30-50g、石苇20-30g、萹蓄20-30g、白芍20-30g、海金沙30-50g、当归10-20g、鸡内金15-20g、车前子15-20g、大黄5-15g、威灵仙15-20g、郁金15-20g、瞿麦20-30g、冬葵子10-15g、桃仁10-15g、甘草10g。

2.1.2加减:久病体虚者减去大黄,加黄芪50g、党参20g-30g、路路通15g-20g升补正气,恶心呕吐加竹茹15g、橘皮15g。肾绞痛加元胡15g-20g,琥珀10g。兼发热者加蒲公英30g、黄柏15g,肾虚者加杜仲20g、续断20g,尿中带血加小蓟20g,生地20g,藕节20g以凉血止血。

2.1.3用药方法:每日一剂,每次200ml,早晚饭前服用,十天为一疗程。

2.1.4针灸:排石过程中可配合针灸。主穴为肾俞、膀胱俞、阴陵泉、气海;配穴: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关元、委阳、列缺、太溪。针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2西医药治疗:黄体酮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结石大,病程长,疼痛剧烈者可以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止痛后可采用碎石机碎石配合通淋排石汤治疗。

2.3结石消除后再每日服金钱草30g,开水泡代茶服用一个月,并定期复查B超。

3治疗结果

治疗60例患者治愈率达90%,其中结石排出最快者2天,最慢者26天。

病案举例:患者王某某,男,72岁。2006年7月6日初诊:左侧腰腹部阵发性刺痛1天。刻诊:痛苦病容,舌质淡红、舌苔黄厚,脉眩。即查B超提示:“左肾、左输尿管上段多发性结石”。中医诊断为石淋,辩证属下焦湿热蕴结兼肾虚,治法清热利水通淋为主,投以本文方药加补肾之杜仲20g、续断20g,取4剂,每日煎服1剂,复煎服。7月10日复诊:述腰腹痛减轻,服药期间有结石排出。诊见舌象同前,脉象缓。效不更方,故守方。再取4剂。服药期间继续排出结石后腹痛消失,复诊查B超,未见结石阻光影。

4讨论

4.1 辩证施治:本病的形成西医认为,与尿路感染、尿液滞留、尿钙增加、营养、异物、生活环境[2]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嗜食辛热肥甘或醇酒太过,酿成湿热。“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诸病源侯论》语)。由于肾虚,主水之职失司,水湿内留,郁久化湿热,熏蒸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凝结成砂石而成。若病久砂石不去则耗伤气血阴液。通淋排石汤方用金钱草、冬葵子,利水通淋排石,解毒消肿,排除结石,为主药,海金沙、石苇、车前子、萹蓄、瞿麦、琥珀既通淋化瘀止痛,又能消除积水,增强排石之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桃仁、郁金、当归有行气、补血活血之功,元胡行气止痛与上药相配可使结石下移排出,大黄能因势利导,祛瘀止痛,宣通滞涩,使结石排出,而鸡内金、威灵仙又能溶解砂石,并导之排出。虚实并见,当标本兼治,黄芪、党参升补正气,推动血行,以利于驱石外出。针对结石嵌顿引起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产生绞痛时,可配合平滑肌扩张药黄体酮。因泌尿系结石是因为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热之邪下注膀胱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而发病,故针刺脾胃、膀胱经穴位以达到调理脾胃并能调节膀胱的气化功能、取肾俞、膀胱俞为主,可补肾气,配合肺经络穴列缺以开提肺气,以利小便,取足三里、关元、阴陵泉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针刺以上穴位共奏利湿热,统水湿,防止结石形成,增强肌体通淋排石之功能。

4.2 部分清热利水通淋药物的药理:据中药药理,本文常用药中的金钱草、冬葵子、琥珀能消除或排出尿路结石[3];大黄能使尿量增加,并促进输尿管蠕动[4];本文所述排石方综合了多味中药的药理作用,依据方剂的主辅佐使立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排石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2]上海第二医学院主编、外科学、第一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