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对项目训练教学法进行了剖析,阐述了项目训练教学法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并设计了通过推行项目训练教学法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提出创新发展设想。
关键词:项目训练教学法;教学效果;创新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20-02
随着“应用型本科学院”目标在学院的确立,各项教学改革都在不断推行与实践。其中项目训练教学法在教学中被广泛地采用,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与发展,日益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与重要性。本文着重论述项目训练教学法在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应用中的经验与体会,以使之得到更大的发展与完善。
1 项目训练教学法在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 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地位与特点
1.1.1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地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行为学是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愈加多样的营销环境及形势而产生的,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综合,因此,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运用了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计算机、经济数学、运筹学、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同时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有关论著迅速增加[1]。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商业院校普遍开设了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学已是管理领域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在欧美国家,消费者行为学一直是商学院学生与其他相关专业(如广告、传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及其组合的基本出发点。在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能够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及发展趋势,就能够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整体战略,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另外,消费者行为学也是非营利性组织需要研究的一门学科,便于为消费者更好地履行服务的职能[2]。
1.1.2消费者行为学的特点与难点。
(1)消费者行为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因此也具有知识点涵盖多的特点,要求讲授的教师具有的知识面要广,并且能够将各部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各自分立,做到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有一定的难度。
(2)要求教师的讲授方法要多样。
不能仅有传统板书,还要配合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讲授,将案例法、项目训练法、启发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演示法等方法融合到教学实践当中,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针对这种普遍的现象,教师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或口头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对哪些内容比较厌烦,哪些知识比较薄弱,并且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3]。这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积极组织授课,用组织课堂授课内容和讲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及领悟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项目训练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1项目训练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训练教学法是将与实训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试验、工作实例或训练任务等各种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侧重于将项目的实践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之中,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实训项目,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教师成为辅助角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教学方式。
(1)实践性。能够将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结合当前的消费环境特点,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与识别消费者的各种行为和心理特征。
(2)协同性。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有效组织每个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完成小组的任
务。
(3)主动性。学生是训练的主体,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1.2.2必要性与重要性。
项目训练教学法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学院的办学宗旨与特色——“应用型本科学院”——相适应,力争做到学生在实践中将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内容理解、深化,这是个行为能力或习惯养成的过程,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学到,即“在做中学”,在小组的活动形式下,使小组中每个同学的优势与能力得以共享与扩展,提倡团队精神与协作,从而产生“1+1>2”的群体协同效应,也要将能力培养与素质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同时具备较强全面性的应用能力和扎实基础知识的大学生,为将来在就业中快速适应工作要求、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施项目训练教学法的方案与措施
2.1 基本方案
2.1.1分组。
对所讲授课程的班级(每个班级有30人左右),按照10人一组来分组。同时让每组成员推选出项目小组组长,负责小组项目的组织管理。
2.1.2安排项目训练题目。
教师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目标和进度来安排题目,其中,教学目标是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训练结果的依据。
2.1.3项目训练成果展示。
学生们可以以各种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也可以根据项目训练课题的题目用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展示成果,这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状况。
2.1.4训练结果分析评价。
分为教师评定学生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2.2 实施措施
2.2.1项目训练教学法秉承的原则。
在安排项目训练题目,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根据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进行实施:
(1)Specific目标要明确。根据教师安排实训内容进行搜集资料、组织活动。
(2)Measurable目标可量化。以数据作为活动的目标,便于量化比较。
(3)Attainable目标具有可达性。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大,由组员自行制订,由组长予以确认。
(4)Relevant目标与组织要结合。要结合所安排的训练内容和小组计划,与小组宗旨相结合,为提高小组整体水平的目标服务。
(5)Timetable即目标要有时限。根据教师要求的时限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因为项目训练课程的安排按照教学进度是每两次课安排一次实训,所以,在两次课课后安排学生进行项目训练,时限一般为2周。
2.2.2项目训练教学法实施的时机。
每2次理论课之后安排一次与理论紧密联系的实训内容,分析涵盖的知识点,及时对前述理论进行消化理解,提升学生对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的认识和实践感受。
2.2.3训练成果展示方法。
(1)学生们以小组的成果形式,选派组内一名或2名成员到讲台,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成果,另外还可以用手绘图片、powerpoint报告、flash动画、广告片等形式。
(2)也可以根据训练题目用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展示成果。
2.2.4训练结果分析评价方法。
(1)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成果做分析,指出优点与不足,最后给出每个小组的成绩,以营建一个竞争与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下一步的项目训练活动打下基础。
(2)小组各自总结每次实训的不足与经验,每次项目训练成果展示课结束后,每小组都要进行小组总结,总结不足与经验,学习其他组的长处,研讨小组下一步训练方式,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3 实践成果与创新发展设想
3.1 实践成果
项目训练教学法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是训练学生具备分析消费者行为能力、制定企业营销策略的基础。具体成果如下:
(1)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执行小组任务时要进行实地调查,内部要有分工、协作,各组之间开展竞赛,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管理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2)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释和分析企业营销实战,对《消费者行为学》教学的内容体系理解得更加深刻。
(3)增强了文献检索能力,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资料进行搜寻、总结,这样就相应地培养了他们查阅文献和写论文的能力,为他们将来做学术研究、做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使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同时,在成果展示时,也锻炼了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5)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通过利用各种多媒体软件展示项目成果,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利用,使各个小组的训练成果图文并茂、富有感染力及影响力,也提高学生的注意、形成良好的感知、促成理解和学习、达到良好的记忆。
总之,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实施项目训练教学法,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创建了全体同学爱学习、爱探索、爱创新的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增强了实战经验。另外,通过这种训练加强了教师对课堂的教学管理。
3.2 创新设想
3.2.1训练法训练内容多元化。
使项目训练法成为实现能力本位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理论,教育目标可归纳为认知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和情意能力三大领域,教育的功能是要保持三大领域的和谐统一[4]。因此,为了达到获得能力的目标,在不脱离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下,设定更多切合实际的训练题目,使学生接受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
3.2.2训练法的实施方法多样化。
除了安排学生自己组建小组进行训练,还可以在相关企业建立专业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基地的训练更加丰富充实,训练范围更加广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
3.2.3训练法成果评价标准实用化。
以训练的具体成效为判断标准,同时将相关企业也作为评判的参考,把企业意见反馈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定期和企业中专业人士沟通,听取评价意见,了解企业对学生业务能力的评价,了解企业变化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5]。
参考文献
[1]荣晓华.消费者行为学[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40.
[2]吴振阳等译.消费者行为学(原书第十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张建香.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37-38.
篇2
【关键词】品牌营销 推广方案
通过对快餐行业的分析及快餐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赛百味是颇具发展潜力的。面对多元的消费人群,赛百味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多样化的消费。赛百味作为快餐类食品中的新型商品,“新市场的开辟”“知名度的提升”(即在其它类快餐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推广的首要目标。作为快餐类食品中的新型特色商品,应当利用口碑的积累,并加以广告投放的形式来加大传播。另外由于快餐品牌种类繁多,真正能让我们加以发挥的只有“着重区分与其他快餐的异同”这一方式,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此开辟出新的市场。
通过对行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细致严谨全面的剖析,通过利用SWOT分析对赛百味自身客观理性的评价,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和有机利用一切外部环境资源,我们从而制定出以下推广方案。
赛百味广告拟在2015-2017年间在中国二线城市以促进指明购买、强化食品特性为目标,将传播影响程度从不知名到知名,到了解、信服,进而成为最大的连锁品牌,争取获得更多的加盟商,提高白领界的认知度,以大学生为主要广告对象,增加传播率。
策划构思需要考虑到市场大小变化的两种情况,一种为随着人口的自然增减而产生的量变。 另一种为质的变化,即随着社会形态、价值观念、文化水准等而变化。 在这两种变化中,商品之间会相互影响利害均沾。这种变化循序渐进,并非单独某一品牌力量所可左右的。
就赛百味而言,作为快餐类食品中的新型商品,“新市场的开辟”与一些已深入人心的快餐不同,利用口碑的积累互相告知,并加以广告投放的形式来实现。
由于快餐品牌种类繁多,真正能让我们加以发挥的只有“着重区分与其他快餐的异同”这一方式,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此开辟出新的市场。如何在其它类快餐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袭夺其他品牌的市场,成为我们今后在广告推广中的致力目标。
以针对各阶层消费者,运用不同媒体做有效的诉求。广告主题表现及媒体可以运用卡片或者广告牌、公交车车体的广告内容“(上船!走吧!)”、电视广告、广播台、在报纸中选取广告版面作为媒介或者以彩页形式插入杂志或当下点击率较高的网站,例如:天涯、爱奇艺、豆瓣等年轻人经常使用的互联网络。
(1)动态广告文案。海面上狂风肆虐,船沉没了,他(主人公)又累又饿地漂浮在海面上,已经失去了对生的渴望。突然,不远处飘来一只赛百味,起先他感到莫名其妙,突然,水面开始翻滚,一股奇妙的力量将他顶了起来。于是他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有赛百味组成的潜水艇上,他开始狼吞虎咽,镜头移动到他的口袋上,露出赛百味VIP卡的一角,镜头由近拉远,赛百味载着他向陆地驶去。此时出现广告语:上船!走吧!一切皆有赛百味!动态广告分系列围绕广告语:上船!走吧!一切皆由赛百味进行,分为海难篇,空难片等等。
(2)平面广告。为了体现赛百味用料新鲜,健康,低脂,让消费者知道不是所有的快餐食物都是垃圾食品,广告语:上船!走吧!一切皆由赛百味――Eatfresh”
(3)广告推广活动。在大学教园区周边悬挂横幅以及海报,吸引学生以及本地顾客。在学子家园门口、超市门口等人口密集地区发放传单,最大限度地宣传subway快餐店。在运营店提供VIP会员卡办理。消费累计金额到达500元的用户,或者一次消费100元及以上的用户我们将免费为其办理会员卡一张,以后一年内享受9折优惠。
定期举办大胃王等大赛:在规定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吃完三明治的顾客可以免费享受本快餐店一年的会员优惠!并且可以现场得到精美礼品一份!与高校社团合作,为各大学城的各大高校学生社团提供活动赞助支持,从而争取在大学城内拓展影响力.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为青岛各大学的贫困学子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为社会贡献点力量,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形象!向大学的部分学生发送促销短信,只要有该短信内容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逾期无效,可以转发)里可以享受快餐9折服务。
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产业进步成果的结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需要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域开来,并且比竞争对手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品牌推广和市场推广活动来实现。而推广活动的方案则需要通过客观的分析该品牌所处的环境和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正确的锁定其目标消费对象而制定。
以上通过赛百味的历史背景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的研究,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赛百味进行SWOT分析,再利用4PS理论制定出设计方案里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结合广告策划的知识,设计制定出赛百味中国市场品牌推广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方华,黄沛著.市场营销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
篇3
广告公司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其实就是“供”与“求”之间的矛盾。广告公司的小规模化,发展不成熟,加上国际4A公司,和国际广告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和规模是小广告公司不可比拟的,所以广告公司多数重视客服人员,策划人员,轻设计人员。
(一)学校在培养中不注重创意,缺乏创新精神
学生只知道熟练运用工具。头脑中没有整体规划。一般中型广告公司,专注于专业设计,往往招聘一些专业上比较有创意,能给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的毕业大学生。需要大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性比赛,为企业本身应得一定的知名度。这种就要求毕业生必须有独特的思考与创意,但是目前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意,但是执行起来却与实际脱节,无法达到对外传播。实践性不强,在大型广告公司里也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高校毕业的设计类的毕业生,毕业后在企业真实运作情况下,常常不知所措。或者对自己的设计没有主见,没有设计理念,被客户牵着鼻子走,也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另外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实地是有些相冲突的比如利益性,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会以利润为主的,而是注重塑造人的品格,策划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侧重电脑软件学习,忽略知识积累,知识结构单一
广告公司需要能帮助企业的市场营销实战型人才。广告公司是一个多单元的学科汇集,包括各种人才,在公司任职离不开交流与合作,应该对其他的知识有所涉及与了解。广告设计学科是交叉学科,涉及面较广。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结构单一,广告设计专业往往偏重于平面设计,很少涉及企业文化,甚至对市场营销,传播学,消费者行为学,根本不涉及。企业凭牌涉及已经和社会脱节,对市场不敏锐,专业素质缺乏积累,限制择业发展的空间。高职毕业生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学习,认为只需学会基本的电脑技能,学会熟练运用phtoshop3dmax等作图工具就可,对公司理念甚至广告公司流程都搞不清,自己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与市场脱节,设计不出成功的作品,只能摆摆样子,没有实用性。企业经常感到人才难觅,而高校传统学习方式和课程设置,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
二、高职学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以市场为需求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知识的整合性
“大学办学不从市场、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就不可能办好学校教育,尤其是我们这样的高职院校,更应该首先考虑市场的需求”[1]市场经济下要求的广告人才是“有敏锐的观察力,不凡的陈述里,高度的抽象里,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活力,要具备这一些素质必须要有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2]广告专业是边缘性学科,与心理学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行为,传播学等都有一定的联系,高职院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目前很多学校都以教授素描、色彩、创作等技法课为主,有些倾向于师范类院校,企业形象创意,市场化区很少涉及。无法发挥学生创造力,在设计领略大展身手,学生就业工作时,在设计产品是无法把产品形象气质与企业联系到一起,不能跟进企业理念,商品发展趋势,设计出来的产品没有生命力更没有市场。在专业应多设置“广告策划”“广告学”“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广告运作”等课程专业。带领学生学习设计的流程,广告公司的经营以及广告部门的机构、运行机制、广告主体客体等来了解广告公司。对以后工作环境有一个大体认识。在课程设置上与市场挂钩,学习传播学知识,消费者心理学,便于以后与客户沟通。更好的洞察消费者心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了解产品生命周期,企业形象等知识。扩大读书面,了解民俗知识,地方风情,开阔眼界。
(二)改变知识传播方式加强高校教师角色转换,培养实用型人才
广告设计是一门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应由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独立的判断力,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可以自主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1.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要在专业上有一定建树,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补充,把最先进得最前沿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一般采取,讲授全堂课的讲法,双方中只见教师在苦口婆心,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被动的作笔记,这种交流,只是单向的传播。教育过程中信息的流向是双向的、互动的甚至有的老师传播知识时不注意更新,教案讲义数十年不变,缺乏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教学方法单一,很少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无法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广告专业,发展日新月异,如果缺乏对市场的敏锐,仅限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这对日后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带来了隐患。
就业单位要求学生上手快,但学生由于实践少,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社会,在学校中学习的根本派不上用场,在工作中手忙脚乱。有的学校设置工作室,在实践中接受广告业务,能够缩短学生与市场之间差距,更早的接触社会,了解广告公司的流程,反过来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作为高职院校,应偏重于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应用性,技术性教育,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实践教学。“不但学生需要实践,教师也需要实践。广告设计实践是老师深化理论并运用于教学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3]
2.转变观念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教师干巴巴的讲,学生听,没有互动性,像保姆,替学生干,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没有主动性,听老师从头到尾的满堂灌,没有思考的时间,学到最后还是书本上的知识,不联系实际,应适当的参加各种活动,一方面,增加知识,开阔眼界,认识一下同等院校,同等学力的学生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自身的荣誉的一种激励,大胆的发挥创造新思维。
3.作为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将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应尽教学农新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工具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和水平”。[4]
(三)以市场为起点,校内外互动推动实践课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它更强调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了解市场,适应变化,才能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
1.了解广告公司流程聘请专业人才讲座,指导,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方法,从单一的封闭的讲授到开放的社会,扩大与社会的交流,建立实践基地,在实践中印证专业知识。
篇4
1 目前网购消费者的构成特点。
2010年CNNIC统计报告显示,目前网购消费者的构成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购消费者占76.9%,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大专及以上学历消费者受过良好的教育,工作比较稳定,接触互联网的机会比较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判断能力比较强,比较自信。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根据部分知识选择商品和做出决断的能力也比较强,所以网络购物能够在高知群体顺利推行。第二,网购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政府、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和个体户,占了76.7%的比例,而现在学生消费者只占网购消费者的4.7%。他们具有相对稳定的、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地位,充分的上网条件和比较富裕的闲暇时间,平时工作间隙就可浏览网上商城,收集各种商品的价格信息,进行比对、评判和选择。第三,网购消费者的个人收入相对较高,有63.1%的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按2010年的物价水平,月收入3000元以上,属于中高收入者,有能力购置上网设备,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购买消费品。第四,网购消费者已经向更高的年龄阶段转移,25岁以下占20.3%,25~35岁占61.2%,35~60岁占18.4%,60岁以上的占0.1%。数据显示,25岁以下的网购消费者主要组成是在校大学生和中学生,他们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消费能力十分有限,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这部分消费者所占销售额会越来越少。25~35岁的网购消费者绝大多数有稳定的收入,但目前收入水平不太高,收入增加的速度却比较快,消费能力迅速提高,每次购买的额度也越来越大,网络购物的频率越来越高。35~60岁的网购消费者占18.4%,这部分消费者对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了解不够,思维模式基本定型,不自觉地对新生事物有排斥心理。
2 网购消费者心理。
基于目前网购消费者的学历水平高、职业稳定、收入较高和青壮年居多的具体情况,网购消费者主要有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2.1 追求价廉物美的心理。
据统计数据显示,网购消费者中35~60岁的中年人占18.4%,虽然目前人数不占主流,但是,从最近两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所占比例提高很快,购买次数和单价都比较高,消费总额却很大,因此,研究中年人的消费心理特点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消费心理学指出,中年消费者人数众多、处于购买商品决策者的位置、但家庭负担比较重;中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点是理智性强、冲动性小、计划性强、盲目性小、注重传统、创新性小等。所以,中年人购物具有比较强烈的求廉心理,追求高性价比。
目前,网上商城与传统商城的同等商品的价格差异是刺激网购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19世纪,心理学家韦伯(ErnstWeber)和费希纳(Gustav Fechner)研究购买者价格差异感受发现了一条定律,称为韦伯费希纳定律。它的内容是:购买者对价格的感受与基础价格的水平有关,购买者对价格的感受更多地取决于相对价值,而非绝对价值。因此,有专家统计分析得出,网购消费者参照传统商城的价格,认为网上商城的商品价格应该比传统商场便宜20%左右,才能刺激他们在网上商城购物,满足消费者求廉心理的诉求。
2.2 效仿的从众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圈子中,有一种希望与自己应归属的社会圈子同步的趋向,既不愿突出,也不想落伍。受这种心理支配的消费者构成了后随消费者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顾客群。研究表明,当某种产品的消费率达到40%后,将会产生该消费品的消费热潮。网上商城购物,譬如京东商城、当当购物、卓越亚马逊等,把消费者的购买记录数据、消费者的购买评价、浏览本商品的消费者购买率、网友讨论社区等信息,完整地挂在本款商品的下面,消费者一目了然。往往后随消费者就是根据前面消费者的购买人数、评价数量、好评度、网友讨论的信息决定是否购买本款商品,这种消费者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反应,并且这种消费者数量非常庞大,作为网上商城必须重视对这种消费者的营销活动。
最近,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辛宪对京东商城、当当购物、卓越亚马逊调查研究发现:对客户评价数量较多的商品,消费者依靠众多评论做出判断,从众多评论中甄别符合自己需要的评论,找到自己最重视的方面,从而做出购买或不购买的决定,而不是依靠少量的评论做出判断,即便少量的评论都是好评。所以,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到第一作用的是评价总数量。评价总数量越多,新的购买者越多。消费者的数量和商品评价数量之间是滚雪球的关系:越多的商品评价带来越多的消费者,越多的消费者给出更多的商品评价,而更多的商品评价带来更多的消费者。这一结论充分说明,目前网购消费者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2.3 追求感性消费的心理。
许多网购消费者从传统的理性消费分化为感性消费,感性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利用服务的目的在于通过消费而满足某种心理倾向。理性消费注重对物即商品或劳务本身的功能、质量、价格等因素的满足;而感性消费更注重感性满足,如感官的享受、情感的体验、风格的展示、精神的愉悦和个性的张扬等。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011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网购消费者占81.5%,虽然近两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网购消费者的绝大多数,挖掘他们的消费心理规律,对网上商城的发展至关重要。消费心理学指出,青年消费者群体具有追求时尚、突出个性、表现自我、崇尚品牌与名牌、注重情感、冲动性强等特点。所以,35岁以下的网购消费者具有很强的感性消费心理。
2.4 追求便捷的心理。
截止2010年底,网购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政府、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和个体户,所占比例为76.7%,这部分消费者平时工作都很忙,业余时间应酬比较多,没有时间逛传统的商店商场,可是,这部分消费者大都有上网的设备,工作间隙可以上网购物,如果物流配送方便又及时,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消费方式,会感觉到非常方便。
据权威部门调查数据表明,基于方便快捷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数占网上消费总人数的66.4%。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珍惜闲暇时间,以购物的方便性为目标,追求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同时网络提供24小时服务,不存在节假日或营业时间限制,茶余饭后就可以搞定网上购物,这也是网购便捷性的一大表现。
3 网络零售商的应对策略。
3.1 确保网上商城商品比传统商店便宜。
据统计,消费者对网上商品的心理预期价格要比商场的价格便宜20%~30%,才有购买的冲动,恰好符合韦伯费希纳定律的结论,然而,目前一些网上商城的商品仅比传统商场便宜4%~10%,加上配送费用,消费者所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十分有限的。但是,排名网上商城销售额第一的淘宝网,2010年淘宝网一家就占总销售额85.4%,原因就是淘宝网上的商品比其他网店和实体商店都便宜,并且便宜的幅度很大,有的商品竟然便宜60%。自主销售类购物网站大约有15000家,其中70%的销售额由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网、凡客诚品、麦网、红孩子、苏宁易购、新蛋网、易迅等9家网上商城所创造,这些网上商城虽然经营的商品各有侧重,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比传统商店同类商品的价格低。据笔者实地走访调查,对比某省会城市大型电器商场与京东网上商城,同品牌同型号的10款液晶电视机,京东网上商城要比本地商场平均便宜21.4%。当当网的主营业务是销售图书,几乎所有的图书都打折出售,有的甚至打2折出售,一年统计下来所有图书平均打6折出售,开发票也比较方便。而某省会城市的图书大厦出售的图书几乎不打折,开发票也比较麻烦。凡客诚品卖的服装、鞋、箱包等商品,品牌货真价实,质量有保证,定价公道,没有虚高标价,比实体商店的要价平均低50%左右。
3.2 吸引后随消费者。
利用网购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充分展示以往网购消费者的评价,社区论坛和商品咨询等信息,吸引后随消费者参与网络购物。
后随消费者是指看到前面消费者评价商品的意见或建议,决定购买商品的后继消费者,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大多数消费者都属于这一类。例如,京东网上商城开设的消费者评价系统项目包括全部评价、好评、中评、差评,以及各类评价的百分比,网购消费者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商品的销售量和消费者满意度,顾客的评价总数量越多,意味着此商品拥有更多的购买者,而后随消费者就更能听到众多消费者的不同的声音,就更加接近真实,也就越激发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再如,卓越亚马逊网上商城的栏目浏览此商品的顾客最终购买该商品的百分比统计,给后随消费者一个该商品是否受欢迎的信息,帮助后随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还有,凡客诚品网上商城主要销售服装鞋帽类产品,该网站开设的疑难提问栏目包含了各类消费者提问的信息和网站管理员回答的信息,后随消费者可以从这些信息中获得自己是否购买的决策信息。以上这些成功的网上商城的技术经验,都是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吸引大量后随消费者获得销售利润的先例。
3.3 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
由于大部分网购消费者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追求感性消费、追求时尚性、追求品味、追求精神享受。因此,首先,网站应该销售新产品、新款式、非大众化的商品;其次,网站销售的产品应该具有品牌,最好名牌产品一应俱全,从高档产品到低档产品自成体系;最后,把与产品相关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名人轶事等知识,在网站上展示出来,以促进销售。例如,京东商城对茅台酒的介绍的十分详细,茅台酒的由来,发展经历,获奖情况,公司经营状况和产品功效等一应俱全,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在介绍保健茶饮同仁堂决明子时,对决明子的功效,古代中医学的药用说明,以及同仁堂的发展由来,名人轶事介绍的比较详细,让人觉得消费京东商城的产品是一种文化消费。所以,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是零售网站应该十分重视的营销策略。
3.4 网店设计简洁明快。
网上商城无法像传统商店那样,通过地点的选择与利用门面、招牌、橱窗设计及外部灯光使用等要素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产生心理联想,因此,网上商城的外部形象设计能否满足消费者寻新求异的心理,是吸引消费者登录浏览网上商城、产生和形成购买行为的基础。例如,京东商城和当当网的网页做的简洁明快,信息布局科学合理,各种图片、文字引人入胜,消费者长时间观看不太疲劳;而卓越亚马逊、凡客诚品等网站的网页看起来有点杂乱,尤其文字布局凌乱,图片显示忽大忽小,消费者长时间观看有点疲劳。最后,要注意简化流程操作,不能去考验用户的耐心,而应该尽量让用户心情愉悦地进行每一步操作,并快速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3.5 物流配送快速及时。
建立快速的物流配送体系和良好的退换货品机制。例如,京东商城建有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自有物流中心,还开设了快速送货的211限时达服务,主要城市都可以进行上门退换货服务,真正做到足不出户无忧购物。像卓越亚马逊、当当网、凡客诚品等销售额排名前几位的零售网站,都有很好的物流配送体系和人性化的退换货的机制。所以说,最大限度的方便消费者,网上商城业务才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1-19.
[2] 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1-18.
[3] 辛宪。B2C模式下顾客评价体系对消费行为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0(24)。
篇5
当前,很多师范院校提出了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转型发展过
程中,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多学科、多专业,并使多个学科协调发展是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市场营销专业是各非师范专业色比较鲜明的一个专业,由于目前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各师范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
一、我国高等院校开办市场营销的历史
1.国外市场营销专业情况
市场营销理论于20 世纪初诞生在美国, 国外营销教学主要有两个学派:一是注重案例教学的“哈佛学派”,二是注重理论的“芝加哥学派”。“哈佛学派”培养了许多企业精英,而“芝加哥学派”则拥有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国外,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一般不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本科。原因是这些学科都需要一流的人才,而本科生缺乏经验,思维不够成熟,很难较好地理解管理学精髓。从我国这类专业的本科教学来看,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空虚”,毕业工作后动手能力较差,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实实在在的“硬技术”,缺乏自信心,感觉自己不如工科学生,其原因正在于此,这也是市场营销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2.国内市场营销专业情况
1949 年以前,中国曾一度引进市场学,对市场营销学有过一些研究(当时称“销售学”),但也仅限于几所设有商科或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1949 年以后,除了台湾和港澳地区的学术界、企业界对这门学科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外,中国内地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市场营销研究一度中断,直至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才重新从国外引进。1978 年,北京、上海、广州的部分学者和专家开始着手市场营销学的引进研究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我国对于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引进时期( 1978 ~1982 年)、传播时期( 1983 ~1985年)、应用时期(1986 ~1988 年)、扩展时期(1988 ~1994 年)和国际化时期(1995 ~)。八十年代后期市场营销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高校对原有的专业开始进行“市场营销专门化”的改造。如1988 年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市场营销专门化”经上级批准得以创建,市场营销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定型,市场营销专门化本科生当年正式招生。1992 年,国家专业目录正式列入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门化转为市场营销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也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二、高等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问题的实际调查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做法,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地位的不确定性
本科层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应该是面向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倡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然而,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专业性,试图把本科学生也都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里的技术专家,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2.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体系残缺或者说还构不成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不但课程门数少,而且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形不成必要的系列。
3.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陈旧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很少反映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纯理论的内容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少,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沿用的传统方式,内容陈旧,综合性差,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作能力,使得有限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学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益。
4.学生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陈旧
多年以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试制度多以笔试考核为主,形式过于简单、陈旧,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效果。应采取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 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据调查统计,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较为缺乏,而且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基本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经验,有从事实际管理工作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小。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国外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数都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背景。 三、解决的方法
1.合理定位,指导思想明确
市场营销的内涵非常广泛,市场营销人才的规格和层次也很多,每所学校培养的学生都不可能满足企业的所有需求,必定要有所取舍。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及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经营活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认为,要满足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本专业具有以下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知识结构合理,能力训练全面;针对性强,突出岗位特点,适应面广,满足企业要求。
2.改革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师范类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多数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这种知识结构实际上与工商管理等专业差别很小,不能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不进行改革,就跟不上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现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政治类及语言类课时过多,人文、自然科学课程过少,许多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体系缺乏系统性,许多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复,因人设课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尤其是市场营销整合能力方面的课程明显不足。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一方面,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大学有关营销专业的知识结构进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企业实情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的现代化问题。
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加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些前沿的知识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采取多种形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除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还可采取如课堂模拟现场观摩、实际操作、市场调查与毕业设计等。同时还可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如安排专题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进行调查与市场分析;与企业达成协议,联系有关业务,组织学生进行推销实践,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推销任务,培养学生的推销能力;联系企业,安排学生主动与企业联系,参与企业日常工作,熟悉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现场观摩,安排学生参观一些大型企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对企业的了解;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并上交实习报告。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师范类市场营销专业考试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笔试为主。而市场营销本科层次的学生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所以在考试方式上以突出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试方法要改变一次书面考试定成绩的做法,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多个时段的考核,进行学习成绩综合评定,将讨论作业,实践及调查中的表现记入总成绩,真正做到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考试方式可采取开卷、部分开卷、论文(报告)、口试等形式,通过考试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院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关键。高等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该培养一支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双证书教师,更应是双能力型教师,而且要有计划地、经常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营销实践的最新资讯和动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学院也可以经常邀请企业的营销经理来学院授课或指导实习,也可以把课堂搬到企业去上实践课,形成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市场营销人才的任务,企业渴望具有专业水准的应用型人才,这对高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各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力争为企业提供合格和优秀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淑霞.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
[2]王亚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之管窥.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
篇6
1.1确立“3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直接面向“食品大工程”未来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工程型”人才;培养通过进一步国内外读研深造而面向食品产业及相关产业未来一线的“研发型”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成果面向未来中小食品企业及相关服务业的自主“创业型”人才。
1.2确立“3+1”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3年‘食品大工程’专业基础教育以及1年个性化发展教育”相融合的“3+1”培养模式为载体,前3年以贯通的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群为扎实基础,以课内不同柔性课程模块和课外不同特色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为纽带。后一年以校内外不同实践环节加强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都能以一型目标培养为主,兼顾到其他一型或两型的发展。2.3确立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的课程体系为顺应食品工业“营养、安全、方便、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应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通过新增食品生物资源、农产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食品烹饪学、食品功能学等课程,形成农业生物链、食品加工链、流通安全链和体内营养链构成的知识培养体系。并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现状,将“食品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与管理”二类专业主干课程的学分结构比例调整至1∶1。
1.4确立多元化的柔性选修课模块新增“食用香精基础”、“风味化学”、“食品调香技术”、“生物资源”、“食品生物技术”等组成的食品风味与生物食品选修模块课程,以增强学生运用香料香精知识和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新食品的能力;新增“现代仪器分析”、“应用光谱解析”、“绿色化学”等组成的食品安全分析选修模块课程,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综合能力;新增“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会展与新闻传媒”等组成的食品营销选修模块课程,以拓展学生推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以及销售与食品相关的原料及材料产品的知识和能力。
1.5创建师生联合工作室,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借助校外实习基地和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分别建立了“校企联合工作室”、“产品研发工作室”与“创新创业工作室”,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根据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找到适宜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校企联合工作室:在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在食品企业内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工作室。用于直接对接其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求,以行业需求带动教学、以产业实践促进教学。将一二年级学生的企业认识实习,三四年级学生部分顶岗实习,学生毕业设计正式纳入企业的议事日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度,提升了学习的内动力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品研发工作室:依托学校学科与科研建设平台建立产品研发工作室,以学科建设丰富教学,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学生可在二年级就进入此工作室参与教师研究课题,从中得到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严格训练,并结合产品研发性的科研课题内容作为毕业论文开题。这样不仅推动了教师主动将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案并固化到教材中,也为今后学生报考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创新创业工作室: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为主线,以企业冠名创意产品大赛为载体,定期聘请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与先进应用技术的讲座与交流。通过专任教师任班导师制、与学生辅导员定期研讨会制、团队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会制等保障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科学构建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1“3层次、6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建立由“体验认知、动手验证、探索创新”3层次与“基础实验、企业社会调研、专业综合实验、企业生产见习、课余研究和毕业设计”6模块组成的知行合一、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坚持实施“3个有机结合”:即将学生课堂专业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和课外科学研究方法与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实验室实验技能训练与企业、研发中心实际操作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工程实训与企业生产真实环境下的实习锻炼有机结合。该体系不仅注重理性的认知、理解、探索和创造,还关注感性的体验、领会、交流和激发,以实现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贯穿于大学生4年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4年不断线的目标。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能力。第一层次的体验认知阶段,是以基础实验、企业认识实习、社区与市场社会调研实践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并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知识的单元训练,通过对特定食品产品、技术与市场的调研,夯实专业基础,启迪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第二层次的动手验证阶段,是以学校专业综合实验、学校或企业生产见习为载体,通过各类食品的综合实验设计、分析实验和对企业装备、技术、管理等专题论述的生产实践、实习答辩等,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钻研、验证专业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第三层次的探索创新阶段,是以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活动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科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企业冠名的产品研发竞赛)等训练,通过工程设计与研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升学生乐于探索创新的专业综合能力。
2.2“产品模拟工作坊”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产品模拟工作坊的任务是基于与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的合作,针对当前业界对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共性需求,针对目前现代食品生产线难以接待学生顶岗实习的难题,在学校模拟企业实际场景,建立小型生产线,进行新型产品技术的培训和注册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为保障产品模拟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顺畅运行,专门制定了专业任课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参与管理的常态化制度,以企业实际产品工艺流程为前提,以企业实际工艺参数为内容,强化学生在工作坊中模拟企业现场环境进行综合训练、课程实习等关键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还通过将原课程内的分散实验整合优化为连续的综合实验,如将原有“食品工艺学”多门课程内的独立实验整合集中为3次,每次2周,保证了工作坊训练时间的连贯性。学生在工作坊内既能检验所学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又能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时工作室不仅是学校培训学生的场所,也是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场所,真正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3创新实践多元化培养的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创作和科学探究中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探索。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将校内教学活动与校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衔接,拉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达到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知、感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3.1案例驱动法与市场调查法结合的兴趣引发式教学案例驱动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采用适切案例,传递新信息,激发学生讨论与辨证的动机。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启发心智的教与学的互动氛围,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情境脉络中的决策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有关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体验。通过团队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亲身实践,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企业产品案例再现到课堂教学和专业实验实训中,将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并通过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加深了对食品工艺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实现了所授知识与食品行业科技发展同步,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研发同步。教师不仅重视课堂内的教学案例设计,充分用好、用足课堂时间,点拨学生开启思维,告知学生分析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设计、使用好课余时间,促使学生课后自觉主动地阅读、消化、思考、答疑,并为下次课做充分准备,有效推进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内外结合转移。如:充分利用5个重大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依据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食品相关知识的市场调查;还利用每年国际食品添加剂展销会和烘焙原辅料展销会在上海召开的良好机遇,进行展会志愿者服务、听取国内外专题学术讲座;并以小组为单位及时进行图文并茂地汇报交流。这种课堂内外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角地位,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了主动的学习者,有效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进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境界。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输出者和课堂操纵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增强了教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动性。师生间更多地体现了合作与交流的关系,使课堂内和课堂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篇7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 精细化 培养 探索
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全面形成买方市场,绝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医药企业将开展积极的市场营销作为扩大本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支能够满足医药市场特殊需求的医药市场营销队伍。为满足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全国有40余所高等医药院校组建了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或相关专业)。
一、精细化人才培养的理念
精细化管理源于日本丰田公司,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 精是做精,求精,精心筛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准是准确、准时。 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把握事物内在联系及规律性。 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精细化人才培养就是在正是体现在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下基于精益求精的文化思想,把于企业生产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基于精益求精的文化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把管理目标和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细分量化和优化,运用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的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二、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精细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精细化人才培养具有优势
精细化教育是针对个人制定专门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下,办学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内涵建设,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继承并发展了现代教育理念,提高办学的层次和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的精细化培养正是学校追求层次,实现卓越,提升内涵的重要过程。
(二)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殊性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的医药营销高级人才。因此,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有两个鲜明特点,首先是综合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医药学的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其次市场营销专业作为管理类学科的一个分支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征,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医药营销专业培养模式上主要面临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市场营销教学与医药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而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旨在推行教育模式、培养过程以及教师培养等各方面的精细化,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矛盾。
(三)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复杂性
医学营销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显示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办学模式,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①办学主体不同。既有公共卫生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主办,也有社会科学系主办等,如,泸州学院;②办学微观环境不同。药学院主办,如中国药科大学、广州药学院等;医学院主办,如湖北中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③培养规模不同。有的只培养本科生,有的既培养本科生又培养专科生。④办学方式不同。有的是单一办学;有的是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不同的学校利用各自优势,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医药营销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从总体情况来看,医药营销专业本身在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上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三、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精细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教学模式的精细化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对于“营销”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 6∶4的比例。高校本科人才应以专业知识传授与专门技能培养为主,只有专门领域的深入,才能实现面上的拓展。在传授一般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医药特色。以泸州医学院为例,自2003年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医药市场营销方向)以来,学院立足自身的特点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重在知识的集成性、能力的复合性、素养的全面性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的配置,对于“营销”和“医药”教学要点之间实行70∶30 的比例,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对已经毕业的医药营销学生进行跟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比较合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 以上毕业生到医药企业从事营60%销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课程设置的精细化
课程体系是保证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培养模式。同时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要凸显医药的特色,因此应建立能够彰显医药特色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工商管理、经济学和医药学3个学科。在结构上要涵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训教学等 5大课程模块。
1.公共课模块
公共课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体育等 ;这部分课程确保作为一个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德、智、体、美和技能方面的素养。公共课由公共基础课和公共任意选修课组成。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强化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训练。以适应医药市场营销活动发展趋势的需要。
2.专业基础课模块
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西方经济学、医药国际贸易;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医药企业管理;基础化学、中医基础、药剂学等等;这部分课程保证作为一个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医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整合相关医学或药学课程,浓缩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与“概论性”教学。实行“能综合的综合,能压缩的压缩”,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盲目延伸。
3.专业课模块
专业课模块以一般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能够反映医药市场营销特点的专业课课程体系,市场营销学、医药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概论等等 ;这部分课程保证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
4.选修课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以扩展训练学生的医药市场营销技术与能力为主的课程构成,如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广告创意、商务沟通与谈判等。
5.实训教学模块
由实验室模拟训练和毕业实习两部分组成。精细化培训模式特别强调的是,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实训教学,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遵循由模拟参与到观察体验再到工作实践的过程。①实验室模拟训练。组建以专业课程为理论基础的模拟训练实验室,配备相关课程的仿真模拟软件操作系统,如医药营销教学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医药企业ERP教学软件等。训练学生将所学的有关市场营销知识在模拟的市场情景中加以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毕业实习。分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方向是医院,进行医院药剂科,公共关系科,营销科等相关科室,熟悉医院运作,另一个方面就学院毕业实习基地以医药企业(包括生产性企业和流通性企业)为主,将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职能部门作为主要实习对象,兼顾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医药企业的营销实践相结合。同时,根据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确定实习时间,定期进行轮转,以便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工作情况。
(三)培养机制的精细化
在培养机制创新方面,实施导师制与小班授课制。从大一开始,每位任课教师作为导师,为大学生的四年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与指导,每位导师负责5-6名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业与品行,指导安排学习计划,进行定期的交流;在学生的一些关键时期,或面临诸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习实践等重要任务时,提供重要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导师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小班授课制将课堂人数限定在2个班以内,便于教师从课堂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导师制与小班授课制下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学习目标,更好地深化知识学习,获得学业进步,提升专业能力。
(四)职业指导的精细化
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和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上。包括案例分析、计算机模拟实验课、角色模拟演练、课堂讨论、课程的课间实习、开展读书活动和学术活动、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赛、进行市场调研、市场策划、毕业专题实习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尤其是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有一个可供学生实际业务操作的实习基地,以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创新环境,使学生通过实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迅速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