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育核心素养

篇1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有能力过更健康的生活。生活是动态的、变化的,教育也不是固定僵化的,不要把过于宏大、笼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生硬地灌输给儿童,而是引导用积极的生活经验与态度认同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糟糕的事情。太看重输赢、成功、成才,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小学儿童的生命小苗刚刚破土,生命之树开始生长,生命之花远未绽放。我以为,这个阶段培养儿童,在一定意义上,保护、尊重比开发更加重要,过度开发有可能酿成日后的悲剧。教育要让儿童认识到学习活动是自己有意义的劳动,是体现自己生命价值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儿童需要在这种劳动过程和积极快乐地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素养。清华附小确立了“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育人使命,体现他们对小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是聪慧,即聪明和智慧,育人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发展;二是高尚,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他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三是奠基,是对小学阶段性目标的界定,体现了注重培养的阶段性和适应性;四是人生,是对学生生命全过程的关注,关注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清华附小以聪慧与高尚为儿童奠定生命底色,并具象为“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有利于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这样的理念落实在课堂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样态。我曾经听过窦桂梅校长两次课,第一次是她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我爸爸》,在书中认识了那个虽有缺点,却也不乏可爱,最重要的是永远爱我的父亲的形象。当课堂的最后,在温暖的音乐声中,学生模仿着书中的句式说出“我爸爸像长颈鹿一样高,像大猩猩一样强壮”“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圆”“我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我爸爸笑的时候像蛋糕一样甜”……一份感动涌上心头,让我不禁湿润了眼眶。此后我又听过她执教《大脚丫跳芭蕾》,让我们惊讶的是道德教育专家希望学生建立的价值观,从四五年级的孩子嘴里竟然十分自然地、理直气壮、生动地表达出来。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按理不到特定的年龄,儿童并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但是核心价值观认同又确确实实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人格形成、公民品质、精神饱满的必经之路。可是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什么要做得那么生硬呢?透过窦校长的课,我能够感受到清华附小在力图寻找一些途径,比如:阅读、动手操作、辩论、比较、探究等,将一些抽象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进行链接,在一步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来调动、牵引、凝聚共识,让孩子们自己感受价值观、体认价值观、表达价值观。这个过程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孩子是感到安全惬意的,而这,恰恰有利于儿童道德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形成。

二、分科教学与课程整合共促学生素养发展

课程整合中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如何解决分科与综合的问题。我曾与美国研究教学模式整合的有关专家进行过对话,了解到他们主要是将原有的学科变成知识领域,此外还有主题教学、主题大单元等整合方式。我们知道,每个学科有不同的性质和核心知识,也有不同的方法和相应的训练,现在进行学科整合后,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分科与综合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二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说课程整合,通常是指学校层面上进行整合,而一旦进入课堂,怎么做还得看教师。教学是高度情境化的,教师如果没有整合的知识基础,没有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呼应,那么整合在课堂上就很难完全实现。清华附小“1+X课程”打破了过于以学科为中心、以分科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学科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改变了碎片化、功利化的教学倾向,凸显了促进完整人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回避离开学生谈学科、离开学生谈教育、离开生活谈学科、离开真实的综合性活动谈智育、德育、美育的弊病。“1+X课程”既保留了传统分科教学的精华,当然是通过整合的方式,但同时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整合,把教与学进行整合,把既有的资源与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原有国家课程分类整合,形成按领域组合的学校课程设置,整合为五大板块,即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了学生应当学什么、重点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戏剧课、创新实践课等整合形式,其效果十分明显。在教师层面,清华附小也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同一领域学科组的老师能根据本学科课程规划和学校课程设置计划,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处理教材,促进课程内容间的融合。每一个老师进入课堂后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用好学校研发的课程系列成果,通过《学科质量目标指南》让课程标准可视化,通过《乐学手册》让课堂目标可视化,通过“一单、一问、一练”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主化,这样便很好地把握了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清华附小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活泼泼的精神面貌,这让我觉得那就是孩子们本来该有的样态,是以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应有的样态。

三、教育改革没有唯一的价值尺度,学生的发展是其核心

篇2

一、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的定位

信息素养及其职业素养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信息素养是图书馆系统提出来的,简单讲就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为,信息素养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职业素养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信息技术课程中职业素养教育,是指在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直接从事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等相关职业或其他职业时所需信息素养的教育。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教学实施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正如其他学科一样,学科教学并不一定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学科专家,将来从事相关职业。但是,蕴含其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对学科素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牵引力、推动力从来就不可或缺,更不能削弱。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全面发展,而且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中考、高考压力,反而能够更好地实践素质教育理念。

二、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上述定位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与技术割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有信息但缺乏技术;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技术但缺乏信息。由于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从计算机与网络课程发展而来,还没有完全构建起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哲学等在内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范畴,以及基于此范畴的信息技术课程逻辑体系,可以说当前中学教育阶段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适合学生全科学习和全面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课程。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当前人生职业规划教育逐渐向中小学教育介入的趋势下,要防止将学科教学与人生职业规划教育割裂开来的做法,不能单搞一门所谓的人生职业规划课程,因为对于人生职业的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将来偏重于以什么信息和技术谋取幸福的选择和规划,因此应该将其融入到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中来。

二是技术色彩太浓。狭义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当然是基础,学生通过这种学习,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制作电子文档、网页、动画、编程,上网、发邮件、搜信息等,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内容,然而由于“信息与技术割裂”,将大量课时、资源和人力耗费在“技术活”上,致使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本身被湮没。而且,所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也仅仅是将计算机及其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工具来使用,对学生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不是该类研究课题的重点。另一方面,现行信息技术课程强调技术而缺乏信息,是造成学生厌学,而热衷于游戏厅的原因之一。

三是窄化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当前,还没有形成以计算机教师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科教学为阵地,整合学校图书馆,其他学科教师全员承担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机制。学校校长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在本校进行全员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从而推动信息社会的全员信息教育进程。其中,最可行的变革应该是打通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网络教室等信息节点,成立学校信息中心,统筹实施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并使其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智囊机构。对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制度安排上加以引导和支持。

三、建设新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打破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技术活”的尴尬局面,需要我们敢于杀出重围,敢于走出新路,建设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课程的基础性。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将整合散布在各个学科学习中的信息技术需求、学生职业理想所需的共性信息素养需求,按照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哲学的范畴,着眼于奠定学生信息基础,进行编排,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构成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二是课程的信息技术性。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一条主线就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学习安排,毫无疑问,这是新体系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信息的本质在于交流,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交流和创造为核心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三是课程的应用性。学生将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营造出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掌握技术、发展技能,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及其职业素养。这就决定了要在新体系中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信息与技术的关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

四是课程的统筹性。新的体系和机制最大特色在于全员参与,全学科参与,全信息节点参与,统筹实施。一方面,它立足于为全科学习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体现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和综合运用。

五是课程的阶段性。打破现行按年级划分的旧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按四个阶段实施新体系,即小学中低年级段、小学高年级段、初中段、高中段。与年级段相应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自身的阶段性划分,划分的依据是全科学习阶段性发展理论。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模式运用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语文关注的重点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同时更加强调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说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意识的锻炼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以外,同时要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现代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熏陶,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外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科学的精神。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尝试和理解,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单纯的依靠理论讲解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化,同时更加需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去感受人文,感受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自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展,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有勇气为个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学习成绩。只有让小学生勤于思考,愿意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建立必要的独立学习技能。其次,要引导学生用语文来影响个人生活,达到身心发展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文章的互动,与作者的互动,更好地理解自我,个体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规划未来生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学生自主发展足够的权力。如在文章《珍珠鸟》的解读中,教师从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课堂介绍的方式,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在导入环节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鸟类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并且喜欢的鸟类,并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积极学习,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获取信息。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学反思自己,并思考他们是否在生命中保护了小动物,以及是否像作者一样爱鸟和保护鸟类。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观,有利于初级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拥有更健康积极的生活。

篇4

关键词: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略了对学生长期发展的考虑。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逐渐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终将会被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便成为关键。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策略。根据本文的研究,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重视语言技能的教授,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来看,针对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

大体上来看,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能力,其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毫无兴趣可言,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具体来看,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掌握能力、识别赏析能力以及学科意识等。这就要求在日常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也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在讲解教科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第二模块第三单元中Where’s my car?的重点句型时,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出类似的两组句子,第一组是Where is my car?Where is my tool?等等,而第二组是Where are my books?Where are my balls?等等。接着,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Boys and girls, now, please look at these two groups of sentences carefully. You should find ou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开动脑筋,通过观察每组句子的相同点,得出询问物品的位置这一重点句型的结构。另外,再通过比较第一组句子和第二组句子的差别,特别是比较第一组句子和第二组句子中名词的单复数方面的差别,学生基本上可以得出两组句子中be动词差异的原因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学生通过比较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文化品格的策略

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已然越来越频繁。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如何在初始阶段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便成为重中之重。比如,在讲解教科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第三模块第五单元Happy birthday!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阶段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how the Americans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s?” 这时候,学生的思维便可以马上活跃起来。同时,他们也会就自己所了解的西方国家过生日的文化知识来进行回答,如have a party,have a birthday cake, make a wish等等。当然,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西方国家过生日的视频资料等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展开discussion, 讨论中国人过生日的文化习俗和西方人过生日的文化习俗的异同。

三、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思维品质是决定小学生语言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思维品质包括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对所学的语言现象进行辨析的能力,运用逻辑思维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的能力以及对于语篇中作者思想观点的认识和批评等。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比如,在讲解教科版小学英语的相关语篇时,在阅读环节,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理清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writer,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Do you agree with the idea of the author? Why or why not?

四、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等。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其实就掌握了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反之,学生的英语学习只能成为被动、机械地接纳,无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具体来看,在讲解教科版小学英语的过程中,针对单词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一次discussion,并讨论“the best ways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 words,and the worst ways you think to learn English”,在全班进行分享。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一定的反思,并通过接纳别的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不断提高单词学习的效率。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方法。

总之,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始终把育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化为日常点滴的教学行为,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相反,这一过程用时长、任务艰,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耐心和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钟小芳.核心素养要求下职中英语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

篇5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

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人才不仅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积极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从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是集中精力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利于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积极渗透核心素养势在必行。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是小学英语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首要环节,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爱国、高尚品德等内容,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对英语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德育教育元素,并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促使学生在进行英语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良好的品德产生深刻的认知。

例如,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和goodbye等日常用语,实际教学中,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喜洋洋,并将喜洋洋与美羊羊等小伙伴应用英语打招呼的图片播放出来。这一生动的教学形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欢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对英语日常用语产生深刻的认知,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喜洋洋尊老爱幼、有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进行讲解,从而进行有效的核心素养渗透。

(二)通过培养学生培养语言能力来提升学科素养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四项基本技能,对于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实际展开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特定的英语语言场景,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言意识,对书面语和口语的内涵产生深刻的认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英语表达方法产生理解,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例如,教师在实际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构建特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言意识。在学生进入教师办公室提交作业这一场景中,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分别扮演学生和教师,学生需要在进入教师办公室以前敲门,并用英语进行以下对话:

Student:May I come in?

Teacher:Come in,please!

Student:Hello Miss Wu!This is my homework.

这一趣味性课堂活?幽芄患?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交际用语、特定场景英语的使用方法等产生深刻的认知。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自身的语言能力会得到有效锻炼,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6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我们从小开始学习数学,不是只为了考试,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要会在生活中进行应用数学。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和生活实际相贴切,将本就枯燥无味的数学建立在学生有趣丰富的生活和游戏上,让学生自己去参透感悟,学会用数学角度去看生活中的事情。进而使学生多应用数学他,更加了解数学,形成对数学的敏感性。

例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回忆和展示一些和他们玩游戏相关的图片,我们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然后鼓励学生们对于图片中的秋千,滑梯,木马的数量进行查数,我们也可以找一些和动画片,小动物有关的图片,让他们查看那种颜色的相关事物和个数。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理解数的抽象概念。又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创造一个情景,分成小组,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卖蔬菜的阿姨等人物,就学习了解教学质量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去超市进行“今天我买菜活动”,通过对各种菜品的看一看,和估一估,粗略的计算出各种食品与蔬菜的重量,需要花多少钱等,通过开展这种具备趣味性的活动,来让学生得以充分的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因此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可以很好的利用和建立情境,让学生很好的体验和感受数学并且进行应用,学生就会很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富有活力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数学上有了新的了解和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起到启蒙的作业。

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建立数感

数学是练就思维的学科,观察则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发展数学的方法之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可带领学生画视角图。也可引导学生用数学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例如:在新课程“数的认识”教学中,要让学生先联系实际观察再说一说。如:观察一张纸多厚,再观察10张、30张、50张有多厚,然后拿出一叠1500张纸,让他们观察有多厚。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比如七星瓢虫。然后出示七星瓢虫主体图让学生自主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并且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多思考,同时也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他们习惯在观察的同时也要多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变得积极主动。

三、实践出真知

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平台,把学生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提供开阔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操作等机会和时间,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真正的发展。

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设计一个让儿童数100根小棒的游?颍?看谁数得又快又好的活动。数的结果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逐一地去数分组数,并且10根10根地去进行统计。数完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我们怎样数才能数的快一些呀”,数感强的学生便会说出:我发现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一些,还不容易出错。此时,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对计数原则的感悟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让学生讨论为什么10根10根地数不容易出错?然后告诉学生,在数数的时候我们给满10根的数找一个位置,让数满10根的数都放在这个位置上,现在我们给这个位置取个名字――“十位”。学生从逐一地计数到十个一计数是对数的认识的飞跃,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当然要让学生有数感,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些数独游戏,再练习多了,会有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和想法,进而加强学生的数感。

四、解决实际实际问题,提升数感

我们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实际的、有趣的或者与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起讨论,引发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最初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让学生解决“全班43人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乘船合理?”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计算,不难得出需要8条船。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乘船,学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学生想法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也并非只是一个,最后知道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案。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能够明白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方法,还会学会怎样选择适当的算法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更能够学会如何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有效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自身的数感。

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情境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社会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当前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议题。近些年来,各小学为能够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平衡发展,由此提出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教师可以通过尽情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吸引学生对美术的关注,让学生能够全面的成长与发展。从小学美术的实际课堂来看,现阶段的美术课堂已经不再沿用此前的方式,教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过往,现阶段对“教”与“学”进行融合,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境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期为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尽微薄之力。

一、开展情境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下,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天赋,传统的美术教学,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之前,已经设立了较高的门槛,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核心素养教育则可以让学生融入美术学习过程当中,以此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图像的识别能力,提升学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提高学生对于美术文化的理解能力,由此对美术进行开拓和创新,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展现自我观念与思想。通过美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开展情境教学,则具有以下意义。第一,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设小学美术学科,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具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而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刻的思考,以此领悟作品当中的真正含义,并能够表达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感悟和体会。欣赏本身就是抽象性的词汇,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欣赏能力进行积极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对于引导学生提升其欣赏能力不得要领。而情境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由此激发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创作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借由情境创设,加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观察能力。第二,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学习能力在学习时是极为重要的,而学习力本身是可以被培养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现阶段,在美术课堂中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本身面临诸多挑战,因学习时间有限,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在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时,经常面临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除此之外,学生人数不同也阻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教师无法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发现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题,而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即便教师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难题,也无法进行及时的解决。而创设情境教学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成为教师展现美术作品的工具,并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美术作品当中的意境,领略美术所带来的感官享受。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困惑,并且也预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第三,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极为重要,合理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开放的情境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当中。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由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集体意识,再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小学美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每一学期可以设计三节完全自由的课程,将时间留给学生,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思考,以此加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第四,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生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就需要具备相应的人格和情操。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以此能让其感受到美术具备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传授绘画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而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学生可以和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对美术教学任务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从美术作品当中获得情感的能力,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开展情境教学的措施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首先,教师就需要强化自身的核心素养。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时,才能够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各类教学场景当中。尤其是创设情境教学,更加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如此才能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因此,小学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开展情境教学的首要前提。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反思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用新课改的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确保小学生所获得的美术知识是最为先进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更多的美术教学资源,在线上学习教学方法与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借由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更为直观地展现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活泼好动,这也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专业的美术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让小学生能够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所吸引。其次,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的技巧。掌握了情境教学技巧,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进行因材施教,加深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要想顺利开展情境教学,首先就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还需要对于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情况、心理特征等多项因素给予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不断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现阶段对于美术学习的感受,以此制订科学合理的教案。除此之外,小学美术教师还需要对于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解,了解其实质,教师要清楚情境教学的技巧是辅助工具,而教学本身才是目的。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生对于多彩事物的喜爱程度,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可以选择色彩较多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感官上的享受。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美术作品和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结合。比如,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可以播放适合教学场景的音乐,或者可以在美术作品完成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进行诗歌创作,让其能够对于这一段经历加深印象。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将其他学科教学的优势应用到美术教学当中,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最后,教师需要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度。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全面融入进课堂当中,教师需要具备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这对于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至关重要,也是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美术作品提升其表现力,将色彩图案扩大化,通过互联网资源,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兴趣。小学生本身就极易被色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多加入多媒体技术的元素,以此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展现美术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借由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来感知美术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姚燕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讨[J].教师,2020(6):101—102.

[2]王笑雪.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情境教学对策[J].读天下(综合),2020(4):1.

[3]李芸.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C]//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0.

篇8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感觉、知觉、逻辑思维等都与中学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据优势,善于模仿,这就要求小学英?Z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教学不同教学环节得到的反馈,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朝着培养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向努力。

一、调整教学目标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五个维度的目标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或者多个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4 Christmas时,学生不仅要学会圣诞节关键词汇、语句的表达,而且还要了解西方国家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立足本土文化,能够对比圣诞节庆祝活动和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从而发现两者异同之处,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内容,春节的时候你最高兴的是什么?有的孩子会提到压岁钱,放鞭炮……思维层次比较深的孩子会想到如何正确使用压岁钱,燃放烟花爆竹注意事项……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生活的经历和体会、思想品德的觉悟,与行为体验……全部都融合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得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能力逐步形成。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激发探知欲望

总所周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没有任何英语生活环境的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难度较大,这就需要老师课上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导入的长度和内容以及形式都要把控好,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游戏激趣,可以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歌曲,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将新知引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逐层递进。例如,本人在教授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lesson 20“Looking at Photos”一课时,在上课伊始利用“记忆力大比拼”游戏,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动词过去式,为本课继续学习一般过去时做准备,依旧带新,由易到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巧妙地导入环节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完善“新授”,关注学习过程

1.利用课本图片,创设语言使用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想象力丰富是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孩子对图片兴趣要远远高于文字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看图表达。多鼓励学生用英语去描述图片,发表感想,对学生描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多包容,这样长此以往的练习,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设置的问题难易度事宜

如果老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法从中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如果设置的问题太复杂,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有难易适中,有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面的孩子得到满足,做到因材施教。

3.激发求知欲,发展思维创造性

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竞赛形式非常适合。充分挖掘我英语教材内容,明确活动规则,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全方面的思考。小组交流汇报、共享思维成果。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展示“成果”激励为主

展示“成果”激励为主。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与众不同的,这是思维的独特性品质。尊重不同学生的思维、情感、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鼓励学生有主见的思考,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关注“反馈”,优化评价方式

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英语老师 教学行为 素养培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语言能力,二是学习能力,三是思维品质,四是文化品格。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行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依托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培养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只有培养好语言能力才能够进行良好沟通,为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继而提高文化品格,超越自我并完善自我。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第一步需要对语言进行建构和应用。具体来讲,需要老师结合课本完成单元汇总和内容衔接,需要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循序渐进地逐层推进,根据教学话题,合理组织并整合内容,通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架构,深入了解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以此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6B Unit2 more exercise中,这一节主要学习比较级的表达方法和运用情况,在一开始学习本节课内容时,笔者首先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运动的英语名称,比如足球(football)、篮球(basketball)等,然后通过图片的形式来体现比较级,着重突出主谓宾的基础上,点明比较级的运用形式,以此确保同学们认识和掌握了本单元重要词汇与句型。在该单元知识学习接近尾声时,笔者将译林版英语五年级5A Unit7 after school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在温习该单元核心词汇与主要句型之后,要求同学们设定一个“放学后开展运动”场景,需同桌之间自行组织一场关于“放学后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的对话,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地运用这两单元句型,强化其内在联系,加深知识印象,不断提高语言输出,正确掌握句法结构,培养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二、强化英语氛围和感染力,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现在很多英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喜欢采用汉语进行教学,无论是讲解知识还是提问问题都是用汉语,这样导致一节课下来,基本上全程都是汉语,只有根据课本读单词或者对话的时候才会讲英语,学生所接触到的英语少之又少。其实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英语常用表达,能够接受英语授课模式,对此,笔者建议应该在课堂上尽量多讲英语,强化英语氛围,提高英语感染力,让孩子们在浓郁的英语氛围中更自如地学习英语。

在讲课的时候,笔者就会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环境,虽然一开始很多孩子听不懂,不过没有关系,可采用双语教学,慢慢地变为全英文教学,长此以往,孩子们就能够适应并喜欢上这种浓郁的氛围。在正式讲课时可向同学们说“class begin”,让同学们跟着老师阅读时可说“read after me.”强化师生互动,让孩子摆脱害羞的情绪,勇敢地讲英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老师可不吝赞美之词,多鼓励他们,可以说“very good!”、“well done!”等。使更多的孩子在赞美中更加喜爱英语。

三、形成独创性与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不单单汇集了知识点,还涵盖了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应该学发现和挖掘课本中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在联系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促其思维模式更具批判性与独创性。比如在教孩子们学习用英语表达开门和关门时,若在教他们用英语的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表演的方式进行,并且在开门时需要观察下们后门是否有人等,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之中教育孩子们开门和关门时要注意周边是否有人,是否会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其实这种带有情感目标的授课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素养,促进个人健康阳光成长。

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6B Unit5 the seasons中,该单元内容主要讲述了季节及其特征,比如冬季winter,其典型特征是寒冷cold,夏季summer的主要特征是hot,并且运用了最高级语法知识。在讲解该单元内容时,笔者运用了任务教学法,要求同学们进行自我阅读,从阅读中了解故事、获得有价值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同学们考虑下为什么会有四季之分,并鼓励同学们尽可能多提供描述四季的词汇,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孩子们的印象,还有利于发散思维,积极开动脑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四、拓展中外文化认知,培养并提高学生文化品格

无论是哪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受历史、政治、地域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中西文化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学习者而言,尤其是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只有掌握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才能够更好地体会英语内涵,更快速地学习英语,继而有效提高英语能力。

篇10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两年以来,笔者作为主讲教师连续十五期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共有750位教师接受了培训,中学教师有300位,小学教师有450位,教师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在培训期间我们对所有受训教师做了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状况,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和访谈形式。经过分析总结,笔者所处的县区农村教师目前信息素养的现状有如下较明显的几个特点:

(一)不同年龄教师群体的信息素养差别较大,老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较低

调查结果发现,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能,老年教师队伍中大多数老师只掌握很基本的操作甚至不会操作,根本不能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他们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能够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

(二)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多数教师自我需求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养成自我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意识和习惯,具备较低的信息素养水平

主要依赖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项目工程, 学校、个人缺乏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深度不够。

(三)硬件设施落后,教师信息技能没有施展的空间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及信息技能的运用必须要有硬件的支持。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普遍比较落后,尤其是一些较偏远的学校甚至不具备有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多数学校则是滞后于社会其他相关产品,大大影响了教师教学需求,教师纵使掌握我很好的信息技能也没有“用武之地”。

(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只停留于简单的运用

很多教师只是简单的使用多媒体,只有在公开课或教师技能比赛的时候才采用一些信息技术设备,或者简单地把传统的板书改为PPT幻灯片。未能够较有深度地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二、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策略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就是要使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素养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针对于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特点,我提出以下几点对应的提高策略:

(一)教师应自发自觉地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视程度,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自主学习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自我发展观念,自发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信息时代要求每个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学习,具备信息素养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能的继续教育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很大部分的老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他们希望能够接受一些信息技能方面的具体的软件培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聘用相应课程的优秀人员进行上课,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也可借助学校内部信息技术中心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学方式自我提高信息素养,有条件的老师还可以进行自考、函授与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相关的进修活动。

(三)学校建立激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课堂内外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使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教师学习掌握新技术和网络工作可以得到职位提升的机会。组织开展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等形式,增加老师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四)上级行政部门应加大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够是一个比较突显的问题,学校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不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个别教师信息素养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完善必要的基础设备设施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高的分析总结,请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