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线课程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线课程教学

篇1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应用型工科专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实验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走出校门前宝贵的训练场[2-3]。环境工程实验更是环境工程本科生综合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然而,目前的环境工程实验还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较好地满足新时代对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因此,将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与在线课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环境工程实验在线课程并进行教学实践。在该教学模式下,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了师生互动,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工程实验是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修读完无机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等基础实验之后修读的一门综合性必修实验课程。与前面的单科专门实验不同,环境工程实验需要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解决水、气、固、噪声等方面的环境污染和治理问题,其在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复杂环境工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环境工程学科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环境工程实验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综合分析来看,传统的环境工程实验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项目老旧固化问题严重,面对环境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由于受到经费、设备、场地等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项目的更新跟不上学科的发展,学生不能接触到学科前沿,学科视野受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二是实验课能力的培养比较单一,大多只注重实验技能和操作,而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现代实验和科学研究,除了实验操作能力之外,文献的查阅、实验的设计、图表的绘制、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必需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这些能力很难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三是授课方式大多还停留在野填鸭式冶教育阶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很少去思考原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5]。四是师生互动交流较少,下课后教师只能通过纸质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及时,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也难以及时得到解决。

2环境工程实验在线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平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依托学校超星公司与学校共建的泛雅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授课、答疑讨论、作业提交、课件下载、课程考核等基本教学活动,并尝试建立仿真实验项目,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授课效率,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2.1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线课程最大的优势之一是拥有比传统课堂课程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建设上,一是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包括课程基本介绍、主讲教师基本情况、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书、教学课件、章节思考题、网上测试题等基本学习资料内容,各教学资源的模块和相关功能见表1。学生通过分配账户登录课程网站后,即可获得与实验相关的所有教学资源。与传统实验课纸质资源相比,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可随时了解相关课程内容。不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学习进度。学习能力强、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可以提前进行预习;知识掌握不牢的同学可以顾复习,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

除了上述基本教学资源外,还提供了与本课程相关的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知识拓展的相关网络资源链接,包括论文链接、网站链接及本课程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6]。这些教学资源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受实验条件限制的实验项目,接触学科最新发展前沿,紧跟时展,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

2.2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革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优势。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利用教学平台课程通知,布置教学任务。例如开展某项实验时,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提前让学生查阅文献了解实验原理,进行相关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文献调研能力。实验图表的绘制采用电子方式,与现行的科技需求接轨,也锻炼了学生利用科技软件进行图表绘制的能力,为学生的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线课程平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实时答疑,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随时向教师求教,教师及时给予答疑解惑,能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在线课程平台也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可由教师或学生发起某个问题或讨论话题,整个班级的学生和教师开展讨论,没有固定答案,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就某一话题自由发挥,思想的碰撞不仅会产生有意义的火花,也能让学生具有参与感。除此之外,学生也可将实验过程拍摄的图片或视频上传到网上平台,随时复习回顾,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获得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7]。

在成绩考核方面,利用在线课程可改变过去较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利用在线课程的实时记录和在线计时功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用时等进行过程学习打分,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效果,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此外,可利用在线平台开展在线测试,布置和批阅作业,可从答题时间和正确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既实现了绿色无纸考试,也使考核更趋于公平合理。通过在线课程能加强过程性评价,实现了多元化课程成绩评价方式。

篇2

关键词: 线性代数 MATLAB 高等教育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数学课,该课程与理工、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专业课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线性代数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抽象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最终提高综合能力。但对学生而言,线性代数不同于以往所学知识,大量概念、定理和复杂的解题方法和证明,学生难理解、难接受。再加上教学模式单一,对于整堂课满黑板的知识点和理论推导,学生很难提起兴致。

线性代数学了有什么用?学数学有什么用?这是学生常常提出的问题。这时我们会想到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实际问题出发,利用数学语言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寻求合理的数学方法求解。

MATLAB软件在数学建模中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现在,MATLAB软件作为适合多学科的大型软件,成为线性代数、数值分析、数理统计、优化方法、自动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动态系统仿真等高级课程的基本教学工具。由于MATLAB数据存储的基本单元是矩阵,因此MATLAB语言的核心就是矩阵的运算,对矩阵的操作是MATLAB中几乎一切运算的基础。线性代数的基本研究对象就是向量,向量又是一种特殊的矩阵。这样线性代数和MATLAB之间就能够联系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介绍和使用MATLAB软件,为以后应用做基础,教师可以在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与应用。

线性代数中的一些基本内容,像是行列式的计算、矩阵的运算、矩阵的特征值的计算,除了笔算以外,还可以借助MATLAB软件进行计算。接下来简单说明:讲授矩阵的概念时,可以介绍MATLAB中矩阵的直接输入方法,在MATLAB直接输入矩阵后能够直观地看到矩阵的形状,可以让学生理解矩阵的行列数具有任意性,可以是方阵、行矩阵、列矩阵及一般矩阵。MATLAB还可以直接生成一些特殊矩阵,像是利用函数zeros(m)可以生成m阶全0矩阵、函数eye(m)生成m阶单位矩阵、ones(m)生成m阶全1矩阵。除此之外,利用函数rand(m)生成m阶均匀分布的随机阵、函数randn(m)生成m阶正态分布的随机矩阵,随机矩阵中的元素是不确定的,这两个特殊矩阵的生成方法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讲授线性代数中矩阵的运算时,包括矩阵的线性运算(包括加、减法和数乘运算)和乘法运算都可以结合MATLAB中的运算符“+,-,*”讲解。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矩阵在做加、减法时,必须是同型矩阵,利用MATLAB进行矩阵的加、减法运算时使用运算符“+,-”,也必须是同型矩阵,两者之间不论是符号还是要求都相同,这种共同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矩阵与常数之间的数乘运算,强调的是常数与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相乘,在MATLAB中通过运算符“*”实现,如3A是线性代数中的常数3与矩阵A之间的数乘运算,在MATLAB中的语言为“3*A”。线性代数中两个矩阵进行乘法运算时,强调两个矩阵中前一矩阵的列数等于后一矩阵的行数才能进行乘法运算,并且两个矩阵不能交换位置,一是交换位置后,不一定能进行乘法运算,如果能进行乘法运算,其结果就可能不同,线性代数中A与B做乘法运算,记为AB。而MATLAB中的乘法运算是通过运算符“*”实现,语言为“A*B”,在MATLAB中进行乘法运算时,两个矩阵必须满足相同的要求。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通过MATLAB举例体现两个矩阵需要满足的条件。转置运算可以通过MATLAB中的符号“’”得到结果。逆运算可以通过MATLAB中的基本函数运算“inv()”得到结果。另外,矩阵的行列式计算可通过MATLAB中的函数运算“det()”得到结果。除此之外,MATLAB还可以通过函数“rank()”和“eig()”快速求矩阵的秩及特征值。

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MATLAB只是一种工具,它能够进行矩阵运算,快速得到结果,但MATLAB并不能够取代线性代数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计算过程,这就要求学习线性代数时,不能降低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要求。

除了对MATLAB中的矩阵的函数运算介绍以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介绍与线性代数相关的数学建模经典案例。例如,讲授逆矩阵知识时,可以根据信息加密的实例。讲解线性方程组知识时,可以举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例子。在介绍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时,可以举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例子。随着线性代数在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各门学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讲授这门课程,授课老师需要不断进行专业学习,了解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应用联系,还需要搜集案例,以便在课堂中引入恰当的实际案例。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房宏主编.线性代数以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篇3

关键词:新零售概论;在线教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现阶段,我国在线教学的设计大多以知识、技能的记忆和理解为主,在交互性、活动性教学等方面比较薄弱,不利于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2]。因此,如何在线上教学中做好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出新时代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成为教学工作者新的关注点。“新零售概论”是本科、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数字营销背景下的前沿课程。本文通过对“新零售概论”课程在线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探讨,力求借助在线教育的手段和思政教育,构建适应课程目标和要求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1“新零售概论”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1.1“新零售概论”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零售概论”课程是在我国新零售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具有时代感和实践性。目前,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应用学生身处新零售的环境,已接触过许多新零售品牌企业,少部分学生在课外已经开始进行新零售方面的实习或兼职,例如开店、直播带货、微商等。但是课程教学还停留在理论讲解上,缺少实际操作的指导和改进。(2)传统教学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有限新零售的发展速度较快,课程知识、案例常处于更新的状态,而纸版教材等传统教学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3)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面对面的传统课堂多采用讲授法,比较枯燥、沉闷,学生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走神、玩手机的现象。此时,教师如果继续按照教材体系逐一讲解课程内容,会导致课堂缺乏个性化和深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4)思政教育缺少系统的设计“新零售概论”课程除了传授与时俱进的知识外,也应传递时代使命和价值观,其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思政元素还有待挖掘和融入。

1.2“新零售概论”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针对“新零售概论”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在线教学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发挥二者的协同优势。(1)在线教学: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也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变革,尤其是自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线教学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教育手段的升级也给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课程通过在线教学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拓展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师生的互动性。(2)课程思政:新零售是传统零售的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覆盖线上线下融合经营、社交电商、短视频与直播带货、无人零售、零售科技等领域,它的诞生与发展必然蕴含着培育新型人才的思政内容。新零售的出现,带动了一批新的就业岗位,也对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群体是新零售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也正逐步成为我国消费市场上的主力军。我们期待这些年轻的从业者们不仅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获得自己合理合法的收益,更要能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本课程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加深学生对新零售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其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合格的数字公民,激励其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在“新零售概论”课程的在线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探讨,力求借助在线教育的手段和思政教育,探索出适应课程目标和要求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2“新零售概论”在线课程的思政目标和思政元素

2.1“新零售概论”在线课程的思政目标

无论是在线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综合素质与能力[3]。依据上海杉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新版培养计划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制定了“新零售概论”课程的思政目标: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操、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具备企业家潜质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零售业管理人才,能适应数字中国建设的需要。

2.2“新零售概论”在线课程的思政元素

为适应在线教学,经过教学内容的提炼,课程切分为64个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本课程的思政教育主要从政治教育(如爱国主义、道路自信、乡村振兴)、思想教育(如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创新教育(如创新精神)、职业教育(如经世济民、奋斗精神)、法治教育(如遵纪守法)五个层面出发,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期望实现相应的思政目标(见表1)。(1)政治教育从西方零售业变革到新零售崛起,中国零售业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迅速、举世瞩目,但也举步维艰。通过介绍中国零售发展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介绍数字化门店和物流业最后一公里难题时,自然地引入数字中国建设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的需要,期望他们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国家发展规划,热爱并服务自己的国家。(2)思想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公共生活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移动电商、实体商场、无人超市、自动售货机等),对道德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列举无人商店、自助收银超市中少数消费者不文明购物行为,给学生个人的诚信、自律敲响警钟。在学习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时,引导学生关注不熟悉智能化设备或操作的老年群体,提高老年人在全渠道中的购物满意度,促使学生关心,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增强仁爱之心。(3)创新教育新零售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创新转型的内容、形态,在新零售行业中也诞生了一大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创业企业,例如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在介绍新零售的内涵、特征等基本知识时,让学生首先理解新零售“新”在何处。在实践环节,让学生自行分析并深入思考某个新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绘制该企业的商业模式画布,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4)职业教育新零售的经营理念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技术为驱动,推动消费升级。作为行业未来的年轻从业者,应当具有经世济民、胸怀天下的担当,具备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以消费者画像、消费者体验和零售科技的应用为切入点,分享欧莱雅、雅诗兰黛等优秀新零售品牌的人本营销理念和中国零售科技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激励其掌握专业前沿和先进技术,保持不懈的奋进精神,勇于担当,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生活。(5)法治教育近年来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零售商业模式成为主流,但在发展中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采取虚假宣传、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不正当行为,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此,国家颁布了社区团购“九不得”、《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等条例来治理网络零售中的乱象。在“新零售概论”课堂上,要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不法行为为例,给学生以警示,并将网络零售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思政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3“新零售概论”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设计

在线教学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传统教学”,而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重塑传统教学内容、重构传统教学结构、再造传统教学流程、创新传统教学方法、重整教学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3]。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衔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呢?依据思政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课程梳理了以下在线教学设计的思路:

3.1优化教学过程

在线教学不拘泥于特定的教学时间,学生可以灵活地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监督以及个性化辅导。“新零售概论”课程在线教学主要划分为先导任务、观看在线课程、学生活动三个环节:首先,教师在线本讲学习任务,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或以思考题的方式导入课程。其次,再含有思政内容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自主观看。最后,在课后布置学生完成知识与素养相结合的在线测验、实践作业、学生问答等活动,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3.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微课教学法、案例式、项目驱动式、自主探究式、在线讨论等教学方法,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中国新零售模式典型企业”这一内容时,采用案例式教学,引入张近东创立苏宁和苏宁构建智慧零售模式的案例,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了以消费者为中心和构建全渠道零售这两部分内容后,开展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对老年群体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并对如何提升老年人全渠道购物的满意度和便利度提出对策。3.2.2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本课程除了运用在线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学习资源上传与下载、小测验、投票、在线讨论等手段,教师还创新性地使用例如线上新零售法律知识竞赛、云参观和云讲解无人零售实验室、新零售商业模式画布作品线上展览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在线课堂的主体,让思政教育深入学生的课余生活。

3.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在提供基本的在线教学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开放资源、时事热点,延伸教学内容。比如,在介绍中国零售发展史时,引入《上海零售百年》纪录片,让学生生动地了解历史、增长知识。对于线上短视频与直播带货这一知识点,网络实时直播或者录播视频更是内容丰富、方便获取,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典型作为正面或反面案例,辅助知识点进行讲解。

3.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50%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的考核手段综合运用在线测试、资源查看、小组或个人作业、互动等形式,使在线课堂活跃起来。期末考试的形式以撰写论文、报告为主。在评价时,不仅要评价知识点理解的正误,还需要分别针对知识、能力和情感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明晰相应的考核内容,分配分值权重。

4结语

“新零售概论”课程利用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方式,初步探索出课程教学设计,使学生在领悟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成为新零售时代需要的人才。现阶段,本课程已完成融入思政元素的在线课程视频录制,建设了相应的电子讲义、课件、试题库、案例集、实践材料等资料库,未来将对应用的效果进行追踪和分析,做好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2020-06-01).t20200603_462437.html.

[2]毛军权.在线教学的未来发展:动向,反思与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20(8):27-32.

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生物工程;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仿真实验;应用

生物工程专业课包括发酵设备、发酵工厂设计、发酵动力学、酶制剂工艺学和发酵工艺学等课程内容。而发酵工艺学课程还包括氨基酸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和抗生素工艺学等课程。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l世纪教育的主流。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任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1]。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为研究范围,以实现教学过程优化为最终目标[2]。与其他新技术一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尤其是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远程通讯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更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全面的挑战。

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知识的重要阶段,直接为学生就业工作做准备。对于工程技术类的学生而言,积累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实际工程技能的训练。多年来,生物工程专业课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以下问题:

(1)就教学内容本身而言,生物工程专业课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内容多,概念抽象,公式推导复杂,知识的融合面广(涉及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和化工等);运算过程长,公式多,经验系数多;教具少,缺少形象化教学,尤其是设备部分,价格昂贵,难以建立工艺实验;实践性强,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工业设备都离不开生产实际。

(2)就科学技术发展而言,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许多学科、特别是最为密切的生物工程领域的许多研究方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诸如: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与技术(生物工业下游技术)、酶工程、生物生产工艺等;其研究手段更加先进,涉及的领域更为宽广,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这对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不断地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3)就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言,在传统教学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即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面,参与程度,实际上难于达到施教者的初衷。而且教法单调、教师费力、费时,学生却感到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效果差。另外由于受时间、空间及经费等限制,学生很难亲临现场观察。

针对工科专业课程的以上特点,传统的“黑板 + 粉笔”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学生也难以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和现代教育媒体的涌现,为解决生物工程专业课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此我们认为,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后使用网络课程,在实验条件不足情况下采用仿真技术,建立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只有这样,才能更大满足对生物工程专业课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多媒体课件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传统的利用黑板模式的教学方式,针对于生物工程专业课教学,面对有众多学生,教师资源和学时数有限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需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工具进行改观。

几年来,作者将全部教学内容设计、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投入到理论教学当中。实践证明,设计合理,加工细致、使用得当的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效果较好。

2.1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于分析归纳教材内容,重点突出。

生化工程专业课程涵盖的内容很多,比如《发酵工艺学》课程内容就包括抗生素、微生物酶制剂、氨基酸发酵、有机酸(柠檬酸、乳酸)、多糖发酵生产工艺和丙酮丁醇发酵的生产工艺等等。这些内容中的绝大多数本身就可以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讲授,如果全部介绍,课时肯定不够。但是,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设计课件脚本时,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并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作为授课重点内容。为此,我们把以上所有发酵生产工艺中的共性部分独立出来,设计出这样一条课件制作主线:工业微生物基础淀粉制糖工艺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无菌空气的制备培养基中氧的供需和传递生物反应器发酵工艺控制发酵染菌的分析和防治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化产品的分离和纯化生化生产工艺实例。而对于其他相关内容仅仅布置自学提纲,使同学们通过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方法进行学习。我们在讲授具体工艺内容时,对同学们已掌握和了解的内容不再重复讲授或仅要求同学们复习相关的章节,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突出了本课程的重点。

2.2 巧妙使用课件制作软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生化工程专业课内容多,有些内容学生无法实际观察,比较抽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地呈现这些教学内容,从而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利用优秀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Flash制作二维动画、3DMAX等制作三维动画。这样制出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而且还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如《发酵工艺学》这门课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设备是发酵罐,为了在授课时更加形象生动,学生更好接受课本内容,我们采用Flash软件把发酵罐做成能播放的动画“元件”。这样,在讲授各个章节课件时,当有涉及到发酵罐内容时,就可直接调用它,非常方便。再如在《发酵工艺学》课件制作中,用PowerPoint 作为操作平台,在课件制作时利用工具栏中的“图片”工具栏,利用自选图形中工具,可在幻灯片制作过程中使用各种不同自选图形,把复杂的工艺过程绘成流程图,这样使得讲授内容条理更加清楚,系统性强,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学生容易接受。这样以生动的图像、图片及流程图将有关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容易建立起工业设备或工艺流程的空间概念,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对专业的兴趣。

2.3 有利于化学公式推导以及工艺流程图的演示

生化工程专业课程化学公式多,工艺流程图复杂,教学难度大,传统的教学往往不利于公式推导的过程工艺流程图的演示。这方面的教学也是一个比较容易使学生陷入学习困难的地方,是很多教师比较头痛的教学部分。但是如果合理地运用成熟的办公软件对公式和工艺流程图进行处理,更多技巧的运用可以让多媒体教学发挥传统黑板教学推导公式和演示工艺流程图时不能达到的效果。比如:(1)利用办公软件的动画功能就可以设置公式演算和工艺流程图的慢放效果或者手动放映效果,使公式或工艺流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或者在教师操作下演示出来,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同书写到黑板上一样有步骤、有时间顺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2)为了强调某个部分与下一个步骤的联系,可以用颜色效果或者箭头来表示内部联系。(3)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步骤,可以任意回放重新演示,并且在需要讨论的地方暂停讨论。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 + 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模型、地图和挂图)所达不到的效果。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生化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

3 网络课程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黑板和挂图(含幻灯片、胶片投影)的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当前教学内容大信息量和更新周期短的需要,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也只能满足有限的课堂教学的需求。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笔者自2003年以来,首先把生物工程专业课之一的主干课《发酵工艺学》课程制作成适合在网络上运行的网络课程,并作为辅助教学使用。在教学时,采用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采用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课程作业、课堂讨论、在线答疑和理论考试等放在网络上进行。经过二年多的实践,已经初步取得成效。

网络课程内容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教学信息呈示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向学习者介绍学习这门课程应有的知识准备,通过学习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科的知识结构等。栏目主要包含:教师风采、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学习等,在主页面上设有教学公告栏,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本课程的教学信息,并在课外学习栏目中补充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等资料,供同学们在网上自由学习。(2)网上交流部分。这部分主要是为师生或生生交流提供“阵地”的。主要栏目包括课堂讨论、网上答疑、学习讨论、师生信箱和任课老师值班时间安排等。(3)评价系统部分。包括对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考试与作业的评价、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及专家对课程系统的评价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课程的使用,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学习方式:

(1)资源利用式,即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上提供的相关链接,获得教育教学网站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查询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包括各种生物学知识、观点和最新的生物学成果等。比如,生物引擎网网址bio-engine.com,中国科学院科技文献全文数据库系统网址lcc.icm.ac.cn/fulltext/database.html,科学数据库网址cnc.ac.cn,生物科技在线网址monsanto.com等。

(2)协商合作式,协作式学习是网络教学的最重要特点,也是最重要优点之一,学生通过网络上的课堂讨论、网上答疑、学习讨论栏目,可以进行讨论、交流,而且还可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因此能集思广益,便于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参加讨论的同学对同一复杂问题,获得多方面的较为深入的认识,这对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无疑有很大好处;

(3)自主发现式,即借助网络资源,通过比较异同点,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学习。比如学生学习课本第十章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之后,学生通过比较发酵生产的三种培养方式(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找到了异同点,学生对内容的分析和归纳,不但很快得找到了知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还进一步发现,在实际生产中,人们一直极其重视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的改良和新产品的开发,而忽视了探求改进生产工艺和改善工业生产设备的工艺研究。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工艺的改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益,起到上游过程无法实现作用,也充分认识到工艺的研究和优化显得更加重要。

同传统课堂教学课件相比,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其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许多同学在与网络接触之后,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求知欲望异常强烈。在通过网络扩展了知识外延的同时,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的深切内涵,进而确定了终生学习的思想。因而,我们应根据网络教学特点,认真研究网络教学对课件的要求,把握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制作原则,力争制作出高质量的网络课件。

4、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而实验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必须通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实现。但专业实验不同于基础实验,大部分实验操作是综合性大型工艺实验,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生化工程专业实验室,投资较大,如购买一套70升全不锈钢中试发酵罐及其控制系统等较为完备的实验设备,投资就得上百万;另外,传统实物实验要受实验室的自身条件,如仪器设备的种类、状况、成套数及器材消耗等因素的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选择性地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往往存在较大难度;第三,如果专业实验开设数量有限,实验内容更新缓慢,就难以适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利于学生研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把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到生化工程专业实验中,建立生化工程专业仿真实验室。

与传统实物实验相比,虚拟仿真实验以软件为基础,用软件替代硬件实现了各种器件和电路的显示、数据读取、数据分析处理等实物实验只能用硬件完成的功能;同时实现了实物实验很难实现的数据编辑、存储、打印图表等功能,而且点击鼠标即可进行仿真操作,完整地模拟实验操作的全过程。随鼠标的移动,指示出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件名称,便于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使得学生实验变得更加灵活、简单而富有创造性。

在发酵工艺学课程的专业实验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模拟实验环境,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生交互操作 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 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可较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以青霉素的发酵生产为代表,仿真一套完整的、与工业化生产完全相同的青霉素发酵、分离提取的工艺实验,在仿真实验过程中,将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的测定融合到具体的实验中。例如:发酵液中青霉素含量的测定、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pH的在线检测、发酵液中溶氧浓度DO值的在线检测、菌体浓度OD值的检测、菌体染色及形态观察等,要求学生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每隔一段时间出样一次进行各种参数的检测。最后根据实验得到的各种数据,结合学过的发酵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的变化及出现的发酵异常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写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虚拟仿真实验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实验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优良的辅助教学平台,适合反映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的新型实验,使学生更直观、灵活、自由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发酵过程是一种内在机理十分复杂的生化过程,实际上很难有一种数学模型对所有发酵过程进行准确的描述。为此我们认为,应该把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完善与补充,把实物实验与网上虚拟实验、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实际考核与网上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网上虚拟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5 结束语

每一种媒体都有自身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不存在一种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同样,每种媒体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某些教学和学习。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一种媒体会比另一种媒体更有效。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接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另外,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深入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并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提高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从而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引人生化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是高校实施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5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讲话中强调,要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不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代替教学改革,两方面的改革如双轮驱动比翼齐飞;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要真正实现教学一流、科研一流的“双一流”;不能以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代替全体学生的培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分层分类、百花齐放,既不要以1%的课程面向99%的受众,也不要变成大校名校的课程超市,还应以学校为主体开展规范有序的学分认定,趋利避害,发挥优势,教育+互联网,以互联网达成教育的目的。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张爱龙在会上就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部署了下一阶段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在信息化技术加速与教育教学理念融合,重构高等教育教学生态,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向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泛在化变革的背景下,新时期课程建设应用与共享、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创新、师资队伍与支撑条件建设等,成为我们当前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教育部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我国教育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教司密切关注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态势,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稳步推进中得到快速发展,在课程挖掘和制作、平台课程建设、共建共享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育部于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的设想,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意见》强调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三项原则,提出七大重点任务,要求“建好”“用好”“管好”。建好,就是要建好课程、建好平台、建好机制;用好,强调“应用驱动,建以致用”,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管好,就是要管好课程、管好平台、管好安全、管好服务。

张爱龙进一步解读《意见》指出:第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开展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优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中,在关注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不能忽视课程本身,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技术应用、上线课程数量和用课人数上,时刻要牢记教育的本质,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鼓励创新是重点。由于美国和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不同,慕课的发展途径也不尽相同。如果简单效仿美国慕课的发展途径改革中国的教育教学,或者用美国慕课的发展预测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未来,都是曲解了我们利用慕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本意。借力慕课,绝不“唯慕课论”,鼓励符合国情的自主建设、建以致用、创新多种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才是《意见》的本意。第三,观念转变要先行。《意见》特别强调“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将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第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是关键。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创新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第五,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是基本要求。《意见》鼓励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第六,示范引领,推进落实。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高校和一批专家学者在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将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典型经验,积极加以宣传和推广。

张爱龙还指出,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应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着重推动解决“认识”“动力”“技术”问题。他重申了林蕙青副部长在“东西部课程共享联盟”会议上提出的几点意见:一要进一步提

高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二要进一步明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目标。三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四要着力推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他还向参与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高校和课程平台再次强调了保障课程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内容安全和教学过程安全)问题,要求各方严格依照《意见》要求,认真履行各自的主体责任。

杨祥代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通报了相关工作进展。截至2015年11月17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课程992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课程2 714门,爱课程网首页面浏览量累计98亿次,课程页面浏览量(PV)累计为2.43亿次,网上评论230万条,爱课程网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目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顺利推进,成效显著;三级课程应用体系初具规模,运行顺畅;形成课程质量保障机制和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工作组还将在推进国家开放课程项目成果持续建设与应用、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在线开放课程校际共享和学分认定机制、以公共服务平台为窗口,稳步探索“走出去”,提高在线开放课程国际影响力方面发力,打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和服务生态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西北大学副校长王正斌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怀民少将、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教授、复旦大学原副校长陆P教授也分别围绕研讨会主题作大会报告。

篇6

【关键词】中职综合布线;创新理念;培养情感;提高成效

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在综合布线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育策略,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习情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不断提高中职学综合布线实际技能。

一、把握学生心理,激发求知欲望,注重提高学生思维层次

(1)把握学生心理动态。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技术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综合布线技术越来越成为一门相当有用的计算机技能。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定位不高,学生对中职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不大,认为枯燥乏味,学生认为学习综合布线技能,仅限于做做水晶头,对计算机课程的系统学习不积极,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综合布线技能学习的功能、效用讲深、教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综合布线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理论外,更多的应当学习综合布线技能,学生对综合布线技能学习缺乏专业认识,眼高手低对管道布线制作等方面有畏难情绪。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交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中学习综合布线技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探究愿望,培养学习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RJ45网络配线架端接实”内容中,我用学生感兴趣的网吧综合布线为例,把这个实训任务运用网吧的机房这个实际工作中,把学生抽象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的愿望。

二、转变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综合布线技能

(1)注重更新教学策略。当今的中职学生,他们的思维层次、思想观念已相对成熟,其人生观、价值观已接近成人,教师在教学中,要瞄准素质教育的需求,要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在教学上做学生的师长、在生活上做学生的益友,创设平等合作、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学、爱学、乐学综合布线知识。因此,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一种“平等互信、协作互助、情景交融”的师生关系,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2)注重优化教学过程。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争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促进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启发、点拨、引导作用,注重精讲多练。讲解一些难点问题、易错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如在“网络模块原理端接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只讲一些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将一些难懂的方面对学生进行示范演示。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模块端接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索、去创造,不断提高综合布线教学成效。(3)注重引导自主学习。教师要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把书本知识展现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教学“工作区子系统工程技术”我让参观教师办公室子系统布线情况,让学生对子系统有个详细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践,链接生活施教,注重整合教学课程资源

篇7

    [关键词]案例 教学 保险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具体操作流程是“以例激趣一以例说理一以例导行”。对传统《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是必然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弥补《保险学》教材一些内容滞后于保险业发展的不足。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保险学课程是一门研究风险管理和风险转移的学科,实务性极强,无论是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还是意外伤害保险,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讲授保险学课程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保险的种类繁多,内容、特点各异,但在授课过程中,各险种讲述的框架大同小异,如果教师授课一味地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方式,则很难活跃课堂气氛,也不利于师生互动。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把案例带到课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 “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保险学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复杂且难以理解,案例能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原理,把理论与实务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提出方案,处理问题。教师在引入案例时,可从多个层面给学生以引导,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实施寰例教学法应做的准备工作

    实施案例教学,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标。要清楚地知道通过本案例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案例的选择与编写,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是精选教学案例。要本着典型性、理论性、及时性和多样性的原则来选择案例。二是要注重正面引导。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因此要用正面的案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将正、反面案例相结合。

    (三)正确设计教学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注意将问题引向深化。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首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全班交流、辩论,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二是注重点评总结。教师应及时归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把各组讨论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三、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

    开展案例教学仍须坚持“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思维方式,它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方法,如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等实际操作等。

    1 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掌握理论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

    2 要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强等优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加大信息输出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要合理使用教具。比如在讲到保险合同时,给学生传阅保险公司印制的投保单等单证,可以使学生很快明白保险合同的格式、作用等相关知识。

    4 要开辟第二课堂。案例教学要尽可能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课堂搬到社会上去,让学生亲身体验保险实务,增进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总评者”的角色。

篇8

一、激活期待视野。奠定生成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学中我们发现,凡是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阅读到相关的文本时,对文本的形象把握比其他学生更为准确,描绘得更为鲜明细致,更易入境,更易动情。其次,要激活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同,阅读的效果也不相同。再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因为认知水平的发展为阅读提供认知前提。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在学习《月光曲》这一课时,我请学生在预习时查找关于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经历。在课堂上请用一两句话介绍贝多芬,学生有的介绍他的生平。有的介绍他的音乐作品,有的介绍了别人对他的评价,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在交流中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在学习课文时更能理解贝多芬的创作动机,真切地感受到贝多芬——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看,学生的“期待视野”可以看成是学生阅读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期待视野”。提高阅读效果。在教学课文之前,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地阅读和文本有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和阅读体验,开拓学生的期待视野,在教学中融会贯通。为课堂的生成奠定基础。

二、发挥想象。拓展动态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当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可将教学流程在生成中即时“变奏”,研究的主题在生成中适度“更换”。预设的目标在生成中合理“升降”,环节的推进在生成中适时“增删”,从而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如:教学《草船借箭》时,生1提出:“草船借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借”是经别人同意暂时使用的东西,用过以后要归还的,而诸葛亮是用计骗取了曹操的箭,更没有归还的意思,因此不能用“借”,用“骗”字更恰当。于是,教师抓住这“生成”的亮点,把预设的教案暂时搁起,组织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到底是用“借”好还是用“骗”好?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来辩论,最后达成共识:用“借”字是最好的。“借”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好像是自觉自愿把箭交给诸葛亮的。以后交战时东吴还要把箭还给曹军。用“借”字很风趣、幽默,讽刺了曹操的自以为是,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三、习作教学,让选材在活动中生成

选材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有限的,他们积累的素材也是有限的。除了应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现实生活的各个场景而外,更应该将生活中的各个场景,融合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课堂将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经历的各种活动多了,对生活的认识也丰富了,他们选材的领域就宽泛了。如第十册第三单元中有一则有关“活化石”——扬子鳄的训练要求。对于扬子鳄学生缺少生活体验,更无从深入地谈出它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要求。为了解决学生生活源的短缺,我依据作文的要求,开展了一次“走进动物世界”的活动。从学生了解的动物人手,让学生通过猜谜等形式,了解了一些动物的相关习性,接着我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分辨动物的种类,通过对动物种类的分辨,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同一种类动物的特点。最后我提出世间的活化石——扬子鳄,让他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以所收集的资料来区别它与恐龙等动物的异同之处。学生通过以上活动不仅了解了扬子鳄的有关特性,而且能用各种形式来介绍扬子鳄,从而避免了原先那种单一地介绍扬子鳄的写作方式,使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篇9

关键词:电子线路 项目化教学 立体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TN7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40-01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侧重其实践性与应用性。

《电子线路》项目化教学是以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最终目标,注重实践,将完成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整合成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并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描述,设计任务单,要求学生从咨询、决策、实施、评估等四个方面开放式学习,梳理任务中O计的理论知识,突出制造工艺要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熟悉各种典型的单元电路,能够掌握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和参数,并能够结合电路图及设计要求,具有独立完成电子元件的选型、测试、安装、调试、排故等职业技能。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项目化课改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整体设计中项目的设定。以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最终目标,注重实践,将完成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整合成工作任务。每一个项目应该能把知识与技能串联起来,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来自企业生产或人们生活的实践,选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能够反映企业的先进技术。每一个项目均要求学生从咨询、决策、实施、评估四个方面采取开放式学习,梳理理论知识,突出制造工艺要领和操作技能培养,熟悉典型电路,能够独立完成电子元件的选型、测试、安装、调试、排故等基本操作。其二是完善其考核评价机制。全程进行过程考核,按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职业团队合作五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融入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机制。建立奖励制度,在抢答、表述、5S管理、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成绩上都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三是教学过程应用立体式教学模式学习。图书、视频与面包板套件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巧妙融合,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图书是指以教材为主,融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视频是指实践教学视频,手把手教你如何检测元件、组装、调试电路。面包板套件是指面包板、项目所列电子元器件。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条件

“项目化教学模式”应具备的条件有两个方面:一是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实训基地指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学校重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多媒体、录像视频等技术支持。实训设备包括面包板、线路板、与项目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套件等。二是软件设施方面,具有基于Multisim2001等电路仿真软件、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学习网站及技能型“双师”教师队伍。学院图书馆内的电子和纸质版的资料丰富,CNKI(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数据库资料全面;学院与多个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可第一时间获得企业的相关信息。

三、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线路》项目化教学改革主要体现“整体化”教学改革理念:其一是课前精心预设,包括优化的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整体设计是以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最终目标,按照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进程表设计等几方面展开,确定实施整体性改革方案。优化的单元设计是制作声控闪光电路等5个典型项目的单元方案,过程实施课件、点评课件、理论讲解课件等。其二是课中精彩生成,指具体的实施方案,即结合电子产品职业岗位需求,融入职业行业标准,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信息页、工作页;并结合单元方案,细化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内容。教学中应用动画、图片、视频、影像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边学边做,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其三是课后巧妙延伸,包括学生作品、评价资料及实施总结。学生作品指学生实践环节中八路锁存器等典型项目的实物展示,并且成果中体现教师的评价、评语及学生的实践体会。评价资料是实施过程考核制度,制定项目完成情况考核评分评价表,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记录表,能力测评表等。实施总结包括学生实践阶段性总结及教师项目化课改总结。教师项目化课改总结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的排故方法等方面总结。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微课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038―02

一、普通高校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状况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加深对中国文化认识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文史结合”的叙述模式下,教学过程以教师为课堂核心,学生以大量记录教师口授内容作为学习的来源。久而久之,教师上课演变成程序化教学,固定的讲授模式使教师成为知识的“复读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骤减,逐渐产生“上不上课无所谓,回去抄抄同学的笔记就够了”的想法。这种状况的出现不仅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增长,也容易使教师产生厌教的心理,对教学双方都是百害而无一利。课堂教学的有限性既无法使教师在课程内容上做过多的停留,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等特点。

针对这一窘境,学校、任课教师们也不断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上改革,积极引入实践教学的手段,如多媒体技术运用、学生试讲、分组讨论等,但效果并不明显,也未能真正撼动传统理念教学的基石。如何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一线教师们长期努力的方向,也是困扰良久的问题。

此外,普通话、计算机、中小学教师资格等职业必备的证书作为就业的重要指标,也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考证”中去,能够集中精力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少,经常出现讲台上教师独讲文学史,讲台下学生埋头复习教师资格证资料的一幕。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的大量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们的目光,网络成为他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来源,甚至将大把的学习时间花在看网络视频、玩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上。

以上谈及的几点,无疑构成了目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种种困境,也表明了这样残酷的事实:人文素养的教育在高等院校艰难前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而言,想让他们热爱中国文学、培养人文精神,不能靠“满堂灌”来实现,需利用多种手段、方法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课前准备、课后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这也为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带来新的指导与启迪。

二、微课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是近些年兴起的以移动通信为媒介,以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细节为基础,通过微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全新方式。其短小精悍、知识点突出、时间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性强的特点,受到青年学子们的肯定与认同。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强调以文学史为基础,串联各个不同时期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解读,由于理论知识内容较多,依靠单一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产生倦怠感,而且参与互动学习的机会也很有限。微课“短、少、小”的学习模式则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学习时间短,微课通常是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上至成年人下至儿童,每天都能保证这短暂的学习时间,为人人参与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学内容少,每个微课只讲授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细节,让学生不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掌握庞杂的学习内容,以直观呈现、演示的方式化繁为简,力求做到人人都能懂、人人都理解;知识点小,一堂课所包含的知识点众多,让学习者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熟悉全班,必然是有难度的,而微课正是利用知识点碎片化、分段教学等,使学习者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避免长时间学习带来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扰。

将微课引进日常教学过程,教师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资源的整合:从教学内容中选择出适用于微课的部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在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是文学作品赏析这一部分,故可以选择代表性强、人物性格突出的篇目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微课教学。如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凌丹樱老师的微课《品读雨巷》,时间仅8分35秒,但通过课件展示、诗歌朗读、唯美画面的变幻等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动机、作品主题,女教师细腻温柔的声音解读与全诗构建起的朦胧意境浑然一体,使学习者不仅理解了该作品的内涵,更感受到诗歌赏析的独特魅力。如果说诗歌是侧重抒情的文体有利于展示画面,那么叙述性强的小说如何更好地进行微课教学呢?同样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董燕的《旧上海的人间情怀――〈长恨歌〉赏析》,短短10分钟的时间凸现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沉浮。老师将小说原著与改编的电影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电影片段的欣赏中逐步了解上海女子王琦瑶40多年的人生历程,也目睹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前沿商业大都市的繁花似锦。通过学习不仅加深了对作家王安忆文学风格的理解,更是满足了娱乐性的需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专业教师,我在日常教学中也积极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在讲授“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时,首先要求学生课下通过学习我录制的微课进行初学,再到课堂教学环境中以小组讨论、师生研讨等方法来强化知识点的把握。池莉的文学作品有不少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这些都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方式,适当运用影视剧放映、模拟小说表演等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在文学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1.教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不再依赖教师全盘灌输的方式掌握知识。微课教学法讲究课前学习、课堂讨论、课后巩固等较完整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纯靠课堂上几十分钟的学习模式,学生能利用数据库、网络等手段获取辅导资料,搜寻更全面的文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近年来,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积极提倡“文史分离”。对于文学史而言,主要讲述不同阶段所出现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社团流派等相关知识,既要求教师从历史发展的大跨度上把握文学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的重要联系,又必须细致考虑每个具体时期独特的文学环境,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理性认识。作品赏析历来是文学课程讲授的重心,也是铸造学生人文精神的来源。通过对作品的细细品读,感悟作家在创作背景、主题、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用意,以提升学习者的鉴赏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将教材观点作为学习的权威观点而予以认同,学生毫无个人主见地评读作品,必然导致个性化阅读的缺失。微课的运用打破了教材作为唯一学习来源的局限,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更新的分析内容,经过总结、梳理以形成个性化的观点。

2.微课促进的不仅是学习者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自身的定位:由课堂上的传道、授业逐步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解惑者。通过布置课前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知识点、主动收集相关资料、主动整理分析、主动撰写陈述报告,教师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以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表演情节、辩论等多种形式提升课堂活跃度。课后的总结、评价等协作手段的运用,能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完善。

四、结语

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更需要专业学生达到“德才兼备”。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既满足当前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能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4(02).

[2]陆汉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5(26).

[3]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