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信息化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信息化发展报告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IT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92-03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当时它是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的一个主要考虑方面。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已成为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热点,而物流信息化则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第三方物流以每年16%-25%的增长速度发展。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企业需要做好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工作,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将规模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概述

一些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于运输、仓储范畴之内,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运作经验。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针对客户物流解决方案,即将仓储、运输、配送、报关、货代、船代、空代、国际结算物流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其运作模式可用下图概括:

从下图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常见物流需求和问题的方案模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物流配送解决方案、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等。物流实践表明,物流解决方案应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包括客户需求解决方案和客户问题解决方案。

2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概述

物流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价值链、供应链、知识链管理为基础,快速、有效、动态和协调的配置各种物流资源,达到物流信息的融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物流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竞争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1单项应用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物流企业继续开发仓储和运输业务以外的物流增值服务,如物料JIT配送,它是一种时效性、专业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的物流增值业务,要求实现物料配送的电脑化管理,可以给客户提供库存报告、出入仓记录的查询、出货与补货通知以及货物的跟踪等服务。

2.2流程优化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第三方物流在开展JIT配送业务的同时,产生了从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报关、货代、船代到空运的诸多物流增值业务。随着业务不断地扩大,机构不断的增多,尤其是EDI、GPS/GPRS、GIS、RFID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为实现网络化的管理采取了部门信息化。

2.3过程集成阶段

从21世纪初期,物流企业通过合作与并购的形式整合优良资源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国际贸易等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物流企业以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加速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益,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使得各个部门和子公司做到了无缝链接,实现了物流供应链上高效的信息交换,显著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使得物流企业进入了物流信息管理阶段。

2.4信息融合阶段

受电子商务模式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影响,第三方物流纷纷转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如供应链层面的解决方案、物流信息系统服务等。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得信息可以快速、准确、有效的跨部门和跨地区传递,从而实现决策支持、业务支持等功能。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些第三方物流目前只是刚刚开始探索,如何做到供应链层面的信息融合,把信息的作用发挥最大的价值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瓶颈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至今,虽然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但总体来看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综合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困扰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如下。

3.1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结合不够紧密

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管理思想变革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和优化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是第三方物流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而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仅仅注重信息化项目和运用信息技术,忽视管理方面的因素,不能让信息技术发挥出最佳效果。

3.2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使得整个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3.3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缓慢

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其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换与整合。传统的EDI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IT战略探析

电子商务是商业实体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各项商业贸易活动。它通过互联网来传播信息,实现客户与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从而提高贸易效率。对于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通过互联网可以顺利地实现。但是物流则不同,物流是指物流实体的流通,正是物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那样依靠互联网来解决。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提高物流水平。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物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实现程度的高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应当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形成生产商、第三方物流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关系,从而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最终使产品的设计生产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第三方物流IT战略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为重点,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带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物流运作信息化,大力发展以B2B为主的电子商务,全面提升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

4.1加强物流商业智能

物流商业智能的优势是在将第三方物流现有的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通过整合历史信息数据,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数据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因此,无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增强供应链可见性、供需预测还是在衡量公司关键运营指标等方面,物流商业智能都大有可为。从建立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技术角度来看,所需要的技术主要有:①数据仓库技术。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物流应用问题,通过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利润,减少物流运作风险。②数据挖掘技术。通常采用机器自动识别的方式,通过应用分类模型、关联模型、顺序模型以及聚簇模型等模型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或关系。③联机分析处理。主要通过多位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和报表处理。针对用户当前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辅助领导决策。

4.2推动物流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技术作为系统分析、优化的有效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复杂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优化、方案比较、流程运作控制等领域。在现代物流行业,国外许多的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自动化仓储系统和物料搬运系统等工程设计中也都开始应用仿真技术作为有效实用的辅助设计手段。第三方物流要大力发展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建立并运行模型来进行多方案,量化比较,从而找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这在复杂物流系统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另外,对于物流实验室的仿真研究可以模拟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不仅可以用于与高校合作科研,也可以使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员工更加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规律。

4.3完善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还可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相关物流服务。另外,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一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下面的功能,如右表所示。

4.4发展供应链物流管理

随着SCM、CRM、EAI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可以引用先进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将公司的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中商业伙伴的信息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基础上集成在一起,形成整个供应链B2B甚至“协同商务”的新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依据基于整个供应链的正确信息来协同各自的物流运作。从而实现精确、实时、动态的绿色物流,达到物流运作业务全面信息化。

篇2

如今电子商务时代大幕已经降临,物流信息化迫切面临“标准化”升级,然而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时代的机遇和困惑并重。对此,唯智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陈梦槐在2010华南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峰会上表示,“随着网络必须触及到每家每户,这就需要我们特别重视可视化物流供应链的建设,这不仅是物流信息化的一个瓶颈,也是B2C的最大障碍。”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物流信息化正在搭乘一列迅猛的快车,并且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经济时代的助推器。

信息化是3PL的神经中枢

在会上,宝供物流、南方物流等分享了其信息化建设的个案,这也相当值得业内借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同行的经验摸索逐步为我们厘清物流信息化的迷雾。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系统部副总监顾小昱以宝供集团十多年来信息化建设为例,分享了自身的从业经验。“宝供从1997年稳健地建立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如今已经发展到物流信息化的第四个阶段。个中我们最大的心得就是信息化发展的定位要和企业发展目标一致。目前宝供主要借助物流地产支持,提供第三方物流的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平台。”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已经进入到借助信息化推动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实践阶段,不仅上系统,还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的交织中,借助系统为客户提供物流整合方案。顾小昱表示,作为3PL企业要在供应链物流阶段有竞争力,必须提供解决方案。即是对高端客户提供系统化、整体化的解决方案,以物流系统优化为基础,利用综合性技术为手段,例如IT、管理和操作技术,EDI电子数据对接,发展一定阶段要扩展到自身的物流ERP系统。

“物流信息化是3PL的神经中枢,是实现高效集中管理的工具,也是提高各部分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差异化优势的主要方法之一,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顾小昱表示,“目前宝供信息化系统应用已经带来了成效,RF、 RFID、GPS这些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提高企业内部作战的能够能力,数据的积累,更是为管理层提供了决策支持。我们已经能为客户提供KPI报表和财务毛利报表。就社会效益来说,这也促进了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的步伐。”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怎样才,能在供应链管理中提供样最大价值?陈梦槐认为,制造业的客户最迫切的就是降低最低库存,包括采购的生产资料,分销的资料,也包括终端库存甚至是在途库存。同时库存周转率,即移动库存也是非常重要。3PL需要在正确时间把正确货物送到正确地点,不容易。“第一,我需要时效概念,体现为仓库的发货效率,运输调度,在途货物跟踪。第二,要求准确无误。特别对经济化物流管理,特别是当SKU上万的时候,仓库管理尤为重要。第三个是精确的仓库库存反馈。最后是更低的成本,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必须考虑怎样更好降低成本。”

“目前一些传统行业的网络营销已经相当得心应手了,例如中粮集团旗下的我买网,便宜的食品得益于一个强大的物流体系,这是中粮在食品行业网上营销的渠道。” 陈梦槐说,“我个人有个很深刻的体会,现在很多企业网络营销铺天盖地,而物流体系的完善却跟不上步伐。例如上海的1号店,我个人认为供应链是没有做好的。这代表了我们现在的营销有了,但是供应链没跟上。”

可视化供应链管理提上议程

陈梦槐以唯智科技和南方物流合作的速利达项目为例,阐述了物流运作的GPS集成与可视化的要求。“南方物流的运输很强,拥有很强的管理物流服务商的整合能力。不仅有CRM,还有整体的OMS接收订单,系统仓储与运输和在途跟踪。此外,懂信息化的人才不可或缺,这为南方物流近两年的新系统实施,单一业务向供应链业务发展做了很好的保障。”

电子商务时代,合同物流已经转变为客户供应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我们最早开始做的是货代服务,保持客户的关系,中间收取服务费。仓储服务也是单一的,我们现在所有的客户都不谈单点的服务,因为没有竞争力了,价格非常透明。必须提供集成服务,作为一个流程提供。这需要连接很多外部的信息,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是否有协同能力,对IT系统的要求就提高了。TMS,OMS,EDI,供应链协同管理。”反思中国企业跟国外企业最大的差距,在于缺少对供应链协同的规划,这往往让我们的3PL企业显得上非常孱弱。

针对3PL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系统,陈梦槐建言:“什么架构的TMS,OMS才比较合理?我提供了三个模式,原始模式,企业服务以较为简单的仓储服务为核心,按照销售订单运作谈不上一体化的操作。通过WMS加上比较简单的模块配送。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的一个架构,因为服务网络不大。以WMS为核心管理。OMS接到客户订单后,先做合理的物流计划,检查相应库存。”

“第二种模式是以运输为核心的一体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订单管理平台的效率非常高,避免货车到仓库的时候货物还没有拣出来。例如中外运就用了这样的理念,搭建的信息系统平台,EDI的平台和所有客户进行信息对接,同时OMS订单管理平台协同TMS和WMS。比较以仓储为核心,调度是调度线路,而不是车辆,来指挥仓库的执行,大的客户是汽车和快消行业。在没有这种系统架构之前,他们还是比较混乱的,之前用原始的架构,就是第一个模式。发现客户关注的是货物到了哪里,有没有发货,有没有发车,在途服务的满意度不高。OMS能让你跟踪预警开放的客户。被动服务变成了主动服务。客服人员通过监控可以及时了解系统运作,避免无法按客户要求的时效。信息化的成果体现在订单提高,业务提高和数据的整合。”

在物流信息化建设当中,冷链物流是尤为复杂的一个领域。众所周知,冷链物流的复杂度来源于重资产投资,例如冷藏车的购买。对此,陈梦槐列举了上海中外运冷链物流的信息化例子。“如果一个冷库只有三个客户,就一定是亏损的。淡季的时候怎么办?鉴于冷链的要求对温度的监控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先拿单,当你企业的仓储和配送能够达到协同时,再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因为供应链管理会提高市场营销系统,帮助企业怎么赚钱。”

搭乘物联网迅猛快车

在2010年亚洲物流信息化国际峰会上,德国弗劳恩霍夫国家物流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房殿军表示,在企业的内部物流中,“物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五彩缤纷的世界”。

“曾经有人笑言,天有不测之风云。”房殿军说,“诚然,每一项技术的革新都有一定的风险,智能化的物联网,可以让我们以用75%的资源来满足未来的个性化需求。”

他着重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企业内部物流中的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系统,应用传统控制技术,自主控制的物流系统,实现智能无处不在,信息实时可及。例如智能冰箱的运作,只要客户直接发送需求到手机,智能网络处理需求发信息,通过食品服务云规划设计低碳物流配送路线,客户在收到送货品种和地点后在线确认,货物就被及时送到24小时服务塔,当客户方便时来服务塔取货,再把货物再存入冰箱,整个智能支付就自主完成。“仿生自主控制物流系统”有利于实现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掌控超大复杂的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技术正逐步成为物流信息化一个新热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也认为,现代物流业属于传感网带动产业,以RFID、GPS等远程传感设备为媒介,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物品空间转移的全程可视化、可控化的物联网,给物流信息化带来了发展的曙光。

物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空前丰富,需要用整合的方式加以组织和利用的时代,同时也是开放自身信息去寻求利益的时代。因此我们该用长远的眼光,去辨证分析新生事物,“风物长宜放眼量”。技术层面关注如何采集信息,应用层面关注如何整合应用,目前整合信息的成功在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但社会信息的公共服务层面的短柄,有关技术标准和游戏规则未得到政府的细化和落实,让物联网的发展就像在“戴着镣铐在跳舞”。

探寻世界近代史的斑驳轨迹,技术的进步永远都在引领社会变革的潮流,现代物流业的振兴,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背后助力。无论是制造业、商贸业还是农业这些传统产业,都脱离不了和物流供应链“共荣共生”。如今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已让物流信息化搭乘了一列迅猛的快车。

链接:国内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发起的“2010年物流信息化调研报告”对于目前中国物流信息话建设的现状表示“不容乐观”。而物流流程标准化和可视化的问题,企业系统和外部系统的集成问题,则成为了物流信息化的一大制约。

中国物流学的鼻祖王之泰教授提出了“现代物流学”的概念,如今,“现代物流”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现代物流学对“物流信息化”定义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随着产业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企业物流也必然要加快信息化的改造和升级,使物流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学发展的方向。

目前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表现不容乐观:第一,在受访企业当中,逾七成企业建立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模块为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系统(POS)、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TMS)、采购管理、货运、客户关系管理、网上支付、物品跟踪查询系统等。

其二,自行开发和购买软件的系统开发方式各占近四成和三成。数据显示,系统之间没有集成的企业占15.6%,部分集成的企业占62.5%,全部集成的企业占近两成。

篇3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信息化;应用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大型零售业加快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以收购、兼并、整合的方式进入中国的零售业。短时间内,我国的许多零售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普遍出现年销售额和利润下降;少数零售企业更是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因无法生存而遭淘汰。零售企业如何扭转目前令人堪忧的现状?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在入世的第三年将全部取消零售业对外资特许经营的限制,国家为保护国内零售商业发展的缓冲期限已经逼近。如何迎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急迫课题。

为尽快地融入国际和国内电子商务的大环境,零售商可通过供货商的产品信息平台获得产品的最新信息,然后通过交易平台实现网络下单,明确采购商品的名称、型号、尺寸、花色、数量和价格等信息;生产商可以根据订单做到按需生产和发货。销售商的销售信息会通过网络很快反馈给生产商。监控供应链每一个细节的商业数据变化,是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者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可以说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零售业必须构建一个庞大而又敏感的有机反应系统。基于这样的信息系统平台,生产上不仅能够做到零库存,还可以及时调整产品方向,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以便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最合适的商品。

一、物流信息化的涵义

物流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具体地说,物流信息化是一个整合性物流管理平台,它将产、供、销各个环节中的信号、数据、消息、情况等通过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系统的智能采集和分析处理,并配合决策支持技术,对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流通环节及部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从而实现企业物流管理和决策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与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开创了配送优化调度、动态监控、智能交通、仓储优化配置等新型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模式。

随着我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化跨区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经营者开始考虑这样的事情:如何与供应商共赢、如何培养忠实的消费群、如何用数据为企业的未来经营提出决策指导?在连锁经营的推动过程中如何建立可复制的经营模式?等等。因此零售业信息化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进销存管理,开始关注于影响它的两大客户:供应商及顾客。连锁化的推行更使这些业界的管理者们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硬件与软件的集成,借助系统管理者们推动的是他们的管理模式,软件不仅仅给应用者带来效率,还承载着管理规范化的重任。这时的信息系统已不再是简单的MIS概念了,它代表的先进的管理思想,担负的流程标准化的重任,于是商业ERP(EnterpriseRe-soursePlanning)应运而生。高端商业ERP最大的价值是通过软件将管理流程及管理规定固定在系统中,对每一个应用者而言是一个可重复的、在受控操作下可达到处理全部工作流目标的智能工具。其需求表现主要在于:多业态、跨区域、非对称信息化的网络集成、产品集成和应用集成。

二、物流信息化在零售业的应用——沃尔玛全球采购中的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化提供了一套先进的、集成化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通过对发货仓库和在途的库存量进行及时监控、对运输货物在途状况进行追踪查询、对物流运送各个环节实行自动报警机制并提高整个流程自动化程度,有效地实现系统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之间的无缝连接;更好地协调生产与销售、运输、储存等各环节的联系;优化供货程序、缩短物流时间及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

在物流信息化的推动下,当今国际零售业不断扩大,尤其是连锁经营迅速发展,出现了流通广域化、店铺复数化、商店规模大型化以及商品构成多样化的现象。相应地,物流环节成为连锁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各大零售企业构筑自己富有效率的物流系统从事商品的调达、分拣、加工、在库管理和进出货业务。在软件上,推进联网化、条形码标签的导入及账单等物流手续的标准化;在硬件配置上,推动分拣、检查业务过程的自动化与机械化,以实现商品配送的计划性与集约化,削减流通成本。

美国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截止2001年底总投资达到11亿元人民币,在我国共开设了19家门店,平均每家门店1.4万平方米,2001年平均每店销售额约3亿元人民币,平均毛利率为21.2%。沃尔玛计划2003在中国再开设7家新店,使在中国的连锁店总数将达到35家;在以后5年内在中国开门店50家,每年在中国采购超过100亿美元的商品。

在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从第一次接触供应商到售后退货的处理完毕,一个完整的全球采购流程需要涉及多项针对供应商的考核和协作。从全球采购中心现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发现,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供应商的管理方面发挥了强大的功效。首先,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收集了丰富的市场信息和产品信息,这样就使得供应商的选择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与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合作之前,供应商需要提供一份供应商基本状况表给采购中心的数据库保存。这个表的信息为供应商的选择带来了方便。其次,供应商可以通过零售链接实时了解到自己的产品在沃尔玛各个商店的销售情况,达到供应商的自我管理。通过这个系统,供应商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产品在每个商店、每个时段(最细可以查到日销售)、每个款式的销售情况,并且可以将这些情况定期生成报告传给供应商,甚至可以了解到其他供应商产品的相关信息。当供应商发现自己的商品快要缺货时,还可以向采购员发出提醒订货的通知,化被动为主动。这种宝贵的市场信息不仅可以帮助供应商有效控制库存和生产节奏,也给供应商开发新产品和调整产品战略提供了依据。再次,通过对供应商数据的跟踪和总结,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可以方便地提取各个供应商的验厂报告、销售记录以及及时装船率等重要信息。综合这些宝贵的信息,可以对每一个供应商在各个项目上进行评分,从而为管理供应商提供了客观依据,也加强了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通过对供应商的评估体系,还可以挑选出合作顺利、服务优良、产品畅销的供应商作为公司的关键供应商;沃尔玛公司可以对这些高水平的供应商采取更宽松、简单的采购程序(比如:实行供应商质量自检),甚至推行VMI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可以建立供应商与零售商新的合作模式,密切与供应商的关系,达到降低供应链综合成本的目的。

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物流运输和分销系统,美国本土的物流分销系统使得沃尔玛能在配送环节比竞争对手节省1%~3%的产品成本。在全球采购业务中由于涉及远洋运输,沃尔玛采用了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来完成产品从产销地到海外的传输——选择马士基公司作为海运的合作伙伴。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沃尔玛与第三方物流实现了无缝联接,使得整个全球采购的供应链条顺畅而紧凑。供应商可以事先依据零售链接的一个计算工具方便地计算出海上运输日期,为买家进行采购决策提供方便。这个计算工具是由马士基和沃尔玛共同开发的,这种改进方便了供应商制作报价单,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与马士基协商沟通过程。此外,在沃尔玛核对供应商的装船单、运输提单等重要文件时,由于沃尔玛和马士基系统的联网,船务协调员可以方便、快捷地核对文件。从而为货款结算的顺利、快捷进行提供了支持。

信息共享在全球采购中显得非常重要,而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主要是通过强大的电子邮件系统和零售链接来实现信息的共享。首先,很多重要的电子邮件都需要抄送给相关的人员以实现信息共享;其次,有些特别有价值的采购活动可以在零售链接系统里的一个名叫“采购展览”的地方进行公布,这个栏目可以同时被所有从事采购业务的人员看到,这样的信息共享给全球各地的采购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

中国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像沃尔玛这样控制了美国消费品市场的大零售商需要订购某种商品时,可能有几十甚至几百家中国企业去争取这份订阅单,从而势必加剧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上游商家的垄断与下游加工企业的激烈竞争状态,使下游的边际利润越来越小。其结果可能是,上游商家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佳的商品。因此,中国企业依靠提升价格增加附加值或利润的余地越来越小,中国企业应把增长点逐步转向物流管理这一“第三利润源”。

三、沃尔玛全球采购中的信息化管理给我国零售业的启示

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现状正面临着信息化水平低、投入小以及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等主要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内在动力以及资金缺乏等因素造成的。参照沃尔玛全球采购成功实施信息化以推进沃尔玛零售帝国膨胀的经验,我国的零售业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1.解决实际、追求实效的信息化方针。在具体的信息系统设计方面,我国零售企业应该借鉴沃尔玛务实、追求实效的原则,抓住信息化的核心功能和主要环节,将有限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在管理水平、企业规模、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管理方面与国际巨头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正确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实施正确的信息化战略,不断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将是我国零售企业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的信息化发展历程给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2.加快解决体制格局,对零售业实行“三跨”重组与业务流程再造。优化配置、壮大规模、以规模性整合达到规模性营销,是我国零售业应对跨国零售巨头挑战的根本出路之所在。国际零售企业组织结构的集中化,使得规模效益的优势得以显现。以现代物流为纽带,集中批量采购、统一配送,从而降低流通成本获得价格优惠,这就使它能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且能获取更高的利润。因此,通过连锁经营共享广告、信息、市场推广、统一配送、经营管理模式等资源,进而降低流通费用和进货成本,才能最终通过规模实现利润的增长。与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相比,目前我国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和隐性壁垒,违背了资源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要求,阻碍了我国零售业加快市场化、提高资本集中度的步伐。“入世”之后先拆关,在赋予外商国民待遇的同时,不要忘记给予国内企业的国民待遇。应对商业资源实行“三跨重组”(即跨所有制、跨部门、跨行业),尽快形成规模巨大、实力强大、形象良好、连锁型的重量级零售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与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的中坚力量。

3.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众所周知,电子商务正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延伸在世界范围内向纵深拓展,其扩展的速度是惊人的!2001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3940亿美元,预计今后每年以100%的速度递增。在世界电子商务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增长。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架起了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桥梁,加快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理解电子商务发展对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美国商务部1999年报告将数字经济概括为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和使电子商务成为可能的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本身活动的价值。一方面包括零售业(BTOC模式)在内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通过提供更透明的信息,增加商业机会,发展新型服务,简化销售过程,降低成本等活动,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产业链中,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大需求和拉动力。就是说,电子商务成为了信息产业与整个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4.建立专门的信息化队伍。我国很多零售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队伍不强,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所以造成领导拍脑袋的信息化决策大量存在。这很容易使企业陷入信息化方向上的错误,不仅浪费了资源,又不能达到信息化的整体提升。若能建立自身的信息化队伍,专门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行战略设计和具体策略安排,就能解决信息化盲目建设的问题。当前,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鼓励企业推进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应用,改善信息基础设施等电子商务的外部发展环境,建立和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认证体系、信用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在零售业中的应用。

5.以物流信息化为主导对我国零售业进行标准整合。应强调我国零售商在兼并、联合与重组过程中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做大,而是要进行一种标准整合。所谓标准整合,输入的是一种规格和一种标准,用一方的标准整合另一方。根据国际零售业经验,标准整合有五个条件。首要的是物流信息化,包括组织物流管理的经验与流畅的物流运行,这是现代零售业的支柱。依靠物流渠道的畅通革新业务流程,削减无效中间环节,确保以低价格吸引消费者。第二是力量极强的销售团队,其作用是对销售机构成功控制并进行消费者意愿调查及市场预测分析,这需要长期培养。第三是销售机构,这包括怎样设计销售机构,怎样采购等一整套机构运转机制。第四是资金流的控制,国外大的销售商,其现金流是全世界流动的,经过银行的结算中心,采购流通的现金流非常好,资金的调拨运转非常清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非常高。而且大的经销商都有自己的银行联盟,所有资金结算都在它自己的战略联盟银行结算,可以大大节约资金流。第五是品牌优势,国外大的零售商都把最好、最前沿的产品展示给消费者,这些好的品牌对厂商有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并不完全具备这五条优势,我国的零售业从经营理念到行为规范、思维模式、业务流程都有待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

[1]顾国建.零售业:发展热点思辩[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2]吕一林.美国沃尔玛:世界零售第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0.

[3]马士华,林勇陈,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0.

篇4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东北地区;问题;对策

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能够对提供商资源进行整合,为物流发展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对于我国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而言,其具备现代化物流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应的问题,实现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近几年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第四方物流逐渐成为新的行业热点,成为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物流行业的实际调查显示,2010年全球的物流实际实际费用总支出为6万亿美元,其中我国占据物流市场份额为4800亿美元,为全球总物流支出的8%,截止到目前,全球物流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5%,其中第四方物流总额以年平均6.5%的速度稳步增长。同时针对我国大中型物流仓储企业进行实际调查,大多数企业会选择新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并愿意将综合物流业务进行外包。由此可见,我国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使得国内外交流形式逐渐得到融合。国外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成功案例,对我国大型的物流企业起到一定影响。例如:我国南北方两个初具规模的第四方物流在合作过程中,进行用户服务时,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使得在没有任何实际投资的情况下,业务能力得到实际拓展

二、第四方物流在东北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东北区域经济活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经济环境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第四方物流产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依旧存在一定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缺乏发展规划。在东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中,缺乏对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导致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缓慢。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企业无法发展规划,具体体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想观念问题,现代物流产业的出现,现有的物流企业缺乏对第四方物流的正确认识,导致物流产业高速发展中出现相应的问题,对现代物流产业的认识应该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规章制度不完善是阻碍发展规划制定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制度以及法规条文缺乏完善。这就导致在第四方物流实际发展中缺乏正确引导,导致物流产业发展步伐受到阻碍。同时,由于我国东北地区身居内陆,在第四方物流的实际发展中存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基于东北地区辽宁省为例,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根据中国第四方物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辽宁省完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为1900亿元,环比上涨22.3%,取得明显优势。但是基于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虽然大连新增港口通货能力156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50万标准箱,但往往局限于单纯运输方面,物流增值服务能力低下。这样问题的产生,是缺乏具体的发展规划进行实际引导,导致第四方物流发展受到影响。

2.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在第四方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升,东北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同时由于信息建设水平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水平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信息化水平较低。根据2011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物流信息化水平明显低于南方发达城市,南方物流信息化覆盖面积高达85%,东北地区为65%。通过数据对比,明显看出东北地区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建设过程中,物流信息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缺乏统筹规划,使得信息化系统与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导致信息化水平发展缓慢。

3.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基础薄弱,是影响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北地区在进行物流产业实际发展中,在物流的基础设施(如公路以及铁路)以及基本设备(如仓库和车辆)等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缺陷,导致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受到阻碍。基础设施薄弱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铁路灵活性发展不具备相关优势,铁路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对于物流的实际运输灵活性能力低下,导致延误以及铁路专线建设能力较差;第二,公路货运缺乏一定规模建设,导致货运能力受到影响,并且公路货运的安全性较低;第三,物流产业仓库建设能力较差,依旧保持传统物流仓库建设,导致仓储缺乏科技性,信息化程度低下。

4.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物流进行外包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整个物流供应链条的整合。在优化供应链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中,第四方物流从业人员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东北地区在进行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较晚,使得第四方物流人才缺乏。人员素质问题、创新意识以及实践环节都缺乏专业精神。根据物流人才缺口调查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人才需求为45%,人才供给为20%,存在25%的人才缺口,造成第四方物流发展缺乏人才推动。由于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员以及具备丰富经验的人才进行推动,这就体现了教育体系问题。

三、第四方物流在东北地区发展的对策分析

1.制定第四方物流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保证第四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正确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东北地区以及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实现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制定发展规划,能够有效的加强各个物流功能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促进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第四方物流的实际发展意识,应该进行大力宣传,实现对第四方物流产业的正确理解。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重视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在现代物流产业当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得到推动。同时,政策制度的推动,是保证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明确对第四方物流产业的理解,以及能够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实现对第四方物流产业的有效认识,在制度上针对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建立东北地区物流信息化平台。第四方物流产业在实际发展中具有强大以及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东北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实际建立,对于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北地区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当中。物流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地位逐渐突出,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将信息服务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相结合,最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产业,实现区域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在实现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对互联网资源进行实际整合,为物流企业以及相关单位提供准确、高效以及便捷的信息服务。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形成信息化共享体系,为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改善行业信息当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为实现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3.完善东北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物流产业能力的整体提升,需要依靠第四方物流产业进行支撑。东北地区在进行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中,依旧需要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实际建设。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周期较长,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外资以及当地资金实现完整的投资体系的建立,并通过国内外发展经验,改善物流设施投资以及现金回报制度,实现企业的低成本运行。同时,对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交通问题进行建设,保证运输过程中的便捷性以及高效性。对于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保证第四方物流产业发展操作当中的规范性。在硬件以及软件的各个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保证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保证第四方物流企业在东北地区得到发展,提升我国整体物流产业综合水平。

4.加大专业物流人才培养力度。由于物流专业型人才匮乏,导致东北区域内部第四方物流发展缓慢。对于大量的人才缺口,在东北区域外部,应该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保证第四方物流人才缺口得到填补。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对于引进的专业素质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机制,保证专业型人才为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做贡献。同时,在地区内部,众多高校应该重视第四方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第四方物流作为未来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其高效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东北地区由于区域经济以及物流发展因素的影响,需要从信息化平台、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进,保证东北地区第四方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萍.第四方逆向物流相关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34-35.

[2]张永宾.多协调型第四方物流风险评价的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2:56-57.

篇5

关键词:中储粮库;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243-04

引言

作为我国的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一直肩负着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物流信息化水平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尚不完善,信息化的应用还不普及。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中储粮库有些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深,或停留在一个模糊的层面,认为信息化就是配置电脑、使用软件,忽略了其在管理和决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深入理解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因此,在实际工作应用上,基层企业对信息平台建设和技术运用上不够重视。从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建设来看,要进行现代化信息体系建设必须得到政府支持、企业重视,加大信息开发投资力度,带动全员参与,这样才能促进基层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不断发展。

一、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仓储设施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

从黑龙江省中储粮库库点布局来看,西部、中部库点相对密集,东部、北部产粮区库点相对稀疏;铁路沿线库点相对稀少,非沿线库点相对较多。由于库点布局不够合理,在粮食流通过程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一是遇到粮食丰产时,因库点少、仓容不足,农民粮食不能及时出售,出现卖粮难问题;二是国家调控急需时,由于粮食集中发运,造成铁路专用线极度紧张,严重影响发运进度;三是非沿线库粮食出库时,因有短途公路运输致使粮食物流成本提高。

目前,黑龙江省中储粮仅凭所辖中储粮库的几条专用线、简单的仓储配套设施,组建了黑龙江省中储粮铁路物流有限公司是不足以做大做强和发展中储粮库粮食现代物流的,也不利于发展中储粮库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模的。

(二)物流体系节点流程规范参差不齐

通过对黑龙江省中储粮库35个直属企业的实际调查,从各直属企业财务部门和仓储部门了解到,各库点物流体系流程规范情况参差不齐。其中,纳入中储粮总公司核算的12个直属企业从物流体系节点业务流程规范上相对较好,如粮食采购业务流程、物资材料采购业务流程、装卸搬运用工作业流程、库内用工作业单传递流程、中储粮轮换销售联合办公业务流程、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流程、中储粮直属库综合治理信息网络、粮食干燥系统脱硫等;而仓储系统智能化管理仅限于一少部分库点的个别仓房得到试验性的应用,并没有普及。从目前黑龙江省中储粮库储粮来看,普遍存在着粮食入仓时水分偏高,加之仓温较高,湿度较大,粮食底层低温与上层高温冷热气接触,粮食易出现结顶或结露现象,如果发现不及时,就会变质坏粮。应对所辖粮库仓房进行改造,安装智能控温系统,完善普及应用仓储系统智能化管理。

其他库点物流体系流程规范上与上述相比差距较大,其中的差距表现不一。有的是一个节点上的业务流程不规范,也有的是多个节点上的业务流程不规范。这样的粮库物流体系节点流程不但不便于整体管理,影响整个物流体系的规范性,而且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漏洞,增加物流成本,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三)信息与物流体系节点智能化衔接不到位

从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信息平台建设调查发现信息平台建设没有与物流体系节点有效衔接。目前,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信息平台建设和启用处于初级阶段,在应用范围上,仅仅局限于报表、市场信息。现场收购及环境监控、粮情检测等方面,还没有广泛应用于粮食生产、运输、加工、装卸搬运、配送、仓储等物流体系节点上,同时,信息平台的建立手段不够先进。

从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仓储体系建设来看,各库点的仓储设施实力差别较大。例如,哈尔滨直属库库内仓容达45万吨,齐齐哈尔库库内加分库仓容达60万吨;而有近15个以上库点仓容不超过10万吨,同时,仓储配套设施参差不齐。从调查数据显示,新建库30%的仓房和老库20%的仓房实现了智能化和科技化管理;近60%—70%的仓房管理还没有安装配套设备达到智能通风、空调控温管理;更有约15%的仓房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尚未安装电子检温系统、环流熏蒸系统和机械通风系统等。由于仓储设施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出现仓容多的大库因周边粮食数量不足,一方面,造成粮仓闲置,资源浪费,储存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从远距离收粮用于装满闲置的仓房造成粮食物流成本加大。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但是由于黑龙江省中储粮库所辖中储粮库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技术水平落后,都是制约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储粮库近一半的企业很多办公事务和业务处理工作都是依赖业务系统和网络来完成,还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不能独立完成系统出错后的处理工作,或不能完成基本的维护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更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维护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一)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黑龙江省中储粮库在发展中,应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找准自身定位,要根据物流服务的需求和特点并结合自身的基础,进行资产、人员、业务等方面的重组,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系统。企业内部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采用权责明晰、相互监督、有效沟通、高度协调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提升标准化运作。企业外部要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与供应链上各成员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利益机制,加强互相信任与沟通。

(二)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建设力度

针对目前黑龙江省中储物流组织形式多样化,基础设施资源较为分散的特点,企业应大力提倡资源整合。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区域布局,建设物流中心,逐步构建适合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物流的发展;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等现有物流基础工程的建设力度,使其最大程度发挥效用,进一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鼓励传统物流组织,如运输、加工企业等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同时支持物流企业的合并重组,使其扩大经营实力,形成规模经济。加强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它们是物流快速实施的保障和手段,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公路、铁路、光缆的覆盖率,增加电话和宽带的使用量,为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粮库管理信息系统

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信息集成与信息共享。通过建立数据信息库形成黑龙江省中储物流信息网络,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网络,采用MIS(管理信息系统)与EDI(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物流流程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最大限度的整合自身业务流程,同需求方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准确、快捷的交易方式,从而降低物流费用。

在建设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信息平台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邮件及文件传输系统软件进行改进和更新,使之更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序进行流程再造,改进和完善业务数据的报送、汇总和查询方式,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同一平台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为领导提供更充分的分析数据和决策参考依据。此外,还要注意完善物流企业内部的储运设施。要彻底改变依靠人力搬运的方式,提高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针对于农产品鲜活、易腐等特点,应配备如自卸车、集装箱运输车、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等农产品专用设备。

(四)粮食运输可借鉴煤炭运输车载应用GPS/ELS管理系统

目前,煤炭运输车辆装卸作业电子解封监管系统,简称“电子签封”系统(ELS),是专门针对这一生产运输环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而设计的一套管理系统,可有效监控车辆运输作业过程,规范和监督各环节操作行为,为加强运输车辆作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有机结合。“车载GPS/ELS监管系统”,实现数据远传,实时监控,中心管理。从而提高车辆安全运输管理水平的同时,承运信誉也得到保证,因此该系统具有现实意义。建议黑龙江分公司对所辖中储粮库在完善自备散粮运输车辆,包括铁路散粮罐车、集装箱和汽运配送车辆的同时,科学借鉴“车载GPS/ELS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粮食运输车辆安全管理水平。

(五)增强仓储系统智能化监管

黑龙江省中储粮库打造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采用最新的传感网技术建设感知物流系统。从粮食安全监管角度来看,建成感知物流系统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后,可在第一时间发现粮食质量问题,增加监管的覆盖面,将销售企业自律、物流中心自管和粮油质检部门监管有机结合,并为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食品安全追溯奠定基础。建立粮食仓储运输系统的计算机监控,利用PROFI-BUS现场总线的监控网络,可以保证粮食储运过程的快速安全和准确。某公司自主研发的ADL自动温湿度记录仪,运用于粮食仓房温湿度的监控。ADL自动温湿度记录仪有2种监测方式,第一种是实时检测,将记录仪连接电脑,运行监控软件即可在电脑上查看记录监测点的实时温湿度数据。第二种是在电脑上设置好记录间隔时间,上下限报警,启动监控时间,然后将记录仪挂在粮食仓房监测的相应位置,定期将记录仪接在电脑,通过监控软件导出数据查看。

(六)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培养信息化项目负责人,这部分负责人必须管理和技术兼备,必须对MIS系统和EDI系统有足够的了解,必须深刻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切实担负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组织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施,同时指导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和运用。培养其熟练运用MIS和EDI系统平台开展辅助决策的能力,组建基于信息化运用的工作管理团队,并保证团队的正常运转。培养核心技术人员。由于MIS系统和EDI系统运用了大量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因此要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具有在信息化领域中技术和商业实践相结合的核心技术人员,包括网络工程、服务器管理、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人员。信息系统建好后最重要的是运用,凡是与信息化系统运行有关的终端人员,都必须能够真正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而忽略了对领导层与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因此,要经常给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向培训,增强其工作能力。

结语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是仅仅服务于日常工作减轻劳动,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资料,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中储粮库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促进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管理不断创新,不断向技术化、精细化迈进,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帆,霍建军,杨晓宇.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建设现状评价[C]//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哈尔滨:黑

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420-430.

[2] 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丁立言,张铎.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0.

[4] 胡非凡.国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启发[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7):15-17.

[5] 朱东红,慕艳芬.国外粮食物流发展概述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7,(3):7-9.

[6] 侯立军.国外粮食物流的走向及我国的应对举措[J].粮食流通,2007,(36):39-44.

[7] 山东省外经贸厅.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R/OL].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8] 贾述评,房筱莉.物流业在日本的发展特点及趋势[J].吉林交通科技,2009,(4):65-66.

[9] 田学军.美国物流与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启示[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12):40-41.

[10] 谷杭杰.国内外粮食物流的发展[EB/OL].宁波市粮食局网.

[11] 侯立军.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粮食物流体系比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4).

[12] 国家发改委“物流管理”赴加拿大培训总结报告[Z].2011年3月.

[13] 黑龙江省发改委.关于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Z].2009,11.

[14]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黑政办发[2012]2号.2012,1.

[15] 孙宏岭,阮承健.中国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7-11.

[16] 郑晔,佘欢.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现实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09,(6):28-34.

[17] 郭秀芳.基于电子商务的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11,(3): 68-72.

[18] 李明发,任怀民,吴刚.建立哈尔滨粮食物流中心的构想[J].粮食加工,2006,31(5):65-68.

[19] 单庆晓,等.采用大弄PLC的筒式粮库集散控制系统[J].电工技术,2003,(8):60-62

[20] 王耀.推行散粮火车集装箱运输,促进粮食“四散”进程[J].粮食问题研究,2009,(6):19-21.

[21] 平海.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探讨[J].粮食加工,2006,(4):76-79.

[22] 胡瑜.大型粮食仓储运输系统的计算机监控[J].超重运输机械,2009,(10):81-84.

[23] 罗乔东,等.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监控网络的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12):170-172.

[24] 李智彬,易伟义.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09,(1).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ain storeroom

LIU Jian-guo

(Heilongjiang state grain reserves Fuyuan depot,Fuyuan 156511,China)

篇6

    一、物流管理软件的发展现状

    物流供应链是继 ERP 之后,成为软件领域的又一热点。中国物流等权威调研结果显示,2001 年,我国涉及物流贸易年总支出高达 1.9 万亿元,物流运输等总成本占 GDP 的 20%左右的比重。以上数据可以说明两个方面的内容。1.我国企业对物流管理的水平比较低,而且对物流的支出的成本过高;2.这些数据也深刻显示了我国物流软件市场所潜在的巨大市场,在此领域有也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利益。在物流业相对发达的今天,原来物资仓储运输企业是我国物流企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其还是简单的饿电算甚至手工的管理模式;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物流企业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大型企业为满足自身对物流的需求,利用自身的物力、财力专门成立自己企业的物流部门,他们的物流部门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其他方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不过现阶段物流行业里最为活跃的成分还是最新兴起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中的一些代表如金港物流、珠海九川以及上海外高桥。金港物流、珠海九川以和上海外高桥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物流的新秀。

    我国物流管理软件的供应商还不包含国外比较知名的 IT商、物流商就有几百家,这些物流管理软件的公司在我国的物流软件市场上积极捞金,创造了很大的经济财富。但是传统的ERP 以及财务软件厂商依然有很大市场占有率。上海港虹科技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了物流软件行业的新锐。港虹科技通过长期的调研和利用自己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发现,不断发展中的中小货代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也有很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其本身资金不充裕,规模较小,使的市场上存在的很多物流软件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对信息化的需求。港虹科技的Route5 海空运国际货运所的管理信息系统为这些企业实现信息化创造了可能。正因为如此,港虹科技被众多企业所认同。按照物流管理软件厂商背景可以把物流管理软件厂商分为以下几种。1.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国内软件管理厂商在财务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能够充分了解软件企业的物流过程和业务特点,在产品技术和经验上相比其他软件管理厂商占有不小的优势。2.国外物流管理软件品牌,国外物流管理软件的代表是 SAP、EXE、i2 等,它们拥有更加成熟的技术,但是不能充分了解国内物流软件企业的关系,对国内物流的现状也不了解,所更缺乏在软件的支持及软件的开发上的全程服务。3.从用户转变而来的厂商。这些由用户转换而来的厂商的能够充分了解物流公司、特别是与其相类似的物流企业的需求。实际上国内物流软件企业,对自己开发的物流管理软件的使用率占到了 30%的份额。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内物流管理软件市场根本没有形成深入人心的品牌,各个物流软件企业还处在竞争激烈的时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但与物流本身的复杂性和诱惑力有关,更大部分还是因为物流软件管理市场刚刚兴起、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本身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物流管理软件它们在国内的发展时期很短,不像财务软件和 ERP 软件,它们都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也就是我国的物流管理软件还没有经过很多用户挑剔,这是形成成熟的软件的必经过程,所以,国内要形成成熟稳定的物流管理软件还需要一段时间。现阶段,国内市场上物流软件其中一部分能够满足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需求,这些第三方公司包括运输管理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也有一部分能够满足货代公司物流的需求。但是任何一种物流管理软件的功能和易用性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物流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市场也正在向的物流信息化飞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 WTO 之后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我国内物流软件市场向二元结构迈进。二元结构的主要形式是,由一些先进企业和发达的跨国公司组成国内客户群的高端市场,在此基础上推进国内中小企业客户逐步实现信息化发展,通过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完善它们所处的物流软件的低端市场。在现阶段的发展形式下,国内企业最主要的需求内容还是实现其自身的信息化。一些改变不了的事实就是,国内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企业最主要的需求还是在软件市场规范的范围内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以及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建立相应决策,进而实现对物流的控制,但是所有这些的实现还是依赖于物流软件所采集信息、数据的机制。但是在物流管理软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明白,每个企业对于物流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要求并不相同,一些调查显示,用户最希望的是物流管理软件能够大大改善其存量管理功能,对物流软件存量管理功能的关注率达到百分之四十多,当然用户也比较关心物流软件的数据交换、车辆管理和物流计费功能的实现。

    企业管理软件作为现代贸易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对物流软件技术的改进和高端产品的应用上面。1.物流管理软件的技术。物流管理软件将会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迈,其集成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开放性兼容性也会越来越强。2.随着物流管理软件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高端的大型主机、UNIX 服务器的广泛应用也为时不远,这些高端产品的应用对求物流管理软件的要求也会异常严格。不但会要求这些物流管理软件能够在 NT 平台和 SQL 数据库上安全有效的运行,其开放和兼容性也要越来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物流管理软件能够在高端UNIX服务器和OS/390等大型主机系统上以及 DB2、Oracle 数据库上安全稳定的运行。

    随着物理产业的发展,物理管理软件将会越来越专业,功能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特别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随着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等移动设备的发展,以及车载通信系统的普及,物理管理中心也将利用现有的各种移动设备对配送车辆、移动中转、仓库等进行实时监控,对物品运输进行实时调度。与此同时,物流软件将会更加专业化,更加接近企业的相关需求,业务模型也会更加多样化,也会有更多的组件供相关企业选择。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加剧未来物流管理软件的淘汰速度,市场会逐渐被幸存下的少数几个品牌所占有,而这些品牌将会利用自身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实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领先地位。在一到两年时间内,物流管理软件用户通常会遇到关于系统扩展和软件升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这些就要物流管理软件厂商必须具备强大的售后服务能力和优秀的计数支持,同时要求物流管理软件在设计上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港虹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再加上专业团队的不断研发,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适应技术的变革。据相关专家预计,物流软件行业的市场规模会以百分之四十的速度增长,逐渐成为企业最为重要和应用最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因此,物流软件市场不仅仅面向制造业、零售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业,更要面向各个领域的的企业,他们都能够通过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系统而获得客观的经济利益。那些积累了丰富的物流领域经验的物流软件公司才能得到市场和广大客户的青睐,因为只有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公司开发出来的软件才能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程度,为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出更合理、更实际的建议,真正的为企业带来管理和效益的提升。同时借助企业自身在物流领域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以为客户提供增强管理和优化业务流程方面的合理建议,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和资源的优化,帮助客户在增值服务方面的开发。

篇7

【关键词】BI;决策;系统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务智能,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将企业实际运营数据、预算绩效数据、预测数据和业务规则进行整合及分析,依靠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多层次、多维度、及时的向使用者反应企业的运营状况,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目前,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商务智能系统中的数据来自企业其它如CRM、SCM等业务系统。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经营实际情况,成功通过BI构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开滦公司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介

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迄今已有134年历史,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伴随着百年开滦的发展,开滦物流相伴发展,历经从小到大、由传统到现代,经过了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成功转型,目前,又完成了由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到煤炭专业物流的升级。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为开滦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发展开滦物流的使命,下辖铁路运输公司、港口储运公司、进出口公司、香港公司等15个子分公司,形成了布局合理的综合物流产业体系。

二、项目建设背景

强大的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石,2003年公司实施办公OA软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005年实施浪潮财务软件,财务管理实现了集中管控。2007年9月,由浪潮集团利用其GS5.0管理平台,开发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覆盖了煤炭销售、物资供应、铁路运输和港口储运等业务范围,是开滦最大的软件项目,于2008年底完成。综合物流信息系统成功运转后,所有物流业务和物流节点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成为开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随着系统使用的深入,各软件系统积累了海量的财务数据和物流业务数据资源。

三、系统设计原则和建设目标

(1)系统设计原则。第一,安全性原则。要求使用业界技术成熟的产品,采用安全可靠的系统架构,利用完善的安全策略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第二,先进性原则。服务器系统、网络产品、数据库产品等要选用业界领先和主流的产品,既要着眼于目前系统的需求,还要面向未来的发展。第三,可靠性原则。要求系统具备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很高的平均无故障率。第四,开放性原则。可与目前公司总部采用的其他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可以方便抽取各下属公司的数据,把关键指标装载到决策智能分析系统的住居仓库中,能够提供完全符合业界标准、主流的接口。(2)系统建设目标。通过BI领导决策平台的数据挖掘、展现和分析工具,快速获取与关键业绩指标相关的业务数据,从多个层次、多维度对业务数据进行OLAP(联机分析处理)分析,揭示指标运行质量,有效及时地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依据。

四、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架构。

图1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由运营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应用系统、信息门户四个部分组成。(1)运营系统指目前运行在国际物流公司的物流系统、财务系统、交易系统等,是为业务运营管理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运营系统是此次BI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数据来源。(2)在运营系统基础之上是数据仓库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包括数据采集(ETL)、数据管理、数据展现等功能,是此次BI决策支持分析系统的心脏。(3)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可发应用系统,提供报表管理系统、查询分析系统、综合分析系统、管理驾驶舱系统、移动商务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等应用,BI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应用在这一层面,关键报表、指标的收集会采用报表数据收集平台来完成。(4)最上面一层是公司内部的信息门户,内部信息门户为用户提供风格一致化、内容个性化的业务信息界面。内部信息门户是运营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拓展和延伸。

2.主要功能描述。主要功能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报表生成类和辅助决策支持类。(1)报表类生成类。第一,报表管理。报表产品结合了报表、汇总报表的特点,承袭EXCEL风格,实现灵活的报表编制、报表公式定义、计算、汇总、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所见即所得的页面设置、预览及打印功能,提供多种图形分析形式对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展示。支持集团化的标准报表编制和数据集中处理,为集团用户统一数据中心和信息集中提供基础数据。第二,报表分析。根据统计报表数据,在时间和组织纬度上对报表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提供底稿查询、数据趋势分析和任意分析。可查看此数据公式数据构成、单元数据构成、数据趋势,同级单元数据分析等。第三,万能查询。万能查询模块就是为满足用户个性化查询需求,提供的一个灵活定制查询的工具。可以自行方便定义客户需要的查询。万能查询是BI产品中多维数据分析工具的集合,提供报表查询、历史报表查询。以变动报表的形式,通过分析公式的设置,灵活的展示查询数据,实现数据的钻取、切片和旋转。(2)决策支持类。第一,指标分析。对客户关心的敏感数据,可以定制专门的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多个组织和多个区间的查询分析,提供指标横向和纵向多维分析。可以提供指标趋势分析、指标单位构成分析、指标期间构成分析、指标同期对比分析、单位同期对比分析、单位指标分析、预警指标分析等七种分析功能。第二,领导查询。通过系统预制和菜单设计功能两种方式结合,可方便的把管理者关心的查询组织在一起,形成操作简洁、个性化的查询模块。第三,管理驾驶舱。以驾驶舱的形式,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速度表、音量柱、预警雷达、雷达球)形象标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KPI),直观的监测企业运营情况,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可以对各单位的数据进行监控和装载,轮流显示在雷达图展示区域。

图4 管理驾驶仓

第四,短信预警平台。对收入、成本、单项控制指标、大额资金流动、应收应付账款等领导关注的KPI指标进行实时扫描,发现问题实时预警,领导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及时掌握公司的经营动态,提高了决策的失效性和准确性。

篇8

关键词:医药;信息化;物流网络规划

一、 背景介绍

医药商品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健康及安全问题,医药物流因而具有一些其他行业物流所不具有的特点。不仅要要针对品种多,批量少的要求实现高效并准时的配送,减少差错率,还要对物流过程中各项信息进行追踪管理。我国现代商业医药物流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以及大型企业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我国商业医药物流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参与医药物流的公司企业众多,水平参差不齐,且多以小企业为主,所以从保障我国药品安全角度出发,国家对医药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现行的商业医药物流体系不能与企业日益扩大的业务规模相适应,这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药品市场关于运输质量的竞争悄然兴起;针对近年来灾害频发,关于提高医药物流的应急性成为当代物流一大发展趋势;传统的通过关系或人际的、宗派的的网络进行营销的手段也在越来越多被用来建设和维持盈利性客户关系。

二、问题分析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还处于在从部分信息化向全面信息化水平发展的阶段。根据2009年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企业对自身网站在企业宣传上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调查,拥有网站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6%,拥有邮箱的企业更是占到总数的80%。60%以上的企业有独立的信息技术部门。有专人对自身进行信息系统维护的企业达到总数的70%。有74%以上已建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拥有企业内部网络,大约67.2%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仓储管理、运输管理、ERP、跟踪定位、信息查询、订单系统等系统进行全部集成或部分集成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67.8%,没有进行的的企业只有11.6%。

数据显示,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医药商业物流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中,因为很多物流企业信息建设层次较低,造成信息不畅,流通渠道过长,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同时,大多数企业在拓展自身业务中,没有适应时代潮流,信息收集、传输以及信息分析模式固化,使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时不能快速反应,并且随着企业业务扩大,这种落后的模式反而会逐渐增加企业内耗,直接导致“规模不经济”。

从运输的质量和应急性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处于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发展阶段。从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到西南大旱、玉树以及舟曲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医药物流的应急性和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事实上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多数时候药品还是难于在第一时间送达现场,满足需要,原因就在于应急物流系统建设欠缺,物流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医药物流领域属于冷链物流领域。根据具体的药品的不同性质,以及重要性,准确性来衡量我国医药商业物流企业的运输,还有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设备不足。应急物流强调调运的及时有效,强调整个冷链的无缝衔接,但我国能够用于野外应急条件下的冷藏设备不足;冷藏保温汽车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美国占1%,英国占2.6%,德国更是达到3%。

第二、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虽有冷链物流方面的标准,但对应急方面的要求体现不够明显。如应急物资包装与标识尚处于空白阶段,应当加以完善,既要满足冷链运输的要求,又能降低投送中的损毁率,并可能提高投送中的拣获率。

第三、分布不均衡。一般来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冷链物流基础优于农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生鲜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集中地区优于其他地区。

由此可见,社会对医药企业物流水平的要求与实际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为应对近年来气候异常、地质结构变动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提高医药物流水平是大势所趋。

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来说,每个现代企业都意识到了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重要性。但在用传统观念经营的企业中,由于观念落后以及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这一客观事实,建立良好的、持久的客户关系,让客户体验个性化的服务是十分困难的。比如企业难以保证自身的售后服务使大多数消费者满意;销售人员所掌控的消费者的信息很难完全共享;同时,由于工作流程设计不恰当使得一些重要客户的信息在企业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使用,使得客户信息丢失的风险加剧。更重要的是,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低,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较少,使得他们回答消费者的疑问很难有统一标准,这会加剧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这些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否则企业如果只重视眼前利润,虽在短期可以获得巨大收益,但却牺牲了企业的长远利益,最终会得不偿失。

三、提出建议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医药商业企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随着企业间并购、合作等方式的频繁进行,其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渐出现了跨区域跨国界经营的趋势。为适应这些变化,企业配送中心的数量也在增长。同时在运输质量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的医药商业物流企业应该在提高信息化、运输的准确度与质量、逐步完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上下足功夫。另外,企业发展程度还比较低而且实际资源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构建中国的商业医药物流的信息化平台与应急性系统,是将来商业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

具体来说,企业应在信息化、应急性与运输质量,完善客户关系三方面努力。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企业已经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上面的分析也可看出,中国医药物流实现了部分信息化,但信息集中程度不强,在具体运营中的的具体环节上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还处于薄弱环节,因此,针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要从数据的集中部署和实现自动识别技术与信息系统的组合两方面入手。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条件实现数据的集中架构部署,以较低的成本对企业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具体做法是将所有数据集中于企业总部服务器,企业各部门及其分支机构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其他方式直接向企业总部的服务器进行具体信息查询。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B/S、A/S技术等加快企业的数据处理速度,提高企业面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程度,使得企业对自身产品都能有着详细的了解,并通过信息的快速分析,掌握市场主动权。

在现代医药商业的物流领域中,企业针对自身特点,对自动识别技术和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对其提高管理水平会产生巨大的效果。这种整合不单单是技术上的整合,还是企业运作流程上的整合。在收货、验收、入库、分拣、集货、盘点、出货和退货处理各个环节进行条码化改造将提高整个作业的效率,缩短了各个作业环节的时间。此外,这项技术可以为企业服务的门店提供优化收货管理的解决方案。条形码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对企业而言,这个过程本身又是一个客户化的过程,是一个体现双方技术、观点融合、互动和合作的过程。同时,在物联网技术带来的第三波技术浪潮中,RFID技术的引入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比如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实时监控库存和分拣情况等。虽然RFID技术的应用还没有一个切实的投资回报模型,但这种技术的应用趋势应是逐步发展的。在未来,这种交互式的运营和信息收集模式会成为现代医药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看出,商业医药物流企业在初步实现信息化的进程后,要把自身运营的各个环节逐步细化、信息化、标准化,从而打造真正的信息化医药物流企业,对自身运营的产品实现全天的实时监控。企业不一定做大,但要做强,在实现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后应重点搭建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可以方便信息交流,而且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投资,使得整个供应链更具有弹性,从而提高整体物流水平。所以构建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从运输质量和应急性上来说,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一个完善的运输标准与较完备的运输体系。同时,国家也应把提高医药物流的应急性和运输质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

具体上来说,要从建立标准规范与出台政策法规、发展技术装备和合理布局三方面加以努力。

在提高医药物流的应急性和运输质量方面具有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就国情来看,政府应该占主导地位,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同时通过必要的立法和行政手段,优化配置市场资源,鼓励引导应急医药物流的健康发展,实现应急医药物流的法制化。健全组织机制,从纵向和横向加强沟通,提高组织效率。参照国际标准和我国物流企业的意见,尽快建立我国医药物流的运输标准。物资调配方面应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医药物流系统,并将物资集中管理。

针对医药的质量轻,产品包装较薄,体积较小而价值较大的特点,医药的运输还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冷链物流,航空运输因其迅速,及时,安全的特点应成为我国医药物流的重点发展方向,尤其是我国航空业的逐渐发展,未来的航空运输会越来越方便。而对于航空运输的冷藏技术的研制现在应率先成为少数几家实力雄厚的医药运输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相信随着我国医药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的航空运输会逐步打开局面。对于医药原材料的大宗运输等,我国其他冷链运输方式(如冷藏车冷藏船等)也应不断发展,应一步实现技术改造,提高运输的质量。同时国家和企业应构建专门的应急医药物流部门,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国家应首先加强与实力雄厚的医药物流企业合作,在全国各个区域选择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奠定我国医药物流应急体系的基础,促进东中西应急体系的交叉互补,并以系统的观点,逐步向中小企业开放,搭建我国政府主导的,广泛医药物流企业参与的医药物流平台,确保灾害发生时医药运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物流保障能力。

在完善客户关系管理上,核心思想就是提供客户满意的商品和服务,并使客户保持忠诚,其中的关键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物流营销精英团队。因此,实现优秀的客户关系管理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同时,在实施客户管理中请专业的企业咨询管理师针对企业实际,进行企业文化的重塑,使之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医药物流企业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在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能够驾驭新技术,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的手段。

四、结论

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原因是信息化发展不足、运输的及时性和运输质量不高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不完善,企业必须要对此加以重视。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保证医药物流能满足紧急情况下对药品的需求,用应急性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同时将信息化带来的新技术用于提高医药运输的质量水平上,使医药物流的信息化、应急性以及运输的高质量相结合,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财政帮助,使医药物流网络真正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它的人。

参考文献:

1.江宏.京卫树立中小医药企业物流建设典范[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4).

2.刘兆国.医药商业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4).

3.陶倩.应急物流标准畅想[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09).

4.张莹.医药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集中部署[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4).

5.现代物流与自动化识别技术融为一体[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4).

6.陈鸿.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结构与条码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龙江.物流成长于创新[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商务信息资源 网络 管理系统

在当今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迅速普及,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已经明显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也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因此,加快网络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研究被视为电子商务时代加快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商务信息资源的构成

企业商务信息资源包含四种基本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与商流,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在Internet上流动,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如图1所示。

信息流是组织运作的驱动力,资金流是组织运作的核心,商流、物流是组织运作的实物基础和价值载体,如图2所示。在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中,信息流作为控制力量决定了资金流的运作过程和物流的有效实现过程,通过对价值核算、价值计划、价值分析、成本投入等方面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确定企业价值实现的方式和规模,通过资金流与物流相配合,确定作为价值载体的实物流转过程并付诸实施。同时,又通过物流、资金流的信息反馈功能实现企业价值战略的调整并重新制定规划。

网络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

网络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由业务决策系统(包括数据管理系统、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资源系统)、前端服务系统支撑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后端服务系统支撑网络化平台(包括知识库、数据仓库、专家库)三大部分组成,其层次模型如图3所示。

而网络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业务内容出发构建相应的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并在整体上和逻辑上构成一个整体,为企业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系统进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一体化和量化管理提供支持,其构建框架如图4所示。

数据管理系统:网络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集成的、面向主题的数据库集合,是用来支持检索、决策等功能的,其中每个数据单元都不随时间改变。网络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通常从内部和外部数据源中抽取。内部数据主要来自于由系统处理生成的系统;外部数据包括行业数据、市场数据、国家经济数据等。

系统管理系统:提供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分布式复制等多种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包括提供、状态、控制和安装功能,对网络单元的配置、业务的投入、开业或者停业业务等进行管理,对网络的状态进行管理;故障管理是对网络的运行情况异常和设备安装环境异常进行监测、隔离和校正的一组功能;性能管理是对网络设备的性能和网络单元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评价报告的一组功能;安全管理主要提供对网络及网络设备进行安全保护的能力。此外,系统管理还应该包含理财、运筹和其它定量模型的软件包,能够提供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合适的软件管理能力。

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部分主要是对各种网络商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如新闻、数据、分析以及用户的反馈等。基础信息资源系统:基础信息资源包括通用信息(主要是关于资源的标识和分类、检索等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价值信息、关联信息、注释信息等相关的、起支持作用的基础信息。

电子商务平台系统:用来进行用户与网络商务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交流,如交互式界面、讨论、操作等。网络化平台:是支持电子商务环境下数据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和基础信息资源子系统的统一支撑平台,解决底层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提供网络应用软件基础支撑平台。接口系统:主要完成各种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包括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接口、条码器的数据接口、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接口、与Internet的接口等等。

各种用户在登陆企业门户并提交请求以后,门户系统将用户请求转交给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系统,由其自动调配后台的应用子系统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并通过对处理的结果以及相应的记录进行分析和管理,为企业的决策和服务提供支持。

网络商务信息系统构建的保障体系

管理层重视是前提:确立管理层在系统构建工作动态监管中的主导地位,否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很难取得实效。完善需求是重点: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否有效运行,关键在于企业信息系统能否满足本单位的业务需要。选好合作伙伴是保证:在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上,应选择技术实力雄厚、开发经验丰富的大型软件开发公司为合作伙伴,从而为网络的建设和正常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采用先进技术是核心:信息技术是支持企业工作人员分工协作的基础,是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协同工作的基础;同时加大对数字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建立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是目标:建立充分运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的电子政府创新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活力,提高信息利用率;要不断有新的管理工具软件和互联网来支持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管理工具将决定企业管理的方式,改变企业运行的方式和内容,从而提高企业行为的有效性。以人为本是根本:在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要理解和尊重员工;挖掘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其睿智和才干,以取得最好的工作绩效。

综上所述,构建网络商务信息资源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管理方面的改造工程,它不是简单的企业信息化,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种崭新的运作模式的转变。因此,研究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实现企业信息集聚、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升级企业信息化装备、提高服务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煜.试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J].商场现代化,2005(12)

2.王进孝.网络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

篇10

本报讯 6月6日,由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专家委主办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建设峰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出席会议并致辞,CNGI专家委主任邬贺铨主持会议。

杨学山表示,下一代互联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信息化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自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把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宽带、移动互联网、计算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学山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中,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统筹规划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11个“十二五”规划与下一代互联网相关,《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从信息技术、产业、应用、资源、安全各个方面做了全面部署;《通信业“十二五”规划》和《互联网行业“十二五”规划》与下一代互联网直接相关,对包括下一代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在内的整个网络和互联网发展做了部署;《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物联网“十二五”规划》4个规划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进行了部署;《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规划》、《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做了部署;还有两个关于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规划正在制定中。

二是抓紧对实际工作的推动。这主要包括四项,启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奠定网络基础;以专项方式,推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芯片、操作系统、智能终端等产业环节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与相关部委共同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从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安全检查等方面入手,创造可信、安心的互联网应用环境。(周寿英)

三星电子任命权五铉为全球CEO

本报讯 6月7日,三星电子宣布,任命副董事长、零部件业务部门主管权五铉(Kwon Oh-hyun)为新任CEO,接替前任CEO崔志成(Choi Gee-sung)。

根据三星集团的声明,崔志成将保留在三星电子的董事会席位,并继续担任三星集团企业战略办公室主管,专注于整个三星集团下属公司的未来增长战略。崔志成于2009年接任三星电子全球CEO,其上任正是三星上一轮战略调整的一部分。而权五铉此前为三星电子半导体事业社长,负责三星电子的核心零部件业务,包括存储业务、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业务和LED业务。

从业绩来看,这并不足以成为三星此次换帅的理由。三星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三星在今年第一财季的运营利润达到5.85万亿韩元(约合5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其中,手机业务利润达4.27万亿韩元,占总利润的73%。前不久,三星刚宣布,其Galaxy系列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已经突破5000万部。

虽然三星在智能手机获得巨大成功,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根据三星财报,三星在第二财季中的芯片业务营业利润为7600亿韩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4%。面板业务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加31%至8.54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0.28万亿韩元,尽管开始扭亏,但仍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三星换帅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三星未来将从面向消费者的电子消费公司转向后台架构公司。这一转变从前后两任CEO的履历背景中可看出一二。

在公布更换CEO的同时,三星宣布将投资1.9亿美元升级自身芯片制造产业,升级后的三星电子将能够高效率、大规模地生产20或14纳米级芯片,新芯片将为三星移动市场带来巨大提升。(周寿英)

2014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将超千亿元

本报讯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主办,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软件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并《2011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增长迅速,2011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616.34亿元,较上年增长17.9%,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长率。报告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9%,预计到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37.46亿元。

中国城市云计算首站现场会

在成都举行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城市云计算首站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本次现场会的主题为“智能交通”与“移动医疗云”,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出席会议,就地方城市云计算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为城市云计算发展建言献策,为解决云计算在地方政务和民生方面的应用指点迷津。据悉,成都是中国城市云计算现场会首站,今年中国城市云计算现场会将陆续在无锡、杭州、济南、青岛、哈尔滨、西安、上海、佛山、北京等地举行。

惠普任命仪晓辉为惠普PPS

中国区总裁

本报讯 近日,惠普宣布任命仪晓辉为全球高级副总裁、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PPS) 中国区总裁。在这个职位上,仪晓辉将负责PPS在中国的业务损益管理和领导 PPS 销售、产品、零售与商用团队制定在中国的长期战略规划。他将专注于发现高潜力增长机会、加强跨 PC 与打印业务的业务运营,并让惠普在所有关键细分领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此前仪晓辉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新兴市场集团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韩国区总经理。

苹果获得一项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