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农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农业科研档案主要来自于田间开展的科研试验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观察、记载而直接形成的各种纸质、电子文字、图片、视频、标本等反映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过程的历史记录,从而获得的农业科研成果资料。涉及农、林、牧、医、草、渔、虫、果、蔬、环境、土壤、园艺等众多领域学科,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与精心整理的宝贵财富。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资料管理的过程中,能否科学管理、安全有效地保存并及时提供利用服务是现阶段档案管理应关注的焦点。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既要保证档案内容的管理科学,又要确保档案调阅的便利性与科学性。随着数字技术在各领域档案管理中的广泛被应用,农业档案管理应用数字技术成为必然趋势。
一、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现阶段,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量大、范围广,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系统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为避免和减少重要科研成果信息数据的流失,有效发挥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优化也就至关重要了,其不仅能保证农业科研档案的有效留存,同时亦能确保农业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明确及研究信息共享的科学。具体来说,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的具体价值,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有助于奠定农业研究基础。众所周知,科研技术发展的前提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而科研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亦是建立在基础样本的采集与基础条件的勘测之上。因此,在确保科研工作稳步开展的之前,科学管理农业科研档案,有效留存农业科研数据,是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的价值体现。其二,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有助于农业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农业科研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保证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关键,亦是激发研究者不断研究的手段。通过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优化,将上报科研成果进行审核与定性,有助于从根源明确知识产权所有者,确保知识产权的明确化。总体来说,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科学优化,将保证农业科研项目的开展活力,对农业生产优化而言至关重要。其三,有利于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密切与广大农民群众联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能力。其四,有利于推M档案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科研档案作为档案家族的一员,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数字技术支持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方案
认清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对农业生产活力的支持作用,结合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有效引入数字管理技术,打造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新方案,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践行:
首先,利用数字网络构建农业网络科研档案库。农业科研工作周期长、可控性差、保密难,形成的档案数据也就体现出多个专业综合,数据类型多样;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材料散存于项目小组或个别科研人员手中;信息数据记载形式多样,整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科研档案专业人员即便统一标准存档格式,严肃归档要求,小心保管,监管借阅查询过程,但现实的档案实体都会有破损、缺失的危险。书稿会泛黄、破损;图片会褪色、模糊;影音磁带、碟片也容易刮花或损耗。因此,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将珍贵的书面资料、影音图片等内容以数字形式呈现于网络数据中,并借由数据库存储,可以更好地保存珍贵资源,科学研究资料。此外,随着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原本模糊、刮花的图片与影像资料,利用数字软件也能较好的复原,这不仅有助于科研工作者的资料调阅与研究,有效提升其研究效率,并且能保证前人的资料得到妥善应用,其科研心血不至于付诸东流。
其次,结合数字网络构架农业科研成果公布处。数字网络不仅能留存过往珍贵书面文献、历史图像、影音资料等,其同时可构架科学的交流平台,为科研工作者网络探讨奠定基础。科研工作者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与探讨,有助于触发科研新方向,为农业科研进步开拓前路。此外,就网络平台的特殊性质,于网络平台上公布科研成果,有助于科研工作者明确知识产权所有权,从而确保知识产权归属的明确化。可以说,利用网络平台公布研究成果,将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确保其更好的投入到农业科研工作中,不为成果被盗用而烦恼。
最后,综合数字网络打造线上线下资料预调法。数字技术既然能将文献影音内容留存于数据库之中,以科学的归类形式,精准的关键词标注,数字技术便能为影音文献资料调阅提供良好的平台,协助不同的资料需求者在共同的线上平台调阅资料。此外,利用数字技术的交互性,在进行实物资料的调阅过程中,农业科研人员可以与资料保管处进行沟通,提交调阅申请,便于保管处根据不同的申请准备材料,从而提升了资料的利用率,并节省了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可以说,利用数字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资料调阅新模式,是数字技术科学应用的关键,同时亦是发挥数字技术,优化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优化是现阶段农业科研当管理发展的关键,应用科学的信息技术,在明确农业科研档案优化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线上线下资料分享平台,促进农业科研档案的留存与利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提升农业科研水平,更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才能很好地优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篇2
农业科研档案主要是农业科技研究者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科技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课题从立项、申报、总结到成果鉴定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农业科研档案如同其他科研档案一样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同时,由于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农业科研成果还有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因此,农业科研档案比其他科研档案更具有重要性。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对农业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档案管理员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单纯的档案保管员。
(2)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农业科研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发展的大方向,只有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才能和农业科研的发展相协调,才能将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3)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效率。有效的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有效的为科研服务。
二、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绝大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已使用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完成或开始了文件级的档案录入,使“案卷级管理”升级成为“文件级管理”。另有相当一批院所建立使用了“OA”系统。随着对信息化建设意识的加强,各农业科研院所还加强了档案信息化的制度建设,有的院所网站也陆续建立并开通。一般来说,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较好,部属科研单位、省属科研单位档案信息化水平较高,而各类民办科研单位则尚未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有些甚至连计算机、扫描仪等基础设施都不配置。
三、加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提高农业的科技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还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因此,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建设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全局性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与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同步发展。二是标准化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有效的信息标准,以有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经济性原则。本着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原则,追求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四是安全性原则。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数字档案可靠和内存的真实。加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以从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基础实施投入和人才培养方面入手。
1.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农业科研档案作为科研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具有专业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双重性,即可为单位内部服务,又可向社会提供具有自己行业的各种服务。现阶段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档案管理意识,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转变、扩大和调整档案工作的职能,努力探索现代化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对内挖掘、对外开放,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水平。另外,要充分利用信息网服务,加快建立农业科研信息化的传播,尽快建立以现有档案部门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村的档案信息共享体系,用最快捷的方法进行信息传递,实现资源共享。
2.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等基础性资源。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就要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引进资金加快更新改造的步伐。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直接体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是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同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扫描仪、刻录机、缩微复印技术和静电复印技术等现代化设备,这些基础设施的引进为建立现代化档案信息网络打好基础。
篇3
关键词:数字技术 电力电气自动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209-01
数字技术在当前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是现代工业急速发展的一大典型特征之一,尤其是目前诸多领域中数字技术已经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对保障工农业的顺利生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包括工业生产管理、企业经营、信息化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内的电力电气自动化控制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研究数字技术的应用优势对于进一步推广该技术有重要价值。下面就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情况做简要分析。
1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作为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成为工业电力电气自动化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管理手段。数字技术是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等为一体的系统技术,其在应用过程中依托各种电子信息设备集成了强大功能,该技术融声音、图像、文字等为一体实现了综合性技术管理,通过将数字信号及信息转化成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二进制数字从而逐步完成运算、加工、存储、传送等,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本身主要依托信息编码与计算机控制,因此是一种典型的以综合性技术体系为主的数字化控制管理流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发展、推广的必然趋势,也是为了工农业自动化控制的必然选择,就当前发展应用现状来看,数字技术为经济的进步、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持,为技术的升级、更新换代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加全面且科学的管理流程与举措,其本身以抗干扰能力强、存储状态好、适用性强、保密效果佳等特征为典型优势。
2 数字化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对于技术本身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也是确保工农业生产持续顺利、健康进行的关键。
2.1 应用特点
数字技术本身作为高新技术与智能化的联合产物,在多个领域应用都获得了青睐与认可,是目前工农业生产中备受关注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过程中,着力改进电气自动化管理举措,保障自动化管理效果与效率得到提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
数字技术与以往其他技术相比,可靠性得到提升是一大显著特征,作为融合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数字技术通常与高端智能化电气系统紧密结合,可实现对管理流程的优化及对管理举措的改进。以目前大力推广应用的光纤技术为例,其在提升工业生产自动化、保障生产安全与生产效率方面有出众表现,代表了数字技术应用的升级与进步,意味着工业仪表应用领域网络化、模拟化与数字化三大典型前进方向。光纤技术本身所拥有的多重优势意味着可对系统运行体系进行更加高技术含量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潜在安全问题及隐患,协调系统平衡,从而在应用中获得进步,更甚者谋求技术升级与创新,这也代表了数字技术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字技术相较其他技术拥有较高的性价比。像电气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且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与危险性,应用、控制、管理时就需要对控制精度与安全进行高效管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作为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柱,意味着其可通过进步与创新以更加高效、便捷的自动化方式完成管理目标。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应用数字技术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筛选、配置与应用,以提升其运作效率与科学性,从而符合系统整体性与统一性应用需求。尤其数字技术本身融合了通信技术,意味着可更加便利的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料,有利于统一标准的推广与践行,在提升智能化水平方面有着较大的运作空间,这对于节约企业生产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自动化水平有重要价值。
2.2 应用创新
数字化技术之所以在工业电力电气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由于其具有其他技术所没有的诸多优点,且运行效率高、运行效果佳,不过这也不能避免技术应用中的诸多不利因素。数字化技术从出现到应用所经历的时间还较短,实际应用中遭遇了不少问题与阻碍,且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也亟待建设与培养,尤其是该技术的运行基础及智能化联网程度都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创新。
数字技术实际应用中可运用智能终端技术,该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当前应用领域智能化水平偏低、高素质专业操作人员短缺、统一标准采用方式与衡量缺陷、应用时限大等弊端,智能终端依托光纤连接设备,可对数据与信息进行自动收集与控制,通过双重设备的配合提升电力电气自动化保护水平,比如跳闸双重保护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及电力电气安全,电力保护中断可及时高效完成远程测控及信号发送。另外,数字化程序接口解决了计算机平台自动化问题,为工业电气自动化创造优越的运行条件,有利于相关电位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通讯连接。除此之外,在数字化技术中培养程序代码控制观念可为自动化操作的完成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保障,在应用中混合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时间端头可全方位完成对全站线路、开关的控制及远程测控,在智能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潜在隐患。
3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为工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更新换代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加全面且科学的管理流程与举措,虽然本身有一定弊端,但是通过技术创新可予以解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肉色;数字图像处理;色差仪;色彩空间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277-01
肉色对生鲜肉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讲都是重要品质之一。肉色是决定消费者购买欲最主要的外观因素[1-5],也是消费者判断鲜肉货架期和可接受性的最常用标准。根据肉色不同进行分级在肉类工业上相当必要。肉色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法(人工感官评定)主要依靠人的主观的颜色视觉,基于标准比色板分级[1-7],分级准确度不理想,主观依赖性强,缺少客观化、定量化的评定依据,难以将色泽用文字记录与精确表达,无法达到研究所需的精度要求。随着电子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肉色可以用彩色图片格式记录与保存,使得研究具备了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8-11]。
1 肉色评定技术研究现状
感官评定方法操作较为简单,主要参照肉色等级图进行,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人为因素造成评定的主观性较强,评价需要多人次协作完成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陈坤杰等[5]研究认为,虽然牛肉分级标准里给出了各个等级的标准肉色版和各个等级大理石花纹的标准图版,给评定师以参照,来判定牛肉等级,但标准图版各个等级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加之实际的牛肉颜色千变万化、大理石花纹结构复杂,评定师判断牛肉等级,需基于专业知识,依靠经验,经观测、特征归纳和推演判断等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李 娜等[6]对新疆褐牛牛肉开展了肉色的感官评定,为牛肉品质分级提供了参考。由于该方法限制性因素过多,在研究层面以逐步被色差仪测定法取代。
色差仪具有高精度、多功能、操作简便的优点,ΔE*ab误差小、重复率高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肉色测定评定中。色差仪的工作原理是把色彩量化成数值形式,再分析和比较,以数值的形式分析和比较比直接看颜色快速和直观。色差仪的色彩数据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色彩空间,色彩空间最早出现就是国际照明委员会为了管理色彩和规范色差值而提出的[1-5,7-11]。一般情况下色彩色度空间都只对应1个坐标位置,也就是所每一个色彩值在色彩坐标中对应唯一一个点,这个点就代表这个颜色。为更好地提高颜色的辨别效果,建立客观人机通用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改进和统一颜色评价的方法,1976年CIE推荐了CIE1976LAB系统,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正式采纳、作为国际通用的测色标准。CIE1976LAB系统适用于表示与计算一切光源色或物体色[1,7]。CIELab是目前为止色域最宽的色彩空间,其包括人眼所能看到的所有颜色(可见光谱),其每一组色值对应一种确定的与设备无关的色彩。这种用数学理论量化的色彩空间使不同设备的色彩能够相互比较、模拟和匹配[1-5]。
在Lab颜色空间中,一种颜色由3种参数(L、a、b)表征,其中L表示明度,a、b均表示颜色。在一幅图像中,每一个像素有对应的Lab值。一幅图像就有对应的L通道、a通道和b通道。在Lab中,明度和颜色是分开的[1-5],L通道没有颜色,a通道和b通道只有颜色。L、a、b分别取值为0~100(纯黑―纯白)、-127~128(洋红―绿)、-127~128(黄―蓝)。正、负分别为暖色、冷色。由于Lab颜色空间是线性空间,所以在此空间中的色差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性。亮度L与肉的持水性极显著相关,红度a是评价颜色最重要的指标之一[7],它能很好地反映肉的颜色状态。
数字图像法借助计算机视觉迅速发展的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开展自动化肉色获取与分析,国内较少有关于肉色的数字图像处理客观评定方面的研究报道。孙京新等[9]研究了数字图像处理和逐步回归模型对冷却猪肉肉色客观评定分级的效果,结果表明较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数字图像处理后提取肉色参数建立的逐步回归模型评定冷却猪肉肉色效果较优良,并可有效地对冷却猪肉肉色进行客观评定。张萍萍[10]报道通过Sigmascan软件从冷却肉彩色图像中提取出颜色特征值(R值、G值、B值)并对肉进行感官评分,结果表明图像分析系统可以代替感官分析,准确客观地评定冷却肉色泽[1]。
2 数字图像中肉色提取方法研究
采用数码照相机在自然光或特定光源下对物体进行定距拍摄,采用图像处理软件提取肉色图像中的特征值,在Photoshop中,有多种颜色模型(色彩空间),如RGB模式、CMYK模式、Lab模式、HSB模式等,肉色的比较方法采用基于Lab模式的对比分析法,对新鲜肉和保鲜肉来说,可采用色差公式计算采样点的色差值,统计平均色差。现举一应用方法的实例如下。
(1)步骤一:Lab模式颜色数值的确定。使用Photoshop CS6软件查看照片颜色的lab值,方法为应用软件打开目标图片,选择图像-模式-Lab颜色命令,移动鼠标查看lab模式数值,快捷方式为按键盘f8键查看,同时根据需求选择取样点的大小、位置等信息即可。
(3)步骤三:颜色宽容量与颜色质量的定量评价。人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把人眼分辨不出的色彩的差别量或人眼感觉不到的最大颜色差别量叫颜色宽容量。用E表示色差值和视觉感受色彩差别的绝对值[7]。当E≤l时,几乎感觉不到色差;当1
3 参考文献
[1] 陈丰农.基于机器视觉的小麦并肩杂与不完善粒动态实时检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 朱璎.阴道镜图像数据管理与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3] 孙京新,罗欣,汤晓艳,等.数字图像和逐步回归客观评定冷却猪肉肉色[J].农业工程学报,2008(9):170-174.
[4] 陈坤杰,姬长英.牛肉自动分级技术研究进展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6(3):153-156.
[5] 陈坤杰,姬长英.牛肉自动分级技术研究进展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6(3):153-156,159.
[6] 李娜,张杨,周振勇,等.新疆褐牛高档牛肉感官评定比较[J].肉类工业,2012(2):36-40.
[7] 杨新.图像偏微分方程的原理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8] 李红民,党,甘泉,等.含CO气调包装对冷却肉肉色的影响[J].肉类工业,2012(11):34-37.
[9] 孙京新,罗欣,汤晓艳,等.数字图像和逐步回归客观评定冷却猪肉肉色[J].农业工程学报,2008(9):170-174.
篇5
【关键词】计算机 图像识别 应用
1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1.1 技术特点
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又被称之为图像识别(Image Recognition,下面简称IR技术),它的技术核心是计算机与信息两种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系统是该技术得以实现的载体,主要负责完成各种输入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再将分析结果与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对不同对象的准确识别。IR技术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技术,可以帮助使用者从大量的图像当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由此使得该技术在多个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在对图像进行识别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空间映射来获取基本的图像,然后再借助计算机的分析与处理能力,通过对图像特征的提取,并将之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和匹配,确保了图像处理后的高清晰度和可识别性。IR技术之所以在各个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其自身所具备的诸多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对技术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阐述。
1.1.1 超大的信息处理量
IR技术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系统软件和数据库作为支撑,在硬件与软件配置全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它可以对大量的图像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图像的识别。
1.1.2 超高的精确度
传统的图像识别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够对单个的图像进行处理,通过将图像中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转换为2D数组,实现对图像的处理与识别,识别结果的精确度并不是很高。而IR技术借助了计算机系统强大的处理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使图像识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图像精确度的要求。
1.1.3 超强的灵活性
利用IR技术进行图像识别时,借助计算机系统可对图像进行放大处理,这使得该技术变得更较灵活,再通过相关的运算方法便可完成整个图像的处理与识别过程。
1.2 发展现状
从IR技术的发展历程上看,其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文字信息的识别,第二个阶段是对数字化信息的处理,第三个阶段是对物体的识别。第一个阶段起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当时,文字识别的主要对象是字母、符号等,很多领域中的专用设备对该技术进行了利用;第二个阶段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图像逐步被运用到了图像识别的研究领域当中,数字化的图像处理以其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势,给图像识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IR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化的各种研究成果实现了对物体的识别,至此该技术在各个领域及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提升对图像的识别能力是IR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及重点,目前,在业内专家学者的不懈研究下,该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经过计算机处理之后的图像信息,无论是在清晰度方面,还是在可识别性方面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2 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及细节问题
现阶段,IR技术在各个领域及行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下面本文重点对该技术在交通、医学、安防和农业等几个领域中的应用及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分析。
2.1 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在交通领域中,IR技术主要被应用于ITS系统当中,具体的应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道路识别
在交通环境中,由于路况较为复杂,所以经常需要运用车载导航来识别不同环境下的路况信息,IR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识别出各种不同的路况,从而为驾驶员提供有效的信息,确保了行车的安全性。
2.1.2车辆检测
对于交通监控系统而言,车辆检测是重要环节,而想要对交通路网中的各种车辆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跟踪,就必须对车辆进行准确地分割,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实现对交通流信息的测量与分析,换言之车辆检测是交通流各类参数测量的基础。利用IR技术能够将交通路网中的各种车辆进行准确地分割,为车辆计数、车流量、行车速度等交通流参数的测量提供了条件。
2.2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在当前的社会中,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安防的重要性,由此推动了安防领域的发展,各种视频监控系统层出不穷。对于这类系统而言,在应用时,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对视频图像进行查看,这无形中增大了劳动强度。IR技术与安防技术的融合,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基于IR技术的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对前端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并将其中有效的信息提取出来,减轻了使用者的工作量,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视频监控自动化。
2.3 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医学是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而言意义重大。目前,IR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临床和病理研究中。例如,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实质上就是IR技术的扩展应用;又如微创手术中的手术导航技术,它是利用IR技术和医学影像,获悉患者的情况,据此制定最为合理可行的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前完成模拟操作。
2.4 在农业中的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IR技术可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价,还能对农产品进行质检。在农场中,通过IR技术可以进行病虫害的图像诊断,并对整个农场进行全景图像监控。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简要阐述IR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交通、医学、安防和农业等几个领域,对IR技术的应用及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促进IR技术发展的同时,使其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劲峰,陈清,韩晓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蔬菜叶面积测量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2(10):78-79.
[2]杨小冬.宁新宝.自动图像识别系统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14(12):124-126.
[3]孙凤杰,崔维新,张晋保等.远程数字视频监控与图像识别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2(5):81-84.
[4]陈兵旗,孙旭东,韩旭.基于机器视觉的水稻种子精选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2013(11):99-101.
作者单位
篇6
【关键词】农业工程;信息关键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渐成熟。信息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同时,信息技术在农业各领域中的应用,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较大影响。基于信息技术对农业工程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究信息关键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1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1.1虚拟仪器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在应用时需要同时结合硬件和软件,并且对硬件软件的要求较高,硬件为模块化硬件,同时需要较高性能,使用模块化硬件可以满足全面需求,比如同步和定时应用,软件需要具备灵活高效能的特性,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创建界面,只有将高性能的硬软件结合使用才能达成相应的应用目的,另外,为了使虚拟仪器技术达到最大化优势,还要使用具有集成作用的软硬件平台,在软硬件以及软硬件平台的共同应用下,才能发挥虚拟仪器技术的高性能、高扩展性、高效率、高出色等优势。虚拟仪器技术结合计算机、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等技术,可以在硬软件的应用下模拟生产条件,并对生产信息进行跟踪和记录,在农业生产方面,可以提前模拟生产情况,并供专业人员分析和改良,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对农业的智能化管理。1.2专家系统。专家系统通过获取某一领域内专家的知识,并将这些专家知识进行对应编辑,并存放到知识库中备用,以便于解决该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知识库是整个专家系统的核心,同时,独立于其他构成部分。专家系统是解决专业问题的主要系统,而知识库就是解决问题的知识源,在遇到问题时,需要调动知识库内对应的知识,从而得到解决。推理机构相当于专家系统的管家,控制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并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为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人机交互界面传输主要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方便用户查看和记录。1.33S技术。3S技术指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当前,3S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对这三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遥感技术(RS),即对大面积空间内的信息进行提取,形成相应的数字图像,根据不同要求或者需求,对数字图像进行加工,成为能够被人们使用的信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遥感技术获取数字图像的分辨率会越来越高,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通过遥感技术获得图像需要进行加工和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有数字图像预处理和数字图像分类两种,或者说这两种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处理步骤,数字图像预处理是对获取的初始数据图像进行初步处理,通过消除原始数据中的噪音、增加图像视觉效果等,使目标呈现更加清晰,而数字图像分类是在数字图像预处理之后,也就是在获得清晰的目标后,使用科学的方式对目标图像分类,通过分类便于更加准确的获取目标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即能够存储空间信息和数据,使用图形表达内容,具备空间分析、空间定位和检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即可以对地面上任何一个点位进行定位,然后精准测算出该点位的坐标位置,具体精度为厘米数量级,使用全站仪或者激光测距仪就可以精准测量坐标距离。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直接获取某一点位的信息,结合遥感技术,可以对遥感技术下所获得的定位数据进行校正,使信息更加精准。1.4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存储所获得的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和处理,其中,对数据的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以及特征是关键,这样才能实现数据的意义,为人们决策或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挖掘技术对于涉及信息广的领域尤其重要,以农业为例,农业生产多样复杂,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或者技术获取生产信息之后,要将数据及时入库,在入库的过程中,要做到智能化处理,即对信息或者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整理以及智能化管理,并确定信息来源,建立对应的信息挖掘途径,这个过程包含数据库、统计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最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挖掘,了解数据的特征以及涵义,为之后的决策打下基础。1.5数据融合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对信息进行自动化综合处理,以传感器为载体,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信息,并对所获数据进行多级别、多层次和多方面处理,挖掘数据或者信息深层的含义,数据融合技术下使用传感器综合处理数据和单一的传感器处理数据不同,前者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全面、完整,并实现了对传感器的高效率运用。
2各项信息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2.1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将虚拟和智能结合,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智能资源,在农业工程中得到深入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精密播种机虚拟仪器检测系统和种子成长虚拟检测系统。精密播种机虚拟仪器检测系统通过自动化检测和管理方式,从常规台架试验的所有项目获得相应数据,并能够展示相应数据,主要包含合格粒距平均值、落种性能以及种子落地速度,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播种情况,或者对有问题的播种进行及时处理,优化播种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可以直观的看到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将数据和播种标准进行对比,提高播种成功率。种子成长虚拟检测系统是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模拟种子成长所需要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减少投入实际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种子成功率,在模拟状态下优化种子成长环境,然后根据模拟情况指导后续的实际种植。另外,虚拟仪器技术对水果分离和选配做出重要贡献,以苹果分选为例,在分选时使用苹果分选系统,通过计算机展现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图像情况确定阀门开关,便于在之后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分选。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并提高农业生产质量。2.2专家系统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工程中区别于传统的农业,在传统农业发展中解决问题主要以工作者的经验为主,但是很多农业从业者的学历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受到限制。专家系统是通过建立专家知识库,将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转化,明确需要哪些知识解决,并确定常用的专业知识,将知识调入专家知识库中。现代农业中很多从业者基本以高学历为主,专业性强,这一点和专家系统的使用相符合,从业者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可以调入专家知识库中,方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专家系统结构中,知识库专门存放农业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当遇到问题需要调动知识库中的专业知识时,只需要工作人员输入关键词或者相关信息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推理机构控制专家系统工作的整个过程。2.33S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遥感(RS)可以利用电磁波特性对物体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监测,获取物体的信息,并能够对物体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农业工程中,遥感技术主要通过遥感器发射信号,对农作物的耕作情况进行远程管理,比如农作物生长情况、产量、种植密度、种植环境、自然灾害情况,也可以对一定空间区域内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精确监控,掌握种植区域内自然条件以及土壤的变化情况,获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可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遥感对农作物的远程距离监控也可以做到精确化,通过监控了解农作物种植的详细情况,为了解农作物生长环境打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于农业的精细化耕作,对农业实行动态化和智能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处理空间地域信息,获取信息后能够掌握空间地域内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以及病虫草害情况等,然后将这些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农业种植的动态化管理,这一应用可以判断所在空间是否适合耕作,并能够为精细化耕作做好准备。另外,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进行有效调查农业资源,通过处理空间内信息,获得气候图、实时图像,并进行相关处理,将气候图、实时图像整合为空间数据库,将空间数据库和实际数据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同时,也可以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和分析,明确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对土地资源重新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及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精准确定空间内的某一位置,或者对某一物体进行精确定位,主要包含地面控制站、地面监控站、空间导航卫星等组成部分,目前主要使用美国的GPS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气象条件中接收4颗以上卫星的信号,在农业工程中主要使用GPS定位作业者和作业机械的具置。另外,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应用在农业工程中,可以通过遥感获得农作物的生长数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农作物种植地图,然后在农机上安装GPS,就可以指挥农机自动行走,完成耕地、播种、锄草、灌溉等工作。2.4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很多农业数据以及信息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使用传统的人工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所以,需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来储存、分析数据。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种植面积大,并且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不同,在农业种植中面临着很多变动因素,比如自然灾害、土壤条件、病虫草害等,要想科学的应对这些变动因素,就需要找到对应措施,并能够预测事件的发生,做好预防措施。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式,将获取的信息储存起来,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挖掘数据或者信息的延伸含义,以及数据呈现的特征,能够对动态记录和分析,并能够根据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数据,便于查询和使用。2.5数据融合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数据融合技术是对多个传感器进行融合,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一般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主要用于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中,使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智能检测、管理和控制,而精准农业是对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使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精准农业研究的准确性。
3信息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向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的革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和发展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疆域辽阔,农业种植面积大,农业在我国的产业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全球化、智能化、专业化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同时,在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规模、农民文化素质方面没有达到理想水平。所以,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体系,进行专业化理论研究,结合农业实际发展情况,推动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上的应用;大力培养农业专业化人才,提供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使农业从业者具备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信息网络,让大众了解农业发展以及相关农产品,为农产品流通打好基础;发挥政府的作用,并结合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共同为现代化农业努力,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能够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信息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诸多优势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方向,不仅降低农业从业者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在我国的产业发展中贡献更多力量。当前,在我国农业工程中已经应用很多信息技术,这些信息技术也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是,我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晚,并且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设备等,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环境不同,这也加大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以,我国农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不成熟,同时,没有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全面普及。为此,相关工作者、研究者应该进一步研究设备的使用和更新,争取能够让信息技术更快、更好、更全面的融入到现代化农业中,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徐小淇,李燕凌.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省域视角及2003—2016年数据的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3):58-66.
[2]石元春.我国农业的信息化改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3]聂磊.浅谈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垦农机化,2018,12(09):198-201.
[4]郝小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1(12):188.
篇7
据了解,安徽省2012年开始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201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工程试验区。近年来,安徽省以大田生产为重点,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驱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努力构建“接地气”的农业物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与应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3家,比上年底增加158家,应用物联网技术后,经济效益平均提高20%。实践表明,农业物联网已成为推进安徽省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新举措。
五大举措助力物联网融入大田农业
1.建设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一是进一步完善小麦“四情”监测。一期系统已在安徽省20个粮食主产县建立监测点,并积极_展应用。二是启动农情监测系统二期建设。在其余36个粮食主产县建立监测点,开发水稻、玉米农情监测系统。三是引进遥感监测手段。开展农作物遥感,获取农作物生长、环境、受灾等情况并进行分析。
2.建立基于感知数据的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由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依托龙亢农场,针对水稻、小麦,研发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沿淮地区);由安徽农大信息学院依托桥区,针对小麦、玉米,研发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择优集成,形成一个面向全省的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
3.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一是建成了“农机通”远程信息服务系统(为农机手、农机管理人员、农机企业服务人员提供手机定位和信息传输服务)、农机化生产调度平台(在地图上实时反映全省及市、县“三夏”、三秋重点大田作物农机作业进度)、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网站)。亳州、宿州两市建成了农机化生产指挥调度网络,实现了市、县两级互联互通。二是与哈工大、国家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合作,分别依托桥区、灵璧县农机合作社,开发了农机化生产指挥调度与作业质量监控系统,并在桥区、灵璧县分别安装10台、13台GPCS农机管理终端和深松探测系统终端,进行试点运行。
4.构建集成于12316平台的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拟采取外包的形式建立12316平台,集成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各类专业系统,主要面向农民和基层,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5.建设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确定庐江县、桥区、南陵县(都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龙亢农场(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目前,龙亢农场进展最快,依托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在龙亢农场科技园3000亩核心区建立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监控系统,以及大田环境信息采集、设施大棚环境监控和智能控制系统。桥区、南陵县完成了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决策指挥中心、在主导产业进行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等一期项目建设。
物联网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信息的翅膀
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农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大田监测、农业精细化种植管理(包括设施蔬菜、水果、名贵药材等特色产品)、加工车间生产管理、畜禽和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物联网在大田农业的应用,为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信息的翅膀。
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远程化、精准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大田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布设在大田中的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病虫害监测器等智能装备,对监测区域农田作物的长势、病虫害发生、土壤墒情、土壤养分分布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确测定,农场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家庭农场主足不出户,即可在电脑或手机上远程实时掌握农田生产信息,从而实现田管措施的精准化,使农作物生长环境光、温、水、肥等得到综合高效利用。
实现了农业田间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通过对农场田块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可以进行记载跟踪、田间调查、农场日常业务管理等。在移动终端显示的可视化地图上点击一个田块,可以看到该田块属性,包括种植责任人、作物名称、作物品种、种植时间、收获时间等基本信息,给农业科研和品种选育带来极大便利。近年来,国内16家科研单位通过龙亢农场生物育种远程数字管理平台,培育了近10个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新品种。
实现了农机作业的信息化。农机作业监管系统采用先进的卫星定位、视频采集、无线通讯和传感器监测技术,实现对农机位置、作业过程和作业面积准确监测,为作业量核算提供量化依据,实现大马力机车作业信息化监管,提高了农机作业管理效率和质量。
实现了农业社会服务的体系化。安徽农垦借力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平台,正着力打造覆盖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农业物联网可以查询供销信息,可以选择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采购;通过粮食销售渠道可以了解粮食市场行情,可以帮助职工和农民掌握身边的农产品、农机等信息,方便了买卖交易和收获季节农机的调度。龙亢农场依托农机合作社和农业物联网建设成果组建了龙亢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用现代化的手段为职工和农民提供农技、农资和农机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8
一、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前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事业,关系国家、国防安全和国家秘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加快发展基础测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本地区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协调、科学安排本地区基础测绘项目,防止重复测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协调好本地区各部门对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和共享关系,逐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要通过实施基础测绘规划,逐步解决本地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缺少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资料的问题,使基础测绘成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前期保障和先行作用。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原则
(一)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由各地州市、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围绕本地区**时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提供测绘保障。同时,统筹兼顾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旅游交通测绘服务等方面。组织各行业专家对编制的规划进行科学的论证。
(三)加强协调,促进共享。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各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发展改革)部门要主动征求财政、建设、信息产业、交通、水利、民政、旅游、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的意见,尽量满足各部门、各行业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使基础测绘成果发挥最佳效能。各地基础测绘规划要与自治区基础测绘规划相互衔接。
(四)确保资金投入和重点项目。各地基础测绘规划的制定要充分结合《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应按照《测绘法》的要求,将基础测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应尽量保障当地重点测绘项目的投入。
(五)基础测绘规划应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农业产业规划、居民点规划建设、乡村道路建设、能源建设等方面对基础测绘成果的要求,切实发挥规划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作用。
三、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
按照国家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地基础测绘规划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本地区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在内的基础测绘设施建设。
(二)1∶2000、1∶1000、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覆盖和更新。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城市规划区1∶2000、1∶1000或1∶500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覆盖和更新,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三)相应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包括:地州市级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库,1∶10000、1∶5000、1∶2000及更大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各种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库,元数据库以及其他专题要素数据库等,满足构建“数字城市”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规划期原则上为**年到2010年,也可以规划至2020年。
四、规划编制程序及具体要求
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前期工作、起草、衔接、征求意见、论证、报批审查等6个阶段进行,并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
前期工作阶段:编制工作方案和进行规划前期需求调研工作。各地要组成专门的规划编制班子,安排相应经费开展需求调研工作。
起草工作阶段:根据前期工作的成果,提出发展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建议,编制规划方案初稿。
衔接工作阶段:将基础测绘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好基础测绘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在规划理念、规划期限、规划形式等方面保持一致。
征求意见阶段:向本级政府各部门、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发展改革)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可采取发函、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形式进行。
篇9
1.1获取岗位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艺术设计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尤其在高职院校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众所周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技能为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合就业岗位的相关需求,社会中岗位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会产生不断的变化。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想获得岗位工作能力,就要跟上变化的步伐,获取岗位需求变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查询是最快获得岗位变化信息的方法。
1.2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师能力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资源,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有些具有责任心的教师,会把自身创造的和朋友创造的作品,作为实例,为学生讲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是教师自身的创作和朋友圈都是有限的。可以说,教学资源贫乏。而当信息化技术进入教学中来之后。世界各地的艺术设计作品,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它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分享其他艺术设计教师的教学心得和教学成果。教师的交流由有限变为无限。艺术实例资源从匮乏变成丰富。教师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可以促进交流,提升教学能力。
1.3利用媒体信息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除了讲授、艺术品鉴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配合,从视觉、声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灵活而又扎实的学习艺术设计理念。
2信息技术在艺术设计科研领域的应用
2.1获取最新领域文献,占据艺术设计科研优势位置
无论那个领域,要做到创新与最优,就要掌握该领域目前的水平,有哪些成果。对于艺术设计也不例外。否则就成为了闭门造车。在电力资源广泛的时代,设计一款煤炭熨斗岂不是一个笑话。要了解世界艺术设计成果与整体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从网络获取最新的本国和外国文献,毋庸置疑,是一个好的方法。
2.2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融合的产物—数字化艺术设计
数字化设计艺术是在艺术与科技、自然科学与艺术科学彼此融合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一门学科的。尽管艺术与科技、自然科学与艺术科学的方法、主张、价值观差异很大,但这些学科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具有创造性。数字化艺术与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依赖与设计师敏锐的洞察力与对时尚气息的感触。好的构思是设计的灵魂,通过好的创意,表现出设计师想给人的最深刻的感受。数字化设计艺术是新兴的行业,这更加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不同专业的切入点不同,把握的关键点不同,做出的作品就会产生迥异的风格和效果,使数字艺术呈现群星璀璨的特色。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新的数字载体上创作出新的艺术品,在创作中寻求数字艺术创作的规律,形成成熟的,用于数字艺术的创作方式。这样的艺术门类是独一无二的。
3信息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起到的管理作用
篇10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小企业受众非常多样化,行业范围跨越咨询,零售,食品,农业,科技等。即便在行业内,中小企业的需求也非常个性化并容易随着市场,运营,销售和财务情况而改变。
针对这点,American Express OPEN’数字营销和创新部门的副总Scott Roen在接受eMarketer采访时表示:当你细看中小企业的核心需求和挑战时,你会发现他们是时间敏感性的群体,他们不是那种整天坐在建好的大厦,呆在电脑旁的人,他们是没有围墙的,与客户和雇员在一起工作,他们天生是移动的。
小企业对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倾向性可能对B2B营销人员而言是个机会。Inc. Magazine和 Cargo发现91%的美国小企业主重视无线通信和智能手机对他们生意的重要性,这可能反映了他们每天的使用。平板电脑也被64%的受访者所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