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育生物学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温故知新
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深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二、知识网络化
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网络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
三、理解深入化
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四、知识直观化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的比较法有类型或类别比较、生命各阶段的阶段比、差异比和综合比。
1、类型或类别比较。根据被对比知识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
2、生命各阶段的阶段比。即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3、差异比。差异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强化其一,巩固其他。
4、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网络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确定比较标准。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很广泛,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用来作比较的。只有具有比较意义和条件的双方,才能确立为比较对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较的基本条件: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篇2
关键词:学习兴趣;求知欲;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44-01
一、 发现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兴趣
好奇是每一个学生最原始的本性。因此,在现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其学习兴趣为转移,唯有让学生爱上生物课,才能产生学习生物的求知兴趣,其创新意识才会萌芽。
1、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生物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索就是从疑问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教学的良好开端。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提问,让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产生了解生物的变化特征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具有巧妙联系的,最常见的生物之间的联系,莫过于捕食与被捕食的联系,不同的生物捕食与被捕食的生物体是各有不同的。例如,在自然中,虽然绝大多数的植物是生产者,由动物捕食,但也有少数的植物会捕食动物。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增加一些趣味的介绍。例如核聚变会引发的生物变异等。
2、生物教师要巧妙的利用实验的结果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例如,在生物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刚上课就像学生提问馒头的制作过程,从而引出酵母菌,并以此引导学生了解酵母菌的分类,呼吸方式与发面的过程。
在生物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验和调查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而证据是获得新知的关键。在收集,提炼,解释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思维判断能力。例如,在教师为学生讲授《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与从从社会中获取资料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遗传病症的危害与如何避免遗传病症的再次出现等。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发言,总后作总结性的陈词,并向学生讲解婚前体检的好处与回避婚检的危害性。
二、发现式教学的实施方式
1、教师要注重民间俗语的应用与注重知识的平移。例如,在教师讲解不定根定义的时候,就可以引用俗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为学生进行解释不定根于定根植物之间的区别。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总结每一种植物不同的根系。例如: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了获得更多的水分,根系通常会比较发达,而荷塘中的荷花,叶片则相对发达。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全面系统的掌握概念,并且从中学生物教学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最终将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要让学生在已经学会的知识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的由此及彼,获得新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细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细菌的营养方式,由此导出导养的意义。
2、在教师为学生讲解生物的进化规律的过程时,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将各种动物的进行比较(例如内脏结构,体表特征等),从而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缘关系。教师要让学生准确的掌握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教师讲解穗状花序时,首先应该用总状花序做出比较,让学生找出花穗与花穗之间的不同之处,最终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了花穗与花穗之间的概念。
3、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策划明确的主题。教材中必定会有重点与难点,对学生而言,很多内容是经常出现错误的,因此,在总结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奥秘进行精细的分析,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提出比较的标准,将比较对象的材料按可能比较的形式排列起来,争取让材料实现具象化。
4、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效益性原则。课堂教学容易受到时间与内容的限制,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与效益。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入手,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够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
第四,对于教师而言,要想运用好发现法教学,就要更加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认真的备课,同时也要有一整套完整的问题教学方法,要能够明确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引导学生的措施。
5、在教师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让创设的问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新颖性,教师不能简单的根据问题提问,而是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必须换个方式,才能问出新颖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同时也好在学生之间树立威信。
虽然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依旧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足够的威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在生物教师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去发现问题,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倡导新课程教学的今天,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方向的主旋律。科技虽然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自然中依旧有许多奥秘需要探索与认识。
教师要将发现法教学巧妙的运用到生物课的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够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学习;“五化”教学
英语教学要依据课程改革具体要求来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让英语课堂更富有生气,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
流,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一、化难为易,营造良好氛围
语言辅助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教师的意图,但是教师在用英语表达时可以使用手势、
动作、变化的语气以及生动的表情等让学生不用依赖母语,达到听懂记牢的水平。这样让英语化难为易,不仅能营造良好氛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单词的记忆进行方法的分享展示,比如树状记忆法,由develop延伸开去,让学生根据单词的相同部分记忆envelop,envelope等词语,这些活动的
开展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单词的乐趣。
二、化繁为简,调动参与热情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机构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和实践,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好知识交叉时机导入新知识。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独立探索问
题,善于用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既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也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教学Colors Revision时,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说出能够影响到我们情绪的颜色都代表什么,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对颜色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能进行深入探索,感受体验,对新知识进行建构。
三、化抽象为直观,促进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背景资料、视频、插图以及设计相关问题,借助影视片和教材里的插图,让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烘托教学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受其语境、产生心理共鸣的同时,调动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会话的积极性,乐意运用所学英语的知识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感性认识,获得英语语感。
四、化晦涩为浅显,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中学生善于表演展示自己的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才华,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都得到提升,能够对所学语言进行运用。
五、化技巧为智慧,搭建乐学舞台
根据中学生实际的学习特征,设计富有游戏趣味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游戏的趣味性转化为对学习的热情,
这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在教学Films 时先设置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未来计划,练习用“I would like to be...”“I would rater be...”等句式来进行交流,再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导演要怎么做,由
此和学生一起畅谈未来的计划,引起学生对电影的兴趣,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技巧,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为学生搭建乐学的舞台。
运用“五化”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结合新课标的指引,深入挖掘教材,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根据教材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当的方法,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激活学生已有的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张大振.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途径的调查与分析[D]. 河南师范大学,2012.
[3]吴非.提高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篇4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中职;任务教学法;应用
在中职学校中,开始《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目的便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的理解,帮助其将来更好的进行问题解决,让其更好的面对人生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而任务教学法便是在制定总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各类分目标的设计,并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些分目标,从而达到总目标实现的目的。
一、对任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策略进行学习
任务相关的因素主要包含了下面几项,比如说任务的实际难度、任务的分类、人物特征造成的选择性影响、任务的参与者以及任务的实际熟悉程度等方面。在进行《哲学与人生》教学的时候,任务难度指的是依靠语言复杂性、交际压力以及认知复杂性来进行区别的,也就是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思考、语言以及任务完成的情境。在使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任务的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在教学的时候只有创设出来的情境是和生活相关的,才能够真正的将哲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的有意义。这样,我们便必须在认知因素的角度出发来对任务的难度进行评价,因为正是因为认知产生的意义来给任务赋予了实际的内容。并且,交际存在的压力也对任务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另一个重要联系进行了强调,也就是任务加工过程方法。任务的实际难度受到的影响比较的多,种类以及数量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完成那些自己比较熟悉的任务。在进行《哲学与人生》教学设计的时候便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这样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会有明显的降低。在进行任务特征选择性影响研究的时候一般有两个方向,首先是对任务特征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其次则是研究任务给加工过程造成的实际影响。在进行第二种研究的时候,任务的复杂程度、类型以及难度都会受到时间长短、负担范围以及以往知识的影响。而在进行任务完成的时候,认为完成会受到参与者熟悉程度以及情绪的影响,若是情绪放松,参与者互相都很熟悉,那么完成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
根据上面的分析,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办法,保证创设情境的生活化,做好教学任务的设计。比如说在讲到普遍联系以及人际和谐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和自己关系最不好的同学或者老师,让其在评估表上就二者关系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在认识自己和身边人联系的时候会更加的深刻,也会更加能够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进行任务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基本步骤的掌握
在对任务的一些因素进行明确之后,老师应该根据任务的实际难度来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保证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下面两点,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培养。这门学科本身便是比较特殊的,这也决定了其在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的时候,必须学生认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从实际出发,更好的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其次便是,老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的时候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认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知识水平,这样能够避免课程过于枯燥,若是课程枯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的时候,还必须注意难度,若是难度过大,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利的。在进行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老师还必须进行教学步骤的设计。教学步骤设计一般会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以及任务后阶段。在任务前,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对任务进行介绍,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任务的讨论,鼓励学生更好的进行任务资料的收集;在任务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任务的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写好详细的报告,这样在介绍任务完成情况的时候会更加的方便,这个时候,老师最好不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任务的完成,在任务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找到对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不足。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帮助小组进行改正,并评价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
三、将网络教学内涵结合起来,进行任务教学措施的实施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网络教学逐步的兴起。以往老师仅仅依靠一个教室、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便能够做好教学的方式已经过去了。很多学校已经将网络这种方式利用了起来。通过多校园网、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可以进行《哲学与人生》的教学,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实际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一些和学习有关的网址推荐给学生,并且还可以通过QQ群的建立来和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这对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实现都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将微博利用起来,其在互动、及时以及便捷方面优势非常的明显。网络教学将声音、图像、视频以及文本等方式集于一体,优势非常的明显,并且还能够将学生的主置更好的突出出来。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若是仅仅依靠网络进行教学,那些学习自主性比较差的学生,学习效果会比较差,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会比较的低下,并且,老师在对自己进行定位以及进行观念转变的时候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将任务教学法利用进去,网络的优势会更加的明显,其作用发挥也更加的充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将网络利用起来,更好的进行资源和材料的搜集,掌握更多的教学案例,并且,多媒体课件本身图文并茂的优势非常的明显,完成任务的时候,可操作性也更强,并且手段也更加的灵活,对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将学生对《哲学与人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情景中,掌握知识的速度也会更快,并且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也能够更好的将知识内化,能够帮助学生将来更好的面对社会和自己的人生。
四、结语
在中职学校中进行《哲学与人生》的学习,目的便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将来更好的面对社会和人生。而任务教学法的引入,能够让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并且教学有效性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覃少英.浅谈任务教学法在《哲学与人生》课堂的应用[J].才智,2013(30)
[2]王华贵.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24)
[3]曾记有.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4]李宁.浅谈探究教学法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应用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3(11)
篇5
一、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个体需求
个体需求针对的是学生的学习要求,主要是针对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需要而设定的,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重视。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生物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其次,通过这种需求满足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能力,可以使学生认知到各个事物之间的有效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
2.课改需求
新课改要求学科与学生之间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融介,这对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认知。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教学理念进一步实施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他们的参与能力。
3.社会需求
社??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生物学科更加贴近生活,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来新的要求,初中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时候,应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树立环保意识,形成正确的自然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对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建良好的参与环境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时,应该注重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应该针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知识设计不同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生物课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课程内容时,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欣赏绿色植物,使学生对这些绿色植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之后再陆续播放一些绿色植物,针对这些植物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进行说明,同时也要将每一种植物的特点进行详细说明,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在初中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这时候学生对于社会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对他人进行模仿。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感兴趣,进而通过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对种子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行课程学习。
又如,在“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时,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十分困难,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将该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课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学生认识和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再如,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中,布置课后家庭作业时,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技术,搜集相关资料,书写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评论,并在校园网络论坛上发表,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对自然保护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堂教学范围得到了拓展,知识得到了延伸。
3.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参与探究的意识
教师在使用参与性教学方式的时候,应该注重“参与”二字。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生物知识的探究活动,这也是生物课程的特点。在探究性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进而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不断学习,从而学习到拓展性知识。教师通过这种探究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
例如,在“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这个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此课的教学目标组织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中的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实验中除了用小麦种子,还可以使用什么?每组种子个数多少最合适?此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局限于课本和参考资料,自主设计和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此外,教师还应该突出探究小组成员的协作与交流的作用,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使用的种子是自己家的大米,最后一粒也没有萌发,他觉得非常奇怪。然后,他与小组成员一同研究探讨不萌发的原因,并将其写在报告上。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加,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也会提升,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促进学生情感的参与
学生学习过程与情感交流有着密切联系。参与式教学的适用性更加贴切,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师在保证教学环境的同时,更要从自身心境出发,深入教材,积极研发,从而找到符合生物教学规律的方式,用积极的审美情趣,积极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6
关键词:科学方法教育;生物教材;必要性
在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击下,科学方法教育的介入是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科学方法教育,与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尤其是在新教学改革下,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分析生物教材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一、科学方法教育与生物学科史
科学方法教育,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在整个教育史中,学科的综合性与自然科学史关系密切,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使得科学与方法同时产生。而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规律的学科,其学习过程就是探究历史的延续,在教学中,生物学科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汇总,在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生物教材的分析
生物教材在随着教学改革逐步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是逻辑性紧密的系统体系,教学内容主要以事实为依据,生物理论性知识与技能性知识结合,再添加一些程序性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材中对DNA的学习,添加了指纹技术在刑侦中的应用,在提升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介入了核酸的学习。可见,在教材中,编写时注重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获得知识,并且记忆性更牢固。在遗传病的学习中,应用目前科学技术的发达,某些遗传病可以在理论上可控,使学生树立探究和突破科学前沿技术的理想,也形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生物教材与科学方法教育的结合
篇7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主地将数学知识、方法理论等应用到物理学习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解决物理知识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物理知识的掌握离不开丰富的数学知识
物理学是在数学理论基础上建立、发展的,反之数学理论也蕴含着物理知识.因此,物理知识的掌握离不开数学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例如在电学方面,有些概念如电容、电量、电流和电压等.他们之间的关系既要通过物理理论来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测量和计算.再比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任何封闭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穿过这一电路磁通量的变化率.定律揭示的是导体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其大小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线圈所切割的磁力线数量.概念中的封闭电路、电动势以及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抽象概念需要物理理论来理解,但对于其揭示的电动势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线圈所切割的磁力线数量,就需要通过数学知识来理解.因此,可以说忽略数学能力单纯解决物理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1.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进学科间交叉学习能力
现在的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做到各学科协同发展,避免出现严重偏科的现象.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工具.比如, 电脑的出现包含了材料学、微电子学、信息技术、离散数学等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与交叉.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要求学生要全方面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1.3这也是适应高考能力的要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是高考提出的要求.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中,就明确提出了在物理课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见,数学是物理学习的语言和工具,因此,不会利用数学工具是无法解决物理问题的.
2切实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对策
物理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在高中物理知识中到处都可以见到数学的影子,例如几何图形法、矢量法、微元法等等.在物理教学中切实做到提高数学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2.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若想在讲课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自己要学活融汇贯通,因此要求老师不但有扎实的物理学理论,也需要具备熟练应用数学解决运算的能力.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做到这个目标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多多参加数学方面的培训,可以有针对性的联系物理学知识,选择应用性强的方面进行培训.此外,教师也要勤思考,多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实战水平.只有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学习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用几何知识研究力学的合成和分解;用参数方程去研究抛体运动等等.
2.2把“物理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语言转换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at+v0,可以和数学中的直线方程:y=kx+b相对照,这样可以比较直接的表明终速度“vt”与时间“t”之间的线性关系,其中,速度公式中的加速度“a”,相当于直线方程中的斜率“k”.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为什么是一条直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物理概念,是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对基础的物理公式的教学,一定要学会用数学概念解释,这样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还培养了活学活用的能力.
2.3在教学中要避免纯数学化
正如前文所述,数学是物理学的启蒙老师,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就没有现在的物理学发展,所以在物理学的讲授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解答物理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从分析物理现象入手,最终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数学的方法找到答案,即使用数学求解,得到物理结论.这里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过分追求数学方法的教学,而舍本逐末.数学方法的讲授是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方法的培养要以物理为基础,而不能脱离物理.比如,在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出时间有正、负值,此时按数学的知识都是正确的,然而物理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因此负值必须要舍去.总之,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结果要从数学和物理上看都是合理的才行,即整个过程必须围绕物理这个中心.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82-02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基础医学领域中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但对于大专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内容繁多,学习难度较大。以往,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效果也不好。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2014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笔者学院2015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每班60人,共240人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均为高考统招女生,2个班为对照组,2个班为实验组。对4个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年龄、学习态度、专业基础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师和教材的选择
该研究班级的授课均由笔者负责完成,教材选用《生物化学》,由何旭辉主编,于2014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学大纲和课时均相同。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强调重、难点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围绕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
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具体的实施流程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教师课前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教学互动问题,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材料,将课堂的互动问题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和资料查阅。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从“示教”转变为“导教”,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大约10 min;学生分成6组,每组10人,利用教材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并采用小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大约40 min;综合分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集体讨论,小组推选出代表进行问题解答,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大约20 min;教师针对讨论的结果,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解答问题,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予以肯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约10 min。
(3)课后总结: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座谈,做好教学的评价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估,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1.4 评价指标
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护理专业本身的特点,整理本学期重点,形成20套难易适中的技能考试题。教学结束后,每班分4组,组长抽签考试题考试。考试完毕后,按同样的标准阅卷,对24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该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进行z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成绩比较如下。
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P
3 讨论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性记忆,加上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知识点太多,抽象,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逐渐变得枯燥。“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确保“教”与“学”间的良性循环。通过对笔者学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和“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比较,发现“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课前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预习和动手查阅资料熟悉知识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辅助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学生和教师交流,并做客观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素质等全面发展。
3.2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胆怯,不敢发言,或有想法,却不知该如何表达。“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自主思考,经教师指导对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又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提炼总结能力,使学生找到自信,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从而利于今后临床工作中护患间的交流和沟通。
3.3 有利于师生思想情感的培养和沟通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师生间平等对话、思想沟通及心灵交流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听从者,学生以一种戒备心理对待教师,阻碍了信息的反馈。“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互动,增加师生接触机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师生彼此了解和认识,消除陌生感。在互动过程中,遵循平等和互敬的原则,让每位同学都参与互动学习中来,在交流过程中注重欣赏和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师生的情感合作,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师生在愉快合作中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晓荣.深化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促进医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40-143.
[2] 付华,杨亚楠,朱玉珍.项目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1):200-201.
[3] 何旭辉.生物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 多文兰,付华,朱玉珍.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医学检验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4):569-571.
[5] 惠叶婷.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尝试与运用[J].创新教育,2014,22(5):342-343.
[6] 尹喜荣.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178-179.
篇9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法律服务专业;专业能力;创新能力
作为中职教育专业的一种,中职社区法律服务专业在近几年发展进程中,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若要在中职院校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要对市场进行系统调研的前提下,对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予以加强,将学生造就成为能力强、质量高以及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一、中职社区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能力结构
1.专业能力
在法律服务专业中,专业能力是运用所学法律法规服务于法律,并对法律纠纷进行解决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诉讼业务能力和诉讼业务能力。专业能力可以说是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能力的核心,这种能力是将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知识转化成服务与措施的过程。就学生而言,能力更重要,所以,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基本技能
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统称基本技能。其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综合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及软件的应用
学生使用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资源是获取信息、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的捷径。另外,在目前乃至今后,涉及计算机及网络的法律问题会有很多,诸如网络犯罪等。学生只有具备了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好这类实际问题。学生要想适应所担任的工作,必须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法律语言表达能力和司法文书写作能力。这是法律服务专业的学生首要的基本功。学生毕业后在基层岗位上提供法律服务时,要与受助对象交流思想,了解案情,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法律常识。如果他的语言贫乏生涩,那么法律服务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所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逻辑思维能力是法律服务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
只要严格根据逻辑思维定律,学生才有可能科学而正确地处理问题。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则他在表达法律问题时就会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而如果一个学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他在写作表达与语言表达方面就会有清晰的条理性,而且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来。
3.创新能力
要想对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所以,一定要鼓励学生开发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与素质,才会得心应手地处理复杂多变的律法问题。
二、培养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与途径
1.对理论教学制度进行变革,变“以知识为本位”为“以能力为本位”
在设置课程方面,必须要将实用原则突出来,对法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重组课程结构,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法律教学机制,确保专业课和公共同课能够有适当的比例,而且还要保证理论课与实践课同等重要,防止厚此薄彼现象的出现。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保证以够用、必需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删除偏难偏深、陈旧过时及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将实用而又最新颖的技术增加进去。可以多加些讲座与选修课,教师一定要在理论课教学中加入一些案例,并结合案例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讲解,在案例中寓说于理,这样不仅能够突出理论课应用性,而且还能增加理论内容通俗易
懂性。
法律服务专业教学方法上,倡导案例式、讨论式以及启发式教学,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提高其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变“以教师为主导”为“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
从根本上说,中职教育必须突出视角教学,重点强调以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在对法律服务实践教学予以强化上,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1)建立与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教师应该将学生实习活动贯穿整个中职教育过程,因此,必须重视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目前很多中职院校法律服务专业实习基地基本上都是简单的模拟法庭、法律服务视听资料室、法律服务所等。必须购置相关对法律服务学习有帮助的音像资料,能够让学生适时展览法律文书,确保学生能够熟悉文书制作要求与格式。
(2)坚持走校所、校企和校区合作的教育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完善校外实习基地,而且校方还要主动与社区、律师事务所、法院、企业等达成学生实习建议,保证学生可以有稳定的实习单位,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若将商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则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是教育的根本和中心。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将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放在教育之首,只有这样,法律教育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才能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为探讨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具体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择南华大学船山学院2014级四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方法,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团队,然后以团队为基础共同学习和完成病案分析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为高等学校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和其他医学课程教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T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73-02
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一门以生命科学问题为导向,以研究内容为主线,学习如何通过科学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结构组成变化相关的与疾病发生机制的一门与临床医学有关的独立性实践课程[1],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适当的实验实践,使学生初步理解医学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熟悉医学生物学的应用范围,了解细胞化学成分等相关实验的实验方法,并初步认识医学生物学在实验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这个环境成为其自觉影响,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确保教师教育影响的主导性,但学生感受到的只是一种被动地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也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然而,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强调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TBL教学已被广泛应用[3-6],在医药院校也取得成功[7-9],但在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甚少。因此,将TBL教学模式引入医学生物学实验课,初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TBL教学法实施
1.学生分组。选择南华大学船山学院2014级四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共有6个班,每班24人,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班分为4组,每组6人,每组选出一名综合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完成相应的任务。
2.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参考资料、实验指导、图书馆数据库等多种渠道,主动学习并掌握正常细胞包括分裂的前、中、后、末各期的有丝分裂特征。同时,通知学生将在上课时进行个人考核与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3.课前检测。围绕学生实验课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考核,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4.实验开展。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以及教师实验前的讲授,由小组长安排实验的开展,描述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末各期的有丝分裂特征,探讨各期特征的不同之处,并做好笔记。教师作为旁听者,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由小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协作,培养学生互助互作的团队协作能力。
5.归纳总结。实验结束后,每个实验小组对实验观测特征进行总结,每个小组成员阐述各自观点。最终,由小组共同总结出一个一致的结论进行汇报。加入讨论组的结论不一致,由带教老师进行引导并做出解释。
6.实验效果评价。通过探讨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末各期的有丝分裂特征显示,通过团队合作讨论学习,学生对有丝分裂特征的掌握效果好。因此,值得高等学校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和其他医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借鉴。
二、TBL教学法评价
1.TBL教学法的优缺点。优点:对于学生而言,促进综合、评鉴、创造等高层次思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激发主动学习热情;培养团队合作的素养与技巧。对于教师而言,不但能兼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需求,而且较容易由教室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以及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获益。缺点:课前预习、查阅文献资料要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学生学习负担比传统学习方法重,有的学生可能不愿意去做甚至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甚至容易遗漏,学到的知识不够系统,体系不够清晰。
2.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绝大多数学生更热衷于基于团队学习的TBL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法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然而,TBL教学法则突出了学生中心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学生集体协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TBL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互动增强,气氛活跃,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在主动学习和讨论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提问促进教师学习和提高。通过教学,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10]。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建立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参与TBL教学法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做好课前预习,查阅文献,并与小组成员以共同探讨的方式解决课内的大部分问题,与传统授课组相比较学生问老师的次数明显减少,课堂上W生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见不到打瞌睡、玩手机和闲聊的同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小组成员的关系以及与老师的交流均明显好于传统授课组,但是考试成绩与传统授课组之间无明显差别。推测可能是与目前主要评价体系还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有关,然而,TBL模式的核心目标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非仅仅是获取已有的知识,如果只按考试成绩来评价效果,显然与TBL培养目标相背离。
2.系统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目前学生的专业课程大多数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被传统模式的教学学科所占据。如果只有医学生物学实验这一门课程采用TBL模式,学生缺乏足够进行自主学习的自由时间,TBL的效果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结语
从适应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与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教学法结合起来,通过TBL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探讨TBL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具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将为高等学校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和其他医学课程教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侯燕芝,文朝阳,刘华,等.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规范化的研究与实施[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7):422-424.
[2]鲁秀敏,王永堂,余英.T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与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9):2430-2432.
[3]宓伟,曲巍,练武,等.T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1):855-858.
[4]张春,张以忠.TBL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和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57-259.
[5]王镭,罗晓玲,张利.TBL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中的探索与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309-311.
[6]徐静婷,张亚星,王玲,等.T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3,3(3):41-45.
[7]李夏青,刘福,杨艳萍,等.病理生理学TBL教学模式及其评估体系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801-803.
[8]马菲,王建华.TBL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57-58.
[9]姜丹.TBL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中的初步运用及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101-102.
[10]高晓秋,马武华.T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30-1231.
基金项目:2016年南A大学船山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立项重点项目(2016CZ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