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工程就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工程就业现状

篇1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习体系;应用型人才

1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

1.1计算机相关专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专业指导报告,计算机相关专业成为了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专业之一,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在全国高校学生总人数中排名第二,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计算机相关专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面对“专业人才”过剩的残酷的市场现状。作为高校,我们学院属于国家二类本科学校,教育部公布的本科院校层次中处于倒数第二档,没有相对优势。作为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最近几年内,迅速的从热门专业演变到就业老大难专业。在学院内部,我们的师资、实验室资源客观的说应该属于中下游专业,也不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认识到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的专业想要生存,我们必须、也一定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道路。

1.2师资问题困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网络工程是一门以应用为主学科,对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量大概只占人才总需求量的10%左右,大量的人才需求是应用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必须“实践之中出真知”。但是因为提供的待遇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硕士或者博士,长期进行理论研究,缺乏项目实践经验。自己都没有项目实践经验,自然不能把很多的很多项目经验带到课堂或者实习中来。这也是目前计算机教育体制的现状,也是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1.3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实习体系是大势所趋

创建以网络工程实践项目为核心的实习教学体系,我们在实验室设置网络工程案例项目,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关键实践能力,实现校企“零距离”的对接,增强就业的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1.4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根据当今网络的应用发展和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实习教学体系应有如下特点:1.4.1实验平台具有复杂性一个基本的网络实验至少要两台计算机才能构建一个最简单的网络环境,而网络环境太简单又会使实验在数量和质量上受到限制。为了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每组实验需要多台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各小组之间才可以构成更大的网络实验环境。1.4.2实践教学具有独特性网络实践教学中的路由器配置、防火墙配置等实验在正常的上机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并且有些实验与实验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例如先进行硬件防火墙的配置,然后进行协议的测试和内外网的访问,实验之间的联系密切,这给实践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很大的难题。1.4.3实习中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网络工程实习要结合局域网安全、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编程等多门课程来开设实验,是对网络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应对办法

2.1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2.1.1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技术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2.1.2要求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服务器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实践技能。2.1.3掌握网络攻击的技能,同时能够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加固现有的网络环境。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出高水平的网络工程人才,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高质量的实习教学体系,包括网络基础实验、网络工程综合实验、认识实训、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理解网络协议体系、组网技术、服务器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性能评估、网络运维及管理、网络攻击与防御等工作。

2.2重组教学体系

根据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网络工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以实践教学内容定位理论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2.2.1合并、压缩或调整原有课程中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如压缩或调整网络原理中一些比较陈旧的知识,如令牌环网、令牌总线网、FDDI网络、CSMA/CD、X.25、帧中继等技术,从而加大实验学时,增加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2.2.2根据网络应用发展的具体情况和人才需求变化,对一些学科理论有重大发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例如调整组网技术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增加网络组建、安装、测试及其工程实施的知识单元比重,增加组网、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编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工程应用类的课程。2.2.3适时地把一些反映当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例如增加VPN、IPv6、P2P、网络爬虫、Web2.0、3G网络、物联网技术等内容。实习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把网络工程实习教学作为一个体系纳入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之中,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不同的实习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完善,从纵、横两方面考虑,形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纵向摆脱实践教学对理论课程的依附,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认识规律,整体设计其内容,相对独立地形成一个有梯度、有层次、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横向与理论课程相互支撑,有机结合。在各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结合点,以培养具有综合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3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是完成网络工程人才的关键。考虑我们学院的现状,我们打算采取如下措施:2.3.1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将现有的网络实验设备组分上架、连网,在不占用上课和实习任务的情况下,作为远程开放实验室使用,并设计详细的基础实验项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充分利用;2.3.2落实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基地。通过各种途径,落实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基地。2.3.3根据专业特点、挖掘目前全真模拟器的潜能。我们目前的一些网络工程实验,在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都是利用软件模拟器完成的。但是,使用的模拟器还属于比较陈旧的Router-Simulator之类,事实最近二年出现很多非常好用的全真模拟器:例如Dynamips,NE之类,可以直接加载真实的IOS,只要电脑的配置足够高,完全可以使用PC搭建出来一个中端的网络实验室。对于这些新的模拟器,我们要认真掌握,在实验和实习中充分加以利用。2.3.4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缩短教学与就业之间距离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在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中,与多家网络厂商和企业强加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提高我们自己的师资水平,最好能够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同时使我们的实验室具有了培养国家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网络工程师、Cisco网络工程师、华为3COM网络工程师等的专业培训和考核能力。这样,不但便于教师根据网络应用的变化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3实习体系具体建设途径

3.1开放的平台

在传统的实验模式下,学生必须在需要在专用的实验场地方可进行实验。而有限的实验场地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虚拟实验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器技术打造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教室、实验室、宿舍或其他地方的互联网接入点都能进行实验。

3.2创新的平台

传统的实验室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而设置实验项目,学生往往只能按照实验指导书所规定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实验,而且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学生往往无法对其所设计的算法进行验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虚拟实验平台能够利用最新的构件和Web服务技术,使得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拘泥于课本知识来进行实验,拓展其思维。

3.3可扩充的平台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课程内容不断的更新,而传统的实验室如果要更新实验器材则需要完全更换设备才能满足要求,这样的成本往往都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虚拟实验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充分利用构件和Web服务技术的优势,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增加新的虚拟设备而不用修改平台代码,而且用户亦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在平台中添加相应虚拟设备。

3.4可在线指导的平台

网络工程实验是探索和实践所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或者不会操作的地方,也可能面临一个简单的错误而导致整个实验流程停滞不前,传统的实验模式下,这些问题需要求助于实验室指导老师,而指导老师往往由于所指导的学生太多可能无法及时的给予指导。而且在本虚拟实验平台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实验,因此当遇到问题时往往可能旁边没有指导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虚拟实验平台提供了在线指导功能,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求指导,老师也可以通过平台给所有在线的学生讲解实验的流程。

3.5充足的网络工程项目资源储备

我院经过多年建设网络技术相关专业、储备数量众多的网络工程综合实践项目,大部分项目来源于网络工程一线,涵盖了目前金融、能源、高校、大中小型企业几乎所有的网络工程项目和系统集成项目。这些资源能够保证我的实习方案能够有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撑。

3.6培养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经验

学校的大部分教师从“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不同,是“从企业到学校”,最早从事工作也正好是通信与网络工程,有多大中小众多网络工程项目经验,这些经历能够保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了解真实网络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可以比较准确、全面把握网络工程实习体系建设。

3.7设计网络工程实习体系路线图

电脑组装与维修常见系统软件安装与配置网络综合布线Windows系统管理Windows系统管理企业网站开发、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综合实践数据库管理网络协议分析网络信息安全Linux系统构建路由网络构建交换网络网络设备排错系统集成。综上所述,结合学校要进行教学管理改革的大形势,我们可以以信息安全实习教学为突破口,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技术需求,这类技术上知识点的要求,了解真实的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项目的流程,了解真实的企业网络安全工程案例,达到最终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白灵,王小英.黄猛.网络时代大学课程资源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2]白灵,王小英.新时期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途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

[3]李道全,薛炜华,姜梅,张俊虎.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141-144.

篇2

关键词:网络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95-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网络工程专业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远的科技成就之一。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计算机网络人才是时代和社会给高校提出的迫切任务。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很新的专业,2012年教育部正式将其列入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而在此之前仅是一个目录外专业,所以还没有统一的专业规范。最近几年,全国已有近300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绝大部分高校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拆分而来(少量是从通信工程专业、电子工程专业发展而来)。各所学校对这个专业的定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都不尽相同,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已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归纳起来可以分为4种类型:一是重点大学,如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它们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二是军事院校,如国防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它们注重网络攻防方面的研究;三是高职类院校和独立学院,它们培养纯应用型网络人才;四是普通本科院校,这类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也最复杂,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鲜明的培养特色。

2 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

以往,高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以教育部的专业规范为参考,借鉴同类院校相关经验,这样就使得每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几乎没有什么特色。尤其是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总想制定大而全的方案,认为作为本科生首先要有扎实而全面的学科基础,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往往空有理论而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

为了办好甘肃省第一个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天水师范学院进行了几年的调研和分析。一开始还是走的老路,分析借鉴了国内各类大学的网络工程专业,后来慢慢意识到这样做对一般性地方本科学校来说存在很大问题,往上走理论比不了高一层的学校,往下走实践能力比不了高职院校,甚至很容易把我们的学生降低到高职层次。近年来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又去一些培训学校,经过培训后再就业。

认识到这些后,天水师范学院开始转变思路,在高校调研的基础上,再去企业和培训学校调研,特别是到锐捷、H3C等大型网络公司进行调研,搞校企合作,把他们的培训课程融入到我们的人才培养中来。通过调研,发现企业作人才培养的时候完全是从实用性出发,市场用什么他们就教什么。这是一种市场化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直接胜任实际工作。于是,我们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实用性为主、兼顾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了必需的理论基础之后,融入企业的实训课程,引进企业模式、文化氛围、工作环境和技术资源,按照现代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管理运作模式的职业情境要求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能对现有知识进行拓展,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比高职的学生要高一个层次。

3 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教育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其中知识是基础、载体和表现形式;能力是技能化的知识,是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如何实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应有之义。

大部分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时,正是国内企事业单位网络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人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侧重组网工程的建设者、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人单位对组网的需求速度放慢,而对用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对网络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还要求对网络进行优化、安全管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不断有新技术出现并应用于实际,这就要求网络工程本科毕业生不但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还要有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

对于天水师范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我们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因此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适应性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及团队意识、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在网络(包含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企业、网络服务提供企业、网络设备集成企业、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企业中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方面的应用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4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靠课程体系的支撑,在此次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我们大胆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以应用和就业为出发点,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坚决删掉原有的一些理论性太强、过时的、和应用联系不是太紧密的课程;增加企业中正在应用的新技术课程,突出应用性的课程,力争一门专业课程支持一种或几种具体的企业应用。

4.1 设计思路

在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就业岗位,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专业能力,按照“理论+实践+职业技能+案例”的设计思路,构建基础课程、案例课程、应用课程和设计课程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理论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网络知识的理论内容,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对每个理论知识点加深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岗位职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企业用人所需的职业技能,提前让学生对自己职业进行定位;案例课程主要通过网络工程项目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进行融合,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应用场景及不同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

4.2 职业能力分析

高等教育理念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导转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是大学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根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围绕着职业能力,设计的专业课程要能体现对职业能力的培养。网络工程相关就业岗位有:售前技术支持(核心岗位)、网络架构师(相关岗位)、系统集成工程师(核心岗位)、售后技术支持(核心岗位)、系统工程师(相关岗位)、系统管理员(核心岗位)、网络工程师(核心岗位)、网络管理员(核心岗位)等。表1列出了部分岗位的描述和素质与能力要求;表2列出了对能力与素质的总体要求。

4.3 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案例课程、应用课程和设计课程构成,如图1所示。

基础课程主要是专业技术知识。基础理论教学教授路由交换理论知识、安全理论知识、无线理论知识、存储理论知识、IT运维理论知识、操作系统知识及数据库知识等;基础实践教学由学生依据实验指导进行每个基础知识的实践验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将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移植到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和行业企业运营流程进行教学。课程根据网络项目的进展分为项目调研和设计、网络项目实施、项目测试和验收3个阶段;按照行业企业运营流程分为网络运维和管理、模拟公司业务流程两个阶段。在项目调研和设计阶段,首先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并学习相关行业背景知识、岗位职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学生根据岗位课程和素养课程,确定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由院校教师确定团队人数和团队成员,由团队举行第一次项目会议选举项目经理,并记录会议内容;然后确定团队标志、口号等相关事项。团队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进行项目需求分析、业务分析,最后制作设计方案,并撰写投标书。由企业导师或院校教师组成评标委员会,对每个团队的项目进行评标并打分。在网络项目实施阶段,经过岗位职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由院校教师组成监理组,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在这个阶段,学生进行角色选择,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项目测试和验收阶段,经过岗位职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由院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监理组,对项目质量和验收资料进行审核。网络运维和管理阶段,经过岗位职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使用网络管理系统对公司的基础网络、应用部署及业务平台进行运维。模拟公司业务流程阶段,通过对不同行业企业(企业ERP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网站、社区医疗系统)的业务管理平台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的工作及运营流程,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前进行定位。在最后评比阶段,由院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评比组,对项目进行评比打分,评标分数与评比分数之和就是该团队总成绩,对优异的团队成员可予以奖励等。

应用课程主要提供模拟行业企业运营的业务流程,学习行业企业的运营机制,包括企业ERP系统、电子政务系统、购物网站、社区医疗系统和IPv6架构系统服务应用;根据对业务系统的了解,学习不同行业的应用服务,不仅需要业务系统应用平台的管理,还需要进行系统服务应用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设计课程是在应用课程基础上开发应用开发接口,学生根据业务流程的理解,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完善。

职业素养课程、岗位技能课程和特色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5 结语

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增加,要求也在提高,而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招生形势对一般性地方高校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高校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搞校企联合,不断修正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级网络人才,这样才能做到以出口带动人口、以就业带动招生。

参考文献:

[1]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能力构成与培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3

[3]田生文,邹海林,杨洪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5):101-105

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应用人才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05-03

一 引言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普适计算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实施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信息化建设,社会信息化的认知水平、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网络应用水平与普及程度、网络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加强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研究,成了当前应当迫切思考的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课程设置和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网络工程专业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工程性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能力,如果缺乏丰富的实践基础,将导致毕业生不能胜任实际工程项目需求,不符合业界需求。

二 当前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反思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为本科毕业生面临就业时,发现所学知识不能对解决就业问题带来很大的帮助。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学内容老化,没有及时更新。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是核心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变化多端,这也就需要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随之进行相应的更新。如果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学生在就业时就会面临所学知识跟不上社会需求的状况。其二是受专业定位滞后的影响,课程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网络专业建立之时,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以组网为主。而如今我国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以及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并且物联网也成了发展的重点产业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使毕业生大多仅具备网络规划、设计、构建、选型及安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能力,而缺乏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技术服务为主的能力培养。同样,其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也不能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应用与服务方面日益增长的能力要求。

2.教学方法、手段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近几年来,各个高校的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走上讲台,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兢兢业业地将长期在理论研究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反哺于日常教学中,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但是,由于长期不在生产第一线的缘故,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没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的革新,依然采用理论教学中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于社会需求,导致理论教学体系改革跟不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考核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应用型本科主要是以应用为先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积累了一定的培养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网络技术人才是否真正合格,最终是需要用人单位来进行评价与下结论,如果不与企业相结合,自己制定一套考核评价体系,难免会导致企业需求与高校培养不平衡的矛盾产生。因此,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比较注重校企合作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其目的都是力争缩小培养方案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但是,对于如何合作才能满足要求却仍在摸索与探索之中。

结合以上几点,上海电机学院网络工程系在教育部应用型本科教育通用标准指导下,结合我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人才培养方略,与高校、企业等深度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工程专业高等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突显“3+1”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

三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1.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原则

第一,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相结合的原则。上海电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目标定位于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网络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组建、管理与维护、应用与开发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此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模

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目标是:在掌握本专业领域与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组建能力、管理与维护能力、应用与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备较强的解决网络技术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其中应有开发能力的培养是为适应当前社会对网络技术应用与服务方面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第二,社会需求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本专业培养人才所面向的企业特点,清楚了解各个企业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与归纳,而后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使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当地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可以分解为网络设备研究与设计实现、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实现、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如图2所示。这六项能力覆盖了网络互联软硬件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测试,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组网工程的方案设计、论证、施工与调试,网络应用系统的使用、管理、维护和安全防范。而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以及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应注重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设计与开发、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其中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能力与社会需求。

第三,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都达到“多赢”的原则。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涵是通过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达到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满足社会与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目的。首先,应是优化教学实验平台,最大化实现其功能。其次,应积极联合企业和其他高校,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受益为准绳,以加强高校合作为前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领悟所学课程的知识内容。最后,应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都各有所获的目的。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与保障措施

第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思路是构建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3+1”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含义是充分利用高校合作、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三大平台,共同支持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如图3所示。其中“3+1”中的“1”是指本校的实践教学平台,是改革中的最关键因素,它包含了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中的四个层次,如图4所示。其本质为坚持校内实验、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由基础性实践课程、专业性实践课程、研究创新性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共同组成,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综合实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环节。此外,“3+1”中的“3”是指高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三大支撑平台,其宗旨就是通过三个平台的建设来为“3+1”中的“1”,即本校的实践教学平台质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加强高校实验教学合作,提高实践教学条件。在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3+1”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首先,优化实验平台,争取最大化实现其功能,先后根据理论课程的内容需要,建设了四个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分别是网络工程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协议仿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尽量满足理论教学的所有实验要求。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网络实验教学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计算机网络领域发展速度极快,相关知识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也很快,在教学思路、教材选用和实验设备配置上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在全国各个高等院校中都是主要任务,所有的院校也都在改革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与教训,同行业的教师们也因此经常在一起商讨改革方向,交流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和平台,积极参加高校教师教学研讨会,虚心学习长处,吸取经验教训,在现有的基础上,精心构建实验案例库和实训项目,根据不同能力的特点,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如在“网络设备与集成”的课程设计中,尝试进行项目化、案例化教学,把各高校总结出的实际问题融入课程设计项目,使学生在完成一门课程设计后,能较好地掌握网络设备与集成完整的设计流程,提高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并适时地把一些反映当代网络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

充实到实验教学中,从而对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使建成的网络专业实验室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是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提高专业实践水平。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另一个困难就是如何解决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钩的现状。一方面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型本科办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积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是需要努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共建校企合作实习教学基地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保证实践教学的先进性以及与技术发展的同步性,需要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单靠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自行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实际工作部门的职业环境存在差异,容易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脱节。因此,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实习教学基地是拉近学校与社会距离的最有效举措之一。这些实习基地既是教学基地,又是就业基地,既承担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又是学生进行暑期实习、社会实践等的重要场所。

截至2012年,上海电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已建成与教学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基地13个,与一些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工作,以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中企业课题数为例,2008级的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中企业课题数只占总课题数的31%;而到了2009级企业课题上升到占总课题数的60%。这些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不仅满足了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需要,也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为毕业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就业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校,企业三方达到了“多赢”的目的。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双师型队伍建设。作为一所行业背景强大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独特的管理体制造就了良好的产学研机遇和环境。近几年来,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先后开展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改革,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功能的拓展,企业可以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1)聘请企业科技专家与校内教师一同制订本专业培养规划;(2)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双方共同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建设,合作开发专业实践教学的技术案例;(3)企业和学校共建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建在学校,专业实验室建在企业,校企共享实验实训资源;(4)双方共同组成科研团队,搭建研究平台,就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瓶颈进行重点技术攻关,既促进了专业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是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单位调研、学习,帮助他们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为他们加盟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创造条件;选拔骨干教师到国(境)内外学习深造,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术水平等。这种“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真正获得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让校内教师们拓展了个人发展途径,提高了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工程师们将实际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获得了相当的成就感,也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建立了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五是辅以高效的过程管理和课内实践教学考核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是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保障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构成。“3+1”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样离不开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为此,在“3+1”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高效的过程管理包括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习基地管理等,其中实验项目的管理又包括基本操作型实验以预习形式完成,进阶技能实验在课内完成,大型综合性实验在课后完成的管理方式。

课内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过程考核,包括平时考勤、实验课表现以及实验报告撰写等。二是能力考核,包括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口头表达与相互评分等。通过这两方面的考核,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 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直应用于上海电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日常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获得了经验与教训。总体来看,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影响是获得了相关工作经验,毕业之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生产实际要求;对教师的影响是开阔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实效,并且能从繁重的备课中腾出时间进行新课程改革;对企业的影响是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本企业要求的人才,获得了直接的生产效益;对学校的影响是降低了实验室建设改造的成本,获得了办学经验,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小玲、王祖荣.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2]王春玲等.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S3)

[3]徐明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9)

[4]胡静、赵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3)

[5]荣秋生.新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6]李道全、薛炜华、姜梅.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

[7]刘晓华、郑更生、赵卿松.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软件导刊,2011(5)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来了解世界上的各类信息。但是目前我国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我国必须加强互联网的建设。面对于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局面,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下就如何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进行相关的探讨。

1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也随之快速地发展起来。人才市场面临着网络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近几年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成为了提供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他们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网络基础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

2.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计算机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开设的是网络工程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要扎实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强大的动手实践能力。力求培养一批批在网络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领军人物。

2.2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在实践中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重要的是要求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能够解决许多计算机的操作问题。毕业之后主要从事网络测试工程师、安装师、调试师、管理员等。

2.3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批网络新技术、网络新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型研究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为网络工程的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引领网络工程建设不断蓬勃发展。

3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面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缺乏的现状及不断蓬勃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在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培养策略。

3.1进行前期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因此,高职教育院校在进行教学计划之前必须要对计算机市场做一个前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符合实际,教学计划的实施结果更加高效。学校主要通过调研了解该地区以及其他周边地区的计算机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计算机网络工作人员所具备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致力于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计算机人才。

3.2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拥有实践、创新以及专业技能的毕业生,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对于教学的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再是“我说你听,我讲你学”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因此作为老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及时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为学生普及新的技术知识。同时也可以积极地向行业的权威人员进行请教,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为社会提供全能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3.3改革教材体系

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主要是按照技术学科来进行教材的编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在教材的编写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力求提高教材的适用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直接接触的知识载体,大多数的理论知识都是从教材上获得的。教材的编写模式将会对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程度,以及对该专业的认识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教育部门必须重视教材编写,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教材体系的管理。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断对计算机网络的教材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4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要想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在进行软件使用的介绍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用软件制作的优秀成品。听着老师结合实例来讲解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机的专业技能。

3.5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在现有的实训基础条件下,建立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工程技能培训基地。老师根据企业要求进行实际模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一个项目的制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尽早的与社会接轨,为将来毕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还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网络工程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基地,确保毕业生全部参与到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中。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制度,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获得良好的培训环境,增加学生毕业就业的机会。我国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仍然在不断地变化,高职院校培养符合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职位能力的工作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高职院校的老师任重而道远,老师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亮.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电子测试,2016(23):181-182.

[2]范新刚.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6):144-147.

[3]徐岩.基于“互联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135.

[4]李静.基于岗证赛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70-71.

篇5

社会需求类型及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技能需求的分析,基本上可以将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为网络设计、网络应用、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4个专业方向[2]。粗略来说,网络设计方向面向科研型人才培养,网络应用方向面向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类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组网工程面向工程型人才培养,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面向管理型人才培养。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类型对于一些具有完善的学科专业建设、先进的实践条件、齐备的办学环境和雄厚师资队伍的国家级重点大学比如国内著名的“985”与“211”高校,可以采取科研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一些具有良好的办学环境与较好的师资队伍学校,同时具有一定的学科支撑和工程实践的学校,比如部分省属理工类一本及少部分条件较好的二本高校可以采取工程型、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一些具有较好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但缺少良好科研环境的学校,最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点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没有与时俱进。从国内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历史来看,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之时,是国内企事业单位建网最多、最迫切的时期,当时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主要定位于组网、建网与管网。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步深入及国内一些科研创新类企业比如中兴、华为在国际上的崛起,对网络研发类高级人才需求量加大。然而一些重点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仍然定位于集成类企业需要的工程类与应用类人才,没把网络设备开发、网络协议开发、大型网络应用系统开发需的科研类型人才培养提上日程。2)绝大部分高校没有正确处理好与计算科学技术专业的关系。大部分省属一本及部分二本高校在课程体系规划时,没有自己的特色,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区分度不大,仅仅在学业期后半段添加上几门与网络相关的专业课或必修课或网络相关方向选修模块。3)网络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论是工程技能与应用开发技能大都不足,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单位必须进行3~6个月的二次培训才能上手[3]。

众所周知,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人才培养与人才评价的3个主要因素。对于网络工程专业这一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能力是第一位的,知识与素质都是附属于能力并为能力做支撑服务的,最终还是要落脚于能力层面[2]。因此,先确定能力再确定知识点进而确定课程体系这一思路是合适的,也是比较科学的做法。根据4种类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结合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推导出4种类型人才所必须重点掌握的核心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根据多方面的权威调查资料,进一步整理、汇总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科研型人才结构的专业能力具体为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与生产能力,网络协议设计、开发、分析与测试、实现能力;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结构主要为开发基于C/S、B/S、Web的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工程型人才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网络规划、方案设计的能力,网络设备与系统安装、配置与调试能力;管理型人才的专业能力主要为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策略制定、网络安全系统部署与安全事故防护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点体系科研型人才中侧重协议开发的人才除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与计算机软件基础外,同时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互联网协议、Linux操作系统、协议工程、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等网络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科研型人才中侧重网络硬件设备研发的人才除了具有良好的数理和工科基础外,还需要具有电子学、数据通信、计算机硬件系统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和数字原理、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计算机系统工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知识。工程型人才重点掌握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组网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组网工程与数据通信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还需要掌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应用型人才除了具有深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系统软件技术基础,同时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面向对象的设计语言、Web系统与技术、基于GUI的集成程序开发环境、J2EE技术、.NET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存储技术等网络应用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型人才需要掌握网络管理、网络性能评价、网站设计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课程体系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5]。有了知识点体系,课程体系结构各部分的内容也容易确立了。公共基础课是面向人文、自然科学等类似的校级公共课,一般都是由校教务处负责,在此不展开讨论。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这3个专业的不断交叉、融合、内涵不断地丰富和扩展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成长起来的。因此,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包含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通信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可根据向向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根据上面所罗列的知识点充分论证后进行取舍,选取合适的开设课程。为便于说明情况,下面以我们自身为案例讨论。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0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大形势下的产物,以培养适合地区发展的基础型、应用型复合人才为主。它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实验环节上不仅要抓基础、抓理论,而且要重实、重应用。

一、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抽样调差,得出独立学院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专业基础知识较差,数学、英语课程成绩较低,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比较困难,这就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第二,个人自制力较差,受学习难度、课程性质和个人情绪等方面的影响。第三,更倾向于应用性的活动。在独立学院中的学生,他们思维较为活跃,喜欢能动手、实践性强的课程。

(二)教材选用不合适,教学内容过时。目前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教材基本还是空白,大多数独立学院选用的教材或者是一本、二本使用的教材,或者是技术专科院校选用的教材。这些教材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一种过于抽象,另一种过于简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实践环节薄弱。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实验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大多数实验课都依附于理论教学,缺乏系统的实验内容。不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认识并不深刻,不能在实际应用中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实验不能只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它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通过网络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教师队伍薄弱。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资源有限,教师任务重,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没有时间更新自身的网络知识,使得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在技术上投入时间的教师是无法教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教材。针对独立学院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写适合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相关教材。教材应该包括理论课教材和实践课教材。其中内容应该涵盖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与技能, 综合管理与应用技能,网络应用与工程设计。

(二)加强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从实践中反映学习效果的学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

第一: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独立开课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为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实验独立开课,独立考核。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充分利用实验环境,采用多模式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是以各种实验设备为基础,学生对设备进行实际的操作。由于网络设备价格昂贵,实验经费需求大,从而造成实验室规模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虚拟软件来扩充实验环境。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VMWare和BosonNetSim等虚拟软件,VMWare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模拟出多台计算机构成的局域网,Boson NetSim是Cisco路由器、交换机模拟程序,可以进行CCNA\CCNP实验环境模拟。采用实物教学和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设备欠缺的问题。

(三)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紧跟技术前沿。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应具备较为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所以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努力争取进修机会,提高其专业素质,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到企业中更新知识,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确切要求。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跟踪当前最新技术,与企业合作搞项目,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得到提高和更新。另外,学校也要引进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网络工程师到校任课,聘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学或来校进行交流。

(四)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考取网络职业资格认证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目前认证考试种类繁多,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社会认可程度较高、有一定含金量的认证,例如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等。根据采访已获得了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学生,发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和自信,为今后就业增添了砝码。

三、结论

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勇于思考、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教学的改革,同时密切关注社会计算机网络人才岗位技能需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技能可以胜任社会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2]梁俊斌,将婵.独立学院中基于虚拟实验环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胡声丹,陆慰民.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福建电脑,2008(6)

篇7

培养具有较强工程意识、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就业形势异常紧张、各行业人才需求特别大的现状下,高校必须把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为适应目前信息社会的人才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以培养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中的完成网络环境搭建、管理、维护、研究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许昌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开设于2012年,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拥有网络系统集成和网络系统开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开阔的视野,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IT行业从事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系统开发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为响应国家培养工程型、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号召,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组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课程入手,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CDIO和TRIZ理论进行指导,形成一套“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为首进行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2005年以来在我国高校各专业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其中,汕头大学工学院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江西理工大学提出了“3+1”教育模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提出了TOPCARES-CDIO教学理念等等。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习者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并积累行业相关的经验。

与传统的重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培养模式不同,CDIO更加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高等教育各学科之间区别颇大,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也相去甚远,要找到一种通用的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是不现实的。因此,要用一种创新的理论做指导,探索出适应各学科、各专业的基于CDIO的教学方法和配套的实践教学内容。

2 TRIZ理论

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 skikh Zadatch)理论是一种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将发明变得简单,成功揭示了创造发明内在的规律及原理。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所有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发展和进化的,都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和进化模式。

(2)产品核心技术的发展和进化需要一定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各种技术难题、技术矛盾的不断解决。

(3)产品的更新换代、核心技术的发展和进化都尽量少的耗费资源,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在使用TRIZ理论解决工程问题时,首先要把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TRIZ模型,然后使用诸如发明原理的标准方法和工具得到问题的普适解,最后根据实际问题把该普适解转化为特解,即该问题的TRIZ解决方案。

把TRIZ引入到CDIO教育模式中来,推出适合不同学生层次和不同专业需求的特色CDIO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的同时,也兼顾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CDIO+TRIZ”指导下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属于工程类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是该专业的重要目标,实践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解决网络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同时,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围绕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许昌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组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TRIZ创新理论为指导,设计了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3.1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长期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网络工程行业和产业输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

结合对兄弟院校和计算机网络行业的调查研究,课程组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胆引入CDIO教育模式和TRIZ创新理论,把实际的工程项目引入到课堂中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TRIZ为指导,规划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在内的教学体系,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合产业需求的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3.2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建多层次实践体系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敲定的,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向学生传输的思想和观点、提倡的习惯和行为等等,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许昌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开专业,未完成其培养目标,课程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设计了由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验证性实验主要用来培养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应用对象、基础问题的出现方式和解决办法等有感知性的认知,要求所有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侧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设计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开设后、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后开设的,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设计和优化网络运行中相关部件的功能和性能,通过自行设计不同的方案和处理方案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性实验开设在学期末,要求学生运用通过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一个融合课程多个知识点的、较大型的实验项目。三个层次的实验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其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3.3 健全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必须通过多角度进行改革,教学成绩的评价方式也是其中之一。传统的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式通常由教师按照学生的出勤、课堂活跃程度、完成项目的数量度和创新度等给出,是比较松散的。

引入CDIO教育模式和TRIZ创新理论后,课程组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改革,成绩的评价方式也必然要做出相应地改变。首先,成绩来源应由教师这个单一来源变为其他团队、团队内成员和教师等多个来源,增加成绩的公平性,更能激励学生的自学、团队内成员的协作和适当竞争。其次,成绩的评价依据也应在适当保留原有的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依据外,还应增加诸如实验的完成程度、方案的完善和创新程度、成员间的合作程度等侧重于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估的评价依据。

篇8

关键字: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近几年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职位需求有所增多,网络基础技能人才出现紧缺。据统计,市场对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高涨不下,而实际拥有量却有不足,网络人才的极度短缺已经成为阻碍社会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国家信息部统计显示:今后几年,中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超过百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

我国的IT事业正在不断的做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才缺乏的局面。重大IT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重点,急需职业院校为国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掌握国际先进IT技术的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工程师。从调查结果看,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两头”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网络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因此,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已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市场需要的网络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向网络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

反思职业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严重脱离市场需求。学校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企业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企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搭建就业平台。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背景

我校做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财经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致力于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希望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建设。通过获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构建与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的职业课程体系,率先开创更加实用高效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在该专业成为同行业的示范。

锐捷网络做为引领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的网络设备厂商,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了解行业对于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广泛的行业客户群、近千家设备销售和服务渠道。同时,有着成熟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锐捷网络愿意帮助院校客户建立更加贴近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希望在教育行业寻找有着先进办学理念的院校深度合作,通过与院校开展深入校企合作,将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共享,共同培养人才,满足行业合作伙伴及用人的需求,同时打造锐捷网络精英人才培养解决方案的全国样板。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范围

基于中职院校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双方的合作,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通过调研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对中职计算机网络类学生适合的职业、岗位及所需匹配的能力、素养要求进行梳理,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案、配套所需的硬件设备资源等。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双方以锐捷CPPI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为基础,从职业技术、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行业应用四个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建设核心职业技术课程,夯实学生必备的的职业技术基础;通过开展综合实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行业应用能力,以提升就业能力。

在校企合作内容方面,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并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参与企业项目、到企业实践培养双师与骨干教师;以帮助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落地为目标,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的创新机制。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合作

合作目标:经过调研,计算机网络类的中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以“计算机网络类管理人员”、“网络工程实施类人员”为主要就业方向;社会对于“网络管人员”、“网络工程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以“局域网组建”和“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为核心技术要求。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需要建立起相关方面的核心职业技术课程,以满足网络类人才培养的职业技术需要。同时,根据CPPI人才培养理念及社会用人需求,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开发贴近用人需求的配套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合作内容: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构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共同规划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专业核心课程。

建设以“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安全与维护”课程做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将“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课程做为专业核心课程

2)共同完成 “工学结合”特色校本教材的编写。

完成精品课与核心课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PPT课件开发;课程建设电子资料开发:电子教案、课程大纲、模拟试题等;课程建设视频开发。

3) 师资队伍建设合作

合作目标:培养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使教师可以独立胜任《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安全与维护》、《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胜任讲授锐捷系列职业认证课程及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认证考试并获得证书。

2.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使教师同时具有教师工作经验和工程师工作经验、同时具备讲授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使骨干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实施“传、帮、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经验,改善教师结构;丰富课程体系,落地人才培养方案,开辟第二课堂。

外派专业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岗位锻炼和课程开发项目,教师可以在锐捷网络及其合作伙伴参加挂职锻炼。

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实施《企业网综合实战》实训专场,校企联合建立竞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技能竞赛经验与能力,聘请企业专家与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参与教学。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方向

通过锐捷网络大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成立“锐捷网络学院”,向在校学生提供锐捷职业认证培训服务。建立锐捷“授权培训基地”,向行业用户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加入锐捷人才供需联盟,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联盟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应用和发展。通过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更加贴近需要的网络精英人才;通过便捷的人才交流平台,为联盟成员提供高效的人才交流服务,降低招聘和求职的成本。通过为学生提供对口的的面试机会,为更多的网络类学生敲开了网络工程师的就业之门,也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毕业生。

结束语

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企业急需的计算机网络“蓝领”或“灰领”人才。

参考文献:

[1]锐捷网络大学————校企合作.

[2]陈康,沈孟涛.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实践.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当今社会网络人才的供需情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网络通信成为企业获取与信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方式,企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日益突显。政府也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此外,现有的媒体网站、商业网站、专业性质网站也需要大量的网络应用和网络管理人才。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处于找工作难的状态,这就促使高校要及时、科学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拓展建设学生的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学习实践,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客户对网络人才的大量需求使高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科学的实验本领,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保证综合素质的前提下,突出专业特色。社会需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毕业生。高校既要培养高层次的研发者、管理者,也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服务型人才。

2 网络专业教学应与时俱进

为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进行适当调整,过去学校培养的那种知识面广而全,但都流于表面,专业技能不精不深、实践能力弱的学生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面向网络工程及维护、网站建设与、网络编程等岗位,具备单个技术方向能力的专业人才。

2.1不断完善专业设置与教学大纲

网络专业方向细分趋势日益明朗,根据社会需求网络专业应设有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无线网络技术等专业方向。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一项专业实用技术。

目前许多一类本科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学院中都设有网络专业,并将网络专业方向细分;而二类本科高等院校网络专业还是囊括在计算机专业下,专业方向并未细分。专业方向不细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虽广,但由于学时所限,每个方向的知识都是仅了解一点,毕业生的水平不能达到社会所需的基本要求。

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而各年级教学大纲在学生进校之前就已制定完成,因此往往会出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无法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大纲开设的专业课程比较单一,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关系不大。这就要求各高校教学主管部门,针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结合本校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大纲,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落后,能够跟上技术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2.2授课教师深入企业

为了及时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广大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多到知名企业、知名大学去学习,增进信息的沟通。有目的地组织实验教师参加有关新技术、新设备的会议及培训,参观高水平实验室,进行实验技术交流。高校教师走出校园,深入企业了解到自身的差距以及当今市场的需求和动向,从而进一步地学习、提高。高校教师进入企业拓宽了知识面,有效地丰富了实践经验,从而建立起一支了解社会的教师精品团队,把新知识、新技术带入课堂,融入到教学当中,丰富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师不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行传授。教师把企业中实际应用案例纳入到理论授课当中,既充实了教学内容,也使教师不再照本宣科,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听讲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学生也学到更多实用技术。

2.3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校毕业生,因此实践环节在高等教育中有格外重要的作用。现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巨大的差距,说明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需要对实践环节进行改进。

目前有些网络实验内容比较陈旧,即便是实用型实验,但完成每个实验之后学生并不太了解各个实验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导致学生对实验积极性不高。实验未能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因此实践环节应采用“项目”式,将所有网络课程的实验模拟成一个“工程项目”,每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利用课程设计的实践周,引导和启发学生针对“工程项目”中的对应模块进行设计,如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网络安全设计、无线技术服务等。同时要加强学生使用网络硬件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对网络设备及整个网络有更全面的认识。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后,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各个模块进行调试,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内容。引入“工程项目”实践体系,能使学生对实践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充分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巩固了理论教学。通过整个“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调试、测试,能让学生对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及实用技术有系统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学校可以为部分能力强、兴趣高的学生创造条件,允许他们进入网络中心,参与校园网的日常维护。这样即解决了网络中心人手少的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所有网络专业课程互相联系,融会贯通地加以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门课程的知识点上,改变了各个实验间相互脱节的现状。为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自学更多的相关知识,实践环节能够使学生了解、认识最终达到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对学习产生兴趣,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通过对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的改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

2.4实践教学的作用

高校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走入社会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当今,用人单位需要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人才,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看学历转向看实力。网络行业不仅需要高级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也需要大量从事基础性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掌握网络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及网络编程、网站建设、网络安全技术等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掌握网络设备配置方法,具备中小型网络的维护以及在Web平台进行程序开发的专业能力。通过在校的学习、实践,培养每名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合作的精神。学生通过实践找到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实践可以锻炼学生在逆境中生存,在逆境中成长,及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动手能力强的网络专业毕业生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网站建设与管理及网络数据维护等方面都需要网络专业的毕业生。

3掌握网络实用技术促进学生就业

网络行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尽管当今就业竞争激烈,但学生只要肯动手,勤动手,多进行网络设备操作,熟练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并不困难。学生有了一技之长可以从事网络方面许多日常维护及建设、开发工作。掌握实用技术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具有择业竞争优势。

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学校可以得到社会认可,促进学校的招生率,使学校走上就业、招生互相推动良性循环的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94-02

1概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网络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更新速度快,而且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完全达到培养目标,原因主要有:一、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发展快,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而教材的更新明显滞后;二、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明显落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三、实践教学存在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与实际脱节,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操作能力,与社会、企业的需求连接,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2理论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不仅要反映当前网络技术的现状,结合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而且更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互动,使课堂成为充满挑战、活泼、吸取知识的殿堂。

2.1优化充实课程内容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也应不断修订,教学内容随之充实新的知识。现在,计算机网络教材大部分都是以OSI或者TCP/IP参考模型来展开内容,对于当前热门的新技术提及较少或是没有提及,这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基础知识与新兴技术等内容,对于目前基本淘汰的技术如X.25、帧中继等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一带而过,适当增加无线局域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当前热门的技术。或者可以自行编写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当前社会的需求,来组织教材内容,这样针对性比较强,利于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2.2完善教学方法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模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多媒体教学资料及其它的教学辅助工具,甚至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来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在实际应用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而且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对应的网络工程项目布置给学生完成,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验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解决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网络系统整体结构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网络设计、实施、管理和协议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课堂往往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厌学不学的情况,比如在讲解网络协议,各层的封装和解装等教学比较抽象的工作原理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视频资料和其它的教学辅助工具来展现教学内容,既生动形象,又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3加强理论教学的互动效果

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差。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其感受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的互动性,由原来单一、只听少说的现状转变到学生多说、多讨论的教学模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排设计好教学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哪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论讲解,哪些需要提问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都需要合理设计。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或者翻转课堂来提高教学的互动效果,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爱上充满挑战、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

2.4创建网络学习平台

课堂的教学时间短暂,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作补充,创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能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资源。教师可在网络学习网站上提供一些优秀学习资源,教学案例,项目工程,布置作业,为学生答疑等等,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上网共享学习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QQ 群,微信等网络交流软件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作保障。

3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从实践内容结合实际需要,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及鼓励学生参考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全面提升自我能力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1改进实践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教学大纲来开设,主要是一些基础实验,不能很好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现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分为网络协议及管理实验、网络工程实验和网络编程实验三个单元。网络协议及管理实验主要由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原理的介绍,然后让学生现场操作,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与理论结合,主要包括以太网数据帧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各类服务器的配置及管理实验等,共计10学时。网络工程实验,主要由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常见案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了解网络软硬件构成、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组成要素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其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的能力,如网络线缆的制作及测试实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VLAN的配置与管理实验,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实验、网络地址转换配置实验等,共计14学时。网络编程实验,主要有Winsock套接字的使用实验、ping程序的设计、文件传输工具的设计与实现等实验内容,共计8学时。实验内容由课程老师全程指导,要联系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实验锻炼,使学生能够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完善实验评价体系

实验内容进行改革的同时,实验评价体系也要不断完善,改变以往只考查学生实验结果的情况,考核的对象不仅仅只针对结果和单个学生,而要注重实验内容和过程,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案地制订、设计、协作和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的内容涉及实验过程的考核、实验结果的考核、协作能力的考核和问题处理的考核,做成表格的形式方便教师对学生逐项考核。其中实验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实验的出勤情况、实验过程的表现情况,占总成绩的40%;实验结果,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占总成绩的30%;协作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的考核主要是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别占总成绩的15%。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操作能力明显提升。

3.2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学生信心,鼓励学生考取网络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如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等。学生在考执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采取教师指导制,根据学生报考的类别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专门的教师指导,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目前已有很多学生获得了各类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证书,在考试的准备学习中,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不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收获了知识和自信,为今后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4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操作的能力也明显提升。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改革应一直在路上,不断汲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培养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强、社会企业用得上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守平,胡山泉,于芳.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4):79-81.

[2] 朱洁,王江平,仝茂海.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7):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