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现状及展望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药发展现状及展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济南 药膳 市场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加,精神紧张,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收入的增涨使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药膳”一词涌入人们的生活,它在解决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上将发挥卓越“功效”。因此课题小组对济南药膳的发展状况做了简单调查,通过进行小样本预调查并修改调查问卷。
1调查结果
本调查对象为济南市中心及周边随机调查的200名群众,男女比例1:1。而关于信任问题,30%喜欢有执照的中医坐诊,20%有专业部门监督,24%的人认为安全无害重要,有26%的人更偏于亲眼见到制作的材料。但被问及是否愿意尝试药膳时,有80%的人很愿意尝试,只有5%的人不敢尝试,条件允许的话50%以上的人都选择经常去吃药膳。说明多数人对药膳还是很有兴趣的,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光明的。
2结论
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加工制作,具有提供人体营养,保持人体健康,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的膳食品。由调查发现,药膳在济南的市场并不广泛。但是调查显示,市民对药膳的需求又使得它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大部分市民都认可它的价值只是没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机会。要解决好药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且不断进步,才能够打开市场,发挥药膳作用。
3分析原因
3.1群众认知
群众对药膳的认知由此可见济南市民对药膳的了解甚少。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药膳是处于亚健康或者慢性疾病的人才会吃。其实不然,健康人也可以通过食用,来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济南市民对药膳的认知程度不够,使得药膳难以推广。
3.2药膳制作
药膳餐饮行业制作出的药膳不专业,味道更是不理想,这样的环境人们根本吃不到专业的药膳,也就得不到预想的效果,久而久之就使得人们对药膳失去了信心。
3.3药膳价格
物以稀为贵,济南的药膳稀少,价格昂贵,而且做法糙杂,色不纯味不美,效果不显著,因而市民觉得药膳是一种价格高的奢侈品,对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都不会去吃药膳。而广大工薪阶层又是市民群众的主力军,多数人能接受的价格都在一百元以下或者一百到两百之间。群众接受不了的价格,药膳就不会有好的市场。
3.4养生观念
“药王”孙思邈强调“为医者当先洞悉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告诫医生在病人的初期应该先以食物来调理,因为药食同源,很多的中药都属于食物。而药膳就是一种调理初期病情的最佳选择,可是通常很少会有人选择在得病初期或者之前选择药膳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进展。
3.5政府监管
药膳市场并不规范,只是有少数酒店餐厅兼营药膳,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大。药膳虽然是一种膳食,中药无毒的观念也被广大人群公认,但是中药中的配伍禁忌也是需要注意的。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药膳监督管理机构,更没有一部关于药膳的科学性与安全性的统一质量标准和监督管理的条例和法规。
4济南药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自由化,人们面邻着找工作和维持业绩的巨大压力,身体状况已经不能被自己所掌握。“身体透支”、“亚健康”、“过劳死”等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适合的方法,药膳就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养生防病方法。早在2007年时,国家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旨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关键问题,把中医药推向国际化。国家的各项政策都显示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近几年中医事业又处于起步上升期。而且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愿意接受并尝试药膳。被调查者认为药膳在济南很有发展前景,这都为药膳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指导老师:王晓妍)
基金项目: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成,获得学校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A2014067。
参考文献
[1] 周宜,刘樊.中医药膳养生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A].中国长沙世界中联第二届药膳养生国际学术大会・理论研究论文集[C]. 2011:19-21.
[2] 鲁明源.中医药膳学科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
[3] 陈明之.中国药膳保健食品现状及展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3).
篇2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9303301)
[通信作者] *吴萍,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科研和管理工作,Tel: (010)88001362, E-mail:
[作者简介] 陈寅萤,博士,E-mail:
[摘要] 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操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研发的成败。因此,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制药行业国际化发展和临床试验产业化大趋势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也开展了大量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起步晚,对药物临床试验及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依旧任重道远。该研究从机构组织管理、机构地区和专业分布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3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大中医专业建设、引入药品风险管理和加强信息化管理3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机构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现状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其承担着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的重任。2004年2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2009年11月2日又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标准》,这2个规定的出台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准入门槛。而且随着全球新药研发重心的东移,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尤其是国际多中心试验在我国开展,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认可,同时也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但毕竟发展时间尚短,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依旧任重道远。本研究旨在对当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机构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机构组织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分为机构人员组成、机构硬件设施建设和机构制度建设3个部分。其中,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人员组成包括①管理部门:机构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②临床研究科室与人员:临床专业科室与研究人员;③与研究相关的部门:药剂科、实验室(医技科室与人员)、设备科、后勤等。机构办公室的各项硬件设施是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和运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需要设立独立的机构办公室,设立专门的药房和档案室等,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各临床专业科室也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临床试验设施。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运行的相关程序(如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制订和撰写机构和各专业的管理制度、设计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及各种处理预案等。但实际上,由于经验不足,这些制度、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常常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由于资源限制,人力投入不足,很多规章制度无法得到落实。如何改变操作规程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标准不统一的现状也是机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有调查显示,目前机构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均集中在管理体系等软件层面上,而检验科室等硬件层面的问题较少。伦理委员会存在问题较多的是伦理审查制度和SOP的可操作性,成员资质也存在较多问题。临床专业的问题也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员资质等软件层面上,而试验设施等硬件层面的问题较少[1]。因此,机构仍然需要加强和改善组织管理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2 机构地区、专业分布现状
我国各地区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数量分布和临床试验实施水平上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我国现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分布覆盖全国31个省份,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一些发达地区(如省会城市等一线大城市),而不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的数量则很少[2-3]。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此外,我国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临床试验机构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这将不利于我国整体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
在专业数量上,西医专业要高于中医专业设置。在所认定的西医专业中,内科专业要远远高于外科和其他科室。儿科专业认定数目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试验的要求[3]。有研究显示,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设置西医专业临床科室的一共为1 895家,占全部79.39%,而设置中医(含民族医学)临床科室的累计为492家,占全部20.61%[4]。因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设置应充分考虑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在大力发展民族医药的进程中加大扶持中医专业的设置。
3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日趋成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院领导对临床试验重视程度不够,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②试验机构本身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执行力;③缺乏专职的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④机构对研究者的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尚有一部分研究者未接受过GCP相关培训却在从事临床试验工作[5-6]。有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良好的运作机制,提高试验的综合管理水平,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建议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中引入以现场管理组织(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MO)管理模式为代表的国际通行管理模式[5]。该模式的引入有助于“系统管理,统一标准”,为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行、验证或评估、改进或完善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使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完成的临床试验数据质量得到国际认可,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此外,在关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现状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全球化趋势和格局的逐渐形成,全球同步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迅速增长。在这种大趋势推动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我国开展,这也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质量(quality)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其与一个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以及该试验的临床相关性或报告的质量是相关的[7]。但目前,我国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方面,尚无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针对我国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进行评价的方法,对如何正确评价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知之甚少。此外,特别是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由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加之中药新药与化学药物相比,具有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样和疗效评价难度大等特点,目前,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尚缺乏统一、合理的临床评价标准。因此,如何制定出一套在中医药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标准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调查显示,临床试验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试验记录不规范,试验实施和试验药物管理不规范,知情同意过程及AE 和SAE 处置不规范几个方面[1]。有研究指出影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集中于质量管理模式、人力资源、药物管理、硬件配置、管理效果这五大公共因子。还对比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其差异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模式和药物管理这3个方面[8]。还有研究提出,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各阶段试验用药品的科学、规范管理是保证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质量的重要环节,并针对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药品的闭环管理模式[9]。为了解决药物临床试验中质量控制的问题,有研究者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分级质控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出了“CRC-主要研究者-机构办公室-主管院长”的四维质控制度[10],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常见问题的发生。
4 建议和展望
4.1 合理优化配置,加大中医专业建设 目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设置带有明显的地区倾向性,经济发达地区占有绝对优势。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全面考虑地区的均衡性,推动经济不发达地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此外,中药新药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创新药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大量开展,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在大力发展民族医药的进程中要加大扶持中医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
4.2 引入药品风险管理体系 在药品生命周期中,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重复过程。药品风险管理是指反复评估药品的利益/风险比;不断研究在最小化风险的同时,发挥临床获益优势的具体手段;反复评估手段的有效性和利益/风险比;为使风险最小化,进一步提高利益/风险比。药物临床试验的风险管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企业员工、医院/医生、药监机构、经销商、患者等,其中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承接和实施药物临床试验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职责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安全性和科学性。目前,我国药品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整建立,在临床试验机构监管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可以从机构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体系,临床试验药物的品种,同一时期承接的临床试验项目数量等风险因素进行考虑。风险管理并非彻底解决风险问题,而是通过科学化决策,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措施,从而实现风险最小化。因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作为药品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平台之一,不能一味地回避或惧怕风险,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药品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从而做好药物临床试验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
4.3 加强信息化管理,开发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临床试验的试验条件和质量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数据管理是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传统的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的过程管理多为各中心采用纸质记录人工管理的模式,该方式存在项目管理缺乏时效性、设计方案随意修改、试验药物管理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完整、信息填写不规范、数据传输不同步、数据锁存、盲态审核难执行、统计分析难操作等许多问题,导致申办方和监管部门项目核查困难、研究者无法实时跟踪项目进程、受试者多次重复参加试验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信息化管理可有助于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药物临床试验的信息化管理是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在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课题研究,虽然已经开发出一些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但要全面实现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加速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建立全程性、安全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强的药物临床监管与应用服务信息平台来改进传统管理方式,对提高监管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试验过程监管的水平与力度,确保药品研发环节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伦理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目前我国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中药新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受疗效判定缺乏客观的量化标准,中医证候诊断不规范,操作性差,难以准确定性、定位和定量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开发适应中药新药特点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构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提高中医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最后,全面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今后工作中,仍需要健全药物临床试验的各项制度、完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加强伦理委员会审查及监督职能;加强研究者GCP知识及相关技术培训;加强临床试验药物的管理;加强机构办公室的过程管理;加强实验室检测的数据质量控制;加强协调沟通工作,改善服务态度,实行全程质量管理,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简化工作流程,加快 办公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组织结构,加强培训工作,加大对机构硬件的建设力度,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研究者的积极性。总之,应该用学科建设的思路去发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利用现代化手段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平台,加强机构对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最终提升我国在新药研发特别是中药新药研发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见明,孙振球,高荣,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6):473.
[2] 武小军,李欣.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与现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9,2:36.
[3] 赵秀丽,单爱莲,王淑民,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10): 809.
[4] 赵静,王松林,郭冬梅,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4):384.
[5] 王天勋,茅益民,宫岩华,等.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中引入国际通行管理模式[J].中国新药杂志,2012, 21(7): 728.
[6] 吴建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7] Jüni P, Altman D G, Egger M. Systematic reviews in health care: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J]. Bio Med J, 2001, 323(7303): 42.
[8] 王白璐.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篇3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以及走访广州地区高校龙狮运动相关负责人和教练员,通过对龙狮运动在广州地区高校开展的现状及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传统龙狮运动进入广州地区高校课堂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龙狮运动在高校开展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传统龙狮项目进入广州地区高校课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传统龙狮项目 广州地区 高校课堂 可行性
一、前言
舞龙舞狮运动象征着华夏民族精神,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其民族情感,更好地弘扬本民族文化。
广州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广州的圆满落幕,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广州高校中也日益引起重视,不断发展。而且广州成功举办了2010年亚运会,这给广州地区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接触、了解传统体育运动的平台,也给传统龙狮运动进入广州地区高校课堂提供很好的机会。龙狮运动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让龙狮运动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学校体育的肥沃土壤中,其发展前景无疑会更为广阔。
本文针对广州地区高校传统龙狮运动的开展现状及所需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的研究,目的在于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和措施使广州地区高校龙狮运动项目更好的发展,提高广州地区高校龙狮运动开展的人性化、专业化,为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使广州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更加合理、专业。
二、龙狮运动的价值功能
(一)龙狮运动的教育功能
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是对动作技能、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与锻炼,也是增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而且是促进直观而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桥梁,是激起民族的自强和自豪感的体育运动。这是高校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学生只有在全面、深刻地了解民族文化,明确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后,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成分才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1]。
(二)龙狮运动的健身功能
龙狮运动既有规定套路,又有自选套路,完成其各种动作关键在于伴随变化多端的节奏,将力度、幅度、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等各类运动特点揉合于舞龙的技巧之中,是一项技巧性强、负荷量大、持续时间长、锻炼身体部位全面的集体项目[2]。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龙狮运动有这些特点,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同,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三)龙狮运动的娱乐功能
龙狮运动本身内含丰富的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使其赋有了强烈的自娱和娱人功能。
三、龙狮运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一)龙狮运动的文化内涵深厚了校园文化,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舞龙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富民族传统色彩和独特的表演艺术,其表演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并具有强烈的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力[3]。作为传统的民间项目,龙狮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有着其深厚的基础,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师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舞龙舞狮活动,展示龙狮运动神韵,丰富着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龙狮运动的民族性、传统性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高校体育在传承和创造人类文明中承担着弘扬体育精神,宣传体育文化,提倡体育道德的历史任务。而民族传统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龙狮运动对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着特殊的作用。可见,龙狮运动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不仅仅是丰富了体育文化的内容,而且在思想教育、精神培养,使高校学子真正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了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内容大多以西方体育为主。龙狮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历数千年而不衰,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当代文化传承价值。舞龙、舞狮运动具有突出的民族性、教育性、娱乐性、观赏性、审美性、群众性等特性,且符合大学生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高校学生有一定的鉴赏和识别能力,年富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赋予民族传统体育以新时代竞争与奋进的精神内涵[4]。因此,大学生龙狮运动的兴起,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龙狮运动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一)龙狮运动在全国高校发展的现状
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于1997年创建我国首支高校舞龙队,2003年中南大学成立中国大学生龙狮运动培训中心,到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设立龙狮培训中心,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成立了龙狮队。如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有具备参加全国重大舞龙比赛实力的舞龙队伍。
2003年12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在中南大学正式成立,同时由中南大学倡导先行的“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加盟高校已达55所之多。其中包括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著名院校,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到2005年9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开赛已经有60多所全国各地高校加盟,并积极争取将该项目纳入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龙狮运动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舞龙舞狮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体育教育手段进入高等院校[6]。
(二)龙狮运动在广东省高校发展的现状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肇庆学院等高校的龙狮队都具备参加全国重大舞龙比赛的实力。肇庆市大旺中学由开发区政府拨款80万,港澳投资者投资40万,建立了专门的龙狮训练馆,这也是香港夏德建龙狮协会和广州体育学院龙狮运动实习训练基地之一。
(三)龙狮运动在广州地区高校发展的现状
广州地区高校只有三所学校有龙狮队,分别是广州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其中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的只有广州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通过笔者的访谈调查发现,广东中医药大学的龙狮队训练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只有在学校刚刚组队时才有专门的教练对队员进行训练。现在广东中医药大学的龙狮队的训练是由高年级的指导低年级的学生。
五、传统龙狮运动进入广州地区高校课堂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师资优势
广州高校的教师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聚集了一大批既有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老一辈专家、教授,又有在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中青年教师。他们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教学人才,也有国际级、国家级的裁判员、教练员,还有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的一代新秀。已经形成教学、技术、学术的梯队。他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能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科研方法创新和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
(二)选材优势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0岁,力量素质较好,心理素质较强,能够承受大型比赛的刺激,可以恢复和承受大负荷的训练,适合长期的集训[8]。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舞龙舞狮时不仅要求个人技术高超、娴熟,而且要求全体队员动作协调统一配合,在舞动过程中还有加以舞蹈动作,配合有节奏的音乐,将龙狮的精气神韵及深沉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高校的学生是从高考考生中择优录取的,他们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基本功扎实、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能尽快掌握动作要领,能“舞”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舞”出中华民族的气概和威风[9]。
(三)科研资源优势
高校不但拥有一大批科研能力,而且从科研环境、科研经费、科研资料等方面也极具优势。每所高校都拥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并有专人进行管理;拥有大量的科研经费,经费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和学校自筹;有自己的图书馆,能为科研提供充足的资料支撑;还拥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有极强的进取心和较高的科研能力。
(四)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系统与国际接轨,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发展动态。而且高校的科学研究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许多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都由高校举办,最新的信息从这里传播出去。高校还是某些专业和学科的科研基地,有的甚至是国家级基地,许多最新的科研成果在高校诞生,龙狮运动更是如此。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龙狮运动是具备深厚民族传统文化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群,我们应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思想挖掘和整理出一批具有较高欣赏和锻炼价值的动作,作为在广州地区高校中推广的龙狮运动形式。使这项民族化活动与广州地区高校课堂得到完美的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
2.在广州地区高校中开展龙狮运动是可行的,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广州地区高校具有开展龙狮的优势具备较好身体素质的学生外,还具备了熟悉体育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
3.广州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舞龙舞狮项目则是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精华。加上第八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州的成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在广州地区各高校也日益引起重视。而且传统龙狮项目在广州地区高校开展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对高校校园文化也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些有利的条件有利于龙狮运动项目在广州地区高校课堂的开展。
(二)建议
1.加大经济投入,促进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大力推进舞龙舞狮运动的产业化道路。
2.充分发挥高校培养的优秀舞龙舞狮运动人才的主阵地作用,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培养青少年舞龙舞狮运动苗子,为舞龙舞狮运动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挖掘、整理舞龙舞狮运动素材,建立、健全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振鹏.高校开展龙狮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2] 谢小龙,刘向辉,李传武,等.中国高校龙狮运动的发展特点与未来走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6(1):36-37.
[3] 戴有祥.龙狮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6.10.
[4] 张黎平.刍议舞龙、舞狮在高校的发展前景[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113-115.
[5] 顾城.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6] 李湘远,金燕.从高校龙狮运动的发展历程展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1.
[7] 谢明川,张一龙,刘安兵.刍议“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8] 董世斌.高校艺术理论教学探析[J].美与时代.2001.6.
[9] 罗晖.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促进龙狮运动发展.内江科技.2007.1.
[10] 马庆,左成.21世纪我国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前瞻.体育科学研究.2009.1.
[11] 罗敏,曾伟,龙专.高校开设龙狮运动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养老服务专业;职业道德
1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的背景
1.1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大部分养老机构采用“医养分离”的照料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此种模式有其固有的缺点。一是老年人患病具有常发性、易发性及突发性的特点,养老机构的医护水平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医疗方面的特殊需求;二是医疗机构的就诊病人偏多,医院人满为患,老年人就诊的方便性、及时性都无法解决;三是有些患病的老年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长期住院治疗,成了医院的“常住户”,此种做法使真正有住院需求的患者无法接受更好的治疗,同时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在此基础上,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二为一,成为众多老年人及亲属的共同期盼。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为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文件中指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简称“医养结合”)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可以同时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节省大量的照料成本与医疗开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1]。
1.2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现状
1.2.1从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从国际标准上看,一个养老护理员可同时照顾34个老人,但据我国2015年底的统计,有些城市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达到了6.8:1,差距较大[2]。
1.2.2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较低
大多数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不高。一是从业人员不够专业,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理念和基本经验[3];二是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缺乏技能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高职院校教育的更是寥寥无几,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有些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对老年人不但不细心照顾,反而行为恶劣,需要规范治理[4]。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缺口大、素质低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也突显出来,要为养老服务行业培养出更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职院校既承担了培养基础技能的任务,又要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2.1职业道德养成观念滞后
一些高职院校偏重道德知识及行为规范的传授,基本上只教授学生基础性技能,这些高职院校除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上基本处于空白,内化道德的效果不够理想,缺乏对学生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而非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工作之后有专门的培训来进行学习,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了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的忽视。
2.2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内容陈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职业道德领域有很大的冲击,引出许多道德困惑,高职学生对社会现象比较敏感,乐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而对教条内容及课堂上老师的说教兴趣不高,此时教科书上的内容往往不能很好地解惑,这使得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于表面、浮浅,与实际需要脱节。
2.3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缺乏岗位针对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选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为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脱离了职业和岗位特点,缺乏岗位针对性,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入职后的各种复杂人际关系及利益关系,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低,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手段过于单一
高职院校一般会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放在思想道德教育当中,不单独列出进行系统培训,讲授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泛泛而谈[5]。这种传统授课的形式过于单一与单板,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3提升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需通过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老年行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了解老年人的价值,增强学生从事老年行业的信心,提高其职业认同感,鼓舞其为养老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因此,在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应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1从观念入手,加强教育认识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较高,在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凸显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起崇高的道德风尚[6]。同时,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特点,联系实际,模拟职场求职场景,观察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并进行引导,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育认识。
3.2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改变教学手段
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养老服务从业者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改变教学手段单一的缺点,高职院校需打破传统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开展多种特色学生活动作为辅助。
3.2.1开展主题的征文活动
经过专业课学习,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对老人的心理、生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更好地加深其认识,可开展“应该如何关爱老人”等相关主题的征文活动[5]。
3.2.2组织“孝道”文化辩论赛
高职院校可以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孝”、“什么是孝?什么是爱?”等为主题组织“孝道”文化辩论赛,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理念,把“孝道”文化与养老服务的理念相融合。
3.2.3举办摄影展
把专业实训课程与“走进老人”摄影摄像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全校范围内展览相关照片与视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老人、热爱老人,加强对老人的情感认同。
3.2.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将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平时课程成绩、量化考核标准等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使其在活动过程中领会老年服务职业本身的意义及价值,激发学生从事养老事业的信心与激情。
作者:王晖 牛杰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
[2]刘翠兰.高校如何培养适应老龄社会需求专业人才的探讨[J].老龄科学研究,2014(2):30-31.
[3]李洁,徐桂华,姜荣荣,蒋高霞.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36.
[4]李青,靳大伟,邢峰.唐山市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