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务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票务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影票务行业分析

篇1

偷票房不仅损害了电影发行方的利益,还可能因不真实的票房数据影响管理者的未来决策,一直被列为电影票房管理的重点,也是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专资办)在开发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时重点要考虑的功能。成立于1991年的专资办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收缴、使用和管理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建设和管理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等。

2014版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是对原有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的最新升级,新系统包含24个模块、430个功能,分为两期进行实施。第一期升级已经在5月1日顺利完成。第二期升级也将在7月30日前完成,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预计到10月,包括资金办的主系统和下属全国影院的客户端在内的系统升级将全面完成。

“2014版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的上线将为遏制偷票房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比如,与前一版本24小时上报一次票房相比,现在10分钟就能上报一次,这有利于及时合并数据来对恶意偷盗票房的现象予以遏制。新版系统提供了票务软件版本核对功能,有助于识别双系统。另外,新系统还引入了数字签名,并增加了票面二维码功能,可以实现票面的实时检查。”国家电影专资委常务副主任兼专资委办公室主任姜涛介绍说。

作为专资办的核心业务系统,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其提供一套高稳定、高可靠的硬件平台就显得至关重要。经过招标,该系统最后选择了基于惠普的刀片服务器ProLiant BL460C Gen8和惠普存储设备3PAR StoreServ 7400的组合来搭建。

“该项目有几个难点。第一是时间紧,除去15天左右的时间招标外,安装调试大概只有1个月的时间。其次,需要管理的影院数量较以前有较大增长,归档数据量翻倍,同时,数据类型的复杂程度也在增加。第三,要管理超过4000家影院院线,数据采集时间也从以前的24小时一次到现在10分钟一次,未来还要做到实时上报。这对系统实时的可调整性以及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负责此项目的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商业事业部华北区媒体事业销售经理邓斌介绍说。

据悉,这套硬件平台不仅满足了新版系统对稳定性、可靠性方面的要求,还因设备本身具有的节省空间和节能方面的特点帮助资金办解决了数据中心空间不足和耗电大的问题。“我们最初曾担心机房是不是不够大,后来发现刀片式服务器完全可以解决机房不足的问题。另外,在整个方案中我们还做到了利用旧设备。”姜涛表示。

篇2

商场如戏,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或将进入与转折。

躺在消费者手机里的一个个电影票务App,是2017年电影市场里绝对的主角。经过资本大战、资源整合、产业链纵向扩张等一系列动作后,在线票务平台已然从工具类App摇身一变,深度参与到电影的制作、出品、发行之中。而背后,还涌动着布局泛娱乐生态,进军电影产业,甚至垄断产业链上下游的野心。

从群雄逐鹿到寡头之争,在线票务市场接近十年的春秋乱斗中,是谁“从用户的全世界路过”,谁与成功仅“一步之遥”,又是谁在最后“心花怒放”?这场战斗的走势,将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变局增添哪些戏码?

拭目以待。

得×丝者得天下

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2008年,谁会在网上购买电影票?

格瓦拉认为是一线城市的白领阶层,他们有探索网络世界的热情,也是影院的主力消费群体。因此,格瓦拉针对白领高端消费者选择文艺片这一垂直领域,打出原价售票,免费提供选座服务的策略。比起纯粹的卖票网站,格瓦拉更希望通过深度服务,让“懂电影的人都来格瓦拉”。2010年,粉丝将一幅“劫富济贫,心怀影迷”的锦旗送到格瓦拉办公室时,格瓦拉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80%,并扩张至杭州、南京等城市。

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高达170.73亿元,刷新了增长纪录。蛋糕够大,美团也瞄准了在线票务市场,成立猫眼电影。

与格瓦拉相反,猫眼的策略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主打对价格敏感的普通消费者,为他们提供每张电影票高达60%的补贴。票补的“杀伤力”不容小觑,猫眼通过疾风骤雨般的价格战,上线仅两年用户数就超过1亿,覆盖4 000家影院,并开始挺进一线城市。

互联网领域的垄断属性决定了强者恒强,弱者愈弱。虽然猫眼与格瓦拉受众不同,打法有别,但互联网票务市场本是个“有我无他”的战场,猫眼先一把火烧了格瓦拉的“粮草仓”。

2014年,猫眼拿到《心花路放》的联合发行权后,通过千万元级别的补N垄断片源,并与影院签订协议,不得卖票给其他售票平台。《心花路放》这类文艺气质的影片是格瓦拉用户的“心头爱”,最后《心花路放》总票房接近12亿元,格瓦拉却始终无票可卖。

格瓦拉不淡定了。2014年7月,格瓦拉宣布完成4亿元C轮融资,美团也为猫眼筹得3亿美元C轮融资―大战一触即发。猫眼一度卖出6元、5元、甚至3元的电影票,格瓦拉斥巨资与之贴身肉搏,每部热门电影补贴近千万元。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年底,格瓦拉为了平台“懂电影”的用户,以不低的价格签下《一步之遥》全国IMAX影厅,怎料《一步之遥》口碑票房双低,豆瓣评分仅6.3分。手里的票如同烂在地里的瓜,格瓦拉只能望“票”兴叹。2015年春节档,格瓦拉又投入6 000万元对《狼图腾》《闯入者》等影片进行补贴,但这几部电影同样没有取得大众市场的认可,补贴打了水漂。

显然,格瓦拉的战略与战术并没有协调一致―如果主打文艺范高端受众,就没必要烧钱进行补贴;而想以补贴笼络普通受众,又不该侧重于小众电影。在这方面猫眼显得“务实”很多,其补贴的《捉妖记》《煎饼侠》《港濉返鹊缬岸际悄苌钊攵、三线城市的话题之作,为平台拉新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虽然格瓦拉一直坚持文艺定位,但补贴带来的大众用户又冲淡了平台的文艺气质,导致种子用户流失。

这下,投资人也不淡定了,纷纷让格瓦拉去开拓尚不成熟的体育赛事、演出等线下票务市场。2015年,格瓦拉资金吃紧,市场占有率开始缩水。此消彼长,2015年Q1季度,猫眼的出票量占据在线票务市场的70%,并且在一轮轮的用户增长过程中酝酿起“大招”……

拼爹时代

“猫眼大数据”横空出世,给了格瓦拉迎头一闷棒。

猫眼首次为电影宣发引入了大数据的概念。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映之前,猫眼通过分析平台两亿用户的消费大数据为影片绘制出用户画像:16~25岁的女性占该片受众的69.43%;重庆、成都、武汉、苏州等西南部和南部二、三线城市对该片的关注度最高。因此,猫眼把宣发资源集中投放在热点区域,并瞄准主体受众,策划出“谁倾听你”的主题宣传方案,在移动端与院线联合推广。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正式上映后,票房与上座率齐飞,一举拿下2016年国庆档票房冠军。这为猫眼大数据宣发服务提供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使猫眼成为片方、院线的座上宾。

这下,格瓦拉的“小米加步枪”显得相形见绌。

“草根”出身的格瓦拉坚持通过优质服务来进行差异化竞争,比如用户在格瓦拉App上购票时,格瓦拉会提供影院附近的停车场和公交线路信息;用户购票时还能在票面上打印“第一次陪你看电影”“20岁生日电影”等句子,让电影票变成纪念物。

但实际上,在线票务市场的竞争壁垒不是用户,而在于上游的片方与院线资源。在线票务市场的底层逻辑是:谁能为上游片方、院线创造价值,谁就能获得片源优势、票价优势,进而抓住用户。“挟用户以令院线”的打法在互联网票务领域不灵了。

―2015年Q1季度,专注经营用户的格瓦拉无法在院线争取到票价优势,技术创新的资金又捉襟见肘,市场份额一度被猫眼挤压到仅剩3.7%。

眼看猫眼与格瓦拉的双雄争霸即将分出胜负,战场却突然杀入一支生力军。2015年,BAT在互联网票务市场纷纷扶持起“亲儿子”,虽然赶了个晚集,但巨头利用自家的资源优势,也快速加入到“取悦”院线、片方的队列中。

百度的糯米电影率先出招,除了在C端大打补贴战,还在B端与大地院线、星美院线推出联名会员卡,将自身流量导入院线。为了加强百度糯米的流量导入,李彦宏还调动手机百度和百度地图两大“流量护法”协同糯米作战。

腾讯的微影时代则直接“掏家底”,用微信朋友圈为片方打起广告,并打造“智慧影院”系统,帮助院线实现自主售票及自主营销。且“智慧影院”系统下所有票款能实时到达影院账户,为影院避免了回款慢的问题。

让战场泛起血腥味的是淘票票。想要实现在线选座服务,在线票务平台必须与凤凰佳影、火烈鸟等几家持“牌照”的系统商合作。2015年4月,阿里影业豪掷8.3亿元收购的粤科软件,则是这些系统商的技术服务方,涵盖影院运营中的大部分软件系统,掌握着排片信息、价格体系、会员数据、卖品收入等海量信息。全行业市场信息的整合足以将散兵游勇的中小影院收入麾下,淘票票有了掘地三尺的能力。

挑战者来势凶猛。2015年Q2季度,原先与猫眼合作的片方、影院大量倒戈,猫眼出票量市场份额从70%下跌到51%,Q3季度更是跌至26.73%。但比起猫眼,最惨的还是格瓦拉。

第二次巨头大战

2015年4月,淘票票携粤科软件奇袭格瓦拉后方大本营,拿下格瓦拉经营多年的上海电影节票务销售权。上海电影节是影迷的线下狂欢盛会,电影节开票仅3分钟,大量拥入的影迷就拍下了2万张电影票。淘票票通过粤科软件的技术优化售票系统,解决了以往购票卡顿、支付不畅的问题。当天,淘票票砍下近600万元的票房收入。

至于格瓦拉,上游资源被洗劫一空后,据守上海反攻全国市场梦碎摇篮。2015年11月,四面楚歌的格瓦拉宣布与微影时代合并。有别于强者间的竞合,格瓦拉在微影时代的业务版图中只负责少量文艺片及线下剧场业务,处于边缘位置。一年之后,格瓦拉高层仅剩一位,原有业务人员不到十分之一。这位中国在线票务市场的开路先锋,以颇具悲剧色彩的结局离场。

其实机会还是有的。2014年,百度和阿里都曾与格瓦拉谈过投资和控股,但格瓦拉当时却没有想到战场的格局会从“抢用户”上升为资源整合能力的比拼,因此错过了融入BAT的战略机遇。

如今,其他玩家都有“亲爹”供养,不仅资金充沛,更能对接优质的上游资源。所谓“不想拍电影的卖票公司不是好巨^”,互联网票务公司的“想象力”在于价值600亿元的电影产业。猫眼与BAT经过2015年的激烈争夺,在资源整合层面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排兵布阵,开始向电影行业的上游扩张。

2016年5月,淘票票宣布完成17亿元A轮融资。博纳影业、华策影视等机构除了为淘票票提供资本支持,还引入了内容资源。同期,猫眼电影从美团独立分拆,以交叉持股的方式引入光线传媒实现战略重组,也完成了资本和上游资源的整合。此前,微影时代完成C+轮45亿元融资,也喊出“携百亿资本深度布局泛娱乐市场”的口号。

山雨欲来风满楼,完成资源整合之后,猫眼与BAT的四强争霸进入到硬实力的较量。

江湖不老

进入2016年,用一句话形容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的战斗,是“两个格瓦拉与一个阿里”。

淘票票是个努力的“富二代”。2016年底,背靠阿里影业的淘票票拿到了《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等热门影片的联合出品权。随后淘票票结合淘宝、天猫的商家资源对合作项目展开整合营销,并联手支付宝、手机淘宝、微博等流量入口为影片宣传造势。

与之相比,猫眼的资源稍显弱势,家底又不如淘票票雄厚。所以猫眼避其锋芒,选择与开心麻花、新丽影业等新生代势力合作,押注低成本文艺电影――与当年格瓦拉对抗猫眼时的打法一样。但猫眼却比格瓦拉幸运,经过几年的市场积累,猫眼的大数据宣发已经练至炉火纯青,选择电影的眼光也十分老到。凭借大数据宣发服务与地面推广,猫眼参与出品、发行的《驴得水》《情圣》等影片在2017年春节档揽下76亿元票房,是淘票票34亿元票房的一倍有余,可谓老将风范,扳回一城。

背靠腾讯、万达的微影时代则是第二个“格瓦拉”,是当年那个刚刚拿到融资,却在项目选择上接连失利的格瓦拉。淘票票主打大片,微影时代就抢下《爵迹》《追凶者也》,猫眼走小众文艺范,微影时代则用《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一句顶一万句》与之死磕。从2016年到2017年春节档,微影时代共参与22部影片的出品和9部电影的发行,数量是猫眼的一倍。激进的打法也让微影时代遭遇了《铁道飞虎》《致青春2》等“票房毒药”,在保底发行中连续亏损12亿元,元气大伤,只能屈居第三。

而糯米电影娱乐资源的短板使其在项目的口碑、票房上皆无亮眼表现。糯米电影从2016年以来,除了《熊出没奇幻空间》在春节档获得的5亿元票房挽回一局,其他项目大多业绩平平,“谋王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胜负初见。经过一年的激烈角逐,猫眼砍下在线票务市场42%的出票量,淘票票为25%,微影时代16%,百度糯米11%。猫眼和淘票票的市场份额总和已接近7成,在线票务市场格局由四强割据转为楚汉争霸,两家都有问鼎中原的决心。

同时,一场更大的变局还在酝酿当中。

在线票务平台通过向电影产业上下游扩张,地位已愈发强势,早有影院想要揭竿而起。业界谣传,2015年猫眼曾试图通过补贴控制万达院线的排片,就险遭万达整体封杀。

对万达来说,当观影人群都从售票平台中购票时,现金流和消费行为数据都掌握在平台手里,万达影院将沦为一个只提供服务的终端场所。

篇3

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我们以为,上述《意见》征求意见稿取向的含混导致了理解问题。《意见》涉及指导价、挂牌价和优惠价三个价格形式,而对三者之间关系未能清晰表述,是误解根源所在。

国内电影票价过高一直为社会诟病。据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电影院线挂牌价一般为80~100元人民币;而对2010~2011年贺岁档观众(包括北京、上海、湖北、广东与四川五省市)的消费意愿调查显示,消费者愿意承受的观影价格仅为45元,团购的价格也多低于这一平均价格。

《意见》产生之前,我国电影市场存在两种价格,一个是挂牌价,一个是优惠价(即团体折扣价、会员价或特殊时段折扣价)。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构,一个是我国院线资源稀缺,定价权掌握在院线手中,就有了挂牌价这一说;同时,院线也是电影产业市场中资本相对均衡的一个环节,国有与民营院线之间的优势比较并不十分明显,故存在较高程度的市场化准则。优惠价正是与观众实际观影需求的对接。毕竟,有价无市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挂牌价一般在情人节、大片档期发挥撒手锏的作用,货真价实地宰你没商量。但优惠价的存在是一种较好的调节体系,即可以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观众对非大片和非黄金档期影片的观看需求。

因此,《意见》中的所谓指导价,剑锋所指如果是挂牌价——即院线基于垄断而形成的掠夺式定价机制,当可为观众带来较高的福利。

而从院线的自信和观众的担心来看,问题集中于担忧《意见》的指导价更接近挂牌价,对优惠价的调节体系形成限制。从《意见》表述来看,指导价为区域票价的最高价设定一个基本标准——一般这类最高价的设定是为限制行业垄断者牟取暴利而损害消费者利益,但从《意见》表述中似乎看不出这样的价值取向。而对院线而言,如果指导价和挂牌价保持一致,指导价就失去了意义;而下限七折的规定还会压缩院线定价策略的灵活空间。

不过,就目前我国电影票房的发展来看,指导价打压挂牌价的可能性较小。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百亿(101.72亿元),较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63.9%;2011年票房收入为131.15亿元,同比增长28.93%。电影业这一态势,很可能被误读为消费需求旺盛,最终促成指导价与挂牌价合一。但究其原因,价格虚高实是因资源稀缺而导致的垄断所致。

如何确定票价的指导价?这需要有一个能代表各方利益的协商机制,在院线垄断和观众利益之间达到一种均衡,而不是完全交给资本和市场做决定。《意见》若能在这一协商机制的构建中有所突破,善莫大焉。其实,还有一种解决方案,就是针对院线稀缺,降低院线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更多资本进入这一环节。当供给增加的时候,价格自然会下降。

实际上,我国电影产业也正在进行着这样的实践。2011年全国新建影院803家,电影银幕数量达到9200多块,新增银幕3030块,日均增加8.3块银幕,增幅超过了48%;影院数量达到了2803家,增幅40%。电影观影人次达到3.7亿,同比增长27.6%。这或许才是我国电影票房逆势上扬的平台优势,而不是简单涨价、扼杀正当观影需求。

(选自《东方早报》2012年2月28日,有删改)

理解鉴赏

本文反映了大多数老百姓对于“看电影贵”的不满,分析了《意见》的含混以及由此带来的舆论的哗然。作者指出所谓的“指导价”不知是针对“挂牌价”还是针对“优惠价”,因此不会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福利。同时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建议,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

思考探究

篇4

(一)传统电影产业结构

传统的电影产业链主要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电影院线、院线(系列影院)等经营实体组成。其中制作公司是核心产品的生产制作者,主要的任务是融资、拍摄和后期制作;发行公司主要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策略制定、实施及与院线洽谈拷贝投放;电影院线是拥有众多分布各地的影院连锁机构,统一管理旗下的影院,负责与发行方沟通制定影院排片放映。以上这些产业实体构成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在这种产业结构下,各个产业机构相互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制片方负责产品生产,发行方负责销售,影院负责放映。特别是制片方的相对独立性最强,一般不会渗透到产业下游,与下游的发行和院线合作的方式基本都是明星站台助阵宣传、主创参加首映促销活动等,其内部资金链不会延伸到下游的宣传发行。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产业结构

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新媒体营销的背景下,电影产业已经被深度解构,开拓了更加深广的网络虚拟空间。制片机构可以通过各种电子融资渠道快速募资,爱奇艺、乐视、优酷土豆等互联网视频网站依托自身强大的用户优势,改变了原来的购买版权,实行网络点播加贴片广告的经营模式,转而直接投资电影制作,依托他们自身强大的用户数量优势,进行前期宣传和网络版权营销。据艾瑞2014年6月份数据显示,爱奇艺PPS月度用户覆盖达3.34亿,日均用户覆盖超5078万,总浏览时长达12.54亿小时。爱奇艺将打通电影票在线购买、网络游戏、衍生品开发及线上销售、电影网络版权货币化等电影O2O全产业链。除了互联网视频网站直接涉足电影内容的生产,互联网金融也在2013年不断涌进电影市场。比如2014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娱乐宝”,紧跟其后百度优酷联合开发了“百发有戏”,这种互联网渠道的“众筹模式”降低了融资成本,开辟了电影产业更便捷、更高效的融资新渠道。“娱乐宝”第一期产品于2014年3月31日上午10时正式发售,短短77小时内78.5万份额度就宣告售罄,22.38万名用户共投资7300万元;第二期6月10日发售,100小时内售罄,15.79万用户共投资9200万元。另据媒体披露,即将推出的“娱乐宝”第三期计划募资规模将超过5亿元,之后很有可能会以系列化产品的形式推出。而从发行的角度来看,新媒体背景下发行的都是数字拷贝,发行成本大大降低,发行渠道除了传统的院线还有网络渠道。新的电影通过网络渠道的发行,观众通过付费点播这一新的发行模式在目前中国市场虽然仍未成熟,但从近年来的互联网盗版整治的力度来看,这种网络版权的投放是大势所趋。从几年前以电驴资源、迅雷下载为代表的电影资源网站的关闭,到2014年11月射手网停止提供字幕资源,这显示广电总局对盗版资源打击力度越来越大的趋势,预示着电影通过网络渠道发行直接收取观众网络点播费的产业新链条即将铺开。显然,随着网络用户的迅猛扩展,网络观影已经成为大众最主要的观影方式之一,电影的网络版权已经逐渐成为除影院收入之外的第二大资金回收渠道。在版权收入上,作为新媒体主力的网络已经渐现打破传统电影产业结构(制片、发行、放映)之势。另外,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电影显示出迅猛发展势头,这种投资微小、规模微小、尺寸微小、传播渠道以网络为主、盈利模式以贴片广告为主的新的电影形式成为电影家族的新成员。微电影是新媒体背景下的产物,是电影艺术形式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下的艺术“变种”。它在画面尺寸上、存储体积上、传播方式等方面适应着新媒体环境。自2010年开始,这种“适者生存”的电影艺术新形式快速繁荣起来。截至2014年上半年,微电影已初具规模,“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会长宋保达指出,目前国内微电影产业总的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但微电影产业链尚未形成,目前主要依靠商业广告贴片免费点播的方式盈利,“目前而言,我国的微电影还没有走上真正的商业运营道路,网络免费播放还是微电影的主要运营方式。”

二、新媒体营销手段

新兴媒体之所以能撬动传统电影市场结构,根本的原因是互联网新媒体以信息方式建构了电影市场,其强大的内部互联的网络系统延伸到市场的每个环节,并实时获取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通过整合这些信息而对市场进行有效监控,尤其是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个人用户更加便捷地接入网络世界,根本上打破了的社会交往的时空障碍,给电影市场拓展了营销空间。

(一)大数据营销对于“大数据”概念

美国IT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是新媒介环境下的产物,大数据概念的核心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专业细致的分析处理,并得出具有价值的“洞见”,这些“洞见”的价值在于可以直接运用于现实行为的决策。在新媒介背景下,大数据自然也用于电影市场的营销领域,“2013年,谷歌公司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电影票房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提前一个月预测电影上映首周的票房收入,准确度高达94%……谷歌提供的这项服务对于电影公司提前预知市场并及时调整影片上映前的宣传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大数据对影视领域的渗透正以强劲的态势发生”。2013年,腾讯公司了一份名为《大数据里看电影》的数据报告,该报告收集并分析了2012年和2013年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代宗师》《西游降魔篇》等多部影片在腾讯QQ空间里的话题活跃度与其票房表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对电影营销具有切实指导意义的数据结果。可见,社交媒体时代利用大数据进行影视营销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现代化营销的前沿阵地。微博、微信、博客、QQ空间、人人主页等这些社交平台上,一个普通用户的一条评论、一次转发、一句吐槽,都有可能发动或撬动起一场数亿票房的电影狂欢,而他们对相关话题、关键词的关注又有可能带来许多新的营销价值。2013~2014年,《小时代》系列13亿总票房奇迹就是大数据挖掘结合新媒体营销的成功案例。《小时代》在营销前期,出品方兼发行方的乐视网通过对其网站用户搜索、点播等海量数据进行深度、细致分析,预测出该片的“40%将是高中生,他们是郭敬明以及杨幂等主创的忠实粉丝,是《小时代》的冲动型消费者;30%将是白领,他们生活在‘玻璃缸’时代,对《小时代》感同身受,是营销导航的重点;另外20%则是大学生,他们是非核心消费者,但是能够通过传播影响更多的受众;另外10%则为目前观影的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主体观众,他们是需要消除顾虑,扩大外延的群体。”另外,新浪微指数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提及“小时代”“郭敬明”的用户中以年轻女性为主,大约占70%;新浪微博呈现对该片的两极评论,而力挺《小时代》的,90后为主要人群。这些年龄、性别的数据分布即为建立在新媒体海量数据的分析基础上的“洞见”,这也直接指导发行方进行以下模式的营销:针对90后女性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极大刺激了90后女性观众的观影热情。2013~2014年电影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前两年的新媒体营销成功给这些擅长新媒体运营的新的营销公司以丰富的启示。2013年,具有丰富的新媒体营销经验的纪翔又再创办北京时代万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通影视全产业链,成为提供行业整合解决方案的先行者;剧角映画则在2014年参与电影发行,并开创了营销式发行的新模式;伟德福思、微梦广告则继续根植于新媒体平台,以媒体数据挖掘和数据监测推动电影营销策划。

(二)社交新媒体的巨大宣传潜力

据艺恩咨询《2013年中国电影网络营销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有65.1%的中国电影观众接触电影信息是通过互联网,“社交新媒体”泛指能即时接入互联网具有社会交往功能的媒体形式,比如社交网站、微博、网络即时聊天工具、博客、论坛等等,其中使用最为频繁、普及率最高的主要有社交网站、微博、即时通信工具。微博的信息传播特征为成本低、速度快、范围广,只要“话题”性强,便通过其社交性(关注、听众、评论、转发等虚拟社会交往行为)进行自我信息繁殖。微博话题营销最早的案例就是《失恋33天》,影片预订档期是当年的11月8日。但该电影的营销提前至6月份,该片营销团队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账号“电影《失恋33天》V”,并狂发微博,制造关于“失恋”的话题。比如失恋书籍、电影、歌曲推荐,失恋博物馆征集、建立,城市失恋物语等这些时尚、敏感、充满噱头的内容,形式有文字、图片、视频,内容有原创、有评论、有转发,有单向咨询或话题的营造,也有和粉丝的互动。自2011年6月10日至11月27日,共微博2371条,平均每天近15条,拥有粉丝数近10万人。电影官方微博的营销自影片上映的五个月前,就开始微博。这种只需注册认证一个官微账号的低廉成本却达到了巨大宣传效果,这近10万的粉丝又各自有众多的听众,其话题便自然辐射式快速、大面积蔓延,所以,其早期的微博话题营销已经以低廉的成本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中国电影报》官方微博数据显示:《失恋33天》的首周票房达2100万元左右。11月11日(“光棍节”)当日,狂扫5300万票房,观众近170万人次。截至2011年11月27日,也就是影片上映后的第三个周末,《失恋33天》累计票房达到了3.3亿元,制造了小成本电影、小成本营销创造亿元票房的奇迹。微博话题营销在电影市场营销中巨大的威力已被业界认识,但就中国营销市场来看,社交媒体的营销巨大潜力仍未被充分开掘。据艺恩咨询数据分析,2010~2015年中国电影新媒体营销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其中新媒体营销所占市场份额仍相对较少,2013年新媒体营销占总的营销产业约为8%,相对于电影市场成熟的“好莱坞”的11%,仍有较大差距。

(三)媒体整合营销缔造新的营销神话

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电影制作、影院建设、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其中指出:“以丰富产品和加快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科学化管理为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其核心思想是我国电影产业在连续十年左右的量的飞速提升后,进入质的提高发展阶段,也就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业内整合营销手段丰富、专业电影营销机构和营销人才日渐成熟,并逐步构建起自己的营销理念。“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惊喜。仅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09.9亿元,国产片集体井喷,占上半年总票房的62.33%,影院建设突破15000块银幕,市场容量逐步扩大。7月29日,国内影视行业中金额最大的并购出现———华策以16.52亿收购上海克顿,华谊兄弟公司并购银汉科技,涉足移动网络游戏,影视企业在收购热潮中不断升级;连续剧《纸牌屋》的热播,让‘大数据’在上半年变得炙手可热,谷歌模型、大数据分析,不断神话的大数据成为内容产业的新驱动力。”2010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引入营销概念的一年,2011年以《失恋33天》微博营销为代表的成功营销为中国电影市场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2012年是中国电影营销专业化提升之年,综合国内外营销经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是美国学者唐•舒尔茨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市场营销理论,具体运用到电影产业便是把电影制作、电影发行、影院放映以及相关联的领域综合协调整合起来,以电影作品为中心,建立一个相互依托的多个支点的盈利模式和资本回收渠道。比如传统的电影产业价值链主要由制作、发行、放映、衍生产品几个要素组成,如果基于这个产业链进行营销策划,这几个要素会相互独立,制片方负责融资拍摄成片,成片卖给发行方后,制片方基本不会再深入到宣传发行过程中。而整合营销则是将营销贯穿整个产业链,发行方在电影策划阶段便开始进行宣传造势,从确定主创、影片的拍摄到影片的公映,营销行为渗透到电影产业的每个环节,通过事件(电影策划、选角、拍摄等相关新闻)营销、话题营销、口碑营销、档期营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确保票房。在横向战略上,媒体资源、社会资源(关系网)等资源联合可以很好地放大营销战果,利用电视台(电影主创适时参加恰当的电视节目)、影视公司、广告商(在产品销售环节投放相关电影视觉听觉信息)、互联网、新媒体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电影的制作和营销工作。比如主打2014年贺岁档的《一步之遥》即为互联网公司爱奇艺投资,充分发挥互联网整合营销功能。2014年11月底,爱奇艺开启了电影首映零点场的电影票预售,点击网页或是手机扫描二维码通过支付宝支付,可以在线预订只要9.9元的12月17日的午夜场影票,这种整合互联网、手机APP、电子商务(支付宝平台)的整合营销模式爆发出巨大的“营销魔力”。据《京华时报》12月3日报道,“距离《一步之遥》上映还有段时间,关于它的票房话题已被屡屡提起。最新的说法是,它的预售票房已过1.2亿元,到正式上映时,预售票房可以达到两亿元。”也就是说,传统的电影营销可以做到电影未映先火,互联网整合营销可以传奇般地创造“电影未映、票房进账”的营销新神话。

三、网络在线、智能手机

APP移动支付购票前景展望现如今,互联网支付平台技术已经发展很成熟,安全、便捷且规模巨大,电影售票网站和手机售票APP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这种购票方式可以实时在线了解影院的排片情况、售票情况甚至选座情况,于是消费者就提前安排出行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排队等待。这种网络购票观影的方式发展迅猛,前景广阔。

(一)网络购票

2012~2013年电子商务深入渗透进电影宣传与发行的各个环节,互联网网页、二维码、智能手机APP等新媒体联合宣传营销,电影宣传与销售在媒体空间无缝对接。比如观众在网页或是电视屏幕看到电影宣传的画面,随即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码上购”。另外票务网站为了方便观众购票推出各类电影购票APP,如“哈票网”“格瓦拉@电影”等,这些APP受众数量惊人,其中仅在安卓市场就有5000万以上下载量的“哈票网”APP,可以实现所有合作影院全部场次、全部座位实时同步在线上,并支持快捷的移动支付,真正为用户提供“轻松选位无需排队”的全新购票体验。同时,观众手机订票的信息汇聚成选座、观影的“大数据”,使制片发行方第一时间了解影片市场空间,及时调整宣传发行策略,增强与影院排片谈判筹码。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为“LBS+影片促销”模式提供了便捷,使影片发行由传统的B2B转向B2C模式。逐年增长的观影人次说明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在日渐提升,而庞大的电商用户基数也为电影票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较大潜力空间。根据艺恩数据:2014年网络支付用户增长率达42.9%,而移动互联网端支付用户增长率高达109%,为电影票电子商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人群。同时,电子商务中用户数呈每年约60%的增长趋势,但大数据信息利用率不足5%,大数据挖掘提供了全面洞悉用户的可能以及精准营销的基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电子商务大踏步地进入到电影行业终端。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电影票务公司、电影票团购网站、电影票在线选座网站大量涌现,借助互联网给电影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活力,让影院传统的经营销售模式、市场竞争手段发生了巨大改变。根据艺恩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电影票团购交易金额累计达36.4亿元,月平均交易额为3亿元;2013年国内总票房为217亿元,全年电影票团购市场为国内电影票房贡献16.7%市场份额;2013年参与电影票团购的人数为1.29亿人次,平均每月参与电影票团购的人数为1082万人次;2013年电影观影人次为6.1亿人次,全年参与电影票团购的消费者占国内整体电影市场观影人次的21%;2013年在线选座市场规模突破12亿元,约占年票房收入的5%,预计到2014年在线选座市场规模将占票房收入的10%,2015年将占到票房收入的15%以上;2013年已经开通在线选座功能的影院数接近国内总影院数的30%,预计到2015年开通在线选座功能的影院数量将达到国内总影院数量的60%以上,国内大型连锁影院将100%开通在线选座功能。未来中小城市影院将是在线选座影院数量提升的难点所在。在此趋势下,观众购票方式未来会发生彻底改变。以往只能通过柜台这种单一的渠道购票已成为历史。2013年观众通过团购和在线选座等互联网手段购票的成交额接近50亿元。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未来基于观众地理位置的移动式购票将逐渐成为互联网购票的主流。

(二)手机APP营销

市场空间巨大前文已经指出,电影观众使用手机购票APP选座购票,通过电子金融平台移动支付,改变了购票行为,同时巨大数量的APP下载安装又为电影营销提供了收集大数据的新的渠道。在此环节,制片方、发行方和院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影片市场空间,及时调整宣传发行策略,增强与影院排片谈判筹码,特别是在预售电影票营销策略中,这一数据尤为重要。这一市场目前基本还是空白,有很大的开拓空间。笔者于2013年6月对中小城市的电影观众购票方式进行网络调查:你去看电影购票方式是什么?(单项选择),分别有如下四个选项:A.没有会员卡,现金购票;B.有会员卡,到柜台刷卡购票;C.有会员卡,在网上订票;D.用手机APP选座,移动支付购票。本次调查主要考察中小城市电影观众购票方式和行为受新媒体的影响程度。数据表明,中小城市电影观众购票方式仍以传统影院柜台现金购票为主(占71.91%),表明新媒体对中小城市观众的购票行为仍有巨大的开发空间。观众有办理会员卡的占27.27%,有会员卡的观众采用网上购票的占18.18%,是持卡到柜台刷卡购票的2倍,其中有会员卡的观众购票方式明显倾向于在线网购,而用手机安装购票APP、采用移动支付的仅占0.82%。另据艺恩咨询2013年底的数据:“68.1%的观影观众还是选择传统的影院前台购票方式,此外,线上购票也逐渐成为观众选择的方式之一,其中大部分观众通过影院网站购票,占比达52.2%。而随着网络团购方式的普及,选择网络团购方式的人群占比也达到46.7%。此外,得益于智能手机以及APP订票的普及,约有22%的观众选择手机购票。”艺恩咨询的调查没有细分区域,是对全国总的观众的抽样调查,其中使用APP订购影票的占22%。可以看出,APP订购电影票市场开拓空间巨大,其中中小城市的市场最具潜力。就目前来看,APP软件开发不是很充分,占据市场主要部分的是美团电影(猫眼电影)APP,其次是万达电影APP和豆瓣电影APP。大部分手机APP是网络票务网站所开发,例如团购网站美团网、拉手网以及票务网站格瓦拉生活网、大麦网等,而开发手机购票APP的院线企业目前还比较少。另外,这一市场本身发展也很不明朗,2013年上半年还稳坐订票APP前三名的猫眼电影、万达电影、豆瓣电影,到了2014年年中,又被哈票网和拉手电影取代。同时票务网站和院线企业之间的市场角力还未见分晓,比如2014年11月以来,大地院线忽然暂停和哈票网合作,但一直又未推出自己的APP。这些现象又为这个极具市场潜力的营销方向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四、结语

篇5

一则投资失手的新闻,让业界了解了陈天桥打造娱乐帝国的又一个落脚点。

5月4日,《IT时代周刊》获悉,原小红马快递创始人曹杰创办的票务在线再获VC青睐,融到第三轮风险投资。此消息已得到中国票务在线内部人士确认,但对方不愿意透露此次融资涉及的具体VC机构和融资金额。随后,外界有消息显示,此次融资金额过亿。此前,票务在线曾在2004年底获得联想投资的3000万元人民币。

业界对此条新闻的关注在于,这场低调完成的融资背后,有一场鲜为人知的多方博弈。最终的结果是,票务在线接受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人民币过亿元的风险投资,而因为理念不和,盛大的投资意愿为曹杰拒绝。

因“理念不和”未能牵手

1998年,曹杰在北京创办小红马快递时全部投入资金仅3万元,用了三年时间,该公司做到3000万元的营业额。随后,曹杰又发现了“在线票务”市场的巨大空间,于是在小红马快递的业务基础上“嫁接”了票务公司的业务,并提供送票上门,创办了中国票务在线。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票务在线是北京乃至中国最早的专业票务网站之一,在获得联想投资之后,现已成为华语世界娱乐体育票务网上交易量最大、技术服务体系最完善的电商网站之一。它们在2005年就做到了一个亿的营业额。

去年10月1日,在毅然让旗下“小红马”(小红马快递服务有限公司)退出中国快递市场后,曹杰开始专注于票务市场。2004年底,票务在线曾获得联想投资的3000万元人民币。而在此轮融资前,还有一轮规模不大的融资,但票务在线并未对外公布。另外,票务在线还两次拒绝过世界最大票务公司特马捷(TICKETMASTER)的收购请求。

纵横合力融资分析师耿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从VC选择投资项目的一般规律来讲,VC看中的无非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票务市场还不是很成熟,成长空间巨大;二是中国票务在线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是风险投资的最佳选择;三是该公司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其领导的优秀团队曾经创造过不错的业绩。

今年一季度末,业内即有消息传出票务在线再获融资,而投资方或为盛大。不过此事一直未获证实。4月底,票务在线首次证实完成第三轮风投,但当时没有透露更为详细的信息。

本刊记者从风投领域人士处获得的确切消息显示,票务在线上述融资来自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总额超过一亿元人民币。SIG中国官网的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其投资公司列表中已经出现票务在线,而这个变化至少发生在4月9日之后。

此外,本刊记者进一步获悉,参与到票务在线本轮融资竞争之中的,除了SIG之外,的确还有盛大和另一家投资机构。

截至发稿,盛大公司仍未对此给予正面回应。但有接近盛大的人士透露,盛大和票务在线的接触约在去年的12月,双方最终却因“理念不和”等原因未能牵手。同时,该人士预测不排除盛大继续参与下一轮融资的可能。

娱乐产业链重要一环

业界人士认为,从陈天桥投资票务在线一事上可以看出,盛大仍然在为完善娱乐产业链布局而不断努力。

2009年,陈天桥陡然加快了在互动娱乐产业的步伐:收购华友世纪、组建盛大音乐公司、分拆盛大游戏独立上市、与湖南卫视合资成立盛视影业、合并视频网站酷6网、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主题示范园区等。此次投资票务在线。又是陈天桥的一次新的商业思路。

―位前盛大人士认为,陈天桥的收购战略不是普通人能看得懂的,他收购―个东西一定是关联一系列他想关联的东西。他告诉《IT时代周刊》:“盛大娱乐,其中影视和音乐很重要,所以才有了华友世纪、盛视影业,而影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行渠道,传统的发行渠道就是电影院放映厅。陈天桥是做网络出身,他觉得线上线下同时发行是影响力最大的,而酷6正好是线上发行的最好渠道。”

关于陈天桥此次为什么会试图涉足线下票务市场,他猜测说:“可能是为线下发行铺路。”

极品士咨询顾问联合创始人陈晓鹏认为,通过布局下游的影视、视频网站以及票务渠道等,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一个文化题材进行反复炒作,可以以不同形式的文化载体表现同一个文化题材的文化价值,扩大市场化的收益。相关机构的分析都认为,影视行业可能进人快速增长的时期,而盛大提前在上下游布局,一定会比进入增长期后再布局花费的成本更低。

据悉,中国票务在线用了5年时间搭建中国最大的娱乐旅游电影票务平台,并建立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的直营分公司,占据国内20%--30%以上的市场份额,比第二名市场份额多2-3倍,成为国内最大的票务平台。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00多个城市的上千万人都曾经在中国票务在线购买过各类门票。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票务在线用4年时间创新研发出世界首创旅游文化产品票务快速分发系统,同时对应互联网旅游交易平台,将改变娱乐、电影和旅游业过去靠印刷品宣传、独立分散销售的模式,最大化共享全国营销资源。

歌手李宇春于2009年12月26日演唱会的票务销售,中国票务在线创造了中国娱乐产业历史上奇迹般的最快票务销售纪录。该演出的新闻会还在进行时,演唱会门票已接近售罄。这场演出的门票销售全部采用在线选座、在线支付和电子票的模式,这标示着与国际同步的先进票务技术在国内真正得到成熟应用。

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mobile payment,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developing daily used payment function.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ma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proposes payment modes applied in mobile banking, broadening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banking through function innov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obile banking.

关键词: 手机银行;二维码;通信技术;信息加密

Key words: mobile banking;two-dimension cod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encryption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184-02

0 引言

目前在线手机银行已实现了查询、挂失、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投资理财、个人贷款、信用卡、公积金等比较齐全的银行业务功能。随着手机银行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及多层面各种途经的大力宣传、营销和引导,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迅猛增长。手机银行客户规模的快速增长说明了其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手续费优惠等优点已经普遍被用户接受和认可。手机支付成为新的竞争点,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终端功能的不断升级,以及3G网络投入应用,由于手机携带方便,更多的是因为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和人们对手机依赖度的加深,手机增值服务应用越来越广,其中最被人关注的就是手机支付业务。移动运营商凭借其在通信技术、客户资源和用户体验引导等方面的优势,将在手机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各家移动运营商从手机话费中扣款的支付方式,已普遍被用户接受;逐步推出了“手机钱包”业务,逐渐应用到机票、电影票、彩票、保险、报刊订阅、教育、缴费、充值等领域。下面对手机银行缴费支付模式进行分析。

1 手机银行电子钱包

手机银行将客户的身份信息与手机号码唯一绑定,进而与客户追加的账户关联,从而实现了以手机芯片作为安全介质的电子银行渠道。这是手机银行最大的业务亮点,也是一种高保障的安全策略。

1.1 电子钱包设计思路 电子钱包支付模式的设计思想来源于手机银行的手机到手机转账,由于客户手机银行的首选账户与手机号码唯一绑定,因此在交易中可以使用手机号码作为索引,来代替客户的银行账号。在手机到手机的转账功能中,使用收款人的手机号码代替收款账号;而在电子钱包支付中,使用付款人的手机号码代替付款账户,这样手机号码就可以作为电子钱包编号用在支付交易中了。当电子钱包编号和支付密码匹配时,支付系统发送短信验证码到电子钱包对应的手机号码,系统通过校验客户输入的短信验证码来进行身份确认,从而完成一次安全可靠的交易。使用手机号码作为电子钱包编号,输入的数字位数少,便于记忆,操作简单快捷,同时有效保护账号不被他人窥窃;使用手机短信作为验证码,相当于硬件动态口令技术,简单又安全。

1.2 安全措施的探讨 设置支付密码的考虑:一是防止他人通过电子钱包支付功能恶意向某个手机号发送短信,或客户本人在输错手机号情况下向他人发送短信,造成客户的恐慌;二是防止客户手机被盗的情况下被他人用来做交易,造成资金风险。通过发送短信验证,短信验证码由客户开通手机银行的手机号码接收,是一种基于硬件的动态口令技术,只有在同时掌握支付密码和手机芯片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交易,安全性高。短信验证码应统一由银行数据端口发送,设置一定的时效性,并且验证码与订单对应,一条验证码只能在一次支付中使用。另外对于交易的控制,客户必须首先签约手机银行服务,然后登录手机银行在“缴费支付”菜单下开通电子钱包支付功能,开通支付功能的同时设置支付密码,然后才能在商户网站使用电子钱包支付。在“缴费支付”菜单下,客户还可以设置默认的付款账户、个性化的支付限额,并可以随时修改支付密码或关闭支付功能。

1.3 电子钱包的应用 手机银行电子钱包操作简单,可快速完成支付交易,适合各种网上商户的小额支付。比如游戏点卡充值,还可以应用于网上商城、彩铃超市、第三方支付等等。电子钱包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也可以应用到商场购物。对商场POS机做相关系统升级后,客户在收银台的POS机键盘上输入电子钱包编号和支付密码,再输入银行数据端口发送的短信验证码,如果验证码通过则支付成功,在POS机上打印支付回执。

1.4 不足之处 手机银行电子钱包支付时需要系统发送短信验证码,因此将可能发生短信延时的情况,尤其是近两年短信通客户的快速增长,短信发送量也随之增长,短信端口时常会发生堵塞,必将造成客户因短信验证码延时太长而取消交易。因此建议短信平台对验证码类的短信优先发送,并且升级短信平台硬件设备。

2 二维码电子票证业务

二维码是同时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表达信息的条码符号。移动二维码是基于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的电子化的凭证,将服务提供商的特定业务信息加密、编制成二维条码,根据手机终端型号进行适配封装后,通过移动数据通道发送到消费者手机终端并显示出来,然后在服务场所的受理终端上解析成原业务信息,实现特定业务信息的快速、准确、有效地传递,以达到对业务数据或客户资料的跨行业远程识别。这种形似迷宫的二维码,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商务活动中,成为电子化的交易凭证。中国移动近两年大力推广二维码增值业务,在客户体验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在客户培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工作。

2.1 电子票证业务流程设计 在手机银行渠道中增加相应的缴费项目,借助二维码技术实现电子票证的配送,可以实现电影票、入场券、汽车票甚至火车票等票证的售票业务,下面以订购亚运会篮球决赛门票为例,简要探讨订票的流程:①客户登录手机银行,进入“缴费支付”菜单,选择缴费项目“广州亚运会门票”,再选择“比赛项目”(篮球)、“比赛场次”(决赛)、“座位号”、订票张数等信息;②客户确认应缴费金额、缴费账号等要素后,提交中间业务平台进行账务处理;如果扣费失败,则在手机银行页面显示缴费失败的原因;如果缴费成功,中间业务平台将以上客户订票信息和客户手机号码一起打包传送到商户的票务管理服务器系统;③票务系统登记售票情况,并将客户订票信息和客户手机号码传送到二维码回执平台;④二维码回执平台将客户订票信息进行加密,生成二维码图片,通过彩信平台发送到客户的手机,返回电子门票发送结果。

下面介绍一下检票业务流程:①比赛开始前,客户在场馆入口检票处打开手机彩信,工作人员在受理终端上读取彩信中的二维码信息;②受理终端将二维码信息解析成门票信息,由工作人员和检票系统核对确认,即完成消费。

2.2 电子票证业务模式的特点 在上面的流程中,涉及到银行的业务流程和系统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动,主要是在商户的票务管理系统上增加了移动运营商的相关业务接口——二维码回执平台和二维码受理终端,而这些接口基本上是硬件设备的配置,业务处理中涉及到的加密订票信息、生成二维码图片、发送彩信等,都是由移动运营商的硬件模块完成。因此业务扩展和流程改造都比较容易。

二维码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人工配送票券的难题,将为手机银行办理电子票证业务开辟新的天地,业务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二维码在银行代缴费业务中的应用,助推了移动运营商二维码业务的发展,促进了其增值业务的增长。而对于买家和商户,二维码作为两者业务上的信任依据,加快了业务流转,并为买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近年来,随着全球通迅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性能日新月异,以手机为终端的新应用不断涌现。手机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数据和信号的无线传输,手机银行作为以无线通讯方式实现的电子渠道,在功能展现方面应充分挖掘无线传输的优势,突出产品特色。

综合本节前面设计的两种手机银行缴费支付模式,都是借助移动通迅技术(短信验证码和二维码),实现“银行+移动运营商+商户”的缴费支付模式,即银行专注于资金账务处理、移动运营商专注于通讯技术及通讯的安全保障,这也将是移动商务的主要模式。

手机银行缴费支付业务的广泛应用,必将带动手机银行客户的递增和使用率的提高。最关键的是,如果能结合移动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创新手机银行业务功能和业务模式,将生活中与金融业相关联的业务展现在手机这个私人的随身空间上,电子支付业务中的瓶颈必将取得新的突破,手机银行才能真正应用到零售支付,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润彤,朱晓敏.移动商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25.

篇7

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与产业业态的互联网化,揭示了传统文化产业处于向互联网文化产业转型之中,而“智慧旅游”在服务、管理、营销、体验等方面的智能化使其与传统旅游截然不同。可以说,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互联网技术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产业扩张、国家战略、技术奠定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因此,不妨从强化国家顶层设计、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整合信息资源、重视人力资源、建设融合载体等方面入手构建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以实现新常态下文化旅游产业稳经济、调结构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文化产业;智慧旅游;产业融合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属融合性较强的产业,二者有着天然的融合趋势。随着“智慧旅游”战略以及“互联网+”思维的提出,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面临了新的命题,即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然而,目前为止学界尚未对这一命题给予足够关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有何特点?“智慧旅游”如何区别于传统旅游?互联网时代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如何构建?上述问题的回答对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体质增效,并在此基础上发挥稳经济、调结构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新形态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浪潮中,文化产业也经受冲击,或主动或被动融入互联网,处于从传统文化产业向互联网文化产业转型的过程之中。可以说,互联网文化产业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态。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一)互联网公司日渐成为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

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近年通过一系列并购、风投、创投等行为抢滩文化产业。2013年百度斥资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将之与爱奇艺合并。2014年通过与中信信托、中影集团达成影视文化产业金融众筹平台,百度进军影视产业。百度的手游业务开展的也如火如荼,据统计,2014年百度游戏的合作游戏品牌商超过230个,俨然成为游戏行业的翘楚。阿里巴巴2013年相继推出手游平台、收购虾米音乐。2014年以62.44亿港元控股文化中国,主要涉及影视制作、手机增值服务、杂志广告等,此举“凸显了阿里巴巴布局文化产业的决心”[1]。时隔几月后,阿里创投以15.3亿元入股华谊兄弟。2015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又以24亿元购入光线传媒9909万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腾讯以即时通讯起家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娱乐公司,业务涉及游戏、文学、动漫、影视、音乐、网络视频等。从2012年开始,腾讯涉足除游戏以外的泛娱乐业务,相继腾讯动漫、腾讯文学、腾讯电影三个实体业务平台。腾讯2014年的财报显示,全年总营收达789亿元人民币,其中网游收入达447.56亿元,占比超过50%。[2]除BAT外,乐视、网易等互联网公司也在文化产业领域谋篇布局。可以说,互联网公司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

(二)文化产业业态逐渐互联网化

新媒体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传媒行业的主要领地,传统媒体要么靠政府补贴度日要么向互联网媒体转型。多家新闻传媒集团先后推出客户端,如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客户端等。线下实体书店经营压力持续增加,冲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销售渠道,不仅打折力度大于实体店,而且突破实体店空间限制;另一方面是电子书,以亚马逊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阅读器以便携性、体验感强等优势获得年轻读者青睐。电影行业的互联网化特征也十分突出,不仅在于前述互联网巨头涉足这一行业,更在于新型影业公司的互联网经营职能,即在传统电影公司制片、发行、宣传三大功能外,还承担了电影众筹、大数据分析、影票网售、衍生品电商服务等职能。“对于电影生态圈而言,互联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宣传平台,更是加速电影票房变现的重要渠道”[3]。基于互联网生产电视剧的典型例子是《纸牌屋》。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基于分析其网站用户的行为习惯,将大数据分析贯穿于制作、发行、营销等所有环节而在掀起收视狂潮,“让全世界文化产业界都意识到大数据的力量”[4]。演艺业也在探索互联网模式。2014年8月2日汪峰鸟巢演唱会首启网络直播模式。这场在乐视网直播的演唱会门票收入高达225万元,显示出演艺业拥抱互联网的强大效应。文化衍生品线上销售早已开始,并不断推动内容生产与网络销售深度融合。2014年6月10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与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达成战略合作,联手打造娱乐互动消费平台。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平台将设立东方卫视旗舰店。东方卫视负责节目内容生产和制作,将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植入节目,阿里负责商品、商户、子品牌和产品的联合运营。[5]这将催生“即时购物”模式,即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快速便捷购买节目中演员、主持人、嘉宾等所穿戴的同款物品。总之,随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互联网公司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文化产业业态以及文化产品的互联网属性亦越发显著,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传统文化产业正向互联网文化产业转型。这一问题还可以从互联网文化产业产值的视角诠释。陈少峰教授认为,“目前数字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仅占35%-45%”,“预计到2016年底数字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会占到70%左右”[6]。

二、智慧旅游: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2010年江苏镇江首提“智慧旅游”概念。概念一经问世就受到政府和业界关注。同年,镇江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南京、苏州、黄山、洛阳等全国旅游城市纷纷跟进,提出发展智慧旅游战略。国家旅游局还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2015年1月10日,国家旅游局颁布《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智慧旅游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与传统旅游相比,“智慧”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服务的智能化

随着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散客化自由行逐渐成为旅游的主流形态。这意味着必须提供海量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建立全国统一在线旅游服务平台,以及景区门票、酒店预订系统,方便游客启程安排。通过交通预知系统反馈景区交通拥堵信息,并通过自动引导系统调节车流。停车场实时车位显示方便自驾游游客。通过景观虚拟展示技术、智能讲解系统、视频远程浏览系统为游客提供及时丰富的旅游形象。建立以旅游者需求为核心的信息数据库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挖掘、分析游客消费数据,旅游产品提供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开发简单便捷的旅游产品。如根据游客健身习惯,可在游客下次住酒店时提前提供诸如健身器材或者瑜伽垫之类的个性化服务。

(二)旅游管理的智能化

智能管理涉及景区运营管理、企业预测管理、客户关系维护管理等方面。旅游管理部门和景区管理部门通过智能终端掌握景区即时运营数据,包括票务记录、客源统计、各时段人流、人力资源信息、商品供应信息等。通过分析游客数据,预测旅游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向,制定精准的经营计划。构建全国统一的旅游反馈平台与投诉平台,通过游客真实有效的旅游体验发现问题,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提供旅游企业服务质量。

(三)旅游营销的智能化

突破传统的“品牌塑造、旅行社、线路广告”旅游营销三板斧,融入新媒体营销理念和方式。选择主流网络媒体投放旅游目的地形象广告,内容涵盖“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利用社交媒体推广景区,比如通过导游和领队微信朋友圈线路和景区介绍要比纸质传单更具直观性;通过游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宣传培育潜在消费市场。通过门户网站组织体验之旅推广景区,如海南与中华网合作邀请日本、英国、德国三位旅游达人体验海南风景,收集体验之旅的文字、照片、视频等游记攻略,实现游客“自发传播”。“与百度等搜索引擎公司、携程等大型旅游在线服务商合作,利用外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实现精准营销。”[7]以景区为外景地拍摄有创意的微电影,或者通过影视植入方式加强线上线下互动。

(四)旅游体验的智能化

对旅游景区而言,从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到与景区互动等方面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的智能体验。建立智慧旅游配套产品,如智慧酒店,通过智能热水系统、空调系统、门禁系统、娱乐系统、入驻自助系统等提升游客科技体验感。总之,智慧旅游的核心是“互联网+旅游”,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满足游客个性化体验需求、提升旅游相关企业经营能力,其目的是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

三、互联网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机制构建

(一)强化政府顶层设计

文化旅游产业牵涉行业众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分属不同部门管辖,商委、经委、科委等都有各自管辖的企业,有各自的利益;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的企业又受到经营范围的严格限制,从而使产业的融合发展变得难以协调”[8],所以二者融合必然要求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良好融合环境。首先,理顺管理体制。当前文化产业归属文化部门管辖,旅游产业归属国家及地方旅游局管辖。多头管理的体制机制成为阻碍产业有效融合的障碍之一。可以考虑通过设置权限较高的跨行业管理协调机构使原属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资源能够按照产业融合要求重组与整合。其次,加强规划引导。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地区文化旅游融合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方案,统筹部署,有序推进。继续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市场干预,建立由业内行家和学界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使其在起草、编制、修订规划,项目评审以及重大问题决策起到核心作用。

(二)发挥市场决定作用

在产业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中,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只是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竞争。通过发挥市场竞争作用,激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完成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首先,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一批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互联网公司,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专,树立产业融合示范企业,提升产业融合的规模化水平。鼓励旅游企业、文化企业、互联网企业相互融通,为进一步跨界融合奠定基础。鼓励大众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和人才汇聚。其次,尊重企业创新。通过完善IP(知识产权)保护,尊重企业的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创新,营造公平、开放、合理的市场环境,发挥企业在产业融合中的主体作用,使创新成为互联网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最后,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专项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用地用电用水价格优惠等方式,政府加大中小跨界融合企业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贷款、债券、担保等方式,企业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融资。创新金融支持体系,通过风险投资、股权众筹等新型融资方式为企业融资提供风险屏障。

(三)整合信息资源

一方面,规范标准,便于数据采集、存储、交换。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会产生海量数据,如果各行业数据采集口径不一,就会出现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现象,产业融合举步维艰。所以,必须逐步实现统一规则采集信息、统一标准存储信息、统一规范交换信息。两一方面,信息开放共享。首先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内部的信息开放,比如传统旅游数据由旅游景区或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宏观且不够精确,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则可以得到诸如消费额度、消费偏好、游玩时间长短等信息。其次,推动文化旅游行业间的数据实时共享,管理部门与企业、行业与行业建立数据开放平台,定期和交换相关数据。只有信息共享才能有效实现产业融合,这也符合互联网的精神。

(四)注重人力资源

不论互联网文化产业、智慧旅游还是融合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极大的。甚至可以说,人才是促进或制约这些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总体而言,互联网文化产业人才、旅游电子人才处于稀缺状态。不妨从以下方面循序渐进,弥补人才短板。首先,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行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办学,创新教学手段,培养有创意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吸引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产业发展研究,使研究与实践同步,发挥研究前瞻指导的作用。鼓励培养跨学科、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提高创意成果转化率。其次,重视人才培养。一方面,实施人才“引进来”战略。既吸引国外创新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也吸引国内发达地区人才流向欠发达地区。人才范畴涵盖技术、管理、理念等。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策略,以交流、考察、进修等形式,定期选拔有潜力的从业人员到发达国家或者先进地区学习,提高从业能力。再次,实施人才共享战略。毋庸讳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高端人才目前属于稀缺资源。而这两个产业由于自身融合性及发展规律决定了若干细分领域的人才需求是共通的。换言之,在高端创意人才有限的前提下尝试搭建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共享机制。由人才共享带来信息共享与产业创新,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力。

(五)建设融合载体

首先,融合的产品。如华侨城智慧旅游系统打造的集“智慧景区、文化景区、互动景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智慧旅游服务终端,通过景区APP系列定制化开发,提供导游、游览、信息推送、管理支持、虚拟景区、虚拟角色导游、主题文化游戏等一揽子功能服务,为景区和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游览、更贴心的服务、更丰富的文化互动体验。[9]其次,融合的服务。如基于对消费者数据的深入挖掘,掌握其消费信息特征,预测文化旅游企业经营策略,并优化产品结构。再如,运用互联网技术,博物馆、文化产业园施行门票预约制度、景区拥挤程度预测机制和旅游舒适度的评价机制。最后,新媒体营销。新媒体的基因是互联网,基于新媒体营销让文化旅游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度融合。比如与百度等搜索引擎公司、携程等大型互联网旅游公司、猫眼电影等大型电影票分销平台合作,通过整合外部数据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精准营销。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符合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国家战略。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主体多方协调、通力合作,共同构建利于产业跨界融合的机制,其中政府、市场、信息、人才、载体是机制构建的重中之重。

作者:田志馥 于亚娟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研研.进军文化产业和数字娱乐阿里62亿港元控股文化中国[N].证券日报,2014-3-13(C2).

[2]彭琳,叶丹,马芳.腾讯2014年净利242亿元[N].南方日报,2015-3-19(A16).

[3]窦新颖.网络营销:让电影票房“飞”[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1-17(9).

[4]蔡雅萍.《纸牌屋》热播给我们的启示———大数据背景下建设服务型统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统计,2014(6):40.

[5]许晓青,迪.阿里巴巴数字娱乐进军上海荧屏[EB/OL].新华网

[6]陈少峰.2015:文化传媒探寻新商业模式[J].中国经济报告,2015,(1):81.

[7]海川.大数据助力智慧旅游[J].新经济导刊,2015,(Z1):19.

篇8

关键词:高校 后勤管理 互联网+

2015年以来,“互联网+”的概念在中国迅速兴起,并且在短时间内与各个行业结合,形成了全民全行业的互联网现代化局面。高校的后勤管理也受到这股热潮的影响,以官方微信微管理为代表的高校后勤管理平台为代表,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互联网化在短时间内已经成为服务校园,推进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互联网+”与高校后勤管理

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的概念是在2015年期间迅速兴起的,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作用,将互联网的思维与各行各业相结合,从而到达增强各行业的生产力,提高行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创造力。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其实,“互联网+”本所强调的是将互联网本身的数据化、共享化、要素化概念推广到各个行业中,并且进一步实现行业之间的广泛化联结。

2.高校后勤管理“互联网+”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的概念与不同行业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大批经典案例的情况下,大学校园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各种通讯工具在校园中大行其道,并且对师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各种官方的微信号和微博号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却懂得审时度势。他们广泛的借鉴当前很多著名软件和网站的运营经验,在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开展“微管理”、“微后勤”平台,为高校师生的选课、预约、借阅以及各种问题的互动反馈工作提供便捷的平台。比如,高校食堂与微信联系,让高校的食堂更加透明,师生的饮食诉求也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并且,在电器维修、水电费查询缴纳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互联网+”与高校后勤现代化管理的融合途径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移动网络以及网络化生活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选择。高校后勤管理如果想实现现代化,要不断的结合当前师生本身的沟通特点和思维模式,开拓新的服务项目。

1.要支持高校的“微后勤”、“微管理”发展

传统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服务不到位不及时的问题是困扰高校后勤管理集团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师生之间与后勤管理集团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受到了硬件上的制约。所以,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多元化要求的情况。随着互联网进入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微后勤”以QQ和微信为主要的载体和平台,在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了一个比较便捷的沟通点。但是,如果想要打造比较好为微管理平台,还需要一定的支持,这些支持包括技术方面的准备,制度上的保证和资金上的到位。在制度上,要确保与互联网管理模式相匹配的管理制度的出台,保证及时反馈和问题回复。同时,要在技术上保证有相应的人才投入,招纳一些具有互联网背景的专门人才,组建起强大的技术研究团队和部门,负责相对应的板块建设、系统维护以及PC端服务平台的运营,不断开发适合高校后勤工作的产品。最后,在资金上要给予重组的支持。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虽然在近年来出现了产业化和经营自主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作为高校本身的机构,高校也应当适当的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升级。

2.构建“微管理”平台

平台在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一般有宣传、服务和反馈的作用,是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公众意愿的窗口。后勤管理部门要重视平台建设的功能部门,除了有最基本的通知功能之外,还要具备服务功能和意见反馈功能。一般来讲,服务功能包含了报修功能、教务功能、快递功能、失物认领等多方面的功能。在意见反馈方面,一般来讲需要具备留言功能、投票功能以及投诉和议论评价板块。每个具体的功能还可以进一步的优化,根据学校本身的状况进行修改和反思。比如对于物品的报修功能,师生可以通过物品图片上传,在线实时的实现技术人员指导下的自助维修。同时,还要有维修师傅时间预约,维修后跟踪评价和反馈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平台的建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校内的功能实现,还要有机的与校外功能相结合。比如电影票、车票机票等的票务功能,公交车、出行路线的查询功能,演唱会、读书会、球赛和公共的通知功能,勤工俭学、校外招聘等方面的功能。所以,高校后勤的网络服务平台不仅是为高校师生服务的平台,还是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有机的互联网实体。

参考文献

[1]张学理,房亚明.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机制创新[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3)

篇9

4月17日,分类广告网站58同城公告,宣布战略入股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及4.122亿美元现金。腾讯将以52美元每ADS(美国存托凭证)认购价值4亿美元的58同城新发股票,腾讯于58同城的持股量升至25.1%。合并后,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及赶集创始人杨浩涌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并同时担任联席董事长。

分类信息强强合体

58同城和赶集网同成立于2005年,两者都定位于分类信息网站。10年来,两家公司的针锋相对从未停止过,无论是广告、融资还是具体业务,两家一直咬合很紧,贴身肉搏。

2013年10月,以58同城在美国上市为标志,58同城开始坐稳市场第一的交椅。“58同城因为上市所以比赶集网实力略强,但赶集网一直有独立上市梦,所以此前拒绝过58的约谈。最早这两家网站旗鼓相当,之后赶集网因为杨浩涌离婚事件等原因错过了最早一批上市的时机,比较遗憾。但赶集网一直是58同城的劲敌。”对分类信息市场有深入了解的电商观察人士刘韬说。

市场的变化让赶集网的上市梦遇挫。2014年分类信息领域受到O2O的洗礼,给传统分类信息网站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来自类似BAT等产业、资本巨头的碾压。赶集网重新自我定位,淡化分类信息平台概念,垂直业务板块单独拎出来各个突破,比如推出二手车、家政、招聘等O2O服务。而58则发挥资本优势疯狂地在最近一年内展开收购,接连收购、入股了安居客、e代驾、土巴兔等垂直领域的领先公司,覆盖了房产、家装、汽车等各个领域。

随着BAT在O2O领域的布局加速,以及美团、大众点评的崛起,这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赶集所寄予众望的二手车、租房等领域,并不能迅速给这家公司带来可持续的流量,因为这些需求都是低频、阶段性的,一旦需求被满足,短时间内用户将深度沉睡。

58同城则在过去一年一直在摆脱分类信息网站的定位,希望在移动端以O2O站住脚跟,成为中国O2O第一概念股。2014年11月,58了一个新品牌“58到家”,主攻保洁、搬家、美甲。

为了保持领先优势,两家公司2014年以来都加大了广告攻势,公交、地铁、路牌、楼宇广告一时之间被两家网站的代言人范冰冰、杨幂刷屏,两家公司的市场推广成本因此大增。公开资料显示,赶集网最后一轮融资是2014年8月获得的2亿美元融资。但以赶集的广告投放量来看,过去一年广告投入接近2亿,按照这个花钱的速度,赶集很快会遇到资金困境。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4年,平台类移动生活APP累计用户市场份额,58同城与赶集市场份额之和高达74%。但在生活服务市场中,与有交易额和营收额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相比,仅有广告营收在账的58同城和赶集网,如果持续缺失账户体系带来的交易数据,有可能与未来互联网金融业务擦肩而过。

困局之下,心急的资本方将两者“逼婚”在了一起。作为两家成立已有10年的成熟企业,赶集和58都有数轮融资史。2009年起,赶集经历4轮融资,投资方包含蓝驰创投、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今日资本、红杉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等众多投资机构。58同城也有着获软银赛富、DCM、华平集团、腾讯等众多资金支持。两家公司还有共同的投资方老虎基金。资料显示,2014年8月赶集E轮2亿美元融资中,投资方有老虎基金和凯雷投资集团。而58同城方面,4月7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老虎基金增持了58同城的股票,从此前的30万股票,增持至如今的252万股,占股达到6.5%。 对于58同城而言,此次合并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产生的大量公关费、广告费的支出

随着竞争加剧,投资者们倾向于鼓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通过合并来减少自己的退出成本,比如之前快的和滴滴的合并。有消息称,老虎基金对58同城和赶集网均有投入,并极力撮合二者合并,成为本次合并的重要助力。姚劲波也表示,对于此次合并,投资人比创始人更积极。

易观国际分析师庞强认为,此次整合对于行业来说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意义非凡。对于58同城而言,此次合并一是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产生的大量公关费、广告费的支出,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期明显提高;其二是双方的合并属于横向整合,协同效应显著,合并后的58同城市场份额将会达到70%以上,行业领导地位将无可匹敌。此外,在合并之前,双方都在整合本土生活服务O2O资源,合并之后双方将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继续深耕本土生活服务O2O。

软银赛富投资基金合伙人羊东也表示,当初58同城、赶集做分类信息,做本地生活,一直有一个短板,即无法实现商业闭环,如今随着O2O时代到来,58同城、赶集沉入到交易环节,就可能实现整个服务流程整合。

而实现商业闭环,正是腾讯在58同城发展的重要节点屡屡增持的逻辑。

腾讯的投资逻辑

2014年6月,腾讯在58上市后,斥资7.36亿美元获得58同城19.9%的股份。

2014年9月,腾讯以1亿美元增持58同城,同时占股比例也提升至24%。

这一次,根据投资协议,腾讯将以52美元(每ADS)认购价值4亿美元的58同城新发股票。截至目前,腾讯占股比例为25.1%(占股比例为全部发行股票总数完全稀释后的数量)。投资金额将分别用于58同城与赶集网战略合作的现金部分以及增持58同城现有股权两个部分。现金扶持之外,腾讯还会在流量入口和社交人脉层面对58予以资源倾斜。

投资完成后,腾讯仍是58同城的第二大股东,姚劲波及管理团队仍为第一大股东。

篇10

[关键词]移动支付安全性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CommitteeforBankingStandards,“BusinessandFuntionalRequirementsforMobile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SalamL.Lyer:P.Palviaetal.Trustine-municationofTheACM,48(2),2005,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