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

篇1

工学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工学结合期间,学生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习,角色和学习情境的转换让学生直接接触鲜活的现实,企业的运行模式和企业人特有的思维与行动方式不断冲击和重塑学生对企业和职业的认知,真实的职业情境和职业训练不断激励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获取职业经验、领悟职业智慧。另外,工学结合也是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企业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并存,而优秀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围绕企业宗旨和目标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层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员工遵守共同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为实现企业目标净化环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为参与工学结合的学生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与外化的渠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一、企业追求社会价值,有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社会舆论要求还是企业的具体实践来看,企业的价值追求发生了很多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利润,不再仅是对税收、GDP的数字上的贡献,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重视社会影响已成为企业新的价值观。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成长的道路中,与社会外在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相适应,主动建立与社会主导价值体系一致的企业价值观,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荣辱观、社会理想的践行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例如,皇明集团,一个年轻的民营企业,“为了子孙后代的蓝天白云”,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太阳能,专注于太阳能,在太阳能应用、绿色能源科普、中国能源环境立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引领太阳能行业进入全新发展的时代。皇明人都是“精神贵族”,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怀着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写中国能源历史、产业报国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人类幸福的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皇明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不断为社会创造并输出价值:寻求企业与社会、同业、自然和谐相处,将“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谋取福利、为社会贡献财富、为行业树立标杆、为国家增添光彩”作为企业和谐发展观念;与竞争对手一起“种西瓜”,将科学、发展、可持续的竞争观念融入企业的价值观中,维护太阳能事业的整体发展,做行业的守护神;皇明尊重人、发展人、培养人,视员工为女娲补天的五彩石,彼此配合,共同撑起企业发展的天;皇明扶危济困、热心公益,为贫困学校、弱势群体、西沙驻军、海岛部队捐款捐物;企业家黄鸣开通博客,以自身的经历、经验和思考与社会沟通,为改变国人的观念而努力,尤其是对激进的年轻人,黄鸣愿意“顶着口水前进”,以微言大义影响年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皇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社会价值的追求无疑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企业追求社会价值,改变了社会对企业的看法,为企业赢得了尊重,也为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企业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模拟样本。在职业成长的初始阶段,部分高职生的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切实际的期望、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与企业主导价值观必然发生冲突,企业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将迫使他们重新思考对金钱、地位、名誉、快乐的理解与追求,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目标与路径,将兴趣特长的发挥和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融入社会利益的实现中,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摆正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人。

二、企业优良工作作风,有助于培养高职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篇2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单一、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向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转变的过程,构建一个协调发展的教育网络体系,营造适于学生发展成才的教育环境,成为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会是依托。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形成有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相互脱离、互不配合的现象。

一、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脱离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所受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外部教育,由于主客观上存在的差异,这两种教育力量能否配合与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种配合与协调决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就家庭教育一方来说,它不只是简单地配合学校教育,家长需要在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关系中力图使两种教育力量在学生身上协调与统一起来,强化学生在学校中所受的正面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但是,目前不少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大,缺乏科学性。有的家长溺爱娇惯,有的家长冷漠粗暴,崇尚“棍棒教育”,尤其是现在随着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家庭教育日趋表现出重智轻德、忽视全面培养子女的特点,甚至有些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教育中无所适从,削弱了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比如,现在学校都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但有些家长却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品德、才艺等方面的培养。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考取理想的学校,每天不断给孩子施压,让他们完全沉没在题海之中,其结果是学习成绩上去了,但其他方面的才华却埋没了。

另外,就学校教育一方来说,学校在对学生施教过程中,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但是,目前有些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是单方面从学校的角度去想办法解决,没有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例如: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很多学校只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去分析和辅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作用。现在青少年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日趋严重化,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的相互脱离、互不配合现象。如果学校定期联系家长,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那么就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异常举动并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言行,避免学生出现人格扭曲、心理变态等异常心理问题;如果家长有定期向学校了解子女在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校的异常表现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的言行,那么这种违法犯罪、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念头就会杜绝在萌芽之中。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教育呈现疲软状态

社会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具有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社会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较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的限制,能较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等。但是,因为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致目前社会教育呈现出疲软状态。造成当前社会教育呈现疲软状态的原因有多种,就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如下二点:一是人们不够重视社会教育。由于社会教育的作用具有隐蔽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很多人忽视社会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二是某些学校和教师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重知识传授,忽视其他培养,学生负担过重,没有或很少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教育部门就针对我国在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现象提出了素质教育理论并要求学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自提出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有不少学校存在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的现象。有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不顾教育部门有关取消学校补课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方面的文件精神,利用假期或周末的时间给学生补习功课,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能以高分考取理想的学校,利用平时休息的时间请家教补习功课,占用了大量娱乐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限制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

三、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教育部门、学校为了解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很多实用、有效的解决对策。如,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家访制度,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需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采用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笔者认为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解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谐发展问题,可以采用如下若干途径。

1.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搭建网上教育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很多家庭都配置了电脑,用于子女教育或上网获取信息。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条件,搭建网上教育平台,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建立家校联络体系。例如,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已不可能完全深入到学生宿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那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聊天软件、BBS、电子邮件等,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状况。同时,为了更快、更好地与学生家长沟通,互通信息,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

2.制作家校联系卡,搭建空中对话平台

电话、手机已成为社会生活必需品,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拥有电话。学校为了能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制作家校联系卡,定期进行电话互访,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因此,学校可以在新生入校时收集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汇总制作成家庭联系卡,发给学校每位教师;同时也将学校老师的联系电话制成卡片派发给每位学生家长,这样家校双方可以根据需求不定期进行互访,掌握学生的表现情况。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异常情况,家校双方可以及时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共同做好教育工作。通过制作家校联系卡,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也方便彼此快速了解学生在校或在家的具体情况。因此,制作家校联系卡可以搭建空中对话平台,使家校互通信息更为快速方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状况。

3.挖掘社会企业教育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没有社会教育参与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教育的社会风气。社会的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才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对接,形成校内外一致的教育网络体系。如: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企业资源进行教育,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教育,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能力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平台,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4.与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单位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社会教育资源的内涵非常广泛,只要对人能够形成教育的单位都属于社会教育资源的范畴。例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军事基地、养老院、素质拓展基地等单位都属于社会教育资源。这些社会教育资源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学校要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将这些对学生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学校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以此全面加强学生的教育。比如,将素质拓展基地作为学校长期、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到素质拓展基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体魄和意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网络体系是营造适于学生发展成才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校教育没有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则只是一句空话。正如《家教名言》中顾晓鸣所说:“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中田.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3,(10).

篇3

【关键词】农村社会教育 全新 发展走向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24-01

近年来,宜兴市的社会教育立足农村,在改革创新中得到快速发展,表现为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由“量的快速增长”发展到“质的加速提升”,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呈现出“规范化、高水平、有特色”的鲜明特点,代表了农村社会教育新的发展走向。

一、提升规范化办学执行力

近年来,宜兴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为全面规范宜兴社会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和深化内涵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制度性基础,为着力提升规范化办学执行力做出了许多努力。

(一)领导带头执行。规范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生命力的保证,是一个机构正常运行的制度性保障。宜兴市各社会教育机构负责人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决执行上级各项政策,及时向下属布置相关任务,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二)加强内部管理。宜兴各社会教育机构以内部精细化管理为重要抓手,强化落实各项政策和规范,具体落实相关措施。工作中采用横向细化、纵向细化、衔接细化、责任细化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狠抓执行的细化。

(三)强化专项检查。包括市局对各机构的督察和机构内部的日常考核检查。针对各项政策和规范的落实情况,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班规范化管理等专项检查评比工作。各类查评结果与年度综合考评挂钩。

二、探索高水平办学新途径

新常态下,宜兴社会教育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新途径,注重应用性和服务性,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社会教育机构,成为宜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源、人才库。尤其是各社区教育中心示范校和高星级培训机构能带头探索,勇于开拓。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融入和服务地方社会。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紧扣当代经济发展脉搏,对接重大机遇和优势产业,着力培养与地方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优化办学结构。推动办学定位向“服务面向区域性、教学方式应用性、发展模式互动性”转型,推动教育培训项目向适应地方发展需要转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向突出应用性、注重实践性转型,推动办学功能向为企业和地方发展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撑转型,推动教师队伍向应用型师资队伍转型。三是提高办学质量。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根据地方市场需求,找准定位,主动出击,打造优势培训品牌,争创社会教育的“金名片”。四是服务创业创新。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灵活办学优势,开拓实践型、应用型培训项目,加强培训项目与社会众创空间对接,把教育培训有效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成果。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宜兴市持续多年开展了社会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培养了一批得力能干的干部队伍与师资队伍。

三、树立特色化办学新理念

宜兴社会教育在发展特色化办学上颇有建树。发展方向不去追求“大而全”,而选择了“小而专”。如社区教育课题研究、特色课程开发、学校文化建设、基层社区教育等,把优势项目做成学校亮丽的名片。宜兴社会教育打造办学特色考虑了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人的因素,这是核心。社会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和学员(学生)是办学的主体,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其中负责人的办学理念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源泉。学员(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参与者,也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

二是外部制度因素,这是关键。一方面,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宜兴乡镇成人学校全面完成了“五个独立建设”(学校法人、财务制度、人员编制、校园设施、办学空间),办学自日益扩大,这在全国是首创。另一方面,社会学员可以自主选择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宜兴社会教育以立足本土化,瞄准全员性,凸显服务性为目标,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基本形成“一镇一特,一校一品”格局。

三是校园文化环境因素,这是保障。校园文化环境是一所学校独特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是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和谐统一。近几年,宜兴积极推进社会教育机构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深意的,这是特色化办学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青少年社会教育宏观中观微观现状

“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出现,最早是在1835年,由德国的教育学者狄斯特威格在《德国教师陶冶的引路者》中使用的。社会教育的定义有很多,目前国内的学者一般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社会教育,侯怀银认为,“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并使人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独立的教育活动”。显然,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教育是指狭义的社会教育。青少年社会教育则是在社会教育前加了一个定语,表明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经从社会全体成员缩小到了青少年,是针对青少年的特征而展开的。

佘双好提出,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理解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涵。“在宏观层面的社会教育内容中,大众传播媒介(包括网络)、政府舆论导向、政策方针的执行情况等发挥着十分积极主动的作用;中观层面的社会教育主要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和机构所推行的一切有助于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有组织的和零星的、偶发的教育活动;微观层面的社会教育主要指青少年个体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在社会中所感受到的一切有助于其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素”。

笔者从这三个层面来分析一下我国青少年教育的现状。

一、宏观层面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

2004年2月,我国颁布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其中所涉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青团、实践活动等,对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有指导性的作用。2005年6月,为进一步落实《意见》,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由团中央发起,团中央、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主办,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承办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启动。2007年7月,首届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在京举行,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教育起步比较晚,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立法工作还不完善,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西方的优秀理论及实践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教育理论,并将之规范化、法制化。

二、中观层面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

在我国,政府设立的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的机构主要有: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育及健身场所、青少年宫等。如此众多的社会机构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中观层面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大量社会机构在正确、积极、全面引导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以社区为例,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直接场所,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具有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也比较重视社区教育的发展,强调以社区的力量推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在现实中,社区活动中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似乎为数不多,扭秧歌、唱大戏这些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显然不足。

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场所,社区针对青少年的文化活动不应只是简单的娱乐,还应着眼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质、优秀的社会公德、积极的进取精神。社区成员是青少年教育的丰富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那些拥有高科技生产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科技人员、专业文化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我们完全可以发动上述人员凭借自身的优势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言传身教,为青少年成长营造好的文化氛围,使青少年在高雅、健康、活泼的文化气氛中茁壮成长。

在社区之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音乐馆等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它们承载着传播知识文化、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的使命。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这些社会机构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功能往往被人们忽视,许多城市图书馆没有专门的青少年版块,甚至还有不少城市根本没有设立图书馆;很多青少年没有去博物馆参观过,即使参观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费用的限制以及自身软硬件设施的滞后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社会教育机构缺乏对自身肩负的教育责任的认识,没有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活动,更没有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影响力。

2004年3月19日,国家文物局发出专门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向未成年人等群体免费开放。然而,这个通知并不为广大观众所知晓。2005年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显示:超过45%的博物馆观众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免费规定。我国青少年在诸多博物馆、展览馆、名胜古迹等场所的观众比例中长期低于千分之二,对此,学校、家长,尤其是处于青少年社会教育中观层面的社会机构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外,各种志愿者服务组织、环保组织、夏令营等新兴机构对规范青少年行为、提高青少年意识、发展青少年动手能力有着特殊作用。学校、家长应该支持青少年参与社会组织,利用闲暇时间做志愿服务。这不仅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对青少年积累社会经验也是很好的途径。

目前,青少年宫是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专门机构。现在,全国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社会教育场所6000多所,这是一笔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如果这些机构都能明确自身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担负的责任,从而积极引导配合,那么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必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微观层面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

就微观层面而言,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喜忧参半。喜的是,青少年通常都有很高的参与热情,非常愿意参加甚至自身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忧的是,学校、家长、社会对青少年的热情缺乏引导和支持。

坦白地说,当下各个学校开展的很多社会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学校盲目地让学生“喊口号,做宣传”,很多学生直至活动结束还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比如2008年在广州发生的一件极为讽刺的事件:某学校组织学生到广场做环保的宣传,又是拉横幅又是发传单,搞得热火朝天,结果当他们离去后广场上却留下了大量的垃圾。

诸如此类的事件不在少数,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微观层面,更要让青少年在参加的每一个活动时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有意义的东西。一方面,学校、社会要大力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帮助,决不能让活动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要对活动的形式结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的爱好加以改造,加强这些活动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配合与引导。通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加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需要国家政府政策的扶持与引导,需要大量社会机构的配合,也需要青少年自身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素质。唯有这样通力协作,我国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快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B>课程

1,基本内容

(1)B>课/!/程的概念

(2)B>课程的要素

(3)B>课程的结构

(4)B>课程的与实施

2,基本要求

了解B>课程概念,理解B>课程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理解B>课程的结构;掌握B>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实施.

重点:B>课程的结构

B>教育活动

1,基本内容

(1)幼儿活动理论

(2)幼儿教育活动理论

2,基本要求

了解幼儿活动划分标准,确立游戏是幼儿主导活动的思想.了解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特点和B>教育活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幼儿活动,幼儿教育活动,B>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能分析B>教育活动的特点,理解B>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及其关系.

掌握B>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方法和实施原则.

重点:B>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

难点:B>教育活动的目标.

B>健康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B>健康教育活动的概述

B>健康教育的目标

B>健康教育的内容

B>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组织

B>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2)B>健康教育活动的

具体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创编

活动

(3)B>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实施与指导的一般要求

体育课的实施与指导

早操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户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2,基本要求

(1)掌握概念:健康,体质,健康教育活动

(2)从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两方面把握B>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B>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了解B>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组织.

(3)明确B>身体锻炼具体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游戏和基本体操.能遵循B>体育活动性游戏的原则进行游戏的创编.学习创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基本体操.

(4)遵循一定的规律B>体育课,幼儿早操活动,能根据户外活动的不同类型进行.

(5)了解指导幼儿实施体育课,早操与户外活动的一般要求.

重点:健康教育的原则

难点:户外体育活动的类型与组织

B>语言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幼儿语言的概述

何谓幼儿语言

语言对幼儿的重要性

幼儿语言获得良好发展的条件

(2)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

确定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依据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

(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与组织

B>语言教育的一般方法

对B>语言教育活动与组织的一般要求.

2,基本要求

(1)掌握影响幼儿语言的因素,幼儿语言的特点.

(2)了解B>语言教育的类别与方法,能运用基本原则,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能出科学的语言教育活动.

重点:B>语言教育活动的原则

难点:语言教育目标的表述

B>数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逻辑准备及特点

(2)B>数学教育活动概述

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数学教育活动内容

数学教育活动组织途径和方法

(3)B>数学教育活动与指导

操作活动的与指导

集体教学活动的与指导

数学活动区(角)的与指导

2,基本要求

(1)了解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2)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重点理解和掌握B>数学教育活动的途径,方法及数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学会各年龄班数学教育活动并能辨析数学活动角的设置.

重点:掌握幼儿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数学的途径与方法.

难点:掌握B>数学教育内容体系.

B>科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幼儿学科学的心理特点

(2)B>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和具体方法

(3)B>科学教育的方法

(4)B>科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2,基本要求

(1)能通过实例了解,分析幼儿学科学的心理特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2)区分"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与"偶发性教育活动"的概念.

(3)能理解B>科学教育的目标和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能熟练掌握B>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能创造性地进行B>科学教育活动的.

重点:掌握幼儿科学教学的内容和学习科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1

B>课程

4

4

2

B>教育活动

6

6

3

B>健康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2

8

4

4

B>语言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4

10

4

5

B>数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2

10

2

6

B>科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6

12

4

合计

64

50

14

四,有关说明

1.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以来,我国B>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幼教教材的"三学六法"结构已不适应当前B>课程改革新需要.《B>课程与教育活动》是专门培养,训练B>教师组织和B>课程与教育活动能力的教材.它既包含传统六法(语言,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的内容,又增加社会教育,健康教育等新内容.

2.本课程不仅内容新,时代性强,而且实用性,操作性强.因此,学习本课程时首先以讲述为主,用描述性讲解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基本概念,实例分析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从典型事例中推出一般的原理.其次,学习本课程必须辅之以练习法,要求学生能具备与指导各类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3.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既要重视平时的见实习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有关的音像资料制作CAI课件,利用学前教育实验室(模拟B>活动室)进行教学训练.

课程的学习必须在三学(学前卫生保健教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概论)的基础上进行.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倪编.B>课程与教育活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__

周兢主编.语言.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慧和主编.B>课程指导丛书·健康.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许卓娅主编.B>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

六,考核方式

平时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期末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执笔人:陈蓓

审定人:陈蓓

批准人:刘维俭

二四年六月

B>教育活动与指导(下)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6学分1.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B>社会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内容

(1)B>社会教育概述

B>社会教育是B>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B>社会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目标

内容

方法

(3)B>社会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活动目标的与拟定

活动的准备

活动过程的与活动的指导

基本要求

(1)识记概念: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观察学习法.

(2)了解B>社会教育是B>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B>社会教育目标的几个层次,掌握B>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原则,

重点:学习运用B>社会教育活动的特殊方法教育活动.

(二)B>美术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内容

(1)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2)B>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B>美术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要求

(1)了解幼儿绘画,手工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2)掌握B>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能正确表述教育活动的目标.

重点:掌握B>美术教育活动的和指导方法,能B>美术教育活动.

(三)B>音乐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内容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2)B>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B>音乐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2,基本要求

(1)了解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主要内容,理解音乐活动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2)理解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3)逐渐理解和掌握各项音乐教育活动的与指导原则与方法.

重点:B>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四)B>生活活动与指导

基本内容

(1)B>生活活动概述

(2)B>生活活动的内容与指导要点

基本要求

了解B>生活活动的意义,目标和内容.掌握各类生活活动的指导要点.

(五)B>区角游戏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内容

(1)B>区角游戏活动的概述

(2)各类区角游戏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要求

能根据B>区角游戏活动的与指导原则,编写各年龄班各类区角游戏活动的教案.

(六)B>综合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什么是综合教学

(2)综合教学的意义

(3)综合教学的案例分析

2,基本要求

初步学习B>综合教育活动.

(七)B>教育活动的评价

基本内容

(1)B>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和作用

(2)B>教育活动评价的范围和类型

(3)B>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B>教育活动的评价原则,范围和类型,掌握评价的各种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1

B>社会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4

2

B>美术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4

3

B>音乐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6

4

B>生活活动的与指导

2

5

B>区角游戏活动的与指导

4

6

B>综合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2

7

B>教育活动的评价

4

合计

26

四,有关说明

1.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B>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幼教教材的"三学六法"结构已不适应当前B>课程改革新需要.《B>课程与教育活动》是专门培养,训练B>教师组织和B>课程与教育活动能力的教材.它既包含传统六法(语言,科学,数学 ,音乐,美术,体育)的内容,又增加社会教育,健康教育等新内容.

2.本课程不仅内容新,时代性强,而且实用性,操作性强.因此,学习本课程时首先以讲述为主,用描述性讲解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基本概念,实例分析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从典型事例中推出一般的原理.其次,学习本课程必须辅之以练习法,要求学生能具备与指导各类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3.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既要重视平时的见实习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有关的音像资料制作CAI课件,利用学前教育实验室(模拟B>活动室)进行教学训练.

4.课程的学习必须在三学(学前卫生保育教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概论)的基础上进行.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倪编.B>课程与教育活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__

B>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陈帼眉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孔起英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许卓娅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六,考核方式

平时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期末以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查.

执笔人:陈蓓

审定人:陈蓓

批准人:刘维俭

篇6

关键词:社会教育;少儿;舞蹈;教师;建设

少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舞蹈教育近些年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得到各方认可。与此同时,加强社会教育机构舞蹈教师队伍建设也成为社会共识。

一、社会教育机构舞蹈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社会教育机构总体上都重视舞蹈教师队伍建设,都希望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但有的囿于财力,有的囿于生源,有的囿于地域,想选择优秀的舞蹈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舞蹈教师“学院派”占多数,理论多实践少

目前,社会教育机构中的很多舞蹈教师都是刚刚离开校门不久的青年教师,多数属于“学院派”。有的教师舞蹈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欠缺舞台表演经验;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将舞蹈的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结果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学生不仅没有出成绩,反而舞台表现更加不尽人意;有的教师照搬成人授课方法,结果超越少儿的心理接受能力,使少儿产生厌烦情绪。这是教师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舞蹈教师稳定性差,流动过于频繁

社会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师属于合同制,或者合作制,机构与教师之间并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因此,教师往往主动或被动的离开培训机构。有的教师经过历练,经验丰富,在业内有了名气,于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有的教师由于学业深造或有了更适合的工作,主动离开。而更多的是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水平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层次需求,承受着教育机构和家长、学生等多方压力,不得不离开;也有一些教师由于整日面对少儿,感觉教学过于单调,产生厌倦情绪;也有一些教师感觉教儿童前途黯淡,很难名利双收,选择了转行。总之,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社会教育机构的教师流动十分频繁。

二、社会教育机构如何选拔优秀的舞蹈教师

少儿舞蹈教学是对教师基本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少儿和成人在生理、心理、接受能力、辨别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少儿舞蹈教师的素质不但不能低于成人舞蹈教学的教师素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要高于成人舞蹈教学的教师素质。

(1)少儿舞蹈教师要热爱舞蹈及教育事业。少儿舞蹈

教师要想培养出德艺双馨的“状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舞蹈的热情,挖掘学生的舞蹈潜力,必须热爱舞蹈和教育事业。如果教师本身对舞蹈缺乏激情,把教育事业看得无足轻重,在课堂上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很容易造成学生舞蹈理论学了不少,技巧学了不少,就是跳舞时缺乏情感的支撑与内涵。

(2)少儿舞蹈教师要端正职业态度,做的是教育文化,不是生意。少儿舞蹈教育面对的是一些天真无邪、涉世未深的孩子,舞蹈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与使命,通过舞蹈课,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本舞蹈理论知识,学会一些舞蹈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无论是社会教育机构,还是独立的家庭舞蹈教师,都要有端正的职业态度,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让学生学有所用。

(3)少儿舞蹈教师要心地善良。舞蹈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也是做人的教育。“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学生有幸遇到善良的教师,那么他会用自己的“善良”去影响学生,会让少儿心底的善萌芽,乃至茁壮成长。相反,如果学生不幸遇到“凶险”的教师,他们就可能接受各种错误的观念,直至误入歧途。

(4)少儿舞蹈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要过关。作为少儿舞蹈教师,只凭热情与善良是不够的。大多数家长送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舞蹈知识,提高舞蹈水平,一般家长都会比较关注这所学校的教师毕业院校,教学能力如何;而且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了机构的发展速度和在校学生的人数。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5)少儿舞蹈教师要谦虚,多学习、交流、借鉴。作为少儿舞蹈教师,要在各种荣誉和成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一种“程门立雪”的虚心求教精神。舞蹈教师自己应该不断自觉地提高自身修养,如尽可能的多阅读舞蹈教育相关的书籍,关注舞蹈美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博采众长并为我所用,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6)少儿舞蹈教师要能歌善舞,要全面、终生学习。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少儿舞蹈教学实践证明,舞蹈教师要能歌善舞,善解人意,不仅需要有多方面知识,还要担当不同的角色: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师”,为了体现儿童的天真活泼,要编出各种各样的简单舞蹈动作供儿童学习模仿。舞蹈教师是“医生”,要引导孩子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及时纠正动作对与错;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分析和示范应准确,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还要像心理医生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儿童的心理活动,及时调节儿童的心理情绪。

三、社会教育机构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舞蹈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社会教育机构要想做强做大,除了具备满足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外,更要在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上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加大经济投入、建立激励措施、完善考核体系等方法,实行良性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建设一支稳定的舞蹈教师队伍。

(1)加大经济投入。实行规范的合同签署,既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也保障教师管理的规范性。在日常教学中,社会教育机构要设立专项学习资金,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在职进修的平台。

(2)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机构不克扣教师课时工资;二是对于优秀稳定的教师要给予加薪或是缴纳社会保险等福利;三是对在机构中授课满一年,课时稳定,教学成绩良好的临时教师,可以成为全职教师等。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管理者要定期对任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进行测评,为了使测评更加科学合理,应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评价内容要有多样性。二是评价对象要有多样性,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有机结合。三是评价方式要有多样性,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随机测评与固定测评相结合。

总之,社会教育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措施来强化舞蹈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进而保障少儿舞蹈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篇7

【关键词】 特教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结合途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正如家教名言中所说:“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因此学校必须改变疏远于社会的封闭的教育体系,拓宽思路,争取得到社会组织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提高育人效果。这几年来,笔者一直在研究如何作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学校教育的作用。特教学校接收的青少年年龄集中在12—18岁,他们在机构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学校教育目的明确、计划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多的优势。

2、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

3、社会教育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当前干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谐统一的诸多因素

1、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很多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教育:有的只顾赚钱做生意,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经常在子女面前谈论金钱万能、读书无用论等错误观念,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肆意在家酗酒、赌博,破坏孩子的学习环境;还有的家长交友不慎,使孩子也身受其害。

2、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首先,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对它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孩子还小,不会与社会扯上关系,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其次,有些社会活动的意义没有体现时代特点,激发不起学生的认识。目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个别领域歪风邪气还在不同程度地盛行,、、拉关系、走后门以及利用工作之便损公肥私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冲淡了正确教育的作用,削弱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力量。社会效应机构数量少,活动内容以及方式还不能适应青少年的需要。有的以营利为目的,更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探索“三结合”教育的新思路

1、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不论是正常上课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都是“三结合”教育的主阵地,目的性强,有计划,系统性强是学校教育的特性,因此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是“三结合”教育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扎实做好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从提高素质的角度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开发一系列适合学校实际情况,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多门类,各具特色的校外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爱好的研究性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应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并将其落到实处。

2、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特殊教育机构还要采用多种方式向各单位,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从而让社会更好的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如增加特殊教育网上的家长论坛版块,利于家长之间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借助新闻媒体对机构开展的各类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建立校园宣传组每月向有关媒体投稿。

3、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家长素质就成了当务之急,以机构为单位创办家长学校则是培训家长,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家长的培训可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现代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家长学校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读书无用论”只是少数人的浮浅、片面的认识,用尊重的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爱严结合。

(2)国内外先进育儿经验。开放的社会,多元化的教育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信息来源,家长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向家长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育儿经验,并指导家长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和利用。

(3)依靠社会资源,增强教育实效。依靠社会资源,让国防教育,环保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走进校园,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增强教育实效。如学校开展的法律知识讲座可改变为模拟庭审,邀请法院工作人员现场指导,通过模拟庭审,让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知法,懂法,遵法,守法”。又如消防知识讲座可以改为“消防知识竞赛”,邀请消防人员担任评委,组织学生进行消防知识竞赛。以此种种形式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素质。

篇8

1、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二)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课外校上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

(2)学科活动

(3)科技活动

(4)文学艺术活动

(5)文娱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劳动

(7)课外阅读活动

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三)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1)自愿性

(2)灵活性

(3)实践性

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经,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1、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内容的生活化;②教育方式的情感化;③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2)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②对孩子的要求合理、统一;③要理解和尊重孩子;④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2、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①社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②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③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其方式主要有:①互相访问;②建立通讯联系;③举行家长会;④组织家长委员会;⑤举办家长学校。

篇9

博物馆的优势在于实物展示所营造的现场感,能通过展览将一件件文物的实物展现在观众面前,令观众能够具象化地了解过去的历史,让人们的印象更为深刻。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社会职能,而其教育资源丰富,适当的运用,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从博物馆的教育对象而言,能够接受到博物馆教育的人群具有广泛性,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成员,而大部分的社会成员都是通过在各种院校中的学习获取知识,但学校的教育毕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年龄限制,而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因而需要社会教育。社会教育,除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还包括家庭教育、文化教育、旅游文化教育、各种成人教育及博物馆教育,而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挥在社会教育以及人们终身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教育途径。因此,博物馆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各个阶层,从儿童到老人,从一般群众到残疾人,从国内游客到国际友人,大家在博物馆中,通过观赏馆内的文物或者参与各种教育活动来汲取文化知识。为此,把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充分的发挥,不仅是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也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

(一)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众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认识不足

博物馆过往给人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有钱人的宝库,封闭而又神秘,一般人都不会想到要去博物馆参观,更不用说会把博物馆馆作为一个学习的场所。在一项对以中小学生为主做的问卷调查中,关于了解博物馆或者博物馆中新展览的途径,53.1%的学生选择了“学校里的老师介绍”;32.7%选择“朋友/家人介绍”;8%学生选择了“博物馆自身的名气”;0.2%选择“互联网上”,6%选择“电视宣传”和“报刊杂志”。从这项调查中可以看出,博物馆的宣传主要依靠人传人这种古老低效的手法,对于博物馆的宣传和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众对博物馆的印象停留在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上,但其实随着近年来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博物馆不断完善其他社会职能,其运用自身独有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类型的公众教育活动,目的就是使更广大的群众可以享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但据调查表明,仍有42.4%的观众从未了解过博物馆开展的各类公众教育活动,其中70%的观众了解后表示愿意参加。这说明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的开展力度和社会知名度不足,公众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认识程度仍有待提高。

(二)馆校合作力度不足

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为双方重视度的不足,学校固有的教学理念就是单一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大多数的院校还是以应试教学为主,并不重视实践教育,致使学生缺少社会学习的机会;另外,博物馆自身主要着重于馆内的陈列展览,较少为在校生设计专门的展览或者把展览带进学校,造成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博物馆教学有别于学校的传统课堂教学,是由博物馆利用馆内资源举办相关活动而开展的,通过广大学生的实地考察和亲自操作,才能获取相关的文博知识。近年来,社会一直在鼓励倡导馆校合作,让博物馆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但其实,馆校合作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而馆校合作的力度不足,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未能被充分地发挥。

三、更好地利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的方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的通识度

时至今天,我国13亿的人口当中,就有过半数的是网民,互联网信息传递的速度及影响力是前所未料的。如果能在互联网上建立博物馆网站和网上博物馆,令更多的人能看到博物馆的文物,了解博物馆的文化,使更广大的人群分享到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以此使馆内资源社会化,以扩大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博物馆应该“走出去”,在原有的陈列展览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馆内的教育资源,在一些企业、机关单位等举办临时展览。除了展览以外,还可以在博物馆内或到学校举办相关主题的讲座;举办陶艺、文物鉴赏培训班、文博夏令营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博物馆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总之既要把观众“带进来”,自身也要“走出去”,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使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到为观众教育服务中。

(二)加强馆校共建,让博物馆成为在校生的良师益友

馆校共建是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博物馆与学校联手合作,建立思想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培养他们道德情操,同时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另外,博物馆还可以举行针对在校学生的文化活动,如以博物馆为题材的现场绘画比赛、文博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等等,通过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继承传统文化,培养高尚情操和增强审美能力。将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内容充分结合,让博物馆成为在校生的良师益友,是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有益尝试。

四、结语

篇10

1常州工学院和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

(1)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本科课程的构成(以2011级为例)包括有通识课程模块(必修课)、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实践实习)等四个部分构成。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都设置为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目前常州工学院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主要有视唱练耳、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器乐、声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儿童舞蹈表演、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素描、色彩、儿童画、手工等。学制4年。要求学前教育师资必须掌握学前教育、音乐、美术、舞蹈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同时具有从事基础艺术教育的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

(2)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丹麦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我国不同,幼儿教师由托幼机构负责管理,在入职前必须接受一定时段的课程培训,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托幼实践能力。入职培训主要由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完成。与我校合作的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就是为丹麦幼儿教师提供入职培训课程的大学之一。入职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习两部分。其中理论课程有教育理论和心理学课程(占30%);社会和健康领域学科(20%);文化与活动学科(40%);沟通、组织以及管理方面的学科培训(10%)。其中艺术课程包含在文化与活动学科领域,包括音乐、戏剧等课程。丹麦学前师资培训非常注重职业性技能课程,其中包括音乐、钢琴、美术、舞蹈、折纸、戏剧等艺术课程。学制3年半。

2常州工学院和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的比较

(1)从艺术课程设置的结构上,我国的艺术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模块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两部分,其中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实习。艺术课程占总学时的18.8%,实习占总学时的15.6%。丹麦的艺术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习两部分,其中也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习。职业技能课程占70%,实习占总课时的23.17%。丹麦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为期41个月的学习中,有38周安排了实习。由此可以看出,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与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设置大体相同,都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习三部分组成。不同之处在于:丹麦的实习时间和课时比例明显比我国实习的时间长、比例高。

(2)从开设艺术课程的内容上,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与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课程的门类基本相同,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大艺术门类,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还开设了戏剧课程。在开设的艺术课程中,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又将艺术课程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共分为视唱练耳、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器乐、声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儿童舞蹈表演、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素描、色彩、儿童画、手工14门课程。主要是艺术技能类的课程,艺术理论课程和艺术选修课程相对较少。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只是将课程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四大门类,没有再进一步划分,在开设的艺术课程中包括艺术理论课程和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修的如音乐、律动等艺术课程。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课程的门类相对比较具体、细致,但艺术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可以随时调整,更加灵活,具有针对性。

(3)从艺术课程培养目标上看,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师资。因此各门艺术课程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及课后小结。所有教学过程都严格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执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托幼实践能力。因此,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也十分明确,重点放在入职的实践能力上。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以此为核心。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国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的目标都十分明确,都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能胜任岗位需求的合格学前教育师资为目标。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在艺术课程设置结构、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有很多相似处,又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实习课程所占的比重大,艺术课程内容机动、灵活有针对性,更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思考

通过对两所高校艺术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和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1)调整艺术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课程设置都非常重视艺术技能的培养,而且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是幼儿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艺术技能的培养离不开艺术理论的支撑。目前我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的结构还不够合理,特别是艺术技能课程与艺术理论课程的比例不均衡。加强艺术技能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能忽视艺术理论课程,没有艺术理论的支撑,学生的艺术技能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钢琴考级通过十级,但即兴弹唱的能力、歌曲和舞蹈创编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艺术理论课程与艺术技能课程必须同步进行。同时,加强艺术理论与艺术技能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十分重要。如将音乐基础理论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相结合,通过音乐理论指导学生即兴编配和弦,组织伴奏音型。还可以运用音乐基础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歌曲的编创等。通过艺术理论指导和强化艺术技能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其次,进一步加大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相互渗透。目前我国幼儿园涉及五大领域的课程,艺术课程都涵盖在艺术领域的课程中。在幼儿园组织艺术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且能灵活运用。如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教师必须对不同年龄幼儿嗓音的特点,语言能力、领悟能力、心理活动等多方面有所了解,这就需要与学前教育的其他课程紧密联系,如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音乐、学前教育心理学、师幼互动原理与技巧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彼此的渗透。一方面要加强艺术技能课与艺术教法课程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学前教育各类课程间的相互渗透。

(2)整合艺术课程内容,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课程内容都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这也是幼儿园艺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内容零散,分科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渗透,选修课与必修课分布不均衡,必修课多而选修课少,知识结构不够优化。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对艺术课程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强艺术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拓展选修课,选修必修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向课外拓展,加大实践的力度,课内课外结合。首先,整合艺术理论课程,开设综合性的艺术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目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综合性的艺术选修课。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上不要求过难过深,以广博为主。因此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上,应注重艺术课程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以实用为宗旨,在难度上适当降低。根据幼儿园艺术教学的实际需求,整合一些艺术理论课程,开设艺术综合选修课。如音乐、美术、舞蹈三门史论课程可以整合为一门艺术概论。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三门鉴赏课程整合为一门艺术鉴赏。通过这些艺术综合选修课,让学生对艺术发展史和优秀的艺术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拓展。其次,整合艺术技能课程,开设具有个性的艺术必修课,加强艺术课程间的联系。将开设的艺术技能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乐理、视唱两门课程整合为音乐基础课。手工、民间美术、环境创设可以整合为手工;将键盘和声与钢琴即兴伴奏整合为钢琴即兴伴奏;将儿童舞蹈表演与儿童舞蹈编创整合为儿童舞蹈编创等。通过艺术课程的整合,加强艺术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还要开设具有个性的,与幼儿园教学有机结合的艺术必修课程。如儿童歌曲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画、卡通画、儿童舞蹈编创等,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使艺术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最后,重视艺术实践的质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调职业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由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内实践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包括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和每年一次的技能汇报演出。按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艺术技能课通常8~10人一起上课,每周两节课。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授课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在课堂参与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应适当控制学生上课的人数,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增加学生的课内实践时间。课外实践应加强引导和指导,在每学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期间,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通过艺术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此外,在每学年一次的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中,要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所学的艺术技能进行综合展示。不断锻炼和拓展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实习要求,保证实习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内的知识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使艺术实践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入职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