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篇1

1.1造成青少年道德法律意识淡化

目前网络文化造成不健康的网恋盛行,特别是在青少年当中已经习以为常,网络上黄毒肆掠,宣传暴力的思想也吸引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注意,同时近年来网络文化诱导的自杀也时有发生。一些违法网站也在宣传封建的迷信思想,极大地冲击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

1.2造成青少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连续长时间的上网会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情绪低落,使其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这些都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受到侵害。

1.3造成青少年思维力,注意力的下降

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在经历了自由散漫的网络聊天和轻而易得的网络购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由于网络的便捷以及网络知识的丰富,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遇见书本的难题时,他们不愿再花时间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迅速求助于网络,照搬别人的方式方法。这样无形之中他们的潜意识就作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思维能力也开始逐渐下降。

2应对网络文化对策探讨

2.1社会层面上

2.1.1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大网络文化立法力度,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同时相关法律部门应着力建立健全有关未成年保护法,以及网吧网络的监管法,同时要开发高端信息技术,有效地对网上的信息准入事项进行过滤与监督,确保网络文化的健康有序。我们还要呼吁社会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怀和爱。

2.1.2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要使青少年明确认识到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会对身心产生不好的影响;教育青少年提高网络信息的鉴别力,有选择的采用、学习,培养健康的应对网络文化心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1.3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各种网络文化犯罪进行打击,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2.2家庭层面上

2.2.1家长要懂得运用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充分的认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健康的网络交流与知识运用,给孩子做好表率。

2.2.2家长要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了解学生在心理上面的变化,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工作,以便做好对孩子的网络文化的教育工作。

2.2.3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抵消网络文化的侵蚀。

2.3学校层面上

2.3.1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在对青少年教育方面必须发挥其作用。学校应积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校园制度建设以及校园规范建设。从制度上加强对青少年接受网络文化的监管。

2.3.2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有关健康网络文化传播的活动,利用活动向青少年宣传健康的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让青少年认识到上网的目的及其意义,认识到网络文化存在的不良信息,从而提高对网络文化的免疫力。

2.3.3教师最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在对青少年的引导方面很重要,作为与青少年学生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必须时刻保持敏捷的判断能力与洞察能力,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与影响,从而使青少年青年拥有明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拥有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

3结语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 社区犯罪 心理矫正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50-01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对青少年的教育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对青少年的教育,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学校的责任、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而作为青少年居住和生活的社区,则是广大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社区资源和优势,积极为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社区日常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 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加强了人们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各方面把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的社会责任切实担负起来,把青少年成人成材的问题真正重视起来,有效地整合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把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组织开展多种切实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这对教育和引导社区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要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青少年中的作用,在教育部的一系列课程改革中都要求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影响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良好的社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这个阶段又是人生的危险时期,很容易走错路,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害。因此需要社区学校在这个阶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积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在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中青少年可以得到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体会到奉献和付出所产生的心里感知;在社区学校这样的一个集体中学习和生活,青少年无时无刻都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和睦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每个家庭中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子女,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因此每个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和谐的社区氛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区文化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社区娱乐活动,更多的是着眼于普世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居民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进取精神。它既包括市民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思维定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包括能提高市民素质、满足市民精神需求的社会性、公益性文化活动。社区根据客观情况,在继承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开展多项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为社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使青少年在健康、活泼、轻松、高雅的文化气氛中健康成长。

三、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身心健康教育是青少年社区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社区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加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与宣传,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展览,关注青少年在这方面的发展。社区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要科学化,不断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健全机制,把这部分资源充分地开发利用起来。结合家庭与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社区的区位优势,由点到面,全方位地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社区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正

青少年犯罪大多是由于处在敏感的年龄段,加上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不同步,以及现实社会与心理预期的巨大落差所引起的。对于这样的矛盾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心理矫治的渠道来化解,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积极开展多种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可以开设一些讲座;浪子回头的青少年,以自身的实例,给所有青少年深刻形象的展示,勿忘前车之鉴。第二,针对那些生活态度不积极、自我实现能力差、存在犯罪隐患的社区青少年,我们可以采取赏识加教育的方式。第三,对于那些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并伴随较大情绪波动的潜在问题社区青少年我们可以采取心理干预、行为矫正等方法。

参考文献:

[1]T芳丽.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衡阳日报,2008-05-15.

[2]罗峰.志愿组织与社区公共治理的形成[J].探索与争鸣,2005,5(2).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目标;策略

小学阶段,若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首选一定是体育课。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体育并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儿的,跑跑跳跳顺便就把身体锻炼了,因此,很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连基本的准备活动都不会做,有的运动后大量饮水,不知道控制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这些都是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且不利于健康体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以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为目标,针对目前小学体育的实际情况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必要性

1.小学生身体素质达标率低

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试的项目主要以一些基本的体育项目为主,例如,跑步、跳远等。很多学校呈现出的报告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达标,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体育测试的形式化使得这一测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学生和家长对这一测试有轻视心理,这导致学校和老师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真实身体素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造成了体育课在所有课程中的尴尬地位,最后损害的却是学生的身体健康。

2.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项目的热爱

由于家长们工作繁忙,造成了家庭运动的缺失,许多学生便将热情转移至学校的体育课上,希望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可以和同学一起运动。而学校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些集体运动项目,例如拔河、跳绳比赛,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团结合作,有助于形成一个健康团结的班集体,进一步说明了推行健康体育的重要性。

3.课业负担重,体育课活动时间少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拥有的体育课时间也开始慢慢变少。从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一年级到三年级体育课开展得比较好,学生除了课程安排的体育课还开展了充足的课外体育活动;三年级到五年级的体育课就没那么乐观了,而六年级的体育课则出现了大量被挤占的情况。这说明年级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轻,相对而言会有更多的体育活动时间。就其原因来讲,不过是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此形成了“重智轻体”的现象,造成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身体肥胖、近视已经成为小学生典型的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目前,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在大部分地区都还只是一个形式,这就造成了从学校到家长都不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认为小学生年纪小,吃饱穿暖不生病身体就一定好,且不说健康是否只关乎身体,仅就身体这个层面来说,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老师及家长都应该树立一个健康的体育观念。例如,学校偶尔可以组织一场全校范围的体育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趁机向家长宣传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目标。

2.体育课程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体育课的设置应力求在“健康”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丰富,包括小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可以对小学w育增加一些主题模块,像“舞蹈”“游戏与体育”“体操”“安全演练角色扮演”等,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兴趣组织开展,让学生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也能够独立、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同时帮助他们拥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有助于学生今后独立人格的形成。

3.重视小学基础教育全面发展

“重智轻体”是目前健康体育存在的根本问题,这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体育学科的性质,将体育课当作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并将其他基础学科融入体育来解决这一根本矛盾。例如,有的学校运动会可以进一步扩展为综合运动会,从竞技模式向展示模式转变,在单纯的体育活动中加入文字游戏以及数字游戏,同时体育课应有的课时也绝不能被其他学科挤占。

随着当前学校教育的不断变革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为了适应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需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丰富、具体,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611059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一)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二)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网络在为人类进步提供了历史机遇的同时,也为社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而言,这些影响更加严重。

(一)在认知方面

大量的网上信息常常使得青少年应接不暇。他们注意力往往随着信息的不断变化而转移,集中注意的时间太短。加之网络诱导他们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因而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维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使之思维有广度而缺乏深度,想象过于虚幻与生活背离。

(二)在人格方面

五彩缤纷的网络信息无时空感和压抑感,容易使人产生亲密感。而这种力量是其它任何事物都无法具备的。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富裕,希望展现自我。他们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但自我监控能力又不强。在学习、工作的重压之下,为了宣泄、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互联网成为其沉醉的场所,有的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沉溺其中而欲罢不能,造成心理错位或行动失调。

(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有报道指出,由于计算机作业面高度欠佳,显示器的高度、角度不合理及缺乏合理的支撑,加之不合格或不合理的网络用品充斥市场,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危害。同时,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青少年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等等。据有关专家介绍,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的青少年中,30%患有缺铁性贫血、近视,脊椎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

(四)民族意识的弱化

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青少年地球村村民的意识,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另一方面,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却是种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模糊,特别是网上国外的信息占据了绝大部分,它们的观点和世界观会对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面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坐等事态的自然发展,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毋庸质疑,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为此,要坚持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宣传教育和技术监控并举、德治和法治并举、网上交流与网下社会实践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为此在正面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的同时要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普及互联网教育,尤其是在学校普及是当务之急。

一是建立校园网,在网上实现同步教学、答疑解析,并且配合网下的定期面授。

二是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对他们实践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

三是以技术手段控制青少年接触网上不健康的内容,设立网站安全规则,将青少年保护在不良影响之外。

互联网络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肯定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HYPERLINK “省略/fazhan/” 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篇5

0引言

 

面对现代人们日益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中职体育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中职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应当重视中职体育的教学,找到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因此本文将针对中职体育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指出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系,并且给予其教学的意见。望给实际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分析中职学生心理

 

1.中职学生特点

 

首先,中职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在小学和初中因为学习方法不明确导致学习信心不足是中职学生所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2]。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学生在心理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

 

其次,在学生交往之间会出现特殊的“小帮派”现象。职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并且大部分经历相同,使他们在能够得到很好地沟通。因此,很容易形成 “小团体”的现象,这种现象如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导致整个班集体出现不良现象,不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

 

再次,职中学生对自我的意识不够健全。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问题,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不能正确公平的剖析自己,面对困难和错误以逃避为主。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最后他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都具有较强的虚荣心和表现欲望。通过表现自己,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而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心理方面的满足。

 

2.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心理学方面广义来说:心理健康就是一种高效并且让自己感到持续的愉悦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基本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保持一致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能够与他人和社会保持一致。并且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3]。

 

3.中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1)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中职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种矛盾,学生特别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因此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注意其心理健康的建设。

 

(2)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教育的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状态。导致学生在关键时期出现心理亚健康等不好的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

 

(3)教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传授者,许多的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出现在青春期和小学时期。教师的行为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二、中职体育教育

 

1.中职体育课程性质

 

其课程是以身体的练习为主要手段,游记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两门学科的相关的内容,促进中职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综合类学科[4]。是实施素质型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

 

因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包括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学生体质素养,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中职体育教育的改革

 

传统中职体育教育主要注重对于体育技术和身体训练的的教授,而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振聪传统的功能向发展性的功能进行转化,利用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对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性,有利于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并且通过老师在活动课上的传授,具有自主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

 

3.中职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所追求的目标是相互一致的。通过体育可以树立良好的健康社会行为,并且可以作为生活和学习压力的解放。

 

其次,体育教育都遵循一个健康三维观,是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课程。并且在体育课程中又是以“活动课程”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已达到从从内到外的教育效果。

 

通过对体育课程中对身体健康的训练,达到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实习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的健康理念。以身体训练为主要的渠道,将其转化为提高自身的能力,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了解与体育相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抗挫能力。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并且通过体育运动的竞争意识,领悟积极进取的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

 

最后,能够学会有意识的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进行心理调节。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和合作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职体育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掌握中职体育教学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系,最后结合现实教学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重要的教学意见。给予作为一个未来职高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篇6

1.神经系统。

兴奋与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注意力不集中,年龄越小抑制过程越不完善,分化抑制能力越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得到改善。神经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疲劳消除也快。

2.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主要指骨骼与肌肉)。

骨骼发育表现为长骨生长快,软骨组织、骨组织内水分和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松质多,骨密质少,骨的韧性大,不易骨折,关节囊、韧带伸展性好,活动范围大,但坚固性差,易变形。肌肉生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横断面积小,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大肌群发展快而早,小肌群相对发展较晚。

3.呼吸系统。

胸廓小,肺容积与肺活量小,呼吸肌弱,呼吸表浅,频率快,呼吸调节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功能日趋提高。

4.心血管系统。

心脏发育时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快,每搏输出量小,同时血管壁弹性好,血管口径相对较大,血液外周阻力小,收缩压低。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功能还不完善。

二、社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们的健康观念没有转变,缺乏科学的健康知识。自1985年以来,小胖墩越来越多,他们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的“肯德基”、“麦当劳”等洋食品,加上缺少运动,导致肥胖。据报道我国已经出现了中小学生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病例报告。到底是什么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呢?通过研究观察,现在的青少年不爱活动甚至不愿走路,总觉得累,早起上学不少学生总是打哈欠,上课走神,打不起精神。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要靠他们。他们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中华民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上述情况使我们禁不住要为他们的健康担忧。那怎样才能渐渐改变这种不良的现状呢,怎样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呢?我们应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健康教育,用体育的“用进废退”原理,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

三、青少年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

1.根据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为防止青少年的脊柱、胸廓、骨盆及下肢骨的变形,除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养成正确的姿势外,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也要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而且运动负荷不应该超过身体负担能力,尤其是不要进行静止性用力活动,要防止长时间站立和负重,并注意增强脊柱的锻炼,使用的运动器材大小重量要符合身体特点。

2.根据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由于青少年的最大肺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及负氧债能力都小于成年人,所以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强度可以稍大些,但不应要求过高过急,密度要小一些,间歇次数要多一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一些长时间的紧张运动、负荷过大的力量性练习及消耗过大的耐力性则不宜过多采用。

3.根据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由于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与抑制过程转移快,灵活性大,不易集中,神经细胞工作耐力差,容易发生疲劳,所以体育锻炼时则不宜选择单调的较长时间的动作练习或较长时间的重复动作。否则容易产生疲劳,造成伤害事故。

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合理营养方法

1.营养素的功用。

青少年锻炼时能量消耗较大,需要及时补充充足的热量,但不能过多,过多的热量将引起体脂增多,身体发胖。热能物质应以糖为主,脂肪最少,对于大多数运动项目,蛋白质、脂肪、糖三者重量之比应为1∶0.7―0.8∶4。肌体一旦缺乏蛋白质,首先影响肌体生长发育,肌肉萎缩,甚至贫血,并出现抗病力下降,内分泌失调,易疲劳,伤口难愈合等现象。日常膳食中的肉、蛋、奶等是运动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肌体缺糖使血糖下降,首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机能,使其兴奋性下降,反应迟钝,四肢无力,动作协调性下降,甚至昏厥,运动不能继续。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如粮食和薯类(大米和白面的含糖量80%―90%),因为粮食和薯类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少量的单糖、双糖。其次来自食糖,如蔗糖和麦芽糖。蔬菜和水果中除含有单糖外,还有纤维素和果胶。

2.饭菜不单调,吃饭不偏食。

有些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喜欢吃单一的饭菜,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因为各种食物都有其各自的营养成分,经常选择变换饭菜进餐,才能为肌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素。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更需补充各种营养素。因此青少年的饮食应全面,以补充机体各种需要。既然饮食不能单调,那面对各色各样的主食和副食品到底如何搭配呢?有的家长学生认为鸡、鸭、鱼是上等的副食品,其它各种蔬菜就不愿吃,因此只顾吃这些荤菜,从而导致肥胖,肌肉松弛,引起一系列疾病。进餐应合理搭配。干稀要搭配,过干,尽吃馒头、米饭等,或过稀,尽喝稀饭,都不符合营养卫生和身体的需要。荤蔬也要搭配,各种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无机盐、粗纤维等成分。青少年每人每天应吃一公斤左右。

3.膳食的合理搭配。

现在不少学生有不吃早饭的习惯,结果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并伴随头晕心慌等现象;上午体育课运动时乏力,无精打采。其实早饭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吃好,质量要高,有条件的家庭应食奶类、蛋类等食品。午餐也一定要吃饱,因为下午的运动量是不小的,必须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有饱腹感。根据目前学生的作息时间,晚餐也应该吃得好和饱,如果还要加小灶,则一定要量小,清淡为好,因离睡觉很近了。如果吃得过多太油腻,反而会增加肠胃负担,对健康是有影响的。

4.运动与饮水。

青少年在锻炼中或锻炼后常常会不加克制地大量饮水,这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过多的水分积聚在肠胃里,不仅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和直接妨碍隔肌的运动,影响呼吸,而且容易引起慢性肠胃炎。同时,大量喝水会使更多的水进入血液,增加心脏负担,加速肌体疲劳。此外,喝很多水,就会出很多汗,大量出汗会带走很多盐份,破坏身体内盐平衡,造成血液内盐份的浓度降低,容易引起头晕,疲惫和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肌肉抽筋现象。所以在运动中或运动后不宜大量饮白开水,可饮适量的淡盐水,以补充损失的盐份。

篇7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中就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宣言中将合理膳食放在了四大基石之首,是健康的第一基石,足以证明合理膳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营养不良,已经成为目前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的最主要原因。营养不良(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将对人口素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体力不足,劳动能力降低。②智力受损,受教育的能力降低,创新能力不足。③与传染病互为因果。④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潜在原因。⑤会世代相传,形成恶性循环。⑥与贫困互为因果。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营养不良的严重性和提高国民营养知识水平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营养不良,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将干扰基因的优秀表达,不仅妨碍他们正常的体质发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智力发育,关系到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权威资料表明,儿童时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使智商降低15分,使劳动生产力损失10%。儿童铁缺乏可使听力、视力减弱,学习成绩不佳,智力发育受到严重损害。碘缺乏可使儿童智商降低10%,成年后劳动能力下降10%……。

从2002年“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和“全国营养调查报告”等资料所显示的结果来看,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国儿童肥胖率为8.1%,城市中有1/4的男生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超过7%;3~12岁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达9.3%;我国居民钙的平均摄入量为391毫克/日,仅为青少年应摄入量的32.5%;农村4岁以下儿童的身材矮小率达20.5%。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初中生60%,高中生76%,大学生83%;青春期学生尤其是女生贫血仍然比较严重;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明显下降……。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膳食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与之相反,日本国民的健康情况令我们惊叹!有资料显示,由于日本历届政府对于国民营养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营养的重视,以及国民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使日本青年人的平均身高比“二战”时高出11~15厘米,曾经的“小日本儿”其身高已经超过中国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7.6岁,比我国的67.88岁高出近20岁,并且是“寿尔康”,我们却是“不寿不康”!为此,自1986年以来日本持续被联合国评为长寿国和高智商国。由于日本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崛起,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看到这些事实,我们就不难找到我们的差距所在,同时也就不难领悟到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乃至全社会“补”上营养这一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导致我市学生营养不均衡乃至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城市学生谷类食物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量偏高。②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匮乏,营养素搭配比例不当。③学生不吃早餐或在家庭以外就餐率较高。④营养教育落后,学生缺乏营养知识,饮食不节制、偏食、吃过多的零食。⑤过多的饮用碳酸饮料、香甜味饮料。⑥一些学生盲目减肥、节食。⑦部分学校疏于对食堂管理,饭菜价高质差。⑧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的卫生与安全问题严重,也是造成学生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些年来呈现低龄化且上升的态势,成为威胁我国城市儿童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此外,血脂异常还可见于农村青少年。膳食营养素失衡不仅威胁易感人群的健康,最为重要的是,还将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智力、体力和精神等的正常发育。

国民营养,特别是学生营养,关乎国家的兴衰,关乎民族的未来,不容忽视!为此,包括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先生在内的数十名营养界著名专家多次呼吁:国家要对国民营养进行立法,饮食营养要从孕期开始,“食育”要从娃娃抓起!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并提为国民三大素质。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小康目标,最终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高素质的健康人”是第一要素,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健康是第一保障力,而膳食营养又是健康的第一基石。所以,加强和改善学生营养,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是使教育良性发展的基础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长远大计。

篇8

【关键词】体育教育 学生运动 重要性

《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由于德育、智育都要寄予体育之上,体育又是一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伟人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寓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体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智力要发展当然得主要依靠智育,但发展智力赖以存在的器官和技能,却有赖于通过体育活动加以巩固,所以我们说体育是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身体各部位的成长都需要通过进行体育运动而得以促进。而他们智力的发展由于身体的成长紧密的联系着。儿童自出生到青春初期,是长身体最快的时期,尤其是小学到初中这个阶段,是运动能力发展最有成效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体育教学效果就会减低。学生智力的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例如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在每一个环节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年龄的最佳期,如果在关键的时刻,学生的身体没有得到良好发育,其智力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影响。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才能有饱满的热情、乐观的态度和充沛的精神。同样,只有健康的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思维、记忆、注意、想象、情感和意志。

不顾学生的身体健康,只采取高压加速式的教育方法,虽然在提高升学率方面可能暂时的有些成效,却影响了学生的生长发育,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须知学生的大脑是很娇嫩的器官,不能当机器那样使用。那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习题,把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挤掉,不去做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迫使学生抱着个疲劳的大脑、带着个厌倦的情绪,去死记硬背他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使他们身顺心违,精神和肉体双重受到摧残。

二、体育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意志

我们知道,意志力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因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而体育运动中的有些动作,往往具有难度大、危险性高的特点,没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是很难完成这些动作的。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循序前进、持久有效的训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勇敢、刻苦、机智、果断等良好的意志和性格。青少年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期,我们必须抓好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体育方面的训练,以培养其坚忍不拔的强大意志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刻不容缓的职责和艰巨的任务。

三、体育对青少年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青少年时期的道德品质成长是最关键的时刻,道德品质教育必须要从小抓起。而体育课是十分讲究尊敬老师、服从命令、讲究礼貌和尊重对方的一门学科。又非常强调爱护公共财

产,讲究器材场地上的卫生,十分强调关心集体、助人为乐,严格遵守规则等良好品德。另外,野营、登山、远足等野外活动,更能使学生形成尊师爱生、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习惯养成。学校经常组织一些体育竞技赛活动,如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多种形式活动,能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力争上游、团结协作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也能使他们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向心力。

体育活动还能使学生形成健美的的观念。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常是身材健美、躯干挺拔、举止端庄、行动敏捷;而从小远离体育的人,体形纤细、偻身俯首,根本谈不上形体美。所以在品德教育方面,体育的作用切不可小窥。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无论是从智育、德育还是从增强体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学校、家庭到社会各界等诸多方面,共同为增强青少年一代的体质而不断努力。

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改革;策略

在当今社会,大家谈起青少年一代,大部分人都会摇头叹气。在我就职的中专学校里,也确实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这样一些青少年,他们学习差,行为不良,上课大部分时间睡觉,课余吃喝玩,上网等,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针对这样的状况,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应对?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素质培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采用肯定式教育

对这些青少年学习成绩差,行为不良等一些问题,我首先肯定主要不是他们的原因。这样的认识,才容易走进他们的心里,才会与你沟通,交流,你的教育思想才容易被接受。之后,要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让他们在现实中肯定自我(而不是在虚拟的空间里),最后激发他们对未来,对梦想的追求,让他们不在现实中堕落,不在虚拟中迷茫。

二、感恩之心的培养

经常用一些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比如药家鑫事件,上海机场刺母案等事例让青少年学生去讨论反思。以及古代成语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具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社会,国家。认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迈向真、善、美。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从一个叛逆,桀骜不驯的误区走出来,迈出成熟的一步。

三、荣辱观认识

许多青少年对荣辱认识不清。不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辱。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是单纯的说教可以解决的,要深入浅出地通过一些事例诱发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

四、知书达礼的教育

在当下的青少年中,他们的言行举止有许多与我们的期望与要求相去甚远。经常给他们讲到传统美德要求,男孩子要有君子风度;女孩子要有淑女风范。指出他们的不足,但不要责备他们。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书,所以不达礼。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礼、仪、仁、智、信等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传统。在这些正确的思想引导下,这些青少年越来越走向了正轨,言行举止有了可喜的进步。以前,见到老师,低头,旁视,形同陌路,而今彬彬有礼;以前粗话不断,而今此类现象已经几乎没有了,因为知书,所以达礼也。

五、修身养性与身心健康

在当今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飞速进步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不良的现象,进而影响并改变了青少年一代。比如。懒惰、不思进取、向钱看、小小年纪抽烟,酗酒,谈恋爱的现象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单靠强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必须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错误。要告诫他们做人要修身养性,不但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诸如,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合理饮食,生命在于运动,充足睡眠;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相信自己,克服自卑心理,多沟通,交流,乐观向上。让他们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而沉迷网络生活是一种不健康的并且毁灭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又通过现实中两个同时患上绝症病例的人,使他们明确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两个人钓鱼的好朋友,一个人是离休干部,一个是退休工人,同时被查出患上绝症;离休干部症状轻,而退休工人更重些;离休干部从此不出门,在家休养整天在家想着活不长了,反观退休工人则是依旧乐观,豁达,整天钓鱼锻炼;像正常人一样;结果离休干部,病状稍轻的一年后去世,而退休工人,病症很重的,五年过去,依旧整天乐呵呵地早出晚归。为什么这样?心理健康创造的奇迹。明白了这些道理后,他们都自觉不自觉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六、知识技能的学习

一说到学习,这些青少年可能就反感,因此他们已经养成了不读书不听课的习惯。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事例。使大家从心里认识到学习知识,国富民强的重要性,落后就要被动的挨打,青少年不学习则会民不富、国不强的道理。同时针对他们目前文化状况,提出适合的目标要求,且不可过高过大,使他们望而却步。

七、自立、自信、自强的培养教育

在中职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青少年存在自卑心理,进而引发自暴自弃,如何改变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念是十分的重要的。首先应该教育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自己的特长,优势,自己的性格、兴趣等等;再一方面了解社会,了解社会需要,职业状况,就业形势等等;再者引导他们正确的心态的建立,做到不卑不亢、自信、自立、自强。通过我校毕业生的一些成功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奋斗拼搏净胜。使他们看到希望,美好的未来离他们并不遥远。

总之,通过诸如上述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可以看到,青少年学生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中专学生青少年一代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用心发现,用爱去教育,是会“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让我们致力于这一群体的教育工作者们修好自身,为培育好未来的青少年一代而共同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俊英. 实施素质教育 探索中专改革[a]. 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 2000.

篇10

关键词:高校 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是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终身体育就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并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几点实施方法,希望对终身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1.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1终身体育教育重要性

学校体育教学非常重要,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那么发展终身体育就很重要。

(1)发展终身体育能增强身体素质。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仅仅靠体育课堂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体育锻炼必须深入到生活中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青少年时期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锻炼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人一生的身体状况。所以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

(2) 终身体育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体育教学方法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比以前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更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意识,满足学生运动健身的需求,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有利于去完成学习任务,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2 高校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的提高要靠长久的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要从点滴做起。高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进行终身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是其基础,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和教学计划,能实现学生健身的目的。学生在校期间,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快速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增强学生身体机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学习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2.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的方法

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习惯与运动意识,这是促进学生终身锻炼的前提,如何实施终身体育教学呢?如何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呢?这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1)体育教学形式创新。要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就要立足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合理进行体育课的设置,做到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进。要结合学生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强化基础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培训,让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给他们展现自己特长和特色的机会,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定要重视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自己去重视体育锻炼,才能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能使学生从体育锻炼中终生受益。

(3)课内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上,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扩大体育教学的广泛程度,多开展课外运动,比如课外进行比赛,组织体育活动,成立体育爱好俱乐部、组建篮球爱好者协会、足球俱乐部等。这些课外教学形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此外,还可以举行短期培训的方式对体育项目爱好者进行培训,实施强化教育,比如可以针对健美操爱好者进行健美操培训,让学生利用起课余时间,能有效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营造一个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往往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有着很大帮助,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前,很多学生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身体状况不佳,这些学生往往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能激起学生的健身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并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把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定期进行体育宣传,在宣传板上设置体育文化板块,展示体育的魅力,熏陶学生体育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举办体育文化讲座,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3.结论

体育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高校体育更是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要注重终身体育的教育,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好学生终身体育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