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色教学总结

篇1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们学校一直都十分重视写字教学,我又参与过学校的写字课题研究,本学期,我班被定为写字特色班,这更促使我努力做好本学期的写字教学工作。

写字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对写字美的感受、划识、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同时受到教育。在写字课教学上,我着力抓好写字课堂教学常规。

1.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知识,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采用书法比赛、作品展览等方式鼓励学生好好写字,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写字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与写字姿势,以认真、仔细、专注的写字态度,按笔画的先后顺序正确地书写汉字,学会正确地使用书写工具等。教师在教学中,反复示范,时刻提醒,及时矫正不正确的写字方法和不良的写字习惯,在不断强化训练中,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写字态度,以及边写边反思、积极参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 重视写字课教学,认真上好每天15分钟的写字课,优化写字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要多采用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理解汉字笔画与笔画、笔画与部件、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笔画、部件的书写方法,先讲后练,提示注意点,再让学生去练习,使学生的练习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了写字水平。

4.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处理好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如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有意的将易错字拿出来让学生观察、练习;处理好写字课与平时作业的关系:无论是写字课上,还是平时做作业,做到提笔即使练字,处理好写字教学与课外书法活动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

篇2

张掖市职教中心 贺登昆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围绕今天的会议主题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开展推选评定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第二个问题是归纳、整理、总结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第三个问题是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就讲这三个问题。

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开展推选评定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办学办出特色的需要。从1996年职教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就以“全面发展,办出特色,打造西部一流的职业学校”这3句话作为办学目标,经过12年的风霜雨雪,经过12的拼搏奋斗,到现在,,我们觉得我们做到了“全面发展”,表现在如专业设置由原来的12个发展到现在的27个,学生人数由原来的600多增加到现在的3500多人,固定资产投资由原来的2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800万元,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9万平米增加到现在的40440平米,还有九个国字号头衔以及百杰校长杨校长的荣誉,等等,都说明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发展;第二句话“办出特色”了没有呢?我认为是办出了,但特色不突出,不明显,不够全面。我疏理了一下,办学十二年来,除开硬件建设方面的特色,我们在软件建设方面,能称得上是我们学校的特色的地方只有五个方面:一是六课一活动,这是教学管理上的一大特色;二是学风建设上的十星教师、十星学生和十星班级的评选;第三个特色是学生毕业时的双证制或多证制;第四个特色是校报校刊《职苑》的编辑出版,它集新闻性、学术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应该算一个特色;第五个特色是五技能教学模式,即课内教技能、课外练技能、考试考技能、毕业定技能、就业荐技能,这是技能教学方面的一大特色。总共就这五个特色,面对我们要做强、做大、做优的目标,我觉得有点少了。为此,有必要创设特色,形成特色,推出特色,特别是推出课堂教学特色来丰富我们的办学特色。这时第一点理由。

第二点理由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坚持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教学为中心,以技能为重点,以就业为为导向,以管理做保证”,这6句话中“以教学为中心”是说学校的全面工作围绕教学工作来进行,那么,教学工作又围绕什么来进行呢?很明显,教学工作肯定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来进行。但是,多年来,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学校的软肋,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形成一些成形的、细化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探索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学习的课堂教学蓝本或典范,导致能教的和不能教的一样,有资格教的和没有资格教的一样,谁都能往讲台上站,站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厌学风气日盛,有些班级的课堂纪律混乱,部分老师上课不管或管不了学生,有的班级的成绩合格率只有2%,很低。这样的局面如果要长期下去,恐怕会危及到我们学校的办学质量,会危及到我们的办学声誉。我们说我们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就要干专业技术上的事。课堂教学就是你的技术堡垒,你如何攻克,如何使你的课吸引学生,能把学生管好管住,你得研究你得疏理总结,你得有一套你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这个熟练的教学技能就是我们要推出的教学模式。所以推选评定优秀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是以教学为中心的需要。这是我讲的为什么要开展推选评定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理由。

第二个大问题是归纳、整理、总结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荀子在《劝学篇》里有这样几句话:“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几句话讲了个什么道理呢?讲了完成工作要讲究方法,要善于利用外物,善于利用外界条件来达到“见者远、闻者彰”的道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样,也要讲方法寻找规律。归纳、整理、总结优秀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向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理想境界迈进,是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的具体举措。具体来说归纳、整理、总结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有三点:一是给教师成功的教学风格教学习惯贴标签。二是给学生的课堂听讲找规律。三是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定进取目标。综合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我们应当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归纳总结工作。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大问题。

第三个大问题是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1.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教学方法?先说什么是教学模式。这方面的资料很多,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它概括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是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2.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课堂教学模式中包含教学方法,但教学方法不能代表课堂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它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相对而言,教学模式涉及的教学过程范围宽泛一些,容量大一些,理论性强一些;而教学方法涉及教学活动的范围小一些、内容单一一些,实践性特征更浓一些。

篇3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2-02

一、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专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表现在专业之间的交叉不断增加,相近专业内涵界限不清,专业与学科联系更加密切。同时由于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不断扩大,势必造成各专业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由十几个专业合并而来,从名称上体现不出特色与优势。为此对于办学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必须探索一个适合自身特点,形成一个既有历史特色,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新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办学基础与特色,依据本科教学的规律,对该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地研究与规划,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用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二、建设方法与步骤

1.建设指导思想。以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本科生教学改革为对象,探讨适合人才培养与特色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总结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特点,建设成为以光电测控技术为优势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以此形成办学的特色与品牌。

2.建设主要内容和方法。主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建设、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规范。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师队伍、创新基地、实验示范中心等内容建设。建设分五步进行,调研阶段整理资料阶段建设内容研讨建设内容实施总结与交流。①调查研究。面向高校:通过到国内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大学走访、实地考查、与教师座谈等方式,对测控专业的办学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国内目前设置该专业的院校由几十所发展到140余所,其中此专业侧重电信的有45%,侧重机电的有35%,侧重计算机的有10%,侧重光电的有11所。以光电技术为主的学校多数集中在光通信、光电对抗等方面,进行光学精密仪器总体与结构为主并形成优势的学校只有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及长春理工大学3所。面向企业: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一是在每年的毕业生招聘会期间,与各企业相关人员座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往届学生的评价;二是每年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去实地调研,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光学、光电相关企业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建厂,急需大量的光电测控方面人才。我校培养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就业情况很好,特别是光学仪器方向的人才。我校培养光学、光电仪器方向的学生近五年来实际就业率达到85%以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侧重光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上升趋势。跟踪国际:通过访问发达国家著名高校、聘请回国人员讲座等办法,了解国外高等学校办学方式与经验。国外控制技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别是机器人、多轴转台等的智能控制研究方面,美国、日本、英国等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我校在光电检测方面具有相当优势,但控制方面教学与科研都是弱项,使得“测”、“控”出现严重脱节现象。②培养方案调整根据掌握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与分析。我校是以光学仪器发展而来,是以光学仪器创造品牌,这一点始终不能放弃。近年来许多大学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原则,按专业培养学生。但我校一直沿用专业方向培养,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特色。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来下设4个专业方向:“光学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和“光学工艺与光学设计”。由于近几年教育部增加了一些有特色的目录外专业,我校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中的“光学工艺与光学设计”方向分离出来,在2003年申办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这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只有“光学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和“精密仪器”3个方向。但在近几年实际执行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精密仪器”在分方向时很少有学生选择,基本分不出班级,所以实际上本专业就是两个方向。而“光学仪器”方向与“光电信息工程”的专业有交叉。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方向越办越窄,而且已失去了原有的优势的地位。现代测控技术多学科的交叉,发挥我校在精密仪器基础、凭借光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和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方面长处,结合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专业方向进行了重新调整,即形成“光学精密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和“光电测控技术及系统”3个专业方向,形成以光学仪器和光学设计优势,光电测控技术领先,检测技术和信息处理并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具体建设内容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设立适应人才市场的培养方向,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同时设立“王大珩创新实验班”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篇4

【关键词】主持与播音;特色;因材

随着艺术类考试的日益升温,高校开办艺术类专业也成为热门,主持与播音专业就成为了新的关注点。同时随着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这个行业的娱乐化倾向又成为了许多受到时尚文化浸染的当代年轻的追崇。但从这个专业的就业得情况看,由于媒体所需求的主持播音人员数量有限,大量的该专业毕业生并不能真正走上专业对口的岗位。一方面是这个专业的急剧扩张,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相比,没有技能特点,缺乏竞争能力,就业面临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专业的职业面向除了主持播音之外还有什么,是不是能结合市场需求,给该专业的学生找到发展发方向,就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本身就是特别强调技能的培养,该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也就必然要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和改革。以我院为例,自2005年开办主持与播音专业以来,以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分析为基础,积极总结主持与播音人才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专业特色就业平台,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去糟取精,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现做如下几点的浅析:

一、抓“特色”,重“专业”。市场是导向。在信息多元化、媒体密集的传播环境中,一档节目可以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关注与支持,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其中,节目主持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的节目主持人不同于过去的播音员,他既要服从公众的、社会的和共性的要求,又要有突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自我院2005年开办主持与播音专业以来,秉着“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在实践中探索教学,在反思中完善教学,经过多次教学改革,逐渐总结出一套具备我院特色、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模式,更科学、更合理的为社会培养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我院前身为气象类专业院校,应时下各地气象影视中心的兴起,急需专业的气象节目主持人,针对这一市场需求,我院抓特色办学,在人才培养中强调“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性和特色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得到了各气象影视中心的一致好评。

二、“单一型”——“复合型”转变。抓市场办学,就应该知市场所需。气象影视中心一般承接的栏目比较单一,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主持节目,还要有策划、撰稿、编辑技能,实现一人多能。因此在教学中,针对高职院校同学的就业能力上,应由单一的主持播音能力变为多方面复合型,除了打造采、编、播一体化媒体行业人才,也倾力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沟通、交际和礼仪等综合素质。

(1)策划、写作要过硬。开设专业课程,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采写能力的同时,还要有好的组织、策划、创新能力。高职院的学生在策划和写作能力上存在弱项,应突破难点,把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上去。

(2)增加摄像、编辑课程。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掌握节目的后期制作要领,要熟悉或掌握节目采录完成之后的编排和处理,熟悉运用节目制作的各种设备,包括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等,可以独立完成节目后期制作,充分参与节目的采录和编发。在培养学生后期编辑和制作技能时,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能让学生胜任台前和幕后,符合媒体中一体化人才的要求,也适合企、事业单位对于制作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应以主持播音为基础,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并且熟练掌握采访、写作、编辑技能,再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行业从事,从很大意义上拓宽了主持与播音类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因材施教,进行高职特色教学。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对比情况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上因结合高职特点,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上要突破传统,循序渐进,由简渐繁。

第一,理论知识为基础。讲授概念,在界定概念的时候,通过简化和系统化的手段,建立一定的概念来理解专业领域,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讲述理论时还注重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整个教学模式的设计,先理论后实践再总结,完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能及时的查缺补漏,提升学生水平。

第二,范例教学为辅助。范例教学是给学生授之以形,让学生能通过实例提高分析理解能力,是理论和实践构架的桥梁,借此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遵循人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时从一些典型的案例入手,从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个别情况延伸到电视节目采编播的整体要求,逐步提炼本质属性,进行归纳总结,感知原理与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三,实践教学尤为重。从理论中获真知,在实践中求经验。主持与播音播音专业是一个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所以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必不可少。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实训上,手把手教会学生采编播各环节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把学生带到各实训基地的影视中心,亲自采访、亲自编辑、亲自播音、亲自制作,通过亲历亲为,把理论运用到时间中,获取一线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聘请专家来校讲学,让一些业内的资深人士到学校进行专业讲课,传授经验,让学生与业内精英零接触,吸取宝贵知识。

篇5

一、“毓正教育”的推行背景

“传承”与“创新”是四海小学办学一直推崇的发展观。2009年,我校结合实际确立“毓正教育”的办学文化,以期在周边学校林立的环境中凸显自身品牌,培养具有“正”素养的学生。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毓正教育”在四海小学已经扎下根基。学校在管理、教学方面融入“毓正”理念,在环境教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如“浩然正气太极队”“防震减灾活动”等已成为学校重点项目,语文、英语、体育、音乐等特色课程在天河区已有一定知名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海小学在特色办学探索中坚持传承“毓正教育”中的“正”精华,并在现有学校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归纳升华“毓正”理念在管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应用到学校各方面建设中,提出打造“毓正教育”特色办学文化。通过对原有“毓正教育”的丰富与创新,校园文化形成一股强大的“正”气场。校领导和教师在管理、教学中实践“毓正之法”,并率先垂范,将“正”精华、“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令而行”,达到“毓正教育”知行一致、自觉而为的效果。

二、“毓正教育”的内涵创新

1.以“正”为核心的“毓正教育”特色文化

“毓正教育”的核心为“正”。“毓”,同“育”,指教育、培养。“毓正教育”在心灵气度层面可诠释为“正心、正德、正气”;在习惯养成层面,可诠释为“正身、正行、正学”,即习惯良好、行为端正、好学善思;在学识才艺层面可诠释为“增识长智、兴趣广泛、特长鲜明”。

具体来说,“毓正教育”包含以下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萃取“正”精华,打基础、树根基,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基本素质;二是坚持发展与创新思维,依托科技、体育、艺术特色项目,渗透“毓正教育”内涵,使教师、学生有一技之长。

2.“四海毓秀、正心精艺”的办学理念

围绕“毓正教育”的特色文化,我校将办学理念定为“四海毓秀、正心精艺”。其中,“正心精艺”是育人手段,“四海毓秀”是育人目标。“四海”是四海小学的简称;“毓秀”即让学生成为人才;“正心”是德行品格的匡正;“精艺”是学生不仅要学识丰富,还须身怀技艺,这也是建立特色学校的内在要求。

总之,该办学理念可诠释为:四海小学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塑造学生正德包容、仁厚有爱的心灵,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毓正教育”的路径探索

1.推进“四化工程”,美化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体现“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外部途径。基于以“正”为核心的育人元素,我校积极推动“四化工程”,即绿化、美化、文化、净化,为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四海小学是首批“广州市绿色学校”,并于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园内树木郁葱,为学生阅读、活动提供了“正”能量的“绿化”环境。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充满了书香味,每个教室精致典雅的图书角,教学楼一角以小屋为模型的流动书吧,都成为学生的阅读乐园,“文化”味浓郁。学生徜徉在干净明亮的校园里,奔跑在7 110平方米的运动场上,求知在宽敞的教室中,这些环境“净化”的生态空间、人格健康发展的心理空间、具有“毓正”底蕴的学习空间,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校园氛围。

2.坚持“正身管理”,营造公正氛围

(1)让领导班子“动”起来

学校领导班子的特色管理方式,是实践“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内在助推力。我校在“毓正教育”引领下,总结出“正身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者需要“动”起来,率先垂范,身正行端,只有正己之身,才能上行下效、同心合力、事业进步。为此,四海小学成立特色办学领导小组,由校长带头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管理方式,为全体教职工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

(2)让科学决策“多”起来

我校领导班子强调“正身管理”,构建多层次的科学决策体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大会”和“党支部”的科学决策体制,倡导和实行校内民主。全面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特色学校规划方案,建立有效的教师个人专业技术发展制度,如建设教师档案袋,记录教师的成长历程,促进教师对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得失的反思、教学工作的交流。

3.实施“精细教学”,培养毓正之师

(1)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为适应“毓正教育”的需要,我校不断加大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力度,如定期开展师德培训、信息化培训、专题讨论、学习等,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学校不断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规范教学过程,重新修订课堂教学评价表,引导教师把“正”品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有高的追求和目标,“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形成了具有“正德”和“正艺”的教师群体。

学校在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人人有专题”的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在科研中自主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合理安排各学科组的选题,跟进过程管理,培养科研骨干,创建学校科研特色,带动全校教师投身于教科研的行列之中,逐步形成“人人有专题,个个搞科研”的新局面。

(2)教师贯彻“精细教学”,强化质量意识

“精耕细作”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人一生发展的基奠,这就要求教师既精于业务,又能细心、耐心教导好每一名学生,这也是四海小学“精细教学”理念的宗旨所在。因此我校教师在特色学科建设中,将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精细化,把“毓正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尊重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海小学致力于“毓正教育”进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如语文课力求将“毓正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成立研究小组,对语文科新课堂模式进行探索,构建“关注学生成长”的课程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依托“四艺工程”,建设特色课程

四海小学在创建“毓正教育”特色文化的过程中,总结出学校的四大特色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开展特色课程建设。四大特色项目又称“四艺工程”,分别是“科技之光”“体育之星”“韵律之灵”“雅言之美”。围绕“四艺工程”,我校努力打造“精艺课程”,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上,以引导学生才艺发展方向为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立足优势项目,打造特色课程。

第一,在“科技之光”工程上,我校将“防震减灾”项目作为一项长期推行的特色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依托该项目,我校开展了以科技环保为主的发明和技术技能训练活动,让学生对科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四海小学地处广州瘦狗岭、佛山三水市交界处的东西向断裂带,具有研究地震减灾的地缘优势。学校一直致力于“防震减灾”“群测群防”的实践,校科技小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写了《地震知识知多少》等校本教材,并应用到地震观测综合实践课程中,成为特色课程的代表。我校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与推广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同时加强引导和指导,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启发学生由单纯的地震观测转向观测与预防并重的研究。

第二,在“体育之星”工程上,我校依托“浩然正气太极队”等,开展以体育健身为主的特色项目活动,将“毓正教育”培养学生“正之人格”的理念融入学生的运动中。太极拳作为一种亦静亦动的运动,可以让学生在一招一式中体会“正”之内涵。

第三,在“韵律之灵”工程上,我校旨在通过音乐和舞蹈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学校成立校艺术团,包括合唱队、舞蹈队、语言艺术队、打击乐队,均取得优良的成绩。学校艺术团参加广州市各项比赛斩获颇丰;定期举办的科技艺术节,穿插大型文艺展演,并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仅使艺术教育得到全面落实,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依托音乐、舞蹈课程的优质教师资源,开展艺术类特色活动,开展“音乐之星”“艺术之星”等评选活动,通过激励措施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特长。

第四,在“雅言之美”工程上,我校将毓正教育与传承经典文化相结合,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依托“国学经典诵读”项目,开展传统文化素养训练等活动。规定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天大课间,通过练习“太极拳”“太极加吟诵”,落实“经典教育”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能以史为鉴以“正身”。

5.坚持“正心德育”,滋养学生心灵

“正心德育”是学校“毓正教育”特色文化在德育方面的实践总结。塑造品格,滋养心灵,这是德育的意义。在“毓正教育”的引领下,四海小学的学生恰需这种由“正”而萌发出来的优秀气质。

(1)德育管理

围绕“正心德育”,我校在管理上成立了三个层面的德育队伍:以校长、德育主任和工会主席、大队辅导员为核心的管理队伍,以班主任和思品老师为骨干的实施队伍,以班级学生干部为桥梁的自我监督队伍,形成了系统的德育工作格局。

在上述德育队伍的带领下,我校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将“毓正教育”内化至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如开展“四海之星”特色评比活动,当中不仅有“学科之星”,还有“艺术之星”“孝顺之星”“诚信之星”“环保之星”等;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一班一特色的活动,有书香班、创新班、活力班等,将“毓正教育”贯彻落实到实处。

(2)家校合作

为更好地完善“正心德育”工作,我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正心德育”;加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如针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难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与附近的派出所和居委会等有关部门成立共建单位,共同整治周边环境。

篇6

关键词:学校特色;校本管理;学校示例

一、学校简介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始建于1925年,是原四川省省级重点中学,重庆市直辖后,被命名为首批市级重点中学。现有初、高中部共1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800余人。并且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发了校本课程,创办出特色学校。

二、对校本课程的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对课程质量的管理

课程质量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实施前的管理,主要包括:①课程目标是否合理,如: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以及是否符合办学思想等。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③开展教学资源的条件。根据这三个方面来确定校本课程是否进入实施。就拿黔江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来说,学校是在结合了学校和所在的区域特色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如:生态黔江,家在黔江(黔江地理),渝东南民歌等校本课程就是结合了当地的区域特色。另一方面是实施后的管理,即对课程实施后的效果进行管理,可根据学生的总结与反映、教师自己的总结以及同事的反映和管理部门的抽查结果等信息来决定校本课程的进退。

2.对学生选课进行管理

在实行校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有给学生自主进行选择的机会,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特长做出选择,才真正地发挥了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最好能够在学生选择之前,有听课的权利。这样,学生才不会做出盲目的选择,但也要注意这个听课时间的安排,不能太久,最好是在一周之内完成,否则就会影响到正常的上课秩序。另外,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校本课程。同时,学校也要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应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如:重庆黔江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包括高中物理导学和专题讲座、高中英语语法等,教师可以让那些在这个方面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选修,以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对上课常规的管理

上课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教学环节,常规管理的任务是确保课时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按时上下课,及时了解和防止各种教学事故。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也要对这些常规进行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如:重庆黔江中学校的校本课程――渝东南民族体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在运动前的预备活动,以免在学习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

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教师根据考勤情况、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总结、报告、小组评议等给出学生成绩,学生课程成绩要进入学生的学习档案。这样一来,学生才会重视自己所选择的课程,认真地对待校本课程,也才能发挥校本课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结论

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管理。只有在正确的管理下,校本课程才能够彰显学校的特色,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基础教育 学校特色 探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校逐步摆脱“千校一面”的困境,走入追求特色发展的新阶段。应该说,对于学校特色的追求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进步现象。

如何理解学校特色

何谓学校特色?其本质内涵是什么?其本质内涵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如果抛开抽象的概念、定义来描述,《北京市中小学校科研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项目组经过多次研讨认为,学校特色的“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它不只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更是表现为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它不因校长更换而改变,不因教师调动而弱化,它深人学校每一位成员的内心,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它呈现的主要特点是:

稳定性,指办学独特性风格和学校成果能够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在校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育性,学校办学特色的提出和实施不是被动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也不是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和学校校长领导有方的自我标榜,而是在新形势下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实践需要;

独特性,这是中小学校特色的核心因素,主要表现为独特的办学思想、办学内容和办学策略;

过程性,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表示特色的形成、升华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指特色本身也有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创建学校特色的意义阐释

1.创建学校特色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手段,实施课程改革需要新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教育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创办学校特色过程中可以得到改变与更新。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出有特色、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办学校特色就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2.创建学校特色是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要求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多元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挖掘自身的优势项目,创办学校特色,是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3.创建学校特色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要求

通过创建学校特色,带动学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学校自身发展。通过创建学校特色,学校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品位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从而提高竞争力,走向品牌学校。

4.创建学校特色是教育的复杂性的需要

由于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对它的规律我们还探索得不够清楚,尚需要学校和广大教师勇于提出新观点,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实验全新的办学模式,探索教育的规律,探索学生成长的规律。只有在各校不同的探索中,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经验,才能形成各个学校的特色。

多种途径创建学校特色

1.拥有一位高素质、有个性的校长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由潜在优势向显性优势转化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孕育阶段、过渡阶段、成熟发展阶段。在孕育阶段,校长要立足现实,从本校实际出发,抓住现有优势,挖掘潜在力量,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在过渡阶段,校长应把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项目来抓,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办学特色的关键问题,尽可能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其成熟;在发展阶段,校长应引导全体教职工将办学特色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并对办学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形成高水平的理论框架。总之,校长在学校特色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提出者、特色建设的设计者、特色建设的实践者,又是特色建设的坚守者、特色建设的宣传者,同时还是实施组织者、资源调动者、研究者等。

2.拥有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础

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要创建学校特色,必须要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有特长的教师队伍,它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础。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使教师明确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实施步骤、具体应担当什么角色。其次,要培养教师的全面综合素质。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和个性特长,为教师创造充分的自主空间,在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同时,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也是培养特色教师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比如,朝阳区三里屯小学的摄影教育教师中既有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又有三里屯摄影俱乐部的人员,通过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形成了一支特色教育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3.具有特色的教学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

一所学校要形成特色,其核心是要形成教学的特色,这不仅是学校实现培养特色学生的主要途径,更是学校特色形成的主要方面。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学校在深刻理解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内容、原则、方法等重大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的见解和主张。一般的学校都是用这些见解和主张指导本校教学工作,但仅仅如此还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能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大胆探索和创造,同时及时总结教师长期积累的课堂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升华,才能逐步形成特色。如北京市东城区光明小学的“我能行”特色教育,即以自信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认识,突出学生的价值。教学特色还表现在有特色的、体系化的教学结构和课程结构中,围绕学校特色的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4.学校特色建设必须加强教育科研

“学校特色创建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然是探索,就需要去研究,去思考,去行动,这就是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教育科研与学校特色办学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如何将研究作为一种认识分析事物、规划变革手段,以及推动学校变革和特色办学的有效机制”。比如,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就是通过和谐教育课题带动了学校和谐教育特色的发展。顺义区高丽营第二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小型课题研究,为学校特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东城区丁香小学干部教师静下心来琢磨、研究,认真挖掘和宣传本校历史传统,从老前辈那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倡导和建设“故事文化”,引导学生在说故事、感受故事中获得发展。经由深入的研究和宣传,学校提高了社会声誉,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得以保留。

其实,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学校特色建设的服务方式更多地体现为行动研究,即开展深入实际的需求调查,根据学校发展目标规划特色建设方案,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序、策略去努力改进并不断完善特色建设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开展相对科学的实践,还体现在对特色建设实践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制度化努力之中。

5.学校特色建设需要有宽松的外部环境

学校在特色建设过程中,除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外,还需要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它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赋予学校应有的办学自,政府部门增加教育投入,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使其能够根据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办出学校特色。同时也需要兄弟学校的参与和帮助,有关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指导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等。尤其当学校特色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时,或当学校内力不足以推动特色建设顺利开展时,就需要得到外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需要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以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顺利开展。事实上,有许多学校正是借助于外力来进行学校特色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除了上面的五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建学校特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创建在根本上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特色是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的特色。因此,不注重学生在创办学校特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成为消极的、被动的参与者,学校特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作用,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各个侧面呈现出学校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于文安,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6(5):64-66

篇8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这项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召开主题为“统筹优质教学资源,构建良好运行机制―北京联合大学支持北京市小学开展学校特色发展项目(即手牵手项目)”的推进会,决定推进项目有序高效开展。此项工作由师范学院牵头,相关学院全力配合,与7所小学开展有效合作,针对小学需求开展教学实践,支持各小学特色发展,同时从中探索出卓越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摸索教育教学共同育人规律。

一、支持小学特色建设的教学实践

一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全面落实高等学校支持北京市中小学特色发展工程,全方位、多样化和深层次地推进7所小学的体育和美育工作,全力支持他们的特色建设。

首先,对各个小学进行认真分析,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进行规划,形成校园文化品位。例如,针对朝阳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的艺术特点,选派优质师资,对美术类的国画课程进行重点打造,通过重点教学、专项培训、请名师交流指导、开展教学观摩和学生作品展示等一系列教学实践,该校国画课程渐入佳境,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学校艺术设计系教师和学校教师也很欣喜,在2015年6月的成果展演中,大部分参展的国画作品是黄胄小学学生的,这是在我们专业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已收到很好的效果,得到小学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其次,将各小学的体育美育、校本课程和艺术展演等深度融合,拓宽小学教学渠道和内容。一般情况下,受学校条件所限,小学校本课程相对单一。在支持小学特色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高校教学优势,把小学体育美育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积极参与艺术展演等活动,加以宣传和提升。各个小学领导纷纷表示,这项工作既丰富了校本课程,又使小学生得到高水平的体育美育教育,并在文艺展演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是小学、学生、家长和高校的“多赢”战略。

最后,进行一年的教学工作试点后,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规范课程体系。2015年6月,通过对前段教学工作的认真总结和教学论证,我们果断减掉教学实践中不受欢迎和效果不好的一些课程,将针对各小学的课程规范成7大类(体育类、音乐类、舞蹈类、科技类、美术类、心理类和国学类)25门课。每类课程都有2~8门课程供小学选择,教学形式包括自然班授课和社团两种。各小学可按照需求和条件与我们协商选定课程,统一排定课表,认真按照课表进行教学。本学期,我们每周会组织各专业优秀教师和师范学生300余人次,进行约120门次的课程及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特色课程达5 000多课时,认真做好小学生的体育美育教学工作。同时,我们即将出版“高参小”系列教材11本,不断巩固教学成果。

二、探索基础教育卓越师资培养规律

卓越师资是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期盼,在“高参小”项目运作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高校与小学形成合力,即联合育人机制,一方面对这7所小学来说,高校教师和师范学生认真教学,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体育美育素养。在这个深入教学一线的实践环节,我们将锻炼和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和掌握新形势下基础教育规律的卓越师范人才,因此,我们要在这项工作中善于学习和总结,不断探索基础教育卓越师资培养的规律,总结提升。

篇9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习现状;特色发展

一、幼儿师范类学校的学生学习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教育体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高中并轨招生,使得许多中职学校招生受到极大影响,幼儿师范的生源质量从总体上出现了严重滑坡,学生数量锐减,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意志力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刻苦学习精神等等,各种现象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均能看到一点影子.总结起来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两点上:

1.思想上对学前教育、幼儿教育重视不够

往往许多同学认为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就是哄孩子,只要孩子一天不被磕着碰着、吃饱喝足,就算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无需什么深层次的文化与学识,更用不着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学习研究上,只要对该领域的教育略知一二,就足可以应付得来,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学习动机严重不足。致使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不够端正,其精力也没完全放在专业的学习与研究上,更谈不上“术业有专攻”。

2.理论掌握的多,行动上践行的少

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在十二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由于此阶段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更要有坚实的专业功底在里面。这就要求学生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现在的幼儿师范的学生在日常学习时往往懒于实践,忽略了对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视,缺乏学术研究的综合性与专业发展的创造性,往往只注重理论的学习与灌输而忽略对实效的重视,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致出现诸多“纸上谈兵”之士。

二、幼儿师范类学校长足发展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学生学习现状,作为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幼儿师范生的培养基地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应对。

第一,作为培养幼儿师范生的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幼教观”。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当起指挥者、辅导者、监督者等的角色,给予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允许学生出现错误,不压制、不束缚学生在专业造诣方面的创造个性的自由发挥,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然后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总结与指导,纠正其原则性与方向性的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其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同时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不仅“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

第二,针对现在幼儿师范生的整体素质与学前及幼儿教育的现状,结合现代教学观,进行必要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对幼儿师范的学生的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同时,随时根据教学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感受、提出的见解、遇到的困惑及所积累的经验,即时地进行捕捉、归纳和总结,使其成为今后教学中培养幼儿师范生的教学过程的生长点。对于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删减,把握时代脉搏,增添新内容、借鉴新方法,不断完善,早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适合幼儿师范学生的校本教材。

第三,铸特色,塑品牌,寻求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中等职业技术类的幼儿师范学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竟争环境中站稳、立足,就必须从专业建设、学科设置、教学风格、学风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学科建设特色化,专业建设品牌化,校园文化个性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专业建设与学科设置方面,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对于社会上早已饱和与过时的专业及学科要及时作出调整与转向,而对于新领域(或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的领域)所需的新兴专业与学科,要适时地进行补充,以保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供给的相对平衡。比如,我们学校已经成功地引进现在国际上幼儿与学前教育都比较流行的学科--亲子教育、蒙氏课程及奥尔夫音乐,并广泛地推广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等等。这不仅加强了专业建设,也完善了学科设置,对于即将从事幼儿与学前教育的幼儿师范生来讲,无疑是进行职前岗位学习的最好的教程。

在教学特色与学风特色建设方面,既要传承多年流传下来的教学风范与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又要体现时代气息,将有利于教学与治学的流行元素吸纳进来,使得教学与治学在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从而形成一套适合幼儿师范学生求学的教学特色与学风特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构建是进行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因为课程改革并不仅仅是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完善与平衡,更重要的是要对理想的校园文化所进行的必要的创造。只有在一个建立了体现民主的管理文化、建设共同合作的教师文化、营造出到处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的环境中,才能营造出一个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打造出一个能够促进师生潜心钻研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才能体现出一股具有幼儿及学前教育风范的浓郁的文化气息,逐步形成与完善独具幼儿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为新生代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10

特色学校创建所追求的目标到底是学校的特色还是特色的学校?显然,学校是本,特色是末。特色学校应该从学校的视角去理解,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主要职能是育人。特色学校的本源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校的功能,即培育人才,因此特色学校创建应该是“为育人而特色”而非“为特色而特色”。特色形成过程就是学校完成育人目标的过程,是学校依据学校历史、学生实际、学校社会环境实际等,按照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培养优质人才的过程。

一.特色学校的形成机理

通过对特色学校的实际考察,静态的特色学校结构,主要包括特色学校载体和特色学校灵魂。从动态的特色学校形成过程来看,特色学校形成还必须要有诸如人力、物力及智力等动力系统。

灵魂体系。特色学校灵魂是指学校的价值理念,就是学校的精神体系,包括学校核心理念、教育目标、办学目标等。提炼特色学校灵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学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学校发展的历史事件中挖掘精神闪光点;学校或者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现实需求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能加速学校发展;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应该是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共同的教育理想信念。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灵魂的最直观的体现。在创建学校教育环境时,每所学校应根据具体校情,设计出体现学校独特个性和文化精神的校园环境。要符合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定性,体现朴实、自然、和谐和美观的要求,避免华丽和过分雕琢。要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如定期更换)留给由本校师生创作的文化作品,用来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

学校课程。课程是特色学校创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有用的资源;要清醒认识课程资源的多元形态,努力把蕴涵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学校特色方向相一致的课程资源;要强化课程意识,做到精心策划、要素齐全,有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或活动设计方案),有课时安排和评价办法。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核心。要聚焦课堂,立足区域、学校实际,创造具有区域印记、区域特色的先进教学方法,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加强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加强特色建设。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根据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律,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及管理行为,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反映特色学校灵魂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课堂以外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也是多元文化教育内涵的有益补充。人是活动着的个体,在人与环境、人与教育、人与遗传这三对关系中,活动是最关键的因素。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一切影响都只能通过活动对人格发展产生作用。因此,活动是学校进行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选择。

研究力量。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实践性的研究活动,突出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没有多少现成的版本可以模仿,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按照研究的范式,加强对学校实际的研究。

师资条件。学校要努力形成一个以校长为首的观念新、素质高、有个性、能创新的与学校特色创建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特色建设凝聚合力和提供人才支撑。

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保障条件,无论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要对特色学校创建提供者资金支持。

二.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模式

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相关方面形成合力,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在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政府、学校、科研机构是重要推动力量,三者之间在特色创建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深圳市龙岗区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研究助力”的推进模式。

政府主导。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是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的主导力量,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资金导向和评估导向。1、政策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学校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充分调动学校主体的积极性。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在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颁发了《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评审方案等,详细规定了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等,把对特色学校的抽象理解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工作要求。2、资金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资金来引导学校创建特色,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资金支持。3、评估导向。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以评估来引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龙岗区先通过学校申报,经过专家评审确定创建特色学校的资格单位,最后由区教育局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予以确认。创建期间,区教育局不定期到学校督导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科学的符合龙岗区实际的特色学校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