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行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影行业的发展

篇1

相对应的在票房收入方面, 2015-2016年档期A票房收入为495.25亿元, 占票房总收入的28.04%;档期B票房收入为370.55亿元, 占票房总收入的20.98%;档期C票房收入为429.41亿元, 占票房总收入的24.31%;档期D票房收入为471.17亿元, 占票房总收入的26.67%。

考虑到电影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2016年档期C上映电影口碑整体均低于档期D, 档期C相对偏低的观影口碑影响了当期观影人次的增加, 继而导致其当期票房收入相对较低, 这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另外, 从票房收入排行来看, 排在前十位的影片当中有5部在档期A公映, 1部在档期C公映;排在前五位的影片当中, 有4部在档期A公映, 这进一步充分说明了电影产业存在季节性分布这一特点。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风俗、习惯存在显着的差异, 那么对影片的上映档期安排则很有考究。在接下来的分析中, 我们将新上映影片区分为国产影片和国际影片, 并对国产影片的上映数量、票房收益做进一步深入分析。由表2可以发现, 2015-2016年档期A国产新片上映数量为30片次, 占上映新片数量的34.09%;档期B国产新片上映数量为13片次, 占上映新片数量的14.77%;档期C国产新片上映数量为27片次, 占上映新片数量的30.68%;档期D新片上映数量为18片次, 占上映新片数量的20.46%, 由此可以看出, 国产电影的这种分布特点恰好体现了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票房收入方面, 2015-2016年档期A票房收入为366.65亿元, 占票房总收入的36.83%;档期B票房收入为103.56亿元, 占票房总收入的10.41%;档期C票房收入为273.04亿元, 占票房总收入的27.43%;档期D票房收入为252.23亿元, 占票房总收入的25.33%, 由此可以看出, 档期A和C无论是在票房收入方面还是新片上映数量方面, 均高于档期B和D。

表2 2015-2016国产影片新片上映、电影票房季节分布情况

图1 国产新片上映数量与电影票房周期性变化趋势

图2 2015-2016年新上映电影市场收入份额变动情况

1.3、 产业周期性变动趋势

由图1和图2可以发现上映新片数量与电影票房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随季节呈锯齿形 (亦或余弦曲线) 波动趋势。上映新片方面, 当年新片放映主要集中在档期A和档期C, 并在下一年呈现相同趋势。除此之外, 在一些特殊的节庆日期里, 新片扎堆放映的局面更为明显, 如2015年2月19日当天 (农历大年初一) , 有7部影片公映, 2016年2月8日也有3部影片公映。电影票房方面, 2015年档期A、C票房收入显着高于档期B、D, 说明贺岁档、暑期档是当年票房收入的两个波峰;2016年档期A票房收入明显高于档期B、D, 但档期C票房收入相较于上年同一档期有所下滑, 且低于档期D收入。对于前者主要受2016年电影整体质量下滑、口碑下降的影响引致票房收入下滑;对于后者主要受档期C上映影片质量整体低于档期D的影响。剔除电影质量、口碑因素的影响, 可以判断电影票房收入随季节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趋势。

2、 实证部分

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 0.000749, = 1.001, 这意味着一个坏结果[0.1]。通过使用诸如分数、区域和类型的电影质量数据也不能改善。因此, 与Einav (2007) 的比较没有太多意义, 但这不意味着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由于数据年限较短, 而且在短期内各大院线及电影制片商可能更多关心特殊节庆日期的影响作用。

总体而言, 电影档期对电影票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在合适的档期内, 观众富余更多闲暇用于消费, 从而导致观影人数增加, 对票房的促进作用得以提升。但档期内的观影体验, 也更关注电影口碑, 从而对不同口碑的电影票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表3 回归结果

3、 对电影档期的管理启示

电影档期是影响票房收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是实现高票房收入的关键, 越来越受到导演和投资方的关注。电影档期本质上是属于一种电影营销宣传策略, 一般都是在电影摄影前期就开始运筹。电影档期的制度、流程化和科学化, 以及针对不同电影主题旋律分类实施不同的电影档期的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 这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电影市场是否成熟的标志。

(1) 努力提升国产电影质量。

中国电影真正的问题在于太过依赖IP和明星, 又没有成熟的机制来把控生产流程, 从而放松了对电影质量的要求。但随着中国观众懂得欣赏好的片子, 也愿意为诚意之作埋单, 圈钱已不再是中国电影的常态。唯有以质量取胜的电影才能获取预期收益。

(2) 科学安排档期。

档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春节档、暑期档、贺岁档和国庆档这四大档期期间, 有较高的流量, 如果电影在此期间上映, 才能获取更大的收益。但是在安排当期的时候, 也要根据影片内涵与所属档期的合理搭配, 比如《战狼2》就是合理的利用了档期安排与爱国情结, 继而实现国内最高票房记录。

篇2

摘要:论文从终端显示技术、多媒体技术节能环保材料与技术等方面较全面的介绍了有关广电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最后提出了广播影视新媒体应对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终端显示技术

gsa最新的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5家设备供应商提供大约100款lte终端设备,包括最近在cebit展会与移动世界大会亮相的的产品。从目前来看,lte生态系统正在快速完善,尤其在终端发展方面。今年2月,gsa在的一份报告中称,截至2011年2月,全球已有63款lte可用终端设备。而最新数据表示,相比2月,现在lte终端设备数量增长比达到55%。lte生态系统是迄今为止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全球70个国家已有180家运营商确认投资lte,52个国家的128家运营商致力于部署商用lte系统,另外还有52张预商用及测试网在18个国家部署。目前已有17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商用lte业务,分别位于奥地利、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香港、日本、挪威、波兰、瑞典、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

(一)led技术

通过gprs/edge/cdma/3g无线网络,实现从信息编排、发送,中心服务软件自动生成信息播放列表,并通过数据中心下发到对应的分组终端设备,由下位机控制系统在有效时段内于led显示屏按时滚动播出。系统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节目管理、终端管理、统计查询等业务功能,具有组网规模大、不受距离限制、覆盖范围广、实时信息、同步效果佳、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车辆、气象、政府、商业、交通、餐饮、娱乐、地产、旅游、医药等各个行业的信息。不仅提升美化了城市形象,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也为城市架起了经济发展的信息桥梁,带给人们享受无线信息的乐趣。

(二)平板电脑

目前,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继pc、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大类it终端产品,仅仅1年的时间,平板电脑就一跃成为去年整个it界的最新宠,国内外各大权威机构均分析报告预测,平板电脑将在今年呈爆发式增长,且这一旺盛增长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15年。全球著名的德勤咨询公司甚至在其年度预计报告中指出,平板电脑将取记本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今年企业用户将消化掉平板电脑出货量逾25%的市场份额,明年该数量还将继续上升至少25%。平板电脑此番大热的态势,必将影响pc产品的销量。尽管业内的意见普遍倾向于平板电脑不会取代pc和智能手机,但是平板电脑的份额还是继续上升。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去年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1700万台。

二、影像技术

(一)webp影像技术

google新webp影像技术可让网页图档有效进行压缩,同时又不影响图片格式兼容与实际清晰度,进而让整体网页下载速度加快。google在今年的googlei/o大会上除了提出googletv概念外,在第一天也提出针对html5技术应用外,也提到webm相关编码技术。除了希望能将影片内容赋予更有效率的编码即减少档案大小外,google也希望能针对静态图文件作到“减肥”的目标,因而提出webp的新影像技术。透过webp编码技术,原本如jpeg格式的图档可有效减少40%的档案大小,而虽然图档经过压缩却不会严重影响内容呈现,甚至一般肉眼根本无法判别是否经过更改。而网页内容随着图档尺寸变小,提供下载的速度也能更快,同时也能减少频宽负荷(根据google官方统计,约有65%的网络流量是在下载网页图档内容)。目前google准备将webp影像技术变成标准技术,不仅是一般网页可用,其它诸如数字相机、手机等装置均可使用。

(二)超高清液晶电视

nhk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数字视频系统研究样机,称作超高清视频系统superhi-vision。nhk公司可以从摄像机或硬盘存储器读取视频流,并把它发送到显示屏。这一系统的摄像系统,由一个摄像头和一个连接16个光学高清晰度串行数字接13的控制单元构成。摄像头使用4个1.25英寸的有80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它们分别用来捕红光(1个)、蓝光(1个)和绿光(2个)。据nhk公司称对于视频摄像来说,这种新的图像捕捉系统能每秒6o帧的速度处理800万像素的图像。

篇3

伴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电动车企业的营销思路也应随之调整以适应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品牌或一个企业立于行业的不败之地,否则就会落后被淘汰。

营销理论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发展,每一次也都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下面从三种典型营销理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和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的发展变化来浅论电动车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行为。

20世纪60年代,当时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竞争远没有现在激烈。这时候产生的4P理论主要是从供货方出发来研究市场的需求及变化,如何在竞争中取胜。4P理论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4P理论是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它最早将复杂的市场营销活动加以简单化、抽象化和体系化,构建了营销学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与普及。

20世纪末,在能源紧张、人类环保意识增强、各大城市纷纷禁摩的情况下,电动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时尚环保的交通代步工具出现在消费者面前。2002年之前的十年可以说是电动车行业起步发展的时期,那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消费者普遍开始接受电动车这个新生的代步工具。在这一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还不很激烈,各品牌都处于一个被市场和消费者认知的过程,只要你的产品质量不错,价格合理,产品就可以轻松的卖出去,如果稍稍做点有影响的促销活动,那将卖的更好。

4P理论在电动车行业发展初期或企业的发展初期是必须注重的环节。 这一阶段,优秀企业积累完善的是生产经验、管理经验、销售经验、紧急问题处理经验;同时因为这些企业在行业发展初期以产品为中心的时候还没有精力和能力占领大范围的市场,因此就形成了大市场被多个品牌分割占领的局面。

二、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的需求(Consumer)、产品价值(Cost)、购物便利性(Convenience)和沟通、传播(Communication)。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与产品导向的4P理论相比,4C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它重视顾客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这实际上是当今消费者在营销中越来越居主动地位的市场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在4C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和消费者,与顾客建立一种更为密切的动态关系。1999年5月,微软公司在其首席执行官巴尔默德主持下,也开始了一次全面的战略调整,使微软公司不再只跟着公司技术专家的指挥棒转,而是更加关注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我国的科龙、恒基伟业和联想等企业通过营销变革,实施以4C策略为理论基础的整合营销方式,成为了4C理论实践的先行者和受益者。家电行业中,“价格为王”、“成本为师”都是业内的共识,以前都是生产厂家掌握定价权,企业的定价权完全是从企业的利润率出发,没有真正从消费者的“成本观”出发,这就是为什么高端彩电普及不快的原因。而现在消费者考虑价格的前提就是自己“花多少钱买这个产品才值”。于是作为销售终端的苏宁电器专门有人研究消费者的购物“成本”,以此来要求厂家“定价”,这种按照消费者“成本观”来对厂商制定价格要求的做法就是对追求顾客满意的4C理论的实践。

电动车行业从2002年至今可以说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虽然还没能形成具有全国性影响力和销售力的企业,但电动车品牌的层次已逐渐开始划分成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电动车行业的品牌,他们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在产品研究、市场推广已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已在多个分散的区域市场占领绝对优势,这些市场的销售额足以成为他们向其它目标市场扩张的基础;第二阶梯为本世纪初依托强大集团实力进入电动车行业的优势品牌,这些品牌多数经营其它领域时就拥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深厚的营销功底,他们在看到电动车市场良好的前景后能快速进入并迅速成长,且能在短期内启动占领部分优势市场,是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第三阶梯就是一些地方性中小企业看到电动车行业利润可观,入行门槛较低,就租赁厂房,买一两条生产线,以手工作坊形式生产出质量没有保障的低价产品来充斥市场,销售这样产品的经销商往往是三个月或半年便因质量问题而关门换牌。

这一阶段随着消费者暨买方市场的成熟,充分表现在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时候已不单单是问“这车能跑多少公里,时速多少,电机保用几年”这样的问题,而是问“你采用是什么牌子的电池,是14AH还是20AH,有没有ABS电子刹车,你的轮胎是正新的吗,有电量回收功能吗……”事实证明:没有独特功能卖点的产品已很难打动消费者。因此这一阶段优秀的品牌已开始实行以4C为中心的营销战略,相继推出了变频电动车、双动力电动车、磁悬浮电动车等,产品功能也添加了ABS电子刹车、双档变速、三档变速、电量回收、遥控防盗、巡航定速等,产品系列也分成了爬坡系列、载重系列、时尚系列、大众系列等以求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三、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

21世纪伊始,《4R营销》的作者艾略特艾登伯格提出4R营销理论。4R理论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建立顾客忠诚。它阐述了四个全新的营销组合要素:即关联(Relativit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ribution)。4R理论强调企业与顾客在市场变化的动态中应建立长久互动的关系,以防止顾客流失,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其次,面对迅速变化的顾客需求,企业应学会倾听顾客的意见,及时寻找、发现和挖掘顾客的渴望与不满及其可能发生的演变,同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对市场变化快速作出反应。

4R营销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在新的层次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该理论根据市场不断成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着眼于企业与顾客互动与双赢,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主动地创造需求,通过关联、关系、反应等形式与客户形成独特的关系,把企业与客户联系在一起,形成竞争优势。

如今建立稳定的顾客关系和顾客忠诚的重要性已经为许多企业所认识。美国哈佛商业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重复购买的顾客可以为公司带来25%-85%的利润,固定客户数每增长5%,企业利润则增加25%。建立顾客关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就看各个商家如何大显神通了。有些企业通过频繁营销计划来建立与顾客的长期关系,如香港汇丰银行、花旗银行通过其信用证设备与航空公司开发了“里程项目”计划,按累计的飞行里程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共同奖励那些经常乘坐飞机的顾客。有些企业设立高度的顾客满意目标,如果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满意,企业承诺给予顾客合理的补偿,以此来建立顾客关系。如印尼的Sempati航空公司保证,他们的飞机每延误一分钟,将向顾客返还1000印尼盾的现金。有些企业通过建立稳定的顾客组织来发展顾客关系,如日本资生堂化妆品公司吸收了1000万名成员参加资生堂俱乐部,发放会员优惠卡以及定期发放美容时尚杂志等。

2007年可以说是电动车行业发展历史上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电动车的县级市场已全面打开,摩托车行业在县级市场的霸主地位被彻底打破,地理位置、经济优势较好的乡镇市场也开始启动,农民朋友骑电动车进城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电动车市场从北京的解禁到乡镇的启动,可以说已经全面打通,下面的事情就看哪些品牌有能力有速度的占领这庞大市场。

从营销理论的演变看电动车行业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是优秀的企业应进入以建立顾客忠诚度为目标的4R营销理论阶段。完善快捷的售后服务、温馨的电话沟通回访、定期的检测保养、产品升级服务、互动关联性活动将成为未来优秀品牌长期占领市场的利器。

篇4

关键词:通信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案例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行业切实抓住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机,使得自己逐渐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其他行业的完善。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在发展上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信息化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加速了我国的信息化水准。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采用B2B模式与B2C模式两种形式。其中,B2B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互联性对客户与商家进行统一的整合运作,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创立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化联系的运作模式,像这种电子商务形式不但可以提高整个过程的运转效率,而且还可以为商家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收入。相比B2B模式来说,B2C模式可以说是更全面,它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网络优势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从而带给客户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服务,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加完善。总之,电子商务在通信业整合通信业务的广大资源是它的最大优势特征,并能够扩大通信业务在经营方面的覆盖面,带来可观地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提高通信行业的服务水平。

二、电子商务在通信行业的应用形式

1.网上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的设计主要是利用了B2C的模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在网上营业厅对电子商务的应用中充分利用了B2C模式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降低了运营商操作的各方面的成本,同时还强化了通信企业的策略营销能力,扩大了在通信领域的宣传力度,这对提高自身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电子商务平台

说到电子商务平台,通俗点讲指的是通信行业的运营商利用银行机构或者CA认证中心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认证与支付体系,它相当于第三方委托支付,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在线支付、远程教育、移动游戏等功能服务,像中国移动所推出的“移动梦网”就是采用了这种运作形式。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使得我们看到了电子商务更加广阔的前景,同时也满足了为企业开展各种层次的通信服务的愿望,这种形式促进了消费者不断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消费,它呈现出的局面相当可观。总之,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电子商务功能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指导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具体指的是电子商务中的相关事物利用互联网传输的信息经过转化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服务,社会上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是被通信企业所拥有的,因此,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搭建有利的网络平台,以此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种形式突出了通信行业中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可发展性的特征。

三、通信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短短一百多年,随着互联网高速的发展,时代与网络的已经变得息息相关,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状态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因此,国内外都在开展关于电子商务的专题研究,并且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数年,这其中不乏有很多失败或是成功的教训。21世纪初,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与英国电信公司各自拿出一半的资金建立起全球性的通讯公司,但是最后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以失败告终,这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但日本的电话公司在电子商务方面发展较快,引领世界通信业潮流。

移动终端的开发现在已经成为各大公司的另一个发展项目,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在积极的开发终端服务,推动实现移动终端上的电子商务功能,这已经成为了当下通信业的一个热点门类,很快普及到了消费者的思想意识中。

四、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人人担忧的问题,在当下的网络互联时代,有很多漏洞存在网络上,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些漏洞从中获得利益,如何才能在网络上构建出一个安全、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安全性遭受威胁的具体体现有:用户信息被篡改、诚信欺诈,某些人通过假冒身份获取利益。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进行维护,不断地推陈出新,改善现有的信息环境,多多从成功案例中吸收良好的管理模式与方法,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断绝他们的不发之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管理者对提高电子商务中的服务水平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满足用户在某一方面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双向交互的需求。部分数据显示,在我国,利用电子商务参与网上交易的消费者中,仅有四成的消费者对其持肯定态度,而在美国网上消费者的满意程度达一半以上,这应该引起我国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五、结束语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电子商务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它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所凸显的问题也十分严重,维护信息环境的安全,完善电子商务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技术成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技术长足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了解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掌握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成为我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向阳 谈宏华:巨修练编著.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B2B;电子商务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ree dominant factors impa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2B E-commerce in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 including industry structure, product complexity and high-touch na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 transaction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successful strateg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solutions in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 from industry structure, market and product expertise and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 respectively.

Key words: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 B2B; E-commerce

通常将农业综合企业中的B2B交易如购买、销售、贸易、配送以及订立合约等作为向电子商务转化的目标。在农业供应链中实行电子商务理论上的利益包括:(1)促进信息流动、市场透明度及价格发现;(2)加强产业协调;(3)减少或消除交易费用。这些理论上的获利是无可争议的,但由于将业务向基于internet的B2B电子商务方案转化存在着诸如投资回报不清晰、缺乏利益共同体的支持、复杂的技术等问题,使得在农业综合企业的供应链中实行B2B电子商务方案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这些理论上的获利还没有物化为收益。有资料显示,在农业供应链中B2B的成长需要比预期的时间更长。

产业结构、产品复杂性和农产品交易的高接触性是影响农业综合企业及其供应链向B2B电子商务转换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1三个决定性因素

1.1产业结构

阻碍农业供应链中B2B电子商务充分发展首要的一个因素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在过去10多年,农业综合企业中各级价值链的合并改变了参与方之间的传统关系,并以两种方式影响了电子商务方案在农业供应链中的实现:(1)减少了对采用电子手段协调碎片市场的需要;(2)产生了对透明化电子市场发展的新障碍。

1.1.1较大的市场集中度

一方面,农业综合企业合并所带来的第一个影响是集中了不同的市场分块;另一方面,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为分散碎片式的市场以一种廉价、有效率的方式建立协同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当前的合并正在减少进行这种行业协调的需要。在诸如谷物处理、肉类包装和加工、食品加工和零售等价值链的一些分块中,合并使得关于产品和价格等的市场信息集中在一部分大型企业中,如果这些大型企业期望借助电子商务来减少它们的交易费用和(或)生产费用,那么是可能推动电子商务方案在农业供应链中的实现。但是规模很大且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企业也可能会成为实现电子商务方案的明显障碍,如因为内部评估过程不够、缺少信息技术人员,雇员不适应变化、因预算优先级而引起的内部冲突、缺乏合作伙伴或资金、高层对实现农业供应链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缺乏理解和意愿等因素的影响。

1.1.2透明的市场

合并所产生的第二个影响关系到虚拟市场的发展。尽管通过新的价格和市场机制,电子商务根本性地改变了买卖双方交流的方式,并可能带来更好的产品信息、更适合的价格、降低了风险、更大的市场透明度等好处,但在同时,很大的价格透明度对合并各方也构成了威胁。另外,信息控制的不均衡以及市场中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导致了一个较高的利益市场,而电子商务方案所提供基于Internet的、更有效的信息访问方式可能会削弱合并方所拥有的这种利益,结果使得它们不愿意参与到这样一个新的市场机制中去。

1.2产品复杂性

第二个影响电子商务方案实现的因素是日渐增加的农产品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有两个来源:传统的产品复杂性和终端用户驱动的复杂性。

1.2.1传统的产品复杂性

尽管集中的市场提供了有关农产品的共同价格参考,但是位置、配送时间和实际的运输质量的差异导致了复杂的个体交易,并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例如同样重量的某种农产品当天的价格将会和一个月前的价格不同以及本地和异地的价格可能不同等。另外,对某种农产品是属于功能型产品还是创新型产品的区分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而属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其供应链所强调的重点、采取的供应链方法以及所应用的IT系统都是不同的。将某种农产品的所有信息(位置、时间、价格、质量和数量等)数字化非常复杂,要求有非常精心设计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买方为搜索所有这些产品信息所投入的时间和努力也许会超过其可能赢得的任何好处。

1.2.2终端用户驱动的复杂性

最近10多年,终端用户驱动的农产品复杂性在不断演化,集中在:(1)客户对更健康、方便和口味更好的食品的需求;(2)加工者对价值链中有价值的特色产品的开发。这两种驱动力推动了有别于一般农产品渠道的需求,如对高差别性食品的需求、对食品安全及其回溯能力的需求、最小化生产/加工和配送的总费用的需要等。

在过去,农业综合企业依靠向后垂直集成供应链来对客户偏好的复杂性作出响应,例如家禽业和肉类生产、加工业就是这种演变的例子。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解释供应链的这种集成:(1)通过所有关系来捕捉利益;(2)降低风险(质量、数量、价格和财务);(3)降低费用(交易和运作费用);(4)确保有足够的输入或市场;(5)能对变化的客户需求作出快速的反应。集成需要从各个分散的位置捕捉数据,然后聚合这些数据提供给决策者使用,这些过程需要集成的数据存储、管理和检索系统来支持。电子商务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好处是它为供应链创造的“虚拟集成”机会能够使供应链各成员间的信息更加有效的流动,从而使得对变化的客户需求能更快地做出响应。

1.2.3产品复杂性的影响

两种类型的农产品复杂性对农业供应链中B2B电子商务的发展既创造了机会又构成了威胁。这一方面,在流线型的交易中产生了机会,Internet要么太昂贵、要么不可能捕捉的信息数字化了;另一方面,这些农产品交易产生了对“点方案”的需要,或者信息交换系统被裁剪以适用于某个特殊产品或过程,这些具有个体特征的活动产生了威胁。期望一个包含一切的农产品信息系统是不现实的,在找寻这种系统的过程中产生了几种业务模型:拍卖系统、在线目录和出价系统。B2B电子商务在农业综合企业中的应用取决于对不同提供物的评价以及决策模型的正确性。举例来说,一个在线交易模型也许对大量日常农产品贸易是适合的,但对一个特殊的谷物市场来说也许不够。也就是说,在应用某个方案或模型之前,需要对农产品的特性有完整的了解。  1.3高接触型交易

在农业综合企业中实现B2B电子商务的第三个障碍是农产品交易的高接触属性。买进原材料、销售谷物或家畜、采购机械、获取资金以及安排运输都是以传统的一对一方式进行的交易,一些学者认为,农业基本上是由关系驱动的,农业市场严重依赖于个人的交互活动。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是基于internet应用的一个限制因素,在完全基于internet的农业供应链中通常缺乏经过人的交互活动建立起来的信任,大部分农业综合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生产商(农民)对进行internet采购缺乏信任,通过internet很难发展个人关系。由于已经建立起来的业务方式所生成的惯性的影响,引入计算机应用程序和数字化交易在旧的交易行为中引起了变化和学习这些变化的需要,使农业供应链中电子商务方案的实现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时间曲线。

2解决方案构建

如前所述,三个障碍延缓了农业供应链中电子商务方案的实现,而成功的实现与产业结构、市场和产品专长、组织发展有关。

农业产业结构对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类型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创建第三方市场、形成战略联盟、虚拟供应链在内的每一种战略都适合于一种独特的情况,电子商务的生存依赖于通过各种规模的行业参与者铸造战略联盟的能力。大的、合并的企业所面临的非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会延缓在农业综合企业中采纳电子商务,较小企业的联盟可以形成电子协同的方式和与大的联盟进行更有效的竞争。在面临拓展供应渠道时,一个可能的成功策略是建立虚拟供应链,或者虚拟集成,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提供了允许供应链协调以一种有效的、便宜的方式进行的机会。

由于农业供应链中日渐增加的产品复杂性,使得市场和产品专长成为了一个成功策略的关键元素,这包括市场知识、产品专长、风险轮廓三个方面。市场知识是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策略的最关键元素,它可使农业综合企业朝着更多附加值和更紧密的供应商—客户关系的方向发展。对产品规范的完整理解将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产品专长,能更好地设计电子商务过程并为买卖双方提供更多的价值。应该把深厚的市场知识成功转换到B2B的电子商务世界,一个企业发现行业趋势、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重新配置它的业务以对这些趋势做出响应将是B2B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Internet和电子商务将根本性地改变农业供应链中的交易方式,那么对企业组织来说意味着:学习和培训的需要、交易中人的持续存在、获取知识。实现从高接触向高科技的转换,电子商务中的成功交易必须有很强的销售、客户服务以及市场定位,这需要学习和不断获取市场知识。能够理解客户并与其进行直接交流的企业将很有可能在向电子商务转换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从而使它的雇员能把精力集中在更有附加值的活动上,比如客户推荐,这会导致更好的客户满意度。

评估、选择和实现一个电子商务方案将包括彻底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市场和组织,每一个企业应评估决定性因素在一个既定行业设置中的影响。基于单个因素或组合因素,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战略选项,但并不是说一个电子商务方案的成功,必须把所有的战略选项用于所有可能的场景,每一个企业应基于它自己的情况决定它的战略。

3结论

农业供应链中应用B2B的电子商务面临着上述的挑战,internet的真正价值在于把效率引入到陈旧的、无效率的业务实践和系统中的能力,大多数市场中的竞争正在从竞争企业间的直接竞争转向供应链间的竞争。然而,电子商务的价值并不存在于为非垂直联盟的生产者和加工者提供的信息系统中,而在于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加快他们之间的贸易和协调,就好像他们是垂直集成的一样(虚拟集成)。

农业综合企业中B2B电子商务在未来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与农业相关的因素(如农产品特性)所产生的额外挑战必须被克服,每个参与者克服这些挑战的能力决定了农业供应链中B2B电子商务应用的速度。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等. B2B的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J]. 管理现代化,2000(4):26-28.

[2] Row-J,等. 电子商务概念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商业技术,2000(3):26-28.

[3] 王宇飞. 农产品物流呼唤电子商务[J]. 中国经济周刊,2004(31):22-23.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电子支付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电子支付的出现,使人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的进行电子商务交易。

我国商业银行瞄准时机,紧随互联网经济发步伐,在金融电子化基础上不探索创新转型的道路,寻求新的增长点。电子支付以其低成本、跨地区、随时随地及个性化的优势,迅速改变着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并已成为银行最为关注的新兴的战略领域。

一、商业银行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一)电子支付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商业银行电子支付产品的种类主要有:

一是银行卡支付。可以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使用,在因特网上使用时,它可以在各个银行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在不同银行之间进行资金的流转,因而能够更为快捷的实现电子支付,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银行卡普及率不断提升,截至2013年3月末,我国银行卡业务106.25亿笔,金额100.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5%和19.34%。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36.94亿张,同比增长19.06%。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33.51亿张,同比增长19.18%;信用卡发卡量为3.43亿张,同比增长17.85%。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7.2%,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二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的一种非现金流通的货币,其具有支付适应性强、变通性好、交易成本低廉等特点,是电子支付的最为重要的载体。

三是电子票据。电子票据是指将传统票据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利用其他电子数据代替传统票据的全部信息。电子票据借鉴纸张票据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电子数据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用电子票据支付,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成本,而且银行还能通过网络银行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因此,电子票据日益成为高效的电子支付手段。2009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商业汇票出票、承兑、背书、保证、提示付款和追索等环节全过程的电子化,进一步丰富了电子票据的种类,提高了电子支付应用频率。

(二)电子支付清算平台日臻完善

自2005年起,全国相继实现了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支付清算系统的上线运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支付清算体系。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跨行资金结算的即时到账、支票的全国通用、商业汇票的无纸化交易等历史性飞跃,极大提升电子支付交易的便利程度。尤其是2010年建成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有效的支持了商业银行提升网上银行服务水平。

二、商业银行电子支付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客户端存在的风险

客户端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操作风险。客户在办理网上银行电子支付业务时不同于柜面办理业务,没有了柜台人员对办理的业务相关内容及证件的核实审查,由于客户自己操作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或者在使用网络环境时不熟悉使用环境而被不法分子利用,登录假网站或者钓鱼网站,泄露了客户自己的账户信息、身份证信息、网银登录密码或者丢失U盾密码等情况,这些问题从而导致客户出现资金交易风险。

(二)电子类渠道存在的风险

客户在通过某银行进行网上银行签约且办理电子支付业务时,如果银行对于自身的网络安全没有必要的安全措施或者加以防范的话,则存在客户交易信息被篡改和窃取的风险。如果银行在自身渠道制度设计、技术路线设计和技术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势必会使客户资金出现损失,产生交易风险。而这种风险是电子类渠道或者电子商务支付所特有的风险,它不仅可能局限于交易的各方、支付的各方,还有可能导致整个支付系统的系统性风险。

(三)银行端存在的风险

银行端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银行推出的服务于客户的各类电子产品在产品设计方面考虑不足从而出现缺陷,内控管理方面制定不严格出现内部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确、内部勾结作案等,网站风险防控能力不足致使黑客入侵窃取客户资金,网上交易风险监控能力不够使得出现客户资金变动或者发生异常时没能够有效地监控或者及时阻止风险的发生,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客户资金被盗取,并出现资金交易风险,从而引起客户的不满及投诉。

(四)法律方面存在的风险

现行的《银行法》、《证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诸多法律适用的主要是传统意义上金融业务,而目前日益增长并且发展迅猛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业务,在办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特有或者新的问题:例如电子支付活动的监管、电子支付在反洗钱方面如何界定、电子支付对于客户隐私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如何防控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得银行端在开发或者从事新的电子支付业务时没有法律依据可参考及缺少电子支付业务方面的法律风险分析与研究。

三、对商业银行电子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为了使电子支付健康、快速发展,应该加快我国电子支付相关法律的建设,加强电子支付安全保险,建立起电子支付业的统一行业规范,加大对电子支付的法律监督力度,完善电子支付的法律体系,为商业银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电子支付风险管理应以保证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为核心,在满足监管要求并保障业务平稳运行的前提下,通过电子支付各参与方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的支付生态圈。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一整套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处置为一体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检测、加强商户管理与客户安全教育、丰富交易安全认证手段、强化交易监控并完善相关事后处置措施等,提升商业银行电子支付风险防范能力。

(一)建立事前防范机制

事前防范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采取相关风险控制手段进行预防,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事前控制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电子支付商户管理和客户安全教育。

第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商业银行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要求,通过第三方安全检测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电子支付业务相关安全策略、内控制度、系统安全、交易认证、客户信息保护等进行风险检测与评估,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升电子支付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电子支付商户管理。商户直接受理客户支付需求,加强商户管理可以将风险关口前移。加强商户管理首先应建立商户准入与审核机制。应通过对商户基本准入资料核查、商户资质与背景调查和商户风险评分等形式,多维度评测商户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商户采取差异化的风险管控措施。其次,应定期对商户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与动态评估,并加强对商户的检查,提前防范商户经营恶化或违规事件的发生。最后,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商户的退出机制,对出现严重违规或资信及经营情况急剧恶化的商户实施退出管理。

第三,客户安全教育。目前的电子支付风险事件很大原因来自客户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客户习惯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将对整个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银行可通过门户网站、网点、微博等多种渠道,将宣传折页、安全手册、安全动画、案件警示教育短片等各种形式的客户教育信息融入柜员风险提示、市场宣传、客户体验活动中,并协调电子支付中的各参与方合作开展安全教育宣传。

(二)加强事中控制管理

事中控制是对风险事件进行监控,银行在风险或损失发生时,尽量快速发现风险事件,将风险带来的损失减低到最小。事中控制手段包括交易安全认证与交易实时监控。

第一,丰富交易安全认证手段。根据人民银行《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过规范》要求,对于电子支付等高风险交易,应采取双因素安全认证措施,即在客户静态密码之外,银行还应进一步应用动态口令、手机短信验证、USBKey数字证书等安全认证手段,并将具体安全认证措施与电子支付交易限额相结合,在平衡客户交易使利性的同时,保障客户支付交易安全。

第二,做好交易实时监控。建立电子支付交易事中监控体系,在全面采集商户端交易地点(商户网络地址)、交易性质与交易目的信息基础上,通过预先设定的可疑交易监控规则,实现对电子支付业务监控、跟踪、定位与反欺诈管理,并通过对可疑交易落地人工核实,强化认证等手段,防范电子支付欺诈风险,保证客户交易安全。

(三)完善事后处置措施

事后处置主要包括交易违规的事后追查、应急管理及风险赔付机制的建立。银行应针对电子支付业务制定专门的业务应急预案,并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公安部门等合作,建立欺诈事件快速查询与响应机制,及时冻结可疑账户资金,并为欺诈案件的侦破提供相应交易或资金流转记录。同时,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银行声誉,应针对风险事件建立相应赔付机制。

篇7

关键词:微电影 创新 管理

近些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给电影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同时,信息终端的多样化也为电影产业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使人们摒弃了传统的观影模式和审美经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模式变得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正是在这个媒介背景下,微电影孕育而生,它区别于传统影视的形式和内容,在新媒体时代,用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

随着微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微电影人人都可参与,如何保证质量?微电影在国家出台的审查政策面前该何去何从?微电影要从哪里去寻找新的盈利空间?这些问题都给刚刚燃起的中国微电影之火带来了一丝寒意。怎么正确管理和引导微电影这个新生事物,使之能够健康发展壮大,即是本文的关键所在。

1.创新经营模式,强强联合,打造微电影品牌

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著名导演压阵、大牌明星云集、巨额投资为支撑相结合的组合方式,已成为电影获得巨额票房王牌。微电影虽然制作要求低,普通也能通过它实现自己的电影理想,但迄今为止能够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的人寥寥无几。哪怕是凭借《老男孩》而迅速走红的筷子兄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也离不开优酷网的巨大影响。所以微电影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选择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是成功的保障,即把传统电影中大制作的模式照搬过来,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第一有雄厚的资金为后盾;第二是明星大腕的强大影响力;第三,大视频网站的积极参与,它们可以通过点击率、访问量等信息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为微电影的创作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制作出迎合市场的需求的作品。

微电影以其特有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吸引、感染受众,同时又兼具与受众共同分享的独特魅力。依靠互联网及其它新媒体为支撑,未来的中国微电影市场必将是百家齐鸣的局面,因此,微电影品牌的树立将是其必然选择,否则,便无法在影视市场长期立足。在这一点上传统电影已经做出了榜样,比如,一提到电影,我们会立刻联想到李连杰的动作电影、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冯小刚的贺岁电影,《007》系列里的詹姆斯・邦德等等,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深深的植入大众的心里。微电影也一样,只有吸引大腕级明星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当中,才能使微电影越来越有吸引力。同时一些较大的网站也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出不同的营销策略和发展方向,走包装精良制作的“大片”路线,如在业内一直具有口碑良好的“优酷出品”、“土豆”等。还可以通过改编优秀网络原创小说、畅销书籍、名人著作来塑造品牌效应。

2.创新创作模式,拓展影片类型

微电影作为一个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想要在如今复杂的中国电影市场站稳脚跟,并获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短短几十秒至多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在不具备动巨额资金投资的情况下,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网络平台上,如何能迅速地吸引大众的眼球脱颖而出,这对微电影的剧本创作、选题角度乃至拍摄手法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脱离了大成本大制作模式的微电影,其精华就在于能令受众耳目一新的创意,只有内容新颖、有趣同时又兼具大众感染力,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微电影在内容创作上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故事叙述与受众产生强烈共鸣,在制作过程中也要处处彰显独特见解。随着受众文化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微电影质量要求的肯定也将不断提高,微电影作品如果想要牢牢抓住观众,取得理想的成绩。不但要力争故事情节的大胆创新,更要从贴近民生、关注公益以及着眼于社会焦点来进行选题,在创作时兼具幽默、悬疑和情感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特点。再次,微电影在不断完善现有题材制作水平的基础上,还要不断丰富和拓展新影片类型,挖掘新的创作题材。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微电影行业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微电影专业从业人员的大量需求,根据网上一个关于微电影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目前现有的微电影工作者中,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工作者都是因为看中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临时转型而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一些没有任何专业培训经历的业余电影爱好者,从调查可以看出当前从业人员的整体质量不高。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微电影行业来说,专业人才的紧缺以及专业水平不高将伴随着微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显得愈发突出。就拿微电影剧本编剧来说,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导致很多作品拍摄出来以后给人感觉生涩、浅浮、剧情缺乏连续性的感觉。而传统影视公司由于前期缺乏预判,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火爆景象,尚未做好转型的充分准备,一时间在这一领域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而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应当成为中国微电影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从2007年开始,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专门出台一系列资助计划,即由政府出资为45岁以下、有创新精神并在业内取得一定成绩的青年导演提供资金支持,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青年电影人,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挖掘人才,迄今为止已经有一大批青年导演通过这一资助计划获益。这一计划也为中国微电影创作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当然,如果单纯依靠国家、政府的资助,对于已经开始蓬勃发展的中国微电影市场来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借助大量民间资本的参与,同时传统各大型网站、电视台、影视企业也要通过举办各种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微电影新人大赛等平台,设立相关奖项,来为青年导演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微电影人才,促进中国微电影事业的发展更上层楼。

4.创新监管模式,拓宽发展空间

随着大量微电影、的在网络平台的传播,必然出现利用低俗内容来抬高点击率局面,传统电影产业就是前车之鉴,这是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从行业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说,如何在行业环境恶化之前把坏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保护并引导新兴的微电影市场向积极正面、健康有序的良性方向发展,需要政策新规的及时出台。视频网站作为新媒体时代微电影最重要的提供者与参与平台,应当积极地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把传递健康、积极、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当成其做事准则。网络视频的用户群体大多为青年人,他们面对不良内容的诱惑的抵抗力较差,容易造成价值观扭曲。所以,对网络视频内容的审核更显得尤为重要,视频网站的经营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为赚点击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最终损害的使整个行业的利益,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除了创作题材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之外,创作的自由性也将会受到一定限制,比如证照的审批等等,这就意味微电影的制作周期和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就像微电影导演马史说的一样,他们渴望发展的机会,但愿国家的监管不会干预过多创作的灵感。否则,那些依靠微电影生存的创作人士的基本生活也会受到挑战,而这个行业更会因为创作团队的畏首畏尾,失去一批潜在的优秀作品。而那时,将会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的确,在靠点击率说话的今天,视频网站与微电影创作团队一样,左右矛盾。一方面,他们依旧希望被监管,因为这代表着微电影形成了行业市场,有了发展规范;另一方面,实际的点击率考核却让他们有着开放大尺度的欲望,这也是他们不愿受监管的唯一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有以下观点:

其一,成立专业的微电影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行业标准,负责行业内部的沟通交流,负责该领域的舆论引导和日常评议,推进该行业的行业自律。行业协会的好处在于,既能有效实行监管,又能充分尊重行业特点,而且还可以避免政府对该领域介入过深。协会成员不限于电影界人士,与微电影的运作密切相关的网络界、广告界、投资界人士也可酌情吸收。毕竟,技术和资本对微电影的推动力日益明显。吸收网络界、广告界、投资界人士,也有助于他们同影视界的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可以考虑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等现有专业协会中下设专业委员。

篇8

关键词 数字电影;光学技术;系统

中图分类号 J9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4-0030-02

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主要是以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为主,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带来不小的冲击。电影行业是社会众多行业之一,也受到了来自科学技术的影响,老式的放映胶卷模式已经逐渐被取消,如今的电影行业以数字化电影为主。数字电影在放映的过程中是要依靠一定的技术才得以有效的实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光学技术,而且在新时展之下,光学技术也随之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与进步,可以说如今的电影行业发展如此迅速,光学技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光学技术和数字放映系统

光学技术是一项应用于电影放映方面的技术,往深层次研究的话,所谓的光学,指的就是以对光研究为基础,来探讨“光”这种特殊物质与其他普通物质作用的各种作用。数字电影放映系统作为现如今电影行业主要的放映形式,主要依靠的是放映系统,随着胶片电影淡出电影舞台,数字电影不仅继承了原有胶片电影的优势,更在此基础之上改变放映的形式,改变了胶片电影所带来的不足之处,优化了电影放映的技术,通过数据拷贝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传递与播放,使得电影不会在放映的过程中由于次数的增加而影响播放的质量,促进了电影行业的发展。

2 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放映中的应用分析

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对社会的进步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讲的就是有关应用于数字电影放映所使用的技术,那么,光学技术是如何应用在数字电影的放映系统中呢?主要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成像中的应用

光学原理,在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光学技术就是要在这一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文中所讲的数字电影,就不得不提到投影技术,在现代的电影投影技术方面最常见的3种方式就是液晶显示、直接光学放大以及数字化光处理,而在这3种方式之中使用的最为广泛也最为成熟的就是数字化光处理技术,这一技术所使用的原理就是用所集合的半导体晶片效应来促使电路围绕着固定的S进行旋转,从而发生有规律的偏转,在控制电场电路的基础上,光线就会照在微镜上发出不同方向的反射,因而通过镜头就会射到大银幕上,银幕上也就会产生微镜的效果。简单讲,就是光学技术的使用,使得数字电影的投影成像呈现的更好,展现在大荧幕上的画面质量是良好的。

光学技术使用在数字电影的放映系统中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实它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方面,接下来要分析的就是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彩色成像的应用。在电影最早出现的年代,呈现在大银幕上的电影画面都是黑白色调的,而如今我们观看的电影都是五彩缤纷,极具色彩画面,达成这一效果的原因就是在数字电影中应用了光学技术,在光学理论中,通过蓝、绿、红3种滤光片,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形成多彩的颜色,电影放映中就是应用了这一原理,通过数字处理技术对色彩的顺序进行处理,在通过RGB格式的数据由DMD进行存储,接受光系统的聚集,再将所接受到的白光照射到先前已经存储完毕的DMD上,蓝、绿、红这3种纯原色的色彩会不断按照顺序投射到DMD上,DMD的图像就会投射到大屏幕上,从而形成了方形的像素,而这些像素的形成正是人类肉眼可以看到的图像,也就形成了精彩绝伦的电影画面。

2.2 光学技术在终端投影镜头中的应用

在研究光学技术的成像问题之后,接下来要谈论的就是光学在终端投影镜头中的应用。首先,光学这一门学科较为复杂化,应用在数字电影的放映系统中也正是利用了光学这一复杂性的特点,数字电影在运用的过程中使用了更多的光学参数,立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其次,数字电影在影院的放映过程中,其放映距离都是固定的,因此关于镜头焦距的问题有多种选择,尽管镜头的成本是非常贵的,但是利用光学技术进行调整,从而生产出了40mm~120mm的十分钟变焦镜头,这种镜头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所需要用到的成本。最后,工作距离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方式,一方面,对电影放映机在放映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光学部分进行实地测量,以最为直接的方式得到数据,但这一方式的困难点就在于用于测量光学部分的仪器无论是在价钱还是在操作系数上都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难以操作;另一方面,基于光的逆向原则基础之上,结合产生的数据以及聚光片和分光作用的数据,从而计算出工作距离,这一方式相对于前一种方式而言,在操作性上更为简单。

2.3 光学技术所涉及的镜头结构和成像应用

光学技术所涉及到的光学原理,既能让人简单明了又可以复杂的让人摸不着头脑,将这一项技术应用在数字电影的放映系统中,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先胶片电影所带来的不足之处,优化了电影放映系统,使得电影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光学技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光学技术涉及到电影放映系统的方方面面,电影放映镜头的工作距离与焦距之间的比例是维持在一定的系数之内,也就是说最佳的距离是在0.5~0.7之间,前面已经提到镜头焦距最合适的是40mm~120mm的十分钟变焦镜头,如果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话,那么两者的比例就会直线上升到3,但是在这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起到协调的作用,可以通过远心的镜头结构,再通过全权分离的方式对远心光路进行改进,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光学原理来投影成像,极有可能会受到光学的相差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光学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利用光学原理减少像素差,从而使得所呈现的影片质量完好。

3 结论

数字电影已经成为电影行业的主流产品,而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放映系统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并且在放映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了解光学技术和数字电影放映系统的基础上,对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放映过程中的应用分析,希望可以加深对光学技术的了解,促进光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电影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立轩.数字电影放映氙灯使用经验[J].现代电影技术,2008(7):41-43.

[2]赫巍.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在农村电影放映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6,7(9).

篇9

[关键词]非职业导演;电影行业;电影创作;电影语言

“跨界”是指从属于某一个属性的事物进入另一个属性范畴的行为,主体本身不变,只是一个归类属性的变化。如今,“跨界”一词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的多维互动上,从互联网思维衍生出的这一融合性概念,已经被深化为一种再创造的能力,代表着创新、融合、衍生和流行。在电影圈,“跨界”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当下众多作家、演员、歌手、主持人等各行各业的精英分子纷纷投身于导演之列,利用强大的明星效应发酵电影的影响力,以攫取高额的票房收益。

一、“明星效应”下电影行业深入商业化

电影虽然是一门艺术,但是其商业化的本质特征才是众多非职业导演涌入电影圈的原因。从作家、演员到歌手、主持人,在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后,顶着明星光环跨界到电影圈,加入非职业导演的队伍当中。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职业导演涌入电影圈、投身于导演的行列,当下的电影行业从内部开始,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改变,电影创作思想、电影语言以及电影营销方式都与过去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中正涌动着一股不容小觑的“明星效应”,即非职业导演的创作融入。

由于众多非职业导演来自于各行各业,职业属性大体上与电影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加入的目标也是想在日益蓬勃的电影市场上分一杯羹。因此,非职业导演往往能够快速融入电影艺术创作,适应电影圈的工作节奏,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透过影像表达出来。在强烈的商业利润的驱动力之下,非职业导演的电影创作十分强调电影艺术的商业属性和娱乐特征,他们的电影艺术创作往往是直接切入时下最炙手可热的类型电影,极度迎合时下观众的心理诉求和审美趣味。因此,非职业电影导演的电影极端商业化和娱乐化。

然而,在大电影时代,电影院线市场的火爆直接推动了电影艺术的井喷式发展,艺术电影的日渐式微,商业电影逐渐抢占院线、占据了人们的视野,电影艺术的日趋商业化已经成为更为符合时代特征的发展方向。尤其在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集体商业转型后,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田壮壮的《狼灾记》等,都将中国电影推向了大片、大制作的商业电影时代。“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向着全球最大的北美电影市场份额进军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在2015年显现出了绝对的超强实力,电影产业的井喷式发展,也直接反映了当下观众对于电影这种精神消费品的巨大需求。近年来,众多明星和各行精英纷纷跨界当导演,迅速扩充了非职业导演的队伍,从根本上来看,最大的影响力就是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商业化发展进程,“明星效应”就像一针催化剂,使得本就蓬勃发展的商业电影市场更加热闹,从内部到外部加速改革发展的进程。

青年作家郭敬明的系列电影《小时代》,不仅刷新了电影从业者和观众对于商业电影的认知,同时更以近17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重新定义了郭敬明商业电影导演的身份。然而,郭敬明只是一个从文学界跨界到电影界的非职业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专业基础几乎为零,但是却以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对市场的把握、对“粉丝效应”的操控,凭借自己的商业敏感度,成功地将《小时代》系列电影推向大众视野,最终赢得电影市场。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电影的成功,为其他电影导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思路。在商业电影的黄金时代,任何成功都不能按照以往的经验去设定条件和方法,如何能够更好地把握电影市场的动向、关注观众的观影心理、精准地针对能够为电影埋单的受众群等,已经成为比电影艺术本身更为重要的创作重点。

毫无疑问,国内非职业导演带来的“明星效应”催化了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商业化,催生出更为完善的商业电影制片思路,深入地影响了电影行业的发展。而反观好莱坞的非职业电影导演对于电影行业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因为好莱坞已经具备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商业电影制片模式,非职业导演需要做的重点是选择剧本投资,有时候一个完美的剧本胜过其他电影语言的巧妙运用。

二、非职业导演对电影艺术的大胆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不仅局限在中国,放眼全世界的电影市场都在不断增量扩张,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令世界各国的电影也在中期待获得更多观众的理解和欣赏。在频繁换片的电影院线档期,每个月都会轮番上映多部电影,同时还有很多电影无法登陆院线,电影创作的旺盛导致众多导演都在同类火爆题材上下工夫,在相似的叙事框架中添加相似的内容,用相似的系统的电影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这种电影导演专业知识带给他们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也正是这种专业知识让专业电影导演拍摄的电影有着某种叙事的相似性和审美趣味的相似性,长此以往必定会使观众产生叙事猜想和审美疲劳,最终导致这些有着多种相似性的电影并不能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票房成绩和观众口碑。

非职业导演大多数并非导演科班毕业,并没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电影导演基础,有些人甚至是零基础。也正是由于非职业导演对于电影导演相关知识的欠缺,反而构成了他们在拍摄电影作品时的优势。同时,他们本职业的多元性也让他们对于电影语言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和定义,在初执导筒时往往会凭自己的直觉去随意探索拍摄技巧,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受电影语言的神奇魅力。也正因如此,非职业导演的电影创作呈现出集体的大胆探索精神,无论这种探索精神最终成就何等水平和层次的电影作品,这都是对电影行业的一个内部的有益促进和提升。

2015年无疑可以看作“青春电影之年”,在中国电影市场几乎每个档期都会涌现出几部青春校园爱情片,青春怀旧、青春期的爱情、青春创伤等,成为这些青春校园题材电影的共同标签,以情感牌和明星牌为争夺票房的主要武器,最终成就了中国青春爱情片的“大年”。而在此之前的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就具有青春爱情片崛起的苗头,大部分专家学者倾向于将演员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看作近年来国产爱情片黄金时期的开山之作。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作为演员身份的赵薇首次跨界成为导演拍摄的电影处女作,充满现实意义的残酷青春主题让这部青春校园爱情片深入人心。片中采用的充满青春气息的明星阵容也是该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片的成功得益于作家辛夷坞同名原著小说的扎实文本,为赵薇的电影改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叙事框架,让这部电影作品在戏剧冲突的呈现和表达上,有着残酷青春文学的踪迹。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成功,是导演赵薇利用自己的电影创作直觉,拍摄出了辛夷坞同名小说中青春的美好和残酷,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中呈现的青春,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青春从校园中脱离出来,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消失殆尽的无奈和悲凉。赵薇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体现了她转型成为导演的正确和成功。赵薇也是近年来非职业电影导演当中成功的代表,她对于青春电影的大胆创作,以及对于电影语言的积极而大胆的探索,激活了中国青春片的电影市场,启迪了后来的众多导演不断推出此类电影抢占电影院线、瓜分票房。

相对于赵薇而言,同样是演员转型成为导演的苏有朋,初执导筒的处女作同样选择了青春校园爱情片这一类型。电影《左耳》相较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更为复杂而残酷,影片中呈现的充满猜忌、嫉妒、谎言和暴力的爱情,也是近年来众多电影导演不曾涉猎的题材内容,5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也让苏有朋的非职业导演身份获得了认可。

可见,非职业电影导演对于电影艺术的大胆探索和创新,是让整个电影市场活跃起来的推动力,这种多元化的、不受框架限制的创作,也是中国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获得提高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三、“跨界”中的电影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从根本上来看,非职业电影导演对于整个电影行业的影响,表现为电影行业的日趋多元化,尤其是商业电影越发得到发展,并逐渐衍生出一套更加适应中国的制片体系。在非职业导演的“跨界”过程中,他们有意无意地从好莱坞电影工业取经,借鉴好莱坞已经十分成熟的电影制片体系,尝试将这种制片方式本土化,最终协助自己完成自己的非职业电影导演艺术创作。因此,无论是审查中国的非职业电影导演,抑或是将视野拓宽到整个世界电影行业,非职业电影导演都在以“跨界”的方式推动着电影艺术的完善和发展。

篇10

创作自由指的是艺术创作自由。创作者根据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兴趣喜好,不受任何限制的进行艺术创作自由发挥。创作的自由应该包括创作中表达与构思的自由、创作中思想与态度的自由、创作中表达手法和风格的自由、从事或不从事何种创作的自由、自行选择创作题材的自由等。在现代法制社会下,创作自由已经被定义为公民的一种合法权益。在电影管理方面,创作自由主要体现在对电影审查制度的逐渐放宽,在电影剧本的审批、备案的改革实际上都是一种对创作自由的尊重。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创作自由要给予广阔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创作没有任何限制。法律也规定所谓自由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人名誉及权力、保证国家安全和不搅乱社会秩序等基础上。虽然现在的制度可能对此还不够细化,不够完善,但至少说明了创作的自由也需要有适度的限制。

二、现代法制理念因素

法律本身蕴含的精神包括法律公开、法律至上、制约权力、司法独立等。法治即是追求民主的主观价值体现,又是以法律为最高与人治相反的治理观念。现代电影管理中法治观念至少是进行管理的依据必须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并不是宣传纪律或党内政策等,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的依照法律程序和规定办事,不可逾越法律的界限,法律面前务必要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并且法律制定的本身也应该是合理和科学的。我们国家的有关电影管理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渐的形成,日益的规范,对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虽然专门的电影法还没有出台,但不断出台的规章制度及行政法规已经体现了现代法治管理在电影管理中的重要性。

三、市场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具有自主性、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电影行业要发展,对电影的管理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转变管理的观念,更多的是以经济手段进行管理,而不是以单纯的用行政指令来进行管理。

四、相关影响因素与电影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