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与前瞻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与前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与前瞻

篇1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往来,物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子商务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下迅速发展,既为国际物流营造了新的环境,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此为背景,文章对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进行回顾分析,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45.044

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基础上,通过信息化的网络技术通信手段,将以往的现金实物交易进化成虚拟的市场交易动态商务活动。除去实物的物流转移,电子商务活动的其他环节都可以利用电子通信工具完成。

供应链是与物流类似的范畴,是包含客户、制造商、运输商、供应商、零售商等多个主体的供需网络,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是物流的充分延伸。供应链管理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到最终将产品送抵客户,将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供应链最优运作,以达到成本最小化,提高竞争力。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国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延展,是将供应链管理应运用于国际物流的体现,是在国际市场范围对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商业活动的管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产品研发管理、生产管理、财富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活动,寻求供销企业和最终客户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减少浪费和内耗,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谋求附加值增益,满足最终客户需求。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状

2.1 供应链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在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间的经贸往来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上常会处于不同的物流环境之中,面临物流发展程度和软环境的差异,包括不同的物流法律适用、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支撑、语言人文风俗习惯等,带来了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增大了国际物流的复杂性和商业风险。

2.2 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一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导致信息技术水平发展不一,加上管理上的困难和巨额投资成本使得国际信息系统的建立困难重重。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支撑,受限制的国际信息电子网络系统降低了国际物流运行的效率。

2.3 缺乏统一的制度标准物流信息系统是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相互连接的纽带,需要在电子信息系统上实现标准化,扫清企业内部及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障碍。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国际物流的对接,降低消耗费用和运转难度,提高流通效率和竞争力。不同国别之间市场制度、配送渠道、物流工具等标准的差距仍然明显,国际物流供应链制度标准的统一任重道远。

3 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适应国际物流需求的供应链管理

3.1 在供应链管理中体现非价值增值环节的成本控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运输线路越来越长,而商品更新换代速度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加快,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需要尽可能缩短商品在供应链上的时间,降低供应链成本,如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实施同步管理,消除流转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运转和配送中心,对供应链上库存进行集中管理,加强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货物流转,从而降低单独仓库的仓储成本,提高物流流转速度。

3.2 在供应链管理中体现及时生产理念

如前所述,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在成本最小的条件下将确切的产品在准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送达指定地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产品供给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作为连接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中间联通环节,生产商根据客户需求调整采购和生产计划,极大考验生产商的生产能力和弹性。在供应链管理中贯彻及时生产理念,原材料及时由供应商送抵生产商,制成品及时由生产商送抵销售商,三者在电子信息网络条件下制订统一的商品生产流通计划。

3.3 在供应链管理中体现价值链思想价值链思想以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设计、生产、运输、销售等创造价值的活动可以解构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不同经济活动,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环节都能够创造价值,价值的创造来自于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价值活动,也即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这些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供应链在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通过物流供应链管理有效降低成本,获得产品增值,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供应链也是战略价值链。

4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

4.1 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

供应链管理在及时生产理念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促进生产销售环节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传递和流通。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准确充分的信息,离不开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信息网络系统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决定着国际物流的效率。

4.2 编制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计划在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之上,企业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访问数据库获取计划编制所需的各种信息。在及时生产理念之下,销售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库存编制合理销售计划;生产商在自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销售和原材料供应信息编制生产计划;供应商根据供货能力和运转信息编制供料计划,这样环环相扣形成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计划。

4.3 核心企业相对集权在国际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供应链管理极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取动态需求信息,依据变化的市场调整计划。核心企业的相对集权能够增强对供应链的协调和控制,在市场需求产生剧烈变化时,能够合理应对以平衡供应链上各方的利益。

4.4 加强供应链合作企业想长期保持自身竞争优势,在供应链管理上要有前瞻意识,同上下游企业建立开放合作的竞争关系。在维持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兼容并蓄,使企业间的资源和能力形成互补,限制过度竞争,产生协同效果,发挥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特有的核心力量。

5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的对策

5.1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

全球化迅速发展,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舞台站稳脚跟,需从修炼内功着手,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浪潮,提高企业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首先,要树立全球竞争合作的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物流供应链所占的比重日趋增大,要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参与跨境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勇于开拓国际市场,将物流供应链向世界范围横向延展,积极参与到国际物流供应链标准的制定当中,合理表达自身诉求,维护自身的竞争地位。其次,要以全新理念重新认识供应链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将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同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遵照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要求组织经营活动,再造流程管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维系上来。

5.2 引进和培育人才我国物流供应链发展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相对都缺乏时间和经验的积淀,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尤为欠缺。一方面需要加大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培训体系,同高校联手打造校企平台,增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积极将眼光投向世界,引进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国际人才。

5.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供应链管理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完备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准确高效的信息传递。信息作为重要的资源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一方面,要做好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健全自身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要创造和利用产业集群化优势,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中介体系建设,打造海外仓储,缔结国际物流战略联盟,在信息的共享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春阳,李建军.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北方经贸,2012(5):59-61.

篇2

关键词:精细化工行业;需求预测

中图分类号:F40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2

一、供应链管理在精细化工行业的重要性

在精细化工行业中,面对全球化后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与整体发展的趋势,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的营运效率、降低库存、提高产能利用的绩效与品质,以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前置时间,同时增加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能力,精细化工制造业者纷纷改善及强化其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应用,在技术方面或制度方面进行创新,试图架构出符合企业营运需求、高效率、具备前瞻性竞争力的企业架构,以应对所面临的竞争议题,在市场竞争中保有优势。

精细化工生产的多为技术新、品种替换快;相对生产数量小;附加值高并具有功能性;专用性的化学品;且欧美地区是精细化工行业最发达的地区。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精细化工供应链的多物料、小批量、生产流程较长、补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强等特点。对于精细化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和突出问题,如何有效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供应链管理中的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是库存管理工具箱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准确的需求预测是迈向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的第一步,其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为了使库存管理有效的进行,提前做好对未来的需求预测是很重要的,准确的需求预测为确定优化的补货时机和补货批量提供重要依据。需求预测是驱动整个供应链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有效地进行需求预测管理,对未来市场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进而确定相对贴近市场真实情况的决策是行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三、需求预测优化

1.ABC-XYZ分类和预测方法的选择

对于精细化工行业的产品多,SKU多的特点,如果针对这些物料都使用同样的标准,公司将会为此付出无数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为库存管理带来极大的复杂性。为了减少资源的投入,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集中在重点的物料上当物料代码数达到上,我们可以通过产品分类管理法来管理库存,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分类,ABC-XYZ分类法就是方法之一。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在物料管理中,ABC分类管理就是将物料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类。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库存管理的重点,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从而节约资金和费用。根据ABC分类法,可将产品分为三大类,重要的A类,一般重要的B类和不重要的C类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其分类标准为:A类物料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10%,价值占物料总价值的比例约70%;B类物料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20%,价值占物料总价值的比例约20%;C类物料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70%,价值占物料总价值的比例约10%。

XYZ分类法是指根据企业物料的消耗特性将其划分为X、Y、Z三类。每种物料的全年需求特性是不同的,对于需求比较稳定的产品而言,其相关物料需求也比较稳定,而对于需求波动较大的产品,则其相关物料需求也波动较大。反应无聊需求波动特性的参数为变异系数。XYZ分类法的分类标准为:当变异系数小于等于0.25时,该物料为X类;当变异系数大于0.25且小于等于0.5时,该物料为Y类;当变异系数大于0.5时,该物料为Z类。

ABC-XYZ分析法通过结合上述ABC和XYZ分类,可以得出基于物料库存价值和需求波动特性的ABC-XYZ矩阵分类,通过整合后的分析法对所有物料进行分类,把物料分为AX、AY、AZ、BX、BY、BZ、CX、CY、CZ九大类。

需求预测方法众多,该如果选取适合的预测方法是需求预测的关键,不仅需要充分理解企业生产销售的操作方式,还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线和市场划分情况;从定量预测的角度,需要科学的选择统计预测方法,从定性预测的角度,需要销售的丰富市场经验;还要综合考虑促销、产品成熟度、客户群、产品生命周期等特点,综合运用多种预测方法来提高预测准确度,优化需求预测管理。

对于X类和Y类物料,变异系数小,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进行分析处理,采取定量预测法来进行需求预测。

对于Z类物料,变异系数大,需求波动大,难以进行数量分析,因此采用定性预测法。销售人员先通过对市场的了解提供预测值,再将不同销售人员的估计值综合汇总起来,作为预测结果值。

对于AX、AY类产品,由于占了具大的销售额比重,产品成熟度较高、基本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市场需求大、客户数量多,属于不允许缺货模型,因此,不仅需要统计预测法的计算结果作为参考,还需要结合销售人员估计法,通过销售人员对市场的了解,特别是对大客户的需求动态的掌握,来完善预测值的计算。

对于AZ类产品,销售额比重大且需求波动大,以与合作伙伴之间制定协同的需求计划,了解最终客户的全年生产计划量,确认自己在其中的市场份额,对客户的需求预测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综上所述,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初步得到9类产品类型的预测方法,如下图。

图1 9类产品类型的预测方法

2.跨组织部门之间的合作

由于供应链管理活动跨越不同组织部门,因此,不同组织之间的协作对于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起决定性的作用。

有效的需求预测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支持,才能得到统一、一致的需求预测,改善供应链绩效,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为库存策略、生产进度、资金安排和其他经营总体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1)供应链部门:计划员负责产品的相关历史数据、产品信息的维护、对新产品进行物料信息创建,对旧产品进行物料删除设置;负责运行供应链管理中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实践预测模型以得到基础预测数据,负责分析实际需求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调整产品分类和预测模型的选取。

(2)销售部:销售人员根据市场情况和结合自身销售经验来估算、调整需求预测。销售团队的代表负责提供销售目标、销售策略、业务谈判状态、价格升降的调整等方面的信息,负责基于这些信息评审来调整预测数据。

(3)市场部:市场部负责提供新产品和新市场活动(如促销)方面的信息,负责基于这些信息评审和调整预测数据和库存策略。

(4)财务部:制定财务预算,对市场活动费用进行财务核算。

(5)EHS(Environment、Health、Safety)部门:EHS部收集公司适用的EHS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等相关方的要求并提供将受影响的产品信息和受影响的时间跨度、强度等相关信息,作为调整预测的参考。

(6)物流进出口部门:物流进出口部门分析进口报关中碰到问题的原因,提供解决方案并进行处理。供应链部门根据相关信息进行产品的预测调整。

(7)部门管理层:制定最高层面的策略计划。负责衡量需求和供给能力、销售目标、促销预算和财务预算,审核预测数据并最终批准预测数据的。

只有通过七个部门在一个上下一致、左右协调的管理机制下共同协作,才能得到统一的预测体系和一致的预测结果,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和联动性。

3.信息技术的支持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SAP中的供应链计划模块APO(Advanced Planning and Optimizer)是SAP产品中最大的组件之一。APO是已经或者即将被大多数跨国公司广泛使用的供应链计划优化系统,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一个计划系统。APO中的需求计划模块(Demand Planning/Sales Planning),利用统计预测技术和其它方法进行需求计划。除了提供传统的统计方法之外,还提供促销计划工具、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假设分析、新产品发行的阶段计划以及联合预测方法。通过APO-DP系统使各部门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协作,实现跨区域跨职能信息互通和共享。同时APO-DP系统提供的预测统计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给需求预测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总结

精细化工行业的需求预测管理的优化只有从多角度的考虑思路出发,通过结合公司的公司策略、产品特性、客户群类型等因素,并通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找出相对合适的需求预测方法;通过各部门跨组织的合作;结合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优化需求预测管理。

参考文献:

[1](美)大卫·辛奇-维利,(美)菲利普·卡明斯基,(美)伊迪斯·辛奇-维利.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9:38-109.

[2](美)森尼尔.乔普瑞,(美)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第二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67-285.

篇3

1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思路是将“工业工程专业”同“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进行有效融合,又不失各自特色,更好地体现工业工程的系统性和现代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实验室模拟生产制造企业布局,以工厂物流设施及装配流水线为平台模拟典型的生产运行流程,结合先进的物流理念,进行“模拟、综合、设计”多层次的实验研究工作。

1.1以“基础IE理论为依托,IE理论体系为架构”的工业工程实验设置思路

“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等各门专业课根据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培养目标,结合该课程本身知识点,围绕统一的实验对象开发实验,体现课程间的联系,从而突出IE的系统性,建立有效贯穿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1]。系统规划和实验设置要充分考虑IE的系统工程的特点,不仅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更要注重训练学生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掌握的工程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业现场的实际问题;能够合理调度工业现场的各种资源,使效益实现最大化。这就要求实验系统不但能够使学生对相应专业课程得到认知和训练;更要求实验系统能够综合贯穿IE理论体系,通过一个共同的实验载体,将各项实验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让学生以面向现代工业制造、体现供应链流程的实验系统为平台,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实践与管理作业。

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工程基础认知层面

以工程实际为背景,提供工业化设备,并且保证设备中基本涵盖工业领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先进控制技术和正处于物流前沿领域的物流装备,得以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工业设备,且营造一个模拟离散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实验室环境[2],增加学生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

(2)基础工业工程理论层面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型亲自进行生产并分析,延续经典工业工程实验如工作研究、时间测定、动作分析等,旨在掌握基础IE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工业工程意识,为日后应用IE技术和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3)工程实际研究层面

使实验体系能够模拟企业的生产制造、供应,物流、质量管理、信息交换等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部分综合IE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接触IE活动来增强“应用IE手段提高生产率和保证质量”的各项技能,从而使学生加深对IE课程体系和研究方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1.2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理念的宏观企业及第三方物流实验设置思路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为反应敏捷(Agile)和能让各方利益协调一致(Aligned)、适应性强(Adapta-ble)。对供应链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供应链的策略、基本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降低成本、提升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要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立体库、条码、射频、电子标签为实现手段,搭建一个兼具前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3]。实验设置通过物流流程让学生体验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等,达到让学生体验真实物流场景的效果,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设施规划、设计、过程优化以及流程管理的实际能力[4]。

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了解体验供应链的流程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模拟:从货代/报关/检验/检疫等进出口货物的管理,以及货物到达物流中心、通过入库线进行货物入库操作、到原材料出库送至装配流水线加工、到成品入库等一系列的供应链流程;还可进行成品出库、终端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流程,及超市仓储物流的管理和配送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综合知识的理解,扩充感性认识,综合培养学生库存管理、生产物流方面的意识和理念。

(2)物流系统规划与研究

结合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实验实践活动,运用运筹学的知识进行库存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决策分析等,利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生产物流设施规划方案的设计优化等,以加深对现代物流工程的理解,培养自身的物流规划执行能力[5]。

1.3建立适应“教学+科研+培训”三层需求的综合实验室平台

(1)工业工程及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性教学实验平台

以“工业工程和物流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为指导,进行基础IE的“动作研究”、“标准工时”、“操作分析”、“流程程序分析”等实验;更可作为“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物流装备”等课程的配套实验平台,将典型的物流流程设计为实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供应链管理研究方向的科研平台

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灵活性强,且软件的源代码公开,可作为研究生进行相应课题的研究平台[6]。如:可以通过修改“自动化物流系统终端任务执行软件”的流程来重新规划物流过程,以用来模拟宏观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供货、立体仓库补货、立体仓库出货、给超市终端配货等一系列的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流程。

(3)可作为“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的培训开放平台

利用实验室空闲时间,广泛开展校外及社会物流人才的专业物流培训,以达到最佳实验室利用效率,更可以对实验室维护资金形成有效的补充来源。

2实验室的主要建设内容

实验室的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全部硬件设备通过工业现场总线和计算机网络互相连通。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组性,基于ProfiBus-DP工业现场总线的I/O模块的研发,使得流水线设备的任意组合得以实现,而基于开放式编程平台的程序架构及ProfiBus-DP的专用通讯协议的定制,使得软件修改相对容易,更易于满足实验系统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调整的需求。整体上可划分为物流仓储系统和生产工程系统。

2.1物流仓储系统

硬件以自动化立体库为中心,配置多种周边输送设备,包括辊筒式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皮带线及平移机等,还配备有AGV小车,电子标签货架,终端手持,自动标签机等设备,并且模拟实际企业物流中心的布局特点和作业流程。软件包括仓库信息管理系统(WMS)和输送设备控制系统(WCS)。WMS用于实现管理自动化仓库中心的库存物料,管理出库、入库、盘点、拣选、补货等任务的生成、执行和结束,管理有关的查询及报表等。WCS用于处理来自WMS和自动化设备的信息,调度并控制自动化设备的动作,并提供设备运行的监控界面给操作人员。

2.2生产工程系统

硬件以装配流水线为中心,各工位配置一体机,摄像头,RFID(射频识别)读卡器,光传感器,电子卡尺,电子千分尺等,模拟小型企业的组装车间;此外还配有小型数控机加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配有12台PC),分别模拟企业的制造车间和信息中心。软件包括MES(制造执行系统),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Witness生产与服务运作仿真系统,flexsim仿真系统等。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MES系统通过电子看板,RFID卡,传感器,测量仪等设备采集实验过程中的生产数据(如合格数,加工总数等),学生可根据采集数据进行在线质量监控,生产计划调整等实验。

3工业工程实验平台的建设

3.1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

集成生产物流设备、柔性制造系统、生产信息管理软件、实验信息采集与分析工具等[7],考虑面向现代大制造、全过程[8],构建一个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为学生提供体验供应链流程的综合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结构图如图2,该平台配置有三个模块。

(1)基础知识技能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实验平台的基础模块,为工业工程及分支提供普遍适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与方法。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对象(提供两类工艺不同的产品),延续经典的工艺程序分析、动作研究、工时评价、秒表测时、环境照明、环境噪声、劳动强度等实验,培养其基本的IE知识和技能,为下一实验模块奠定基础。

(2)生产运行模块

该模块是实验平台的核心模块,既巩固第一模块的知识技能,又为下一模块做必要的准备。搭建接近生产制造企业的物理环境,模拟企业从订单、采购、生产计划、现场加工、检验、直到成品入库整个生产运行过程,尽量再现生产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体验供应链流程来联系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对工业工程综合知识的理解。该模块开设了ERP软件熟悉、物料需求计划、生产线平衡、生产线混流装配、MES应用、在线质量追踪、仓储与分拣、牛鞭效应等综合性实验。

(3)数据分析研究模块

经过前两个实验模块的锻炼,学生增强了对生产系统实际运行的理解,也应具有一定的应用IE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学生采用上一模块的实验数据进行生产物流追溯、过程能力分析、流水线仿真实验,同时配以案例实践活动,进行精益改善降低成本沙盘模拟,优化库存、仿真建模优化设计生产物流设施和决策分析等综合实践活动。

3.2实验平台的特色

(1)创新性

实验平台以培养学生应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IE素质为目标,有效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涉及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不过分强调学科化而割裂工程本身[9],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开放性

实验平台选用的基于PC和DSP运动器的开放性硬件平台,硬件可拓展,软件提供完善接口;且软件采用模块化及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源代码开放,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开发控制软件。

(3)先进性

实验平台使用了主流的运动控制技术、交流伺服技术、现场总线等技术,与同类设备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4)实践性

单元设备具有较好的拆装方便性,允许学生对某些设备进行拆装、更改,且实验平台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打破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10],实验过程为学生与平台系统的信息交换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

篇4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战略;战略措施

1 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概念、内容

企业物流发展的核心一是要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要降低成本,为企业增加利润挖掘潜力。因此,企业物流发展战略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还要同整个企业销售市场扩张相结合。基于这个要求,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是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增值的关键,也是现代企业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企业基础环境。物流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处理,如物资订单、采购、销售、存储、运输等物流活动信息的管理和传送,也包括对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活动如进销存、供应商的遴选、顾客分析、顾客服务审计等提供信息支持,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企业物流系统化战略。

企业的物流活动一端联结着生产,一端联结着消费,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物流系统是由物流人员、物流设施、待运物资和物流信息、生产企业、消费者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化的总目标,是指要将生产、流通企业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这些以前分开管理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总体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企业间的关系已经转变为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3)企业物流专业化战略。

专业化战略就是要把物流独立出来,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企业的专业化物流不仅为满足自己的物流需求,而且对外进行营业服务。专业化的物流系统要求企业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服务团队、配送工具、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良好的企业形象等。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走专业化物流战略的企业一般要求实力雄厚,同时,其物流成本占企业的成本比例应较大。

(4)企业物流国际化战略。

全球化进程也加速了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贸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正基于此形成了企业物流国际化。一些较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试想国际化的企业而不是国际化的资源配置,那样的成本消耗是极其巨大的,在市场中将毫无竞争力。

2 制定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1)制定企业物流发展战略,可以弥补传统分工模式在现代经营条件下的缺陷。

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代,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红极一时。它认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该把制造产品的过程分解为一连串的动作,一道道简单的工序,让每个工人只从事其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工作。

(2)制定企业物流发展战略,能更好的适应顾客导向观念的确立和日益激烈的竞争。

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是要在顾客需要的时候将顾客需要的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但是,由于受传统业务流程的制约,“用户至上”的思想在企业经营实践仅贯彻到营销环节,企业内部流程中的许多环节与满足顾客的需求毫无关系。

(3)制定企业物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

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逐步缩短,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系统、销售系统以至售后服务系统不断变化。在传统分工理论指导下的企业业务流程比较零散,容易失去抢得先机的时效性。而企业流程再造,将分工过细的一系列工作整合起来,可以对市场需求信息快速响应,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作出灵活、迅速的反应。

3 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史尚短,为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必须明确企业物流在发展战略上的指导思想。总体上应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响,改变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现状,改变物流市场的分散状态,在多元发展格局下,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变企业物流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的状态,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建立服务规范和管理规程,发展多种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服务水平。具体涉及以下7个方面:

(1)物流系统论。物流是由各功能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整体功能并非各功能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系统要素间的整合,产生出新的功能即系统整体最优化,以物流系统总成本最低来完成一定的物流任务。

(2)物流战略论。从单纯的职能或技术角度认识物流影响了物流作用的发挥,从战略意义上看待物流可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3)物流优势论。物流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或差别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有效的物流管理对降低成本、赢得并保持顾客以及顾客满意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

(4)物流价值论。物流在企业的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物流创造顾客的买方价值和企业的战略价值;物流服务具有增值性。

(5)物流营销协同论。即企业的营销战略与物流战略必须密切配合;企业物流活动过程本身是服务的过程,物流服务需要相应的营销手段。

(6)绿色物流论。在全球经济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物流活动对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物流行为应考虑这种要求,实现正向物流(动脉物流)和反向物流(静脉物流)的绿色物流化。

(7)供应链(需求链)论。今后的商业竞争模式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中,由上下游各个环节的企业组成的“扩展的企业”不仅考虑的是如何向最终的消费市场提供适宜的产品,还要考虑产品被需求拉向市场的过程的适宜性,即产品选择什么样的供应链。需求链是一种新型的供应链。

4 实施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措施

(1)树立合理物流的观念。

合理物流能节约资金,能降低物资的库存损耗、保管费用,能延长物资的寿命维护物资的使用价值,降低物资在生产中的消耗是生产力。为此,要把握时代的特征,用前瞻性、信息化、系统工程的思路来思考企业的技术改造、自动化和物流系统,充分理解现代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相互关系,理解自动化物流系统在企业的地位、内涵、作用和价值,以信息化带动物流自动化,以物流自动化促进信息化。对有条件的企业,物流系统的建设要实行高度的信息化、适度的自动化。

(2)提高物流核心竞争力,整合优化供应链。

在新世纪企业面临新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的全球化、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竞争具有全面性,即:TQCSFS的全面竞争(Time时间 、Quality质量、Cost成本、Service服务、Flexibility柔性、Safety安全性、Reliability可靠性)。现代物流是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不少成功企业家的共识。

(3)构筑一体化的企业物流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使生产性企业从繁杂的物流活动中解放出来,将物流服务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从而以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

(4)兼顾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

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是一对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通过与上下游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第三方物流,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5)重视人文管理,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中,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主人翁精神,从员工内心深处激发其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工作都应本着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物流工作的最佳效率,保证其快速响应环境变化能力的实现。

(6)强化企业物流的规范化管理。

根据企业物流各功能环节的特点,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采用专门的办法,是强化企业物流各功能环节管理的基本措施。

①强化采购管理。企业物流以采购为起点,它制约着储存、供应、生产等各环节。必须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采购规章制度,比如《采购合同审批制度》、《供货单位选择制度》、《采购价格管理制度》、《采购责任追究制度》等。还应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事采购业务。

②强化储存管理。储存是企业物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强化储存管理对降低库存量、库存费用、库存损耗,减少库存积压、资金占用有决定性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储存管理的规章制度。其次,企业所需物资种类繁多,质量、数量、规格要求各不相同,它们的保管、保养、维护的要求、方法也千差万别,专业技术很强,必须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第三,强化库存量和库存结构的控制。库存量是库存控制的核心,库存结构的合理与否是库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可以用ABC分类管理法控制库存结构,用库存定额控制总库存量和单项物资的库存量。第四,强化储存物资的保管、保养、维护,利用现代库存的商品养护技术,减少物资损耗。

篇5

事实上,在被阿波罗收购并与EGL合并前,TNT物流已经是全球汽车物流的领导者,在欧洲及澳大利亚拥有非常完善的物流及配送网络,而EGL则在美国的航空货运管理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基华物流可以说是整合了两家公司最强的业务,为日后提供覆盖全球的整合端到端供应链解决方案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抢滩中国

2012年3月,上海长途汽运将其所持股权在上海长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价格为1500万元人民币,有着和母公司一样并购基因的基华物流宣布成功买断全部股份,经过其后的几番公司调整,2012年6月基华物流拥有上海基华物流70%的股权,成为大股东,剩余的30%则由上海交运持有,从而将上海基华物流从一家合资内陆运输公司变为外资公司。

上海基华物流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TNT和上海长途汽运的合资公司,是中国市场最早有外商投资的物流企业,从事中国地区的主要贸易线路上的干线运输以及在主要工业地区内的班车运输。此次买断将进一步加强端到端的整合物流解决方案,上海基华物流中国执行总裁Martin Thaysen表示,中国物流业的激烈竞争、市场零碎化以及成本压力使许多陆路运输服务供应商面临服务质量和可信度等问题,而基华物流的运营状况凸显出其在中国物流行业独特的业务模式。

基华物流大中华区业务拓展副总裁Jurrie-Jan Tap补充说,“现在国际上的经济增速确实在放缓,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最近进行的收购,是希望能够充分地挖掘国内目前外包份额还不高的现状的潜力。同时我们也希望借助中国国内目前依然强劲的经济增长而获益。”

目前,基华物流的全球整合网络包括遍布170多个国家分级机构以及5.1万多名员工;站点超过1000个网络;综合仓储面积1000万平方米,这一切都来源于一如既往地提供优秀的运营、合理的成本和供应链解决方案。而对于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市场,Thaysen介绍说基华物流希望100%控制在中国的物流网络,因为中国将是未来五年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

相对其他物流产业,汽车物流的管理更为复杂。中国汽车物流产业存在着供应链割裂、整体效率不高等问题,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基华物流中国区财务总监Douglas Humphrey对此表示,买断上海长途汽运,基华物流会借助其在中国的运营网络,加大投入中国市场,中国国内的物流成本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约18%,是欧美国家的2倍。“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物流成本占总成本10%?12%,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中国的交通成本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许多交通设施还有待建设,但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必须适应中国国情,借力本土企业,以自身的管理和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业务渠道。”

作为基华物流中国区的上海基华物流7月4日宣布,与上海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SLC)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此基础上在保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此举进一步体现了努力拓展其在中国的服务范围。上海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投资方为浦东国资委、上海仪电集团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Douglas Humphrey表示,“与SLC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中国公司的资源背景和优势,以此整合我们在中国的运输能力、仓储能力,这也是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需求,同样和华为、联想、中兴通讯的合作也有利于我们在中国赢得更多的客户。”

透明服务

2011年基华物流荣获全球供应链协会本年度最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奖,基华物流是唯一一家获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这证实了基华物流为客户解决问题的卓越执行力。

2011年基华物流位于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中心的配送仓,由于为化学品物流提供先进的越库运输服务、减少“香港一日游”和异地商检解决方案而受到认可。化学品的运输和物流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基华启动了全面的九类低危险性海洋污染物化学品的越库运输解决方案,耗时三个月深入研究客户的生产流程,建立了全面的运输装载流程、恰当的应急措施。努力了解每项具体的要求,优化供应链流程,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基华与各方共同努力,实施了多项举措来提高亨斯迈运营效率,保障供应链过程流畅。通过和蛇口海关、港口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切实提供了高价值的供应链服务,成为第一个在蛇口保税物流园提供危险品运输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经蛇口海关批准,基华前海湾仓库具备保税仓库的功能,享有出口加工优惠政策,中国厂家生产的产品能够自由进入保税仓库。这项举措获得了中国蛇口检查和检疫局的全力支持,使得在基华前海湾仓库就能进行商检和检疫,节省了通常在各产地检疫的等待时间,减少了传统的货物“香港一日游”,在华南地区平均节省了2?3天的货运时间,每个集装箱的运费下降了大约30%?50%。

作为全球第三方物流的领先企业,基华物流利用自身的杠杆作用和全球业务来提高效率和提供完整的服务,力图以速度和灵活打造可靠、安全、透明的完美物流。先进高效的技术手段和灵活管理,让基华物流可以提供专车在事先设定的路线上按照固定的时间表运行,以确保100%的准点服务。对于航空的薄弱环节,则是以外包的方式包下商业航班的舱位以确保稳定的舱位供应,保证空运货物100%被航空公司装运。为保证货物门到门交付过程中提供贯穿始终的快速和平稳的连接,基华物流通过网络操作,为客户提供整车和零担的选择,使他们能够获得承诺的快捷与经济,无数次以零缺陷为客户展示其在进行承运和仓储方面的专业能力、增值服务和敬业能力。

技术威力

具有百年以上海关经纪业务的经验,124年前取得第一份牌照的基华物流,2012年8月3日公布的截至201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8.08亿欧元,上升5.5%,驱动力为海运的增长,第二季度息税折摊前利润下滑7000万欧元,亚洲地区的增长被南欧和美国的疲软所冲销,个别地区的扎实推进受阻于经济疲软。首席执行官John Pattullo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季度,市况疲软、客户持谨慎的态度,部分阻滞了我们的方案效率、全球覆盖和强健的业务模式,南欧的跨太平洋货运量以及经济疲软仍然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已经推出了更严格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支持我们的战略计划。”

面对全球经济的起伏不定,基华物流没有简单地降低成本,而是秉承卓越运营的理念运用科技力量,在端到端的链条上压低成本。基于过去10年的开发和实施,CEVA Matrix综合货运系统套装为许多物流难题提供了最佳实践技术解决,可根据需要连接或集成客户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在全球性范围内提供了一个合理化、标准化的信息平台,能让基华物流的全球货运管理业务提高效益、质量,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实施仓库管理系统,仓库运营在不增加人数的前提下明显改善和提高了效率,通过增加库存透明度和准确性,库存可以一次性减少10%。通过降低库存,提高管理空间的利用率,降低库存的账面价值达35%交付后,头六个月为中国内陆运输节约了80万欧元开支。实现基华物流解决方案与客户、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系统集成,建立自动化的信息流和流程,通过既定可靠的流程提高生产率方案,识别核心供应链可标准化环节,保证消息传递,消息跟踪和异常处理,每年平均为客户节约成本5%?15%,确保每一位客户的业务能及时并成功地启动,对每一次执行进行成功概率指标评估,在满足预算要求的同时达到所有商定的考核指标,快速实施既定的成本效益。依靠强大的系统性的持续改进项目,基华物流以更高的准时服务,消除浪费让索赔和产品遗失率大大降低。

篇6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应用型 实践课程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电子商务更是空前发展,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物流外包,社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急剧增长。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入,国内物流企业亟待壮大,伴随而来的是对第三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第三方物流。而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因此,必须对物流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科学论证与规划。

一、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由于物流工作实践性强,物流企业在招聘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应聘者要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少则1-2年,多则5-8 年,对于刚刚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实践经验的缺乏已成为阻碍其就业的最重要因素。

应用型本科的特色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目的就是就业与创业。因此,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能具备一定符合企业要求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就成为实践教学的首要目标。

针对我国物流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培养中级物流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实践课程体系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职业基本能力,物流专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竞争能力五种能力。打造的是既具有物流设计,运作,优化的专业能力,又懂得管理、经营,决策,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生就业与创业为导向,以能力与应用为核心,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为此,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

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符,要避免出现人才结构性失衡。

如香港理工大学开设国际航运课程,香港科技大学开设运输管理课程,完全是从香港转口贸易的优势出发,抓住了航运,运输的需求重点,即便有能力开设其他物流课程,也没有贪大求全。因此,我们要从地区,行业,发展阶段等方面考虑,设置物流急需的实践课程,既满足社会需求,又实现充分就业。

2.能力导向原则

物流实践能力培养应包括基本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两个层次。基本专业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操作岗位技能,主要有储存、运输、调配、分装、加工、信息、报关、报检,结算、货运,客户管理等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能力为组织管理,分析决策,人际交往,创新竞争等能力。

3. 素质导向原则

著名国民素质研究专家谢思忠曾指出:大学生就业,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可以说“素质决定命运”。很多企业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放在首位,他们特别欢迎那些事业心强、具有战略眼光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除此之外,还要有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精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活跃敏捷的思维。

以上素质的培养是实践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

4. 学生导向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因此,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情感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最有效、最投入地学习。

5. 特色导向原则

各个学校都全面开展物流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教学是不现实的,物流企业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发挥优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和课程优势,培养学有专长、独具特色的毕业生群体。比如交通类院系可注重运输事务方面,管理财经类院系可以侧重管理,营销,成本等方面。

6. 前瞻性导向原则

现阶段的学历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现代物流业发展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物流教育也要不断更新改进,尤其是实践课程,不但要与现实物流发展与时俱进,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先进性,以使物流人才的培养符合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成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应构建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基本原则为指导,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业务流程模拟为主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践课程体系。调动各方资源,培养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岗位专业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适应2l世纪物流人才的要求。

1.培养职业基本技能的实践课程

职业基本技能实践课程是针对现代社会从业所必须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课程,主要是掌握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能力和电子商务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为:(1)计算机操作与维护;包括微机硬件安装与设置方法;WINDOWS 操作系统使用方法;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使用方法;声音,图像编辑处理方法;网络基础和INTERNET网络应用;(2)电子商务应用:包括B2C交易、B2B交易、C2C交易、网络营销、电子合同、网上银行与支付,信息、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商务管理等。

2.培养物流岗位专业技能的实践课程

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实质是一种单项管理能力的仿真实训,是专门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岗位的。课程安排在物流主干课程后,主要目的是以岗位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软件为手段,实现符合岗位需求的目标。

主要课程设置:(1)运输与配送管理实训: 包括业务管理、调配管理、运输管理、路线优化等操作环节;(2)仓储与库存管理实训: 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3)货运实训:包括拟订货代合同,处理海运、空运进出口业务,租船订舱、报关与报检,货运保险等内容,(4)供应链管理实训:包括供应链的构建方法与技能,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技能,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等内容。

3.培养综合管理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实践课程

综合性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 “宽口径”,综合型, 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环节。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在掌握通用基本就业技能基础上,将所学各类物流单项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管理,营销,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培养企业或部门的总体运营能力,实现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综合能力目标,同时培养一定的职业素质。

课程内容以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以物流企业运营为背景,采用模块教学,角色虚拟方法,具体模块有:(1)物流企业管理模块:内容包括企业创立,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2)物流企业营销模块:内容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企业竞争策略等;(3)物流企业运营模块:以家电,医药,食品,汽车等功能物流为背景开展实训;(4)物流客户管理模块:内容包括客户分析,客户获取,客户维系,客户挽留等。

四、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

物流实践课程体系搭建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但如何实现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却需要一定的条件为保障。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双师型”教师既能按照物流专业的岗位标准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提供物流典型案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实战型师资队伍,要走外延和内涵双重发展之路。外延发展,就是引进企业职业经理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内涵发展,就是鼓励专任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到相关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或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掌握应用技能和实践知识。

2.探索与创新物流实践教学法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除多媒体,案例法等常用教学法外,在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建议更多的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教学法: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展示、边讲、边做,直观性强,易理解、易掌握,印象深刻;(2)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提交物流设计方案,使不同性格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的提高;(3)模拟实训法 :采用实物模型、ERP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模拟流程与岗位,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搞好物流实验室建设

物流实验室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为学生提供物流实训的平台,是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应用型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更是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物流实验室建设应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课程,并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全面系统考虑。应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物流影视及实战推演课件、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一方面,为克服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滞后性和适应物流实践本身的飞速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可及时洞察物流人才需求变动与发展趋势,进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有步骤地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物流岗位职业活动的深入分析,确定物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不但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校阶段就接触企业,深入实际,培养职业素质,适应职业环境,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与创业。

5.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物流运作是是个动态的、连续的流程,物流各岗位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知识,而且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

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适应特定职业或职业群需要的必备职业素质。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应坚持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含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6.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希望新进员工能马上胜任工作,这是现在社会的普遍就业准则。而学校的实训课程,模拟再好,也与实际存在差距。因此,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期,尤其是毕业实习,多接触实际,多积累经验。通过实践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快进入职场角色,这样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作为发展日益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各类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需要既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又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担负起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重任,建立一套符合市场需求,重视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的核心与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入探索,总结,修正实践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长宁: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12

篇7

是日,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丁才庆,详细为笔者介绍本中心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创新实践,本届精品展的成功举办正是该中心的一项具体服务内容——

当“红娘”

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紧贴企业需求,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功能,集聚社会化、专业化的各类服务资源,打造“一办二中心”的服务模式。即一手抓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全体中小企业群体,成立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一手抓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建立小微企业的上市促进中心,通过社会融资,支持重点企业做精、做强,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这些服务包括:一是建成网络化、全覆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搭建平台,集聚社会资源,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建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 “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云”。具体的有,2013年主题服务活动的全面启动:一月形势政策早知道,二月服务信息大推送,三月人才优先夯基础,四月科技创新促转型,五月投资速效解难题,六月品牌精品拓市场,七月信息化助力成长,八月平台服务大荟萃,九月质量诚信树形象,十月法律服务保发展,十一月帮扶促就业,十二月转型升级谋发展……累计年度活动达千余场,既体现政府服务、又凸显专业服务,及时为中小企业 “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弥补政府专业服务的缺失。

尤其,本届2013上海(国际)中小企业精品展,汇集美德韩日等1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2个省市的4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展示和推广精密制造、智能制造、轻工消费、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大领域的精品。其中代表着科技前沿的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同时,观展者将在展会上切身感受“智慧展览”的无穷魅力,体会电子化交易的方便快捷。展会期间,还将举办行业对接、精品、企业论坛、专题研讨、服务授牌等多项活动。本届精品展致力于打造具有持续发展力和影响力的“专精特新”产品展示平台,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加强合作,携手共进,挖掘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企业“金矿”。

专业化,就是企业专注核心产品,提高专业化水平,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某一产品线的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并在细分市场领域内跻身上海前五名或全国前十。比如,地处外高桥开发区的金由氟材料有限公司,靠着“专精特新”的一张聚四氟乙烯“滤袋”,不但打破美国同行的市场垄断,更实现反超。

精细化,就是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生产精良产品,提供精致服务,拥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或专有技术1项以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比如,坚持“把一个杯子卖好”的国内知名的不锈钢保温制品企业上海思乐得,成功的秘诀就是向管理要效益。思乐得每年会推出一个“1号工程”,以项目管理的方式使企业由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特色化,就是企业针对特定市场开发特色产品、开展特色服务,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进行研制生产,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的特点,拥有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独立属性。比如,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中草药美容护肤领域的企业之一,一直专注于本草护肤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企业秉承“中国的、天然的、安全的、有效的、物超所值的”品牌定位,将中国传统医学精粹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本草系列化妆品。正是凭借特色化的产品和独特的市场定位,使相宜本草获得市场青睐。

新颖化,就是企业以“新”取胜,通过技术、管理、经营和服务模式创新,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能够适应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行为的改变,或者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行业的交叉融合提品或服务。比如,上海春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化工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虽然名为供应链管理公司,但春宇并没有自有运输车队、仓库以及码头。通过搜集供应商、客户以及产品数据,从而搭建自身的数据平台,通过集成信息的方式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外包。

淘“金矿”

本届精品展既是一场品牌展览会,又是一次交易会;既帮助企业宣传品牌、打造品牌,又建设电子交易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如果说,“专精特新”的小微企业,曾铸就了德国世界工业强国的基石;那么,闻风而动的上海小微企业长袖善舞,正在形成一批市场前景良好,能在产品、技术、业态和经营方式上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成长型企业,部分已成为全国龙头——上海有2000家小微企业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前五位的上海企业达67%,74%的企业投入R&D(创新研发与制造)超过3%,59%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专利,83%企业具有专注自身领域的深耕细作与独树一帜的特色,形成一批自己的“金矿”。

这些小微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关键是能够沉住心,克服短期利益的诱惑,专注细分市场和特定领域,做精做强,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先进管理水平的“隐形冠军”。他们有的是传统企业,有的是新型业态,还有是改制转身而来……

上海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积极为小微企业找“项目”,是该中心的一个服务特色,即请高校、研发机构技术攻关,形成“商学研”一体化经营。本文试图探究二三小微企业的“成长之道”与成长轨迹,来探究上海小微企业的发展规律,为正在成长中的小微企业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找到定位而提供一定借鉴。比如,2005年刚刚成立的上海浦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小微企业的创新样本——科技创新最终由用户驱动,由传统以生产者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它集各方所长,发挥了技术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综合优势,随着科技发展和创新形态的进步。该公司推出的商学研模式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开辟了新途径,成了浦景赖以生存的根本。可以说,浦景化工成就一个商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之路而名声鹊起。

其中之一“商”是浦景的一靓点。因为,产学研模式的本质是计划经济,做的是“一锤子买卖”,学校和院所受企业委托做定向性科研,企业通过一次性付费买断形式最终实现了对技术的垄断;而商学研模式的本质是市场经济,它通过技术授权实现技术推广,浦景化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浦景化工利用自己对技术市场的敏锐触角,先期寻找一些前瞻技术,然后由浦景化工专家团队做出综合评估,评估通过后,再寻求与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其中学校、院所开发费用由浦景化工与企业共同承担,待技术成熟后,浦景化工将技术授权给企业。她有三条途径,首先挖掘具备市场潜力的技术苗头,交由公司专家团评估,后续研发则由浦景化工接手资本介入;其次寻找需求企业,合作完成中试;最终向市场推广。学校、科研院所、浦景化工、企业则按照事先达成的产权比例分配技术产业化利润。

公司一是擅长羰基合成醋酸、醋酐技术,具有强竞争力,成为完全掌握该技术的少数国内供应商之一,并拥有国内该领域唯一没有纠纷的自主可转让的知识产权。二是醋酸乙烯合成技术,该技术比目前国内单套设备生产能力至少提高20%,打破国外大型企业的垄断,是唯一一家完全掌握该技术的国内供应商。三是煤基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该技术创新性强,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工业化示范装置建设,尽早实现产业化推广。

还比如,联芯科技有限公司五年完成了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深度转型,走过“无芯”到“有芯”的创业历程,实现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被选为中国十大半导体企业。她的一大卖点,就是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创新。一个市场的开创,技术上的创新是先驱的力量,半导体行业有着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冗长的设计周期、高昂的开发成本和流片费用,如果企业不能快速实现盈利,那么很有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无以为继。

如果说前五年联芯科技的关键词是“立足”,那么接下来,联芯则以“强身”为目标。“芯”“心”相印,打造自己的蓝海。这里前者是一传统企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传统产业在上海只要跟上转型的步伐,插上科技的翅膀,传统产业也会迎来新的春天。后者是一逐步形成科技企业,从不同侧面综观小微企业承包的成长路径,还有就是新型业态的形成,更是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选择,成为当前上海创新转型的重要抓手。

破“瓶颈”

今天,上海企业面对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刻不容缓。然而,我们的小微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商务成本、人力资源等禀赋要素方面所受约束越来越大。高成本时代的来临,将成为上海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常态,一个发展瓶颈。只有破瓶颈,才能有突破讲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根基,就是人才保障。市经信委、虹口区联合举办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市场拓展推进会,200家“专精特新”企业,9个国家的驻沪领馆、国际商会代表出席,为小微企业“出海”与“海归”提供更多通道,多途径地改观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本小、利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税费过高,融资难、招工难。帮助企业克服生产经营成本高,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弱,真正扭转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处于微利或无利状况,有的甚至难以为继的窘境。

上海构筑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就是深化服务,推动更多小微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转型发展,缘此,原上海市小企业综合服务事务所变更为“上海市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旨在增加后备资源数量和优化拟上市公司结构,为众多小微企业上市“保驾护航”。诸如,开展改制上市后备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产业倾斜,提升改制上市服务水平,完善改制上市服务体系;同时,搭建服务平台,协调交易所、中介机构组成工作组,对重点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和走访,举办企业与创投、中介机构的改制对接会,提供改制上市咨询、辅导服务,落实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篇8

信息化质量管理降低对人的依赖

据悉,朗姿是中国第一家高端女装上市公司,旗下拥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属于典型的多品牌、多区域、多板块运作的服装集团公司。目前朗姿的GB质检系统平台,已实现全链条、端到端的信息化管理。朗姿的信息化建O始于2011年,现今已非常完善,所有连接项目都已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并全部摆脱传统上的对人的依赖。

现在,借助于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信息查找也能变得轻松自如,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过去,朗姿主要靠Excel手工单独管理,企业核心质量管理数据是基于某个人和某个Excel文件。如果人员离职时交接有问题,后续员工就看不懂以前的质量数据;如果员工电脑损坏,公司就会丢失整个质量管理信息。

在导入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后,从申请检测到GB报告的使用、洗标吊牌的制作、GB风险评估及事故管理等所有数据,都纳入到统一标准平台中;所有业务节点一环扣一环,按流程执行,按规范操作,将人为因素干扰降到最低。比如,朗姿使用的GB报告验货袋,在进行现场大货GB检查时,会利用此平台,在质检指示书中要求对审批后的水洗,要打印GB大货验货袋封面,并将GB原件报告装入验货袋中,便于后续工厂GB验货。若水洗未审批,或本款水洗组件GB正式报告未全部打印,就无法打印封面,也无法提交吊牌进行审批。朗姿的GB现场大货检查员就会根据GB验货袋进行报告、水洗标和实物的全检。物流库房的收货大货抽查,同样是根据GB报告单/验货袋,进行报告、水洗标和实物的检查。

在沈兵看来,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不能仅停留在公司内部业务的信息化,而应该是整个供应链生态圈的信息化。借助质量管理平台,让上下游合作伙伴乃至顾客,都能即时了解相关质量信息。“在服装行业,通常面料检测先于成衣,面料检测完成后,检测报告就已发往门店。数月后成衣发到门店,如果门店需要拿成衣面料检测报告查对成衣,只需利用质量管理平台查到每款报告信息,就能轻松查到文件夹中装订好的检测报告。而这些检测报告不仅门店能查到,顾客也能上网查询。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授权许可,顾客就能轻松了解所购买朗姿成衣是否是正品;或是对产品质量有任何质疑,查找成衣检测报告就能得知相关面辅料信息。”

据悉,朗姿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是德国的SAP软件,它是通用企业ERP软件。全球500强80%的企业,如苹果、奔驰、宝马、可口可乐、中石油、中石化等都在使用,很多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也在使用。

“这套系统无需重新写代码,里面有标准流程作为引导。任何行业的企业,无论多复杂,都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其好处是:实现信息共享,把实际操作环节放到信息化平台共享信息,提高了效率,降低对人的依赖性。同时此平台也是财务业务一体化集成平台。好的管理应该做好控制,这样可以做到事前预算、事前控制、事前预判;比如检测费用的结算,如果能提前实时在财务上体现,财务对业务的跟踪把控也会更容易。”

专业度与运营高效结合

传统服装行业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很多企业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实现质量管理,但在大规模生产制造环境下,尤其是多区域、多品牌、多板块的服装企业,再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是否还行得通?

沈兵认为,这几乎不可能。尤其和GB质检相关的事情,一定得通过信息化方式来管理。因为GB团队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GB团队不需要采购面料和生产服装,也不做GB检测实验,它只是信息的加工者、传递者和管理者。他建议,企业在建设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时,要能支撑企业5到10年发展。无论增加品牌、新业务板块,还是新的地理区域,都能支撑得住。因此,质量管理流程一定要先进、科学、规范、标准,还要具有前瞻性、可拓展性、可复制性,能够支撑企业任何发展变化。

此外,准确率和效率对服装品牌也非常重要。未来人工成本一定越来越贵,而且人会犯错,尤其GB质检。根据朗姿以往的教训,人为信息处理错误对公司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而信息化却能避免这类问题,至少能有效规避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比如,错别字和中英文翻译等。尤其上市公司,对信息及时、准确的披露要求很高,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采用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

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把流程操作问题解决了,把各部门信息交换工作解决了,无需亲自过问,所有信息都能在系统里查询,减少了沟通成本和无效环节,把对人的依赖性降低到合理水平。把这些问题解决后,即便是多品牌集团公司的质量管理,仍可以轻松应对,没有杂事的困扰,才能回归初心,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比如面辅料成衣的质量管理。

篇9

6月5日晨,入夏不久的北京迎来细雨,加之近日积攒的湿气,分外凉爽。适值芒种时节,古语又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当天,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2012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对与会的企业社会责任同仁和金蜜蜂企业来说,这一天同样是收获的、忙碌的。

本次论坛以“责任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变化。同时,论坛已逐渐超越社会责任理念、共识探讨,深入到分享社会责任管理先进经验,实现共同行动的新阶段。

论坛回顾了“金蜜蜂2020”社会责任倡议(以下简称“金蜜蜂2020”倡议)两年来的进展。2013年,两家新加入的标杆企业发起新项目:宜信公司发起“普惠信用”议题下“信用创新惠普大众”项目,华衍水务集团发起“水资源”议题下“水资源保护·思源”项目。

探讨CSR建设与中国梦的关系,分享社会责任管理先进经验和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优秀实践、倡导企业跨界合作等议题是本届论坛主旨所在。诚如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刘毓骅所言,这些议题非常值得关注,“只有充分反映现实,与时展紧密结合,社会责任建设才更有价值,更有生命力”。

论坛同期了“2012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和第六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基准报告,显现出一如既往的专业特色。

“金蜜蜂2020”两周年:两家新标杆企业加入

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即为两家企业,宜信公司(以下简称宜信)和华衍水务集团(以下简称华衍水务),参与并发起新的项目。

在“普惠信用”议题下,宜信发起“信用创新普惠大众”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帮助高成长群体建立信用、释放信用价值,同行业组织、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合作伙伴共同促进普惠信用体系与个人信用数据库建设。

华衍水务则发起“水资源”议题下的“水资源保护·思源”项目,旨在倡导社会各界关注水源地保护,“思源之本,心与环保”。项目主要包括“保护水源·科学放生”系列活动、思源系列论坛、公众开放日活动等。

水源地保护与该议题下的另一家标杆企业可口可乐“水资源保护与管理”项目相得益彰。在2013年3月的“郑州莲湖湿地改建”和5月的“上海金桥企业间水资源梯级利用示范运行”项目中,可口可乐作为企业参与方,将深度处理的再生水源进行综合利用,助力“水平衡”远景及全球水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梳理“金蜜蜂2020”倡议两年来的进展,以未来企业为方向,国家电网、巴斯夫(中国)等11家标杆企业共同发起了包括创新、低碳、供应链等当代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十大议题。

两年来,这些先锋企业有意识地借助于自身的核心优势,选择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社会责任实践领域,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先导、管理深化等方式,自上而下、国内外联动,不断创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的形式。

以“未来企业的管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项目为例,项目以国家电网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为样本,总结经验,提炼理论框架,着眼于系统梳理未来的企业管理模式。

2012年,国家电网在27家试点单位实施“15333”工程,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单位扩大至各省公司。同时提出包括4大模块、21个要素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型,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根植企业管理和运营。

在下午的“能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为美丽中国建设增添绿色动力”、“供应链管理与可持续管理”等分论坛上,就倡议行动的困难和挑战,伊顿、南方电网、巴斯夫等与诸多利益相关方、合作伙伴一起,就各自议题展开探讨,并分别展示了未来的发展计划。

另外,由于自身履责方向的调整需要,两家企业分别退出了包容性增长、公平运营两项议题下的发起项目。这表明,“金蜜蜂2020”倡议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在有效运作;社会责任实践过程中,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最佳的努力方向。

“金蜜蜂2020”倡议实践为探索相关可持续问题提供了经验甚至解决方案。有理由期待,各参与企业将不断深化相关议题,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实现“共同愿景、共同行动、跨界合作、共享价值”四大关键词的倡议精神。

记录CSR进程:国际化·专业化·趋势性

汇集国内外CSR专业人士,展现出社会责任发展的前沿实践和趋势,这是历届论坛秉承的不变特色。

欧美日GSR前瞻

在“全球社会责任发展新趋势”的主题论坛中,来自CSR Europe、SHRM、CBCC以及德国、瑞典、西班牙和英国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地区和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如此规模的国外CSR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在国内尚属首次。

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主任鲁德福介绍了德国企业在环保、透明度和供应链方面的履责进展。在德国,CSR转变的趋势在于,不断扩展更广泛意义上的利益相关方,同时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和管理策略中。

“我们一直在呼吁说CSR,如果没有HR,它也就相当于一个PR”,SHRM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冉毅波如此诠释CSR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冉毅波已经是第六次参加论坛了,他介绍了美国企业在员工权益、工作场所等方面的进展。在美国,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被称为“绿色工作职位”。SHRM的调研发现,20%的美国企业已经或正在创建绿色工作职位,剩余70%多的企业有此计划。

CBCC指导委员会委员Keisuke Ota着重阐述了日本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责任挑战:建立信息分享平台,深化利益相关方参与。同是NEC企业社会责任经理的他还展示了NEC将ISO 26000融入CSR管理的实践和计划。

此外,瑞典驻华大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和环境科技中心主任吴思列举了瑞典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履责典范的做法。西班牙企业社会责任组织Foretica理事长German Granda重点讲述了“西班牙2020倡议”的项目进展。长期关注社会责任组织的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企业责任中心主任David在视频发言中描述了全球社会责任组织合作架构下的现状和未来。

持续专注优秀实践

跟踪、持续关注金蜜蜂企业和在华跨国公司履责实践,这两项核心议题保持至今。

以本次“金蜜蜂企业与社会责任最佳实践”分论坛为例,参与者均为新蜜蜂企业。这些企业尽管新近加入金蜜蜂大家庭,但仍表现出社会责任实践的创新和领跑意识。在属于自己的最佳平台上,他们共同分享、探讨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作为在国内较早开展社会责任实践的先锋群体,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本土化经验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刊研究发现,在华跨国公司普遍制定了中国区的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在员工本地化、本地化采购、社区参与和发展等本地化运营方面表现良好。

紧跟时代趋势

本次论坛以“责任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与建设“中国梦”时代同步,表现出社会责任专业平台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的特点,这是一大变化所在。

2009年、2010年的第四届、第五届论坛先后聚焦“经济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复苏的责任动力”主题,时值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减缓。2011年起,以“金蜜蜂2020”倡议为契机,追踪标杆企业的履责行动,“金蜜蜂2020共筑可持续未来”、“共同愿景共同行动”成为热议主题。

另一大显著变化则体现在,论坛已逐渐超越社会责任理念、共识,深入到分享社会责任管理先进经验,实现共同行动的新阶段。这尤其表现于越来越多的CSR专业人士参与会议,主题发言和分论坛研讨内容也在不断深化。

第六次中国CSR实践基准报告

上午十时,本刊《2012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基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本刊的第六份基准报告。自2008年,本刊最早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基准报告,覆盖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专题调查,持续披露中国CSR的最新发展及未来趋势。

《报告》揭示了我国CSR领域的四大进展:社会责任管理策略和模式探索强化;CSR实践处于平稳发展期;以行业协会(联合会)、学校、医院为代表的非企业组织日益认识到履责重要性,成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新生力量;企业履责的社会机制日益完善。

《报告》同时指出了四大发展趋势:企业履责的政策机制将持续优化;履责向纵深扩展;CSR管理将会更加系统,出现导入社会责任管理新型理念和方法的特定路径和方法;政府、行业、社会、企业四位一体的履责良性格局将会根本确立。

本次报告评估共发出问卷1500多份,收回有效问卷309份,回收率约20.6%,95份样本提供了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在华跨国公司、非企业组织有效问卷分别为59、19份,两项新增的专项调查成为报告最大亮点,相关主要发现如下:

1.在华跨国公司普遍重视社会责任工作,将社会责任管理与日常运营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员工本地化、本地化采购、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发展等社会责任实践,并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面向利益相关方传播。

2.非企业组织在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防治商业腐败与贿赂的措施等的必尽责任方面做得相对较好,比较关注对出资人、监管部门、政府、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实践,但普遍还未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

聚焦社会责任管理

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中央企业十三项管理提升内容之一;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指南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业协会明确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社会责任管理。这预示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先锋企业和行业开始进入到社会责任管理新阶段。本刊据此提出,2012年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元年。本刊副社长殷格非专栏载文指出,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将从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重塑未来企业管理。

社会责任管理本身对于国内多数企业还较为陌生,“社会责任与未来企业管理”分论坛因而吸引了最多的听众。论坛提出了未来社会责任管理的三方面挑战:如何认识,怎样全面导入以及衡量其实施效果。这场论坛系本届会议首设,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

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在致辞中表示,社会责任管理具有一般管理的属性,但也有它的特殊性。这具体表现在:融入现有管理体系,服务、优化其他业务和专项管理领域的综合性;向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扩散,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统筹配置的对外性;担负应尽与愿尽责任的超越合规性。

从分论坛央企代表发言和本刊了解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已开始将社会责任理念作为实现管理提升的新引擎,并加快与企业战略、治理方式及日常运营全流程的有效融入。彭华岗进一步透露说,作为央企“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和系统推进,此前曾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也将于年内。

除今年新设上述分论坛外,本刊推出专题封面文章,从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各层面梳理中央企业的优秀社会责任管理实践(详见本刊2013年第7期《责任管理:央企新引擎》)。作为国内最早关注社会责任管理的专业媒体,本刊将持续报道、传播国内外企业的优秀理念和实践。

“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6年评出168家“金蜜蜂企业”

下午五时,讨论环节告一段落,论坛迎来盘点、收获和荣耀的时刻,压轴之作“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隆重。经过近6个月的工作,共有362家企业参与评选,经提交评估问卷和责任竞争力实践案例及专家委员会的审核,26家企业获评“金蜜蜂企业”。

中小企业参与度上升

以“金蜜蜂·入围企业”为例,中小企业占据14家上榜企业近10席,比例超过70%,而2012年、2011年这一比例尚不足50%。

一定程度上,这反映出作为成长型群体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地关注并践行社会责任。据评委会组织人员、内外部专家介绍,从报名、提供责任竞争力实践案例等前期工作看,中小企业积极性普遍较高。前述《报告》亦发现,中小企业占比35%,“持续居于参评企业首位”。

“引领涂料向更加环保方向发展,走向千家万户”,下午五时二十分,广东嘉宝莉化工集团常务副总裁许有为作为五家“金蜜蜂·成长型企业”代表,向主席台下数百位嘉宾表达了“成长感言”。

中小型企业占据国内企业数量的90%以上,贡献了最多的就业机会。以央企、国有控股企业及在华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较大规模企业往往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更有能力引领国内社会责任实践。但应当看到,只有中小企业真正关注并践行社会责任,广泛、跨界的履责合作才会成为可能。这也是未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大势所趋。

榜台效应显现

“今日的梦想和荣光更是一种对社会责任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获“金蜜蜂·责任采购奖”的江苏电力物资部副主任刘纲发表感言时说。无论央企、在华跨国公司或民企,新的金蜜蜂企业还是数次参评的“老蜜蜂”,获奖代表们更多强调,这是履责“新的起点”。

“中国榜”榜单并不只为评选结果,更加注重的是平台建设和传播效应,这与本刊矢志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记录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定位相一致。“责任竞争力”、“金蜜蜂”也为榜单提供了理念和标准支撑。

篇10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起步于1997年。在1997-2007年的十年间,宝供物流的年营业额从7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公司业务能保持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动是重要基石。可以说,宝供物流信息化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运营管理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之路。

高起点起步

早在信息化建设起步前,宝供物流已建立了包括广州、北京、哈尔滨、上海、成都等分公司在内的全国性物流网络。那时,总部业务部门通过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跟踪客户的订单执行情况。以宝供物流当时最大的客户宝洁为例,宝供物流分公司在完成货物发运后要制作并向总部业务部传真发货汇总表,货物到达后要制作并传真签收汇总表,总部业务部专人在专门文件夹里记录宝洁每张订单的接、发、到、签信息,遇到客户电话询问货物是否到达,则先在文件夹里查找有没有签收信息,查不到就打电话给到货分公司查询。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1997年,宝供物流正式决定在业内首创一套基于因特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奠定了公司信息化起飞的基础。该系统的建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起点的选取宝洁订单管理流程为业务分析模板。

宝洁是当时宝供物流的第一大客户,其订单管理流程十分规范。因此,宝供物流在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时,决定以宝洁的订单管理流程为样板,并逐步将其推广给后来的客户。

第二,深入实际调研,使系统分析保持前瞻性。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IT项目组深入到分公司本部和配送车队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当时配送公司在运输管理时使用的流水号将来可能会有用,就要求软件公司在开发时入这个字段作为主关键字段。后来业务部借助系统的这一功能成功推广了单号管理系统,保障了公司通过系统对客户所有单证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第三,系统功能考虑外部客户需求。

一方面,规划系统查询功能时提出了包括28种组合查询的网上综合查询需求,可以使用户任意组合查询某客户在任意时间段、从某起始地到某个终点的订单结果,还可选择是否残损、是否超期到达等字段来查询运作质量信息。另一方面,虽然当时业务和市场部门都没有提出系统为外部客户所用,但IT项目组特别要求在查询权限管理上增加按客户身份登陆查询该客户所有物流业务的需求。这项功能后来成为宝供物流向客户推荐该系统的一大卖点。

第四,系统界面友好易用,系统测试推广细致入微。

系统从立项到正式推广,前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系统的测试和应用培训工作由专人负责,测试阶段工作严格细致,保证了系统正式实施后基本上没有漏洞;在系统应用培训阶段,充分发挥系统网上操作和系统界面友好易用的优势,没有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全部通过电话对照网上操作界面教会了全国各地统计员使用这套系统。

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相结合

信息化起步后,宝供物流逐步走上了一条以自主开发为主,结合技术引进(合作开发)与外部购买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道路。

宝供物流从2002年开始就在全国各大区域建设现代化物流基地,其中包括立体仓库,并应用先进的WMS系统进行管理等。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宝供物流选择了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美国EXCEED WMS软件,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其应用效果得到了宝供物流高端客户特别是外企客户的认可。另外,系统完善的功能和可靠的性能也保证了对业务的有效支持。

十年来,宝供物流先后与飞利浦家电和照明、宝洁、联合利华、三星电子、卡夫、厦华电子、中石油、ICI、红牛、百威啤酒、亚华乳业、福田汽车、李宁等各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宝供物流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也得到不断完善。

例如,2001年,宝供物流和某跨国公司进行双方系统EDI电子对接,实现了订单信息无纸化传递。系统上线后,客户只允许每个仓库每月输错一次单,对输单及时性要求也很高,因此,宝供物流要严格监控每个仓库的输单质量。另外,客户的需求和业务发展的压力也促使宝供物流提出更多的应对措施,如:设计开发网上EDI返单查询程序、网上条码监控程序、网上运输超期输单查询程序等,使各分公司输单操作结果在网上通过系统自动公布。后来该客户在引进第三方EDI服务供应商时还专门来宝供取经,把宝供物流的一套网上系统跟踪管理系统全部拿去套用。

从系统化到平台化

宝供物流深刻理解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要求,在十年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为不同行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中型制造业、流通业客户服务的实践和管理理念,自主研发了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先进水平的宝供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其核心模块包括:平面仓库管理系统(SMS)、立体仓库管理系统(WMS)、全程订单管理系统(TOM)、运输管理系统(TMS)、多元化多门户数据平台(EDI)、ERP财务系统(FM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各模块动态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理。

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以订单为中心,通过组织架构、业务流程、IT技术等三方面的变革,使物流信息在一个高效的系统内闭环管理,通过订单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全面整合到一个集成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上,实现了对物流订单的记录、调度、备货、发运、在途跟踪、客户签收、回单、财务结算、KPI考核、异常处理等各个环节的高效统一管理。

整个系统的设计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EDI平台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实时连接,接收客户物流运作指令,并通过接口返回相关运作信息与数据。EDI平台成功替代了传统的电话、传真或实单传递的下单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订单处理的效率、准确性和订单反应速度,并且通过接口及时反馈运作状态,增强了客户对运作情况的监控管理,改善了与客户的沟通效率和效果。

2、以TOM订单管理模块管理客户运作指令,实现对订单的高效处理和对运作情况的实时管理。通过查询和报表,可对客户指令和运作现场情况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资源调配,并且对运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分析和改善。

3、以运输配送管理系统TMS

对运输业务进行整合调度,根据预设调度规则和策略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装载和计划运输路线,有效地整合运输资源、降低成本;另外还实现了对运输业务的在途跟踪,及时反馈作业状态和异常事故,加强对在途过程的控制;通过系统管理到达签收作业结果和对运作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4、以仓库管理系统WMS/SMS对客户库存产品进行高效的进出库管理,通过强大的库存分析、储位优化和快速拣选等功能,为客户减少产品在库时间,节省存储成本。提高进出库效率。

5、以财务系统面向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管理,在完全满足财务基础核算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层面的财务集中、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的全面统一,帮助企业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型向经营决策型转变,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系统各模块可独立使用,同时可与业务系统无缝集成。构成财务与业务集成化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6、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运作的KPI指标和异常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通过系统报告运作情况,分享业务信息和寻求资源支持。

同时,宝供物流在实践过程中又形成了有效的知识管理平台,总结积累了家电、食品、饮料、日化、石化、汽车等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依托系统支持物流业务整合和成本控制

现代物流的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优化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施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

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开源和节流。在开源方面,宝供物流已总结形成了基于系统管理的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从方案规划到系统实施、客户服务,全面参与新业务。在节流方面,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全面监控每票单证的运营成本。

2006~2007年度是宝供物流的“整合”年,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长亲自挂帅的“整合调度和成本标杆”项目组,在宝供各大办事处逐步推行运输整合调度和成本标杆,通过运输线路整合和成本标杆双重控制,达到在保证运作质量前提下充分整合社会运输资源,降低运作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的目标。宝供IT部派专人参加了该项目组,并有针对性地在系统中开发了运输整合调度和成本标杆模块,实现运输调度在系统中根据预设调度规则和策略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装载和计划运输路线,有效地整合运输资源、降低成本。同时。系统还能通过查询报表,实时监控每个客户每票业务的运输成本。

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一直遵循三大原则:

第一,与企业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保持一致,三到四年上一台阶。从支持运作管理到与客户协同管理,从信息平台管理上升到支持经营管理。

第二,业务导向,追求实效,循序渐进,一年干一件事,抓出一项成果。

第三,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合作开发)与外部购买三者相结合,但以自行开发为主。

信息化发展目标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宝供物流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与公司战略决策和业务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做到这点,首先在于宝供物流企业集团董事长刘武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2009年,刘武对公司信息化提出了“信息驱动业务”的运营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