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9 17:5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产业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编剧;融资;发行;技术;美学
电影产业表现尤为突出,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06.65亿元,同比增长26.47%。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62.06亿元,比年初预测的50亿元增加12亿元,在2008年增幅30%的强势基础上同比增幅达到42.96%,连续6年实现25%以上的高速增长。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各电影频道广告收入16.89亿元。电影放映终端市场十分活跃,全国城市院线总计达到1687家。(凤凰网)
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当代中国电影市场热潮滚滚,收益也是极为可观的。
再来看一组我自己总结的数据:1987年以前中国电影没一部赔钱电影。1987——2009年产量逐年增加,但可以赚钱的电影少之又少。从97年的不足百部到09年的456部,十几年的时间电影产量足足翻了4.5倍,10年的产量一定会突破500部,加上电视电影会有多于600部。
今天笔者就自己的所知来分析是什么让当代中国电影“陪了夫人又折兵”。
首先:中国电影缺失的三大环节
1.没有职业编剧
在中国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中,编剧行业还算盛行的时代(据我所知在北京就有近万人在从事编剧的行业)竟然没有一个职业编剧(当然,刘恒先生是个个案)。
在电影界早就有“一剧之本”这一说,没有好的剧本何谈影像呢!这在电影发明之初电影人就已经认识到的,那么对于现在已经是电影大国的中国,“剧本荒”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大导演在拍经典小说或人物传记,如: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陈凯歌的《梅兰芳》、《赵氏孤儿》,即使是习惯了给百姓讲故事的冯小刚也在借着史实说事,拍出了动情的《唐山大地震》,中国的三大王牌导演都无戏可拍。那么第六代导演又在拍些什么呢?贾樟柯纪录片《海上传奇》在拿已故名人说事;王小帅的《日照重庆》也是在拿史实说事;张阳的《无人驾驶》除了剪辑很牛X,但绝对是中国版《撞车》,毫无新意。这些电影除了些许的好评外,就剩下赔钱了。
我们来看好莱坞十年前就已成功的案例之一《铁达尼号》,它的剧作是由三十几个专业资深编剧打造出来的,我们且不说它的场面宏大,技术过硬,单就故事来说就它已经很成功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好莱坞竟然有3500个职业编剧,这和电影产量相当的中国相比,真是“大巫见小巫”了。
可见,好编剧、好故事对于当代中国电影是多么的重要啊!
2.发行环节薄弱。
我们拿中国三大民营公司华谊兄弟、保利博纳、新画面来分析看。
这三大充当中国电影业领头羊的民营影视公司现在都处于发行的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很成熟的电影体制。即使他们发行的电影总的来说是赚钱的,但他们只发行有市场保障的电影,比如大制作电影、大导演拍的电影、明演员演的电影,有些小成本电影也发,但前提是自己公司制作的。
当然我们也有成功案例,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利用其故事情节制造冲突、制造新闻取得了成功。近几年的《十全九美》、《疯狂的石头》等影片也都是小成本发大财的成功案例,但这些影片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发行策略,是因为影片类型新颖,观众猎奇等原因。像《女巫布莱尔》投资5万英镑1200万美元票房的成功案例我们至今没有。
3.融资环节弱。
资金短缺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后一直困扰着电影制作人的最大问题之一,前面我们说没有剧本电影无从做起,那么没有钱电影更是无的放矢。虽然近几年国家在扶植电影产业,也给了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少上税或者不上税,鼓励银行低利息贷款给电影投资人,但融资一直困扰着电影创作。
另外即使有资金,也都是扎堆似的投资,比如商家大都只在大制作影片中加入植入性广告,一些大制作、大导演、名演员的电影,在拍摄之初就已经赚回了成本,如《非诚勿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很少有投资人去资助新锐导演拍摄处女作,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更多的时候要偏重于主旋律、少儿、农村、少数民族等特定题材的影片,对艺术片、中小制作的商业类型片资助相对很少。
其次:中国电影技术困境
中国电影一直是技术落后的电影,甚至在中国怀柔数字基地没有出现以前,中国所谓的大制作电影是要拿到日本或者韩国做剪辑、做特效的,即使是今天,中国也没有一个技术过硬的现场特效组,简单的爆破也要由韩国或日本团队来完成。
最后:中国电影的美学困境
对于当代中国电影,不仅是中、小成本电影,即使是大制作影片普遍都存在着“刺激有余而感兴及余兴不足”的问题
王一川老师在其《主流文化与中式主流大片》一文中提到:“艺术品对人的美学效果一般可以达到这样三层次:初级层次是“感目”,即诉诸个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第二层次或中级层次是“会心”,即让个人的心灵或心脑产生心会;第三层次或最高层次则是“入神”或“畅神”,即深入个人内幽微至深的神志层次。
中国电影起初存在的目的是宣传政治,为政治所服务的,“政治大于艺术”是中国电影的劣根性之一,可以上院线的电影,政治立场首先要明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无疑打压了中国电影人的艺术创作思维。致使电影成为“单纯的传声筒”。
其他:院线制度扶植大成本影片,压制中、小成本影片
单就院线来说,院线老板一定会把大制作影片排到好的影厅、好的时间段,小制作影片即使上了院线也大都被排在不好的影厅,不好的时间段。如当年上映的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不就是被院线排在了早晨8点30的场次吗?试想一下,谁会早晨起来就去看一部沉闷的艺术电影呢?如果能像法国电影那样,在院线中有固定的艺术电影院线,我们再突破一下,为中、小成本电影业开辟自己的院线,那么中国的小成本电影之路是不是会更好走呢?
总结:
篇2
文时代,人们空前关注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资本运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强化。然而,我国在该领域起步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含义
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实现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文化产业价值理念、文化产业精神信仰、文化产业行业规范、文化产业管理模式。这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元素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附加价值,能够帮助文化产业树立经典的形象,以文化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根基,促进文化产业不断进步。提升文化资本运营的效率,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先进的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被满足的基础上,空前关注精神需求。文化产业正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被创造出的文化形式。同时,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了以现代科技为生产媒介、产业化方式为制造链条的新型行业。
三、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本运营管理能力弱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不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时间内,产业的规模不能扩大,很多文化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初期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产业发展的资金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产业之间缺乏一定的竞争。文化企业在改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资金渠道单一,资金的运转能力低,发展缓慢。
(二)文化产品市场附加值低
文化产业中文化产品的推广,需要借助文化产品的创新性以及文化性,从而贏得市场。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产品市场附加值低,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以影视作品为例,我国的影视文化题材单一,电视类节目之间的模仿性高,同时不能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知名节目往往是从韩国、美国等国家引进版权,节目设计缺乏核心价值理念。文化产品附加值过低势必会降低文化资本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刺激了资本的投机性,使得文化资本运营的不确定性增加。
(三)文化市场经营效率不高
受到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文化企业发展路径保守。在缺乏规范化文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文化资本运营中的收购、产业兼并、产业基地等都不完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这些环节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文化市场中,文化资本经营效率不高,文化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企业主导部门的干预比较大,在面临重大的决策时,审批效率低下。
四、基于文化资本运营的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提升文化资本经营管理能力
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我国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低下,与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提升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将文化企业从政府部门企业中剥离出来,树立独立发展的企业战略和营销目标。着力引进或者培养一批既懂得文化发展规律,又有能力进行资本运营的人才。提倡文化企业经营独立性,脱离非专业部门的管理,在文化企业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有效提升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文化产业在转型中需要依据市场环境以及所改善的经营结构,强化文化资本的安全运营,规范化资本管理结构,规避文化资本的运营风险。同时,在发展节奏上需要与国际相互结合,认识到文化资本流动、融资、增值的重要性,增加储蓄文化资本,在文化经济市场时机成熟时,将文化产品的总体价值最大化。
(二)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低,而有效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需要通过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之间的转换来实现。应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以本土文化为依据,丰富文化产业作品内涵。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将这些本土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对文化资源低端粗暴的开发。例如,传统东北二人转文化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本山文化传媒拓展东北二人转文化,尽管建立了相应的消费产业链条,积累了文化资本,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依然力度不足,往往使观众有低俗媚俗之感。应把握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这一着力点,在开发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方面下功夫。
(三)强化文化市场环境监督,提升文化市场经营效率
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严格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优化文化市场环境的根本保障。必须严厉打击文化作品的抄袭、山寨等现象,鼓励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同时,要对文化产品的性质进行判断,遏制传播对青少年有消极影响的电视节目、影视作品,鼓励正能量作品的创作与发行。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引进来,还需要为我国文化产业制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鼓励与支持文化企业在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创新。
五、结语
篇3
细分市场的诉求、聚焦与定制化营销运营模式的引入,为服装企业参与新市场生态下的竞争增添了新的制胜利器。从家电行业民族品牌海尔的“定制冰箱”,到拉链行业的“YKK”为客户定制特殊拉链、拉片,满足客户对拉链特殊染色、电渡色等特殊加工的要求,再到本土拉链之王浔兴“SBS”刮起的“定制化营销”风暴,近年来,定制化营销及相似营销概念与手段:个性化营销、一对一营销等等,在市场上早已大行其道、风生水起。定制化营销本质上讲,是解决消费市场个性、多样等差异化需求与企业供给一般化之间矛盾的一种营销方式。
一、工厂化定制与传统“量体裁衣”式个体经营有本质差异
尽管从原理上讲,裁缝店的“量体裁衣”是绝对的个性化服务,但是,服装工厂的个性化定制营销运营模式绝不仅是这一个体经营方式的简单重复和放大,而是专业的创新营销理念与现代生产工艺、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譬如,精准的细分市场定位与目标消费者群的研究,甚至要细化到这一群体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学历、职业、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乃至身高、尺码等等的指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多维处理分析,透过电脑的平面或三维制图,设计、模拟出各种符合目标消费群消费趋向的款式、流行色等个性多样的服装风格。这不是一般的裁缝和小作坊能做到的。
此外,从现实来讲,工厂化定制营销是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营销”的,这个“一”指的是具有相同或相似消费特征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可能是某个区域、某个年龄层次、某个共同的流行(明星)款“粉丝”、某个行业(企业)有共同行业属性或组织文化的群体等等。所以,相比规模化生产的服装产品而言,工厂化定制在成本和价格的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但相对绝对意义上的“一对一营销”的服装产品来说,却具备一定程度上的规模优势:其一般是走模块化生产,即,尽管顾客的个性要求不同,但主体性质基本相同,企业可在保持产品主体稳定的情况下,将客户的爱好等功能附件整合于主体之上。美国的“IC3D”和“Levi’s”公司就采用这模块化设计技术,通过标准模块的组合,形成满足顾客个性需求的产品。
当然,对有个性化需求的消费群而言,他们一般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潜意识里也愿意为自己个性差异的消费多一点支出。
二、支撑和维系“工厂化定制”模式健康运营的两个链条
1、便捷、高效、稳健的供应链保障体系是“工厂化定制”的传输带
某种意义讲,不论是面料、辅料的选样采购,还是针对目标人群的个性设计,抑或是附加值(功能)的添加与工厂的模块化小批量生产,以及后道的产品小流通,都是需要强有力的供应链系统来保障的。因为,从企业消费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到消费者获得产品,这一流程中,速度往往与品质一样重要,决定了我们运营模式可持续性运行的健康与否。企业要考虑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尽量减少渠道环节,使产品和服务能及时地交给顾客,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战略和模式的高效益运行,这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客户导向的物流系统,更需要一个支撑管理决策的运筹系统,以便能在可控限度和时间维度内精确地将采购和库存配置在合理的程度,达到原料不积压、产品少库存、资金链压力小、资金周转快等效果。比如,在辅料的选购上,可以走专业化采购之路,将一些功能性、装饰性的辅料外包给专业的配套供应商来经营。例如和服装关联最紧密的拉链,就可以很好地研究一下我国最大的拉链制造商福建浔兴股份,近年,其从传统的上下游供应关系,到及时、充分沟通基础之上的个性化定制的一对一营销模式的转型,浔兴股份对其拉链产品与下游服装、鞋帽、箱包等企业的供应关系打造和产品品牌市场的营销创新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2、消费者导向的价值链重构是“工厂化定制”的内在驱动源
传统大规模生产和大流通的服装市场,消费者总是处于价值链的最末端(故传统营销常称之为“消费终端”),企业生产什么,市场就买什么,整个营销活动终结于消费者;在“定制化营销”中,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成为产品开发与设计、升级的直接动力,更是品牌建设的主导因素,消费者成长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一切的经营活动都得围绕“消费者需求”来展开。也就是说,消费者居于价值链的最前端,整个营销活动起始于消费者。
如此,处在传统产业转型的拐点期的中国服装企业,谁能够先人一步提升自己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话语权和说服力,谁就能最大可能拉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追求品牌产品的“溢价”效应,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品牌的边际效益。
三、营销价值创新是“工厂定制化”的核心逻辑
作为“工厂化定制”的核心逻辑支撑,营销价值创新源自于市场生态的变迁,从外延的维度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几个关键词:增加、减少、剔除、组合(整合)。
首先,“增加”的是对目标细分市场的精准切割与消费者研究、新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如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等)、直营直销的销售服务、精细化的营销管理专业技能、现代物流配套等专业协作,以及合理成本基础之上的个性化、多样化等附加值高的服装功能。其次,“减少”的是大规模的单批量采购与生产、服装产品从上游原料到终端消费者之间价值链流通的环节和渠道、资金的积压和产品库存等影响生产经营模式由“大众”向“小众”转型的冗余环节与要素。再次,“剔除”的是旧有市场生态下的单批量大采购、大生产、大流通的经营范式,以及传统的批发与经销的渠道体系、卖方市场的经营理念和陈旧思路。最后,“组合(整合)”的是一切有价值的生产与流通要素、上游产业链的相关配套资源等。
篇4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斯密斯(WendellRSmith)在总结西方企业市场营销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细分理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学中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市场细分的目的就是对产品进行比较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在市场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有效营销。但是,市场细分理论只解决了“向谁出售”的问题,是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选择,或针对目标市场开发产品,但如何选择产品,在资源丰富、创意无限的文化产业领域,显得更为复杂。文化产业化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如节庆、演出、文化旅游等,市场细分的结果可以作为文化产品和生产的一个目标方向的参考依据,而要解决文化产品的定位和其开发项目与内容,就必然要对所要开发的文化资源进行细分,文化细分理论正是基于解决此问题而产生的。文化细分即是以文化资源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市场定位文化因子,并结合市场细分结果对其进行细项分析,得出其文化定位、开发项目与内容。文化细分主要是为了满足文化产业化的前期分析要求,其主要作用有:一是为产业开发提供相对准确的文化定位。文化定位就是结合市场分析在自身文化细项中取一项将自已在竞争类的文化产品和项目中区别开来。市场定位需要独特性、可信度等要求,文化定位亦是如此。[4]文化产品的文化定位与其市场定位密不可分,两者通常相互支撑。二是寻找市场空缺,确立文化产品的差异优势。尽管每一种文化都可能是有特色的资源,但其中的大部分放到市场竞争的位置并不是独有或不可替代的。如何寻求市场空缺,打差异牌,是文化产业化的关键,这也是文化细分与市场细分的综合分析结果。三是确立文化产品与项目开发体系。文化细分是在文化归纳与分类的基础上得出的细项体系,但文化细分绝不仅仅是归纳与分类,文化细分更重要的任务是结合市场分析,其中还加上文化创意的过程,最终得出文化开发的产品与项目体系,为开发和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
文化细分理论的方法与过程
文化细分与市场细分对应,主要是对该文化资源进行细项分类与组合,方便定位与产品开发选择。其主要方法有:1.资源细分法。即以传统的客家文化研究分类方法对资源进行细分,大类可分成客家建筑与民居、客家民俗、客家方言、客家艺术、传统工艺、客家名人、客家精神等,文化旅游开发比较经常用这种细分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相对简单,在客家文化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分项,操作容易,有利于文化资源迅速转化为产品。笔者在《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镇乡村旅游规划》中对客家文化资源开发就采取了资源细分法。在对三百山镇客家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后进行分类,其文化产品的开发方向与项目体系就相对清晰了。结合区域旅游竞争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三百山镇乡村物质文化在区域旅游竞争中缺乏竞争实力,而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富有特色,开发后更容易占得先机,因此三百山乡村旅游的定位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乡村旅游形式。2.主题细分法。即以一个文化主题为中心,细分可用的文化资源,以便产品开发,文化节庆活动和博物馆开发比较适合此法。3.产品细分法,具体单项产品的开发如工艺产品可参考此方法,目标是扩展产品系列,即从原来的单一产品形式扩展到多样化。4.文化层次细分法,即以精神层面、行为语言层面和标识层面对文化进行细分,深度旅游、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文化经营等可采用此类细分法。
篇5
据广电总局统计,20xx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在20xx年电影票房增幅42.96%的强势基础上,同比增幅达到63.9%。产业化改革8年以来,全国城市票房增长了10倍,年均增幅超过35%。在今年的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票房总额为57.34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 56.3%。
合肥报告编制网认为,影视制作基地有望借此机会,得到大力扩增,以满足日趋增长的影视剧制作。因此,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前景十分光明。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市场调研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研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研
(三)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六)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影视制作基地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地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影视制作基地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影视制作基地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影视制作基地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影视制作基地项目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影视制作基地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 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影视制作基地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影视制作基地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 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影视制作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篇6
关键词:影视;投资组合;风险控制;不确定性决策
作者简介:秦喜杰(1966―),男,河南许昌人,湖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影视投融资;欧人(1964―),男,湖南武冈人,湖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5-0152-03
收稿日期:2006-03―24
一、影视投资风险
从不同的角度看投资可有不同的分类:从投资主体看,投资可分为个人投资、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外国投资;从投资方式来看,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视资;从投资时间来看,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投资;从投资主体的所有制来看,可分为国有资产投资、集体投资、私人投资和外国投资,而所谓的民间投资,一般是与国家投资、外国投资相并列的概念;从投资产业流向看,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影视投资属于文化产业投资,被归为第三产业投资;从投资对象看,可分为有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即实业投资(特点是周期长、回报稳定、利润率高)、金融投资、股权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四种方式;从应用角度看,投资又可分为金融投资、项目投资、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或称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主要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是采取投资组合的方式来规避风险的。
这里,影视投资是指对电影和电视剧的投资,广义的还可包括对生产电影和电视剧企业的产权投资。影视产品或项目只是投资诸对象中的一类,它遵从一般的投资学原理;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艺术和意识形态功能特点,决定了影视投资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就狭义的影视投资来说,从投资对象来看,影视投资属于项目投资;从投资结果来看,影视投资属于无形资产投资(形成各种版权和相关权利);从投资风险来看,影视投资属于风险投资;从投资股票二级市场来看,影视投资属于金融投资。而从投资影视企业来看,影视投资属于股权投资(参股、并购、合资)。
对影视进行投资要冒很高的风险,财务理论上将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前者即市场风险,它无法被分散;后者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降低。一家影视投资公司对另一个不同的影视投资公司或项目进行分散持股,实际上是分散风险,这就是公共持股的大公司、多元化并购之所以存在的主要原因。
影视投资公司越小(相对于大型产业集团),非系统风险就越大,投资一个项目等于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中。而且一次只能操作一个项目,没有一系列精选产品或项目来分散风险。小制片商寻找资金的原则通常只能是完成一个再说下一个,通常很难引起投资商的兴趣,也很难通过担保来吸引资金。大公司有一系列精选的影视投资项目,能够利用过去赚到的钱来投资新影片和电视剧,能够利用自己的声誉和担保来吸引资金。
在计算影视投资方案的期望值时,根据不同的投资决策类型,如风险型投资、确定性投资和不确定性投资决策(包括最小后悔值法、乐观法、悲观法、等可能性法)、多目标决策和多人决策等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1)确定性投资决策最简单,每种方案的结果必然发生,其发生的概率为1。只要比较几个投资方案的净收益的大小即可,投资者应选择净收益最大的投资方案。
(2)风险型投资决策则是以每种投资方案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为权重,乘以各种结果的期望值,以加和后的大小作为比较各种方案优劣的依据,常用的方法是决策树。假设某影视投资公司准备投资拍摄一部影视产品,对未来3年内的收益的预测是:高收益出现的概率为0.5,中等收益出现的概率为0.3,低收益出现的概率为0.2。有3个候选项目可供选择:方案A为投资1000万元拍一部战争片;方案B为投资600万元拍一部武侠片;方案C为投资200万元拍一部都市言情片。各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年度平均利润预测如表1所示。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则方案A的期望值:[900x0.5+400x0.3―200x
0.21X3―1000=590(万元)
方案B的期望值:[600x0.5+200X0.3十0X0.2]X
3-600=480(万元)
方案C的期望值:[200x0.5十150x0.3十100x0.2]X3-200=295(万元)
而从投资报酬率看,A(59%)
(3)不确定性投资决策最复杂,因为事先投资者不知道确定的投资结果,也不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不知道结果发生的概率大小,决策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的态度和经验。不确定性投资决策有最小后悔值法、乐观法、悲观法、乐观系数法、等可能性法,投资者对投资结果的心态不同,会采取这5种方法中的其中一种,也可能把几种方法算出的结果进行加权平均。
等可能性法(也称为等概率法或拉普拉斯法)认为,既然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无法预测,不妨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此时的决策过程与风险型决策一样。
悲观法(也称为小中取大法或瓦尔特法)认为,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应当采取保守态度,以求稳定发展。因此,首先从每个投资方案中选取最小的收益值,然后在选出的最小收益值中选择最大的收益值,该收益值所对应的方案为制片人应采取的方案。
乐观法(也称为大中取大法或逆瓦尔特法)认为,未来的发展非常乐观,应当采取积极态度,以求快速发展。因此,首先从每个投资方案中选取最大的收益值,然后在选出的最大收益值中选择最大的收益值,该收益值所对应的方案为应采取的方案。
乐观系数法是在乐观法与悲观法之间派生出来的,该方法认为,“小中取大”太保守,“大中取大”又太危险,因此,采取这种方法,首先判断一个乐观系数α为主观概率,然后计算各方案期望值,期望值=αx(最大收益值)+(1―α)x(最小收益值),根据算出的期望值的结果选择期望值最大的方案。
最小后悔值法(也称为萨维奇法)认为,各个方案在相同的自然状态下,必有一个方案的收益值,若采取其他方案则获得的收益较小,就会后悔。后悔值是指在同一自然状态下,其中最大收益值与其余方案的收益值之差。因此,首先计算各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然后确定每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最后在各方案最大后悔值中找出最小后悔值,该
后悔值所对应方案为所采取方案。
二、影视投资风险控制
1.影视投资风险种类
(1)影视企业并购风险:我国目前影视并购交易中可能出现合同与诉讼风险、财务风险、资产风险、劳动力风险、市场及资源风险等。在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分别存在着产权、战略和管理风险。并购时面临目标公司的资产及财务风险:关联交易、潜亏挂帐、收益性支出资本化、调整折旧或摊销政策、提前或高额计提费用或损失来调节利润、虚增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或有事项、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签署并购合同至交割前之间目标公司资产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并购交易的标的物存在瑕疵、经营特许权或投资准入风险等。
(2)影视资产风险:一部分资产在影视企业破产之后毫发未损,如制片厂拥有的房地产。很多专有资产(资本和技术、一些无形资产)使用后就成为沉淀成本,会彻底失去。无形资产不能为债务提供可靠的担保,因而,小型制片厂一有可能就扩充自己的固定资产。
(3)影视项目风险(从宏观、产业和企业层面来看):宏观经济环境风险、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体制风险、社会文化环境风险(诚信、盗版等)、资源风险、经营风险(财务及融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
(4)不可抗力风险主要有:地震、洪水、台风、冰雹、火灾、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如“9.11”事件、SARS疫情、禽流感、)等。
2.影视投资风险的回应对策
引起风险产生的因素很多,但从其本身的属性看可分为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和心理上的风险。人们之所以冒险投资,是因为存在着比无风险投资项目大得多的预期回报。不确定性是企业和项目运作的常态,概率论就是要研究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高的项目投资风险也大。在客观选择风险小而收益高的投资方案往往是困难的,因为既然风险低的投资领域大家都愿意去,该领域的投资收益就可能低;相反,风险高的投资领域大家都不愿意去投资,该领域的投资收益就可能高。收益和风险之间存在一种同向递增关系,较高的收益一般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这种因承受较高风险所获得的额外收益称为风险收益。投资风险分析,就是要依据以往时期的经验数据和现期的资料,估计未来时期风险因素对投资方案的影响,考虑不同风险条件下投资收益的变异性,从而做出有关风险和收益组合的正确选择。
影视企业、制片人面临的外部风险或称系统风险无法被消除,但可以被隔离、降低、转移和分散(不是消灭),影视投资风险的回应策略如下:
(1)风险回避策略:对风险较大的影视投资项目进行放弃,是对付风险最彻底的办法。放弃方法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采用的,影视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降低到零,但同时也使其获利的可能性降低为零。回避一切风险,就只能停止影视投资。影视企业常见的几种回避风险策略是:改变摄制组成员和拍摄地点、改变投资方向、推迟或放弃拍摄、联合投资、改变影视产品所采用的拍摄设备和后期制作技术等。
(2)风险抑制策略:在不能避免风险时,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经济损失的程度,此时,影视企业往往需要耗费成本。如果抑制风险的成本大于通过采取该措施所能避免的风险损失价值,则得不偿失。影视制片人对拍摄过程中要换导演或主演、更改有关合同等风险首先就要进行抑制。
(3)风险自留:影视企业或制片人自担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它分两种情况:一是消极的非计划性的自我承担;二是积极的计划性的风险自留。
(4)风险转移:风险承担者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它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通过制片人承包影视公司的一些影视投资项目,影视公司可将影视项目的投资风险转嫁给制片人。
(5)风险分散与集中:风险分散是影视投资公司将所面临的风险单位进行空间、产业和时间上的分离,如影视集团的多元化经营。风险集中是指通过增加风险单位的数量来提高影视投资公司预防未来损失的能力,如采取联合摄制。
三、影视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是减少非系统风险的明智之举,其目的是:在适当的风险水平下通过多样化来获取最大的预期回报,或者获得一定的预期回报使风险最小。马柯威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是针对风险和收益这一对矛盾而提出的,假设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等。
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r=∑wi×ri (1)
其中wi为第i种投资的权重,ri为第i种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期望值)。
投资组合的标准差:σp=[∑∑wiwiσii]x0.5
(2)
其中,气为投资i的收益和投资j的收益之间的协方差,如果它为负值,两个证券的变化则成相反方向而产生补偿效应,即其中一个补偿另一个。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的关系:σii=ρiiσiσi
(3)
其中,ρii表示投资i的收益和投资j的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ρii|≤1。ρii=1,表明两种投资的收益完全正相关;ρii=―l,表明两种投资的收益完全负相关;ρii=0,表明两种投资的收益完全不相关、当ρii从―1变化到1时,投资组合的风险逐渐增大。除非ρii=1,两个投资项目i和j组合的风险始终小于单独投资这两种项目i和j的风险的加权平均数。即通过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E(ri)=rf+β(rm―rf)揭示了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关系,即E(ri)与β的线性函数关系。这里,rf为无风险利率,(rm―rf)为风险溢价,β为衡量该资本资产本身风险的参数。
影视投资原则主要有:提高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化民主化原则、系统性原则、制片人负责制原则、艺术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等,而提高经济效益原则是首要原则。影视项目选择,要从以下5个方面分析影视项目:剧本、观众、市场分析;投资能力分析;投资规模、投资风险分析;制片过程分析;项目成本、收益分析等。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影视投资通常以组合方式进行,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取预期收益,如以下6种“相结合”:不同类型影片投资相结合;不同时间影片投资相结合;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投资相结合;项目投资与股权投资结合;大投资电影项目和中小投资电影项目结合;25%与75%两种电影产品市场相结合等。通过不同的影视投资组合,可有效地控制或减小影视投资风险,这就是现资组合理论在影视投资中的应用。
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一般人都是风险规避的,也有少部分风险爱好的人。如期望赚100万,一般人希望无风险地获取100万;另一些人则甘于冒险,假设收益的波动范围为200万,那么,这些风险偏好的人要么获得300万,要么赔100万,即所谓的敢于“赌一把”。
影视产品的投资方往往联合起来运作(包括与外资联合拍片),或进行垂直整合,以降低制作成本和各种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假如就目前的影视投资形势和公司的实力来说,某公司对单个影视项目的投资额不能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若公司经过前期策划,要拍一部投资1500万元的电视剧或电影,则公司需要联合另外一家能出500万元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若要拍一部投资3000万元的电视剧或电影,则公司需要联合另两家能各出1000万元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当然,能找到一家肯出2000万元的投资者更好,可减少协调成本。
既然是投资,则必有风险,而影视投资的风险更大。影视投资是风险投资,就应按风险投资的一套规则进行:在10个影视投资项目中,只要有1个能大赚,3个持平,6个赔本但赔的不多就可以施实。实际上是用1个项目大赚的钱来覆盖掉6个项目所赔的钱。经济学家德凡尼在其(好莱坞经济学》(2004年)中分析了好莱坞的2015部影片,认为决定影片成败的原因是“没人能预知任何事”。影视投资公司或制片人对影视投资项目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①对不同项目进行多阶段投资,防范风险;②对不同项目进行组合投资,分散非系统风险;③对同一项目分阶段投资,锁定风险;④和其他投资者联合投资,减少风险;⑤复合式股权投资,保护投资者收益,降低风险;⑥利用高贴现率筛选影视投资项目和并购影视企业,规避风险等。
篇7
【摘 要】“收视率”、“覆盖率”、“忠诚度”、“稳定性”等市场分析指标己经不能完全反映电视媒介市场的实际状况,媒介的品牌影响力对于媒介的发展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东方卫视 品牌定位 媒介影响力
本文尝试以上海的广播影视代表之一——东方卫视为例,剖析其文化品牌的由来、定位、发展、影响力等,指出将来的发展可能及路径,为不断提高其国际影响力作理论与实际的粗略研究。
一、案例分析
“番茄台”是现在东方卫视的名字。设计之初,缔造她的主设计师却选取鲜橙作为其标志,具有新鲜、丰润、亮丽等特点。新鲜代表每天播报最新鲜的新闻;丰润显示每天播出的影视剧多样而丰富;亮丽预示着每天带来时尚、欢乐的娱乐资讯和最流行的话题。五角星覆盖的鲜橙,象征着东方卫视覆盖在世界东方,并张开触角为上海、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交流搭建互动的平台,为宣传和推介上海,集纳各地精品提供了一个超级的“无线通”网络。在鲜明LOGO的带领下,东方卫视在品牌战略中崭露头角,开始努力扩展、壮大。
1、东方卫视的现状
(1)经营状况:自2010年来,东方卫视的广告收入显著攀升。2010年广告收入超过8个亿,2011年达到了13.65亿元,增长率超过70%。近两年来,东方卫视的广告收入都以平均每年超过30%的增幅稳步提高。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东方卫视的广告收入虽在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但总体上还是落后于湖南、江苏、浙江卫视。
(2)收视排名:东方卫视在近三年的全国收视排名上逐步提升,从2010年的黄金时段全国第八攀升至2012年的全国第四;全天时段由2010年的全国第十二名提升为2012年的第六。尽管提升幅度显著,但依然没有进入到全国卫视收视的第一阵营。此外,根据2013年2月长城平台节目收视率统计,东方卫视的《东方新闻》节目在海外收视达到20.38%。
(3)落地情况:根据美兰德在2012年11月的“2012年中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东方卫视2012年全国覆盖人口均突破9亿。在全国2338家各级有线电视公共网前端中,覆盖2334个有线网前端,入网率达到99.8%,超过去年同期的99.5%,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首位。与此同时,东方卫视也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从2003年起,东方卫视先后落地美国、加拿大、以法国为主的欧洲国家、以及拉美、非洲、亚洲、澳洲等地区的众多国家。
港、澳、台地区因其与中国内地的历史渊源及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东方卫视在2007年上半年即与澳门有线电视网股份合作实现在澳门落地播出;东方卫视迄今已在香港有线、香港宽频、TVB这三家香港知名的电视运营商网络内落地播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香港居民用户;东方卫视自2009年4月起,选择台湾90家主要宾馆落地播出,为将来全面落地台湾做了建设性的准备。
2、品牌定位比较
(1)前期定位:长期以来,东方卫视凭借自己的地理经济位置优势,首推都市化定位,主打“时尚牌”。但多年品牌经营显示,上海独有的“都市化、国际化”高端定位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品牌影响力。
(2)当前定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验证,东方卫视为自己重新定义——“梦想东方”,在新闻立台、综艺兴台、影视强台的三轮驱动下,努力实现为人们创造美好梦想的机会与舞台的愿景。同时,完成匹配上海国际化、都市化特色及地位;满足城市观众收视需求、客户业务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电视内容产品及内容平台;持续为城市观众和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使命。品牌诠释也基于上海这座城市带给全国观众的情感共性,这也是卫视首次以情感为基点的定位。
3、品牌的定位分析
经过一系列改革和革新,2011年东方卫视围绕频道的
关键词 ——梦想,特别设计了全新的视觉包装,用全新的面貌,展示频道的新口号:“梦想的力量,你我同在”。
(1)受众市场分析:高端定位亟待延伸。2009年,央视索福瑞针对东方卫视的媒体投资价值作了相关分析。其中,对东方卫视的受众市场有更为明确的数据解析。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东方卫视在46个省级上星频道中三高人群收视率排名第一。长期以来,东方卫视一直主打高端品牌定位,“国际、时尚、前沿”是东方卫视为自身高端定位所做的注解,高收入、高知识和高职位的“三高”人群成为卫视一直赖以吸附的受众群。但自2006年到2008年,近3年省级上星频道高端受众收视份额逐年递减,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电视市场受众流失巨大,这一趋势还在增加。东方卫视作了调整,推出的“梦想东方”的情感定位,也是为了更好地抓住频道受众市场潜在的“蓝海”。
(2)竞争对手分析: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国际方面: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等方面都融入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媒介产业也逐步进入与国际上的媒介“巨无霸”抗衡的环境中。国际传媒和境外资本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打入中国市场,最直接的方式是国际性内容在中国落地,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管理经验、品牌优势和信息提供,可能成为中国传媒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使媒介产业悄悄地发生变革。
国内方面:作为中国电视界的老大,央视以向国内外受众传播中国主流为己任,是思想与文化的权威媒体的代表,这也成为其品牌定位。由于央视国家电视台的地位,因此品牌个性显得传统、官方,同时占尽资源优势。另一对比者湖南卫视,其在“快乐中国,青春向上”的口号下,以强势、客户先导、敢为人先的品牌个性得到了充分彰显。2010年,江苏卫视连拔收视第一的《非诚勿扰》让湖南卫视措手不及,其品牌定位由“情感”升级为“幸福”。紧接着,浙江卫视和安徽卫视等纷纷向“娱乐综艺”转型。2007 年, 央视先后两次对中国省级卫视发展潜力进行评估, 从品牌影响力看, 湖南卫视排名第一, 而同年收视率处于第 8位的东方卫视却排名第2。此次品牌定位升级为“梦想”,或许是东方卫视华丽转身的一次契机。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传播,由于信息传递不受限制,并且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对传统媒体市场形成很大冲击。
(3)SWOT分析:内容定位稍显模糊
优势:背靠上海经济中心优势,多年来,SMG事业群中多个地面频道经过打拼,都已初具规模。其中,尤以新闻综合频道、娱乐频道、电视剧频道等地面频道表现出众,新闻制作实力雄厚,其在收视率、广告经营、市场占有率方面也都遥遥领先,不但牢牢占据本地市场份额,在长三角洲也颇具影响力。
劣势:东方卫视初创品牌效应不明显、品牌系统尚待完善、产作成本比较高、节目内容缺乏不可替代性。SMG自身实力雄厚,但从企业运营来讲,其各自为阵、主推自身品牌的管理格局也造成了多年来卫视版面品牌过多、令受众产生混淆的不利局面。同时,缺少明星主持人、主播。这也是多年来,东方卫视一直未在全国打响品牌的致命弱点。
机会:全国卫视市场快速发展,卫视品牌拥有较大发展空间,品牌合作潜力巨大。省级卫视竞争激励,给了东方卫视追赶第一阵营的机会。此外,东方卫视较早地关注海外落地,在海外收视上取得了先机。
威胁:央视及凤凰卫视的地位强势、其他卫视及境外媒介异军突起、相关产业政策尚不明朗、数字电视等替代者不断发展。同时,东方卫视的功能不变,宣传任务依旧是其首要任务。
四、提升策略
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国际传播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升东方卫视品牌国际影响力,重点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重视海外市场发展全媒体平台
国内市场过于庞大、潜在市场利益巨大,对于海外市场缺乏足够重视,也是近年来东方卫视国际影响力还较低的主要原因。东西方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东方卫视进入国际媒体领域的难度。东方卫视要进一步重视国际影响力的打造、传递,除了不断扩大海外覆盖范围外,还要加快海外记者站建设,这是增强国际实时报道能力的辅助手段,也能为东方卫视新闻立台添翼。
近年来,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崛起为东方卫视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新途径。东方卫视应着力一个多种媒介形式并存的全媒体平台,运用网络、手机、移动传媒、IPTV等方式,加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东方卫视要进一步增设海外站点,逐步形成多语种的网上视频平台,力争成为国内顶级、国际领先的视频网站。
2、细分受众市场加强传播的有效性
东方卫视可以根据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分层、年龄等特征进行细分,每个节目针对特定受众群,有的放矢。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收视数据和市场份额数据,改进资源配置、节目内容的设置和传播方式。在内容制作上有所创新,根据受众的收看习惯制作高品质的节目。
3、加强国际媒体交流合作
节目内容生产是品牌价值、国际影响力提升至关重要的保证。开放合作,通过将先进模式引进,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锻炼东方卫视内容制作团队的水平。打造收视高品质高口碑好的节目,提高制作标准和不可复制性,成为全国卫视内容市场上不可复制的产品,确保了东方卫视的内容独占性,更好更快地提升内容产品的溢价能力。此外,东方卫视还要加强与国际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他们为节目宣传,传播声音、展示形象、增强实效、改变局面。
4、培养国际化人才强化名人明星效应
人才国际化是国际化战略首要保障之一,由于国内外受众基础、报道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在节目对外输出内容和引进的过程中,必须加速加大内部人员的国际化程度,引进具备双语能力、国际视野、媒体经验的采编和经营人才。名主持在节目的传播中能成为鲜明的“符号”,能成为东方卫视品牌形象的“广告牌”。
参考文献
①柏定国:《文化品牌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8
②薛可:《品牌扩张:延伸与创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③郭可,《中国英语媒体传播效果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2(4)
篇8
关键词:中职;动漫;专业建设
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可以被视为创意产业的一种。1997年,英国政府提出创意产业的构想后,创意产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持。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漫产业现已成为以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并被视为21世纪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
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10个部委的《关于支持国产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央财政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消除社会资本进入动漫产业的各种障碍”等政策。上述重大举措的出台,使国内动漫产业在短时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截至2007年10月,国内已有30多个动漫产业园区,5400多家动漫机构,450多所学校开设了动漫专业,动漫专业在校学生有46万多。而在我国84万个各类网站中,动漫网站约有1.5万个,占1.8%,这一数字与2006年初同期相比,增加了4000余个,增长率约为36%;动漫网页总数达到5700万个,增长率约为50%。
面对广阔的动漫市场,各地动漫产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更是如火如荼,纷纷打造各自的“动漫之都”。北京开始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及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与几年前充斥我国动漫市场的85%以上都是外国动画片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7年国产动画片的数量已经占据国内动漫市场的半壁江山。到2010年,国产影视动画片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利润将达到20亿元,年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的动漫产业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广阔的动漫市场也给中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为中职学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重庆市作为直辖市,是我国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动漫产业于2004年在重庆起步,现已建有四个动漫基地,预计可容纳100家动漫企业,动漫人才就业市场相当广阔。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在中职动漫专业建设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在重庆市中职学校中开设与推广动漫专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动漫专业方向的选择与定位
中职学校专业的开设应该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新时期的动漫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以影视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中职动漫专业方向的选择与定位应确立在学生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既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分析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应立足并满足本地区就业岗位的需求,逐步向动漫产业发达地区输送优秀毕业生,进一步带动本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
重庆市是最年轻的直辖市,是我国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相当迅速,建筑工地随处可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展示动画和建筑表现图制作行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对建筑展示动画和建筑表现图制作人才的需求相当大。根据行业调研和市场调查,现在的从业人员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初中生或高中毕业生,一般中职学校的学生经过美术基础和相关软件的学习与训练都能达到上岗要求,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不会出现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因此,可以选择建筑动画制作作为我校中职动漫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借此推动动漫专业在中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动漫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
专业来源于产业,专业的开设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岗位能力需求已经成为专业技能培养的标准。借鉴重庆中澳职教项目的经验,坚持走学校与企业结合、专业与行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的“三结合”发展模式,我校与重庆鼎冠教育咨询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了中职学校动漫专业。 转贴于
做好前期专业试点工作新专业的开设需要进行行业调研与市场分析,需要培养师资,开发能力标准,编写校本教材,逐步形成专业甚至行业的技能标准。在与企业正式合作前,我校开办了建筑动画短期培训班,并邀请建筑动画制作企业的一线制作人员参与教学,以此作为动漫专业的前期试点。由我校教师担任基础能力课程的教学,由企业制作人员担任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包括美术基础、建筑识图、Photoshop基础、3DSMAX基础等,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和软件基本操作方法,目的是为核心课程提供支撑。核心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运用3DSMAX进行建筑建模、场景渲染,运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核心课程以生产项目为教学任务,以生产产品(建筑表现图)为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产品制作流程,掌握产品制作技能,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双方相互沟通,师资之间互相交流,为下一步开设专业积累了教学经验,培养了师资。
建筑动画制作的课程设置建筑动画制作的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有:美术设计基础、图形图像处理、CAD图处理、三维制作基础、三维动画制作基础等,分别开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学期;职业特定能力模块课程有:建筑效果图制作、建筑展示动画制作、动画后期合成、生产项目实训等,分别开设在第三、第四学期;第五、第六学期为学生就业实习阶段。美术设计基础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以课堂理论讲授与户外写生为主,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创作能力与造型能力,活跃构思。图像处理、CAD图处理、三维制作基础、三维动画制作基础是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将建筑表现图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实施教学。例如,三维制作基础课程以建筑表现图中的家具、电器、灯具、装饰画等作为制作项目,让学生通过这些小项目的学习掌握三维物体的建模方法。建筑效果图制作、建筑展示动画制作、动画后期合成、生产项目实训是职业特定能力模块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以集中教学与训练的方式进行,在课程设计上以大项目为主进行教学,如制作建筑表现图与建筑展示动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完成大项目的制作,掌握就业上岗必备的工作能力。生产项目实训的目的是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积累工作经验。
加强校企合作,将学校变为生产工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一线制作人员担任职业特定能力课程的教学工作,引进企业专业人才参与专业建设,与企业人员一起开发校本教材。要加强教学与生产的结合,通过成立教师工作室或学生动漫社团,利用生产项目实训参与企业生产,将生产任务引入到学校教学中,或将学校变为企业的生产车间甚至生产工厂。
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广阔的动漫市场给中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中职动漫专业的开设应该适应本地区市场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因地制宜地选择专业方向,在专业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职学校的动漫专业发展之路。
篇9
[关键词]编导专业 项目驱动 培养模式
广播影视媒介作为社会主体媒介,是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影视传媒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态势强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收入已连续五年保持20%的速度增长,电影市场也保持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广播影视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由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对编导人才的需求相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广播影视及新兴媒体的深度合作成为影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相应地对未来编导专门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影视编导不仅要具备传播者所应有的人文品格和文化底蕴,还应具有突出的策划创意与实践执行等复合能力。面对行业发展对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编导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努力深化“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以项目为驱动教学的培养模式,构建学、研、产、用一体化教育教学平台,以实现行业对应用型创新编导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
一、以课题和项目带动教学,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
编导专业作为一门“技术的艺术”、“文科中的理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教学内容中缺一不可的两翼,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成为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编导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打破以往重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轻社会需求;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局面,积极探索“项目驱动教学、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项目运作带动和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强化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编导专业教学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对接。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采用项目调研——项目申请——项目委员会考核批准——项目执行——项目验收——项目总结的完整工作流程,采取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双线并举的方式,通过由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团队,设置课程群组,组织多名教师集体授课,围绕作品创作中的各个环节来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实际工作环境和创作机制要求作品水准,使学生在自主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实现调研能力、创意能力、实践能力及沟通协作等专业能力的提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首先要注重课题和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在结合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基础与人格培养,根据不同阶段专业教学应实现和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设置,使课程之间有效衔接。按照课题、项目任务来组织学习内容,改变原来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互分离的情况,以课题、项目任务为纽带把这两类知识进行整合,将热点话题、社会关怀、文化情怀、人生信仰等渗透到课程体系内,人格培养为先,人文基础为核,为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全面训练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如通过对项目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前期市场分析来提升学生的调研能力;然后在了解掌握市场和行业前沿信息及受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创意和前期创作,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最后在完成各个创作环节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执行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等。
二、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在行业快速发展和战略转型的背景下加强行业亟需的多元化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为社会培养艺术方面的普适性人才,另一方面也要为行业输送高端编导专门人才。对于特长突出、发展潜质较大的学生,组织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项目组,用适合学生特长发挥和发展的项目、课题,将有潜质的学生集中培养。另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虚拟课题或承接实际项目,在项目、课题的实施中进一步激发其创作潜能。
在项目驱动教学灵活的开放式双向选择机制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进入不同项目组,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的专业潜能,实行编导人才的分层次教育和分方向发展。教师针对学生承担不同的工作环节,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实现编导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主要以教师作为传播者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学过程在课题、项目实施运作中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互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对课题、项目的探究,在教学中体现出平等沟通、合作的特点。影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课程具有实际问题多、解决方案多等特点,根据学生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判断学生的知识盲点,随机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对知识难点进行学习分析,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解决方案进行论证比较,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学会质疑分析,发挥创作个性和特长,扩大知识辐射面。同时,完成课题和项目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前沿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相融契。以“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为特点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把被动的“传授—接受”转变为主动的“阐释—理解—知识建构”,教师和学生同是教育者和求知者。通过平等互动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专业特长得以发挥,专业潜能发掘成为可能,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实现分层次教学,分方向培养,为行业输送多元化编导专业人才。
三、以市场检验教学,构建科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艺术、人文与技术,可以看做是影视教育发展的三个支点”[1],针对编导专业自身特点,在项目驱动教学的评价中,需构建人文品格、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三维立体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首先要把学生人文品格的提升作为衡量教学的一个基础指标,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的运作实施均强调学生的人文基础与人格培养,使学生的创作和实践始终注重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其次,项目实施运作注重过程管理。针对学生个性、兴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意能力的学习过程。教师将项目任务分解为实践的各个具体环节,对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进行评估,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准确和人性化;同时带动学生对项目运作的每一个阶段都主动重视、积极参与,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过程管理中,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也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使学生在“做中学”中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塑造合格的编导人才。此外,在结果管理方面采取内外结合机制,强调课题、项目成果的水准评价。内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实现学生交流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外部评价则以实际工作环境和创作机制要求项目水准,将作品带入市场,邀请企业或一线创作人员评价的方法,切实提高课题与项目与市场对接的契合度。
编导专业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意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品格的高素质编导专门人才为目标,依托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运作,积极追踪行业发展趋势,使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项目驱动教学可以使编导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现具有媒体融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编导人才专业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篇10
关键词:民营电视公司市场分析发展策略
20世纪中后期,电视开始进入我国百姓家庭、影响人们生活。从某种角度说,它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普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场中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吸引人们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电视公司正淡出人们视线,这一现象同样引起业界的关注。
民营电视节月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指群众集体经营或私人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电视广告、栏目和专题类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回报。目前,国内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制作,与电视台合作经营,以及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电视节目市场按照产品流通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市场、交易市场、需求(消费)市场个主要部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营中有所长,也有先天不足,客观分析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生产市场门槛降低,制作公司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对电视节日市场的规制经历了一个从紧规制、放松规制、激励规制的过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的。
90年代中期,国家广电部门禁止私营企业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许多民营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时,尽量规避“影视制作”字样,取而代之以“文化”、“艺术”、“策划”、“投资”公司命名,实则从事影视制作业务;1998年一2003年,国家广电部门政策规制出现松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民营机构经过“批准”和“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就可以进行相应影视制作业务;从2004年以后,国家对影视制作市场逐渐采取激励政策,“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月制作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上述法规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对民营电视机构在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方面的市场限制和政策歧视,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打开了进入影视制作市场之门。
由于对电视节日生产者设立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以及电视剧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电视节目生产很快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行业。
在我国电视节日生产市场,存在着三大市场主体,即各级各类电视台、各类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制作经营机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
第一是各级各类电视台,主要从事电视栏目、专题类节目生产,满足本机构播出需要,由于各电视台的地域限制和资源有限,多数电视台的节日制作以本地区资源为主,这就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预留了跨地区进行资源整合的空间。如光线传媒初期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欢乐传媒的《超级模特》、唐龙国际的《国际影苑》等节月,正是填补了各地电视台节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电视台所属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它们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节日,如中央电视台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由于人、财、物方面优势,节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第三是民营电视节日制作经营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综艺节目,从生产能力上看总体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生产能力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数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电视节日制作机构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制作专业机构已有2442家,绝大部分电视剧制作单位规模小,这些社会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方面。由于这些制作机构融资渠道不畅,产能和投资力度有限,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模仿海外节日现象比较普遍,节日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电视公司都还处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电视台输送内容,负责栏日制作:这种做法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收益难于保证,但是易于中小型民营电视企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难看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各级各类电视台及其附属制作机构生产节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与民营电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对于多数民营节月制作机构来说,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当下思考的问题。
从近年来生产市场情况看,节日产品数量在逐年下降,出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提升制作品质的转型趋势。以电视剧生产为例,据有关统计,“2009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计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计529部14670集。)电视剧生产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后,逐渐实现了理性回落,优秀电视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交易走势成为市场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培育,形成展会、渠道发行、行业交易、网络交易多个交易渠道和力’式,这些市场彼此交错,互为补充,促成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基本规模,市场交易走势成为电视节目市场的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同展会市场的起步是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电视得到快速普及,但节目内容短缺问题随之就显现出来,电视节日的流通起初以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换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电视节同市场正式形成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各类影视节目展会相继出现。1996年,首届“全国国产电视节目展示交易会”,标志着我国电视节日市场正式形成规模,当时参加展示交易的节日16169部,其中,电视剧9528部(集)、专题节日2568部(集)、其他类型节目4074部(集)。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继举办的影视节目交易展丰富着节日交易市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上海国际影视节、四川电视节、湖南金鹰电视节、中国香港影视节、中国台北电视节等,影视节目展为电视节日交易增添了活力。
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5.3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第六届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15.93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汁,月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60%-7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右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由民营电视公司独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占据8成的市场份额。
可见,通过二十年的培育和扶持,国内电视节月展会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展会活跃r市场,促进了电视节日的交流和交易,从娱乐新闻到电视选秀,从古装剧到军旅剧,各地影视展会释放出电视节日市场的供求信息和未来走势。
在电视节日的发行方面,主要有几种形式:电视台或广电集团独立发行,社会电视节日制作机构独立发行和委托发行等。在节目发行市场上,节目供需双方采用最多的是直接交易,电视台与发行商之间形成电视节同销售网络,多数社会电视制片公司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向电视台销售电视节日,节目发行成为社会电视制片公司的难题。
三、需求市场从一元走向多元,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电视节丹需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的发展,各电视台电视专业频道逐渐增多;另一力‘面,电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相继出现。需求市场的多元化,为电视节日的播H{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全国各电视台作为节日需求的主要对象,仍然存在着节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有关统计,‘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2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全年开办电视节目1283套,其中付费电视138套。全年播出电视节日1453万小时。在播出的电视节同中,影视剧类节目为652万小时(占44.9%),如果加上综艺益智类节同,娱乐类节目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达53.6%),娱乐类节日对于电视仍是半壁江山,全年共制作电视节月只有255.33万小时。可以看出,全国电视机构还是有比较大的的播出空间。
此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预计,到2010年,中国电视付费频道用户数量将达到l.28亿户,其市场规模更达1000亿元之巨。而目前节日源匾乏、现有节目质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当前数字电视运营商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为了发展付费频道,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付费频道的合作。
总之,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数量仍满足不了播出需求。从近些年电视频道数量的增长情况和播出情况看,节闩市场需求还是较大的。另外,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节日提供另外一种播出平台。IPTV作为一种新的节日传播渠道,可以将电视节目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电视、电脑甚至手机上,为电视节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
我国电视节日市场的需求主体已经开始从单一的电视台向网络化、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电视节月的需求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面临转型
我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处在一个亟待转型的发展时期。
1、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整体上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与电视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其规模上显得小而散、多而杂,专业化程度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节日创意没能跟上电视发展潮流:例如,前几年国内电视娱乐节日曾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在这一轮电视娱乐浪潮中,央视和几家省级卫视成为主角,民营机构制作的节目没能显露头角。
2、从电视节日交易市场看,短期内以“买力’市场”为主的状况不会改变,尽管国内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还在增加,但以电视剧销售情况来看,市场供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即高质量精品电视剧供不应求,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电视剧供过于求。例如2003年全国投入电视剧拍摄的资金超过3()亿元,2004年超过3s亿元,2005年的电视剧投资金额进一步攀升。从市场需求来看,2003年各级电视台只播出电视剧约8000(部)集上右,2004年共播出约10000(部)集左右。多数电视剧没有出现在荧屏上,而是积压在制片公司的库房里,这就形成了供给市场上表面繁荣,实际匮乏的局面。节目在交易市场中是否畅销,内容质量是一方面,市场导向、观众需求是另一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多年来,各电视台重播现象严重,原因之一是符合要求的节目不足。
3、从经营角度上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起初多是为电视台提供节目,从一个领域人手,集中力量,以专见长,重点突破,随着与播出机构合作的加深,一些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实现经营上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如光线传媒以《娱乐现场》的品牌打造为基础,相继推出《海外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娱乐中心》、《电视剧风云榜》、《摩登时代》等多个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同时,光线传媒每年还举办几十场大型娱乐活动,如百事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等。派格太合在原有制作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向电影、纪录片、全国巡演、全球巡演等领域开发拓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在度过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型的经营策略。
4、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民营电视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今年,我国推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具体实施步骤。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我国将在五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三网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h